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7920U -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7920U
CN210337920U CN201790001126.8U CN201790001126U CN210337920U CN 210337920 U CN210337920 U CN 210337920U CN 201790001126 U CN201790001126 U CN 201790001126U CN 210337920 U CN210337920 U CN 210337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hose
rail vehicle
insert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11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格布哈德
P.弗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Siemens Mobili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7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7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5/00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G5/06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s or connectors for fluid conduits or electric cables
    • B61G5/10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s or connectors for fluid conduits or electric cables for electric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一种轨道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100)包括板状元件(110),所述板状元件带有至少一对容纳部(200),所述容纳部分别设计用于容纳软管,并且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板状元件(110)的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插板(900),所述插板布置在至少一对容纳部之间并且包括用于将容纳在容纳部中的软管固定在插板(900)上的固定元件(9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持器(100)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固定元件(910)上的额外固定增大了软管的跨距。在使用轨道车辆上的固持器时则使下垂减小一定程度,使得软管不再贴靠在折棚上。这即使在最小的触线高度上也能避免软管的磨穿。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双铰接情况下的用于中间的铰接固持装置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软管固持器。
背景技术
双铰接轨道车辆的车厢通常通过车厢上的折棚相连。从一个车厢导引至另一个车厢的软管在此通过固持器支承在车厢上。每两个固持器之间的间距被称作跨距。
固持器之间的软管的长度在此通过在运行时车厢的纵轴线在弯道行驶、爬坡和下坡行驶过程中的最大可能倾摆(偏转)被确定。因此软管的长度大于跨距。这导致的是,如果没有发生偏转,则软管松弛下垂。在车厢本身上的固持器之间不再存在固持器的情况下,软管在此松弛下垂至一定程度,从而使软管贴靠在一个或两个折棚上。在运行时出现折棚与软管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软管在折棚上摩擦或者反之折棚在软管上摩擦。
一个或两个折棚在背离车厢的一侧具有框架。当车厢不相互倾摆时、也就是说当车厢的横轴线相互平行时,框架同样也相对于横轴线平行地定向。
为了有助于磨穿的降低,多个或一个所述框架具有悬架。悬架的立柱例如布置在相连的车厢之间的中央位置。悬架的横梁在车厢不相互偏转的情况下平行于横轴线地延伸。
在横梁的背离立柱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对软管进行固持的另一个固持器。所述另一个固持器实现跨距的减半。所述另一个固持器可在横梁上移动。
在图1中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固持器。图2示出处于安装位置中的根据图1的固持器。
根据现有技术的固持器100包括在Y-Z平面中板状构造的元件,该元件带有平行的两行容纳部200,所述容纳部分别设计用于容纳软管。固持器100 为了可移动地悬挂在悬架上还包括悬挂元件300,所述悬挂元件的轴线X垂直于Y-Z平面。由此使得固持器100悬挂在悬架400上,从而使容纳在容纳部200中的软管500沿轴线X延伸。
固持器100将软管500支承在框架的区域中。软管500还通过车厢侧的固持器700支承。在固持器100与700之间,悬挂中的软管鉴于其自重以及软管的长度而依然较严重地下垂。在折棚800上磨穿的风险仍然存在。软管 500的长度在此通过必要的运动自由度确定,而不能明显减小。
当前的手段在于,在中央将悬架提高,然而这只能达到相应的触线高度,该触线高度并不总是能提供。如果触线高度不允许悬架的提高,那么依然存在软管在折棚上贴靠且磨穿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双铰接情况下在中央减少软管的松弛下垂,并且进而减少磨穿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一种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包括板状元件,所述板状元件带有至少一对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分别设计用于容纳软管,并且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板状元件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布置在至少一对容纳部之间并且包括用于将容纳在容纳部中的软管固定在插板上的固定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持器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固定元件上的额外固定增大了软管的跨距。在使用轨道车辆上的固持器时则使下垂减小一定程度,从而使软管不再贴靠在折棚上。这即使在最小的接触导线悬挂高度上也能避免软管的磨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持元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布置在插板上。
当插板在爬坡或下坡行驶中弯曲时,这避免了在轨道车辆中使用固持器时在软管中剧烈的轴向拉力或压力。可移动性由此提高了软管的耐久性。
插板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是易于弯曲的。
当在轨道车辆中使用固持器时插板在弯道行驶中弯曲时,这避免了在软管中剧烈的轴向拉力或压力。在第二方向上的易弯曲性由此提高了软管的耐久性。
插板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是刚性的。当在轨道车辆中使用所述固持器时松弛下垂是特别小的。
固持器还可以包括圆柱对称的悬挂元件,所述悬挂元件的对称轴线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固持器则能够垂直于第一方向可移动地悬挂。这在弯道行驶时是有利的。
悬挂元件可以绕对称轴线可以旋转地构造。固持器则能够特别容易地垂直于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其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持器。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车厢,所述车厢通过至少一个折棚相互连接。折棚包括框架,带有支柱和横梁的悬架布置在所述框架上。固持器布置在横梁的背离立柱的一侧。
在轨道车辆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悬挂元件设计为能够围绕对称轴线旋转,并且固持器借助悬挂元件可移动地支承在横梁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性质、技术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的方式和方法结合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变得可更为清楚明确地理解,结合附图对所述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固持器;
图2示出处于在轨道车辆中的安装位置上的根据图1的固持器;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固持器;
图4示出处于在轨道车辆中的安装位置上的根据图3的固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固持器。图4示出处于安装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固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固持器100包括在Y-Z平面中板状构造的元件110,所述元件带有平行的两行容纳部200,所述容纳部分别设计用于容纳软管500。固持器100为了可移动地悬挂在悬架400的横梁420上还包括圆柱对称的悬挂元件300,所述悬挂元件的轴线X垂直于Y-Z平面。由此使得固持器100悬挂在悬架400的横梁420上,从而使容纳在容纳部200 中的软管500沿轴线X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固持器100还包括在通过轴线X确定的方向上延伸的插板900,所述插板布置在平行的两行容纳部200之间。在插板900上布置有固定元件910,所述固定元件允许将容纳在容纳部中的软管500固定在插板 900上。固定元件910布置在板状元件110的两侧。
固持器100将软管500支承在框架600的区域中。软管500还通过车厢侧的固持器700支承。通过插板900减小了与最近的固持部的净距,并且因此降低了跨距。由此使磨穿明显减小。在固持器100与700之间,悬挂中的软管500尤其不再被剧烈地松弛下垂,但仍存在在折棚800上磨穿的风险。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元件910在插板900上沿通过轴线X确定的方向可移动地布置。固定元件的可移动性是可选的,并且降低了在软管中的例如在爬坡和下坡行驶中出现的内部拉力和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插板900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Y上是易弯曲的。易弯曲性降低了软管中例如在弯道行驶中出现的内部拉力和压力。易弯曲性还额外发挥复位元件的作用。软管在弯道行驶之后重新拉回到初始位置。然而这是可选的技术特征。插板还可以在方向Y上是刚性的。
在该实施例中,插板900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Z上是刚性的。
在该实施例中,悬挂元件300设计为能够绕对称轴线旋转。这避免了在软管中剧烈的轴向拉力和压力。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细节通过优选实施例被详细阐释和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被公开的实施例局限,而技术人员由此推导出其他变型方案,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可。

Claims (8)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100),所述固持器包括板状元件(110),所述板状元件带有至少一对容纳部(200),所述容纳部分别设计用于容纳软管(500),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器包括在垂直于板状元件(110)的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插板(900),所述插板布置在至少一对容纳部(200)之间并且包括用于将容纳在容纳部中的软管(500)固定在插板(900)上的固定元件(9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910)在插板(900)上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持器,其特征在于,插板(9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是易弯曲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持器,其特征在于,插板(9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上是刚性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器(100)还包括圆柱对称的悬挂元件(300),所述悬挂元件的对称轴线沿第一方向(X)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持器,其特征在于,悬挂元件(300)设计为能够绕对称轴线旋转。
7.一种轨道车辆,其带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持器(100)和至少两个车厢,所述车厢通过至少一个折棚(800)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折棚(800)包括框架(600),带有立柱(410)和横梁(420)的悬架(400)布置在所述框架上,其中,固持器(100)布置在横梁的背离立柱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固持器(100)根据权利要求6构造并且借助悬挂元件(300)可移动地支承在横梁(420)上。
CN201790001126.8U 2016-08-01 2017-06-20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Active CN2103379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4159.7 2016-08-01
DE102016214159.7A DE102016214159A1 (de) 2016-08-01 2016-08-01 Halter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PCT/EP2017/065023 WO2018024397A1 (de) 2016-08-01 2017-06-20 Halter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7920U true CN210337920U (zh) 2020-04-17

Family

ID=5926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1126.8U Active CN210337920U (zh) 2016-08-01 2017-06-20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3464015B1 (zh)
CN (1) CN210337920U (zh)
DE (1) DE102016214159A1 (zh)
DK (1) DK3464015T3 (zh)
ES (1) ES2820239T3 (zh)
PL (1) PL3464015T3 (zh)
RS (1) RS60761B1 (zh)
WO (1) WO20180243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54966T2 (hu) * 2018-05-17 2021-10-28 Huebner Gmbh & Co Kg Rendszer a jármûvekben található kábelvezetõkhöz, különösen olyan jármûveknél, amelyeknek egymáshoz kapcsolódó mozgó alkatrészeik vanna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7126A1 (de) * 1992-05-07 1993-11-11 Huebner Gummi & Kunststoff Gelenk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WO1997042045A1 (de) * 1996-05-03 1997-11-13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Mittelrahmen eines in zwei hälften unterteilten balges eines übergangs
DE19621913C1 (de) * 1996-05-03 1997-04-30 Huebner Gummi & Kunststoff Einrichtung zur Führung von Versorgungsleitungen
EP2233327B1 (de) * 2009-03-26 2011-11-30 ATG Autotechnik GmbH Mittelbügelsystem für ein Gelenkfahrzeug
DE102010011903B4 (de) * 2010-03-18 2014-05-08 Man Truck & Bus Ag Halteeinrichtung für Leitungen an einem Gelenk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464015T3 (pl) 2020-11-16
RS60761B1 (sr) 2020-10-30
EP3464015A1 (de) 2019-04-10
ES2820239T3 (es) 2021-04-20
EP3464015B1 (de) 2020-06-17
WO2018024397A1 (de) 2018-02-08
DK3464015T3 (da) 2020-08-24
DE102016214159A1 (de)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14983A5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0363849B2 (en) Vehicle seat
US9604547B2 (en) Vehicle for a magnetic levitation track
US8366132B2 (en) Middle hoop system for an articulated vehicle
CN104619529B (zh) 刀锋导杆结构形式的车轮悬挂装置
CN100398035C (zh) 座椅靠背的张紧结构
CN105667535B (zh) 布置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部分间的顶部区域中的铰接件
CN101157355B (zh) 具有底架、座椅安全带和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机动车座椅
US20110272915A1 (en) Middle Hoop System for an Articulated Vehicle
US10195915B2 (en) Middle hoop system for an articulated vehicle
US10227076B2 (en) 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ogie, and 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bogie
CN21033792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固持器和轨道车辆
US20170028889A1 (en) Seat for vehicles
CN103097186B (zh) 车用座椅
CAR l INVENTOR.
US9469224B2 (en) Cable fixing element on a spring mat for a vehicle seat, spring mat, and vehicle seat
US20180215219A1 (en) Middle Hoop System for a Multi-Unit Vehicle
CN105934383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和车厢结构
CN105774449B (zh) 可调式汽车悬架
AU2014230756A1 (en) Modular rail vehicle having modules of different widths
CN109278788A (zh) 一种公铁两用货车牵引连挂装置
US20190176592A1 (en) Three-point support of a sliding door
CN216374549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车厢和用于轨道车辆的车辆装置
US1200550A (en) Draw-bar carrier.
CN211809241U (zh) 客车座椅扶手总成结构及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