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7009B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67009B CN102967009B CN201210243521.0A CN201210243521A CN102967009B CN 102967009 B CN102967009 B CN 102967009B CN 201210243521 A CN201210243521 A CN 201210243521A CN 102967009 B CN102967009 B CN 1029670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outdoor unit
- dividing plate
- air handling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2—Weather protecting means, e.g. against wind, rain or sn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谋求降低与侧板部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以提高热交换效率。该室外单元具有配置在底板(12)上形成单元箱(1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截面大致呈コ形的热交换器(21)及配置在该热交换器(21)上部的室外风扇(22),在热交换器(21)的内侧具有隔板(38),该隔板(38)具有背板部(60)和左右侧板部(62,63)且形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并将单元箱(11)内部划分为热交换室(39)和机械室(40),将该隔板(38)的左右侧板部(62,63)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21A)上,并且在该各侧板部(62,63)和背板部(60)上分别形成有连通热交换室(39)与机械室(40)的开口部(65~6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采用利用鼓风机将经由热交换器从侧方吸入的空气向上方吹出的方式。
背景技术
一般,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配置在壳体的底板上的压缩机、配置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所述壳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截面为大致コ形的热交换器、配置在该热交换器上部的鼓风机(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在这种室外单元中,为了防止雨滴直接淋到压缩机等电动装置上,设置将壳体内部划分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隔板,在该机械室内收纳有压缩机。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6-189196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室外单元要求确保热交换面积的同时缩小壳体。因此,正在摸索一种结构,将具有背板部和左右侧板部的截面大致为コ形的隔板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内侧,使该侧板部的前端固定在热交换器的管板上。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隔板的侧板部靠近且对置地固定在热交换器上,因此可能存在与该侧板部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上升而使热交换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谋求降低与侧板部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具有配置在壳体的底板上的压缩机、配置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所述壳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截面大致呈コ形的热交换器、配置在该热交换器上部的鼓风机,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内侧具有隔板,该隔板包括背板部和左右侧板部并形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该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划分为配置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室和配置所述压缩机的机械室,将该隔板的至少一侧侧板部的前端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并且,在该固定的一侧的侧板部和所述背板部上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交换室与所述机械室的开口部。
在该结构中,所述开口部可以形成为上边缘部的位置均低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源端子的高度位置。并且,也可以在所述压缩机的上方具有电气装配箱,在该电气装配箱中收纳控制该压缩机和所述鼓风机的动作的控制单元,在该电气装配箱上设置与所述机械室连通的连通开口。
并且,也可以将左右所述侧板部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板上,且在该侧板部上分别形成连通所述热交换室与所述机械室的开口部。而且,所述隔板可以倾斜地形成为至少一侧侧板部从所述管板越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内侧延伸越从该热交换器的内表面离开。并且,所述隔板可以弯曲为使所述背板部的上部成为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热交换器的内侧具有隔板,该隔板具有背板部和左右侧板部且形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将该隔板的至少一侧的侧板部的前端固定在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并且在该固定的一侧的侧板部和背板部上分别形成有连通热交换室与机械室的开口部,因此,通过使空气经由这些开口部流通,能够降低与侧板部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实现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室外单元的侧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室外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隔板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隔板的设置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说明气流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室外单元
11单元箱(壳体)
12底板
21热交换器
21A管板
22室外风扇(鼓风机)
30压缩机
30A电源端子
34电气装配箱
38隔板
39热交换室
40机械室
60背板部
61上板部
62,63侧板部
65开口部
65A上边缘部
66,67开口部
65A,67A上边缘部
70控制装置(控制单元)
71连通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由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未图示)构成,该空气调节装置使制冷剂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中流动,以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室外单元10设置在室外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冷凝,向外部空气释放热量,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蒸发,从外部空气吸收热量。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上下和左右方向是在将室外单元10设置完成的状态下从其前面侧看时的方向。
图1是室外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右侧看室外单元10的侧剖面图。室外单元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的单元箱(壳体)11,该单元箱11具有架设且固定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脚部件13,13上的底板12、从该底板12的四个角落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柱14及前面板15。
在底板12上配置有下述的热交换器21,由该热交换器21形成单元箱1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并且,在热交换器21的上部配置有室外风扇(鼓风机)22和该室外风扇22周围的喇叭口25,在该喇叭口25的吹出开口25A上配置有防止接触到室外风扇22的风机罩26。并且,在喇叭口25的周围设置有包括泡沫聚苯乙烯等隔热材料的装饰板27。
前面板15包括被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上板15A和下板15B,这些上板15A和下板15B架设且固定在前面侧的支柱14,14之间。如图2所示,在单元箱11的前面侧收纳有用配管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30和四通阀、膨胀阀之类的阀体等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32。这些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32的配管的一端侧经由热交换器21与室内单元配管连接,该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32的配管的另一端侧与室内单元配管连接,由此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并且,在单元箱11的前面侧,压缩机30等的上方配置有电气装配箱34,该电气装配箱34中收纳有对室外单元10的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由此,操作者能够通过拆下前面板15,从前面侧容易地对压缩机30和电气装配箱34内的控制单元等进行维护作业。
如图2所示,室外风扇22具有配置在热交换器21上方的风扇电动机23和安装在该风扇电动机23的轴上的螺旋桨式叶片24。在单元箱1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支柱14,14之间,设置有在相当于热交换器21上端的位置连接该支柱14,14的未图示的连接部件,风扇电动机23固定于架设在这些连接部件之间的支撑架16。
当螺旋桨式叶片24被风扇电动机23旋转驱动时,外部空气从室外单元10的周围被吸入单元箱11内,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中的箭头X所示,外部空气从除了单元箱11的前表面以外的左侧面侧、背面侧和右侧面侧被吸入单元箱11内,且通过设置在该单元箱11的上表面部的喇叭口25的吹出开口25A向外排出。即,该室外单元10构成为从上面吹出热交换后的空气的上面吹出型。
如图3所示,在单元箱11的底板12上配置有弯曲为截面大致コ形的热交换器21,该热交换器21从单元箱11的左侧面沿着背面和右侧面配置,在该热交换器21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管板21A,该管板21A用于固定连续弯曲地配置在该热交换器21内的制冷剂管。
在被热交换器21包围的内侧,与上述压缩机30和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32一同构成局部制冷剂回路的储液器35、油分离器36、接收箱37配置在底板12上。并且,在储液器35的上部中央固定有框架17,框架17从储液器35的上端部开始延伸,固定于连接支柱14,14的连接部件,防止储液器35摇晃。
这些储液器35、油分离器36及接收箱37是暂时存积制冷剂或冷冻机油的压力容器,是维护频率低的装置。另外,由于上述压缩机30和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32包括电动机、线圈等电动部件,因此维护频率高。因而,在本结构中设置有从底板12延伸到电气装配箱34的下端部的隔板38,如图3所示,通过该隔板38使单元箱11内部划分为热交换室39和机械室40。在机械室40内收纳有维护频率高的压缩机30和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32,在热交换室39内收纳有维护频率低的热交换器21、储液器35、油分离器36及接收箱37。
隔板38在向上方笔直地延伸的中途向斜前方倾斜地弯曲,其上端部与配置于喇叭口25的前面侧的电气装配箱34连接。因此,能够通过隔板38防止收纳在机械室40内的各装置被雨滴直接淋到。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隔板38划分热交换室39与机械室40,能够防止从单元箱11外部进入的火种引起机械室40内的各装置起火。进而,通过使压缩机30收纳在由隔板38包围的机械室40内,能够抑制压缩机30产生的动作音传播到外部。
下面,对隔板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隔板38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隔板38的设置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隔板38由金属板形成,具有背板部60、与该背板部60的上边缘连接的上板部61、分别与这些背板部60和上板部61的左右侧边缘连接的左右侧板部62,63等四块板材,各板相互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而形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由此,与通过冲压成型等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形状复杂的隔板38。
左右侧板部62,63具有第一安装部62A,63A和第二安装部62B,63B,其中,第一安装部62A,63A形成为将该侧板部62,63的前端分别向单元箱11的外侧弯曲成大致直角,与背板部60大致平行,第二安装部62B,63B形成为将上述侧板部62,63的下端分别向单元箱11的内侧弯曲成大致直角,与底板12大致平行。通过将第一安装部62A,63A分别安装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21A,21A上,并且将第二安装部62B,63B安装在底板12上,利用隔板38将热交换器21固定在单元箱11上。
通过该结构,在组装热交换器21时,隔板38起到确定热交换器21位置的位置确定部件的作用,因此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进一步而言,在输送、搬运室外单元10时,因为热交换器21通过隔板38固定在底板12上,所以能够防止该热交换器21错位。
如图2所示,隔板38的上板部61被配置为从背板部60的上边缘延伸到电气装配箱34的下端部的倾斜面。由此,经由热交换器21被吸入单元箱11内并从配置于热交换器21上方的室外风扇22向该单元箱11外吹出的空气沿着隔板38的背板部60和上板部61的板面流动而被引导到室外风扇22,因此该空气流动不被阻碍,使热交换室39内的通风变得良好。
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上板部61具有使上端部向前方弯曲设置为与底板12大致平行的保持部61A,该保持部61A与电气装配箱34的底面接触,在将该电气装配箱34安装到支柱14,14时,在高度方向上保持该电气装配箱34。并且,上板部61具有将保持部61A的左侧板部62侧部分切下形成的缺口部61B。
并且,如图5所示,在上板部61上形成有检修用开口53和导线引出孔54。检修用开口53通常被面板53A覆盖,该面板53A装卸自由地设置在上板部61上。检修用开口53是用于从机械室40侧检修热交换室39内的开口,通过该检修用开口53,能够在从单元箱11的正面侧对被隔板38和电气装配箱34封闭的热交换室39内进行检修时,将覆盖检修用开口53的面板53A拆下,容易地对热交换室39内进行检修。
在导线引出孔54上嵌合有橡胶帽54A,橡胶帽54A设有裂缝,与风扇电动机23连接的导线通过该裂缝被引入机械室40内。由此,能够防止雨滴通过导线引出孔54侵入到机械室40,并能够防止导线与导线引出孔54的金属板接触。并且,导线通过上述缺口部61B连接到电气装配箱34内。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隔板38中的左右侧板部62,63分别与热交换器21靠近且对置地配置,因此产生与该侧板部62,63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21的通风阻力上升使热交换器21整体的热交换效率下降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左右侧板部62,63和背板部60的各板部的下方形成有连通热交换室39与机械室40的开口部66,67和开口部65。
形成于左右侧板部62,63的开口部66,67防止侧板部62,63覆盖局部热交换器21的结构,通过开口部66,67流经热交换器21的部分空气流入机械室40内。
并且,在背板部60与底板12之间形成的开口部65使流入机械室40的空气排到热交换室39内。该开口部65的开口面积优选形成为大于在上述侧板部62,63上形成的开口部66,67的开口面积之和的值。
当室外风扇22运转时,热交换室39内成为负压,由此空气经由热交换器21流入热交换室39内。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开口部65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大于在上述侧板部62,63上形成的开口部66,67的开口面积之和的值,因此,流入机械室40的气流不受开口部65阻碍。因此,通过开口部66,67流入机械室40的空气顺畅地排到热交换室39内,由此与侧板部62,63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21的通风阻力上升被抑制,因此能够使流经热交换器21的风量增大,谋求提高热交换器21整体的热交换效率。
另外,由于形成开口部65~67,机械室40和热交换室39的水密性下降,因此将该开口部65~67设置得过大将产生防水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开口部65~67各自的上边缘部65A~67A均形成在低于压缩机30的电源端子30A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在雨水通过开口部65~67侵入到机械室4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雨水直接淋到压缩机30的电源端子30A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背板部60与底板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连通机械室40与热交换室39的开口部65,因此通过该开口部65,能够进行将分别配置在该机械室40和热交换室39上的装置连接在一起的配管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保持配管连接的状态下拆下隔板38,因此尤其能够提高热交换室39内的装置的维护作业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左侧的侧板部62倾斜地形成为从管板21A越向热交换器21的纵深方向的内侧延伸,越从该热交换器21的内表面离开。由此,能够在开口部66上方的左侧的侧板部62与热交换器21之间设置间隙,因此,能够通过该侧板部62来防止部分热交换器21被封闭,有效地利用热交换器21的传热面积。进一步而言,由于将隔板38的侧板部62设置为相对于热交换器21的侧面倾斜,因此,经由热交换器21被吸入单元箱11内的气流流向不因隔板38而骤然变化,使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效率不受损失。
如图6所示,电气装配箱34用于收纳各控制装置(控制单元)70,该各控制装置(控制单元)70控制室外单元10的各装置(例如压缩机30和室外风扇22)的动作。在电气装配箱34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机械室40连通的连通开口71。该连通开口71设置在开口部66的上方位置,嵌在上板部61的缺口部61B内。并且,在电气装配箱34的右侧面设置有排气管道72,该排气管道72的排气口(未图示)在热交换室39开口。
根据该结构,通过开口部66,67流入机械室40的大部分空气如图6中的箭头X1所示通过开口部65排到热交换室39,但是上述空气的另一部分如图6中的箭头X2所示在机械室40内上升,并通过连通开口71流入电气装配箱34内,通过排气管道72排到热交换室39。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在室外单元10内由下至上流动的空气(外部空气)以及其风速在热交换器21的上下方向上分布均匀,对流入室外单元10内的外部空气整流以抑制风量下降。并且,在电气装配箱34中,如图6中的箭头X2所示,使空气流入该电气装配箱34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该电气装配箱34内的控制装置70以及电气装配箱34内部,使控制装置(零件)70和电气装配箱34内的温度上升得少,确保控制装置(零部件)70的期望性能。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10具有配置在单元箱11的底板12上的压缩机30、配置在底板12上形成单元箱1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截面大致为コ形的热交换器21、配置在该热交换器21上部的室外风扇22,在热交换器21的内侧具有隔板38,该隔板38具有背板部60和左右侧板部62,63且形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并将单元箱11内部划分为配置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室39和配置压缩机30的机械室40,将该隔板38的左右侧板部62,63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21A上,并且在该各侧板部62,63和背板部60上形成有连通热交换室39和机械室40的开口部66,67和开口部65,因此,通过使空气经由这些开口部65~67流通,降低与侧板部62,63对置的部位的热交换器21的通风阻力以增加通风量,从而实现提高热交换效率。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开口部65~67形成为这些开口部65~67的各上边缘部65A~67A的位置均低于压缩机30的电源端子30A的高度位置,因此,即使在雨水通过开口部65~67侵入机械室4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雨水直接淋到压缩机30的电源端子30A上。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压缩机30的上方具有电气装配箱34,在该电气装配箱34中收纳有控制该压缩机30和室外风扇22的动作的控制装置70,在该电气装配箱34上设置有与机械室40连通的连通开口71,因此能够使通过开口部66,67流入机械室40的部分空气通过连通开口71流入电气装配箱34内,能够有效地冷却电气装配箱34内的控制装置7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隔板38一侧的侧板部62倾斜地形成为从管板21A越向热交换器21的内侧延伸,越从该热交换器21的内表面离开,因此能够在开口部66上方的侧板部62与热交换器21之间设置间隙,所以利用该侧板部62来防止局部热交换器21被封闭,能够有效利用热交换器21的传热面积。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配置在隔板38的上部的上板部61成为倾斜面,因此从热交换器21吸入并从配置在热交换器21上方的室外风扇22吹出的单元箱11内的气流(回旋流)方向上的截面积不发生骤然变化,所以不损失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效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与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隔板38的左右的侧板部62,63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21A上,但是,在单元箱11的宽度变宽且能力大的室外单元中,也可以将一侧的侧板部的前端固定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21A上,将另一侧的侧板部固定在底板上以在侧板部与热交换器之间设置大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左侧的侧板部62倾斜地形成为从管板21A越向热交换器21的内侧延伸越从该热交换器21的内表面离开,但是,也可以使左右两侧的侧板部都倾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21是通过弯曲为截面大致呈コ形而形成为一体的,但是在单元箱11的宽度变宽且能力大的室外单元中,例如也可以将截面大致呈L形的两个热交换器对置构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具有配置在壳体的底板上的压缩机、配置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所述壳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截面大致呈コ形的热交换器、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上部的鼓风机,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内侧具有隔板,该隔板包括背板部和左右侧板部并形成为截面大致呈コ形,该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划分为配置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室和配置所述压缩机的机械室,将该隔板的至少一侧侧板部的前端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并且,在该固定的一侧的侧板部和所述背板部上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交换室与所述机械室的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上边缘部的位置均低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源端子的高度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上方具有电气装配箱,在该电气装配箱中收纳有控制该压缩机和所述鼓风机的动作的控制单元,在该电气装配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机械室连通的连通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上方具有电气装配箱,在该电气装配箱中收纳有控制该压缩机和所述鼓风机的动作的控制单元,在该电气装配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机械室连通的连通开口。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将左右所述侧板部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并且在该侧板部上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交换室与所述机械室的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倾斜地形成为至少一侧侧板部从所述管板越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内侧延伸越从该热交换器的内表面离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倾斜地形成为至少一侧侧板部从所述管板越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内侧延伸越从该热交换器的内表面离开。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弯曲为使所述背板部的上部成为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弯曲为使所述背板部的上部成为倾斜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弯曲为使所述背板部的上部成为倾斜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弯曲为使所述背板部的上部成为倾斜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89565 | 2011-08-31 | ||
JP2011189565A JP5919513B2 (ja) | 2011-08-31 | 2011-08-31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67009A CN102967009A (zh) | 2013-03-13 |
CN102967009B true CN102967009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4660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435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67009B (zh) | 2011-08-31 | 2012-07-13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65547A1 (zh) |
JP (1) | JP5919513B2 (zh) |
CN (1) | CN1029670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49797B2 (ja) * | 2014-01-24 | 2016-07-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6344567B2 (ja) * | 2014-09-30 | 2018-06-20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6371688B2 (ja) * | 2014-11-21 | 2018-08-08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 |
JP6475040B2 (ja) * | 2015-02-25 | 2019-02-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KR102237808B1 (ko) * | 2016-06-16 | 2021-04-07 | 도시바 캐리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
CN106288025B (zh) * | 2016-09-18 | 2018-09-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隔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CN106440101A (zh) * | 2016-11-07 | 2017-0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
JP6902359B2 (ja) * | 2017-02-10 | 2021-07-14 |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 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312334A (ja) * | 1988-06-10 | 1989-12-18 | Sharp Corp | 冷暖房装置 |
JP3436115B2 (ja) * | 1998-02-06 | 2003-08-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 |
JPH11281093A (ja) * | 1998-03-30 | 1999-10-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除湿機 |
JP2006078081A (ja) * | 2004-09-09 | 2006-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2006189196A (ja) | 2005-01-06 | 2006-07-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4923107B2 (ja) * | 2007-09-28 | 2012-04-25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5188361B2 (ja) * | 2008-11-04 | 2013-04-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5423322B2 (ja) * | 2009-11-04 | 2014-02-1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KR101174965B1 (ko) * | 2009-12-24 | 2012-08-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JP5611605B2 (ja) * | 2010-01-28 | 2014-10-2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5496697B2 (ja) * | 2010-01-29 | 2014-05-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EP2354683A3 (en) * | 2010-01-28 | 2013-04-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2011
- 2011-08-31 JP JP2011189565A patent/JP591951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7-13 CN CN201210243521.0A patent/CN1029670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07 EP EP12179493A patent/EP256554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67009A (zh) | 2013-03-13 |
JP5919513B2 (ja) | 2016-05-18 |
JP2013050283A (ja) | 2013-03-14 |
EP2565547A1 (en) | 2013-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67009B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 |
AU2012260057B2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JP5310887B2 (ja) | 室外機及び冷凍装置 | |
CN106765654B (zh) | 空调装置 | |
EP2787291B1 (en) | Out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US11112131B2 (en) | Heat source unit with corrugated bottom plate | |
JP2011158137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2011153806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CN100526728C (zh) | 内镶式空调室外机 | |
CN102141275B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 |
JP2011149593A (ja) | 熱交換ユニット | |
JP2005076937A (ja) |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 |
CN202792283U (zh) | 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 |
JP5104993B1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CN108027153A (zh) | 室外机 | |
CN101592363B (zh) |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 |
JP435281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2009074732A (ja) | 冷蔵庫 | |
WO2012160784A1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200808263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H10220817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
KR20060087290A (ko) | 공기조화기용 수평블레이드 결합구조 | |
JP2012172908A (ja) | 室外機 | |
CN104567072A (zh) | 多联式中央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