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0888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0888A
CN102950888A CN201210291380XA CN201210291380A CN102950888A CN 102950888 A CN102950888 A CN 102950888A CN 201210291380X A CN201210291380X A CN 201210291380XA CN 201210291380 A CN201210291380 A CN 201210291380A CN 102950888 A CN102950888 A CN 102950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arget
supported
primary importance
bea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13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0888B (zh
Inventor
原平
佐佐木恒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0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0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8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向目标喷射液体;支承单元,其对目标进行支承;光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支承单元对目标进行支承时,所述支承单元以及被支承在该支承单元上的目标并排的规定方向上,输送路径位于所述光检测单元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光检测单元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目标中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作为具备用于对沿着预定的输送方向而被输送的印刷纸张的塞纸(也称为“卡纸”)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的印刷装置,已知沿着印刷纸张的输送路径而配置有多个检测系统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各个检测系统分别具备发出光的发光部和接收光的受光部。而且,发光部以及受光部中的某一方被配置在印刷纸张的背面(即,未实施印刷的面)侧,并且发光部以及受光部中的另一方被配置在印刷纸张的表面(即,实施了印刷的面)侧。
在印刷纸张的输送时,当通过各个检测系统中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检测系统而检测到印刷纸张的前端时,则开始计测时间。而且,在即使从通过第一检测系统而检测到印刷纸张的前端起的经过时间,超过了基于印刷纸张的输送速度等而被设定的时间基准值,通过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检测系统也未检测到印刷纸张的前端时,判断为发生了塞纸。
另外,以这种方式,使用沿着输送方向而配置的多个检测系统来对塞纸等的输送不良进行检测的方法也能够适用于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即,具备向印刷纸张等的目标喷射油墨等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喷墨式打印机)。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支承单元,其对目标进行支承;作为移动体的滑架,其在预定的扫描方向上,于隔着目标而被设定在支承单元的相反侧的可移动区域内进行移动,且在该滑架上设置有液体喷射头。在以这种方式设置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目标中与上述可移动区域对置的部分(以下,也称为“被支承部分”)被支承在支承单元上,被支承部分与滑架或被搭载于该滑架上的液体喷射头不接触。
但是,当产生了目标的输送不良等时,无法沿着输送方向对目标适当地进行输送,从而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支承单元向滑架侧分离、即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支承单元上翘起。此时,存在目标与在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架接触的可能性。当未检测出这种接触而继续滑架的移动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由于滑架在维持与目标接触的状态下的移动,而导致目标发生损坏。因此,当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单元分离而使目标与滑架接触时,需要快速地检测出该接触。
当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而对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单元分离的情况进行检测时,有可能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在上述方法中,各个检测系统沿着目标的输送方向而配置。而且,当从通过第一检测系统而检测到目标的前端起未经过某种程度的时间时,则不会检测出目标的输送不良。因此,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在从实际发生了输送不良到该输送不良被检测出为止的期间内,滑架在与目标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该目标发生损坏、或者损坏的程度增大。另外,这里所说的“损坏”包括目标被不必要地损坏、或在目标上增加了不必要的折痕的情况。
此外,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单元分离的情况,也有可能在以所谓的塞纸等为代表的、目标的输送不良时以外发生。例如,当由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以呈网眼结构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具有吸液性的多孔性材料构成目标时,该目标吸收所附着的油墨的油墨溶剂(水分或酒精等的有机溶剂)从而膨胀。其结果为,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产生目标变形为如波状褶皱这种形状的起皱现象,从而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单元分离。此时,由于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单元分离的情况,并不是在目标的输送中存在问题,因此无法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检测出。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头并不限定于被搭载于移动体上的类型。例如,在液体喷射头未被搭载于移动体上的类型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当无法对移动体和目标之间的接触进行检测时,与液体喷射头被搭载于移动体上的类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情况相同,由于移动体在维持与目标的接触的状态下的移动,从而目标发生损坏、或损坏程度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提高对目标中被支承在支承单元支承上的部分、且与移动体的可移动区域对置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的判断精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向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的目标喷射液体;支承单元,其对目标进行支承;移动体,其沿着扫描方向而在可移动区域内进行进退移动,所述可移动区域被设定为,在所述支承单元对目标进行支承时,所述支承单元以及被支承在该支承单元上的目标并排的规定方向上,目标的输送路径位于所述移动体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光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所述输送路径位于所述光检测单元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光检测单元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目标中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该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第二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处,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某一方上的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发出光。
根据上述结构,被配置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中的某一方上的发光部朝向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发出光。由于这种来自发光部的光在目标的被支承部分整体与支承单元接触时,被受光部接收,因此判断为目标的被支承部分未与支承单元分离。另一方面,在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单元分离的情况下,当被支承部分中与支承单元分离的部位(以下,也称为“分离部位”)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由于该分离部位,从而来自发光部的光被遮光、或使光的前进方形发生变更。其结果为,受光部的受光量降低,从而判断为目标中产生了分离部位。即,即使在目标的输送不良时以外,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产生了的分离部位时,也能够判断出产生了分离部位。因此,能够提高对目标中被支承在支承单元上的部分、且与移动体的可移动区域对置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的判断精度。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使所述移动体的扫描方向与从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前进方向交叉的位置上。
当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前进方向与移动体的扫描方向相一致时,在以下所示的状态下,即使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产生了分离部位,也有可能性错误判断为未产生该分离部位。例如,存在如下的情况,即,被支承部分中输送方向上的不同的多个部位(也称为“被支承部位”)被支承在支承单元上,而输送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两个被支承部位之间的部分从支承单元上翘起。此时,位于被支承在支承单元上的各个被支承部位之间的部位、且与支承单元分离的部位,相当于分离部位。此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来自发光部的光未被入射至目标中产生的分离部位,而在形成于被支承部分的分离部位和支承单元之间的间隙内穿过。于是,来自发光部的光未被目标阻碍而被受光部接收。其结果为,即使实际上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产生了分离部位,也无法使用光检测单元检测出该分离部位。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使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前进方向与移动体的扫描方向交叉。因此,与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前进方向与移动体的扫描方向相一致的情况进行比较,提高了来自发光部的光入射至被支承部分的分离部位的可能性。其结果为,能够提高对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的判断精度。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移动体的基准位置被设定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该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该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判断单元在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情况、和所述移动体向远离所述基准位置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下,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目标的所述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所述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
根据上述结构,当在移动体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实施判断处理时,在移动体从基准位置起开始移动之前,判断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是否存在分离部位。此外,当在移动体从基准位置起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实施判断处理时,在移动中途的移动体与目标发生接触之前,判断是否存在分离部位、或者从发生接触起快速地判断是否存在分离部位。因此,当在判断出存在分离部位的情况下禁止移动体的移动时,能够避免移动体与目标之间的接触、或者能够尽量减小随着移动体与目标的接触而导致的该目标的损坏程度。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移动量检测单元,所述移动量检测单元用于对以所述基准位置为基准的、所述移动体向所述扫描方向的移动量进行检测,所述判断单元在由所述移动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移动量在被预先设定的移动量基准值以下时,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所述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
在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前进方向与移动体的扫描方向交叉的结构的情况下,根据移动体的位置,即使在被支承部分中不存在分离部位时,有时也无法由受光部接收到来自发光部的光。因此,在本发明中,当由移动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移动体的移动量在移动量基准值以下时,根据受光部的受光量,来判断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是否存在分离部位。即,在移动体位于受光部的受光量根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否存在分离部位而发生变化的位置时,能够根据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判断出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产生了分离部位。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某一方上,并对来自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上的所述发光部的光进行反射,所述受光部能够在由所述移动量检测部检测出的移动量在所述移动量基准值以下时,接收来自所述反射部的反射光。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是经由反射部而由受光部接收来自发光部的光的结构,当移动体的从基准位置起的移动量在移动量基准值以下时,也能够根据受光部的受光量,来对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进行判断。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喷射头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且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的下游侧。
根据上述结构,与将第一位置设定在输送方向上第二位置的上游侧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高精度地对在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附着有液体的部分处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进行判断。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喷射头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且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发光部被配置为,使光朝向位于所述基准位置处的所述移动体的预定位置、或该预定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前进,所述预定位置被设定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中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
在按照液体喷射头位于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处的情况而设定光的前进方向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当液体喷射头位于接近基准位置的位置时,无法对目标中存在分离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测。此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当实际上目标中存在分离部位时,在从由基准位置向第一位置靠近的移动体与目标的实际的接触开始起,到能够根据受光部的受光量而检测出该接触为止的期间内,产生时滞。这种时滞越长,随着移动体与目标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目标的损坏程度越有可能增大。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按照液体喷射头位于远离第一位置的基准位置处的情况而设定光的前进方向。因此,与按照液体喷射头位于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处的情况而设定光的前进方向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在液体喷射头位于基准位置时、或液体喷射头距第一位置尚远时,对目标中存在分离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测。即,当目标的被支承部分中存在分离部位时,能够在较早的阶段检测出该分离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油墨喷射部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油墨喷射部的俯视图。
图4为对翘起判断处理程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卷筒纸的被支承部分的一部分与支承台分离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来自发光部的光相对于卷筒纸的被支承部分中所产生的分离部位而从斜向进行入射的情况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本说明书中的说明中,提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时,分别表示在图1、图2以及图3中以箭头表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11为如下的装置,即,通过使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附着在作为目标的一个示例的卷筒纸13上,从而在卷筒纸13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所述卷筒纸13于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12上被卷绕为卷筒状。这种喷墨式打印机11具备:输送部14,其沿着输送方向Y(此时,为前后方向)而对卷筒纸13进行输送,所述卷筒纸13通过卷绕有卷筒纸13的旋转轴12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而被送出;油墨喷射部15,其使油墨附着在通过该输送部14而被输送的卷筒纸13上。此外,在输送方向Y上油墨喷射部15的下游侧(在图1中为左侧),设置有切断部16和排出部17,其中,所述切断部16具有用于对卷筒纸13进行切断的剪切器16a,所述排出部17将通过该切断部16而从卷筒纸13上被切下的切断纸张13a朝向未图示的排纸托盘排出。而且,输送部14、油墨喷射部15、切断部16以及排出部17通过控制装置18而被控制。
参照图1,对输送部14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输送部14为,多个(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个)辊对23沿着卷筒纸13的输送方向Y而配置的结构,多个所述辊对23由以对卷筒纸13进行夹持的方式而配置的驱动辊21以及从动辊22构成。这些辊对23通过来自输送电机24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辊21,从而向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在图1中为左侧)输送卷筒纸13。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被画出,但也可以在输送方向Y上油墨喷射部15和切断部16之间,配置至少一对辊对。
接下来,参照图1,对排出部17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排出部17具备辊对33,所述辊对33由以对切断纸张13a进行夹持的方式而配置的驱动辊31以及从动辊32构成。该辊对33通过来自排出电机34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辊31,从而朝向排出托盘(省略图示)排出切断纸张13a。
接下来,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对油墨喷射部15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油墨喷射部15具备作为支承单元的一个示例的支承台40,所述支承台40被配置在卷筒纸13的输送路径的下侧,且对卷筒纸13中被输送至油墨喷射部15的部分进行支承。该支承台40的上表面成为对卷筒纸13进行支承的支承面41。另外,在以后的记载中,将卷筒纸13中被支承面41支承的部分称为“被支承部分13b”。
此外,在支承台40的支承面41上开口有多个抽吸孔42。具体而言,在支承面41上沿着输送方向Y而配置有多列抽吸孔列43,多个所述抽吸孔列43由沿着与输送方向Y大致正交的扫描方向X而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抽吸孔42构成。此外,在支承台40内设置有抽吸机构44(例如,抽吸风扇),所述抽吸机构44经由各个抽吸孔42而对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进行抽吸。因此,卷筒纸13的被抽吸部分13b通过来自抽吸机构44的抽吸力而被吸附在支承面41上。
此外,在隔着卷筒纸13的输送路径的支承台40的相反侧、即支承台40的上方区域内,设置有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引导轴50。即,引导轴50被配置在如下的区域内,即,在支承台40以及被支承在该支承台40上的被支承部分13b并排的上下方向(规定的方向)上,卷筒纸13的输送路径位于引导轴50与支承台40之间的区域。以这种方式配置的引导轴50的左端位于支承台40的左端的左侧,并且引导轴50的右端位于支承台40的右端的右侧。此外,引导轴50以能够使作为移动体的一个示例的滑架52在扫描方向X上进退移动的方式对滑架52进行支承,所述滑架52在下部(与支承台40对置的对置部)52a上设置了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51。该滑架52通过经由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而被传递来自滑架电机53的驱动力,从而在被引导轴50引导的同时,沿着扫描方向X而在被设定在输送路径的上方的可移动区域54内进行进退移动。
在记录头51上形成有多个喷嘴(未图示),所述多个喷嘴朝向下方喷射从未图示的油墨收纳部被供给的油墨。上述各个喷嘴分别在记录头51中与支承台40对置的喷嘴形成面51a上开口。在该喷嘴形成面51a上,沿着扫描方向X而配置有多列喷嘴列(省略图示),多列所述喷嘴列由沿着输送方向Y而配置的多个喷嘴开口构成。而且,上述各个喷嘴列的输送方向Y上的中央,与喷嘴形成面51a的输送方向Y上的中央大致一致。
此外,在滑架52的下部52a中记录头51的右侧设置有按压部55,所述按压部55用于将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从支承面41向滑架52侧分离的部位(以下,也称为“分离部位”)向支承面41侧按压。该按压部55具有:支承部位55a,其被支承在滑架52的下部52a上;斜状部位55b,其从该支承部位55a的右端起向右斜上方延伸。而且,当在滑架52向右方移动的情况下,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存在分离部分时,按压部55将与该按压部55(尤其是斜状部位55b)接触的分离部位向支承面41侧按压。另外,当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整体未与支承面41分离时,被支承部分13b不与按压部55接触。
此外,在滑架52的后侧设置有作为移动量检测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线性编码器60,所述线性编码器60用于对距被设定在支承台40的右侧的作为基准位置的一个示例的初始位置HP的、滑架52的移动量(即,以初始位置HP为基准的、扫描方向X上的滑架52的位置)进行检测。该线性编码器60具备:被检测用带61,其沿着扫描方向X以等间隔而形成有未图示的狭缝;检测部62,其被设置在滑架52的后部上。而且,相当于滑架52的移动距离的、脉冲状的检测信号从被设置在检测部62上的传感器(省略图示)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8。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初始位置HP与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相比,被设定在卷筒纸13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在以这种方式设定的初始位置HP的下方设置有维护单元65,所述维护单元65用于在滑架52移动至该初始位置HP时,对记录头51进行维护。作为该维护单元65所实施的维护,例如,可列举出对记录头51的喷嘴形成面51a的擦拭、对记录头51的冲洗、以及对记录头51的清洗等。
另外,在向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喷射油墨之前,滑架52位于初始位置HP。而且,在向被支承部分13b喷射油墨时,滑架52从初始位置HP朝向扫描方向X上的另一侧(左侧)移动,在该期间内油墨从记录头51被适当地喷射。
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墨喷射部15上,设置有作为光检测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光电传感器70和作为反射部的一个示例的反射器71,所述光电传感器70用于在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时,对该分离部位进行检测。反射器71在入射至该反射器71的光的入射角在预定角度以下时,以使出射角成为与入射角大致相同的角度的方式对光进行反射。以这种方式设置的反射器71被配置在设定于滑架52的左端部(扫描方向X上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二位置P2处。
反射器71的宽度(即,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滑架5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一致,并且反射器71的高度(即,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在滑架52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以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器71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与滑架52的下端相一致。
光电传感器70为回归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且具有:发光部72,其向反射器71发出纵波的光;受光部73,其接收来自反射器71的反射光。来自发光部72的纵波的光在反射器71中进行反射时,被转换为横波,并从该反射器71被射出。即,被入射至受光部73中的、来自反射器71的反射光为横波的光。而且,与所接受的横波的光量相对应的检测信号从受光部73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发光部72的光的光束的中央沿着从发光部72发出的光的前进方向(以下,也称为“光线方向”)延伸的线,称为“光线L1”。
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P1上,所述第一位置P1被设定在可移动区域54的外侧且卷筒纸13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可移动区域54被设定为,使卷筒纸13的输送路径位于上下方向上该光电传感器70与支承台4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P1位于配置有反射器71的第二位置P2的上侧且第二位置P2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前侧)。即,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在被支承在支承台40上的被支承部分13b的上侧。
在被配置在第一位置P1上的光电传感器70中,发光部72发出在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的上方区域内,横穿卷筒纸13的光。以此种方式从发光部72发出的光的上述光线方向相对于滑架52的扫描方向X相差预定的角度差θ(≠0(零)°)。而且,当在滑架52位于初始位置HP的情况下,光从发光部72被发出时,光线L1入射至预定位置P3,所述预定位置P3被设定在,反射器71中与记录头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上。而且,由反射器71反射的光在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的上方区域横穿了卷筒纸13之后,被光电传感器70的受光部73接收。
根据上述结构,当以初始位置HP为基准的、滑架52向扫描方向X的移动量在移动量基准值MCth以下时,在受光部73中入射有由发光部72发出的光中被反射器71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另一方面,当以初始位置HP为基准的、滑架52的移动量超过了移动量基准值MCth时,在受光部73中未入射有或几乎未入射有由发光部72发出的光。其原因在于,由于发光部72和反射器71之间的距离所短,从而向反射器71的光的入射量减少,或者来自发光部72的光未被入射至反射器7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定的角度差θ被设定为,使移动量基准值MCth成为小于从初始位置HP到第一位置P1为止的距离MCmax的值的角度。作为一个示例,预定的角度差θ被设定为,使移动量基准值MCth成为上述距离MCmax的一半左右的值的角度。
接下来,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8所执行的翘起判断处理程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承面41分离的情况、即产生分离部位的情况,也称为“被支承部分13b的至少一部分从支承面41上翘起”。
另外,翘起判断处理程序在滑架52朝向扫描方向X上的一侧(左侧)进行移动时,即滑架52向远离初始位置HP的方向进行移动时,每隔被预先设定的预定周期而执行。即,翘起判断处理程序在滑架52向扫描方向X上的另一侧(右侧)进行移动时不被执行。
在以这种方式规定的翘起判断处理程序中,控制装置18根据从线性编码器60输入的检测信号,而对从初始位置HP起的滑架52的移动量MC进行检测(步骤S10)。接下来,控制装置18对所检测出的移动量MC是否在上述移动量基准值MCth以下进行判断(步骤S11)。
当移动量MC超过移动量基准值MCth时(步骤S11:否),控制装置18判断为,无法使用光电传感器70来判断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而且,控制装置18将翘起标识设置为关闭(步骤S12),并暂时结束翘起判断处理程序。另外,翘起标识为如下的标识,即,当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时被设置为“开启”,而在未产生分离部位时以及无法判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时被设置为“关闭”。
另一方面,当移动量MC在移动量基准值MCth以下时(步骤S11:是),控制装置18对光电传感器70的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进行检测(步骤S13)。接下来,控制装置18对所检测出的受光量LQ是否小于被预先设定的受光量基准值LQth进行判断(步骤S14)。该受光量基准值LQth为作为下述的判断基准而被设定的值,所述判断基准用于对来自发光部72的光是否由于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所产生的分离部位而被遮光、或使光的前进方向发生了变更进行判断。即,在步骤S14中,根据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来判断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8作为判断单元而发挥功能。
当受光量LQ在受光量基准值LQth以上时(步骤S14:否),控制装置18判断为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未产生分离部位,并将该处理转移至前文所述的步骤S12。另一方面,当受光量LQ小于受光量基准值LQth时(步骤S14:是),控制装置18判断为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从而将翘起标识设置为开启(步骤S15)。之后,控制装置18暂时结束翘起判断处理程序。
接下来,参照图5以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油墨喷射部15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作为前提,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的一部分成为与支承面41分离的“分离部位13c”。
例如,当在油墨喷射部1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在图5中为右侧)发生卡纸等的输送不良时,如图5所示,在支承台40上,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中将产生分离部位13c。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台40中,沿着输送方向Y而配置有在扫描方向X(在图5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抽吸孔列43。因此,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在输送方向Y上位于与各个抽吸孔列43相同的位置上的部位(以下,也称为“被吸附部位13d”)通过来自抽吸机构44的抽吸力,从而被吸附在支承面41上。另一方面,在被支承部分13b中于输送方向Y上相互邻接的被抽吸部位13d彼此之间,分别产生有分离部位13c。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分离部位13c呈如下形状,即,其上端位于滑架52的下部52a的上侧(更具体而言,反射器71的上端的上侧)的形状。而且,当支承台40上的卷筒纸13的弯曲量较多时,分离部位13c中有时会包括与支承面41几乎正交的部位。
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为,使上述预定的角度差θ为“0(零)°”时,则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即,来自光电传感器70的发光部72的光在支承面41与分离部位13c之间的间隙SP内穿过并通过反射器71而被反射,之后,再次于间隙SP内穿过,而被受光部73接收。于是,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尽管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13c,但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仍在受光量基准值LQth以上,从而错误判断为未产生分离部位13c。
此外,根据抽吸孔列43的位置,分离部位13c也有可能位于连结光电传感器70的发光部72和反射器71的线上。此时,当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为,使上述预定的角度差θ为“0(零)°”时,如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所示,来自发光部72的光相对于分离部位13c而几乎垂直入射。此处,当被输送的目标为非透光性的目标时,光通过分离部位13c而被遮光,从而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减低。其结果为,准确地判断为存在分离部位13c。但是,在目标为透光性的目标(例如,透明的薄膜)时,当来自发光部72的光相对于分离部位13c而几乎垂直入射时,垂直入射至分离部位13c中的光将在其前进方向几乎不发生变更的条件下在分离部位13c内透过,从而入射至反射器71。而且,通过反射器71而被反射的光相对于分离部位13c而再次几乎垂直地入射。以此种方式垂直入射至分离部位13c中的光在其前进方向几乎不发生变更的条件下在分离部位13c内透过,从而由光电传感器70的受光部73接收。其结果为,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不小于受光量基准值LQth,从而错误判断为未产生分离部位13c。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为,使上述预定的角度差θ为不同于“0(零)°”的角度。即,上述光线L1相对于反射器71的预定位置P3而从斜向进行入射。此时,与预定的角度差θ为“0(零)°”的情况进行比较,提高了来自发光部72的光入射至分离部位13c中的可能性。
此外,如图6所示,来自发光部72的光容易从斜向入射于分离部位13c中。因此,即使目标为透光性的目标,也由于来自发光部72的光入射至分离部位13c,从而使光的前进方向发生变更。此外,来自发光部72的光的一部分通过目标的表面而被反射。由于这种光未入射至反射器71中,因此难以由受光部73接收。即使入射至受光部73中,也由于光的横波成分极少,因此在受光部73中几乎不被接收。
于是,在反射器71中几乎未入射有来自发光部72的光,从而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显著降低。其结果为,受光量LQ小于受光量基准值LQth,从而准确地判断为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13c。
于是,当滑架52仍位于初始位置HP时,禁止滑架52的移动,且将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13c的情况告知操作者。此外,当在滑架52向远离初始位置HP的方向进行移动的中途,判断为产生了分离部位13c时,暂时停止滑架52的移动,且禁止由记录头51实施的油墨喷射,而且,将产生了分离部位13c的情况告知操作者。之后,使滑架52返回至初始位置HP。此时,在分离部位13c与被设置在滑架52的下部52a上的按压部55接触的情况下,该分离部位13c被按压部55按压向支承面41侧。因此,通过按压部55,抑制了向初始位置HP返回的滑架52与分离部位13c之间的接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第一位置P1上的发光部72,朝向被设定在滑架52中与发光部72对置的一侧的第二位置P2发出光。因此,当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的分离部位13c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时,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降低,从而判断为存在分离部位13c。因此,能够提高对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支承面41分离的判断精度。
(2)卷筒纸13在未发生卡纸等的输送不良时也存在发生挠曲的情况。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即,当发生了上述起皱现象时,虽然未发生输送不良,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也产生有分离部位13c。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被支承部分13b的分离部位13c位于与滑架52接触的位置时,也能够使用光电传感器70而判断出存在分离部位13c。即,即使在未发生卷筒纸13的输送不良时,在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13c的情况下,也能够判断出存在分离部位13c。
(3)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光电传感器70而判断出存在分离部位13c时,存在于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滑架52和卷筒纸13正在接触、或者滑架52将与卷筒纸13接触的可能性。即,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滑架52与卷筒纸13之间的接触,或者能够检测出存在滑架52与卷筒纸13的接触的可能性。
(4)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为,使上述光线方向与扫描方向X交叉。因此,与光线方向与扫描方向X为相同方向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降低来自发光部72的光未入射至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所产生的分离部位13c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对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的判断精度。
(5)此外,提高了当来自发光部72的光入射至分离部位13c时,来自发光部72的光从斜向入射于分离部位13c中的可能性。因此,即使目标为透光性的目标,也由于通过来自发光部72的光向分离部位13c的入射而使光的前进方向发生变更,因此光难以入射至受光部73。因此,能够与目标的种类无关地,对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
(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52位于初始位置HP的阶段,使用光电传感器70,而对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进行了判断。因此,当通过分离部位13c的检测而禁止滑架52的移动时,能够避免滑架52与卷筒纸13之间的接触。
(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52向远离初始位置HP的方向进行移动的中途,也使用光电传感器70,而对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因此,能够在由于分离部位13c的产生而导致滑架52与卷筒纸13相接触时,快速地停止滑架52的移动。此时,与继续滑架52在与卷筒纸13接触的状态下的移动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减小卷筒纸13的损坏程度。
(8)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70被配置为,使上述光线方向与扫描方向X交叉。根据滑架52的位置,即使在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不存在分离部位13c的情况下,也存在无法由受光部73接收到来自发光部72的光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线性编码器60来对滑架52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是否能够使用光电传感器70而对有无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而且,当滑架52位于能够使用光电传感器70而对有无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的位置时,使用光电传感器70来判断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即,当滑架52位于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根据在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之间是否存在分离部位13c而发生变化的位置时,能够根据受光部73的受光量LQ而对有无分离部位13进行判断。
(9)在滑架52的第二位置P2处设置有反射器71。因此,与可以不将发光部72和受光部73设置在滑架52上的情况相对应,能够减轻施加在滑架52上的载荷。
(10)第一位置P1被设定在输送方向Y上第二位置P2的下游侧。因此,与将第一位置P1设定在输送方向Y上第二位置P2的上游侧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对在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附着有油墨的部分处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
(11)发光部72被配置为,当滑架52位于初始位置HP时,上述光线L1入射至反射器71的预定位置P3。因此,与按照滑架52位于第一位置P1附近的位置处的情况来设定发光部72的配置方式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在滑架52位于距第一位置P1较远的位置处的阶段,对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存在分离部位13c的情况进行检测。即,与能够在较早的阶段检测出分离部位13c的情况相对应,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滑架52与卷筒纸13之间的接触,或者能够避免滑架52与卷筒纸13之间的接触。
(12)在滑架52的下部52a中记录头51的右侧设置有按压部55。因此,当在滑架52向远离初始位置HP的方向进行了移动之后,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产生了分离部位13c时,通过向初始位置HP侧移动的滑架52的按压部55,从而分离部位13c被按压向支承面41侧。因此,能够抑制滑架52与卷筒纸13之间的接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在滑架52上可以不设置按压部55。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滑架52的右侧也设置反射器,且在可移动区域54的右侧设置光电传感器。此时,即使在滑架52向接近初始位置HP的方向移动时,也能够对卷筒纸13的被支承部分13b中是否产生了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预定位置P3设定在,与记录头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与将预定位置P3设定在与记录头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处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将移动量基准值MCth设定为较大的值。即,扩大了能够使用光电传感器70对有无分离部位13c进行判断的区域。
·在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将第一位置P1设定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位置P2相同的位置处,也可以将第一位置P1设定在上下方向上第二位置P2的下方。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位置P1设定在输送方向Y上第二位置P2的上游侧。
此外,可以将第一位置P1设定在输送方向Y上与第二位置P2相同的位置处。此时,上述光线方向与扫描方向X相一致。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反射器71。此时,优选为,将作为发光部的发光传感器(例如,激光二极管)配置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中的某一方上,而将受光传感器(例如,光探测器)配置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中的另一方上。此时,通过发光传感器以及受光传感器而构成光检测单元。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光电传感器70设置在滑架52的第二位置P2上,而将反射器71设置在第一位置P1上。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仅在滑架52位于初始位置HP时执行上述翘起判断处理程序。此时,可以省略步骤S10、S11的各个处理。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仅在滑架52以远离初始位置HP的方式而移动时执行上述翘起判断处理程序。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滑架电机53的输出轴上设置旋转编码器,来代替线性编码器60。此时,旋转编码器作为移动量检测单元而发挥功能。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支承台40为不具备抽吸机构44以及各个抽吸孔42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对目标进行支承的支承单元为,具备用于对被支承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用带、或以对目标进行支承的状态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的支承台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被搭载于滑架52上的液体喷射头为,对印刷完成的纸张喷射保护液(液体)的头。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油墨喷射部15为,滑架52的扫描方向X与输送方向Y相一致的所谓的横向扫描型的油墨喷射部。此时,可以将多个记录头51以交错状配置在滑架52上,从而能够向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喷射油墨。此外,也可以将沿着目标的宽度方向而延伸的长条状的记录头配置在滑架52上。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目标,可以为卷筒纸13以外的其他目标(例如,单页纸、布、薄膜)等。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油墨喷射部1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设置实施与印刷处理不同的其他处理的处理部。而且,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该处理部中设置对目标进行支承的支承台、沿着预定的扫描方向而移动的移动体、具有发光部72以及受光部73的光检测单元。当以这种方式构成时,在上述处理部内,在目标中产生了分离部位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光检测单元而对分离部位进行检测。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油墨喷射部1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设置具有发光部72以及受光部73的光检测单元。此外,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发光部72以及受光部73配置在,被支承在支承台上的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当以这种方式构成时,能够在油墨喷射部1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使用光检测单元而对目标的分离部位进行检测。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处理部的移动体上设置照相机等的摄像单元,所述摄像单元对目标中喷射有油墨的表面进行摄像。此时,能够使用被设置在移动体上的摄像单元,而对由油墨喷射部15所导致的印刷不良等进行检测。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当油墨喷射部15所使用的油墨为紫外线固化型的油墨时,在处理部的移动体上设置照射装置,所述照射装置向目标中喷射有油墨的表面照射紫外线。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当将上述处理部设置在油墨喷射部15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时,在油墨喷射时不使被设置在油墨喷射部15上的滑架移动。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滑架配置在支承台40的上方区域内,并将多个记录头51以交错状配置在滑架上,从而能够向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喷射油墨。此外,可以将沿着目标的宽度方向而延伸的长条状的记录头设置在滑架上。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转用于具备喷出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从丝状拖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作为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为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射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并且,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仪器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应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上述这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设置具备针式击打式、热转印式、电子照相式等的记录头的记录部,来代替油墨喷射部15。
接下来,在下文中另外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所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头,其对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的目标实施记录;支承单元,其用于对目标进行支承;移动体,其沿着扫描方向而在可移动区域内进行进退移动,所述可移动区域被设定为,在所述支承单元对目标进行支承时,所述支承单元以及被支承在该支承单元上的目标并排的规定方向上,目标的输送路径位于所述移动体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光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所述输送路径位于所述光检测单元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光检测单元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目标中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所述可移动区域外,所述第二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处,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中的某一方上的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发出光。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13…作为目标的一个示例的卷筒纸;13b…被支承部分;18…控制装置(判断单元);40…作为支承单元的一个示例的支承台;51…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52…作为移动体的一个示例的滑架;54…可移动区域;55…按压部;60…作为移动量检测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线性编码器;70…作为光检测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光电传感器;71…作为反射部的一个示例的反射器;72…发光部;73…受光部;HP…初始位置(基准位置);LQ…受光量;MC…移动量;MCth…移动量基准值;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预定位置。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向沿着输送方向而被输送的目标喷射液体;
支承单元,其对目标进行支承;
移动体,其沿着扫描方向而在可移动区域内进行进退移动,所述可移动区域被设定为,在所述支承单元对目标进行支承时,所述支承单元以及被支承在该支承单元上的目标并排的规定方向上,目标的输送路径位于所述移动体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
光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所述输送路径位于所述光检测单元与所述支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光检测单元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
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目标中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
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该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第二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扫描方向上的一端部处,
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某一方上的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发出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使所述移动体的扫描方向与从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前进方向交叉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的基准位置被设定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上的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该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目标的被支承部分的、该目标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所述判断单元在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情况、和所述移动体向远离所述基准位置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下,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目标的所述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所述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移动量检测单元,所述移动量检测单元用于对以所述基准位置为基准的、所述移动体向所述扫描方向的移动量进行检测,
所述判断单元在由所述移动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移动量在被预先设定的移动量基准值以下时,根据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量,而对所述被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与该支承单元分离进行判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某一方上,并对来自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上的所述发光部的光进行反射,
所述受光部能够在由所述移动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移动量在所述移动量基准值以下时,接收来自所述反射部的反射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头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且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所述第一位置被设定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的下游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头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并且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所述发光部被配置为,使光向位于所述基准位置处的所述移动体的预定位置、或该预定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前进,
所述预定位置被设定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中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
CN201210291380.XA 2011-08-18 2012-08-15 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0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8932 2011-08-18
JP2011178932A JP5929038B2 (ja) 2011-08-18 2011-08-18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0888A true CN102950888A (zh) 2013-03-06
CN102950888B CN102950888B (zh) 2015-04-01

Family

ID=4771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13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0888B (zh) 2011-08-18 2012-08-15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0847B2 (zh)
JP (1) JP5929038B2 (zh)
CN (1) CN10295088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6557A (zh) * 2015-06-16 2016-1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7813602A (zh) * 2016-09-12 2018-03-2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1342A (zh) * 2004-01-16 2005-07-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单张薄膜的缺陷检查装置
CN1654224A (zh) * 2004-02-09 2005-08-17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检测纸张状态的打印装置
CN200981773Y (zh) * 2006-10-13 2007-11-28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反射式纸张检测器
JP2009006482A (ja) * 2007-06-26 2009-01-15 Brother Ind Ltd プリンタ
CN201272100Y (zh) * 2008-09-19 2009-07-15 肖昆 喷墨打印机的喷头防碰装置
CN201863489U (zh) * 2010-10-27 2011-06-15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38247A (en) * 1987-08-05 1989-02-08 Seiko Epson Corp Ink jet recorder
JP3897839B2 (ja) 1996-08-02 2007-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ニクス 印刷装置
JP2000001012A (ja) 1998-06-16 2000-01-07 Toshiba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発券装置
JP2004066706A (ja) * 2002-08-08 2004-03-0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20040233244A1 (en) * 2003-05-21 2004-11-25 Elgee Steven B. Printhead collision detection
JP2007055095A (ja) * 2005-08-24 2007-03-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7136746A (ja) * 2005-11-15 2007-06-07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66438A (ja) * 2008-01-18 2009-07-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645424B2 (ja) * 2010-02-25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20153192A1 (en) * 2010-12-20 2012-06-21 Roger Bastardas Puigoriol Media sensing system for a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1342A (zh) * 2004-01-16 2005-07-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单张薄膜的缺陷检查装置
CN1654224A (zh) * 2004-02-09 2005-08-17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检测纸张状态的打印装置
CN200981773Y (zh) * 2006-10-13 2007-11-28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反射式纸张检测器
JP2009006482A (ja) * 2007-06-26 2009-01-15 Brother Ind Ltd プリンタ
CN201272100Y (zh) * 2008-09-19 2009-07-15 肖昆 喷墨打印机的喷头防碰装置
CN201863489U (zh) * 2010-10-27 2011-06-15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记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6557A (zh) * 2015-06-16 2016-1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6256557B (zh) * 2015-06-16 2020-03-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7813602A (zh) * 2016-09-12 2018-03-2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44156A1 (en) 2013-02-21
CN102950888B (zh) 2015-04-01
JP2013039772A (ja) 2013-02-28
JP5929038B2 (ja) 2016-06-01
US8960847B2 (en) 2015-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1795B2 (en) Target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556475B2 (ja) ターゲット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8757758B2 (en) Multiple sided media pattern registration system
CN101837682B (zh) 液滴排出头的检查方法、检查装置及液滴排出装置
CN102431326A (zh) 记录介质翘起检测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3921557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EP3063012B1 (en) Printer with front and back imaging systems
WO2017002502A1 (ja)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CN102189827A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US9120332B2 (en) Target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950888B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8500234B2 (en) Registering patterns on multiple media sides
JP2011189602A (ja) 位置補正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569031B2 (ja) 搬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CN103786449B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JP2010030768A (ja)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8662623B2 (en) Printing registered patterns on multiple media sides
CN102501628A (zh) 记录装置
US20130050320A1 (en) Printing system having multiple sided pattern registration
US20090141066A1 (en) Recording Device
JP2008105304A (ja)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155170A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2011131194A (ja) 流体噴射装置、流体受容方法
JP200217280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ノズル機能チェック機構
JP201116788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