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2827A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32827A CN103132827A CN2012104950288A CN201210495028A CN103132827A CN 103132827 A CN103132827 A CN 103132827A CN 2012104950288 A CN2012104950288 A CN 2012104950288A CN 201210495028 A CN201210495028 A CN 201210495028A CN 103132827 A CN103132827 A CN 1031328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end
- bar side
- elastic component
- housing member
- dwa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的门锁装置。门锁装置具备:闩销机构、锁定机构、外壳(11、12)、转动杆(50)、对转动杆(50)施加绕着支承轴(13b)转动的力的弹性构件(55),其中,设有临时固定部(17),临时固定部(17)将弹性构件(55)的杆侧端部(56)临时固定在转动杆(50)的转动轨迹上的规定位置,在转动杆(50)处于组装在第一壳体构件(11)上的组装位置时,临时固定部(17)使弹性构件(55)的杆侧端部(56)与转动杆(50)不卡合,而在转动杆(50)从组装位置转动到门锁装置完成的完成位置的期间,临时固定部(17)将弹性构件(55)的杆侧端部(56)保持在开始与转动杆(50)卡合的卡合开始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的车门装配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门配设有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与固定于车身的呈大致U字形状的撞针以能够卡止脱离的方式卡止。该门锁装置具备将撞针卡止的闩销机构和将该闩销机构对撞针的卡止解除的锁定机构。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将闩销机构、锁定机构及电动促动器等收容保持在1个闭锁外壳内的门锁装置。这种门锁装置具备由弹性构件施力的转动杆作为构成锁定机构的1个部件。例如,如图12(A)所示,第一壳体构件101具备:将转动杆102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轴103;设置在该支承轴103的外周,并装配弹簧104的筒状的弹簧装配部105;将弹簧104的一端卡止的卡止部106。
为了将转动杆102组装于第一壳体构件101,首先,如图12(B)所示,将弹簧104装配于弹簧装配部105,并将一端卡止于卡止部106。然后,利用手等使弹簧104的另一端104a绕逆时针方向克服弹簧104自身的弹性的作用力而转动并对其进行保持,将转动杆102向支承轴103插入。接着,解除弹簧104的另一端104a的施力而使转动杆102与弹簧104的另一端104a卡合。由此,图12(B)中实线所示的组装位置的转动杆102绕支承轴103沿着顺时针方向被进行弹性施力。
在该门锁装置中,在将转动杆102向支承轴103插入时,需要在将弹簧104的另一端104a转动的位置上需要克服作用力进行保持,从而存在组装麻烦的问题。
另外,在使转动杆102的端部上设置的内线缆连结部102a从第二壳体构件的开口(未图示)向外部露出时,需要克服作用力而在图12(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上利用夹具或手来保持转动杆102,因而组装性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37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作出,以门锁装置的组装性的提高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备:
闩销机构,其能够使撞针卡止脱离;
锁定机构,其能够切换为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该解锁状态是能够将所述闩销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止解除的状态,该锁定状态是不能将所述闩销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止解除的状态,
外壳,其由配设所述锁定机构的第一壳体构件和覆盖该第一壳体构件的第二壳体构件构成;
转动杆,其在所述外壳内,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支承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弹性构件,其对所述转动杆施加绕着所述支承轴转动的力,其中,
设有临时固定部,该临时固定部将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临时固定在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轨迹上的规定位置,
在所述转动杆处于组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上的组装位置时,所述临时固定部使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与所述转动杆不卡合,而在所述转动杆从所述组装位置转动到门锁装置完成的完成位置期间,所述临时固定部将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保持在开始与所述转动杆卡合的卡合开始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被保持成与处于组装位置的转动杆不卡合。因此,在将转动杆装配于支承轴时,能够省去使转动杆与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卡合而组装的工序,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由于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与转动到完成位置的转动杆卡合,因此能够使转动杆产生规定的作用力。
优选的是,所述临时固定部以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垂直立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支承轴的下方,且设置成沿着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由此,临时固定部能够可靠地与配设成以支承轴为中心转动的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卡合。
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优选在由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施力的状态下卡止于所述临时固定部。
弹性构件借助自身的作用力而将杆侧端部保持为压抵于临时固定部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弹性构件的脱落。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设有使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向所述外壳的外侧露出的开口部,
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对应于所述开口部的插通位置设定为,所述转动杆与将临时固定在所述卡止部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不卡合的非卡合位置。
转动杆在其端部对应于第二壳体构件的开口部的插通位置上不会受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由此,无需用手等克服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来保持转动杆,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转动杆的端部对于开口部进行定位组装。
优选的是,使所述转动杆从所述插通位置转动到所述插通位置与所述完成位置之间的倾斜面设置在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的盖上。
当将盖装配于外壳时,利用设于盖的倾斜面使转动杆从插通位置转动到向完成位置侧偏移的位置。由此,在与转动杆连结的操作传递构件的另一端上连结操作构件时,能够防止转动杆卡挂在开口部的缘部而不能组装的情况。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设有轨状凸部,该轨状凸部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进行滑动而将所述杆侧端部引导至所述临时固定部。
在将弹性构件装配于第一壳体构件的支承轴周边时,通过对杆侧端部进行操作使其在轨状凸部的上表面滑动而能够容易地使其移动到临时固定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杆侧端部组装于临时固定部。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通过设置限制杆侧端部的向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能够抑制弹性构件的倾斜,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杆侧端部与转动杆的卡合状态。由此,在杆侧端部无需设置用于维持与转动杆的卡合的弯曲形状等,能够简化弹性构件的形状,能够削减制造成本。而且,通过将杆侧端部与支承轴的轴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在将转动杆向支承轴组装时,能够避免杆侧端部与转动杆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转动杆的组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被保持为与处于组装位置的转动杆不卡合。因此,在将转动杆装配于支承轴时,能够省去使转动杆与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卡合而组装的工序,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由于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与转动到完成位置的转动杆卡合,因此能够使转动杆产生规定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中,(A)是表示图2的第一壳体构件的安装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主视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C)是弹簧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向图1的第一壳体构件组装第二壳体构件及盖,且在各连结部连接有线缆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表示门锁装置的闩销机构,(A)是表示车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B)是表示车门闭塞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闩销机构与锁芯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8是安装在第一壳体构件上的内杆周边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9中,(A)是端部从第二壳体构件的插通孔向外侧露出的内杆周边的局部放大主视图,(B)是处于卡合开始位置的内杆周边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0(A)至(C)是表示盖的杆保持部与内杆的端部进行滑动接触并移动的状态的图9(B)的X-X线剖视图。
图11中,(A)是表示内杆处于完成位置的状态的局部主视图,(B)是表示内杆处于操作位置的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12中,(A)是在以往的门锁装置中表示第一壳体构件的安装轴部和弹簧的局部放大主视图,(B)是表示在(A)的安装轴部安装有内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符号说明】
1撞针
11第一壳体构件(外壳)
13b安装轴部(支承轴)
17临时固定部
18a轨状凸部
18b限制部
21第二壳体构件(外壳)
22开口部
25盖
27倾斜面
50内杆(转动杆)
55弹簧(弹性构件)
56杆侧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装配于车辆的车门,能够与配设于车身的撞针1(参照图6(B))进行卡止脱离。该门锁装置配设有:与撞针1卡止的闩销机构;将该闩销机构对撞针1的卡止状态切换成解锁状态(能够解除)和锁定状态(不能解除)的锁定机构。
如图3所示,配设有构成闩销机构及锁定机构的各部件的第一壳体构件11是俯视L字形状,具备闩销机构配设部12和锁定机构配设部19。
在第一壳体构件11的闩销机构配设部12装配副壳体30(参照图2)。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副壳体30设有成为撞针1所穿过的空间的插通凹部32。而且,在副壳体30中,以能够卡止脱离的方式与撞针1卡止的叉33能够转动地装配于安装部34。此外,与叉33卡合而维持着叉33保持撞针1的状态的爪35能够转动地装配于安装部36。在安装部36的左侧设有穿过爪35的操作承受部37而向闩销机构配设部12内突出的插通孔38。
闩销机构由叉33和爪35构成。在与车门的关闭力相伴的撞针1的按压下,从图6(A)至图6(B)所示,叉33逆时针转动。爪35的卡止部39与叉33卡止,由此将叉33相对于撞针1维持卡止状态。在该状态下,当爪35的操作承受部37向上动作而爪35顺时针转动时,叉33与爪35的卡止被解除。其结果是,叉33借助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到图6(A)所示的打开位置,对撞针1的卡止被解除。
另外,向第一壳体构件11组装的锁定机构配设于锁定机构配设部19。如图1及图2所示,锁定机构具备:与爪35的操作承受部37卡止而用于使爪35向卡止解除方向动作的连杆41;用于使连杆41对爪35能够动作或不能动作的锁定板66。
连杆41在受动部42与锁定板连结部44之间具备操作部43。操作部43在图1所示的解锁位置上,与爪35的操作承受部37卡合,而使爪35向卡止解除方向动作。因此,能够解除闩销机构对撞针1的卡止。受动部42通过承受内杆50或外杆61的动作力,而向上方移动。而且,锁定板连结部44与锁定板66连结,借助该锁定板66的转动而向解锁位置及锁定位置移动。在图2所示的锁定位置上,操作部43向与爪35的操作承受部37不能卡合的位置远离。因此,即使借助外杆61或内杆50向上方移动,也无法使爪35向卡止解除方向动作。由此,无法解除闩销机构对撞针1的卡止。
内杆50具备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安装轴部13b上的安装部51,该安装轴部13b设置于第一壳体构件11。内杆50由设置在安装部51的周边的弹性构件即弹簧55向顺时针方向施力,并与设置在车门的车内侧的内车门把手(未图示)连结。内杆50具备大致L字形状的连杆动作部52和与内线缆(操作传递构件)57连接的内线缆连结部53。连杆动作部52与连杆41的受动部42卡合并使该连杆41朝向爪35的操作承受部37动作(滑动)。
另外,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设置成与安装部51的周边装配的弹簧55的卷绕部的径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与安装轴部13b的轴向平行地延伸(参照图4(A)至(C))。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沿着第一壳体构件11延伸并沿着安装轴部13b的轴向弯曲,因此与具有防止图12(A)所示的连动杆102沿着轴向脱落的U字形状的端部104a的弹簧104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安装轴部13b的外侧且在安装轴部13b的同心圆上形成有圆筒形的弹簧装配部15。在弹簧装配部15的上方设有将后述的弹簧55的一端卡止的卡止槽16。在弹簧装配部15的下方,将在弹簧55的另一端形成的杆侧端部56卡止的临时固定部17一体成形于第一壳体构件11。临时固定部17从第一壳体构件11垂直地立起,且设置成沿着与图中箭头所示的弹簧55的施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另外,在弹簧装配部15的下方设有:在弹簧55的装配时将杆侧端部56引导至临时固定部17的轨状凸部18a;限制杆侧端部56的向第一壳体构件11侧(图4(B)中右侧)的移动的限制部18b。轨状凸部18a及限制部18b从第一壳体构件11垂直地立起,且对应于弹簧55装配时的杆侧端部56的转动轨迹而在安装轴部13b的同心圆上形成为圆弧状。轨状凸部18a的立起高度比限制部18b的立起高度高,经由沿着安装轴部13的轴向延伸的台阶部18c而连续设置。轨状凸部18a以与临时固定部17相同的高度连续设置,通过在轨状凸部18a与限制部18b之间设置台阶部18c,而能够使杆侧端部56与临时固定部17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临时固定部17向弹簧装配部15的下方呈直线状突出设置。然而,临时固定部17只要是在内杆50的转动轨迹内使临时固定的杆侧端部56与内杆50卡合即可,配设场所及形状并未特别限定。
图5表示与第一壳体构件11一起构成外壳的第二壳体构件21。该第二壳体构件21装配在第一壳体构件11的锁定机构配设部19。在第二壳体构件21设有内杆50的内线缆连结部53所贯通而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22(参照图9(A)及图9(B))。该开口部22形成为与内线缆连结部53的形状一致。而且,在开口部22的斜上方设有将后述的外线缆58固定的外线缆固定部23。
如图5所示,内线缆57与从第二壳体构件21的开口部22向第二壳体构件21的外侧延伸的内线缆连结部53连结。而且,内线缆57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收纳在外线缆固定部23上固定的管状的外线缆58内。内线缆57和外线缆58构成控制线缆59。内线缆57将内线缆连结部53向左方拉拽,由此使内杆50逆时针转动。由此,连杆动作部52与连杆41的受动部42卡合,使连杆41向上移动。
为了覆盖从开口部22突出的内线缆连结部53及内线缆57,而在第二壳体构件21装配盖25。如图9(B)所示,在盖25且在内线缆连结部53的附近设有一对杆保持部26。杆保持部26从盖25的缘部朝向内线缆连结部53突出。而且,杆保持部26从盖25的与第二壳体构件21对置的面呈直角地朝向图中内侧延伸。在杆保持部26的端部以杆保持部26的内线缆连结部53侧比其相反侧变短的方式形成倾斜面27(参照图10(A))。
如图2和图7所示,外杆61贯通第一壳体构件11而向内外延伸,且安装成能够转动。在该外杆61的从第一壳体构件11向外部突出的部分上设有外把手连接部62,该外把手连接部62将设置在车门的车外侧的外把手(未图示)连接。当操作外把手时,连结在受动部42内的前端的连杆连结部63向上移动,由此使连杆41向上移动。
锁定板66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设于第一壳体构件11的安装轴部13a上。该锁定板66具备:承受钥匙开关杆73进行的解锁动作的解锁动作受动部67;承受钥匙开关杆73进行的锁定动作的右侧缘部68;承受旋钮杆86进行的解锁动作及锁定动作的旋钮杆卡接部69。
锁定板66借助后述的钥匙开关杆73或旋钮杆86而顺时针转动,由此使连杆卡接部70向左侧移动,从而使连杆41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而且,通过逆时针转动,而使连杆卡接部70向右侧移动,从而使连杆41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钥匙开关杆73与锁定板66一起能够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构件11的安装轴部13a。该钥匙开关杆73经由钥匙转子81及钥匙连杆76而与圆筒锁83(参照图7)连结,该圆筒锁83以向车门的车外侧露出的方式配设。钥匙开关杆73具有与钥匙连杆76卡合的连结部74和与解锁动作受动部67卡合的切口部75。
钥匙连杆76由钥匙连杆保持槽77保持为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而且,钥匙连杆76具备与钥匙转子81卡合的上侧圆形突起部79和与钥匙开关杆73的连结部74卡合的下侧圆形突起部78。钥匙转子81安装成绕着轴82从属于圆筒锁83而能够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钥匙转子81具有与上侧圆形突起部79卡合的椭圆形插通孔84。当通过钥匙转子81的转动而经由钥匙连杆76使钥匙开关杆73顺时针转动时,经由锁定板66而使连杆41向锁定位置移动。而且,由于钥匙开关杆73逆时针转动,而经由锁定板66使连杆41向解锁位置转动。
旋钮杆86能够转动地轴装配于第一壳体构件11的轴孔14。旋钮杆86具备与锁定旋钮(未图示)连接的旋钮杆侧连结部87和与锁定板66卡合的锁定板卡接部88。并且,与锁定旋钮的操作连动而使锁定板66动作,从而使连杆41向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移动。具体而言,旋钮杆86借助锁定旋钮而逆时针转动,由此,锁定板卡接部88使锁定板66向锁定位置转动。而且,通过顺时针转动,而锁定板卡接部88使锁定板66向解锁位置转动。此外,旋钮杆86经由凸轮承受部89而与凸轮构件92卡合。
与凸轮构件92相邻的驱动马达90经由输出轴91而使凸轮构件92正转或反转。该凸轮构件92以与旋钮杆86的凸轮承受部89对置的方式配设成能够旋转。在凸轮构件92凹陷设置有与凸轮承受部89卡合的凸轮槽94。并且,该凸轮构件92以使凸轮承受部89向中心侧移动的方式旋转,由此经由旋钮杆86及锁定板66而使连杆41进行锁定动作。另一方面,以使凸轮承受部89向外周侧移动的方式旋转,由此经由旋钮杆86及锁定板66而使连杆41进行解锁动作。
接下来,说明内杆50的向第一壳体构件11的组装。
首先,如图4(A)所示,将弹簧55装配于弹簧装配部15,使弹簧55的一端与卡止槽16卡止。这样的话,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载置在轨状凸部18a上。然后,使杆侧端部56克服作用力而在轨状凸部18a上滑动的方式移动到临时固定部17,并与临时固定部17卡止。这样,由于杆侧端部56由轨状凸部18a引导,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杆侧端部56与临时固定部17卡止。而且,由于弹簧55的两端具有作用力而分别被卡止,因此能将弹簧55可靠地保持在弹簧装配部15。并且,如图8所示,以将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卡止的内杆50的连杆动作部52配置在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与第一壳体构件11的下缘之间的方式,将内杆50装配于支承轴13b。此时,由于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由临时固定部17保持,因此不需要使杆侧端部56与连杆动作部52卡止的作业,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内杆50的装配。而且,由于内杆50与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不卡合,因此在内杆50未产生作用力。
另外,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由限制部18b限制向第一壳体构件11侧(图4(B)中右侧)的移动,因此能阻止弹簧55的倾斜,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杆侧端部56与内杆50的能够卡合状态。此外,限制部18b对应于与内杆50的转动相伴的杆侧端部56的转动轨迹而设置。因此,即使在内杆50转动到后述的操作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维持杆侧端部56与内杆50的卡合状态。
并且,如图9(A)所示,使第二壳体构件21覆盖第一壳体构件11。处于组装位置的内杆50不会受到弹簧55的作用力而成为自由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内杆50转动到与开口部22(参照图9(A))对应的插通位置(非卡合位置)而贯通开口部22。这样的话,内杆50的内线缆连结部53在与第二壳体构件21的开口部22对应的插通位置不会受到弹簧55的作用力。由此,无需用手等克服弹簧55的作用力来保持内杆50。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内线缆连结部53相对于开口部22进行定位组装,从而提高组装性。接着,将外线缆58的端部固定在第二壳体构件21的外线缆固定部23,将内线缆57的端部与内线缆连结部53连结。
当在第二壳体构件21装配盖25时,倾斜面27滑动接触并按压内线缆连结部53的缘部(参照图10(B)),使内杆50转动到从插通位置偏移了规定角度α的卡合开始位置(参照图9(B)及图10(C))。此时,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先与内杆50的连杆动作部52卡合,在内杆50产生顺时针的作用力。由此,将内杆50保持在从开口部22偏移的卡合开始位置。由此,在控制线缆59的另一端侧连结把手等操作构件时,能够避免内杆50卡挂在开口部22的缘部而无法拉拽(无法组装)控制线缆59这样的不良情况。
然后,将门锁装置装配于车辆的车门,在控制线缆59的另一端装配车内的内把手。这样的话,将内线缆57向图11(A)中的箭头方向进一步拉拽,内杆50也从卡合开始位置转动到由虚线表示的完成位置。在该完成状态下,内杆50与弹簧55的杆侧端部56卡合,内杆50由弹簧55向拉拽内线缆57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施力。
当操作车辆的内把手时,内线缆57被拉拽,内杆50转动到图11(B)中的虚线所示的操作位置。这样的话,内杆50的连杆动作部52压起连杆41的后端,经由连杆41对爪35的操作部进行操作。由此,闩销机构向打开状态过渡,撞针1被打开,从而能够打开车门。
当解除内把手的操作时,内线缆57由弹簧55压回,而内杆50返回完成位置。此时,内杆50相对于内线缆57的压回,被附加弹簧55的作用力而动作,因此能够可靠地移动到完成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临时固定部17并未限定为内杆50,能够适用于在门锁装置内与弹簧一起装配的全部的转动杆。
Claims (15)
1.一种门锁装置,具备:
闩销机构,其能够使撞针卡止脱离;
锁定机构,其能够切换为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该解锁状态是能够将所述闩销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止解除的状态,该锁定状态是不能将所述闩销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止解除的状态;
外壳,其由配设所述锁定机构的第一壳体构件和覆盖该第一壳体构件的第二壳体构件构成;
转动杆,其在所述外壳内,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的支承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弹性构件,其对所述转动杆施加绕着所述支承轴转动的力,
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有临时固定部,该临时固定部将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临时固定在所述转动杆的转动轨迹上的规定位置,
在所述转动杆处于组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上的组装位置时,所述临时固定部使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与所述转动杆不卡合,而在所述转动杆从所述组装位置转动到门锁装置完成的完成位置的期间,所述临时固定部将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保持在开始与所述转动杆卡合的卡合开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固定部以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垂直立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支承轴的下方,且设置成沿着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施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在由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施力的状态下卡止于所述临时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在由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施力的状态下卡止于所述临时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设有使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向所述外壳的外侧露出的开口部,
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对应于所述开口部的插通位置设定为,所述转动杆与临时固定在所述卡止部上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杆侧端部不卡合的非卡合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的盖上设有使所述转动杆从所述插通位置转动到所述插通位置与所述完成位置之间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设有轨状凸部,该轨状凸部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进行滑动而将所述杆侧端部引导至所述临时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设有轨状凸部,该轨状凸部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进行滑动而将所述杆侧端部引导至所述临时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设有轨状凸部,该轨状凸部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进行滑动而将所述杆侧端部引导至所述临时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杆侧端部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平行地延伸设置,
在对应于与所述转动杆的转动相伴的所述杆侧端部的转动轨迹的位置上,设有限制所述杆侧端部的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60407A JP5863420B2 (ja) | 2011-11-29 | 2011-11-29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JP2011-260407 | 2011-1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2827A true CN103132827A (zh) | 2013-06-05 |
CN103132827B CN103132827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4849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95028.8A Active CN103132827B (zh) | 2011-11-29 | 2012-11-28 | 门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63420B2 (zh) |
CN (1) | CN103132827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7295A (zh) * | 2014-06-02 | 2016-02-10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圆筒锁装置 |
CN105984310A (zh) * | 2015-03-19 | 2016-10-05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车门构造 |
CN107542334A (zh) * | 2016-06-28 | 2018-01-05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79438B2 (ja) * | 2014-10-28 | 2018-08-29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6549402B2 (ja) * | 2015-04-24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レバー組付構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1164A (en) * | 1997-05-16 | 1999-10-05 |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atch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door |
US6053543A (en) * | 1998-07-21 | 2000-04-2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latch |
US6733052B2 (en) * | 2000-12-14 | 2004-05-1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
CN201560651U (zh) * | 2008-11-26 | 2010-08-25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 车辆门闩 |
CN101960082A (zh) * | 2008-04-18 | 2011-01-26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CN102057119A (zh) * | 2008-06-11 | 2011-05-11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N203961528U (zh) * | 2011-11-01 | 2014-11-26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66026A (ja) * | 2005-03-25 | 2006-10-05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2011
- 2011-11-29 JP JP2011260407A patent/JP58634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1-28 CN CN201210495028.8A patent/CN1031328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1164A (en) * | 1997-05-16 | 1999-10-05 |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atch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door |
US6053543A (en) * | 1998-07-21 | 2000-04-2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latch |
US6733052B2 (en) * | 2000-12-14 | 2004-05-1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
CN101960082A (zh) * | 2008-04-18 | 2011-01-26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CN102057119A (zh) * | 2008-06-11 | 2011-05-11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N201560651U (zh) * | 2008-11-26 | 2010-08-25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 车辆门闩 |
CN203961528U (zh) * | 2011-11-01 | 2014-11-26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门锁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7295A (zh) * | 2014-06-02 | 2016-02-10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圆筒锁装置 |
CN105317295B (zh) * | 2014-06-02 | 2018-09-25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圆筒锁装置 |
CN105984310A (zh) * | 2015-03-19 | 2016-10-05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车门构造 |
CN107542334A (zh) * | 2016-06-28 | 2018-01-05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7542334B (zh) * | 2016-06-28 | 2020-07-03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113008A (ja) | 2013-06-10 |
CN103132827B (zh) | 2016-05-11 |
JP5863420B2 (ja) | 2016-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18438B1 (en) | Closing system for a door of the fuel tank | |
KR100535763B1 (ko) | 글로브박스의 로드 작동장치 | |
CN103132827A (zh) | 门锁装置 | |
CN101713267B (zh) | 门锁装置 | |
CN101519931A (zh) | 门锁装置 | |
CN102747896B (zh) | 门锁装置 | |
RU2652580C2 (ru) | Дверной замок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N105201306A (zh) | 门锁装置 | |
KR20170019230A (ko) | 자동차의 주유구용 커버 개폐장치 | |
EP2284051B1 (en) | Steering lock device | |
CN102199959A (zh) | 用于车辆的双锁定门锁装置 | |
JP6022312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6062223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6162946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US11365567B2 (en) | Power child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 |
CN101918662B (zh) | 制造机动车门锁的方法 | |
KR100569859B1 (ko) | 레버형 도어록 | |
KR100880909B1 (ko) |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의 개폐장치 | |
KR20200116627A (ko) | 데드록 기능이 구비된 도어래치 | |
JP6007129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103967357A (zh) | 用于汽车滑动门的锁定装置 | |
JP5028703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の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 |
CN103510771B (zh) | 门锁装置 | |
US20130328329A1 (en) | Lock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216915491U (zh) | 驱动机构和用于车辆的敞开式车顶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