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194B -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8194B
CN103228194B CN201280003768.3A CN201280003768A CN103228194B CN 103228194 B CN103228194 B CN 103228194B CN 201280003768 A CN201280003768 A CN 201280003768A CN 103228194 B CN103228194 B CN 103228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urface
finger
limit
operating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7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8194A (zh
Inventor
冈本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8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8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1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3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 A61B1/0004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for mechanical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38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limited linear or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from a neutral position, e.g. isotonic or isometric joystic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具有:插入部,其在前端侧设置有弯曲部;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以及操作件,其具有轴部和指触部,进行使弯曲部弯曲的操作,所述轴部竖立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倾倒方向和倾倒角度可变化,所述指触部设置在轴部的一端,指触部具有:由设定为预定长度的四边构成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安装面,其具有用于安装在轴部的一端上的安装部;第1操作面,其是将安装面的第1边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第2操作面,其是将与第1边对置的第2边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第3操作面,其是将与安装面的第1边交叉的第3边作为一边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以及第4操作面,其是将与第3边对置的第4边作为一边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第3操作面和第4操作面在插入部的插入轴方向上排列。

Description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具有弯曲自如的弯曲部、在操作部具有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可倾倒操作的操作件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中利用具有细长的插入部的内窥镜。在医疗领域的内窥镜中,通过将插入部从口腔或肛门等插入体内而能够进行观察等。另一方面,在工业领域的内窥镜中,通过将插入部插入锅炉的配管或发动机的内部等而能够进行观察。
在内窥镜中,为了使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中的观察光学系统朝向期望方向,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有例如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而且,在设于插入部的基端的操作部中设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弯曲操作开关或操作件。
通过手动使弯曲操作旋钮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牵引角度线或使角度线松弛,能够使弯曲部弯曲。角度线分别连结在弯曲操作旋钮和弯曲部的规定位置。
在日本国特开平05-000125号公报中示出在操作部中设置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十字状的弯曲操作开关的内窥镜。在该内窥镜中构成为,通过对弯曲操作开关进行操作,驱动马达被驱动,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牵引弯曲操作线和使弯曲操作线松弛,使弯曲部弯曲。
另一方面,操作件例如由日本国特开2003-325437号公报(以下记载为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036355号公报(以下记载为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06-304124号公报(以下记载为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3-275168号公报(以下记载为文献4)等示出。
文献1的内窥镜具有牵引部件操作装置,该牵引部件操作装置以微小的操作力量对作为操作件的操作指示杆进行倾倒操作,使期望的牵引部件移动期望量,能够进行弯曲部的弯曲操作。而且,在该内窥镜中,通过配置相对于平板能够进行移动的一对第1倾倒状态调整部件和第2倾倒状态调整部件,预先使形成在平板上的角孔的大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能够适当进行弯曲杆的倾倒操作范围的调整。
与此相对,在文献2的内窥镜的操作装置中,为了即使在向远离把持部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操作,以使操作件朝向把持部倾斜规定角度的倾斜角度设定中立位置。而且,使倾斜角度成为在中立位置处使操作件的中心线和把持部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小于90°的角度。其结果,即使在使操作件向远离把持部的方向最大倾斜的操作件最大倾斜位置处,对把持部进行把持的操作者的手指也容易到达操作件而容易进行操作。
并且,在文献3中示出在操作部中设置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操作杆开关的内窥镜。在该内窥镜中,通过拇指使作为操作杆开关的操作件的角度杆向多个方向倾斜,使弯曲部向期望的方向进行弯曲操作,由此,弯曲操作线被牵引和松弛,弯曲部弯曲。
而且,在文献4的电动弯曲内窥镜装置的图4(b)中示出如下的内窥镜:操作开关是作为操作件的杠杆部,该杠杆部的倾倒方向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在进行倾倒操作的期间内,以一定速度使弯曲马达旋转来改变弯曲状态。在该内窥镜中,通过使杠杆部进行圆弧运动,能够使弯曲部进行旋回运动。
但是,在文献1中,由于使角孔的大小向减小的方向变化而对弯曲杆的倾倒操作范围进行调整,所以,弯曲部的最大弯曲角度减小,可能无法在最大限度内活用弯曲部所具有的功能。并且,在文献1的技术中包含文献2的技术而构成在最大限度内活用弯曲部的功能的内窥镜的情况下,为了使弯曲杆的中立位置成为倾斜规定角度的倾斜角度,必须对操作部的形状进行变更。
并且,在文献3、4中,操作者在操作件的端部上配置例如拇指的指肚部分而使操作件倾斜,进行使弯曲部弯曲的操作。因此,在使操作件进行圆弧运动时,手指可能不小心从操作件的端部离开。并且,在为了使弯曲部弯曲而使直立状态的操作件倾斜时,随着倾倒角度的增大,成为操作者的手指容易从操作件的端部离开的状态。而且,在检查中,当操作者一边留意手指从操作件的端部离开一边继续进行作业时,操作件的倾倒角度变小,其结果,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减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该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具有操作性优良的操作件,该操作件相对于操作部的把持面直立,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圆弧运动的操作,能够实现倾倒操作范围的放大而不会使手指离开。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具有:插入部,其在前端侧设置有弯曲部;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以及操作件,其具有轴部和指触部,进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的操作,所述轴部竖立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倾倒方向和倾倒角度可变化,所述指触部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一端,所述指触部具有:由设定为预定长度的四边构成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安装面,其具有用于安装在所述轴部的一端上的安装部;第1操作面,其是将所述安装面的第1边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第2操作面,其是将与所述第1边对置的第2边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第3操作面,其是将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第1边交叉的第3边作为一边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以及第4操作面,其是将与所述第3边对置的第4边作为一边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所述第3操作面和第4操作面在所述插入部的插入轴方向上排列。
附图说明
图1-图12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在操作部中竖立设置有构成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操作件的作为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的一例的内窥镜的图。
图2是说明在由把持部和操作部主体构成的操作部中内置有马达和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说明旋转体的图。
图4是主要说明从图2的箭头Y4方向观察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马达和滑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主要说明从图2的箭头Y4方向观察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和吊框的结构的图。
图6是说明由五面体构成的指触部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指触部的俯视图和正面观察第4操作面的正面图。
图8是图7的箭头Y8-Y8线剖面图。
图9是图7的箭头Y9-Y9线剖面图。
图10是说明由芯部件和包覆体构成的指触部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1是说明由芯部件和双层构造的包覆体构成的指触部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2是说明由芯部件和设置在芯部件的规定面上的弹性片构成的指触部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由六面体构成的指触部的图。
图14-图22涉及由六面体构成的指触部的变形例,图14是在顶面具有凹部作为指支承部、并且在各个操作面上具有凹部的指触部的俯视图。
图15是从图14的箭头Y15方向观察的指触部的侧视图。
图16是从图14的箭头Y16方向观察的指触部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4的箭头Y17-Y17线剖面图。
图18是图17的箭头Y18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4的箭头Y19-Y19线剖面图。
图20是图14的箭头Y20-Y20线剖面图。
图21是图14的箭头Y21-Y21线剖面图。
图22是示出将拇指的一侧部配置在第1操作面上的状态和将拇指的另一侧部配置在第2操作面上的状态的图。
图23-图25涉及示出指触部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图23是说明指触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的箭头Y24-Y24线剖面图。
图25是图23的箭头Y25-Y25线剖面图。
图26-图27B涉及示出指触部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图26是说明指触主体和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分开的指触部的结构的图。
图27A是说明指触部的作用的图,是说明在指支承凹部中配置手指并在箭头F方向上对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图。
图27B是说明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相对于指触主体进行滑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是内窥镜。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细长的插入部2、在插入部2的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3、以及从操作部3的侧部延伸出的通用缆线4。
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前端部2a、弯曲部2b、挠性管部2c。在前端部2a中内置有具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未图示)。弯曲部2b例如构成为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弯曲。挠性管部2c具有挠性,形成为长条状。
如图1、图2所示,操作部3构成为具有把持部3a和操作部主体3b。把持部3a与插入部2连续设置,操作部主体3b与把持部3a连续设置。把持部3a的长度轴和插入部2的插入轴为同轴或平行的位置关系。在操作部主体3b的前端侧的与存在最空余空间的部分对应的位置设有操作件5,该操作件5用于进行使弯曲部2b进行弯曲动作的操作。操作部主体3b的长度轴(也记载为操作部3的长度轴)和把持部3a的长度轴为同轴或平行的位置关系。
操作件5从在操作部主体3b的一面上设置的开口即操作件突出口(未图示)以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正交的方式设置。
弯曲部2b构成为,如图1的箭头Yu、箭头Yd、箭头Yl、箭头Yr所示,根据包含操作件5的倾倒方向和倾倒角度的倾倒操作而弯曲。具体而言,弯曲部2b通过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后述的弯曲操作线(以下简记为弯曲线)被牵引松弛,在上方向、右方向、下方向、左方向、上方向与右方向之间等方向上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b构成为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弯曲。但是,弯曲部2b也可以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弯曲。上述u、d、l、r表示弯曲部2b的弯曲方向即上下左右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标号8u表示上用弯曲线,标号9d表示下用旋转体。而且,在附图中,利用书写体表示小写的“l”,以与数字的“1”进行区分。
另外,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主体3b的外装中,除了操作件5以外,还在预先确定的位置设有开关6a、送气送水按钮6b、抽吸按钮6c。开关6a指示例如设于前端部2a内的摄像装置的各种摄像动作。并且,在把持部3a的外装中设有与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连通的通道插入口6d。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现有的内窥镜同样,在操作者用左手把持操作部3的把持部3a时,操作件5设置在由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进行操作的位置,送气送水按钮6b和抽吸按钮6c设置在由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以外的手指进行操作的位置,开关6a设置在能够由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或其他手指进行操作的位置。
图1、图2的标号7是罩部件。罩部件7以水密的方式堵住操作件突出口并与轴部5a紧密贴合,保持操作件5以使其能够进行倾倒操作。
在通用缆线4内贯穿插入有信号缆线、电线、光导光纤束、送气用管、送水用管、抽吸用管等。信号缆线与摄像装置连接。电线对后述马达(参照图2的标号12)供给电力。光导光纤束传送光源装置的照明光。
如图2所示,在操作部3内设有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主要由4条弯曲线8、配设有4个旋转体9的细长的滑轮11、作为驱动单元的马达12、大致十字形状的吊框13、所述操作件5、具有后述多个导辊的导辊组21构成。
弯曲线8是牵引部件。各线8的中途部分分别卷绕在各个旋转体9上。马达12具有在弯曲操作时使配设于滑轮11中的规定旋转体9以规定转矩旋转的驱动力。吊框13具有分别连结各线8的基端部的线安装部。在吊框13上一体连结有操作件5的轴部5a。导辊组21的多个导辊是在操作部3内变更4条线8的行走路径的线行走路径变更部件。
另外,图4的标号51是信号缆线,标号52是光导缆线,标号53是螺旋管停止件,标号59是分隔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操作部3的重心位于把持部3a内。
4条弯曲线8是上下方向弯曲操作用的一对上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上弯曲线)8u和下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下弯曲线)8d、以及左右方向弯曲操作用的一对左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左弯曲线)8l和右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右弯曲线)8r。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11的长度轴和马达12的长度轴交叉。
具体而言,马达12的驱动轴在把持部3a内配置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使得成为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的位置关系。而且,马达12的马达轴12b和滑轮11的旋转轴即滑轮轴11b被设定为正交的位置关系。并且,滑轮11和马达12隔着分隔板59分别配置在由该分隔板59分隔开的操作部3内的不同空间内。
马达12的驱动力构成为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部15传递到滑轮11。驱动力传递机构部15具有第1伞齿轮16和第2伞齿轮17。
第1伞齿轮16一体固定在马达12的轴部12a上,第2伞齿轮17一体固定在滑轮11的轴部11a上。根据该结构,马达12的驱动力经由伞齿轮16、17而传递到轴部11a,由此,滑轮11绕轴旋转。
旋转体9能够弹性变形,例如如图3所示,具有环状部9a和旋转量调整部9b。在旋转体9的环状部9a上形成有间隙9c。在环状部9a和旋转量调整部9b中形成有未图示的线引导部。线引导部构成为预先确定的形状,使得顺畅地将线8从卷绕开始位置9s引导到卷绕结束位置9e。4个旋转体9u、9d、9l、9r以预先确定的游嵌状态配置在滑轮11的外周面上,分别独立地成为旋转状态。
吊框13以预先确定的位置关系配置在操作部主体3b的前端侧的空余空间内。如图5所示,吊框13具有4个框13u、13d、13l、13r,构成为大致十字形状。与一对弯曲线8u、8d对应的上用框(以下记载为上框)13u和下用框(以下记载为下框)13d隔着轴部5a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上框13u的端部设有上线安装部13u2,在下框13d的端部设有下线安装部13d2。
另一方面,与一对弯曲线8l、8r对应的左用框(以下记载为左框)13l和右用框(以下记载为右框)13r与上下用框中心线(以下记载为框中心线)13a正交,隔着轴部5a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左框13l的端部设有左线安装部13l2,在右框13r的端部设有右线安装部13r2。
上框13u在其端部具有相对于框中心线13a向一个方向折曲的上框前端屈曲部13ub,下框13d在其端部具有相对于框中心线13a向另一个方向折曲的下框前端屈曲部13db。
而且,在上框前端屈曲部13ub上设有上线安装部13u2,在下框前端屈曲部13db上设有下线安装部13d2。将上线安装部13u2和下线安装部13d2在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w1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尺寸。
另外,考虑操作件5的倾倒方向和弯曲部2b的弯曲方向后,设定上框13u和上线安装部13u2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u方向倾倒时,上线安装部13u2摆动,向图5的箭头Yu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而且,同样,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d方向倾倒时,下线安装部13d2摆动,向图5的箭头Yd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下方向弯曲,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l方向倾倒时,左线安装部13l2摆动,向图5的箭头Yl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左方向弯曲,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r方向倾倒时,右线安装部13r2摆动,向图5的箭头Yr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右方向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吊框13配置在操作部3内的预先确定的位置,使得框中心线13a和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
如图2、图5所示,导辊组21构成为具有辊轴21p和4个导辊21u、21d、21l、21r。辊轴21p是支承体,例如为圆柱状。4个导辊21u、21d、21l、21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辊轴21p上。
4个导辊21u、21d、21l、21r分别对应于4条弯曲线8u、8d、8l、8r。4个导辊21u、21d、21l、21r设置成从滑轮11和吊框13分开预先确定的距离。4个导辊21u、21d、21l、21r是将4条弯曲线8u、8d、8l、8r引导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
辊轴21p以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在轴部5a的正下方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而且,辊轴21p的中心位于直立状态的轴部5a的中心轴上。
各弯曲线8u、8d、8l、8r构成为,在通过导辊21u、21d、21l、21r变更了行走路径后,分别到达吊框13的上线安装部13u2、下线安装部13d2、左线安装部13l2、右线安装部13r2。
参照图5对导辊21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5中,为了对各弯曲线8u、8d、8l、8r和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使吊框13的位置相对于辊轴21p向图中右方向错开。
如图5所示,4个导辊21u、21d、21l、21r相对于辊轴21p,如图5的箭头Y5a所示,按照导辊21r、21d、21u、21l的顺序配置。
在配置于辊轴21p的两端的导辊21r、21l和隔着辊轴21p的中心而配置于导辊21r、21l的内侧的导辊21u、21d中,直径尺寸或宽度尺寸不同。而且,至少导辊21l、21r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导辊21u、21d的宽度尺寸宽。
在设导辊21l、21r、21u、21d的最大外径为w3、设上线安装部13u2和下线安装部13d2在操作部3的长度轴方向上的间隔为w2的情况下,在间隔w2与最大外径w3之间设定w2>w3的关系。
并且,导辊21u的中央与导辊21d的中央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上线安装部13u2与下线安装部13d2之间的间隔w1。
进而,在左线安装部13l2与右线安装部13r2之间的间隔w4以及配置于辊轴21p上的左导辊21l的外侧端与右导辊21r的外侧端之间的间隔w5之间,设定w4>w5的关系。
另外,如图4的箭头Y4a所示,配置在滑轮11上的4个旋转体9按照旋转体9r、9d、9u、9l的顺序配置。
这里,参照图2、图4、图5对各弯曲线8u、8d、8l、8r在操作部3内的行走路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4条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基端部固定在吊框13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即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
另一方面,各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前端部固定在构成弯曲部2b的未图示的前端弯曲块的与上下左右对应的位置。前端弯曲块是构成弯曲部组的最前端的弯曲块,该弯曲部组构成为连接构成弯曲部2b的多个未图示的弯曲块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弯曲。
各弯曲线8u、8d、8l、8r在插入部2内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导向件24内,该导向件24由分别与该线8u、8d、8l、8r对应的例如金属制的具有贯通孔的螺旋管形成。
如图2、图4、图5所示,固定在前端弯曲块上的各弯曲线8u、8d、8l、8r经由导向件24延伸到操作部3内。
各弯曲线8u、8d、8l、8r分别卷绕在配置于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上。即,各弯曲线8u、8d、8l、8r以成为预先确定的松弛状态的方式,从对应的旋转体9u、9d、9l、9r各自的卷绕开始位置9s卷绕在旋转体9u、9d、9l、9r上。然后,从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向各导辊21u、21d、21l、21r导出各弯曲线8u、8d、8l、8r。
从各旋转体9u、9d、9l、9r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各导辊21u、21d、21l、21r,变更线行走路径而被引导到吊框13所具有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而且,各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基端部固定在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
如上所述,将导辊21l、21r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导辊21u、21d的宽度尺寸宽,并且,将间隔w4设定为比间隔w5大。其结果,弯曲线8l、8r顺畅地通过导辊21l、21r而被引导到线安装部13l2、13r2。
另外,操作件5的轴部5a和吊框13的中心轴即框凸部13f经由万向节14而同轴地安装固定,该万向节14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设在未图示的框架上。如图所示,在操作件5的轴部5a为直立状态时,从导辊21u、21d、21l、21r延伸并朝向吊框13的各弯曲线8u、8d、8l、8r全部成为规定松弛状态。
标号5b是指触部。指触部5b一体固定在轴部5a的前端。
参照图6-图9对指触部5b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示的指触部5b构成为在一部分上具有弹性部件或者全部由弹性部件构成,该弹性部件具有预先确定的弹性。如图6、图7所示,指触部5b是具有底面30、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第4操作面34的五面体。
底面30是由设定为预先确定的长度的四边构成的四边形形状,例如是图7所示的长方形形状。
底面30是具有图8和图9的虚线所示的安装部5c的安装面。安装部5c例如是孔或具有雌螺纹的螺纹孔。在安装部5c上配置有轴部5a的一端部。指触部5b和轴部5a例如通过粘接或螺合而安装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粘接进行固定。
如图6、图7所示,第1操作面31是将底面30的第1边5d作为底面的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第2操作面32是将与第1边5d对置的第2边5e作为底面的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第3操作面33是将作为与构成底面30的第1边5d交叉的第3边5f或第4边5g中的一方的第3边5f作为一边的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第4操作面34是将与第3边5f对置的第4边5g作为一边的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沿着插入轴方向配置。第3操作面33位于内窥镜1的前端侧,第4操作面位于内窥镜1的基端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连结第1操作面31的与第1边5d对置的第1顶点5h和第2操作面32的与第2边5e对置的第2顶点5i的棱线5k、以及其他棱线5m、5n、5p、5r实施基于曲面的倒角。并且,对各边5d、5e、5f、5g也实施基于曲面的倒角。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3操作面33的表面和第4操作面34的表面实施防滑件。防滑件是梨皮状的表面或规则地排列凹凸等台阶而得到的凹凸面等。
另外,底面30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形状,也可以是第3边5f比第4边5g长的梯形,相反,也可以是第4边5g比第3边5f长的梯形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操作面31是右方向弯曲操作面,配置有拇指的一侧部。第2操作面32是左方向弯曲操作面,配置有拇指的另一侧部。第3操作面33是上方向弯曲操作面,配置有拇指的指肚。第4操作面34是下方向弯曲操作面,与第3操作面33同样配置有拇指的指肚。
这里,对操作者使弯曲部2b向例如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操作者在用左手对把持部3a进行把持的状态下在构成操作件5的指触部5b的第3操作面33上配置拇指的指肚。然后,在图1的箭头Yu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于是,伴随该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吊框13倾斜,固定在上线安装部13u2上的上弯曲线8u从松弛状态慢慢变化为拉伸状态。另一方面,其他弯曲线8d、8l、8r变化为进一步松弛的状态。
因此,仅分别以松弛状态卷绕在滑轮11的各旋转体9u、9d、9l、9r上的各弯曲线8u、8d、8l、8r中的上弯曲线8u被牵引,上用旋转体(以下记载为上旋转体)9u的间隙9c克服弹性力而变窄、缩径,上旋转体9u和滑轮11变化为紧密贴合状态。于是,在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之间产生阻力,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一体旋转。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更靠插入部2侧的上弯曲线8u伴随上旋转体9u的旋转而被牵引移动,开始进行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的动作。
这里,接着,操作者继续进行倾倒操作,通过配置在第3操作面33上的拇指向相同方向按倒轴部5a,以使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紧密贴合。于是,紧密贴合状态的上用旋转体9u进一步与滑轮11紧密贴合,与该旋转体9u一体旋转,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更靠插入部2侧的上弯曲线8u进一步被牵引移动,弯曲部2b进一步向上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操作者继续通过拇指的指肚按压第3操作面33以保持操作件5的倾倒位置,由此,伴随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更靠插入部2侧的上弯曲线8u的移动,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的紧密贴合力逐渐减小。而且,在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更靠前端侧的上弯曲线8u中产生牵引力的状态下,移动停止。
此时,各弯曲线8d、8l、8r处于松弛状态。因此,通过使操作件5继续保持该倾倒操作状态,分别保持上弯曲线8u的被牵引的状态和弯曲线8d、8l、8r的松弛状态,弯曲部2b保持为与倾倒操作对应的弯曲状态。
然后,在操作者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而进一步使弯曲部2b向相同方向弯曲的情况下,通过配置在第3操作面33上的拇指的指肚进一步按倒轴部5a,使得在相同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然后,在进一步在相同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时,将拇指的指肚和指尖配置在作为第3操作面33的一边的第3边5f上进行倾倒操作。于是,能够使轴部5a的倾倒角度最大,能够使弯曲部2b成为上方向最大弯曲状态。
此时,由于对第3操作面33的表面实施防滑件,所以,能够进行稳定的操作而不会使拇指从第3操作面33离开。
并且,在操作者使弯曲部2b向其他方向例如下方向弯曲的情况下,将拇指的指肚配置在第4操作面34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另一方面,在操作者使弯曲部2b向其他方向例如右方向弯曲的情况下,将拇指的一侧部配置在第1操作面31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在向例如左方向弯曲的情况下,将拇指的另一侧部配置在第2操作面32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
另外,在使弯曲部2b向下方向大幅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将拇指的指尖配置在作为第4操作面34的一边的第4边5g上进行倾倒操作。并且,在使弯曲部2b向右方向大幅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将拇指的一侧部配置在作为第1操作面31的底边的第1边5d上进行倾倒操作。并且,在使弯曲部2b向左方向大幅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将拇指的另一侧部配置在作为第2操作面32的底边的第1边5e上进行倾倒操作。
操作者通过将拇指配置在各边5d、5e、5f、5g上进行操作,例如与图7中的虚线所示那样指触部5C的形状为球状的情况相比,向上方向的移动距离增大Lu,向下方向的移动距离增大Ld,向左方向的移动距离增大Ll,向右方向的移动距离增大Lr。
根据该结构,操作者通过在构成操作件5的指触部5b的操作面31、32、33、34中的任意一个面上配置拇指的指肚或侧部而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使弯曲线8u、8d、8l、8r被牵引松弛,能够对弯曲部2b进行弯曲操作。
并且,操作者通过将拇指的指肚或拇指的指尖配置在构成操作件5的指触部5b的构成底面30的第3边5f上,使操作件5的轴部5a从直立位置向最远处倾斜,能够容易地进行上方向最大倾倒操作。
并且,操作者通过将拇指的指肚或拇指的指尖配置在构成操作件5的指触部5b的构成底面30的第4边5g上,使操作件5的轴部5a从直立位置向最远处倾斜,能够容易地进行下方向最大倾倒操作。
并且,通过将拇指的侧部配置在构成操作件5的指触部5b的构成底面30的第1边5d上,使操作件5的轴部5a从直立位置向最远处倾斜,能够容易地进行右方向最大倾倒操作。
并且,通过将拇指的侧部配置在构成操作件5的指触部5b的构成底面30的第2边5e上,使操作件5的轴部5a从直立位置向最远处倾斜,能够容易地进行左方向最大倾倒操作。
而且,预先根据操作者的手掌和拇指来设定第1边5d、第2边5e、第3边5f、第4边5g的长度,并且设定安装部5c的形成位置。其结果,将指触部5b设置在对操作者来说最佳的位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向上下方向的倾倒操作和向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并且,通过按照操作者的手掌和拇指来设定操作面31、32、33、34的倾斜面的角度、面积,操作者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上下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
进而,通过利用弹性部件构成指触部5b的表面,在操作面31、32、33、34上配置拇指并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时,能够降低对拇指的侧部施加的负荷。其结果,能够减轻弯曲操作时的疲劳。
进而,通过使配置有拇指的指肚的第3操作面33或第4操作面34上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比第1操作面31和第2操作面32上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大,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性。并且,在该结构中,能够防止容易对表面施加剪断方向的力的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的弹性部件产生剪断变形。其结果,能够使对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附加的力成为高效进行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的操作力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利用弹性部件构成指触部5b。但是,如图10所示,也可以利用具有刚性的芯部件5s和包覆芯部件5s的包覆体5t构成指触部5b1,该包覆体5t由弹性部件构成。
芯部件5s例如为圆柱形状,具有安装部5c。包覆体5t是具有芯部件配置孔5u的五面体,具有底面30、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其中,所述芯部件配置孔5u配置有芯部件5s。
这样,通过利用芯部件5s和包覆体5t构成指触部5b1,能够将指触部5b1更加可靠地固定在轴部5a的前端。并且,在包覆体5t磨损而使操作性产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能够从芯部件5s上取下包覆体5t,然后,在芯部件5s上安装新的包覆体5t进行更换。
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包覆体5t采用双层构造而构成指触部5b2。该情况下,与构成表层的第2弹性部件5v的弹性率相比,将配置在芯部件5s的表面侧的构成第1层的第1弹性部件5w的弹性率设定为较大。
并且,在利用多层构成包覆体5t的情况下,将第1层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设定为最大,随着接近表层,弹性部件的弹性率设定为依次减小。
由此,得到操作者喜欢的适合感,能够实现操作性的进一步提高。
进而,通过利用具有弹性特性的粘接剂来固定第1弹性部件5w和第2弹性部件5v,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也可以如图12所示,代替上述指触部5b和指触部5b1而利用芯部件5s1和弹性片5x构成指触部5b3。芯部件5s1是具有刚性的部件,形状与指触部5b大致相同。即,芯部件5s1形成为具备具有安装部5c的底面30、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弹性片5x由弹性部件构成,设置在芯部件5s1的第1操作面31和第2操作面32上。
根据该结构,在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上配置拇指的指肚来进行倾倒操作时,拇指的力瞬时传递到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得到良好的操作感。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通过使配置有拇指的指肚的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上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厚度比第1操作面31和第2操作面32上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厚度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五面体构成指触部5b、5b1、5b2、5b3。但是,指触部不限于五面体,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由六面体构成。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由六面体构成的指触部的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件5的指触部5b4具有与底面30对置且由例如四边形形状的平面构成的顶面35。即,指触部5b4代替所述指触部5b、5b1、5b2、5b3所具有的棱线5k而具有顶面35。
其结果,第1操作面31成为包含底面30的第1边5d和与该第1边5d对置的顶面35的第1顶面部即边的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第2操作面32同样成为包含底面30的第2边5e和与该第2边5e对置的顶面35的第2顶面部即边的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第3操作面33同样成为包含底面30的第3边5f和与该第3边5f对置的顶面35的第3顶面部即边的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第4操作面34同样成为包含底面30的第4边5g和与该第4边5g对置的顶面35的第4顶面部即边的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即,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全部由四边形形状构成。
而且,至少在第1操作面31和第2操作面32上设有弹性部件(未图示),在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上设有防滑件(未图示)。
另外,在指触部5b4的顶面35、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上配置有拇指的指肚,在第1操作面31上配置有拇指的一侧部,在第2操作面32上配置有拇指的另一侧部。
在指触部5b4的顶面中央部,例如设有凸部36作为指支承部。
凸部36是支承拇指的指肚的突起。凸部36是预先确定直径尺寸的半球体或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大小和高度尺寸的突起部,前端形状由曲面或凹凸面构成。另外,该凸部36不限于1个突起部,也可以由多个突起部的集合体构成。
其他结构与上述指触部5b、5b1、5b2、5b3的结构相同。
这样,在指触部5b4的顶面35上设置由凸部36构成的指支承部。其结果,在操作者将拇指的指肚配置在顶面35上时,凸部36配置成咬入拇指的指肚中,能够将指触部5b4保持为可靠且稳定的状态。因此,在操作者进行使操作件5向上方向、右方向、下方向、左方向、上方向、…旋转的操作时,能够防止操作者的拇指从顶面35离开,能够大幅进行旋转操作而得到弯曲部2b的圆弧运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顶面35为四边形形状。但是,顶面35的形状不限于四边形,也可以是对置的直线和连结直线彼此的曲线的组合、或包含圆形的椭圆形等。而且,伴随顶面35的形状从四边形变化为圆形、椭圆形等,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的形状也分别变化为与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不同的面。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在指触部5b4的顶面35设置凸部36的结构。但是,指支承部不限于凸部,如以下的图所示,也可以是收纳指肚的一部分来进行支承的凹部。而且,考虑操作性,如以下的图所示,也可以在指触部5b4的操作面31、32、33、34上形成凹部。并且,也可以与凸部36同样地在该凹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凸面。
图14-图22涉及由六面体构成的指触部的变形例,图14是在顶面具有凹部作为指支承部、并且在各个操作面上具有凹部的指触部的俯视图,图15是从图14的箭头Y15方向观察的指触部的侧视图,图16是从图14的箭头Y16方向观察的指触部的后视图,图17是图14的箭头Y17-Y17线剖面图,图18是图17的箭头Y18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9是图14的箭头Y19-Y19线剖面图,图20是图14的箭头Y20-Y20线剖面图,图21是图14的箭头Y21-Y21线剖面图,图22是示出将拇指的一侧部配置在第1操作面上的操作状态和将拇指的另一侧部配置在第2操作面上的操作状态的图。
如图14-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指触部5b5构成为,在顶面35具有第1凹部41,在第1操作面31具有第2凹部42,在第2操作面32具有第3凹部43,在第3操作面33具有第4凹部44,在第4操作面34具有第4凹部45。
另外,各凹部41-45的棱线由曲面构成。在图14-图16中,通过双点划线示出由凹部41-45形成的棱线。第1凹部41是作为指支承的凹部。
如图15的虚线所示,顶面35是载置拇指的指肚的面。如图14所示,顶面35由第1棱线51、与第1棱线51对置的第2棱线52、分别连结第1棱线51的端部和第2棱线52的端部的第3棱线53和第4棱线54包围,例如由凹曲面35a(参照图16)构成。而且,如图14、图16的虚线和图17-图19所示,在其中央部设有作为指支承部的第1凹部41。构成为在第1凹部41中收纳有拇指的指肚的一部分。
如图18所示,在从第1凹部41的底面到第3棱线53的上表面的壁的高度h1与从第1凹部41的底面到第4棱线54的上表面的壁的高度h2之间,设定h1<h2的关系。并且,如图16所示,将从虚线所示的第1凹部41的底面到第1棱线51的上表面的壁的高度和从第1凹部41的底面到第2棱线52的上表面的壁的高度设定为,比由所述第3棱线53和第4棱线54分别形成的壁的高度高。
根据该结构,在将拇指的指肚收纳配置在顶面35的凹曲面35a中的状态下进行使弯曲部2b弯曲的操作、或使前端部2a进行圆弧运动的操作。在该操作中,操作者使手指接触与弯曲方向对应的壁。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者的手指从第1凹部41脱落,并且,操作者的力能够高效传递到指触部5b5。因此,操作者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轴部5a的倾倒操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指触部5b4的顶面35设置由第1凹部41构成的指支承部。其结果,操作者通过拇指将指触部5b4保持为可靠且稳定的状态,能够进行轴部5a的倾倒操作。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参照图14-图21对各操作面31-34上形成的凹部42-45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第1操作面31是由第5棱线55、第1棱线51、第6棱线56、第3边5f、第1边5d包围的面。图16、图19-图21所示的第2凹部42是用于稳定配置操作者的拇指的一侧部的凹陷。第2凹部42在从第1操作面31到第3操作面33的侧部的范围内,以预先确定的形状形成在预先确定的位置。
如图22的虚线所示,操作者通过在第1操作面31上设置第2凹部42而形成的凹陷的壁上紧密贴合配置拇指的一侧部,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轴部5a向右方向的弯曲操作。而且,操作者通过在凹陷中配置拇指的一侧部并进行弯曲操作,与在顶面35上配置拇指的指肚的弯曲操作相比,能够增大轴部5a的倾倒角度。
另外,第5棱线55是从第1边5d与第4边5g的交点到第1棱线51与第4棱线54的交点的棱线。第6棱线56是从第1棱线51与第3棱线53的交点到第3边5f的预先确定的位置的棱线。
另一方面,如图14、图15所示,第2操作面32是由第7棱线57、第2棱线52、第8棱线58、第3边5f、第2边5e包围的面。如图15、图16、图19-图21所示,第3凹部43是用于稳定配置操作者的拇指的另一侧部的凹陷。第3凹部43在从第2操作面32到第3操作面33的侧部的范围内,以预先确定的形状形成在预先确定的位置。
其结果,如图22的实线所示,操作者通过在第2操作面32上设置第3凹部43而形成的凹陷的壁上紧密贴合配置拇指的另一侧部,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轴部5a向左方向的弯曲操作。而且,操作者通过在凹陷中配置拇指的另一侧部并进行弯曲操作,与在顶面35上配置拇指的指肚的弯曲操作相比,能够增大轴部5a的倾倒角度。
另外,第7棱线57是从第2边5e与第4边5g的交点到第2棱线52与第4棱线54的交点的棱线。第8棱线58是从第2棱线52与第3棱线53的交点到第3边5f的预先确定的位置的棱线。
考虑手指的紧密贴合性,上述第6棱线56和第8棱线58从第3边5f朝向顶面35而构成为倒V字形状。
如图14、图16所示,第3操作面33是由第3边5f、第8棱线58、第3棱线53、第6棱线56包围的面。如图17、图21所示,第3凹部44以预先确定的形状形成在第3操作面33的预先确定的位置。
操作者通过在形成于第3操作面33上的第3凹部44的底面配置拇指的指肚,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轴部5a向上方向的弯曲操作。而且,操作者能够进行如下操作:使拇指的指肚沿着第3凹部44的底面移动到第3边5f侧,使轴部5a的倾倒角度逐渐变化为最大倾倒角度。
如图14所示,第4操作面34是由第4边5g、第5棱线55、第4棱线54、第7棱线57包围的面。如图17所示,第4凹部45以预先确定的形状形成在第4操作面34的预先确定的位置。通过在第4操作面34上形成第4凹部45,如图18所示,形成从第4凹部45的底面到第4棱线54的上升面54a。
操作者通过在将拇指的指尖勾挂在上升面54a上的状态下对指触部5b5进行倾倒操作,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轴部5a向下方向的弯曲操作。而且,代替勾挂在上升面54a上的拇指的指尖,操作者通过将拇指的指肚勾挂在上升面54a上,能够容易地增大轴部5a的倾倒角度。
另外,通过按照操作者的手掌和拇指来设定各棱线55、57与第4边5g所成的角度或各棱线56、58与第3边5f所成的角度、以及凹部41、42、43、44的形状、位置,能够提供对操作者来说最佳的指触部5b5。
并且,也可以在所述指触部5b4的操作面31、32、33、34、或所述由五面体构成的指触部5b、5b1、5b2、5b3的操作面31、32、33、34上设置凹部42、43、44、45。由此,能够实现操作性的大幅提高。
进而,也可以构成图23-图27B所示的指触部5b6。
图23-图25所示的指触部5b6由指触主体61和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63构成。
指触主体61例如具有刚性,构成为具有底面30、固定面62以及作为侧部的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第4操作面34。在第1操作面31、第2操作面32、第3操作面33和第4操作面34上设有凹部41、42、43、44。
固定面62例如是用于进行粘接固定的面,配置有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63并进行固定。
另一方面,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是弹性部件,为筒形状。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构成为具有配置在固定面上的安装面64、以及具有指支承凹部65的环状部66。按照操作者的手掌和拇指、或考虑操作性来适当设定环状部66的上升面的形状和高度尺寸、或指支承凹部65的直径尺寸等。
并且,通过在指支承凹部65中设置凹凸状的防滑部件,能够防止在对操作件5进行操作时手指从指支承凹部65中滑出。
这样,利用分开的指触主体61和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63构成指触部5b6。其结果,能够提供依据操作者的期望而形成的将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63安装在指触主体61上的指触部5b6。
进而,如图26所示,在指触主体61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设置孔部67,在该孔部67的底面固定有作为工作部件的弹簧68的一端侧的端部。而且,在该弹簧68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固定有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的安装面64。
由此,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以能够借助弹簧68进行滑动且不会脱落的方式,一体安装在指触主体61上。
另外,在本图中,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的安装面64是预先确定的曲面。
根据该结构,如图27A所示,当在手指接触到指支承凹部65的状态下在图中的箭头F方向上对操作件5进行操作时,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的安装面64相对于指触主体61进行滑动。其结果,指触部5b6如图27B的箭头G所示那样移动。即,在对指触部5b6进行操作时,带凹部的支承部件63滑动,由此,能够防止手指从指支承凹部65中滑出。
并且,通过在指支承凹部65中设置防滑部件,能够防止在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时手指从指支承凹部65中滑出,其中,所述防滑部件设置有凹凸状的防滑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为内窥镜。但是,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不限于内窥镜,也可以是在将内窥镜导入体内时使用的滑动管、贯穿插入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中的处置器械等。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本申请以2011年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42553号、日本特愿2011-042554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22)

1.一种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入部,其在前端侧设置有弯曲部;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所述操作部具有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具有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轴为同轴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的长轴;以及
操作件,其具有轴部和指触部,进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的操作,所述轴部竖立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倾倒方向和倾倒角度可变化,所述指触部设置在所述前端部,具有多个倾斜面,该多个倾斜面沿着使所述轴部的倾倒角度变大的倾倒方向,从所述轴部的基端方向侧向所述轴部的前端方向侧倾斜,
所述指触部具有:
由设定为预定长度的四边构成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安装面,其具有用于安装在所述轴部的一端部上的安装部;以及,
以下各面作为所述多个倾斜面:
第1操作面,其是将所述安装面的第1边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
第2操作面,其是将与所述第1边对置的第2边作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倾斜面;
第3操作面,其是将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第1边交叉的第3边作为一边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以及
第4操作面,其是将与所述第3边对置的第4边作为一边的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倾斜面,
所述第3操作面和所述第4操作面位于所述长轴的前端侧和基端侧而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具有连结所述第1操作面的与所述第1边对置的顶点和所述第2操作面的与所述第2边对置的顶点的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操作面的与所述第1边对置的顶点和所述第2操作面的与所述第2边对置的顶点之间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所述第3边的长度和所述第4边的长度短、或者比所述第3边或所述第4边中的一个边的长度短且与另一个边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在操作面上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预定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在所述指触部的操作面上配置手指的拇指的指肚或侧部而对所述轴部进行倾倒操作的结构中,
所述第1操作面和所述第2操作面是配置拇指的侧部的面,
所述第3操作面和所述第4操作面是配置拇指的指肚的面,
至少在所述第1操作面和所述第2操作面上设置所述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操作面和所述第4操作面上设置有防滑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由具有刚性的芯部件和在该芯部件的外表面侧设置的弹性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操作面或第4操作面上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比所述第1操作面和所述第2操作面上设置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至少具有表层和第1层的多层构造,所述表层构成所述指触部的最外封装,所述第1层配置在所述芯部件的外表面,
构成所述第1层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被设定为比构成其他层的弹性部件的弹性率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层与所述第1层之间通过弹性粘接剂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对置设置的四边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顶面的结构,在该结构中,
第1操作面由包含所述安装面的第1边和作为所述顶面的一部分的第1顶面部的面构成,
第2操作面由包含与所述第1边对置的第2边和所述顶面的与所述第1顶面部不同的第2顶面部的面构成,
第3操作面由包含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第1边交叉的第3边和所述顶面的与所述第1顶面部和所述第2顶面部不同的第3顶面部的面构成,
第4操作面由包含与所述第3边对置的第4边和所述顶面的与所述第1顶面部、所述第2顶面部和所述第3顶面部不同的第4顶面部的面构成,
在所述顶面具有指支承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支承部是设置在所述顶面上的支承拇指的指肚的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支承部是设置在所述顶面上的收纳配置拇指的指肚的一部分的第1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构成为具有:具有供进行操作的手指抵接的侧部的指触主体、具有凹状的外表面的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以及在两端具有固定部的工作部件,
在设于所述指触主体上的孔中固定有所述工作部件的一端侧的固定部,所述工作部件的另一端侧的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带凹部的指支承部件的安装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指支承部的所述凸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形成为凹凸状的防滑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指支承部的所述第1凹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形成为凹凸状的防滑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在所述指触部的顶面和操作面上配置手指的拇指的指肚或侧部而对所述轴部进行倾倒操作的结构中,
所述第1操作面和所述第2操作面是配置拇指的侧部的面,
所述顶面、所述第3操作面和所述第4操作面是配置拇指的指肚的面,
至少在所述第1操作面和所述第2操作面上设置有弹性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具有:第2凹部,其从所述第1操作面设置到所述第3操作面,配置所述拇指的一个侧部;以及第3凹部,其从所述第2操作面设置到所述第3操作面,配置所述拇指的另一个侧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在所述第4操作面上具有配置所述拇指的指肚前端侧的第4凹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触部在所述第3操作面上具有配置所述拇指的指肚的第5凹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凹部和所述第3凹部从所述第3边朝向所述顶面而配置成倒V字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另一端固定在吊框的中心轴上,该吊框固定有从所述弯曲部延伸出的一对牵引部件的端部。
CN201280003768.3A 2011-02-28 2012-02-16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8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2554 2011-02-28
JP2011042554 2011-02-28
JP2011-042553 2011-02-28
JP2011042553 2011-02-28
PCT/JP2012/053693 WO2012117865A1 (ja) 2011-02-28 2012-02-16 湾曲部付医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194A CN103228194A (zh) 2013-07-31
CN103228194B true CN10322819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75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7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8194B (zh) 2011-02-28 2012-02-16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60088A1 (zh)
EP (1) EP2617344B1 (zh)
JP (1) JP5238099B2 (zh)
CN (1) CN103228194B (zh)
WO (1) WO20121178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987B (zh) * 2012-03-23 2016-10-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插入装置
SE537098C2 (sv) * 2013-02-08 2015-01-07 Anordning för modifiering av formen hos en endotrakealtub
US9462931B2 (en) * 2013-03-05 2016-10-1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Control system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10619714B2 (en) * 2013-03-13 2020-04-14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a control member holding mechanism
JP6205304B2 (ja) * 2013-04-23 2017-09-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導入装置
JP5930255B2 (ja) * 2014-05-16 2016-06-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6379075B2 (ja) * 2015-08-03 2018-08-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牽引力発生装置
ES2821101T3 (es) 2015-08-11 2021-04-23 Human Xtensions Ltd Unidad de control unible a un endoscopio que tiene un árbol que puede desviarse a través de dos mandos rotatorios para permitir la operación de los mandos con una man
JP6223648B1 (ja) 2016-02-18 2017-11-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7145431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9068949A (zh) * 2016-04-25 2018-12-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10267577B (zh) * 2017-02-22 2021-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操作部和具有它的内窥镜
JP7093854B2 (ja) 2019-01-07 2022-06-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13876284A (zh) * 2020-07-03 2022-01-04 杭州莱恩瑟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
US11969153B2 (en) * 2021-08-21 2024-04-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4895A (zh) * 2006-05-22 2009-06-10 弗拉多米尔·瓦格诺夫 半导体输入控制装置
CN101594835A (zh) * 2007-02-01 2009-12-0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手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1099A (en) * 1985-10-30 1988-01-26 Kabushiki Kaisha Machida Seisakusho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bendable section of endoscope
JPH0242248Y2 (zh) * 1985-10-30 1990-11-09
JP3150375B2 (ja) 1991-04-19 2001-03-2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装置
JPH062424U (ja) * 1992-06-08 1994-01-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用把手
JP3226340B2 (ja) * 1992-08-14 2001-11-0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装置
JP3349759B2 (ja) 1993-04-27 2002-11-2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可撓管湾曲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JPH07302162A (ja) * 1994-03-10 1995-11-14 Fujitsu Ltd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3917894B2 (ja) * 2002-05-17 2007-05-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
US6793622B2 (en) * 2001-09-05 2004-09-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ic bending endoscope
JP3954354B2 (ja) * 2001-10-31 2007-08-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3938700B2 (ja) 2002-03-22 2007-06-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動湾曲内視鏡装置
US7880247B2 (en) * 2003-12-29 2011-02-01 Vladimir Vaganov Semiconductor input control device
JP2005279120A (ja) * 2004-03-31 2005-10-13 Olympus Corp 内視鏡用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WO2006126265A1 (ja) * 2005-05-26 2006-11-30 Ars Co., Ltd. 内視鏡装置
JP4370302B2 (ja) * 2006-01-13 2009-11-2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押圧操作型二段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内視鏡
US7524284B2 (en) * 2006-02-06 2009-04-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y system
JP4970870B2 (ja) 2006-08-10 2012-07-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操作装置
JP5388822B2 (ja) 2009-03-13 2014-01-15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4895A (zh) * 2006-05-22 2009-06-10 弗拉多米尔·瓦格诺夫 半导体输入控制装置
CN101594835A (zh) * 2007-02-01 2009-12-0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手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7344A4 (en) 2014-10-01
EP2617344A1 (en) 2013-07-24
JPWO2012117865A1 (ja) 2014-07-07
JP5238099B2 (ja) 2013-07-17
US20130060088A1 (en) 2013-03-07
EP2617344B1 (en) 2016-12-07
CN103228194A (zh) 2013-07-31
WO2012117865A1 (ja) 2012-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8194B (zh)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
CN103327873A (zh)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和内窥镜
CN103458758B (zh) 内窥镜
CN103327874A (zh)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JP2018531694A (ja) 円滑に関節屈曲するマルチクラスタジョイントを有する医療デバイス
JP6113081B2 (ja) 内視鏡
CN103069205B (zh) 既有管内面的涂装装置
JP2008022952A (ja) 管路内の進行装置
CN109068949A (zh) 内窥镜
JP2009101076A (ja)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CN103974654A (zh) 内窥镜处置器械的进退辅助器械
EP2070856B1 (en) A hand-held device for applying a deposit of for example adhesive, covering or coloured material onto a correction surface
EP2070857B1 (en) A hand-held device for applying a deposit of for example adhesive, covering or coloured material onto a correction surface
CN102959322A (zh) 前照灯光轴调节装置
JP2007292276A (ja) 駆動機構及び低侵襲外科手術用マニピュレータ
EP3406483A1 (en) A deployable footrest
JP2013169226A (ja) 医療機器
JP5312207B2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装置
US9227206B2 (en) Sprinkler structure
JP5568400B2 (ja) 吸取具、吸引装置、および、吸取部材
JP2021089353A (ja) 表示装置
JP2012245038A (ja) 遊技機の可動装飾装置
JP2011229581A (ja) 演出用役物装置
US20100037819A1 (en) Device for positioning nano materials
WO2014013548A1 (ja) 湾曲操作部材、および医療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