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53A - 干蚯蚓粉和含有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的制剂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干蚯蚓粉和含有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的制剂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53A
CN1031653A CN88106168A CN88106168A CN1031653A CN 1031653 A CN1031653 A CN 1031653A CN 88106168 A CN88106168 A CN 88106168A CN 88106168 A CN88106168 A CN 88106168A CN 1031653 A CN1031653 A CN 1031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bricus
earthworm powder
dry earthworm
acid
mont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6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陽一
美原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mel Co Ltd
Eim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m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2049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807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204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807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0945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883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094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3934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Elm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m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62Leeches; Worms, e.g. cestodes, tapeworms, nematodes, roundworms, earth worms, ascarids, filarias, hookworms, trichinella or taen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30/00Chemistry: natural resins or derivatives; peptides or proteins; lignin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 Y10S530/855Protein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or bir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干蚯蚓粉的方法,该方法 包括下述步骤: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略带酸性的水 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将活蚯蚓湿 磨,冻干,然后在10mmHg或低于10mmHg的真空 下,将所得悬浮体真空干燥10至100小时,同时使 温度由-60℃逐渐升至80℃。可将该干蚯蚓粉与药 物上可接受的载体结合,制成药物组合物,用来治疗 或预防人类的高脂血、糖尿病、高血压和低血压。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生产干蚯蚓粉和以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和血压调节剂(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的制剂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改良方法,该方法用于生产药物上可接受的干蚯蚓粉和以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和血压调节剂(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制剂。所述的干蚯蚓粉不仅具有优异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或低血糖)、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作用,而且具有高度安全性。因此,根据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干蚯蚓粉可以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结合,形成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的高脂血、糖尿病、高血压和低血压。
一般认为,高脂血(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人们已经研制出各种含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抗高脂血药物,用来治疗和预防高脂血。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冠心平和烟酸环己醇酯。然而,众所周知,冠心平及其衍生物常常会引起肌肉疼痛、肝功能紊乱和胆石形成。烟酸环己醇酯同样具有副作用,例如面溢血和胃肠紊乱。另据报道,冠心平可能在动物中引起肝细胞瘤〔D.J.Svoboda    et    al,Cancer    Res.,Vol.39,P.3419(1979)〕。
除上述安全性问题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抗高脂血药的作用和药理性质。具体地说,随着对脂类代谢、尤其是对作为血清脂质载体的血清脂蛋白的研究的最新进展,人们已经不仅重视药物降低血清中脂浓度的能力,而且也重视药物对脂蛋白的作用。
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酸酯(下文称之为TG)、磷脂(下文称之为PL)和脱辅基蛋白一起构成脂蛋白。按照密度的不同,将这些脂蛋白分成最低密度脂蛋白(下文称之为VLDL)、低密度脂蛋白(下文称之为LDL)和高密度脂蛋白(下文称之为HDL)。在这些脂蛋白中,据认为VLDL和LDL能引起动脉硬化,相反,HDL参于胆固醇由周围血管到肝的转移,胆固醇酯的形成以及TG的分解代谢,因此具有预防和使动脉硬化消退的作用。
因此,今后在研制抗高脂血药时,不仅应重视其降低总胆固醇(下文称之为TC)水平的作用,而且也应注意其中胆固醇起作用的脂蛋白的类型。特别理想的是,应研制这样的药,即:它不仅具有降低LDL中胆固醇(下文称之为LDL-C)水平和升高HDL中胆固醇(下文称之为HDL-C)水平的作用,而且应具有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下文称为为AI)的作用。所述动脉硬化指数由式:(TC-HDL-C)/HDL-C计算。
按惯例,普遍将有机合成化合物如磺酰脲类化合物和双胍化合物用作口服抗糖尿病药。一般而言,抗糖尿病药是用于使病态代谢恢复正常的药品,而它本身并不是能治愈糖尿病的药物。就糖尿病性昏迷或青少年糖尿病而言,口服抗糖尿病药是无效的,只有胰岛素是有效的。而对于能用胰岛素治愈的几种糖尿病(例如,酮酸中毒或严重感染型糖尿病)而言,口服抗糖尿病药不起作用。口服抗糖尿病药主要适应症是早期糖尿病,该病不能通过营养疗法得到完全控制。在上述情况中,这类口服抗糖尿病药还往往会产生副作用,如:低血糖、肝功能紊乱和厌食,并且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控制下使用。因而,迫切需要一种不带副作用的抗糖尿病药。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患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的病人(与年龄无关)。为治疗这些病人,通常将降压药施用于高血压患者,将增压剂(或前体药物)施用于低血压患者,虽然疗效不大。
特别是随着近来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加,人们一直在研制和采用种类繁多的治疗高血压药(或降压药)。一旦高血压患者开始服用降压药,若停止服用,则可能使症状比服用前更重。因此,通常需要连续服药很长一段时间。同样,对低血压患者的用药来说,通常也必须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没有副作用的药。
例如,已知降压药肼苯哒嗪具有使周围血管扩张的作用,显示出优异的降压活性。然而,它可能导致心动过速的副作用,因此要将它与β-阻断剂配伍使用。由于降压药和增压药的使用时间较长,因此,非常希望提供没有副作用的此类药物。
尤其在东方国家,从上古时代起蚯蚓就被用作药物。文献上已报道过蚯蚓的以下药理学作用。
(1)Shinryu    Ofuchi〔“Mimizu-to-Jinsei(Earthworms    and    Human    Life)”,Maki    Shobo,October30,1947,PP.223~226〕和Nikiji    Hatai〔“Mimizu(Earthworms),Reprinted    Edition”,Scientist    Co.,April    30,1980,PP.160~163)已报道,蚯蚓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即:能有效地减小膀胱结石的体积,并使其从体内消除,治疗黄疸,以及用作催产剂、恢复药、毛发生长剂、补药和退热药。另一方面,他们也报道了蚯蚓的某些毒性作用。也就是说,蚯蚓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造成溶血(或者破坏红血细胞)。
(2)下面的描述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第一部分,197~198页)。
习惯上一般将蚯蚓分成两类。一类是wide蚯蚓(Lumbricus    kwangtungesis)。这类蚯蚓的制制备如下:将每条蚯蚓的躯体切开,洗掉内脏和污物,在太阳处、阴凉处或室温下脱水。另一类是soil蚯蚓(Lumbricus    nativus),其制备方法如下:在植物灰粉中处死蚯蚓,将其从灰粉中取出,在太阳下、阴凉处或室温下脱水。由此制得的脱水蚯蚓体内带有污物。据文献中记载,这两类蚯蚓以4.5至9克的日剂量使用,作为退热药、抗惊厥药、循环促催化剂、治疗半身不遂的药、关节止痛药、利尿药、止喘药和抗高血压药。
(3)据文献“Our    Chinese    Medicine    Series    3:Dilong    and    Cuttlebone-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Ma-tsuura    Yakugyo    K.K.,P.7)介绍,蚯蚓酊剂(即蚯蚓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降压效果。
(4)据Takuo    Okuda报道(“Encyclopedia    of    Natural    Medicines”,Hirokawa    Shoten,April    15,1986,P.215),蚯蚓用作退热药、止痛药、利尿药和解毒药。
(5)Mamotu    Tanaka报导了用蚯蚓作试验的结果〔Hokkaido    Medical    Journal,Vol.24,PP.18-24(1949)〕。具体做法是:从小段脱水蚯蚓中除去污物,然后用沸水提取。将得到的提取物浓缩后,向其加入乙醇,将沉淀物(蚯蚓退热碱)溶解于林格氏溶液。当将该溶液由静脉内注射入被麻醉的猫时,造成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观察到的血凝固加速程度与休克成正比。
(6)Kenjiro    Ikawa〔Yamaguchi    Igaku,Vol.9,PP.571-576(1960)〕报道,试验溶液的制备如下:用生理盐水提取蚯蚓,或者用乙醇或丙酮提取蚯蚓,将提取物蒸干,将残留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将这些试验溶液的每一种由静脉内注射入成年兔子,观察到血压下降。
(7)据Koso    New    Medical    Institute编的“中国医药百科全书第二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第2112页)中记载,当将wide蚯蚓酊剂、干蚯蚓粉悬浮液、蚯蚓热水浸液或蚯蚓汤药施用于经过麻醉的狗、大鼠、猫或患慢性肾性高血压的鼠时,记录到缓慢而持久的降压效果。当将蚯蚓提取物由静脉内注射进被麻醉的狗或猫时,出现快速的降压效果。然而,另外记载,当口服使用或应用于临床试验时,效果不理想。此外,在同一本书(P.2114)中记载,经口服蚯蚓,可有效控制自发性高血压。为此,可一天分三次给出10ml    40%的蚯蚓酊剂(将40g蚯蚓浸入100ml 60%乙醇而制得),〔即:以12g蚯蚓的日剂量给药(如本发明者所计算)〕,该疗程持续30至60天。对不能喝酊剂的患者而言,可将纯蚯蚓粉同水以及少量填充剂混合,制成丸剂,一天分三次给出丸剂3至4g,〔即:以9至12g蚯蚓的日剂量给药(如本发明者所计算)〕。另外据记载,一天分三次施用2ml B蚯蚓液〔其制备方法是:借助于HgCl2除去蚯蚓中的次黄嘌呤,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由蚯蚓中分离出降压成分),〔即以24g蚯蚓的日剂量给药(如本发明者所计算)〕,同样可有效控制自发性高血压。
生产干蚯蚓产物或干蚯蚓粉的惯用方法粗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方法一:将每条蚯蚓的躯体切开,除去其内含物(即内脏和污物),然后在太阳下、阴凉处或室温下(通常为50℃或50℃以下)脱水。
方法二:将蚯蚓置于植物灰或炭灰中处死,除去污物,然后在太阳下、阴凉处或室温下(通常为50℃或50℃以下)脱水,得到躯体内含污物的干蚯蚓。
方法三:除去蚯蚓体内的污物,然后将蚯蚓置于植物灰或炭灰中。
需要时,将由此得到的干蚯蚓弄碎,变成粉末使用。上述方法简单且经济,在家便可方便地实施。然而,若把按所述方法制得的干蚯蚓(或干蚯蚓粉)保存在0℃至5℃的冰箱中或5℃至45℃的房间里的敞开状态下,则6个月蚯蚓就会霉烂,不能再使用。即使将蚯蚓保存在良好的封闭状态下,一年内它们也会霉烂。
把按上述方法二制得的体内含污物的干蚯蚓或者把按上述方法三制得在植物灰或炭灰中脱水的蚯蚓用作药物时,普通的做法是:用沸水提取蚯蚓,或者将蚯蚓置于沸水中煎汤,将得到的提取液或汤药过滤,收取滤液。尤其是按方法二制得的干蚯蚓很少以蚯蚓酊剂、粉剂或丸剂形式使用。
按方法一制得的干蚯蚓通常以热水浸液或汤药形式使用,或者以蚯蚓酊剂、蚯蚓粉剂或丸剂(由蚯蚓粉与少量水或少量填充剂混合制得)的形式使用。在方法二或方法三中,根据用作原料的活蚯蚓的不同,干蚯蚓的收率为5%至19%,其含水量为10%至16%。
最近,本发明者之一的Yoichi    Ishii推荐了一种健康食品,它包含作为主要成分、取自蚯蚓的蛋白质和脂质,并且提出了生产这类食品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No.216572/84,(公开日期:1984年12月6日)〕。就生产健康食品干蚯蚓粉而言,该方法是优异的。然而,作为生产用作抗高脂血、抗糖尿病和血压调节剂的药物的方法,就功效而言,上述方法不能令人满意。具体地说,如果将外部作用施加于活蚯蚓,不可能有选择地消除污物。业已发现,即使十分仔细,含有大部分具有药用效果的成分的内部器官和体内流体至少有一部分将与污物一起被除去,从而降低了疗效。此外,根据作原料的活蚯蚓的不同,收率低达10%至19%。另外,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即:由于要在0.3托的真空下,于80℃进行最终阶段的真空干燥20小时或20小时以上,因此,存在于干蚯蚓中并起重要药学作用的酶至少部分会被破坏或灭活。已发现,按日本专利公开No.216572/’84的方法生产的干蚯蚓粉的抗高血压效果仅为通过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干蚯蚓粉的效果的50%。
最近,本发明者之一Hisahi    Mihara和他的合作者证实,取自蚯蚓的溶解纤维蛋白物质是具有最pH值的酶蛋白质,在pH5~10内处于稳定状态,受Trazirol(商品名)、Transamine(商品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血清的抑制,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及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但没有溶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在下列专利文献中描述了用水介质提取蚯蚓得到的粗制蛋白质以及通过提纯该粗制酶蛋白质制备溶解纤维蛋白物质的方法。所述专利文献是:日本专利公开No.148824/’83(1982年2月27日提交)及其相应的外国专利申请,包括美国专利申请No.470394(1983年2月28日提交)、英国专利申请No.8305359(1983年2月25日提交)、意大利专利申请No.47795A(1983年2月25日提交)、法国专利申请No.03165(1983年2月25日提交)、德国专利申请No.93306944.1(1983年2月28日提交)和加拿大专利申请No.422034(1983年2月21日提交)。
此外,Hisashi    Mihara和他的合作者从蚯蚓中获得了六种新的蛋白酶〔见日本专利公开No.63184/’84(1982年10月2日提交)〕,并研制出了含所述六种蛋白酶(作活性成分)的溶解栓的制剂〔见日本专利公开No.184131/’84(1983年3月31日提交)〕。这些发明同时在其相应的外国专利申请中作了公开。这些外国专利申请包括朝鲜专利申请No.2990(1983年7月30日提交)、澳大利亚专利申请No.16293(1983年6月27日提交)、加拿大专利申请No.431387(1983年6月28日提交)、丹麦专利申请No.3008(1983年6月29日提交)、欧洲专利申请No.83106288.0(1983年6月28日提交)、西班牙专利申请No.523754(1983年6月30日提交)、芬兰专利申请No.832383(1983年6月29日提交)、挪威专利申请No.2399(1983年6月30日提交)、菲律宾专利申请No.29151(1983年6月30日提交)、台湾专利申请No.7211983(1983年6月18日提交)和美国专利申请No.508163(1983年6月27日提交)。
本发明者对文献作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在文献中,没有报道过含有用干蚯蚓粉作活性成分药物制剂的抗高脂血作用,更没有提到过干蚯蚓粉的如下作用和性质,即:干蚯蚓粉不但能降低血清TC的水平,而且具有降低血清LDL-C水平和升高血清HDL-C水平、以降低AI的作用;干蚯蚓粉是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药,不会产生诸如肝肥大和肝功能紊乱之类的副作用。
(2)在文献中,未提及含有以干蚯蚓粉为活性成分药剂的抗糖尿病或低血糖作用。也就是说,文献中未记载对患由阿脲诱发的糖尿病鼠,施用蚯蚓粉后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如下文所述,与营养疗法相结合,给糖尿病患者施用4至9个月含有干蚯蚓粉的胶囊剂。这样,在经过2或3个月的治疗后,患轻度糖尿病的病人的血压水平便开始下降,经4个月的治疗后,恢复到健康人的正常值。文献中找不到如此卓越的效果。
(3)在文献中,未提及含有以干蚯蚓粉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制剂的抗低血压作用。此外,也没记载干蚯蚓粉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即:将干蚯蚓粉施用于患高血压和/或低血压的病人后,俾其血压由最高值和最低值恢复到正常值。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干蚯蚓粉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以高收率获得药物上可接受的、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干蚯蚓粉,所述干蚯蚓粉显示出卓越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或低血糖、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活性,而不产生任何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抗高脂血、抗糖尿病以及血压调节剂(抗高血压和/或低血压)制剂,所述制剂含有按上述方法生产的活性成分干蚯蚓粉。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的高脂血、糖尿病、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述制剂施用于患者,以防治疾病,而不产生任何副作用。
根据以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抗高脂血药、抗糖尿病或低血糖药和血压调节药(或抗高血压或抗低血压药)需要长期使用,因此这类药必须不仅具有卓越的效力,而且必须能安全使用,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者若干年来作了精心研究,以便从天然原料、尤其是从蚯蚓生产这类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的药。
具体地说,第一目标是开发一种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药,它具有优异的抗高脂血活性,具有降低血清LDL-C和升高血清HDL-C、以便降低AI值的作用,并且不会有诸如肝肥大和肝功能紊乱之类的副作用。
第二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抗糖尿病药。将所述药施用于患早期成熟糖尿病病人(就这类病人而言,仅用营养疗法不能完全控制糖尿病),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糖尿病,不产生副作用,如低血糖、肝功能紊乱和厌食。
降压药和增压药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起作用的药物。也就是说,降压药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而增压药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因此,始终必须在医药专家的指导下使用。例如,使用降压药而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后,根据高血压的程度,应采取适宜的措施(例如换药或暂时停止治疗)。若血压上升,则必须重新施用合适的药。最好采用单药治疗患高血压和/或低血压病人。为此,需要有一种药,它能将高血压和或低血压病人的最高和最低血压恢复到其正常水平。此外,由于这类抗高血压和/或低血压药需要长期使用,因此迫切希望有一种不会产生副作用的安全药物。
如上述引用文献所述,干蚯蚓产物具有降压作用。然而,按惯用技术制得的干蚯蚓产物的收率低仅为5%至19%(具体取决于用作原料的活蚯蚓的情况)。此外,即使将这类干蚯蚓产物保存在室温(5℃至45℃)下封闭良好的容器中,它们也会在一年内霉烂或变质,不再适用于医学目的。此外,由于其中酶的部分破坏或灭活,上述干蚯蚓产物还有效力不足和/或产生副作用的缺点。因此,本发明者努力开发一种高收率地生产干蚯蚓粉,而不破坏或使其中的酶灭活的方法,以便获得无菌的干蚯蚓粉,它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产生副作用,如溶血(即:破坏红血细胞)和心动过速,并且在封闭良好的状态下,至少可保存4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者作了精心研究,创造了一种新的改良法,用以生产干蚯蚓粉。下文根据两个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充分的说明。
生产方法1:
将一种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水溶液中。所述水溶液含不超过0.3%(重量)、最好不超过0.1%(重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有机酸,如:乙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和乳酸;无机酸,如磷酸、硫酸和盐酸;和这些酸的钠盐或钾盐。上述溶液的特点是略带酸性pH值为3至6.5的水溶液。将这些活蚯蚓放在1℃至25℃、最好为2℃至15℃温度下的水或水溶液中,时间为0.5至72小时、最好为1至40小时。这样,通过活蚯蚓自身排泄能力,就基本上消除了其消化道内的污物。然后,用水洗涤活蚯蚓,以除去其躯体表面的污物。
此后,将活蚯蚓进行湿磨,在-5℃或-5℃、以下最好是在-10℃至-60℃的低温下,将得到的悬浮液冷冻。随后,将冰冻的悬浮体冻干并真空干燥。具体地说,在从-60℃至+90℃、最好从-40℃至~+80℃,逐步升温的同时,将悬浮液冻干,然后在100mmHg或100mmHg以下最好在30mmHg或低于30mmHg的真空下真空干燥,时间为5至100小时,最好为10至60小时。从而得到无菌的干蚯蚓粉。
生产方法2:
用水洗涤某种活蚯蚓,以除去其躯体表面的所有污物。然后,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水溶液中。所述水溶液含不超过0.3%(重量)、最好不超过0.1%(重量)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选自:有机酸,如乙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和乳酸;无机酸,如:磷酸、硫酸和盐酸;以及这些酸的钠盐和钾盐。上述溶液的特点是微带酸性pH值为3至6.5的水溶液,将这些活蚯蚓放入温度为1℃至25℃、最好是2℃至15℃的上述水溶液中,时间为0.5至72小时,最好为1至40小时。这样,经过活蚯蚓自身的排泄能力,基本上消除了其消化道内的污物。此后,将活蚯蚓湿磨,于-5℃或低于-5℃、最好为-10℃至-60℃的温度下,将得到的悬浮液冷冻。随后,将冰冻的悬浮液冻干,真空干燥。具体地说,从-60℃至+90℃、最好从-40℃至+80℃逐渐升温,同时,将悬浮液冻干,然后在100mmHg或低于100mmHg、最好是30mmHg或低于30mmHg的真空下,真空干燥5至100小时,最好是10至60小时。由此得到无菌的干蚯蚓粉。
在对蚯蚓进行湿磨的步骤中,即:在破坏蚯蚓的组织(或细胞)的步骤中,最好采用适宜的装置,如:匀浆器、捣碎器、均匀混合器、打碎器或加压细胞破碎器,使蚯蚓成悬浮体。较理想的是,于1℃至25℃、最好是2℃至15℃的温度下,进行该湿磨步骤。
按照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可以由活蚯蚓制得黄棕色或棕色的干蚯蚓粉,收率为20%~35%。一般情况下,制得的干蚯蚓粉的含水量为5%至16%、最好为7%至14%,含灰量为3%至8%,最好是4%至7%,含氮量为1%至11%,最好是6%至11%。由此得到的干蚯蚓粉含18种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基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
试验1
表1给出了由上述生产方法1和2制得的几种干蚯蚓粉的粗略分析结果。
表    1
干蚯蚓粉产物    粗略分析
方法    标记    水份(%)    灰分(%)    含氧量(%)
1    M-1    10.2    5.1    9.4
1    M-2    10.4    5.3    8.6
1    M-3    10.7    5.2    9.2
1    M-4    10.6    5.6    9.6
2    M-5    9.5    4.5    7.8
2    M-6    9.2    4.7    8.4
2    M-7    9.7    4.6    8.2
2    M-8    10.1    5.5    9.7
2    M-9    10.2    5.6    9.9
试验2
分别对由生产方法1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2和M-4)和由生产方法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5)进行了分析。结果列于表2。
表    2
M-2    M-4    M-5
水份    10.4%    10.6%    9.5%
粗蛋白质    53.8%    60.0%    48.8%
粗脂质    12.2%    9.3%    14.2%
可溶性无氮物质    18.2%    14.4%    22.9%
灰粉    5.3%    5.6%    4.5%
粗纤维    0.1%    0.1%    0.1%
(以干燥    (以干燥    (以干燥
产品计)    产品计)    产品计)
Ca    0.384g%    0.389g%    0.318g%
Mg    0.194g%    0.202g%    0.166g%
K    0.613g%    0    624g%    0.508g%
Na    0.382g%    0.388g%    0.307g%
P    0.504g%    0.512g%    0.417g%
Fe    0.061g%    0.064g%    0.055g%
Cu    1.72mg%    1.78mg%    1.40mg%
Zn    5.63mg%    5.78mg%    4.84mg%
Mn    1.54mg%    1.66mg%    1.39mg%
试验3
分别从两批干蚯蚓粉产物(M-2和M-4)(按生产方法1制得)和一批干蚯蚓粉产物(M-5)(按生产方法制得)分离粗蛋白质,然后进行氨基酸分析。为作比较,按相同的方法,对两种富蛋白质食物(即鱼肉和大豆粉)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列于表3。
表    3
干蚯蚓粉产物
M-2    M-4    M-5    鱼肉*    大豆粉*
(g/100g)    (g/100g)    (g/100g)
天冬氨酸    6.68    7.52    6.06    -    -
苏氨酸    2.97    3.34    2.68    2.56    1.95
丝氨酸    3.06    3.42    2.77    -    -
谷氨酸    8.27    9.31    7.67    -    -
脯氨酸    1.23    1.37    1.09    -    -
甘氨酸    3.26    3.66    2.94    6.31    2.92
丙氨酸    3.69    4.14    3.41    -    -
半胱氨酸    0.59    0.65    0.55    0.59    0.90
缬氨酸    3.26    3.63    2.99    2.83    2.44
甲硫氨酸    1.03    1.12    0.95    1.84    0.72
异亮氨酸    3.02    3.38    2.83    2.43    2.25
亮氨酸    4.89    5.49    4.49    4.27    3.42
酪氨酸    2.47    2.77    2.21    1.91    1.71
苯基丙氨酸    2.73    3.02    2.55    2.37    2.14
色氨酸    0.32    0.38    0.29    -    -
赖氨酸    4.74    5.28    4.49    1.25    1.06
组氨酸    1.65    1.83    1.55    4.53    3.07
精氨酸    4.18    4.47    3.81    4.20    3.53
*以P.McDonald,R.A.Edwards和J.F.D.Greenhalgh在Animal    Nutrition(1973)中给出的数据为基准。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按生产方法1和2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富有粗蛋白质、粗脂质和各种金属,对粗蛋白质所作的氨基酸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含有高比例的基本氨基酸。
按生产方法1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优于按生产方法2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此外,与将活蚯蚓放入新鲜水中处理相比,将活蚯蚓放入下述水溶液中,则可更迅速和更彻底清除其消化道。所述水溶液含至少一种上述低浓度的化合物,选自有机酸、无机酸,以及这些酸的钠盐或钾盐。
Hisashi    Mihara和他的合作者从蚯蚓中获得了六种新的蛋白酶(或溶解纤维蛋白酶)片段(日本专利公开No.63184/’84和No.184131/’84)。具体做法是,将干蚯蚓粉同10体积单位的生理盐水混合,将得到的悬浮液保温2天。用硫酸铵将上层清液分级沉淀,采用Sephacryl    S-200,所得沉淀物经凝胶过滤法。将得到的蛋白质部分经二乙氨乙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处理,获得具有溶解酪蛋白和溶解纤维蛋白活性的蛋白质组份Ⅰ、Ⅱ和Ⅲ。当用二乙氨乙基纤维素、交联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55、ACH-Sepharose、Benzamidine-Sepharose等进一步纯化上述蛋白质组份Ⅰ、Ⅱ、Ⅲ时,得到六种纯化的酶组份。用SDS-PAGE进行分子量测定时,组份Ⅰ-0的分子量最低,为23,500。组份Ⅰ-1、Ⅰ-2、Ⅱ、Ⅲ-1和Ⅲ-2的分子量依次增加,组份Ⅲ-2的分子量为34,200。用等电点电泳分析测定所述六种组份的等电点时,测得组份Ⅰ-0的最高等电点在pH4.12。组份Ⅰ-1、Ⅰ-2、Ⅱ、Ⅲ-1和-2的等电点依次降低,组份Ⅲ-2的等电点在pH3.52。这六种组份是新的与丝氨酸酶不同的水解蛋白酶,另据报道,这些,水解蛋白酶具有最佳的pH值,大约为8或8-10,在pH4-12或pH5-12的范围是稳定的;它们的最佳温度为50℃或50~60℃,在70℃加热60分钟即灭活。
利用按上述生产方法1和2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4和M-5,测试本发明干蚯蚓粉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具体方法是:将一份干蚯蚓粉产物M-4同10份生理盐水混合,用标准纤维蛋白平皿测试所形成的上层清液。如表4所示,立即观察到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将干蚯蚓粉产物M-4和生理盐水的悬浮液于37℃下保温,第十天时,其上层清液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增加了4倍,第50天时,增加了5倍,第75天时,增加了5.5倍。这似乎意味着干蚯蚓粉中存在着大量水解蛋白酶前体,其酶活性是自身分解的结果。若以尿激酶的国际单位表示该上清液的活性,则根据计算,第50天所观察的活性大约为800IU/ml。上清液既溶解无(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纤维蛋白平皿,也溶解标准纤维蛋白平皿。由于标准纤维蛋白平皿中形成的溶解窗大于无血纤维蛋的溶酶原的纤维蛋白平皿中形成的溶解窗,因而上层清液不仅有使纤维蛋白直接溶解的酶活性,而且具有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作用。
用干蚯蚓粉产物M-5代替M-4,重复上述程序,得到的结果基本上与表4所示的结果相同。
表    4
这一份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悬浮于10份生理盐水,并将悬浮液在37℃下保温所得上清液的溶解纤维蛋白活性
保温时间    溶解纤维蛋白活性
(天) (标准纤维蛋白平皿的溶解面积,mm2
0    200
2    400
6    717
10    810
20    870
50    1000
75    1100
以口服形式,把由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干蚯蚓粉施用于鼠和人类,该干蚯蚓粉具有抗高脂血、降低血糖水平和调节血压(即: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的作用,但所述作用的机理还未被充分认识。尽管如此,可以认为,这些作用是由于干蚯蚓粉中水解蛋白酶(蛋白质)、这些酶的前体(蛋白质)、其他蛋白质、脂质或未知化合物或上述物质的结合体所起作用的结果。就用作抗高脂血药、抗糖尿病药和血压调节剂(或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药)的最佳形式而言,本发明的干蚯蚓粉应具有7%至10%的含氮量,换言之,粗蛋白质含量为43.8%至62.5%。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按上述生产方法1和2,先对蚯蚓进行湿磨,得到蚯蚓悬浮液,然后冻干,真空干燥。具体方法如下。
在-10℃至-60℃、最好是-30℃至-50℃的温度下,将湿磨后得到的蚯蚓悬浮液冷冻5至60小时。然后,维持相同的温度,同时,在0.01至0.2mmHg的真空下,用5至12小时,将冷冻的悬浮液冻干。此后,在0.01至0.2mmHg的真空下,于20℃至30℃的温度,将形成的粉末干燥5至15小时。接着,在35℃至50℃下,将粉末真空干燥5至10小时。由此,得到无菌的干蚯蚓粉,其含水量为5%至15%。真空干燥的最后阶段最为重要。为得到无菌的干蚯蚓粉,而又不使其中的水解蛋白酶或其前体灭活,本发明者作了精心研究,并发现:关键是在真空干燥的最后阶段将三种因素(即:真空程度、温度和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这一发现,确定了上述操作条件。
如前所述并已有报道,即:在70℃下加热60分钟,会使由干蚯蚓粉提纯的六种水解蛋白酶全部失活(日本专利公开No.63184/’84和No.184131/’84)。然而,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干蚯蚓粉中的水解蛋白酶不会被灭活。
当把由生产方法1和2制得的一些干蚯蚓粉产物以完全封闭态于室温下(5℃至45℃)保存5年时,未出现物理变化或化学变质(例如长出霉菌)的迹像。
本发明中采用的蚯蚓的种类可选自各种普通种类,它们包括:
Lumbricus    rubellus,Lumbricus    terrestris,Eisenia    foetida,Allolobophora    caliginosa,Dendrobaena    octaedra,Allolobophora    japonica    Michaelsen,Drawida    hattamimizu    Hatai,Pheretima    divergens    Michaelsen,Pheretima    communissima,Pheretima    agrestis,Phertima    Sieboldi    Horst,Pheretima    hilgendorfi,Pontodrilus    \\    matushimensis    Iieuka,Tubifex    hattai    Nomura,Limnodrilus    gotoi    Hatai(=L.socialis    Stephenson)等。
若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用于临床治疗,它可以呈口服制剂或非肠道用制剂的形式。但口服使用干蚯蚓粉更为理想。就口服用药而言,可单独使用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或将其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结合,制成药物制剂来使用。所述药物制剂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粉剂、包衣片剂、糖衣片剂和乳剂。
适宜的药物载体包括:填充剂,例如乳糖、蔗糖、甘露醇、葡萄糖、淀粉、山梨糖醇、甘氨酸、磷酸钙和微晶纤维素;粘合剂,例如淀粉、明胶、阿拉伯胶、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甘露醇、西黄蓍胶、羟丙基纤维素、羟丙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2-甲基-5-乙烯基吡啶/、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藻酸钠;润滑剂,例如硬脂酸、硬化油、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滑石粉、氧化硅和聚乙二醇;崩解剂,如土豆淀粉以及含某种表面活性剂的淀粉或类似物;致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若需要以非肠道形式用药,则可以按栓剂形式使用本发明的干蚯蚓粉。就栓剂而言,可将可可白脱、Witepsol、Subanal、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甘油明胶、明胶胶囊等用作基质。其他添加剂包括众所周知的安全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丁基羟基茴香醚;以及安全着色剂。
若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用于治疗高脂血或糖尿病,则其剂量大小根据下列因素而变化,即,给药途径、病人的年龄、体重和病情以及疾病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成人优选日剂量为0.01g至5g。最理想的是,以1至3次的均分剂量给出日剂量0.02g至2g。
若本发明干蚯蚓粉用于调节血压或治疗高血压或低血压,则其剂量大小取决下列因素,包括给药途径、病人的年龄、体重和病情以及疾病的类型。一般情况下,优选的日剂量为0.01g至3g。最理想的是,以1至3次的均分剂量给出日剂量0.02g至2g。
效果:
下文详细说明对本发明的干蚯蚓粉进行毒性试验的步骤和试验结果,以及对该蚯蚓粉作药理试验的步骤和试验结果。药理试验包括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或低血糖)和抗高血压(或低血压)作用。
A.急性毒性试验
通过口服本发明的干蚯蚓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试验中,使用体重为30±2g的ddy种雄性小鼠和体重为100±2g的Wister种雄性大鼠,分别以五只为一组。试验样品为上述干蚯蚓粉产物M-1(含水量为10.2%、含灰量为5.1%、含氮量为9.4%)、M-2(含水量为10.4%、含灰量为5.3%、含氮量为8.6%)、M-3(含水量为10.7%、含灰量为5.2%、含氮量为9.2%)、M-4(含水量为10.6%、含灰量为5.6%、含氮量为9.6%)、M-5(含水量为9.5%、含灰量为4.5%、含氮量为7.8%)和M-6(含水量为9.2%、含灰量为4.7%、含氮量为8.4%)。采用食管探子、将每种试样管饲于上述小鼠和大鼠,用于小鼠的剂量为0.1g至5g/kg,用于大鼠的剂量为2g至8g/kg。在试验过程中,给动物用药后,将其置于22℃至23℃的室温下,观察14天。在用于这些试验的剂量下,末发现死亡现象。经常观察动物的行为,以判断是否出现中毒现像,结果发现试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别。此外,在增重方面,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束时,进行尸体解剖,重要器官中未显现任何肉眼可见的变化。可见,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的毒性如此之低,以致有可能测定其LD50值。
B.对诱发性高脂血实验大鼠的影响
1)动物:
以八只为一组,使用体重为100±1g的Wistar种雄性大鼠。
2)食物:
将1%(重量)的胆固醇和0.5%(重量)的胆酸加到粉状饲料(CE-2;由Nippon    Clea    Co.生产)中,充分调和,制得高胆固醇的食物。然后,将该高胆固醇食物分别同两份按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干蚯蚓粉的每一份混合,制得两份试验食物。这两份干蚯蚓粉是M-2(含水量为10.4%,含灰量为5.3%,含氮量为8.6%)和M-5(含水量为9.5%,含灰量为4.5%,含氮量为7.8%)。
3)实验条件:
将大鼠分笼喂养,任意提供每份食物和水。于23±1℃下的恒温和55±5%的恒定相对湿度下将大鼠饲养7天。7天后,使大鼠禁食过夜(但仍然供饮用水),然后用戊巴比妥钠(商品名为戊巴比妥)将其麻醉。从腹下行主动脉收集血样,并在冷冻状态离心,得到血清。利用东芝TBA-480自动分析器和TA480试验试剂(可从Wako    Pure    Chemical    Co.Ltd.购得)测定血清中TC、游离胆固衣(下文称之为FC)、LDL-C和HDL-C的水平。从由此得到的数据计算出AI。
4)结果:
由此获得的结果显示于表5。
表    5
高胆固醇    含M-2的    含M-2的
的食物组    食物组    食物组
剂量    2    2
(重量百分比)
大鼠数量    8    8    8
(血清水平)
TC(mg/dl)325.5±20.8a)185.4±10.7***b)186.8±10.6***b)
FC(mg/dl)    70.4±5.2    44.8±2.5**    45.2±2.4**
LDL-C(mg/dl)    229.8±22.5    113.6±7.7**    113.0±7.6**
HDL-C(mg/dl)    31.6±4.3    30.5±2.3    30.7±2.7
AI    10.21±2.42    5.52±0.94*    5.55±0.98*
a)每个值表示8只大鼠的平均±标准差(S.D)。
b)与富有胆固醇组的值比较得到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
在用含2%本发明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的动物组中,血清TC、FC、LDL-C和AI水平呈统计学显著下降,但HDL-C没有明显变化。
因此,本发明干蚯蚓粉具有优异的抗高脂血作用。
药理试验2:
1)动物:
使用体重为105±1g的Sprague-Dawley种雄性大鼠(下文称之为SD种)以8只为一组。
2)食物:
用于药理试验2的高胆固醇食物组成如表6所示。
表    6
成分    重量百分比
胆固醇    0.5
胆酸    1.0
酪蛋白    20.0
蔗糖    50.0
硬化椰子油    12.0
纤维素    4.0
盐混合物a4.0
维生素混合物b0.5
白色鱼肉    7.5
(注)a、b:Fukushima等人在Japanese    Journal    of    Pharmacy,Vol.89,PP.857-862(1962)上介绍了盐混合物和维生素混合物的组成。
将表6所列的成分充分混合,制成高胆固醇食物。然后,将该商胆固醇食物与下述物质调和,制得试验食物。所述物质是:0.25%(重量)的按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3(含水量为10.7%,含灰量为5.2%,含氮量为9.2%)、0.5%(重量)的按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1(含水量为10.2%、含灰量为5.1%、含氮量为9.4%)、0.5%或1.0%(重量)作对照药的γ-谷维素(商品名为Hizet    Fine    Granules)或1.0%(重量)作对照药的大豆甾醇(商品名为Moristerol微粒剂)。
3)实验条件
将大鼠置于两个彼此分开的笼内喂养,任意供应每份食物和水。在23±1℃的常温及55±5%的恒定相对湿度下喂养大鼠4周。四周后,禁食过夜(但仍然供水),然后用戊巴比妥钠(商品名为戊巴比妥)将大鼠麻醉。从腹下主动脉收集血样,在冷冻状态下离心,获得血清。利用东芝TBA-480自动分析器和TA    480试验试剂(可从Wako    Pure    ChemicalCo.,Ltd购得)测定(或计算)血清中TC、FC、TG、PL、游离脂肪酸(下文称之为NEFAs)LDL-C、AI、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下文称之为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下文称之为GPT)的水平。按Folch法,提取肝脂质;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测定肝脂质中TC、TG和PL的水平。
4)结果:
表7显示了实验结果。在实验中,与两种对照药(即:γ-谷维素和异甾醇)比较,测试本发明干蚯蚓粉对于患诱发性高脂血实验大鼠的作用。与喂了高胆固醇食物一组大鼠相比,喂了含0.25%或0.5%干蚯蚓粉食物的两组大鼠中,血清TC、FC、PL和NEFA水平呈统计学显著下降。血清TG水平倾向于更低,但未观察到有显著的下降。
含0.5%或1%γ-谷维素的食物造成NEFA明显下降,但未发现使TC、FC、TG或PL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含有1%大豆甾醇(作为对照药)的食物使TC、FC和PL明显下降,而TG和NEFA水平与高胆固醇食物组的TG和NEFA水平基本相同。
如上所述,HDL-C被认为是改善动脉硬化的一个要素,许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已证实,HLD-C上升是评价抗高脂血药的有用标准。从表7可以看出,与高胆固醇食物组相比,以含本发明的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的大鼠组HDL-C呈统计学显著上升,对比之下,用作对照药的γ-谷维素不能使HDL-C上升。然而,大豆甾醇使使HDL-C显著上升。
如上所述,就抗高脂血药而言,降低AI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已经讧明,用含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的食物(或作为对照药的大豆甾醇)喂养的大鼠组中,AI明显下降。然而,在喂了含作为对照药的γ-谷维素的食物的大鼠组中,AI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
如上所述,市售的抗高脂血药会产生肝功能紊乱的副作用。因此,这就提出了一个长期使用的问题。为研究试验药物对肝的影响,要测定血清GOT和GPT水平。众所周知,这些参数上升意味着肝功能紊乱。与以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的大鼠组相比,用含本发明的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的大鼠组GOT和GPT均明显下降。对比之下,用含0.5%γ-谷维素(作对照药)的食物喂养的一组大鼠的GOT和GPT显示出明显的(虽然不分突出)上升趋势;而用含有1%γ-谷维素的食物喂养的一组大鼠的GOT和GPT显示出十分显著的呈统计学显著上升趋势。在这方面,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的一组大鼠相比,用含1%大豆甾醇(作对照药)喂养的一组大鼠GOT和GPT水平下降,但从统计学看,这种下降并不显著。
就治疗肝肥大而言,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组相比,用含本发明干蚯蚓粉的食物喂养组的肝肥大显著减小。然而,根据测定,用含γ-谷维素和大豆甾醇食物喂养组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就肝脂中所存在的TC而言,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组相比,用含本发明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组和用含两个对照药食物喂养组均呈现显著下降。
就存在于肝脂中的TG而言,用含本发明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组和用含两个对照药物食物喂养组TG均呈现不明显的降低趋势,但可以认为基本上没有变化。
就存在于肝脂中的PL而言,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组相比,用含本发明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组的PL明显降低。但用含两个对照药物食物喂养组的PL则没有改变。
在用含本发明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组和用含两种对照药物食物喂养组中,大鼠体重稳步增加,但不呈现任何明显的异常。
表    7
食物类型    正常食物喂养组    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组
剂量(重量%)
大鼠数目    8    8
血清
TC(mg/dl)    50.4±2.5***    420.2±45.3
FC(mg/dl)    11.0±0.9***    100.3±11.8
TG(mg/dl)    57.6±7.9    83.4±12.2
PL(mg/dl)    96.2±3.8***    176.1±14.2
NEFA(mEq/l)    0.768±0.022**    1.043±0.074
HDL-C(mg/dl)    28.5±2.0***    16.4±1.7
AI    0.81±0.12    29.69±5.52
GOT(U/l)    70.4±5.4***    372.3±54.7
GPT(U/l)    28.8±2.5***    180.7±27.8
重量(g)    9.2±0.3***    13.6±0.3
TC(mg/g)    2.8±0.2***    40.2±0.9
TG(mg/g)    6.6±1.0    7.5±0.3
PL(mg/g)    13.1±0.3***    24.0±0.4
体重(g)
开始    105.2±1.0    105.2±1.0
最终    286.8±5.8    252.6±5.5
含干蚯蚓粉食物喂养组
0.25    0.5
8    8
195.7±18.1***    188.7±19.2***
42.6±3.7***    42.2±4.8***
68.1±4.1    60.3±10.2
114.8±4.6***    116.5±7.1***
0.773±0.049*    0.681±0.062**
22.4±0.8*    22.7±0.9*
8.07±1.84**    7.75±2.12**
136.7±20.4***    97.4±3.8***
61.8±14.0**    38.9±2.7**
11.3±0.3**    10.4±0.5***
30.6±1.2***    19.8±1.1***
6.5±0.6    7.0±0.6
20.7±0.3***    16.9±0.4***
105.4±1.1    105.2±1.0
259.2±6.2    259.7±7.6
含γ-谷维素食物喂养组    含大豆甾醇喂养组
0.5    1.0    1.0
8    8    8
328.7±39.5    307.4±42.3    194.3±19.0***
84.3±9.2    71.8±9.1    42.4±5.8**
67.4±11.4    56.9±5.5    80.7±10.0
163.9±12.3    151.2±9.7    143.5±9.9*
0.688±0.062**    0.799±0.060*    1.031±0.058
18.0±2.8    16.5±0.8    21.8±0.9*
19.86±4.82    18.44±4.32    8.82±2.20**
475.8±77.1    618.4±94.8*    246.4±33.8
249.7±35.4    328.7±72.7*    107.2±16.5
13.8±0.4    12.8±0.5    13.2±0.4
34.2±1.3**    32.8±0.9***    34.3±1.3**
6.5±0.6    6.5±0.6    7.1±0.6
23.1±0.9    23.2±0.6    23.0±0.6
105.1±1.0    105.4±1.0    105.3±1.0
256.4±8.7    256.2±10.8    258.4±7.0
a)每个值表示一个平均±标准差(S.D.)(8只大鼠)。
b)与高胆固醇食物组的值相比得到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值:
P<0.05,**P<0.01,***P<0.01。
c)将干蚯蚓粉径口服施用于患高脂血的病人。
将胶囊剂D经口服施用于接受该试验的志愿者。所述胶囊剂D是按下文例10给出的方法制备的,每颗含有150mg前述M-2(含水量为10.4%、含灰量为5.3%、含氮量为8.6%)。使用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一粒,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续用药6个月或7个月,一般情况下,在开始用药后隔3个月或4个月测定脂质中的血清水平。为此,当天早上空腹抽取血样,测试血清的TC、TG、HDL-C和AI水平。利用前述仪器(从Wako    Pure    Chemicals    Co.Ltd购得)进行测定。由此得到的结果显示于表8。
表    8
Y.I.(女性,80岁)
用药前    1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    6个月后    7个月后
TC(mg/dl)    280.7    240.3    227.6    218.2    184.7    186.6
TG(mg/dl)    119.2    110.0    70.9    94.6    106.3    87.5
HDL-C(mg/dl)    36.0    36.7    36.0    36.5    37.4    38.3
AI    6.80    5.54    5.32    4.98    3.94    3.87
S.I.(女性,62岁)
用药前    4个月后    6个月后
TC(mg/dl)    239.6    206.2    197.2
TG(mg/dl)    92.5    92.0    90.1
HDL-C(mg/dl)    45.2    42.7    46.4
AI    4.30    3.83    3.25
A.K.(男性,55岁)
用药前    3个月后    6个月后
TC(mg/dl)    264.7    220.4    209.4
TG(mg/dl)    125.4    122.4    92.8
HDL-C(mg/dl)    47.2    46.4    52.6
AI    4.61    3.75    2.98
G.K.(男性,62岁)
用药前    3个月后    6个月后
TC(mg/dl)    238.4    194.8    174.7
TG(mg/dl)    116.6    99.5    83.7
HDL-C(mg/dl)    56.5    52.3    57.4
AI    3.22    2.72    2.04
就实验(即:给4名志愿者口服干蚯蚓粉)所在地的健康居民居而言,其正常的血清脂质值如下:TC为130~230mg/dl,TG为50~170mg/dl、HDL-C为35~60mg/dl。从表8可以看出,在开始治疗前,所有四名病人的TC水平超过其正常范围。TG和HDL-C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
尽管表8所示结果是仅从4名志愿者口服干蚯蚓粉后所得到的,但经过3个月或4个月的治疗后,TC水平由开始治疗前的238~280mg/dl降到194~220mg/dl(在正常范围内),6个月或7个月后,显著地降到174~209mg/dl。经3个月或4个月的治疗后,AI值开始明显降低,6个月或7个月后,AI值与TC值一起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HDL-C水平几乎仍然保持恒定,未显示出明显变化。然而,6个月或7个月后,观察到微小但明显的上升趋势。3个月或4个月后,TC水平趋于下降,6个月或7个月后明显下降。
同给患诱发性高脂血的实验大鼠口服用药的实验情况一样,在给病人口服用药的实验中,TC和AI值显著下降,HDL-C微量上升,然而,区别之处在于:6个月或7个月后,大鼠的TG值没有显著降低,而病人的TG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结果。
这种给病人口服干蚯蚓粉的实验可安全地完成,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例如,即使长期用药6个月或7个月,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其中血糖水平降至其正常范围60至110mg/dl的下限以下)。从表8可以看出,干蚯蚓粉不是一种抗高脂血的药。抗高脂血药象其他含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药一样,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说,干蚯蚓粉是一种缓慢起作用的药,它需要持续使用较长一段时间。然而,若将干蚯蚓粉施用于人体,3个月或4个月后,TC和AI值开始明显下降。此外,6个月或7个月后,HDL-C显示出微量的上升趋势,TG明显下降。
对使用本发明干蚯蚓粉的病人的年龄没有具体限制。虽然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是可以普遍使用的,但最好用于中年或老年病人。基于上述结果,证明: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病,并可预防高脂血。
D.对患有诱发性糖尿病实验小鼠的影响
药理试验3
1)动物
使用体重为30±2g的ddy种雄性小鼠,以五只为一组。
2)食物和实验条件
在该实验中,采用由Nippon    Clea    Co.出售的固体食物。将小鼠置于分开的笼内,随意提供食物和水。将小鼠置于23±1℃恒温的55±5%恒定相对湿度下的环境中。
对上述ddy种的雄性小鼠禁食16小时,然后经静脉注射75mg/kg阿脲。48小时后,以300mg/kg的剂量,将本发明干蚯蚓粉的悬浮液经口服施用于所述小鼠。为此,将下列干蚯蚓粉产物用作试验样品。这些干蚯蚓粉产物包括:M-1(含水量10.2%、含灰量5.1%、含氮量9.4%)、M-2(含水量10.4%、含灰量5.3%、含氮量8.6%)、M-3(含水量10.7%、含灰量5.2%、含氮量9.2%)、M-4(含水量10.6%、含灰量5.6%、含氮量9.6%)、M-5(含水量9.5%、含灰量4.5%、含氮量78.%)和M-6(含水量9.2%、含灰量4.7%、含氮量8.4%)。150分钟后,通过心脏穿刺术收集血样,经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血糖水平。
测定结果显示于表9。因此,本发明的干蚯蚓粉能够呈统计学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表    9
本发明的干蚯蚓粉    血糖水平(mg/dl)平均±标准差
无(作对照)    474±29
M-1    381±39**
M-2    351±45**
M-3    377±35**
M-4    342±32***
M-5    378±36**
M-6    383±27**
*P<0.05;**P<0.01;***P<0.001。
E.给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口服干蚯蚓粉的试验
结合采用营养疗法将胶囊剂C经口服施用于接受该试验的5名志愿者,所述的胶囊剂C是根据下文实施例6制备,(每颗含150mg干蚯蚓粉产物M-3,M-3的含水量为10.7%,含灰量为5.2%,含氮量为9.2%)。使用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一粒,饭后30分钟内口服。就某个年龄为62岁的男性病人的试验情况而言,连续治疗9个月,每隔一个月收集血样。在对一个年龄为59岁的男性病人的试验中,分别在治疗前,以及在经过2个月、3个月和4个月的治疗后,收集血样。在对一个76岁的女病人的试验中,分别在治疗前以及经4个月的治疗后,收集血样。在对一个79岁的女病人进行试验中,分别在治疗前以及经过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后,收集血样,在对一个61岁的女病人的试验中,分别于治疗前以及经过1个月、3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治疗后,收集血样。按照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由此得到的结果显示于表10。
表    10
血糖水平(mg/dl)
S.T.(男性,62岁)
治疗前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早饭前    124    101    90    93
早饭后两小时    179    169    154    135
午饭前    133    130    110    102
午饭后两小时    271    220    133    135
晚饭前    225    196    108    105
晚饭后两小时    270    220    202    185
K.K.(男性,59岁)
治疗前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
早饭前    205    198    100    92
早饭后两小时    282    156    150    146
午饭前    138    126    114    94
午饭后两小时    283    262    117    150
晚饭前    170    280    83    91
晚饭后两小时    304    324    152    149
4个月后    5个月后    6个月后    7个月后    8个月后    9个月后
95    85    90    90    80    90
132    127    130    128    102    129
100    99    92    98    90    97
140    132    128    130    105    110
98    100    105    99    95    98
150    148    145    143    135    132
表    10(续)
血糖水平(mg/dl)
K.M.(女性,79岁)
治疗前    3个月后    6个月后
早饭前    149    95    97
早饭后两小时    302    130    107
午饭前    172    95    80
午饭后两小时    196    171    104
晚饭前    127    107    91
晚饭后两小时    142    99    116
T.Z.(女性,76岁)
治疗前    4个月后
早饭前    115    81
早饭后两小时    155    95
午饭前    148    95
午饭后两小时    127    119
晚饭前    127    96
晚饭后两小时    114    112
K.K.(女性,61岁)
治疗前    1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    8个月后
早饭前    129    165    74    79    89
早饭后两小时    282    241    230    220    197
午饭前    265    188    256    228    210
午饭后两小时    393    325    325    152    141
晚饭前    378    -    221    141    100
晚饭后两小时    390    -    251    266    143
就实验所在地的健康居民而言,其正常血糖水平如下:早饭前为50~100mg/dl,早饭后两小时为150mg/dl或低于150mg/dl,午饭前为50~100mg/dl,午饭后两小时为150mg/dl或低于150mg/dl,晚饭前为50~100mg/dl,晚饭后两小时为150mg/dl或于150mg/dl。这表明,在开始治疗前,表10中的全部五名试验者早饭前(即饥饿时)的血糖水平很高,因而都患有糖尿病。
经过用本发明的干蚯蚓粉进行治疗,两个月后,原患有轻度糖尿病的62岁的男性病人血糖水平开始改善;三个月后,虽然晚饭后两小时时的试验值高达185mg/dl,但其余五个试验值均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所有六个试验值都恢复到其正常水平。因此,在五个月内,血糖的六个试验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就59岁的男性患者而言,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虽然其晚饭前的试验值略高(114mg/dl),但其余五个试验值恢复到正常水平。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所有六个试验值均在其正常范围内。
就79岁的女性患者而言,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虽然午饭后两小时及晚饭前的试验值偏高(171mg/dl及107mg/dl),但其余四个试验值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所有六个试验值完全恢复到其正常水平。
就患有轻度糖尿病的76岁女性患者而言,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六个血糖试验值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
表10中,61岁的女性病人患有较为严重的糖尿病。采用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经过4个月治疗后,该病人的血糖水平开始下降。8个月后,尽管早饭后两小时及午饭前的试验值分别高达197mg/gl和210mg/dl,但其余四个试验值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可安全地完成将干蚯蚓粉经口服施用于人体的试验,并且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例如,即使在6至9个月的时间内长期使用,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即血糖水平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降)。因此,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是一种安全药。
可将上述结果归纳如下:若将本发明的干蚯蚓粉径口服施用于患严重糖尿病的病人,较难使所有的六个血糖试验值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经过8个月的治疗后,情况有所改善,即:六个试验值中的四个恢复到正常水平。就患有中度糖尿病的病人而言,经四个月的治疗后,全部试验值均能恢复到其正常水平。因此,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是一种安全而优异的低血糖药,可用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
F.对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影响
药理试验4
(对SHRs的降压作用以及使心率增加)
以100mg/kg的剂量,将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的试样(即:干蚯蚓粉M-4)悬浮液经口服施用于经过一天一夜禁食的、鼠龄为10至12周的雄性SHRs(体重为200至300g,血压为150至200mmHg)。(用作对照药的肼盐酸盐的剂量为10mg/kg。)分别在0,1,2,4和6小时后,测量血压。(结果用3个或4个测量值的平均值来表示。)这样,将用药前的血压和心率同用药后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就可判断由此产生的试样的降压作用和心率增加的程度。
按以下方式测量血压:先将SHR加热至45℃~50℃,时间持续大约5分钟;利用自动血压记录仪,经尾体积扫描法的非外科手段,测定SHRs尾动脉的收缩压〔The    Journal    of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Medicine,Vol.78,P.957(1971)〕。由此得到的结果显示于表11。
根据用药前观察到的收缩压的最大下降值,表示降压效果。以100mg/dl的剂量,经口服,把通过生产方法1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2、M-4和通过生产方法2制得的干蚯蚓粉产物M-5、M-6施用于SHRs。用药后1至2小时内,观察到最大的降压效果。这就是说,干蚯蚓粉将SHRs的血压降低了28至35mmHg。这一作用持续6小时。
心率增加的测定结果同时显示于表11中。结果表明,与用作对药的盐酸肼不同,干蚯蚓粉试样未对心脏产生不良副作用(如心动过速)。
表    11
试样    在SHRs上产生的降压效果    心率增加
(-△,mmHg)    (跳/分钟)
(干蚯蚓粉)
M-2    33    18
M-4    35    19
M-5    28    22
M-6    31    20
(对照药)
盐酸肼    60    85
G.溶血作用
药理试验5
在本试验中,将干蚯蚓粉M-2和M-4(均按生产方法1制备)和干蚯蚓粉M-5和M-6(均按生产方法2制备)用作试样。具体地说,将每一试样的1份(重量)加到5份(重量)的生理盐水中,并使其充分悬浮于溶液中。在5℃的冰箱内,使形成的悬浮液静置24小时,然后减压下过滤。可将滤液看作为水提取物。
将5份(重量)乙醇或丙酮加到各为1份(重量)的四种试样的每一试样中,并使后者充分悬浮于前者,进而制备乙醇和丙酮的提取液。于15~20℃下,使形成的悬浮液静置24小时,然后减压下过滤。于40-45℃下将滤液蒸干。将形成的残留物溶于含1%羧甲基纤维素的生理盐水,制得30%的溶液。以下述方式评价溶血效果:从体重约为3kg的成熟兔子的心房静脉收集血液,并经去纤维蛋白法处理。用生理盐水将各个上述水、乙醇和丙酮提取液的浓度稀释到5%、1%、0.1%、0.01%、0.001%和0.0001%(重量)。将这些溶液置于5ml的试管内,用吸管将一滴去纤维蛋白血加到每一试管中。一小时后,对试管进行溶血分析。由此得到的试验结果显示于表12中。表12表明,在任何浓度下,干蚯蚓粉试样均不引起溶血。
表    12
浓度(重量百分比)
干蚯蚓粉提取物    5    1    0.1    0.01    0.001    0.0001
水提取物    -    -    -    -    -    -
乙醇提取物    -    -    -    -    -    -
丙酮提取物    -    -    -    -    -    -
文献中已记载,干蚯蚓具有以溶血为代表的毒性作用,即:破坏红血细胞〔Shinryu    Ofuchi,“Mimizu-to-Jinsei(Earthworms    and    Human    Life)”,Maki    Shobo,October    30,1947,PP.223-226;Nikiji    Hatai,“Mimizu(Earthworms),Reprinted    Edition)”,Scientist    Co.April    30,1980,PP.160-163〕。另据记载,干蚯蚓的水或乙醇提取物具有部分溶血作用〔Kenjiro    Ikawa,Yamaguchi    Igaku,Vol.9.PP.571-576(1960)〕。然而,已证实,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干蚯蚓粉没有这类溶血作用。
H.给高血压或低血压病人口服干蚯蚓粉
将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经口服施用于接受本试验的14名志愿者(7男和7女),其中包括8名高血压病人(4男和4女)、6名低血压病人(3男和3女)。为此,采用胶囊剂A、胶囊剂E和胶囊剂F。胶囊剂A是按下文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的(每颗含150mg干蚯蚓粉产物M-2,M-2的含水量为10.4%、含灰量为5.3%、含氮量为8.6%),胶囊剂E是按下文实施例11的方法制备的(每颗含150mg干蚯蚓粉产物M-4,M-4的含水量为10.6%,含灰量为5.6%、含氮量为9.6%),胶囊剂F是按下文实施例12的方法制备的(每颗含150g干蚯蚓粉产物M-5,M-5的含水量为9.5%、含灰量为4.5%、含氮量为7.8%)。使用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一粒,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续口服2至11个月。在此期间,头两个月内,每隔1至2周观察病人;此后,每隔1个月观察病人。由此得到的结果显示于表13。将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施用于高血压病人后,其高压和低压均下降了约30mmHg。更具体地说,高血压病人的高压下降了30至39mmHg,低压下降了26至34mmHg。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可稳定3至7个月。另一方面,将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施用于低血压病人后,血压上升了15至30mmHg。更具体地说,低血压病人的高压上升了20至30mmHg,低压上升了15至22mmHg。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可稳定3至5个月。虽然含本发明干蚯蚓粉的胶囊剂要使用长达2至11个月,但未见出现血压异常下降或异常上升,也未见有任何其他副作用产生。
由此可见,含有以本发明的干蚯蚓粉为活性成分的血压调节制剂或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制剂对人体具有和缓的降压和/或升压作用,可使血压和缓地下降和/或上升,因而可长时间安全使用,既可治疗、也可预防高血压和低血压。
表    13
病人    治疗前的血压    治疗
(mmHg)
姓名    性别    年龄    高压    低压    胶囊剂类型    时间(月)
K.H.    男    57    165    110    A    2
T.S.    男    62    169    110    E    10
F.H.    男    58    167    115    F    4
K.S.    男    70    172    118    E    10
Y.S.    女    69    167    114    A    8
I.S.    女    62    165    112    E    9
A.M.    女    79    172    120    F    11
S.Y.    女    73    162    116    E    9
I.Y.    男    42    102    65    A    6
N.K.    男    36    100    52    E    10
K.G.    男    46    105    60    F    8
K.Y.    女    34    100    64    A    6
N.M.    女    32    108    62    E    3
K.M.    女    29    104    56    F    3
治疗后的血压    停止治疗后
(mmHg)    观察时间    血压(mmHg)
高压    低压    (月)    高压    低压
133    84    7    135    83
132    82    6    130    85
131    85    7    132    85
136    84    3    134    82
132    80    4    130    83
135    83    6    132    80
137    88    4    136    86
132    86    3    134    82
132    80    5    130    76
125    74    3    126    73
128    75    3    125    72
124    80    4    126    77
128    78    3    126    76
126    74    3    127    73
实施例1
片剂A
干蚯蚓粉(与前述M-3的组成相同)    150mg
甘露醇    123mg
羟丙氧甲基纤维素    7mg
滑石粉    5mg
微晶纤维素    60mg
硬化蓖麻油    5mg
总计    350mg
片剂B
干蚯蚓粉(与前述M-3的组成相同)    150mg
玉米淀粉    60mg
乳糖    80mg
滑石粉    7mg
硬脂酸镁    3mg
总计    300mg
片剂C
干蚯蚓粉(与前述M-3的组成相同)    150mg
可溶淀粉    20mg
玉米溶粉    125mg
微晶纤维素    45mg
氧化硅    6mg
硬脂酸镁    4mg
总计    350mg
按上述各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地混合。然后,采用制片机,将产生的粉末制成具有规定重量的片剂。
实施例2
颗粒剂A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2相同的组成)    150mg
乳糖    20mg
微晶纤维素    60mg
玉米淀粉    15mg
羟丙基纤维素    5mg
总计    250mg
根据上述配方,采用流化床制粒机制备颗粒剂。具体方法是:将干蚯蚓粉、乳糖、微晶纤维素和玉米淀粉充分混合。向形成的混合物喷酒作为粘合剂的5%羟丙基纤维素的水溶液,然后于低温下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
颗粒剂B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2相同的组成)    100mg
甘露醇    10mg
微晶纤维素    85mg
羧甲基纤维素钙    2mg
硬脂酸镁    1.5mg
硬化油    1.5mg
总计    200.0mg
颗粒剂C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2相同的组成)    150mg
乳糖    53mg
玉米淀粉    39mg
土豆淀粉    2mg
滑石粉    3mg
硬脂酸镁    3mg
总计    250mg
根据上述各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混合。然后,采用挤压机,将得到的粉末混合物制成颗粒。
实施例4
胶囊剂A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2相同的组成)    150mg
乳糖    28mg
微晶纤维素    47mg
甘露醇    10mg
玉米淀粉    10mg
聚乙烯吡咯烷酮    2mg
羟丙基纤维素    3mg
总计    250mg
按上述配方,利用流化床制粒机,制备颗粒剂。具体方法是:除羟丙基纤维素外,将所有成分均匀混合。向得到的粉末混合物喷洒5%的羟丙基纤维素(作粘合剂)的水溶液,然后,于室温下干燥,制成颗粒。最后,在每一硬质胶囊壳中填入250mg上述颗粒剂,制成硬质胶囊剂。
实施例5
胶囊剂B
采用实施例3中得到的颗粒剂C,在每一硬质胶囊壳中填入250mg上述颗粒剂,制成硬质胶囊剂。
实施例6
胶囊剂C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3相同的组成)    150mg
磷酸氢钙    60mg
磷酸二氢钠    10mg
甘露醇    28mg
硬脂酸镁    2mg
总计    250mg
按以上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混合。然后,将得到的粉状混合物(250mg)填入No.1明胶壳,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7
肠溶片剂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1相同的组成)    100mg
甘露醇    10mg
微晶纤维素    85mg
羧甲基纤维素钙    2mg
硬脂酸镁    1.5mg
硬化剂    1.5mg
总计    200mg
按以上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混合,利用制片机,将得到的粉状混合物制成片剂。然后,用以下肠溶组分包覆上述片剂,制成肠溶片剂。
包衣组分
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    14.8mg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2.3mg
硬脂酸    2.3mg
轻质氧化硅    0.6mg
总计    20.0mg
实施例8
粉剂A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4相同组分)    150mg
甘露醇    50mg
玉米淀粉    50mg
总计    250mg
粉剂B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4相同的组成)    150mg
磷酸氢钙    20mg
玉米淀粉    80mg
总计    250mg
按以上各配方,用锥形搅拌机将成分均匀混合,制成粉剂。
实施例9
栓剂A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5相同的组成)    200mg
Witepsol    E-85    540mg
Witepsol    W-35    1454mg
对羟苯甲酸甲酯    3mg
对羟苯甲酸丁酯    3mg
总计    2,200mg
栓剂B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6相同的组成)    200mg
丁基羟基苯甲醚    6mg
半合成甘油酯    2900mg
总计    3106mg
按上述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混合、熔化。然后,将熔化物倒入铝模中,将模子冷却。
实施例10
胶囊剂D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2相同的组成)    150mg
十二烷基硫酸钠    4mg
磷酸二氢钠    1mg
甘露醇    93mg
硬脂酸镁    2mg
总计    250mg
按上述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混合。然后,将250mg的该粉状混合物填入No.1明胶壳,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2
胶囊剂F
干蚯蚓粉(具有与前述M-5相同的组分)    150mg
十二烷基硫酸钠    2mg
磷酸二氢钠    4mg
甘露醇    92mg
硬脂酸镁    2mg
总计    250mg
按上述配方,将各种成分均匀混合。然后,将250mg粉状混合物填入No.明胶壳,由此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13
用水对一公斤(约20000条)活蚯蚓(Lumbricus    rubellus)轻洗,然后将蚯蚓置于4升含苹果酸和柠檬酸(比例为1∶1)的酸性水溶液(pH6.2)中。在8℃的温度下,将活蚯蚓于该溶液中保存3小时,使其消化道的污物基本被除去。此后,用水对活蚯蚓进行彻底洗涤,以除去其躯体表面的污物(例如泥和排泄物)。
接着,在混合器中将活蚯蚓湿磨,将得到的悬浮体放在盘里,于-30℃下冷冻40小时。然后,将冻悬浮体维持在-40℃下,同时于0.1mmHg的真空下冻干6小时,待盘架(其上置有盘子)的温度升至30℃后,于0.1mmHg的真空下真空干燥所得到粉状物6小时。此后,于50℃的盘架温度、0.2mmHg的真空下进一步真空干燥10小时,然后于80℃、0.2mmHg的真空下真空干燥8小时。由此得到280g于蚯蚓粉产物(M-1)。
实施例14
用水对一公斤活蚯蚓(Lumbricus    rubellus)进行轻洗,然后将其置于含磷酸、酒石酸和乳酸(1∶1∶1)的酸性水溶液(pH5.5)中。将置于其中的活蚯蚓于10℃下放置2.5小时,以便使其消化道内的污物基本被除去。此后,用水对活蚯蚓彻底洗涤,清除其躯体表面的污物(例如泥和排泄物)。
接着,在混合器中将活蚯蚓湿磨。将得到的悬浮体放入盘中,于-25℃下冷冻20小时。然后,将该冰冻悬浮体维持在-35℃,同时在0.1mmHg下,将其冻干7小时。在放有盘子的盘架温度升到28℃后,于0.1mmHg的真空下将得到的粉状物真空干燥10小时。此后,于40℃的盘架温度、0.2mmHg的真空下进一步真空干燥13小时,然后于78℃的盘架温度、0.1mmHg的真空下真空干燥8小时,由此得到275g干蚯蚓粉产物(M-2)。
实施例15
用水对一公斤活蚯蚓(Lumbricus    rubellus)进行轻洗,然后将其置于2升含苹果酸的酸性水溶液(pH5.8)中。于13℃的温度下将活蚯蚓在该溶液中放置3小时,使其消化道内的污物基本被清除。此后,用水对活蚯蚓彻底洗涤,以除去其躯体表面的所有污物(例如泥和排泄物)。接着,用超均匀混合器(由Nippon    Sciki    K.K.生产),将活蚯蚓湿磨。将得到的悬浮体放在盘中,于-30℃下冷冻30小时。然后,使该冷冻悬浮体维持在-30℃下,同时于0.1mmHg的真空下冻干,时间持续8小时。当放有盘子的盘架温度升至25℃后,于0.1mmHg的真空下,将得到的粉状物真空干燥7小时。此后,在0.1mmHg的真空下、于45°的盘架温度,将粉状物进一步真空干燥12小时,接着在0.1mmHg的真空下、于80°的盘架温度真空干燥7小时。由此得到275g干蚯蚓粉产物(M-4)。
实施例16
用水轻洗一公斤活蚯蚓(Lumbricus    rubellus),然后将其在3升10℃的新鲜水中放置16小时,使其消化道内的污物基本被清除。此后,用水彻底洗涤活蚯蚓,以去除其躯体表面的任何污物(例如泥和排泄物)。接着,用超均匀混合器湿磨该活蚯蚓。将所得悬浮体置于盘中,于-25℃下冷冻15小时。然后,将该冰冻悬浮体维持在-35℃下,同时于0.1mmHg的真空下将其冻干6小时。待温度上升到30℃后,于0.08mmHg的真空下,将所得粉状物干燥10小时。此后,在0.2mmHg的真空下,于40℃,进一步将该粉状物干燥15小时,接着在0.1mmHg的真空下、于78℃干燥8小时。由此得到245g干蚯蚓粉产物(M-3)。
实施例17
用水将一公斤活蚯蚓(Lumbricus    rubellus)彻底清洗五次,以去除其躯体表面的污物(例如泥和稻草碎物)。然后,将活蚯蚓放置在18℃的2.5升新鲜水中,放置时间为18小时,使其消化道内的污物基本被清除。接着,用水对活蚯蚓进行轻洗,然后在超均匀混合器中湿磨之。将所得悬浮体置于盘中,于-40℃下冷冻24小时。然后,在将该冰冻的悬浮体维持在-40℃下的同时,于0.1mmHg的真空下,将其冻干,时间持续5小时。将温度升至25℃后,于0.1mmHg的真空下,将所得的粉状物干燥8小时。此后,在0.1mmHg的真空下,于45℃,进一步将该粉状物干燥12小时,接着在0.1mmHg的真空下,于80℃干燥7小时。由此得到240g干蚯蚓粉产物(M-5)。
实施例18
用水将一公斤活蚯蚓(Lumbricus    rubillus)彻底清洗四次,以除去其躯体表面的污物(例如泥和排泄物)。然后,将活蚯蚓置于2.5升含苹果酸和柠檬酸(1∶1)的酸性水溶液(pH5.7)中,在15℃下放置2.5小时,使其消化道内的污物基本被清除。接着,用水对活蚯蚓进行轻洗,然后用混合器湿磨之。将所得悬浮体置于盘中,于-35℃下冷冻24小时。然后,在将悬浮体维持在-35℃的同时,于0.1mmHg的真空下将其冻干,时间持续7小时。放有盘子的盘架温度升至22℃后,在0.1mmHg的真空下,将所得粉状物真空干燥10小时。此后,在0.2mmHg的真空下、于42℃的盘架温度,进一步将该粉状物干燥15小时;最后,在0.1mmHg的真空下,于78℃的盘架温度干燥7小时。由此得到265g干蚯蚓粉产物(M-6)。
实施例19
将1.5g磷酸一氢钾溶解于2.5升含柠檬酸的酸性水溶液(pH6.0)中。用水对一公斤活蚯蚓.(Pheretima    communissima)进行轻洗,将活蚯蚓置于上述溶液中,于10℃下放置2小时,以除去其消化道内的污物。此后,用水将活蚯蚓洗涤两次,除去其其躯体表面的污物(例如泥、排泄物和稻草碎物)。接着,在混合器中将活蚯蚓湿磨。按实施例17中介绍的相同方法,将所得悬浮体冻干并真空干燥。由此得到280g干蚯蚓粉。
实施例20
用水将一公斤活蚯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彻底清洗五次,以去除其躯体表面的污物(例如泥、排泄物稻草碎片)。然后,将活蚯蚓置于3升的酸性水溶液(pH5.7)中。所述溶液含琥珀酸(另外含1g乙酸钠和0.5g硫酸钠)。将活蚯蚓于13℃的上述溶液中放置2.5小时,以便清除其消化道内的污物。
接着,用水对活蚯蚓进行轻洗,然后用均匀机湿磨之。按实施例18中所述的相同方法,将得到的悬浮体冻干并真空干燥。由此得到275g干蚯蚓粉。
实施例21
用水将一公斤活蚯蚓(Pheretima    communissima)彻底洗涤五次,以除去其驱体表面的污物(如:泥、排泄物和稻草碎片)。然后,将活蚯蚓置于2.5升的酸性水溶液(pH5.9)中。所述水溶液含柠檬酸和酒石酸(1∶1)(另外含0.7g柠檬酸钾)。使活蚯蚓于15℃的上述溶液中放置2小时,以便清除其消化道内的污物。接着,用水对活蚯蚓进行轻洗,用混合机将其湿磨。按例18中所述的相同方法,将得到的悬浮体冻干并真空干燥。由此得到283g干蚯蚓粉。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干蚯蚓粉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活蚯蚓放在新鲜水或略带酸性的水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对该活蚯蚓进行湿磨;于10mmHg或更低的真空度下,将所得的悬浮体冻干或真空干燥10至100小时,同时,将温度由-60℃逐步升高至80℃,本发明还涉及含有以干蚯蚓粉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制剂。
按本发明的新颖改良法生产的干蚯蚓粉中的酶不会被破坏或灭活。此外,按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无菌干蚯蚓粉在良好封闭状态下至少可保存4年。再者,根据用作原料的活蚓的不同,可以20%至35%的高收率制得干蚯蚓粉。
通过实验(在该实验中,用含有按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干蚯蚓粉的高胆固醇食物喂养大鼠1周或四周),证实:本发明的干蚯蚓粉具有优异的抗高脂血作用。在1周的实验中,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的组比较,用含有干蚯蚓粉的食物喂养组的血清TC、FC、LDL-C和AI值均呈统计学显著下降。然而,血清HDL-C未显著改变。在4周的实验中,与用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组比较,用含有干蚯蚓粉的食物喂养组的血清TC、FC、PL和NEFA值均显著下降。此外,实验证明:HDL-C(被认为是改善动脉硬化的要素)显著上升,AI值显著下降。TG未显著下降,虽然显示出下降的趋势。GOT和GPT下降显著。
肝的重量水平,肝脂质中TC和PL水平显著下降,但TG没有根本改变。大鼠体重稳定增加,未有显著变异。
于是,将干蚯蚓粉胶囊剂(每粒含干蚯蚓粉150mg)径口服施用于4名志愿者6个月或7个月。使用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一粒,饭后服用。治疗期间,测定血清TC、TG、HDL-C和AI的水平。结果发现,3个月或4个月后,TC和AI显著下降。另一方面,HDL-C未明显改变,但在6个月或7个月后,显示出细微的上升趋势。6个月或7个月后,TG明显下降。
上述动物实验及给病人口服用药的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是一种安全、效果优异的药,可用于治疗和预防高脂血,改善血清脂质代谢,治疗和预防动脉硬化。
本发明还涉及含以干蚯蚓粉为活性成分的抗糖尿病制剂。将干蚯蚓粉施用于由阿脲诱发的实验用糖尿病小鼠后,其血糖水平呈统计学显著下降。
于是,结合营养疗法,将干蚯蚓粉胶囊剂(每粒含150mg干蚯蚓粉)经口服施用于五名患糖尿病的志愿者。使用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一粒,饭后服用后各给连续治疗4至9个月。在治疗后1,2,3或4个月,至少以1个月为间隔,测定血糖量。为此,分别于早饭前、早饭后两小时、午饭前、午饭后两小时、晚饭前、晚饭后两小时收集六种血样,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经过用干蚯蚓粉进行2个月或3个月的治疗后,患中度糖尿病的病人开始好转。经过4个月以上的治疗后,可使所有六个试验值均恢复到其正常水平(每餐前得到的试验值为50-100mg/dl,每餐后两小时时获得的试验值为150mg/dl或150mg/dl以下)。就患严重糖尿病的病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较难使所有六个试验值恢复到其正常水平。然而,经过8个月的治疗后,产生了效果,即:六个试验值中的四个恢复到正常水平。即使长期用药6至9个月,也不会产生低血糖之类的风险,即:不会使血糖水平降至低于其正常范围的下限。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干蚯蚓粉是一种安全、效果优异的药,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
本发明还涉及含以干蚯蚓粉为活性成分的血压调节制剂或抗高血压和/或低血压制剂。若将本发明的干蚯蚓粉经口服施用于SHRs,用药后1至2小时内,血压下降了28至35mmHg。这一降低血压作用持续6小时。本发明的干蚯蚓粉不产生副作用(如心动过速和溶血),是一种具有良好保藏性的安全药。
此外,经口服,把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干蚯蚓粉胶囊剂(每粒含150mg干蚯蚓粉)施用于14名志愿者(8名高血压病人、6名低血压病人),持续用药2至11个月。使用剂量为:每口三次,每次一粒,饭后服用。这些制剂具有使高血压病人血压降低以及使低血压病人血压升高的作用,从而可使这些病人的血压恢复到其正常水平。另外,通过服用这些制剂而达到的正常血压水平可稳定3至7个月。在治疗期间,未发生血压的异常下降或异常上升,也未观察到任何其他副作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制剂是安全、具有卓越疗效的药,可用作血压调节剂(或治疗高血压和/或低血压药)或用作高血压和/或低血压的预防剂。

Claims (7)

1、一种生产干蚯蚓粉的方法包括:
(a)将活蚯蚓洗净,即: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含不超过0.3%(重量)的至少选自下述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清洗,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所述化合物选自有机酸、无机酸、有机酸的钠盐、无机酸的钠盐、有机酸的钾盐和无机酸的钾盐,然后用水对活蚯蚓洗涤,以除去其表面躯体上的所有污物,或者用水清洗活蚯蚓,以除去其躯体表面上的所有污物,然后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所述水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
(b)将活蚯蚓湿磨;
(c)在-60℃至-10℃的温度下,将得到的悬浮液冷冻;
(d)在10mmHg或10mmHg以下的真空下,将悬浮液冻干,然后真空干燥10至100小时,同时使温度由-60℃逐渐升至80℃,最后,在0.01mmHg至0.5mmHg的真空下,于70℃至80℃,将得到的粉状物真空干燥5至10小时。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水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除去,然后用水对活蚯蚓进行洗涤,以除去其躯体表面上的所有污物,从而将活蚯蚓洗净,此后,使其经步骤(b)至(d)的处理。
3、按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先用水对活蚯蚓进行洗涤,以除去至少一部分污物,然后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所述水溶液中。
4、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用水洗涤活蚯蚓,以除去其躯体表面上的所有污物,然后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所述水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从而将活蚯蚓洗净,此后使其经步骤(b)至(d)的处理。
5、按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在活蚯蚓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后,用水进一步洗涤活蚯蚓,以除去其躯体表面上的所有污物。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有机酸为乙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或乳酸。
7、按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无机酸是磷酸、硫酸或盐酸。
CN88106168A 1987-08-18 1988-08-18 干蚯蚓粉和含有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的制剂的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316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905/87 1987-08-18
JP62204904A JPH0780777B2 (ja) 1987-08-18 1987-08-18 抗高脂血症剤
JP204904/87 1987-08-18
JP62204905A JPH0780778B2 (ja) 1987-08-18 1987-08-18 糖尿病治療剤
JP63094541A JPH0788308B2 (ja) 1988-04-19 1988-04-19 ミミズ乾燥粉末の製造法
JP63094542A JPH0739349B2 (ja) 1988-04-19 1988-04-19 血圧調節剤
JP94541/88 1988-04-19
JP94542/88 1988-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53A true CN1031653A (zh) 1989-03-15

Family

ID=27468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6168A Pending CN1031653A (zh) 1987-08-18 1988-08-18 干蚯蚓粉和含有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的制剂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5024844A (zh)
CN (1) CN1031653A (zh)
CA (1) CA1322956C (zh)
DE (1) DE3827623C2 (zh)
GB (1) GB2208602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9C (zh) * 1994-11-02 1999-03-10 陈华 用蚕蛹、蝙蝠、蚯蚓制备的生物活性蛋白粉
CN1051229C (zh) * 1994-11-30 2000-04-12 南京金宁信息技术研究所 活性地龙干粉的制备方法
CN1089369C (zh) * 1999-04-01 2002-08-21 孙启良 一种蚓激酶制备工艺
CN100417327C (zh) * 2006-04-28 2008-09-10 贵州黔龙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纯天然活性植物生长强化剂
CN102733202A (zh) * 2011-04-15 2012-10-17 李凤子 抗过敏性皮肤炎纺织品
CN106413722A (zh) * 2014-01-20 2017-02-15 井石有限会社 儿茶酚胺产生促进剂,起因于儿茶酚胺的缺乏的疾病的治疗药/预防药及治疗用/预防用食品组合物
TWI664970B (zh) * 2014-03-29 2019-07-11 國立大學法人新潟大學 抑制糖尿病所致之脂肪肝及腎肥大的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CN110800760A (zh) * 2018-12-26 2020-02-18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蚯蚓水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36251A (zh) * 2022-11-30 2023-03-07 山东神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冻干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00012617A (ko) * 1987-10-28 1990-09-01 요오이찌 이시이 혈전증 치료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5186944A (en) * 1989-02-15 1993-02-16 Eimei Company Ltd. Therapeutic medicament for thrombosis
US5576026A (en) * 1994-09-30 1996-11-19 Charter; Edward A. Lumbricus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09014411A1 (es) * 2007-07-23 2009-01-29 Gutierrez Gaitan Rogelio Salva Fármaco con efecto reductor de niveles de colesterol y urea y estabilizador de niveles de glucosa, creatinina y trigliceridos a partir de eisenia foetida
US8137701B2 (en) * 2008-03-21 2012-03-20 Well Stone Co. Method of producing a dry earthworm powder
AU2008201345B2 (en) * 2008-03-25 2009-12-24 Well Stone Co. Method of producing a dry earthworm powder
DE602008001965D1 (de) * 2008-03-26 2010-09-09 Well Stone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rockenen Regenwurmpulvers
EP2341925B1 (en) * 2008-09-10 2014-11-26 PT. Dexa Medica Thrombolytic/ anti thrombosis agent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US8337902B2 (en) * 2008-09-25 2012-12-25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Degradation of prion protein and reduced prion infectivity by earthworm homogenates
EP2255819A1 (en) * 2009-05-26 2010-12-01 Inmobiliaria Algeciras Ltda Extract of annelid and use thereof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skin
JP4886017B2 (ja) * 2009-10-13 2012-02-29 Well Stone 有限会社 ミミズ乾燥粉末の製造方法
JP4808822B1 (ja) * 2011-04-11 2011-11-02 Well Stone 有限会社 ミミズ乾燥粉末の製造方法
US9060958B2 (en) * 2011-07-29 2015-06-23 Well Stone Co. Tyrosinase inhibitor produced using dried earthworm powd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RU2606693C1 (ru) * 2015-09-08 2017-01-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ой субстанции на основе вермикультуры
CN111909198A (zh) * 2020-06-22 2020-11-10 贺菲 一种获得磷脂形式的二十碳五烯酸的总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1566A (en) * 1966-12-02 1968-01-02 Tfh Publications Inc Freeze dried food article for aquatic animals
US3719496A (en) * 1970-09-17 1973-03-06 D Chen Articles of white food for feeding aquatic anima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S5569595A (en) * 1978-11-20 1980-05-26 Suguru Abe Novel substance havi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remedy for thrombotic embolic disease comprising it, and its preparation
US4390630A (en) * 1980-10-28 1983-06-2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ementin--a fibrinolytic agent
JPS58126770A (ja) * 1982-01-16 1983-07-28 Kiwako Kosuge みみず粉末健康食品の製造方法
JPS58148824A (ja) * 1982-02-27 1983-09-05 Amano Pharmaceut Co Ltd 線溶活性物質の製造法
JPS5916572A (ja) * 1982-07-21 1984-01-27 多賀電気株式会社 超音波変換器駆動装置の駆動周波数制御方法
US4568545A (en) * 1982-10-02 1986-02-04 Amano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Thrombolytic agent
JPS59216572A (ja) * 1983-05-20 1984-12-06 Yoichi Ishii ミミズ蛋白及び脂質健康食品
JPS602965A (ja) * 1983-06-20 1985-01-09 Fuji Xerox Co Ltd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S6062965A (ja) * 1983-09-13 1985-04-11 Kiwako Kosuge ミミズ粉末健康食品の製造方法
JPS62965A (ja) * 1985-06-27 1987-01-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9C (zh) * 1994-11-02 1999-03-10 陈华 用蚕蛹、蝙蝠、蚯蚓制备的生物活性蛋白粉
CN1051229C (zh) * 1994-11-30 2000-04-12 南京金宁信息技术研究所 活性地龙干粉的制备方法
CN1089369C (zh) * 1999-04-01 2002-08-21 孙启良 一种蚓激酶制备工艺
CN100417327C (zh) * 2006-04-28 2008-09-10 贵州黔龙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纯天然活性植物生长强化剂
CN102733202A (zh) * 2011-04-15 2012-10-17 李凤子 抗过敏性皮肤炎纺织品
CN106413722A (zh) * 2014-01-20 2017-02-15 井石有限会社 儿茶酚胺产生促进剂,起因于儿茶酚胺的缺乏的疾病的治疗药/预防药及治疗用/预防用食品组合物
CN106413722B (zh) * 2014-01-20 2020-08-04 井石有限会社 儿茶酚胺产生促进剂,起因于儿茶酚胺的缺乏的疾病的治疗药/预防药
TWI664970B (zh) * 2014-03-29 2019-07-11 國立大學法人新潟大學 抑制糖尿病所致之脂肪肝及腎肥大的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TWI721407B (zh) * 2014-03-29 2021-03-11 國立大學法人新潟大學 抑制糖尿病所致之脂肪肝及腎肥大的組成物
CN110800760A (zh) * 2018-12-26 2020-02-18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蚯蚓水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36251A (zh) * 2022-11-30 2023-03-07 山东神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冻干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024844A (en) 1991-06-18
CA1322956C (en) 1993-10-12
GB2208602A (en) 1989-04-12
DE3827623C2 (de) 1996-02-01
DE3827623A1 (de) 1989-03-02
GB2208602B (en) 1991-06-05
US5128148A (en) 1992-07-07
GB8819523D0 (en) 198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53A (zh) 干蚯蚓粉和含有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的制剂的生产方法
CN1091006A (zh) 用作降血糖药和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化合物
CN1189168C (zh) (-)(3-三卤代甲基苯氧基)(4-卤代苯基)乙酸衍生物在治疗耐胰岛素、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CN1245157C (zh) 治疗糖尿病的脂肪酸衍生物
CN1156445C (zh) 采用二氢异吲哚衍生物抑制淀粉样蛋白聚集和使淀粉样蛋白沉积成像的方法
CN1172672C (zh) α-酮酰胺多元催化蛋白酶抑制剂
CN1870983A (zh) 用于改善脂质代谢的组合物和食品
CN1960757A (zh) 身高增加用组合物
CN1622941A (zh) 基于谷氨酰胺酰基的dpiv抑制剂
CN1238760A (zh) N-(芳基/杂芳基/烷基乙酰基)氨基酸酰胺类,含有这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用这类化合物抑制β-淀粉样肽释放和或合成的方法
CN1237960A (zh) N(-芳基/杂芳基乙酰基)氨基酸酯、包括这些酯的药用组合物以及用这些化合物抑制β淀粉样肽释放和/或合成的方法
CN1501809A (zh) 应用胰高血糖素样促胰岛肽的长期治疗方案
CN1805743A (zh) 用作逆转淀粉样变性及其他与之相关疾病的rage拮抗剂
CN1720042A (zh) DPP-IV抑制剂与PPAR-α化合物的组合
CN87103560A (zh) 药物组合物
CN1152049C (zh) 用生长激素促分泌素治疗胰岛素抗性
CN1968928A (zh)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的杂环衍生物
CN1195776C (zh) 肥胖症的治疗
CN1520314A (zh) 含有食糜酶抑制剂和ace抑制剂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CN1675185A (zh) 治疗分子及方法-1
CN1630528A (zh) 含药用人参的脑细胞或神经细胞保护剂
CN1187084C (zh) α1β1整合蛋白受体抑制剂和TGF-β1抑制剂制备用于治疗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
CN1180358A (zh) 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桥式吲哚
CN1466576A (zh) 用作caspase抑制剂的喹啉-(C=O)-(二,三和四肽)衍生物
CN101049324A (zh) 一种由银杏叶与葛根素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