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9093B -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9093B
CN103159093B CN201210532196.XA CN201210532196A CN103159093B CN 103159093 B CN103159093 B CN 103159093B CN 201210532196 A CN201210532196 A CN 201210532196A CN 103159093 B CN103159093 B CN 103159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units
time
terraced
to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21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9093A (zh
Inventor
吉川敏文
古桥昌也
深田裕纪
森和久
西田武央
星野孝道
井上真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9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9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节能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维持乘客便利性的电梯系统。在多个楼层设置检测正在等待电梯到来的乘客的传感器部分(101a~101c)。人数检测部分(102a~102c)检测并输出各个楼层的候梯人数。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103)对由人数检测部分(102a~102c)检测出的候梯人数进行合计以计算出合计候梯人数。运行控制部分根据合计候梯人数算出多台电梯中的运行电梯的台数,并根据所算出的运行台数对多台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第一现有技术,其在对多台电梯进行控制的电梯群管理中,测定电梯的乘客人数,存储各个楼层间的交通流量,并且根据各个楼层间的总移动人数来决定各台电梯轿厢可响应的楼层(专利文献1)。在第一现有技术中,由于根据可响应的楼层来分配电梯,所以能够节省运行电力。在该现有技术中,根据可响应的楼层来进行分配,以此来减少电梯的起动次数以及降低起动时的电力。
在其他的专利文献(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第二现有技术,其检测多台电梯的许可用电量,并且根据许可用电量来设定整个大楼(Building)能够同时起动的电梯的台数。
此外,在专利文献3公开了第三现有技术,其根据门厅呼叫的平均未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预测规定时间后的平均未响应时间(专利文献3)。在第三现有技术中,将预测的平均未响应时间与阈值相比较,在判断为运行台数过多时,使电梯停止运行。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11-102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平4-217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2010-208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第一现有技术中,根据可响应的楼层来控制对电梯轿厢的呼叫分配。由此,在第一现有技术中需要减少电梯群的起动次数。可是,在空闲时以及平时的实际的交通流中,由于呼叫是随机发生的,所以难以做到通过适当地设定可响应楼层来减少起动次数。
在第二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考虑到电梯的使用情况,所以有可能发生过多地减少同时起动的电梯台数,使得乘客的便利性下降的情况。
在第三现有技术中,平均未响应时间与电梯台数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第三现有技术中执行将平均未响应时间与阈值相比较,由此来判断是否使电梯停止这一简单的控制,此外,由于阈值会因大楼内的乘客人数、电梯的设置台数以及电梯的运送能力等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所以在第三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实际的交通状态来适当地设定电梯台数。
另外,作为上述各个现有技术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存在因停止电梯会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乘客发生混乱的问题。由于乘客不知道哪台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所以会发生乘客在停止中的电梯前无谓地等待电梯或者在各台电梯之间寻找能乘坐的电梯等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使得能够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来控制多台电梯的运行。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其根据等待电梯到来的候梯人数来控制电梯的运行,使得能够在节电的同时确保运送能力。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对多台在多个楼层之间运行的电梯进行控制,所述电梯系统具有:用于检测候梯人数的候梯人数检测部分,其中,该候梯人数相当于在多个楼层中的至少任一个楼层内等待电梯到来的人数;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该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计算由候梯人数检测部分检测到的候梯人数的合计作为合计候梯人数;以及运行控制部分,该运行控制部分根据合计候梯人数算出多台电梯中的运行电梯的运行台数,并且根据所算出的运行台数来控制多台电梯的运行状态。
运行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合计候梯人数的增减来增减运行台数。
运行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合计候梯人数的增减,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来增减运行台数。
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可以通过将在所述多个楼层中的预先设定的规定楼层内检测到的所述候梯人数乘以1以上的系数来算出所述合计候梯人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来控制多台电梯的运行。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等待电梯到来的候梯人数来控制电梯的运行,使得能够在节电的同时确保运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整体概念的说明图。
图2是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表示电梯运行台数的控制情况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检测等待电梯的乘客的传感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候梯人数的计算方法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运行台数的上限值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运行台数的上限值管理表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管理运行台数的上限值的计划数据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根据候梯人数设定运行台数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管理运行台数与运送能力之间关系的管理表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选择运行电梯或停止电梯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电梯门厅的结构控制运行或停止顺序时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判断停止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将表示电梯是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处于停止状态的信息通知乘客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在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特征的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必须的。
如图1的整体概要图所示,电梯系统1例如对多台在1层至N层为止的多个楼层之间的运行的电梯进行控制。各个楼层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等待电梯到来的乘客人数的传感器部分101a~101c。该等传感器部分101a~101c与候梯人数检测部分相对应。
作为合计候梯人数检测部分的合计乘客人数/候梯人数计算部分103计算由各个传感器部分101a~101c检测出的各个楼层的候梯人数中的规定楼层的候梯人数的合计值。该合计值与合计候梯人数相对应。
乘客人数指使用电梯的人数。候梯人数指乘客人数中的正在等待电梯的人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各个楼层的候梯人数来进行控制,但也可以设置成根据乘客人数来进行控制。
与运行控制部分对应的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根据在所述计算部分103中算出的合计值来计算多台电梯中的进行运行的电梯的台数。
被作为运行对象选择的运行电梯例如处于能够分配给门厅呼叫的待机状态。没有被作为运行对象选择的电梯称为停止电梯,与运行电梯相比,降低供应给停止电梯的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以能够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来设定电梯的运行台数,能够抑制电梯的无谓的运行。因此,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保适当的运送能力,能够提高乘客便利性。另外,由于不使过多的电梯进行运行,所以能够降低消费电力,能够降低高峰时的电力。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节能型电梯系统1的结构等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大楼内的电梯乘客的人数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根据该人数的变化来适当地变更电梯的运行台数。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提高乘客的便利性的同时,实现节能效果。又,在本实施例中,在变更电梯的运行台数时,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使电梯运行或者停止。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适当地使用多台电梯,并且不会导致乘客发生混乱。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多台电梯所在的大楼或者大楼所在地区的电力使用状态来控制电梯的运行台数。由此,例如能够根据计划停电要求等调节电力供求平衡的要求来采取适当的措施。
图2表示节能型电梯系统1的整体结构。首先简单地说明大致的控制流程。在本系统1中,首先通过传感器检测大楼内的电梯乘客的总人数,并算出其时间平均分量以及变动分量。接着,在本系统1中,根据上述时间平均分量和变动分量算出能够满足需求量的电梯运行台数。最后,在本系统1中,按照预先根据电梯的配置决定的运行或者停止的顺序使各个电梯运行或者停止。
以下对本系统1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本系统1具有检测乘客人数或者候梯人数的人数检测处理部分100、人数数据处理部分200、运行台数上限值处理部分300、时间计划处理部分400以及运行台数处理部分500。
根据该等控制结构,对用于使电梯轿厢704a,704b上下移动的驱动用电动机703a,703b的供电进行控制。如后所述,本系统的控制结构通过控制设置在大楼的供电电源与逆变器702a,702b之间的开关701a,701b的开闭来对电梯的供电进行控制。此外,电梯是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处于停止状态,由设置在电梯门厅(以下有时简称为“门厅”)内的状态显示部分600来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进行特别区别的情况下,有时将电梯轿厢704a,704b称为电梯轿厢704,驱动用电动机703a,703b称为驱动用电动机703,逆变器702a,702b称为逆变器702,开关701a,701b称为开关701。
本系统1的控制对象是由多台电梯构成的电梯群,但电梯群内的多台电梯并不需要一直处于被群管理的状态。以下对控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由各个楼层的传感器部分101a~101c分别检测各个楼层的电梯乘客或者门厅内的候梯乘客,并输出检测信号或者检测数据。图中,传感器部分以传感器表示。此外,设置在1层的传感器部分101a以传感器(1)表示,设置在2层的传感器部分101b以传感器(2)表示,设置在N层的传感器部分101c以传感器(N)表示。并且,在没有进行特别区别的情况下,有时称为传感器部分101。
作为用于检测候梯乘客(正在等待电梯的乘客)的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摄像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安全通道(Security Gate)、安全门(SecurityDoor)、ID(Identification)标签、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轿厢内负载传感器等。可以使用上述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传感器的组合。
通过对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等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可以检测出有无乘客以及轮廓等。通过使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或者红外线温度图像传感器等,能够检测出乘客的体温,从而能够根据体温的分布状态等来了解乘客的人数。所谓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门是指只允许通过了乘客认证的乘客通过的出入管理装置。在认证时例如使用指纹、声纹、虹膜、静脉形状、密码和ID标签等。在乘客通过安全通道等时,能够获取哪个部门的哪个人在什么时候通过了该安全通道这样的出入信息。利用该信息,能够推测出位于安全通道前方的电梯门厅内的候梯乘客的人数。
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是供电梯的乘客预先登录自己的目的地楼层的装置,该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例如设置在安全通道等的附近。所有的乘客均需要通过操作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来预先登录目的地楼层。这是因为需要根据该预先登录来决定电梯轿厢的分配。因此,能够根据输入到目的地楼层登录装置内的信息推测出在电梯门厅等待电梯的人数。
轿厢内负载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的总重量。通过将检测到的总重量除以乘客的平均体重,能够推测出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的人数。
从到达电梯门厅的乘客人数减去乘在出发后的电梯内的乘客人数,可以算出当前正在电梯门厅等待电梯的乘客人数。
根据由各个楼层的传感器部分101a~101c检测出的乘客的识别信息,在各个传感器部分通过人数检测部分102a~102c分别检测出乘客人数或者候梯人数。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乘客人数或者候梯人数统称为候梯人数等。1层的候梯人数等由1层的人数检测部分102a根据1层的传感器部分101a的检测信号检测。2层的候梯人数等由2层的人数检测部分102b根据2层的传感器部分101b的检测信号检测。同样,N层的候梯人数等由N层的人数检测部分102c根据N层的传感器部分101c的检测信号检测。在没有进行特别区别的情况下,人数检测部分102a~102c有时称为人数检测部分102。
在此,乘客人数指某个时间段的规定单位时间(例如每5分钟)的电梯的乘客人数。候梯人数指电梯乘客中的正在电梯门厅等待电梯的乘客的人数。可以按照每台电梯、每个楼层或者整个建筑物来使用乘客人数和候梯人数这些概念。
合计部分103对各个楼层的人数检测部分102检测出的候梯人数等进行合计,以算出合计候梯人数等。合计候梯人数等(有时简称为合计人数)是作为本系统的管理对象的电梯群所在的建筑物整体的候梯人数等。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大楼内各个楼层检测候梯人数等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造成以检测特定的一个或数个楼层的候梯人数等来代替在各个楼层检测候梯人数等。例如,在办公大楼等中,大厅楼层或者设置有食堂的楼层的候梯人数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占整个大楼的候梯人数的一大半。因此,可以设置成只检测大厅楼层以及/或者设置有食堂的楼层的候梯人数等。通过设置成只检测特定的一个或数个楼层的候梯人数等,能够减少传感器部分的数量,并且能够降低系统的总成本。
在对大楼的所有楼层检测候梯人数等时,可以设置成以楼层为单位进行加权后对候梯人数等进行加法计算。例如,在计算合计人数时,加大大厅层或食堂层等乘客多的楼层的加权系数。由此,可以将电梯控制成优先为乘客多的楼层提供服务。
另外,不限于大厅层或食堂层,也可以设置成根据所有对象楼层中的乘客比其他楼层多的楼层的候梯人数等对电梯进行控制。
在人数数据处理部分200中对合计部分103算出的合计人数进行数据处理。首先,由时间平均值计算部分201计算合计人数数据的时间平均值。在此,时间平均值是规定单位时间的平均值或者经过低通滤波器处理后的值。通过算出合计人数数据的时间平均值,能够从合计人数数据除去细小的变动分量,能够提取偏差分量的数据。
在偏差计算部分202中计算某一时间点的合计人数数据与时间平均值的差。选择判断部分203根据时间平均值与合计人数数据之间的差的大小来切换所使用的人数数据。
具体来说是,如果时间平均值与合计人数数据之间的差小,则选择判断部分203使用时间平均值,而如果时间平均值与合计人数数据之间的差大,则选择判断部分203使用该时间点的合计人数数据。
作为候梯人数等的数据使用时间平均值,能够做到不受细小的变动分量的影响,能够稳定地决定电梯的运行台数。在候梯人数急剧增加时,可以用该时间点的合计人数数据来取代时间平均值。由此,能够在候梯人数等发生了急剧变动时迅速采取对应措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合计人数数据与时间平均值之间的差的大小,将合计人数数据的时间平均值和合计人数数据中的任一方作为电梯控制用数据。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使用情况来设定电梯运行台数。也就是说,在候梯人数比较稳定的场合,能够将电梯运行台数设定为稳定值,而在候梯人数等发生了急剧的变动时,能够根据该变动迅速地改变电梯的运行台数。
运行台数上限值处理部分300根据电梯所在的大楼或者大楼所在的地区整体的电力系统的用电量等来设定电梯运行台数的上限值。
电力系统信息数据库301(图中以“DB”来表示)用来管理大楼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的用电量或者用电率的数据。用电率指用电量占发电电力的比率。以下有时将用电量和用电率统称为用电量等。
CEMS(Communit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地区能源管理系统)302是对管理对象地区内的能源进行管理的系统。CEMS302能够经由通信网络等将电力系统的用电量等的数据输入电梯系统数据库301中。
BEMS(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大楼能源管理系统)303是对电梯所在的大楼的能源进行管理的系统。BEMS303能够从电力公司等的管理系统接收电力系统的用电量等的数据,并将该数据输入到数据库301中。
用电量数据或者用电率数据获取部分(以下简称为数据获取部分)304通过通信从电力系统信息数据库301、CEMS302和BEMS303中至少一个数据库中获取该地区或者该大楼的用电量等的数据。
用于设定电梯运行台数的上限值的上限值设定部分(图中以“上限设定”来表示)306根据所获得的用电量等数据,并且参照运行台数上限值表305来设定运行台数的上限值。在图中以“上限值”来表示的上限值表305中预先设定有用电量等数据与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之间的关系。
在没有设置获取用电量等数据的装置时,能够通过时间计划处理部分400来设定电梯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上限值设定部分306根据从时钟402获取的当前时间,参照用于管理运行台数上限值的计划表401。由此,上限值设定部分306能够从计划表401获取当前时间点的运行台数的上限值数据,并将该数据设定为运行台数的上限值。
上限值设定部分306还可以通过对用电量等数据和运行台数的时间计划数据401进行组合来设定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例如,上限值设定部分306在平时根据时间计划数据401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在用电量等增加到规定值以上时,根据用电量等数据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
运行台数处理部分500算出与运行台数的上限值和电梯合计人数相应的运行台数。运行台数处理部分500根据所算出的运行台数,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使电梯运行或者停止。
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的功能是计算与候梯人数等相应的电梯运行台数,并且对所算出的运行台数进行设定。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将小于或者等于由上限值设定部分306设定的运行台数上限值(以下有时称为上限值)的值作为运行台数算出。也就是说,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算出运送能力与电梯的合计候梯人数等最为适应的(最为接近的)且在上限值以下的运行台数,并将该计算值设定为运行台数。
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为了算出运送能力与合计候梯人数等最为接近的运行台数,使用存储在电梯规格数据库502中的规格数据。各台电梯的规格数据中例如包括速度、额定乘客人数、电梯门开闭时间、停靠楼层数、加速度以及减速度等。在此,运送能力指多台电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运送的人数。
此外,在以一个或者数个特定的楼层为对象算出了合计候梯人数等时,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算出以特定楼层为对象时的运送能力,并且算出与该特定楼层的运送能力最为接近的运行台数。
在使用候梯人数等最多的楼层的候梯人数等时,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算出能够运送该最大候梯人数等的运送能力,并且算出与该运送能力相适应的运行台数。
此外,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也可以设置成不根据运送能力,而是根据候梯人数等除以电梯轿厢的额定乘客人数后得到的商来求出与候梯人数等相适应的运行台数。由于该计算方法能够直接求出与候梯人数相应的电梯运行台数,所以与以乘客人数为对象的场合相比,在以候梯人数为对象的场合更为有效。
电梯选择部分503根据由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设定的运行台数选择重新运行电梯或者重新停止电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多台电梯分别称为1号电梯、2号电梯或者3号电梯等,所以将电梯称为某号电梯。
例如,当前正在运行的电梯为3台电梯,在运行台数的设定值减少到2台时,电梯选择部分503根据规定的顺序从运行中的电梯中选择一台电梯,并使该选择出的电梯停止运行。相反,在运行台数的设定值增加到4台时,电梯选择部分503根据规定的顺序从停止中的电梯中选择一台电梯。并使该选择出的电梯开始运行。
电梯选择部分503为了选择重新运行电梯或者重新停止电梯,需要获取各台电梯的当前时间点的运行信息。因此,电梯选择部分503从电梯状态数据获取部分504获取表示各台电梯最新状态的数据。电梯状态数据获取部分504从各台电梯获取表示各自的最新状态的数据。最新状态数据例如可以包括轿厢(电梯)的当前位置、电梯轿厢的移动速度、轿厢门的开闭状态、电梯轿厢的预定停靠层以及电梯轿厢所分配到的门厅呼叫等。
电梯选择部分503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定顺序选择运行电梯或者停止电梯。该规定顺序根据各台电梯在电梯门厅中的布置位置(平面位置),以尽可能不会使乘客感到困惑的方式进行设定。与电梯门厅中的布置位置相应的规定顺序的相关数据存储在顺序表505中。
在通过电梯选择部分503决定使某一台电梯停止运行后,停止条件判断部分(在图中表示为停止判断)506判断停止对象电梯是否能够进入停止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连接对停止对象电梯供电的逆变器702和大楼的电源的开关701开放来断开对停止对象电梯的供电,使停止对象电梯进入停止状态。
停止条件判断部分506从电梯状态数据获取部分504获取与停止对象电梯有关的状态数据,以判断停止对象电梯是否能够进入停止状态。为了避免乘客被关闭在电梯轿厢内,停止条件判断部分506例如使停止对象电梯的关门状态和停止状态持续规定的时间,并且在该停止对象电梯没有分配到呼叫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停止对象电梯能够进入停止状态。
在本实施例方式中,为了尽可能降低停止电梯的电力消耗,断开向停止电梯的供电,所以,为了避免乘客被关闭在电梯轿厢内,在严格的条件下进行停止判断。例如在能够设置用于检测电梯轿厢内乘客的摄像机或者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的场合,还能够设置成利用该等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该电梯轿厢能否停止。
指令输出部分507向被决定为运行电梯的电梯输出电源接通指令信号,并且向被决定为停止电梯的电梯输出电源断开指令信号。电源接通指令信号和电源断开指令信号输入到用于接通/断开大楼的供电电源与电梯的逆变器702的开关701中。
在电源接通指令信号输入开关701后,开关701闭合,大楼的供电电源与电梯的逆变器702电连接。此时,驱动用电动机703变为可动作状态,电梯从停止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
另一方面,在电源断开指令信号输入开关701后,开关701开放,大楼的供电电源与逆变器702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此时,电梯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停止状态。
此外,尽管图示省略,但各台电梯具有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各台电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指令开始驱动。从指令输出部分507输出的电源接通指令信号或者电源断开指令信号进一步输入到对象电梯的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根据该等指令信号使电梯从待机状态恢复到动作状态,或者从动作状态转变为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各台电梯具有可远程操作的开关701。例如,在使1号电梯停止时,根据从指令输出部分507输出的电源断开指令信号使1号电梯的开关701a开放,以断开对逆变器702a和电动机703a的供电。由此,能够避免发生逆变器702a和驱动用电动机703a待机时的电力消耗,由此能够降低停止电梯的电力消耗。
状态显示部分600具有将表示电梯是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处于停止状态的信息通知乘客的功能。如后所述,在电梯门厅设置1个显示装置,或者在各台电梯的电梯门前分别设置1个显示装置。状态显示部分600显示电梯的状态。状态显示部分600也可以设置成只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与处于停止状态的电梯有关的信息,而不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与处于运行状态的电梯有关的信息。
到达电梯门厅后的乘客根据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能够方便地确认哪一台电梯是停止电梯。因此,乘客能够毫不犹豫地前往处于运行状态的电梯。
图2所示的一系列控制处理通过使程控器等运算处理装置(未图示)执行规定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运算处理装置例如与候梯人数等的变动的最小变动时间相应地以1~5分钟的间隔周期性地执行控制处理。
通过以数分的间隔来控制电梯的运行或者停止,即使发生了候梯人数等急剧增加的情况,也能够采取对应措施,并且能够针对用电量的急剧增加采取对应措施。在不需要对候梯人数等的急剧增加或者用电量的急剧增加采取对应措施时,可以设定更长的控制周期。
例如,可以设置成以5~10分钟左右的控制周期来变更运行台数。由此,能够抑制因频繁变更电梯运行状态而使乘客感到混乱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能够减少电梯状态的变更次数,所以还能够抑制因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引起的各种元器件的老化。
图3表示本系统的控制结构的动作例。图3所示的3个曲线图的横轴均为时间轴。图3(a)表示大楼或者地区的用电量的经时性变化。图3(b)表示合计候梯人数等的经时性变化。图3(c)表示根据用电量和候梯人数等决定的电梯运行台数的经时性变化。以下将时间区域划分为时间区域A(A01)、时间区域B(A02)和时间区域C(A03)来说明怎样根据用电量和候梯人数等来调整电梯运行台数。
在时间区域A(A01)中,图3(a)的用电量特性A04保持恒定值状态,图3(b)的候梯人数等A05呈现增加趋势。在时间区域A(A01)中,在图3(c)的以虚线表示的上限值A06以下的范围内,依次增加运行台数A07,使得能够得到与候梯人数等相适应的运送能力。例如,如符号A08所示,使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从2台增加到3台,并且如符号A09所示,使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从3台增加到4台。
在时间区域B(A02)中,图3(a)的用电量特性A04呈上升状态,图3(b)的候梯人数等A05保持恒定值。在时间区域B(A02)的图3(c)中,由于用电量增加,所以按照对用电量与运行台数上限值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限定的上限值表305,使上限值减少。例如,如符号A10所示,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从4台减少到3台。
由于上限值从4台减少到3台,电梯的实际运行台数也从4台减少到3台。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与候梯人数等相比,优先根据用电量来决定运行台数的上限值。
在本实施例中,优先根据用电量(或者用电率)来设定运行台数,在不超过由该用电量等决定的上限值的范围内决定运行台数的上限值,使得能够获得与候梯人数等相对应的运送能力。
因此,即使在运送能力相对于候梯人数等不足的情况下,在用电量大时(例如电力系统内的用电率在80%以上时),在本系统中优先根据用电量来控制运行台数。由此,虽然电梯乘客一时会感到不方便,但有助于电力系统维持电力的供求平衡。
在时间区域C(A03)中,图3(a)的用电量特性A04的上升趋势结束后保持恒定值,并且图3(b)的候梯人数等A05开始减少。在时间区域C(A03)的图3(c)中,由于候梯人数等A05开始减少,所以运送能力发生过剩。因此,如符号A11所示,将电梯的运行台数再减少1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梯的使用状态(需求量),将电梯的运行台数控制在最小的必要范围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抑制过多的电梯进行运行,能够提高节能效果。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多台电梯的最新的合计候梯人数等来决定电梯的运行台数,使得运送能力超过该合计候梯人数等(或者使得运送能力尽可能接近该合计候梯人数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以满足电梯使用需求的最小运行台数使电梯运行。
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做到既能够方便乘客(确保运送能力)又能够降低消耗电力这两个彼此矛盾的要求。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断开对停止电梯的供电,所以能够避免电梯在待机时消耗电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电梯运行或者停止时,按照预先根据各台电梯在电梯门厅内的平面布置决定的顺序使规定的电梯运行或者停止。因此,乘客能够方便地使用由本系统控制的电梯群,能够放心地在电梯门厅等候电梯。
另一方面,也可以设置成从最早进入可停止状态的电梯开始选择停止电梯。可是,此时乘客难以预测多台电梯中的哪一台电梯会成为停止电梯。因此,乘客难以安心地等待电梯的到来,乘客的便利性下降。
例如,如图3(c)所示,如果每次运行台数发生了变化后停止电梯均不一样,则会导致乘客发生混乱。此外,如果运行电梯都集中在从电梯门厅的平面布置看乘客难以到达的位置(例如靠电梯门厅里侧的位置),则会使得大量乘客涌向该运行电梯,导致乘客的便利性下降。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状态显示部分600,该状态显示部分600将表示哪台电梯是停止电梯的信息通知乘客。因此,即使能够停止的电梯频繁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状态显示部分600预先通知在电梯门厅等待的乘客,由此能够抑制便利性下降。
以下参照图4至图14对图2所示的控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表示检测电梯等候乘客(和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的传感器部分101a~101c的示例。
例如,在大厅层(1层)设置人体检测用传感器101a1和安全通道101a2,人体检测用传感器101a1设置在入口710处,利用红外线来检测人体,安全通道101a2只允许认证合格的人通过。利用该等传感器101a1和101a2,能够检测出进入了大厅层的乘客的人数。此外,也可以使用安全通道101a2以外的ID认证装置等。并且,也可以在从入口710通往电梯门厅的走廊的顶棚上设置摄像机101a3,以检测走向电梯门厅的乘客。另外,还可以在电梯门厅的顶棚设置门厅摄像机101a4,以检测在电梯门厅等待电梯到来的乘客。
门厅摄像机101a4是用于检测在电梯门厅等待电梯到来的乘客人数的传感器。其他的传感器101a1~101a3是检测到达电梯门厅之前的电梯乘客的传感器。
以下说明大厅层以外的其他楼层的传感器。例如在N层的通往电梯门厅的走廊上设置有安全门101c2。想要使用电梯的人有必要通过设置在安全门101c2上的认证装置101c1的认证。因此,通过认证装置101c1,能够检测出前往电梯门厅的乘客。此外,可以在N层的电梯门厅的顶棚上设置门厅摄像机101c3,以检测在N层的电梯门厅内的待梯人数。
除了设置在建筑物侧的传感器群101a1~101a4和101c1~101c3外,还可以在电梯轿厢内设置其他的传感器704a1和704a2。
负载传感器704a1用于检测电梯轿厢704a内的总负载。因此,通过将总负载除以预先设定的乘客的平均体重,能够推算出电梯轿厢内的人数。并且,还可以通过轿厢内摄像机704a2检测出电梯轿厢内的乘客(使用者)。
如果无法在建筑物侧安装传感器101a1~101a4和101c1~101c3,则可以通过电梯轿厢内的负载传感器704a1以及/或者轿厢内摄像机704a2来推算出候梯人数等。
图5表示人数数据处理部分200的结构。首先,在时间平均值计算部分201中针对由合计部分103算出的时间点n处的合计人数(合计候梯人数等)PTn,计算规定时间范围内的时间平均值。例如,使用移动平均法得到每个时间点n的平均值。计算式如下式(1)所示。
候梯人数等的时间平均值=(1/T)(∑PTn)……(1)
在式(1)中,∑表示时间T范围内的PTn的累计值。时间T例如设定在1分钟~10分钟的范围内。规定计算平均值的时间范围的理由在于能够做到忽略候梯人数等的细小变动,而只关注候梯人数等的大的变化。
例如,如果按照以小于1分钟的时间间隔算出的人数变化来变更运行台数,则由于运行台数的变更频率超出实际的需要,反而导致节电效果降低。
另一方面,在时间T的设定长度过长时,对候梯人数等的变化的追随性变差。此时,有可能因运送能力不足而使得等待时间变长,导致乘客的便利性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节电效果和便利性之间的平衡,例如将时间T设置在1分钟~10分钟的范围内,并按照该时间T来计算候梯人数等的平均值。
在此,也可以将合计人数PTn视为时序信号,利用低通滤波器(LPF)来进行运算处理,并以该处理来取代计算时间平均值的处理。
图5所示的偏差计算部分202计算时间点n上的数据PTn与时间平均值-PTn(左面的线条在应在PTn上,以下相同)之间的差值(PTn--PTn)。
选择判断部分203根据PTn--PTn的大小,选择时间平均值-PTn和时间点n上的数据PTn中的任一方作为候梯人数等数据。
具体来说是,选择判断部分203通过阈值比较判断处理203a将规定的阈值与(PTn--PTn)进行比较。选择判断部分203通过开关处理203b进行切换,使得在(PTn--PTn)小于阈值时,选择判断部分203使用时间平均值-PTn,而在(PTn--PTn)大于阈值时,选择判断部分203使用时间点n上的数据PTn。
在本实施例中,在平时使用时间平均值-PTn,在候梯人数等急剧增加时使用时间点n上的数据PTn。由此,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大型会议刚结束的时间段等,即使候梯人数等急剧增加,也能够根据该变化迅速地采取对应措施。其结果,能够迅速地根据候梯人数等的急剧增加来增加运行台数,能够抑制在电梯门厅等待电梯的乘客的等待时间变长。
图6是表示运行台数上限值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在此,以根据用电量数据以及时间计划表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的处理为例进行说明。本处理由上限值设定部分306执行,而在流程图的说明中,将电梯系统1作为动作主体来进行说明。这一点在以下说明的其他流程图中也一样。
电梯系统1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用电量数据和用电率数据中的任一方(FA01)。用电量等数据,如图2所述,由数据获取部分304从电力系统信息数据库301、CEMS302和BEMS303中获取。
在能够获取用电量等数据时(FA01为是),电梯系统1获取用电量等数据(FA02)。电梯系统1根据用电量等数据,并且参照运行台数上限值表305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A(FA03)。
另一方面,例如在不具有与BEMS303或CEMS302等进行通信的通信网络功能的情况下,或者在通信网络功能发生了暂时性的故障的情况下,无法获取用电量等数据(FA01为否)。此时,电梯系统1跳过步骤FA02和FA03,进入步骤FA04。
以下参照图7对运行台数上限值表305的构成例来进行说明。图7(a)是运行台数上限值表305的示例,其以图表的方式设定了用电量等数据的范围以及与该范围对应的运行台数上限值。
在图7(a)的示例中,作为用电量等数据,以用电率(用电量占发电电力的比率)来表示。例如,在用电率为82%时,运行台数上限值被限制为2台。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电梯一共设置有4台,所以运行台数上限值被限制为2台时,意味着所有电梯中只有一半电梯可以运行。
图7(b)是表示运行台数上限值表305的特性的曲线图,其横轴表示用电率,纵轴表示运行台数上限值。如曲线图所示,运行台数上限值表305呈现随着用电率(或者用电量)上升,运行台数上限值下降的特性。尤其是用电率达到80%以上的区域,由于其电力供求平衡的富裕量小,所以将其设定为“注意区域”。在用电率进入了注意区域时,将运行台数上限值设定为电梯总数(如果是进行群管理的电梯,则为进行群管理的电梯的总数)的一半以下。
此外,用电率在90%以上的区域,由于其几乎没有电力供求平衡的富裕量,所以将其设定为“警告区域”。在警告区域中,为了避免出现电力供求变为不平衡的事态,将运行台数上限值设定为1台。并且,在用电率为95%以上的区域,将运行台数上限值设定为0台,使所有的电梯停止运行,以抑制电力消耗。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梯所在的大楼或者大楼所在的地区的用电量(或者用电率),如图7(b)所示,设定运行台数的上限值。由此,能够根据电力供求情况适当地控制电梯消耗的电力。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1有助于电力供求平衡的稳定。
以下返回图6进行说明。电梯系统1从时钟402获取时间信息(FA04),根据时间信息,并且参照运行台数上限值的计划表401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B(FA05)。
图8表示运行台数上限值的计划表401的示例。如图8(a)所示,在计划表401中设定了各个时间段的运行台数上限值。在图8中,作为一例,只示出了8时至20时的范围,而针对0时至24时的范围,也可以以一个小时为单位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此外,时间单位并不仅限于1个小时,例如也可以按照30分钟或者90分钟等其他的时间单位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
图8(b)是计划表401的曲线图。如图8(b)的曲线图表示,在电力供求平衡富裕量小的白天的时间段(例如从11时至16时),对运行台数进行限制。尤其是在电力供求平衡富裕量更小的13时至15时的时间段,例如将运行台数上限值设定为电梯总数的一半(2台)。
以下返回图6进行说明。电梯系统1判断是否获取了用电量等数据(FA06)。在判断为获取了用电量等数据时(FA06为是),电梯系统1判断由电力使用状态决定的运行台数上限值A是否小于由计划表决定的运行台数上限值B(FA07)。
在由电力使用状态决定的运行台数上限值A小于由当前时间决定的运行台数上限值B时(A<B),电梯系统1将上限值A设定为运行台数上限值(FA08)。相反,在上限值A大于或者等于上限值B时(A≥B),电梯系统1判断是否优先基于电力使用状态来设定上限值(FA09)。
在判断为优先基于电力使用状态来设定上限值(FA09为是)时,电梯系统1将上限值A设定为运行台数上限值(FA08)。并且,在判断为不优先基于电力使用状态来设定上限值(FA09为否)时,电梯系统1将上限值B设定为运行台数上限值(FA10)。
在步骤FA10中,从结果来看,将上限值A和上限值B中的较小的一方的上限值即上限值B设定为运行台数上限值。此外,在无法获取用电量等数据时(FA06为否),电梯系统1将上限值B设定为运行台数上限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共预先准备了三种设定方法,即(1)根据电力使用状态来设定上限值的第一设定方法,(2)根据时间计划表来设定上限值的第二设定方法以及(3)通过组合第一设定方法和第二设定方法来设定上限值的第三设定方法。
电梯系统1采用上述三种设定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设定方法来设定运行台数上限值。由此,在能够获取表示用电状态的数据时,能够根据该表示用电状态的数据来设定上限值,在不能够获取表示用电状态的数据时,能够根据时间计划表来设定上限值。
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1有助于电力供求平衡的稳定。
此外,根据上述第三设定方法,将由电力使用状态决定的上限值A和由时间计划表决定的上限值B中的较小的一方的上限值设定为运行台数上限值,因此,与单纯根据时间计划表来决定上限值的场合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和节电效果。
图9是表示根据候梯人数计算并设定电梯运行台数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主要由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执行,而为了便于说明,将电梯系统1作为动作主体来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使用运行台数上限值和电梯等待人数等实施与用电状态以及电梯使用状态相应的运行台数的计算和设定。以下依序对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电梯系统1从运行台数上限值设定部分306获取运行台数上限值数据J1(FB01)。接着,电梯系统1从选择判断部分203获取候梯人数等数据(FB02),将候梯人数等数据变换为规定时间单位(例如每5分钟)的候梯人数等的值UN(FB03)。为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电梯的运送能力的值和候梯人数等进行比较,在步骤FB03中将候梯人数等数据变换为规定时间单位的候梯人数等的值UN。
电梯系统1针对规定时间单位的候梯人数等的值UN,从运送能力表选择最小电梯台数J2,使得运送能力(控制对象的多台电梯的总体的合计运送能力)的值增大(FB04)。
以下参照图10说明运送能力表的示例。运送能力表例如存储各个运行台数的电梯运送能力的值。电梯运送能力作为规定时间单位的可运送人数设定。
电梯系统1从第一台电梯的记录值开始依序比较在步骤FB03中算出的规定单位时间的候梯人数等UN的值和运送能力表的记录值。电梯系统1从图10的表中选择规定单位时间的运送能力的值超过规定单位时间的候梯人数等UN的最少运行台数,并将所选择的值作为最小运行台数J2。
此外,电梯系统1例如根据各台电梯的速度、额定乘客人数、电梯门开闭时间、停靠楼层数、加速度和减速度计算各台电梯的每运行一周的运送人数,求出每运行一周的运送人数的合计值,并且将该合计值换算成规定单位时间的运送人数,由此能够求出运送能力的值。
在运送能力的计算中使用的电梯速度等的数据可以从存储在电梯规格数据库502中的规格数据中得到。此外,在计算各运行台数的运送能力时,使用设定在对运行和停止的顺序作出了规定的数据505中的运行顺序。
以下返回图9进行说明。电梯系统1判断最小运行台数J2是否在运行台数上限值J1以上(FB05)。当最小运行台数J2在运行台数上限值J1以上时(J2≥J1),电梯系统1将J1设定为运行台数J(FB06)。另一方面,在最小运行台数J2小于上限值J1时(J2<J1),电梯系统1将J2设定为运行台数J(FB07)。
如图9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由电力使用状态和时间计划表中的任一方决定的上限值,将在该上限值以下的运行台数中的运送能力在候梯人数等以上的最小台数选择为运行台数。
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在优先考虑电力使用状态(电力供求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使能够运送候梯人数等的最小台数的电梯运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提高节能效果和节电效果。这是因为运行电梯的台数是与候梯人数等相适应的最小台数的缘故。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不仅能够提高节能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乘客便利性。这是因为运行电梯的台数是与候梯人数等相适应的台数的缘故。
图11是表示选择运行电梯或停止电梯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主要由电梯选择部分503实施,但为了便于说明,将电梯系统1作为动作主体来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中,根据所选择的运行台数选择运行电梯和停止电梯。以下依序对本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电梯系统1从运行台数计算和设定部分501获取运行台数设定值数据J3(FC01)。电梯系统1从电梯状态数据获取部分504获取当前时间点的运行台数数据J4(FC02)。
电梯系统1进行比较以判断运行台数设定值数据J3是否在当前时间点的运行台数数据J4以上(FC03)。当运行台数设定值数据J3在当前的运行台数数据J4以上时(J3≥J4),电梯系统1判断为当前的运行台数J4不够,并选择重新运行电梯(FC04)。在步骤FC04中,电梯系统1参照顺序表505,选择(J3-J4)台的重新运行电梯。
另一方面,在运行台数设定值数据J3小于当前的运行台数数据J4时(J3<J4),电梯系统1判断为当前的运行台数J4过多,选择重新停止电梯(FC05)。在步骤FC05中,电梯系统1参照顺序表505,从当前运行中的电梯中将(J4-J3)台的电梯选择为停止对象。
最后,电梯系统1将用于确定被选择为运行对象的电梯或者被选择为停止对象的电梯的数据输出到下一个处理中(上述内容未图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先确定的运行或者停止的顺序(表505中规定的顺序)决定运行电梯或者停止电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多台电梯按照一定的顺序运行或者停止,所以,即使不进行特别的通知和显示,对经常使用该建筑物的乘客来说,基本上能够知道哪台电梯是运行电梯,哪台电梯是停止电梯。
此外,如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电梯门厅的结构和乘客的移动路径对乘客上下电梯是否方便作出了考虑的情况下规定运行电梯和停止电梯的顺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的便利性。
图12表示用于管理运行顺序和停止顺序的顺序表505的构成例。运行顺序和停止顺序根据各台电梯在电梯门厅内的布置(平面布置)决定。
图12(a)、图12(b)和图12(c)分别表示与多台电梯的布置相对应的运行顺序或者停止顺序的设定例。与设定重新运行电梯的场合不同,在设定重新停止电梯时,由于电梯门厅容易变得拥挤,所以有必要以乘客能够迅速乘入电梯的方式来决定顺序。
图12(a)表示在电梯门厅的一侧设置有4台电梯的场合的示例。图12(a)的左右两侧是电梯门厅的出入口。从图中左侧的电梯门厅入口B01进入时的移动路径B02是候梯人数等最多的移动路径,也就是电梯乘客主要的移动路径。电梯的编号分别以#1、#2、#3和#4来加以区别。其中1号电梯以#1表示,2号电梯以#2表示。停止顺序显示在电梯编号的下侧。第一个停止的电梯以S1表示,第二个停止的电梯以S2表示,第三个停止的电梯以S3表示,第四个停止的电梯以S4表示。
在图12(a)所示的结构的场合,如位于右侧的顺序表B07所示,例如优选设定成4号电梯(#4)B06、3号电梯(#3)B05、2号电梯(#2)B04、1号电梯(#1)B03的顺序。图12所示的顺序表B07、B16、B25是图2所述顺序表505的具体示例。
使距离利用人数最多的移动路径B02经过的入口B01远的电梯先停止。由此,距离主要的移动路径B02近而容易到达的电梯B03和B04成为停止电梯的可能性降低。其结果,到达电梯门厅的乘客能够就近乘入运行中的电梯。因此,乘客不需要走到电梯门厅的里侧,便利性提高。
运行中的电梯由于靠近主要的移动路径B02的入口,所以运行中的电梯容易进入乘客的视线。因此,乘客能够立刻发现运行中的电梯,能够迅速乘入电梯。
使停止中的电梯运行时的顺序与顺序表B07中规定的停止顺序相反。具体来说是以1号电梯(#1)B03、2号电梯(#2)B04、3号电梯(#3)B05、4号电梯(#4)B06的顺序使停止中的电梯运行。
由此,距离主要的移动路径B02的入口最近的1号电梯(#1)B03最迟停止并且最早开始运行。对乘客来说最为方便的1号电梯(#1)B03被控制成在所有电梯中运行时间最长。通过将对乘客来说最方便使用的电梯(#1)的运行时间设定为最长,能够确保乘客的便利性,能够抑制等待时间变长。
另一方面,距离主要的移动路径B02的入口最远的4号电梯(#4)B06最早停止最晚开始运行。对乘客来说最远而不方便的4号电梯(#4)B06被控制成在所有电梯中运行时间最短。由此,通过增加对乘客来说不方便使用的电梯(#4)的停止时间,能够避免发生待机时的消耗电力,能够确保节能效果。
如上所述,在使电梯停止时,使距离乘客远而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电梯先停止,使距离乘客近而容易被注意到的电梯后停止。在使停止中的电梯重新开始运行时,与上述场合相反,使距离乘客近而被容易注意到的电梯先运行,使距离乘客远而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电梯后运行。以下所述的其他场合(b)和(c)也采用相同的方法。
图12(b)示出了在电梯门厅两侧各设置有3台电梯共计设置有6台电梯时的示例,6台电梯以3台与3台相对向的方式设置。在电梯门厅中,只在图中的左侧设置有入口B08,而另一侧没有通道。众多的乘客沿着主要的移动路径B09从入口B08朝着箭头所示的方向进入电梯门厅。
在图12(b)的结构的场合,通过主要的移动路径B09的乘客最容易注意到的电梯的顺序预计为4号电梯(#4)B13、5号电梯(#5)B14、6号电梯(#6)B15、1号电梯(#1)B10、2号电梯(#2)B11、3号电梯(#3)B12的顺序。
因此,如图12(b)的右侧所示的顺序表B16所示,按照与容易被乘客注意到的电梯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来决定停止电梯的顺序。具体来说是,按照3号电梯(#3)B12、2号电梯(#2)B11、1号电梯(#1)B10、6号电梯(#6)B15、5号电梯(#5)B14、4号电梯(#4)B13的顺序使电梯停止。运行电梯的设定顺序与上述停止电梯的设定顺序相反。
图12(c)与图12(b)一样,也是在电梯门厅两侧各设置有3台电梯,3台电梯与3台电梯彼此相对向的示例。图12(c)的电梯门厅比图12(b)的电梯门厅窄。
众多的乘客从位于图中左侧的唯一的一个入口B17沿着箭头所示方向的主要移动路径B18进入电梯门厅。在图12(c)的场合,由于电梯门厅的面积窄,所以在拥挤时等,乘客到达位于电梯门厅里侧的电梯(例如3号电梯(#3)B21和6号电梯(#6)B24)所需的时间长。因此,优选尽可能使离开入口B17近的电梯多运行,并且尽可能使离开入口B17远的电梯多停止。
因此,在图12(c)的结构的场合,如图中右侧所示的顺序表B25所示,按照3号电梯(#3)B21、6号电梯(#6)B24、2号电梯(#2)B20、5号电梯(#5)B23、1号电梯(#1)B19、4号电梯(#4)B22的顺序使电梯停止。运行开始的顺序与停止时的顺序相反,按照4号电梯(#4)B22、1号电梯(#1)B19、5号电梯(#5)B23、2号电梯(#2)B20、6号电梯(#6)B24、3号电梯(#3)B21的顺序使电梯开始运行。
通过以如上的方式设定停止顺序,即使在使停止电梯增加的场合,乘客也能够方便地到达并乘入离乘客近而容易乘入的电梯。因此,能够在实现节能效果的同时,抑制便利性的下降。
图13是表示判断被选择为停止对象的电梯是否能够停止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主要由停止条件判断部分506执行。以下依序进行说明。
首先,电梯系统1判断是否有重新停止电梯(FD01)。在没有停止对象的电梯时(FD01为否),结束本处理。在有停止对象的电梯时(FD01为是),从电梯选择部分503获取停止对象电梯的名称(可以是任何能够确定是哪台电梯的信息)和停止台数J5(FD02)。
接着,电梯系统1判断停止对象电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规定停止条件(FD03)。规定的停止条件例如为以下的条件。
(条件1)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并且电梯轿厢处于停止状态。
(条件2)条件1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3分钟)以上。
电梯系统1在步骤FD03中判断停止对象电梯是否同时满足上述二个条件。
此外,在能够获取与分配给停止对象电梯的门厅呼叫或者轿厢呼叫有关的信息时,还可以在条件1中增加“没有被分配到任何呼叫”这一条件。
在停止对象电梯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时(FD03为是)时,电梯系统1判断为该停止对象电梯能够停止,并向该停止对象电梯发送停止指令(FD04)。
在条件1和条件2中有任一个条件没有达到时(FD03为否),电梯系统1使停止对象电梯的停止保留(FD05)。电梯系统1不向被判断为保留的电梯发送停止指令,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再一次判断被判断为保留的电梯是否满足停止条件(FD05)。
在向该停止对象电梯发送停止指令后,电梯系统1将停止台数J5的值减去1(FD06)。到停止台数J5变为零以下为止(也就是到所有的停止对象电梯均进行了确认为止),电梯系统1反复执行上述判断处理FD03~FD0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施上述停止判断处理,能够做到在确认为是没在使用的电梯后切断该电梯的电源供应,由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图14表示状态显示部分600的构成例。图14(a)表示在电梯门厅内集中显示所有电梯的运行或者停止信息的示例。例如,在电梯门厅的入口的墙壁上安装显示器装置601。显示器装置601显示由无线装置602接收到的信息。在显示器装置601上显示当前的与各台电梯的运行或者停止有关的信息。
在显示器装置601上例如可以显示电梯门厅的布置图,并与布置图相关联地显示各台电梯的运行或者停止信息。由此,能够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乘客显示信息。
此外,还可以在显示器装置601上显示用电率的值。由此,能够获得乘客对电梯停止运行的理解。
另外,在按照时间计划表控制运行台数时,还可以在显示器装置601上显示与电梯的运行和停止有关的时间计划表(未图示)。由此,乘客能够根据该计划表来决定自己的安排,从而能够提高乘客的便利性。
图14(b)表示以各台电梯为单位进行信息显示的场合。在各台电梯前设置单独的显示器装置601a,601b。在与处于停止状态的电梯相对应的显示器装置601a上显示“停止中”。
另一方面,与运行中的电梯对应的显示器装置601b上不进行任何显示。这是为了节省电力。
本实施例的节能型电梯系统根据电力使用状态和候梯人数等使运行台数随时变化,所以对本系统不熟悉的乘客可能会感到困惑。可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状态显示部分600向乘客通知与电梯的运行或停止有关的信息,所以能够减少乘客的困惑,能够抑制便利性的下降。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行业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追加和变更。例如,可以用语音来代替字符显示,也可以通过语音和字符显示的组合向乘客通知与电梯的运行或停止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以构造成以电子邮件等方式将与电梯的运行或停止状态或者时间计划表通知乘客使用的信息终端(包括移动电话等)。
符号说明
1;电梯系统
100:乘客人数或候梯人数的检测处理
101a:传感器部分(1层)
102a:乘客人数或候梯人数检测部分
103:合计乘客人数或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
200:人数数据处理部分
201:时间平均值计算部分
202:偏差计算部分
203:选择判断部分
300:台数上限值处理部分
301:电力系统信息数据库
302:CEMS
303:BEMS
304:用电量数据或者用电率数据获取部分
305:运行台数上限值表
306:电梯运行台数上限值设定部分
400:时间计划表处理部分
401:运行台数上限值的计划表
402:时钟
500:运行台数处理部分
501:与人数相应的电梯运行台数的计算和设定部分
502:电梯规格数据库
503:电梯选择部分
504:电梯状态数据获取部分
505:运行/停止顺序表
506:停止条件判断部分
507:指令输出部分
600:状态显示部分
701:开关
702:逆变器
703:电动机

Claims (19)

1.一种电梯系统,其对多台在多个楼层之间运行的电梯进行控制,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
候梯人数检测部分,该候梯人数检测部分在所述多个楼层中的至少任一个楼层检测与等待所述电梯到来的人数相当的候梯人数;
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该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计算由所述候梯人数检测部分检测到的候梯人数的合计作为合计候梯人数;
偏差计算部分,该偏差计算部分计算一时间点的合计侯梯人数与该合计侯梯人数的时间平均值之差;
选择判断部分,该选择判断部分根据所述时间平均值与所述合计侯梯人数之差的大小,对于是直接使用所述合计侯梯人数还是将所述时间平均值用作合计侯梯人数来进行切换;以及
运行控制部分,该运行控制部分根据由所述选择判断部分选择出的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算出所述多台电梯中的运行电梯的运行台数,并且根据所算出的所述运行台数来控制所述多台电梯的运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根据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的增减来增减所述运行台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根据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的增减,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来增减所述运行台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计候梯人数计算部分通过将在所述多个楼层中的预先设定的规定楼层内检测到的所述候梯人数乘以1以上的系数来算出所述合计候梯人数。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以使所述运行台数随着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的减少而减少的方式算出所述运行台数。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将供应给所述多台电梯中的没在运行的停止电梯的电力设定为低于供应给所述多台电梯中的正在运行的运行电梯的电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切断供应给所述停止电梯的电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停止电梯的关门状态的持续时间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并且所述停止电梯的轿厢停止状态的持续时间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时,所述运行控制部分切断供应给驱动所述停止电梯的驱动用电动机的电力。
9.如权利要求1至4、以及7、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电梯门厅的结构,并且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定顺序来选择所述停止电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多台电梯中的离开乘客的移动路径最远的电梯开始,按照顺序选择所述停止电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离开所述电梯门厅的入口最远的电梯开始,按照顺序选择所述停止电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根据与所述多台电梯的电力消耗有关的信息,计算表示所述多台电梯中的运行电梯的运行台数的第二运行台数,并将根据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算出的所述运行台数与所述第二运行台数进行比较,由此选择所述运行台数和所述第二运行台数中的任一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运行台数少于所述运行台数时,所述运行控制部分选择所述第二运行台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所述第二运行台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运行台数的情况下,如果预先接收到了要求降低用电量的指示时,所述运行控制部分选择所述第二运行台数。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电力消耗有关的信息根据所述多台电梯所在的建筑物或者所述建筑物所在的规定地区的用电量限制来设定。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根据规定时间内的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的平均值来算出所述运行台数。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部分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信息,计算表示所述多台电梯中的运行电梯的运行台数的第三运行台数,并将根据所述合计候梯人数算出的所述运行台数与所述第三运行台数进行比较,由此选择所述运行台数和所述第三运行台数中的任一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电梯门厅内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计划信息的显示部分。
19.一种电梯的控制方法,其是使用计算机控制多台在多个楼层之间运行的电梯的电梯控制方法,所述电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执行:
候梯人数检测步骤,该候梯人数检测步骤在所述多个楼层中的至少任一个楼层检测与等待所述电梯到来的人数相当的候梯人数;
合计候梯人数计算步骤,该合计候梯人数计算步骤计算所检测到的候梯人数的合计作为合计候梯人数;
偏差计算步骤,该偏差计算步骤计算一时间点的合计侯梯人数与该合计侯梯人数的时间平均值之差;
选择判断步骤,该选择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时间平均值与所述合计侯梯人数之差的大小,对于是直接使用所述合计侯梯人数还是将所述时间平均值用作合计侯梯人数来进行切换;
运行台数计算步骤,该运行台数计算步骤根据在选择判断步骤中所选出的所述合计候梯人数计算所述多台电梯中的运行电梯的运行台数;以及
控制步骤,该控制步骤根据所算出的所述运行台数来控制所述多台电梯的运行状态。
CN201210532196.XA 2011-12-16 2012-12-11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59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5266 2011-12-16
JP2011275266A JP5946268B2 (ja) 2011-12-16 2011-12-16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093A CN103159093A (zh) 2013-06-19
CN103159093B true CN103159093B (zh) 2014-12-24

Family

ID=48582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2196.XA Active CN103159093B (zh) 2011-12-16 2012-12-11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46268B2 (zh)
CN (1) CN103159093B (zh)
SG (1) SG191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2057B2 (ja) * 2012-07-11 2016-04-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5009909A (ja) * 2013-06-26 2015-01-1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774643B2 (ja) * 2013-07-19 2015-09-0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15030551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03496620A (zh) * 2013-10-15 2014-01-08 丁晓君 一种智能组合电梯
CN103663015A (zh) * 2013-12-06 2014-03-26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停车控制方法
JP6243787B2 (ja) * 2014-04-16 2017-1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244253B2 (ja) * 2014-04-16 2017-1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6055977A (ja) * 2014-09-09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985561B2 (ja) * 2014-09-10 2016-09-0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951737B2 (ja) * 2014-11-28 2016-07-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KR20180043805A (ko) 2015-08-24 2018-04-30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시스템
JP6218801B2 (ja) * 2015-12-17 2017-10-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WO2018029394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Kone Corporation Managing the number of active elevator cars in a multi-car elevator shaft system
JP6483214B1 (ja) * 2017-09-20 2019-03-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迷子検出方法
WO2020003356A1 (ja) * 2018-06-25 2020-0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JP6903089B2 (ja) * 2019-03-28 2021-07-14 株式会社東芝 機器制御支援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支援方法
CN110751329B (zh) * 2019-10-17 2022-12-1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一种机场安检通道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199334B2 (ja) * 2019-10-24 2023-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分析方法
JP6804683B1 (ja) * 2020-07-20 2020-12-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N111807171B (zh) * 2020-07-21 2022-07-05 安徽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的使用分配管理系统
JP7487058B2 (ja) 2020-09-16 2024-05-2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利用条件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8A (zh) * 1989-04-06 1990-10-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CN102056828A (zh) * 2008-08-20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1304A (en) * 1978-07-26 1980-02-15 Hitachi Ltd Elevator controller
JPS5570677A (en) * 1978-11-17 1980-05-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halting device
JPS6093071A (ja) * 1983-10-24 1985-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制御装置
JPS6181373A (ja) * 1984-09-29 1986-04-2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H04217570A (ja) * 1990-12-13 1992-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監視制御装置
JP3284880B2 (ja) * 1996-05-13 2002-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装置
JP2001354365A (ja) * 2000-06-14 2001-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6076737A (ja) * 2004-09-10 2006-03-2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09057197A (ja) * 2007-09-03 2009-03-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1116527A (ja) * 2009-12-07 2011-06-16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節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節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8A (zh) * 1989-04-06 1990-10-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CN102056828A (zh) * 2008-08-20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093A (zh) 2013-06-19
JP2013124179A (ja) 2013-06-24
SG191514A1 (en) 2013-07-31
JP5946268B2 (ja)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9093B (zh)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10451367B (zh)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US8651242B2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freely locatable call terminal
AU2010209765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CN101873985B (zh) 电梯系统
CN104229569B (zh) 电梯系统
FI121009B (fi) Hissijärjestelmä
KR101674693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 관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8975109A (zh) 用于移动装置用户的电梯重新分配
CN109153527B (zh) 电梯运行管理装置
CN102060218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以及群管理方法
CN10308621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2587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3803362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US8800723B2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floors locked from receiving service
KR20180008691A (ko) 군 관리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군 관리에 의한 승차 호기의 할당 방법
JP201916719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3373648A (zh) 电梯系统
WO2008043877A1 (en) Sign system
CN201154862Y (zh) 群控电梯控制装置
CN103508280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624372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方法
JP2014005130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01058764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13371562A (zh) 用于乘客分流的电梯运载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20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