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3079B - 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3079B
CN102823079B CN201180017484.5A CN201180017484A CN102823079B CN 102823079 B CN102823079 B CN 102823079B CN 201180017484 A CN201180017484 A CN 201180017484A CN 102823079 B CN102823079 B CN 102823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firmation
wall
opening
lock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74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3079A (zh
Inventor
大山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23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3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在嵌合确认结构中,锁定臂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壳体中。锁定臂包括:锁定壁,以从第一连接器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倾斜布置在锁定臂的前端;偏斜空间,以该方向形成于锁定壁的后方;以及操作板布置于偏斜空间内。确认开口设置于壳体的后壁上,并且其高度等于偏斜空间的高度。锁定凸起设置于第二连接器上,以与锁定壁产生对接。仅在锁定壁被偏斜的状态下,操作板的后端面通过确认开口而暴露于到第一连接器的壳体的后部外侧。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通过在连接器内采用确认开口,嵌合确认结构使得能够从后方确认连接器是否被完全地或者不完全地嵌合连接在一起。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作为用于将安装在柔性扁平电路元件的端部处的连接器与安装在硬印刷电路板的端部处的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各种类型的嵌合确认结构。
例如,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在该结构中,导电金属的多个端子被平行布置在电路板侧连接器上,从而暴露于配对连接器插入端口的内部。扁平电路元件的端子被固定地保持在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上导引件与下导引件之间。在两个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的时候,电路板侧连接器的端子与配对连接器插入端口内的扁平电路元件的多个暴露导体发生弹性接触,并且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柔性锁定臂上的凸起在位于电路板侧连接器的上壁的空腔部分内发生弹性接合。然后,通过听到接合声和视觉上确认该凸起,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识别连接器的完全嵌合连接。
此外,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用于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锁定结构。在这种锁定结构中,锁定件部分设置在一对左右大致L形的柔性腿部分的前端处,并且锁定解除杆平行腿部分从锁定片部分的左右手两侧折回。
此外,专利文献3描述了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开 口和倾斜导引肋设置在不是扁平电路元件的而是线束连接连接器的其中一个连接器的上壁中,并且位于导引肋后方的柔性臂和位于该臂的前端的标记被设置在另一个连接器上,从而,当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时,使标记位于用于由将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工作人员识别的开口内。专利文献4也描述了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其中当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时,另一个连接器的不同颜色部分位于一个连接器的开口内。
引文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JP-A-2006-8598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308924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JP-A-5-343133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JP-A-2004-36304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至4描述的传统嵌合确认结构中,例如,如同图12所示的例子,当电路板侧连接器18被固定地放置在硬电路板38的一端时,由于另一个电路板封装部分41布置在连接器18的前方,此外,如同图13所示的例子,当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布置至少两个上和下电路板38、38’时,由于通过位于左手侧和右手侧部分的连接壁42将上和下电路板38、38’连接在一起,所以当配对扁平电路元件的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被嵌合地连接到下电路板侧连接器18时,由于上电路板38’、另一个电路板封装部分41以及连接壁42,不能实现如箭头C、D所示的从顶部、前方或者侧方进行可视确认。因此,如同图14所示的例子,必须从箭头E所指的方向,即,从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的后方视觉上确认两个连接器1’、18是否被完全嵌合在一起,而产生的问题是,难以视觉上确认两个连接器1’、18是否被完全嵌合在一起。
此外,通过视觉上确认如专利文献3描述的标记臂或者如专利文献4描述的不同颜色壳体的运动来确认适当的连接器嵌合连接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相关成本高。“后方”是当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前端侧被称为“前”,而扁平电路元件22引出的方向称为“后”时这样的称呼。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嵌合确认结构,其例如在以嵌合连接方向或者从一个连接器的后方并以简单确定的方式将一个诸如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连接器嵌合连接到诸如电路板侧连接器的另一个连接器中,能够可视确认正确连接器嵌合连接并且具有简单低成本结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确认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的嵌合确认结构,该嵌合确认结构包括:
锁定臂,该锁定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外壳中,并且包括:
锁定壁,该锁定壁在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上倾斜并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前端处;
偏斜空间,该偏斜空间在所述方向上形成于所述锁定壁的后方;和
操作板,该操作板布置于所述偏斜空间上;
确认开口,该确认开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后壁中,并且具有与所述偏斜空间的高度相等的高度;以及
锁定凸起,该锁定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上,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锁定壁产生接合,
其中,仅在所述锁定臂偏斜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板的后端面通过所述确认开口而暴露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外壳的后方外侧。
所述嵌合确认结构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锁定臂包括分别使所述锁定壁与所述操作板相连的右臂和左臂,并且仅在所述锁定臂偏斜的
状态下,在所述确认开口的下端侧,所述右臂和所述左臂的下倾斜面通过所述确认开口而暴露于所述后方外侧。
确认开口可以是型模移除腔。
嵌合确认结构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是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是电路板侧连接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两个连接器被不完全嵌合在一起时,锁定凸起位于锁定臂的锁定臂的倾斜面的中间位置,并且锁定臂在偏斜空间内偏斜。然后,降低该锁定的操作板部分,并且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接近在其前方的一个连接器的壳体内非常靠近确认开口,因此,从一个连接器的后方(直接从后方),在确认开口内,可以可视确认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当两个连接器被完全嵌合在一起时,锁定凸起与锁定臂的后侧产生对接,与此同时,锁定臂复原,从而操作板部分升高,使得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位于确认开口之上的位置。因此,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从后方不能在确认开口内可视确认。通过可视确认这些事实,能够容易地以安全方式检测到两个连接器的不完全或者完全嵌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即使工作人员处于不适当位置,或者即使诸如其他封装部分的障碍物位于连接器的锁定的前方、上面或者侧面,通过从连接器的后方在确认开口内可视确认锁定臂的锁定条件,此外,通过可视确认在右侧靠近确认开口的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能够容易地以确定的方式确定两个连接器是否被正确地或者不正确地嵌合在一起。由于确认开口是当由树脂模制锁定臂时由型模移除腔获得,所以不产生附加成本,因此,可以确认连接器以简单结构和低成本而正确嵌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当两个连接器被不完全嵌合在一起时,锁定臂偏斜,从而使这对臂部分的下倾斜面降低,并且下倾斜面位于确认开口的下端侧。因此,从一个连接器的后方或者正后方,在确认开口的下端侧能够可视确认下倾斜面。在确认开口内,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位于这对臂部分的上侧。当两个连接器被完全嵌合在一起时,锁定臂复原,并且这对臂部分的下倾斜面升高到处于确认开口的上端侧,因此,这对臂部分的下倾斜面能够从后方在确认开口的上端面被可视确认。这样保证两个连接器被嵌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除了如根据第一方面所做的操作板部分的后端面的可视确认,还通过在确认开口内确认这对臂部分的位置,能够以更确定的方式实现对两个连接器的正确嵌合连接的确认。
根据本发明,例如,当对于以多级布置的电路板,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从后方嵌合连接到下电路板的电路板侧连接器,即使从前方、顶部和侧面不能实现对两个连接器的嵌合连接或者锁定的确认,通过从后方在确认开口内可视确认所发生的内容,有助于并且确保两个连接器的正确嵌合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嵌合确认结构中的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线A-A截取的示出相同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相同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的后视图。下后视图是由连锁双虚线框起的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被嵌合到电路板侧连接器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从稍许倾斜上方观看的电路板侧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将两个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过程中的不完全嵌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将两个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过程中的锁定臂的偏斜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8A是后视图,而图8B是透视图,它们两者都示出了在将两个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在壳体的后壁上的确认开口内出现的状态。
图9是示出当两个连接器被完全嵌合在一起时而产生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当两个连接器被完全嵌合在一起时,锁定臂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11A是后视图,而图11B是透视图,它们两者都示出了当两个连接器被完全嵌合在一起时壳体的后壁上的确认开口内出现的状态。
图12是示出布置电路板侧连接器的形式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布置电路板侧连接器等的形式的另一个例子的后视图。
图14是沿图13内的线B-B截取的示出布置相同连接器的形式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参考符号清单
1: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
2:壳体
6:后壁
7a:偏斜空间
8:锁定臂
12:锁定壁
15:臂部分
15b:下倾斜面
16:操作板部分
16a:后端面
17:确认开口
18:电路板侧连接器
19:锁定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1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嵌合确认结构的实施例。
图1至3示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第一连接器)的由绝缘树脂构成的壳体2的形式。如图1所示,壳体2包括:具有横向细长矩形的水平上壁3;水平底壁4,位于上壁3的下面,以面对该上壁,并且比上壁3向前延伸更长;左和右垂直侧壁5;水平后壁6;柔性锁定臂8,布置在上壁3的中心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分7内;臂防护壁9,覆盖锁定臂8的外周;以及扁平配对连接器插入空间10(图2),限定在锁定臂8与底壁4的前半部分凸起部分4a之间。
锁定臂8具有与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传统锁定臂相同的形状,包括:一对左和右柔性腿部分11,分别都具有当从由壳体2的底壁4升高以延伸到前方的一侧观看时大致L形;锁定壁12(图2),两倍于连接腿部分11的前端的连接壁;锁定解除操作臂13,凸起以从锁定壁12延伸两个腿部分11数量级的长度到腿部分11内的后方;以及矩形锁定腔14,设置在操作臂13的前半部分的上方,并且采用锁定壁12的后端面12a(图2)作为锁定面。
腿部分11包括:从底壁4升高的弯曲跟部分11a;以及直部分11b,从根部分11a延续,以延伸到前方。处于腿部分11的前端的锁定壁12位于臂防护壁9的前壁9a的下面,以互相面对。操作臂部分13包括:一对左和右窄直臂部分15,其从锁定壁12延伸到后方;以及矩形板式操作板部分16(操作板),其整体延伸到臂部分15的后方。锁定腔部分14位于这对臂部分15之间。
臂防护壁9包括:一对左和右倾斜壁部分9b,从壳体的上壁3的前端向内倾斜凸起;前壁9a,连接两个倾斜壁部分9b的前端,并且它比壳体底壁4略微向前凸起;以及拱形顶壁9c,沿倾斜壁部分9b,以弯曲方式从前端9a的左和右端部延伸到壳体底壁4。
拱形顶壁9c与锁定臂8的腿部分11的根部11a一起整体延续到壳体底壁4的后半部分。壳体底壁4的后半部分的上侧形成向外开口的开口部分或者空间7,并且锁定臂8的操作臂13的操作板部分16位于空间7内。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接近壳体后壁6的前方,从而面对该壁。设置确认开口17,以与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下面的空间7连通。在该实施例中,使确认开口17形成为横向延伸矩形模型移除腔,用于移除用于由树脂模制锁定臂的模型。
图2示出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使确认开口17的上端面17a成自由状态,即,当不执行锁定操作时,该上端面17a位于与锁定臂8的操作板部分16的下表面16b相同的水平面上,并且确认开口17的下端面17b位于与壳体底壁4的上表面4b相同的水平面上。定位壳体后壁6的上端使得与壳体上壁3的上表面水平,并且定位操作板部分16的上表面,从而略微低于上壳体后壁6的上端。
定位在锁定臂8的前端的锁定壁12,以位于操作前板16的下面16b与壳体底壁4的上面4b之间的高度。锁定壁12被形成为嘴形,当它向前端延伸时,该锁定壁12以锥形方式变尖,并且具有垂直于上和下倾斜面12b、12c的后端面12a(锁定面)。后端面12a位于与防护臂9的前壁9a的后端面相同的垂直面上。锁定凸起19被设置在图4、5所示的作为配对连接器的电路板侧连接器18(第二连接器)上,并且沿锁定壁12的下斜面12c滑动。
设置确认开口17,以使形成矩形空间(偏斜空间)7a所需的、在上侧和下侧水平的、位于操作板部分16、壳体底壁4以及位于对着空 间7a的前方的锁定臂12的垂直后端面12a之间的模型插入件(未示出)移动到后方。操作板部分16和锁定臂12通过随着它们向前延伸而向下倾斜的左和右臂部分15互相连接在一起。在其前端降低一个台阶的操作板部分16的部分20的下侧,臂部分15的每个都具有向底壁4凸起的弯曲支承凸起部分21。该支承凸起部分21通过臂部分的后半部分15a的下倾斜面15b延续到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的下部。后半部分15a是在操作板部分16的下部整体地延伸的臂部分。使锁定臂8的腿部分11的根部分11a位于,以与支承部分21内的底壁4的中间部分交叉。当操作锁定臂部分8以解除其锁定时,支承凸起部分21与底壁4产生对接。
细长凸起23设置在与图4所示扁平电路元件22产生对接的壳体底壁4的下表面的前端,从而定位该电路元件。用于导引扁平电路元件22的导引肋24分别形成于底壁4的前半部分的左和右端部,从而由此垂直向下悬挂,并且在底壁4的下表面上,用于定位图4所示绝缘树脂盖26的圆凸25设置在后部,以从其向下凸起。沿壳体底壁4的下表面放置扁平电路元件22。
如图3中的壳体2的后视图所示,当在水平方向从后方或者正后方看到位于壳体后壁6的中心的确认开口17时,可以视觉上确认处于自由状态的锁定臂8的左和右侧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和位于中心的锁定壁12的后端面12a。连接腿部分11的连接壁12的部分27被看作位于确认开口17的左端与右端之间的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的外部。部分27是臂部分15与腿部分11之间的后弯部分。
图4示出包括壳体2的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以箭头所示的方向被嵌合连接到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预装状态,而图5示出电路板侧连接器18。图5中的箭头指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嵌合方向。
如图4所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包括:壳体2、大致上凹 槽形盖26、以及固定保持在壳体2与盖26之间的扁平电路元件22的端子部分。盖26包括底壁与侧壁26a,并且侧壁26a中的开口部分被锁定在相应凸起28。暴露导体部分(未示出)并排布置在电路元件22的端子部分的下表面上,并且连接到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端子29的弹性接触部分(图5)。作为扁平电路元件22,采用FFC(柔性扁平电路元件)或者FPC(柔性印刷电路元件)。
电路板侧连接器18包括:壳体30,由绝缘树脂形成;以及多个端子29,由导电金属形成。壳体30具有位于上和下水平壁部分31、32之间的横向细长连接器插入端口33。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底壁4的前半部分凸起部分4a插入连接器插入端口33中,从而使扁平电路元件22的端子部分处的露出导体部分与布置在壳体下壁32上的端子29的相应弹性接触部分(未示出)产生接触。
如图5所示,锁定凸起19设置在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上壁31的中心,并且如图4所示,锁定凸起19具有位于前侧的垂直锁定面19b和位于后侧的倾斜面19a。用于定位并且保持相应端子29的上部和前端侧倾斜面35的端子槽34形成于图5所示壳体上壁31的后部。连接器插入端口33在倾斜面35的下侧开口。通过拧紧或者焊接在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左和右侧壁36的下侧上的金属固定部分37处,使电路板侧连接器18固定到电路板38(图4),并且端子29被焊接在电路板38的各个电路上。电路板38是PCB(印刷电路板)。
图6至8示出将扁平电路主体侧连接器1与电路板侧连接器18嵌合在一起的中间状态。
如图6所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底壁4的前半部分4a被插入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壳体30中的连接器插入端口33内。在图6中,参考标号24表示分别设置在底壁4的前半部分4a的左侧和右侧上的细长导引凸起,22表示扁平电路板,26表示盖,2表示壳体,以及 9表示在壳体的前半部分的上部分上的臂防护壁。
如图7所示,在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锁定臂8的前端沿锁定壁12的下倾斜面12c滑动时,如图箭头所示,电路板侧连接器1的壳体上壁31上的锁定凸起19的倾斜面19a上压锁定壁12。因此,位于与锁定壁12为整体的操作臂13的后端侧的操作板部分16以腿部分11的根部分11a作为转轴向下转动,如箭头所示,因此,,操作板部分16的下表面16b,即,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的下端处于比确认开口17的上端面17a更向下的位置。确认开口17的上端面17a的水平延伸被称为L1,而操作板16的后端面16a的下端16a’的水平延伸被称为L2。
然后,如图8A、8B所示,当从其正后方观看壳体2中的确认开口17时,锁定臂8的操作板部分16的下端部16a’被视觉上确认在左和右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的上侧上的水平长延伸。图8A是后视图,图8B是后透视图。
图8A和8B对应于图7,并且图7示出了锁定凸起19的顶部分19c与锁定壁12的下倾斜面12c的中间位置产生接触的状态。从图7所示的状态,通过以插入方向进一步按压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锁定凸起19与锁定壁12产生滑动接触。然后,当锁定凸起19的顶部19c位于锁定壁12的下端12c’处时,锁定臂8的操作臂13以图7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过最大角,使得操作板部分16的整个或者几乎整个后端面16a位于确认开口17内,从而被视觉上确认。换句话说,仅在锁定臂8被偏斜的状态下,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通过确认开口17暴露在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壳体2后部外侧。
当锁定臂8处于图3所示的自由状态时,操作板16的后端面16a不可见。当工作人员将连接器1、18嵌合在一起后看型模移除孔17的内部时,如果可视觉上确认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则可以认为 两个连接器1、18处于被嵌合在一起的中途,或者未被完全嵌合在一起,如图6、7所示。工作人员将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再一次强插入电路板侧连接器18内,以使两个连接器1、18完全嵌合在一起。
在图8A、8B中,在确认开口17内,锁定壁12的后端面12a和位于其下的锁定凸起19的倾斜面19a的部分位于操作板部分下面的左和右臂部分15之间。然而,这些比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空开前方更远,尽管最终能够看到它们,但是难以完全看到它们。相反,降低左和右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以在确认开口17内,位于确认开口17的下端面17b上。因此,下倾斜面15b变得与操作板部分16的下部分16a’一起容易可见。在图8中,参考标号34表示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壳体上壁31内的端子槽,29表示端子的上部,以及22表示扁平电路元件。
图9至11B示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和电路板侧连接器18完全嵌合在一起的状态。
如图9所示,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壳体底壁4的第一半凸起部分与扁平电路元件22的端部一起完全插入电路板侧连接器18内的连接器插入端口33内。在图9中,参考标号26表示盖,2表示壳体,9表示壳体2的第一半上部分的臂防护壁。
如图10所示,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壳体上壁31被完全插入到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的壳体底壁4与锁定臂8之间所限定的空间内,并且壳体上壁31上的锁定凸起19穿过锁定臂8的锁定壁12,换句话说,锁定壁12骑跨在锁定凸起19上。然后,锁定凸起19的垂直前端面19b靠近锁定壁12的后端面12a,从而准备好与其对接,或者几乎与后端面12a产生对接。因此,锁定臂8恢复图2所示的自由状态,并且操作板部分16的下表面16b将位于与壳体后壁6上的确认开口17的上端面17a相同的平面上。上端面17a的向后延伸被表示为L1。
如图11A、11B所示,当从其正后观看确认开口17时,在确认开口17内看不到锁定臂8的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图10),并且看到左和右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比图8A和8B中的更靠近确认开口17的上端面17a。图8A和8B示出将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中途,即,连接器被不完全嵌合在一起的状态。如果仔细观看,可以看出,在垂直方向,看到在两个臂部分15之间向前离开更远的锁定凸起19的后侧倾斜面19a比在图8A和8B中大。在图11A和11B中,参考标号34表示位于电路板侧连接器18的壳体的后部的端子槽,而参考编号29表示端子的上部。在连接器被完全嵌合在一起的图11A和11B中,端子槽34位于左和右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的下侧上,而在图8A和8B中,端子槽34的一部分被左和右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覆盖,变得不可见。
这样,根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可视确认操作板部分16的后端面16a,可以容易地确定连接器1、18是否被完全或者不完全嵌合在一起。在进行此时,这对左和右臂部分15的下倾斜面15b的位置上的变化或者锁定凸起19看着是否较大有助于进行该确定。
当电路板侧连接器18与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之间的锁定位置的前方、顶侧或者侧面因为诸如其他电路板封装部分41、上电路板38’或者上和下电路板38、38’的连接壁的障碍物而不能可视确认时,图8A、8B、11A和11B所示的连接器嵌合连接确认变得有效。即使当这些障碍物不存在时,如果根据执行连接器嵌合操作的工作人员所在的位置从前方、顶侧或者侧面不能实现连接器之间的锁定状态,则上述嵌合确认结构及其方法变得有效。
在至此描述的实施例中,尽管对于由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1和电路板侧连接器18构成的电路板连接连接器来确定连接器是否被完全嵌合在一起,但是除了电路板连接连接器,作为本发明可以应用的连 接器,还可以采用下面的连接器。即,例如,当连接到标准线束的连接器(多条电线作为电路)被插入嵌合在连接器上,从而直接连接到设备时,例如,如果设备方向连接连接器的前方、顶侧或者侧面因为障碍物而不能可视确认,则通过在线束侧连接器的壳体的后壁设置确认开口17和在设备直接连接连接器的开口上设置锁定凸起19,可以以与上面描述的相同的方式确认两个连接器的完全嵌合。
至此描述的本发明的配置不仅有效作为嵌合确认结构,而且可以有效作为连接器嵌合连接确认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0年3月31日提交的第2010-080953号日本专利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包括该专利申请的内容。
利用嵌合确认结构能够容易地并以确定的方式例如从后方避开障碍物而在连接电路板或者线束的两个连接器之间实现连接器嵌合连接确认。

Claims (3)

1.一种用于确认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的嵌合确认结构,该嵌合确认结构包括:
锁定臂,该锁定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外壳中,并且包括:
锁定壁,该锁定壁在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上倾斜并设置在所述锁定臂的前端处;
偏斜空间,该偏斜空间在所述方向上形成于所述锁定壁的后方;和
操作板,该操作板布置于所述偏斜空间上;
确认开口,该确认开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后壁中,并且具有与所述偏斜空间的高度相等的高度;以及
锁定凸起,该锁定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上,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锁定壁产生接合,
其中,仅在所述锁定臂偏斜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板的后端面通过所述确认开口而暴露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外壳的后方外侧,并且其中:
所述锁定臂包括分别使所述锁定壁与所述操作板相连的右臂和左臂,并且
仅在所述锁定臂偏斜的状态下,在所述确认开口的下端侧,所述右臂和所述左臂的下倾斜面通过所述确认开口而暴露于所述后方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确认结构,其中:
所述确认开口是型模移除腔。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嵌合确认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是扁平电路元件侧连接器;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器是电路板侧连接器。
CN201180017484.5A 2010-03-31 2011-03-25 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Active CN102823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0953A JP5588211B2 (ja) 2010-03-31 2010-03-31 コネクタの嵌合確認構造
JP2010-080953 2010-03-31
PCT/JP2011/058380 WO2011122688A1 (en) 2010-03-31 2011-03-25 Fitting confirmation construction for connecto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3079A CN102823079A (zh) 2012-12-12
CN102823079B true CN102823079B (zh) 2015-08-12

Family

ID=44169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7484.5A Active CN102823079B (zh) 2010-03-31 2011-03-25 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40886B2 (zh)
EP (1) EP2553775B1 (zh)
JP (1) JP5588211B2 (zh)
CN (1) CN102823079B (zh)
WO (1) WO2011122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7525B2 (ja) * 2010-03-17 2014-07-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末接続具
JP5751196B2 (ja) * 2012-03-09 2015-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105353A (ja) * 2014-12-01 2016-06-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JP6354655B2 (ja) * 2015-04-29 2018-07-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40567B2 (ja) * 2016-03-23 2019-07-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313024B1 (ko) * 2017-04-03 2021-10-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넥터 장치
TWD192841S (zh) * 2018-01-29 2018-09-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art of the line end connector
TWD192840S (zh) * 2018-01-29 2018-09-1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art of the wire end connector hous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5707A (ja) * 2000-07-13 2002-0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471198A (zh) * 2002-06-26 2004-0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和释放连接件的结构
JP2004363044A (ja) * 2003-06-06 2004-12-24 Ricoh Co Ltd コネクタ
JP2006085989A (ja) * 2004-09-15 2006-03-30 Molex Inc Ffc用挿入ガイド
JP3854529B2 (ja) * 2002-04-15 2006-12-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3133A (ja) 1992-06-12 1993-12-24 Fujikura Ltd 嵌合状態確認窓付きコネクタ
DE69911081T2 (de) * 1998-02-03 2004-07-15 The Whitaker Corp., Wilmington Steckverbinder
DE10317154B4 (de) 2002-04-15 2009-03-26 Yazaki Corp. Verriegelungsaufbau für Steckverbinder
JP2007335328A (ja) * 2006-06-16 2007-12-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嵌合部材
JP2010080953A (ja) 2008-08-29 2010-04-08 Fujifilm Corp 撮像素子,撮像素子の駆動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5707A (ja) * 2000-07-13 2002-0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854529B2 (ja) * 2002-04-15 2006-12-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471198A (zh) * 2002-06-26 2004-0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和释放连接件的结构
JP2004363044A (ja) * 2003-06-06 2004-12-24 Ricoh Co Ltd コネクタ
JP2006085989A (ja) * 2004-09-15 2006-03-30 Molex Inc Ffc用挿入ガイ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3775B1 (en) 2014-01-01
JP5588211B2 (ja) 2014-09-10
WO2011122688A1 (en) 2011-10-06
EP2553775A1 (en) 2013-02-06
US20130005172A1 (en) 2013-01-03
US9640886B2 (en) 2017-05-02
CN102823079A (zh) 2012-12-12
JP2011216225A (ja)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079B (zh) 用于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CN100428577C (zh) 连接器联锁装置
TWI434466B (zh) 連接器組合體
EP1320149B1 (en) A connector for a flat cab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7146981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2834982B (zh) 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器的嵌合确认结构
EP2600469B1 (en) Circuit-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CN106558804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4716506A (zh) 连接器
CN106025710A (zh) 连接器
CN1983737A (zh) 插座型连接器和插头型连接器
WO20080001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367643U (zh) 连接器
CN103579856B (zh) 电连接器
TW201128868A (en) Connector
JPH0350622Y2 (zh)
CN102882032A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连接器
JP201350889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334295A (zh) 連接器
JP2001185283A (ja) 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CN204243358U (zh)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CN102610939A (zh) 扁平电缆连接器组装体
JP20071288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327325A (ja) 電気接続装置のコネクタ識別方法
CN102906945B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