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434A - 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9434A
CN103079434A CN2010800683075A CN201080068307A CN103079434A CN 103079434 A CN103079434 A CN 103079434A CN 2010800683075 A CN2010800683075 A CN 2010800683075A CN 201080068307 A CN201080068307 A CN 201080068307A CN 103079434 A CN103079434 A CN 103079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eristome
abutting part
main bod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8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9434B (zh
Inventor
村崎柳一
增田裕一
笹田英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79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9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3/00Hook or eye fasteners
    • A44B13/0029Hook or eye faste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way of fastening to the support
    • A44B13/0035Hook or eye faste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way of fastening to the support using pro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0Loose or removable furniture covers
    • A47C31/11Loose or removable furniture covers for chai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1Plural fasteners having intermediate flaccid connector
    • Y10T24/318Strap conn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9Cord and rope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固定用具,该固定用具包括:安装构件,其安装于上述座椅主体;卡定构件(62),其卡定于上述座椅主体所具有的开口部(452);绳状构件(63),其连接上述安装构件和上述卡定构件(62),该绳状构件(63)用于与上述座椅罩卡合,上述卡定构件(62)包括:主体部(621),其安装有上述绳状构件(63);第1抵接部(622),其设于上述主体部(621),与上述开口部(452)的第1端缘抵接;插入部(625),其设在上述主体部(621)的与上述第1抵接部(622)分开的位置,插入上述开口部(452),上述插入部(625)具有第1限制部(626),该第1限制部(626)抵接于上述开口部(452)的与上述第1端缘相反一侧的第2端缘,从而限制该插入部(625)脱离上述开口部(452)。

Description

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座椅罩固定于座椅主体的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汽车等车辆所用的座椅。通常,该种座椅包括安装于框架的合成树脂发泡体等缓冲件、和覆盖该缓冲件的座椅罩。其中,座椅的靠背部分所采用的缓冲件为了与使用者的体型相匹配,大多具有左右部分相对于中央部分突出的立体形状。在利用具有与该种缓冲件的立体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座椅罩覆盖该缓冲件的情况下,若该座椅罩和缓冲件彼此未紧密接触,则除了由座椅产生的对身体的包裹感下降以外,还有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公知一种将座椅罩以与缓冲件(主体部)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于缓冲件的固定用具(吊挂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吊挂构件用于包括主体部和座椅罩的靠背部,用于将该座椅罩安装于主体部。该吊挂构件包括:第1卡定部,其与设于主体部的框架部的一部分(钢丝)卡定;第2卡定部,其卡定于该框架部的其他部分;吊挂部,其连接上述第1卡定部和第2卡定部。其中,吊挂部借助固定带部与座椅罩的背面固定为一体,另外,第2卡定部具有多个孔来有选择性地固定金属制的开环。
采用该种吊挂构件,利用C型环将第1卡定部连结于钢丝,在使吊挂部穿过了框架部的下部(第2下部框架)后,向上方上提第2卡定部而使该第2卡定部的开环勾挂于框架部(第1下部框架)。由此,将座椅罩以与主体部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于主体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0162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了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吊挂构件的情况下,为了将第2卡定部的开环卡定于框架部,需要上提第2卡定部至比该开环卡定于框架部的位置高的位置。因此,需要对吊挂构件施加较大的提拉力,存在向框架部安装的作业工序繁杂化的问题。
另外,在使开环与框架部卡定后,自上提后的位置拉回第2卡定部。因此,利用吊挂构件对框架部和座椅罩施加的张力减小,存在不能将座椅罩稳定地固定于主体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将座椅罩稳定地安装于座椅主体的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本发明的固定用具应用于具有座椅主体和覆盖该座椅主体的座椅罩的座椅,该固定用具用于将上述座椅罩固定于上述座椅主体,该固定用具的特征在于,该固定用具包括:安装构件,其安装于上述座椅主体;卡定构件,其卡定于上述座椅主体所具有的开口部;绳状构件,其连接上述安装构件和上述卡定构件,该绳状构件用于与上述座椅罩卡合,上述卡定构件包括:主体部,其安装有上述绳状构件;第1抵接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开口部的第1端缘抵接;插入部,其设在上述主体部的与上述第1抵接部分开的位置,插入上述开口部,上述插入部具有第1限制部,该第1限制部抵接于上述开口部的与上述第1端缘相反一侧的第2端缘,从而限制该插入部脱离上述开口部。
这里,在座椅主体上,供安装构件安装的安装部位和供卡定构件卡定的卡定部位可以位于该座椅主体的同一面(例如背面),或者也可以位于彼此成为相反侧的面(例如正面和背面)上。另外,优选的是,在该各部位位于同一面的情况下,连接安装构件和卡定构件的绳状构件自该安装部位,经过上述安装部位和与卡定部位所在的面相反侧的面而架设于卡定部位。由此,能够对与该绳状构件卡合的座椅罩适当地施加用于与座椅主体紧密接触的张力。
采用本发明,在利用固定用具固定座椅主体和座椅罩时,首先将安装构件安装于该座椅主体,并且使绳状构件与座椅罩卡合。然后,向座椅主体拉近绳状构件,使卡定构件的第1抵接部与开口部的在作用于该绳状构件的张力的作用方向(拉近绳状构件的方向的反方向)上的第1端缘抵接,使卡定构件以该第1抵接部为支点(杠杆原理的支点)像杆那样地转动,从而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此时,第1限制部通过与第1端缘的相反侧的第2端缘抵接,限制插入部脱离该开口部,即限制卡定构件脱离开口部,从而将该卡定构件卡定于座椅主体。
由此,通过使卡定构件以第1抵接部为支点转动,而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能够将该卡定构件容易地卡定于座椅主体。
另外,若将该绳状构件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在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的状态下能对绳状构件施加适当的张力,则不必进行超出所需地拉近卡定构件的作业等。因此,能够降低在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时操作人员的力。
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卡定构件卡定于座椅主体的操作,进而能够容易地将座椅罩固定于座椅主体。
此外,利用以第1抵接部为支点的卡定构件的转动,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将该卡定构件卡定于座椅主体,所以在该卡定操作的过程中,能够防止该卡定构件相对于座椅主体沿上述作用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适当地设定及维持经由绳状构件施加于安装构件及卡定构件的应力。因而,能够将固定用具稳定地固定于座椅主体,进而将座椅罩适当地固定于该座椅主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插入部具有弹性,上述第1限制部位于该插入部上的如下部位,即,在上述插入部经弹性变形而插入上述开口部时与上述第2端缘抵接的部位。
插入部经弹性变形而插入开口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插入部的插入操作,除此之外,也能通过使该插入部弹性变形,自开口部卸下卡定构件。
另外,第1限制部位于插入部的与第2端缘抵接的部位,从而能够大致在该插入部的向开口部的插入操作结束的同时,限制插入部脱离开口部。因而,能够更加简易地将卡定构件卡定于座椅主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插入部包括:第1延伸部,其沿该插入部插入上述开口部的插入方向延伸;弯曲部,其自上述第1延伸部的前端起沿远离上述第1抵接部的方向弯曲;第2延伸部,其自上述弯曲部起沿上述插入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上述第1限制部位于上述第2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前端部。
采用本发明,插入部形成为包括第1延伸部、弯曲部和第2延伸部的大致U字形。由此,通过先从弯曲部开始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能够在该插入部通过开口部时,使该插入部易于以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的与弯曲部相反的一侧的各自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式弹性变形。因而,能够更加容易地向开口部进行插入部的插入操作,进而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卡定构件卡定于座椅主体。
另外,在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后,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的与弯曲部相反的一侧的各自端部欲沿彼此分开的方向展开。由此,位于该第2延伸部的端部的第1限制部易于与开口部的第2端缘抵接。因而,能够利用第1限制部可靠地防止插入部脱离开口部,从而能够将卡定构件可靠地卡定于座椅主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固定用具具有第2限制部,该第2限制部设在与上述第2端缘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将上述插入部插入上述开口部时,该第2限制部与上述座椅主体抵接而限制该插入部向上述开口部没入。
采用本发明,在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后,第2限制部与座椅主体抵接,从而能够防止插入部没入开口部内。因而,除了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将卡定构件卡定于座椅主体的作业,还能将卡定构件可靠地卡定于该座椅主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座椅主体具有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板状体,该固定用具具有第2抵接部,该第2抵接部自该第1抵接部起沿从上述插入部向上述第1抵接部去的方向延伸,该第2抵接部插入上述开口部而抵接于上述板状体的与上述主体部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
采用本发明,能够利用第2抵接部使第1抵接部易于与开口部的第1端缘抵接,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卡定构件的转动操作。
另外,在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时,第2抵接部与板状体抵接,从而能够限制第1抵接部脱离开口部,所以能够与上述第1限制部一起可靠地防止卡定构件脱离该开口部。因而,能够将卡定构件可靠地卡定于座椅主体,进而将座椅罩可靠地固定于该座椅主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固定用具具有第3抵接部,该第3抵接部在分别与上述插入部朝向上述第1抵接部的方向以及上述插入部插入上述开口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上述第1抵接部伸出,,从上述插入方向看去该第3抵接部与上述开口部外侧的部位抵接。
采用本发明,从插入部的向开口部插入的方向看去,第3抵接部与该开口部外侧的部位抵接,从而除了能够向第1端缘引导第1抵接部,还能防止第1抵接部没入开口部内。
此外,在设有上述第2抵接部的情况下,当使卡定构件以第1抵接部为支点转动时(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时),能够利用该第2抵接部和第3抵接部夹持开口部的位于第1端缘附近的部位。因而,能够将该卡定构件稳定地安装于座椅主体。
或者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固定用具具有第4抵接部,该第4抵接部在从上述插入部朝向上述第1抵接部的方向上从上述第1抵接部伸出,从上述插入部的向上述开口部插入的方向看去,该第4抵接部与上述开口部外侧的部位抵接。
采用本发明,从插入部的向开口部插入的方向看去,第4抵接部与该开口部外侧的部位抵接,从而能够防止第1抵接部没入开口部内。
另外,第4抵接部沿从插入部向第1抵接部去的方向延伸,所以能够使固定用具的在与该方向和将插入部插入开口部的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设有上述第3抵接部的固定用具的相应尺寸小。
另外,本发明的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座椅主体、座椅罩和上述固定用具,该座椅罩覆盖上述座椅主体。
采用本发明,座椅除了具有座椅主体和座椅罩以外,还具有上述的固定用具,从而能够起到与上述固定用具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座椅主体具有供上述卡定构件卡定的开口部,上述开口部由分开部分开为:第1开口部,其端缘与上述第1抵接部抵接;第2开口部,上述插入部插入该第2开口部。
采用本发明,在使卡定构件以与第1开口部的端缘抵接的第1抵接部为支点转动,而将插入部插入第2开口部时,能够利用分开部防止卡定构件没入上述开口部。因而,能够使卡定构件适当地卡定于座椅主体。
另外,本发明的座椅罩固定方法应用于包括座椅主体和覆盖该座椅主体的座椅罩的座椅,用于将上述座椅罩固定于上述座椅主体,该座椅罩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卡合工序,将固定用具的安装构件安装于上述座椅主体,且使上述座椅罩和与上述安装构件相连接的绳状构件处于卡合状态;卡定工序,将夹着上述绳状构件而设在与上述安装构件相反侧的卡定构件卡定于上述座椅主体所具有的开口部,上述卡定工序包括:抵接步骤,使设于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部,与形成上述开口部的端缘中在作用于上述绳状构件的张力的作用方向上的第1端缘抵接;插入步骤,使上述卡定构件以上述抵接部为支点转动,将比上述抵接部靠上述作用方向的反方向侧设置的插入部插入上述开口部;限制步骤,使上述插入部的一部分上述开口部的与上述第1端缘相反侧的第2端缘抵接,限制该插入部脱离上述开口部。
采用本发明,能够按照上述的工序及步骤,使用上述的固定用具将座椅罩固定于座椅主体,从而能够起到与上述固定用具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和座椅罩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用具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用具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用具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构件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卡定构件的卡定工序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卡定构件的卡定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卡定构件的卡定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所具有的固定用具的卡定构件的卡定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构成该座椅1的靠背部3的座椅主体4和座椅罩5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是用在汽车等车辆中的座椅。该座椅1如图1所示,包括坐垫部2和靠背部3。
其中,如图2所示,靠背部3包括座椅主体4、覆盖该座椅主体4的座椅罩5和将座椅罩5固定于该座椅主体4的固定用具6(参照图1)。
座椅主体的结构
虽未图示,座椅主体4由如下构件构成:缓冲件,其由合成树脂发泡体形成,实施了圆角加工,整体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框架,其安装有该缓冲件。在该座椅主体4的正面侧(与使用者的后背相面对的一侧)形成有大致平坦的中央部41,和位于该中央部41的左右侧且自中央部41突出的左突部42及右突部43。在上述中央部41与左突部42之间以及中央部41与右突部43之间分别形成有凹部44。在将座椅罩5安装于座椅主体4时,将后述的固定用具6的绳状构件63配置于这些凹部4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座椅主体4的背面侧设有供固定用具6安装的金属制的板状体45。该板状体45在左右各形成有1个开口部452和1个大致矩形的开口部451,固定用具6的后述的安装构件61安装在该开口部451,该固定用具6的卡定构件62卡定于上述开口部452。即,在板状体45的左右各安装有1个固定用具6。
其中,开口部452由在将座椅主体4立起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分开部453,分开成均大致为矩形的第1开口部454和第2开口部455。另外,分开部453的延伸方向是沿板状体45延伸且与作用于后述的绳状构件63的张力的作用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将座椅主体4立起时,第1开口部454位于下方。卡定构件62的后述的第1抵接部622与该第1开口部454的靠下侧的端缘454B(上述作用方向的端缘454B)抵接。该端缘454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端缘。
在将座椅主体4立起时,第2开口部455位于第1开口部454的上方。后述的插入部625插入在该第2开口部455中,后述的第1限制部626与该第2开口部455的靠上侧的端缘455T(上述作用方向的反方向的端缘455T)抵接。该端缘455T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端缘。
座椅罩的结构
座椅罩5如图2所示,具有与座椅主体4相对应的形状,设置为从坐垫部2的相反侧覆盖该座椅主体4。
详细而言,在座椅罩5的正面侧具有与上述的中央部41相对应的中央部51、与左突部42相对应的左突部52和与右突部43相对应的右突部53,另外,座椅罩5具有将设于座椅主体4的背面侧的上述板状体45覆盖起来的背面部54。
此外,在座椅罩5的内侧,在与左右的凹部44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供后述的绳状构件63贯穿的带状部55。在使固定用具6与上述板状体45卡定时,利用该绳状构件63沿靠近座椅主体4的方向向座椅主体4拉近该带状部55。由此,将座椅罩5以与座椅主体4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于座椅主体4。
另外,该种带状部55的位置也可以不是在座椅罩5的左右各设置1个,也可以分开成多个带状部55。另外,该带状部55的尺寸也可以适当地设定。
固定用具的结构
图3~图5是表示固定用具6的图。详细而言,图3是从与板状体45相面对的一侧观察固定用具6所看到的图,图4是从将固定用具6安装于板状体45的一侧观察固定用具6所看到的图。另外,图5是从侧面观察固定用具6所看到的图。
如上所述,固定用具6用于将座椅罩5以与座椅主体4紧密接触的状态固定于座椅主体4。如图3~图5所示,该固定用具6包括设在该固定用具6的一端的安装构件61、设在该固定用具6的另一端的卡定构件62、和连接上述安装构件61和卡定构件62的绳状构件63。
安装构件及绳状构件的结构
如图3~图5所示,安装构件61包括勾挂于开口部451的端缘451T(参照图6)的钩状部611,和利用嵌件成形固定有绳状构件63的固定部612。
利用聚酯等合成树脂形成绳状构件63。该绳状构件63通过贯穿上述带状部55而与座椅罩5卡合。
卡定构件的结构
卡定构件62包括主体部621、第1抵接部622、第2抵接部623、第3抵接部624、插入部625、第1限制部626、第2限制部627和桥接部628。
主体部621设在卡定构件62的大致中央,在该主体部621利用嵌件成形安装有绳状构件63。另外,将该主体部621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即绳状构件63的延伸方向,设定为与卡定构件62以第1抵接部622为支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
第1抵接部622形成在主体部621的沿作用于绳状构件63的张力的作用方向(图3~图5所示的Z方向)的端部附近,第1抵接部622是与上述第1开口部454的端缘454B抵接的部位。即,第1抵接部622进入第1开口部454的开口面内,与该端缘454B抵接。
在该第1抵接部622与该端缘454B抵接的状态下,该第1抵接部622成为将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时的转动操作的支点,详见后述。
第2抵接部623自后述的插入部625的插入方向(图3~图5所示的X方向)的第1抵接部622的端部沿上述的作用方向(Z方向)延伸。在第1抵接部622与端缘454B抵接时,该第2抵接部623进入第1开口部454的内侧,引导该第1抵接部622的向端缘454B的抵接。
另外,在使卡定构件62以第1抵接部622为支点转动时,第2抵接部623与板状体45的在上述插入方向(X方向)反方向的面(详细而言是该面上的端缘454B附近的部位)抵接。由此,限制第1抵接部622脱离第1开口部454。
第3抵接部624沿与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和插入方向(X方向)均正交的方向(图3~图5所示的Y方向)延伸。该第3抵接部624的延伸方向是与卡定构件62以第1抵接部622为支点转动时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同的方向。该第3抵接部624的在该延伸方向上的尺寸比第1开口部454的该方向上的尺寸大。
从后述的插入部625向第2开口部455插入的方向看去,该第3抵接部624与板状体45上的位于第1开口部454外侧的部位(正对第1开口部454的开口面时的板状体45上的位于第1开口部454外侧的部位)抵接,引导第1抵接部622的向端缘454B(参照图7~图9)的抵接。除此之外,第3抵接部624通过与该部位抵接而限制第1抵接部622向第1开口部454没入。
另外,在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时,第3抵接部624与第2抵接部623一起夹持该板状体45。由此,限制卡定构件62脱离板状体45。
桥接部628自第2抵接部623的靠插入部625侧的端部(Z方向的反方向的端部)向该插入部625延伸。该桥接部628的靠插入部625侧的端部在主体部621上位于比绳状构件63露出的部位靠插入部625侧的位置。另外,该桥接部628倾斜形成为随着向该插入部625去而靠近主体部621。该种桥接部628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卡定构件62卡定于开口部622时作为克服对第1抵接部622施加的负荷的加强筋的功能。
插入部625形成在主体部621上的与第1抵接部622分开规定尺寸的位置。详细而言,插入部625位于主体部621上的与第1抵接部622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Z方向的反方向的端部附近)。在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时,该插入部625插入在第2开口部455中。
该插入部625包括第1延伸部6251、弯曲部6252和第2延伸部6253,从侧面(与上述第3抵接部624的延伸方向正对的位置)看去,该插入部625形成为横置的大致U字形。因此,该插入部625具有能沿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伸缩的弹性。
其中,第1延伸部6251沿插入部625插入在第2开口部455中的插入方向(X方向)延伸。
弯曲部6252形成为自第1延伸部6251的延伸方向前端部起沿上述插入方向(X方向)的反方向且沿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的反方向弯曲。
第2延伸部6253自弯曲部6252沿上述插入方向(X方向)的反方向且沿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延伸。
这里,将各延伸部6251、6253的与弯曲部625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间的尺寸(Z方向的尺寸)和上述各延伸部6251、6253的厚度尺寸的合计尺寸,设定为比与第2开口部455的在上述各同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在使插入部625以该各端部间的尺寸减小的方式弹性变形,而将该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后,第2延伸部6253的端部与该第2开口部455的端缘455T(作为上述作用方向的Z方向的反方向上的端缘455T)抵接。在该抵接位置形成第1限制部626。
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后,第1限制部626与端缘455T抵接而限制插入部625脱离第2开口部455。将第2延伸部6253的端部的一部分切削掉,使该第1限制部626呈陡度小的曲面形状。由此,即使在卡定构件62和第2开口部455的尺寸在制造阶段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也能使第1限制部626与该端缘455T可靠地抵接,从而可靠地限制插入部625的脱离。
第2限制部627在主体部621的与第1抵接部62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形成在与端缘455T相对应的位置。因此,第2限制部627设在与第1限制部626相对的位置。
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时,该种第2限制部627与板状体45的位于端缘455T附近的部位抵接。由此,限制插入部625没入第2开口部455内。
利用固定用具进行的座椅罩固定方法
图6是表示安装构件61与开口部451卡合的状态的图,图7~图9是表示卡定构件62向开口部452卡定的工序的图。
下面,说明利用固定用具6进行的向座椅主体4固定座椅罩5的方法。
首先,将安装构件61安装于板状体45。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使安装构件61的钩状部611勾挂于形成在座椅主体4的板状体45上的开口部451的端缘451T。
另外,使一端固定于安装构件61的绳状构件63与座椅罩5卡合(卡合工序)。此时,如图1所示,将绳状构件63从上方架设在座椅主体4的正面侧,并且使该绳状构件63和卡定构件62贯穿设于座椅罩5的带状部55(参照图2)。随后,以覆盖座椅主体4的方式配置座椅罩5,将绳状构件63和带状部55配置在凹部44(参照图2)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安装构件61安装于板状体45后,使绳状构件63和卡定构件62贯穿带状部55,但也可以在预先使绳状构件63贯穿了带状部55的状态下,将安装构件61安装于板状体45。
然后,将绳状构件63从图1中的下方架设在座椅主体4的背面侧,如图7~图9所示,使设在该绳状构件63的另一端的卡定构件62与板状体45(开口部452)卡定(卡定工序)。
详细而言,在该卡定工序中,如图7所示,首先使第1抵接部622与端缘454B抵接(抵接步骤)。
接着,如图8所示,使该卡定构件62以该第1抵接部622作为杠杆原理的支点,沿卡定构件62上的与第1抵接部62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靠近板状体45的方向像杆那样地转动。利用该转动操作如图9所示地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插入步骤)。
此时,插入部625以第2延伸部6253与端缘455T抵接的状态插入第2开口部455。因此,该插入部625以各延伸部6251、6253的与弯曲部6252相反一侧的端部间靠近的方式弹性变形,而插入第2开口部455。
随后,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直到第2限制部627与板状体45抵接时,该插入部625的变形欲复原。因此,将第2延伸部6253的端部切削掉而形成的第1限制部626与端缘455T抵接。详细而言,该第1限制部626从与主体部621所在侧相反的一侧与端缘455T抵接。由此,限制插入部625脱离第2开口部455(限制步骤)。
在由该第1限制部626实现的限制状态下,板状体45在第1开口部454的端缘附近受到第2抵接部623和第3抵接部624的夹持,另外,板状体45在第2开口部455的端缘附近受到第1限制部626和第2限制部627的夹持。由此,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所以固定用具6卡定于座椅主体4,进而将与固定用具6卡合的座椅罩5固定于该座椅主体4。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具有以下的效果。
使卡定构件62以与端缘454B抵接的第1抵接部622为支点进行转动,而将与该第1抵接部622分开的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从而将该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由此,能够将固定用具6容易地卡定于座椅主体4,进而能够将座椅罩5容易地固定于座椅主体4。
另外,若将该绳状构件63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的状态下能对绳状构件63施加适当的张力,则不需要进行超出必要行程的拉近卡定构件62的作业等。因此,能够降低将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时的操作人员的力。
此外,利用卡定构件62的以第1抵接部622为支点的转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将该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此时,能够防止该卡定构件62相对于板状体45沿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适当地设定及维持经由绳状构件63施加于安装构件61及卡定构件62的应力。因而,能够将固定用具6稳定地固定于板状体45,进而稳定地固定于座椅主体4,从而能够将座椅罩5适当地固定于该座椅主体4。
由于插入部625经弹性变形而插入第2开口部455,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插入部625的插入操作。除此之外,也能通过使插入部625以收缩的方式变形,自板状体45卸下卡定构件62。
另外,第1限制部626位于插入部625(第2延伸部6253)的与端缘455T抵接的部位,从而能够大致在插入部625的向第2开口部455的插入操作结束的同时,限制插入部625脱离该第2开口部455。
插入部625形成为包括第1延伸部6251、弯曲部6252和第2延伸部6253的大致U字形。由此,通过先从弯曲部6252开始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能够在插入部625通过第2开口部455时,使该插入部625易于弹性变形。因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插入部625的插入操作,进而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卡定构件62卡定于座椅主体4。
另外,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后,延伸部6251、6253的与弯曲部6252相反的一侧的各自端部欲沿彼此分开的方向展开。由此,使位于该第2延伸部6253的端部的第1限制部626易于与端缘455T抵接。因而,能够利用第1限制部626可靠地防止插入部625的脱离。
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时,第2限制部与板状体45抵接,从而能够防止该插入部625没入第2开口部455内。因而,除了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卡定构件62的卡定时的作业,还能将卡定构件可靠地卡定于该座椅主体。
通过将自第1抵接部622延伸的第2抵接部623勾挂于端缘454B,能够使该第1抵接部622易于与端缘454B抵接。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卡定构件62的转动时的操作。
另外,在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时,第2抵接部623抵接于板状体45的与主体部621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由此,能够限制第1抵接部622脱离第1开口部454,所以能够与第1限制部626一起可靠地防止卡定构件62脱离板状体45。因而,能够将卡定构件62可靠地卡定于座椅主体4,将座椅罩5可靠地固定于该座椅主体4。
第3抵接部624与第1开口部454外侧的部位抵接,从而除了能够向端缘454B引导第1抵接部622,还能防止该第1抵接部622没入第1开口部454内。
另外,在将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时,利用第2抵接部623和第3抵接部624夹持端缘454B附近的板状体45的部位。因而,能够将卡定构件62稳定地卡定于座椅主体4。
在板状体45形成有由分开部453分开的第1开口部454和第2开口部455。并且,使作为卡定构件62的转动支点的第1抵接部622与第1开口部454的端缘454B抵接,并将插入部625插入第2开口部455,从而将卡定构件62卡定于板状体45。由此,能够利用分开部453防止形成有第1抵接部622和插入部625的主体部621的向开口部454、455内的没入。因而,能够将卡定构件62适当地卡定于座椅主体4。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具有与上述座椅1同样的结构,但该座椅所用的固定用具的卡定构件的结构与座椅1所用的固定用具6的卡定构件62的结构不同。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述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与已述的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所具有的固定用具的卡定构件的卡定状态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除了具有代替固定用具6的固定用具7以外,其他结构与上述座椅1相同。另外,固定用具7除了具有代替卡定构件62的卡定构件72以外,其他结构与固定用具6相同。
如图10所示,卡定构件72除了具有代替第3抵接部624的第4抵接部724以外,其他结构与卡定构件62相同。
第4抵接部724自第1抵接部622的与第2抵接部623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与该第2抵接部623相面对地延伸。即,第4抵接部724自该第1抵接部622的与第2抵接部6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从插入部625向第1抵接部622去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卡定构件72与板状体45卡定时,该第4抵接部724与板状体45的位于端缘454B附近的部位抵接,限制第1抵接部622向第1开口部454没入。换言之,从插入部625的向第2开口部455插入的方向看去,第4抵接部724与第1开口部454的外侧的部位(与第1开口部454的开口面正对时的板状体45上的第1开口部454外侧的部位)抵接。另外,该第4抵接部724与第2抵接部623一起夹持板状体45。由此,限制卡定构件72脱离第1开口部454以及卡定构件72没入第1开口部454。
该种第4抵接部724具有随着沿上述插入方向(X方向)的反方向去而沿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延伸的倾斜部7241。该倾斜部7241用于在进行卡定构件72的转动操作时,使该第4抵接部724与板状体45抵接而防止该转动操作受到妨碍。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能够起到与上述座椅同样的效果。另外,第4抵接部724的自第1抵接部622的延伸方向是上述作用方向(Z方向),所以与具有第3抵接部624的固定用具6相比,能够减小固定用具7的Y方向的尺寸。
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以上的内容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上述内容中所公开的限定形状和材质等的描述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例示的,并不限定本发明,所以脱离了上述形状和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脱离了全部限定的关于构件名称的描述,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板状体45的供卡定构件62、72卡定的开口部452由分开部453分开为第1开口部454和第2开口部45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形成为将卡定构件卡定于1个开口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按如下方式安装卡定构件,即,使第1抵接部与该开口部的在上述作用方向上的端缘抵接,另外,使第1限制部与该作用方向反方向的端缘抵接。
此外,供卡定构件62、72卡定的位置不限定于设在座椅主体4的板状体45(开口部452)。即,只要能供固定用具的卡定构件卡定即可,也可以不设置板状体。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卡定构件62、72具有第2抵接部623和第3抵接部624、72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形成为具有上述第2抵接部和第3抵接部的任一方的结构,另外只要能供卡定构件适当地卡定即可,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第2抵接部和第3抵接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插入部625形成为包括第1延伸部6251、弯曲部6252和第2延伸部6253的侧面看为大致U字形的形状,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插入部625也可以形成为箭头状等其他形状。另外,只要构成为能利用弹性变形插入开口部内,是在插入完毕时展开而限制自开口部脱离的结构即可,也可以利用弹性体构成插入部。此外,插入部只要能适当地卡定于座椅主体即可,也可以不具有上述结构及特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2限制部627配置在与第1限制部626相对的位置上,与板状体45的位于端缘455T附近的部位抵接,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只要能够通过与座椅主体抵接而限制插入部向开口部内没入即可,第2限制部的抵接位置没有限制。例如第2限制部也可以沿与第3抵接部624相同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座椅主体4的供安装构件61安装的部位是安装在该座椅主体4背面侧的板状体45的开口部45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安装构件61的安装部位只要能安装该安装构件61即可,也可以是其他部位。例如该安装部位不限定于板状体45,也可以是座椅主体4的框架,或者也可以是设于座椅主体4的缓冲件的构件(钢丝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61的结构形成为具有卡定于开口部451的端缘451T的钩状部61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只要能安装于座椅主体4即可,安装构件61的结构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设置卡定构件62来代替安装构件61。即,固定用具的两端也可以是卡定构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座椅1是汽车等车辆所用的座椅,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家庭用及业务用的车辆所用的座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将座椅罩固定在构成座椅的座椅主体的固定用具、该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特别是能够较佳地利用于汽车等车辆所用的座椅。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4、座椅主体;5、座椅罩;6、7、固定用具;45、板状体;61、安装构件;62、72、卡定构件;63、绳状构件;452、开口部;453、分开部;454、第1开口部;455、第2开口部;621、主体部;622、第1抵接部(抵接部);623、第2抵接部;624、第3抵接部;625、插入部;626、第1限制部;627、第2限制部;724、第4抵接部;454B、端缘(第1端缘);455T、端缘(第2端缘)。

Claims (10)

1.一种固定用具,该固定用具用于包括座椅主体(4)和覆盖该座椅主体(4)的座椅罩(5)的座椅(1),该固定用具用于将上述座椅罩(5)固定于上述座椅主体(4),该固定用具的特征在于,
该固定用具包括:
安装构件(61),其安装于上述座椅主体(4);
卡定构件(62、72),其卡定于上述座椅主体(4)所具有的开口部(452);
绳状构件(63),其连接上述安装构件(61)和上述卡定构件(62、72),该绳状构件(63)用于与上述座椅罩(5)卡合,
上述卡定构件(62、72)包括:
主体部(621),其安装有上述绳状构件(63);
第1抵接部(622),其设于上述主体部(621),与上述开口部(452)的第1端缘(454B)抵接;
插入部(625),其设在上述主体部(621)的与上述第1抵接部(622)分开的位置,插入上述开口部(452),
上述插入部(625)具有第1限制部(626),该第1限制部(626)抵接于上述开口部(452)的与上述第1端缘(454B)相反一侧的第2端缘(455T),从而限制该插入部(625)脱离上述开口部(4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部(625)具有弹性,
上述第1限制部(626)在该插入部(625)中位于在上述插入部(625)经弹性变形而插入上述开口部(452)时与上述第2端缘(455T)抵接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部(625)包括:
第1延伸部(6251),其沿该插入部(625)插入上述开口部(452)的插入方向延伸;
弯曲部(6252),其自上述第1延伸部(6251)的前端起沿远离上述第1抵接部(622)的方向弯曲;
第2延伸部(6253),其自上述弯曲部(6252)起沿上述插入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上述第1限制部(626)位于上述第2延伸部(6253)的延伸方向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用具,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用具具有第2限制部(627),该第2限制部(627)设在与上述第2端缘(455T)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将上述插入部(625)插入上述开口部(452)时,该第2限制部(627)与上述座椅主体(4)抵接而限制该插入部(625)陷入上述开口部(45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主体(4)具有形成有上述开口部(452)的板状体(45),
该固定用具具有第2抵接部(623),该第2抵接部(623)自该第1抵接部(622)起沿从上述插入部(625)朝向上述第1抵接部(622)的方向延伸,该第2抵接部(623)插入上述开口部(452)而抵接于上述板状体(45)的与上述主体部(621)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用具,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用具具有第3抵接部(624),该第3抵接部(624)在分别与上述插入部(625)朝向上述第1抵接部(622)的方向以及上述插入部(625)插入上述开口部(452)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上述第1抵接部(622)伸出,从上述插入方向看去该第3抵接部(624)与上述开口部(452)的外侧的部位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用具,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用具具有第4抵接部(724),该第4抵接部(724)在从上述插入部(625)朝向上述第1抵接部(622)的方向上从上述第1抵接部(622)伸出,从上述插入部(625)的向上述开口部(452)插入的方向看去,该第4抵接部(724)与上述开口部(452)外侧的部位抵接。
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
该座椅包括:
座椅主体(4);
座椅罩(5),其覆盖上述座椅主体(4);
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用具(6、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主体(4)具有供上述卡定构件(62、72)卡定的开口部(452),
上述开口部(452)由分开部(453)分开为:
第1开口部(454),其端缘(454B)与上述第1抵接部(622)抵接;
第2开口部(455),上述插入部(625)插入该第2开口部(455)。
10.一种座椅罩固定方法,该座椅罩固定方法应用于包括座椅主体(4)和覆盖该座椅主体(4)的座椅罩(5)的座椅(1),用于将上述座椅罩(5)固定于上述座椅主体(4),该座椅罩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座椅罩固定方法包括:
卡合工序,将固定用具(6、7)的安装构件(61)安装于上述座椅主体(4),且使上述座椅罩(5)和与上述安装构件(61)相连接的绳状构件(63)处于卡合状态;
卡定工序,将夹着上述绳状构件(63)而设在与上述安装构件(61)相反侧的卡定构件(62、72),卡定于上述座椅主体(4)所具有的开口部(452),
上述卡定工序包括:
抵接步骤,使设于上述卡定构件(62、72)的抵接部(622),与形成上述开口部(452)的端缘中的作用于上述绳状构件(63)的张力的作用方向上的第1端缘(454B)抵接;
插入步骤,使上述卡定构件(62、72)以上述抵接部(622)为支点转动,将比上述抵接部(622)靠上述作用方向的反方向侧设置的插入部(625)插入上述开口部(452);
限制步骤,使上述插入部(625)的一部分与上述开口部(452)的与上述第1端缘(454B)相反侧的第2端缘(455T)抵接,限制该插入部(625)脱离上述开口部(452)。
CN201080068307.5A 2010-07-28 2010-07-28 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Active CN103079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2714 WO2012014296A1 (ja) 2010-07-28 2010-07-28 固定具、シート、及びカバー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434A true CN103079434A (zh) 2013-05-01
CN103079434B CN103079434B (zh) 2015-07-29

Family

ID=4552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8307.5A Active CN103079434B (zh) 2010-07-28 2010-07-28 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04591B2 (zh)
EP (1) EP2599405B1 (zh)
JP (1) JP5560336B2 (zh)
CN (1) CN103079434B (zh)
TW (1) TWI457096B (zh)
WO (1) WO20120142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8013A (zh) * 2013-06-18 2016-02-24 株式会社东洋座椅 缓冲体
CN105764837A (zh) * 2013-11-11 2016-07-13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悬挂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3026185A2 (pt) 2011-04-13 2016-12-20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folha de aço laminada à quente para nitrocarbonetação gasosa e processo para fabricação da mesma
US9315134B2 (en) * 2013-11-08 2016-04-19 Velcro BVBA Securing seat trim covers to foam cushions
JP6328073B2 (ja) * 2015-04-22 2018-05-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DE102020104233A1 (de) * 2019-08-05 2021-02-11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Sitzpolsterelement und Fahrzeugsitz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9107U (zh) * 1988-11-15 1990-05-25
JP2001300162A (ja) * 2000-04-27 2001-10-30 Tokai Kogyo Co Ltd 吊り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バー及びシート
US20020108222A1 (en) * 2001-02-12 2002-08-15 Thomas Tillner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seat cover and a seat cover installation device used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20030151280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Ts Tech Co., Ltd. Trim cover attachment member of vehicle sea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seat
JP2007089869A (ja) * 2005-09-29 2007-04-12 Sansho Kk 車両用シートカバー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CN101049817A (zh) * 2006-04-05 2007-10-10 高田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CN101756554A (zh) * 2008-12-11 2010-06-30 Ykk株式会社 用于覆盖座椅的软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2725A (en) * 1951-01-05 1952-04-15 Edward D Oram Upholstery tuft fastener
FR2214301A5 (zh) * 1973-01-16 1974-08-09 Delahousse Et Bruant Ets
JPS6186100A (ja) 1984-10-02 1986-05-01 Aisin Seiki Co Ltd 順送プレス金型装置
JPS6186100U (zh) * 1984-11-12 1986-06-05
JP2589782B2 (ja) 1988-09-02 1997-03-12 スター農機株式会社 肥料散布機
JPH054999A (ja) 1991-06-20 1993-01-14 Sekisui Chem Co Ltd 氷核形成剤
JPH054999U (ja) * 1991-07-05 1993-01-26 高島屋日発工業株式会社 車輛用シート
US5733001A (en) * 1996-11-19 1998-03-31 Roberts; Clifford D. Seat cover retai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GB0119641D0 (en) * 2001-08-10 2001-10-03 Ykk Portugal Lda Fixing part for a car seat
US6592181B2 (en) * 2001-08-31 2003-07-15 Intier Automotive Inc. Tunnel cord trim retainer
US7287305B2 (en) * 2002-03-19 2007-10-30 Intier Automotive Inc. Extruded flexible self-locking trim cover assembly retention clip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US7296852B2 (en) * 2004-05-11 2007-11-20 Moeller Marine Products Upholstered seat
JP4850563B2 (ja) 2006-04-05 2012-01-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シート、車両、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2007276599A (ja) 2006-04-05 2007-10-25 Takata Corp 車両シート、車両、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2007276598A (ja) 2006-04-05 2007-10-25 Takata Corp 車両シート、車両、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US20090033131A1 (en) * 2007-08-01 2009-02-05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trim attachment
JP5233575B2 (ja) * 2008-10-16 2013-07-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ファブリックのカバーリング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9107U (zh) * 1988-11-15 1990-05-25
JP2001300162A (ja) * 2000-04-27 2001-10-30 Tokai Kogyo Co Ltd 吊り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バー及びシート
US20020108222A1 (en) * 2001-02-12 2002-08-15 Thomas Tillner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seat cover and a seat cover installation device used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20030151280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Ts Tech Co., Ltd. Trim cover attachment member of vehicle sea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seat
JP2007089869A (ja) * 2005-09-29 2007-04-12 Sansho Kk 車両用シートカバー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CN101049817A (zh) * 2006-04-05 2007-10-10 高田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CN101756554A (zh) * 2008-12-11 2010-06-30 Ykk株式会社 用于覆盖座椅的软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8013A (zh) * 2013-06-18 2016-02-24 株式会社东洋座椅 缓冲体
CN105764837A (zh) * 2013-11-11 2016-07-13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悬挂件
CN105764837B (zh) * 2013-11-11 2019-03-22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悬挂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9405B1 (en) 2015-09-23
TW201204293A (en) 2012-02-01
EP2599405A1 (en) 2013-06-05
US20130119731A1 (en) 2013-05-16
EP2599405A4 (en) 2014-11-05
CN103079434B (zh) 2015-07-29
JP5560336B2 (ja) 2014-07-23
TWI457096B (zh) 2014-10-21
WO2012014296A1 (ja) 2012-02-02
JPWO2012014296A1 (ja) 2013-09-09
US9004591B2 (en) 201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9434A (zh) 固定用具、座椅和座椅罩固定方法
US10988063B2 (en) Seat for vehicle
EP2957459A1 (en) Vehicle seat
CN102574484B (zh) 车辆用座椅
EP3335941B1 (en) Guiding device for a seat belt system
DE502006000123D1 (de) Fondlehnenrahmen für ein Fondlehnenteil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4780812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06184369B (zh) 车辆用副车架
DE502006002612D1 (de) In einem textilen stützrahmen aufgehängter textiler sitz
JP660712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EP2103478A3 (en) Vehicle safety seat
CN108016337A (zh) 乘坐物用座椅
CN104507745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01086647Y (zh) 车座
US20080030055A1 (en) Child car seat incorporating means of guiding the lap strap
CN101683839B (zh) 安全带扣保持结构
CN1923563B (zh) 车辆用缆索保持装置
WO2011029555A3 (de) An einem gurtgerüst aufgehängter sicherheitssitz
CN102673454B (zh) 车用座椅的装饰罩末端固定构造
CN214044861U (zh) 一种线束保护盒
CN21033792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JP4475661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構造
JP2012076722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CN202098317U (zh) 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
CN107097695B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