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7874A -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7874A
CN103327874A CN2012800057032A CN201280005703A CN103327874A CN 103327874 A CN103327874 A CN 103327874A CN 2012800057032 A CN2012800057032 A CN 2012800057032A CN 201280005703 A CN201280005703 A CN 201280005703A CN 103327874 A CN103327874 A CN 103327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parts
operating portion
deflector roll
tra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7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7874B (zh
Inventor
冈本康弘
森山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27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7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8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568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 Y10T74/18832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including flexible drive connector [e.g., belt, chain, strand, etc.]
    • Y10T74/18848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to or from alternating rotary including flexible drive connector [e.g., belt, chain, strand, etc.] with pulle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Abstract

内窥镜具有:操作部,其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插入部的插入轴延长线方向上的把持部、和设置在把持部的长度轴延长线方向上且具有与该把持部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主体,该插入部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挠性管部,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所述弯曲部连续设置有多个弯曲块而弯曲自如,所述挠性管部是细长的且具有挠性;至少一对牵引部件,其从构成弯曲部的弯曲块延伸出并被引导到操作部内,通过相对移动而使弯曲部弯曲;滑轮,其设置在操作部内,分别在相同方向上卷绕配置牵引部件的中途部;马达,其设置在操作部中,使卷绕配置牵引部件的滑轮在牵引方向上旋转;操作件,其从操作部主体突出设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倾倒的轴部;吊框,其设置在操作件的轴部上,具有分别固定设置被引导到操作部内的至少一对牵引部件的安装部,安装部隔着操作件而相互对置;以及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其设置在操作部内,向安装部引导卷绕在滑轮上被导出的多个牵引部件。

Description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内窥镜和医疗设备:能够通过针对设于操作部中的操作件进行改变倾倒方向和倾倒角度的倾倒操作,使牵引部件移动,对设于插入部中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中利用具有细长插入部的内窥镜。在医疗领域的内窥镜中,能够通过将插入部从口腔或肛门等插入体内来进行观察等。另一方面,在工业领域的内窥镜中,能够通过将插入部插入锅炉的配管或发动机的内部等来进行观察。
在内窥镜中,一般地,为了使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的观察光学系统朝向期望方向,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有例如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的弯曲部。而且,在设于插入部基端的操作部中,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设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而且,在弯曲部的规定位置和弯曲操作旋钮的规定位置连结有角度线。在这样构成的内窥镜中,操作者通过利用把持操作部的手的手指使弯曲操作旋钮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对角度线进行牵引或松弛,从而使弯曲部弯曲。(以下将该结构的内窥镜记载为现有的内窥镜)。
近年来,提出了如下的内窥镜:在内窥镜的操作部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通过利用一根手指对作为弯曲机构的操作件进行操作,能够进行弯曲部的弯曲动作。例如,在日本国特开平08-224241号公报的图6中示出如下的内窥镜:通过对设于外壳上的作为操作件的操纵杆进行操作,弯曲管向上下左右弯曲。根据该内窥镜,当由手术医生对操纵杆进行倾倒操作时,控制器转换为上下左右的弯曲角,对上下用弯曲驱动致动器和/或左右用弯曲驱动致动器进行驱动。于是,通过致动器的驱动力而使线牵引松弛,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因此,手术医生能够容易地改变前端部的弯曲部。
但是,在通过驱动致动器来牵引线的内窥镜中,并不是通过手术医生操作的操纵杆而直接牵引线。因此,在弯曲部的弯曲动作中,在前端部例如与活体组织抵接而使对线施加的负荷增大的情况下,操纵杆的操作性也不会产生变化。
另一方面,在日本国特开2003-325437号公报(以下记载为文献2)中示出具有如下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内窥镜:以微小的操作力量对作为操作件的操作指示杆进行倾倒操作,直接使期望的牵引部件移动期望的量,能够进行弯曲部的弯曲操作。在该内窥镜中,对弯曲杆进行倾倒操作,通过改变固定在臂部件上的与该倾倒操作方向对应的操作线的张紧状态,改变该操作线与通过马达而旋转的滑轮之间的阻力。于是,操作线向滑轮的旋转方向移动,弯曲部弯曲。在该内窥镜中,通过弯曲杆的倾倒操作而直接牵引该线。其结果,在弯曲动作中,在前端部例如与活体组织抵接的情况下,得到随着对线施加的负荷的增大而使倾倒操作力量增大的操作性,所以,消除了上述不良情况。
并且,在日本国特开2010-207598号公报(以下为文献3)中示出具有文献2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内窥镜。该内窥镜的操作部由操作部主体和把持部构成,该把持部设置在操作部主体的插入部相反侧,使得轴向与插入部的插入轴交叉且相对于插入轴向下方倾斜。在利用小指、无名指和中指把持着把持部时,该内窥镜的弯曲操作杆从能够由拇指操作的位置即操作部主体的正面侧的中央位置突出。而且,在该内窥镜中,在弯曲操作杆附近即把持部侧的操作部主体的正面侧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
但是,在文献3中,把持部设置在构成操作部的操作部主体的插入部相反侧,并且,轴向与插入部的插入轴交叉,并且相对于该插入轴而向下方倾斜。因此,医师以进行经内窥镜的观察或经内窥镜的处置为目的,在把持内窥镜的把持部而与横卧在床上的患者对置时,所把持的操作部位于床的下侧,插入部朝向地面垂下。因此,医师必须将操作部提高到比患者高的位置来进行操作。于是,不仅对支承内窥镜的医师的手腕造成负担,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在开关操作等中产生不良情况。因此,多数医师期望如下的内窥镜:通过以微小的操作力量对操作件进行倾倒操作,直接使期望的牵引部件牵引移动期望的量,能够进行弯曲部的弯曲操作,并且,得到与现有的内窥镜相同的操作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和医疗设备:得到与操作部具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的内窥镜相同的把持性和操作性,并且,通过以微小的操作力量对1个操作件进行倾倒操作,直接使牵引部件移动期望的量,能够进行弯曲部的弯曲操作。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操作部,其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插入部的插入轴延长线方向上的把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延长线方向上且具有与该把持部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主体,所述插入部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挠性管部,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所述弯曲部连续设置有多个弯曲块而弯曲自如,所述挠性管部是细长的且具有挠性;至少一对牵引部件,其从构成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块延伸出并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通过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滑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分别在相同方向上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中途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使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所述滑轮在牵引方向上旋转;操作件,其从所述操作部主体突出设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倾倒的轴部;吊框,其设置在所述操作件的轴部上,具有分别固定设置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的至少一对牵引部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隔着所述操作件而相互对置;以及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向所述安装部引导卷绕在所述滑轮上被导出的所述多个牵引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部,其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插入部的插入轴延长线方向上的把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延长线方向上且具有与该把持部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主体,所述插入部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挠性管部,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所述弯曲部连续设置有多个弯曲块而弯曲自如,所述挠性管部是细长的且具有挠性;至少一对牵引部件,其从构成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块延伸出并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通过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滑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分别在相同方向上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中途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使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所述滑轮在牵引方向上旋转;操作件,其从所述操作部主体突出设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倾倒的轴部;吊框,其设置在所述操作件的轴部上,具有分别固定设置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的至少一对牵引部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隔着所述操作件而相互对置;以及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向所述安装部引导卷绕在所述滑轮上被导出的所述多个牵引部件。
附图说明
图1-图5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在操作部上竖立设置有构成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操作件的内窥镜的图。
图2是说明在由把持部和操作部主体构成的操作部中内置有马达和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说明旋转体的图。
图4是主要说明从图2的箭头Y4方向观察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马达和滑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主要说明从图2的箭头Y4方向观察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和吊框的结构的图。
图6-图9涉及本发明的应用例,图6是说明具有以与马达轴正交的位置关系设置的2个滑轮轴上所配设的滑轮和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2个滑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部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图。
图7是说明从图6的箭头Y7方向观察的2个滑轮与多个导辊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说明多个导辊、2个滑轮和旋转体之间的其他关系的图。
图9是说明从图8的箭头Y9方向观察的2个滑轮上所配置的旋转体与导辊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图15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0是说明在由把持部和操作部主体构成的操作部中内置有马达和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其他结构的图。
图11是说明从图10的箭头Y11方向观察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图。
图12是说明从图10的箭头Y12-Y12线方向观察的第2导辊、第3导辊和配置在滑轮上的多个旋转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导辊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是说明从图10的箭头Y13-Y13线方向观察的多个第2导辊、多个第3导辊和配置在滑轮上的多个旋转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滑轮的变形例,是说明构成为具有多个轴体的滑轮的图。
图15是说明从图14的箭头Y15-Y15线方向观察的滑轮的图。
图16-图24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16是示出具有在操作部主体中内置有以与操作部的长度轴正交的方式配置马达轴的马达和以与长度轴正交的方式配置滑轮轴的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操作部的图。
图17是示出操作部主体内设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图。
图18是说明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侧面图。
图21是导辊的配置位置不同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侧面图。
图23是使用螺旋管作为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侧面图。
图25是说明在设于操作部外的通用缆线的基端部的连接器内配置有滑轮和马达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细长的插入部2、与插入部2的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3、从操作部3的侧部延伸出的通用缆线4。
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有前端部2a、弯曲部2b、挠性管部2c。在前端部2a中内置有具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未图示)。弯曲部2b构成为例如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弯曲。挠性管部2c具有挠性,形成为长条。
如图1、图2所示,操作部3构成为具有把持部3a和操作部主体3b。把持部3a与插入部2连续设置,操作部主体3b与把持部3a连续设置。把持部3a的长度轴和插入部2的插入轴具有同轴或平行的位置关系。在操作部主体3b的前端侧的与最存在空余空间的部分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进行使弯曲部2b弯曲动作的操作的操作件5。操作部主体3b的长度轴(也记载为操作部3的长度轴)和把持部3a的长度轴具有同轴或平行的位置关系。
操作件5设置成从设于操作部主体3b的一面的开口即操作件突出口(未图示)起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正交。
如图1的箭头Yu、箭头Yd、箭头Yl、箭头Yr所示,弯曲部2b构成为根据包含操作件5的倾倒方向和倾倒角度的倾倒操作而弯曲。具体而言,弯曲部2b通过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而对后述弯曲操作线(以下简记为弯曲线)进行牵引松弛,向上方向、右方向、下方向、左方向、上方向与右方向之间等方向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b构成为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弯曲。但是,弯曲部2b也可以构成为向上下方向弯曲。上述u、d、l、r表示弯曲部2b的弯曲方向即上、下、左、右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标号8u表示上用弯曲线,标号9d表示下用旋转体。而且,在附图中,用手写体表示小写的“l”,以与数字的“1”进行区分。
另外,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主体3b的外装上,除了操作件5以外,还在预定位置设有开关6a、送气送水按钮6b、抽吸按钮6c。开关6a例如指示设于前端部2a内的摄像装置的各种摄像动作。并且,在把持部3a的外装上设有与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连通的通道插入口6d。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现有的内窥镜同样,在操作者利用左手把持操作部3的把持部3a时,操作件5设置在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进行操作的位置,送气送水按钮6b和抽吸按钮6c设置在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以外的手指进行操作的位置,开关6a设置在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或其他手指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
图1、图2的标号7是罩部件。罩部件7以水密的方式堵住操作件突出口并且与轴部5a紧密贴合,以能够进行倾倒操作的方式保持操作件5。
在通用缆线4内贯穿插入有信号缆线、电线、光纤束、送气用管、送水用管、抽吸用管等。信号缆线与摄像装置连接。电线对后述马达(参照图2的标号12)供给电力。光纤束传送光源装置的照明光。
如图2所示,在操作部3内设有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如图2-图5所示,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主要由4条弯曲线8、配设有4个旋转体9的细长的滑轮11、作为驱动单元的马达12、大致十字形状的吊框13、所述操作件5、具有后述多个导辊的导辊组21构成。弯曲线8是牵引部件。在各个旋转体9上分别卷绕各线8的中途部分。马达12具有在弯曲操作时使配设于滑轮11上的规定旋转体9以规定转矩旋转的驱动力。吊框13具有分别连结各线8的基端部的线安装部。在吊框13上一体地连结有操作件5的轴部5a。导辊组21的多个导辊是在操作部3内对4条线8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的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
另外,图4的标号51是信号缆线,标号52是光缆,标号53是螺旋管固定件,标号59是分隔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操作部3的重心位于把持部3a内。
4条弯曲线8是上下方向弯曲操作用的一对上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上弯曲线)8u和下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下弯曲线)8d、以及左右方向弯曲操作用的一对左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左弯曲线)8l和右用弯曲线(以下记载为右弯曲线)8r。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11的长度轴与马达12的长度轴交叉。具体而言,马达12的驱动轴以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的位置关系配置在把持部3a内的预定位置。而且,马达12的马达轴12b和滑轮11的旋转轴即滑轮轴11b设定为正交的位置关系。并且,滑轮11和马达12隔着分隔板59而分别配置在由该分隔板59分隔开的操作部3内的不同空间内。
马达12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传递到滑轮11。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具有第1伞齿轮31和第2伞齿轮32。
第1伞齿轮31一体地固定在马达12的轴部12a上,第2伞齿轮32一体地固定在滑轮11的轴部11a上。根据该结构,马达12的驱动力经由伞齿轮31、32传递到轴部11a,滑轮11绕轴旋转。
旋转体9能够弹性变形,例如如图3所示,具有环状部9a和旋转量调整部9b。在旋转体9的环状部9a上形成有间隙9c。在环状部9a和旋转量调整部9b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线引导部。线引导部构成为预定形状,使得顺畅地将线8从卷绕开始位置9s引导到卷绕结束位置9e。4个旋转体9u、9d、9l、9r以预定的间隙嵌合状态配置在滑轮11的外周面上,分别独立地成为旋转状态。
图5所示的吊框13以预定位置关系配置在图2所示的操作部主体3b的前端侧的空余空间内。
如图5所示,吊框13具有4个框13u、13d、13l、13r,构成为大致十字形状。与一对弯曲线8u、8d对应的上用框(以下记载为上框)13u和下用框(以下记载为下框)13d隔着轴部5a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上框13u的端部设有上线安装部13u2,在下框13d的端部设有下线安装部13d2。
另一方面,与一对弯曲线8l、8r对应的左用框(以下记载为左框)13l和右用框(以下记载为右框)13r与上下用框中心线(以下记载为框中心线)13a正交,隔着轴部5a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左框13l的端部设有左线安装部13l2,在右框13r的端部设有右线安装部13r2。
上框13u在其端部具有相对于框中心线13a而向一个方向折曲的上框前端屈曲部13ub,下框13d在其端部具有相对于框中心线13a而向另一个方向折曲的下框前端屈曲部13db。
而且,在上框前端屈曲部13ub设有上线安装部13u2,在下框前端屈曲部13db设有下线安装部13d2。其结果,上线安装部13u2和下线安装部13d2在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w1被设定为预定尺寸。
另外,考虑操作件5的倾倒方向和弯曲部2b的弯曲方向来设定上框13u和上线安装部13u2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u方向倾倒时,上线安装部13u2摆动而向图5的箭头Yu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而且,当操作件5同样向图1的箭头Yd方向倾倒时,下线安装部13d2摆动而向图5的箭头Yd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下方向弯曲,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l方向倾倒时,左线安装部13l2摆动而向图5的箭头Yl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左方向弯曲,当操作件5向图1的箭头Yr方向倾倒时,右线安装部13r2摆动而向图5的箭头Yr方向倾斜,弯曲部2b向右方向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吊框13以使框中心线13a和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操作部3内的预定位置。
如图2、图5所示,导辊组21构成为具有辊轴21p和4个导辊21u、21d、21l、21r。辊轴21p是支承体,例如为圆柱状。4个导辊21u、21d、21l、21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辊轴21p上。
4个导辊21u、21d、21l、21r分别对应于4条弯曲线8u、8d、8l、8r。4个导辊21u、21d、21l、21r设置成与滑轮11和吊框13分开预定距离。4个导辊21u、21d、21l、21r是将4条弯曲线8u、8d、8l、8r引导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
辊轴21p以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在轴部5a的正下方的预定位置。而且,辊轴21p的中心位于直立状态的轴部5a的中心轴上。
各弯曲线8u、8d、8l、8r构成为,在通过导辊21u、21d、21l、21r而变更了行进路径后,分别到达吊框13的上线安装部13u2、下线安装部13d2、左线安装部13l2、右线安装部13r2。
参照图5对导辊21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5中,为了说明各弯曲线8u、8d、8l、8r与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吊框13的位置相对于辊轴21p而向图中右方向错位。
如图5所示,如图5的箭头Y5a所示,4个导辊21u、21d、21l、21r按照导辊21r、21d、21u、21l的顺序配置在辊轴21p上。
配置在辊轴21p的两端的导辊21r、21l和隔着辊轴21p的中心而配置在导辊21r、21l的内侧的导辊21u、21d的直径尺寸或宽度尺寸不同。而且,至少导辊21l、21r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导辊21u、21d的宽度尺寸宽。
在设导辊21l、21r、21u、21d的最大外径为w3、上线安装部13u2和下线安装部13d2在操作部3的长度轴向上的间隔为w2的情况下,在间隔w2与最大外径w3之间设定w2>w3的关系。
并且,导辊21u的中央与导辊21d的中央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上线安装部13u2与下线安装部13d2之间的间隔w1。
进而,在左线安装部13l2和右线安装部13r2的间隔w4与辊轴21p上所配置的左导辊21l的外侧端和右导辊21r的外侧端的间隔w5之间设定w4>w5的关系。
另外,如图4的箭头Y4a所示,配置在滑轮11上的4个旋转体9按照旋转体9r、9d、9u、9l的顺序配置。
这里,参照图2、图4、图5对各弯曲线8u、8d、8l、8r在操作部3内的行进路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4条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基端部固定在吊框13的预定位置即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
另一方面,各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前端部固定在与构成弯曲部2b的未图示的前端弯曲块的上下左右对应的位置。前端弯曲块是构成弯曲部组的最前端的弯曲块,该弯曲部组构成为连接构成弯曲部2b的多个未图示的弯曲块而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
各弯曲线8u、8d、8l、8r在插入部2内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分别与该线8u、8d、8l、8r对应的例如金属制的由具有贯通孔的螺旋管形成的导向件24内。
如图2、图4、图5所示,固定在前端弯曲块上的各弯曲线8u、8d、8l、8r经由导向件24延伸到操作部3内。
各弯曲线8u、8d、8l、8r分别卷绕在配置于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上。即,各弯曲线8u、8d、8l、8r以成为预定松弛状态的方式从对应的旋转体9u、9d、9l、9r各自的卷绕开始位置9s卷绕在旋转体9u、9d、9l、9r上。然后,从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向各导辊21u、21d、21l、21r导出各弯曲线8u、8d、8l、8r。
从各旋转体9u、9d、9l、9r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各导辊21u、21d、21l、21r引导,变更了线行进路径后被引导到吊框13所具有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然后,各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基端部固定在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
如上所述,设定为导辊21l、21r的宽度尺寸比导辊21u、21d的宽度尺寸宽,并且,设定为间隔w4比间隔w5大。其结果,弯曲线8l、8r顺畅地通过导辊21l、21r而被引导到线安装部13l2、13r2。
另外,操作件5的轴部5a和吊框13的中心轴即框凸部13f借助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设在未图示的框架上的万向节14而同轴地安装固定。如图2所示,在操作件5的轴部5a为直立状态时,从导辊21u、21d、21l、21r延伸并朝向吊框13的各弯曲线8u、8d、8l、8r全部成为规定松弛状态。
标号5b是指接触部,为球状。指接触部5b一体地固定在轴部5a的前端。
并且,也可以在相邻的弯曲线8彼此之间设置分隔部件,防止弯曲线8彼此缠绕。
这样,在具有与构成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3内配置滑轮11和马达12,在该结构中,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地配置马达12的马达轴12b,使滑轮11的滑轮轴11b与马达12的马达轴12b正交。
而且,作为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在预定位置配置具有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垂直交叉、换言之与滑轮轴11b平行的辊轴21p的导辊组21。
而且,分别从配置在滑轮11上的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卷绕导出到操作部3内并朝向操作部3的基端侧行进的各弯曲线8u、8d、8l、8r。各弯曲线8u、8d、8l、8r以松弛状态卷绕在各旋转体9u、9d、9l、9r上并从卷绕结束位置导出。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导向导辊21u、21d、21l、21r,然后,通过导辊21u、21d、21l、21r变更行进路径,导出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内窥镜1,在驱动马达12而使滑轮11旋转的状态下,在操作件5的轴部5a处于直立状态时,在配置于滑轮11上的各旋转体9u、9d、9l、9r上分别卷绕的各弯曲线8u、8d、8l、8r全部成为规定松弛状态。其结果,全部旋转体9u、9d、9l、9r相对于滑轮11而成为滑动状态,弯曲部2b保持直线状态。
另一方面,操作者为了使弯曲部2b例如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在把持着把持部3a的状态下将拇指的腹部配置在操作件5的指接触部5b上,在图1的箭头Yu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于是,伴随该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吊框13倾斜,固定在上线安装部13u2上的上弯曲线8u从松弛的状态起慢慢变化为拉伸的状态。另一方面,其他的弯曲线8d、8l、8r变化为更加松弛的状态。
因此,在分别以松弛状态卷绕在滑轮11的各旋转体9u、9d、9l、9r上的各弯曲线8u、8d、8l、8r中,仅上弯曲线8u被牵引。于是,上用旋转体(以下记载为上旋转体)9u的间隙9c克服弹性力而变窄并缩径,上旋转体9u和滑轮11变化为紧密贴合状态。于是,在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上旋转体9u在与滑轮11相同的方向上相对于该滑轮11滑动并旋转。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靠近插入部2侧的上弯曲线8u伴随上旋转体9u的旋转而被牵引移动,开始进行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的动作。
这里,当操作者继续在相同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以使上旋转体9u进一步与滑轮11紧密贴合时,紧密贴合状态的上旋转体9u进一步与滑轮11紧密贴合,摩擦力增加。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靠近插入部2侧的上用弯曲线8u伴随该旋转体9u的旋转而进一步被牵引移动,弯曲部2b进一步向上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持续保持操作件5的倾倒位置时,维持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之间的紧密贴合力。然后,在配置于比上旋转体9u靠近前端侧的上弯曲线8u产生拉伸力的状态下停止移动。
此时,弯曲线8d、8l、8r处于松弛状态。因此,通过使操作件5持续保持该倾倒操作状态,分别保持上弯曲线8u的拉伸状态和弯曲线8d、8l、8r的松弛状态,弯曲部2b保持与倾倒操作对应的弯曲状态。
然后,操作者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使弯曲部2b进一步向相同方向弯曲、或向其他方向弯曲、或返回原来的状态。于是,与倾倒操作对应的弯曲线8u、8d、8l、8r被牵引松弛,滑轮11和与弯曲线8对应的旋转体9之间的间隙嵌合状态或紧密贴合状态产生变化,弯曲部2b变化为与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对应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导辊组21对导出到操作部3内的各弯曲线8u、8d、8l、8r的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将各弯曲线8u、8d、8l、8r的端部固定于在操作件5的轴部5a上固定的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其结果,通过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能够顺畅地对各弯曲线8u、8d、8l、8r进行牵引松弛。
并且,在把持着操作部3的状态、即内窥镜检查中等,操作者不仅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件5的操作,还能够容易地进行送气送水按钮6b的操作、抽吸按钮6c的操作、开关6a的操作。
参照图6-图9对本发明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具有设置成使滑轮与马达轴正交的位置关系的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图,图7是说明从图6的箭头Y7方向观察的多个导辊、2个滑轮和旋转体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是说明多个导辊、2个滑轮和旋转体之间的其他关系的图,图9是说明从图8的箭头Y9方向观察的导辊和旋转体的图。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A构成为具有2个滑轮11A1、11A2、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A、上述说明的4条弯曲线8、4个旋转体9、马达12、吊框13(本图中未图示)、操作件5(本图中未图示)、多个导辊组21、22、23。第1滑轮11A1和第2滑轮11A2以平行的位置关系配置在预定位置。通过多个导辊组21、22、23来变更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多个导辊组21、22、23构成为分别具有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
另外,第1导辊组21是具有作为上述第1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导辊21u、21d、21l、21r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在本图中未图示。第2导辊组22具有作为第2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后述第2导辊22u、22d、22l、22r。第3导辊组23具有作为第3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后述第3导辊23u、23d、23l、23r。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辊21u、21d、21l、21r是第1导辊21u、21d、21l、21r。
并且,标号54、55是滑轮轴,标号56a、56b、57a、57b是辊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构成为操作部3的重心位于把持部3a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滑轮11A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第1滑轮轴54上,该第1滑轮轴54固定在分隔板59上,设置成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正交。第2滑轮11A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第2滑轮轴55上,该第2滑轮轴55固定在分隔板59上,设置成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正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2的马达轴12b和滑轮轴54、55被设定为正交的位置关系。而且,马达12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A传递到滑轮11A1、11A2。
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A是齿轮列,除了第1伞齿轮31和第2伞齿轮32以外,还具有第1平齿轮33、第2平齿轮34和第3平齿轮35。第1伞齿轮31固定在马达12的轴部12a上。第2伞齿轮32和第1平齿轮33固定在齿轮轴36的预定位置,该齿轮轴36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在分隔板59上。第2伞齿轮32固定在齿轮轴36的一端部,与第1伞齿轮31啮合。第1平齿轮33固定在齿轮轴36的另一端部侧的预定位置。第2平齿轮34固定在第2滑轮11B上,与第1平齿轮33啮合。第3平齿轮35固定在第1滑轮11A上,与第2平齿轮34啮合。
根据该结构,与上述同样,能够使1个马达12和2个滑轮11A1、11A2隔着分隔板59配置在操作部3内的不同空间内。
并且,通过使马达12成为驱动状态,马达12的轴部12a的旋转传递到第1伞齿轮31、第2伞齿轮32、齿轮轴36、第1平齿轮33、第2平齿轮34和第3平齿轮35,第1滑轮11A1和第2滑轮11A2向不同方向旋转。具体而言,在图7中,第1滑轮11A1顺时针旋转,第2滑轮11A2逆时针旋转。
如图6所示,在第1滑轮11A1上,以预定间隔在预定位置配置例如左用旋转体(以下记载为左旋转体)9l和右用旋转体(以下记载为右旋转体)9r。在第2滑轮11A2上,以与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之间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在预定位置配置例如上旋转体9u和下用旋转体(以下记载为下旋转体)9d。
如图7所示,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的卷绕开始位置9s和右旋转体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设定在图中上侧。另一方面,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的卷绕开始位置9s和下旋转体9d的卷绕开始位置9s设定在图中下侧。由此,弯曲线8u、8d和弯曲线8l、8r的卷绕方向为相反方向。
如图6、图7所示,第2导辊组22具有上下用第2导辊组(以下记载为第2上下导辊组)22A和左右用第2导辊组(以下记载为第2左右导辊组)22B。第2上下导辊组22A构成为具有作为一个第1支承体的上下用第2辊轴(以下记载为第2上下辊轴)56a和第2导辊22u、22d。第2导辊22u、22d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第2上下辊轴56a上。
第2左右导辊组22B构成为具有作为另一个第1支承体的左右用第2辊轴56b和第2导辊22l、22r。第2导辊22l、22r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左右用第2辊轴56b上。
而且,第2上下导辊组22A的第2导辊22u、22d配置成,与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的图中下侧设定的卷绕开始位置9s对应。并且,第2左右导辊组22B的第2导辊22l、22r配置成,与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图中上侧设定的卷绕开始位置9s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导辊22u、22d、22l、22r是将各弯曲线8u、8d、8l、8r引导到滑轮11A1、11A2的滑轮导入部件。
另一方面,第3导辊组23具有上下用第3导辊组(以下为第3上下导辊组)23A和左右用第3导辊组(以下为第3左右导辊组)23B。第3上下导辊组23A构成为具有作为一个第2支承体的上下用第3辊轴57a和第3导辊23u、23d。第3导辊23u、23d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上下用第3辊轴57a上。
第3左右导辊组23B构成为具有作为另一个第2支承体的左右用第3辊轴57b和第3导辊23l、23r。第3导辊23l、23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左右用第3辊轴57b上。
第3上下导辊组23A的第3导辊23u、23d配置成,与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的图中下侧设定的卷绕结束位置9e对应。并且,第3左右导辊组23B的第3导辊23l、23r配置成,与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图中上侧设定的卷绕结束位置9e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3导辊23u、23d、23l、23r是从滑轮11A1、11A2向期望方向导出各弯曲线8u、8d、8l、8r的滑轮导出部件。
而且,与弯曲线8u、8d对应的第2导辊22u、22d和与弯曲线8l、8r对应的第3导辊23l、23r以隔着连结平行配置的滑轮轴54、55的中心之间的假想线(参照图7的双点划线)而对置的位置关系配置在预定位置。
并且,旋转体9u、9d的卷绕开始位置9s与旋转体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之间的距离w6配置成分开旋转体9的最大距离量。
而且,如图6所示,将第2导辊22r、右旋转体9r和第3导辊23r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将第2导辊21d、下旋转体9d和第3导辊23d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方面,将第2导辊22l、左旋转体9l和第3导辊23l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将第2导辊22u、上旋转体9u和第3导辊23u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由此,防止各弯曲线8u、8d、8l、8r彼此缠绕。
根据上述结构,弯曲线8u、8d经由导向件24向操作部3内的一侧即图7的下侧延伸并引导到第2导辊22u、22d。另一方面,弯曲线8l、8r经由导向件24向操作部3内的另一侧即图7的上侧延伸并引导到第2导辊22l、22r。
然后,各弯曲线8u、8d、8l、8r以一条直线的状态从第2导辊22u、22d、22l、22r向旋转体9u、9d、9l、9r延伸,以一条直线的状态从旋转体9u、9d、9l、9r向第3导辊23u、23d、23l、23r延伸。
然后,从第3导辊23u、23d、23l、23r延伸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经由上述第1导辊21u、21d、21l、21r引导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根据该结构,通过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顺畅地牵引松弛各弯曲线8u、8d、8l、8r。
然后,在驱动马达12而使第1滑轮11A1、第2滑轮11A2旋转的状态下,在操作件5的轴部5a处于直立状态时,在配置于第1滑轮11A1上的旋转体9l、9r上分别卷绕的弯曲线8l、8r成为规定松弛状态,由此旋转体9l、9r相对于第1滑轮11A1而成为滑动状态。
而且,在配置于第2滑轮11A2上的旋转体9u、9d上分别卷绕的弯曲线8u、8d也成为规定松弛状态,由此旋转体9u、9d相对于第2滑轮11A2而成为滑动状态。
其结果,弯曲部2b保持直线状态。
另一方面,操作者为了使弯曲部2b例如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在图1的箭头Yu方向上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于是,伴随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吊框13倾斜,固定在上线安装部13u2上的上弯曲线8u从松弛的状态起慢慢变化为拉伸的状态。另一方面,其他的弯曲线8d、8l、8r变化为更加松弛的状态。
此时,仅有以松弛状态卷绕在第2滑轮11A2的上旋转体9u上的上弯曲线8u被牵引。于是,上旋转体9u和第2滑轮11A2变化为紧密贴合状态。于是,在上旋转体9u与第2滑轮11A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上旋转体9u在与第2滑轮11A2相同的方向上相对于该滑轮11A2滑动并旋转。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靠近插入部2侧的上弯曲线8u伴随上旋转体9u的旋转而被牵引移动,开始进行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的动作。
另外,操作者继续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以使上旋转体9u进一步与滑轮11紧密贴合,由此,如上所述,弯曲部2b进一步向上方向弯曲。并且,当操作者持续保持操作件5的倾倒位置时,如上所述,保持上弯曲线8u的拉伸状态和弯曲线8d、8l、8r的松弛状态,保持弯曲部2b的弯曲状态。然后,操作者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使弯曲部2b进一步向相同方向弯曲、或向其他方向弯曲、或返回原来的状态,由此,弯曲部2b变化为与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对应的状态。
这样,以与马达轴12b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2个滑轮11A1、11A2,另一方面,设置将马达12的驱动力传递到2个滑轮11A1、11A2的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A,构成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A。
根据该结构,构成为滑轮11A1、11A2的长度比滑轮11的长度短,防止操作部的粗径化,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竖立设置在具有与插入部2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3上的与该长度轴交叉的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能够使弯曲部2b弯曲。
并且,通过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第2导辊22u、旋转体9u和第3导辊23u将导出到操作部3内的弯曲线8u引导到第1导辊21u,然后导出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通过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第2导辊22d、旋转体9d和第3导辊23d将弯曲线8d引导到第1导辊21d,然后导出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d2,通过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第2导辊22l、旋转体9l和第3导辊23l将弯曲线8l引导到第1导辊21l,然后导出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l2,通过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第2导辊22r、旋转体9r和第3导辊23r将弯曲线8r引导到第1导辊21r,然后导出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r2。其结果,能够简化弯曲线行进路径,实现对各弯曲线8u、8d、8l、8r施加的负荷的降低。
进而,以使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的卷绕开始位置9s与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分开最大距离的方式,在各滑轮11A1、11A2上配置旋转体9l、9r、9u、9d。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线行进路径中使线8彼此缠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设定在图中上侧,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的卷绕开始位置9s设定在图中下侧。
但是,如图8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A1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的卷绕开始位置9s以及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配置在相同方向上。
在该结构中,构成为在构成驱动力传递机构部30A的第2平齿轮34与第3平齿轮35之间追加第4齿轮(未图示),使第1滑轮11A1和第2滑轮11A2向相同方向旋转。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与配置在第1滑轮11A1上的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之间的间隔相比,将配置在第2滑轮11A2上的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之间的间隔设定为较宽。而且,以预定位置关系将第2导辊22u、22d、22l、22r和第3导辊23u、23d、23l、23r配置在旋转体9u、9d、9l、9r上。
另外,在设旋转体9的厚度为t的情况下,在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间隔w7与厚度t之间设定w7<2t的关系。由此,能够防止在线行进路径中使线8彼此缠绕。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上旋转体9u和下旋转体9d的直径尺寸比左旋转体9l和右旋转体9r的直径尺寸大。
根据该结构,在线行进路径中,能够防止线8彼此缠绕,并且,能够增大牵引上弯曲线8u和下弯曲线8d时的牵引力量。其结果,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弯曲角度比左右方向大的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
参照图10-图1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说明在由把持部和操作部主体构成的操作部中内置有马达和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其他结构的图,图11是说明从图10的箭头Y11方向观察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图,图12是说明从图10的箭头Y12-Y12线方向观察的第2导辊、第3导辊和配置在滑轮上的多个旋转体的结构例的图,图13是导辊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是说明从图10的箭头Y13-Y13线方向观察的多个第2导辊、多个第3导辊和配置在滑轮上的多个旋转体的结构例的图,图14是滑轮的变形例,是说明构成为具有多个轴体的滑轮的图,图15是说明从图14的箭头Y15-Y15线方向观察的滑轮的图。
如图10所示,设置在操作部3内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B主要由4条弯曲线8、配设有4个旋转体9的细长的滑轮11、马达12、吊框13、操作件5、具有作为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多个导辊的多个导辊组21、22、23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构成为操作部3的重心位于把持部3a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11和马达12配置在把持部3a内的预定位置,使得成为滑轮11的长度轴和马达12的驱动轴分别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的位置关系。在该结构中,滑轮11一体地固定在马达12的轴部12a上,通过马达12的驱动力而直接绕轴旋转。
另外,滑轮11的长度轴和马达12的驱动轴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可以同轴。
如图10、图11所示,第1导辊组21是具有作为上述第1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第1导辊21u、21d、21l、21r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第2导辊组22是具有作为第2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的滑轮导入部件。第3导辊组23是具有作为第3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的滑轮导出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导辊组22构成为具有作为支承体的例如圆柱状的第2辊轴22p和对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的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第2辊轴22p上。
第3导辊组23构成为具有第3辊轴23p和对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的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第3辊轴23p上。
第2辊轴22p和第3辊轴23p以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的位置关系配置在预定位置。
另外,第1辊轴21p、第2辊轴22p和第3辊轴23p可以是不同部件,也可以是相同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穿过插入部2内并导出到操作部3内的各弯曲线8u、8d、8l、8r通过第2导辊组22的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而变更行进路径,穿过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进行卷绕。
接着,卷绕在旋转体9u、9d、9l、9r上后,从卷绕结束位置9e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通过第3导辊组23的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而变更行进路径,朝向第1导辊组21的第1导辊21u、21d、21l、21r。
然后,如上所述,各弯曲线8u、8d、8l、8r通过第1导辊21u、21d、21l、21r而变更行进路径,到达吊框13的上线安装部13u2、下线安装部13d2、左线安装部13l2、右线安装部13r2。
另外,在图11中,为了说明各弯曲线8u、8d、8l、8r与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吊框13的位置相对于辊轴21p向图中右方向错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辊21u、21d、21l、21r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构成,并配置在第1辊轴21p上。
与此相对,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设定为,直径尺寸按照第2导辊22r1、22d1、22u1、22l1的顺序增大。而且,以随着从插入部2侧到达操作件5侧使直径尺寸增大的方式配置在第2辊轴22p上。
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的直径尺寸也不同。在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中,与第2导辊22r1、22d1、22u1、22l1相反,设定为直径尺寸按照第3导辊23r1、23d1、23u1、23l1的顺序减小。而且,以随着从插入部2侧到达操作件5侧使直径尺寸减小的方式配置在第3辊轴23p上。
在滑轮11上,从插入部2侧朝向操作件5侧配置有旋转体9r、9d、9u、9l。如图10、图11所示,第2导辊组22的第2导辊22r1、22d1、22u1、22l1和第3导辊组23的导辊23r1、23d1、23u1、23l1以隔着滑轮11的旋转体9r、9d、9u、9l而对置的位置关系配置在预定位置。
这里,参照图10、图11、图12对各弯曲线8u、8d、8l、8r在操作部3内的行进路径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4条弯曲线8u、8d、8l、8r各自的基端部固定在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各弯曲线8u、8d、8l、8r的前端部固定在与前端弯曲块的上下左右对应的位置。
如图10所示,固定在前端弯曲块上的弯曲线8u、8d、8l、8r经由导向件24延伸到操作部3内。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如上所述,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的直径尺寸不同,以随着从插入部2侧到达操作件5侧使直径尺寸增大的方式配置在第2辊轴22p上。其结果,各弯曲线8u、8d、8l、8r的线彼此不会干扰而进入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然后导出。其结果,弯曲线8u、8d、8l、8r不会缠绕而使行进路径变更。
利用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弯曲线8u、8d、8l、8r卷绕在旋转体9u、9d、9l、9r上,该旋转体9u、9d、9l、9r以间隙嵌合状态配置在滑轮11上。即,各弯曲线8u、8d、8l、8r从各个卷绕开始位置9s以成为预定松弛状态的方式卷绕在各个旋转体9u、9d、9l、9r上。然后,各弯曲线8u、8d、8l、8r从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向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导出。
如上所述,第2导辊22r1、22d1、22u1、22l1和第3导辊23r1、23d1、23u1、23l1以隔着旋转体9r、9d、9u、9l而对置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因此,弯曲线8u、8d、8l、8r的线彼此不会缠绕而从旋转体9u、9d、9l、9r导出。
从旋转体9u、9d、9l、9r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导入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后,朝向第1导辊21u1、21d1、21l1、21r1变更线行进路径。
如上所述,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的直径尺寸不同,以随着从插入部2侧到达操作件5侧使直径尺寸减小的方式配置在第3辊轴23p上。其结果,弯曲线8u、8d、8l、8r的线彼此不会干扰而进入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然后导出。其结果,弯曲线8u、8d、8l、8r不会缠绕而使行进路径变更。
如上所述,利用第1导辊21u、21d、21l、21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吊框13所具有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这样,在具有与构成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3内配置滑轮11和马达12,在该结构中,与把持部3a的长度轴平行地配置滑轮11的长度轴和马达12的驱动轴。
而且,作为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在预定位置配置具有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平行的辊轴22p、23p的导辊组22、23、以及具有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垂直交叉的第1辊轴21p的第1导辊组21。
而且,通过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朝向配置在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对导出到操作部3内并朝向操作部3的基端侧行进的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
并且,通过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朝向第1导辊21u、21d、21l、21r,对从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
最后,通过第1导辊21u、21d、21l、21r对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导出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内窥镜1,在驱动马达12而使滑轮11旋转的状态下,在操作件5的轴部5a处于直立状态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配置于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上分别卷绕的各弯曲线8u、8d、8l、8r全部成为规定松弛状态,弯曲部2b保持直线状态。
另一方面,操作者为了使弯曲部2b例如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在把持着把持部3a的状态下将拇指的腹部配置在操作件5的指接触部5b上,在图1的箭头Yu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于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伴随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吊框13倾斜,固定在上线安装部13u2上的上弯曲线8u从松弛的状态起慢慢变化为拉伸的状态。其结果,在以松弛状态卷绕在滑轮11的旋转体9u、9d、9l、9r上的各弯曲线8u、8d、8l、8r中,仅上弯曲线8u被牵引。于是,上旋转体9u的间隙9c克服弹性力而变窄并缩径,上旋转体9u和滑轮11变化为紧密贴合状态时,在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上旋转体9u在与滑轮11相同的方向上相对于该滑轮11滑动并旋转。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靠近插入部2侧的上弯曲线8u伴随上旋转体9u的旋转而被牵引移动,开始进行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的动作。
然后,操作者继续在相同方向上对轴部5a进行倾倒操作以使上旋转体9u进一步与滑轮11紧密贴合,由此,紧密贴合状态的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其结果,配置在比上旋转体9u靠近插入部2侧的上用弯曲线8u伴随上旋转体9u的旋转而进一步被牵引移动,弯曲部2b进一步向上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持续保持操作件5的倾倒位置时,维持上旋转体9u与滑轮11之间的紧密贴合力。然后,在配置于比上旋转体9u靠近前端侧的上弯曲线8u产生拉伸力的状态下停止移动。
此时,各弯曲线8d、8l、8r处于松弛状态。因此,通过使操作件5持续保持该倾倒操作状态,分别保持上弯曲线8u的拉伸状态和弯曲线8d、8l、8r的松弛状态,弯曲部2b保持弯曲状态。
根据该结构,通过同轴配置马达12和滑轮11,通过马达12的驱动力直接驱动滑轮11,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隔着配置在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以对置的位置关系配置具有第2导辊22u1、22d1、22l1、22r1的第2导辊组22和具有第3导辊23u1、23d1、23l1、23r1的第3导辊组23。但是,第2导辊22r、22d、22u、22l和第3导辊23r、23d、23u、23l也可以不构成为导辊组,而如图13所示,构成为分别逐一配置在预定位置。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导辊22r2、22d2、22u2、22l2和第3导辊23r2、23d2、22u2、23l2的直径尺寸为相同尺寸。而且,各第2导辊22r2、22d2、22u2、22l2和各第3导辊23r2、23d2、23u2、23l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逐一设置在辊轴25上。而且,各第2导辊22r2、22d2、22u2、22l2和各第3导辊23r2、23d2、23u2、23l2相对于配置有旋转体9r、9d、9u、9l的滑轮11的外周,在周向上错开地逐一配置在预定位置。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B1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经由导向件24延伸到操作部3内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对应的第2导辊22u2、22d2、22l2、22r2,线行进路径被变更。第2导辊22u2、22d2、22l2、22r2相对于旋转体9u、9d、9l、9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预定位置。因此,各弯曲线8u、8d、8l、8r彼此不会干扰而进入第2导辊22u2、22d2、22l2、22r2,然后导出。其结果,弯曲线8u、8d、8l、8r彼此不会缠绕而使行进路径变更。
并且,从旋转体9u、9d、9l、9r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导入第3导辊23u2、23d2、23l2、23r2后,朝向第1导辊21u、21d、21l、21r变更线行进路径。
第3导辊23u2、23d2、23l2、23r2相对于旋转体9u、9d、9l、9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预定位置。因此,各弯曲线8u、8d、8l、8r彼此不会干扰而进入第3导辊23u2、23d2、23l2、23r2,然后导出。其结果,弯曲线8u、8d、8l、8r彼此不会缠绕而使行进路径变更。
其结果,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细长的滑轮11上配置4个旋转体9u、9d、9l、9r。但是,滑轮11和旋转体9u、9d、9l、9r的结构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如图14、图15所示构成滑轮111。
在图14、图1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B2中,滑轮111具有以预定的间隙嵌合状态配置有固定在马达12的轴部12a上的旋转体9的第1轴体112、以预定的间隙嵌合状态配置有旋转体9的2个第2轴体113、114、以及以预定的间隙嵌合状态配置有旋转体9的第3轴体115。
第1轴体112在一面侧具有配设有马达12的轴部12a的固定部(未图示),在另一面侧具有带齿轮的凸部116。第2轴体113、114分别在一面侧具有带齿轮的凸部117,在另一面侧具有带齿轮的凸部118。第3轴体115在一面侧具有带齿轮的凸部119。
第2轴体113的带齿轮的凸部117与第1轴体112的带齿轮的凸部116啮合。而且,第2轴体114的带齿轮的凸部117与第2轴体113的带齿轮的凸部118啮合。第3轴体115的带齿轮的凸部119与第2轴体114的带齿轮的凸部118啮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马达12成为驱动状态,构成滑轮111的第1轴体112通过马达12的驱动力而旋转。然后,经由带齿轮的凸部116、117、118、119传递第1滑轮11的旋转,从而使构成滑轮111的第2轴体113、第2轴体114和第3轴体115分别旋转。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体112和第2轴体114例如逆时针旋转,第2轴体113和第3轴体115例如顺时针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第1轴体112上的旋转体9作为左旋转体9l发挥作用,配置在第2轴体113上的旋转体9作为下旋转体9d发挥作用,配置在第2轴体114上的旋转体9作为上旋转体9u发挥作用,配置在第3轴体115上的旋转体9作为右旋转体9r发挥作用。
并且,标号11p1是第1滑轮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第2轴体114。第1滑轮轴11p1的轴中心和马达轴12b的轴中心一致。标号11p2是第2滑轮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第2轴体113和第3轴体115。
如图15所示,左旋转体9l的轴和上旋转体9u的轴与下旋转体9d的轴和右旋转体9r的轴错位。并且,左旋转体9l和上旋转体9u与下旋转体9d和右旋转体9r反向配置。
其结果,第2导辊22r2、22d2和第2导辊22u2、22l2以隔着分割线11d而对置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旋转体9u、9d、9l、9r配置在预定位置。分割线11d与连结马达轴12a的轴中心和第2滑轮轴11p2的轴中心的线段的中央正交。
并且,第3导辊23r2、23d2和第3导辊23u2、23l2也以隔着分割线11d而对置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旋转体9u、9d、9l、9r配置在预定位置。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根据上述结构,经由导向件24延伸到操作部3内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隔着分割线11d而分别设置2个的第2导辊22u2、22d2、22l2、22r2,线行进路径被变更。并且,从旋转体9u、9d、9l、9r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也被导入隔着分割线11d而分别设置2个的第3导辊23u2、23d2、23l2、23r2,然后,朝向第1导辊21u、21d、21l、21r变更线行进路径。
这样,通过隔着分割线11d而分别设置2个的第2导辊22u2、22l2和第2导辊22d2、22r2、以及第3导辊23u2、23l2和第3导辊23d2、23r2,对弯曲线8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其结果,更加可靠地防止弯曲线8u、8d、8l、8r彼此的干扰,弯曲线8u、8d、8l、8r彼此不会缠绕,能够实现行进路径的变更。
其结果,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6-图24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16是示出具有在操作部主体中内置有以与操作部的长度轴正交的方式配置马达轴的马达和以与长度轴正交的方式配置滑轮轴的滑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操作部的图,图17是示出操作部主体内设置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图,图18是说明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俯视图,图20是图18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侧面图,图21是导辊的配置位置不同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侧面图,图22是使用螺旋管作为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俯视图,图24是图23所示的牵引部件操作装置的侧面图。
如图16、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A构成为具有插入部2、操作部3A、通用缆线4。在操作部3A上竖立设置有构成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C的操作件5。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有前端部2a、弯曲部2b、挠性管部2c。操作部3A构成为具有与插入部2连续设置的把持部3a、以及与把持部3a连续设置的操作部主体3b1。在操作部主体3b1内设有用于进行使弯曲部2b弯曲动作的操作的操作件5。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A中,插入部2的长度轴和构成操作部3A的把持部3a的长度轴也设定为平行的位置关系,例如如图17所示,插入部2的长度轴和把持部3a的长度轴为同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操作件5的轴部5a的轴线和操作部3的长度轴设定为交叉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操作部主体3b1的外装上,除了操作件5以外,例如还在预定位置设有对设于前端部2a内的摄像装置(未图示)的各种摄像动作进行指示的开关(未图示)、送气送水按钮6b1、抽吸按钮6c1。并且,在把持部3a的外装上设有通道插入口6d。
而且,与现有的内窥镜同样,在操作者利用左手把持操作部3A的把持部3a时,操作件5设置在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进行操作的位置,送气送水按钮6b1和抽吸按钮6c1在操作者进行把持的手的拇指以外的手指进行操作的位置。图16的标号3b2是操作部主体外壳,能够从图16、图17所示的主体部3b3上取下。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参照图17-图20对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C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
牵引部件操作装置10C构成为主要具有上述说明的4条弯曲线8u、8d、8l、8r、4个旋转体9u、9d、9l、9r、滑轮11、马达12、吊框13、操作件5、以及在操作部3内对4条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的多个导辊组41、42、43、44。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轮11和马达12配置在操作部主体3b1内的预定位置,使得滑轮11的长度轴和马达12的驱动轴成为分别与操作部3(把持部3a)的长度轴垂直的位置关系。并且,滑轮11和马达12分开,如图17所示,滑轮11和马达12例如在操作件5的轴向上并列配设。
在马达12的轴(未图示)上设有马达侧齿轮(未图示),在滑轮11的预定位置设有滑轮侧齿轮(参照图19的标号49)。滑轮侧齿轮49配设成与马达侧齿轮啮合。这样构成的滑轮11由于马达12的旋转经由马达侧齿轮和滑轮侧齿轮49传递到滑轮11而绕轴旋转。即,马达侧齿轮和滑轮侧齿轮是驱动力传递单元。
另外,在图18-图20中未图示马达12,在图18中未图示滑轮11,在图19中,利用虚线示出吊框13的上框13u、下框13d。并且,与第4导辊组44相比,使配置了4个旋转体9u、9d、9l、9r的滑轮11向图中右方向错位,示出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
这里,对本实施方式的作为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的导辊组41、42、43、44进行说明。
图18、图19所示的标号41A、41B是第1导辊组41。标号41A是上下用第1导辊组(以下简记为上下导辊组)41A。上下导辊组41A构成为具有作为第1支承体的上下用第1辊轴41p和2个第1导辊41u、41d。2个第1导辊41u、41d是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上下用第1辊轴41p上。
标号41B是左右用第1导辊组(以下简记为左右导辊组)41B。左右导辊组41B构成为具有作为第1支承体的左右用第1辊轴41p和2个第1导辊41l、41r。2个第1导辊41l、41r是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左右用第1辊轴41p上。
第2导辊组42构成为具有第2辊轴42p、第2导辊42u、42d、42l、42r和导辊21u、21d、21l、21r。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辊轴42p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统一配置有第2导辊42u、42d、42l、42r和导辊21u、21d、21l、21r这二种。第2导辊42u、42d、42l、42r是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是线交接部件。导辊21u、21d、21l、21r是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
第3导辊组43构成为具有第3辊轴43p和第3导辊43u、43d、43l、43r。第3导辊43u、43d、43l、43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第3辊轴43p上,对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导辊43u、43d、43l、43r是滑轮导入部件。
第4导辊组44构成为具有第4辊轴44p和第4导辊44u、44d、44l、44r。第4导辊44u、44d、44l、44r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第4辊轴43p上,对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导辊44u、44d、44l、44r是滑轮导出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辊轴41p、42p、43p、44p以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关系配置在预定位置。而且,第2辊轴42p配置在轴部5a的正下方,第2辊轴42p的中心位于直立状态的轴部5a的中心轴上。
上下导辊组41A和左右导辊组41B例如以在操作件5的轴向上层叠的方式配置在把持部3a内。而且,上下导辊组41A和左右导辊组41B配置成比操作件5靠近前端侧、换言之比第2导辊组42靠近前端侧。
第3导辊组43和第4导辊组44配置成比操作件5靠近基端侧、换言之比第2导辊组42靠近基端侧。而且,滑轮11配置在最基端侧。具体而言,第3导辊组43、第4导辊组44、滑轮11按照该顺序从操作件5侧到基端侧进行配置。
在上下导辊组41A的上下用第1辊轴41p上,沿着箭头Y19方向依次配置第1导辊41d、41u。并且,在左右导辊组41B的左右用第1辊轴41p上,沿着箭头Y19方向依次配置第1导辊41r、41l。
在第3辊轴43p上,沿着箭头Y19方向依次配置第3导辊43r、43d、43u、44l。在第4辊轴44p上,沿着箭头Y19方向依次配置第4导辊44r、44d、44u、44l。在滑轮11上,沿着箭头Y19方向依次配置旋转体9r、9d、9u、9l。
配置在第2导辊组42的第2辊轴42p上的第2导辊42u、42d、42l、42r和导辊21u、21d、21l、21r沿着箭头Y19方向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配置。
即,右用导辊21r、右用第2导辊42r、下用第2导辊42d、下用导辊21d、上用导辊21u、上用第2导辊42u、左用第2导辊42l、左用导辊21l的顺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配置在右用导辊21r与左用导辊21l之间的其他导辊42u、42d、42l、42r、21u、21d相比,配置在两端的右用导辊21r和左用导辊21l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宽预定尺寸,直径设定为大预定尺寸。
而且,在设右用导辊21r和左用导辊21l的最大外径为w8的情况下,在该最大外径w8与右用导辊21r和左用导辊21l的间隔w10之间设定w10>w8的关系。
并且,上用导辊21u与下用导辊21d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上述上线安装部13u2与下线安装部13d2之间的间隔w1。
进而,在左线安装部13l2和右线安装部13r2的间隔w4与配置在第2辊轴42p上的右用导辊21r的外侧端和左用导辊21l的外侧端的间隔w10之间设定w4>w10的关系。
这里,参照图18-图20对弯曲线8u、8d、8l、8r在操作部3内的线行进路径进行说明。
固定在前端弯曲块上的各弯曲线8u、8d、8l、8r经由导向件(未图示)延伸到把持部3a内。然后,被引导到配置在把持部3a上的上下导辊组41A的第1导辊41u、41d和左右导辊组41B的第1导辊41l、41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1导辊41u、41d、41l、41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2导辊组42的第2导辊42u、42d、42l、42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2导辊42u、42d、42l、42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3导辊组43的第3导辊43u、43d、43l、43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3导辊43u、43d、43l、43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以松弛状态配置在滑轮11上的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
被引导到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的弯曲线8u、8d、8l、8r以成为预定松弛状态的方式卷绕在各旋转体9u、9d、9l、9r上,从各个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
从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4导辊组44的第4导辊44u、44d、44l、44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4导辊44u、44d、44l、44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2导辊组42的导辊21u、21d、21l、21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被引导到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而对置配置第3导辊43u、43d、43l、43r。其结果,各弯曲线8u、8d、8l、8r顺畅地卷绕在各旋转体9u、9d、9l、9r上。
另一方面,考虑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和导辊21u、21d、21l、21r的位置来配置第4导辊44u、44d、44l、44r。其结果,能够朝向第2导辊组42的导辊21u、21d、21l、21r,顺畅地变更从第3导辊43u、43d、43l、43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
而且,在操作件5的轴部5a为直立状态时,从导辊21u、21d、21l、21r延伸出并朝向吊框13的弯曲线8u、8d、8l、8r全部成为规定松弛状态。另外,也可以在相邻的弯曲线8彼此之间设置图12所示的分隔部件48,防止弯曲线8彼此缠绕。
这样,在具备把持部3a的操作部3的最基端侧配置滑轮11和马达12,该把持部3a具有与构成内窥镜1A的插入部2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在该结构中,将滑轮11的长度轴和马达12的驱动轴配置成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正交的位置关系。而且,作为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在预定位置配置导辊组41、42、43、44。
而且,通过第1导辊41u、41d、41l、41r、第2导辊42u2、42d2、42l2、42r2和第3导辊43u、43d、43l、43r,对导出到操作部3内并朝向操作部3的基端侧行进的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朝向配置在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进行变更。
接着,在卷绕在旋转体9u、9d、9l、9r上后,通过第4导辊44u、44d、44l、44r和导辊21u、21d、21l、21r,对从各个卷绕结束位置导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导出到固定在操作件5的轴部5a上的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内窥镜1A,在驱动马达12而使滑轮11旋转的状态下,在操作件5的轴部5a处于直立状态时,在配置于滑轮11上的旋转体9u、9d、9l、9r上分别卷绕的各弯曲线8u、8d、8l、8r全部成为规定松弛状态。其结果,与上述同样,弯曲部2b保持直线状态。
另一方面,操作者为了使弯曲部2b例如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在把持着把持部3a的状态下在图16的箭头Yu方向上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于是,伴随该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吊框13倾斜,如上所述,固定在上线安装部13u2上的上弯曲线8u从松弛的状态起慢慢变化为拉伸的状态,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持续保持操作件5的倾倒位置时,如上所述,保持上弯曲线8u的拉伸状态和弯曲线8d、8l、8r的松弛状态,保持弯曲部2b的弯曲状态。然后,操作者对操作件5进行倾倒操作,使弯曲部2b进一步向相同方向弯曲、或向其他方向弯曲、或返回原来的状态,由此,与倾倒操作对应的弯曲线8u、8d、8l、8r被牵引松弛,弯曲部2b变化为与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对应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导辊41u、41d、41l、41r、第2导辊42u、42d、42l、42r、第3导辊43u、43d、43l、43r、第4导辊44u、44d、44l、44r和导辊21u、21d、21l、21r,对导出到操作部3A内的弯曲线8u、8d、8l、8r的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由此,将弯曲线8u、8d、8l、8r的端部固定在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上,该吊框13固定在具有与操作部3的长度轴交叉的轴线的操作件5的轴部5a上,通过操作件5的倾倒操作,能够顺畅地对弯曲线8u、8d、8l、8r进行牵引松弛。
并且,根据内窥镜1A,在把持着操作部3A的状态、即内窥镜检查中等,操作者不仅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件5的操作,还能够容易地进行送气送水按钮6b的操作、抽吸按钮6c的操作、开关6a的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导辊组42的第2辊轴42p上配置第2导辊42u、42d、42l、42r和导辊21u、21d、21l、21r。
但是,如图21和图22所示,代替配置2种导辊的第2导辊组42,也可以将分开的仅配置有第2导辊42u、42d、42l、42r的第2导辊组42A和仅配置有导辊21u、21d、21l、21r的导辊组21配置在预定位置。
并且,代替通过设置多个导辊而实现线行进路径的变更,也可以如图23和图24所示,构成为配置多个螺旋管而实现线行进路径的变更。
在图21、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2导辊组42被分割为在第2辊轴42p1的预定位置配置有第2导辊42u、42d、42l、42r的第2导辊组42A以及在辊轴21p的预定位置配置有导辊21u、21d、21l、21r的导辊组21。
而且,如图22所示,第2导辊组42A配置在导辊组21的正下方。在该配置状态下,如图21的箭头Y21所示,导辊21u、21d、21l、21r和第2导辊42u、42d、42l、42r按照右用导辊21r、右用第2导辊42r、下用第2导辊42d、下用导辊21d、上用导辊21u、上用第2导辊42u、左用第2导辊42l、左用导辊21l的顺序进行配置。
而且,在该结构中,代替配置第3导辊组43和第4导辊组44,作为兼用作第3导辊组43和第4导辊组44的1个兼用导辊组,将第4导辊组44相对于滑轮11的旋转体9u、9d、9l、9r配置在预定位置。即,取下第3导辊组43的第3导辊43u、43d、43l、43r,第4导辊44u、44d、44l、44r兼用作滑轮导入部件和滑轮导出部件。
因此,考虑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来配置第4导辊组44的第4导辊44,并且,考虑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和导辊组21的位置来配置第4导辊组44的第4导辊44。其结果,各弯曲线8u、8d、8l、8r顺畅地卷绕在旋转体9u、9d、9l、9r上,并且,朝向导辊组21的导辊21u、21d、21l、21r,顺畅地变更从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的行进路径。
这里,参照图21、图22对弯曲线8u、8d、8l、8r在操作部3内的线行进路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线8u、8d、8l、8r经由导向件(未图示)延伸到把持部3a内。然后,被引导到配置在把持部3a上的上下导辊组41A的第1导辊41u、41d和左右导辊组41B的第1导辊41l、41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1导辊41u、41d、41l、41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2导辊组42A的第2导辊42u、42d、42l、42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2导辊42u、42d、42l、42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第4导辊组44的第4导辊44u、44d、44l、44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4导辊44u、44d、44l、44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以松弛状态配置在滑轮11上的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
被引导到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的各弯曲线8u、8d、8l、8r以成为预定松弛状态的方式卷绕在各旋转体9u、9d、9l、9r上,从各个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
从各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各弯曲线8u、8d、8l、8r再次被引导到第4导辊组44的第4导辊44u、44d、44l、44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通过第4导辊44u、44d、44l、44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的各弯曲线8u、8d、8l、8r被引导到导辊组21的导辊21u、21d、21l、21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被引导到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删除第3导辊组43,使第4导辊组44具有该第4导辊组44所具有的行进路径变更功能和上述第3导辊组43所具有的行进路径变更功能,由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实现操作部主体的小型化。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23、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弯曲线8的行进路径的变更,代替设置多个导辊组,设置第1导辊组41、多个螺旋管45a、45b、45c、45d、45e、多个螺旋管支承件46a、46b来进行变更。
这里,螺旋管45a、45b、45c、45d、45e是行进路径变更部件,例如为金属制,具有能够供弯曲线8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的贯通孔。
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为长方体形状,配置在操作件5的正下方。在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1面46a1、第2面46a2和第3面46a3上设有多个管连接口(未图示)。规定的管连接口彼此通过连通孔45ah1、45ah2而连通。
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为长方体形状,配置在滑轮11附近。在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1面46b1和第2面46b2上分别设有8个管连接口(未图示)。规定的管连接口彼此通过连通孔46bh1、46bh2而连通。
第1螺旋管45a将弯曲线8引导到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1连通孔46ah1。第1螺旋管45a配置在第1导辊组41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之间。第1螺旋管45a的前端部设置在上下导辊组41A的第1导辊41u、41d的附近和左右导辊组41B的第1导辊41l、41r附近。第1螺旋管45a的基端部固定在设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1面46a1上的管连接口中。
第2螺旋管45b将弯曲线8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1连通孔46ah1引导到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1连通孔46bh1。第2螺旋管45b的前端部固定在设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2面46a2上的管连接口中。第2螺旋管45b的基端部固定在设于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1面46b1上的管连接口中。
第3螺旋管45c将弯曲线8引导到配置在滑轮11上的旋转体9的卷绕开始位置9s。第3螺旋管45c的前端部固定在设于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2面46b2上的管连接口中。第3螺旋管45c的基端部的开口与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开始位置9s对置地配置在预定位置。第3螺旋管45c是滑轮导入部件。
第4螺旋管45d将从旋转体9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弯曲线8引导到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2连通孔46bh2。第4螺旋管45d的前端部固定在设于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2面46b2上的管连接口中。第4螺旋管45d的基端部的开口与旋转体9u、9d、9l、9r的卷绕结束位置9e对置地配置在预定位置。第4螺旋管45d是滑轮导出部件。
第5螺旋管45e将弯曲线8从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2连通孔46bh2引导到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2连通孔46ah2。第5螺旋管45e的前端部固定在设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2面46a2上的管连接口中。第5螺旋管45e的基端部固定在设于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1面46b1上的管连接口中。
第6螺旋管45f将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2连通孔46ah2延伸出的弯曲线8引导到吊框13的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第6螺旋管45f的基端部固定在设于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3面46a3上的管连接口中。第6螺旋管45f的前端部的开口与线安装部13u2、13d2、13l2、13r2对置地配置在预定位置。第6螺旋管45f是安装路径设定部件。
这里,参照图23、图24对弯曲线8在操作部3内的线行进路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弯曲线8u、8d、8l、8r经由导向件(未图示)延伸到把持部3a内。然后,被引导到配置在把持部3a上的上下导辊组41A的第1导辊41u、41d和左右导辊组41B的第1导辊41l、41r,线行进路径被变更。
例如,上弯曲线8u在通过第1导辊41u变更了行进路径后,被导入上用第1螺旋管45au所具有的贯通孔内。然后,上弯曲线8u穿过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1连通孔46ah1、上用第2螺旋管45bu的贯通孔、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1连通孔46bh1、上用第3螺旋管45cu的贯通孔,被引导到以松弛状态配置在滑轮11上的上旋转体9u的卷绕开始位置9s。
然后,被引导到上旋转体9u的卷绕开始位置9s的上弯曲线8u以成为预定松弛状态的方式卷绕在上旋转体9u上,从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
从上旋转体9u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上弯曲线8u被导入上用第4螺旋管45du所具有的贯通孔内。然后,上弯曲线8u穿过第2螺旋管支承件46b的第2连通孔46bh2、上用第5螺旋管45eu的贯通孔、第1螺旋管支承件46a的第2连通孔46ah2、上用第6螺旋管45fu的贯通孔,到达线安装部13u2附近进行固定。
其他弯曲线8d、8l、8r也与上弯曲线8u同样,在通过各第1导辊41d、41l、41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被导入各第1螺旋管45a的贯通孔内,穿过第3螺旋管45cu的贯通孔并卷绕在各旋转体9u、9d、9l、9r上,然后,被导入各第4螺旋管45d的贯通孔内,穿过第6螺旋管45fu的贯通孔,到达线安装部13d2、13l2、13r2附近进行固定。
根据该结构,弯曲线8u、8d、8l、8r在通过第1导辊组41的第1导辊41d、41l、41r变更了行进路径后,被导入与各弯曲线8对应的第1螺旋管45a的贯通孔内,卷绕在各旋转体9u、9d、9l、9r上,然后,被导入各第4螺旋管45d的贯通孔内后,分别固定在线安装部13d2、13l2、13r2上。
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操作部3内变更了线行进路径后的弯曲线8彼此缠绕。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1导辊41u、41d、41l、41r而使第1螺旋管45a延伸到插入部2的前端侧。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3内配置有滑轮11和马达12。但是,滑轮11和马达12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操作部3内,如图2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设于通用缆线4的基端部的连接器4c内配设滑轮11和马达(未图示)。
在该结构中,弯曲线8经由导向件(未图示)延伸到把持部3a内,通过配置在把持部3a上的多个导辊组61、62、63等对线行进路径进行变更,被引导到通用缆线4内。然后,弯曲线8穿过配置在通用缆线4内的第1螺旋管64后,通过导辊组65对行进路径进行变更,被引导到以松弛状态配置在滑轮11上的旋转体9的卷绕开始位置9s。
然后,被引导到旋转体9的卷绕开始位置9s的弯曲线8以成为预定松弛状态的方式卷绕在旋转体9上,从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
从旋转体9的卷绕结束位置9e延伸出的弯曲线8通过导辊组66变更了行进路径,经由配置在通用缆线4内的第2螺旋管67而被引导到操作部3内。然后,弯曲线8通过多个导辊组68、69等变更了线行进路径,到达线安装部13u2附近进行固定。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配置在操作部3内的滑轮11和马达12配置在连接器4c内,能够实现操作部3的轻量化。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本申请以2011年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42551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25)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
操作部,其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插入部的插入轴延长线方向上的把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延长线方向上且具有与该把持部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主体,所述插入部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挠性管部,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所述弯曲部连续设置有多个弯曲块而弯曲自如,所述挠性管部是细长的且具有挠性;
至少一对牵引部件,其从构成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块延伸出并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通过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
滑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分别在相同方向上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中途部;
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使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所述滑轮在牵引方向上旋转;
操作件,其从所述操作部主体突出设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倾倒的轴部;
吊框,其设置在所述操作件的轴部上,具有分别固定设置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的至少一对牵引部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隔着所述操作件而相互对置;以及
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向所述安装部引导卷绕在所述滑轮上而被导出的所述多个牵引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配置在所述轴部的长度轴上,设置在与通过所述轴部的倾倒操作而摆动的所述吊框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和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设置成在所述操作部的长度轴方向上分开预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以该滑轮的旋转轴与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在该把持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以该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滑轮的旋转轴垂直或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把持部内,
所述内窥镜具有将该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滑轮的旋转轴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是平行配置的第1滑轮和第2滑轮,以各个滑轮的旋转轴与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正交的位置关系配置在该把持部内,
所述马达以该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同轴或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配置在该把持部内,
所述内窥镜具有驱动力传递机构部,该驱动力传递机构部具有由多个齿轮构成的齿轮列,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滑轮,
所述内窥镜至少具有将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的多个牵引部件的行进路径分为2个而引导到所述第1滑轮和所述第2滑轮的滑轮导入部件、或将从所述第1滑轮延伸出的牵引部件的行进路径和从所述第2滑轮延伸出的牵引部件的行进路径引导到所述安装路径变更部件的滑轮导出部件中的任意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滑轮和第2滑轮通过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部而向相反方向旋转,卷绕在该第1滑轮上的牵引部件的卷绕方向和卷绕在所述第2滑轮上的牵引部件的卷绕方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滑轮和第2滑轮通过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部而向相同方向旋转,卷绕在所述第1滑轮上的牵引部件的卷绕方向和卷绕在所述第2滑轮上的牵引部件的卷绕方向为相同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导入部件、所述滑轮导出部件和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牵引部件而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滑轮导入部件和多个所述滑轮导出部件对应于卷绕在所述第1滑轮上的牵引部件和卷绕在第2滑轮上的牵引部件而分别分开安装在2个第1支承体和2个第2支承体上,所述多个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以转动自如地安装在1个支承体上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操作部内的预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一个所述第1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入部件和配置在一个所述第2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出部件、与配置在另一个所述第1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入部件和配置在另一个所述第2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出部件配置在隔着连结所述第1滑轮的中心和所述第2滑轮的中心的假想线而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多个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的支承体以与所述操作部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并且,该支承体的中心配置在与所述操作件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一个所述第1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入部件和配置在一个所述第2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入部件隔着连结所述第1滑轮的中心和所述第2滑轮的中心的假想线进行配置,配置在另一个所述第1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入部件和配置在另一个所述第2支承体上的滑轮导出部件隔着连结所述第1滑轮的中心和所述第2滑轮的中心的假想线进行配置,配置有多个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的支承体以与所述操作部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并且,该支承体的中心配置在与所述操作件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滑轮和所述第2滑轮上分别配置有卷绕所述牵引部件的2个旋转体的结构中,
配置在所述第2滑轮上的2个旋转体彼此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第1滑轮上的2个旋转体彼此的间隔宽,并且,配置在所述第2滑轮上的2个旋转体彼此的间隔被设定为比旋转体的宽度尺寸的2倍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改变所述第1滑轮的直径尺寸和所述第2滑轮的直径尺寸、或改变配置在所述第1滑轮上的旋转体的直径尺寸和配置在所述第2滑轮上的旋转体的直径尺寸,从而使卷绕在各个滑轮上的牵引部件的直径尺寸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同轴或平行的位置关系将所述滑轮的旋转轴和所述马达的旋转轴配置在该把持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作为对沿着所述操作部的长度轴被引导到该操作部内的牵引部件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的线行进路径变更部件,
设置有以与所述滑轮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方式引导所述牵引部件的滑轮导入部件、以及以与该滑轮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方式对卷绕在所述滑轮上后从该滑轮导出的牵引部件的行进路径进行变更并将其引导到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的滑轮导出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导入部件和所述滑轮导出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牵引部件而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滑轮导入部件和多个所述滑轮导出部件以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承体上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操作部内的预定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分别配置在所述支承体上的多个滑轮导入部件和多个滑轮导出部件被配置在隔着所述滑轮而对置的位置,多个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被配置在支承体上,将所述支承体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该支承体的旋转轴配置在与所述操作件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至少多个所述滑轮导入部件的直径尺寸或多个所述滑轮导出部件中的一方是使以相同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直径不同的多个导辊沿着该旋转轴从小径到大径排列而构成的,
所述多个牵引部件卷绕在沿着所述旋转轴排列的所述导辊上来改变行进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导入部件和所述滑轮导出部件对应于所述多个牵引部件而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滑轮导入部件和多个所述滑轮导出部件分别单独地以在周向上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滑轮的外周面上,多个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以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承体上的状态进行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多个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的支承体以与所述操作部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并且,该支承体的中心配置在与所述操作件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
配置在所述支承体上的多个安装路径设定部件中的配置在该支承体的端侧的预定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的直径尺寸或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配置在其内侧的安装路径设定部件的直径尺寸或宽度尺寸大。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以该滑轮的长度轴与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交叉的位置关系配置在比所述操作件靠基端侧的所述操作部主体内,
所述马达配置成该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滑轮的长度轴平行或垂直,
所述安装路径设定部件配置在所述滑轮附近,
所述内窥镜具有:
驱动力传递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马达和所述滑轮上,将该马达的旋转传递到所述滑轮;
第1行进路径变更部件,其将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的牵引部件的行进路径导出到隔着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而位于所述操作件的相反方向上的该操作件的轴延长线附近;以及
滑轮导入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滑轮的附近,将从所述第1行进路径变更部件延伸出的所述牵引部件引导到该滑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15或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端部设置有安装部的多个框而构成的吊框具有4个框而构成为十字形状,其中,牵引部件的基端部固定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
在沿着所述操作部的长度轴配置的2个框各自的端部具有隔着中心线而向不同方向折曲的前端屈曲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6、15或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的重心位置构成在把持部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6、15或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进路径变更部件是能够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所述牵引部件的螺旋管。
25.一种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医疗设备具有:
操作部,其构成为具有设置在插入部的插入轴延长线方向上的把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把持部的长度轴延长线方向上且具有与该把持部的长度轴平行的长度轴的操作部主体,所述插入部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和挠性管部,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所述弯曲部连续设置有多个弯曲块而弯曲自如,所述挠性管部是细长的且具有挠性;
至少一对牵引部件,其从构成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块延伸出并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通过相对移动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
滑轮,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分别在相同方向上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中途部;
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使卷绕配置所述牵引部件的所述滑轮在牵引方向上旋转;
操作件,其从所述操作部主体突出设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倾倒的轴部;
吊框,其设置在所述操作件的轴部上,具有分别固定设置被引导到所述操作部内的至少一对牵引部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隔着所述操作件而相互对置;以及
安装路径设定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向所述安装部引导卷绕在所述滑轮上被导出的所述多个牵引部件。
CN201280005703.2A 2011-02-28 2012-02-13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7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2551 2011-02-28
JP2011042551 2011-02-28
PCT/JP2012/053243 WO2012117835A1 (ja) 2011-02-28 2012-02-13 内視鏡及び医療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874A true CN103327874A (zh) 2013-09-25
CN103327874B CN103327874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75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7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7874B (zh) 2011-02-28 2012-02-13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30047757A1 (zh)
EP (1) EP2649922A4 (zh)
JP (1) JP5341261B2 (zh)
CN (1) CN103327874B (zh)
WO (1) WO201211783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1508A (zh) * 2014-09-17 2016-03-23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弯曲控制机构
CN105682529A (zh) * 2013-11-07 2016-06-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5705073A (zh) * 2014-03-18 2016-06-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5873494A (zh) * 2014-05-16 2016-08-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6510603A (zh) * 2016-11-08 2017-03-22 北京大学 一种旋转转动内窥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14913A1 (ja) * 2012-01-30 2013-08-0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装置
US10619714B2 (en) 2013-03-13 2020-04-14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a control member holding mechanism
CN106061362B (zh) * 2014-09-26 2018-04-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7529956B (zh) 2015-05-27 2019-03-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用机械手
EP3219247A4 (en) * 2015-06-08 2018-07-25 Olympus Corporation Bending operation device and endoscope
WO2017145431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8697303B (zh) 2016-03-24 2020-08-1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弯曲操作装置和内窥镜
EP3518778A1 (en) * 2016-09-30 2019-08-0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ontrol handle for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s
CN110267577B (zh) * 2017-02-22 2021-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操作部和具有它的内窥镜
WO2019003586A1 (ja) * 2017-06-30 2019-01-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9870797B (zh) * 2019-04-19 2024-04-30 上海熠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抱紧装置和内窥镜电动助力系统
EP4362765A1 (en) * 2021-06-30 2024-05-0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rticul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US11969153B2 (en) 2021-08-21 2024-04-3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6876B1 (en) * 1996-08-30 2001-05-2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Navigable probe and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JP2003070727A (ja) * 2001-09-05 2003-03-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管状操作装置
US20030092965A1 (en) * 2001-09-05 2003-05-15 Yutaka Konomura Electric bending endoscope
JP2005013613A (ja) * 2003-06-27 2005-01-20 Olympus Corp 内視鏡
US20080275302A1 (en) * 2006-06-06 2008-11-06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JP2009101076A (ja) * 2007-10-25 2009-05-14 Olympus Corp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CN101455554A (zh) * 2007-12-10 2009-06-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JP2010017245A (ja) * 2008-07-08 2010-01-28 Olympus Corp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3568A (en) * 1973-01-22 1975-10-21 American Optical Corp Nasopharyngoscope
JPS5878639A (ja) * 1981-11-04 1983-05-1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4688555A (en) * 1986-04-25 1987-08-25 Circon Corporation Endoscope with cable compensating mechanism
US5347989A (en) * 1992-09-11 1994-09-20 Welch Allyn, Inc. Control mechanism for steerable elongated probe having a sealed joystick
JPH08224241A (ja) 1995-02-22 1996-09-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医療用マニピュレータ
JP2003010099A (ja) * 2001-06-29 2003-01-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3917894B2 (ja) 2002-05-17 2007-05-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
JP4560585B2 (ja) 2002-06-24 2010-10-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323210B2 (ja) * 2003-04-28 2009-09-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477332B2 (ja) * 2003-09-26 2010-06-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携帯型内視鏡装置
JP5021381B2 (ja) * 2007-06-27 2012-09-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2008212239A (ja) * 2007-02-28 2008-09-18 Olympus Corp 内視鏡
JP5160549B2 (ja) * 2007-09-11 2013-03-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WO2010055745A1 (ja) * 2008-11-14 2010-05-2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システム
JP5422301B2 (ja) 2009-08-24 2014-02-19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気泡セメント組成物
WO2013047186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3108486A1 (ja) * 2012-01-16 2013-07-2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3114913A1 (ja) * 2012-01-30 2013-08-0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6876B1 (en) * 1996-08-30 2001-05-2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Navigable probe and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JP2003070727A (ja) * 2001-09-05 2003-03-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管状操作装置
US20030092965A1 (en) * 2001-09-05 2003-05-15 Yutaka Konomura Electric bending endoscope
JP2005013613A (ja) * 2003-06-27 2005-01-20 Olympus Corp 内視鏡
US20080275302A1 (en) * 2006-06-06 2008-11-06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JP2009101076A (ja) * 2007-10-25 2009-05-14 Olympus Corp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CN101455554A (zh) * 2007-12-10 2009-06-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JP2010017245A (ja) * 2008-07-08 2010-01-28 Olympus Corp 牽引部材操作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2529A (zh) * 2013-11-07 2016-06-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5705073A (zh) * 2014-03-18 2016-06-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5873494A (zh) * 2014-05-16 2016-08-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5873494B (zh) * 2014-05-16 2018-04-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5411508A (zh) * 2014-09-17 2016-03-23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弯曲控制机构
CN105411508B (zh) * 2014-09-17 2018-01-02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内窥镜的弯曲控制机构
CN106510603A (zh) * 2016-11-08 2017-03-22 北京大学 一种旋转转动内窥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36860B2 (en) 2018-04-10
CN103327874B (zh) 2016-03-09
JP5341261B2 (ja) 2013-11-13
US20150164306A1 (en) 2015-06-18
JPWO2012117835A1 (ja) 2014-07-07
EP2649922A1 (en) 2013-10-16
US20130047757A1 (en) 2013-02-28
EP2649922A4 (en) 2018-01-17
WO2012117835A1 (ja) 2012-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7874A (zh)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CN101610710B (zh) 多关节弯曲机构以及具备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械
CN101610709B (zh) 多关节弯曲机构以及具备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械
CN101610724B (zh) 多关节弯曲机构和具有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具
EP3434169B1 (en) Mechanical system for distal tip of a medical insertion tube controlling, expecially an endoscope insertion tube, and an endoscope handle
CN103327873A (zh) 带弯曲部的医疗装置和内窥镜
CN101652104B (zh) 处置器械和具有处置器械的内窥镜处置系统
JP6274630B2 (ja) 多関節器具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採用するシステム
KR102115447B1 (ko) 내시경 장치
CN105007797B (zh) 导入装置
CN101632571B (zh) 内窥镜处置系统
CN110198681A (zh) 线缆长度持恒的医疗器械
CN103619230B (zh) 内窥镜
CN104135907A (zh) 具有操作输入部的插入装置
CN104114074A (zh) 导入装置系统
US20080132755A1 (en) Medical device
KR102434463B1 (ko) 내시경 케이블 구동 장치
JP4434640B2 (ja) 内視鏡
EP4223248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slave operating equipment, and surgical robot
CN213310266U (zh) 手术器械、从操作设备及手术机器人
JPH02109536A (ja) 内視鏡
CN103717119B (zh) 内窥镜
CN103717119A (zh) 内窥镜
WO2023201116A1 (en) Robotic endoscope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23548133A (ja) 管状部品用の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