CN106240154B - 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0154B
CN106240154B CN201610389718.3A CN201610389718A CN106240154B CN 106240154 B CN106240154 B CN 106240154B CN 201610389718 A CN201610389718 A CN 201610389718A CN 106240154 B CN106240154 B CN 106240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chamber
sheet material
printing cylinder
print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9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0154A (zh
Inventor
须田裕之
近藤隼人
久宝敏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40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0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0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0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1Ink mist pre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 B41J13/226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using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机。印刷滚筒(17)具备多个吸引室(61~63)、覆盖吸引室(61~63)的掩片(68)。掩片(68)包括从吸引室(61~63)的边界朝向吸引室(62、63)的内侧突出的非吸附部(75、76)。在掩片(68)中的除非吸附部(75、76)以外的部分设有多个贯通孔(73)。在所使用的吸引室(62)和未使用的吸引室(61)之间的边界、与所印刷的片材(4)之间存在非吸附部(75)。因此,防止墨雾附着于印刷滚筒(17)。

Description

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吸附并搬运片材的印刷滚筒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具备喷墨头的数字印刷机需要将喷墨头面与片材的距离保持为恒定,因此具备吸附并搬运片材的印刷滚筒。作为这种印刷滚筒,具有例如日本特开2013-240997号公报(文献1)所公开的印刷滚筒。文献1所公开的印刷滚筒具有开口出多个吸引孔的吸引区域。该吸引区域在片材搬运方向上被分割为3个吸引部。各个吸引部能够在吸引空气的状态、停止空气的吸引的状态之间切换。因此,仅使用与所印刷的片材的大小对应的吸引部,在不吸附片材的不必要的吸引部中,能够停止空气的吸引。
然而,在数字印刷机中使用的喷墨头根据其原理容易产生墨雾。墨雾向吸引孔附近被吸引,容易在吸引孔的周围附近堆积。当所堆积的墨雾堵塞吸附孔时,不仅引起片材的吸附不良,有时也会因该墨雾使片材受到污染。需要说明的是,在不使用喷墨头的胶版印刷机中有时也产生墨雾。
在文献1所公开的印刷滚筒中,由喷墨头产生的墨雾可能附着于吸引孔的周边附近。其理由是,吸引部的一部分向片材之外露出。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通过将吸引区域细分割成多个吸引部来消除。然而,所印刷的片材的大小各种各样,在以与其全部能够对应的方式划分吸引区域的情况下,构造和控制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其与具备吸附并搬运片材的印刷滚筒无关地、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防止墨雾附着于印刷滚筒。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印刷机具备:
印刷滚筒,其吸附并搬运作为被印刷物的片材,所述印刷滚筒包括朝向所述印刷滚筒的径向外侧开口的多个吸引室、以及覆盖所述多个吸引室的开口部且具有多个贯通孔的掩片构件,所述掩片构件包括非吸附部,所述非吸附部沿着所述多个吸引室的边界延伸且从所述多个吸引室的边界朝向所述多个吸引室的内侧突出,所述多个贯通孔设置在所述掩片构件中的除所述非吸附部以外的部分;
空气吸引装置,其与所述多个吸引室连接且从所述多个吸引室中选择性吸引空气;以及
墨水装置,其向被所述印刷滚筒吸附的所述片材转印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印刷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印刷滚筒的外周切口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展开表示印刷滚筒的片材支承部的俯视图。图3描绘出将掩片的一部分剖开的状态。
图4是放大表示掩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有孔树脂片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印刷机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印刷机1从在图1中位于最右侧的供纸部2向印刷单元3搬运作为被印刷物的片材4,在该印刷单元3中对片材4的单面或者双面实施印刷。在印刷单元3中被实施印刷后的片材4被送至收纸部5并向收纸堆6排出。
供纸部2是利用吸盘12将片材4从供纸堆11移至供纸板13的构造。吸盘12与间歇给纸阀14连接,且以连续输送片材4的方式和间歇输送片材4的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进行动作。在仅对片材4的表面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吸盘12将片材4连续地输送至供纸板13。另一方面,在对片材4的表面和背面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吸盘12将片材4间歇地输送至供纸板13。
印刷单元3具备:供给侧传纸滚筒16,其利用片材供给侧摆动装置15来搬运从供纸部2供给来的片材4;印刷滚筒17,其从该供给侧传纸滚筒16输送片材4;以及多个搬运滚筒18~21,它们输送印刷后的片材4。供给侧传纸滚筒16具备将片材4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加热器(未图示)。印刷滚筒17吸附并搬运片材4,并且具备后述的吸附装置22(参照图2)的一部分。
印刷单元3具备与印刷滚筒17对置且位于比供给侧传纸滚筒16靠片材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这些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向吸附于印刷滚筒17的片材4喷出墨滴,通过转印墨水来实施印刷。在本实施例中,由这些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来构成本发明所谓的“墨水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喷墨头的个数不限于4个。在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中,在墨滴的射出时,作为压电元件的Piezo元件(未图示)以高速进行振动,因此除在印刷中使用的墨滴以外还产生墨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为了防止该墨雾向印刷滚筒17侧飞散而具备水雾捕捉器28。水雾捕捉器28在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的附近吸引墨雾。
印刷单元3还具备与印刷滚筒17对置且位于比第四喷墨头26靠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墨水干燥灯27。该墨水干燥灯27使通过第一喷墨头23~第四喷墨头26向片材4涂敷的印刷后的墨水干燥(固化)。
上述的多个搬运滚筒是指,从印刷滚筒17接收片材4的第一排出侧传纸滚筒18;从该第一排出侧传纸滚筒18接受片材4的第二排出侧传纸滚筒19;从该第二排出侧传纸滚筒19接受片材4的第三排出侧传纸滚筒20以及反转前倍径滚筒21。背面被实施印刷的片材4从第二排出侧传纸滚筒19被输送至反转前倍径滚筒21。仅表面被实施印刷的片材4、表背双面被实施印刷的片材4从第二排出侧传纸滚筒19被输送至第三排出侧传纸滚筒20,并经由收纸带29而被输送至收纸堆6。
为了进行片材4的交接,这些供给侧传纸滚筒16、印刷滚筒17、第一排出侧传纸滚筒18、第二排出侧传纸滚筒19、第三排出侧传纸滚筒20、反转前倍径滚筒21分别具备叼纸牙装置31~36。这些叼纸牙装置31~36是叼住并保持片材4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现有公知的构造。
在反转前倍径滚筒21与给纸侧传纸滚筒16之间配置有用于将片材4从反转前倍径滚筒21输送至印刷滚筒17的反转摆动装置37。该反转摆动装置37把持由反转前倍径滚筒21输送来的片材4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并将该片材4以表面与印刷滚筒17对置的状态向印刷滚筒17输送。
印刷滚筒17的外周部由各自收容叼纸牙装置32的3个外周切口部41(41a~41c)和各自吸附并保持片材4的3个片材支承部42构成。3个外周切口部41设置在印刷滚筒17的外周面中的相互在周向上分离的位置。更准确来说,3个外周切口部41配置在将外周面沿周向3等分的位置。虽详见后述,在这些外周切口部41彼此之间设有3个片材支承部42。即,该印刷滚筒17是具备3组外周切口部41和片材支承部42的3倍径滚筒。
如图2所示,印刷滚筒17的叼纸牙装置32由牙轴43、设置在该牙轴43上的牙构件44、与该牙构件44配合而夹持片材4的牙台45等构成。牙轴43、牙构件44以及牙台45设置在外周切口部41中。
牙轴43与印刷滚筒17的轴线(旋转轴的轴线)平行地从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且被在印刷滚筒17的两端部安装的支承用板46的支承板46a支承为旋转自如。支承板46a是形成于支承用板46的外周部且朝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并设置在与外周切口部41对应的周向上的3处位置。该支承板46a形成为从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的外侧覆盖外周切口部41的形状。牙轴43由一直以来公知的凸轮机构(未图示)驱动,且在规定的时期内转动。
牙构件44在牙轴43的轴线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多处位置。牙构件44通过牙轴43转动而在图2中由实线表示的叼持位置、以及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释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牙台45在载置于在外周切口部41上安装的牙台轴47的前端部的状态下被固定用螺栓48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牙台轴47包括:从外周切口部41的底部朝向印刷滚筒17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支承构件51;以与该支承构件51的突出端部51a重叠的状态被固定用螺栓52固定的保持构件53。这些支承构件51和保持构件53与印刷滚筒17的轴线平行地从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支承构件51在外周切口部41的底部被固定用螺栓54固定。支承构件51的突出端部51a与保持构件53的对接面55沿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和径向延伸。
如图3所示,在印刷滚筒17的3处位置的片材支承部42各自上形成有平面形状呈矩形的凹部70。该凹部70在印刷滚筒17的周面具有开口部70a。从凹部70的底面竖立设置有沿印刷滚筒17的径向延伸的第一隔壁71以及第二隔壁72。第一隔壁71以及第二隔壁72分别以凹部70的片材搬运方向下游侧的壁(印刷滚筒17的周向上的凹部70的一方的壁)为起点而向片材搬运方向的上游方向延伸,向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弯折,进而向片材搬运方向的下游方向弯折,从而到达凹部70的片材搬运方向下游侧的壁。因此,第一隔壁71以及第二隔壁72分别具有与凹部70的片材搬运方向下游侧的壁一起形成矩形的平面形状。第一隔壁71以及第二隔壁72在凹部70的内部配置为嵌套。第一隔壁71配置在外侧,第二隔壁71配置在内侧。这样的第一隔壁71以及第二隔壁72通过将凹部70的内部分隔而形成嵌套构造的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
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朝向印刷滚筒17的径向外侧开口。另外,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分别具有与大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片材4各自的外形相仿的平面形状。详细而言,第一吸引室61形成为与大型的片材4(未图示)的外形相仿的形状。第二吸引室62形成为与中型的片材4(未图示)的外形相仿的形状。第二吸引室62形成于第一吸引室61之中,且借助第一隔壁71与第一吸引室61分隔。即,第一隔壁71成为第一吸引室61与第二吸引室62的边界。第三吸引室63形成为与小型的片材4(未图示)的外形相仿的形状。第三吸引室63形成于第二吸引室62之中,且借助第二隔壁72与第二吸引室62分隔。即,第二隔壁72成为第二吸引室62与第三吸引室63的边界。这些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片材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在图3中为左侧的端部)在片材搬运方向上形成于同一位置。
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分别借助第一配管61a~第三配管63a而与空气吸引装置67连接。在第一配管61a~第三配管63a上分别设有第一开闭阀64~第三开闭阀66。第一开闭阀64~第三开闭阀66独立地切换使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与空气吸引装置67连通的打开状态、以及阻断空气吸引装置67与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连通的关闭状态。
空气吸引装置67经由第一开闭阀64~第三开闭阀66而吸入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内的空气。吸引空气的吸引室是第一开闭阀64~第三开闭阀66中的、与打开状态的开闭阀连接的吸引室。即,空气吸引装置67从吸引室61~63中选择性地吸引空气。
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开口部(凹部70的开口部70a)被掩片68覆盖。掩片68通过由不锈钢构成的片材而形成。该掩片68详见后述,但该掩片68包括形成有许多(多个)贯通孔73的吸附部74、以及没有形成贯通孔73的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等。在图3以及图4中,对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施加影线。掩片68以与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开口端重叠的状态固定于片材支承部42。在本实施例中,由掩片68来构成本发明所谓的“掩片构件”。在掩片68的外侧重叠有孔树脂片材77(参照图2)。在该有孔树脂片材77上也与掩片68的贯通孔73同样地形成有许多(多个)贯通孔78。
掩片68以及有孔树脂片材77的固定在片材搬运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掩片68中的片材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在图2所示的外周切口部41(41a)处沿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纵壁81而向印刷滚筒17的径向内侧弯折,且被上述的支承构件51的突出端部51a与保持构件53夹持。如图3所示,掩片68中的被突出端部51a与保持构件53夹持的端部(片材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具有没有形成贯通孔73的第一板状部82。在该第一板状部82上形成有用于供固定用螺栓52穿过的多个切口83。这些切口83形成为供固定用螺栓52嵌合的形状,且具有决定掩片68的位置的功能。在此所说的掩片68的位置是指,掩片68相对于印刷滚筒17在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和片材搬运方向上的位置。
掩片68中的片材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另一端部)被固定于在从图2所示的外周切口部41(41a)向片材搬运方向的上游侧分离的外周切口部41(41b)内设置的片材保持轴84。详细而言,掩片68的另一端部被一对板85、86夹持,借助固定用螺栓87而与这些板85、86一起固定于片材保持轴84。如图3所示,掩片68中的被板85、86夹持的端部具有没有形成贯通孔73的第二板状部88。在该第二板状部88上形成有用于供固定用螺栓87穿过的多个切口89。该切口89也具有决定掩片68的位置的功能。
掩片68的另一端部通过使片材保持轴84在图2中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被拉拽。掩片68在另一端部以上述方式被拉拽而产生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安装于片材支承部42。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片材保持轴84并不对覆盖在图2中位于右侧的片材支承部42的掩片68进行支承。图2所示的片材保持轴84对覆盖外周切口部41(41a)与向其下游侧分离的外周切口部41(41c)之间的片材支承部42的掩片68的端部进行支承。
有孔树脂片材77的一端部(片材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在图2所示的外周切口部41(41a)中沿上述的纵壁81向印刷滚筒17的径向内侧弯折,且收容于保持构件53与纵壁81之间。如图6所示,在有孔树脂片材77的一端部设有第一箍口91。该第一箍口91与保持构件53卡合。因此,即便有孔树脂片材77向另一端部侧被拉拽,第一箍口91的移动也受到保持构件53限制,因此有孔树脂片材77的一端部不会从印刷滚筒17脱落。
有孔树脂片材77的另一端部(片材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被固定于在从图2所示的外周切口部41(41a)向片材搬运方向的上游侧分离的外周切口部41(41b)内设置的滑块92。滑块92借助在外周切口部41(41b)内沿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93而固定于印刷滚筒17。如图6所示,在有孔树脂片材77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箍口94。该第二箍口94在与滑块92卡合的状态下被滑块92与盖板95夹持。滑块92通过拧入调整用螺栓96而向片材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如此,使滑块92进行移动,由此有孔树脂片材77的另一端部被拉拽。有孔树脂片材77在产生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固定于印刷滚筒17。
如上所述,在掩片68的吸附部74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73。换言之,多个贯通孔73设置在除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以外的部分。这些贯通孔73经由有孔树脂片材77的贯通孔78而与印刷滚筒17的周面附近的空间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贯通孔73分别形成于掩片68中的沿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在图4中为上下方向)和片材搬运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进行排列的位置。贯通孔73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另外,如图5所示,贯通孔73将掩片68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本实施例中的掩片68的厚度为大约1mm。贯通孔73的孔径为0.3mm以下。
掩片68的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用于沿开口宽度变窄方向改变第二吸引室62以及第三吸引室63实际的开口缘的位置。第一非吸附部75沿着第一吸引室61与第二吸引室62的边界即第一隔壁71延伸,且从与第一隔壁71对置的位置朝向第二吸引室62的内侧突出。换言之,第一非吸附部75形成为从与第一隔壁71对置的位置向第二吸引室62的内侧进入有规定的宽度的形状。因此,第二吸引室62实际的开口宽度(印刷滚筒17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和片材搬运方向的宽度)缩窄有第一非吸附部75的量。另外,第二非吸附部76沿着第二吸引室62与第三吸引室63的边界即第二隔壁72延伸,且从与第二隔壁72对置的位置朝向第三吸引室63的内侧突出。换言之,第二非吸附部76形成为从与第二隔壁72对置的位置向第三吸引室63的内侧进入有规定的宽度的形状。因此,第三吸引室63实际的开口宽度缩窄有第二非吸附部76的量。
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的宽度基于所印刷的片材4的大小而设定。在使用比第二吸引室62的开口部的外周部分(第一隔壁71)小且比第三吸引室63的开口部的外周部分(第二隔壁72)大的片材4的情况下,第一非吸附部75的宽度相当于该片材4与第一隔壁71之间的距离。在使用比第三吸引室63的开口部的外周部分(第二隔壁72)小的片材4的情况下,第二非吸附部76的宽度相当于该片材4与第二隔壁72之间的距离。
对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实施所谓的半蚀刻,如图5所示,设有直径与贯通孔73相同且不贯穿掩片68的许多(多个)非贯通孔(有底孔)101。本实施例中的非贯通孔101是通过对掩片68实施蚀刻而使开口形状形成为圆形的凹部。
由上述的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经由开闭阀64~66分别与这些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连接的空气吸引装置67、构成印刷滚筒17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掩片68等构成将由印刷滚筒17搬运的片材4朝向印刷滚筒17的外周面吸引的吸引装置22。
如此构成的印刷机1在使印刷滚筒17的吸附装置22进行动作的状态下运转。当将吸附装置22的第一开闭阀64~第三开闭阀66全部设为打开状态而使空气吸引装置67进行动作时,空气穿过有孔树脂片材77的贯通孔78和掩片68的贯通孔73而作为吸附空气被吸入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内。如此,吸附空气在贯通孔73、78中流通,由此被叼纸牙装置32保持而与片材支承部42重叠的片材4被吸附于片材支承部42(有孔树脂片材77)。此时,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阻断吸附空气。
在吸附片材4时,使用开口比该片材4宽的最小的吸引室。例如,在向比第二吸引室62小且比第三吸引室63大的片材4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使用第二吸引室62以及第三吸引室63,并中止第一吸引室61的使用。第二吸引室62实际的开口缘由掩片68的第一非吸附部75决定,成为比实际的开口缘的位置偏向第二吸引室62的内侧的位置。在向比第二吸引室62的实际的开口宽度小的片材4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于使第一非吸附部75位于该片材4与第一隔壁71(第二吸引室62的实际的开口缘)之间,因此在片材4与第一隔壁71之间不存在贯通孔73,或者即使存在贯通孔73也变得极少。因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掩片68上设置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这样的简单结构,能够防止在吸附有片材4的范围之外吸引空气。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印刷机,其能够与具备吸附并搬运片材4的印刷滚筒17无关地、以简单的结构防止墨雾附着于印刷滚筒17。
在本实施例中的掩片68的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设有直径与贯通孔73相同的多个非贯通孔101。因此,不会因掩片68的具有贯通孔73的吸附部74和第一非吸附部75以及第二非吸附部76而使热传导率较大变化,在掩片68的形成范围的整个区域内,热传导率大致相等。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印刷滚筒17所吸附的片材4的热分布变得均匀,从而能够更加良好地进行印刷。
掩片68的两端部使用固定用螺栓52、87可装拆地安装于印刷滚筒17。在作为该印刷机1的工作对象而进行印刷的片材4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与该片材4的大小对应地更换掩片68。因此,在想要印刷的片材4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变更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结构而防止从片材4的外侧吸引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使用由不锈钢形成的掩片68的例子。然而,掩片68的材料不限于不锈钢。例如,掩片68能够由铝合金形成。另外,若能够满足强度、耐热性的要求,则也可以将掩片68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在片材支承部42上设置第一吸引室61~第三吸引室63的例子。然而,设于片材支承部42的吸引室的形状、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能够适当地变更。

Claims (5)

1.一种印刷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1)具备:
印刷滚筒(17),其吸附并搬运作为被印刷物的片材(4),所述印刷滚筒(17)包括朝向所述印刷滚筒(17)的径向外侧开口的多个吸引室(61~63)、以及覆盖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的开口部且具有多个贯通孔(73)的掩片构件(68),所述掩片构件(68)包括非吸附部(75、76),所述非吸附部(75、76)沿着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的边界延伸且从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的边界朝向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的内侧突出,所述多个贯通孔(73)设置在所述掩片构件(68)中的除所述非吸附部(75、76)以外的部分;
空气吸引装置(67),其与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连接且从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选择性吸引空气;以及
墨水装置(23~26),其向被所述印刷滚筒(17)吸附的所述片材(4)转印墨水,
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分别具有与大小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片材(4)各自的形状相仿的平面形状,
所述印刷滚筒(17)包括:
凹部(70),其在所述印刷滚筒(17)的周面上开口;以及
隔壁(71、72),其从所述凹部(70)的底面沿所述印刷滚筒(17)的径向延伸,并分隔所述凹部(70)的内部而形成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且成为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的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掩片构件(68)具有形成于所述非吸附部(75、76)且直径与所述贯通孔(73)相同的多个非贯通孔(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壁(71、72)具有与所述印刷滚筒(17)的周向上的所述凹部(70)的一方的壁一并形成矩形的平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壁(71、72)包括在所述凹部(70)的内部配置为嵌套的多个壁(71、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1)还具备:
多个配管(64a~66a),它们将所述空气吸引装置(67)与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之间分别连接起来;
多个开闭阀(64~66),它们分别设于所述多个配管(64a~66a),并独立地切换使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与所述空气吸引装置(67)连通的打开状态、以及阻断所述空气吸引装置(67)与所述多个吸引室(61~63)的连通的关闭状态。
CN201610389718.3A 2015-06-05 2016-06-02 印刷机 Active CN106240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4515A JP6630064B2 (ja) 2015-06-05 2015-06-05 印刷機
JP2015-114515 2015-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0154A CN106240154A (zh) 2016-12-21
CN106240154B true CN106240154B (zh) 2019-02-26

Family

ID=5610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9718.3A Active CN106240154B (zh) 2015-06-05 2016-06-02 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75357B2 (zh)
EP (1) EP3100868B1 (zh)
JP (1) JP6630064B2 (zh)
CN (1) CN1062401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92047B1 (en) * 2017-04-18 2021-03-24 HP Scitex Ltd Suction array layouts
DE102018215355B4 (de) * 2018-09-10 2022-03-24 Koenig & Bauer Ag Maschinenanordnung zum sequentiellen Bearbeiten bogenförmiger Substrate
DE102018215353B4 (de) 2018-09-10 2022-07-21 Koenig & Bauer Ag Maschinenanordnung zum sequentiellen Bearbeiten bogenförmiger Substra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943A (zh) * 1997-12-22 1999-06-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滚筒,特别是用于轮转供纸印刷机的背压滚筒
CN102343713A (zh) * 2010-07-21 2012-02-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53007A (zh) * 2012-02-21 2013-08-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6003A (en) * 1967-07-10 1970-10-27 Sta Hi Corp Printing press cylinder with mechanical and vacuum holding means for flexible printing plates
US6254090B1 (en) * 1999-04-14 2001-07-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Vacuum control for vacuum holddown
US6209867B1 (en) * 1999-08-18 2001-04-03 Hewlett-Packard Sliding valve vacuum holddown
US6672720B2 (en) * 2000-12-01 2004-01-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movable belt provid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US6811863B2 (en) 2001-07-20 2004-11-02 Brite Ideas, Inc. Anti-marking coverings for printing presses
US7922174B2 (en) * 2009-03-19 2011-04-12 Xerox Corporation Vacuum transport device with non-uniform belt hole pattern
JP5350933B2 (ja) * 2009-07-31 2013-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0997A (ja) 2012-04-24 2013-12-05 Komori Corp 搬送装置
JP5783965B2 (ja) 2012-07-24 2015-09-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保持装置、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063398A (ja) * 2013-08-26 2015-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搬送体及びこの搬送体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943A (zh) * 1997-12-22 1999-06-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滚筒,特别是用于轮转供纸印刷机的背压滚筒
CN102343713A (zh) * 2010-07-21 2012-02-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53007A (zh) * 2012-02-21 2013-08-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75357B2 (en) 2018-05-22
EP3100868B1 (en) 2018-12-26
CN106240154A (zh) 2016-12-21
JP6630064B2 (ja) 2020-01-15
EP3100868A1 (en) 2016-12-07
JP2017001199A (ja) 2017-01-05
US20160355032A1 (en)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0154B (zh) 印刷机
US9718286B2 (en) Sheet-transport drum and printing machine with a sheet-transport drum
JP2012501931A (ja) 排紙装置における同期吹き付け空気
US8561987B2 (en) Machine for processing sheets
JP2015171945A (ja) コンベヤ装置及び物品を運ぶ方法
US9764571B2 (en) Device for feeding sheets and digital sheet-fed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the device
GB2297542A (en) Sheet guiding apparatus
US1077399A (en) Paper-feeder.
US927882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ctioning a sheet from a sheet stack and sheet-fed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and punch having the device
JP2004277180A (ja) シートを処理する機械、特に印刷機にシートを案内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70815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lding printed sheets
US7942402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sheets to a 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CN106240156B (zh) 印刷机
JP3853646B2 (ja) 輪転印刷機に設けられた枚葉紙ガイド装置
DE102012209580B4 (de) Wendevorrichtung für eine bogenverarbeitende Maschine
EP2899026A2 (en) Printing press having numbering and imprinting units
JP2011224993A (ja) 枚葉紙材料のためのデリバリを有する加工機
US862330A (en) Feeding and delivery mechanism for printing-presses.
US730857A (en) Delivery mechanism for printing-machines.
KR100883858B1 (ko) 더미로 쌓여지는 시트를 정렬시키는 장치
JP2017536270A (ja) ホイルウェブガイドとシートガイドを有する平坦なホイル印刷プレス
JP6419496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
JP6574167B2 (ja) レジスタ制御装置、及び該装置を調整する方法
CN106240153A (zh) 印刷机的片状构件保持装置
WO2004087547A8 (de) Vorrichtung zum blattweisen zuführen von blattförmigen bedruckstoffen von einem stapel zu einem transportpfadeinga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