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1589A - 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1589A
CN103221589A CN2011800571623A CN201180057162A CN103221589A CN 103221589 A CN103221589 A CN 103221589A CN 2011800571623 A CN2011800571623 A CN 2011800571623A CN 201180057162 A CN201180057162 A CN 201180057162A CN 103221589 A CN103221589 A CN 103221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filament
strand
melt spinning
superfine fibre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71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1589B (zh
Inventor
河野健明
小林靖希
花冈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21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1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01D5/092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in shafts or chimney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6Humidity control, or oiling,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53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 sec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 D01F6/605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amides from aromatic polyam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在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的聚酰胺纤维中,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此外,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使用冷却装置(3)将从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纺出的熔融纺丝丝条冷却,再使用圆盘形的导引部和环状供油装置(4)进行供油后,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5)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所述冷却装置(3)处于上述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所述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3)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所环状述供油装置(4)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

Description

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丝细度极小的极细聚酰胺纤维,涉及能够给予编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的聚酰胺极细纤维。
背景技术
聚酰胺纤维由于在机械特性上具有许多良好的特性,所以在衣料用途及工业材料用途中广泛地使用。在衣料用途中,假捻加工丝广泛地使用在纺织品、编织品等用途中,生产量也相当多。特别是,单丝细度为1.2dtex以下的极细假捻加工丝在做成布帛后,能够得到非常柔软的手感,并且保温性、吸水性也比通常的单丝细度的假捻加工丝高。由此,极细假捻加工丝的市场需求提高,正成为标准产品。
作为上述那样的聚酰胺极细纤维,提出了通过在单丝细度为1.2dtex以下的由聚酰胺树脂构成的纤维中使用规定了摩擦系数、伸度、热水收缩率的假捻用聚酰胺极细纤维,能够给于布帛柔软感的假捻用聚酰胺极细纤维(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了通过在单丝细度为1.2dtex以下的聚酰胺纤维中使用规定了丝条的15%伸长时的应力、交错开松部的开松长的假捻用聚酰胺纤维、能够得到柔软性良好的假捻卷缩丝的假捻用聚酰胺纤维(专利文献2)。
作为对这些聚酰胺极细纤维均匀地添加油剂的方法,提出了使用将从以环状排列有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吐出的聚合物从丝条的内周或外周的全部方向喷吹冷风的冷却装置、所谓环状烟囱将单丝均匀地冷却、用夹着丝条面对的供油导引器添加油剂的方法(专利文献3)。
此外,提出了在具备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的下游侧、通过使各个单丝接触在配置于从吐出孔吐出的多个长丝的内侧的板上、向单丝间均匀地供给油剂的方法(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320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9-847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7-126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10-126846号公报。
但是,如果要用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单丝细度为0.5dtex以下更细的聚酰胺纤维,则均匀冷却及均匀添加油剂变得困难,所以得到的极细聚酰胺纤维的乌斯特不均度及绒毛品质较差,进而单丝间的纤维构造差变大,其结果,在提供给假捻加工的情况下发生加工丝断开、退绕不良,在提供给编织物的情况下,整经时的绒毛变得显著,有布帛的平滑性及品质下降、染色后的染斑显著地发生等缺点。
若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采用专利文献3记载的供油方法,则成为将丝条聚束并添加油剂。在单丝细度为0.5dtex以下的极细聚酰胺纤维中,每1根单丝的强度降低,在丝条成束时单丝彼此擦过,油剂添加前的纤维有摩擦系数较大的特有的问题。因此,通过单丝彼此的擦过、或油剂添加前的单丝与导引器的擦过而发生单丝断开,或者难以将油剂均匀地添加到成束的丝条内层的单丝,在单丝间发生油剂及水分的附着差异,在单丝间发生纤维构造差异等,所以留有染色后的品质下降的缺点。
进而,如果要采用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则虽然在单丝间的均匀添加油剂方面较好,但难以进行纤维长度方向上的均匀的油剂添加,发生长度方向上的油剂附着离差,长度方向上的纤维的构造差异或摩擦系数离差变大。因此,在纺丝工序及高阶加工工序中通过与丝道导引器之类等的擦过而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张力离差,在染色后发生染斑,留有不能得到高品质的布帛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给于编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的聚酰胺极细纤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结构。
(1)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其特征在于,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
(2)如上述(1)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长丝的长度方向的乌斯特不均度是1.0%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总细度是15~300dtex,长丝数是30以上。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异形截面。
(5)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在聚酰胺极细纤维中,具有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单丝,并且关于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单丝的取向参数,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是1.10以上。
(6)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是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冷却装置将从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纺出的熔融纺丝丝条冷却,再使用圆盘形的导引部和环状供油装置进行供油后,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所述冷却装置处于上述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所述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所述供油装置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
(7)如上述(6)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是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的冷却装置。
(8)如上述(6)或(7)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满足下述条件:
(i)从纺丝喷丝头面到冷却装置的冷却开始位置的距离(L)是10mm≤L≤70mm;
(ii)在冷却开始位置吹出的冷却风的风速是15~60m/min。
(9)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是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纺丝喷丝头,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冷却装置,处于该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还具有:圆盘形的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环状供油装置,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在其下游用来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
(10)如上述(9)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是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的冷却装置。
根据本发明,如以下说明那样,在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的聚酰胺纤维中,通过使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能够得到能给与编织物通过以往的聚酰胺极细纤维不能得到的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在更优选的方式中还能够添加良好的防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中使用的喷丝孔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中使用的喷丝孔形状的另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在生产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时优选使用的环状供油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生产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丝头,2:喷丝头下保温区,3: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4:环状供油装置,5: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6:交错喷嘴,7:拉取辊,8:延伸辊,9:络丝机(卷取装置),10:纤维长丝,11:纤维制品卷装,12:油剂吐出用缝隙,13:圆盘形导引体,14:纤维长丝,15:油剂积存部,16:从缝隙吐出的油剂,17:油剂供给用配管,18:内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中使用的聚酰胺是聚酰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这些聚酰胺是由内酰胺、氨基羧酸或二胺与二羧酸的盐形成的具有酰胺结合的可熔融成形的聚合体。
作为聚酰胺,可以使用各种聚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但在纤维形成能力及力学的特性这一点上,优选的是己内酰胺(尼龙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作为这些尼龙6、尼龙66等的聚酰胺的共聚物,可以使用相对于总基体以20摩尔%以下的比例共聚了其他氨基己酸、内酰胺等共聚物。
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的硫酸相对粘度从制丝稳定性的观点看优选的是2.0~3.5,更优选的是2.4~3.0,更加优选的是2.5~2.7。上述硫酸相对粘度的测量方法为后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聚合物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除了主成分以外还共聚或混合第2、第3成分。
特别是,在除了本发明的目的以外还想要带来吸湿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聚酰胺中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
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混合各种添加剂,例如消光剂、阻燃剂、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结晶核剂、荧光增白剂等。
关于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得到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使用以下的方法:将聚酰胺熔融,从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将其吐出,在喷丝头中心部的下部,使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均匀地急冷的冷却装置冷却后,再用处于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的环状供油装置对每个单丝添加油剂后,用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在第2级供油后根据需要而在添加了交错后卷取为卷装的1工序法从能够得到粗细不均及绒毛特别少的聚酰胺纤维这一点及成本方面是优选的。另外,作为冷却装置,优选的是环状型冷却装置,更优选的是从行进在圆周上的纺丝丝条的内侧向外侧喷吹冷却风的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从纺丝丝条的外侧向内侧喷吹冷却风的内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特别优选的是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
按照图1及图5,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例。图1及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是使用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3的一例,图5是使用内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18的另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及图5的制造工序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共通的附图标记的说明省略。
在图1中,将熔融的聚酰胺从喷丝头1吐出,使其通过喷丝头下保温区2后,以使长度方向的细度不均减少的目的,通过设置在喷丝头中心下部的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3从纺出丝条的内侧朝向外侧喷吹冷却风,使各单丝在距喷丝头面均匀的距离急速地冷却、固化。更优选的是,在通过具有在使丝条进一步聚束之前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的圆盘形的导引部、和在导引部的正上方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的环状供油装置4,按照单丝添加油剂后,用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5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在供油后,根据需要而用交错喷嘴6添加交错,穿过拉取辊7、延伸辊8,用络丝机(卷取装置)9卷取。另外,10是纤维长丝,11是纤维制品卷装。此外,也可以在卷取为卷装之前通过两组以上的辊延伸,但在此情况下,有通过延伸而添加的交错解开的情况,所以也可以使延伸倍率变低,或者在延伸后再次添加交错。
在喷丝头下保温区2中,由于使蒸气朝向喷丝头面喷出、用蒸气将喷丝头下保温区2充满具有喷丝头的吐出孔周围的聚合物及聚合物中含有的低聚物与氧反应而固化、抑制成为所谓喷丝头脏污的效果,所以优选使用。此时,蒸气的喷出压力优选的是0.1~0.5kPa,在喷出压力过小的情况下,喷丝头下保温区的氧浓度变高,喷丝头面脏污的抑制效果变小,此外,在喷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引起吐出丝条的摇摆,所以带来乌斯特不均度的恶化。
由于在排列在圆形的圆周上的纺出丝条的冷却时,使用环状型冷却装置对丝条以外吹放射状喷吹冷却风,从由喷丝头吐出的聚酰胺产生的低聚物成分及将喷丝头面密封的蒸气不滞留在纺丝装置内部而能够向外部释放,所以优选使用。
在上述图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3,但也可以代替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3而使用图5所示的内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18。内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18包围纺出丝条地设置在喷丝头中心下部,从纺出丝条的外侧朝向内侧喷吹冷却风,使各单丝在距喷丝头面均匀的距离急速地冷却、固化。
冷却开始点距离、即从喷丝头面到环状型冷却装置的冷却风吹出部的上端的距离(L)优选的是10~70mm,更优选的是10~60mm,更加优选的是10~50mm。如果冷却开始点距离过短,则从环状型冷却装置吹出的冷却风吹在喷丝头面上,喷丝头面温度下降,所以热可塑性聚合物的吐出稳定性恶化,纺丝断丝或绒毛增加。此外,如果冷却开始点距离过长,则在冷却风进行均匀且急速的冷却之前聚酰胺固化,所以纤维的长度方向的细度变动(乌斯特不均度)容易变大,做成布帛时的品质有下降的倾向。
环状型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风的风速优选的是15~60m/min,更优选的是20~55m/min,更加优选的是25~50m/min。在冷却风速过小的情况下,单丝的均匀且急速的冷却变得不充分,且冷却丝条的伸长变小,所以容易因干扰而发生丝摆动,由此乌斯特不均度变大。此外,通过在聚合物的冷却不充分的状态下与导引体接触,较多发生绒毛或纺丝断丝,所以做成布帛时的品质较差。在冷却风速过大的情况下,在各单丝上作用过大的张力,所以丝条发生微小振动,乌斯特不均度变大,此外纺丝时的断丝增加。
环状型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风的温度优选的是5~50℃,更优选的是10~40℃,更加优选的是15~35℃。如果冷却风的温度过低,则喷丝头下保温区的温度下降,喷丝头面的温度下降,所以有丝条的强度下降的倾向,如果冷却风的温度过高,则不易进行丝条的均匀冷却,并且丝条的冷却容易变得不充分,乌斯特不均度变大,而且有纺丝时的断丝增加的倾向。
环状型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风喷吹部的竖直方向的长度优选的是100~500mm,更优选的是150~400mm,更加优选的是200~350mm。如果冷却风喷吹长过长,则作用在单丝上的张力变大,成为纺丝断丝的原因,如果冷却风喷吹长过短,则在单丝的冷却不充分的状态下添加油剂,所以成为绒毛的减少及纺丝断丝的原因。
穿过了环状型冷却装置的单丝可以通过环状供油装置处理。该环状供油装置配置在沿圆形的圆周上行进的纺出丝条的内侧。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使用的环状供油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该环状供油装置4具有油剂吐出用缝隙12及圆盘形导引体13。在圆盘形导引体13上配置环状供油装置4,穿过了环状型冷却装置的纤维长丝(单丝)14与其接触。沿着圆盘形导引体13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油剂吐出用缝隙12,以向该圆盘形导引体13的与丝条的接触点的正上方供给油剂。油剂被从油剂供给用配管17向油剂积存部15供给。填充在油剂积存部15中的油剂从油剂吐出用缝隙12吐出,在圆盘形导引体13的与丝条的接触点与吐出丝条的各单丝接触,对各单丝添加油剂。
由于使穿过了环状型冷却装置的单丝与圆盘形的导引体接触具有防止被喷吹了冷却风的单丝摇摆、促进单丝的均匀冷却、使乌斯特不均度减少的效果,所以优选使用。进而,由于使用在使丝条聚束之前、从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向上述的圆盘形导引体的与丝条的接触点的正上方吐出油剂、将油剂向各单丝添加的环状供油装置的方法具有抑制油剂添加前的摩擦阻力较高的丝与圆盘形导引体接触、在丝条聚束时因没有添加油剂的单丝彼此擦过而发生绒毛的效果,此外,由于能够进行通过用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的油剂添加不能实现的单丝间的均匀油剂添加,所以因纺丝工序中的丝道导引体与没有进行油剂添加的单丝擦过带来的绒毛的发生及染色时的染斑的发生受到抑制,能够得到高阶加工性良好的纤维,所以优选使用。此外,通过环状供油装置添加油剂的位置优选的是比喷丝头面靠下方300~1000mm,更优选的是靠下方350~700mm,更加优选的是靠下方400~600mm。如果供油位置过高,则在单丝的冷却不充分的状态下添加油剂,所以成为长丝的强度下降及绒毛发生的原因,如果供油位置过低,则从喷丝头面到吐出的单丝聚束的距离变长,所以容易发生丝摆动,带来绒毛的原因及乌斯特不均度的恶化,而且由于伴随着单丝的气流效果变大,所以行进丝条的张力变高,成为纺丝断丝的原因。由环状供油装置添加的油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是乳液型。乳液油剂因表面张力而容易在导引体上形成油膜,能够沿着圆盘形导引体的周向均匀地添加油剂。
使用采取在用环状供油装置4进行供油后、用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5使单丝聚束、并且再进行供油的2级供油方式的方法由于能够实现纤维的单丝间及长度方向的两面上的均匀油剂添加,所以优选使用。在环状供油装置4中,虽然向单丝间均匀地添加油剂,但难以得到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地添加了油剂的纤维,通过设为能够进行长度方向的均匀油剂添加的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5和环状供油装置4的2级供油方式,能够进行纤维的单丝间及长度方向的两面上的均匀油剂添加,能够得到染色后的品质良好的聚酰胺极细纤维。
此外,在第2级的供油中使用的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可以使用通常的供油导引器,例如优选的是使用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供油导引器。
拉取辊7的丝条的拉取速度优选的是3500~4500m/分。在拉取速度过低的情况下,长度方向上的聚酰胺的取向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长度上的染斑,在拉取速度过高的情况下,作用在丝条上的张力变大,所以成为绒毛及纺丝断丝的原因。进而,延伸辊8处的延伸倍率优选的是1.0~1.3。如果延伸倍率过高,则得到的纤维的伸度变得过低,而且由于单丝断开而容易发生绒毛。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单丝细度需要是0.1dtex以上且0.5dtex以下,优选的是0.25~0.45dtex。在单丝细度过粗的情况下,丝条的刚性变高,在做成编织物时,难以得到希望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良好的编织物,在单丝细度过细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做成布帛时的单丝断开,有布帛的起绒毛及平滑性变差的倾向,此外,由于乌斯特不均度恶化,所以有布帛的染色后的品质恶化的倾向。上述单丝细度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需要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在平均绒毛数比1.0个多的情况下,发生纺织、编织时的整经绒毛的发生及假捻加工时的加工丝断开、退绕不良,进而在做成编织物时,平滑性及品质较差。优选的是,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0.5个以下,更优选的是0个。为了减少绒毛数,优选的是防止油剂添加前的摩擦阻力较高的单丝彼此的擦过,优选的是通过上述的环状供油导引器在丝条的聚束前添加油剂的方法。上述平均绒毛数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
纤维一般在长度方向上呈现丝条细度变动,在染色时有丝条较粗的部分成为浓染的倾向,特别在单丝的细度较小的情况下其显著地出现。如果纤维的粗细不均较大,则编织物的均染性下降而损害外观,所以乌斯特不均度(粗细不均)优选的是在1.0%以下。如果乌斯特不均度过高,则平滑性及染色时的浓淡差较大地出现,作为制品的品质有变差的倾向。乌斯特不均度优选的是在0.9%以下。关于减小乌斯特不均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使用将冷却风吹出装置靠近喷丝头面而急冷的方法、或从外周及/或内周以圆环状喷吹冷却风将丝条冷却的方法。更优选的是使用从丝条的内周以圆环状喷吹冷却风、将单丝均匀地冷却后、使各单丝与圆盘状的导引体接触而防止丝的摆动的方法。在本发明中,乌斯特不均度(粗细不均)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
当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包含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单丝时,优选的是该单丝的表面部的取向参数与中央部的取向参数不同。通过表面部与中央部的取向参数不同,穿过聚酰胺极细纤维的中央部和表面部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即使是圆形截面也能够得到防透效果。具体而言,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优选的是1.10以上,更优选的是1.15倍以上且2.00倍以下,更加优选的是1.20以上且1.80倍以下。在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的中央部的取向参数处于上述范围中的情况下,穿过单丝的截面方向的光漫反射,所以在做成布帛时能够得到防透效果,并且纤维内部构造中的应变也不会变得过大,还能够保持充分的长丝的强度。上述取向参数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具有这样的取向参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可以通过选择上述优选的条件以使冷却开始点距离不会过长、冷却风的风速(冷却风速)不会过小来制造。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具有极细的单丝细度,通过将熔融纺丝的丝条均匀且急速地冷却,能够得到上述表面部的取向参数与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构造不同的纤维,通过采用能够急速且均匀地冷却的冷却条件,有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增大的倾向。
此外,该聚酰胺极细纤维的伸度优选的是40~70%。如果伸度变得过低,则长丝的拉伸阻力变高,在假捻加工中加捻的实捻数变少,所以难以对得到的加工丝添加充分的卷缩,此外,在延伸丝中容易发生断丝及绒毛,有高阶通过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伸度过高,则加捻的实捻数变得过剩,在得到的加工丝中发生绒毛或强度容易下降,在延伸丝中,由于残留伸度较高,所以在编织物中容易发现条纹,有在品质上容易变差的倾向。上述伸度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
此外,使得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伸长15%时的应力优选的是1.0~2.0gf/dtex(9.8×10-3~19.6×10-3N/dtex),更优选的是1.2~1.8gf/dtex(11.8×10-3~17.6×10-3N/dtex)。如果15%伸长时应力过低,则假捻加工时的张力变得过低,容易发生加工丝断开或加工张力变动,加工丝的品质容易下降、或收获率容易恶化。此外,如果15%伸长时应力过高,则在进行假捻加工时,在交错部集中较大的张力,容易发生单丝断开、使工序通过性及编织物的品质下降。上述伸长15%时的应力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总细度优选的是15~300dtex,更优选的是15~200dtex。如果总细度过小,则纤维的断裂强度变小,做成布帛时的布帛的撕裂强度变小,在总细度过大的情况下,在染色时染料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在染色后容易发生染斑,难以得到高品质的布帛。上述总细度的测量通过后述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长丝数优选的是30以上,更优选的是30~500长丝,更加优选的是50~400长丝。在长丝数不到30的情况下难以得到作为目标的良好的柔软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如果长丝数过大,则难以均匀地添加交错,退绕性容易恶化,此外,长丝间的均匀油剂添加变难,容易因单丝断开而增加绒毛的发生。
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圆形截面、异形截面。作为异形截面,例如也可以是扁平截面、透镜型截面、三叶截面、六叶截面、称作所谓的多叶片截面的具有3~8个凸部和相同数量的凹部的异形截面,中空截面或其他公知的异形截面。作为优选的截面,圆形截面在带来纺丝稳定性和良好的柔软性、悬垂性这一点上较好。进而,在聚酰胺极细纤维是圆形截面、中央部和表面部具有上述优选的取向参数的比的情况下,通过取向的构造差,穿过单丝的截面方向的光漫反射,此外,具有三叶截面、多叶片截面或中空截面的纤维由于穿过单丝表面的光漫反射,所以在做成布帛时能够得到由透过光的漫反射带来的较高的防透性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进而,三叶截面或多叶片截面、以及多叶片截面与圆形截面的长丝混合的截面结构等,在做成布帛时在单丝间能够得到较高的空隙、能够带来起因于毛细管现象的高吸水性及高体积密度性这一点上较好,而且在因透过光漫反射而赋予防透性的方面也较好,所有优选地使用。
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聚酰胺极细纤维能够给与布帛良好的柔软性、平滑性、悬垂性、高吸水性、高密度性、染色后的高品质,在优选的方式中防透性也更好。由此,在将本发明的极细纤维做成纺织品时,优选的是使用在保温性、轻量性良好的羽绒外套等的外面料上,在做成编织品时,优选的是使用具有上述功能的有高级感的在内衣还有紧身衣等中使用的包络丝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说明书及实施例中的各特性值按照以下的方法求出。
(1)总细度及单丝细度
将试料(丝条)用框周为1.000m的测长机,将27分特以下的品种制作1000圈线卷,将28分特以上的品种制作500圈线卷,用热风干燥机干燥105±2℃×60分钟后,将根据用天平计量出的值、由下式(i)或(ii)计算出的值作为总细度。此外,把将得到的总细度除以丝条单丝后的值作为单丝细度。
(i)27分特以下的品种
总细度(dtex)=计量值(g)×(10000/1000)×{1+(标准含水率(%)/100)}
(ii)28分特以上的品种
总细度(dtex)=计量值(g)×(10000/500)×{1+(标准含水率(%)/100)}
这里,关于在实施例中使用的尼龙6及尼龙66聚合物,将标准含水率设为4.5%,进行细度的计算。
单丝细度(dtex)=总细度(dtex)/单丝数
但是,关于不同的两种截面形状(截面A及截面B)的混织长丝的单丝细度,是用以下所示的式子计算各个截面形状中的单丝截面的面积比,将上述总细度乘以面积比,再除以同形状的长丝的总数后的值。
截面A的面积比=截面A的面积/(截面A的面积+截面B的面积)
截面B的面积比=截面B的面积/(截面A的面积+截面B的面积)
混织长丝中的截面A的单丝细度(dtex)=(总细度(dtex)×截面A的面积比)/截面A的长丝数
混织长丝中的截面B的单丝细度(dtex)=(总细度(dtex)×截面B的面积比)/截面B的长丝数
(2)硫酸相对粘度
将试料称量,溶解到98重量%的浓硫酸中以使试料浓度(C)成为1g/100ml,对于该溶液,用奥斯特瓦尔德粘度计测量25℃下的沉降秒数(T1)。进而,对没有溶解试料的98重量%的浓硫酸同样测量25℃下的沉降秒数(T2)后,通过下式计算试料的相对粘度(ηr)。
(ηr)=(T1/T2)+{1.891×(1.000-C)}
(3)平均绒毛数
平均绒毛数使用东丽工程公式(现在的公司名是tmtマシナリ-)的MALUTI-POINT FRAY COUNTER MFC-200(传感器部 F型),在绒毛长设定(从传感器光轴中心到U-Guide底部的距离):2.0mm、丝速:600m/min、测量时间:20分钟的条件下,一边确认处于喂丝张力:0.25g/dtex~0.75g/dtex的范围中,一边以测量次数:10次测量,将其测量平均值作为平均绒毛数(个/12000m)。
(4)取向参数比
取向参数通过对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试样(单丝)通过拉曼分光法测量,使用Jobin Yvon/爱宕物产公司制T-64000,在测量模式:显微拉曼、物镜:×100、束径:1μm、光源:Ar+激光/514.5nm、激光功率:100mW、衍射栅格:Single 600、1800gr/mm、缝隙:100μm、检测器:Jobin Yvon公司制CCD 1024×256的条件下进行了测量。测量试料在用树脂(双酚类环氧树脂,24小时硬化)包埋后,从纤维长度方向以5°以下的切削角通过切片机进行切片。切片试料的厚度是1.5μm,以穿过纤维的中心的方式切割出。取向的测量在偏光条件下进行,将偏光方向与纤维长度方向一致的情况设为平行偏光(∥),将正交的情况设为垂直偏光(⊥),在分别得到的拉曼频带中,根据1130cm-1附近的归属于C-C变角振动模式的峰值强度(I1130)与1635cm-1附近的归属于C=C伸缩振动的峰值强度(I1635)的比评价取向的程度。即、
取向参数=(I1130/I1635)∥/(I1130/I1635)⊥
其中,关于测量点,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是对从单丝表面部向内部1μm的点照射激光、中央部的取向参数是对单丝中央部的点照射激光,计算出取向参数。根据该结果,通过以下的式子计算出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另外,关于单丝中央部和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使用从长丝中随机抽取的5根单丝的平均值计算。
取向参数比=(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
(5)乌斯特不均度
乌斯特不均度使用ZELLWEGER USTER公司的USTER TESTER UT-4,在丝速为50m/分、S捻、捻数为8000rpm、3分钟的测量条件下,测量出1/2inert的乌斯特不均度U%。
(6)15%伸长时应力
15%伸长时应力为使用ORIENTEC公司制TENSIRON RPC-1210A,以抓握间隔为50cm把持,以50cm/min的拉伸速度使其伸长,将伸长到57.5cm时的张力测量3次,将其平均值除以纤维的细度后的值。
(7)伸度
伸度为使用ORIENTEC公司制TENSIRON RPC-1210A,以抓握间隔为50cm把持,以50cm/min的拉伸速度使其伸长,将丝断开时的拉伸长度测量3次,将其平均值除以50cm并乘以100后的值。
(8)布帛的柔软性
对于由得到的纤维构成、染色后的布帛,通过触感及目视判断柔软度、表面的光滑度、悬垂性、布帛的颜色的深度,用以下的4个等级进行判断。
(A)···极好(染色后的布帛柔软,表面光滑,有悬垂性。在布帛表面上看不到绒毛立起)
(B)···良好(虽然柔软度、悬垂性良好,但光滑度较差,在一部分表面上能看到绒毛立起)
(C)···稍稍不良(虽然有悬垂性,但柔软度、光滑度较差,在一部分上能看到绒毛立起)
(D)···不良(布帛较硬,光滑度、悬垂性较差,在表面上能看到绒毛立起)。
(9)布帛的染色品质
将得到的纤维用在纵、横两方向使用,并且制作横向织入长180cm的平织物,将布帛使用酸性染料(Mitsui Nylon Black GL)染色。将染色后的平织物通过透视验布机,根据检查者(10人)的评价,在长度方向上验布100m,用以下的基准进行相对评价。
(A)···完全没有条纹、浓淡不匀。
(B)···虽然能看到一些较弱的条纹、浓淡不匀,但是达到了能够实际使用的水平。
(C)···能看到较多较弱的条纹、浓淡不匀,不是能够实际使用的水平。
(D)···能看到较多较强的条纹、浓淡不匀,不是能够实际使用的水平。
(10)布帛的吸水性(Byreck法)
通过JIS L1096(1999)“Byreck法”进行测量。对于通过该测量得到的吸水高度用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90mm以上
(B)···65mm以上且不到90mm
(C)···55mm以上且不到65mm
(D)···不到55mm。
(11)布帛的防透性
在用得到的纤维制作成圆筒形针织后,通过检查者(10人)的评价,用以下的基准对精练后的布帛的防透性进行相对评价。
(A)···极好(完全没有透过感,能够作为防透材料使用)
(B)···良好(可以确认一些透过感,但是达到了能够作为防透材料实际使用的水平)
(C)···能够实际使用(达到了在通常的用途中没有问题的水平)
(D)···不良(透明感较强,不能用于内衣用)
(12)布帛的综合评价
作为布帛的综合评价,通过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关于布帛的柔软性、染色品质、吸水性、防透性的4项目全部是(A)或(B)评价,两项目以上是(A)。
(B)···在布帛的柔软性、染色品质、吸水性、防透性的4项目中,(C)评价是1项目以下,但没有(D)评价的项目。
(C)···关于布帛的柔软性、染色品质、吸水性、防透性的4项目虽然没有(D)评价的项目,但(C)评价的项目是2项目以上。
(D)···在布帛的柔软性、染色品质、吸水性、防透性的4项目中的1项目以上中有(D)评价的项目。
实施例1
将98%硫酸相对粘度为2.63的尼龙66在285℃下熔融后,向熔融纺丝喷丝头组件供给,从具有98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孔吐出,使各单丝穿过朝向纺丝喷丝头面以0.25kPa的压力喷出蒸气的蒸气喷出区后,在该蒸气喷出区下游侧,使其穿过具有冷却开始点距离为30mm、竖直方向的长度为300mm的冷却风吹出部的单体的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将以放射状朝外吹的20℃的冷却风以40m/min的风速喷吹,进行冷却固化。然后,通过具有在距喷丝头面500mm的位置在圆盘的外周部上单丝接触的圆盘形的导引部、和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在导引部的正上方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的环状供油装置添加乳液油剂,再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进行第2级的供油并使丝条聚束,一边进行交错的添加,一边以4000m/分拉取,在以延伸倍率为1.10倍进行延伸后,在松弛条件下以4200m/分卷取为卷装,得到40dtex/98长丝、伸度为45%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另外,在表中,将尼龙66简记作N66。
实施例2
除了将98%硫酸相对粘度为2.63的尼龙6在255℃下熔融后向熔融纺丝喷丝头组件供给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另外,在表中将尼龙6简记作N6。
实施例3
除了使用具有268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头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26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除了使用具有82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头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82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将设置在喷丝头下蒸气喷出区的下游的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的冷却风吹出部的竖直方向的长度设为100mm、将环状供油装置的供油位置设为喷丝头下300mm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6
除了将98%硫酸相对粘度为2.63的尼龙66在275℃下熔融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7
除了使用具有42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头、使细度为17dtex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17dtex/42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8
除了使用具有680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头、使细度为280dtex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280dtex/680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9
除了使用具有32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头、使细度为15dtex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15dtex/32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0
除了在将98%硫酸相对粘度为2.63的尼龙6在255℃下熔融后向熔融纺丝喷丝头组件供给、从具有98孔的图2所示那样的截面形状为3叶的缝隙形状的喷丝头吐出孔吐出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3叶截面尼龙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混合存在49孔的图3所示那样的截面形状为6叶的喷丝头吐出孔及相同数量的圆孔的98孔的喷丝头以外,以与实施例10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混合存在40dtex/98长丝的6叶截面和圆截面的的尼龙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2中。
Figure 491526DEST_PATH_IMAGE002
实施例12
除了在进行交错的添加后以3000m/分拉取、以延伸倍率为1.50倍进行延伸后、在松弛条件下以4300m/分卷取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3
除了代替穿过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而穿过具有竖直方向的长度为300mm的冷却风吹出部的单体的内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4
除了使冷却开始点距离为20mm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5
除了使冷却开始点距离为40mm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6
除了使冷却开始点距离为10mm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3中。
Figure 399350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17
除了使冷却开始点距离为60mm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18
除了使从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以放射状向外吹的20℃的冷却风的风速为27m/min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19
除了使从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以放射状向外吹的20℃的冷却风的风速为49m/min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0
除了使从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以放射状向外吹的20℃的冷却风的风速为17m/min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1
除了使从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以放射状向外吹的20℃的冷却风的风速为58m/min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4中。
Figure 68228DEST_PATH_IMAGE004
比较例1
除了从具有160孔的圆形孔的喷丝孔吐出、使细度为15dtex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15dtex/160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比较例2
除了使细度为56dtex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56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比较例3
除了在外吹式环状型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的距喷丝头面500mm的位置处使用不具有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的圆盘形导引体、不进行油剂供给而使单丝与圆盘形导引体接触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比较例4
除了在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在290℃下熔融后向熔融纺丝喷丝头组件供给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比较例5
除了使冷却装置为单向型的单流式烟囱、用供油导引器将丝条聚束、供油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比较例6
除了在用环状供油装置进行供油后、不进行第2级的供油而用聚束导引体将丝条聚束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纺丝,得到40dtex/98长丝的尼龙66纤维。进行得到的原丝及布帛的特性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Figure 186226DEST_PATH_IMAGE005

Claims (10)

1. 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其特征在于,
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是1.0个以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长丝的长度方向的乌斯特不均度是1.0%以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
总细度是15~300dtex,长丝数是30以上。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
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异形截面。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其特征在于,
在聚酰胺极细纤维中,具有长丝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单丝,并且关于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单丝的取向参数,单丝表面部的取向参数相对于单丝中央部的取向参数的比是1.10以上。
6. 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是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冷却装置将从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的纺丝喷丝头纺出的熔融纺丝丝条冷却,再使用圆盘形的导引部和环状供油装置进行供油后,通过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所述冷却装置处于上述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所述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所述环状供油装置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
冷却装置是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的冷却装置。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满足下述条件:
(1)从纺丝喷丝头面到冷却装置的冷却开始位置的距离(L)是10mm≤L≤70mm;
(2)在冷却开始位置吹出的冷却风的风速是15~60m/min。
9. 一种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是单丝细度为0.10dtex以上且0.50dtex以下、长丝的长度方向每12000m的平均绒毛数为1.0个以下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纺丝喷丝头,具有以圆周状配设在纺丝喷丝头外周部的吐出孔;冷却装置,处于该纺丝喷丝头的中心部的下部,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或外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
还具有:圆盘形的导引部,在该冷却装置的竖直方向下部,用圆盘的外周部接触单丝;环状供油装置,在导引部的正上方具有沿着导引体的外周形成的油剂吐出用的环状缝隙;聚束导引型供油装置,在其下游用来使丝条聚束并进行第2级的供油。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酰胺极细纤维的熔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冷却装置是从由吐出孔吐出的熔融纺丝丝条的内侧喷吹冷却风而将熔融纺丝丝条冷却的冷却装置。
CN201180057162.3A 2010-11-29 2011-11-21 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221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4475 2010-11-29
JP2010264475 2010-11-29
PCT/JP2011/076780 WO2012073737A1 (ja) 2010-11-29 2011-11-21 ポリアミド極細繊維並びにその溶融紡糸方法及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1589A true CN103221589A (zh) 2013-07-24
CN103221589B CN103221589B (zh) 2014-12-03

Family

ID=4617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7162.3A Active CN103221589B (zh) 2010-11-29 2011-11-21 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51992A1 (zh)
EP (1) EP2647746B1 (zh)
JP (1) JP5780237B2 (zh)
KR (1) KR101580883B1 (zh)
CN (1) CN103221589B (zh)
TW (1) TWI527945B (zh)
WO (1) WO20120737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8753A (zh) * 2016-07-28 2016-10-26 苏州敏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纺丝用中心环吹风装置
CN106757771A (zh) * 2017-01-17 2017-05-31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聚酰胺超细纤维网的制备方法
CN111630216A (zh) * 2018-01-25 2020-09-04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胺复丝及使用其的花边针织物
CN111636105A (zh) * 2019-03-02 2020-09-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丝上油导纱器
CN117471101A (zh) * 2023-12-28 2024-01-30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于多通道拉曼探针肿瘤msi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9933B (zh) 2011-09-21 2019-09-03 唐纳森公司 由可溶性聚合物制成的纤维
TWI595127B (zh) * 2012-02-29 2017-08-11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聚醯胺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CN102776708A (zh) * 2012-08-22 2012-11-14 成都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加工装置
CN105143527B (zh) * 2013-03-09 2019-04-16 唐纳森公司 由反应性添加剂制备的细纤维
JP6273836B2 (ja) * 2013-12-27 2018-02-07 東レ株式会社 異形断面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88025B (zh) * 2014-07-02 2017-01-04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熔纺氨纶纺丝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107075741B (zh) * 2014-11-12 2020-03-27 东丽株式会社 极细高强力聚酰胺复丝和使用其的包芯纱、长筒袜、织物
CN106948016B (zh) * 2017-02-24 2020-04-21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胺纤维卷装及其生产方法
JP6876576B2 (ja) * 2017-08-17 2021-05-26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三次元像構築方法
JP7287169B2 (ja) * 2019-07-31 2023-06-06 東レ株式会社 仮撚り用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ポリアミド仮撚り加工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7547A (ja) * 2005-09-15 2007-03-29 Toray Ind Inc 極細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の溶融紡糸装置
WO2009119302A1 (ja) * 2008-03-26 2009-10-0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56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繊維構造体、ならびに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JP2010077570A (ja) * 2008-09-29 2010-04-08 Toray Ind Inc 溶融紡糸方法および溶融紡糸装置
JP2010126846A (ja) * 2008-11-28 2010-06-10 Toray Ind Inc 油剤塗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8912A (ja) * 1993-10-14 1995-05-09 Murata Mach Ltd 合繊フィラメント紡糸装置
DE19821778B4 (de) * 1998-05-14 2004-05-06 Ems-Inventa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ikrofilamenten von hoher Titer-Gleichmäßigkeit aus thermoplastischen Polymeren
DE19922240A1 (de) * 1999-05-14 2000-11-16 Lurgi Zimm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ultrafeinen synthetischen Garnen
JP2002105740A (ja) * 2000-09-22 2002-04-10 Murata Mach Ltd オイリングノズル
JP4383955B2 (ja) 2004-05-10 2009-12-16 ユニチカ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仮撚用ポリアミド極細繊維
JP2007126759A (ja) 2005-10-31 2007-05-24 Toray Ind Inc 極細ポリアミド繊維の溶融紡糸方法
JP4983518B2 (ja) * 2007-09-28 2012-07-25 東レ株式会社 仮撚用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仮撚用ポリアミド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9209479A (ja) * 2008-03-04 2009-09-17 Nippon Ester Co Ltd 異型異繊度混繊糸の溶融紡糸方法と溶融紡糸装置
JP5206640B2 (ja) * 2009-09-30 2013-06-12 東レ株式会社 異形断面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7547A (ja) * 2005-09-15 2007-03-29 Toray Ind Inc 極細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の溶融紡糸装置
WO2009119302A1 (ja) * 2008-03-26 2009-10-0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56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繊維構造体、ならびに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JP2010077570A (ja) * 2008-09-29 2010-04-08 Toray Ind Inc 溶融紡糸方法および溶融紡糸装置
JP2010126846A (ja) * 2008-11-28 2010-06-10 Toray Ind Inc 油剤塗布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8753A (zh) * 2016-07-28 2016-10-26 苏州敏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纺丝用中心环吹风装置
CN106757771A (zh) * 2017-01-17 2017-05-31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聚酰胺超细纤维网的制备方法
CN106757771B (zh) * 2017-01-17 2019-07-26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聚酰胺超细纤维网的制备方法
CN111630216A (zh) * 2018-01-25 2020-09-04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胺复丝及使用其的花边针织物
CN111630216B (zh) * 2018-01-25 2022-11-18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胺复丝及使用其的花边针织物
CN111636105A (zh) * 2019-03-02 2020-09-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丝上油导纱器
CN117471101A (zh) * 2023-12-28 2024-01-30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于多通道拉曼探针肿瘤msi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方法
CN117471101B (zh) * 2023-12-28 2024-03-1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于多通道拉曼探针肿瘤msi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1589B (zh) 2014-12-03
TW201231746A (en) 2012-08-01
TWI527945B (zh) 2016-04-01
WO2012073737A1 (ja) 2012-06-07
KR101580883B1 (ko) 2015-12-30
EP2647746A4 (en) 2014-07-30
EP2647746A1 (en) 2013-10-09
JP5780237B2 (ja) 2015-09-16
EP2647746B1 (en) 2016-08-10
US20130251992A1 (en) 2013-09-26
KR20130141484A (ko) 2013-12-26
JPWO2012073737A1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1589B (zh) 聚酰胺极细纤维及其熔融纺丝方法及装置
EP3011086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fiber, a fiber and a yarn made from such a fiber
RU2514757C2 (ru) Найлоновое штапельное волокно с высокой несущей способностью и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е из него смешанные найлоновые пряжи и материалы
JP6127969B2 (ja) 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237187A (en) Highly oriented, partially drawn, untwisted, compact poly(ε-caproamide) yarn
CN110268109A (zh) 热粘接性芯鞘型复合纤维以及经编针织物
CN102181951A (zh) 高强低收缩锦纶6细旦丝的加工方法
EA006051B1 (ru) Многолепестковые полимерные филаменты, способы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олучаемые из них изделия
EP3492636B1 (en) Polyamide multifilament, and lace knit and stockings using same
CN102834556A (zh) 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TW201630649A (zh) 聚伸苯硫醚單絲及其製造方法暨絲餅
US20210040650A1 (en) Polyamide multifilament and knitted lace manufactured using same
TW200307068A (en) Polyester fine multifilament yarn and polyester fine false twisting textured yarn,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562250B (zh) 一种多孔微细旦尼龙6三异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560706A (zh) 低熔点热熔性尼龙长丝的制备方法
JP7275733B2 (ja) 高強度ポリアミド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JP6213693B2 (ja) 吸湿性、防皺性に優れた芯鞘複合断面繊維
JP4571095B2 (ja) 原着ポリ乳酸仮撚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ーペット
JP2004502882A (ja) 異形断面を有するポリマーフィラメント
KR100486816B1 (ko) 강력 이용률이 우수한 라이오셀 멀티 필라멘트 제조 방법
JP4395977B2 (ja) ポリアミド繊維の製造方法
US7165963B2 (en) Spinneret for producing circular cross section yarn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877512B2 (ja) 捲縮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85727A (ja) ナイロン66捲縮フィラメントの製法
KR19990036123A (ko) 높은 필라멘트 번수의 미세 필라멘트 폴리에스테르사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