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3194A -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3194A
CN102923194A CN2011103893669A CN201110389366A CN102923194A CN 102923194 A CN102923194 A CN 102923194A CN 2011103893669 A CN2011103893669 A CN 2011103893669A CN 201110389366 A CN201110389366 A CN 201110389366A CN 102923194 A CN102923194 A CN 102923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ides
sides member
central authorities
coupling par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93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3194B (zh
Inventor
孙景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2923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3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3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3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可以包括:侧向接合部分,该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所述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的形成长度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并且该饰件联接部分与饰件联接;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纵向联接部分与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延伸,并且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

Description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8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8051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中央装填件(center filler)和后侧部构件(quarter member)的连接结构,该车辆不具有后车门,像2门或3门车辆,并且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中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改进了在后侧碰撞时将从车辆后侧施加的载荷传递到前侧的路径。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由于2门车辆(例如后开车门式车辆或双座式车辆)或具有非左右对称结构(近些年这种结构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的3门车辆部不具有后车门或者仅在一侧处具有后车门,所以不存在通道使得在后侧碰撞时从车辆的后侧施加的碰撞能量能够经过该通道传递到车辆的前侧。
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4门车辆200的情况下,设置在中央装填件210中的后车门220充当通道(即,载荷通路)使得从车辆的后侧所传递的能量经过该通道而传递到车辆的前侧。
然而,由于2门车辆或3门车辆不具有后车门,所以需要部件来充当载荷通路,以便将从车辆的后侧所传递的能量传递到前侧。
在韩国专利申请特开No.10-2004-0029793中描述了一个实例。
如图2所示,将车辆的后部装填件与不具有后车门的2门车辆100的中央装填件110相连接的后侧部构件120设置为将能量从车辆的后侧传递到前侧。
更具体而言,如图3和4所示,外部后侧部构件122和内部后侧部构件121通过焊接联接到构成中央装填件110的外部中央装填件和内部中央装填件111,并且彼此联接的外部中央装填件112和外部后侧部构件122与内部中央装填件111和内部后侧部构件121联接,以使得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彼此连接。
然而,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的连接结构,当如图5和6所示地施加载荷时,在外部后侧部构件122和内部后侧部构件121具有的结构中,仅利用侧联接表面的剪切载荷无法将所传递的载荷分别传递到外部中央装填件112和内部中央装填件111。也即,由于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通过在图5中由S表示的侧联接表面而彼此联接,所以载荷通过由如图6所示的A和A’表示的各部件进行传递。
如上所述,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当载荷从后侧部构件120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10时,仅利用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剪切载荷对载荷进行传递,从而无法充分地传递载荷,因此从后座空间的后侧施加的载荷会使后侧部构件120损坏或者使车身损坏,从而伤及车辆中的乘客。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后侧部构件在垂直于载荷以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侧面联接部分的方向上从车辆的后侧传递该载荷,所述侧面联接部分平行于所述载荷的传递方向,以在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例如2门车辆或3门车辆)中稳定地将从车辆后侧施加的载荷传递到车辆前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可以包括: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
所述中央装填件可以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中央装填件和外部中央装填件,并且所述后侧部构件可以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后侧部构件和外部后侧部构件。
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和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可以预先装配以形成所述后侧部构件,然后该预先装配的后侧部构件可以联接到所述中央装填件。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按照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基本相同的长度形成,并且与暴露到车舱的饰件联接;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纵向联接部分与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在车辆的向前方向上延伸,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
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可以包括所述纵向联接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
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可以通过顺序地对切割板进行弯曲而形成。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中,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可以定位在车舱侧,而不是定位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那一侧。
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可以通过点焊接与所述中央装填件和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
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可以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中形成,并且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可以大致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中央处形成,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可以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和所述饰件联接部分之间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构造的结构,从车辆后侧传递的载荷在基本垂直于该载荷以及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侧面联接部分的方向上进行传递,以便提高在所述后侧部构件和所述中央装填件之间的联接部分处的结构强度。
如上所述,改进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和所述中央装填件之间的联接部分处传递载荷的结构,从而即使由于后侧碰撞而从车辆后侧施加了载荷,所施加的载荷也能够传递到车辆前侧以便保护用于乘客的车舱空间,从而减少丧生。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相关技术中的4门车辆的后侧碰撞时的载荷传递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2门车辆的后侧碰撞时的载荷传递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相关技术中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显示图5中的载荷传递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显示图7中的载荷传递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1A和11B为显示用于示例性内部后侧部构件的制作过程的立体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参考所附附图具体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
参考图7至图10,在根据本发明的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中,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纵向方向的侧向方向上接触中央装填件10的侧向接合部分21b在后侧部构件20的一端处形成,使得侧向接合部分21b联接到中央装填件10,从而将载荷从车辆后侧经过侧向接合部分21b而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
中央装填件10通过使定位在车辆内侧的内部中央装填件11和定位在车辆外侧的外部中央装填件12彼此联接而形成。中央装填件10用于使前座椅和后座椅彼此分离,支撑车辆的顶棚,并且支撑并分散经过后侧部构件20传递的载荷。
后侧部构件20设置为大致在中央装填件10的中间基本垂直于中央装填件10,从而使后侧部构件的面对车辆前侧的前端联接到中央装填件10的中间,而后端联接到后部装填件和尾部行李箱侧。因此,后侧部构件20比中央装填件10更优选地接收从车辆后侧所施加的载荷,并且将该载荷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
后侧部构件20的前端经过侧向接合部分21b联接到中央装填件10,该侧向接合部分21b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以便相比相关技术更为稳定地将从车辆后侧施加的载荷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
下面将具体描述后侧部构件20的构造。后侧部构件20由定位在车辆外侧的外部后侧部构件22以及相对于外部后侧部构件22定位在车舱侧的内部后侧部构件21构成。
下面将具体描述内部后侧部构件21的构造。内部后侧部构件21由纵向联接部分21a、侧向接合部分21b、饰件联接部分21c和连接部分21d构成。
纵向联接部分21a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设置为平行于外部后侧部构件22。外部后侧部构件22联接到纵向联接部分21a。
侧向接合部分21b形成为在纵向联接部分21a的前端处基本垂直于纵向联接部分21a,也即,纵向联接部分21a的横截面面对车辆前侧。侧向接合部分21b在纵向联接部分21a的前端上突出,并且基本垂直于纵向联接部分21a而弯曲。侧向接合部分21b接触中央装填件10的一侧,以便在内部后侧部构件21联接到中央装填件10时将输入到后侧部构件20的载荷经过侧向接合部分21b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
与纵向联接部分21a不同,饰件联接部分21c定位在车舱侧,并且多个锁定孔在饰件联接部分21c处形成,且内部饰件通过利用锁定孔而被锁定。
连接部分21d使纵向联接部分21a和饰件联接部分21c彼此连接。由于在加工内部后侧部构件21时将纵向联接部分21a和饰件联接部分21c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所以连接部分倾斜地形成以用于使纵向联接部分21a和饰件联接部分21c彼此连接。
纵向联接部分21a在内部后侧部构件21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中形成,且饰件联接部分21c大致在内部后侧部构件21的中央处形成,并且连接部分21d在纵向联接部分21a和饰件联接部分21c之间形成。
将意识到,纵向联接部分21a的形成并不限制于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其可以位于其它位置,并且可以包含内部后侧部构件的多个部分。同样将意识到,用于联接部分21c、连接部分21d等的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改变。
内部后侧部构件21可以通过按照图11A和11B所示的形式使切割板弯曲而进行制造。也可以使用其它相似或适合的制造工艺。
用于通过弯曲来制造内部后侧部构件21的原因在于,侧向接合部分21b基本垂直于纵向联接部分21a或者与纵向联接部分21a成锐角地在纵向联接部分处形成,从而在内部后侧部构件21通过利用压力机进行加工时,侧向接合部分21b被保持在压力机上而不被弹射,同时内部后侧部构件21被加工并随后被弹射。因此,内部后侧部构件21通过顺序地使切割板弯曲而进行制造。
例如,切割板被固定,并且随后进行弯曲,以使得连接部分在饰件联接部分21的周围形成,并弯曲成使得纵向联接部分21a在连接部分21d外侧形成,然后弯曲成使得侧向接合部分21b在纵向联接部分21a的前端处形成,以便对内部后侧部构件21进行制造。
当内部后侧部构件21通过如上所述的弯曲进行制造时,内部后侧部构件21首先与外部后侧部构件22联接,以预先装配为后侧部构件20,并且该预先装配后的后侧部构件20联接到中央装填件10。内部后侧部构件21和外部后侧部构件22以及后侧部构件20和中央装填件10通过如图9中的W所示的点焊而彼此联接。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的操作。
与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彼此平行设置从而通常形成切向接触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能够更稳定地将载荷从后侧传递到前侧。这是因为本发明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基本彼此垂直地接触。
也即,如图10所示,传递到后侧部构件20的载荷大部分经过由B和B’所示的部分被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在由B所示的部分中,载荷以剪切力的形式经过外部后侧部构件22而被传递到外部中央装填件12。
然而,在由B’所示的部分中,载荷基本垂直于经过内部后侧部构件21(具体为侧向接合部分21b)施加的载荷的方向而被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以便提高中央装填件10和后侧部构件20之间的联接部分的刚度。也即,由于侧向接合部分21b的整体区域接触中央装填件10,所以所传递的载荷经过基本垂直于载荷工作方向的侧向接合部分21b而被均匀地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0,从而提高接合部分的刚度。
刚度的提高防止了后侧部构件20由于从后侧所传递的载荷而受到损坏,从而通过保护车舱空间而提高稳定性。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前”或“后”、“内侧或“外侧”等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中央装填件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中央装填件和外部中央装填件;并且
所述后侧部构件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后侧部构件和外部后侧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和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被预先装配以形成所述后侧部构件,然后该预先装配的后侧部构件被联接到所述中央装填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包括:
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
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沿着车辆的向前方向延伸,并且该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
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的形成长度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并且与暴露到车舱的饰件联接;以及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纵向联接部分与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通过顺序地对切割板进行弯曲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中,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定位在车舱侧,而不是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位于相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通过点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和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中形成,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大致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中央处形成,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和所述饰件联接部分之间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
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
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按照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基本相同的长度形成,并且与暴露到车舱的饰件联接;以及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纵向联接部分与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沿着车辆的向前方向延伸,并且该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
CN201110389366.9A 2011-08-12 2011-11-30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02923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80519A KR101273185B1 (ko) 2011-08-12 2011-08-12 리어도어가 없는 차량의 센터필러와 쿼터멤버의 연결구조
KR10-2011-0080519 2011-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3194A true CN102923194A (zh) 2013-02-13
CN102923194B CN102923194B (zh) 2016-11-23

Family

ID=4759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9366.9A Active CN102923194B (zh) 2011-08-12 2011-11-30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4945B2 (zh)
JP (1) JP2013039903A (zh)
KR (1) KR101273185B1 (zh)
CN (1) CN102923194B (zh)
DE (1) DE10201105564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8340B2 (ja) * 2011-03-10 2015-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KR101439145B1 (ko) * 2013-03-19 2014-09-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리어 패키지트레이 구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4955A (ja) * 2000-05-29 2001-12-04 Toyota Motor Corp 車輌のドアの補強構造
US20060208537A1 (en) * 2005-03-21 2006-09-21 Dingman Mark T Vehicle center pillar structure
CN101480971A (zh) * 2008-01-07 2009-07-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用于车辆侧柱的连接支架的车身结构
CN201472477U (zh) * 2008-06-18 2010-05-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车身和用于机动车辆的a柱接头
CN101786471A (zh) * 2009-01-23 2010-07-28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CN201721513U (zh) * 2010-03-29 2011-01-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2636U (zh) * 1978-09-12 1980-03-19
JPS5820570A (ja) * 1981-07-27 1983-02-0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US4552400A (en) * 1981-08-04 1985-11-12 Mazda Motor Company Two-door type automobile body structure
JPS61282172A (ja) 1985-06-08 1986-12-1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US4875733A (en) * 1987-03-10 1989-10-2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US4973103A (en) * 1987-12-11 1990-11-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DE4018593C2 (de) * 1990-06-09 1993-10-14 Porsche Ag Aufrechte Säule für eine Fahrzeug-Aufbaustruktur
JP2978546B2 (ja) 1990-09-20 1999-11-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529135Y2 (ja) * 1991-03-31 1997-03-19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昇降可能なサイドウインドウを有する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6219334A (ja) * 1993-01-22 1994-08-09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3605696B2 (ja) * 1996-09-30 2004-12-2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2ドア車のパネル構造
JPH11291947A (ja) 1998-04-13 1999-10-2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KR100551251B1 (ko) 2002-05-15 2006-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포츠유틸리티 차량의 리어 필라부 결합구조
KR20040029793A (ko) 2002-10-02 2004-04-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리어바디의 연결구조
JP4479446B2 (ja) 2004-09-29 2010-06-09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07084023A (ja) 2005-09-26 2007-04-05 Toyota Motor Corp ピックアップトラックのピラー構造
US7364225B2 (en) * 2005-12-15 2008-04-2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040398B2 (ja) 2007-03-29 2012-10-0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9292367A (ja) * 2008-06-06 2009-12-17 Kanto Auto Works Ltd 2ドア車の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KR20110080519A (ko) 2010-01-06 2011-07-13 한국세라믹기술원 방열성능이 우수한 발광다이오드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4955A (ja) * 2000-05-29 2001-12-04 Toyota Motor Corp 車輌のドアの補強構造
US20060208537A1 (en) * 2005-03-21 2006-09-21 Dingman Mark T Vehicle center pillar structure
CN101480971A (zh) * 2008-01-07 2009-07-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用于车辆侧柱的连接支架的车身结构
CN201472477U (zh) * 2008-06-18 2010-05-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车身和用于机动车辆的a柱接头
CN101786471A (zh) * 2009-01-23 2010-07-28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CN201721513U (zh) * 2010-03-29 2011-01-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24945B2 (en) 2013-04-23
DE102011055640A1 (de) 2013-02-14
JP2013039903A (ja) 2013-02-28
CN102923194B (zh) 2016-11-23
KR101273185B1 (ko) 2013-06-17
DE102011055640B4 (de) 2021-03-04
US20130038079A1 (en) 2013-02-14
KR20130017843A (ko)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087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097238B2 (en) Floor panel for an automobile
CN101186222B (zh) 具有前壁板横梁的汽车
CN102085881A (zh) 用于车辆的中间支柱组件
JP635830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10532777B2 (en) Center floor panel for vehicle
US20050194818A1 (en) Vehicle body floor structure
CN110027626A (zh) 侧面车身增强结构
CN108349540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的接头
CN101734287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6005018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3974875A (zh) 车身结构
CN109969268A (zh) 侧车身加强结构
CN109703623A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09941356B (zh) 侧车身加强结构
CN105142987A (zh) 机动车辆用保险杠
CN106143618A (zh) 汽车前纵梁总成
US11066104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670341A (zh) 汽车加强地板结构和汽车
CN110015344A (zh) 车身结构
CN102923194A (zh)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CN204821716U (zh) 一种汽车机舱总成
US1180730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308215B2 (en)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rear part
US10710643B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