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1304A - 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1304A
CN103171304A CN2012105174833A CN201210517483A CN103171304A CN 103171304 A CN103171304 A CN 103171304A CN 2012105174833 A CN2012105174833 A CN 2012105174833A CN 201210517483 A CN201210517483 A CN 201210517483A CN 103171304 A CN103171304 A CN 103171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liquid
liquid
head unit
black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74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1304B (zh
Inventor
岩田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71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1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3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印刷装置特征在于具有: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墨液贮留部向头部单元供给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供给流路间的多个旁通流路;贮留维护液的维护液贮留部;和控制器,其使墨液在仅包括墨液贮留部、头部单元、供给流路、旁通流路之中的该供给流路及该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维护液贮留部流入于供给流路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头部单元。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墨液的头部单元和用于从墨液贮留部向头部单元供给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的印刷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37655号公报
可是,在所述的供给流路及头部单元内,存在产生墨液滞留的现象的情况。而且,如此的现象招致该墨液的成分下沉、产生堵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如此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本发明主要为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所述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所述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供给流路间的多个旁通流路、贮留维护液的维护液贮留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墨液在仅包括所述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所述供给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之中的该供给流路及该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所述维护液贮留部流入于所述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记录装置1的构成的简要图。
图2是表示图像记录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行墨液循环处理之前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行墨液循环处理时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
图6是表示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之前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
图7是表示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时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
符号说明
1图像记录装置,2卷筒纸,10馈送单元,18卷轴,19中继辊,20输送单元,20a转向单元,21中继辊,22中继辊,23第一输送辊,23a第一驱动辊,23b第一从动辊,24第二输送辊,24a第二驱动辊,24b第二从动辊,25反转辊,26中继辊,27送出辊,29压纸卷筒,30头部单元,31头部,35墨液补给单元,36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7盒体,38副箱,40滑架单元,41导轨,42滑架,43清洁单元,43a吸引泵,44冲刷单元,50检测器组,60控制器,61接口部,62CPU,63存储器,64单元控制电路,70加热单元,80送风单元,81风扇,90卷取单元,91中继辊,92卷取驱动轴,110主计算机,302第一头部组,304第二头部组,306第三头部组,308第四头部组,362墨液盒,363维护液盒,364墨液副箱,365维护液副箱,366泵,370IC—IST间管,371MC—MST间管,372第一供给管,372a第一连接部,372b第五连接部,372c第九连接部,374第二供给管,374a第二连接部,374b第六连接部,374c第十连接部,376第三供给管,376a第三连接部,376b第七连接部,376c第十一连接部,378第四供给管,378a第四连接部,378b第八连接部,378c第十二连接部,382第一旁通管,384第二旁通管,386第三旁通管,388第四旁通管,390IC—IST间阀,391第一墨液副箱侧阀,392第二墨液副箱侧阀,393第三墨液副箱侧阀,394第四墨液副箱侧阀,395第一头部单元侧阀,396第二头部单元侧阀,397第三头部单元侧阀,398第四头部单元侧阀,400MC—MST间阀,402第五供给管,404第六供给管,406第七供给管,408第八供给管,410第一维护液副箱侧阀,412第二维护液副箱侧阀,414第三维护液副箱侧阀,416第四维护液副箱侧阀,420下游侧部位,500缆架(缆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变得清楚。
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所述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所述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供给流路间的多个旁通流路、贮留维护液的维护液贮留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墨液在仅包括所述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所述供给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之中的该供给流路及该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所述维护液贮留部流入于所述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根据如此的印刷装置,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并且,优选:所述墨液为第一墨液;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包括该第一墨液的多种墨液;所述控制器实行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该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所述第一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从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当未实行下一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而经过了预定时间时,使所述维护液流入。
在如此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并且,优选:所述墨液为第一墨液;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包括该第一墨液的多种墨液;所述控制器实行第一墨液印刷处理和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第一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所述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第一墨液以外的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对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的下一印刷处理是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还是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基于所述印刷任务进行判定,并在判定结果表示为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所述维护液流入。
在如此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并且,优选:作为所述墨液贮留部,具有贮留第一墨液的第一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所述第一墨液;作为所述多个供给流路,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第一墨液的多个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作为所述多个旁通流路,具有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间的多个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所述控制器使第一墨液在仅包括所述第一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所述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之中的该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及该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所述维护液贮留部流入于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具有贮留第二墨液的第二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所述第二墨液;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二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第二墨液的多个第二墨液用供给路;所述控制器实行从所述头部单元以相同的定时吸引所述维护液及所述第二墨液的吸引处理或从所述头部单元以相同的定时排出所述维护液及所述第二墨液的冲刷处理。
在如此的情况下,可以节约第一墨液。
接下来,一种液体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仅包括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所述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所述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供给流路间的多个旁通流路之中的该供给流路及该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使所述墨液循环;使维护液流入于所述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根据如此的液体移送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一种液体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仅包括贮留第一墨液的第一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包括该第一墨液的多种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第一墨液的多个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间的多个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之中的该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及该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使所述第一墨液循环;实行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该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所述第一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在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经预定时间未实行下一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维护液流入于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在如此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关于图像记录装置1的构成例
关于作为印刷装置之一例的图像记录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式打印机)的构成例,利用图1及图2进行说明。图1是图像记录装置1的简要剖面图。图2是图像记录装置1的框图。
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言及“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情况下,以在图1以箭头表示的方向为基准而示。并且,在言及“前后方向”的情况下,表示在图1中正交于纸面的方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记录装置1对图像进行记录的介质之一例,采用卷绕为卷筒状的纸张(以下,称为卷筒纸(连续纸))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如示于图1及图2地,具有输送单元20及沿着该输送单元20输送卷筒纸2的输送路径(在图1中,该输送路径通过从卷轴18到卷取驱动轴92之间的卷筒纸2所处的部分表示)的馈送单元10、压纸卷筒29、卷取单元90,而且,具有在输送路径上的图像记录区域R中排出多种墨液进行图像记录的头部单元30、墨液补给单元35、滑架单元40、清洁单元43、加热单元70、对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送风的送风单元80、对这些单元等进行控制并管理作为图像记录装置1的工作的控制器60和检测器组50。
馈送单元10对输送单元20馈送卷筒纸2。该馈送单元10具有卷绕并可以旋转地支持卷筒纸2的卷轴18和用于卷绕从卷轴18放出的卷筒纸2而导至输送单元20的中继辊19。
输送单元20沿着预先设定的输送路径输送通过馈送单元10馈送的卷筒纸2。该输送单元20如示于图1地,具有相对于中继辊19位于水平右方的中继辊21、从中继辊21看位于右斜下方的中继辊22、从中继辊22看位于右斜上方(从压纸卷筒29看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输送辊23、位于中继辊22和第一输送辊23之间的转向单元(操纵单元)20a、从第一输送辊23看位于右侧(从压纸卷筒29看为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辊24、从第二输送辊24看位于铅直下方的反转辊25、从反转辊25看位于右侧的中继辊26和从中继辊26看位于上方的送出辊27。
中继辊21为使从中继辊19馈送的卷筒纸2从左方卷绕朝向下方松弛的辊。
中继辊22是将从中继辊21馈送的卷筒纸2从左方卷绕朝向右斜上方进行输送的辊。
第一输送辊23具有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第一驱动辊23a和相对于该第一驱动辊23a夹着卷筒纸2对置地配置的第一从动辊23b。该第一输送辊23是将在下方松弛的卷筒纸2提升到上方、向对置于压纸卷筒29的图像记录区域R进行输送的辊。第一输送辊23在对于图像记录区域R上的卷筒纸2的部位进行图像印刷的期间,使输送暂时停止。还有,通过控制器60的驱动控制,由于第一从动辊23b伴随于第一驱动辊23a的旋转驱动而旋转,位于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的输送量受调整。
输送单元20如所述地,具有使在中继辊21、22和第一输送辊23之间卷绕的卷筒纸2的部位在下方松弛进行输送的机构。该卷筒纸2的松弛通过控制器60,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松弛检测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受监视。具体地,在松弛检测用传感器检测到在中继辊21、22和第一输送辊23之间松弛的卷筒纸2的部位的情况下,因为在该部位施加有适当的大小的张力,所以输送单元20可以在使卷筒纸2松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另一方面,在松弛检测用传感器未检测到松弛的卷筒纸2的部位的情况下,因为在该部位施加有过大的张力,所以暂时停止通过输送单元20进行的卷筒纸2的输送,将张力调整为适当的大小。
转向单元20a如示于图1地,在倾斜的状态下位于输送路径上,并用于通过转动使卷筒纸2的宽度方向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示于图1的前后方向)卷筒纸2所处的位置)变化。即,当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卷筒纸2时,起因于由于中继辊等的轴偏差和/或组装误差等使得作用于卷筒纸2的张力变动等,存在卷筒纸2的宽度方向位置移位的情况。而且,该转向单元20a用于对卷筒纸2的该宽度方向位置进行调整。
第二输送辊24具有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第二驱动辊24a和相对于该第二驱动辊24a夹着卷筒纸2对置地配置的第二从动辊24b。该第二输送辊24是将通过头部单元30记录了图像之后的卷筒纸2的部位沿着压纸卷筒29的支持面向水平右方向进行了输送之后向铅直下方进行输送的辊。由此,转变卷筒纸2的输送方向。还有,通过控制器60的驱动控制,由于第二从动辊24b伴随于第二驱动辊24a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相对于位于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的部位施加的预定的张力受调整。
反转辊25是对从第二输送辊24馈送的卷筒纸2从左侧上方卷绕朝向右斜上方进行输送的辊。
中继辊26是对从反转辊25馈送的卷筒纸2从左侧下方卷绕朝向上方进行输送的辊。
送出辊27将从中继辊26馈送的卷筒纸2从左侧下方卷绕而送出到卷取单元90。
如此地,通过卷筒纸2依次经由各辊进行移动,形成用于对卷筒纸2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还有,卷筒纸2通过输送单元20,以与图像记录区域R相对应的区域为单位沿着该输送路径间断地输送。
头部单元30用于在位于输送路径上的图像记录区域R的卷筒纸2的部位对图像进行记录。即,头部单元30在通过输送单元20馈送到输送路径上的图像记录区域R(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的部位,排出墨液而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头部单元30具有15个头部31。
各自的头部31在其底面,具有在列方向排列有喷嘴的喷嘴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黄色(Y)、品红(M)、青绿(C)、黑色(K)、白色(W)等的墨液种类的每种(每种颜色)分别具有包括多个喷嘴#1~#N的喷嘴列。各喷嘴列的各喷嘴#1~#N在交叉于卷筒纸2的输送方向的交叉方向(也就是说,该交叉方向为所述的列方向)排列为直线状。各喷嘴列沿着该输送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平行地配置。
在各喷嘴#1~#N,作为用于排出墨液滴的驱动元件而设置压电元件(未图示)。压电元件若在设置于其两端的电极间施加预定时间宽度的电压,则相应于电压的施加时间而伸张,并使墨液的流路的侧壁变形。由此,墨液的流路的体积相应于压电元件的伸缩而收缩,相当于该收缩量的墨液成为墨液滴从各颜色的各喷嘴#1~#N排出。
而且,如此的头部31在所述交叉方向(所述列方向)排列15个,由此,形成头部单元30。因此,头部单元30按墨液种类的每种(每种颜色)具有15×N个喷嘴。
墨液补给单元35用于当起因于通过头部31排出墨液而头部单元30内的墨液量减少时,对头部单元30补给墨液。还有,关于墨液补给单元35,详述于后。
滑架单元40用于使头部单元30(头部31)移动。该滑架单元40具有延伸于输送方向(左右方向)的滑架导轨41(在图1以双点划线表示)、可以沿着滑架导轨41向输送方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地被支持的滑架42和未图示的电动机。
在滑架42,设置头部单元30、即15个头部31。更具体地,滑架42分成4个子滑架(第一子滑架~第四子滑架),在第一子滑架~第三子滑架,分别设置4个头部31;在第四子滑架,设置3个头部31。
若换言之,则15个头部31构成4个头部组,即第一头部~第四头部所属的第一头部组302、第五头部~第八头部所属的第二头部组304、第九头部~第十二头部所属的第三头部组306、第十三头部~第十五头部所属的第四头部组308。而且,第一头部组302在第一子滑架、第二头部组304在第二子滑架、第三头部组306在第三子滑架、第四头部组308在第四子滑架分别设置。
而且,包括4个子滑架的滑架42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的驱动,与包括4个头部组的头部单元30(若换言之,则15个头部31)成为一体向输送方向(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清洁单元43(在图1中,未图示)用于对头部31进行清洁。该清洁单元43设置于起始位置(以下,称为HP。参照图1),具有未图示的罩和吸引泵43a(参照图3等)等。若头部31(滑架42)在输送方向(左右方向)进行移动而位于HP,则未图示的罩贴紧于头部31的底面(喷嘴面)。若吸引泵43a在罩如此地贴紧的状态下工作,则头部31内的墨液与增加粘性的墨液和/或纸粉一起被吸引(此时,并非按墨液种类(颜色)分别吸引墨液,而是以相同的定时吸引全部种类(全部颜色)的墨液)。如此地,通过堵塞的喷嘴从不排出状态恢复而完成头部的清洁。
并且,在输送方向(左右方向)上的HP和压纸卷筒29之间,设置冲刷单元44,若头部31(滑架42)在输送方向(左右方向)进行移动而位于对置于冲刷单元44的位置,则头部31实行从属于所述喷嘴列的各喷嘴排出墨液而进行冲刷的冲刷工作。
压纸卷筒29对位于输送路径上的图像记录区域R的卷筒纸2(的部位)进行支持,并对该卷筒纸2(的部位)进行加热(即,头部单元30对通过该压纸卷筒29支持且加热的卷筒纸2排出墨液)。该压纸卷筒29如示于图1地,对应于输送路径上的图像记录区域R而设置、配置于沿着第一输送辊23和第二输送辊24之间的输送路径的区域。而且,压纸卷筒29通过接受加热单元70产生的热的供给,能够对卷筒纸2的该部位进行加热。
加热单元70用于对卷筒纸2进行加热,具有未图示的加热器。该加热器构成为,具有镍铬电热丝,使该镍铬电热丝配置于压纸卷筒29内部,距离压纸卷筒29的支持面成为一定距离。因此,加热器通过通电而镍铬电热丝本身发热,并能够使热传导到位于压纸卷筒29的支持面上的卷筒纸2的部位。该加热器因为在压纸卷筒29的全部区域内置镍铬电热丝而构成,所以能够对于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的部位均匀地传导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该卷筒纸2的部位均匀地进行加热,以使得压纸卷筒上的卷筒纸2的部位的温度成为45℃。由此,能够使附着到该卷筒纸2的部位的墨液干燥。
送风单元80用于对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送风。该送风单元80具备风扇81和使风扇81旋转的电动机(未图示)。风扇81通过旋转,对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送风,用于使附着到卷筒纸2的墨液干燥。该风扇81如示于图1地,在设置于主体部的可以开合的盖(未图示)设置多个。而且,该各自的风扇81当盖闭合时,位于压纸卷筒29的上方,与该压纸卷筒29的支持面(该压纸卷筒29上的卷筒纸2)对置。
卷取单元90用于卷取通过输送单元20输送的卷筒纸2(图像记录毕的卷筒纸)。该卷取单元90具有用于将从送出辊27馈送的卷筒纸2从左侧上方卷绕向右斜下方进行输送的中继辊91和可以旋转地被支持并卷取从中继辊91馈送的卷筒纸2的卷取驱动轴92。
控制器60是用于进行图像记录装置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器60如示于图2地,具有接口部61、CPU62、存储器63和单元控制电路64。接口部61用于在作为外部装置的主计算机110和图像记录装置1之间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CPU62是用于进行图像记录装置1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用于确保存储CPU62的程序的区域和/或工作区域等。CPU62通过按照存储于存储器63的程序的单元控制电路64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检测器组50对图像记录装置1内的状况进行监视,例如有:所述的松弛检测用传感器、安装于输送辊用于卷筒纸2的输送等的控制的旋转式编码器、对输送的卷筒纸2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用于对滑架42(或头部31)的输送方向(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线性式编码器、对卷筒纸2的宽度方向上的纸端(边缘)位置进行检测的纸端位置检测传感器、后述的墨液副箱传感器和/或维护液副箱传感器等。
关于墨液补给单元35
接下来,关于墨液补给单元35,利用图1及图3进行说明。图3是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框图。
墨液补给单元35如所述地,当起因于通过头部31排出墨液而头部单元30内的墨液的量减少时,用于对头部单元30补给(供给)墨液。
该墨液补给单元35按墨液种类(墨液的颜色)地设置。即,设置用于补给黄色墨液的黄色墨液补给单元、用于补给品红墨液的品红墨液补给单元、用于补给青绿墨液的青绿墨液补给单元、用于补给黑色(黑)墨液的黑墨液补给单元、用于补给白色(白)墨液(相当于第一墨液)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等。
在此,虽然关于理由后述,但是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具有与白色墨液以外的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的构成不同的构成(另一方面,白色墨液以外的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的构成相同)。在以下,这些多个墨液补给单元35之中,主要关于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进行说明,关于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仅将与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构成的不同点说明于后。
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如示于图3地,具有盒体37(墨液盒362及维护液盒363)、副箱38(作为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之一例的墨液副箱364及作为贮留维护液的维护液贮留部之一例的维护液副箱365)、成为墨液和/或维护液的流路(通路)的多个管、用于使该管开闭的多个阀(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阀为螺线管阀,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和泵366(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泵为管泵,但是并非限定于此)。还有,以图1中的符号35及36表示设置该盒体37及该副箱38的部位。
墨液盒362对用于供给于头部单元30的墨液进行收置。该墨液盒362构成为,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主体可以拆装。
并且,墨液盒362如示于图3地,介由连接墨液盒362和墨液副箱364的管(为了方便,将该管称为IC—IST间管370),连接于墨液副箱364。
墨液副箱364暂时贮留从墨液盒362向头部单元30供给的墨液。该墨液副箱364固定于图像记录装置主体。即,墨液副箱364与墨液盒362不同,具有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主体无法拆装的构成。
并且,虽然关于墨液副箱364介由IC—IST间管370连接于墨液盒362之点已经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该IC—IST间管370,如示于图3地,具备阀(为了方便,将该阀称为IC—IST间阀390)。而且,在墨液副箱364,具备若墨液副箱364内的墨液的量为不足阈值则对该情况进行检测的墨液副箱传感器(未图示)。
而且,控制器60若通过接受来自墨液副箱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掌握墨液副箱364内的墨液的量为不足阈值的情况,则使关闭的IC—IST间阀390打开,使墨液从墨液盒362向墨液副箱364流入。如此地,墨液的量控制为:在墨液副箱364中,总是存在(贮留)阈值以上的量的墨液。
并且,墨液副箱364如示于图3地,介由连接墨液副箱364和头部单元30的4个供给管,连接于头部单元30。该4个供给管(第一供给管372、第二供给管374、第三供给管376、第四供给管378)起到作为用于从墨液副箱364向头部单元30供给墨液的供给流路的作用。
即,若由于进行图像记录(印刷)等使得墨液从头部单元30(头部31)排出,消耗头部单元30(头部31)内的墨液,则为了补充消耗的该墨液,墨液副箱364内的墨液通过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向头部单元30(头部31)流入。
并且,如已经进行了说明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单元30具有15个头部31,并且该15个头部31具备4个头部组、即第一头部组302~第四头部组308,4个供给管的各自如示于图3地,分别连接于4个头部组的各自。若换言之,则4个供给管的各自向对应于该各自的头部组供给墨液。
即,第一供给管372连接于第一头部组302(第一头部~第四头部),向第一头部~第四头部供给墨液。并且,第二供给管374连接于第二头部组304(第五头部~第八头部),向第五头部~第八头部供给墨液。并且,第三供给管376连接于第三头部组306(第九头部~第十二头部),向第九头部~第十二头部供给墨液。并且,第四供给管378连接于第四头部组308(第十三头部~第十五头部),向第十三头部~第十五头部供给墨液。
还有,根据图3清楚地,墨液补给单元35的墨液副箱364和头部单元30处于远离的位置。因此,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的各自成为非常长的管,其长度为5~6米。而且,如示于图3地,设置用于铺置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的缆架500,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收置于该缆架500内。
并且,如示于图3地,在相互不同的供给管间,架设作为旁通流路之一例的旁通管。更具体地,具备4个旁通管(第一旁通管382~第四旁通管388),在第一供给管372和第二供给管374,架设第一旁通管382;在第二供给管374和第三供给管376,架设第二旁通管384;在第三供给管376和第四供给管378,架设第三旁通管386;在第四供给管378和第一供给管372,架设第四旁通管388。
还有,第一旁通管382~第四旁通管388的各自与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不同,成为非常短的管,其长度为5~20cm。
并且,如示于图3地,第二旁通管384及第四旁通管388都位于更靠近墨液副箱364及头部单元30之中的墨液副箱364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一旁通管382及第三旁通管386都位于更靠近墨液副箱364及头部单元30之中的头部单元30的位置。若换言之,则第二旁通管384及第四旁通管388在所述缆架500外,设置于缆架500和墨液副箱364之间;第一旁通管382及第三旁通管386在所述缆架500外,设置于缆架500和头部单元30之间。
而且,这些旁通管设置为,用于抑制由于墨液在供给管内滞留引起的问题(墨液的成分下沉、产生堵塞的问题等),用于使墨液在包括供给管和旁通管的循环流路内循环。
即,通过设置该旁通管,形成包括第一供给管372、第一旁通管382、第二供给管374、第二旁通管384、第三供给管376、第三旁通管386、第四供给管378、第四旁通管388的闭合流路(在图3中以粗线表示该闭合流路。还有,关于该粗线,用于表示图3中的哪个部分为闭合流路而方便地加粗,线的粗细和管的粗细无关)。即,形成的闭合流路仅包括墨液副箱364、头部单元30、供给管、旁通管之中的供给管及旁通管。
而且,用于使墨液在该闭合流路流动的泵366设置于管(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四旁通管388,但是并非限定于此),若该泵366工作,则该闭合流路成为循环流路,墨液在该循环流路内循环。
如此地,通过使墨液在循环流路内循环,能够抑制由于墨液在供给管内滞留引起的问题。可是,在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虽然该部分为整体的供给管之中的一少部分,但是)墨液并不循环。并且,在位于比该部分更靠下游侧的头部单元30中也同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用于抑制由于墨液在这些部位(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头部单元30。以下,为了方便,也称为下游侧部位420)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采取另外的对策。
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器60当不进行排出白色墨液形成图像的处理(即、白色墨液印刷处理)时,从该下游侧部位420抽去墨液以免墨液滞留而引起所述问题,代之于使维护液滞留于该下游侧部位420。而且,为了实现之,在图像记录装置1,设置对该下游侧部位420供给维护液的供给系统,控制器60使维护液流入于该下游侧部位420。
还有,所谓维护液名副其实地,用于对供给管和/或头部单元30的墨液通过的部分使得其(即使长时间滞留也)不会产生下沉和/或堵塞地进行维护及保养。具体地,虽然其组成和/或物理特性与墨液相近,但是仅包括溶剂成分而未包括颜料等的固态成分(如果举出一例,则从墨液中去除了颜料)(从而,成本也比墨液低廉)。
在以下,继续关于墨液补给单元35的构成、尤其是该维护液的供给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
维护液盒363对用于供给于所述下游侧部位420的维护液进行收置。该维护液盒363构成为,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主体可以拆装。
并且,维护液盒363如示于图3地,介由连接维护液盒363和维护液副箱365的管(为了方便,将该管称为MC—MST间管371),连接于维护液副箱365。
维护液副箱365暂时贮留从维护液盒363向所述下游侧部位420供给的维护液。该维护液副箱365固定于图像记录装置主体。即,维护液副箱365与维护液盒363不同,具有相对于图像记录装置主体无法拆装的构成。
并且,虽然关于维护液副箱365介由MC—MST间管371连接于维护液盒363之点已经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该MC—MST间管371,如示于图3地,具备阀(为了方便,将该阀称为MC—MST间阀400)。而且,在维护液副箱365,具备若维护液副箱365内的维护液的量不足阈值则对该情况进行检测的维护液副箱传感器(未图示)。
而且,控制器60若通过接受来自维护液副箱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掌握维护液副箱365内的维护液的量为不足阈值的情况,则使关闭的MC—MST间阀400打开,使维护液从维护液盒363向维护液副箱365流入。如此地,维护液的量控制为:在维护液副箱365中,总是存在(贮留)阈值以上的量的维护液。
并且,维护液副箱365如示于图3地,介由连接维护液副箱365和下游侧部位420的4个供给管,连接于下游侧部位420(具体地,连接于比后述的头部单元侧阀靠下游侧且该头部单元侧阀的附近)。该4个供给管(第五供给管402、第六供给管404、第七供给管406、第八供给管408)起到作为用于从维护液副箱365向下游侧部位420供给维护液的供给流路的作用。即,维护液副箱365内的维护液通过第五供给管402~第八供给管408向下游侧部位420流入。
并且,第五供给管402~第八供给管408的各自如示于图3地,分别连接于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的各自。
即,第五供给管402连接于第一供给管372,向第一供给管372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第一头部组302(第一头部~第四头部)供给维护液。并且,第六供给管404连接于第二供给管374,向第二供给管374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第二头部组304(第五头部~第八头部)供给维护液。并且,第七供给管406连接于第三供给管376,向第三供给管376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第三头部组306(第九头部~第十二头部)供给维护液。并且,第八供给管408连接于第四供给管378,向第四供给管378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第四头部组308(第十三头部~第十五头部)供给维护液。
还有,根据图3清楚地,墨液补给单元35的维护液副箱365和下游侧部位420处于远离的位置。因此,第五供给管402~第八供给管408的各自成为非常长的管,其长度为5~6米。而且,如示于图3地,第五供给管402~第八供给管408也收置于缆架500内。
并且,如示于图3地,在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的各自,设置2个阀(称为墨液副箱侧阀和头部单元侧阀);并且,在第五供给管402~第八供给管408的各自,设置一个阀(称为维护液副箱侧阀),在供给管共计具备12个阀。
即,作为墨液副箱侧阀,分别在第一供给管372中,在连接第四旁通管388的第一连接部372a和墨液副箱364之间设置第一墨液副箱侧阀391;在第二供给管374中,在连接第二旁通管384的第二连接部374a和墨液副箱364之间设置第二墨液副箱侧阀392;在第三供给管376中,在连接第二旁通管384的第三连接部376a和墨液副箱364之间设置第三墨液副箱侧阀393;在第四供给管378中,在连接第四旁通管388的第四连接部378a和墨液副箱364之间设置第四墨液副箱侧阀394。
并且,作为头部单元侧阀,分别在第一供给管372中,在连接第一旁通管382的第五连接部372b和连接第五供给管402的第九连接部372c之间设置第一头部单元侧阀395;在第二供给管374中,在连接第一旁通管382的第六连接部374b和连接第六供给管404的第十连接部374c之间设置第二头部单元侧阀396;在第三供给管376中,在连接第三旁通管386的第七连接部376b和连接第七供给管406的第十一连接部376c之间设置第三头部单元侧阀397;在第四供给管378中,在连接第三旁通管386的第八连接部378b和连接第八供给管408的第十二连接部378c之间设置第四头部单元侧阀398。
并且,作为维护液副箱侧阀,在第五供给管402中将第一维护液副箱侧阀410、在第六供给管404中将第二维护液副箱侧阀412、在第七供给管406中将第三维护液副箱侧阀414、在第八供给管408中将第四维护液副箱侧阀416分别设置于维护液副箱365的附近。
还有,关于设置这些墨液副箱侧阀、头部单元侧阀、维护液副箱侧阀的理由,于后变得清楚。
关于用于抑制由于墨液滞留引起的问题的处理
如所述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由于墨液在供给管和/或头部单元30中滞留引起的问题,并用使墨液在循环流路内循环的处理(为了方便,称为墨液循环处理)和使维护液流入于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头部单元30(下游侧部位420)的处理(为了方便,称为维护液注入处理)的双方。
在以下,首先,关于墨液循环处理和维护液注入处理,说明详情。而且,接续于此,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即通过并用双方产生的优势而叙述。
关于墨液循环处理
在此,关于使墨液在循环流路内循环的处理(墨液循环处理),利用图4及图5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行墨液循环处理之前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图5是表示实行墨液循环处理时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
如所述地,若墨液在供给管(即,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内滞留,则会产生墨液的成分下沉、产生堵塞的问题等。而且,若产生如此的问题等,则妨碍墨液的排出,即使能排出墨液,也是对卷筒纸2排出该成分不足的墨液而使得像质劣化。
而且,如此的现象在图像记录装置1长时间未使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因此,在此,通过设定,当接通电源时实行该墨液循环处理。
在图4,表示实行墨液循环处理之前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若换言之则是电源刚接通之后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此时,如示于图4地,墨液副箱侧阀及头部单元侧阀打开(″O″表示“阀开”),泵366不工作(虚线箭头表示“泵不工作”)。而且,当关断电源时因为未使用图像记录装置1,所以墨液在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内滞留。
而且,在如此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器60进行墨液循环处理。即,控制器60在仅包括供给管及旁通管的循环流路内,使墨液循环。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60为了实现如此的处理,实行以下。
即,控制器60如示于图5地,使泵366工作(实线箭头表示“泵工作”)。而且,由此,墨液在循环流路内循环,并能够抑制由于墨液在供给管内滞留引起的问题。
还有,当使墨液在循环流路内循环时,为了不停滞地实行该循环,并且,为了完全消除由于墨液通过该循环而流动对墨液副箱364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控制器60如示于图5地,使第一墨液副箱侧阀391~第四墨液副箱侧阀394关闭(″C″表示“阀闭”)。
并且,同样地,为了不停滞地实行该循环,并且,为了完全消除由于墨液通过该循环而流动对头部单元30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控制器60如示于图5地,使第一头部单元侧阀395~第四头部单元侧阀398关闭。
还有,虽然关于墨液循环处理以抑制墨液的成分下沉、产生堵塞的问题等为目的,已经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白色墨液相比于其他的墨液更容易产生如此的问题。即,因为在白色墨液的颜料成分中包括氧化钛等重的物质,所以该颜料成分存在显著地下沉的趋势,并且由此,也容易产生堵塞。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于白色墨液,进行墨液循环处理。从而,旁通管、泵366及头部单元侧阀只由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所具备,在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35并不具备(墨液副箱侧阀因为用于其他用途所需,所以也由其他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35所具备)。
可是,并非限定于所述,若为了对于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进行墨液循环处理,则也可以在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35,也具备旁通管、泵366及头部单元侧阀。
关于维护液注入处理
接下来,关于使维护液流入于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头部单元30(下游侧部位420)的处理(维护液注入处理),利用图6及图7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之前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图7是表示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时的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的状况的框图。
如所述地,维护液注入处理因为是从下游侧部位420抽去墨液并代之于使维护液流入于下游侧部位420的处理,所以当不进行排出白色墨液形成图像的处理(即,白色墨液印刷处理)时实行。因此,在此,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
如示于图6地,在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之前,墨液副箱侧阀及头部单元侧阀打开,另一方面,维护液副箱侧阀关闭。并且,虽然在附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头部单元30(头部31)位于HP,罩紧贴于头部31的底面(喷嘴面)。
而且,在如此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器60进行维护液注入处理。即,控制器60使维护液从维护液副箱365流入于下游侧部位420。而且,在本实施形态,控制器60为了实现如此的处理,实行以下。
即,控制器60如示于图7地,使头部单元侧阀关闭、使维护液副箱侧阀打开。而且,使对应于各头部组的吸引泵43a工作。由此,下游侧部位420内的白色墨液被吸引而从下游侧部位420抽去,代之于此,维护液从维护液副箱365通过第五供给管402~第八供给管408流入于下游侧部位420。
而且,在下游侧部位420存在(滞留)维护液的该状态维持到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为止(更具体地,维持到下次接受通过接受印刷任务、使头部单元30排出白色墨液、实行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的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该印刷任务为止)。从而,因为不会产生墨液在下游侧部位420滞留的现象,所以可以抑制由于墨液在下游侧部位420滞留引起的问题。
还有,当接受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印刷任务时,作为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准备处理,控制器60进行使墨液流入于下游侧部位420的处理(为了方便,将该处理称为墨液返回处理)。即,控制器60进行与使维护液流入时相反的处理。也就是说,控制器60使头部单元侧阀打开、使维护液副箱侧阀关闭。而且,使对应于各头部组的吸引泵43a工作。由此,下游侧部位420内的维护液被吸引而从下游侧部位420抽去,代之于此,白色墨液从墨液副箱364通过第一供给管372~第四供给管378流入于下游侧部位420。
并且,关于白色墨液,相比于其他的墨液,更容易产生由于墨液滞留引起的问题,因此,虽然关于仅对于白色墨液进行墨液循环处理,已经进行了说明,但是维护液注入处理也同样地,仅对于白色墨液进行。
从而,对该下游侧部位420供给维护液的供给系统只由白色墨液补给单元36所具备,在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35,并不具备。
可是,并非限定于所述,若为了对于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进行维护液注入处理,则也可以在其他种类(颜色)的墨液补给单元35,也具备所述供给系统。
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有效性
如所述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具有贮留墨液的墨液副箱364、对卷筒纸2排出墨液的头部单元30、用于从墨液副箱364向头部单元30供给墨液的多个供给管、架设于相互不同的供给管间的多个旁通管、贮留维护液的维护液副箱365和控制器60,所述控制器60使墨液在仅包括墨液副箱364、头部单元30、供给管、旁通管之中的该供给管及该旁通管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维护液副箱365流入于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头部单元3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由于墨液在供给管和/或头部单元30中滞留引起的问题,并用使墨液在循环流路内循环的墨液循环处理及使维护液流入于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头部单元30(下游侧部位420)的维护液注入处理的双方。
而且,由此,产生在以下进行说明的优势。即,若假定(尝试)对于供给管及头部单元30整体仅进行所述的墨液循环处理的情况,则在该情况下,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会产生使墨液循环不到供给管的位于比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的部位。并且,在头部单元30之中,也无法在所述的墨液循环处理中使墨液循环。也就是说,虽然能够在供给管的大部分中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但是在所述下游侧部位420却会产生该问题。
另一方面,若假定(尝试)对于供给管及头部单元30整体仅进行所述的维护液注入处理的情况,则在该情况下,在该处理(以及和该处理配套的所述墨液返回处理)中消耗(舍弃)的墨液和/或维护液的量跃变性地增多,成本方面非所期望。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设计思想为:关于能够不舍弃墨液等而进行抑制所述问题的墨液循环处理的部位,尽量进行墨液循环处理,对于无法进行该墨液循环处理的最低限度的部位,进行维护液注入处理的方式(有效的策略)。由此,能够减少墨液和/或维护液的消耗量,并在供给管及头部单元30整体中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关于维护液注入处理的实行定时
在所述中,作为一例,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但是,维护液注入处理的实行定时并非限定于此。
在此,关于维护液注入处理的实行定时的其他例(三例。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的例因为使墨液滞留于下游侧部位420的时间成为最短时间(基本为0),所以因能够可靠地抑制所述问题之点而优选。
可是,在如此的例中,有可能产生以下的不良状况。即,从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在立即(留出短时间的间隔)实行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假设未进行维护液注入处理,则能利用在维护液注入处理中舍弃的墨液(该墨液因为所述间隔短,所以不会产生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进行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即,在如此的情况下,结果性地舍弃了在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中可以无(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地使用的墨液。
而且,对该不良状况的产生加以考虑,在第一变形例中,按以下的定时实行维护液注入处理。即,控制器60实行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头部单元30排出白色墨液,实行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的白色墨液印刷处理。而且,从该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当未实行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而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4小时)时,使维护液流入。
如此地,在第一变形例中,不仅对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而且对由于所述不良状况的产生引起的墨液的消耗(成本方面)的问题也加以考虑,从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当经过了预定时间时使维护液流入。从而,根据第一变形例,因为能够进一步减少墨液的消耗量,并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还有,虽然使预定时间为多长时间成为在双方的问题间的折中,但是更加重视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一方,优选:通过实验等导出即使墨液滞留也不出现所述问题的时间并设定该时间(关于后述的第二变形例中的“预定时间”也同样)。
并且,第二变形例也是对双方问题都进行了考虑的例。即,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判断为从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经过预定时间(例如,4小时)未实行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维护液流入。
例如,用户等对从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是否经过预定时间(例如,4小时)未实行下一白色墨液印刷处理进行判断。而且,在判断为未实行的情况下,用户等对图像记录装置1给与指令,图像记录装置1(控制器60)接受该指令,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维护液流入。
如此地,在第二变形例中,也是不仅对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而且对由于所述不良状况的产生引起的墨液的消耗(成本方面)的问题也进行考虑。即,在满足不会产生墨液的消耗(成本方面)的问题的条件的情况下,当可以可靠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的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墨液流入。从而,根据第二变形例,因为能够进一步减少墨液的消耗量,并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并且,第三变形例与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同样,也是对双方的问题都进行了考虑的例。即,控制器60虽然作为印刷处理,实行所述白色墨液印刷处理和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头部单元30排出白色墨液以外的墨液、实行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的彩色印刷和/或单色印刷等的印刷处理(作为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但是对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下一印刷处理是白色墨液印刷处理还是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基于所述印刷任务进行判定,并在判定结果表示为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维护液流入。
例如,在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实行中,控制器60当接受下一印刷处理的印刷任务时,能够对该下一印刷处理是白色墨液印刷处理还是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进行判定。即,控制器60通过对该印刷任务进行分析进行该判定。而且,如果下一印刷处理是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则当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维护液流入。
如此地,在第三变形例中,也是不仅对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而且对由于所述不良状况的产生引起的墨液的消耗(成本方面)的问题也进行考虑。即,确定为:在所述判定结果表示为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至少到下一印刷处理(也就是说,该非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例如,1~2小时)为止,因为未实行白色墨液印刷处理所以不会产生墨液的消耗(成本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第三变形例中,也在满足不会产生墨液的消耗(成本方面)的问题的条件的情况下,当可以可靠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的白色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墨液流入。从而,根据第三变形例,因为能够进一步减少墨液的消耗量,并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所述问题,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
关于通过使维护液流入于下游侧部位420带来的其他优点
如所述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未实行白色墨液印刷处理时,从下游侧部位420抽去墨液,代之于使维护液流入且滞留于该下游侧部位420。而且,虽然关于该处理抑制由于墨液的滞留引起的问题(墨液的成分下沉、产生堵塞的问题等)之点已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产生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其他效果(优点)。
即,在假设未进行维护液注入处理、白色墨液一直存在于头部单元30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的不良状况。
即,在对应于白色墨液(相当于第一墨液)以外的墨液(相当于第二墨液。在此,虽然作为一例为黑色墨液,但是也可以为黄色墨液、品红墨液、青绿墨液等)的喷嘴产生堵塞,虽然存在为了头部单元30的清洁而进行对头部单元30内的黑色墨液进行吸引的吸引处理的情况,但是在如此的情况下,头部单元30内的白色墨液也同时被吸引。也就是说,如所述地,当进行吸引处理时,因为单一的罩紧贴于头部单元30的底面(喷嘴面),并以相同的定时吸引全部种类(全部颜色)的墨液,所以当吸引黑色墨液时也吸引白色墨液,浪费地舍弃白色墨液。
尤其是,因为黑色墨液的使用频度与白色墨液的使用频度相比要大,所以会产生频繁地产生如此的吸引处理(根据来自用户的清洁指令进行的吸引处理等)的状况。而且,在陷入如此的状况的情况下,以与对应于黑色墨液的喷嘴从不排出状态恢复的本来的使用目的不同的目的,大量地消耗白色墨液。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护液代替白色墨液存在于头部单元30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如此的吸引处理。即,控制器60实行从头部单元30以相同的定时吸引维护液及黑色墨液的吸引处理。因此,可以节约白色墨液,产生在成本方面的优点。
并且,虽然在所述中,关于为了喷嘴的恢复进行吸引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考虑为了该恢复进行冲刷处理,控制器60实行从头部单元30以相同的定时排出维护液及黑色墨液的冲刷处理。而且,在如此的情况下,也可以节约白色墨液,产生在成本方面的优点。
其他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实施方式虽然主要关于印刷装置而记载,但是也包括液体(即,墨液和/或维护液)移送方法等的公开。并且,所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而解释。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可变更、改良,并且不用说其等同物包括于本发明。尤其是,即便是在以下述及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于本发明。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举卷筒纸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切纸(单张纸,cut paper)、膜片、布。
并且,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液贮留部举墨液副箱36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存在墨液副箱364,墨液盒362介由供给管连接于头部单元30的情况(该情况下,墨液盒362相当于墨液贮留部)。
同样地,虽然作为维护液贮留部举维护液副箱36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存在维护液副箱365,维护液盒363介由供给管连接于头部单元30的情况(该情况下,维护液盒363相当于维护液贮留部)。
并且,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头部单元30具有多个(15个)头部31,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头部单元30包括一个头部31。
并且,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从墨液贮留部向头部单元供给墨液的供给流路举供给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并不妨碍包括供给管以外的构件(若举一例,则自身密封阀等)。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
对介质排出所述墨液的头部单元;
用于从所述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
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供给流路间的多个旁通流路;
贮留维护液的维护液贮留部;和
控制器,其使所述墨液在仅包括所述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所述供给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之中的该供给流路及该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所述维护液贮留部流入于所述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液为第一墨液;
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包括该第一墨液的多种墨液;
所述控制器实行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该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所述第一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从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当未实行下一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而经过了预定时间时,使所述维护液流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液为第一墨液;
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包括该第一墨液的多种墨液;
所述控制器实行第一墨液印刷处理和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第一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所述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第一墨液以外的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对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的下一印刷处理是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还是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基于所述印刷任务进行判定,并在判定结果表示为非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所述维护液流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墨液贮留部,具有贮留第一墨液的第一墨液贮留部;
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所述第一墨液;
作为所述多个供给流路,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一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第一墨液的多个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
作为所述多个旁通流路,具有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间的多个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
所述控制器使第一墨液在仅包括所述第一墨液贮留部、所述头部单元、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所述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之中的该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及该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循环,并使维护液从所述维护液贮留部流入于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具有贮留第二墨液的第二墨液贮留部;
所述头部单元对所述介质排出所述第二墨液;
具有用于从所述第二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第二墨液的多个第二墨液用供给路;
所述控制器实行从所述头部单元以相同的定时吸引所述维护液及所述第二墨液的吸引处理或从所述头部单元以相同的定时排出所述维护液及所述第二墨液的冲刷处理。
5.一种液体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仅包括贮留墨液的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所述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所述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墨液的多个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供给流路间的多个旁通流路之中的该供给流路及该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使所述墨液循环;
使维护液流入于所述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6.一种液体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仅包括贮留第一墨液的第一墨液贮留部、对介质排出包括该第一墨液的多种墨液的头部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墨液贮留部向所述头部单元供给所述第一墨液的多个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架设于相互不同的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间的多个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之中的该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及该第一墨液用旁通流路的循环流路内使所述第一墨液循环;
实行第一墨液印刷处理,该第一墨液印刷处理接受印刷任务,通过使所述头部单元排出所述多种墨液之中的所述第一墨液,实行所述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
在判断为从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起经预定时间未实行下一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墨液印刷处理结束时,使维护液流入于所述第一墨液用供给流路的位于比所述循环流路靠下游侧的部分及所述头部单元。
CN201210517483.3A 2011-12-20 2012-12-05 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13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8642A JP5938891B2 (ja) 2011-12-20 2011-12-20 印刷装置、及び、液体移送方法
JP278642/2011 2011-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1304A true CN103171304A (zh) 2013-06-26
CN103171304B CN103171304B (zh) 2016-09-28

Family

ID=4751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748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1304B (zh) 2011-12-20 2012-12-05 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73330B2 (zh)
EP (1) EP2607089B8 (zh)
JP (1) JP5938891B2 (zh)
CN (1) CN1031713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3104A (zh) * 2014-03-14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3071214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喷墨机墨水循环系统的维护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1070B2 (ja) 2012-10-10 2016-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102167B2 (ja) 2012-10-10 2017-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686592B2 (ja) * 2016-03-22 2020-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洗浄液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滴吐出装置
JP7188411B2 (ja) * 2020-03-31 2022-12-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循環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9442A (en) * 1996-12-23 2000-03-21 Nec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stirring system
US20070216739A1 (en) * 2004-10-28 2007-09-20 Ulvac Inc. Head modul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070291086A1 (en) * 2006-06-16 2007-12-20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CN101247957A (zh) * 2005-08-24 2008-08-20 株式会社石井表记 喷墨头及其喷出异常检测方法、以及膜成形方法
CN101412322A (zh) * 2007-10-19 2009-04-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201253993Y (zh) * 2008-10-17 2009-06-10 汤振华 一种大型打印机供墨系统
CN101474915A (zh) * 2005-03-31 2009-07-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和液体填充方法
US20100085396A1 (en) * 2008-09-30 2010-04-08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11024328A1 (ja) * 2009-08-31 2011-03-0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2066115A (zh) * 2008-06-24 2011-05-18 马斯特满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装置
CN102189808A (zh) * 2010-03-01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7655A (ja) 1983-12-26 1985-07-2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DE3446998A1 (de) 1983-12-26 1985-07-04 Canon K.K., Tokio/Tokyo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aet
US4607261A (en) 1985-04-12 1986-08-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supply cartridge and cooperative ink circulation system of continuous ink jet printer
JP2748029B2 (ja) 1989-09-20 1998-05-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位置合わせマーク作成方法
JP2753105B2 (ja) * 1990-03-28 1998-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106013B2 (ja) 1992-09-02 2000-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回復方法
US6000792A (en) 1992-09-02 1999-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n improved recovery mechanism
JP4455138B2 (ja) * 2004-04-20 2010-04-2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4682862B2 (ja) * 2005-03-31 2011-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及びその液体充填方法
US7891762B2 (en) 2005-06-08 2011-02-22 Kabushiki Kaisha Ishiihyoki Device for feeding liquid to inkjet heads and device for wiping inkjet heads
US20090207790A1 (en) 2005-10-27 200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78802B2 (ja) * 2006-01-31 2011-09-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脱気装置、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溶存気体除去方法
JP2008194826A (ja) 2007-02-08 2008-08-28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印刷装置
GB2447919B (en) 2007-03-27 2012-04-04 Linx Printing Tech Ink jet printing
US20090009541A1 (en) 2007-07-02 2009-01-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liquid
JP5250275B2 (ja) 2008-02-06 2013-07-31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20100007951A1 (en) 2008-07-11 2010-01-14 Bramstedt Deborah J Stereogra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427387B2 (ja) * 2008-10-03 2014-02-26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経路洗浄方法。
JP5417240B2 (ja) 2009-05-07 2014-02-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5487717B2 (ja) * 2009-05-19 2014-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流路洗浄制御方法
JP2011110853A (ja) 2009-11-27 2011-06-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循環システム
US8313179B2 (en) 2010-04-29 2012-1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delivery for a printhea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9442A (en) * 1996-12-23 2000-03-21 Nec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stirring system
US20070216739A1 (en) * 2004-10-28 2007-09-20 Ulvac Inc. Head modul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1474915A (zh) * 2005-03-31 2009-07-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和液体填充方法
CN101247957A (zh) * 2005-08-24 2008-08-20 株式会社石井表记 喷墨头及其喷出异常检测方法、以及膜成形方法
US20070291086A1 (en) * 2006-06-16 2007-12-20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CN101412322A (zh) * 2007-10-19 2009-04-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02066115A (zh) * 2008-06-24 2011-05-18 马斯特满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装置
US20100085396A1 (en) * 2008-09-30 2010-04-08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1253993Y (zh) * 2008-10-17 2009-06-10 汤振华 一种大型打印机供墨系统
WO2011024328A1 (ja) * 2009-08-31 2011-03-0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2189808A (zh) * 2010-03-01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3104A (zh) * 2014-03-14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3071214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喷墨机墨水循环系统的维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7089B1 (en) 2016-09-14
CN103171304B (zh) 2016-09-28
JP5938891B2 (ja) 2016-06-22
EP2607089B8 (en) 2017-01-18
JP2013129080A (ja) 2013-07-04
EP2607089A1 (en) 2013-06-26
US20130155132A1 (en) 2013-06-20
US9073330B2 (en) 2015-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1304A (zh) 印刷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CN103085492B (zh) 印刷装置以及白色墨水循环方法
US9616673B2 (en) Liquid jet unit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EP2740603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irculating liquid
US8931867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device maintenance method
CN102398416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JP2013063628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流動方法
EP2492099B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CN102398432A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910063B2 (ja) 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戻し方法
CN103085493A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循环方法
EP2492105B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13226754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加熱方法
JP2013063627A (ja) 液体充填方法
JP2013099863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3159060A (ja) 印刷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