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9860A - 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 Google Patents

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9860A
CN102959860A CN2012800016704A CN201280001670A CN102959860A CN 102959860 A CN102959860 A CN 102959860A CN 2012800016704 A CN2012800016704 A CN 2012800016704A CN 201280001670 A CN201280001670 A CN 201280001670A CN 102959860 A CN102959860 A CN 102959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astic wave
resonator
angle
inclin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6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9860B (zh
Inventor
清水英仁
中村弘幸
佐藤隆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2959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9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44Transducers of particular shape or position
    • H03H9/14594Plan-rotated or plan-tilted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23Means for obtaining a particul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 H03H9/6433Coupled resonator filters
    • H03H9/6483Ladder SAW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7/463Duplex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备第1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弹性波元件,相对于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即第1倾角不同于相对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即第2倾角。

Description

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弹性表面波元件的滤波器以便携电话等为中心而较多地被使用。通常,这样的滤波器由在压电基板上设有IDT(梳形电极)及反射器的谐振器构成。在这样的滤波器中,弹性表面波器件由于频带、系统所要求的特性不同,所以使用适合于频带、系统的压电基板变得重要。这里,频带、通频带较大地受到弹性表面波速度及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这些特性较大地依赖于压电基板的材料及切割角。
这样,在压电基板中,在相对于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没有晶体的对称性的情况下,发生波阵面的行进方向(相位的传输方向)与能量的行进方向不同的称作波束偏转(beam steering)的现象。将该波阵面的行进方向与能量的行进方向所成的角称作能流角(power flow angle)。在能流角大的情况下,发生能量的损失,所以有滤波器特性劣化的情况。因此,也可以考虑使用能流角为零那样的切割角,但通过这样的切割角不一定能够得到最合适的弹性表面波速度及机电耦合系数。所以,在有波束偏转的状态下,如何降低损失变得重要。
作为实现这一点的滤波器,提出了由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谐振器构成的滤波器。在图10中表示该滤波器900的俯视图。在滤波器900中,在压电基板910上形成有1对IDT电极901及反射器902。IDT电极901的多个电极指903的延伸方向与作为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的X轴正交,该多个电极指903相互平行地排列。此外,这些电极指903的排列方向为沿着相对于X轴倾斜了能流角ξ的X’轴的方向。此外,在IDT的两侧设置的反射器902也沿着X’轴配置。并且,构成反射器902的多个导体带904的延伸方向与X轴正交,该多个导体带904相互平行地排列,其排列方向为沿着X’轴的方向。由此,成为沿着能量的行进方向配置电极指903的交叉区域和反射器902,所以能够将能量封闭,能够降低损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16137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一般而言,能流角ξ由压电基板的材料及切割角唯一地决定,所以在使用具有能流角ξ的压电基板构成具有多个谐振器的滤波器的情况下,成为全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及谐振器的导体带的排列方向以同样的角度ξ从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倾斜的结构。在图11中示意地表示出这样的滤波器950的结构。滤波器950是具有串联谐振器955和并联谐振器956的梯型滤波器。串联谐振器955的IDT电极951a的电极指953a及反射器952a的导体带954a的排列方向从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倾斜能流角ξ。此外,并联谐振器956的IDT电极951b的电极指953b及反射器952b的导体带954b的排列方向也从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倾斜能流角ξ。
发明者发现,在压电基板上配置有如IDT电极、反射器那样的格栅的情况下,根据激励的弹性表面波的频率,能流角不同。这里,为了区别仅压电基板的情况下的能流角、与在压电基板上配置格栅而形成弹性波元件的情况下的实际的能流角,将前者定义为“压电基板的能流角”,将后者定义为“格栅的能流角”。此外,将相对于IDT电极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电极指及反射器的导体带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称作倾角。
这样,由于格栅的能流角具有频率依赖性,所以根据被激励的弹性表面波的频率,最合适的倾角不同。即,在作为滤波器使用的谐振器中,根据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最能将能量有效地封闭而降低损失的倾角不同。
因而,在对应于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来决定倾角的情况下,在谐振频率下能够降低损失,但在反谐振频率下在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间产生差,所以发生损失。通常,在使用多个谐振器构成滤波器时,在一个谐振器中谐振频率下的特性变得重要,在另一个谐振器中反谐振频率下的特性变得重要,所以在如现有技术那样将全部的谐振器对应于压电基板的能流角来决定倾角的情况下,一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特性、或者另一个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特性、或者这双方发生劣化,结果滤波器整体的特性劣化。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采用具有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与能量的行进方向不同的波束偏转的压电基板来构成弹性表面波滤波器的情况下,降低滤波器特性的劣化。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波元件,具备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第1倾角与第2倾角不同,该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该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这里,优选的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大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第1倾角大于第2倾角。或者也可以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小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第1倾角小于第2倾角
或者,优选的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第1倾角在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的±1°的范围内。或者,还优选的是,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第2倾角在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的±1°的范围内。
或者,优选的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大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第1倾角大于第2倾角。
或者,优选的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第1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第2倾角之差的绝对值。
或者,优选的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小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第1倾角小于第2倾角。
或者,优选的是,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第1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第2倾角之差的绝对值。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1弹性波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第1倾角与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2弹性波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第1倾角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1弹性波滤波器是接收信号的接收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第1倾角与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以外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以外的某个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2弹性波滤波器是接收信号的接收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第1倾角与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以外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以外的某个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采用具有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与能量的行进方向不同的波束偏转的压电基板来构成弹性表面波滤波器的情况下,能够减轻滤波器特性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倾角与反谐振频率的Q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滤波器及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滤波器及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10是现有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图11是现有的滤波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100的结构图。梯型滤波器100由串联连接的串联谐振器105及并联连接的并联谐振器106构成。这些谐振器的各IDT电极101a、101b的电极指103a、103b以及各反射器102a、102b的导体带104a、104b,其延伸方向与作为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的X轴正交,相互平行地排列。此外,关于它们的排列方向,串联谐振器105和并联谐振器106不同,分别沿着倾角τ1及τ2的方向。梯型滤波器100与以往的梯型滤波器950的不同点在于,倾角按每个谐振器而不同。
作为梯型滤波器100的压电基板110,使用例如铌酸锂(LiNbO3)类的压电体,欧拉角
Figure BDA00002578458100061
是(15°,85°,-15°)。此外,作为IDT电极101a、101b及反射器102a、102b,例如使用由如下材料构成的电极:由铝、铜、银、金、钛、钨、钼、铂或铬构成的单体金属、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合金、或者将这些金属层叠后的层叠体。
通常,在这样的三重旋转(triple rotation)的切割角的压电基板中,相对于弹性表面波的波阵面的行进方向没有晶体的对称性,所以产生相位的传输方向与能量的行进方向不同的波束偏转。并且,在使用这样的压电基板在压电基板上配置格栅的情况下,导致具有存在频率依赖性的格栅的能流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谐振频率下是1.4°,在反谐振频率下是-2.6°。
因此,通过使串联谐振器105与并联谐振器106的倾角不同,来减轻滤波器特性的劣化。例如,如图1所示,成为以下结构,即:关于串联谐振器105,使倾角τ1与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1即1.4°相对应,关于并联谐振器106,使倾角τ2与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2即-2.6°相对应。另外,在图1中将倾角τ1、τ2夸张地示出。其他图也同样。通过该结构,能够减少串联谐振器105的谐振频率下的损失及并联谐振器106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损失,能够抑制梯型滤波器100的滤波器特性的劣化。
另外,在上述中使倾角与格栅的能流角一致,但也可以不严格地一致。在图2中,表示倾角与反谐振频率下的Q值即Qp值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如图2所示,即使倾角相对于格栅能流角-2.6°处于±1°以内的范围,也能够将Q值的从最大值的劣化抑制在20%以内。此外,即使不是这样的角度范围,通过将倾角设定在能流角的一定范围内,也能够改善Q值。此外,这里说明了将使倾角与格栅的能流角一致的谐振器适用于梯型滤波器的情况,但适用于其他滤波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将各谐振器形成于压电基板时,可以形成为使各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为相同方向,也可以形成为按每个谐振器而成为不同方向。
(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200的结构图。梯型滤波器200如图3所示,是通过在压电基板210上配置串联谐振器205及并联谐振器206、并在其后级连续配置串联谐振器207及并联谐振器208而构成的2级梯型滤波器。通常,在2级梯型滤波器中,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第2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不同。
在梯型滤波器200中,串联谐振器205及207的谐振频率也不同,串联谐振器205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3与串联谐振器207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4也不同。因此,在梯型滤波器200中,使串联谐振器205和串联谐振器207的倾角τ3及τ4不同。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串联谐振器205的倾角τ3符合串联谐振器205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3的值±1°以内的范围,串联谐振器207的倾角τ4符合串联谐振器207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4的值±1°以内的范围。
在梯型滤波器200中,串联谐振器205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谐振器207的谐振频率高,串联谐振器205的倾角τ3比串联谐振器207的倾角τ4大。由此,能够抑制因串联谐振器205及207的各自的谐振频率下的波束偏转带来的损失,所以能够抑制滤波器特性的劣化。另外,这里举出梯的级数是2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3级以上的情况下,通过使各串联谐振器的倾角符合各自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的值±1°以内的范围,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图4是表示串联谐振器205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器207的频率特性和梯型滤波器200的通频特性的图。如图4所示,表示串联谐振器207的频率特性的线与表示串联谐振器205的频率特性的线相比,存在于更靠梯型滤波器200的通频带的内侧,串联谐振器207的反谐振频率比串联谐振器205的反谐振频率低,所以串联谐振器207的频率特性与串联谐振器205的频率特性相比,对梯型滤波器200的通频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带来更大影响。由此,为了使串联谐振器207的反谐振频率下的Q值的劣化量比串联谐振器205的反谐振频率下的Q值的劣化量更加得到抑制,优选的是使串联谐振器207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串联谐振器205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由此,梯型滤波器200的通频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提高。
即,例如,使多个串联谐振器中的反谐振频率最低的串联谐振器的倾角符合该串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的值±1°以内的范围,并使其他串联谐振器的倾角符合各自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的值±1°以内的范围,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梯型滤波器200的滤波器特性的劣化的抑制和高频侧的陡峭性。
(第3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300的结构图。梯型滤波器300如图5所示,是通过在压电基板310上配置串联谐振器305及并联谐振器306、并在其后级连续配置串联谐振器307及并联谐振器308而构成的2级梯型滤波器。
梯型滤波器300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200中、使串联谐振器的倾角为0°、使并联谐振器的倾角不同的结构。通常,在2级梯型滤波器中,初级的并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与第2级的并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不同。在梯型滤波器300中,并联谐振器306及308的反谐振频率也不同,并联谐振器306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5与并联谐振器308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6也不同。所以,如图5所示,使并联谐振器306与并联谐振器308的倾角τ5及τ6不同。具体而言,并联谐振器306的倾角τ5符合并联谐振器306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5的值±1°以内的范围,并联谐振器308的倾角τ6符合并联谐振器308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τ6的值±1°以内的范围。
在梯型滤波器300中,并联谐振器306的反谐振频率比并联谐振器308的反谐振频率高,并联谐振器306的倾角τ5比并联谐振器308的倾角τ6大。由此,能够抑制因并联谐振器306及308的各自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波束偏转带来的损失,所以能够抑制滤波器特性的劣化。另外,这里举出梯的级数是2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3级以上的情况下,通过使各并联谐振器的倾角符合各自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的值±1°以内的范围,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梯型滤波器300中,不仅是并联谐振器306及308,关于串联谐振器305及307,也可以使各倾角符合各自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的值±1°以内的范围。
此外,图6是表示并联谐振器306的频率特性、并联谐振器308的频率特性和梯型滤波器300的通频特性的图。如图6所示,表示并联谐振器306的频率特性的线与表示并联谐振器308的频率特性的线相比,存在于更靠梯型滤波器300的通频带的内侧,并联谐振器306的谐振频率比并联谐振器308的谐振频率高,所以并联谐振器306的频率特性与并联谐振器308的频率特性相比,对梯型滤波器300的通频带的低频侧的陡峭性带来更大影响。由此,为了使并联谐振器306的谐振频率下的Q值的劣化量比并联谐振器305的谐振频率下的Q值的劣化量更加得到抑制,优选的是使并联谐振器306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并联谐振器308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由此,梯型滤波器300的通频带的低频侧的陡峭性提高。
(第4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共用器400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共用器400通过在压电基板410上形成并连接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421及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422而构成。以下,假设第1频带比第2频带更靠低频侧。作为这些频带的用途,例如可以举出将第1频带作为发送频带、将第2频带作为接收频带。
通常,在共用器中,与滤波器的通频特性同样,隔离(isolation)特性是重要的。即,第1频带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及第2频带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是重要的。这里,在梯型滤波器中,滤波器特性的低频侧的衰减极点由并联连接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构成,此外,高频侧的衰减极点由串联连接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构成。因而,作为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421,构成高频侧的衰减极点的串联连接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Q值是重要的。
在共用器400中,使梯型滤波器421的串联谐振器405和并联谐振器406的倾角τ7、τ8不同,并且,使串联谐振器405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7与倾角τ7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8与倾角τ8之差的绝对值。由此,串联谐振器405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损失被优先地降低而改善Q值,梯型滤波器401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提高。这样,在具有低频侧的通频带的滤波器中,通过改善与隔离特性有关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能够改善共用器400的隔离特性。
另外,在形成第1频带的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421中,在多个串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不同的情况下,表示反谐振频率相对较低的串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线与表示反谐振频率相对较高的串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线相比,存在于更靠梯型滤波器421的通频带的内侧,反谐振频率相对较低的串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与反谐振频率相对较高的串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相比,对梯型滤波器421的通频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带来更大影响。由此,优选的是使反谐振频率相对较低的串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反谐振频率相对较高的串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由此,梯型滤波器421的通频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提高。
(第5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如上所述,在共用器中,不仅第1频带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重要,第2频带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也重要。因而,作为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构成低频侧的衰减极点的并联连接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Q值是重要的。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共用器500的结构图。共用器500是在第4实施方式的共用器400中、使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倾角为0°、使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倾角不同的结构。
即,如图8所示,使形成在压电基板510上的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521的串联谐振器505及并联谐振器506的倾角为0°,使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522的串联谐振器507和并联谐振器508的倾角分别不同且为τ9、τ10,并且使并联谐振器508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10与倾角τ10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串联谐振器507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9与倾角τ9之差的绝对值。由此,并联谐振器508的谐振频率下的损失优先地被降低而改善Q值,梯型滤波器522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提高。这样,在具有高频侧的通频带的滤波器中,通过改善与隔离特性有关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能够改善共用器500的隔离特性。
另外,也可以构成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421作为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使用第5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522作为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的共用器。在此情况下,能够将共用器的隔离特性进一步改善。
此外,虽然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及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的提高对于共用器的隔离特性的改善没有帮助,但可以根据各滤波器所要求的频带特性而适当实施。例如,在第4实施方式的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421中,也可以使并联谐振器406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8与倾角τ8之差的绝对值减小到与串联谐振器405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7与倾角τ7之差的绝对值相同的程度。在此情况下,梯型滤波器422的低频侧的衰减特性得到改善。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的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522中,也可以使串联谐振器507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9与倾角τ9之差的绝对值减小到与并联谐振器508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10与倾角τ10之差的绝对值相同的程度。在此情况下,梯型滤波器522的高频侧的衰减特性得到改善。
另外,在形成第2频带的通频带的梯型滤波器522中,在多个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不同的情况下,表示谐振频率相对较高的并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线与表示谐振频率相对较低的并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的线相比,存在于更靠梯型滤波器522的通频带的内侧,谐振频率相对较高的并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与谐振频率相对较低的并联谐振器的频率特性相比,对梯型滤波器522的通频带的低频侧的陡峭性带来更大影响。由此,优选的是使谐振频率相对较高的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谐振频率相对较低的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由此,梯型滤波器522的通频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提高。
(第6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共用器600的结构图。共用器600通过将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621及以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2级梯型滤波器622连接而构成。滤波器621是发送侧的滤波器,梯型滤波器622是接收侧的滤波器。滤波器621虽未图示内部结构,但可以使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梯型滤波器的某种或任意的滤波器。
通常,在作为接收侧的滤波器而使用的多级梯型滤波器中,对初级的串联谐振器施加最大的电力。因而,为了确保耐电力性,要求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特别为低损失。
因此,使共用器600的梯型滤波器622的初级串联谐振器605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ξ11与倾角τ11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级的串联谐振器607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12与倾角τ12之差的绝对值。由此,能够将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损失优先降低,提高梯型滤波器622的耐电力性。
另外,在以第1通频带为接收频带、以第2通频带为发送频带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梯型滤波器622适用于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滤波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梯型滤波器622不仅能够作为共用器的一部分使用,还能够作为单体的滤波器使用。
此外,也可以代替2级梯型滤波器而使用3以上的级数的梯型滤波器。在此情况下,使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初级以外的任一个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于在信息通信设备等中使用的弹性元件具有实用性。特别能够用于在便携电话等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共用器。
标号说明
100、200、300、421、422、521、522、621、622、900、950滤波器
101a、101b、901、951a、951bIDT电极
102a、102b、902、952a、952b反射器
103a、103b、903、953a、953b电极指
104a、104b、904、954a、954b导体带
105、205、207、305、307、405、407、505、507、605、607、955串联谐振器
106、206、208、306、308、406、408、506、508、956并联谐振器
110、210、310、410、510、910压电基板
400、500、600共用器

Claims (13)

1.一种弹性波元件,具备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
第1倾角与第2倾角不同,该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该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
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大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
上述第1倾角大于上述第2倾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
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小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
上述第1倾角小于上述第2倾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
上述第1倾角在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的±1°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
上述第2倾角在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的±1°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大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
上述第1倾角大于上述第2倾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串联臂上的串联谐振器;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上述第1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上述第2倾角之差的绝对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小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
上述第1倾角小于上述第2倾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及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是连接在并联臂上的并联谐振器;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上述第1倾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格栅的能流角与上述第2倾角之差的绝对值。
10.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上述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
第1倾角与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11.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上述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弹性波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
第1倾角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12.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上述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弹性波滤波器是接收信号的接收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
第1倾角与上述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上述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以外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以外的某个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13.一种天线共用器,具备以第1频带为通频带的第1弹性波滤波器和以比上述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为通频带的第2弹性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弹性波滤波器是接收信号的接收滤波器,具有连接在串联臂上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和连接在并联臂上的第2弹性波谐振器;
第1倾角与上述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2倾角与上述第1串联谐振器中的输入侧初级以外的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下的能流角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第1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的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上述第2倾角是相对于上述输入侧初级以外的某个串联谐振器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电极指的排列方向所成的角。
CN201280001670.4A 2011-04-12 2012-03-12 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Active CN102959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8490 2011-04-12
JP2011088490 2011-04-12
PCT/JP2012/001682 WO2012140831A1 (ja) 2011-04-12 2012-03-12 弾性波素子と、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共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9860A true CN102959860A (zh) 2013-03-06
CN102959860B CN102959860B (zh) 2016-03-23

Family

ID=4700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670.4A Active CN102959860B (zh) 2011-04-12 2012-03-12 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24240B2 (zh)
JP (1) JP5736392B2 (zh)
CN (1) CN102959860B (zh)
WO (1) WO201214083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308A (zh) * 2013-10-31 2016-06-15 京瓷株式会社 弹性波元件、滤波器元件以及通信装置
CN107005217A (zh) * 2014-12-04 2017-08-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型滤波器、弹性波滤波器模块以及双工器
CN107636961A (zh) * 2015-06-22 2018-0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CN113114154A (zh) * 2021-03-01 2021-07-13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横向模式抑制的声表面波谐振器
CN115664370A (zh) * 2022-10-11 2023-01-31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传输零点的板波滤波器及信号处理电路
CN115913167A (zh) * 2022-10-11 2023-04-04 上海馨欧集成微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传输零点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及信号处理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8756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及びフィルタ装置
JP6408592B2 (ja) * 2015-01-27 2018-10-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分波器および通信装置
DE112016002880B4 (de) * 2015-06-24 2021-11-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tervorrichtung
JP6461036B2 (ja) * 2016-04-06 2019-01-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
US11095266B2 (en) 2016-10-07 2021-08-17 Qorvo Us, Inc. Slanted apodization for acoustic wave devices
WO2018097203A1 (ja) * 2016-11-25 2018-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DE102017127713B3 (de) * 2017-11-23 2019-02-28 RF360 Europe GmbH Elektroakustisches Filter mit einer verringerten akustischen Kopplung, Verfahren zum Verringern der akustischen Kopplung und Multiplexer
JP7117880B2 (ja) 2018-03-30 2022-08-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弾性波フィルタ、分波器および通信装置
DE102018118005A1 (de) * 2018-07-25 2020-01-30 RF360 Europe GmbH SAW-Vorrichtung mit einem geneigten Resonator
DE102018118003A1 (de) * 2018-07-25 2020-01-30 RF360 Europe GmbH SAW-Vorrichtung mit einem geneigten Resonator
DE102018130144A1 (de) * 2018-11-28 2020-05-28 RF360 Europe GmbH Elektroakustischer Resonator und HF-Filter
US11606078B2 (en) * 2019-07-18 2023-03-14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coustic wave resonator with rotated and tilted interdigital transducer electrode
JP7352855B2 (ja) * 2019-08-21 2023-09-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分波器
KR20210033174A (ko) * 2019-09-18 2021-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면 탄성파 필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456876B2 (ja) 2020-07-31 2024-03-2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及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WO2024004862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458A (zh) * 1999-05-07 2000-11-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谐振器、声表面波装置和通信装置
CN1306345A (zh) * 2000-01-18 2001-08-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装置、声表面波滤波器和声表面波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297482A (zh) * 2005-10-27 2008-10-29 京瓷株式会社 双工器以及使用双工器的通信设备
WO2010001522A1 (ja) * 2008-06-30 2010-01-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阻止フィルタ
US20100207707A1 (en) * 2008-03-27 2010-08-1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9104B2 (ja) 1990-01-20 1998-12-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の変速装置
US5113115A (en) * 1991-06-19 1992-05-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Saw slanted array correlator with amplitude error compensating polymer reflective array grating
JPH07283688A (ja) * 1994-04-07 199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ー
US5895996A (en) 1994-09-29 1999-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aw device
WO2005060094A1 (ja) 2003-12-16 2005-06-3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弾性境界波装置
FR2864618B1 (fr) * 2003-12-24 2006-03-03 Temex Sa Capteur de temperature ou de temperature et de pression interrogeable a distance
JP4613779B2 (ja) * 2005-09-30 2011-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
US8384495B2 (en) 2008-06-06 2013-0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oustic wave duplexer
JP5652606B2 (ja) * 2010-12-03 2015-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共振子、弾性表面波発振器、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458A (zh) * 1999-05-07 2000-11-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谐振器、声表面波装置和通信装置
CN1306345A (zh) * 2000-01-18 2001-08-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装置、声表面波滤波器和声表面波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297482A (zh) * 2005-10-27 2008-10-29 京瓷株式会社 双工器以及使用双工器的通信设备
US20100207707A1 (en) * 2008-03-27 2010-08-1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WO2010001522A1 (ja) * 2008-06-30 2010-01-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阻止フィルタ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308A (zh) * 2013-10-31 2016-06-15 京瓷株式会社 弹性波元件、滤波器元件以及通信装置
CN107005217A (zh) * 2014-12-04 2017-08-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型滤波器、弹性波滤波器模块以及双工器
CN107005217B (zh) * 2014-12-04 2020-08-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型滤波器、弹性波滤波器模块以及双工器
CN107636961A (zh) * 2015-06-22 2018-0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CN107636961B (zh) * 2015-06-22 2021-02-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CN113114154A (zh) * 2021-03-01 2021-07-13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横向模式抑制的声表面波谐振器
CN115664370A (zh) * 2022-10-11 2023-01-31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传输零点的板波滤波器及信号处理电路
CN115913167A (zh) * 2022-10-11 2023-04-04 上海馨欧集成微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传输零点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及信号处理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0831A1 (ja) 2012-10-18
JP5736392B2 (ja) 2015-06-17
CN102959860B (zh) 2016-03-23
US9124240B2 (en) 2015-09-01
US20130099875A1 (en) 2013-04-25
JPWO2012140831A1 (ja)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860B (zh) 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天线共用器
CN106105031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CN105264772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JP5765502B1 (ja) デュプレクサ
KR102320452B1 (ko) 탄성파 장치, 멀티플렉서, 고주파 프론트 엔드 회로 및 통신 장치
CN109792239A (zh) 弹性波滤波器、弹性波器件、分波器以及通信装置
WO2009119007A1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CN101379700B (zh) 声表面波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9647A (zh)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利用该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天线共用器
CN109328431A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JP6513104B2 (ja) 弾性波共振器、これを用いた弾性波フィルタ、アンテナ共用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機器
CN101821944B (zh) 弹性表面波谐振器以及梯型滤波器
CN105075118B (zh) 双工器
CN101842981B (zh) 弹性波谐振器、弹性波滤波器及采用其的天线共用器
KR20160043100A (ko) 듀플렉서
CN105474541A (zh) 可调谐滤波器
WO2005088836A1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KR102345526B1 (ko) 탄성파 필터 장치 및 멀티플렉서
JPWO2006016544A1 (ja) デュプレクサ及び通信装置
CN102197593B (zh) 弹性波滤波装置
JP5045760B2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WO2014199674A1 (ja)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デュプレクサ
KR102215432B1 (ko) 탄성파 장치, 멀티플렉서, 고주파 프론트 엔드 회로 및 통신 장치
JP6658867B2 (ja) 複合フィルタ装置
JP5796604B2 (ja) 分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KYWORKS PANASONIC FILTRATE SOLUTIONS JAPAN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31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