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927A - 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8927A
CN103228927A CN2011800510028A CN201180051002A CN103228927A CN 103228927 A CN103228927 A CN 103228927A CN 2011800510028 A CN2011800510028 A CN 2011800510028A CN 201180051002 A CN201180051002 A CN 201180051002A CN 103228927 A CN103228927 A CN 103228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latch
fan
guide portion
sn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0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8927B (zh
Inventor
山室康一
伊藤达彦
山岸智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Fuj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Fuj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uj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8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8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63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mounting fan or blower rotors 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4Blade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通过单触式将风扇安装于电机轴,同时能够稳定地保持风扇且操作性良好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具备:操作部件(6),能移动地被安装于底座(10);卡合片(41),形成有与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能卡合的卡合部,通过操作部件(6)的移动,能沿电机轴(4)的方向往复移动;以及复位弹簧(8),使移动的操作部件(6)回归至原位。设有卡合机构(31、32),随着操作部件(6)的移动而彼此抵接或者分离,使卡合片(41)向电机轴(4)的方向往复移动。

Description

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厨房的抽油烟机(range hood)等的风扇以单触式(one-touch)向风扇电机的电机轴装卸的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将抽油烟机的风扇安装于风扇电机,使风扇电机的电机轴的螺纹部贯通风扇的顶板部,再使左旋的螺母与螺纹部的贯通端螺合后紧固。因此,需要用一只手拿住风扇,同时用另一只手使螺母转动的作业,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避开设置于抽油烟机下的调理台的同时进行作业,存在难以进行风扇的安装、更换作业的问题。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提出有可通过单触式进行风扇安装的现有的风扇的装卸装置。
该现有的风扇的装卸装置中,在风扇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防转用的卡合销和环状的卡定槽,另一方面,其具备:卡合凹部,相对于电机轴被插入的风扇的毂部(boss)而与电机轴的卡合销卡合;保持部,通过弹簧的施力而卡定于电机轴的卡定槽,进而将风扇保持为防脱状态;以及解除部件,抵抗弹簧的施力而使上述保持部移动,以解除保持部与卡定槽之间的卡定。
在该现有的风扇装卸装置中,通过将风扇电机的电机轴插入至风扇的毂部,使电机轴的卡定槽卡定在风扇的保持部而将风扇安装于风扇电机的电机轴。另一方面,通过操作解除部件并使保持部移动,解除保持部与卡定槽之间的卡定,从而将风扇从电机轴卸下。由此,能够以单触式进行风扇向电机轴的装卸,并能够提高风扇的安装、更换的操作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0550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风扇的装卸装置中,由于从单侧由保持部保持卡定槽,因而具有不能够稳定地保持这样的问题。另外,用于对保持部施力的弹簧、保持部以及解除部件被配置在通过电机轴的直线状,为了使保持状态不易被解除,就必须使用强力的弹簧,而在该情况下,解除保持状态的操作就需要很大的力气,具有操作性变差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这种现有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通过单触式将风扇安装于电机轴,同时能够稳定地保持风扇且操作性良好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本发明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是通过被插入使风扇旋转的风扇电机的电机轴,从而装卸自由地被安装于电机轴而使风扇与电机轴连结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具备:底座,形成有电机轴插入孔,所述电机轴插入所述电机轴插入孔,所述底座被固定在盖的内部,所述盖被固定于所述风扇;操作部件,能移动地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且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引导部和操作部;卡合片,形成有能与所述电机轴的外周面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片沿所述电机轴的方向能往复移动地在夹着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而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以及复位弹簧,使通过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移动的操作部件返回到原位,在所述卡合片中的夹着所述引导部的部位以及与该部位相对应的引导部的对应部位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随着所述引导部的移动而彼此抵接和分离,从而使卡合片向电机轴的方向往复移动,通过所述卡合机构的抵接和分离而使所述卡合片相对于电机轴进退,使卡合片的卡合部与电机轴的被卡合部卡合以及解除卡合。
在这种发明中,通过使操作部件的引导部移动,从而经由卡合机构而使卡合片从底座的电机轴插入孔退避。在该状态下将风扇电机的电机轴插入至电机轴插入孔,然后,通过解除操作部件的操作,从而复位弹簧使操作部件回归至原位。由于通过该回归,卡合片经由卡合机构而沿电机轴的方向进入,因而卡合片的卡合部与电机轴的被卡合部卡合,进而能够进行向电机轴的安装。
对于向上述电机轴的安装状态,通过使操作部件向逆方向移动,从而卡合片经由卡合机构从电机轴退避,因而卡合片的卡合部与电机轴的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由此,能够进行从电机轴的卸下。如上所述,能够以单触式进行向电机轴的装卸,并且能够在操作性良好、稳定的状态下使风扇保持于电机轴。
在本发明中,作为所述卡合机构,优选由内径变化部、支撑凸部、第一卡合凸部以及第二卡合凸部形成,所述内径变化部使所述引导部的内径沿引导部的移动方向变化,所述支撑凸部被形成于所述引导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合凸部被设于所述卡合片中的夹着所述引导部的一侧且能与所述内径变化部抵接,所述第二卡合凸部被设置于所述卡合片中的夹着引导部的另一侧且能与所述支撑凸部抵接。
另外,优选所述卡合片通过进入所述电机轴插入孔内而与所述电机轴的被卡合部卡合,且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阻止所述卡合片进入电机轴插入孔并通过电机轴插入所述电机轴插入孔而解除所述进入阻止。
由于通过如此设置保持机构,从而卡合片向电机轴插入孔内的进入受到阻止,因而能够不操作操作部件地将电机轴顺利地插入电机轴插入孔内。
另外,优选所述操作部件的引导部相对于所述底座能转动或者能直线移动。
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向操作部件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另外,优选所述卡合片由在夹着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与引导部接触的作用件、以及具有能与电机轴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所述卡合部的锁定件组成,作用件与锁定件经由锥面而相互接触,所述作用件和所述锁定件的锥面向阻止锁定件从所述电机轴脱离的方向倾斜。
在该情况下,即使沿风扇从电机轴脱离的方向施加力,也能够防止风扇脱离,进而能够保持稳定的保持状态。
另外,优选所述卡合片被设置于夹着所述电机轴插入孔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如上所述,通过卡合片从电机轴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卡合,从而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保持风扇。
另外,优选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卡合部以及电机轴的所述被卡合部是具备互相啮合的螺纹牙的螺纹部。
在该情况下,即使对于采用了左旋的现有的电机轴也能够直接适用,无需将电机轴形成为专用的结构,能够采用具有通用性的电机轴。
另外,优选所述锁定件经由弹性体而被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体为了使所述锁定件的所述螺纹部卡合于电机轴的所述螺纹部而能使所述锁定件沿电机轴的轴向移动。
通过弹性体如此地使锁定件可以沿电机轴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使锁定件的螺纹部的牙槽与电机轴的螺纹部的牙槽自动一致。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锁定件与电机轴之间的卡合。
发明效果
依照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单触式将风扇安装于电机轴,同时能够稳定地保持风扇且操作性良好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安装于风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底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箭头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锁定(lock)解除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图6的C-C线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锁定解除状态的图2的B-B线截面图。
图7是对应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锁定状态的图5的截面图。
图8是对应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锁定状态的图6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锁定件向电机轴卡合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锁定件向电机轴卡合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用包括电机轴线的平面截取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锁定状态)。
图12是图11的D-D线截面图。
图13是用包括电机轴线的平面截取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锁定解除状态)。
图14是图13的E-E线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向电机轴安装前的截面,是对应于图2中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电机轴的插入初期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电机轴的插入结束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向电机轴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向电机轴不完全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F-F线截面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向电机轴安装前的状态的图21的G-G线截面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向电机轴安装状态的图21的G-G线截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中的H-H线截面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向电机轴安装前的状态的图25的I-I线截面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向电机轴安装状态的图25的I-I线截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8中的J-J线截面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向电机轴安装前的状态的图29中的K-K线截面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向电机轴安装状态的图29中的K-K线截面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32是对应于图2中的B-B线的截面图。
图33是图33的放大截面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34是对应于图15的截面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35是对应于图30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了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1安装于风扇2的状态,图2~图10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1。
风扇2被用于例如抽油烟机,风扇2被安装于抽油烟机的风扇电机3而旋转。如图1所示,风扇电机3的电机轴4垂下,通过使该电机轴4插入单触式装卸装置1,从而电机轴4的前端部分的外周面的螺纹部4a与单触式装卸装置1结合。在电机轴4,防转用销4b以与轴向正交的方式突出,通过使该防转用销4b嵌入设于风扇2的顶板部2a侧的图示省略的卡合凹部,从而风扇2与该防转用销4b卡合,并通过风扇电机3旋转。
风扇2采用了在圆形的顶板部2a与顶板部2a下面的圆形的环体2b之间沿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叶片(blade)2c的多叶片风扇(sirocco-fan)。本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1按如下方式作用:通过安装于风扇2的顶板部2a的下面而将风扇2装卸于风扇电机3的电机轴4。
图2是单触式装卸装置1的底视图,图3是侧视图,图4是图3中的A箭头视图,图5是图6的C-C线截面图,图6是图2的B-B线截面图。图5和图6是表示锁定解除状态的截面图,图7和图8是表示锁定状态的截面图,图9和图10是说明向电机轴4卡合的截面图。
如图1~图6所示,单触式装卸装置1具备盖5、底座10、操作部件6、复位弹簧8、弹性体14、以及由锁定件12、13和作用件15、16组成的卡合片41。
盖5被形成为由收容部5a和收容部5a周围的突缘部(flange portion)5b组成的薄板状的皿形状,通过在使突缘部5b抵接于风扇2的顶板部2a的状态下将螺纹拧入形成于突缘部5b的多个安装孔5c中而被固定于风扇2。收容部5a用于收容上述底座10、操作部件6、复位弹簧8、弹性体14以及由锁定件12、13和作用件15、16组成的卡合片41。
底座10通过铆钉等被固定于盖5的收容部5a的底面。在底座10,插入电机轴4的电机轴插入孔10a贯通于大致中央部分。如图5所示,电机轴插入孔10a被形成于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在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可位移(可转动)地安装有操作部件6。
操作部件6具有引导部22和从引导部22向外侧突出的操作部23。如图5所示,引导部22成为包围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的环状,且能以圆形轴部10b为中心地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底座10。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2能以圆形轴部10b为中心沿正反方向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底座10,引导部会通过向正反方向的转动而移动。引导部22(操作部件6)的正向转动是操作部件6沿锁定解除方向旋转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逆向的转动是引导部22(操作部件6)沿锁定方向旋动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23是为了进行向正向的转动而被操作的部位,其从引导部22向径向的外侧突出,从盖5的收容部5a向外部露出。在该情况下,通过拉手部25覆盖在操作部23上,从而从盖5突出的突出长度变长,由此向操作部23的操作变得容易。对于操作部23,在盖5上形成有捏手(ツマミ)7,通过手指挂上捏手7和操作部23(拉手部25),从而易于进行向操作部23的转动操作。
在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收容有作为卡合片41的一对锁定件12、13和一对作用件15、16。一个作用件15以对应于锁定件12的方式被设于圆形轴部10b,另一个作用件16以对应于锁定件13的方式被设于圆形轴部10b。相对于这些作用件15、16,在各个锁定件12、13的后端部形成有较宽的连结部12b、13b,通过该连结部12b、13b以卡合的状态插入作用件15、16,从而锁定件12、13和与其对应的作用件15、16连结。
一对作用件15、16在夹着电机轴插入孔10a的状态下沿圆形轴部10b的直径方向被收容。在各个锁定件12、13中的电机轴插入孔10a侧的顶端面形成有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噛み込む)而卡合的螺纹部12a、13a。另外,作用件15、16以可仅沿电机轴4的方向呈直线地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因此,通过锁定件12、13进入电机轴4侧,从而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通过使锁定件12、13从电机轴4退出,从而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件12、13以及作用件15、16被设于夹着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通过如此地在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上配置锁定件12、13以及作用件15、16,从而能够从两侧对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的电机轴4的螺纹部4a进行锁定,因而能够形成稳定的锁定状态。
如图6所示,各个作用件15、16被形成为下方开口的“コ”形,在其内部插入有操作部件6的环状的引导部22。由此,各个作用件15、16成为夹着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状态。这样,通过如此地夹着引导部22,从而在作用件15、16与引导部22的被夹着部分形成有卡合机构31、32。
卡合机构31、32包括:被形成于各个作用件15、16中的夹着引导部22的一侧(内侧)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以及被形成于夹着引导部22的另一侧(外侧)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另外,卡合机构31、32包括:以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对应的方式被形成于引导部22的内面的内径变化部37、38和以与第二卡合凸部35、36对应的方式被形成于引导部22的外表面的支撑凸部39、40。各个支撑凸部39、40从引导部22的外表面向径向突出,其突出端面被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各个内径变化部37、38由大径凹部37a、38a、以及直径从大径凹部37a、38a的两侧逐渐变小且连续的曲面部37b、38b形成。
在卡合机构31、32,通过使支撑凸部39、40抵接于作用件15、16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从而作用件15、16沿与电机轴4分离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于这些作用件15、16的移动,从而锁定件12、13沿与电机轴4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如图5和图6所示,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从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卡合中脱离而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操作部件6沿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支撑凸部39、40与第二卡合凸部35、36的抵接被解除。与此同时,在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与大径凹部37a、38a连续的曲面部37b、38b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抵接。由于曲面部37b、38b的直径比大径凹部37a、38a的直径小,因而通过曲面部37b、38b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抵接,从而作用件15、16被按压而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随着该移动,锁定件12、13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此,如图7和图8所示,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另外,由于曲面部37b、38b的直径逐渐变小,因而即使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具有直径的大小,锁定件12、13也能够顺利地移动直至螺纹部12a、13a紧贴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通过这种卡合,单触式装卸装置1被安装于电机轴4。
在上述结构中,锁定件12、13和作用件15、16经由锥面而接触。即,如图6和图8所示,在锁定件12、13的外表面形成有锥面12c、13c,同时与该锥面12c、13c对应的锥面15c、16c被形成于作用件15、16。这些12c、13c、15c、16c成为沿电机轴4的插入方向(下方)而与电机轴4的距离逐渐变大的倾斜面。通过形成为这种倾斜面,即使下方的力(从电机轴4脱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单触式装卸装置1,也可以阻止锁定件12、13从电机轴4脱离。由此,单触式装卸装置1不会向脱离方向移动,能够将单触式装卸装置1变为稳定地安装于电机轴4的状态,同时能够抑制在安装状态下的摇晃。
即,在下方的力(从电机轴4脱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单触式装卸装置1时,锁定件12、13由于其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因而就会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接收上方的力(在图6和图8中纸面上方的力),由于该力,就会想要向上方移动,但是由于与作用件15、16接触的锥面越往上方去,间隔越狭窄,因而锁定件就会朝向电机轴4的中心受力。因此,可以阻止锁定件12、13从电机轴4脱离。
另外,在安装状态下,虽然锁定件12、13被作用件15、16按压而沿电机轴4方向受力,但由于锥面如上述那样成为沿电机轴4的插入方向(下方)而与电机轴4的距离逐渐变大的倾斜面,因而锁定件12、13受到的电机轴4方向的力被转换为下方的力(在图6和图8中纸面下方)。因此,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就会以向下方推压的方式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即,锁定件12、13从电机轴4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说,风扇2就会受到向上方被压制的力。此时,风扇2与电机轴4由于通过从电机轴4突出的防转用销而嵌入到设于风扇2的顶板部2a侧的卡合凹部而卡合,因而可以限制风扇向上方(在图6和图8中纸面上方)的移动。因此,风扇2从电机轴4受到的向上的反作用力有效地作用于使风扇2向上方压制(抑え込む),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风扇在安装状态下的摇晃。
如图6和图8所示,弹性体14以在上下夹着各个锁定件12、13的方式被配置在锁定件12、13与底座10之间。即,弹性体14以夹着各个锁定件12、13的方式被配置在底座10与锁定件12、13之间。作为弹性体14,虽然使用了螺旋弹簧,但也可以通过重叠蝶形弹簧(disc spring)或者夹着板簧形成为弹性体14。通过如此地在上下夹着锁定件12、13的状态下配置弹性体14,成为沿上下方向(电机轴4的轴向)可移动地弹性保持锁定件12、13的状态。由此,锁定件12、13能够移动,以使螺纹部12a、13a的牙槽(山谷)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卡合,能够可靠且简单地进行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卡合。
图9示出了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不一致的状态,由于对于该状态,弹性体14沿上下方向弹性保持(弾持)锁定件12、13,因而锁定件12、13移动,以使牙槽一致。由此,如图10所示,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一致,螺纹部12a、13a能够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通过该卡合,锁定件12、13结合于电机轴4,单触式装卸装置1被安装于电机轴4。
复位弹簧8在被卷绕于底座10的状态下,一端的钩部8a被卡定于底座10,另一端的钩部8b被卡定于操作部件6。由此,复位弹簧8以使操作部件6沿锁定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施力。因此,如果对操作部件6的向锁定解除方向的转动操作被解除,则操作部件6由于复位弹簧8的施力而沿锁定方向自动地转动。
接下来,将通过图5~图8来说明上述本实施方式1的动作。
图5和图6示出了沿正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了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23(拉手部25)的状态。由于操作部23向正向转动,因而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40抵接于作用件15、16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使作用件15、16沿与电机轴4分离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在该状态下,作用件15、16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具有间隙地面对引导部22的大径凹部37a、38a,这些第一卡合凸部33、34成为未与引导部22抵接的状态。由于随着该作用件15、16的移动,锁定件12、13也沿相同方向移动,因而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避。
因此,在该状态下能够将电机轴4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中。在电机轴4插入之后,解除操作部件6向操作部23的操作。由于向操作部23的操作被解除,因而操作部件6通过复位弹簧8的施力而向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40从与作用件15、16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的抵接中脱离。
如果通过复位弹簧8的施力,操作部件6(引导部22)进一步向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的曲面部37b、38b抵接于作用件15、16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由于曲面部37b、38b的直径比大径凹部37a、38a的直径小,因而通过抵接于第一卡合凸部33、34,按压作用件15、16而使作用件15、16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于随着该移动,锁定件12、13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因而如图7和图8所示,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在进行该螺纹部12a、13a的卡合时,由于弹性体14从上下方向弹性保持锁定件12、13,因而如在图9和图10中说明过的那样,螺纹部12a、13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一致而能够使它们彼此啮合。通过使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卡合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从而单触式装卸装置1被安装于风扇2。
对向风扇2的安装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23(拉手部25)。由此,成为图5和图6所示的状态,锁定件12、13以从电机轴4分离的方式直线地移动而使螺纹部12a、13a从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卡合中脱离。由此能够将单触式装卸装置1从风扇2卸取。
依照这种实施方式1,通过使操作部件6沿正向转动,从而作用件15、16使锁定件12、13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槽10a退避,因而能够将电机轴4插入到电机轴插入槽10a。然后,由于通过解除操作部件6的操作,从而复位弹簧8使操作部件6回归到原位,因而作用件15、16使锁定件12、13沿电机轴4的方向进入,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从而能够进行向电机轴4a的安装。并且,通过使操作部件6沿正向转动,从而作用件15、16使锁定件12、13从电机轴4退避,因而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从电机轴4卸下。由此,能够以单触式进行向电机轴4的装卸。而且,由于无需对电机轴4进行用于装卸的加工,因而对于采用了左旋的现有的电机轴,也能够直接适用。由此,无需将电机轴形成为专用的结构就能够采用具有通用性的电机轴。另外,在保持状态下,由作用件15、16和锁定件12、13组成的卡合片41通过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被固定,因而与通过弹簧等的弹力来压制的现有方法相比,能够稳定且坚固地保持风扇。即,现有的方法由于通过弹簧等的弹力而使保持部施力而压制在设于电机轴的卡定槽中成为保持状态,因而保持状态的维持由弹簧等的弹力构成,而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来限制卡合片41的移动,因而能够进一步坚固地维持保持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沿各个锁定件12、13的上下配置弹性体14,但也可以是使一个弹性体14贯通于各个锁定件12、13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在锁定件12、13形成与弹性体14卡合的凸部、或者可以通过粘结剂使弹性体14中的锁定件12、13的贯通部分卡合于锁定件12、13,也可以将弹性体14中的锁定件12、13的贯通部分形成为大径而卡合于锁定件12、13。另外,也可以不将锁定件12、13和作用件15、16设在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而单一地设在电机轴插入孔10a的单侧,也可以设在三处以上。
(实施方式2)
如图11~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不是如实施方式1那样地由作用件与锁定件这两个部件构成卡合片41而由一个部件作为一体地构成,另外,相对于在实施方式1中将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以及卡合片的卡合部形成为螺纹部,形成为如下的结构:通过在电机轴4的一部分设置直径变小的缩径部44而作为被卡合部42,通过使卡合片41的卡合部43嵌入该缩径部44来保持风扇。其以外的构成要素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基本同样,因而通过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11是用包括电机轴线的平面截断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而得的截面图(锁定状态),图12是图11的D-D线截面图,图13是用包括电机轴线的平面截断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而得的截面图(锁定解除状态),图14是图13的E-E线截面图。
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42由在电机轴的一部分直径变小的缩径部44形成,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42成为通过卡合片41的卡合部43嵌入该缩径部44而被卡合的结构。
在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收容有一对卡合片41。一对卡合片41在夹着电机轴插入孔10a的状态下沿圆形轴部10b的直径方向而被收容。在各个卡合片41中的电机轴插入孔10a侧的顶端部形成有通过嵌入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42、即缩径部44而卡合的卡合部43。另外,卡合片41以仅沿电机轴4的方向可直线地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因此,通过卡合片41进入电机轴4侧,从而卡合部43与电机轴4的缩径部44卡合,通过卡合片41从电机轴4退出,从而与电机轴4的缩径部44的卡合被解除。
如图14所示,在被形成于卡合片41中的电机轴插入孔10a侧的顶端部的卡合部43中,电机轴4的缩径部44接触的顶端面配合缩径部44的形状而成为弯曲面。由此,可以得到较多的接触面,因而能够形成为稳定的卡合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片41被设于底座10的夹着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通过如此地在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配置卡合片41,从而能够从两侧锁定插入电机轴插入孔10a的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42,因而能够形成为稳定的锁定状态。
如图11和图13所示,各个卡合片41的后侧(远离于电机轴的一侧)被形成为将下方开口的“コ”形,在其内部插入有成为环状的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由此,各个卡合片41成为夹着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状态。通过如此地夹着引导部22,从而可以在卡合片41和引导部22的被夹着部分形成卡合机构31、32。
卡合机构31、32具有被形成于各个卡合片41中的夹着引导部22的一侧(内侧)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和被形成于夹着引导部22的另一侧(外侧)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另外,卡合机构31、32包括:以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2的内面的内径变化部37、38、以及以与第二卡合凸部35、36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2的外表面的支撑凸部39、40。各个支撑凸部39、40从引导部22的外表面沿径向突出,其突出端面被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各个内径变化部37、38由大径凹部37a、38a和直径从大径凹部37a、38a两侧逐渐变小而连续的曲面部37b、38b形成。
在卡合机构31、32,通过使支撑凸部39、40抵接于卡合片41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从而卡合片41沿与电机轴4分离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此,如图13和图14所示,卡合片41的卡合部43从与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42、即缩径部44的卡合中脱离而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操作部件6沿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支撑凸部39、40与第二卡合凸部35、36之间的抵接被解除。与此同时,在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与大径凹部37a、38a连续的曲面部37b、38b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抵接。由于曲面部37b、38b的直径比大径凹部37a、38a的直径小,因而通过曲面部37b、38b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抵接,从而卡合片41被按压而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此,如图11和图12所示,卡合片41的卡合部43通过嵌入电机轴4的被卡合部42、即缩径部44而卡合。通过这种卡合,单触式装卸装置被安装于电机轴4。因此,在保持状态下,卡合片41通过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被固定,因而与通过弹簧等的弹力来压制的现有的方法相比,能够稳定且坚固地保持风扇。即,在现有的方法中,由于通过弹簧等的弹力而对保持部施力压制在设于电机轴的卡定槽中,成为保持状态,因而保持状态的维持通过弹簧等的弹力构成,而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来限制卡合片41的移动,因而能够进一步坚固地维持保持状态。
(实施方式3)
图15~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图15~图19是对应于图2中的B-B线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除了与实施方式1的单触式装卸装置1同样的结构以外,还成为在底座10上设有保持机构51的结构。
即,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包括:被固定于风扇2的盖5、被固定于盖5的收容部5a的底面的底座10以及可位移地被安装于底座10的操作部件6。在底座10,插入电机轴4的电机轴插入孔10a贯通于大致中央部分,操作部件6被安装于形成有电机轴插入孔10a的圆形轴部10b。
操作部件6包括:相对于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可沿正反方向转动地被安装的环状的引导部22;以及与图5所示同样地从引导部22向外方突出的操作部23。
与图5所示同样,在底座10的圆形轴部10b,作为卡合片41的一对锁定件12、13、和分别与一对锁定件12、13连结的一对作用件15、16被设于夹着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在锁定件12、13的顶端面形成有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的螺纹部12a、13a。在各个作用件15、16的夹着引导部22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卡合凸部33、34,在夹着引导部22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卡合凸部35、36。而且,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对应的内径变化部37、38被形成于引导部22的内侧,与第二卡合凸部35、36对应的支撑凸部39、40被形成于引导部22的外侧。与实施方式1同样,由这些第一卡合凸部33、34、第二卡合凸部35、36、内径变化部37、38以及支撑凸部39、40形成使锁定件12、13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或者解除卡合的卡合机构31、32。另外,锁定件12、13与作用件15、16经由沿电机轴4的插入方向而与电机轴4的距离逐渐变大的锥面12c、15c、13c、16c接触。并且,在锁定件12、13与底座10之间设有上下夹着锁定件12、13的弹性体14。在底座10设有使通过转动而位移的操作部件6回归到原位的复位弹簧8。以上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
该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机构51由保持帽(hold cap)52和按压保持帽52的按压弹簧53形成。保持帽52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被插入到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由此,保持帽52以与插入电机轴4的轴向一致的方式被设置。保持帽52被形成为上面部52a封闭而下面部敞开的筒状。另外,保持帽52成为具有比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直径大一些的直径的筒状。由此,在保持帽52位于电机轴插入孔10a内时,锁定件12、13成为向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进入被阻止的退避状态。在保持帽52的下端部形成有抵接于底座10的凸缘状的限制器部52b,通过使限制器部52抵接于底座10,从而保持帽52在电机轴插入孔10a内向上方的移动停止。
按压弹簧53被配置在保持帽52的上面部52a与盖5之间,以使保持帽52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施力。由此,保持帽52以成为向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的插入状态的方式而被施力。
在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中,通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操作部件6并通过作用件15、16而使锁定件12、13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避。由此,被按压弹簧53施力的保持帽52从下方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由于通过该进入,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被保持帽52按压,因而如图15所示那样,锁定件12、13将维持从电机轴插入孔10a内退避的状态。因此,即使解除向操作部件6的操作,锁定件12、13也不会进入电机插入孔10a内。在解除了向该操作部件6的操作的状态下,通过复位弹簧8,操作部件6成为以向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而被施力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使单触式装卸装置接近电机轴4,将电机轴4的螺纹部4a插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图16示出了该状态,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顶端部在按压保持帽52的上面部52a的同时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因此,保持帽52在按压按压弹簧53的同时在电机轴插入孔10a内向下方移动。在该状态下,由于通过保持帽52,锁定件12、13从电机轴插入孔10a的退避状态被维持,因而锁定件12、13不会干涉或者啮合电机轴的螺纹部4a,进而能够不操作操作部件6而顺利地进行电机轴4向电机轴插入孔10a的插入。
图17示出了将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完全地插入到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状态,成为保持帽52向下方移动而从锁定件12、13之间脱离的状态。此时,由于通过复位弹簧8,操作部件6以沿返回方向转动的方式而施力,因而锁定件12、13就会经由卡合机构31、32而进入电机轴插入孔4a内。另外,在此时,由于弹性体14从上下方向弹性保持锁定件12、13,因而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顺利地一致。通过以上,锁定件12、13沿电机轴4的方向瞬间地移动,如图18所示那样,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因而能够将单触式装卸装置安装于电机轴4。由于在由该锁定件12、13的进入而向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时产生冲撞音,因而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单触式装卸装置已被安装于电机轴4。
单触式装卸装置从电机轴4的卸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操作部件6。由此,由于锁定件12、13沿与电机轴4的轴向正交的直线方向分离移动而使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脱离,因而能够进行单触式装卸装置的卸下。在该单触式装卸装置的卸下中,保持帽52通过按压弹簧53的施力进入到锁定件12、13之间且返回至图15的状态。
图19示出了在电机轴4向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插入的状态下停止插入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保持帽52停止在锁定件12、13之间,因而锁定件12、13不会向电机轴插入孔10a方向进入,螺纹部12a、13a不会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因此,单触式装卸装置不会在不完全的状态下被安装于电机轴4,能够防止由于不完全安装而引起单触式装卸装置落下的不良情况。
(实施方式4)
图20~图2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图20是俯视图,图21是图20的F-F线截面图,图22以及图23是示出了动作的图21的G-G线截面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中,变更了实施方式1中的操作部件6以及复位弹簧8,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同样。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有实施方式3中的保持机构51。保持机构51由通过如图21所示那样地通过上下运动进入移动到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保持帽52、以及施力使保持帽52进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按压弹簧53形成。
与实施方式1以及3同样,在底座10,在夹着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两侧设置有作为卡合片41的一对锁定件12、13和分别与锁定件12、13连结的一对作用件15、16。在锁定件12、13的顶端面形成有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的螺纹部12a、13a。如图21所示,锁定件12、13与作用件15、16经由沿电机轴4的插入方向与电机轴4的距离逐渐变大的锥面12c、15c、13c、16c接触。并且,在锁定件12、13与底座10之间设有通过沿上下夹着锁定件12、13而弹性保持锁定件12、13的弹性体14。
如图22和图23所示,操作部件6具有引导部22和操作部23。该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6相对于底座10而直线地移动,操作部23从盖5的收容部5a突出,通过按压该操作部23,从而操作部23被推入到盖5内并直线地移动。
俯视观察时,引导部22被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的臂状(arm),在其中央部分设有操作部23。由此,引导部22成为从操作部23左右分支的状态。操作部23沿与连结锁定件12、13和作用件15、16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通过按压操作部23,大致半圆臂状的引导部22沿与连结锁定件12、13与作用件15、16的直线正交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并位移。
在引导部22的分支的各个顶端部形成有沿引导部22直线地移动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面55。另外,在底座10的与引导面55对应的部位直线地形成有引导面55可滑动的承受面(receiving surface)56。通过这些引导面55以及承受面56,从而操作部件6能够沿上述方向稳定地直线移动。并且,在底座10形成有沿与承受面56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限制器面58,通过引导部22抵接(冲撞)于该限制器面58,从而引导部22的直线移动被限制。
各个作用件15、16成为夹着引导部22中的左右分支的部分的状态,在作用件15、16与引导部22的被夹着部分形成有卡合机构31、32。与实施方式1同样,卡合机构31、32具有形成于各个作用件15、16中的夹着引导部22的内侧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和形成于夹着引导部22的外侧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另外,卡合机构31、32包括:以与第一卡合凸部33、34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2的内面的内径变化部37、38;以及以与第二卡合凸部35、36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2的外表面的支撑凸部39、40。各个支撑凸部39、40成为斜面状而从引导部22的外表面突出。另外,各个内径变化部37、38由大径凹部37a、38a、以及直径逐渐变小并与大径凹部37a、38a连续的曲面部37b、38b形成。
复位弹簧8由螺旋弹簧构成,其被配置在底座10与操作部件6之间。复位弹簧8的一端抵接于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23的背面,另一端抵接于形成于底座10的弹簧孔57的底面,以使操作部件6从盖5突出的方式施力。
图22示出了由于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出而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未卡合的状态,保持帽52位于电机轴插入孔10a内。图23示出了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而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由此单触式装卸装置被安装于电机轴4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中,如图22所示,将操作部23压入盖5内。由此,整个操作部件沿压入方向直线地移动,引导部22沿同方向直线地移动。通过使引导部22直线地移动,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40抵接于作用件15、16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使作用件15、16沿从电机轴插入孔10a分离的方向直线地移动。此时,作用件15、16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具有间隙地面对引导部22的大径凹部37a、38a,第一卡合凸部33、34成为未与引导部22抵接的状态。由于随着作用件15、16的移动,锁定件12、13也沿同方向移动,因而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避。由此,与实施方式3同样,保持帽52进入电机插入孔10a内而维持锁定件12、13的退避状态。另外,在此时,由于操作部件6的压入,复位弹簧8被缩短,进而积蓄向相反方向的施力。
在这样的图22的状态下,能够将电机轴4插入电机轴插入孔10a中。由于通过电机轴4的插入,保持帽52被电机轴4按压而在电机插入孔10a内向下方移动,因而保持帽52从锁定件12、13之间脱出。此时,由于复位弹簧8以使操作部件6沿返回方向直线地移动的方式施力,因而锁定件12、13经由卡合机构31、32进入到电机轴插入孔4a内。即,由于操作部件6的直线的返回移动,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40从与作用件15、16的第二卡合凸部35、36的抵接中脱离。然后,如图23所示,由于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38的曲面部37b、38b抵接于作用件15、16的第一卡合凸部33、34,因而作用件15、16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随着该移动,锁定件12、13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此,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此时,由于弹性体14从上下方向弹性保持锁定件12、13,因而螺纹部12a、13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一致,进而它们能够相互啮合。在该啮合动作中,由于产生冲撞音,因而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向电机轴4的安装。
如上所述,锁定件12、13的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因而能够不操作操作部件6地将单触式装卸装置安装于电机轴4。另外,依照这种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向操作部件6的直线的压入,从而能够进行向电机轴4的装卸,因而与向操作部件6的转动操作相比,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5)
图24~图2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图24是俯视图,图25是图24中的H-H线截面图,图26以及图27是示出了动作的图25的I-I线截面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变更实施方式1中的操作部件6、复位弹簧8以及卡合片41,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同样。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有实施方式3中的保持机构51。保持机构51由通过如图25所示那样地进入移动到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保持帽52、以及施力使保持帽52进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按压弹簧53形成。
如图25~图27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卡合片41仅被设置于夹着底座10的电机插入孔10a的两侧中的一侧。即,卡合片41由被设于电机插入孔10a的单侧(左侧)的一个锁定件12、和与该锁定件12连结的一个作用件15形成。在锁定件12的顶端面形成有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的螺纹部12a。如图25所示,锁定件12与作用件15经由沿电机轴4的插入方向与电机轴4的距离逐渐变大的锥面12c、15c接触。并且,在锁定件12与底座10之间设有通过沿上下夹着锁定件12而弹性保持锁定件12的弹性体14。
如图26和图27所示,操作部件6包括: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C字形状的引导部22和与引导部22一体形成的操作部23。在引导部22的一端侧(图26、图27中的右端侧)形成有圆形的支点部61,在该支点部61插入有设于底座10的轴销62。由此,引导部22可以以支点部61为中心地转动。操作部23被设于引导部22的中间部分且从盖5的收容部5a向外侧突出。通过以压入的方式直线地按压该操作部23,从而引导部22以轴销62为中心转动。
作用件15成为夹着引导部22的另一端侧(图26、图27中的左端侧)的部分的状态,在作用件15和该另一端侧的引导部22的被夹着部分形成有卡合机构31。卡合机构31对应于卡定片41而设置,因此,仅被设于夹着底座10的电机插入孔10a的两侧中的单侧。该卡合机构31具有:形成在作用件15中的夹着引导部22的内侧的第一卡合凸部33、形成在夹着引导部22的外侧的第二卡合凸部35、以与第一卡合凸部33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2的内面的内径变化部37以及以与第二卡合凸部35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2的外表面的支撑凸部39。支撑凸部39被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内径变化部37由大径凹部37a和直径逐渐变小且与大径凹部37a连续的曲面部37b形成。
复位弹簧8由螺旋弹簧构成,其被配置在底座10与操作部件6之间。复位弹簧8的一端抵接于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23的背侧部分,另一端抵接于形成于底座10的弹簧孔57的底面,以使操作部件6沿从盖5突出的方向转动的方式施力。
图26示出了由于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出而螺纹部12a未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的状态。此时,保持帽52进入底座10的电机插入孔10a内。图27示出了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进入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而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单触式装卸装置成为被安装于电机轴4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中,如图26所示,将操作部23直线地压入盖5内。通过该压入,整个操作部件6以轴销62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引导部22沿同方向转动。通过引导部22的转动,使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抵接于作用件15的第二卡合凸部35而使作用件15沿从电机轴插入孔10a分离的方向直线地移动。此时,作用件15的第一卡合凸部33具有间隙地面对引导部22的大径凹部37a,第一卡合凸部33成为未与引导部22抵接的状态。由于随着作用件15的移动,锁定件12也沿同方向移动,因而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就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避。由此,保持帽52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而维持锁定件12的退避状态。另外,在此时,由于操作部件6的压入,复位弹簧8被缩短而积蓄向相反方向的施力。
在这样的图26的状态下,能够将电机轴4插入电机轴插入孔10a。通过电机轴4的插入,保持帽52被电机轴4按压而在电机插入孔10a内向下方移动,因而保持帽52从电机轴插入孔10a脱出。此时,由于复位弹簧8以使操作部件6沿逆向转动的方式施力,因而锁定件12经由卡合机构31进入电机轴插入孔4a内。即,由于操作部件6的转动,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从与作用件15的第二卡合凸部35的抵接中脱离。然后,如图27所示,由于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的曲面部37b抵接于作用件15的第一卡合凸部33,因而作用件15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随着该移动,锁定件12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此,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此时,由于弹性体14从上下方向弹性保持锁定件12,因而螺纹部12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一致,进而它们能够相互啮合。
如上所述,由于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因而能够不操作操作部件6而将单触式装卸装置安装于电机轴4。由于在由该锁定件12的进入而向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时产生冲撞音,因而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单触式装卸装置已被安装于电机轴4。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仅仅在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的单侧设置具有用于啮合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锁定件12的卡合片41和进行锁定件12的进退的卡合机构31,因而部件个数减少,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维护变得容易。另外,由于通过向操作部23的直线的压入操作而进行操作部件6的转动,因而与操作部23的转动操作相比,操作性进一步得以提高。
(实施方式6)
图28~图3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图28是俯视图,图29是图28中的J-J线截面图,图30以及图31是示出了动作的图29的K-K线截面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变更实施方式1中的操作部件6、复位弹簧8以及卡合片41,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同样。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有实施方式3中的保持机构51。保持机构51由通过如图29所示那样进入移动到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保持帽52、和以使保持帽52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方式施力的按压弹簧53形成。
如图29~图3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卡合片41仅被设置于夹着底座10的电机插入孔10a的两侧中的单侧。即,卡合片41由被设于电机插入孔10a的单侧(左侧)的一个锁定件12、和与该锁定件12连结的一个作用件15形成。在锁定件12的顶端面形成有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的螺纹部12a。如图29所示,锁定件12与作用件15经由沿电机轴4的插入方向而与电机轴4的距离逐渐变大的锥面12c、15c接触。并且,在锁定件12与底座10之间设有通过沿上下夹着锁定件12而弹性保持锁定件12的弹性体14。
如图30和图31所示,操作部件6具有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コ”形状的引导部22、和与引导部22一体形成的操作部23。引导部22以夹着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的方式设置。夹着电机轴插入孔10a的一侧(左侧)成为后述的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另一侧(右侧)成为引导臂部63。操作部23被设于引导部22的中间部分并从盖5的收容部5a向外侧突出。通过压入该操作部23,从而整个操作部件6相对于底座10直线地移动而位移。该直线的位移成为与连结锁定件12和作用件15的直线正交的方向。
操作部件6的引导臂部63沿操作部件6的移动方向而直线地延伸。与此相对,在底座10形成有直线的引导槽65,通过使引导臂部63插入该引导槽65,从而引导臂部63被配置在底座10的内部。在操作部件6移动时,由于引导臂部63在引导槽65内滑动,因而通过该滑动,操作部件6能够稳定地直线移动。
在引导部22中的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的顶端部形成有沿引导部22直线地移动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面55。另外,在底座10的与引导面55对应的部位直线地形成有引导面55可滑动的承受面56。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除了上述的引导臂部63以外,还形成有引导面55和承受面56,因而操作部件6能够稳定地直线移动。并且,在底座10形成有沿与承受面56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限制器面58,通过使引导部2抵接于该限制器面58,引导部22的直线移动停止。
作用件15成为夹着引导部22中的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图30、图31中的左侧)的部分的状态,在作用件15和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形成有卡合机构31。卡合机构31对应于卡合片41而设置,因此,仅被设于夹着底座10的电机插入孔10a的两侧中的单侧。该卡合机构31包括:形成于作用件15中的夹着引导部22的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的内侧的第一卡合凸部33、形成于夹着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的外侧的第二卡合凸部35、以与第一卡合凸部33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的内面的内径变化部37以及以与第二卡合凸部35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于卡合机构形成部位64的外表面的支撑凸部39。支撑凸部39被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内径变化部37由大径凹部37a、和直径逐渐变小且与大径凹部37a连续的曲面部37b形成。
复位弹簧8由螺旋弹簧构成,其被配置在底座10与操作部件6之间。复位弹簧8的一端抵接于操作部件6的操作部23的背侧部分,另一端抵接于形成于底座10的弹簧孔57的底面,以使操作部件6从盖5突出的方式施力。
图30示出了由于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出从而螺纹部12a未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的状态。此时,保持帽52将进入底座10的电机插入孔10a内。图31示出了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进入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而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已卡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单触式装卸装置成为被安装于电机轴4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中,如图30所示,将操作部23直线地压入盖5内。通过该压入,整个操作部件6直线地移动。通过引导部22的直线移动,使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抵接于作用件15的第二卡合凸部35而使作用件15沿从电机轴插入孔10a分离的方向直线地移动。此时,作用件15的第一卡合凸部33具有间隙地面对引导部22的大径凹部37a,第一卡合凸部33成为未与引导部22抵接的状态。由于随着作用件15的移动,锁定件12也沿同方向移动,因而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从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退避。由此,保持帽52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而维持锁定件12的退避状态。因此,不会不慎地使锁定件12干涉或者啮合电机轴4的螺纹部4a,无需为了防止这些而继续向操作部件6进行操作。另外,在此时,由于操作部件6的压入,复位弹簧8被缩短而积蓄向相反方向的施力。
在图30的状态下,能够将电机轴4插入电机轴插入孔10a。由于通过电机轴4的插入,保持帽52被电机轴4按压而在电机插入孔10a内向下方移动,因而保持帽52从电机轴插入孔10a脱出。此时,由于复位弹簧8以使操作部件6沿逆向(归回方向)移动的方式施力,因而锁定件12经由卡合机构31进入电机轴插入孔4a内。即,由于操作部件6的归回移动,操作部件6的引导部22的支撑凸部39从与作用件15的第二卡合凸部35的抵接中脱离。然后,如图31所示,由于引导部22的内径变化部37的曲面部37b抵接于作用件15的第一卡合凸部33,因而作用件15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随着该移动,锁定件12沿电机轴4的方向直线地移动。由此,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此时,由于弹性体14从上下方向弹性保持锁定件12,因而螺纹部12a的牙槽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牙槽一致,进而它们能够彼此啮合。
如上所述,由于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卡合,因而能够将单触式装卸装置安装于电机轴4。由于在由该锁定件12的进入而向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时产生冲撞音,因而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单触式装卸装置已被安装于电机轴4。
依照这种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向操作部件6的直线的压入,能够进行向电机轴4的装卸,因而与向操作部件6的转动操作相比,操作性进一步得以提高。另外,由于仅仅在底座10的电机轴插入孔10a的单侧设置具有用于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的锁定件12的卡合片41和进行锁定件12的进退的卡合机构31,因而部件个数减少,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维护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7)
图32和图3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图32是电机轴插入初期的截面图,图33是电机轴的插入结束状态的截面图。
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与图15~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结构同样,成为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再添加了声音产生部件67的结构。因此,由于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3同样,因而将通过标注以与实施方式3的部件相同的符号使其对应而省略各部件的说明。
声音产生部件67对应于保持机构51的保持帽52而设置,用于配置声音产生部件67的凹部68被形成于底座10的底部。凹部68具有比插入保持机构51的保持帽52的插入凹部70大的直径,以位于插入凹部70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于底座10的底部。声音产生部件67被配置在该凹部68与盖5的底部69之间。
声音产生部件67以形成于保持帽52的下端部的凸缘状的限制器部52b抵接于声音产生部件67的方式配置在凹部68内。声音产生部件67可以采用通过保持帽52的限制器部52b抵接、自我变形而产生声音的材料。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保持帽52的限制器部52b抵接而上下翻转的盘簧。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如图32所示那样,电机轴4向电机轴插入孔10a的插入初期,由盘簧构成的声音产生部件67成为在外周部接触于盖5的底面69的状态下向上方弯曲的凸状。与此相对,在电机轴4向电机轴插入孔10a的插入结束的时刻,如图33所示,保持帽52被电机轴4向下方按压,由此保持帽52的下端部的限制器部52抵接于声音产生部件67。由此,声音产生部件67以成为其外周部抵接于底座10的凹部68,成为向下方弯曲的凹状的方式翻转(反転)。在该翻转时,将产生声音。在该状态下,保持帽52从锁定件12、13之间退出,进而成为螺纹部12a、13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啮合而单触式装卸装置向电机轴4的安装状态。因此,由于在向电机轴4安装时产生声音,因而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向电机轴4的安装。另外,在为了将单触式装卸装置1从电机轴4卸下而电机轴4从电机轴插入孔10a脱出时,保持帽52通过按压弹簧53的施力而向上方移动。通过该移动,限制器部52b从向声音产生部件67的抵接中脱离,因而声音产生部件67以从凹状变为凸状的方式翻转。由于在该翻转时产生声音,因而能够通过声音来判断已将单触式装卸装置从电机轴4卸下。
(实施方式8)
图3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变更了实施方式3~7中的保持机构51,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3~7同样。因此,将通过标注以与实施方式3~7的部件相同的符号使其对应而省略各部件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机构51的整体由保持弹簧71形成,该保持弹簧17由螺旋弹簧构成。保持弹簧71由被安装于底座10内的螺距绕(宽绕(loosely-wound))的按压线圈部71a、和与按压线圈部71a连结设置的密绕(closely-wound)的保持线圈部71b形成。保持线圈部71b以使保持弹簧71位于锁定件12、13之间的方式而被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成为发挥与所述保持帽52相同功能的部分。另外,保持线圈部71b在电机轴4被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时,通过电机轴4的螺纹部4a抵接而被电机轴4按压。
在这种结构中,在电机轴4未被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状态下,保持线圈部71b被按压线圈部71a施力,通过该施力而位于锁定件12、13之间。因此,锁定件12、13进入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被阻止。与此相反,如果电机轴4被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则由于保持线圈71b被电机轴4按压,因而从锁定件12、13之间退避。由此,锁定件12、13进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而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通过该卡合,进行单触式装卸装置向电机轴4的安装。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由单一的螺旋弹簧形成保持机构51,因而部件个数减少,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实施方式9)
图3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中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变更了实施方式6中的保持机构51,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6同样。因此,将通过标注以与实施方式6的部件相同的符号使其对应而省略各部件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变更了保持机构51中的保持帽52。保持帽52包括:筒状部分73,与实施方式3~7同样地被形成为上面部封闭、下面部被敞开的筒状;以及抵接臂部72,与筒状部分73一体地形成。于是,通过将电机轴4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从而筒状部分73被电机轴4的螺纹部4a按压。抵接臂部72从筒状部分73向作用件15的方向延伸。作用件15是与锁定件12一起形成卡合片41的构成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作用件15被配置在电机轴插入孔12a的单侧。
抵接臂部72以在跨过与作用件15卡合的锁定件12的状态下抵接于作用件15的端面(右端面)的方式延伸。由此,在电机轴4未被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保持帽52位于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的状态下,抵接臂部72以使作用件15从电机轴插入孔10a远离的方式按压。因此,在该状态下,抵接臂部72阻止与作用件15卡合的锁定件12进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与此相对,如果将电机轴4插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而保持帽52从电机轴插入孔10a脱出,则抵接臂部72从与作用件15的抵接中脱离,因而锁定件12可以进入到电机轴插入孔10a内,由此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卡合而进行单触式装卸装置向电机轴4安装。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保持机构51不会阻碍锁定件1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因而能够进一步顺利地进行锁定件12的螺纹部12a与电机轴4的螺纹部4a的卡合。
符号说明
1单触式装卸装置               2风扇
3风扇电机                     4电机轴
4a螺纹部                      5盖
6操作部件                     8复位弹簧
10底座                        10a电机轴插入孔
10b圆形轴部                   12、13锁定件
12a、12b连结部                12c、13c锥形部
14弹性体                      15、16作用件
15c、16c锥面                  22引导部
23操作部                      31、32卡合机构
33、34第一卡合凸部            35、36第二卡合凸部
37、38内径变化部              39、40支撑凸部
41卡合片                      42被卡合部
43卡合部                      44缩径部
51保持机构                    52保持帽
53按压弹簧

Claims (8)

1.一种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通过被插入使风扇旋转的风扇电机的电机轴,从而装卸自由地被安装于电机轴而使风扇与电机轴连结,所述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底座,形成有电机轴插入孔,所述电机轴插入所述电机轴插入孔,所述底座被固定在盖的内部,所述盖被固定于所述风扇;
操作部件,能移动地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且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引导部和操作部;
卡合片,形成有能与所述电机轴的外周面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片沿所述电机轴的方向能往复移动地在夹着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而被设置于所述底座;以及
复位弹簧,使通过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移动的操作部件返回到原位,
在所述卡合片中的夹着所述引导部的部位以及与该部位相对应的引导部的对应部位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随着所述引导部的移动而彼此抵接和分离,从而使卡合片向电机轴的方向往复移动,通过所述卡合机构的抵接和分离而使所述卡合片相对于电机轴进退,使卡合片的卡合部与电机轴的被卡合部卡合以及解除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机构由内径变化部、支撑凸部、第一卡合凸部以及第二卡合凸部形成,所述内径变化部使所述引导部的内径沿引导部的移动方向变化,所述支撑凸部被形成于所述引导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合凸部被设于所述卡合片中的夹着所述引导部的一侧且能与所述内径变化部抵接,所述第二卡合凸部被设置于所述卡合片中的夹着引导部的另一侧且能与所述支撑凸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通过进入所述电机轴插入孔内而与所述电机轴的被卡合部卡合,且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阻止所述卡合片进入电机轴插入孔并通过电机轴插入所述电机轴插入孔而解除所述进入阻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的引导部相对于所述底座能转动或者能直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由在夹着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与引导部接触的作用件、以及具有能与电机轴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所述卡合部的锁定件组成,作用件与锁定件经由锥面而相互接触,所述作用件和所述锁定件的锥面向阻止锁定件从所述电机轴脱离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被设置于夹着所述电机轴插入孔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卡合部以及电机轴的所述被卡合部是具备互相啮合的螺纹牙的螺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经由弹性体而被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体为了使所述锁定件的所述螺纹部卡合于电机轴的所述螺纹部而能使所述锁定件沿电机轴的轴向移动。
CN201180051002.8A 2010-08-24 2011-08-23 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Active CN103228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7439 2010-08-24
JP2010187439 2010-08-24
PCT/JP2011/068986 WO2012026471A1 (ja) 2010-08-24 2011-08-23 ファンのワンタッチ着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927A true CN103228927A (zh) 2013-07-31
CN103228927B CN103228927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72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002.8A Active CN103228927B (zh) 2010-08-24 2011-08-23 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728481B2 (zh)
KR (1) KR101685054B1 (zh)
CN (1) CN103228927B (zh)
HK (1) HK1187664A1 (zh)
MY (1) MY165420A (zh)
SG (1) SG188294A1 (zh)
WO (1) WO201202647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8790A (zh) * 2015-09-28 2018-06-08 贝林格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抽油烟机的吸气装置
CN108223444A (zh) * 2018-02-28 2018-06-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以及吸油烟机
US20210310673A1 (en) * 2020-04-01 2021-10-07 Ip Power Holdings Limited Window fan and method for quickly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5219B2 (ja) * 2012-04-20 2015-03-18 株式会社渡辺製作所 ファン着脱装置
JP6244100B2 (ja) * 2013-04-22 2017-12-0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着脱構造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JP6236228B2 (ja) * 2013-06-12 2017-11-22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着脱構造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CN111486118B (zh) * 2018-10-26 2021-10-12 杭州戬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拆装方便的空调风机盘管的风轮装置
JP7203595B2 (ja) * 2018-12-26 2023-01-13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取付アダプタおよびレンジフード
CN116060178A (zh) * 2019-03-04 2023-05-05 深圳市饮之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用型磨粉器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1169A (zh) * 2002-02-26 2003-09-10 费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风扇叶轮快速固定部件的内转子电机的风扇
CN1886231A (zh) * 2004-03-08 2006-12-27 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紧固装置及紧固方法
JP2009270550A (ja) * 2008-05-12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羽根車の着脱装置
JP201004820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Toshiba Carrier Corp 送風ファン装置
JP2010156253A (ja) * 2008-12-26 2010-07-15 Toto Ltd ファ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0995U (zh) * 1981-04-02 1982-10-08
DE3907933A1 (de) * 1989-03-11 1990-09-20 Webasto Ag Fahrzeugtechnik Formschluessige wellen-naben-verbindung
JP5298371B2 (ja) 2008-12-26 2013-09-25 Toto株式会社 ファ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1169A (zh) * 2002-02-26 2003-09-10 费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风扇叶轮快速固定部件的内转子电机的风扇
CN1886231A (zh) * 2004-03-08 2006-12-27 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紧固装置及紧固方法
JP2009270550A (ja) * 2008-05-12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羽根車の着脱装置
JP2010048203A (ja) * 2008-08-22 2010-03-04 Toshiba Carrier Corp 送風ファン装置
JP2010156253A (ja) * 2008-12-26 2010-07-15 Toto Ltd ファン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8790A (zh) * 2015-09-28 2018-06-08 贝林格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抽油烟机的吸气装置
CN108138790B (zh) * 2015-09-28 2020-03-10 贝林格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抽油烟机的吸气装置
CN108223444A (zh) * 2018-02-28 2018-06-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以及吸油烟机
CN108223444B (zh) * 2018-02-28 2024-03-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以及吸油烟机
US20210310673A1 (en) * 2020-04-01 2021-10-07 Ip Power Holdings Limited Window fan and method for quickly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the same
US11788741B2 (en) * 2020-04-01 2023-10-17 Maxton Engineering Ltd. Window fan and method for quickly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26471A1 (ja) 2013-10-28
HK1187664A1 (zh) 2014-04-11
JP5728481B2 (ja) 2015-06-03
KR20130124481A (ko) 2013-11-14
KR101685054B1 (ko) 2016-12-09
WO2012026471A1 (ja) 2012-03-01
CN103228927B (zh) 2016-01-20
MY165420A (en) 2018-03-21
SG188294A1 (en) 2013-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8927A (zh) 风扇的单触式装卸装置
JP6079762B2 (ja) セレクタブル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4490219B2 (ja) 回転式電気かみそり
EP2805853B1 (en) Folding rearview mirror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30244468A1 (en) Safety socket
CN109982524A (zh) 箱体及止挡装置
CN206487264U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其纸币盒
US20110094846A1 (en) Bicycle hub
JP2009543264A (ja) コンパクトディスクまたは他の対象を把持する装置
CN109365849B (zh) 开关装置、钻夹头及钻夹头双向转动的方法
KR101346445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14173287A (ja) ロック装置
WO2015052952A1 (ja) オープンファスナーの連結用具
JP6443019B2 (ja) 電池収納機構
CN202270822U (zh) 穿孔模
JP5316751B2 (ja) 靴脱ぎ台
JP4607556B2 (ja) ヘッジトリマ
CN103388616B (zh) 具有触动开关的转轴结构
WO2019075897A1 (zh) 一种半自动转轴组件
JP5690968B1 (ja) パイプカッター
JP2007100373A5 (zh)
CN202003887U (zh) 微动开关旋转控制机构
KR100803294B1 (ko) 클러치 하우징에 내장된 다이아프램 스프링 작동장치
CN216157403U (zh) 冷柜用铰链结构
JP2012206563A (ja) ワイパーア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6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6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