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9933B - 电线或电缆 - Google Patents

电线或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9933B
CN103189933B CN201180051702.7A CN201180051702A CN103189933B CN 103189933 B CN103189933 B CN 103189933B CN 201180051702 A CN201180051702 A CN 201180051702A CN 103189933 B CN103189933 B CN 103189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aluminium alloy
conductor
wel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7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9933A (zh
Inventor
石桥谦一
望月一美
近藤康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89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9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9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9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3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线(1),其包括:具有导电性的导体(2),以及覆盖导体(2)的绝缘的绝缘体(3)。导体(2)是紧压导体,并且通过将多个铝合金线(4)扭绞在一起而形成。此外,导体(2)是紧压导体,并且被形成为以便在压紧多个铝合金线(4)的同时具有预定的导体外径D’。导体(2)以7至36倍于导体外径(D’)的导体扭绞节距(P)形成。在铝合金线(4)中,在该铝合金线(4)形成之前的铝合金的组成含有Fe、Zr和Si。此外,铝合金的组成含有Cu和Mg中的至少一种,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Description

电线或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通过将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而获得的导体的电线或者电缆。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主要使用铜作为在汽车的线束等中使用的电线的导体材料。铜作为材料在抗拉强度和电导率方面非常出色,但是具有重量(密度)大的问题。因此,随着最近对降低重量的需求,出现了重新考虑导体材料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已对使用铝进行了特别研究。
铝重量轻,但是具有强度不足的问题。此外,铝与铜相比还具有柔韧性低的问题。例如,在低柔韧性的情况下,存在不适合将电线或电缆布线在反复屈伸之处的顾虑。具体来说,存在不适合将电线或电缆绕着在汽车中的门或行李箱的合页布线的顾虑。这样的原因在于,通过反复屈伸,铝比铜更早断裂(电线断开)。
顺带地说,为了解决上述强度不足和低柔韧性问题,例如,已经提出了下面的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1:JP-A-2004-13421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作为可以布线在反复屈伸之处的电线或电缆,本发明人考虑到通过将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而获得的导体的扭绞节距(导体扭绞节距)调整到预定范围内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当提供高扭绞度以赋予导体本身以强度时,柔韧性也伴随其增加。结果,可以将电线或电缆布线在反复屈伸之处。
为了实现这一点,本发明人认为,有必要找出能够提供良好柔韧性的导体扭绞节距的范围,并且有必要找出这样的铝合金的组成:其能够以足以避免引起例如铝合金线在该导体扭绞节距下断开的强度进行扭绞。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其柔韧性能够提高的电线或电缆。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制造的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包括通过将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而获得的导体,其中,所述导体以7至36倍于其预定直径的导体扭绞节距形成,并且,在所述铝合金线形成之前的铝合金的组成含有:以重量计0.1%以上且小于以重量计1.0%的Fe,以重量计0至0.08%的Zr,以重量计0.02至2.8%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至0.63%的Cu和/或以重量计0.03至0.4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是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线或电缆,其中,上述铝合金线通过从盘条拉丝至最终线直径而获得,而不使用热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是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线或电缆,其中,上述铝合金线具有80MPa或以上的抗拉强度、57.5%IACS或以上的电导率以及10%或以上的伸长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是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任一方面的电线或电缆,其中,上述导体扭绞节距被调整到所述导体的预定直径的10至30倍。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导体通过将所述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而形成。此外,所述导体以7至36倍于所述导体的预定直径的导体扭绞节距形成。在所述导体中,在所述铝合金线形成之前的所述铝合金的组成含有Fe、Zr、Si以及Cu和Mg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其余部分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使用铝作为所述导体中的基材,以便获得轻质电线或电缆。
在本发明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导体扭绞节距被限制为7倍或以上,这是因为存在在扭绞步骤中发生扭绞漂移的顾虑,此外,还存在着电线在扭绞步骤中彼此重叠,导致不能将电线以恒定节距扭绞在一起的顾虑。另一方面,所述导体扭绞节距被限制为36倍或以下,这是因为存在用于判断柔韧性是良好还是不良的屈伸循环的次数小于所需次数的顾虑。
在本发明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铝合金的组成中Fe的含量被限制在以重量计0.1%以上且小于以重量计1.0%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小于以重量计0.1%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的提高,并且柔韧性也受到影响,而在以重量计1.0%或以上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Zr的含量被限制在以重量计0至0.08%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以重量计0%的情况下,使含有以重量计0.03至0.45%的量的Mg作为替代元素以提高耐热性,而在超过以重量计0.08%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Si的含量被限制在以重量计0.02至2.8%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小于以重量计0.02%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的提高,并且柔韧性也受到影响,而在超过以重量计2.8%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Cu的含量被限制在以重量计0.05至0.63%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小于以重量计0.05%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的提高,并且柔韧性也受到影响,而在超过以重量计0.63%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Mg的含量被限制在以重量计0.03至0.45%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小于以重量计0.03%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的提高,并且柔韧性也受到影响,而在超过以重量计0.45%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在组成中含有Cu和/或Mg的原因在于它们对Al具有固溶强化效应。当含有Cu和Mg两者时,两者的总量优选为以重量计0.04至0.6%,更优选为以重量计0.1至0.4%。
在本发明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导体可以是紧压导体或非紧压导体。
按照本发明,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从所述盘条进行拉丝直至所述最终线直径而不使用热处理,这是由于它有效地抑制电导率或伸长率的降低。也就是说,当在所述拉丝之前进行热处理时,通过随后的拉丝发生加工硬化,由此易于使所述铝合金线变硬,以引起电导率或伸长率降低。为了抑制这种情况,从所述盘条进行拉丝直至所述最终线直径而不使用热处理是有效的。
按照本发明,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对于所述铝合金线的性质来说,抗拉强度为80MPa或以上,这是因为在低于80MPa的情况下,所述铝合金线对于操控等来说强度太弱,从而存在难以将它们用作导体的顾虑。抗拉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并且伸长率倾向于随着抗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将伸长率调整至10%或以上是有效的。此外,电导率为57.5%IACS或以上,这是由于能够将其用作电力线,并且确保作为铝合金线的高电导率。
顺带来说,上述术语“%IACS”是指在基于国际退火铜标准(InternationalAnnealedCopperStandard)将1.7241×10-8Ω的电阻取为100%IACS的情况下的电导率。纯铝的电导率约为66%IACS。
按照本发明,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导体扭绞节距优选地被调整到所述导体的预定直径的10至30倍。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按照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表现出能够从导体扭绞节距和组成两方面使柔韧性比常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的效果。因此,具有可以将所述电线或电缆布线在反复屈伸之处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表现出能够抑制电导率或伸长率降低而不使所述铝合金线硬化至超过必需的程度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面,表现出可以提供对其应用方面考虑得更多的电线或电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线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电线的横截面图。
图3是用于阐明导体扭绞节距的视图。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线的透视图。
图5是图4的电线的横截面图。
图6是用于阐明屈伸测试的视图。
图7是扭绞节距比导体外径的倍加系数-屈伸循环次数的图。
图8是扭绞节距比层芯直径的倍加系数-屈伸循环次数的图。
参考标记清单:
1:电线
2:导体
3:绝缘体
4:铝合金线
D:层芯直径(预定直径)
D’:导体外径(预定直径)
P:导体扭绞节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线的透视图,图2是图1电线的横截面图,图3是用于阐明导体扭绞节距的视图。此外,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电线或电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线的透视图,图5是图4电线的横截面图。
在图1和图2中,电线1包括具有导电性的导体2(芯线)和覆盖导体2的绝缘的绝缘体3(被覆)。导体2是绞线导体并且是非紧压导体,并且通过将多个铝合金线4扭绞在一起而形成。如图2中所示,导体2具有层芯直径D(预定直径),该层芯直径D是定位于最外层的铝合金线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并且以7至36倍于层芯直径D的导体扭绞节距P(参见图3)形成(尽管将在后文中描述,但是该导体扭绞节距P优选为层芯直径的10至30倍)。在导体2的情况下,导体扭绞节距P是通过用层芯直径D乘以上述倍加系数而获得的长度。顺带地说,图1和2中铝合金线4的数量仅仅是举例说明。
在图4和5中,电线1包括具有导电性的导体2(芯线)和覆盖导体2的绝缘的绝缘体3(被覆)。导体2是绞线导体,并且通过将多个铝合金线4扭绞在一起而形成。此外,导体2是紧压导体,并被形成为以便在压紧多个铝合金线4的同时具有预定的导体外径D’(预定直径)。顺带地说,图4和5中铝合金线4的数量仅仅是举例说明。导体2以7至36倍于导体外径D’的导体扭绞节距P(参见图3)形成(尽管将在后文中描述,但是该导体扭绞节距P优选为导体外径的10至30倍)。导体外径D’是导体2的最外直径,并且导体扭绞节距P是通过用这样的导体外径D’乘以上述倍加系数而获得的长度。
当上述倍加系数低时,导体扭绞节距P变短,而当倍加系数高时,导体扭绞节距P变长。导体扭绞节距P变得越小,多个铝合金线4扭绞在一起的程度越高,从而能够赋予导体2本身强度(然而,并不太过坚硬)。在赋予导体2本身强度时,柔韧性也因此增强。
铝合金线4形成有这样的组成:其能够以足以避免引起例如在上述导体扭绞节距P下断开等的强度进行扭绞。具体来说,在形成铝合金线4之前,铝合金(未示出)含有Fe、Zr和Si。此外,上述铝合金还含有Cu和Mg中的至少一种,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将在下面描述上述组成。
铝合金包括作为基材的Al、即原铝锭,以及添加到其的预定元素。作为铝基材金属,优选地使用具有纯度为99.70%的纯铝。也就是说,在JISH2102中规定的纯原铝锭中,具有1型或更高纯度的原铝锭是适用的。这里,1型原铝锭具有99.70%或以上的纯度,特制2型原铝锭具有99.85%或以上的纯度,并且特制1型原铝锭具有99.90%或以上的纯度。顺带来说,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使用高纯度且昂贵的原铝锭,例如特制1型和特制2型,而且也可以使用价格合理的1型原铝锭。不言而喻,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添加到上述原铝锭的元素是Fe、Zr、Si以及Cu和/或Mg。在这些元素中,Fe是具有低固溶度极限的元素,并且是作为引起强化机理的金属互化物而结晶的沉积物。铝合金中含有的Fe的量是以重量计0.1%以上且小于以重量计1.0%。将Fe含量限于在以重量计0.1%以上且小于以重量计1.0%的范围内的原因在于,在以重量计小于0.1%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提高,从而也影响柔韧性,而在以重量计1.0%或以上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更优选的是使含有的Fe的量为以重量计0.4至0.9%。
Zr是能够以比Si更小的量(含量)保证等同抗拉强度的元素。此外,Zr是与Mg的情况相同能够有效提高耐热性,并且能够通过固溶强化提高强度的元素。为了优选地获得这种效果,铝合金中含有的Zr的量是以重量计0至0.08%。将Zr含量限于在以重量计0至0.08%的范围内的原因在于,在以重量计0%的情况下,使含有以重量计0.03至0.45%的量的Mg作为替代元素以提高耐热性,而在超过以重量计0.08%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优选地使含有的Zr的量为以重量计0.02至0.08%,更优选地使含有的Zr的量为以重量计0.02至0.05%。
Si是有效的用于提高强度的元素。铝合金中含有的Si的量是以重量计0.02至2.8%。将Si含量限于在以重量计0.02至2.8%的范围内的原因在于,在小于以重量计0.02%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提高,从而也影响柔韧性,而在超过以重量计2.8%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优选地使含有的Si的量为以重量计0.02至1.8%,更优选地使含有的Si的量为以重量计0.02至0.25%。
Cu是对Al具有固溶强化效应的元素。也就是说,Cu是能够通过固溶强化而提高强度的元素。铝合金中含有的Cu的量是以重量计0.05至0.63%。将Cu含量限于在以重量计0.05至0.63%的范围内的原因在于,在小于以重量计0.05%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提高,从而也影响柔韧性,而在超过以重量计0.63%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
与Cu的情况相同,Mg是对Al具有固溶强化效应的元素。也就是说,Mg是能够通过固溶强化而提高强度的元素。铝合金中含有的Mg的量是以重量计0.03至0.45%。将Mg含量限于在以重量计0.03至0.45%的范围内的原因在于,在小于以重量计0.03%的情况下,不可能预期抗拉强度提高,从而也影响柔韧性,而在超过以重量计0.45%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电导率。
当同时含有Cu和Mg两者时,铝合金中含有的两者的总量优选为以重量计0.04至0.6%,更优选为以重量计0.1至0.4%。
通过常规方法生产盘条,并对盘条进行拉丝而形成铝合金线4。在拉丝中,可以适当地进行热处理(退火),但是优选地在热处理之前进行拉丝直至最终线直径以形成铝合金线4。当在拉丝之前或期间不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拉丝时,能够抑制加工硬化。此外,当在拉丝后进行退火时,能够改善诸如电导率和伸长率的性质。
铝合金线4的优选制造方法包括含有下列步骤的制造方法:(1)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铝合金形成盘条的步骤(轧制),(2)对得到的盘条进行拉丝直至最终线直径的步骤(减小加工),以及(3)对拉丝的盘条进行连续退火的步骤。这里所使用的拉丝步骤(2)是指减小加工,并且不含热处理步骤。因此,进行拉丝步骤(2)而进行不伴有热处理。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当描述包括铝合金的铸造步骤时,能够通过铸造→轧制→拉丝→热处理的流程而制造电线。具体来说,可以进行连续退火(不进行分批退火)作为热处理,以便与现有方法中的铸造→轧制→拉丝→热处理→拉丝→热处理的步骤相比,可以极大提高时间和成本两方面的效率。
上述(1)至(3)的各个步骤可以通过已知方法进行。顺带来说,除了上述步骤(1)至(3)之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例如平面切削步骤。上述(1)中的形成盘条的步骤,可以通过连续铸造指导的轧制方法(continuouscasting-directedrollingmethod)、挤出方法等来进行。轧制可以是热轧制或是冷轧制。上述(2)的拉丝步骤使用干式或湿式拔丝机进行(对条件没有特别限制)。
铝合金具有上述组成,因此在拉丝可加工性方面出色。当铝合金在拉丝可加工性方面出色时,例如,可以将直径为9.5mm的盘条拉丝至约0.3mm的最终直径而不使用热处理。
上述(3)的连续退火步骤可以使用连续退火炉来进行。例如,以预定速率传送拉制的盘条,使其经过加热炉,并通过在预定区域中的高频波进行加热,从而能够进行退火。顺带来说,对传送速率、退火时间、退火温度等没有特别限制,对退火后的冷却条件也没有特别限制。
优选地,由具有上述组成的铝合金构成的铝合金线4具有80MPa或以上的抗拉强度、57.5%IACS或以上的电导率以及10%或以上的伸长率作为其性质。抗拉强度为80MPa或以上,这是由于在小于80MPa的情况下,铝合金线对于例如将其在汽车中布线的操作等来说太柔弱,以至于存在着难以使用铝合金线的顾虑。并不是说抗拉强度越高越好,并且伸长率倾向于随着抗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将伸长率调整至10%或以上是有效的。此外,电导率为57.5%IACS或以上,这是由于能够将其用作电力线,并且确保作为铝合金线4的高电导率。
在上述铝合金中,可能含有不可避免的杂质。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Zn、Ni、Mn、Pb、Cr、Ti、Sn、V、Ga、B、Na等。这些元素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并且对铝合金的性质没有特别影响的范围内,不可避免地被包含,并且先前包含在所使用的原铝锭中的元素,也包括在本文中使用的不可避免的杂质中。将预定元素添加到原铝锭,并按照常规方法铸造铝合金。
在图1、2、4和5中,通过挤压涂布到导体2的外部形成绝缘体3。作为绝缘体3的材料,在本文中使用PP。然而,它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使用能够用作电线被覆材料的已知绝缘体材料。
通过捆扎多个电线1,能够形成线束。此外,通过用护套覆盖绝缘体3的外部,能够形成电缆。线束或电缆通过常规方法形成。包括电线1的线束或电缆能够围绕汽车中的门或行李箱的合页布线(适用于各种领域,不限于汽车)。
如上所述参考图1至5,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导体扭绞节距P和组成两方面增强柔韧性。由此能够将包括电线1的线束或电缆布线在反复屈伸之处。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在表1和表2中,示出实施例1至31和比较例1至12的与组成和柔韧性相关的内容。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线的形成>
使用JISH2102的1型原铝锭,对其添加预定量的Fe、Zr和Si,并向其添加Cu和/或Mg,以首先获得具有表1中所示的每种组分组成的铝合金。然后,通过常规方法熔化该铝合金,并通过连续铸造指导的轧制方法将该铝合金加工成直径为9.5mm的盘条。接下来,使用拔丝机对盘条进行拉丝,以获得直径为0.32mm的拉丝的盘条(细线)。然后,对拉丝的盘条进行连续退火,以形成铝合金线。随后,将16根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以形成紧压导体。此外,将19根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以形成非紧压导体。此时进行扭绞,以便给预定直径以所需倍加系数的导体扭绞节距。最后,在紧压导体和非紧压导体外部设置具有预定厚度的绝缘体,从而形成电线。
<组成的测量和评价>
对于如上所述形成的直径为0.32mm的铝合金线来说,按照JISC3002做出下列测量和评价。对于电导率来说,其比电阻在维持在20℃(±0.5℃)的控温箱中,使用四端子法进行测量,并从其计算电导率。此时,端子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在50mm/min的拉伸速度下测量。通过断开性质的评价来评价拉丝可加工性。通过计数当从1吨盘条生产电线时发生断开的次数来评价断开性质。5次/吨或以下判断为良好,6至9次/吨为一般,10次/吨或以上为不良。组成的评价从组成的测量和评价来判断,其中电导率、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开性质等于或高于标准的情况判断为良好,而它们不满足标准的情况判断为不良。
<柔韧性的测量和评价>
对于如上所述形成的电线来说,做出了下列测量和评价。将预定样品在屈伸测试(在后面描述)中屈伸,并测量直至断裂发生之前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为1,000次循环的情况判断为良好,而小于1,000的情况判断为不良。对于总体判断来说,其中电导率、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开性质等于或高于标准并且屈伸循环数等于或高于标准的情况判断为良好,而它们不满足标准的情况判断为不良。
上述屈伸测试是使用能够反复屈伸作为样品的电线1的夹具等进行的测试。作为具体实例,如图6中所示,首先将电线1的一端(上端)固定到夹具20,并将重物21装接到其另一端(下端)。然后,使电线1在两个筒状弯曲夹具22之间穿过,并将夹具20在其上移动到一个弯曲夹具22一侧,以沿着一个弯曲夹具22的外周面屈伸电线1的一端。此后,将夹具20移动到另一个弯曲夹具22一侧,以沿着另一个弯曲夹具22的外周面屈伸电线1的一端。重复该操作。按照屈伸测试,将电线1交替地以相反方向反复屈伸,并且从而当屈伸循环数达到1,000个循环时,显示出电线1具有足以作为汽车线束的性能。
在表1和表2中,实施例1至31和比较例1至12从上方开始在纵向方向上依次排列。另一方面,在表1中,Zr(wt%)、Fe(wt%)、Si(wt%)、Cu(wt%)、Mg(wt%)、电导率(%IACS)、抗拉强度(MPa)、伸长率(%)、断开性质(良好、一般或不良)和组成判断(良好或不良)从左侧开始在横向方向上依次排列。此外,在表2中,紧压导体或非紧压导体的类型、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倍数)、屈伸循环数(循环)、屈伸循环数(判断)(良好或不良)以及总体判断(良好或不良)从左侧开始在横向方向上依次排列。
导体外径和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屈伸循环数的表显示在表3中。导体外径和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屈伸循环数的图显示在图7中。此外,扭绞节距比层芯直径的倍加系数-屈伸循环数的表显示在表4中。扭绞节距比层芯直径的倍加系数-屈伸循环数的图显示在图8中。
[表1]
[表2]
[表3]
紧压导体(绝缘体材料:PP,16根电线扭绞)
[表4]
非紧压导体(绝缘体材料:PP,19根电线扭绞)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6%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0.6%IACS的电导率、8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8%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835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0.8%IACS的电导率、8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9%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38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8%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6%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2%IACS的电导率、82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4%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3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95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8%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3%IACS的电导率、8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9%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4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241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6%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9.4%IACS的电导率、12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7%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5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82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9.6%IACS的电导率、12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7%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6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92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2.3%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6%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5%IACS的电导率、195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1%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7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629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2.3%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94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1%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8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618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45%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3%IACS的电导率、112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5%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9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922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0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3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0%IACS的电导率、115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7%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0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62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1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6%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12%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3%IACS的电导率、11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8%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1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46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2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6%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07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1%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2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642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3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3%的Zr、以重量计0.8%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2%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3%IACS的电导率、127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3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62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4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3%的Zr、以重量计0.8%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1%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7%IACS的电导率、122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7%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4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426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5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5%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4%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0.4%IACS的电导率、85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3%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5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73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6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2%的Cu以及以重量计0.2%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1%IACS的电导率、114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3%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6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56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7>
在实施例17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8%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5%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0%IACS的电导率、84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3%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7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35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8>
在实施例18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8%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8%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8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351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9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1.5%IACS的电导率、8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4%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19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25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0>
在实施例20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63%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0%IACS的电导率、126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3%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0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322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1>
在实施例21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4%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1.5%IACS的电导率、8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8%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1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13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22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4%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5%IACS的电导率、12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5%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2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22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3>
在实施例23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55%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1%IACS的电导率、126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0%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3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562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4>
在实施例24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6%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0.4%IACS的电导率、11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0%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4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24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5>
在实施例25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6%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4%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0.4%IACS的电导率、11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9%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5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125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6>
在实施例26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6%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3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1%IACS的电导率、14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9%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6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523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7>
在实施例27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60.3%IACS的电导率、12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2%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7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255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8>
在实施例28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1%IACS的电导率、149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4%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8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324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29>
在实施例29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8%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8%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组成与实施例18中相同)。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29中,紧压导体以36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1356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30>
在实施例30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8%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8%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组成与实施例18中相同)。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30中,紧压导体以12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487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实施例31>
在实施例31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8%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8%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组成与实施例18中相同)。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断开性质为“良好”,并且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实施例31中,非紧压导体以36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1142的屈伸循环数,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并且总体判断为“良好”。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1%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6%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7.4%IACS的电导率、82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4%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此外,在比较例1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734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1%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7.3%IACS的电导率、83MPa的抗拉强度以及29%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此外,在比较例2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2634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1.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15%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7.4%IACS的电导率、139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3%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一般”。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一般”。此外,在比较例3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163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1.2%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1%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7.3%IACS的电导率、143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1%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一般”。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一般”。此外,在比较例4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923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3%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6%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6.6%IACS的电导率、230MPa的抗拉强度以及8%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不良”。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和伸长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不良”。此外,在比较例5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7284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3%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3%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6.7%IACS的电导率、229MPa的抗拉强度以及9%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不良”。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和伸长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不良”。此外,在比较例6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7034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7>
在比较例7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65%的Cu、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7.0%IACS的电导率、129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7%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此外,在比较例7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228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8>
在比较例8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6.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此外,在比较例8中,紧压导体以14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235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良好”。然而,由于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9>
在比较例9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8%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8%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组成与实施例18中相同)。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使得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比较例9中,紧压导体以43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686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由于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10>
在比较例10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2%的Zr、以重量计0.9%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重量计0.08%的Cu以及以重量计0.08%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组成与实施例18中相同)。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8.6%IACS的电导率、131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使得组成判断为“良好”。此外,在比较例10中,非紧压导体以42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497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由于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11>
在比较例11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5.5%IACS的电导率、132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此外,在比较例11中,紧压导体以43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523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由于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12>
在比较例12中,将含有以重量计0.05%的Zr、以重量计0.1%的Fe、以重量计0.02%的Si以及以重量计0.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形成为铝合金线(组成与比较例11中相同)。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组成的铝合金,获得了55.5%IACS的电导率、132MPa的抗拉强度以及16%的伸长率,并且断开性质为“良好”。组成判断为“不良”,这是因为电导率低于标准。此外,在比较例12中,非紧压导体以42倍于其直径的扭绞节距形成。使用这样的导体形成的电线具有364的屈伸循环数,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由于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1、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的Zr含量相比,比较例1中的Zr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使得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2、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4>
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4中的Zr含量相比,比较例2中的Zr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使得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3和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1中的Fe含量相比,比较例3中的Fe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一般”。结果,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4和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2中的Fe含量相比,比较例4中的Fe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一般”。结果,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5、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7中的Si含量相比,比较例5中的Si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和伸长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不良”。结果,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6、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8>
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8中的Si含量相比,比较例6中的Si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和伸长率低于标准,并且断开性质为“不良”。结果,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7、实施例1、实施例9以及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实施例9和实施例13中的Cu含量相比,比较例7中的Cu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使得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8、实施例2、实施例10以及实施例14>
与实施例2、实施例10和实施例14中的Mg含量相比,比较例8中的Mg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使得组成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9、实施例18以及实施例29>
与实施例18和实施例29中的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相比,比较例9中的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屈伸循环数低于标准,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10、实施例30以及实施例31>
与实施例30和实施例31中的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相比,比较例10中的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屈伸循环数低于标准,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比较例11、比较例12以及实施例2>
与实施例2中的Mg含量相比,比较例11和12中的Mg含量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电导率低于标准,使得组成判断为“不良”。此外,与实施例2中的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相比,比较例11和12中的扭绞节距的倍加系数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结果,屈伸循环数低于标准,使得屈伸循环数的判断为“不良”。因此,总体判断为“不良”。
顺带来说,实施例的相互比较导致揭示出电导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增加和降低。
上述本发明的特点概述如下:(1)电线或电缆包括通过将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而获得的导体;(2)导体以7至36倍于其预定直径的导体扭绞节距形成;(3)作为在铝合金线形成之前的铝合金的组成,Fe的含量为以重量计0.1%以上且小于以重量计1.0%;(4)此外,Zr的含量为以重量计0至0.08%;(5)此外,Si的含量为以重量计0.02至2.8%;(6)另外,含有Cu和Mg中的至少一种;(7)Cu的含量为以重量计0.05至0.63%;(8)Mg的含量为以重量计0.03至0.45%;以及(9)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对于上述导体扭绞节距来说,表3和表4显示,7至36倍的倍加系数是有效的。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倍加系数调整到10至30倍,为这样的倍加系数添加了容差,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具有大的屈伸循环数、即具有高柔韧性的电线或电缆。
在本发明中,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增强柔韧性的电线或电缆。
本申请基于2010年10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0-238196,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

Claims (3)

1.一种电线,该电线包括通过将铝合金线扭绞在一起而获得的导体,其中,该导体以7至36倍于其预定直径的导体扭绞节距形成,并且,在该铝合金线形成之前的铝合金的组成含有:以重量计0.1%以上且小于以重量计1.0%的Fe,以重量计0至0.08%的Zr,以重量计0.02至2.8%的Si,以及以重量计0.05至0.63%的Cu和/或以重量计0.03至0.45%的Mg,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所述铝合金线具有80MPa或以上的抗拉强度和10%或以上的伸长率,并且
其中,所述铝合金线通过从盘条拉丝至0.3mm的最终线直径而获得,而不使用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中,所述铝合金线具有57.5%IACS或以上的电导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其中,所述导体扭绞节距被调整至所述导体的预定直径的10至30倍。
CN201180051702.7A 2010-10-25 2011-10-25 电线或电缆 Active CN103189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8196 2010-10-25
JP2010238196A JP6080336B2 (ja) 2010-10-25 2010-10-25 電線・ケーブル
PCT/JP2011/075018 WO2012057348A1 (en) 2010-10-25 2011-10-25 Electric Wire or Cab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9933A CN103189933A (zh) 2013-07-03
CN103189933B true CN103189933B (zh) 2016-04-20

Family

ID=4499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702.7A Active CN103189933B (zh) 2010-10-25 2011-10-25 电线或电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30233596A1 (zh)
JP (1) JP6080336B2 (zh)
CN (1) CN103189933B (zh)
DE (1) DE112011103605T5 (zh)
WO (1) WO2012057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3097A (ja) * 2013-03-06 2014-09-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撚り線、絶縁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108951B2 (ja) * 2013-05-17 2017-04-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3572103A (zh) * 2013-11-05 2014-02-12 吴高峰 用于制造导线的铝合金材料
CN103757493A (zh) * 2013-12-26 2014-04-30 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用Al-Fe-Cu-Ni铝合金及其线束
JP6469956B2 (ja) * 2014-03-12 2019-02-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材料、電線用導体および車両用電線。
EP3396682A4 (en) 2015-12-25 2019-09-1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LUMINUM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131892B2 (ja) 2017-07-20 2022-09-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高屈曲絶縁電線
WO2023121359A1 (ko) * 2021-12-24 2023-06-29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유연성이 향상된 가공송전선용 중심인장선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공송전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4667A1 (de) * 1996-10-09 1998-04-16 Kabelwerk Lausitz Gmbh Niederspannungslei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1128887A (zh) * 2005-02-08 2008-02-2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铝导线
WO2010082671A1 (ja) * 2009-01-19 2010-07-2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材
CN101828240A (zh) * 2007-10-23 2010-09-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汽车用铝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24225A (fr) * 1968-05-21 1972-06-15 Southwire Co Fil ou barre en alliage d'aluminium
JPS525289B2 (zh) 1972-12-04 1977-02-12
JPS59222550A (ja) * 1983-05-31 1984-12-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高力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導体の製造方法
JPS60154407A (ja) * 1984-01-21 1985-08-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ハブ架線用電線
JP2520878B2 (ja) 1986-05-07 1996-07-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ケ−ブル用撚線導体の製造方法
JP2944907B2 (ja) 1995-04-07 1999-09-06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の製造方法
JP2000251529A (ja) * 1999-02-25 2000-09-14 Hitachi Cable Ltd 可動部配線材用極細導体
JP3824809B2 (ja) * 1999-06-16 2006-09-2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力ケーブルおよび前記電力ケーブル用端子
JP4477295B2 (ja) * 2002-10-10 2010-06-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アルミ電線
JP2006012468A (ja) * 2004-06-23 2006-01-1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細物アルミ電線
JP4330003B2 (ja) * 2004-07-02 2009-09-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導電線
CN100545952C (zh) * 2004-10-27 2009-09-3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复合捻线导体
US7544886B2 (en) * 2005-12-20 2009-06-09 Hitachi Cable, Ltd. Extra-fine copper alloy wire, extra-fine copper alloy twisted wire, extra-fine insulated wire, coaxial cable, multicore cab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8218273A (ja) * 2007-03-06 2008-09-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絶縁電線
JP2008277195A (ja) 2007-05-02 2008-11-13 Kurabe Ind Co Ltd 電線導体及び絶縁電線
JP4787885B2 (ja) * 2008-08-11 2011-10-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電線、及び自動車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4646998B2 (ja) * 2008-08-11 2011-03-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
JP5262929B2 (ja) 2009-03-31 2013-08-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354815B2 (ja) 2009-07-06 2013-11-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又はケーブ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4667A1 (de) * 1996-10-09 1998-04-16 Kabelwerk Lausitz Gmbh Niederspannungslei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1128887A (zh) * 2005-02-08 2008-02-20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铝导线
CN101828240A (zh) * 2007-10-23 2010-09-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汽车用铝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0082671A1 (ja) * 2009-01-19 2010-07-2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1103605T5 (de) 2013-08-14
US10453581B2 (en) 2019-10-22
JP6080336B2 (ja) 2017-02-15
CN103189933A (zh) 2013-07-03
WO2012057348A1 (en) 2012-05-03
JP2012094258A (ja) 2012-05-17
US20130233596A1 (en) 2013-09-12
US20170372811A1 (en) 2017-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9933B (zh) 电线或电缆
US9099218B2 (en) Electric wire or cable
KR101910702B1 (ko) 알루미늄 합금 선재, 알루미늄 합금 연선, 피복 전선, 와이어 하네스 및 알루미늄 합금 선재의 제조방법
JP4845069B2 (ja) 配線用電線導体、配線用電線導体の製造方法、配線用電線および銅合金素線
KR101336352B1 (ko) 배선용 전선 도체, 배선용 전선, 및 그것의 제조방법
WO2014155819A1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導体、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撚線、被覆電線、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導体の製造方法
US20100294534A1 (en) Conductor wir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wire for wiring using the same
KR20150119185A (ko) 구리합금선, 구리합금 연선, 피복 전선, 및 단자 부착 전선
US20110303435A1 (en) Aluminum alloy conductor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096645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導体、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撚線、被覆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140202730A1 (en) Soft dilute-copper alloy insulated twisted wire and coil
KR102453495B1 (ko) 절연 전선용 연선 도체, 절연 전선, 코드 및 케이블
WO2011071097A1 (ja) 送電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40350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6205761A (zh) 铝电线和线束
CN107887053B (zh) 镀敷铜线、镀敷绞线和绝缘电线以及镀敷铜线的制造方法
CN106507679A (zh) 电线或电缆、线束以及制造铝合金股线的方法
CN103545010A (zh) 非时效铝合金导线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186450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撚線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6135949B2 (ja) 銅合金線、銅合金撚線、被覆電線、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H04214829A (ja) 高力高導電性銅合金細線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