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4339A -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4339A
CN102884339A CN2011800228099A CN201180022809A CN102884339A CN 102884339 A CN102884339 A CN 102884339A CN 2011800228099 A CN2011800228099 A CN 2011800228099A CN 201180022809 A CN201180022809 A CN 201180022809A CN 102884339 A CN102884339 A CN 102884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member
rubber
rigid projection
liquid
urceo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28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4339B (zh
Inventor
斋藤晃大
染谷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649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40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00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572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75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572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84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4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4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4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4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 F16F13/16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axial lo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4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 F16F13/1481Units of the bushing type, i.e. loaded predominantly radiall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lastic springs, e.g. presence of cavities or stiffener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lexible walls of equilibration chambers, i.e. membra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阻尼性能和耐久性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筒构件;外筒构件;第一和第二橡胶主体;以及流体室,其中,设置于内筒构件并且具有内筒刚性突起和橡胶分隔件的分隔构件设置有限制通路,外筒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第一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具有向内凸缘形状,第一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被布置于液室侧,第一橡胶主体和第二橡胶主体中的每一方均设置有在相应的橡胶主体内沿着内筒构件的外周面延伸的环状的腔,腔的深度被构造成使得腔延伸超过第一外筒刚性突起或第二外筒刚性突起,腔中的至少一方与液室中的一方相面对。

Description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作车辆的驾驶室支座、发动机支座等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特别地提出用于如下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技术: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高水平地实现抵抗振动输入的优异的阻尼性能以及橡胶的耐久性。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用于防止车辆的未装弹簧侧产生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的传统的防振装置例如具有封入该装置内部的液体。
如图10的纵截面立体图所示意性示出的那样,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包括:内筒构件102;外筒构件103,其与内筒构件102同轴地布置,以在振动输入该装置时相对于内筒构件102沿轴向相对移位;一对橡胶主体104a和104b,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将外筒构件103的两端连接到内筒构件102的外周面;以及流体室105,以由一对橡胶主体104a、104b所限定的空间被封入不可压缩液体的方式构造该流体室105。内筒构件1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沿内筒构件102的整周延伸的内筒刚性突起106。内筒刚性突起106朝向外筒构件103突出并且衬有橡胶。橡胶分隔件108被设置成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内筒刚性突起106的外周面和外筒构件103的内周面并且将流体室105分隔成两个液室107a、107b。内筒刚性突起106设置有用于使液室107a、107b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109。
根据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1,借助于液室107a、107b内的液体流经限制通路109时所产生的通路内的液柱共振、液体流经限制通路时的流阻以及弹性构件的变形等,能够减弱振动产生侧的构件的振动输入以及能够对振动传递侧的构件隔离振动。
通常,在这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1中,为了实现充分的阻尼性能,需要较多的液体流经限制通路109。为此,进一步以如下的方式构造专利文献1公开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1:外筒构件103的轴向端部设置有从外筒构件103的内周面朝向内筒构件102突出的环状的外筒刚性突起111a、111b;并且橡胶主体104a被固定于外筒刚性突起111a的内周面,以及橡胶主体104b被固定于外筒刚性突起111b的内周面。响应于振动的输入,例如,与内筒构件102连动地上下移位的内筒刚性突起106靠近或远离这些外筒刚性突起111a、111b移动。因此,通过施加于液室107a、107b的径向上的内侧和外侧的力,液室107a、107b在上下方向上被有效地压缩或扩张,从而响应于振动的输入而增大液室107a和107b的容积变化,由此增强装置的阻尼性能。
然而,在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1中,因为橡胶主体104a被固定到外筒刚性突起111a的内周面并且橡胶主体104b被固定到外筒刚性突起111b的内周面,所以,橡胶主体104a、104b的径向厚度被缩短了外筒刚性突起111a和111b的径向突出长度。因此,存在如下的缺陷:例如当振动产生侧的构件输入大冲击力使得内筒构件102与外筒构件103的轴向上的相对移位特别大时,橡胶主体104a、104b进行过度的剪切变形,由此橡胶疲劳迅速发展。
由于橡胶主体104a、104b的包含中心轴线的截面内的截面面积小,所以橡胶主体104a、104b经不起剪切变形。因此,外筒刚性突起111a与橡胶主体104a之间的固定面以及外筒刚性突起111b与橡胶主体104b之间的固定面易于经受应力集中,从而剥离。
如果橡胶主体104a、104b经受疲劳破坏等,则车辆的未安装弹簧侧的振动直接传递到驾驶室,从而降低乘坐舒适性,此外,振动不利地影响车辆中的其他装置,从而诱发二次故障并潜在地导致严重的车辆故障或事故。
因此,在这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需要优异的阻尼性能以及优异的耐久性,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是不足的。需要进一步考虑以特别地防止橡胶主体的疲劳破坏。
关于这点,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的技术:阻尼板设置在内筒密封构件的径向外侧,使得阻尼板的上下移位产生高粘性液体的流动,由此借助于高粘性液体的抗剪来实现阻尼。在期望改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阻尼性能的情况中,有时使用低粘性液体是优选的,然而,在该情况中,通过上述阻尼板不能实现充分的阻尼性能。因此,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对于特定频率范围外的频率的振动不具有高的适用性。
例如,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其中具有限制通路(孔通路)的突出部形成于外筒构件,从而借助于流经限制通路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实现阻尼性能。然而,在这些技术中,因为突出部并不随着内筒构件的上下移位而移动,所以不能通过突出部的上下移位实现液室的大的容积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09/100205A 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29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78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64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通过扩大响应于振动的输入的液室容积变化而增强装置的阻尼性能,并且通过防止橡胶主体的疲劳破坏而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使所需液体在大气压下被封入,具有简单的结构,使得能够易于加工,使得防振装置或外筒能够简单且容易地插入、压配等至所需对象,以及有效地减小对外筒进行压配等所需的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包括:
内筒构件,其能够被连接到振动产生侧和振动传递侧中的任一方侧的构件;
外筒构件,其位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侧,能够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侧和所述振动传递侧中的另一方侧的构件;
第一橡胶主体,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所述外筒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
第二橡胶主体,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所述外筒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以及
流体室,以由所述第一橡胶主体、所述第二橡胶主体、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限定的空间被封入不可压缩液体的方式来构造所述流体室,其中
所述内筒构件在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内筒刚性突起,所述内筒刚性突起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外筒构件突出,并且在所述内筒构件的整周上延伸,设置橡胶分隔件用于将所述内筒刚性突起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以不透液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橡胶分隔件与所述内筒刚性突起一起将所述流体室划分成两个液室,所述内筒刚性突起设置有使所述两个液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
所述外筒构件具有: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其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在所述第一橡胶主体中朝向所述内筒构件突出并且具有向内凸缘形状;以及第二外筒刚性突起,其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在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朝向所述内筒构件突出并且具有向内凸缘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靠近所述液室侧,并且
所述第一橡胶主体和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的每一方均设置有环状的腔,所述腔在相应的橡胶主体内部沿着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延伸,并且在包括所述内筒构件的中心轴线且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截取的截面中,所述腔具有超过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或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的深度,所述腔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液室中的一方面对。
内筒刚性突起根据其结构可以与内筒构件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独立于内筒构件而形成。外筒刚性突起根据其结构可以与外筒构件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独立于外筒构件而形成。
关于外筒刚性突起,术语“向内凸缘形状”表示:在上述截面中,外筒刚性突起的厚度与从外筒构件的主体的内周面到外筒刚性突起的布置在径向内侧的突出端的距离、即外筒刚性突起的突出高度相比充分地小。外筒刚性突起可以朝向径向内侧呈直线状突出并且随后终止。可替代地,外筒刚性突起可以以其周向端部朝向内筒刚性突起弯曲的方式延伸并且随后终止。
关于第一外筒刚性突起或第二外筒刚性突起,术语“位于所述液室侧”表示:以橡胶主体的覆盖外筒刚性突起的位于内筒刚性突起侧的面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mm的方式定位外筒刚性突起。该厚度可以是0mm。在这种情况中,外筒刚性突起暴露于液室中的一方。
关于腔,“超过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或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的深度”语句表示:各腔的深度被构造成使得在上述截面中,腔与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任一方的厚度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相交,其中该任一方比另一方靠近所述腔。然而,在外筒刚性突起的内周端部朝向内筒刚性突起弯曲的情况中,腔的深度被构造成使得腔与外筒刚性突起的除弯曲部之外的部分的厚度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相交。
在根据方案1的发明中,优选地,在上述截面中,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周端部朝向所述内筒刚性突起弯曲,并且设置于嵌有相应的外筒刚性突起的所述第一橡胶主体或所述第二橡胶主体的所述腔的底面或顶面具有缓和的凸出弯曲形状。
术语“缓和的凸出弯曲形状”表示:腔的形状形成为在上述截面中,腔的轮廓线不弯曲,并且轮廓线上各个点的曲率半径均大于或等于1.5mm。
在根据方案1或2的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内筒刚性突起从所述内筒构件的最大外径部突出的突出高度处于从所述最大外径部到所述外筒构件的主体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的突出高度处于所述径向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
术语“外筒构件的主体的内周面”是指外筒构件的除外筒刚性突起之外的部分的内周面。在外筒构件具有位于其内周侧的中间筒、支撑筒等的情况中,该术语是指这些构件中的位于径向最内侧位置的一方的内周面。
在根据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的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橡胶分隔件在所述轴向上的厚度在所述橡胶分隔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中点的外周侧的区域内最小。
在根据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外筒构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橡胶主体和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的一方侧的端部设置有小径端部,所述小径端部具有比所述外筒构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橡胶主体和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的另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径小并且比所述外筒构件的与所述橡胶分隔件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径小的外径,并且所述小径端部设置有被插塞构件密封的液体注入口。
根据方案5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构成部件组装之后,从设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以及
在注入液体之后,用所述插塞构件密封所述液体注入口。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内筒构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内筒刚性突起,并且外筒构件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因此,当振动输入时,内筒刚性突起和外筒刚性突起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地移动,从而增大液室的容积变化。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类似,能够实现优异的减振性能。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传统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外筒构件的内周面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这些外筒刚性突起的内周面被固定到橡胶主体,并且橡胶主体的实质的体积并不足够大。因此,在传统装置中,存在如下的缺陷:当冲击振动被输入时,橡胶主体进行过度的剪切变形,从而如以上所议的那样橡胶疲劳快速发展。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由于各外筒刚性突起均具有向内凸缘形状,使得各外筒刚性突起的轴向厚度相对于其径向高度(突出高度)足够小,所以橡胶主体的体积可以足够大,并且橡胶主体的响应于振动输入的剪切变形可以被有效地分散,从而抑制橡胶疲劳的发展。
此外,由于环状的腔的深度被构造成使得腔延伸超过外筒突起,所以,当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沿轴向相对移位时,围绕腔的橡胶部充分弯曲,从而缓和橡胶主体和外筒刚性突起之间的固定面处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抑制固定面处的剥离。
另一方面,如在传统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那样,如果腔的深度被构造成使得腔不延伸超过外筒刚性突起,则腔附近的橡胶部不充分弯曲,由此不能缓和上述固定面处的应力集中并且不能抑制上述固定面处的剥离。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如下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有效地抑制由于橡胶主体的疲劳的发展而引起的剥离以及有效地抑制橡胶主体和外筒刚性突起之间的固定面处的应力集中,并且具有显著地改善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由于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靠近液室侧,所以大部分的橡胶相对于外筒刚性突起靠近液室的相反侧,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散当振动输入时橡胶主体的剪切变形。
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在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周端部在上述截面中朝向内筒刚性突起弯曲的情况中,可以减小当振动输入时由于橡胶变形而引起的围绕内周端部的固定面处的剥离的发生。此外,在设置于嵌有相应的外筒刚性突起的第一橡胶主体或第二橡胶主体的腔的顶面或底面具有缓和的凸出弯曲形状的情况中,围绕腔的橡胶部可以更加均匀地弯曲,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应力集中。
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在内筒刚性突起从内筒构件的最大外径部突出的突出高度处于从内筒构件的外周面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并且外筒刚性突起的突出高度处于上述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的情况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装置的阻尼性能和耐久性。
也就是说,在各突起的突出高度小于上述距离的50%的情况中,存在液室的容积变化可能不足够大的风险,从而阻尼性能可能改善的不够。另一方面,在内筒刚性突起的突出高度大于上述距离的80%的情况中,存在橡胶分隔件可能更加易于疲劳发展的风险。在外筒刚性突起的突出高度大于上述距离的80%的情况中,存在腔的宽度可能不足够大的风险,从而外筒刚性突起的内周端部附近的橡胶部可能经受应力集中。
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在橡胶分隔件的厚度在橡胶分隔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二等分点的位置的外周侧的区域内最小的情况中,当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沿轴向相对移位时,橡胶分隔件可能在径向最外侧附近的部分弯曲。因此,更大部分的橡胶可能随着内筒刚性突起的移位而变形,从而增大液室的容积变化。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装置的阻尼性能。
在外筒构件的小径端部设置有被插塞构件密封的液体注入口的情况中,可以在大气压下以如下的方式将液体密封在液室内:在组装装置的构成部件时,从设置于外筒构件的一端部的小径端部的液体注入口注入所需液体并且例如借助于负压抽吸或通过将装置浸在液体中而将所需液体填充到液室内;随后用诸如盲铆钉、螺钉、螺栓等插塞构件密封液体注入口。因此,可以充分地消除橡胶主体的初始变形的风险,因此充分地消除橡胶主体的耐久性劣化的风险。
在小径端部设置在外筒构件的一端部的该装置中,可以预先形成小径端部,使得在安装外筒构件之后无需用于形成小径端部的缩径加工等。因此,可以充分地减少用于加工外筒构件的步骤数并且可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充分地消除由于缩径加工等引起的液体注入口变形的风险。
在该防振装置中,由于外筒构件的一端部具有小径端部,所以,当外筒构件被插入、压配等至预定安装构件中以准备装置以供使用时,外筒构件的小径端部在进入安装构件时可以用作用于插入、压配等的引导部。因此,可以在不需要以精确的方式对外筒构件进行初始定位的情况下进行所需的插入、压配等,由此容易且快速地进行插入、压配等。
当将外筒构件压配等至安装构件中时,仅外筒构件的除了小径端部之外的大径部需要被压入安装构件。为此,可以减小施加在外筒构件和安装构件之间的总摩擦力,由此可以有效地减小所需的压入力。
根据该防振装置,在发生输入或者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的轴向上的相对振动时,橡胶主体进行剪切变形,由此对传递侧的构件隔离输入和振动,并且减弱输入和振动。此外,橡胶主体的变形导致液室的容积变化,从而导致液室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化,这在液室之间产生液体流动,从而有效地隔离以及减弱输入和振动。
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包括如下步骤:在组装装置的构成部件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从设置于外筒构件的液体注入口将液体注入到液室中,从而用液体填充液室;以及在注入液体之后,在大气压下用插塞构件密封液体注入口。因此,可以在大气压下用液体完全填充液室,由此可以充分地防止橡胶主体的初始变形以及可以充分地消除橡胶主体的耐久性劣化的风险。
在该情况中,用于密封液体注入口的诸如铆钉、螺钉、螺栓等插塞构件的一部分可以从外筒构件的外表面突出。然而,由于液体注入口自身形成于外筒构件的小径端部,所以可以有效地消除插塞构件的突出部和预定的安装构件之间干涉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6是示出处于与内筒构件完全摩擦接合之前的位置处的图5所示的套筒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套筒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5所示的防振装置的构件的组装步骤的分解截面图。
图9是示出图5所示的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传统装置的纵截面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A:内筒构件的中心轴线
d:凹部的最大深度
Pd:凹部的最大深度点
Pw:橡胶分隔件的最小厚度点
hi:内筒刚性突起的径向高度
ho:外筒刚性突起的径向高度
t:外筒刚性突起的厚度
b:与外筒刚性突起面对的橡胶部的厚度
w:橡胶分隔件的轴向厚度
1: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2:内筒构件
2a:环状凸缘
2b:最大外径部
2c:小外径部
3:外筒构件
3a:上端凸缘
3b:刚性增强环
3c:橡胶涂覆层
3d:支撑筒
3e:中间筒
3f:小径端部
4a:第一橡胶主体
4b:第二橡胶主体
5:流体室
6:分隔构件
7:插塞构件
8:液体注入口
9:内筒刚性突起
10:橡胶分隔件
11a,11b:液室
12:限制通路
13a:第一外筒刚性突起
13b:第二外筒刚性突起
13c:第一外筒刚性突起的内周端部
13d: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的内周端部
14,15:腔
16:台阶
17:套筒
18:收缩部
19:凹部
20:刚性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包括:内筒构件2,其能够安装于振动产生侧和振动传递侧中的任一方侧的构件;外筒构件3,其与内筒构件2同轴并且位于内筒构件2的外侧,能够被连接到振动产生侧和振动传递侧中的另一方侧的构件;第一橡胶主体4a,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外筒构件3的一端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第二橡胶主体4b,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外筒构件3的另一端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以及流体室5,以由第一橡胶主体4a、第二橡胶主体4b、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3所限定的空间被封入不可压缩液体的方式构造流体室5。
内筒构件2具有环状凸缘2a,该环状凸缘2a如图所示被固定或固着于内筒构件2的顶部,并且用于将装置连接到振动产生侧和振动传递侧中的所述一方侧的构件。内筒构件2的主体部具有位于图示的上方侧的最大外径部2b和位于图示的下方侧的小外径部2c。
外筒构件3具有上端凸缘3a和固定或固着于上端凸缘3a的上方的刚性增强环3b,刚性增强环3b用于与上端凸缘3a一起将装置连接到振动产生侧和振动传递侧中的所述另一方侧的构件。外筒构件3还包括:朝向内侧顺次布置在外筒构件3的主体部的内周侧的橡胶涂覆层3c和支撑筒3d;以及中间筒3e,其布置在支撑筒3d的上侧以及橡胶涂覆层3c的内侧,并且从刚性增强环3b的位置朝向图示的下侧延伸。此外,图示的外筒构件3的位于第二橡胶主体4b侧的端部设置有小径端部3f,该小径端部3f的外径比外筒构件3的位于第一橡胶主体4a侧的端部的外径以及外筒构件3的与随后将说明的分隔构件6的安装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外径小。小径部3f设置有被插塞构件7密封的液体注入口8。
内筒构件2的在其中心轴线A的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内筒刚性突起9,该内筒刚性突起9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朝向外筒构件3突出并且沿着内筒构件2的整周延伸。分隔构件6具有内筒刚性突起9和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将内筒刚性突起9的外周面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彼此连接的橡胶分隔件10,并且分隔构件6将流体室5划分成两个液室11a、11b。内筒刚性突起9设置有用于连通液室11a、11b的限制通路12。
外筒构件3具有:第一外筒刚性突起13a,其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在第一橡胶主体4a中朝向内筒构件2突出并且具有向内凸缘形状;以及第二外筒刚性突起13b,其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在第二橡胶主体4b中朝向内筒构件2突出并且具有向内凸缘形状。第一外筒刚性突起13a位于第一橡胶主体4a的第一流体室11a侧。在图示的示例中,橡胶主体4a的覆盖外筒刚性突起13a的位于内筒刚性突起9侧的面的部分的厚度b是1mm。
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橡胶主体4a和第二橡胶主体4b分别设置有在相应的橡胶主体4a、4b内沿着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延伸的环状的腔14、15。在包括内筒构件2的中心轴线A并且沿中心轴线A截取的截面中,腔14的深度d1以及腔15的深度d2被分别构造成使得腔14、15相应地延伸超过第一外筒刚性突起13a和第二外筒刚性突起13b。
第一外筒刚性突起13a未与外筒构件3的主体部一体地形成,而是形成于通过焊接而连接到刚性增强环3b的中间筒3e。第二外筒刚性突起13b与外筒构件3的主体部的小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可替代地,中间筒3e可以与刚性增强环3b一体地形成。
内筒刚性突起9被装配于内筒构件2的小外径部2c。内筒刚性突起9的轴向上的一端部由台阶16限制,台阶16由最大外径部2b和小外径部2c之间的直径差形成。内筒刚性突起9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由第二橡胶主体4b和刚性套筒17限制,刚性套筒17被固定于第二橡胶主体4b的内周面以从图示的下端侧向上推第二橡胶主体4b。
第二液室11b设置有用于在制造装置期间将液体填充到流体室5中的液体注入口8。液体注入口8被诸如盲铆钉等插塞构件7以不透液的方式密封。第一橡胶主体4a具有从径向外侧朝向中心轴线A延伸的环状的收缩部18。通过调节收缩部18的尺寸,能够调节第一橡胶主体4a的轴向弹簧常数。
第一外筒刚性突起13a的内周端部13c沿着曲率半径为R的弧朝向分隔构件6弯曲。同样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13b的内周端部13d远离分隔构件6弯曲。设置于第一橡胶主体4a的腔14的顶面具有缓和的凸出弯曲形状,其中外筒刚性突起13a嵌在第一橡胶主体4a中。设置于第二橡胶主体4b的腔15以相同的方式被构造。
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中,优选地,如图所示,腔14的最大深度点Pd1以及腔15的最大深度点Pd2位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附近。这样的构造使橡胶主体4a、4b在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附近更容易地弯曲,由此增大液室11a、11b在振动输入到装置时的容积变化量。
在图示的示例中,突起9的突出高度hi以及突起13a、13b的突出高度ho处于从内筒构件2(最大外径部2b)的外周面到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
橡胶分隔件10的宽度w从内筒构件2侧朝向外筒构件3侧逐渐减小。橡胶分隔件10的最小宽度点Pw位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的内侧的距离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5mm以内的范围内,使得该最小宽度点Pw位于橡胶分隔件10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二等分点的位置的外周侧。
在本发明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中,限制通路12可以具有任意的构造。例如,如图1所示,限制通路12可以被构造成使得限制通路12在内筒突起9内沿着内筒突起9的周向延伸两周并且在轴向上被分隔成两部分。可替代地,如图2所示,限制通路12可以形成于内筒突起9的外周面。
除了限制通路12的构造之外,图2所示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与图1所示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相同。
图3示出另一实施方式,其中,限制通路12的构造与图2所示的构造几乎相同。环状凸缘2a与例如由金属制成的内筒构件2的顶部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分隔构件6的内筒刚性突起9以不透液的方式围绕内筒构件2安装,并且橡胶分隔件10借助于硫化粘着等以不透液的方式围绕刚性突起9安装在外筒构件3侧。可替代地,分隔构件6的刚性部可以以不透液的方式安装在外筒构件侧,并且橡胶分隔件可以以不透液的方式安装在内筒构件侧。
在该装置中,外筒构件3的位于橡胶主体中的一方侧的端部、例如在图示示例中外筒构件3的位于下端的第二橡胶主体4b侧的端部设置有小径端部3f,该小径端部3f具有比外筒构件3的位于另一橡胶主体4a侧的端部的外径小以及比外筒构件3的与分隔构件6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从而与橡胶分隔件10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径小的外径。小径端部3f设置有由诸如铆钉、螺钉、螺栓等插塞构件7密封的液体注入口8。当密封液体注入口8时,插塞构件7的一部分可以从小径端部3f的外表面突出。然而,由于插塞构件7被设置于外筒构件3的小径端部3f,所以,只要插塞构件7的突出部位于外筒构件3的大径部和小径部之间的台阶中,就可以充分地防止当外筒构件3的大径部被插入或压配等进入安装构件中时,插塞构件的突出部与装置所安装到的预定的安装构件的干涉。
根据这种防振装置,响应于轴向输入、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3的相对振动等,橡胶主体4a、4b进行剪切变形,由此液室11a、11b进行扩张和收缩变形,从而使得液室内的液体流经限制通路12。因此,防振装置能够实现优异的防振和减振功能。
在图示的防振装置中,图示的上端第一橡胶主体4a借助于硫化粘着等被固定于包括上端凸缘2a的内筒构件2并且还被固定于刚性中间筒3e的内周面。与外筒构件3的上端凸缘3a对齐的刚性增强环3b设置在刚性中间筒3e上。中间筒3e还以进入橡胶主体4a的下端的方式与橡胶主体4a形成为一体。
装置的分隔构件6具有借助于压配等围绕内筒构件2安装的刚性突起9以及借助于硫化粘着等固定到外接刚性筒构件以及支撑筒3d的内周面的橡胶分隔件10,其中外接刚性筒构件围绕刚性突起9的外周面安装。图示的刚性突起9具有如下的限制通路12:该限制通路12沿着圆弧延伸或者螺旋地延伸或者以其它方式延伸并且具有预定的横截面面积和长度。
图示的下端第二橡胶主体4b被固定于刚性套筒17的外周面并且借助于硫化粘着等被固定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其中刚性套筒17在分隔构件6的下方借助于压配等围绕内筒构件2安装。例如,以上端凸缘3a与刚性增强环3b对齐的状态,外筒构件3的主体部例如借助于缩径加工经由布置在外筒构件3的主体部的内周面的橡胶衬层以不透液的方式被安装到中间筒3e的外周面以及分隔构件6的支撑筒3d的外周面。外筒构件3的位于橡胶主体4b侧的端部设置有上述的小径端部3f,该小径端部3f位于外筒构件3的与图示的下端液室11b对应的位置以及外筒构件3的在液室11b下方固定橡胶主体4b的部分。小径端部3f具有比外筒构件3的位于橡胶主体4a侧的端部的外径小并且比外筒构件3的与分隔构件6的安装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外径小的外径。小径端部3f设置有液体注入口8,该液体注入口8位于小径端部3f的与液室11b对应的位置并且被插塞构件7密封。小径端部3f预先形成于外筒构件3。因此,在安装外筒构件3之后,无需用于形成小径端部3f的缩径加工等。
在将外筒构件3的大径部插入、压配等进入防振装置所安装到的预定安装构件中,以例如准备防振装置以供使用时,小径端部3f在将外筒构件3插入到安装构件中时用作插入引导件等。因此,可以容易且快速的进行所需的插入、压配等,而无需对外筒构件3初始精确地定位。在该情况中,使外筒构件3的将要被压配等至装置所安装到的安装构件的部分的所需长度缩短与小径端部3f的轴向长度对应的长度。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加在外筒构件3的外周面和安装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压入外筒构件3所需的力。
与布置在中间筒3e的下端的第一外筒刚性突起13a类似,设置在外筒构件3的位于小径端部3f侧的端缘并且进入第二橡胶主体4b的第二外筒刚性突起13b减小了橡胶主体的响应于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3的轴向上的相对振动的剪切变形量,从而增大液室的内压的增减量。因此,可以增强装置的利用封入的流体的流动的减振功能。
如图3所示,第一橡胶主体4a设置有围绕内筒构件2环状地延伸并且朝向液室11a开口的腔14,并且第二橡胶主体4b设置有围绕套筒17环状地延伸并且朝向大气开口的腔15。根据腔14和15,可以防止橡胶主体4a的固定到内筒构件2的端部或橡胶主体4b的固定到套筒17的端部由于应力集中而剥离。
如图3所示,内筒构件2的安装分隔构件6的部分设置有小外径部2c,该小外径部2c具有均一的外径,并且经由台阶部使该外径较小。被围绕内筒构件2压配等的刚性突起9的内周面具有使得刚性突起9的内径朝向图示的下侧逐渐减小的锥形面,并且刚性突起9的下半部与内筒构件2的小外径部摩擦接合。因此,可以减小将刚性突起9压至内筒构件2所需的力,并且可以通过内筒构件2的台阶16确定刚性突起9被压配到的限制位置。
根据该防振装置,通过橡胶主体4a、4b的响应于轴向输入或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3的相对振动的剪切变形,可以对传递侧的构件隔离输入和振动并且可以减弱输入和振动。橡胶主体4a、4b的变形导致液室11a和11b的容积变化,进而导致液室11a和11b内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从而液体在液室11a、11b之间流动,导致限制通路12内部的液柱共振。还可以通过限制通路12内部的液柱共振以及流经限制通路12的液体的流阻等来隔离以及减弱输入和振动。
根据上述防振装置,在利用所需的液体从液体注入口8填充液室11a、11b之后,注入口8被插塞构件7密封,使得密封在液室11a、11b内部的液体的压力为大气压。因此,可以充分地防止橡胶主体4a、4b的初始变形,从而可以有效地消除橡胶主体4a、4b的耐久性劣化的风险。根据该装置,由于外筒构件3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小径端部3f,并且小径端部3f能够预先形成于外筒构件3,所以可以减少用于外筒构件3的缩径加工的所需的步骤数,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该装置,由于外筒构件3的一端部具有小径端部3f,所以,当外筒构件3被插入、压配等至装置所安装到的预定安装构件时,小径端部3f用作引导部,因而能够容易、快速且总是适当地进行所需的插入、压配等,而无需外筒构件3相对于安装构件的持续精确的定位。此外,由于仅外筒构件3的除了小径端部3f之外的大径部需要被压配等至安装构件,所以,与大径部沿着外筒构件3的整个长度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减小将外筒构件3压入等所需的力。
图4的(a)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特别不同之处在于:外筒构件3的小径端部3f仅形成在设置有下液室11b的部分下方与第二橡胶主体4b对应的部分;小径端部3f设置有被插塞构件7密封的液体注入口8;并且液体注入口8经由设置于橡胶主体4b的凹部19连接到下液室11b。图4的(b)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与图3和图4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特别不同之处在于:分隔构件6的刚性突起9安装于外筒构件3,并且橡胶分隔件10经由刚性筒体20安装到内筒构件2。
因此,图4所示的防振装置与图3所示的防振装置起到同样的作用并提供同样的效果。
在图4所示的装置中,通过适当地选择凹部19的尺寸、形状等,能够容易地防止用于密封液体注入口8的插塞构件7的朝向外筒构件3的内周侧突出的部分与第二橡胶主体4b的干涉。
图5是示出又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二橡胶主体4b被布置在外筒构件3与刚性套筒17之间,该刚性套筒17被布置在外筒构件3的内周侧,并且第二橡胶主体4b借助于硫化粘着等被固定到外筒构件3以及刚性套筒17。套筒17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摩擦接合,使得橡胶主体4b经由套筒17连接到内筒构件2。
套筒17的位于液室11b侧的端部(图示的上端部)的直径与套筒17的其他部分相比被扩大,以在该端部形成扩径部17a,其中,在图示的示例中扩径部17a具有喇叭形状。环状弹性构件21设置在扩径部17a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之间,并且与橡胶主体4b一体地形成。图6是示出处于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完全摩擦接合之前的位置的套筒17的放大截面图。如图6所示,图示的环状弹性构件21的上表面设置有突出部21a和凹部21b,突出部21a在内筒构件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上环状地伸出,凹部21b布置在突出部21a的外周侧并且沿着整周延伸。
当套筒17和环状弹性构件21如图5所示与内筒构件2完全摩擦接合时,环状弹性构件21的突出部21a被设置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的台阶2d以及被构成分隔构件6的内周部的大致筒状的内筒刚性突起9压缩,并且远离内筒构件2并朝向凹部21b变形,以被卷曲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因此,环状弹性构件21在扩径部17a内部的填充率增大,从而可以确实地防止封入的液体从套筒17和内筒构件2之间的间隙泄漏。由于套筒17沿着套筒17的除了扩径部17a之外的刚性部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摩擦接合,所以套筒17可以以足够坚固的方式连接到内筒构件2。
只要待被内筒构件2的台阶2d压缩的突出部21a形成于环状弹性构件21,就可以充分地密封套筒17与内筒构件2之间的间隙。为此,在本发明中,环状弹性构件21可以不形成图6所示的允许突出部21a远离内筒构件2变形的凹部21b。在图示的示例中,突出部21a被布置在凹部21b的周向内侧,从而,当环状弹性构件21的突出部21a被压缩时,环状弹性构件21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从而更加有效地来密封装置。可替代地,突出部21a和凹部21b的内外周位置相应地可以彼此互换。
由于环状弹性构件21与固定于套筒17的外周面的橡胶主体4b一体地形成,所以,可以有利地抑制由于构件的数量的增加等引起制造成本的增加。如仅示出刚性套筒17的图7的立体图所示,环状弹性构件21可以以套筒17的位于扩径部17a侧的端部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缺口(cutout)部17b的方式与橡胶主体4b一体地形成,多个缺口部17b在图示的示例中沿周向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并且环状弹性构件21与橡胶主体4b经由缺口部17b而互连。
在环状弹性构件21如上所述经由缺口部17b与橡胶主体4b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中,在如图5所示套筒17与内筒构件2接合的状态下,套筒17的末端的除了缺口部17b之外的刚性部17c可以抵接图示的分隔构件6的刚性突起9。因此,在安装套筒17时总是可以确实地相对于刚性突起9来定位套筒7,并且在使用装置1时可以借助于刚性抵接来防止套筒17相对于内筒构件2移位。
为了减小在组装装置1的构件期间将套筒17压配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所需的力,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套筒17的与扩径部17a相邻的部分17d具有使得部分17d的直径朝向分隔构件6增大的锥形形状。即使在套筒17具有该锥形形状的情况中,由于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套筒17的图示的下端区域与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充分地摩擦接合,并且由于环状弹性构件21如上所述在其突出部21a被压缩的状态下与内筒构件21的外周面紧密接触,所以,也可以确实地防止封入的液体从套筒17与内筒构件2之间的间隙泄漏。
优选地,处于如图6所示的与内筒构件2完全接合之前的位置时,环状弹性构件21的内径比内筒构件2的外径大。因此,在将环状弹性构件21和套筒17装配到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时,环状弹性构件21不摩擦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环状弹性构件21的损坏。即使在该情况中,由于环状弹性构件21的突出部21a被内筒构件2的台阶21d等压缩,如图5所示,突出部21a的远离内筒构件21变形的部分确实地填充环状弹性构件21和内筒构件2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环状弹性构件21的密封性能。
在制造防振装置1时,以如下的步骤组装构件:首先,如图8的(a)的分解截面图所示,通过第一橡胶主体4a将内筒构件2与环绕内筒构件2的一端侧的中间筒3e彼此连接;将构成分隔构件6的内周部的内筒刚性突起9从内筒构件2的另一端侧装配到内筒侧部22,其中,通过将环状凸缘2a一体地连接于内筒构件2的一端侧的端部来构造内筒侧部22;以及使刚性突起9围绕内筒构件2摩擦接合。
随后,如图8的(b)所示,经由外筒侧部23的套筒17将外筒侧部23装配到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以使外筒侧部23与内筒构件2摩擦接合,其中,通过橡胶主体4b使套筒17的外周面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彼此连接来构造外筒侧部23。最后,对外筒构件3的扩径筒部3g进行用于缩径的拉深,以通过扩径筒部3g的塑性变形来紧密地固定中间筒3e,其中,中间筒3e布置在扩径筒部3g的内周侧。
当对外筒构件3的扩径筒部3g进行拉深时,以下是优选的:如图9所示,外筒构件3的上端凸缘3a预先形成有覆盖刚性增强环3b的侧面和顶面的筒状直立部3h;并且在对扩径筒部3g进行拉深之前,如图9的(a)和(b)的截面立体图所示,将设置于上端凸缘3a的至少一部分的筒状直立部3h朝向内侧弯折,用于塑性变形,以与外筒构件3的上端凸缘3a一起固定地夹持刚性增强环3b。
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对扩径筒部3g进行的拉深引起上端凸缘3a向图示的下方的弯曲(由图9的(a)中的虚箭头A所示)。因此,可以将外筒构件3确实地安装于内筒侧部22上的期望位置。结果,可以提高防振装置1的品质。

Claims (6)

1.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包括:
内筒构件,其能够被连接到振动产生侧和振动传递侧中的任一方侧的构件;
外筒构件,其位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侧,能够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侧和所述振动传递侧中的另一方侧的构件;
第一橡胶主体,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所述外筒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
第二橡胶主体,其用于以不透液的方式连接所述外筒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以及
流体室,以由所述第一橡胶主体、所述第二橡胶主体、所述内筒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限定的空间被封入不可压缩液体的方式来构造所述流体室,其中
所述内筒构件在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内筒刚性突起,所述内筒刚性突起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外筒构件突出,并且在所述内筒构件的整周上延伸,设置橡胶分隔件用于将所述内筒刚性突起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以不透液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橡胶分隔件与所述内筒刚性突起一起将所述流体室划分成两个液室,所述内筒刚性突起设置有使所述两个液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
所述外筒构件具有: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其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在所述第一橡胶主体中朝向所述内筒构件突出并且具有向内凸缘形状;以及第二外筒刚性突起,其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在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朝向所述内筒构件突出并且具有向内凸缘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靠近所述液室侧,并且
所述第一橡胶主体和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的每一方均设置有环状的腔,所述腔在相应的橡胶主体内部沿着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延伸,并且在包括所述内筒构件的中心轴线且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截取的截面中,所述腔具有超过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或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的深度,所述腔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液室中的一方面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面中,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周端部朝向所述内筒刚性突起弯曲,并且设置于嵌有相应的外筒刚性突起的所述第一橡胶主体或所述第二橡胶主体的所述腔的底面或顶面具有缓和的凸出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刚性突起从所述内筒构件的最大外径部突出的突出高度处于从所述最大外径部到所述外筒构件的主体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外筒刚性突起和所述第二外筒刚性突起的突出高度处于所述径向距离的50%-8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分隔件在所述轴向上的厚度在所述橡胶分隔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中点的外周侧的区域内最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构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橡胶主体和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的一方侧的端部设置有小径端部,所述小径端部具有比所述外筒构件的位于所述第一橡胶主体和所述第二橡胶主体中的另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径小并且比所述外筒构件的与所述橡胶分隔件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径小的外径,并且所述小径端部设置有被插塞构件密封的液体注入口。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构成部件组装之后,从设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所述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以及
在注入液体之后,用所述插塞构件密封所述液体注入口。
CN201180022809.9A 2010-03-19 2011-03-03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884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4951A JP5364019B2 (ja) 2010-03-19 2010-03-19 防振装置
JP2010-064951 2010-03-19
JP2010-100024 2010-04-23
JP2010100024A JP5457261B2 (ja) 2010-04-23 2010-04-23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0107596A JP5457265B2 (ja) 2010-05-07 2010-05-07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JP2010-107596 2010-05-07
PCT/JP2011/001270 WO2011114643A1 (ja) 2010-03-19 2011-03-03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4339A true CN102884339A (zh) 2013-01-16
CN102884339B CN102884339B (zh) 2014-10-08

Family

ID=4464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2809.9A Active CN102884339B (zh) 2010-03-19 2011-03-03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22543B2 (zh)
CN (1) CN102884339B (zh)
WO (1) WO20111146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99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系统导向装置中的液压衬套及汽车
CN107076254A (zh) * 2014-10-03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体封入套筒
CN113272575A (zh) * 2019-01-31 2021-08-17 普尔曼公司 具有流体轨道的液压式安装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65845B2 (en) 2008-02-05 2017-09-19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US9038997B2 (en) 2008-02-05 2015-05-26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CN102884338B (zh) * 2010-03-08 2015-01-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A2820000C (en) * 2012-09-05 2019-12-24 Jeffery Michael Bradshaw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US9097310B2 (en) * 2012-09-19 2015-08-04 The Pullman Company Bolt through hydraulic mount with and without a decoupler
US10145443B2 (en) 2015-01-26 2018-12-04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Compliant elastomeric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JP6751656B2 (ja) * 2016-11-15 2020-09-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967429B2 (ja) * 2017-11-08 2021-11-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WO2020061329A1 (en) * 2018-09-19 2020-03-26 Vibracoustic Usa, Inc. Hydraulic mount
KR20200142181A (ko) * 2019-06-12 2020-12-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유체 봉입형 엔진 마운트
US11685443B2 (en) 2020-07-22 2023-06-27 The Pullman Company Hydroelastic body mount
US11754142B2 (en) * 2021-05-26 2023-09-12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Low displacement, fail safe, all attitude, universal isolat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33654A (ja) * 2000-05-18 2003-11-11 トレルボルク オートモチブ テクニカル センター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液圧減衰ブッシュ
JP2006046555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871457A (zh) * 2002-07-17 2006-11-29 特雷里博格汽车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液压减震套筒
JP2007527488A (ja) * 2003-12-16 2007-09-27 ツェットエフ フリードリヒスハーフェ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ハイドロリック減衰作用を有するブッシュベアリング
CN100465472C (zh) * 2002-05-01 2009-03-04 株式会社富科库 液封型液体灌装装置
JP2011185356A (ja) * 2010-03-08 2011-09-22 Bridgestone Corp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2884338A (zh) * 2010-03-08 2013-01-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947Y2 (zh) * 1985-09-26 1990-07-16
JP2776463B2 (ja) * 1986-07-08 1998-07-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US5005810A (en) * 1987-07-09 1991-04-09 Tokai Rubber Ind., Ltd. Fluid-filled cushioning device having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easy assembling
GB9007300D0 (en) * 1990-03-31 1990-05-30 Btr Plc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n elastomeric mounting
JP3477920B2 (ja) * 1995-06-23 2003-12-1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支持体
JP3896553B2 (ja) 1996-06-06 2007-03-22 株式会社フコク ビスカスダンパー
JPH10132016A (ja) 1996-10-30 1998-05-22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液体封入式防振マウント
JPH10141425A (ja) 1996-11-11 1998-05-29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4237426B2 (ja) 2001-06-08 2009-03-1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15591B2 (ja) * 2002-05-07 2007-05-1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10567B2 (ja) * 2002-07-04 2008-07-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JP4061493B2 (ja) 2003-03-17 2008-03-19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MX2010008595A (es) 2008-02-05 2010-10-15 Cooper Standard Automotive Inc Ensamble de montaje hidraulico axialmente amortiguado.
JP2010006339A (ja) * 2008-06-30 2010-01-14 Tokai Rubber Ind Ltd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33654A (ja) * 2000-05-18 2003-11-11 トレルボルク オートモチブ テクニカル センター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液圧減衰ブッシュ
CN100465472C (zh) * 2002-05-01 2009-03-04 株式会社富科库 液封型液体灌装装置
CN1871457A (zh) * 2002-07-17 2006-11-29 特雷里博格汽车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液压减震套筒
JP2007527488A (ja) * 2003-12-16 2007-09-27 ツェットエフ フリードリヒスハーフェ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ハイドロリック減衰作用を有するブッシュベアリング
JP2006046555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1185356A (ja) * 2010-03-08 2011-09-22 Bridgestone Corp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2884338A (zh) * 2010-03-08 2013-01-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99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系统导向装置中的液压衬套及汽车
CN104912995B (zh) * 2014-03-14 2017-04-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系统导向装置中的液压衬套及汽车
CN107076254A (zh) * 2014-10-03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体封入套筒
CN107076254B (zh) * 2014-10-03 2019-07-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液体封入套筒
CN113272575A (zh) * 2019-01-31 2021-08-17 普尔曼公司 具有流体轨道的液压式安装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69288A1 (en) 2013-03-21
WO2011114643A1 (ja) 2011-09-22
CN102884339B (zh) 2014-10-08
US9222543B2 (en) 2015-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4339B (zh)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84338B (zh)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92917A1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KR102087535B1 (ko) 댐퍼 캡슐, 압력 변동 댐퍼 및 고압 연료 펌프
CN103703271B (zh) 防振装置
EP2706257B1 (en)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CN109927499B (zh) 悬架用上支撑件
CN101981342A (zh) 防振装置
CN107923475B (zh) 隔振装置
WO2015022985A1 (ja) 液封マウント
US8740197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US9205820B2 (en) Pulsation dampening capsule
EP3715617A1 (en) Metal diaphragm damp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CN112639314B (zh) 轴承组装体、轴承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传动轴的制造方法
JP5711088B2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97872A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5457261B2 (ja)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09281431A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4870857A (zh) 倒置类型的液体密封安装件
JP6139916B2 (ja) 防振装置
WO2016174801A1 (ja) 防振装置
WO2006025086A1 (ja) ゴムブッシュ
JP5457253B2 (ja)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および、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127780A (ja)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6065558A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