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5432A -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5432A
CN103185432A CN2012102119069A CN201210211906A CN103185432A CN 103185432 A CN103185432 A CN 103185432A CN 2012102119069 A CN2012102119069 A CN 2012102119069A CN 201210211906 A CN201210211906 A CN 201210211906A CN 103185432 A CN103185432 A CN 103185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tank
blocking device
clamping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19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5432B (zh
Inventor
郑文教
金镇东
张京真
姜冥柱
任智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04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2977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8830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267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267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8830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268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0783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603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8830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6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268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8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5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4Doors; Covers with special compartments, e.g. butter conditio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5Secondary 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11Hooked 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9Manually releaseable latch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具有储藏室;门,可旋转地联结到箱体,用以选择性地关闭箱体的前表面中的进入开口;把手,设置在门上;按钮,设置在把手上;柄,其第一端联结到按钮;联动件,其第一端联结到柄的第二端;以及释放销,联结到联动件的第二端;其中,柄、联动件和释放销设置在门上;而且其中,释放销响应按钮的压下而经由柄和联动件被压下。借助本发明,能够对冷冻室和冷藏室进行存取,同时使冷气的损失最小化。

Description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2年1月27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08600号、第10-2012-0008601号、第10-2012-0008602号、第10-2012-0008603号、第10-2012-0008604、第10-2012-0008605号、第10-2012-0008606号、第10-2012-0008607号和第10-2012-0008608号,以及2012年1月3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00457号的优先权,它们的内容由此通过援引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可被选择性地布置在门或冰箱本体的储藏容器的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利用由制冷循环产生的冷气来降低冰箱的内部温度,而使物品保持冷冻或保持在稍高于结冰的温度,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这种冰箱可包括使物品储藏在冷冻状态的冷冻室和使物品储藏在低温的冷藏室。因为冰箱内普遍被保持在比外部低的温度,所以有利的是构造冷冻室和冷藏室的进入(存取)门,以最小化冷气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具有储藏室;门,其可旋转地联结到所述箱体,用以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箱体的前表面中的进入开口;把手,其设置在所述门上;按钮,其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柄,其第一端联结到所述按钮;联动件,其第一端联结到所述柄的第二端;以及释放销,其联结到所述联动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柄、所述联动件和所述释放销设置在所述门上;而且其中,所述释放销响应所述按钮的压下而经由所述柄和所述联动件被压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所述柄包括:滑动部,其设置在所述把手内,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接触所述按钮;突出部,其从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向外伸出;弹簧,其围绕着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把手的下内表面之间,所述弹簧构造为恢复所述按钮的初始位置;水平延伸部,其从所述滑动部水平地向外伸出并超出所述把手;以及垂直延伸部,其从所述水平延伸部垂直地向外伸出;其中,所述联动件的第一端联结到所述垂直延伸部的远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还包括:罩,所述联动件在所述罩中被接纳在所述门内;以及至少一个支承件,在所述壳中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联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所述联动件包括:主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件联结到所述主杆;第一臂,其从所述主杆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使得所述第一臂的远端联结到所述柄的垂直延伸部的远端;以及第二臂,其从所述主杆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向外延伸,使得所述第二臂的远端构造为选择性地接触所述释放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所述按钮的压下引起所述柄沿所述按钮的压下方向移动,由此引起所述联动件旋转而且所述第二臂的远端接触并挤压所述释放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还包括:选择性地限制所述联动件的旋转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推杆,其被可移动地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垂直延伸部上的槽中;以及限位杆,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枢转轴上,所述枢转轴联结到所述垂直延伸部;其中,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枢转式地联结到所述推杆,而且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构造为被所述垂直延伸部上形成的夹持突出部选择性地卡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当所述门关闭时,所述推杆延伸超出所述槽,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被所述夹持突出部卡住,以防止所述杆的向下运动以及所述联动件的旋转;而且当所述门打开时,所述推杆缩回所述槽中,且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自由地旋转,以允许所述杆的向下运动以及所述联动件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还包括:在第一模式下联结到所述门、而在第二模式下联结到所述箱体的闭锁件,其中所述释放销构造为选择性地接触所述闭锁件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构造为响应所述释放销的压下来移动所述闭锁件并解除所述锁的目前联结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还包括:储藏容器,其在第一模式下联结到所述门,在第二模式下联结到所述箱体;以及闭锁件,其设置在所述储藏容器上,以使所述储藏容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下联结到所述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联结到所述箱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所述释放销构造为选择性地接触所述闭锁件的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响应所述释放销的压下而移动,以便释放所述储藏容器与所述门和所述箱体二者中的一者的联结,而接合所述储藏容器与所述门和所述箱体二者中的另一者的联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所述闭锁件包括:壳体;夹持装置,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接合设置在所述门的后表面上的夹持固定件,而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接合所述箱体中的夹持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冰箱中,所述闭锁件还包括:运动引导件,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夹持装置,以引导所述夹持装置的运动;旋转限制件,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限制所述夹持装置的旋转;以及夹持销,其从所述夹持装置向外伸出并穿过所述壳体伸出,以便被选择性地接纳在形成于所述箱体中的所述夹持凹部内。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附图中:
图1和图2是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C是图1和图2所示的冰箱的储藏容器的各种位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图1和图2所示的冰箱的储藏容器和冰箱门的立体分解图;
图5和图6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冰箱的储藏容器处的连接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7A至图7B是连接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连接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连接支撑装置连接到门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与门的固定装置分开的连接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门和固定构件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连接支撑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连接支撑装置的锁定钩的立体图;
图14是图2的连接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省略托架的侧部以示出连接支撑装置的旋转限制件;
图15是从图1和图2的冰箱移走辅助储藏室的抽屉后的立体图;
图16A至图16B是设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冰箱中的两个抽屉的立体图;
图17是与门分开的储藏容器的立体图;
图18是一对安装到图17所示的储藏容器的滚轮装置的立体图;
图19A至图19B是图18所示的滚轮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A至图19B所示的滚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1是联结到冰箱本体并由冰箱本体支撑的滚轮装置的局部侧向剖视图;
图22是与门的滚轮支撑条接触的滚轮装置的局部侧向剖视图;
图23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联结到冰箱的储藏容器的第一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3和图24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6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联结到冰箱的储藏容器的第二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6和图27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9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冰箱的门和闭锁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30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冰箱的储藏容器和门的立体分解图;
图31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相对于储藏容器安装的第一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32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相对于储藏容器安装的第二闭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第一闭锁装置和第二闭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4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闭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5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闭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6是图33至图35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和第二闭锁装置的夹持构件的立体图,其示出夹持构件之间使用连接器的连接关系;
图37是示出图33至图35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和第二闭锁装置的夹持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放大立体图;
图38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冰箱的第一引导支撑装置和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39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冰箱的第二引导支撑装置和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40是闭锁开关装置的联动结构的立体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闭锁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2和图43是示出闭锁开关装置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44是闭锁开关装置和限位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45是闭锁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6和图47是示出闭锁开关装置和限位器装置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48A和图48B是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分别示出固定构件与第一闭锁装置之间的联结关系和固定构件与第二闭锁装置之间的联结关系的俯视图;
图49是图48A至图48B所示的夹持构件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50A和图50B是示出图48A至图48B所示的固定构件与第一闭锁装置或第二闭锁装置之间的关系和固定构件与第一引导支撑装置或第二引导支撑装置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剖面图;
图51A和图51B是示出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第一闭锁装置与固定构件之间的分离的俯视图;
图52是示出图51A至图51B所示的夹持构件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53A和图54B是图51A至图51B所示的固定构件与第一闭锁装置或第二闭锁装置之间的关系和固定构件与第一引导支撑装置或第二引导支撑装置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剖面图;
图54是示出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限位器插入限位器凹部的情况的视图;
图55是示出根据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限位器与限位器凹部分开的情况的视图;
图56是侧向剖视图,示出门和储藏容器经由设置在门的固定装置与设置在储藏容器的储藏容器支撑装置之间的联结而彼此连接的状态;而
图57是侧向剖视图,示出门和储藏容器经由设置在门的固定装置与设置在储藏容器的储藏容器支撑装置之间的分离而彼此分开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冰箱可包括例如限定在壳体内的冷冻室和冷藏室,并可分别通过冷冻室门和冷藏室门而被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冷冻室门和冷冻室门可被可旋转地联结,以打开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前侧。每个门可包括衬垫以密封对应的储藏室的内部。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可各自设有被构造为储藏小储藏物品的储藏容器。
为最小化因频繁打开/关闭门而导致的冷气损失,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可包括:辅助开口,其提供上述储藏容器的入口;以及辅助门,其可旋转地安装到门上以选择性地打开并关闭辅助开口。辅助门可允许使用者不打开冷藏室门或冷冻室门而将物品放入容置空间或从容置空间取出物品。
也就是说,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例如可通过铰接件而被可旋转地连接到冰箱本体,并且依次地,辅助门被可旋转地安装到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
可沿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的内表面(此内表面接触冰箱本体的前表面)的边缘部安装有衬垫,衬垫用以密封冷冻室或冷藏室。衬垫也可沿辅助门的接触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的内表面的边缘安装,以便密封辅助门内的容置空间。
然而,即使在辅助门处设置衬垫,当与不设置辅助门的情况相比时,除了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导致的冷气损失)之外,也会增大冷气损失。
另外,由于内外温差,冷凝液可累积在衬垫接触区,即冰箱本体的前表面以及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的前表面处。这可通过加热这两个区域(冰箱本体的前表面以及冷冻室门和/或冷藏室门的前表面处)来防止,但是使用两个加热器来防止这些区域的冷凝液会增大功耗。
如图1和图2所示,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可包括:冰箱本体10,其中限定有储藏室20,储藏室20被分成冷藏室和冷冻室;门30、40,被构造为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冰箱本体10的前开口;储藏容器100,可拆卸地联结到冰箱本体10或门30、40中的一个,并由冰箱本体10或门30、40中的一个支撑;以及连接支撑装置200,设置在储藏容器100与门30、40中的一个门之间,使得储藏容器100可选择性地由门30、40中的一个支撑。
尽管图1和图2所示的示意性实施例包括上部冷藏室(即储藏室20)和下部冷冻室,但是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位置颠倒的冰箱,或冷藏室和冷藏室在左右侧并排设置的冰箱。
如图1和图2的示意性实施例所示,在门30的内/后表面,对应于连接支撑装置200的位置,可设置有固定装置210,使得连接支撑装置200可与固定装置210选择性地接合。在可选实施例中,这种固定装置210可设置在门40的后/内表面。仅仅为易于说明起见,在这个示意性实施例中,储藏容器100被联结到冷藏室门30。其他排布方案也可以是适当的。
根据连接支撑装置200是否与冰箱本体10中限定的储藏室20的进口缘接触,连接支撑装置200可选择性地连接到固定装置210或从固定装置210释放。
冰箱的门30、40可经由铰接件13而被可旋转地连接到冰箱本体10的一侧,以便分别打开或关闭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前开口。
如图4所示,门30的与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相接触的内表面的边缘可附接有衬垫31,以便密封储藏室20。可选地,衬垫可被设置在本体10的前表面上。
门30、40可分别包括把手32、42。特别是,在储藏容器100安装了门30的情况下,则当从冰箱的前侧观察时,把手32例如可设置在门30的左下角。其他排布方案也可以是适当的。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示意性实施例所示,储藏容器100可由冰箱本体10和门30选择性地可拆卸地支撑,储藏容器100直接联结到门30(如图3B所示),或者联结到冰箱本体10(如图3C所示),而没有连接到铰接件13。因此,当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到门30上时,储藏容器100可与门30一起旋转而无需铰接件13的帮助。
为此,在储藏容器100与门30之间以及储藏容器100与冰箱本体10之间可设置有额外的用于连接或断开的装置。这类装置可例如包括,连接支撑装置200、第一闭锁装置520(见图24、图31)和第二闭锁装置530(见图27、图31)、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见图38)、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见图39)、限位器凹部111、121(见图31、图32)以及夹持引导凹部112、122(见图31、图32),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某些部分可选择性地插入夹持引导凹部112、122。
在图1中,储藏容器100被置于冰箱本体10中,以允许用户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容器100,或从储藏容器100取出储藏物品。因此,当用户打开门30时,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暴露在外面,但是由于储藏容器100的位置,储藏室20内的冷气保持在储藏室20中。在图2中,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因此,当用户打开门30时,储藏室20的前表面露出,从而允许使用者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室20,或从储藏室20取出储藏物品。
门30的把手32的上端可设置有按钮610。按钮610可使储藏容器100的联结位置从冰箱本体10改变到门30。在特定实施例中,控制器600可选择性地控制一具体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一些/或所有的部件,并可例如设置在门30上,使得用户可从门30之外操作控制器600。这种控制器600可包括按钮610和多个连接到按钮610的部件。
如图1所示,如果用户在按下按钮610的同时打开门30,则储藏容器100可与门30分离并联结到储藏室20。由此露出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作为辅助储藏室)。
如前所述,储藏容器100可由冰箱本体10和冷藏室门30中的每个来支撑,并可被固定以维持其支撑位置。为此,如图4所示,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可包括设置在储藏容器100处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以允许储藏容器100选择性地由门30或储藏室20支撑,并被固定到门30或储藏室20。
在此情况下,连接支撑装置200的下部可被储藏容器100覆盖,而且从外部不可见。只有连接支撑装置200的与冰箱本体10的储藏室20的进口缘24接触的那一部分可向上突出并露出。
在图3A中,门30被设置为用以关闭冰箱10的储藏室20。在此情况下,储藏容器100可连接到冰箱本体10,以便覆盖储藏室20的前开口;储藏容器100或可连接到门30,以便覆盖储藏室20的前开口。
以下将描述可构成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各种装置的操作,上述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用以执行使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的第一操作。
如果储藏容器支撑装置使门30和储藏容器100彼此连接,而且门30被旋转,则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旋转,并且储藏室20的前开口可根据门30的位置而被打开或关闭。因此,用户可从储藏室20取出储藏物品,或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室20。
如图3C所示,储藏容器支撑装置可执行第二操作,以使冰箱本体10与储藏容器100彼此连接。以下将描述可构成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各种装置的操作,上述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用以执行第二操作。
如果储藏容器支撑装置使冰箱本体10与储藏容器100彼此连接,则储藏容器100可连接到储藏室20的进口并被固定在连接位置。在此情况下,如果用户旋转门30,因为储藏容器100保持在固定位置没有运动,所以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被打开或关闭。因为储藏容器100具有敞开的前表面,所以如果门30打开,用户可从储藏容器100取出储藏物品,或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容器100,而不使储藏室20的内部暴露在外面。
如图4所示,储藏容器100可包括:框架110,其构成储藏容器100的缘;一个或多个接纳搁架120,其安装到框架110;以及盖130,其联结到框架110的后部,以便限定与冰箱本体10的储藏室20分离的接纳空间。
在特定实施例中,框架110可构成矩形缘,并可由金属材料形成。
一个或多个接纳搁架12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110内。因为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储藏容器100大体限定竖直拉长的矩形接纳空间,所以接纳搁架120可将储藏容器100的内部接纳空间分成多个接纳空间,以便提高空间利用率。为此,在特定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接纳搁架120可按预定距离彼此竖直地分隔开。
盖130可在框架110的后部附接到框架110,以便在接纳搁架120安装到框架110的情况下包围框架110的外周表面;并且盖130可被设置为面向冷藏室20。在特定实施例中,盖130可由透明材料形成,因此,如果在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10的状态下打开门30,则可通过透明的盖130看到冰箱本体10的储藏室20的内部。类似地,如果在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的状态下打开门30,则可通过透明的盖130看到储藏容器100的内部接纳空间。
在可选实施例中,储藏容器100可仅包括接纳搁架120。在此情况下,可将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适当部分设置在接纳搁架120上。在此情况下,可通过相邻的接纳搁架120之间的间隙看到储藏室20的内部。
连接支撑装置200例如可设置在框架110的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装置210可设置在门30的后表面,处在对应于连接支撑装置20的位置,以便被选择性地连接到连接支撑装置200。其他位置和排布方案也可以是适当的。
在图4所示的示意性实施例中,当从前侧观察时,把手32安装在门30的左下角,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分别安装在储藏容器100的左下角和左上角,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分别安装在储藏容器100的右下角和右上角。
在该实施例中,选择性地控制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操作的控制器600被具体实施为闭锁开关装置600,闭锁开关装置600被设置在门30的安装把手32的那一部分上。闭锁开关装置600例如可通过使压力施加到闭锁装置520来操作闭锁装置520。
闭锁开关装置600与按钮610联动,以便朝向门30的后方施加力。随着闭锁装置520经由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操作而被操作,可释放门30与储藏容器100之间的联结。具体地,只要用户不按下按钮610,门30与储藏容器100可保持彼此持续地联结。然而,如果按下按钮610,则可释放门30与储藏容器100之间的联结,且储藏容器100可联结到冰箱本体10。
把手32可附接到门30的侧表面。把手32例如可包括竖直杆和联结部,其中竖直杆构成抓握部,联结部从竖直杆水平伸出以被紧固到门30的侧表面。闭锁开关装置600可嵌入门30中,处于把手32被紧固到门30的位置附近。
固定构件550可设置在门30的边缘部并从门30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固定构件550可插入闭锁装置520、530和引导支撑装置510、540,以便联结至这些装置520、530、510和540或被这些装置520、530、510和540接合。
固定构件550可选择性地被插入储藏容器100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以便被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接合,由此促进储藏容器100对门30的联结。因此,当门30旋转时,储藏容器100经由闭锁装置520、530与对应的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联结而与门30一起旋转。
在特定实施例中,闭锁开关装置600可按下闭锁装置520、530中具体的一个,即当从冰箱的前侧观察时位于储藏容器100的左下角的闭锁装置520,由此使闭锁装置520从锁定状态释放。
如此,若用户通过按下设置在门30的把手32处的按钮610,经由闭锁开关装置600而使闭锁装置520从锁定状态释放,此后再拉动门把手32,则储藏容器100保持联结到冰箱本体10,而仅门30旋转并打开。
储藏容器100的下部可设置有一对滚轮装置300。滚轮装置300可被认为是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部件。
滚轮装置300可包括多个滚轮,这些滚轮中的每个滚轮将储藏容器100选择性地支撑在储藏室20的底部表面、搁板(shelf)23的上表面以及从门30的后表面突出的支撑条35上。具体地,在储藏容器100和冰箱本体10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滚轮装置300接触储藏室20的底部表面或搁板23的上表面,由此支撑储藏容器100的载荷。在储藏容器100和门30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滚轮装置300接触门30的支撑条35,由此将储藏容器100的载荷支撑在支撑条35上。
在图2所示的示意性实施例中,储藏容器100并未完全覆盖储藏室20的前开口。而是,储藏容器100覆盖搁板23之上的前开口的一部分。搁板23被置于设置在储藏室20的最底部区域中的抽屉26之上。在此排布方案中,储藏容器100与搁板23和抽屉26一起提供室20的前开口的基本全封闭。
在此情况下,当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10时,滚轮装置300的一个或多个滚轮由位于最底部抽屉26之上的搁板23的上表面的前部区域支撑。
此外,如图2所示,位于冷藏室20中的最底部抽屉26之上的抽屉25和多个搁板21、22的形状/尺寸也可被设计成适应于在预定深度联结到冰箱本体10的储藏容器100。
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可被构造为,使得储藏容器100完全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在此情况下,储藏容器100可具有对应于储藏室20的前开口的高度的竖直高度和对应于储藏室20的前开口的宽度的宽度,使得储藏容器100适配在该前开口内。如果该排布方案包括设置在冷藏室20中的两个抽屉25、26,则可将最底部抽屉26的形状和尺寸选择成类似于上述抽屉25,不干扰储藏容器100。在此排布方案中,滚轮装置300接触冷藏室20的底部表面,而不接触最底部抽屉26之上的搁板23。
如图4所示并且如上所述,闭锁装置520、530和引导支撑装置510、540可将储藏容器100选择性地固定到冰箱本体10或门30;闭锁装置520、530和引导支撑装置510、540可包括在门30的与铰接件13相对的那一侧,设置在储藏容器100的框架110的(左)下角部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设置在框架110的(左)上角部的第二闭锁装置530,使得固定构件550可选择性地被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接合并被联结到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
固定构件550可被置于门30的后表面的四角,以便卡住并接合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如此,可对应于闭锁装置520、530以及支撑引导装置510、540,设置一对上固定构件550和一对下固定构件550。
通过上述部件的操作,储藏容器100可连接到门30,以便与门30一起移动;储藏容器100或可与门30分离,并固定到冰箱本体10。
在储藏容器100固定到冰箱本体10的情况下,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被冰箱本体10接合,而且连接支撑装置200与门30之间的连接被释放。在此状态下,滚轮装置300由冰箱本体10支撑,由此支撑储藏容器100的向下载荷。
还可基于以下两种情况进一步考虑储藏容器100连接到门30的情况。
在储藏容器100连接到门30的情况下,设置在储藏容器100上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被连接到门30,而且储藏容器100与冰箱本体10之间的连接被释放。如果在此状态下打开门30,则同样设置在储藏容器100上的连接支撑装置200即被连接到门30,由此防止储藏容器100向下运动。滚轮装置300由设置在门30的下部的支撑条35支撑,由此支撑储藏容器100的载荷。然而,如果门30关闭,则连接支撑装置200与门30之间的连接被释放,而且滚轮装置300由冰箱本体10支撑。因为即使连接支撑装置200与门30之间的连接被释放,储藏容器100也可接纳在冰箱本体10中并由冰箱本体10支撑,所以储藏容器100可稳定地位于固定位置。
如图5所示,连接支撑装置200可位于储藏容器100的顶部。基于连接支撑装置200是否接触储藏室20的进口缘24,可相应地调整多个内部部件的位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连接支撑装置200的详细构造和操作。
如图6所示,连接支撑装置200可包括联结到框架110的托架240、可旋转地设置在托架240上的枢转构件220、被构造为接触进入储藏室20的上部的枢转构件220的上端以及被构造为接触枢转构件220的连接构件230;连接构件230根据连接构件230是否接触枢转构件220,而被连接到设置在门30上的固定装置210,或与设置在门30上的固定装置210分开。
如图7A-图7B和图8所示,连接支撑装置200可包括枢转构件220、连接构件230和托架240。当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10时,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的上部推动并旋转枢转构件220。通过枢转构件220的旋转,连接构件230与枢转构件220一起旋转。托架240可支撑连接构件230和枢转构件220二者,并可联结到储藏容器100的上部。
当从上侧观察时,托架240可呈具有预定高度的“U”形形式。托架240的后壁表面可使用例如多个螺钉或其他适当紧固机构而被紧固到储藏容器100的上部。
枢转构件220的枢转轴226和连接构件230的枢转轴236分别被可旋转地安装在U形托架240的两个相对侧壁之间。
枢转构件220可包括枢转轴226,枢转轴226被安装到托架240的当从侧面观察时的左上部。枢转轴226可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接触部222和推动部224。
当枢转构件220的一侧被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的上部推动而引起向下或向前的旋转时,枢转构件220的一部分推动连接构件230,由此造成连接构件230也随之旋转。
在连接构件230不处于被旋转位置的状态下,连接构件230可与固定装置210接合。当连接构件230旋转时,可释放连接构件230与固定装置210之间的接合。
连接支撑装置200还可包括弹性构件250;弹性构件250位于连接构件230与托架240的对应侧之间,用以在枢转构件220不再推动连接构件230时,使连接构件230返回其初始位置。
尽管在特定实施例中,弹性构件250可以是螺旋弹簧,但是也可采用其他部件,只要它们提供适当的弹力即可。
因此,随着连接构件230被弹性构件250向上旋转,连接构件230向上推动枢转构件220,而且连接构件230和枢转构件220返回初始位置。
固定装置210可包括板212和接纳部214;板212例如被螺钉联结到门30的后表面的上部,接纳部214与板212一体形成。接纳部214采用U形环形式,其被水平地固定到板212,以便接纳连接构件230的一部分。板212可呈水平拉长的矩形形式,并可在其侧边缘附近设置有用于接纳多个紧固件的多个孔。
接纳部214可从板212水平伸出,并可与板212一体形成。接纳部214中可限定有孔,该孔中经由连接构件230的旋转而接纳连接构件230。
在特定实施例中,因为固定装置210支撑储藏容器100的大部分重量,所以固定装置210可由高强度材料构成。因此,固定装置210可以是由金属材料或强化塑料构成的一体部件。
如上所述,枢转构件220包括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托架240的相对侧壁之间的枢转轴226、从枢转轴226向上突出以便接触储藏室20的入口的接触部222以及从枢转轴226伸出并连接到接触部222的推动部224。
当接触部222接触储藏室20并向下旋转时,推动部224与接触部222一起移动,由此推动连接构件230。
接触部222和推动部224可一体形成,以在它们之间限定一大体直角。接触部222和推动部224均可与枢转轴226一体形成,或者均可被可旋转地安装到枢转轴226。
接触部222可设置成在其初始位置基本竖直。当储藏容器100插入储藏室20中时,接触部222被设置在储藏室20的入口的上部的倾斜表面所推动,由此向前或向下旋转。
与接触部222一体形成的推动部224与接触部222一起旋转,由此推动可压低部(depressible portion)232相对于枢转轴236偏心,以便使连接构件230能够旋转。
连接构件230的可压低部232可在托架240的两相对侧壁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可接触推动部224,而且被推动部224推动;枢转轴236分别设置在可压低部232的相对两端,用于可旋转地连接到托架240。
可压低部232的相对两端可分别设置有枢转引导构件237,以供连接构件230平滑旋转,并用作可压低部232与托架240之间的垫片。在特定实施例中,枢转引导构件237可采用轴承或垫圈的形式。
连接构件230还可包括钩234,钩234呈从可压低部232向固定装置210伸出的弧形凸面形式,以便容易地被固定装置210的接纳部214卡住或从接纳部214释放。
连接构件230的钩234与可压低部232之间的连接区可设有插入孔238,枢转构件220的推动部224可插入插入孔238。插入孔238可呈基本矩形的形式,并可被设置成靠近可压低部232,而不是在向上凸的钩234上居中。
在特定实施例中,在储藏容器100或家庭酒吧柜的上部可设置多个连接支撑装置200,以便彼此按预定距离分隔开。
与单个连接支撑装置相比,两个(或更多个)支撑装置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储藏容器100向左、向右(即侧向)摇动。
托架240的侧壁之一可设有第一夹持件245;第一夹持件245从托架240的侧壁向内伸出,使得弹性构件250的一端被第一夹持件245卡住。可压低部232的上表面可设置有第二夹持件239,使得弹性构件250的另一端被第二夹持件239卡住。因此,如果连接构件230经由枢转构件220的推动操作而向上旋转,则弹性构件250拉长,由此在其中积聚弹性力。随后,如果去除施加到连接构件230的推力,则连接构件230通过弹性构件250的弹性力而向下枢转式地旋转且返回连接构件230的初始位置。通过连接构件230的这个操作,枢转构件220可返回其初始位置。
如图9所示,在枢转构件220的接触部222不接触设置在储藏室20的入口处的倾斜表面15的状态下,接触部222基本上为竖直定向,而推动部224基本上为水平定向。
连接构件230的可压低部232可接触推动部224,或者可与推动部224分隔开。在此情况下,因为推动部224并不实际推动可压低部232,所以即使推动部224确实接触到可压低部232,推动部224也可保持水平定向。当推动部224保持水平定向时,钩234的端部被接纳在固定装置210的接纳部214中并被接纳部214接合,因此使连接支撑装置200连接到固定装置210,并使安装了连接支撑装置200的储藏容器100和安装了固定件210的门30连接。如果门30在上述状态下旋转,则储藏容器100可与门30一起移动。
如图10所示,如果枢转构件220的接触部222接触设置在储藏室20的入口处的倾斜表面15并被向前推动,则整个枢转构件220向前或向下旋转,使推动部224插入插入孔238,同时推动连接构件230的可压低部232。当推动可压低部232时,可压低部232向后或向上旋转,由此造成钩234向上旋转并与固定装置210的接纳部214分离,由此释放连接支撑装置200与固定装置210之间的连接,并从安装了固定装置210的门30释放安装了连接支撑装置200的储藏容器100。因此,在储藏容器100的位置被维持在储藏室20的入口处且门30旋转的情况下,储藏容器100不与门30一起移动,而仅仅门30旋转。
如图4和图11所示,固定装置210可位于门30的后表面的上部;而且如图7-图10所示,固定装置210可包括安装到门30的后表面的板212以及从板12向外伸出的接纳部214。
如前所述,固定构件550可设置在门30的后表面的侧部,以便插入并接合闭锁装置530。如图11所示,固定构件550可包括从门30的后表面伸出的腿部551和布置在腿部551的端部以便被闭锁装置530卡住的固定销552。
将参照图12至图14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连接支撑装置1200。
连接支撑装置1200可包括有连接构件1230;连接构件1230包括可旋转地联结到托架1240的枢转轴1236、从枢转轴1236伸出以便可旋转地接合固定装置1210的钩1234以及从枢转轴1236沿钩1234的反方向伸出的可压低部1232,可压低部1232适合被枢转构件1220推动。
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除了连接构件1230包括彼此一体形成而且可绕枢转轴1236旋转的可压低部1232和钩1234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撑装置1200还可包括:枢转构件1220,其包括接触部1222和推动部1224,接触部1222与推动部1224可彼此一体形成而且可绕枢转轴1226旋转;以及托架1240,枢转构件1220的枢转轴1226和连接构件1230的枢转轴1236安装到托架1240上。而且,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固定装置1210被构造为与连接构件1230接合。
然而,在图12-图14所示的连接构件1230中,可压低部1232与钩1234之间可相对于枢转轴1236形成预定角度。另外,枢转构件1220的接触部1222和推动部1224可从枢转轴1226分别向上和向前伸出,以在接触部1222和推动部1224之间形成钝角而不是基本上形成直角。
如图14所示,托架1240的侧壁的内表面形成的突出部与从连接构件1230的可压低部1232的端部侧向伸出的突出部之间可连接有弹簧1250。
连接支撑装置1200还可包括旋转限制件1245;旋转限制件1245被固定到托架1240的下部,以限制可压低部1232的枢转角。旋转限制件1245可被固定到托架1240的位于枢转构件1220之下的部分,以限制连接构件1230的枢转角,使得可压低部1232仅能枢转式地旋转到基本上水平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撑装置1200的操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然而存在如下差异。
如果连接支撑装置1200被形成于冷藏室20的上部的倾斜表面15推动并旋转,则连接支撑装置1200的各部件位于如图13所示的位置。随后,如果储藏容器100被联结到门30并从冷藏室20移走,则连接支撑装置1200的各部件位于如图12所示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因为连接构件1230的钩1234的下表面因储藏容器100的重量而接触固定件1210的接纳部1214的上表面,则连接支撑装置1200起到支撑储藏容器100的作用。因此,储藏容器100以一种与杆上的挂钩类似的方式悬挂在固定装置1210上。
同时,如果门30移动到靠近冷藏室20,则枢转构件1220接触冷藏室20的前表面的上部而由此被向前推动。随着整个枢转构件1220向下旋转,推动部1224推动连接构件1230的可压低部1232;而且连接构件1230再次旋转到如图13所示的位置,由此与固定装置1210分隔开。通过这种方式,连接构件1230与固定装置1210之间的连接被释放。如图14所示,旋转限制件1245限制连接构件1230的旋转幅度。
如图15所示并如以上所讨论的,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可包括:冰箱本体10,冰箱本体10中限定储藏室20;门30、40,其包括把手32、42,并经由铰接件13而被可旋转地联结到冰箱本体10;储藏容器100,其构造为被选择性地安装到门30或冰箱本体10;一个或多个搁板21、22,其被可拆卸地并可调整地安装在储藏室20中;第二搁板23,其设置在第一搁板21、22之下以选择性地支撑储藏容器100,第二搁板23的从前到后的长度接近于冷藏室20的从后表面到前开口的对应长度,以便在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到冷藏室20的前表面时支撑储藏容器100。如此,储藏容器100在被插入冷藏室20的前开口时,可选择性地位于第二搁板23上。
图15所示的实施例还可包括辅助储藏室400;辅助储藏室400限定在冰箱本体10内,独立于储藏室20。辅助储藏室400可包括抽屉26,抽屉26可被可移除地插入第二搁板23与辅助储藏室400的底部表面之间。甚至当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冷藏室20的前表面时,也可从辅助储藏室400向外拉抽屉26,以便在门30打开时从抽屉26取出食物。
例如,冷藏室的下部区域中可设置有呈抽屉形式的蔬菜室。因此,如果辅助储藏室400的前表面采用抽屉的形式,则可提高储藏效率。
冰箱还可包括被可移除地布置在第二搁板23与第一搁板22之间的抽屉25。抽屉25可被可移除地放置在第二搁板23上,并且当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10时位于储藏容器100之后。在下文中,位于第一搁板22之下的抽屉25将被称为第一抽屉,放置在第二搁板23之下的抽屉26将被称为第二抽屉。
第一搁板22的从前到后的长度可小于第二搁板23的从前到后的长度,这是因为当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10时,第一搁板22位于储藏容器100之后。
另一方面,因为第二搁板23被构造为使得第二搁板23的上表面的前部区域可选择性地支撑储藏容器100,所以第二搁板23可延伸到尽可能地靠近储藏室20的前开口,并靠近门30的后表面。因此,第一搁板22的从前到后的长度可小于第二搁板23的从前到后的长度。
如图16A-图16B所示,第一搁板22之下的第一抽屉25和第二搁板23之下的第二抽屉26可被类似地构造,使得第二抽屉26的从前到后的长度大于第一抽屉25的从前到后的长度。另外,第一抽屉25的位置靠近门20的那一表面可与第一搁板22的位置靠近门30的那一端表面竖直地对齐,第二抽屉26的位置靠近门30的那一表面可与第二搁板23的位置靠近门30的那一端表面竖直地对齐。如此,第二搁板23可使上储藏室20与下辅助储藏室400隔开。
如图17、图18和图19A-图19B所示,一对滚轮装置300可设置在储藏容器100的下部,以相对于冰箱本体10和门30选择性地支撑储藏容器100。当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到冰箱本体10时,滚轮装置300可由第二搁板23的上表面的前部区域支撑。滚轮装置300可包括多个滚轮310、320,使得滚轮310、320相对于第二搁板23的上表面和支撑条35选择性地支撑储藏容器100,其中第二搁板23被放置在冰箱本体10中,支撑条35从门30的后表面的下部突出。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储藏容器100并未被构造为完全覆盖冷藏室20的前开口,而是被构造为覆盖前开口的处于搁板23之上的那一部分,搁板23放置在抽屉26上,抽屉26设置在冷藏室20的最底部区域中。在此情况下,如果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到冰箱本体10,则单个滚轮320由放置在最底部的第二抽屉26上的第二搁板23的上表面的前部区域支撑。
安装在冷藏室20中的多个搁板21、22和位于最底部抽屉26之上的抽屉25可具有多种形状和尺寸,以允许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在冰箱本体10中的预定深度。
如上所述,在可选实施例中,冰箱可被构造为使得储藏容器100完全封闭冷藏室20的前开口。在此情况下,储藏容器100的竖直高度和水平宽度可接近于冷藏室20的前开口的对应高度和宽度,以允许储藏容器100被置于该开口中。如果在这种冷藏室20中设置有两个抽屉,则最底部的抽屉26可具有适合向内定位的形状和尺寸,以便与抽屉25类似地不干扰储藏容器100。在此情况下,滚轮装置300接触冷藏室20的底部表面,而不是接触位于最底部抽屉26之上的搁板23。
如图19A至图22所示,滚轮装置300可包括:第一滚轮310,这些第一滚轮被构造为由门30选择性地支撑;第二滚轮320,第二滚轮被构造为由冰箱本体10选择性地支撑;以及滚轮托架330,第一滚轮310和第二滚轮320被可旋转地安装到滚轮托架330,滚轮托架330被固定到储藏容器100。
滚轮托架330可包括被构造为覆盖滚轮310、320的上托架340和被联结到储藏容器100的下托架350。第二滚轮320可被可旋转地安装到上托架340的一侧,而第一滚轮310可被可旋转地安装到下托架350的相对侧。为此,上托架340和下托架350可包括紧固孔345、355,第二滚轮320和第一滚轮310可被可旋转地插入紧固孔345、355。
第一滚轮310由门30支撑,因此,第一滚轮310的转轴可位于第二滚轮320的前部(在图21所示的示意性视图中),这是因为在图21所示的示意性视图中,门30中的滚轮310支撑储藏容器100的区域位于冰箱本体10中的滚轮320支撑储藏容器100的底部表面区域之前(即朝向门30)。
第一滚轮310和第二滚轮320可安装在不同高度。也就是说,门30中的由第一滚轮310来支撑储藏容器100的区域和冰箱本体10中的由第二滚轮320来支撑储藏容器100的底部表面区位于不同的高度。因此,当储藏容器100在冰箱本体10与门30之间转换以便由冰箱本体10和门30来选择性地支撑时,可实现储藏容器100的运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滚轮310可被安装得高于第二滚轮320。由于第一滚轮310被安装得高于第二滚轮320,包括滚轮托架330的滚轮装置300可实现更大的持久性,并且在储藏容器100的附接/脱离操作中可实现更高的可靠性。
门30可包括在其后表面的下部向内突出的支撑条35,支撑条35用以支撑第一滚轮310。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可供第一滚轮310安置并自由旋转的平坦表面,因为在储藏容器100紧密接触门30的状态下,第一滚轮310竖直地支撑储藏容器100。为此,考虑到支撑条35相对于第一滚轮310的高度,支撑条35可从门30的后表面的下部水平突出(即向储藏室20的内部突出)预定长度。支撑条35的突出长度可基于支撑条35的相对于被安装到门30的储藏容器100的位置,以及支撑条35与储藏容器100之间互不干扰的条件来确定。
再参照图4,支撑条35可倾斜,随着其接近门30的内表面而按预定角度逐渐升高,因此当第一滚轮310接触支撑条35并由支撑条35支撑时,储藏容器100可稍微提升。
这一对滚轮装置300可对称地设置在储藏容器100的下部。滚轮装置300可竖直地支撑储藏容器100,并且还有利于水平地对齐储藏容器100。为此,与在储藏容器100的下部的中心设置单个的滚轮装置300相比,在储藏容器100的下部设置按预定间隔分开的一对滚轮装置300可更为有益。
如图19A-图19B所示,一对滚轮310可设置在滚轮托架300的中心部,而单个的第二滚轮320可被安装到滚轮托架330的一个侧部。这一对滚轮装置300可被设置成,使得左滚轮装置300(图19B)和右滚轮装置300(图19A)可彼此对称。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0更详细地描述根据一示意性实施例的滚轮装置300的构造,为了讨论的目的,图20提供图19B所示的左滚轮装置300的立体分解图。
如上所述,滚轮装置300的滚轮托架330可包括上托架340和下托架350。上托架340可通过使两个板彼此一体来形成,并且当从侧向观察时上托架340可呈“L”形形式。在上托架340的右侧可一体形成有滚轮座344和紧固孔345,第二滚轮320可被紧固件325联结到滚轮座344和紧固孔345。上托架340的这两个板可包括盖板342和安装板346,其中盖板342被构造为限定滚轮装置300的上表面,安装板346从盖板342向下竖直地伸出(见图19A-图19B)。
左滚轮装置300的左侧及右滚轮装置300的右侧分别设有侧壁348。侧壁348可与上托架340一体形成,以便在左滚轮装置300的左侧或右滚轮装置300的右侧覆盖第一滚轮310。
第一滚轮310可安装在下托架350中。当从上侧观察时,下托架350可呈“T”形形式。下托架350可包括安装板356和滚轮座352以及紧固孔355;其中安装板356被构造为联结到储藏容器100,滚轮座352以及紧固孔355允许第一滚轮310被紧固件315对称地联结到滚轮座352。安装板356还可包括多个紧固孔,以便使用多个螺钉将安装板356安装到储藏容器100。
在上托架340的滚轮座344中形成的紧固孔345可位于下托架350的滚轮座352中形成的紧固孔355的后方和下方。
可考虑到第一滚轮310和第二滚轮320分别由储藏室20的底部表面和门30的支撑条35支撑的条件,来确定紧固孔345、355的排布。
另外,上托架340的安装板346可包括紧固孔,这些紧固孔对应于安装板356中形成的那些紧固孔,使得紧固件370通过下托架350的紧固孔和上托架340的紧固孔而被紧固。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滚轮组件包括一对滚轮装置300,但是可按情形需要只设置一个滚轮装置300。如果只设置一个滚轮装置,则可在托架330或上托架340的相对两侧对称地设置一对第二滚轮320,而不是在托架330或上托架340的一侧设置单个第二滚轮32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1和图22描述滚轮装置300的操作。
图21是示出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并由冰箱本体支撑的状态的局部侧向剖视图,而图22是示出滚轮装置300与形成于门30的后表面处的支撑条35接触的状态的局部侧向剖视图。
如图21所示,一旦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冰箱本体10,则滚轮装置300的第二滚轮320接触搁板23的上表面并由搁板23的上表面支撑,搁板23覆盖冰箱本体10的冷藏室20内的最底部抽屉26。在此情况下,因为第一滚轮310位于第二滚轮320的右侧并处于较高位置,所以第一滚轮320悬空而不接触搁板23的上表面。
在图21所示的排布方案中,门30被打开,因此未示出门30。然而,如果门30被关闭,则滚轮装置300的第一滚轮310将会接触在门30的后表面处形成的支撑条35,从而使第一滚轮310和第二滚轮320均得到支撑。
如图22所示,一旦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滚轮装置300的第一滚轮310接触在门30的后表面处形成的支撑条35并由支撑条35支撑。在此情况下,因为第二滚轮320位于第一滚轮310的左侧,所以第二滚轮320悬空而不接触支撑条35。
因此,当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到冰箱本体10或门30时,滚轮装置300可有利地通过门30的支撑条35来支撑储藏容器100或使储藏容器100在冰箱本体10中得到支撑。
另外,在储藏容器100被安装到门30而且门30旋转的情况下,滚轮装置300可引导储藏容器100朝向冰箱本体10或远离冰箱本体10运动而没有大摩擦力。
图23示出设置在框架110的下部的第一闭锁装置520,而图26示出设置在框架110的上部的第二闭锁装置530。
第一闭锁装置520可与设置在门30上的闭锁开关装置600联动,并响应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操作而操作。当门30的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一闭锁装置520时,第一闭锁装置520可主动地固定固定构件550,使得固定构件550可持续地插入第一闭锁装置520并由第一闭锁装置520固定。
当按下在闭锁开关装置600上设置的按钮610时,第一闭锁装置520可向外推动固定构件550,以使固定构件550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分离。也就是说,第一闭锁装置520执行主动角色,以便确保固定构件550可顺利插入第一闭锁装置520或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分离。
另一方面,图26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530并非必须固定被插入第二闭锁装置530内的固定构件550,因为第二闭锁装置530不直接与闭锁开关装置600联动。当尝试使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二闭锁装置530时,固定构件550的一部分可顺利插入第二闭锁装置530中。然而,与主动地固定固定构件550的第一闭锁装置520不同,第二闭锁装置530仅仅保持固定构件550被卡在其中。
如果向前拉(打开)门30,同时通过操作闭锁开关装置600来释放(解除)第一闭锁装置52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锁定,则插入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固定构件550也可与第二闭锁装置530分离。在此情形下,第二闭锁装置530的一些部件可推动被插入第二闭锁装置530内的固定构件550,以便引导固定构件550向外分离。
如图23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可被安装在框架110上,并被设置成靠近滚轮装置300。
第一闭锁装置520可包括限位器523和夹持销5247。储藏室20的下缘或搁板23的上表面可形成有限位器凹部111和夹持引导凹部112,限位器523插入限位器凹部111,夹持销5274插入夹持引导凹部112。在夹持引导凹部112的邻近限位器凹部111的位置可形成有“C”形的扩张凹部。
在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以便与门30一起移动的情况下,夹持销5247未被夹持引导凹部112的扩张凹部卡住,并可根据门30的旋转方向而自由移动。
当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时,夹持销5247可移动到扩张凹部内直到其被扩张凹部的阶梯部112a卡住,由此防止储藏容器100向前运动。
限位器523例如可采用从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底部向下伸出的杆或滚轮的形式。限位器523可限制储藏容器100的运动,以防止储藏容器100因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旋转而过深地插入储藏室20内,进而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由于限位器523接触限位器凹部111的后表面,所以限位器523可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中超过预定深度。
如图24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可包括壳体521和夹持构件524;其中壳体521呈具有前开口的U形截面,夹持构件524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521中,夹持构件524被构造为由固定构件550(见图11)或夹持引导凹部112(见图23)卡住。旋转限制件525也可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521中且在夹持构件524之下,并被构造为插入夹持构件524,以便当夹持构件524与固定构件550分开或分离时,限制夹持构件524的旋转。
运动引导件526(见图25)可经由第一弹性构件5291(见图25)连接到夹持构件524,以引导夹持构件524的旋转。壳体521的前端可设置有挤压件522,用以挤压运动引导件526,以便使运动引导件526枢转式地旋转。挤压件522可接触闭锁开关装置600(见图4),并且当被闭锁开关装置600推动时移动到壳体521内,由此移动运动引导件526并因此使夹持构件524旋转。夹持销5247可从夹持构件524的下表面向下伸出,夹持构件524可在其侧端包括有夹持凹部5242,固定构件550可被夹持凹部5242卡住或支撑。
壳体521可在其顶部和底部包括有插入引导凹部5211,用以引导插入固定构件550;而且壳体521的底部可形成有运动引导凹部5212,用以引导夹持销5247的运动。
因为运动引导凹部5212可具有与夹持销5247的运动轨迹对应的区域,所以当夹持构件524旋转时,夹持销5247可沿相同的旋转方向移动。运动引导凹部5212的上述对应区域当从上侧观察时可呈与夹持引导凹部112(见图23)对应的形式。限位器523可从壳体521的下表面向下伸出,并可呈圆柱形式。
如上所述,壳体521可包括位于其顶部和底部的插入引导凹部5211和位于底部的运动引导凹部5212。如可从图25清楚看到的,壳体521还可在其底部包括有插入孔5213、5214和5215;转轴5267、5268和5269可插入插入孔5213、5214和5215,以可旋转地支撑夹持构件524、旋转限制件525和运动引导件526。壳体521的前上端可形成有引导孔5216,用以接纳并支撑挤压件522,并引导挤压件522的前后运动。
壳体521中可设置有支撑杆5217,用以接合并支撑例如像螺旋弹簧之类的第二弹性构件5292。第二弹性构件5292可连接在支撑杆5217与旋转限制件525的夹持突出部5254之间。
因此,如果在旋转限制件525旋转之后去除固定构件550施加到旋转限制件525的外力,则旋转限制件525可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壳体521的后壁可形成有紧固孔5218,使得某些紧固构件可经过紧固孔5218并联结到框架110。
夹持构件524可包括:本体5241;夹持凹部5242,其形成于本体5241的侧部中;夹持突出部5243,其设置在本体5241的上表面处;第一插入凹部5244和第二插入凹部5245,其分别形成于本体5241中与夹持凹部5242相对的位置;第一转轴孔5246,其中插入有第一转轴5267;以及夹持销5247,其从本体5241的下表面向下伸出。
第一弹性构件5291的一端可被夹持突出部5243卡住,而第一弹性构件5291的另一端可被设置在运动引导件526中的夹持突出部5265卡住。第一弹性构件5291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或类似部件。
因此,如果运动引导件526被挤压件522推动并旋转,则运动引导件526的这种旋转经由第一弹性构件5291传输到夹持构件524;因此夹持构件524也旋转,并在夹持凹部5242面向侧方的状态下向前移动。
第一转轴5267在被插入插入孔5215内的状态下插入夹持构件524的第一转轴孔5246。
分别位于夹持构件524的上、下表面的第一上支柱5271和第一下支柱5281可允许夹持构件524与壳体521的上、下表面分隔开。
旋转限制件525可包括:本体5251;第一延伸部5252,其从本体5251的一侧伸出以便接触固定构件550,第一延伸部5252呈弯曲形式;以及第二延伸部5253,其沿与第一延伸部5252不同的方向伸出。本体5251可包括第二转轴孔5256。夹持突出部5254可设置在第二延伸部5253的一端,使得第二弹性构件5292被夹持突出部5254卡住。插入件5255可从第二延伸部5253的上表面向上伸出,以便选择性地插入夹持构件524的第二插入凹部5245。当插入件5255插入第二插入凹部5245内时,可限制夹持构件524的旋转。这对应于固定构件550和夹持构件524彼此分离的情况。
第二转轴5269在插入第二转轴孔5256之后可经过插入孔5214。在此情况下,第二上支柱5272和第二下支柱5282可分别设置在旋转限制器525的上、下表面以支撑旋转限制器525,并允许旋转限制器525与壳体521的上、下表面分隔开。
第二转轴5269可穿透第二上支柱5272、第二转轴孔5256和第二下支柱5282。
第二上支柱5272和第二下支柱5282例如可以是垫片。
运动引导件526可包括:本体5261;接触件5263,其从本体5261侧向伸出以便接触挤压件522;插入件5262,其从本体5261沿不同方向伸出,以便选择性地插入夹持构件524的第一插入凹部5244;以及夹持突出部5262,从本体部5261向上伸出,使得第二弹性构件5292可被夹持突出部5265卡住。在本体5261的枢转中心可形成有第三转轴孔5264,其中第三上支柱5273和第三下支柱5283(分别)设置在第三转轴孔5264的上方和下方。第三转轴5268可经过插入孔5213、第三下支柱5283、第三转轴孔5264和第三上支柱5273,以便可旋转地支撑运动引导件526。
如图26所示,第二闭锁装置530可被安装在框架110的上部,并可包括限位器533和夹持销5347。储藏室20的上缘24可形成有限位器凹部121和夹持引导凹部122,限位器533可插入限位器凹部121,夹持销5347可插入夹持引导凹部122。夹持引导凹部122的邻近限位器凹部121的位置可形成有“C”形的扩张凹部。
在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以便与门30一起移动的情况下,夹持销5347未被夹持引导凹部122的扩张凹部卡住,并可根据门30的旋转方向而自由旋转。当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时,夹持销5347可移动到扩张凹部处,直到其被扩张凹部的阶梯部122a卡住,由此防止储藏容器100向前运动。
限位器533例如可为从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底部向下伸出的杆或滚轮。限位器533可限制储藏容器100的运动,以防止储藏容器100因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旋转而过深地插入储藏室20,进而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
由于限位器533接触限位器凹部121的后表面,所以限位器533可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中超过预定深度。
如图27及图28所示,第二闭锁装置530可包括壳体531和夹持构件534;其中壳体531呈具有前开口的U形侧截面,夹持构件534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31中,夹持构件534被构造为由固定构件550或夹持引导凹部122卡住。第二闭锁装置530还可包括旋转限制件535,该旋转限制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31中;旋转限制件535位于夹持构件534之下,并被构造为插入夹持构件534,以便当夹持构件534与固定构件550断开连接或分离时,限制夹持构件534的旋转。
夹持销5347可从夹持构件534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并可包括夹持凹部5342;夹持凹部5342接合并支撑固定构件550。
壳体531还可包括在其顶部和底部形成的插入引导凹部5311,用以引导插入固定构件550。在壳体531的顶部中靠近顶部插入引导凹部531的位置可形成有运动引导凹部5312,运动引导凹部5312用以引导夹持销5347的运动。
当夹持构件534旋转时,夹持销5347可沿相同的旋转方向移动。运动引导凹部5312可具有与夹持销5347的运动轨迹对应的区域。运动引导凹部5312的上述对应区域当从上侧观察时可呈与夹持引导凹部122对应的形式。限位器533可从壳体531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并可呈圆柱形式。
如上所述,壳体531可包括插入引导凹部5311和运动引导凹部5312。如图28可更清楚地示出的,壳体531在其底部还可包括有插入孔5314、5315;转轴5361、5362可插入插入孔5314、5315,以可旋转地支撑夹持构件534、旋转限制件535和运动引导件536。壳体531中可设置有支撑杆5317,以卡住和支撑弹性构件5392。弹性构件5392可连接在支撑杆5317与旋转限制件535的夹持突出部5354之间。
因此,如果在旋转限制件535旋转之后去除由固定构件550施加到旋转限制件535上的外力,则旋转限制件535可返回其初始位置。
壳体531的后壁中可形成有紧固孔5318,以使得某些紧固构件可穿过紧固孔5318,由此联结到框架110。
夹持构件534可包括:本体5341;夹持凹部5342,其形成于本体5341的侧部;第一插入凹部5344和第二插入凹部5345,其分别形成于本体5341中与夹持凹部5342相对的位置;第一转轴孔5346,其中插入第一转轴5361;以及夹持销5347,其从本体5341的上表面向上伸出。
在固定构件550被夹持凹部5342卡住并支撑的状态下,夹持凹部5342可定向为面向侧方。此后,当固定构件550与夹持凹部5342分离时,夹持凹部5342可定向为面向前方。
在第一转轴5361插入插入孔5315内的状态下,第一转轴5361可插入夹持构件524的第一转轴孔5346。
夹持构件534的上、下表面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支柱5371和第一下支柱5381,用以允许夹持构件534与壳体531的上、下表面分隔开。
旋转限制件535可包括:本体5351;第一延伸部5352,其从本体5351的一侧伸出以便接触固定构件550,第一延伸部5352呈弯曲形式;以及第二延伸部5353,其沿与第一延伸部5352不同的方向伸出。本体5351可包括第二转轴孔5356。夹持突出部5354可设置在第二延伸部5353的一端,使得弹性构件5392被夹持突出部5354卡住。插入件5355可从第二延伸部5353的上表面向上伸出,以便选择性地插入夹持构件534的第二插入凹部5345。当插入件5355插入第二插入凹部5345内时,可限制夹持构件534的旋转。这对应于固定构件550和夹持构件534彼此分离的情况。第二转轴5362可在插入第二转轴孔5356之后经过插入孔5314。
在此情况下,旋转限制件535的上、下表面可分别设置有第二上支柱5372和第二下支柱5382,由此用来支撑旋转限制件535并允许旋转限制件535与壳体531的上、下表面分隔开。
第二转轴5362可穿透第二上支柱5372、第二转轴孔5356和第二下支柱5382。
第二上支柱5372和第二下支柱5382例如可为垫片。
尽管以上描述了机械类型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但是这些闭锁装置可以是电气或电子类型,且更具体地可以是螺线管装置,或适当的其他类型的装置。
具体地,闭锁开关装置600(其用作设置在门30中的控制装置)可与闭锁装置520、530联动。因此,根据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操作,闭锁装置520、530可实现储藏容器100与冰箱本体10之间的连接,或储藏容器100与门30之间的连接。
图28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530与图25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之间的差异是,第二闭锁装置530不包括第一闭锁装置520中包括的运动引导件526和挤压件522。具体地,在第一闭锁装置520中,运动引导件526引导夹持构件524的枢转式旋转,或者被插入夹持构件524的第一插入凹部5244中。运动引导件526插入第一插入凹部5244内可防止夹持构件524的夹持凹部5242向前定向。因此,一旦固定构件550插入夹持凹部5242内并被夹持凹部5242卡住,且运动引导件526插入第一插入凹部5244内,就能够防止固定构件550与夹持构件524分离。也就是说,通过夹持构件524与运动引导件526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闭锁装置520可主动地保持固定构件550在第一闭锁装置520中固定。
此后,如果推动挤压件522(挤压件522的操作与闭锁开关装置600联动),则挤压件522可推动运动引导件526,由此释放运动引导件526与夹持构件524之间的锁定。因为夹持构件524可在这种状态下自由地旋转,所以如果拉开(打开)门30,则夹持构件524向前旋转,由此允许固定构件550与夹持构件524分离,并从第一闭锁装置520被释放。此后,随着提供更多被动闭锁的第二闭锁装置530与固定构件550分离,储藏容器100与门30可彼此分离。
如图29所示,把手32可设置在门30的前表面,而且按钮610位于把手32的上端。衬垫31可沿门30的后表面边缘安装。连接到把手32的闭锁开关装置600例如可位于门30的后表面,并可包括有释放销650。设置在闭锁开关装置600中的联动件可响应按钮610的操作而移动。释放销650可位于该联动件的一端。因此,如果按下按钮610,则联动件移动,以便使释放销650向后运动,由此允许释放销650推动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挤压件522。
固定构件550可位于闭锁开关装置600之下。如前所述,固定构件550包括从门30的后表面向后伸出的腿部551和布置在这些腿部551的端部的固定销552。这些腿部551可彼此竖直地分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预定空间;而且固定销552可被布置在上腿部551和下腿部551的端部,使得固定销552可被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凹部5242(见图24和图25)卡住并支撑。
图30示出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经由连接器1500而彼此连接以便同时操作。
如图30的示意性实施例所示,当从前侧观察时,把手32被安装在门30的左下角,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分别被置于储藏容器100的左下角和左上角,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被置于储藏容器100的右下角和右上角。
具体地,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可被置于门30的第一侧,该第一侧与门的第二侧相对;在门的第二侧设置使门30联结到冰箱本体10的铰接件13。
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可分别被置于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相对的位置,对应于门30的第二侧。
闭锁开关装置600设置在门30的安装门30的把手32的区域,以通过挤压第一闭锁装置520来操作第一闭锁装置520。闭锁开关装置600用作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控制装置。
如前所述,闭锁开关装置600与按钮610联动,以便沿预定方向、例如向门30的后方施加力。随着闭锁装置520经由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操作而被操作,门30与储藏容器100之间的联结可被释放。
具体地,只要用户不按下按钮610,门30与储藏容器100就可保持彼此联结。然而,如果按下按钮610,则门30与储藏容器100之间的联结从门30上被释放,然后储藏容器100改为联结到冰箱本体10。把手32可包括竖直杆和联结部,其中竖直杆构成抓握部,联结部从竖直杆水平伸出以便紧固到门30的侧表面。闭锁开关装置600可嵌入门30中,处于把手32的附近。
另外,固定构件550可紧固到门30的边缘位置并从门30的后表面向后突出,以便插入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并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接合。更具体地,固定构件550可选择性地插入储藏容器100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30,并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接合,以便促进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因此,当门30旋转时,储藏容器100经由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联结而与门30一起旋转。
把手32可包括用以操作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按钮610;而且闭锁开关装置600的联动件可推动闭锁装置520或530中特定的那一个,即第一闭锁装置520,由此使第一闭锁装置520从锁定状态释放。如果按这种方式使第一闭锁装置520从锁定状态释放,然后打开门30,则储藏容器100可保持联结到冰箱本体10,而仅有门30被旋转和打开。
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可经由连接器1500而彼此连接,以便同时操作。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闭锁装置520位于框架110的一侧的下部,而第二闭锁装置530位于框架110的同一侧的上部。连接器1500可竖直定向,以连接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在该排布方案中,因为闭锁开关装置600的位置靠近第一闭锁装置520,所以第一闭锁装置520可用作驱动装置,而第二闭锁装置530可用作从动装置。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位置和驱动-从动关系可酌情而被颠倒/重置。
如图31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可被安装在框架110上且靠近滚轮装置300,并可包括限位器523和夹持销5247。限位器523插入限位器凹部111,夹持销5247插入夹持引导凹部111,限位器凹部111和夹持引导凹部112可酌情形成于储藏室20的下缘或在搁板23的上表面,“C”形的扩张凹部可形成在夹持引导凹部112中的邻近限位器凹部111的位置。
在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以便与门30一起移动的情况下,夹持销5247未被夹持引导凹部112的扩张凹部卡住,并可根据门30的旋转方向而自由自由移动。当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时,夹持销5247移动到扩张凹部处直到被扩张凹部的阶梯部112a卡住,由此防止储藏容器100的向前运动。
如前所述,限位器523可限制储藏容器100的运动,以防止储藏容器100随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旋转而过深地插入储藏室20,进而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由于限位器523接触限位器凹部111的后表面,所以限位器523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超过预定深度。
如图30至图33所示,连接器1500可连接到第一闭锁装置520的顶部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底部。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33插入限位器凹部121,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销5347插入夹持引导凹部122,限位器凹部121和夹持引导凹部122可形成于储藏室20的上缘,而“C”形的扩张凹部形成在夹持引导凹部122中的邻近限位器凹部121的位置。
在储藏容器100联结到门30以便与门30一起移动的情况下,夹持销5347未被夹持引导凹部122的扩张凹部卡住,并可根据门30的旋转方向而自由移动。当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时,夹持销5347移动到扩张凹部处,直到被扩张凹部的阶梯部122a卡住,由此防止储藏容器100的向前运动。
限位器533可限制储藏容器100的运动,以防止储藏容器100随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旋转而过深地插入储藏室20,进而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用于限位器533接触限位器凹部121的后表面,所以限位器533可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超过预定深度。
因此,如上所述,如果连接器1500经由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操作而移动,则第二闭锁装置530可同时沿相同方向移动。
如图33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包括:壳体521;夹持构件524,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21中,并构造为被固定构件550或夹持引导凹部112卡住;旋转限制件525,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21中,且位于夹持构件524之下,并构造为插入夹持构件524,以便当与固定构件550分离时限制夹持构件524的旋转;运动引导件526,其设置在壳体521中,并经由第一弹性构件5291连接到夹持构件524,以便引导夹持构件524的旋转;以及挤压件522,其设置在壳体521的前端,用以挤压运动引导件526以便使运动引导件526旋转。
挤压件522可接触闭锁开关装置600,并且可当被闭锁开关装置600推动时移动到壳体521内以移动运动引导件526,并因此旋转夹持构件524。
夹持销5247从夹持构件524的下表面向下伸出,并包括夹持凹部5242、插入引导凹部5211和运动引导凹部5212。当夹持构件524旋转时,夹持销5247沿相同的旋转方向移动。运动引导凹部5212具有与夹持销5247的运动轨迹对应的区域。运动引导凹部5212的上述对应区域可具有当从上侧观察时与夹持引导凹部112对应的形状。限位器523从壳体521的下表面向下伸出,并可呈圆柱形式。连接器1500可穿透壳体521的顶部并向上伸出,且采用竖直拉长轴的形式。
如前所述,经由连接器1500连接到第一闭锁装置520的第二闭锁装置530可包括:壳体531;夹持构件534,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31中,并构造为被固定构件550或夹持引导凹部122卡住;旋转限制件535,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31中且位于夹持构件534之下,并构造为插入夹持构件534中,以便当其与固定构件550分离时限制夹持构件534的旋转;运动引导件536,其设置在壳体531中,并经由第一弹性构件5391连接到夹持构件534以便引导夹持构件534的旋转;夹持销5347,其从夹持构件534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并包括夹持凹部5342以卡住并支撑固定构件550;插入引导凹部5311,其用以引导固定构件550的插入;以及运动引导凹部5312,其用以引导夹持销5347的运动。
当夹持构件534旋转时,夹持销5347可沿相同的旋转方向移动。运动引导凹部5312可具有与夹持销5347的运动轨迹对应的区域。运动引导凹部5312的上述对应区域可呈当从上侧观察时与夹持引导凹部122对应的形状。
连接器1500可穿透壳体531的底部,以便连接到运动引导件536。因此,第一闭锁装置520的运动引导件526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运动引导件536可彼此联动。
图34是根据本说明书概括描述的多个实施例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立体分解图。图34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实施例在结构和操作上均与之前讨论的实施例非常相似。然而,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500可连接到第一闭锁装置520的运动引导件526的第三转轴5268,或可与第三转轴5268一体形成。
因此,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转轴5268、连接器1500和运动引导件526可一起移动,引起连接器1500经由运动引导件526的旋转而旋转。壳体521的顶部可形成有连接器孔5219,使得连接器1500可旋转地插入通过连接器孔5219,并被壳体521支撑。
图35是根据本说明书概括描述的多个实施例的第二闭锁装置530的立体分解图。图35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实施例类似于之前讨论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将只详细说明差异。
除了插入引导凹部5311和运动引导凹部5312之外,壳体531还可包括插入孔5313、5314和5315;转轴5367、5368和5869可插入插入孔5313、5314和5315中,以可旋转地支撑夹持构件534、旋转限制件535和运动引导件536。
设置在壳体531中的支撑杆5317可卡住并支撑第二弹性构件5392。第二弹性构件5392可采用螺旋弹簧的形式。第二弹性构件5392可连接于支撑杆5317与枢转式旋转限制件535的夹持突出部5354之间。因此,如果在旋转限制件535旋转之后去除(由固定构件550)施加到旋转限制件535的外力,则旋转限制件535可返回其初始位置。
除之前描述的本体5341、夹持凹部5342、第一插入凹部5344和第二插入凹部5345、第一转轴孔5346(第一转轴5367插入第一转轴孔)以及夹持销5347之外,夹持构件534还可包括从本体5341的上表面向上伸出的夹持突出部5343。第一弹性构件5391的一端可被夹持突出部5343卡住,而第一弹性构件5391的另一端可被设置在运动引导件536的本体5361的上表面的夹持突出部5365卡住。
因此,如果运动引导件536被连接器1500旋转,连接器1500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闭锁装置520的运动引导件526,则运动引导件536的旋转通过第一弹性构件5391而被传输到夹持构件534,由此在夹持凹部5342定向为面向侧方的状态下旋转夹持构件534并向前移动夹持构件534。
第一转轴5367可经由插入孔5315而被插入夹持构件534的第一转轴孔5346;其中,第一上支柱5371和第一下支柱5381分别设置在夹持构件534的上、下表面,以允许夹持构件534与壳体531的上、下表面分隔开。
如前所述,旋转限制件535可包括:本体5351;第一延伸部5352,其接触固定构件550;第二延伸部5353;第二转轴孔5356;夹持突出部5354,其设置在第二延伸部5353的端部,使得第二弹性构件5392被夹持突出部5354卡住;以及插入件5355,从第二延伸部5353的上表面向上伸出,以便选择性地插入夹持构件534的第二插入凹部5345,进而(在固定构件550与夹持构件534彼此分离时)限制夹持构件534的旋转。
第二转轴5369可在插入第二转轴孔5356内之后经过插入孔5314;其中;第二上支柱5372和第二下支柱5382分别设置在旋转限制件535的上、下表面,以支撑旋转限制件535,并允许旋转限制件535与壳体531的上、下表面分隔开。
图35所示的运动引导件536还可包括:接触件5363,其从本体5361沿侧向伸出;插入件5362,其从本体5361沿不同的方向伸出,以便选择性地插入夹持构件534的第一插入凹部5344;夹持突出部6365,其从本体5361向上伸出;以及第三转轴孔5364,其形成于本体5361的枢转中心。在第三转轴孔5364的上方和下方,也可分别设置有第三上支柱5373和第三下支柱5383。
第三转轴5368可经过插入孔5313、第三下支柱5383、第三转轴孔5364和第三上支柱5373,以可旋转地支撑运动引导件536。第三转轴5368可构造为与运动引导件536一起移动,使得第三转轴5368可与运动引导件536同时旋转。
连接器1500可连接到第三转轴5368,或者可与第三转轴5368一体形成。在这种排布方案中,第三转轴5368、连接器1500和运动引导件536可一起移动,使得连接器1500可经由运动引导件136的旋转而旋转。
尽管以上描述了机械类型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但是这些闭锁装置520、530也可以是电气或电子类型,并且更具体地可以是螺线管装置,或适当的其他类型的装置。
具体地,闭锁开关装置600(用作设置在门30上的控制装置)可与闭锁装置520、530联动。因此,根据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操作,闭锁装置520、530可实现储藏容器100与冰箱本体10之间的连接,或储藏容器100与门30之间的连接。
图36和图37示出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构件524与运动引导件526之间以及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构件534与运动引导件536之间的连接。如图36和图37所示,运动引导件526、536可分别设置在连接器150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如上所述,运动引导件526、536可经由弹性构件分别连接到夹持构件524、534,使得夹持构件524、534可经由运动引导件526、536的旋转而旋转,由此选择性地分别与固定构件550连接或分离。
具体地,如果第一闭锁装置520的运动引导件526通过挤压件522的操作而旋转,则这种旋转被传输到第二闭锁装置530的运动引导件536,由此引起运动引导件536旋转。因此,第一闭锁装置520的运动引导件526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运动引导件536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结果,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构件524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构件534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向。由此允许同时实现第一闭锁装置52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联结/分离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联结/分离。
如图38所示,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可被安装到框架110。例如,当从前侧观察时,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可固定到框架110的右下角,并构造成使得设置在门30的后表面的固定构件550可插入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具体地,如果在门30和储藏容器100没有彼此联结的状态下旋转门30,则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中或与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分离。
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可包括:壳体511;支撑板512,其设置在壳体511中;插入引导凹部513,其形成于支撑板512中;以及限位器514,其从支撑板512的下表面向下伸出。限位器514可插入形成于储藏室20的入口的右下缘的限位器凹部131。
限位器514可限制储藏容器100的运动,进而防止储藏容器100在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移动时过深地插入储藏室20,以致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由于限位器514接触限位器凹部131的后表面,所以限位器514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超过预定深度。
因为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可沿门30的旋转轨迹移动,所以限位器凹部131可斜向延伸以与固定销552的旋转轨迹对应,而且限位器凹部131的侧壁可具有预定曲率。具体地,因为位置靠近门30的铰接件13的固定构件550可具有曲线式旋转轨迹,限位器凹部131的侧壁可具有与该曲线式旋转轨迹对应的曲率。
如图39所示,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可被安装到框架110。例如,当从前侧观察时,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可固定到框架110的右上角,并可构造为使得设置在门30的后表面的固定构件550可插入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具体地,如果在门30与储藏容器100没有彼此联结的状态下旋转门30,则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或与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分离。
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可包括:壳体541;支撑板542,其设置在壳体541中;插入引导凹部543,其形成于支撑板542中;以及限位器544,其从支撑板542的上表面向上伸出。限位器544可插入储藏室20的入口的右上缘形成的限位器凹部141中。
限位器544可限制储藏容器100的运动,以防止储藏容器100在储藏容器100与门30一起移动的情况下过深地插入储藏室20中,进而封闭储藏室20的前开口。由于限位器544接触限位器凹部141的后表面,所以限位器544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超过预定深度。
因为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沿门30的旋转轨迹移动,所以限位器凹部141可斜向延伸以与固定销552的旋转轨迹对应,而且限位器凹部141的侧壁可具有预定曲率。具体地,因为位置靠近门30的铰接件13的固定构件550具有曲线式旋转轨迹,所以限位器凹部141可具有与该曲线式旋转轨迹对应的曲率。
图40是示出闭锁开关装置可操作地联结到门把手的联动结构的立体图,而图41是闭锁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闭锁开关装置600可包括:按钮610,其设置在门30的把手32上;以及运动转换装置,其使按钮610所施加的推力的运动方向和作用位置转换到不同的方向和位置,以便选择性地从锁定状态释放第一闭锁装置520。闭锁开关装置600的运动转换装置例如可以是联动件630;联动件630可操作地联结到按钮610,以便被按钮610旋转。例如,当联动件630推动释放销650时,释放销650可从锁定状态释放第一闭锁装置520,由此使第一闭锁装置520能够操作。
如图40所示,按钮610可从把手32的上端突出,以允许用户在以其他手指抓住把手的同时以拇指按下按钮610。其他排布方案也可以是适当的。联动件630可旋转地嵌入门30,并可呈例如杆的形状,其中,杆的相对两端沿彼此垂直的不同方向延伸。在旋转的联动件630推动释放销650时,释放销650可推动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挤压件522。
闭锁开关装置600还可包括推柄620;推柄620连接到按钮610,以便在按钮610被按下时与按钮610一起移动,由此旋转联动件630。
如图41所示,推柄620可包括:滑动部621,其连接到按钮610,并构造为在把手32内竖直地滑动;水平延伸部622,其从滑动部621的上端水平地伸出;竖直延伸部623,其从水平延伸部622的一端向下伸出;以及U形联动件插入部624,其从竖直延伸部623的下端突出,使得联动构件630的一端插入U形联动件插入部624。推柄620还可包括突出部625;突出部625设置在滑动部621的下端,并构造为挤压把手32中设置的弹簧626。
闭锁开关装置600还可包括嵌入门30中的罩680。联动件630可旋转地接纳在罩680中。
罩680可包括彼此面对地的联结第一罩681和第二罩682以及联结到第二罩682的一侧的第三罩683,第三罩683构造为引导释放销650的直线运动。
第一罩681和第二罩682可包括多个用于使第一罩681和第二罩682彼此附接的紧固孔。第二罩682还可具有用于使第二罩682联结到门30的紧固孔,而且第三罩683可具有用于使第三罩683联结到第二罩682的紧固孔。
门30中可包含绝缘泡沫材料,因此罩680可被密封,以防止泡沫进入罩680。联动件630可被可旋转地安装在由第一罩681和第二罩682构成的那部分罩680中。具体地,联动件630可通过两个支承构件631、632被间接地安装在罩680中(这两个支承构件631、632插置在联动件630与罩680之间),而不是被直接附接到罩680。这可减小联动件630的摩擦力并有利于联动件630的顺利旋转。
闭锁开关装置600还可包括弹簧660,用以使释放销650返回其初始位置。
如果在联动件630推动释放销650由此推动挤压件522之后,去除施加到按钮610上的推力,则释放销650将因为联动构件630不再有旋转力而返回其初始位置。为此,弹簧600可围绕释放销650。在被第三罩683压缩的弹簧因其弹性力而扩张时,弹簧660起到使释放销650返回其初始位置的作用。
释放销650可包括:销构件651,其构造为在第三罩683中直线移动;以及推动构件652,其联结到销构件651的一端。
销构件651和推动构件652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在一个示例中,执行直线运动的销构件651可由塑料构成,而作用为推动挤压件522的推动构件652可由弹性橡胶构成。其他材料可也为适当的。
闭锁开关装置600还可包括有滑块640;滑块640被可滑动地安装在罩680中,以使联动件63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由此将直线运动力传输到释放销650。
为此,滑块640可包括:联动件接纳凹部642,其形成于滑块640的表面,用以接纳并接触联动件630的另一端;以及引导突出部644,其从滑块640的相对的两侧向表面突出,以便可滑动地插入第三罩683的内侧向表面上形成的那些引导凹槽684中。
释放销650可联结并固定到滑块640,以便当联动件630推动滑块640时与滑块640一起移动。
弹簧660的一端可由第三罩683的内表面支撑,而弹簧660的另一端可由滑块640的与联动件接纳凹部642相对的表面支撑。
推柄620可包括引导件690;引导件690设置在从把手32的上端突出的延伸部,用以允许把手32附接到门30的侧表面。引导件690在其上端和下端可包括有阶梯部,用以在限定竖直运动的上、下限的同时引导推柄620的竖直运动。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2和图43描述闭锁开关装置的操作。
如图42所示,当没有按下按钮610时,按钮610不会推动推柄620,因此,没有联动件630的旋转,联动件630不推动滑块640,而且释放销650保持在释放销650从门30的内表面突出的初始位置。在此状态下,弹簧626向联结到按钮610的推柄620施加弹性力,引起推柄620的上表面接触在引导件690的上端形成的阶梯部,由此防止联结到推柄620的按钮610向上与其安装部分离。而且,围绕释放销650的弹簧660在接触第三罩683的内表面的同时向联动件630推动滑块640,位于推柄620下方的弹簧626和位于第三罩683的内表面与滑块640之间的弹簧660将联动件630保持在旋转初始位置。
此后,如图43所示,如果用户按下按钮610,则推柄620向下移动,联动件630的一端旋转预定角度。因为联动件630的另一端推动滑块640预定距离,所以弹簧660抵靠第三罩683的内表面被压缩;而且联结到滑块640的释放销650从门30的内表面进一步突出,由此推动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挤压件522。如果挤压件522如上所述被推动,则第一闭锁装置520(以及被连接器1500联结到第一闭锁装置520的第二闭锁装置530)从锁定状态释放,由此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可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分离。
因此,如果用户按下按钮610以使第一闭锁装置520从锁定状态释放,然后打开门30,则固定构件550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分离。这可允许储藏容器100联结到冷藏室20并与门30分离,由此使得仅门30被打开。
在可选实施例中,闭锁开关装置600可防止在门30打开储藏室20时,按下按钮610。具体地,如果按下按钮610,可释放第一闭锁装置520与门30的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连接,在特定情形下,储藏容器100可非故意地与门的后表面分离。
图44是闭锁开关装置600的可选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而图45是闭锁开关装置600的该可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44所示,按钮610可从把手32的上端突出;其中,联动件630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门30上,以便经由联动件630的旋转来推动释放销650。在旋转的联动构件630推动释放销650时,释放销650推动图24中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挤压件522。推柄620可连接到按钮610,以便当按下按钮610时与按钮610一起移动,并使联动件630旋转。当用户按下按钮610时,推柄620与按钮610一起向下移动,由此使联动构件630的一端旋转。
如图45所示,推柄620可包括:滑动部621,其连接到按钮610,并适合在把手32内竖直地滑动;水平延伸部622,其从滑动部621的上端水平伸出;竖直延伸部623,其从水平延伸部622的端部向下伸出;以及U形联动件插入部624,其从竖直延伸部623的下端突出,以接纳联动件630的一端。推柄620还可包括突出部625;突出部625设置在滑动部621的下端,并构造为挤压位于把手32中的弹簧626。闭锁开关装置600的罩680可嵌入门30中,而且联动件630被可旋转地接纳在罩680中。
如图45所示,如上所述,罩680可包括第一罩681、第二罩682和第三罩683。
联动件630可被间接地可旋转地安装在由第一罩681和第二罩682构成的那部分罩680中;其中,支承构件631、632插置在联动件630与罩680之间,而且弹簧660可使释放销650返回其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滑块640可包括联动件接纳凹部642和引导突出部644。释放销650可联结并固定到滑块640,以便当联动件630推动滑块640时与滑块640一起移动。弹簧660的一端可由第三罩683的内表面支撑,而弹簧660的另一端可由滑块640的与联动件接纳凹部642相对的表面支撑。如图46所示,推柄620可包括位于把手32的上端的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引导件690,用以允许把手32附接到门30的侧表面。引导件690的左部可形成有竖直定向的第一引导部692;第一引导部692的上、下端具有阶梯部,用以引导推柄620的竖直运动,同时限定这种竖直运动的上、下限。
另外,可设置有限位器装置700。当门30关闭时,限位器装置700可被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推动,由此操作闭锁开关装置600。
如图44和图46所示,限位器装置700可包括:推杆710,其构造为在门30关闭时被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推动;限位器720,其枢转式地与推杆710联动,以使闭锁开关装置600从锁定状态释放;以及弹簧730,其使限位器720返回到其锁定位置。
推杆710可由形成于引导件690的右部的第二引导部694支撑。第二引导部694可引导推杆610的水平运动,从而允许推杆610水平滑动。第二引导部694可在把手32的延伸部的右下角形成,以引导推杆610的滑动。
推杆610可从把手32的延伸部的右端突出。限位器720可连接到推杆710,以便与推杆710的直线运动对应地旋转。当推杆710未被推动时,即在推杆710向后突出而不是向把手32移动的状态下,限位器720可接触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推柄620,由此防止推柄620的向下运动。
弹簧730可被安装成使限位器720返回其锁定位置。弹簧730例如可为被安装在限位器720的枢转轴724上的扭力弹簧。
限位器720的一端可连接到推杆710,以便经由推杆710的运动而旋转。限位器720的另一端可包括弯曲部726;弯曲部726与形成于闭锁开关装置600的一侧的夹持突出部627接合,以便使闭锁开关装置600保持在锁定状态,由此防止闭锁开关装置600的不慎操作。
推杆710中可包括有竖直细长槽712,竖直细长槽712接纳形成于限位器720的连接部722上的突出部。当推杆710执行直线运动时,形成于限位器720的连接部722上的突出部可插入细长槽712并竖直地移动,由此使限位器720能够旋转。
限位器720的弯曲部726可首先从枢转轴724向下伸出,然后向左弯曲。
推柄620可包括侧向突出的夹持突出部627,以便被限位器720的弯曲部726卡住。夹持突出部627构造为,在其竖直运动期间除了被限位器720的弯曲部726卡住之外不干扰限位器72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6和图47描述根据多个实施例的闭锁开关装置600和限位器装置700的操作。
如图46所示,如果门30紧密接触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但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没有推动限位器装置700的推杆710,则限位器720保持在初始位置,以限制闭锁开关装置600的操作。在此情况下,推柄620的夹持突出部627与限位器720的弯曲部726接合,由此限制推柄620的向下运动。因此,即使用户试图按下按钮610,按钮610也不能被按下,这是因为联结到按钮610的推柄620不能向下运动,而且联动件630不能旋转。因此,联动件630不推动滑块640,而且释放销650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在此状态下,弹簧626向联结到按钮610的推柄620施加向上的弹性力。因为推柄620的下表面接触形成于第一引导部692的上端的阶梯部,所以可防止联结到推柄620的按钮610向上分离。
构造为支撑释放销650的弹簧660还可在接触第三罩683的内表面的同时向联动件630推动滑块640。由此,联动件630可被位于推柄620之下的弹簧626和位于第三罩683的内表面与滑块640之间的弹簧660保持在旋转初始位置。因此,在门30打开冰箱本体10的状态下,按钮610不会被操作,因此对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操作没有影响。因此,假设储藏容器100和门30彼此连接,则可稳定地保持这种连接。
接下来,如图47所示,如果冰箱的门30封闭冰箱本体10,则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推动推杆710,造成推杆710向内移动。由此,随着限位器720如所示地旋转,推柄620的夹持突出部627可向下移动而不会被弯曲部726卡住。如图46所示,如果用户在此状态下按下按钮610,则推柄620向下移动,造成联动件630的一端旋转预定角度。随着联动件630的另一端推动滑块640预定距离,弹簧660抵靠第三罩683的内表面而被压缩,而且联结到滑块640的释放销650从门30的后表面进一步突出,由此推动第一闭锁装置520的挤压件522。如上所述,如果推动挤压件522,则第一闭锁装置520被从锁定状态释放,而且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可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分离。
因此,随着用户在门30的关闭状态下按下按钮610以使第一闭锁装置520从锁定状态释放,并随后打开门30,第一闭锁装置520就与固定构件550分离。因此,储藏容器100在联结到冷藏室20的同时与门30分离,由此仅仅打开门30。
如果去除施加到按钮610的推力,则按钮610之下的弹簧626向上推动推柄620和按钮610,使推柄620和按钮610返回其初始位置。
图48A是图22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俯视剖面图,而图48B是图27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530的俯视剖面图。图24中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图27中的第二闭锁装置530彼此分离,而不是如图33所示彼此连接。以下将描述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操作。
在图48A和图48B中,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并由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支撑,以使储藏容器100和门30联结。
如图48A所示,固定构件550插入壳体521的插入引导凹部5211。在此状态下,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位于夹持凹部5242中并被夹持凹部5242的侧壁围绕。也就是说,夹持凹部5242的作用为固定销552的限位器,由此防止固定构件550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分离。在此情况下,夹持构件524的夹持销5247位于运动引导凹部5244的右侧,以便不被夹持引导凹部卡住,由此从冰箱本体10释放储藏容器100。
为确保夹持构件524牢固地支撑固定构件550,可防止夹持构件524的旋转。为此,设置在运动引导件526中的插入件5262插入夹持构件524的第一插入凹部5244,由此防止夹持构件524的旋转。同时,旋转限制件525的第一延伸部5252被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推动,由此从插入引导凹部5211向后移动并使旋转限制件525完全旋转。
图48B示出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壳体531的插入引导凹部5311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位于夹持凹部5342中并被夹持凹部5342的侧壁围绕。也就是说,夹持凹部5342用作固定销552的限位器,由此防止固定构件550与第二闭锁装置530分离。在此情况下,夹持构件534的夹持销5347位于运动引导凹部5344的右侧,以便不被夹持引导凹部122卡住,因此从冰箱本体10释放储藏容器100。
同时,旋转限制件535的第一延伸部5352被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推动,由此从插入引导凹部5311向后移动并使旋转限制件535完全旋转。
图49中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构件524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构件534的位置与图48A和图48B所示的夹持构件524、534的位置相同。在图49的排布方案中,门30持续地封闭冰箱本体10的储藏室20。在此情况下,夹持构件524、534的夹持销5247、5347位于夹持引导凹部112、122的右侧,以防止夹持销5247、5347被夹持引导凹部112、122卡住。同时,限位器523、533位于限位器凹部111、121中,限位器凹部111、121围绕限位器523、533的后面和侧面。
如果用户在门30和储藏容器100彼此联结的状态下拉动门30,则门30和储藏容器100同时向前旋转,由此打开储藏室20。因为夹持销5247、5347位于夹持引导凹部112、122的右侧,而且夹持引导凹部112、122向前打开,所以即使夹持销5247、5347与门30和储藏容器100一起向前移动,夹持销5247、5347也可自由地移动而不被夹持引导凹部112、122卡住。
如图50A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构件524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构件534卡住固定构件550。夹持构件524、534的夹持凹部5242、5342围绕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防止固定构件550的分离,使得门30和储藏容器100可彼此联结。运动引导件526在被挤压件522推动时移动。挤压件522仅设置在第一闭锁装置520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有第一闭锁装置520包括运动引导件526。运动引导件526的插入件5262插入第一插入凹部5244,防止夹持构件524的旋转。
设置在运动引导件526中的接触件5263持续地接触挤压件522。因此,当挤压件522向前移动时,接触件5263是可旋转的,因此能够使夹持构件524旋转。
如图50B所示,固定构件550也插入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设置在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中的插入引导凹部513和设置在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的插入引导凹部543是斜向形成的,用以引导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的运动。如果固定销552到达插入引导凹部513、514的最后部的位置,则固定销552的前端被壳体511、541的夹持突出部516、546卡住,防止固定销552向前分离而不是斜向分离。
图51A示出固定构件550与第一闭锁装置520(正在)分离,而图51B示出固定构件550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完全分离。
如果用户按下设置在把手32中的按钮610,则释放销650经由内部联动结构的操作而向后移动。如图51A和图51B所示,挤压件522被释放销650移动到壳体521内,从而挤压在运动引导件526的延伸部5263上。如果挤压件522被挤压,则运动引导件526旋转(例如如本示例所示顺时针旋转)。由此使插入件5263与夹持构件524的插入凹部5244分离。因为夹持构件524经由第一弹性构件5291连接到运动引导件526,所以如果运动引导件526顺时针旋转,则夹持构件524被运动引导件526拉动并逆时针旋转。通过夹持构件524的旋转,本来面向侧方定向的夹持凹部5242被定向为面向前方,从而允许固定销552从夹持凹部5242释放并向前移动。
如果夹持构件524逆时针旋转,则夹持销5247向运动引导凹部5244的左侧运动,而且夹持销5247向夹持引导凹部112的左侧运动并被夹持引导凹部112的扩张凹部的阶梯部112a围绕。同时,旋转限制件525的第一延伸部5252接触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旋转限制件525连接到第二弹性构件5292,而第二弹性构件5292连接到支撑杆5217并提供拉动旋转限制件525的弹性力,使得旋转限制件525趋向于逆时针旋转。因此,如果固定构件550从夹持构件524释放,则随着旋转限制件525逆时针旋转,第一延伸部5252向前推动固定销552。
如果用户在此状态下向前拉动门30,则固定构件550向前与插入引导凹部5211分离。然后,在固定构件550与闭锁装置520完全分离之后,旋转限制件525进一步逆时针旋转,造成设置在旋转限制件525处的插入件5255插入设置在夹持构件524中的第二插入凹部5245,由此防止夹持构件524进一步旋转。
通过这种方式,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并位于冰箱本体10中。如果用户打开门30,则露出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这允许用户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容器100或从储藏容器100取出储藏物品。
与第一闭锁装置520相比,第二闭锁装置530并非必须包括与运动引导件526对应的部件,但可存在与夹持构件和固定构件的联结/分离类似的操作。因此,可利用关于第一闭锁装置52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分离的以上描述,来代替关于第二闭锁装置53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分离的描述。
图52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构件524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构件534的位置与图51A和图52B的夹持构件524、534的位置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门30打开,而且储藏容器100位于储藏室20的进口处。
在此情况下,夹持构件524、534的夹持销5247、5347位于处在夹持引导凹部112、122的左侧的扩张凹部中,并且夹持销5247、5347的位置还靠近在扩张凹部的前缘处形成的阶梯部112a、122a。这个排布方案限制夹持销5247、5347的向前运动。限位器523、533位于限位器凹部111、121中,限位器凹部111、121围绕限位器523、533的后方和侧方。如果用户在门30和储藏容器100没有彼此联结的状态下拉门30,则仅门30向前旋转,由此打开储藏容器100。
夹持销5247、5347位于设置在夹持引导凹部112、122的左侧的扩张凹部中。因为这些扩张凹部的前侧被阶梯部112a、122a封闭,所以即使门30向前打开,夹持销5247、5347也被阶梯部112a、122a卡住,这防止了夹持销5247、5347的向前运动。
如图53A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的夹持构件524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夹持构件534与固定构件55分离。夹持构件524、534的夹持凹部5242、5342被面向前方定向。因此,夹持凹部5242、5342不再围绕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从而允许固定构件550向前分离以及门30与储藏容器100分离。
运动引导件526当被挤压件522挤压时移动。因为在本实施例中,挤压件522仅设置在第一闭锁装置520中,所以应注意仅第一闭锁装置520使用了运动引导件526。运动引导件526的插入件5262与第一插入凹部5244分离,从而引导夹持构件524的旋转。设置在运动引导件526中的接触件5263持续地接触挤压件522。因此,接触件5263可随着挤压件522向前移动而旋转,由此能够引起夹持构件524的旋转。
如图53B所示,固定构件550与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分离。设置在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的插入引导凹部513、543是斜向形成的,用以引导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的分离。因为设置为邻近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的固定构件550沿直线轨迹旋转,所以固定构件550可在斜向形成的插入引导凹部513、543的引导下向前移动,并且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可与固定构件550分离。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储藏容器100与门30之间的分离顺序,但是将理解,储藏容器100与门30之间的重新联结可按相反的顺序执行。
如上所述,第一闭锁装置52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联结和分离基本类似于第二闭锁装置530与固定构件550之间的联结和分离,因此可利用关于第一闭锁装置520的以上描述来代替关于第二闭锁装置530的描述。
也就是说,如图51B所示,如果用户在固定构件550与第一闭锁装置520彼此分离的状态下推动门30,则如图51A所示,固定构件550插入第一闭锁装置520。固定构件550插入插入引导凹部5211,向后推动旋转限制件525的第一延伸部5252。随着旋转限制件525旋转(顺时针),旋转限制件525的插入件5255与夹持构件524的第二插入凹部5245分离,使夹持构件424旋转(顺时针)。固定构件550的固定销552被引入夹持凹部5242,向后推动夹持凹部5242并引起夹持构件524旋转(顺时针)。如果夹持构件524旋转(顺时针),则经由第一弹性构件5291连接到夹持构件524的运动引导件526被推动并旋转(逆时针)。因此,运动引导件526的插入件5262的位置靠近第一插入凹部5244。
在完全引入固定构件550之后,夹持构件524的夹持凹部5242被定向为面向侧方,以便围绕固定销552;而且运动引导件526的插入件5262插入第一插入凹部5244,由此限制夹持构件524的旋转,其中,固定构件550完全被夹持构件524卡住,以防止固定构件550向前分离。
图48和图53涉及图24-25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图27-28所示的第二闭锁装置530的操作。在如图33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彼此连接的情况下,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操作基本上与图24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相同。因此,可利用图48和图53的关于图24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的以上描述来代替关于图33所示的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描述。
如图54所示,在储藏容器100位于储藏室20中的情况下,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23、533分别位于储藏室20的进口24或搁板23的上表面处形成的限位器凹部111、121中。而且,设置在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的限位器514、544分别位于设置在储藏室20的进口24或搁板23的上表面处的限位器凹部131、141中。
第一闭锁装置520的限位器523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33插入限位器凹部111、121,设置在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的限位器514、544插入限位器凹部131、141,限位器凹部111、121和限位器凹部131、141具有不同的形状。这是因为当联结到门30的储藏容器100旋转时,储藏容器100在靠近门30的铰接件13的区域中展现稍微曲线状的枢转式旋转轨迹,但在远离铰接件13的区域中则展现基本直线状的旋转轨迹。因此,供第一闭锁装置520的限位器523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33插入的限位器凹部111、121具有面向前方的开放式前端并且从开放式前端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然而,供设置在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中的限位器514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的限位器544插入的限位器凹部131、141是斜向形成的,以对应于曲线状的轨迹,而且限位器凹部131、141的入口也被斜向地定向。
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23、533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的限位器514、544可具有基本圆形的横截面。而且,限位器凹部111、121、131和141具有曲面式的后部形状,以对应于设置在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中的限位器523、533以及设置在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中的限位器514、544。
当然,应理解的是,限位器凹部111、121、131和141的后部形状可根据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23、533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的限位器514、544的形状而改变。
通过上述构造,在门30与储藏容器100彼此联结的状态下,如果门30如图55所示地关闭,则当推动门30时,储藏容器100位于储藏室的进口。在此情况下,如图55所示,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23、524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的限位器514、544分别插入限位器凹部111、121、131和141并被限位器凹部111、121、131和141卡住。可防止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的限位器523、524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的限位器514、544被进一步推入储藏室20,因此防止储藏容器100被引入储藏室20超过预定深度。
如图56所示,如果在门30与储藏容器100经由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彼此联结的状态下向前拉门30,则连接支撑装置200的接触储藏室20的上倾斜表面15的枢转构件220与倾斜表面15分离。因此,因为枢转构件220不再挤压连接构件230,所以连接构件230被固定装置210卡住。
按这种方式,设置有连接支撑装置200的储藏容器100连接到门,连接支撑装置200被门30的固定装置210卡住,储藏容器100由此被持续地放置在门30的后表面。通过这种方式,连接支撑装置200以及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可稳定保持门30与储藏容器100之间的联结或连接。因此,如果门30枢转式地旋转,则储藏容器100可与门30一起移动而没有与门30分离的风险。
如果门30在储藏容器100与门30之间保持联结或连接的状态下打开,则在储藏室20打开后,用户就能够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室20或从储藏室20取出储藏物品。
同时,如图57所示,如果在门30与储藏容器100经由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而彼此联结或彼此分离的状态下,门30封闭储藏室20,则连接支撑装置200的枢转构件220接触储藏室20的上倾斜表面15。随着枢转构件220向前或向下旋转以便挤压连接构件230,连接构件230向后或向上旋转。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连接构件230与固定构件210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如果在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与门30分离并连接到冰箱本体10的状态下,连接支撑装置200与固定装置210断开连接,则储藏容器100与门30完全断开连接。因此,如果门30旋转,则仅有门30移动,同时储藏容器100保持在储藏室20中。这样造成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露出。因此,用户能够利用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来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容器100或从储藏容器100取出储藏物品。
如上所述,储藏容器支撑装置可包括连接支撑装置200、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以及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
另外,如上所述,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一操作期间,门30和储藏容器100彼此连接,以便如图2和图3B所示那样一起旋转。在此情况下,储藏容器20打开,以供用户使用。
同时,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二操作期间,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并连接到冰箱本体10。如图2和图3C所示,如果门30打开,则储藏容器100的前表面露出,以供用户使用。
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一操作期间,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可持续地连接到门30的固定构件550。
而且,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一操作期间,固定构件550可插入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并由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支撑。
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一操作期间,在门30打开储藏室20的状态下,连接支撑装置200可连接到设置在门30上的固定装置210。
同时,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二操作期间,储藏容器100与门30分离并连接到冰箱本体10。
在此情况下,即使门30旋转,储藏容器100也持续地位于冰箱本体10中限定的储藏室20的进口处,由此持续地位于储藏室20中。
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二操作期间,第一闭锁装置520和第二闭锁装置530可与门30的固定构件分离,并且被形成于储藏室20的进口处的夹持引导凹部112、122卡住。
而且,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二操作期间,尽管固定构件550可插入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但是固定构件500并非必须被保持在插入位置,而是在门30打开时,固定构件500与第一引导支撑装置510和第二引导支撑装置540分离。
在储藏容器支撑装置的第二操作期间,在门30打开储藏室的状态下,连接支撑装置200不连接到设置在门30上的固定装置2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中,储藏容器可选择性地可拆卸地被联结并支撑在冰箱本体与门之间,而不是设置带有单独的储藏容器门的冰箱门。
在如本说明书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中,只设有主门而没有辅助门。这与使用两个衬垫和两个加热器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冷气的损失以及能耗。
此外,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储藏容器可拆卸地联结到单个门或冰箱本体的后表面并由单个门或冰箱本体的后表面来支撑,这种储藏容器可提供使用中的便利性。
在根据本说明书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储藏容器联结到冰箱本体中限定的储藏室的状态下,当用户试图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容器或从储藏容器取出储藏物品时,储藏容器可密闭储藏室的前开口,这可防止冷气损失。
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闭锁装置可构造为通过按钮来操作,并可被操作以实现门与储藏容器之间的联结或分离。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拉动门而不按按钮以便使用储藏室,则闭锁装置可使储藏容器联结到门,由此允许储藏容器和门一起移动,以便打开储藏室。相反,如果用户在按下按钮的状态下拉动门以便使用储藏室,则闭锁装置可使储藏容器与门分离,由此允许储藏容器联结到储藏室的进口以便打开。
如在此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闭锁装置可包括夹持构件、用以移动夹持构件的运动引导件以及当夹持构件与设置在门上的固定构件分离时限制夹持构件的枢转式旋转的枢转式旋转限制件。利用这种构造,储藏容器可经由闭锁装置的操作而更准确且更迅速地联结到门或冰箱本体。
在如本说明书具体实施并概括描述的冰箱中,连接支撑装置可使储藏容器与门彼此连接或释放这种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储藏容器与门之间更稳定的联结。
此外,因为储藏容器可由冰箱本体来稳定地支撑而不是被安装到门上,所以在用户将储藏物品放入储藏容器或从储藏容器取出储藏物品时,可防止由于门的旋转引起物品晃动。
储藏容器可设置成独立于储藏室,与储藏容器的安装位置无关。因此,储藏容器可用作辅助储藏室,从而允许当打开门时,用户容易地从储藏容器中取出物品,这增大了冰箱使用中的便利性。
本说明书提及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等用语的意思是,与该实施例关联地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多处出现的这种用语未必都指相同的实施例。而且,当与任何实施例关联地描述某个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范围内,可与其他实施例关联地实施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Claims (12)

1.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具有储藏室;
门,可旋转地联结到所述箱体,用以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箱体的前表面中的进入开口;
把手,设置在所述门上;
按钮,设置在所述把手上;
柄,其第一端联结到所述按钮;
联动件,其第一端联结到所述柄的第二端;以及
释放销,联结到所述联动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柄、所述联动件和所述释放销设置在所述门上;而且其中,所述释放销响应所述按钮的压下而经由所述柄和所述联动件被压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柄包括:
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把手内;其中,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接触所述按钮;
突出部,从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向外伸出;
弹簧,围绕着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把手的下内表面之间;其中,所述弹簧构造为恢复所述按钮的初始位置;
水平延伸部,从所述滑动部水平地向外伸出并超出所述把手;以及
垂直延伸部,从所述水平延伸部垂直地向外伸出;其中,所述联动件的第一端联结到所述垂直延伸部的远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罩,所述联动件在所述罩中被接纳在所述门内;以及
至少一个支承件,在所述壳中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联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联动件包括:
主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件联结到所述主杆;
第一臂,从所述主杆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使得所述第一臂的远端联结到所述柄的垂直延伸部的远端;以及
第二臂,从所述主杆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向外延伸,使得所述第二臂的远端构造为选择性地接触所述释放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按钮的压下引起所述柄沿所述按钮的压下方向移动,由此引起所述联动件旋转而且所述第二臂的远端接触并挤压所述释放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还包括:选择性地限制所述联动件的旋转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推杆,被可移动地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垂直延伸部上的槽中;以及
限位杆,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枢转轴上,所述枢转轴联结到所述垂直延伸部;其中,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枢转式地联结到所述推杆,而且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构造为被所述垂直延伸部上形成的夹持突出部选择性地卡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当所述门关闭时,所述推杆延伸超出所述槽,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被所述夹持突出部卡住,以防止所述杆的向下运动以及所述联动件的旋转;而且当所述门打开时,所述推杆缩回所述槽中,且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自由地旋转,以允许所述杆的向下运动以及所述联动件的旋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还包括:在第一模式下联结到所述门、而在第二模式下联结到所述箱体的闭锁件,其中所述释放销构造为选择性地接触所述闭锁件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构造为响应所述释放销的压下来移动所述闭锁件并解除所述锁的目前联结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储藏容器,在第一模式下联结到所述门,在第二模式下联结到所述箱体;以及
闭锁件,设置在所述储藏容器上,以使所述储藏容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下联结到所述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联结到所述箱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释放销构造为选择性地接触所述闭锁件的致动器,使得所述致动器响应所述释放销的压下而移动,以便释放所述储藏容器与所述门和所述箱体二者中的一者的联结,而接合所述储藏容器与所述门和所述箱体二者中的另一者的联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闭锁件包括:
壳体;
夹持装置,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接合设置在所述门的后表面上的夹持固定件,而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接合所述箱体中的夹持凹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闭锁件还包括:
运动引导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夹持装置,以引导所述夹持装置的运动;
旋转限制件,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限制所述夹持装置的旋转;以及
夹持销,从所述夹持装置向外伸出并穿过所述壳体伸出,以便被选择性地接纳在形成于所述箱体中的所述夹持凹部内。
CN201210211906.9A 2012-01-03 2012-06-21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Active CN1031854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00457A KR101929776B1 (ko) 2012-01-03 2012-01-03 래치장치 및 래치장치와 보조저장실을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2012-0000457 2012-01-03
KR10-2012-0008605 2012-01-27
KR1020120008608A KR101952681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0A KR102007838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래치장치, 래치장치로 구성되는 저장용기 지지장치와 저장용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5A KR101952680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1 2012-01-27
KR10-2012-0008606 2012-01-27
KR10-2012-0008607 2012-01-27
KR1020120008604A KR101988306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1A KR101952678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래치장치, 래치장치로 구성되는 저장용기 지지장치와 저장용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7A KR101988308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2 2012-01-27
KR1020120008603A KR101956034B1 (ko) 2012-01-27 2012-01-27 저장용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0 2012-01-27
KR10-2012-0008603 2012-01-27
KR1020120008606A KR101988307B1 (ko) 2012-01-27 2012-01-27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2A KR101952679B1 (ko) 2012-01-27 2012-01-27 저장용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2012-0008608 2012-01-27
KR10-2012-0008604 2012-0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5432A true CN103185432A (zh) 2013-07-03
CN103185432B CN103185432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14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8992.8A Active CN103185437B (zh) 2012-01-03 2012-06-20 连接支撑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支撑装置的冰箱
CN201210212542.6A Active CN103185433B (zh) 2012-01-03 2012-06-21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CN201210212528.6A Active CN103185438B (zh) 2012-01-03 2012-06-21 闭锁件及具有该闭锁件的冰箱
CN201210211906.9A Active CN103185432B (zh) 2012-01-03 2012-06-21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8992.8A Active CN103185437B (zh) 2012-01-03 2012-06-20 连接支撑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支撑装置的冰箱
CN201210212542.6A Active CN103185433B (zh) 2012-01-03 2012-06-21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CN201210212528.6A Active CN103185438B (zh) 2012-01-03 2012-06-21 闭锁件及具有该闭锁件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8844983B2 (zh)
EP (5) EP2613112B1 (zh)
JP (4) JP5385429B2 (zh)
CN (4) CN103185437B (zh)
BR (2) BR102012015111B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807A (zh) * 2013-09-25 2014-01-0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门防下垂结构
CN103900318A (zh) * 2012-12-30 2014-07-02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包括两个门的制冷电器
CN111380301A (zh) * 2018-12-26 2020-07-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2983130A (zh) * 2019-12-02 2021-06-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门组件及冰箱
CN113833942A (zh) * 2020-06-24 2021-12-2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家用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3629A1 (de) * 2012-04-25 2013-10-31 Hettich-Oni Gmbh & Co. Kg Schlepptürbeschlag
KR102025737B1 (ko) * 2012-09-03 2019-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28014B1 (ko) 2012-11-09 2019-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내부 도어의 제조 방법
US10591201B2 (en) * 2013-01-18 2020-03-17 Triteq Lock And Security, Llc Cooler lock
KR101860718B1 (ko) * 2013-02-21 2018-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중 도어를 갖는 냉장고
KR20140104640A (ko) * 2013-02-21 2014-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중 도어를 갖는 냉장고
KR102218916B1 (ko) * 2013-06-14 2021-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2606132B1 (ko) * 2013-06-14 2023-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EP3008406B1 (en) * 2013-06-14 2021-12-08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KR102218309B1 (ko) 2013-11-18 2021-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TR201806880T4 (tr) 2013-12-23 2018-06-21 Lg Electronics Inc Buzdolabı.
KR102104521B1 (ko) * 2014-01-07 2020-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622228B1 (ko) * 2014-02-21 2016-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2186243B1 (ko) 2014-02-28 2020-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EP3001125B1 (en) * 2014-09-23 2021-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rigerator with an ice-making compartment
KR102267891B1 (ko) 2014-12-01 2021-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758284B1 (ko) * 2015-09-11 2017-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6749083B2 (ja) * 2015-10-09 2020-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KR102391404B1 (ko) 2015-12-17 2022-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2391409B1 (ko) * 2015-12-17 2022-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10087658B2 (en) * 2015-12-22 2018-10-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door-in-door latch
WO2017171215A1 (en) 2016-03-28 2017-10-05 Lg Electronics Inc. Lock and home appliance having the same
KR102548250B1 (ko) * 2016-05-02 2023-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10252198B2 (en) * 2017-03-02 2019-04-09 Bsh Hausgeraete Gmbh Filter device for a beverage and/or ice dispenser unit of a household cooling applianc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having a filter device
KR102602911B1 (ko) * 2017-10-10 2023-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미러 캐비닛 장치
CN110599698A (zh) 2018-06-13 2019-12-20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货物存取柜以及利用其收取和发放货物的方法
US11359414B2 (en) 2019-01-24 2022-06-14 Whirlpool Corporation Latch assembly
CN111664640B (zh) * 2019-03-05 2022-11-1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覆盖件的门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
US20200355021A1 (en) * 2019-05-06 2020-11-12 Southeast Cooler,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inforcing sheet metal door assemblies
CN113865231B (zh) * 2020-06-30 2023-07-1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可更换门面的冰箱门
CN114076480B (zh) * 2020-08-10 2023-01-20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可更换门面的冰箱门
KR20220053918A (ko) * 2020-10-23 2022-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115854629B (zh) * 2022-12-01 2024-05-14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控弹开式冰箱开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7114A (en) * 1939-12-04 1941-06-10 George Maximilian Alexander Ko Improvements in refrigerators
US2999712A (en) * 1960-05-16 1961-09-12 Keeler Brass Co Push button handle
JPS5084862U (zh) * 1973-12-05 1975-07-19
JPS63142682U (zh) * 1987-03-09 1988-09-20
JP2000249462A (ja) * 1999-02-26 2000-09-14 Aiwa Co Ltd 冷蔵庫
CN101784854A (zh) * 2007-08-24 2010-07-21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915A (en) 1909-03-18 1910-04-12 Henry A Bennett Sash-lock.
US1209544A (en) 1916-03-02 1916-12-19 Thomas P Bolger Refrigerator construction.
US1490777A (en) * 1922-08-03 1924-04-15 Fortune Albert La Door latch
US2021096A (en) * 1932-11-02 1935-11-12 Crosley Radio Corp Door construction for refrigerators
US1927398A (en) 1933-01-07 1933-09-19 Harold A Glasser Refrigerator
US2150064A (en) * 1933-02-08 1939-03-07 Boots Refrigerator
US2131680A (en) 1934-02-05 1938-09-27 Crosley Radio Corp Refrigerator
US2051132A (en) 1934-03-08 1936-08-18 Crosley Radio Corp Refrigerator door
US2122680A (en) 1934-03-08 1938-07-05 William F Dart Refrigeration means
US1984977A (en) 1934-06-26 1934-12-18 Robert W Forbes Refrigerator
US2046909A (en) 1934-09-26 1936-07-07 Merrill H Terry Refrigerator door
US2135878A (en) 1935-07-05 1938-11-08 Nash Kelvinator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130617A (en) * 1936-03-23 1938-09-20 Hazel L Groves Refrigerator
US2129923A (en) 1936-11-18 1938-09-13 Fairbanks Morse & Co Refrigerator cabinet
US2276937A (en) 1941-05-06 1942-03-17 Cordova Arturo Refrigerator
US2679427A (en) * 1952-02-18 1954-05-25 Jervis Corp Latch mechanism
US2741100A (en) 1954-01-07 1956-04-10 Gen Electric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777722A (en) 1954-05-18 1957-01-15 Nat Lock Co Latch construction
US2812205A (en) * 1955-02-18 1957-11-05 Keeler Brass Co Push button door handle
US2942438A (en) 1955-11-23 1960-06-28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or
US2840410A (en) * 1956-07-23 1958-06-24 Keeler Brass Co Push button door handle
US3086830A (en) * 1960-06-09 1963-04-23 Malia John Peter Compartmentalized refrigerator
US3140134A (en) 1961-12-21 1964-07-07 Mark A Nairn Cabinet
US3722237A (en) 1971-04-27 1973-03-27 Meyers Taylor Pty Ltd Locks
JPS5084862A (zh) 1973-12-03 1975-07-09
CA1126785A (en) 1978-10-13 1982-06-29 Jose Massana Canals Personal security door arrangement
JPS5785184U (zh) * 1980-11-14 1982-05-26
JPS5785184A (en) 1980-11-18 1982-05-27 Toyo Kogyo Co Operability measuring device for machine
JPS6023688A (ja) 1983-07-15 1985-02-06 日成建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ロ−プ等による地中埋設物の緊縛方法及びその実施に用いられるパイロツト装置
JPS6023688U (ja) * 1983-07-23 1985-02-18 應地 實雄 冷蔵庫の開閉装置
JPS613869U (ja) 1984-06-14 1986-01-10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庫内側解錠可能な冷蔵庫等の仮錠装置
JPS63142682A (ja) 1986-12-05 1988-06-15 Fujitsu Ltd 電界効果半導体装置
US5064255A (en) 1988-05-10 1991-11-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door member
JP2951835B2 (ja) * 1993-12-27 1999-09-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KR100247727B1 (ko) * 1997-09-08 2000-04-01 전주범 냉장고의 도어개방장치
JP2976103B2 (ja) 1997-10-08 1999-11-10 株式会社アイテック 冷蔵庫
DE19802765A1 (de) * 1998-01-26 1999-07-29 Heiko Weit Energiespartür für Kühlgeräte
JP2000065459A (ja) 1998-08-25 2000-03-03 Fujitsu General Ltd 冷凍冷蔵庫
JP2001108357A (ja) 1999-10-04 2001-04-20 Hideyuki Machida 冷蔵庫
JP3774098B2 (ja) 2000-02-14 2006-05-10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構造
KR100861348B1 (ko) * 2002-11-04 2008-10-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서랍식 냉장고 도어가스켓 보호 장치
CN2597915Y (zh) * 2002-12-27 2004-01-07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电冰箱的门体
ATE482366T1 (de) * 2002-12-31 2010-10-15 Arcelik As Kühlschrank
JP2004211977A (ja) 2003-01-06 2004-07-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内扉付き貯蔵庫
JP4334401B2 (ja) 2003-10-21 2009-09-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低温貯蔵庫
JP4243163B2 (ja) 2003-10-21 2009-03-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低温貯蔵庫
US7156430B2 (en) * 2004-06-22 2007-01-02 Tri/Mark Corporation Latch assembly
JP2006038437A (ja) 2004-07-24 2006-02-09 Haruo Wakabayashi 冷蔵庫
CN1888777A (zh) * 2005-06-30 2007-01-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式存放筐的冰箱
KR20080050149A (ko) * 2006-12-01 2008-06-05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김치냉장고 도어의 지지구조
CN101261065A (zh) * 2007-03-05 2008-09-10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冰箱的合叶组件
JP4538030B2 (ja) 2007-08-24 2010-09-08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KR200464311Y1 (ko) * 2007-11-12 2013-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307735B1 (ko) * 2009-06-03 2013-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307681B1 (ko) 2009-06-03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4981165B2 (ja) 2010-12-21 2012-07-18 義和 青木 二重収納扉付き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37114A (en) * 1939-12-04 1941-06-10 George Maximilian Alexander Ko Improvements in refrigerators
US2999712A (en) * 1960-05-16 1961-09-12 Keeler Brass Co Push button handle
JPS5084862U (zh) * 1973-12-05 1975-07-19
JPS63142682U (zh) * 1987-03-09 1988-09-20
JP2000249462A (ja) * 1999-02-26 2000-09-14 Aiwa Co Ltd 冷蔵庫
CN101784854A (zh) * 2007-08-24 2010-07-21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0318A (zh) * 2012-12-30 2014-07-02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包括两个门的制冷电器
CN103486807A (zh) * 2013-09-25 2014-01-0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门防下垂结构
CN103486807B (zh) * 2013-09-25 2015-11-25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门防下垂结构
CN111380301A (zh) * 2018-12-26 2020-07-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380301B (zh) * 2018-12-26 2022-04-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US11460236B2 (en) 2018-12-26 2022-10-04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storage compartment
CN112983130A (zh) * 2019-12-02 2021-06-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门组件及冰箱
CN113833942A (zh) * 2020-06-24 2021-12-2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家用电器
CN113833942B (zh) * 2020-06-24 2023-08-25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家用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01124B2 (en) 2014-08-12
JP2013139985A (ja) 2013-07-18
US8857865B2 (en) 2014-10-14
US20130170897A1 (en) 2013-07-04
EP2613113A2 (en) 2013-07-10
JP2013139987A (ja) 2013-07-18
EP2613113B1 (en) 2020-01-15
EP3660428A1 (en) 2020-06-03
JP5385429B2 (ja) 2014-01-08
CN103185437A (zh) 2013-07-03
EP2613115B1 (en) 2020-08-05
EP2613115A2 (en) 2013-07-10
US8857930B2 (en) 2014-10-14
JP2013139984A (ja) 2013-07-18
EP2613114B1 (en) 2019-12-11
US20130168975A1 (en) 2013-07-04
EP2613112A3 (en) 2013-11-27
EP2613112B1 (en) 2019-10-30
EP2613114A3 (en) 2013-11-27
CN103185433A (zh) 2013-07-03
BR102012015110B1 (pt) 2021-02-17
US20130169139A1 (en) 2013-07-04
BR102012015110A2 (pt) 2014-05-20
EP2613115A3 (en) 2017-11-29
EP2613114A2 (en) 2013-07-10
JP2013139986A (ja) 2013-07-18
CN103185438A (zh) 2013-07-03
CN103185437B (zh) 2015-12-09
BR102012015111A2 (pt) 2014-05-20
EP2613113A3 (en) 2017-12-06
US20130169138A1 (en) 2013-07-04
JP5658199B2 (ja) 2015-01-21
BR102012015111B1 (pt) 2021-02-17
US8844983B2 (en) 2014-09-30
EP2613112A2 (en) 2013-07-10
JP5307918B2 (ja) 2013-10-02
CN103185432B (zh) 2015-07-08
JP5658198B2 (ja) 2015-01-21
EP2613113B8 (en) 2020-03-04
CN103185438B (zh) 2016-01-20
CN103185433B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5432A (zh) 具有储藏容器的冰箱
US9759477B2 (en) Refrigerator
CN102338538B (zh) 储藏单元以及具有储藏单元的制冷器具
KR102245371B1 (ko) 고정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CN102338540B (zh) 储藏单元以及具有储藏单元的制冷器具
CN102338541B (zh) 储藏单元以及具有储藏单元的制冷器具
KR101952679B1 (ko) 저장용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1952680B1 (ko) 냉장고
CN219037196U (zh) 具有可翻转的储物框的冷柜
KR101956034B1 (ko) 저장용기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KR101952681B1 (ko) 냉장고
KR101988307B1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