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428A - 平地机 - Google Patents

平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428A
CN103080428A CN2012800025031A CN201280002503A CN103080428A CN 103080428 A CN103080428 A CN 103080428A CN 2012800025031 A CN2012800025031 A CN 2012800025031A CN 201280002503 A CN201280002503 A CN 201280002503A CN 103080428 A CN103080428 A CN 103080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plate
annulus
pin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25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428B (zh
Inventor
山崎荣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0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4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45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disposed parallel to the bla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80Component parts
    • E02F3/84Drives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hydraulic drive systems
    • E02F3/844Drives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hydraulic drive systems for positioning the blade, e.g. hydraulicall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地机,在平地机(100)中,提升导向件(70)具有:包围车架(10)的外周的环状部(200);与环状部(200)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环状部(200)突出,使外缘与车架(10)接合的左脚部(210)。

Description

平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工作装置的平地机。
背景技术
通常,平地机具备:车架;配置在车架下方的工作装置;安装在车架上的环状提升导向件;连结提升导向件和工作装置的提升缸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7/0153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为了增大作业量而加宽车轮宽度,或者增强车轴及后车架等的强度,存在加重平地机的车重的倾向。因此,在为了挖掘侧槽而使工作装置倾斜很大而将车重承载在工作装置上的情况下,变重的车重经由提升缸体施加到提升导向件上,从而可能降低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部的耐久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平地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车架;配置在车架的下方的工作装置;包围车架并且与车架接合的提升导向件;包围提升导向件的提升托架;安装在提升托架并且用于驱动工作装置的提升缸体;提升导向件具有:包围车架的外周的环状部;与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环状部突出,使外缘与车架接合的第一脚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平地机,由于提升导向件具有第一脚部,所以能够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即,溶接线长度)。因此,能够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车架具有: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上板;与上板相对的下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夹在上板与下板之间的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并且夹在上板与下板之间的第二侧板。在车架中的与提升导向件接合的接合部分,上板及下板各自的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宽度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宽度相等。第一脚部的外缘与上板的侧面、第一侧板的侧面、下板的侧面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平地机,通过使上板及下板的宽度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宽度相等,能够实现使第一脚部与上板及下板接合。其结果是,由于进一步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第一侧板具有:配置在上板及下板各自的车宽度方向一端的内侧的主体板;配置在主体板的外侧的加强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平地机,通过插入加强板,使上板及下板的宽度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宽度相等。因此,不仅进一步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也能够提高车架自身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第一侧板具有主体板,该主体板配置在上板及下板各自的车宽度方向一端的内侧,上板具有形成于接合部分的上侧切口部,下板具有与上侧切口部对应地形成的下侧切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平地机,通过形成上侧切口部和下侧切口部,能够使上板及下板的宽度和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宽度相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并且能够减轻车架自身的重量。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二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脚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环状部的前后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平地机,能够利用第一脚部从前后平衡性良好地支承环状部,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二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脚部包括:与上板的侧面及第一侧板的侧面接合的第一上脚;与第一侧板的侧面及下板的侧面接合的第一下脚。第一上脚与第一下脚彼此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平地机,能够利用第一上脚和第一下脚将提升导向件牢固地支承在上下摆动的车架上。另外,由于第一上脚与第一下脚分离,所以在与将第一上脚与第一下脚一样地相连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向接合部分不均匀地施加应力。因此,由于抑制向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部分不均匀地施加应力,所以能够抑制破坏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平地机在第六方式的基础上,第一上脚和第一下脚各自的宽度越离开环状部越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平地机,通过使脚宽度慢慢变窄,能够抑制向第一上脚和第一下脚施加大的应力。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平地机在第六或第七方式的基础上,第一上脚和第一下脚各自的厚度越离开环状部越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平地机,通过使脚厚度变薄,能够抑制向第一上脚和第一下脚施加大的应力。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一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提升导向件包括第二脚部,该第二脚部与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环状部突出,使外缘与车架接合。第二脚部以夹着车架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脚部的相反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平地机,能够利用第一脚部和第二脚部从左右平衡性良好地支承环状部,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九方式的基础上,第二脚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环状部的前后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平地机,能够利用第二脚部从前后平衡性良好地支承环状部,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范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平地机在第九或第十方式的基础上,第二脚部包括:与上板的侧面及第二侧板的侧面接合的第二上脚;与第二侧板的侧面及下板的侧面接合的第二下脚。第二上脚与第二下脚彼此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平地机,由于能够进一步抑制向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部分不均匀地施加应力,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破坏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平地机在第十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二上脚和第二下脚各自的宽度越离开环状部越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平地机,通过使脚宽度慢慢变窄,能够抑制向第二上脚及第二下脚施加大的应力。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平地机在第十一或第十二方式的基础上,第二上脚和第二下脚各自的厚度越离开环状部越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平地机,通过使脚厚度慢慢变薄,能够抑制向第二上脚和第二下脚施加大的应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平地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平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提升导向件周围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的剖视图。
图6是车架与提升导向件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平地机100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平地机10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是基于落座于驾驶座的操作员的用语。
如图1所示,平地机100具备:车架10;前轮20;后轮30;驾驶室40;牵引杆50;推土板60;提升导向件70;提升托架75;一对提升缸体80;换挡缸体90。
车架10由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构成。前车架11支承牵引杆50和推土板60。后车架12支承未图示的发动机和液压泵等。前轮20安装在车架10的前端部。后轮30安装在车架10的后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轮20包含左右一对行驶轮,后轮30包含左右两对行驶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驾驶室40配置在车架10上。
牵引杆50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在车架10的前端部。推土板60固定在牵引杆50的后端部。提升导向件70是接合(焊接)在车架10上的环状部件。提升托架75是包围提升导向件70的框体。在提升托架75上安装有一对提升缸体80和换挡缸体90。在后面对提升导向件70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杆50和推土板60构成配置在车架10下方的工作装置。
一对提升缸体80(在图1中仅表示右提升缸体)与牵引杆50和提升托架75连结。根据一对提升缸体80的伸缩,牵引杆50和推土板60上下摆动。换挡缸体90连结牵引杆50和提升托架75。根据换挡缸体90的伸缩,牵引杆50和推土板60被左右驱动。
(提升导向件70周围的结构)
图2是表示提升导向件70周围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提升导向件70接合在车架10的规定位置。在图2中,将车架10中的与提升导向件70接合的部分表示为接合部分10P。在后面对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接合的接合结构进行说明。
提升托架75具有上侧框体75a、下侧框体75b。上侧框体75a和下侧框体75b分别形成为半圆环状,以将提升导向件70夹入其中的方式彼此连结。在上侧框体75a安装有一对提升缸体80,在下侧框体75b安装有换挡缸体90。
(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结构)
图3是接合部分10P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A-A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的剖视图。在图3及图5中,图示了将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接合的焊接部w。焊接部w是所谓的焊道。
(1)车架10的结构
如图3~图5所示,车架10由上板110、下板120、第一侧板130、第二侧板140构成。
上板110沿车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与车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上板110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宽度W1。
下板120沿车宽度方向延伸,与上板110相对。下板120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与上板110相同的宽度W1。
第一侧板130夹在上板110与下板120之间。第一侧板130由第一主体板131、第一加强板132构成。第一主体板131沿上下方向延伸,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第一主体板131配置在上板110及下板120的左端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第一主体板131包括内板131a、外板131b。外板131b配置在内板131a的主面上,是用于确保车架10的弯曲部的强度的部件。第一加强板132配置在第一主体板131的主面上,是用于提高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强度的部件。
第二侧板140夹在上板110与下板120之间。第二侧板140由第二主体板141、第二加强板142构成。第二主体板14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主体板131相对。第二主体板141配置在上板110及下板120的右端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第二主体板141包括内板141a、外板141b。外板141b配置在内板141a的主面上,是用于确保车架10的弯曲部的强度的部件。第二加强板142配置在第二主体板141的主面上,是用于提高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强度的部件。
在此,第一主体板131的左端与第二主体板141的右端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比上板110与下板120的宽度W1窄。
另一方面,第一侧板130的左端与第二侧板140的右端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3与上板110及下板120的宽度W1相等。
因此,上板110的左侧面110L、第一侧板130的左侧面130L、下板120的左侧面120L共面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另外,上板110的右侧面110R、第一侧板130的右侧面130R、下板120的右侧面120R共面而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
(2)提升导向件70的结构
如图3~图5所示,提升导向件70由环状部200、左脚部210、右脚部220构成。
环状部200包围车架10(接合部分10P)的外周。环状部200具有用于变更提升托架75的固定位置的多个孔。
左脚部210与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如图4所示,在从左侧观察时,向环状部200的前后突出。左脚部210包括第一上脚210a、第一下脚210b。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配置在环状部200的内侧,以沿车架10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的外缘焊接于车架10。更具体地说,第一上脚210a的外缘利用焊接部w与上板110的左侧面110L、第一侧板130的左侧面130L接合。同样,第一下脚210b的外缘利用焊接部w与第一侧板130的左侧面130L、下板120的左侧面120L接合。由此,左脚部210的外缘不仅焊接于第一侧板130,也焊接于上板110和下板120。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上脚210a和第一下脚210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
另外,右脚部220与环状部的内周相连,虽然未图示,但从右侧观察时向环状部200的前后突出。右脚部220与左脚部210相同,包括第二上脚220a、第二下脚220b。第二上脚220a及第二下脚220b配置在环状部200的内侧,以沿车架10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的外缘焊接在车架10上。更具体地说,第二上脚220a的外缘利用焊接部w与上板110的右侧面110R、第二侧板140的右侧面140R接合。同样,第二下脚220b的外缘利用焊接部w与第二侧板140的右侧面140R、下板120的右侧面120R接合。由此,第二上脚220a及第二下脚220b不仅焊接于第二侧板140,也焊接于上板110及下板120。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上脚220a和第二下脚220b在上下方向上分离。
在此,如图3所示,左脚部210的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各自的宽度越离开环状部200就变得越窄。即,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在从侧面观察时,分别朝向离开环状部200的方向形成为锥状。虽然未图示,但是右脚部220的第二上脚220a及第二下脚220b也是相同结构。
另外,如图5所示,左脚部210的第一上脚210a及右脚部220的第二上脚220a各自的厚度越离开环状部200就变得越薄。即,第一上脚210a及第二上脚220a在从截面观察时,分别朝向离开环状部200的方向形成为锥状。虽然未图示,但是左脚部210的第一下脚210b及右脚部220的第二下脚220b也是相同结构。
(作用及效果)
(1)实施方式的提升导向件70具有:包围车架10的外周的环状部200;与环状部200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环状部200突出,使外缘与车架10接合的左脚部210(“第一脚部”的一个例子)。
由此,由于提升导向件70具有左脚部210和右脚部220,所以能够延长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范围(即,焊接部w的溶接线长度)。因此,能够提高提升导向件70与车架10之间的接合强度。
(2)在车架10中的与提升导向件70接合的区域即接合部分10P,上板110及下板120的宽度W1和,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140之间的宽度W3相等。左脚部210的外缘与上板110的左侧面110L、第一侧板130的左侧面130L、下板120的左侧面120L接合。
由此,由于上板110及下板120的宽度W1和,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140之间的宽度W3相等,所以能够实现使左脚部210与上板110及下板120接合。其结果是,因为能够进一步扩大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范围,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导向件70与车架10之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利用右脚部220也能够同样得到上述效果。
(3)第一侧板130由第一主体板131、第一加强板132构成。
由此,通过插入第一加强板132,使上板110及下板120的宽度W1和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140之间的宽度W3相同。因此,不仅能够如上所述地进一步扩大接合范围,还能够提高车架10自身的强度。
另外,通过使第二侧板140由第二主体板141、第二加强板142构成也能够同样得到上述效果。
(4)左脚部210在从侧面观察时向环状部200的前后突出。
因此,能够利用左脚部210从前后平衡性良好地支承环状部200,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范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导向件70与车架10之间的接合强度。
(5)左脚部210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上脚210a、第一下脚210b。
因此,能够利用第一上脚210a、第一下脚210b将提升导向件70牢固地支承在上下摆动的车架10上。另外,因为第一上脚210a与第一下脚210b分离,所以与将第一上脚210a与第一下脚210b一样地相连的情况相比,因为能够抑制向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之间的接合部分不均匀地施加应力,所以能够抑制提升导向件70与车架10之间的接合力降低。
另外,通过使右脚部220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二上脚220a和第二下脚220b,也能够同样得到上述效果。
(6)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各自的宽度是越离开环状部200越窄。由此,由于各脚的宽度慢慢变窄,所以能够抑制将大的应力集中在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的特定位置。
(7)第一上脚210a及第二上脚220a各自的厚度是越离开环状部200越薄。由此,由于使各脚的厚度慢慢变薄,所以能够抑制将大的应力集中在第一上脚210a及第一下脚210b的特定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插入第一侧板130的第一加强板132和第二侧板140的第二加强板142,使上板110和下板120的宽度W1和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140之间的宽度W3相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在第一侧板130仅由第一主体板131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在上板110上形成上侧切口部110M,并且在下板120上形成下侧切口部110N。由此,能够使上板110和下板120的宽度W1和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140之间的宽度W3相等,其结果是,能够使上板110的左侧面110L、第一侧板130的左侧面130L、下板120的左侧面120L共面。而且,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接合范围,也能够减轻车架10自身的重量。在第二侧板140侧也是相同的情况。
另外,在图6中,图示了将车架10与提升导向件70接合的焊接部w。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脚部210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上脚210a、第一下脚210b,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左脚部210可以由一个脚构成,也可以由三个以上脚构成。在右脚部220也是相同的情况。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脚部210在从侧面观察时向环状部200的前后突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左脚部210可以在从侧面观察时仅向环状部200的前方或后方中任一方突出。在右脚部220也是相同的情况。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升导向件70具有左脚部210、右脚部22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提升导向件70可以具有左脚部210、右脚部220中的任一方。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因为本发明的平地机能够提高提升导向件与车架之间的接合强度,所以能够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架
10P   接合部分
20    前轮
30    后轮
40    驾驶室
50     牵引杆
60     推土板
70     提升导向件
75     提升托架
75a    上侧框体
75b    下侧框体
80     提升缸体
90     换挡缸体
100    平地机
110    上板
110M  上侧切口部
110N   下侧切口部
120    下板
130    第一侧板
131    第一主体板
131a   内板
131b   外板
132    第一加强板
140    第二侧板
141    第二主体板
141a   内板
141b   外板
142    第二加强板
200    环状部
210    左脚部
210a   第一上脚
210b   第一下脚
220     右脚部
220a    第二上脚
220b    第二下脚
w       焊接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架;
工作装置,其配置在所述车架的下方;
提升导向件,其包围所述车架并且与所述车架接合;
提升托架,其包围所述提升导向件;
提升缸体,其安装在所述提升托架并且用于驱动所述工作装置;
所述提升导向件具有:
环状部,其包围所述车架的外周;
第一脚部,其与所述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所述环状部突出,使外缘焊接于所述车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具有: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上板;与所述上板相对的下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夹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并且夹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的第二侧板;
在所述车架中的与所述提升导向件接合的接合部分,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各自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脚部的所述外缘与所述上板的侧面、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所述下板的侧面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具有:配置在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各自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一端的内侧的主体板;配置在所述主体板的外侧的加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具有主体板,该主体板配置在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各自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一端的内侧,
所述上板具有形成于所述接合部分的上侧切口部,
所述下板具有与所述上侧切口部对应地形成的下侧切口部。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脚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所述环状部的前后突出。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脚部包括:与所述上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一上脚;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下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一下脚;
所述第一上脚与所述第一下脚彼此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脚及所述第一下脚各自的宽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脚及所述第一下脚各自的厚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导向件包括第二脚部,该第二脚部与所述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所述环状部突出,使外缘焊接于所述车架,
所述第二脚部以夹着所述车架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脚部的相反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脚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所述环状部的前后突出。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脚部包括:与所述上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二上脚;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下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二下脚;
所述第二上脚与所述第二下脚彼此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脚及所述第二下脚各自的宽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窄。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脚及所述第二下脚各自的厚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薄。

Claims (13)

1.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架;
工作装置,其配置在所述车架的下方;
提升导向件,其包围所述车架并且与所述车架接合;
提升托架,其包围所述提升导向件;
提升缸体,其安装在所述提升托架并且用于驱动所述工作装置;
所述提升导向件具有:
环状部,其包围所述车架的外周;
第一脚部,其与所述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所述环状部突出,使外缘与所述车架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具有: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上板;与所述上板相对的下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夹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并且夹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的第二侧板;
在所述车架中的与所述提升导向件接合的接合部分,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各自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两端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脚部的所述外缘与所述上板的侧面、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所述下板的侧面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具有:配置在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各自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一端的内侧的主体板;配置在所述主体板的外侧的加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具有主体板,该主体板配置在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各自的所述车宽度方向一端的内侧,
所述上板具有形成于所述接合部分的上侧切口部,
所述下板具有与所述上侧切口部对应地形成的下侧切口部。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脚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所述环状部的前后突出。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脚部包括:与所述上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一上脚;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下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一下脚;
所述第一上脚与所述第一下脚彼此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脚及所述第一下脚各自的宽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脚及所述第一下脚各自的厚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导向件包括第二脚部,该第二脚部与所述环状部的内周相连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从所述环状部突出,使外缘与所述车架接合,
所述第二脚部以夹着所述车架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脚部的相反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脚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所述环状部的前后突出。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脚部包括:与所述上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二上脚;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面及所述下板的所述侧面接合的第二下脚;
所述第二上脚与所述第二下脚彼此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脚及所述第二下脚各自的宽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窄。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脚及所述第二下脚各自的厚度越离开所述环状部越薄。
CN201280002503.1A 2011-06-01 2012-03-28 平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4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3780 2011-06-01
JP2011-123780 2011-06-01
PCT/JP2012/058097 WO2012165014A1 (ja) 2011-06-01 2012-03-28 モータグレ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428A true CN103080428A (zh) 2013-05-01
CN103080428B CN103080428B (zh) 2015-04-01

Family

ID=4725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25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428B (zh) 2011-06-01 2012-03-28 平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318B2 (zh)
JP (1) JP5259019B2 (zh)
CN (1) CN103080428B (zh)
DE (1) DE112012000084T5 (zh)
WO (1) WO20121650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2666A (zh) * 2016-12-22 2017-04-26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平地机工作装置调节机构及平地机
CN113133313A (zh) * 2019-10-31 2021-07-1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的车架及作业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5379B2 (en) * 2013-06-18 2016-02-09 Komatsu Ltd. Motor grader
JP7138098B2 (ja) * 2018-04-25 2022-09-1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モータグレーダの作業機
US20220195692A1 (en) * 2020-12-23 2022-06-23 Deere & Company Work machine with a saddle frame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4110A (en) * 1966-06-21 1969-07-08 Deere & Co Saddle structure for earth grader
JP2001260940A (ja) * 2000-03-17 2001-09-26 Kubota Corp 旋回作業機の下部構造
CN101238253A (zh) * 2005-08-03 2008-08-0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机动平路机
JP2010053641A (ja) * 2008-08-29 2010-03-11 Caterpillar Japan Ltd ブレー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47263A (en) * 1921-02-10 1925-07-28 Pomeroy Laurence Henry Motor-vehicle frame
US2247982A (en) * 1939-12-20 1941-07-01 Galion Iron Works & Mfg Co Road grader
US2655743A (en) * 1950-11-16 1953-10-20 W A Riddell Corp Road working apparatus
US3327413A (en) * 1964-06-22 1967-06-27 Deere & Co Material grading implement
JPS5520845Y2 (zh) * 1973-11-21 1980-05-19
JPS5520846Y2 (zh) * 1973-11-22 1980-05-19
JPS5316301U (zh) * 1976-07-23 1978-02-10
US4807461A (en) * 1986-01-21 1989-02-28 Deere & Company Motor grader main frame
US5741026A (en) * 1996-05-31 1998-04-21 Dana Corporation Connecting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frame assembly
US9096994B2 (en) * 2012-02-15 2015-08-04 Deere & Company Bottom mount blade positioning assembly for a motor grad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4110A (en) * 1966-06-21 1969-07-08 Deere & Co Saddle structure for earth grader
JP2001260940A (ja) * 2000-03-17 2001-09-26 Kubota Corp 旋回作業機の下部構造
CN101238253A (zh) * 2005-08-03 2008-08-0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机动平路机
JP2010053641A (ja) * 2008-08-29 2010-03-11 Caterpillar Japan Ltd ブレード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2666A (zh) * 2016-12-22 2017-04-26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平地机工作装置调节机构及平地机
CN113133313A (zh) * 2019-10-31 2021-07-1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的车架及作业车辆
US11529997B2 (en) 2019-10-31 2022-12-20 Komatsu Ltd. Frame of work vehicle and work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75064A1 (en) 2013-07-11
DE112012000084T5 (de) 2013-08-08
US9080318B2 (en) 2015-07-14
WO2012165014A1 (ja) 2012-12-06
JP5259019B2 (ja) 2013-08-07
CN103080428B (zh) 2015-04-01
JPWO2012165014A1 (ja) 2015-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1874A (zh) 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CN103080428A (zh) 平地机
JP6462552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478011B2 (ja) 車体構造
CN102756756A (zh) 用于汽车底板结构的对角加强件
EP3623264A3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052559A (zh) 车辆下部结构
KR101526411B1 (ko) 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6397534B1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105034905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及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连结方法
JP2014180911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5555648A (zh) 车辆后部构造
JP6159974B2 (ja) フロントクロスメンバ
DE602004025311D1 (de) Raupenfahrwerksrahmen für Baumaschine
US9556588B2 (en) Floor member and working machine
JP6834969B2 (ja) 作業機械用ブーム
JP6558779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KR20200117085A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CN109895854B (zh) 车身构造
KR101673341B1 (ko) 차체 멤버 연결구조
EP2652211B1 (en) Frame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2017043294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構造
JP5700064B2 (ja)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CN216508648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用驾驶室安装支架
CN218907433U (zh) 履带架和履带式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