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5937B - 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5937B
CN102825937B CN201210206329.4A CN201210206329A CN102825937B CN 102825937 B CN102825937 B CN 102825937B CN 201210206329 A CN201210206329 A CN 201210206329A CN 102825937 B CN102825937 B CN 102825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adhesive linkage
transfer
ink
bo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63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5937A (zh
Inventor
大西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5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5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6Patterns of chemical products used for a specific purpose, e.g. pesticides, perfumes, adhesive patterns; use of microencapsulated material; Printing on smok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2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e.g. decalcomani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256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the transferable ink pattern being obtain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e.g. an ink jet or laser printer, or by electrograph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序的高速化且能够获得高精密的转印图像的印刷方法。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将粘接剂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将转印层(6)设在基材(4)上而成的转印材料(3)的该转印层(6)上或被转印介质(2)上,从而在该转印层(6)或该被转印介质(2)上形成粘接层(7),以由上述转印材料(3)与上述被转印介质(2)夹持上述粘接层(7)的方式将该转印材料(3)与该被转印介质(2)重叠压接,而将上述转印层(6)以欲转印的图案转印到上述被转印介质(2)上,在形成上述粘接层(7)时,将上述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

Description

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更详细来说,涉及利用转印来进行的印刷方法和用于该印刷方法的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在各种产品表面直接印刷图案、文字等的方法,存在有将预先印刷在基材薄膜表面上的图案转印到产品表面的转印印刷方法。 
此处,作为转印印刷方法的以往例子,已知有如下印刷方法,即,利用喷墨喷射将粘接剂以欲转印的图案涂敷到转印材料或被转印介质中的任一者上,将转印材料与被转印介质压接,而将转印材料的转印层转印印刷到被转印介质上(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176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例示的印刷方法中,例如,在利用喷墨印刷等印刷方法将粘接剂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转印材料或被转印介质上而形成粘接层时,由于转印层与粘接层的接触在该图案的周缘部变得不稳定,而不能如预想那样将转印层从基材剥离,因此,产生了使精密图案的复制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对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与由相对较小的喷射液滴的集合体形成的粘接层相比,对于由相对较大的喷射液滴的集合体形成的粘接层,如图9所示,由于转印材料103的粘接层107的周缘部107a处的分界面107b的斜度α变得缓和,因此,该周缘部107a处的转印层106与粘接层107的接触变得不稳定而难以 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另外,在该图9中的转印层106之上,利用单点划线表示作为喷墨液滴而被喷射的各个液滴(粘接剂107A)的外形、喷射位置,利用实线表示通过使作为喷墨液滴喷射的粘接剂107A定影为集合体而形成的粘接层107的外形。 
另一方面,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欲以相对较小的喷射液滴的集合体来形成粘接层时,由于不得不以较少的喷墨液滴的喷射量来进行印刷,因此,产生了不能高速地进行印刷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序的高速化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的印刷方法。 
作为一实施方式,利用下述公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作为公开的印刷方法,其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将粘接剂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将转印层设在基材上而成的转印材料的该转印层上或被转印介质上,从而在该转印层或该被转印介质上形成粘接层,以由上述转印材料与上述被转印介质夹持上述粘接层的方式将该转印材料与该被转印介质重叠压接,而将上述转印层以欲转印的图案转印到上述被转印介质上,其中,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将上述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由此,能够通过切换粘接剂的喷射量,在大范围地涂敷粘接剂时,以相对较大的液滴来进行印刷(喷射),除此之外(特别是周缘部)以相对较小的液滴来进行印刷(喷射)。因而,能够高速地形成粘接层,并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而且,即使在对粘接层的膜厚变薄的区域追加粘接剂时,也能够 容易地进行膜厚的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对于该粘接层的周缘部,以在该周缘部的喷射量少于在该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喷射量以及在该周缘部的喷射间隔小于在该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喷射间隔的方式进行印刷。由此,能够通过减小周缘部的喷射间隔而提高分辨率,从而高速地形成高精细的粘接层。另外,周缘部的喷墨液滴(粘接剂)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在该粘接层的周缘部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并使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由此,在欲转印图案的周缘部,通过使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从而,使粘接层分界面的膜厚增大,在粘接层分界处也能够实现稳定的转印。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在该粘接层的周缘部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并以少于首次印刷的粘接剂喷射量的喷射量进行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由此,在欲转印图案的周缘部,在首次印刷中以相对较大的液滴进行印刷(喷射)并在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中以相对较小的液滴即小于首次印刷的液滴来进行印刷(喷射),从而使粘接层分界面的斜度变大,在粘接层分界处也能够实现稳定的转印。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使用添加了填料的粘接剂。由此,能够形成添加了填料的粘接层。因而,防止转印时的粘接层的变形,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公开的转印材料是用于上述的印刷方法的转印材料,其中, 上述粘接层设在上述转印层上,并且该粘接层由以喷射量或喷射间隔中的至少一者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的方式进行喷射的上述粘接剂形成。由此,在粘接层分界处也能够实现稳定的转印,并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公开的喷墨喷出装置是用于上述印刷方法的喷墨喷出装置,其中,该喷墨喷出装置包括:喷墨头,其将上述粘接剂作为喷墨液滴进行喷射;控制部,其用于控制该喷墨头的动作,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由此,在形成粘接层时,由于能够将上述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因此,能够高速地形成粘接层,并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采用公开的印刷方法,能够实现工序的高速化,并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喷出装置的例子的俯视图(概略图)。 
图2是图1的喷墨喷出装置的侧面图(概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中的问题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附图中,存在对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重复的说明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如下所述,即,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以欲转印的图案(即向欲转印的区域)将粘接剂喷射到转印材料的转印层上或被转印介质上,从而在该转印层或该被转印介质上形成粘接层,接下来,以由转印材料与被转印介质夹持粘接层的方式将该转印材料与该被转印介质重叠压接,而将转印层以欲转印的图案(即欲转印的区域的转印层)转印到被转印介质上。 
转印材料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印材料3。该转印材料3是通过在基材4上设有转印层6而成的(参照图3、图4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在基材4与转印层6之间设置剥离层5的结构,但是,也能够考虑省略该剥离层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以下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即,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将粘接剂(后述的喷墨液滴)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转印材料3的转印层6上来设置粘接层7。另外,也可以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将粘接剂(后述的喷墨液滴)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被转印介质2(后述)上来设置粘接层(未图示)。 
基材4由具有挠性的树脂薄膜等构成。并不对构成材料进行特别限定,作为一例,可使用聚乙烯类薄膜、聚酯类薄膜、烯烃类薄膜、聚丙烯类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等薄膜状树脂材料以及纸。 
另外,剥离层5是以涂敷等方法由全皂化聚乙烯醇、氟类 树脂、有机硅类树脂等具有离型性的材料层叠形成的。例如,利用溶剂来稀释有机硅树脂并将其涂敷到基材4上来形成剥离层5。 
另外,转印层6由金属箔、金属蒸镀膜、全息膜、珠光膜、彩虹膜、白/黑膜、色彩膜、透明膜等构成。作为一例,转印层6是利用金属材料的蒸镀、溅射或颜料、染料墨的涂敷等在基材4上层叠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剥离层5层叠形成在基材4上)。另外,为了增加强度,转印层6的金属箔或金属蒸镀膜等的层也可以不单独构成而是与塑料薄膜构成为复合层(未图示)。另外,作为利用墨的涂敷来进行的形成方法,也可以在转印层6之上设置墨接收层(未图示),在该墨接收层上进行着色(墨的涂敷)。 
另外,作为变形例,考虑在剥离层5与转印层6之间设置保护层(未图示)。由此,由于转印后的转印层6受到该保护层的保护,因此,转印层6的表面不易受到损伤,能够提高转印层6对于指纹、水、酒精、紫外线等的耐久性。特别是,作为该保护层,若使用添加了紫外线吸收材料的透明膜,则能够实现由以往的紫外线固化型墨难以形成的、具有高抗光性的透明层。 
在此,作为用于形成粘接层7的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墨(详细内容见后述)。由此,能够利用喷墨喷射粘接剂(即墨)的印刷方法来形成粘接层7。通过对该粘接层7进行加热压接而产生将该粘接层7粘接于被转印介质2的作用。 
另外,作为变形例,考虑隔着转印层6将粘接层7层叠到保护层(未图示)上。由此,能够利用该保护层来保护转印层6的着色部位。 
被转印介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被转印介质2。被转印介质2例 如是各种塑料成型物(包括薄膜、板等)、金属、玻璃、石头、布等。这样,作为被转印介质2,能够使用具有挠性的被转印介质或不具有挠性的被转印介质这两者。另外,优选被转印介质2或转印材料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挠性。这是为了由此提高转印时的密合性。 
通过使用上述转印材料3来向被转印介质2进行转印印刷,从而,能够较为理想地进行以往不能或难以进行的如下印刷。具体来说,能够对塑料成型物、金属、玻璃、石头、布等进行装饰。并且,能够进行如下使用了难以实现喷墨印刷用的墨化的颜色的印刷,即,高光泽金属印刷、珠光印刷、彩虹印刷、磷光印刷、夜光印刷、回归反射印刷等。另外,能够使用铜箔来进行印刷配线、天线的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例子举出了在转印材料3的转印层6上印刷粘接剂7A来设置粘接层7的情况,但也考虑在该被转印介质2上印刷粘接剂来设置粘接层的情况(未图示)。与在转印材料3上设置粘接层的情况相比,对于在被转印介质2上设置粘接层的情况,由于不需要使转印材料3与被转印介质2严密地对位,因此,获得能够使工序变简单的效果。 
喷墨喷射装置
接下来,说明在形成转印材料3的粘接层7时所使用的喷墨喷出装置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喷出装置1的例子的俯视图(概略图),图2是其侧视图(概略图)。 
本发明的喷墨喷出装置1包括:台板(支承体)12,其用于支承被喷射介质(在此为转印材料3);喷墨头13,其一边沿X方向移动,一边从多个喷出口向转印材料3的表面(在此为转印层6的表面)喷射墨而使喷墨液滴着落到转印材料3的表面; 控制部(未图示),其用于控制各部分的动作。 
在此,喷墨头13具有利用压电方式等使喷墨液滴从排列配置在该喷墨头13的下表面处的喷嘴(未图示)喷射的构造,喷墨头13固定于单元架台14并能够利用行进部件(未图示)沿X方向在导轨15上行进。另外,行进部件由电动马达和电子电路等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16是根据需要来使用的墨滴固化部件,其能够使喷墨液滴固化。该墨滴固化部件例如由红外线加热器、暖风加热器、紫外线照射部件、电子束照射部件等能量束放射装置构成。 
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17是用于从转印材料3的背面侧对着落到转印材料3的表面上的喷墨液滴进行加热的印刷加热器。作为印刷加热器17,能够使用电热式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电磁感应(IH)加热器。 
印刷加热器17位于台板12的内部且配置在转印材料3的背面侧。但是,印刷加热器17并不限于该配置,也可以将印刷加热器17配置在转印材料3的表面侧(粘接层7的上表面侧)或转印材料3的两侧(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将印刷加热器设置在转印材料3的表面侧的情况下,能够将印刷加热器与喷墨头13设在同一导轨15上,或者以与导轨15分离的独立状态将印刷加热器固定设置在Y方向(台板输送方向)前方的位置。 
另外,在印刷加热器与喷墨头13设在同一导轨上的情况下,在进行单向印刷时,将印刷加热器设在喷墨头13的行进方向后方(未图示)。更详细来说,在使喷墨头13一边沿X方向右侧行进一边喷出墨的情况下,将印刷加热器设在喷墨头13的左侧,在使喷墨头13一边沿X方向左侧行进一边喷出墨的情况下, 将印刷加热器设在喷墨头13的右侧。并且,在进行双向印刷的情况下,将印刷加热器设在喷墨头13的行进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即,将印刷加热器设在喷墨头13的左右两侧。 
作为喷墨喷出装置1的动作例,转印材料3(在此是在基材4上层叠有剥离层5、转印层6的状态)受到台板12的支承并被输送辊18、18夹持,在喷墨头13一边喷射喷墨液滴(在此为粘接剂)一边从转印材料3的X方向的一端行进到另一端而结束行进的同时,通过输送辊18、18的旋转来向Y方向输送转印材料3。该情况下,作为转印材料3的基材4,较为理想的是使用聚乙烯类薄膜等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喷出装置1,能够利用将粘接剂作为喷墨液滴而进行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来形成粘接层7。更具体来说,首先,在被支承在台板(支承体)12上的转印材料3(在此是在基材4上层叠有剥离层5、转印层6的状态)的表面上,从喷墨头13喷射喷墨液滴(粘接剂)。接着,根据需要,利用位于该转印材料3的背面侧的印刷加热器17来对着落到转印材料3表面上的喷墨液滴(粘接剂)进行加热,使该喷墨液滴固化而使其作为粘接层7定影在转印层6上。这样,能够以期望的欲转印图案来形成设有粘接层7的转印材料3。通过使用该喷墨喷出装置1,能够高速地形成粘接层7。即,能够使用于形成具有期望的转印前图像的转印材料3的工序变得高速化(详细内容见后述)。另外,如上所述,也能够通过在被转印介质2上印刷粘接剂来设置粘接层。 
接下来,对用作形成转印材料3的粘接层7的粘接剂的一例的墨进行说明。作为该墨,优选的是如下所述的墨,即,能够向转印材料3(或被转印介质2)进行喷墨印刷,并且,在利用 喷射向转印材料3(或被转印介质2)涂敷(印刷)该墨而使该墨定影之后,该墨在用于转印的加热压接时也保持预定的粘度。例如,优选使用了天然橡胶乳液或合成橡胶乳液的乳液墨、热固化性树脂、干燥固化性树脂,或利用紫外线、电子束等放射能量束进行固化而成的树脂,或对这些树脂进行乳化而成的墨等。但是,该墨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也考虑在粘接剂中混入填料(未图示)的构成。由此,在进行用于转印的加热压接时,获得可抑制粘接层7的变形的效果。特别是,通过抑制粘接层7的周缘部7a(后述)的变形,能够使该周缘部7a处的转印层6与粘接层7的接触变得稳定并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在此,作为该填料,优选使用不易受到热影响且能够进行喷墨印刷的、例如具有直径1.0μm左右以下的粒径的粉末。具体来说,考虑使用氧化钛、氧化锌、中空二氧化硅、中空玻璃、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沸石、高岭石等的粉末。 
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 
首先,准备转印材料3。如图3所示,在该工序中,作为转印材料3,使用在基材4上层叠有剥离层5、转印层6的状态的转印材料。此外,各层的材料、形成方法等与上述相同,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下来,如图4所示,利用喷墨印刷方法以欲转印的图案、即在转印材料3中的欲转印区域的转印层6上形成粘接层7。使用上述喷墨喷出装置1来进行该喷墨印刷。另外,使用喷墨喷出装置1在转印材料3(在此为转印层6)上形成粘接层7的动作与上述相同,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下来,如图5所示,从粘接层7侧将转印材料3压接到被 转印介质2上且进行加热。此外,根据转印材料3的结构等来适当设定加热温度、压接力、压接时间等诸多条件。作为一例,加热温度为80℃~300℃左右。 
接下来,如图6所示,使被转印介质2与转印材料3分离。此时,仅设有粘接层7的区域(欲转印区域)与被转印介质2粘接,该区域中的转印层6与剥离层5之间的分界部分发生剥离。即,对欲转印区域的转印层6进行转印,获得印刷(转印)有期望的图案(欲转印图案)的被转印介质2。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在形成图4所示的粘接层7的工序中包括特征性结构。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结构,即,在形成粘接层7时,将粘接剂(喷墨液滴)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作为一例,在粘接层7的周缘部7a处分多次进行粘接剂的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表示粘接层7的形成工序的图4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的(a)所示。在此,图7的(b)是从平面方向观察图7的(a)中的粘接剂喷射量和喷射位置的说明图,图7的(b)中的X-X剖面与图7的(a)相对应。 
如图7的(a)、图7的(b)所示,首先,喷射粘接剂7A而进行首次印刷,接下来,在周缘部7a处喷射粘接剂7B而进行第二次印刷。在此,在该图7的(a)、图7的(b)中的转印层6上,利用双点划线表示作为喷墨液滴喷射的各个液滴(粘接剂7A)的外形、喷射位置,利用实线表示通过使作为喷墨液滴喷射的粘接剂7A定影为集合体来形成的粘接剂7的外形。另外,该图7的(a)中的虚线是利用以往的印刷方法(参照图9)来形成的分界线107b和斜度α,上述内容是为了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比较而记载的。 
此时,将粘接剂7B的喷射量设定为相对少于首次喷射的粘 接剂7A的喷射量。另外,如该图7的(a)、图7的(b)所示,使第二次印刷区域与首次印刷区域在周缘部7a处重叠。 
在此,上述“喷射量”是指每一部位(每一点)的喷射量。例如,作为将第二次印刷的粘接剂7B的喷射量设定为相对少于首次印刷的粘接剂7A的喷射量的方法,如图7的(a)、图7的(b)所示,考虑以下方法等,即,针对用于进行周缘部7a以外的印刷的粘接剂7A,将喷墨液滴的喷射量设定得较大(例如24pl等),针对用于进行周缘部7a的印刷的粘接剂7B,将喷墨液滴的喷射量设定得较小(例如6pl等)。 
另外,此时,如图7的(b)所示,优选以用于进行周缘部7a的印刷的粘接剂7B的喷射间隔小于用于进行周缘部7a以外的印刷的粘接剂7A的喷射间隔的方式印刷(喷射)用于进行周缘部7a的印刷的粘接剂7B。这是因为通过减小喷射间隔而提高分辨率,从而能够形成高精细的粘接层7。 
综上所述,如图7的(a)所示,与由以往的印刷方法形成的斜度α相比,能够较大地(即与转印层6的表面接近直角)形成粘接层7的预定的周缘部7a处的分界面7b的斜度β。其结果,能够解决下述那样的以往的问题,即,由于周缘部的分界面的斜度变得缓和,因此,使该周缘部处的转印层与粘接层的接触变得不稳定,难以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更具体来说,由于周缘部7a处的分界面7b的斜度β与转印层6的表面接近直角,因此,使转印层6与粘接层7的接触稳定,能够如预想那样将转印层6从基材4剥离,能够复制精密的图案。并且,由于能够在粘接层7的预定的周缘部7a处使印刷速度即利用喷墨液滴(粘接剂7B)的喷射来形成粘接层7的速度相对降低,在该周缘部7a以外的区域以通常的速度利用喷墨液滴(粘接剂7A)的喷射来形成粘接层7,因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当欲以 相对较小的喷射液滴的集合体来形成粘接层时,由于不得不以较少的喷墨液滴的喷射量来进行印刷,因此不能高速地进行印刷。 
另外,作为变形例,当在粘接层7的周缘部7a处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7并使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时,也考虑使首次印刷的粘接剂喷射量少于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的粘接剂喷射量的方法。例如,存在以下方法,即,首先喷射(印刷)图7中的喷射液相对较少的粘接剂7B,接下来,喷射(印刷)喷射液相对较多的粘接剂7A。这样,也能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另外,作为“多次”,以“两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两次”,也可以将其设为“三次”以上。该情况下,例如,只要反复进行上述第二次的工序即可。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特别是能够高速地形成粘接层7,并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而且,能够进行以往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如下印刷(转印印刷)。具体来说,能够实现高光泽金属印刷、全息印刷、珠光印刷、彩虹印刷、磷光印刷、夜光印刷、回归反射式反光膜印刷等、超耐光透明层印刷、利用印刷来形成的印刷基板的高精度电极等。 
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的基本结构相同,特别是,在粘接层7的形成工序中存在不同点。以下,以该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表示粘接层7的形成工序的图4的局部放大图如图8的(a)所示。在此,图8的(b)是从平面方向观察图8的(a)中的粘接剂喷射量和喷射位置的说明图, 图8的(b)中的Y-Y剖面与图8的(a)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a)、图8的(b)所示,喷射粘接剂7A而进行首次印刷。接下来,在周缘部7a处以与首次印刷区域相重叠的方式喷射粘接剂7B而进行第二次印刷。另外,在周缘部7a处以与第二次印刷区域相重叠的方式喷射粘接剂7C而进行第三次印刷。在此,在该图8的(a)、图8的(b)中的转印层6上,利用三点划线表示作为喷墨液滴喷射的各个液滴(粘接剂7A)的外形、喷射位置,利用实线表示通过使作为喷墨液滴喷射的粘接剂7A定影为集合体来形成的粘接剂7的外形。另外,该图8的(a)中的虚线是利用以往的印刷方法(参照图9)来形成的分界线107b和斜度α,上述内容是为了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比较而记载的。 
此时,将粘接剂7B、粘接剂7C的喷射量设定为相对少于首次喷射的粘接剂7A的喷射量。另外,如该图8的(a)、图8的(b)所示,在周缘部7a处使第二次印刷区域、第三次印刷区域与首次印刷区域相重叠。 
作为一例,将用于进行第二次印刷的粘接剂7B的喷射量与用于进行第三次印刷的粘接剂7C的喷射量设定为相同的喷射量。例如,能够以向同一点进行喷射的方式来进行喷墨喷出装置1的印刷控制。具体来说,考虑如下结构,即,针对用于进行周缘部7a以外的印刷的粘接剂7A,将喷墨液滴的喷射量设定得较大(例如24pl等),针对用于进行周缘部7a的印刷的粘接剂7B和粘接剂7C,将喷墨液滴的喷射量设定得较小(例如6pl等)。 
另外,此时,如图8的(b)所示,优选以用于进行周缘部7a的印刷的粘接剂7B和粘接剂7C的喷射间隔小于用于进行周缘部7a以外的印刷的粘接剂7A的喷射间隔的方式印刷(喷射) 用于进行周缘部7a的印刷的粘接剂7B和粘接剂7C。这是因为通过减小喷射间隔而提高分辨率,能够形成高精细的粘接层7。 
由此,例如,如图8的(a)所示,能够使粘接层7的预定的周缘部7a处形成为凸起的形状。其结果,特别是在周缘部7a处能够使粘接层7与转印层6可靠地接触,并能够确保用于使转印层6剥离的充分的粘接力。但是,粘接层7的形状并不限于使预定的周缘部7a凸起的形状,也能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粘接层7的形状形成为周缘部7a没有凸起的形状(参照图7的(a))。 
另外,在将周缘部7a设为凸起的形状或没有凸起的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利用以往的印刷方法来形成的斜度α相比,能够较大地(即与转印层6的表面接近直角)形成粘接层7的预定的周缘部7a处的分界面7b的斜度β。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而获得的其他的作用效果与利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而获得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作为“多次”,以“三次”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三次”,也可以设为“两次”或“四次”以上。例如,在“四次”以上的情况下,只要反复进行上述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工序即可。 
如上所述,采用公开的印刷方法,与以往的印刷方法相比,能够实现工序的高速化(特别是,粘接层形成工序的高速化),特别是,能够使转印区域的周缘部(分界部)获得清晰且高精度的转印图像。并且,能够较为理想地进行以往不能或难以进行的如下印刷。即,能够向塑料成型物、金属、玻璃、石头、布等进行装饰。另外,能够进行如下使用了难以实现喷墨印刷 用的墨化的颜色的印刷,即,高光泽金属印刷、珠光印刷、彩虹印刷、磷光印刷、夜光印刷、回归反射印刷等。另外,能够使用铜箔来高精度地进行微细印刷配线、天线的形成。 
另外,特别是,利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的特征性作用效果。 
对于该印刷方法,其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将粘接剂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将转印层6设在基材4上而成的转印材料3的该转印层6上或被转印介质2上,从而在该转印层6或该被转印介质2上形成粘接层7,以由转印材料3与被转印介质2夹持粘接层7的方式将该转印材料3与该被转印介质2重叠压接,而将上述转印层6以欲转印的图案转印到被转印介质2上,在形成粘接层7时,将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由此,在通过切换粘接剂的喷射量,在大范围地涂敷粘接剂时,以相对较大的液滴来进行印刷(喷射),除此之外(特别是周缘部)以相对较小的液滴来进行印刷(喷射)。因而,能够高速地形成粘接层7,并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而且,即使在对粘接层的膜厚变薄的区域追加粘接剂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膜厚的控制。 
另外,优选的是,在形成上述粘接层7时,对于粘接层7的周缘部7a,以在该周缘部7a的喷射量少于在该周缘部7a以外的区域的喷射量以及在该周缘部7a的喷射间隔小于在该周缘部7a以外的区域的喷射间隔的方式进行印刷。由此,能够通过减小周缘部7a的喷射间隔而提高分辨率,从而高速地形成高精细的粘接层7。另外,周缘部7a的喷墨液滴(粘接剂)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另外,在形成粘接层7时,在该粘接层7的周缘部7a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7,并使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 的区域相重叠。由此,在欲转印图案的周缘部,通过使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从而,使粘接层7的周缘部7a(特别是分界面7b)处的膜厚增大,在粘接层7的分界部分也能够实现稳定的转印。 
另外,在形成粘接层7时,在粘接层7的周缘部7a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7,并以少于首次印刷的粘接剂喷射量的喷射量进行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由此,在欲转印图案的周缘部,在首次印刷中以相对较大的液滴进行印刷(喷射)并在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中以相对较小的液滴即小于首次印刷的液滴来进行印刷(喷射),从而使粘接层7的分界面7b的斜度变大,在粘接层7的分界部分也能够实现稳定的转印。 
另外,优选的是,在形成粘接层7时,使用添加了填料的粘接剂。其理由在于,通过形成添加了填料的粘接层7,从而防止转印时的粘接层7的变形,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该转印材料3是用于印刷方法的转印材料3,其中,粘接层7设在转印层6上,并且该粘接层7由以喷射量或喷射间隔中的至少一者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的方式进行喷射的粘接剂形成。由此,在粘接层7的分界部分也能够实现稳定的转印,并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该喷墨喷出装置1是用于上述印刷方法的喷墨喷出装置,其中,该喷墨喷出装置包括:喷墨头13,其将粘接剂作为喷墨液滴进行喷射;控制部,其用于控制喷墨头13的动作,在形成粘接层7时,控制部将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由此,在形成粘接层7时,由于能够将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因此,能够高速地形成粘接层7,并且,能够获得高精细的转印图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喷出装置 
2    被转印介质 
3    转印材料 
4    基材 
5    剥离层 
6    转印层 
7    粘接层 
7A、7B、7C    粘接剂 
12   台板 
13   喷墨头 
14   单元架台 
15   导轨 
16   墨滴固化部件 
17   印刷加热器 
18   输送辊。 

Claims (7)

1.一种印刷方法,其利用喷墨喷射的印刷方法将粘接剂以欲转印的图案喷射到将转印层设在基材上而成的转印材料的该转印层上或被转印介质上,从而在该转印层或该被转印介质上形成粘接层,以由上述转印材料与上述被转印介质夹持上述粘接层的方式将该转印材料与该被转印介质重叠压接,而将上述转印层以欲转印的图案转印到上述被转印介质上,
该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将上述粘接剂的喷射量或喷射间隔中的至少一者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对于该粘接层的周缘部,以在该周缘部的喷射量少于在该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喷射量以及在该周缘部的喷射间隔小于在该周缘部以外的区域的喷射间隔的方式进行印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在该粘接层的周缘部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并使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在该粘接层的周缘部分多次印刷该粘接层,并以少于首次印刷的粘接剂喷射量的喷射量进行第二次印刷以后的印刷,第二次印刷以后印刷的区域与首次印刷的区域相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使用添加了填料的粘接剂。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方法的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层设在上述转印层上,并且该粘接层由以喷射量或喷射间隔中的至少一者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的方式进行喷射的上述粘接剂形成。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方法的喷墨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喷出装置包括:
喷墨头,其将上述粘接剂作为喷墨液滴进行喷射;
控制部,其用于控制该喷墨头的动作,
在形成上述粘接层时,上述控制部将上述粘接剂的喷射量切换为至少两模式以上。
CN201210206329.4A 2011-06-16 2012-06-18 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Active CN102825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3853A JP5743204B2 (ja) 2011-06-16 2011-06-16 印刷方法、転写材、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吐出装置
JP2011-133853 2011-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5937A CN102825937A (zh) 2012-12-19
CN102825937B true CN102825937B (zh) 2014-05-28

Family

ID=4629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6329.4A Active CN102825937B (zh) 2011-06-16 2012-06-18 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35200B1 (zh)
JP (1) JP5743204B2 (zh)
CN (1) CN102825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8471A (ja) * 2013-03-15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0180B2 (ja) * 2013-10-02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DE102014103897B4 (de) * 2014-03-21 2017-11-02 Beschriftungswerk Beste Werbetechnik GmbH & Co. KG Gedrucktes Werbemotiv
EP3173248A4 (en) * 2014-07-25 2018-11-07 Konica Minolta, Inc. Foil image formation method
DE102015006054B4 (de) * 2015-05-15 2021-06-10 Forever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ein- und mehrfarbigen Abbildungen auf Substrate
JP6374418B2 (ja) * 2016-01-27 2018-08-1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転写材、記録物、記録物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記録物の製造方法
WO2017160313A1 (en) 2016-03-18 2017-09-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ransferring images
JP6758109B2 (ja) * 2016-04-08 2020-09-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接着方法、インク層形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層形成体
WO2018235301A1 (ja) * 2017-06-19 2018-12-27 株式会社サンリュウ 接着剤インクを用いた転写方法、転写物、及び転写装置
KR20210034806A (ko) * 2019-09-23 2021-03-31 (주)에스티아이 Ocr 프린트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ocr 프린팅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라미네이션 시스템
JP2021112830A (ja) * 2020-01-16 2021-08-05 星雲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Uv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で使用される印刷後の箔押しを実施可能な印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730A (zh) * 2001-09-05 2005-01-26 Api箔制品有限公司 无模铺箔
CN101544117A (zh) * 2008-03-26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2858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利卫多株式会社 片状部件以及制造该片状部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20444D0 (en) * 1991-09-25 1991-11-06 Markem Syst Lt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JP2002264495A (ja) * 2001-03-13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これに用いる潜像形成液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49707B2 (en) * 2001-10-16 2004-06-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depositing adhesives and adhesion control agents
JP2004142130A (ja) * 2002-10-22 2004-05-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転写記録体、認証記録媒体、認証記録媒体作成方法及び認証記録媒体発行装置
JP2004255717A (ja) * 2003-02-26 2004-09-1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昇華インク転写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被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転写記録方法
JP2007210327A (ja) * 2006-01-10 2007-08-23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226880A (ja) * 2008-03-25 2009-10-08 Fujifilm Corp 箔転写方法
JP5132382B2 (ja) * 2008-03-25 2013-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159429B2 (ja) * 2008-05-23 2013-03-06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箔転写方法及び箔転写装置
JP5283974B2 (ja) * 2008-06-06 2013-09-04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箔転写方法及び箔転写装置
JP2010155430A (ja) * 2009-01-05 2010-07-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JP2010155431A (ja) * 2009-01-05 2010-07-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730A (zh) * 2001-09-05 2005-01-26 Api箔制品有限公司 无模铺箔
CN101544117A (zh) * 2008-03-26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2858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利卫多株式会社 片状部件以及制造该片状部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00964A (ja) 2013-01-07
EP2535200A3 (en) 2014-08-06
EP2535200B1 (en) 2016-04-13
EP2535200A2 (en) 2012-12-19
JP5743204B2 (ja) 2015-07-01
CN102825937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5937B (zh) 印刷方法、转印材料及喷墨喷出装置
CN102459480B (zh) 喷墨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KR101889634B1 (ko) 패턴의 제조 방법, 패턴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제조 장치, 입체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장치
EP3096961B1 (en) Digital print with water-based ink on panel surfaces
EP1919711B1 (en) Method of printing
US6428157B1 (en) Forming ink images having protection films
WO200714537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record product,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ed therefor
US105695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of printed images formed on surfaces of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objects
CN110382250A (zh) 用于制造印花的方法、印花、用于制造印花的设备以及用于装饰对象表面的方法
EP2754506B1 (en) Uv ink printing method
EP2918421B1 (en) Method for inkjet printing on moldings
EP289403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
JP2006015691A (ja) Uv硬化型インク使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を用いたプリント方法と該方法に用いるuv硬化型インク使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2442056B (zh) 一种水性树脂喷墨打印方法及打印装置
US20180093516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fer sheet and its use
JP2011173252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6832241B2 (ja)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
JP5656168B2 (ja) 印刷方法、転写材、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吐出装置
US2022032423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JP731648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21160218A (ja) 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缶
TW202413131A (zh) 一種uv數位疊厚印刷之轉印方法
US20180281468A1 (en) Printing device to operate in a selected operating mode
JP2004098607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スクリーン印刷版の製造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並びにスクリーン印刷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