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949B -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 Google Patents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949B
CN103140949B CN201180047300.XA CN201180047300A CN103140949B CN 103140949 B CN103140949 B CN 103140949B CN 201180047300 A CN201180047300 A CN 201180047300A CN 103140949 B CN103140949 B CN 103140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
thermoelectricity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3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949A (zh
Inventor
东田隆亮
丰田香
久保隆志
大井户良久
平田展章
谷口泰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4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7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r thermocouple forming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10/8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junction
    • H10N10/8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junction the junction being non-separable, e.g. being cemented, sintered or solder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实现热电转换元件的高密度排列和连接可靠性的确保的热电转换元件、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例如具有:棒状的热电转换材料(1);具有绝缘性及隔热性并容纳热电转换材料(1)的筒(2);与热电转换材料(1)及筒(2)的端面密接的电极(3、3’)。所述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大于0.8μm。本发明能够以筒(2)相互密接的程度的高的密度排列热电转换元件。另外,所述端面处的电极(3、3’)的密接面较大,所以进一步提高了电极(3、3’)的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转换元件及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背景技术
热电转换元件使用的是利用了珀尔帖效应(PeltierEffect)或塞贝克效应(SeebackEffect)的元件。该热电转换元件由于结构简单且操作容易,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所以近年来,其大范围的利用备受瞩目。因为热电转换元件之中,特别地作为电子冷却元件,能够实现局部冷却及室温附近的精密的温度控制,所以广泛地推进了面向光电子、半导体激光等的恒温化等研究。
如图17所示,上述的电子冷却元件或者用于热电发电的热电模块的结构为,通过接合电极(金属电极)7将p型元件(p型热电转换材料)5和n型元件(n型热电转换材料)6接合从而形成pn元件对,将多个该pn元件对串联排列。在串联配置的两端的接合电极7分别连接有电流导入端子8、9。接合电极7还从外侧由一对陶瓷基板10、10夹着。这时,热电模块构成为,根据在接合部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使p型及n型元件5、6中一者的端部发热,并使另一者的端部冷却。对于该热电模块,热量向箭头H的方向流动。
对于p型及n型元件5、6的材料,在其利用温度域,使用由作为物质固有常数的塞贝克(Seebeck)系数α、电阻系数ρ和热传导率K所表示的性能指数Z(=α2/ρK)大的材料。作为p型及n型元件5、6的材料一般所使用的结晶材料是Bi2Te3系材料,但是已知,所述结晶材料具有明显的劈开性,若经过用于从锭料(ingot)得到热电元件的切片(slicing)、切割(dicing)等工序,则产生由于破裂和缺损而使成品率极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尝试了经如下的工序制造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方法:以具有希望的组成的方式将材料粉末进行混合并加热熔融的加热工序;形成具有菱面体结构(六方晶结构)的热电半导体材料的固溶锭料的凝固工序;粉碎固溶锭料形成固溶体粉末的粉碎工序;将固溶体粉末的粒径均匀化的整粒工序;对使粒径均匀了的固溶体粉末进行加压烧结的烧结工序;通过使该粉末烧结体热塑性变形来使之延展,从而使粉末烧结组织的结晶粒在性能指数优异的晶体取向的热型锻锻压工序(hotthrashingforgingstep)(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以往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制造方法,已知包括如下工序的制造工序:制造合金锭料的工序;将合金锭料在氧浓度为100ppm以下的真空或惰性气体的环境气中粉碎,从而制得平均粉末粒径为0.1μm以上且小于1μm的原料粉末的粉碎工序;对该原料粉末施加压力的同时通过电阻加热进行烧结的烧结工序。提出了如下的结晶粒径微小且加工性优异的热电转换材料的制造方法:在该烧结工序中,流过脉冲状的电流,利用其焦耳热(Jouleheat)进行烧结,在烧结中对原料粉末施加100kg/cm2以上且1,000kg/cm2以下(9.8~98MPa)的圧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已知如下的热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在石英或玻璃细管中,分别将n型及p型半导体的熔液吸上来,使之按原样凝固,并切断成规定的长度从而得到棒状的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1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98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2014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中,由于需要高温侧/低温侧的温度差,所以由于起因于温度差的热膨胀之差,在热电转换元件和布线部分产生热应力。因此,若为了得到大的电位差而提高温度差,则在上述以往的构成中,热电转换材料和电极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应力变大,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本身的可靠性降低。另外,因为将热电转换材料一个一个地单独封装进行制造,所以有高密度排列困难、可获得的输出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高密度排列且连接可靠性高的热电转换元件及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提供以下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是将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p型热电转换元件和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n型热电转换元件以串联方式电连接,并且并列配置而形成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比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端面下凹,还具有与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和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密接的电极,通过将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和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分别配置多个,从而分别形成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在全部的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的外侧,还具有构成所述元件组的外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只是中空筒状的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排列。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是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p型或者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比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端面下凹,并且该热电转换元件具有与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及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密接的电极。另外优选耐热性绝缘材料及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p型或者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所以能够使热电转换元件以彼此相接的方式排列,因此容易高密度排列。另外,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由于所述电极与所述端面密接,并且所述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所以与只将电极与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密接相比,所述电极的密接性较高,电连接的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从提高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处的所述电极的密接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比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端面下凹3~5μm。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由耐热性绝缘材料形成的管中容纳使晶体取向与该管的轴向一致的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工序;将所述管切断的工序;以及形成与切断后的管的端面密接的电极的工序,所述热电转换材料及被切断的所述管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
容纳所述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工序也可以包括在将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填充于所述管的内部后,将所述管的端部封闭,并对填充有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管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热电转换材料融化的工序,还可以在将所述管的一端配置于熔融的热电转换材料内的状态下,从所述管的另一端吸引熔融的热电转换材料,从而将所述熔融的热电转换材料引导至所述管的内部。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是将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p型热电转换元件和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n型热电转换元件以串联方式电连接,并且并列配置而形成的。所述p型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是上述的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从制造时元件的电连接的容易性或得到基于热电转换的更大的电流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将p型热电转换元件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分别并列配置多个,从而分别形成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并将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以串联方式电连接。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将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交替配置,更优选,将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相邻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从提高模块中元件排列的精度和使用于从模块取出电流的电气布线从元件的端面离开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所述p型及n型的全部热电转换元件组的外侧还具有构成所述元件组的外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只是中空筒状的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排列。
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由耐热性绝缘材料形成的管中容纳使晶体取向与该管的轴向一致的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工序;将容纳有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管和容纳有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管进行并列排列的工序;将所排列的所述管进行粘接的工序;将已粘接的所述管进行切断的工序;以及形成与被切断的所述管的端面密接的电极,将p型或n型热电转换材料的全部以串联方式电结合的工序,所述热电转换材料及被切断的所述管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
利用上述本构成,能够实现热电转换元件的电连接可靠性高,容易高密度排列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制造方法。
从提高模块中元件排列的精度或将用于从模块取出电流的电气布线从元件的端面离开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所述进行排列的工序中,还在容纳了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管和容纳了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管的集合体的剖面的周边,以构成所述集合体的外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只排列所述管。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及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容易高密度排列且连接可靠性高的热电转换元件及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以图1的A-A'线切断时的热电转换元件的剖面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例的热电转换元件的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的凹凸的图面(照片)。
图5是表示基于图1的热电转换元件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热电转换部件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热电转换部件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概略的图。
图8是表示图6的热电转换部件的制造工序的其他例的概略的图。
图9是表示使用图6的热电转换部件而得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概略的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由热电转换部件组构成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热电转换元件组的一例的整体像的图。
图12是概略地表示利用单一电极将热电转换部件组电连接而成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具有以热电转换部件组为单位的电极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概略的图。
图14是表示具有以热电转换部件组为单位的电极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其他例的概略的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使用虚假管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制造过程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6是概略地表示具有虚假区域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以往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热电转换部件
2筒
3、3’电极
4、4’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
5p型元件
6n型元件
7接合电极
8、9电流导入端子
10陶瓷基板
100热电转换元件
100n、552n型的热电转换元件
100p、551、553p型的热电转换元件
101热电转换材料
102耐热性绝缘材料
103漏斗状的筒
104真空泵
105燃烧器
106加热器
300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301p型热电转换材料
302n型热电转换材料
303连接电极
311~316、801~803、810~814、851、852电极
401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
402耐热性粘接剂
403定位用特氟隆(注册商标)块
501箱
502泵
600、651虚假管
601、602、611、612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
650虚假区域
652狭缝
660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
701、702、711、712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
901、902导线
1020管
A热电转换元件组的格子形状排列中的一边的长度
B电极3的厚度
C表示切断方向的箭头
E槽
G热电转换材料1和筒2之间的端面间的距离
G’热电转换部件组的假定安装尺寸与最外周的热电转换部件之间的距离
T热电转换部件组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的一例。该热电转换元件具有:棒状的热电转换材料1;覆盖热电转换材料1的周面的筒2;以及与热电转换材料1和筒2的端面密接的电极3、3'。
热电转换材料1是由若在其两端产生温度差则产生电动势的材料形成的棒状的部件。可以根据使用时产生的温度差选择热电转换材料1的材料。作为热电转换元件材料,例如,如果所述温度差是常温至500K,则可以例举铋碲类(Bi-Te类),如果所述温度差为常温至800K,则可以例举铅碲类(Pb-Te类),如果所述温度差为常温至1,000K,则可以例举硅锗类(Si-Ge类)。
例如可以通过在所述热电转换材料中添加适当的掺杂剂来得到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和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作为用于得到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掺杂剂,例如可例举Sb。作为用于得到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掺杂剂,例如可例举Se。通过添加这些掺杂剂,热电转换材料形成混合晶。因此,例如以“Bi0.5Sb1.5Te3”或“Bi2Te2.7Se0.3”这样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组成式所表示的程度的量将这些掺杂剂添加到热电转换材料。
从热电转换元件或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使用时在热电转换材料的两端产生温度差的观点出发,优选,热电转换材料1的形状是其一端面和另一端面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的形状。热电转换材料1也可以不与筒2的内周面密接,但是,从提高元件的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与筒2的内周面密接。从元件的生产性看或从将热电转换材料的晶体取向与筒的轴向一致的观点出发,热电转换材料1的形状优选为多边柱或圆柱,更优选为圆柱。
从在热电转换材料的两端产生适当的温度差的观点出发,优选热电转换材料1的筒2轴向上的长度为1.0~3.0mm,更优选为1.0~2.0mm,进一步优选为1.5~2.0mm。另外,从降低热电转换材料的电阻的观点来看,优选热电转换材料1的与筒2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热电转换材料1的宽度)为0.5~3.0mm,更优选为1.0~2.0mm。
筒2是利用具有耐热性和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的、具有在两端开口的空腔的部件。筒2具有即使在元件使用时的高温侧的一端的温度、或热电转换材料的熔点也稳定地保持形状的耐热性。另外,筒2具有隔断元件使用时的热电转换材料1的电流的绝缘性。筒2相当于本发明的“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筒2只要能够容纳热电转换材料1并具有耐热性和绝缘性即可。从在模块中以高密度排列元件的观点出发,优选筒2为円筒。作为筒2的材料,例如例举硅石、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耐热玻璃以及石英。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筒2的材料为石英,进而,若考虑成本则优选筒2的材料为耐热玻璃。
对于热电转换材料1及筒2的端面4、4'的表面粗糙度,从以充分的强度将电极3、3'与所述端面密接的观点出发,以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计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也可以通过用锉擦磨来调整表面粗糙度Ra。在除去了电极3、3'的状态下,利用阶规、例如TencorP-10(KLA-Tencor公司制)测定端面4、4'的表面粗糙度Ra。可以通过从端面4、4'将电极3、3'剥离来从端面4、4'除去电极3、3'。例如,可以对与热电转换材料1和电极3、3'之间的接合强度相比具有对焊锡的较高的接合强度的基板(例如铜制的基板)和电极3、3'进行焊接,接下来,将热电转换材料1及筒2在筒2的轴向拉而使其从基板离开,由此进行这样的电极3、3'的除去。
在热电转换材料1被容纳于筒2而成的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4、4'分别粘接有电极3、3'。电极3、3'可以在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4、4'的整个区域密接,只要至少与热电转换材料1的端面密接,也可以只与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4、4'的一部分密接。可以在各元件中独立地形成电极3、3',但是,也可以在含有多个元件的模块中与其他元件共有地形成电极3、3'。从兼顾电连接的可靠性和对电阻的抑制的观点出发,优选电极3、3'的厚度(图3中的B)为10~15μm。例如,通过金属蒸镀、溅射、或者喷镀来形成电极3、3'。优选电极3、3'的材料相对于热电转换材料1及筒2的两者具有充分的密接性。例如,在热电转换材料1是铋碲类,筒2是耐热玻璃的情况下,作为电极3、3'的材料,例如例举含有Bi、Cu、Sb及In中两个以上的合金。
此外,热电转换部件也可以在其端面4、4'具有底层金属。底层金属是用于提高端面4、4'与电极3、3'之间的接合性的金属层。从表现所希望的接合性和抑制电阻的观点出发,优选底层金属的厚度为0.5~2.0μm。作为底层金属,使用至少与热电转换材料1和电极3、3'、优选与热电转换材料1及筒2和电极3、3'良好地接合的金属。例如在热电转换材料1是铋碲类的材料,筒2是耐热玻璃的情况下,优选底层金属是Ni。在热电转换部件具有底层金属及电极3、3'两者的情况下,电极3、3'的厚度(图3中的“B”)表示两者的厚度的合计。
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4、4'可以如图2所示是平坦的,也可以如图3所示,由筒2的端面和比筒2的端面下凹的热电转换材料1的端面构成。若在图3所示那样的形状的端面4、4'形成电极3、3',则在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4、4'的水平方向上,端面4、4'与电极3、3'之间更不容易错位,电极对端面4、4'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从实现电极3、3'的所希望的厚度、所述热电转换部件与电极3、3'之间的连接的机械强度的提高效果、以及、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中各元件的电阻抑制的观点出发,优选,筒2轴向上的筒2的端面与热电转换材料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图3中的G)为3~5μm。
图3中表示了热电转换部件1的端面相对于筒2的端面均匀地下凹的情形,也可以如图4的(a)和图4(b)所示,热电转换部件1的端面不均匀地下凹。例如在图4的(a)中,热电转换部件1的端面中虚线所包围的部分呈线状下凹。另外,在图4(b)中,热电转换部件1的端面中虚线所包围的部分呈半圆状地下凹。此外,在图4(b)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中所看到的球状的物体是电镀用假镀件。
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将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100p、100n并列排列,并以串联方式电连接来构成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与上述的图1~3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相同地构成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100p、100n。在此,所谓的“并列的配置”是指,相对于任意的热电转换元件中的筒2的轴向,各热电转换元件、各热电转换部件、热电转换元件组、或热电转换部件组呈并列的位置关系。“筒2的轴向”是在使用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时,横穿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热量的流动方向(例如图5中的箭头H)。在图5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中,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100p、100n并列且交替排列。而且,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100p、100n以串联方式电连接。从缩短各个电极的连接距离的观点出发,优选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100p、100n是这样的排列。
若沿图5中箭头H的方向供给热量,则在各热电转换元件中,在箭头H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下游侧的端部之间产生温度差,并产生电,且通过各热电转换元件从模块取出电。可以通过将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例如如下那样配置来将其用于发电,即:热电转换元件的一端侧面向需要高温操作的工厂中的排热管路、燃烧设施的燃烧室或排热管路、或者制冷冷冻设备的室外等相对高温的区域,热电转换元件另一端侧面向常温的环境气或制冷冷冻设备的室内等相对低温的区域。
以下说明上述的热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
图6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热电转换部件100。图6(a)是侧视图、图6(b)是底视图。
在该图中,101是热电转换材料、102是上述的具有耐热性及绝缘性的筒,热电转换材料101与筒102以密接的状态构成。
参照图7说明制造图6的热电转换部件100的工序。
首先,如图7(a)所示,准备具有耐热性及绝缘性的管1020。作为管1020,使用玻璃、特别地使用耐热玻璃(是将SiO2与B2O3混合而得到的硅酸玻璃的一种,热膨胀率大约为3×10-6/K左右的材料)。作为耐热玻璃而一般知道的是康宁(Corning)公司制的派热克斯(Pyrex,注册商标)玻璃。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全长L为150mm、内径d1和外径d2分别为1.8mm、3mm的管1020。
接着,利用燃烧器对图7(a)的管1020的一端进行加热,使其软化,由此,将其封闭(参照图7(b)虚线部分)。
之后,将粉粒体化或微小片状化的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粉粒体从与封闭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向管1020的内部填充。在预先将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组成调整后,将其粉碎,调整成能够填充到导管1020的内部空间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热电转换材料101设为Bi2Te3类材料。
另外,对于将热电转换材料101向管1020内的填充,如图7(c)所示,在管1020的开口部(与封闭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放置漏斗状的筒103,一边对管1020或/及漏斗状的筒103施加微振动一边将热电转换材料101投入。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c)所示那样,对管1020填充了大约一半左右的热电转换材料101。
而且,如图7(d)所示,将管1020的另一端与真空泵104连接,将管1020的内部减压后,利用燃烧器对管1020的另一端进行加热,并使其软化,由此将其封闭(参照图7(e)虚线部分)。之后,将填充有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管1020置入到加热炉(未图示)内。这时,以使其一端为下另一端为上而竖立的状态将管1020置入。在加热炉中,升温至大约700℃,并保持这样的状态30分钟(图7(f))。在图7(f)的状态下,管1020内的热电转换材料101被融化而成为液状并沉淀到管1020的下方。这样,将填充有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管1020置入到加热炉,从而能够实现在管1020的内部(下方)充满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状态。
此外,热电转换材料101融化后,体积减小,因此,在两端被封闭的管1020的内部,未填充有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空间变大。因此,优选在热电转换材料101融化前的管1020中,存在其大小能够充分地对应这样的空间变动的空间即缓冲部105。若存在适当的缓冲部105,则具有防止在使管1020升温时,管1020本身由于热应力而破裂的效果。
之后,在加热炉内,或者通过将管1020从加热炉内取出,而使在下部充满了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管1020冷却。接着,如图7(g)所示,在管1020的外侧配置加热器106,并使加热器106从管1020的下方(一端)向上方(另一端)移动,由此,使加热区域以一定速度移动,并使热电转换材料101在一个方向上凝固。加热器106的速度可以是25~30mm/h左右。如上所述,作为利用加热器106再次对热电转换材料101进行加热的理由,是为了使热电转换材料101的晶体取向朝向一个方向而一致。
在此,热电转换材料101的“晶体取向一致”是指如下的情况:作为晶粒的长轴的a轴,相对于与将热电转换材料101的两端之间连结的直线(例如筒2的轴)正交的方向(TransverseDirection)在晶体取向解析中为30%以内。另外,“热电转换材料的晶体取向朝向一个方向而一致”是指如下的情况:在晶体取向解析中位于30%以内的所述a轴是被解析的a轴整体的60%以上。
而且,如图7(h)所示,将容纳有使晶体取向朝向一个方向一致的热电转换材料101的管1020,从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利用线锯107,按每个凝固后的热电转换材料101切断。当截面的表面粗糙度Ra偏离所希望的范围(例如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的范围,或其中的特定范围)的情况下,使用锉等研磨部件调整截面的Ra。另外,截面的Ra例如存在由于使线锯等切断装置的切断速度减慢而变小的倾向,有时通过加快切断速度而变大。也可以这样根据切断速度调整截面的Ra。这样,能够得到在周围配置有筒102的热电转换材料101(即热电转换部件100)(图7(i))。
通过以上那样的热电转换部件的制造工序,能够以在筒102内部密接的状态配置热电转换材料101。因此,能够抑制在切断热电转换材料101时可能产生的“破裂”或“缺损”,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热电转换元件。另外,由于筒102本身能够起到作为将各个热电转换部件100高密度排列时的隔离器(spacer)的作用,因此也能够得到容易高密度排列的热电转换元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1根管1020制造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的方式,但是,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管1020制造所述热电转换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炉使填充于管1020内的热电转换材料101升温(图7(f)),之后,再次利用加热器106对热电转换材料101进行加热/凝固(图7(g))的工序,但是,例如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制造热电转换部件100。
在该方式中,在具有加热器503的箱(tank)501中储存以700℃左右熔融的热电转换材料,并将管1020的一端浸在箱501内的熔融的热电转换材料中,利用与管1020的另一端连接的泵502,将该热电转换材料吸到管1020内,由此,使管1020内充满热电转换材料101。
若通过该方法使管1020内充满热电转换材料101,则在熔融的该热电转换材料在管1020内移动的阶段,热电转换材料101的晶体取向都朝向一个方向,因此,具有能够削减图7(g)所示的工序这样的制造方法上的优点。
在图7(i)所示那样的热电转换部件100形成电极。可以在各热电转换部件100中独立地形成电极,也可以以将多个热电转换部件100彼此一体地电连接的方式形成电极。例如可以通过金属的蒸镀、溅射、或者喷镀来形成电极。优选电极的材料对上述的热电转换部件及筒的两者具有充分的密接性。例如,在热电转换部件是铋·碲类,筒是耐热玻璃的情况下,作为电极的材料例如例举包含Bi、Cu、Sb及In中两个以上的合金。
当在多个热电转换部件100一体地形成电极的情况下,例如交替地并列排列图7(i)所示那样的热电转换部件100。
图9A及图9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300的示意图。
图9A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300是将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个热电转换部件100集中多个,并将各个热电转换部件100彼此电连接而成的。图9B表示热电转换元件模块300的图9A中的A-A’线的剖面。
在图9A、图9B中,301是p型热电转换材料、302是n型热电转换材料、303是将p型热电转换材料301和n型热电转换材料302一体地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在各热电转换材料的周围配置有筒102。这时,将p型热电转换材料301和n型热电转换材料302在各自的上端及下端通过连接电极303电连接。另外,901及902是与在将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组以串联方式电连接时的两末端的连接电极303分别连接的导线。
将具有p型热电转换材料301的热电转换部件100和具有n型热电转换材料302的热电转换部件100朝一个方向而且交替并列排列。连接电极303将相邻的具有p型热电转换材料301的热电转换部件100及具有n型热电转换材料302的热电转换部件100在该元件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一体地连接,并将所排列的p型及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100整体以串联方式电连接。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中,如图9B的箭头H所示,从各元件的一端侧供给热量,由此可以产生电。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300中的连接电极303与p型或n型热电转换材料301、302和筒102这两者的端面密接。因此,在直接利用电极连接多个热电转换部件100的情况下,能够以比以往的热电转换元件大的面积接受与高温部分接触时产生的热应力。因此,能够提高热电转换部件与电极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以下参照图10说明例如制造将多个热电转换部件100配置成交错的之字形状时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300的方法。
如图10(a)所示,首先准备特氟隆(Teflon,注册商标)树脂401。该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401是热电转换元件模块300的基底材料。接着,当在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401的表面涂敷了耐热性粘接剂402后(图10(b)),如图10(c)所示,在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401的一端侧配置用于定位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块403,将以图7或图8所示的方式制造的容纳有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的管1020(以下,也称为“p型的管”、“n型的管”)相互相邻地并列配置。之后,如图10(d)所示,以覆盖在图10(c)中配置的p型或n型的管1020的表面的方式涂敷耐热性粘接剂402,在涂敷有耐热性粘接剂402的p型或n型的管1020上进一步堆积p型或n型的管1020的列(图10(e))。例如,如果在图10(c)中配置的管1020是p型的管,则在其上相邻地堆积的管1020是n型的管。
再次在管1020上涂敷耐热性粘接剂402(图10(f)),交替地反复进行管1020的堆积和耐热性粘接剂402的涂敷,由此,将管1020堆积多层。在图10中,特别地示出了配置有两层的管1020的结构,但是,通常,较多情况下堆积成两层以上的多个层。这时,作为管1020的配置,以上层的管1020与下层的管1020两点相接的方式进行堆积,从而成为交错的之字形状的结构。当然,可以相对于下层的管1020将上层的管1020堆积在下层的管1020正上方的位置,由此形成格子形状的结构。有时,格子形状的结构与交错的之字形状的结构相比,各个热电转换部件容易发生位置错位。
在堆积了多个规定的管1020后,使耐热性粘接剂402固化,由此,使所堆积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管1020一体化,在将定位用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块403去掉后,在与管10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中的切断方向C),利用线锯107以规定厚度进行切断(图10(g))。进行切断的方向是在图10(g)中与纸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然后,在被切断成规定厚度的、模块化后的热电转换部件组的两面,例如电镀连接电极303的材料,直到成为规定的厚度为止,形成金属层。在此基础上,通过蚀刻形成将p型和n型依次连接的具有平面形状的连接电极303(图10(h))。在图10中,未图示背面,但是,与图10(h)相同,以将p型和n型依次串联连接的方式形成连接电极303。这样,形成了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图11(a)、图11(b)中表示了将热电转换部件排列成格子形状而成的热电转换部件组。图11(a)是热电转换部件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1(b)是所述热电转换部件组的一例的侧视图。在该热电转换部件组中,以纵横相同数量排列热电转换部件。在热电转换部件数是16×16时,包括格子形状的各边的间隙G’(1mm)的热电转换部件组的尺寸(A×A)是50mm×50mm,热电转换部件组数为8×8时该部件组尺寸是26mm×26mm,热电转换部件组数为4×4时该部件组的尺寸是14mm×14mm。另外,该部件组的厚度T是热电转换部件的长度,例如是3mm。另外,该部件组的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例如为4.5μm。
此外,在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中,也可以以热电转换部件组为单位形成电极。例如,图12A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具有将多个p型热电转换部件551在X方向并列排列成一列而成的第一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将多个n型热电转换部件552在X方向并列排列一列而成的第一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以及将多个p型热电转换部件553在X方向并列排列一列而成的第二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而且,各元件组中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551、552、553也在Y方向上并列排列成一列的、格子形状的结构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在此,图12A是本发明中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2B是从箭头Z方向观看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该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具有与第一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的一端面密接的电极313、与第二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和与该第二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相邻的未图示的第二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的一端面密接的电极314。进而,该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如图12B所示具有与第一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及第二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的另一端面密接的电极315、与第一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与该第一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相邻的未图示的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的另一端面密接的电极316。在图12A及图12B的各端面侧,在相邻的电极313~316之间,形成有通过蚀刻形成的槽E。
可以通过蚀刻将在配置成所述格子形状的结构的热电转换元件组的两端面的全域中形成的金属层,以利用同一电极将任意的元件组连接的方式,部分截断,从而形成电极313~316。这样利用一个电极将p型的元件组和n型的元件组电连接,由于能够利用小的多个元件构成如一个大的元件那样动作的元件组,所以,可以期待电极形成的省力化,并且可以期待热电转换引起的电动势的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示出了在排列成一列的p型或n型的管1020之上一列一列地交替堆积n型或p型的管1020而成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方式,但是,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对于p型的热电转换部件和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是在所堆积的一列的排列中,交替地排列p型的热电转换部件和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的方式。或者,对于p型的热电转换部件和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是具有将堆积了多个列的p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的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和堆积了多个列的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的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交替地堆积而成的排列的方式。这样,对于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中的热电转换部件的排列,可以假定各种各样的排列。
图13A是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其它一例的俯视图,图13B是从箭头Z方向观看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其它一例时的侧视图。例如,图13A及13B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具有: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1;与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1在X方向相邻的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1;与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1在Y方向相邻的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2;以及与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2在X方向相邻且与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1在Y方向相邻的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2。
另外,图13A及图13B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在各元件的一端侧具有:将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1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1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01;以及将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2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2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03。
进而,图13A及13B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在各元件的另一端侧具有:将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1及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2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02;将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1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极;将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2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极;与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01的另一端侧的电极连接的导线901;以及与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02的另一端侧的电极连接的导线902。各热电转换部件组例如是n个×n个的格子形状的结构。这样,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也可以是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并列地且以规定的形状集合而成的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组进一步集合的方式。
图14A是本发明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另外的其它一例的俯视图,图14B是从箭头Z方向观看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时的侧视图。图14A及图14B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具有: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1;与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1在Y方向相邻的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1;与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1在Y方向相邻的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2;以及与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2在Y方向相邻的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2。
另外,图14A及图14B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在各元件的一端侧具有:将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1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1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11;以及将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2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2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13。
进而,图14A及14B所示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在各元件的另一端侧具有:将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1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10;将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1及p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12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12;将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712的全部热电转换部件电连接的电极814;与电极810连接的导线901;以及与电极814连接的导线902。各热电转换部件组例如是m个×n个的格子形状的结构。这样,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也可以是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并列且以规定的形状集合而成的p型或n型的热电转换部件组进一步排列的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将p型及n型的管1020反复地堆积和粘接来制造模块时,优选至少在最上层配置不容纳热电转换材料的虚假管。虚假管只由利用耐热性绝缘材料制成的筒形成。从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虚假管的材料与管1020相同。
图15A是概略表示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制造过程的图,图15B是放大表示所述一制造过程中产品的主要部分的图。如图15A所示,在反复进行堆积和耐热性粘接剂420的涂敷而成的p型及n型的管1020的集合体的最上部堆积一列的虚假管600,进而涂敷耐热性粘接剂420。虚假管600例如是用于管1020的耐热玻璃制的管。
涂敷于最上层的耐热性粘接剂420由于容易从端部开始干燥,所以被向涂敷面的端部、例如定位用的块403和耐热性粘接剂420的表面之间的接点抽吸。因此,在接近耐热性粘接剂420的表面及涂敷面的端部的区域,产生向涂敷面的端部的力。因此,最上层的管被向端部牵拉(参照图15B中的箭头)。这时,若p型或n型的管1020被牵拉,则有时热电转换元件组中的元件排列产生混乱,妨碍适当地形成电极。
但是,如图15A及图15B所示,若将虚假管600配置在最上层,则虚假管600在干燥过程中被耐热性粘接剂420牵拉,由于耐热性粘接剂420产生的向涂敷面端部的牵拉作用的影响不会波及到在虚假管600之下配置的p型及n型的筒102。因此,能够形成具有所希望的排列的元件组。
在图示的方式中,示出了将虚假管600配置在最上层的一列的方式,但是,也可以从最上层开始配置两列以上的虚假管600。另外,也可以在图15A中,以使p型及n型的管1020的组整体被虚假管600的排列包围的方式,代替与定位块403的一者或两者相接的管1020而配置虚假管600,进而也可以代替与基底材料401相接的管1020而配置虚假管600。
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例如如图16A所示,具有: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60;在一端与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60相邻的、通过排列虚假管600而构成的虚假区域650;在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660的两侧形成的电极851、852;以及穿过虚假区域650分别与电极851、852连接的导线901、902。电极851、852分别是在利用电极将p型及n型热电转换部件组105的各元件以串联方式电结合时的两末端的电极。在此,图16A是本发明的具有虚假区域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6B是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立体图。
如图16B所示,在虚假区域650中与电极851、852接近的两端的虚假管651具有面向模块的外侧而从管的一端开口至中央部的狭缝652。导线901、902分别穿过虚假管651而从狭缝652向外部延伸。这样,具有虚假区域650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由于能够将导线从离开了电极的位置向外部引导,所以从防止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使用时的热量引起的导线的破损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由于通过以上那样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制造工序,形成在热电转换元件之间具有连接电极的耐热性绝缘层,因此,能够缓和由于高温、低温的温度差而产生的热应力。因此,能够实现可以提高针对热应力的可靠性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构造。
[基于表面粗糙度的折断强度的评价实验]
测定改变了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时的热电转换部件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热电转换材料使用Bi0.5Sb1.5Te3。使各自的热电转换材料熔融,并吸到耐热玻璃(外径3.0mm、内径1.8mm)内,以长度10mm进行切断而制造了热电转换部件。根据需要用锉研磨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制造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热电转换部件。利用阶规(TencorP-10)测定了表面粗糙度Ra。
作为电极用金属使用了由Zn/Sn/Cu/Sb构成的合金和由Zn/Sn/Cu构成的合金。作为测定用电极,使用了由Zn/Sn/Cu/Sb构成的合金电极。将各自的合金喷镀到调整了Ra的热电转换部件的端面,形成厚度为0.5~2.0μm的金属层,由此形成了电极。利用Tencor-P10测定了电极的厚度。
将形成有电极而成的热电转换元件中的Zn/Sn/Cu/Sb电极与铜基板焊接,将该基板向热电转换元件的轴向拉,测定了从热电转换部件剥离所述电极时的拉伸折断强度。
其結果是,Ra为0.8μm时,拉伸折断强度为0~10gf(0~98mN),Ra为4.5μm时,拉伸折断强度为100~200gf(0.98~1.96N)。
确认了在Ra为0.8μm时得到了比0大的拉伸折断强度。另外,确认了在Ra为4.5μm时,得到了更好的拉伸折断强度。根据这些结果确认了,在至少Ra(μm)为大于0.8且在4.5以下的范围,以适当的强度在热电转换元件中形成电极。
本说明书基于2010年11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0-257591号。该申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全都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高密度排列的、具有连接可靠性高的元件特性的热电转换元件及热电转换元件模块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因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中需要将热直接转换成电的情况。

Claims (6)

1.热电转换元件模块,是将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p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p型热电转换元件和通过在中空筒状的耐热性绝缘材料的内部充满n型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构成的n型热电转换元件以串联方式电连接,并且并列配置而形成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比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端面下凹,
还具有与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和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密接的电极,
通过将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和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分别配置多个,从而分别形成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
在全部的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的外侧,还具有构成所述元件组的外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只是中空筒状的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及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大于0.8μm且在4.5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所述热电转换材料的端面比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的端面下凹3~5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所述耐热性绝缘材料是金属氧化物、耐热玻璃或石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将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交替配置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将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组和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组相邻配置而成。
CN201180047300.XA 2010-11-18 2011-11-18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7591 2010-11-18
JP2010257591 2010-11-18
PCT/JP2011/006455 WO2012066788A2 (en) 2010-11-18 2011-11-18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949A CN103140949A (zh) 2013-06-05
CN103140949B true CN103140949B (zh) 2016-05-11

Family

ID=4542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30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949B (zh) 2010-11-18 2011-11-18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19216B2 (zh)
EP (1) EP2641281B1 (zh)
JP (2) JP5413868B2 (zh)
CN (1) CN103140949B (zh)
WO (1) WO201206678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07390A2 (de) * 2012-12-28 2014-06-30 Greenteg Ag Wärmeflusssensor.
US9960336B2 (en) 2013-01-08 2018-05-01 Analog Devices, Inc. Wafer scale therm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having trenches for capture of eutectic material
US10224474B2 (en) 2013-01-08 2019-03-05 Analog Devices, Inc. Wafer scale therm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having interleaved, opposing thermoelectric leg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therefor
US9748466B2 (en) * 2013-01-08 2017-08-29 Analog Devices, Inc. Wafer scale therm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EP2869354B1 (en) 2013-06-11 2017-03-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US20170012195A1 (en) * 2014-02-24 2017-01-12 Obshchestvo S Ogranichennoy Otvetstvennostyu "Ruste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ive branches for a thermoelectric module, and thermoelectric module
WO2015166783A1 (ja) * 2014-04-30 2015-1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熱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8807451A (zh) * 2014-05-09 2018-11-13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晶片级热电能量收集器
JP6152987B2 (ja) * 2014-05-22 2017-06-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6277553B2 (ja) * 2014-06-20 2018-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
CN105762271A (zh) * 2014-12-17 2016-07-13 厦门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率近似为零的虚拟超导体
CN105758057A (zh) * 2014-12-19 2016-07-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圆形带中孔结构微型温差电致冷器及其制备方法
USD816198S1 (en) * 2015-01-28 2018-04-24 Phononic, Inc.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JP6504401B2 (ja) * 2015-11-05 2019-04-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はんだ合金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実装構造体
TWI574438B (zh) 2015-11-24 2017-03-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熱電轉換裝置
JP6778919B2 (ja) 2016-03-15 2020-11-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WO2017170320A1 (ja) * 2016-03-28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6934605B2 (ja) 2016-05-31 2021-09-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基板、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熱電変換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18021173A1 (ja) * 2016-07-28 2018-02-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KR101947236B1 (ko) * 2016-10-26 2019-02-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열전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467740B2 (ja) * 2016-11-22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039221A1 (ja) * 2017-08-25 2019-0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D833588S1 (en) 2017-10-11 2018-11-13 Phononic, Inc.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CN108470817B (zh) * 2018-01-19 2021-09-28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含Sb的P-型Cu2.856In4Te8基中高温热电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WO2020003554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及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KR102581707B1 (ko) * 2019-01-30 2023-09-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열전소자
WO2024122325A1 (ja) * 2022-12-08 2024-06-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素子、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熱電変換システム、発電方法、熱電変換材料、及び熱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7981A (ja) * 2001-12-26 2003-07-11 Kyocera Corp 熱電モジュール
JP2010165843A (ja) * 2009-01-15 2010-07-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260B2 (ja) 1985-03-04 1994-02-02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熱電気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509390B2 (ja) * 1996-05-27 2004-03-2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電素子チップ作製用形材の製造方法
JPH09321350A (ja) * 1996-05-27 1997-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電気変換装置
JP3958857B2 (ja) 1998-03-13 2007-08-1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熱電半導体材料の製造方法
JPH11261118A (ja) 1998-03-16 1999-09-24 Ngk Insulators Ltd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並びに半導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00523B2 (ja) * 1998-04-09 2000-01-17 セイコー精機株式会社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3724262B2 (ja) * 1999-06-25 2005-12-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電素子モジュール
JP2001148519A (ja) * 1999-11-22 2001-05-29 Tecnisco Ltd サー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59407A (ja) 2001-05-31 2002-12-13 Okano Electric Wire Co Ltd 熱電素子配列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熱電素子配列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熱電モジュール
JP2003298122A (ja) 2002-04-04 2003-10-17 Hitachi Metals Ltd 熱電変換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4221504A (ja) 2003-01-17 2004-08-05 Aisin Seiki Co Ltd 熱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26851B1 (ko) 2004-12-20 2009-11-13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열전 변환 모듈과 그것을 이용한 열 교환기 및 열전 발전장치
JP2007013000A (ja) 2005-07-01 2007-01-18 Osamu Yamashita 熱電変換材料と熱電変換素子
JP2009164498A (ja) * 2008-01-10 2009-07-23 Yamaha Corp 熱電モジュール
WO2011118341A1 (ja) 2010-03-25 2011-09-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熱電素子及び熱電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7981A (ja) * 2001-12-26 2003-07-11 Kyocera Corp 熱電モジュール
JP2010165843A (ja) * 2009-01-15 2010-07-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542578A (ja) 2013-11-21
US9219216B2 (en) 2015-12-22
EP2641281A2 (en) 2013-09-25
CN103140949A (zh) 2013-06-05
EP2641281B1 (en) 2019-01-23
WO2012066788A3 (en) 2012-11-15
JP2014013919A (ja) 2014-01-23
WO2012066788A2 (en) 2012-05-24
JP5413868B2 (ja) 2014-02-12
US20130199593A1 (en) 201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949B (zh)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
CN104508846B (zh) 热电转换模块
JP5526104B2 (ja) 熱電変換複合材料、それを用いた熱電変換材料ペース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WO2002023643A1 (fr) Element de conversion thermoelectrique
CN103582954B (zh) 太阳能电池用互连器及太阳能电池模组
CN103702794B (zh) 布线构件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布线构件粘接体的制造方法
CN103403899A (zh) 热电装置、具有该热电装置的热电模块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58505B (zh) 热电模块及金属化基板
US10305012B2 (en) Electrical converter and heater module with heat insulators having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areas
US20130269744A1 (en)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KR101766197B1 (ko) 비정질 및 발열 접합재를 이용한 열전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087963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N103460421A (zh) 热电转换元件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91019B (zh) 热电元件和热电模块
KR20180022611A (ko) 열전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전모듈
JP2007013000A (ja) 熱電変換材料と熱電変換素子
US10032974B2 (en)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and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apparatus
JP2013012571A (ja)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8426A (ja)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92894B1 (ko) 곡면형 열전소자의 제조 방법
HU199196B (en) Method for mak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0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