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8952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8952A
CN102998952A CN2012103249017A CN201210324901A CN102998952A CN 102998952 A CN102998952 A CN 102998952A CN 2012103249017 A CN2012103249017 A CN 2012103249017A CN 201210324901 A CN201210324901 A CN 201210324901A CN 102998952 A CN102998952 A CN 102998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component
tape member
fixing devic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49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8952B (zh
Inventor
足立知哉
南野茂夫
藤井智彦
内藤裕
丰田稔
藤原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radiant heat, e.g. infrared lamps, microwave hea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效率良好地加热轮带部件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20)包括了环状的轮带部件(21);与轮带部件的外周相向而对地被配设的相对部件(22);借助于轮带部件(21)来抵接到相对部件(22)里后,在轮带部件(21)和相对部件(22)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夹持形成部件(23);被配设在轮带部件(21)的内侧里的发热体(25);被配设在发热体(25)和轮带部件(21)之间,并将发热体(25)产生的热传递到轮带部件(21)里的传热部件(26),其在与夹持形成部件(23)不同的部位处,将传热部件(26)配设为与轮带部件(21)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相向而对。更进一步地,在轮带部件(21)的内侧里配设了将发热体(25)产生的热朝向传热部件(26)反射的反射部件(29)。通过传热部件(26)和反射部件(29)来覆盖发热体(25)。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记录媒介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里,为了将载置在用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用纸里,较多采用的是加热加压方式的定影装置。至今为止,作为这种定影装置一般采用的是通过内藏有作为发热体的卤素灯等的定影辊,和与此相向而对地形成夹持部的加压辊,来对用纸进行加热及加压的方式。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预热时间(加热所需的等待时间)的短缩化或节能化的要求的提高,采用由热容量小于上述定影辊的环状轮带部件(包括薄膜film)构成的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为大家所采用。
图9所示是采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的以往构成的一例。
图9所示的定影装置包括了由环状的轮带部件构成的定影带91,和与定影带91相向而对的加压辊92,和借助于定影带91抵接到加压辊92里后在定影带91和加压辊92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夹持形成部件93,和对夹持形成部件93进行支持的增强部件94,和配设在定影带91的内侧里的加热管95,和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地配设的传热部件96,和将加压辊92压接到定影带91里的压接机构97,以及检测定影带9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8。
在上述定影装置中,当电力供给到加热管95里,并且加热管95开始发热时,传热部件96就通过该发热而被加热。然后,被加热后的传热部件96的热进一步传递到定影带91里后,定影带91就被加热了。另外,通过加压辊92的转动驱动的开始,定影带91就随之作从动转动。在该状态下,载置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用纸P进入到加压辊92和定影带91之间,用纸P在定影夹持N中被加热及加压后,用纸P上的调色剂因热而熔融,调色剂图像T就被定影了。之后,用纸P从定影夹持N向图的上方被排出。
在图9所示构成的情况下,定影带91是借助于传热部件96被间接地加热的,但也可以不借助于传热部件96而由加热管95直接加热定影带91。然而,这时候就需要加热管95过度发热时确保安全性的对策,从而另外需要因此而产生的成本。另外,在没有设置传热部件95的情况下,由于转动中的定影带91的行为变得不稳定,所以就难以使用图9所示的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98。鉴于这些情况,在图9所示的构成中,是通过将传热部件96配设在定影带91的内侧里,来确保过度发热时的安全性,以及实现定影带91的行为的稳定化的。
但是,在图9所示的构成中,当定影带91转动时,定影带91相对于夹持部N在转动方向的上游侧与传热部件96接触,而在下游侧中与传热部件96基本上不接触。因此,传递到定影带91里的传热部件96的热主要是在相对于夹持部N为转动方向上游侧的部分里。与此相反地,在比夹持部N更靠转动方向下游侧里,基本上没有直接对定影带91的热传递。但是,在图9所示的构成中,在这种直接的热传递基本不进行的部分里也留存有加热管95的热,这会导致热效率的降低,进而影响到预热时间的短缩化或节能化。
于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定影装置中,是在比夹持部更靠转动方向下游侧的没有直接的热传递的部分里,通过削减传热部件的厚度或开孔等,来降低该部分的热容量,并实现预热时间的短缩化或节能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公开了将口径小于图9所示传热部件96的传热辊配设在定影带的内侧里,并在该传热辊内配设加热管的构成。这时,加热管虽然是借助于传热辊来加热定影带,但与上述图9所示构成相比,因为能够降低作为传热部件的传热辊的热容量,所以就能够实现预热时间的短缩化及节能化。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定影装置中,虽然是通过降低不直接进行热传递部分的热容量,来实现预热时间的短缩化及节能化,但降低该部分的热容量是有限度的。另外,即使降低不直接进行热传递部分的热容量,由于不能改变热量被这部分夺走的事实,所以也没有解决因此而导致的热效率下降的问题。更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热容量而改变传热部件的厚度或开孔等,也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上述采用传热辊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也因为热量会从传热辊不与定影带接触的部分散逸,而产生热效率因此而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6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2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加热轮带部件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环状的轮带部件;
相对部件,其与所述轮带部件的外周相向而对地被配设;
夹持形成部件,其借助于所述轮带部件来抵接到所述相对部件里后,在所述轮带部件和所述相对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
发热体,其被配设在所述轮带部件的内侧里;
传热部件,其被配设在所述发热体和所述轮带部件之间,并将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到所述轮带部件里,
其使得载置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媒介通过所述夹持部后,来将该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里,
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不同的部位处,将所述传热部件配设为与所述轮带部件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相向而对,
并在所述轮带部件的内侧里配设了将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朝向所述传热部件反射的反射部件,
并通过所述传热部件和所述反射部件来覆盖所述发热体。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减小传热部件的热容量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反射部件将发热体产生的热反射后来加热传热部件。更进一步地,通过反射部件和传热部件来覆盖加热管,就使得发热体的热不会传递到传热部件里,并能够对热量扩散到周围里进行高度的抑制。由此,就能够对轮带部件进行效率良好的加热,并能够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截面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截面图。
图3所示是反射部件的安装构造的示意图。
图4所示是反射部件的其他安装构造的示意图。
图5所示是传热部件的安装构造的示意图。
图6所示是法兰部件及形成于其中的插入孔的构成示意图。
图7所示是安装在法兰部件里的传热部件的一端部侧的放大图。
图8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的定影带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表面粗度和定影带的供给量(filler)的关系图。
图9所示是采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的以往构成的例示图。
【符号说明】
20    定影装置
21    定影带(轮带部件)
22    加压辊(相对部件)
23    夹持形成部件
25    热管(发热体)
26    传热部件
29    反射部件
35    绝热部件
36    法兰部件(轮带位置限制部件)
N     夹持部
P     记录媒介
S     间隙
T     未定影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有,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各图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部件或构成部品的构成要素,在可以判别的范围内通过赋予同一符号经一次说明后将省略其再次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及动作。
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是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图像形成组件的四个处理组件1Bk、1Y、1M、1C可以装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里。各处理组件1Bk、1Y、1M、1C除了收容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黑色(Bk)、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等颜色不同的调色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相同。
具体来说是,各处理组件1Bk、1Y、1M、1C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2,和包括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辊3等的带电装置,和将调色剂(显影剂)供给到感光体2表面里的显影装置4,以及包括用于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5等的清洁装置等。还有,在图1中,仅对黑色的处理组件1Bk所有的感光体2、带电辊3、显影装置4、清洁刮刀5赋予了符号,在其他的处理组件1Y、1M、1C中省略了符号的表示。
图1所示感光体2是形成为圆筒状的感光体鼓,构成为以规定的线速度被驱动转动。带电辊3与感光体2抵接,随着感光体2的转动而从动转动。另外,带电辊3通过未图示的高压电源被施加了DC或在DC里重叠有AC的偏压后,来使得感光体2的表面带电为大致的均匀电位。显影装置4的内部里收容有调色剂,通过来自于未图示的高压电源的规定的显影偏压,来将感光体2的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而显像化。这里,作为显影装置4虽然使用的是单成分显影器,但也可以使用双成分显影器。清洁刮板5抵接在感光体2的表面里,随着感光体2的转动来刮取残留在其表面里的调色剂等。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清洁刮板5,而是通过显影装置4具有的显影辊来除去感光体2上的残留调色剂。另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公知的清洁机构。
在图1中,在各处理组件1Bk、1Y、1M、1C的上方里配设了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曝光后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6。曝光装置6具有采用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扫描仪或LED等,并根据图像数据来将激光照射到各感光体2的表面里。
另外,在各处理组件1Bk、1Y、1M、1C的下方里配设有转印装置7。转印装置7包括了由作为转印体的环状轮带构成的中间转印带8。中间转印带8被张架在作为支持部件的驱动辊9和张紧辊10里,通过驱动辊9在图中的反时针方向里的转动,中间转印带8就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里转动(环绕移动)了。另外,中间转印带8通过分别被设置在张紧辊10的两端部里的未图示的弹簧的加压而被赋予规定的张紧力。
在相对于四个感光体2的位置里,配设了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四个一次转印辊11。各一次转印辊11在各自的位置处按压中间转印带8的内周面,由此,在中间转印带8被按压的部分和各感光体2接触的部位里就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各一次转印辊11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后,规定的直流电压(DC)以及/或交流电压(AC)就被施加在一次转印辊11里了。
另外,在与驱动辊9相对的位置里配设了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12。该二次转印辊12按压中间转印带8的外周面,由此,在二次转印辊12和中间转印带8接触的部位里就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二次转印辊12与一次转印辊11同样地,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后,规定的直流电压(DC)以及/或交流电压(AC)就被施加在二次转印辊12里了。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8的周围里,配设了清洁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的轮带清洁装置13和调色剂记号传感器(TM传感器)14。调色剂记号传感器14以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组合,通过正反射型或扩散型传感器来进行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浓度和各颜色位置的测定,并调整图像浓度或颜色配合。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下部里,配设有收容了纸或OHP用片材等的记录媒介P的供纸盘15,和从供纸盘15来送出记录媒介P的供纸辊16。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上部里,配设了用于将记录媒介向外部排出的一对排纸辊17,和用于堆垛被排出的记录媒介的排纸盘18。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内,配设了用于将记录媒介P从供纸盘15经过二次转印夹持向排纸盘18搬送的搬送路径R。在搬送路径R中的比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更靠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配设了作为将记录媒介P搬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里的搬送机构的一对对位辊对19。另外,在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更靠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配设了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P里的定影装置20。
以下,参照图1来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当造像动作开始时,各处理组件1Bk、1Y、1M、1C的感光体2就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并且,各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根据由未图示的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情报,激光从曝光装置6被照射到各感光体2的带电面里后,就在各感光体2的表面里形成了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2里曝光的图像情报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黑色、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颜色情报后的单色的图像情报。通过各显影装置4来将调色剂供给到这样地在感光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里后,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像化(可视像化)了。
对中间转印带8进行张架的驱动辊9转动驱动的同时,中间转印带8在图的箭头方向里被转动。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11里,通过被施加了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稳定电压或经稳定电流控制的电压,就在各一次转印辊11和各感光体2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各感光体2里的各色的调色剂像通过形成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中的转印电场,在中间转印带8上依次重叠后被转印。这样,就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里载置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像。另外,没有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里的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刮板5被除去。
另外,当造像动作开始后,供纸辊16转动,记录媒介P从供纸盘15被送出。被送出的记录媒介P通过对位辊对19来对准时机后,被送到二次转印辊12和中间转印带8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里。这时的二次转印辊12里被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里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夹持里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了。另外,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等通过轮带清洁装置13被除去。之后,记录媒介P被送入定影装置20,调色剂像就被定影到记录媒介P里了。之后,记录媒介P通过一对排纸辊17被排出到排纸盘18里。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记录媒介里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使用四个处理组件1Bk、1Y、1M、1C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两个或三个处理组件来形成双色或三色的图像。
以下,根据图2来说明上述定影装置的基本构成及动作。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有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1并与其外周相向而对地作为相对部件的加压辊22,和在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形成夹持部N的夹持形成部件23,和对夹持形成部件23进行支持的增强部件24,和作为发热体的加热管25,和传热部件26,和反射部件29,和压接机构27以及温度传感器28。
上述加压辊22的直径为20-40mm左右,是在作为芯材的中空构造的芯棒上形成弹性层而成的。加压辊22的弹性层由发泡性硅橡胶、硅橡胶、氟素橡胶等材料形成。更进一步地,在弹性层的表层里也可以设置由PFA、PTFE等构成的薄的脱模层。还有,也可以在加压辊22的内部里设置卤素加热管等的发热体。
加压辊22受到上述压接机构27的加压力后就在与夹持形成部件23相向而对的位置处压接到定影带21里,在双方的部件之间形成有所需的夹持部N。另外,加压辊22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2的箭头方向(顺时针转动)里被转动驱动的。另一方面,定影带21随着转动驱动的加压辊22,在图2的箭头方向(反时针转动)里作从动转动。
上述定影带21由薄薄的具有可挠性的环状的轮带部件(包括薄膜)构成。定影带21从内周面21a侧开始依次层积有底材层、弹性层、脱模层,其全体的厚度被设定在500μm以下。定影带21的底材层的厚度为30-100μm,是由镍、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定影带21的弹性层的厚度为100-300μm,是由硅橡胶、发泡性硅橡胶、氟素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的。通过设置这种弹性层,夹持部中的定影带21的表面里就不会形成微小的凹凸,热量就会均匀地传递到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T里,从而就能够防止橘皮图像的发生。
另外,定影带21的脱模层的厚度为5-50μm,是由PFA、PTFE、PI、PAI、PEI、PES、PEEK等材料来形成。定影带21的直径适当的是设定在15-120mm里。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带21的直径被设定在30mm左右。
在定影带21的内侧里,配设了上述夹持形成部件23、增强部件24、加热管25、传热部件26、反射部件29、未图示的第一撑条和第二撑条,以及片材状部件等。
在加热管25里采用的是卤素加热管或炭加热管(carbon heater)等。加热管25是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的电源部来被输出控制后进行发热的,该输出控制是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40对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通过这种加热管25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需温度里。另外,温度传感器28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
夹持形成部件23沿着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或加压辊22的轴方向被配设为长条状,并通过增强部件24来被固定支持。在该状态下,夹持形成部件23借助于定影带21抵接到加压辊22里,由此,就在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形成了夹持部N。
传热部件26是将加热管25发生的热传递到定影带21里的部件。作为传热部件26的材料使用的是铝、铁、不锈钢等具有导热性的金属材料。传热部件26的厚度从加热效率的角度来看以设定在0.2mm以下为好。另外,为了减轻因传热部件26和定影带21的滑动接触而导致的定影带21的磨耗,也可以在传热部件26的外面或定影带21的内周面里涂敷氟素润滑脂、硅油等润滑剂。
反射部件29用于将加热管25产生的热向传热部件26反射。反射部件29中与加热管25相向而对的面由实施了高辉度铝或涂银等的红外线反射率在90%以上的部件来构成。
具有上述构成的定影装置20的动作如下。
当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电源开关被开启时,在电力被供给到加热管25里的同时,加压辊22在图2中的箭头方向(顺时针转动)里被转动驱动。由此,通过与加压辊22的摩擦力,定影带21也在图2中的箭头方向(反时针转动)里作从动转动。
之后,记录媒介P从图1所示供纸盘15被供送来,在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处,未定影的彩色图像被载置(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如图2所示地,载置有未定影图像T(调色剂图像)的记录媒介P在由未图示的导向板引导的同时在图2的箭头A1方向里被搬送后,送入到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及加压辊22的夹持部里。
然后,通过经加热部件22(或加热管25)加热的定影带21的加热,和定影带21及加压辊22之间的加压力,调色剂图像T就被定影在记录媒介P的表面里了。之后,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媒介P在图2中的箭头A2方向里被搬送后排出到机外。由此就完成了定影装置20中的一系列的定影步骤。
接着,根据图2至图7来说明上述定影装置20的特征部分的构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传热部件26不是被配设在定影带21的整个圆周方向里,而是在与夹持形成部件23不同的部位中,与定影带21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相向而对或接触。具体来说是,传热部件26被配设在相对于夹持部N为定影带2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里。在这样的位置里配设传热部件26是因为要确保驱动时能够使得定影带21和传热部件26接触,或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并直接热传递的领域。详细来说是,当定影带21转动时,夹持部N的转动方向上游侧处的定影带21在被拉伸的方向里受力,由此,通过定影带21的转动轨道向传热部件26侧的移动,定影带21就接触到传热部件26里,或两者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另外,定影带21转动时,定影带21和传热部件26接触的面积以在传热部件26和定影带21的相对面(外侧的面)的面积的60%以上为好。
还有,反射部件29是朝向传热部件26侧开口地被弯曲后来形成的,其两端部被连接在传热部件26的轮带转动方向的两端部里。加热管25被配设在由该反射部件29和传热部件26围成的空间内。即,加热管25是被传热部件26和反射部件29覆盖的。这里所说的“加热管被覆盖”并不是指加热管25的外周被传热部件26和反射部件29完全覆盖,还包括了具有部分间隙的情况。因此,传热部件26和反射部件29的各自的两端部不局限于互相之间被连接的情况,也可以是两者的端部之间生成有间隙,或者是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是借助于间隙来遮盖的情况。
另外,另外使得由加热管25产生的热(红外线)能够通过反射部件29更多地向传热部件26反射,反射部件29以被配设为在180°以上来覆盖加热管25的外周为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部件29是被安装在增强部件24里的。
具体来说是,如图3所示地,在反射部件29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的上部里,分别设置有2个安装用的可以弹性变形的爪部件30,将其钩挂到形成在增强部件24里的凹部31里后来安装。
或者是如图4所示地,也可以在反射部件29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的上部里设置树脂制的安装部件32,并在该安装部件32和增强部件24里分别形成螺丝孔33A、33B,将螺丝34插入这些螺丝孔33A、33B里后来将反射部件29螺丝固定到增强部件24里。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地,通过在反射部件29的上面里设置加热部件35,当反射部件29处于安装在增强部件24里的状态下时,因为两者之间介在有加热部件35,所以就能够抑制从传热部件29向增强部件24的热传递。
图5所示是传热部件的组装构造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传热部件26安装在作为直接或间接地对定影带21的两端部的位置进行规制的轮带位置限制部件的一对法兰部件36里的。
具体来说是如图6所示地,在两法兰部件36里形成圆弧状的插入孔37,并将传热部件26的各端部插入到各插入孔37里后来安装。法兰部件36由导热率低的部件来构成,以使得传热部件26的热不容易借助于法兰部件36而传递到周围里。还有,法兰部件36被固定在定影装置的侧板等里。另外,如图6所示地,法兰部件36形成为C字状的理由是,在其开口部处,定影带21能够形成夹持部N。
另外,如图7所示地,在安装在法兰部件36里的传热部件26的端部侧处,在传热部件26和法兰部件36相互相对的面之间设置有间隙S。由此,即使传热部件26因为被加热而热膨胀,也因为传热部件26能够在其长边方向(图5的横向方向)里延伸,而能够防止传热部件26在热膨胀时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弯曲后的较大变形。还有,在将传热部件26的两端部安装在一对的法兰部件36里的状态下,该间隙S只要被设置在至少一方的端部侧里就可以。
另外,也可以不通过法兰部件36来安装传热部件26。例如,也可以将传热部件26借助于其他的安装部件来安装到增强部件24或定影装置的侧板等里。另外,安装传热部件26的法兰部件36或其他的安装部件以具有高于传热部件26的加热温度的玻化温度的耐热性树脂来构成为好。
图8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的定影带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表面粗度和定影带的供给量(filler)的关系图。
如图8所示,用于调整定影带的导热率的充填量越多,定影带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表面粗度RzJIS(十点平均粗度)就越大。当该圆周方向表面粗度超过1.0μm时,定影带和夹持形成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定影带和传热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会变大,定影带相对于加压辊就会打滑。因此,充填量以设定为圆周方向表面粗度在1.0μm以下为好。由此,就能够降低定影带和夹持形成部件或传热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能够使得定影带与加压辊之间没有打滑地从动转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地,因为没有将传热部件26配设在定影带21的圆周方向的全体里,而是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里接触或相向而对地配设,与图9所示的将传热部件配设在定影带的大致全圆周范围里的以往的构成相比,传热部件的热容量得到大幅度的削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将传热部件26配设在随着定影带21的转动而在定影带21里产生拉伸的部分(相对于夹持部N为定影带2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里,就能够确保装置驱动时的定影带21和传热部件26的接触,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传热。即,在以往的配设在大致全圆周里的传热部件中,通过去除不直接加热定影带的部分,但保留直接加热定影带的部分,就可以实现热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定影带21的内侧里设置反射部件29,就可以将发热管25产生的热(红外线)向传热部件26反射后,来有效地加热传热部件26。更进一步地,因为是通过反射部件29和传热部件26来覆盖加热管25,所以就使得发热管25的热不传递到传热部件26里,并能够对热量扩散到周围里进行高度的抑制。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在能够大幅度地削减传热部件26的热容量的同时,还能够高效率地利用加热管25产生的热来加热传热部件26及定影带21,所以就能够很大地提高热效率。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毋庸赘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图2的例示中,虽然是将反射部件29和增强部件24分开来构成的,但也可以是将增强部件24的表面形成为镜面状,并使得增强部件24兼做反射部件29或是其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使得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相互压接的,但定影部件和相对部件不局限于相互压接的情况,也可以是不加压而仅是接触的构成。另外,夹持形成部件23也可以是辊等的转动体。另外,搭载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黑白图像形成装置,或其他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09月12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98655,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环状的轮带部件;
相对部件,其与所述轮带部件的外周相向而对地被配设;
夹持形成部件,其借助于所述轮带部件来抵接到所述相对部件里后,在所述轮带部件和所述相对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
发热体,其被配设在所述轮带部件的内侧里;
传热部件,其被配设在所述发热体和所述轮带部件之间,并将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传递到所述轮带部件里,
其使得载置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媒介通过所述夹持部后,来将该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里,
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不同的部位处,将所述传热部件配设为与所述轮带部件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相向而对,
并在所述轮带部件的内侧里配设了将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朝向所述传热部件反射的反射部件,
并通过所述传热部件和所述反射部件来覆盖所述发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传热部件配设为相向而对于随着所述轮带部件的圆周方向的转动而在该轮带部件里产生拉伸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红外线反射率在90%以上的部件来构成所述反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反射部件来对所述发热体的外周进行180°以上的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支持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增强部件,并在所述增强部件里安装所述反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绝热部件介于所述反射部件和所述增强部件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所述轮带部件的两端部的位置进行规制的一对轮带位置限制部件,并将所述传热部件的两端部安装在所述一对的轮带位置限制部件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于所述轮带位置限制部件里的所述传热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侧中,在传热部件和轮带位置限制部件的相互面对的面的之间设置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轮带部件在圆周方向里转动时,该轮带部件接触到所述传热部件里的面积在所述传热部件和所述轮带部件的相对面的面积的60%以上。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210324901.7A 2011-09-12 2012-09-05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9989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8655A JP5850391B2 (ja) 2011-09-12 2011-09-12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8655 2011-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8952A true CN102998952A (zh) 2013-03-27
CN102998952B CN102998952B (zh) 2015-09-02

Family

ID=4782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4901.7A Active CN102998952B (zh) 2011-09-12 2012-09-05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08559B2 (zh)
JP (1) JP5850391B2 (zh)
CN (1) CN1029989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3224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70B (zh) * 2013-10-17 2017-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9950B2 (ja) 2012-08-21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6154A (ja) 2012-09-13 2014-03-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8500B2 (ja) 2012-10-02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8504B2 (ja) 2012-10-04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444B2 (ja) 2012-10-23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7090B2 (ja) 2012-12-04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3218B2 (ja) 2012-12-05 2017-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9174B2 (ja) * 2013-09-17 2016-04-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2684B2 (ja) * 2013-10-16 2017-0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7805B2 (ja) * 2014-03-20 2016-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131212B2 (ja) * 2014-03-31 2017-05-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96988A (ja) * 2014-03-31 2017-06-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7621B2 (ja) 2014-06-03 2018-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8545A (ja) 2014-08-11 2016-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1958B2 (ja) 2014-10-02 2019-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74029B2 (ja) 2014-12-25 2019-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7947B2 (ja) 2015-06-23 2019-07-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9366B2 (ja) 2015-07-02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58154B1 (en) * 2018-07-27 2020-02-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pressing device
JP7110936B2 (ja) * 2018-11-21 2022-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921739B2 (en) 2019-03-07 2021-02-16 Ricoh Company, Ltd. Nip form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0148958A (ja) * 2019-03-14 2020-09-17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無端ベルトのためのクリーニング部材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98379B2 (ja) 2019-08-07 2023-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5859B1 (ja) * 2020-03-25 2020-10-28 株式会社アイ.エス.テイ 定着ベルト
JP2023106871A (ja) * 2022-01-21 2023-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3860A (ja) * 2009-04-08 2010-10-28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2430A (ja) * 2009-07-17 2011-02-03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95802A (zh) * 2009-08-21 2011-03-3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085832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Kenichi Hasegaw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4688B2 (ja) * 2001-07-27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4320234B2 (ja) 2003-09-19 2009-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43324B2 (ja) 2005-03-18 2011-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9639A (ja) 2005-03-18 2006-09-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8854B2 (ja) 2005-04-27 2011-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599633B2 (en) 2005-11-15 2009-10-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ust container including dust conveyance members
JP4903433B2 (ja) 2005-12-28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7700A (ja) 2006-01-11 2007-07-26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2846A (ja) 2006-01-17 2007-08-02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7328236A (ja) 2006-06-09 2007-12-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878725B2 (en) 2006-06-12 2011-02-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movable units
JP2008058563A (ja) 2006-08-31 2008-03-13 Ricoh Co Ltd 加圧部材、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778573B2 (en) 2006-12-26 2010-08-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945261B2 (ja) 2007-02-14 2012-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4878A (ja) * 2007-03-09 2008-09-2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57946A (ja) * 2007-04-03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ユニットおよび加熱装置
JP5031451B2 (ja) 2007-06-18 2012-09-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09067B2 (ja) 2007-07-04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8401B2 (ja) 2007-07-06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735634B2 (en) 2007-07-13 2010-06-15 Ricoh Company, Ltd.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51751B2 (en) 2007-07-19 2010-07-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amper
JP5110576B2 (ja) 2007-08-31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45839B2 (ja) 2007-09-14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07864B2 (en) 2007-10-24 2012-01-31 Ricoh Company, Limited Separat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22563A (ja) 2007-11-19 2009-06-0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4113B2 (ja) 2007-12-21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JP5257691B2 (ja) 2008-08-08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5339B2 (ja) 2009-02-0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1357B2 (ja) * 2009-03-13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8421B2 (ja) 2009-03-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464A (ja) * 2009-03-17 2010-09-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847B2 (ja) * 2009-07-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848B2 (ja) * 2009-07-28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284624B1 (en) 2009-07-29 2020-02-26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383386B2 (ja) * 2009-08-28 2014-01-08 ユ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装置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540B2 (ja) * 2009-11-13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9553B2 (ja) 2009-12-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970B2 (ja) * 2010-03-08 201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37419B1 (ko) * 2010-07-09 2017-05-1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582410B2 (ja) 2011-01-11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311B2 (ja) * 2011-04-28 2015-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3860A (ja) * 2009-04-08 2010-10-28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2430A (ja) * 2009-07-17 2011-02-03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95802A (zh) * 2009-08-21 2011-03-3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085832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Kenichi Hasegaw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3224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24B (zh) * 2013-08-28 2017-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70B (zh) * 2013-10-17 2017-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08559B2 (en) 2015-04-14
CN102998952B (zh) 2015-09-02
JP5850391B2 (ja) 2016-02-03
US20130064586A1 (en) 2013-03-14
JP2013061417A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895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40577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9507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821901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which includes a plate spring to press a low-friction sheet
JP4609104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88880B2 (ja) 定着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と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28727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02105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N103186079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89768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86080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158075A1 (en) Heating apparatus, image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3255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67418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600100B2 (ja) ベルト部材を駆動するロール部材を備えた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14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333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627B2 (ja) 加熱部材、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766545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92761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5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7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641A (ja) ベルト加熱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22166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4934350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