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1594A - 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594A
CN102821594A CN2011800136148A CN201180013614A CN102821594A CN 102821594 A CN102821594 A CN 102821594A CN 2011800136148 A CN2011800136148 A CN 2011800136148A CN 201180013614 A CN201180013614 A CN 201180013614A CN 102821594 A CN102821594 A CN 102821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phase amplitude
illumination
b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6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1594B (zh
Inventor
吉村文敏
细野幸治
渡边昌规
石仓聪
山下真一
平间淳司
野村昌史
尹丁梵
东浦优
二井清友
岩井丰通
山中正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 Daoxian
Original Assignee
Guang Daoxian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 Daoxian,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g Daoxian
Publication of CN102821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1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5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06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 A01M29/1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using light sources, e.g. lasers or flashing l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01G7/045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with electric ligh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otan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植物的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照明装置,能避免菊等的短日照植物的开花延迟或能进行开花反应的控制,并能得到防虫效果。本发明是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照明使用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用以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该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为1个周期的闪烁模式来同步或独立地改变发光强度,在该模式中,下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占空比(%)=亮期幅度/(亮期幅度+暗期幅度)(1),被多个光源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Description

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啃食花木的棉铃虫、斜纹夜蛾等的夜蛾科已获得了针对多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因此,通过杀虫剂来防治则非常困难。对于康乃馨或蔷薇,作为取代杀虫剂的防治法,对为了产卵而飞至田地的成虫,利用具有较高防蛾效果的防蛾用黄色荧光灯而产生的夜间照明。
关于这样的防蛾用黄色荧光灯产生的夜间照明,例如在特开2003-2748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取代黄色荧光灯而具备黄色发光二极管(下面称作黄色LED)的黄色LED防虫灯系统。另外,例如在特开2003-284482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使黄色LED闪烁来提高防虫效果的黄色LED防虫灯系统。
另外,例如在特开平8-228599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对菊、伽蓝菜、蟹爪兰、一品红、丽格海棠、满天星、紫苏、草莓等的短日照植物照射红色LED光,来延迟短日照植物的花期的技术。进而,在农业电化、60卷10号、PP42-46、2007(非专利文献1)中,使用红色LED在亮期幅度1秒、将暗期幅度0秒(连续)、1秒、9秒、无处理(无照射)等的各种条件下,用间歇照明对菊进行栽培,其结果为菊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分别为47、48、36、4天。
另外,例如在特开平10-56941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对昆虫照射在亮度中赋予了波动分量的人工光来控制昆虫的行动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使用个人计算机来控制具有昆虫的引诱效果的从蓝色LED发出的光,由此在亮度中赋予波动分量。
另外,例如在特开2008-154541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害虫防治装置用LED灯具5,其组合发光元件和荧光体而成,其中,发光元件由发出峰值波长370nm~480nm的蓝色光到近紫外光的半导体元件构成,荧光体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作为激发光来辐射出峰值波长560nm~580nm的黄色光。将该害虫防治装置用LED灯具5按照田地中的害虫防治的需要的被照射面的实际性的全区域中的照度收敛在11x~101x的范围内的方式来分散配置。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274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3-2844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平8-228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开平10-56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5:JP特开2008-15454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农业电化、60卷10号、PP42-46、2007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那样的防蛾用照明有时会使短日照植物产生非意图的开花延迟(开花抑制)。例如,若用黄色LED的出射光来照射菊能得到防虫效果。若用黄色LED的出射光整夜照射菊,则特别对夜行性害虫提高了防虫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菊是短日照植物,由于黄色LED的出射光(照明)而会对其开花予以抑制,出现花期延迟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黄色LED的照射时间越长则开花的延迟程度就变得越高。如此,开花延迟通常与防虫效果一起产生。
在非专利文献1中,在使用红色LED的间歇照明过程中,根据与暗期幅度无关,菊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延迟,产生开花延迟(其中无处理的情况除外)。因此,在非专利文献1中,未记载能不产生开花延迟地通过间歇照明(脉冲照明)来栽培菊的技术。
即,若能即避免开花延迟又能得到防虫效果,就能实现减少农药和节能的农业。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这样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避免菊等的短日照植物的开花延迟或能进行开花反应的控制,又能得到防虫效果的植物的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照明使用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多个光源的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该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闪烁模式来同步地改变发光强度,所述模式的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被多个光源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同步地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本发明是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照明使用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多个光源的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来独立地改变发光强度,所述模式的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被多个光源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以时间上不固定的模式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多个光源间的所述1个周期的偏差为1×10-5以上且20%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暗期幅度为16ms以上且5000ms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亮期幅度为4ms以上且1000ms以下。
在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来自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黄色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占空比为25%以下。
在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被照明栽培的植物是即使用上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也不会在实用上产生开花延迟的短日照植物。
在发明所涉及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中,优选地,植物的生长点的亮期幅度内的辐射照度为5mW/m2以上且50mW/m2以下。
本发明是一种菊的照明栽培方法,照明使用出射光在黄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多个光源的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该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来同步或独立地改变发光强度,在闪烁模式中,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通过使菊的生长点的亮期幅度内的辐射照度为5mW/m2以上且50mW/m2以下,从而在实用上不产生开花延迟,被多个光源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同步或独立地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本发明是防虫用照明装置,由多个光源构成,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该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同步地改变发光强度,在闪烁模式中,下面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被照明装置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同步地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各光源与从外部提供的同步信号同步来进行闪烁,从外部提供的同步信号通过有线、无线、光信号或与电源线重叠的任一者的同步信号传送手段来进行传送。
本发明是防虫用照明装置,由多个光源构成,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各光源具备脉冲发生电路以及发光元件,各光源的脉冲发生电路独立地生成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该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发光元件通过脉冲发生电路所生成的模式来改变发光强度,在模式中,下面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被照明装置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以时间上不固定的模式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多个光源间的1个周期的偏差为1×10-5以上且20%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暗期幅度为16ms以上且5000ms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亮期幅度为10ms以上30ms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来自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黄色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占空比为25%以下。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照明装置用于短日照植物的栽培。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植物的生长点的亮期幅度内的辐射照度为5mW/m2以上50mW/m2以下。
本发明是防虫用照明系统,使用多个第1光源以及1个或2个以上的第2光源,所述多个第1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通过在具有防虫效果的频率下改变光强度来照射第1区域,1个或2个以上的所述第2光源以人类能识别为连续点亮的状态进行点亮,来照射与第1区域相邻并有人类存在的区域,由此具备第1区域中的防虫效果。
本发明是防虫用照明系统,具备多个光源以及传感器,多个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以具有防虫效果的频率闪烁来照射第1区域,传感器探测第1区域或与第1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中的人类,将多个光源熄灭,或以人类能识别为连续点亮的状态进行点亮,由此来具有所述第1区域中的防虫效果。
本发明是防虫用照明装置,具备光量变化的光源,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光源的光量根据主脉冲和副脉冲而周期性地变化,其中,主脉冲重复亮期以及时间平均明亮度比亮期相对暗的相对性暗期,副脉冲是所述亮期内或所述相对性暗期内的脉冲,所述副脉冲的频率为所述主脉冲的频率的4倍以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虫用照明装置中,优选地,脉冲的频率为10Hz以下,副脉冲的频率为60Hz以下。
本发明是防虫用照明系统,具备:以第1频率来周期性地改变光量的第1光源、和以第2频率来周期性地改变光量的第2光源,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出射光都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第1频率为第2频率的4倍以上,防虫用照明系统具有被第1光源以及所述第2光源的两者所照射的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植物的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照明装置,能避免菊等的短日照植物的开花延迟或能进行开花反应的控制,并能得到防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明栽培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光源的出射光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成照明装置的电路的概略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元件的截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元件的光谱分布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黄色荧光LED的整夜的脉冲点亮时的辐射照度和暗期幅度的车轮菊“神马”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带来的影响的图表。
图7是表示使用了黄色LED的亮期20ms的脉冲光的辐射照度和暗期对季节性开花栽培类型的车轮菊“神马”的现蕾所需天数以及至开花所需天数带来的影响的图表。
图8表示棉铃虫成虫(雄)的代表性的ERG信号波形(辐射照度:1.23[mW/m2]的图表。
图9是表示斜纹夜蛾成虫(雌)的代表性的ERG信号波形(辐射照度:1.2[mW/m2])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活动变化记录仪的概要。
图11是表示实验5的各处理区中的棉铃虫成虫的5天期间的传感器遮挡次数的图。
图12是表示实验6的各处理区中的棉铃虫成虫(雄)引起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图。
图13是表示整夜的脉冲点亮对车轮菊以及多头菊(spray mum)受害花蕾数分布带来的影响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基于棉铃虫(雄)的日龄的暗期飞行活跃度变化的图。
图15是从上空观察在田地内纵横配置LED光源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LED光源的主视图以及截面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照明装置的多个LED光源的电路和电源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田地的Q地点照射2个LED光源A、B的光的情况下的照度变化的计算结果的图表。
图19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田地的R地点,以4个脉冲光源A、B、C、D为主被照明的情况下的照度变化的计算结果的图表。
图20是表示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的变化的图表。
图21是表示在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的变化的图表。
图22是表示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的变化的图表。
图23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1.2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8ms、暗期32ms(频率25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
图24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1.2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4ms、暗期16ms(频率50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
图25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20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8ms、暗期32ms(频率25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
图26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20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4ms、暗期16ms(频率50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
图27是表示棉铃虫(雄)的飞行引起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图表。
图28是表示棉铃虫(雌)的飞行引起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图表。
图29是表示连续5天期间内的棉铃虫(雄)的20只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变化的图表。
图30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
图31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
图32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
图33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
图34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
图35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
图36是表示田地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在地点A以及B观察光源的光强度时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图38是表示在地点A以及B观察光源的光强度时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图39是表示田地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在大规模农场栽培植物时的防虫用照明系统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照明栽培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照明栽培的概念图。
参照图1,例如在田地(植物栽培区域)中定植有菊60(秋菊)等的植物。菊60包含生长点61。在田地上设置有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配置有多个LED光源100。这些LED光源在夜间进行脉冲点亮。通过LED光源100的脉冲点亮而照亮照明区域110。在照明区域110中,夜蛾科成虫130对光视觉辨识,由此抑制了夜蛾科成虫130的行动。其结果,抑制了夜蛾科成虫130为了产卵或交尾而飞至田地的情况,从而抑制了夜蛾科成虫130的产卵或交尾行动等。其结果,降低了菊60的受害。另外,作为LED光源100的个数,设定在实用化时在田地纵横配置多个。在用于实际验证本发明所需要的效果的各实验中为使用1个或以2m的间隔配置6个的光源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示出了在植物上照射LED光(照明)的情况。但是,为了防止夜蛾科成虫从外部进入到田地,还优选按照包围田地的方式(例如在离田地的边界例如3m到7m的田地周边区域呈栅栏状地)照射LED光。另外,为了防止夜蛾科成虫从上空飞来,还优选朝向田地的上空区域照射LED光。
(LED光源)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光源的出射光的脉冲波形的图。
参照图2,LED光源的出射光追随驱动电流,以由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亮度比该亮期幅度小的暗期幅度构成的矩形波来进行闪烁。占空比用亮期幅度/(亮期幅度+暗期幅度)来表示。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成照明装置的电路的概略图。图3所示的电路还在后述的栽培实验中使用。
参照图3,构成该照明装置的电路包括:用于提供电力(AC或DC)的2条电线(火线以及GND)、信号线(SIG)、多个LED光源100、同步信号发生部124。
例如,6个LED光源100(在图3中仅示出3个)以例如2m间隔地电连接。6个LED光源100设为配置在线状的田垄上,既可以配置为例如纵6个×横1列的线状,也可以配置为例如纵3个×横2列的面状。在面状地配置LED光源100的情况下,每个LED光源100既可以配置在长方形的顶点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在每个LED光源100例如配置在距田垄面1m的高度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在整个的栽培区域照射多个LED光源100的光(照明)。即使在每个LED光源100例如配置在比距田垄面1m的高度低的位置的情况下、或者以比2m宽的间隔来配置的情况下,至少在除了各LED光源100的正下方以外的部分,能照射多个LED光源100的光。
每个LED光源100与通常连续点亮的光源不同,与用于提供电力(AC或DC)的2条电线(火线以及GND)和信号线(SIG)电连接。LED光源100包含驱动电路123和LED元件115。驱动电路123产生与信号线的信号同步的输出(DRV),以此来使LED元件115闪烁发光。同步信号发生部124例如设置在田地之外。LED光源的每个LED元件115通过从外部提供来的公共的同步信号来同步地发光。
另外,作为同步信号的传送方法,还有不使用图3所示那样的作为有线的同步信号传送单元的SIG线的方法。作为这样的方法,有(i)使同步信号与作为电线(电源线)的火线进行重叠的方法。另外,还有(ii)使用无线信号,在各LED光源中接收的方法,(iii)发送红外线等的光信号,在各LED光源中接收的方法。另外,还有(iv)利用AC电源的周期,在各LED光源加工2AC电流来生成同步信号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使各LED光源100同步地闪烁。作为上述的无线信号,例如能使用电波表用的信号等的外部信号。另外,在利用AC电源的周期的情况下,能使用发电站提供的AC波形作为同步信号。
图4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元件的截面图。参照图4,LED元件115包括:基板111、布线图案112、连线113、LED芯片116、密封树脂117、荧光体118。在基板111上形成有布线图案112,并配置有由出射蓝色光的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LED芯片116。多个LED芯片116中的每个都介由连线113而与布线图案112电连接。在1个LED元件115上例如以12行×3列(12并联×3串联)搭载有36个LED芯片116。布线图案112、连线113以及每个LED芯片116通过密封树脂117来密封。在密封树脂117中分散有由BOSE(Ba、O、Sr、Si、Eu)构成的荧光体118。
另外,作为荧光体118,除了BOSE以外,还能适当地使用SOSE(Sr、Ba、Si、O、Eu)、YAG(Ce激活钇铝石榴石)、α硅铝氧氮陶瓷((Ca)、Si、Al、O、N、Eu)等。另外,作为LED芯片116,也可以取代出射蓝色光的LED芯片,使用例如出射发光峰值波长为390nm到420nm的紫外(近紫外)光的LED芯片。这种情况下,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光效率的提升。
图5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光源100(图1)的光谱分布图。
参照图4以及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LED光源100比通常的白色LED相比含有更多的荧光体118。由此,LED光源100的出射光中,黄绿色分量(波长560nm附近)增加,蓝色分量(波长450nm附近)减少,呈现出被称作“柠檬黄”的颜色。将这样的LED光源在下面称作“黄色荧光LED光源”。峰值波长为560nm程度的黄绿色的光是诱虫性较低的颜色。另一方面,图5中的约500nm以下的波长的蓝色光分量因夜蛾科的种类不同,有时会产生引诱效果。为了消除该引诱效果,优选按照成为对象的虫,将抑制蓝色光分量(例如50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透过的滤光器设置在LED光源100和夜蛾科成虫103(图1)之间。另外,也可以取代在LED光源100中使用的LED元件115和荧光体118,使用A1GaInP系黄色LED元件。A1GaInP系黄色LED元件由于不使用荧光体而直接获得黄色的光,且没有蓝色分量,因此适于作为LED光源100。如“黄色荧光LED(光源)”或“A1GaInP系黄色LED(光源)”那样,将具有黄色的发光峰值波长的LED称作“黄色LED(光源)”。另外,作为光源的颜色,从防虫效果以及开花反应控制的方面出发,优选除了黄色以外还在绿色到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的光源。
(脉冲照明栽培和开花延迟的关系)
为了开发出不改变防蛾所需要的照明时间带(无法照到充分的日光的时间的包含刚日落后的黄昏期间以及日出前的黎明期间的整夜)、也不使菊的开花延迟的照明技术,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调查了开花反应相对于与连续光相比,总照明时间为较短的时间构造、即脉冲光的特性。
实验1:分别对菊中的切花菊即车轮菊、小菊以及多头菊,使用黄色荧光LED光源来进行整夜照明(包含日出前的黎明期间以及刚日落后的黄昏期间),调查至开花所需天数。在图6中示出了车轮菊“神马”的结果。图6的纵轴是从定植日到开花日为止的天数即至开花所需天数,横轴是照明条件。在照明条件中,“无处理”是没有照明的情况,除此之外,将亮期幅度设定为10ms,将暗期幅度分别设定为0ms(连续点亮)、10ms(占空比50%)、50ms(占空比16.7%)、100ms(占空比9.1%)。生长点61(图1)上的辐射照度(这种情况下的辐射照度为亮期幅度内的值)分别设定为5mW/m2、9mW/m2、19mWm/m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生长点61上的辐射照度意味着从生长点61起的0.1m以内的距离处的辐射照度。
实验1的结果,在辐射照度为5~9mW/m2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亮期幅度为10ms、暗期幅度为10ms~100ms的脉冲条件,从定植日起的至开花所需天数与无处理的情况下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大致相同,能在实用上避免开花延迟。在辐射照度为19mW/m2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亮期幅度为10ms、暗期幅度为50ms~100ms的脉冲条件,从定植日起的至开花所需天数与无处理的情况下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大致相同,能在实用上避免开花延迟。进而,虽未图示,但在将辐射照度提高到约40mW/m2的情况下,通过扩展脉冲条件的暗期幅度,设为亮期幅度10ms、暗期幅度100ms的脉冲条件,从定植日起的至开花所需天数与无处理的情况下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大致相同,能在实用上避免开花延迟。
在此,“至开花所需天数”是“从成为基准的日期(例如定植日)起直到开花(花蕾膨胀到规定的大小,成为收获合适时期)为止所需要的天数”,“开花延迟”是指到开花(花蕾膨胀到规定的大小为止,成为收获合适时期)为止的所需天数(至开花所需天数)比基准的天数(无处理的天数)要增大。至开花所需天数的延迟主要是“现蕾所需天数(能视作花蕾为止所需的天数)”的延迟而产生。严格来讲,虽然从现蕾到开花为止所需要的天数(至开花所需天数-现蕾所需天数)也受到照明的影响而增大,但与现蕾所需天数的增大程度比较,其程度非常小。另外,由于即使进行通常的栽培也会产生5天程度的花期的离散,因此在实用上不会成为问题的开花延迟例如是相对于无处理在7天以内的开花延迟。
另外,虽然能以根据正式数据而得到的不产生开花延迟的条件来进行栽培,但也可以刻意控制开花反应,进行产生适度的开花延迟的栽培。
实验2:在夜蛾科的受害成为全国性的问题点时期,栽培形状和开花反应各自不同的切花菊即车轮菊、小菊以及多头菊这三种。在此,分别对车轮菊、小菊以及多头菊实用LED光源来进行整夜照明(包含日出前的黎明期间以及刚日落后的黄昏期间),调查现蕾所需天数以及至开花所需天数的变化。在LED光源中使用黄色荧光的LED。在图7中示出车轮菊“神马”的结果。图7的纵轴是定植日起的至开花所需天数,条状图表的灰色部分表示定植日起到现蕾日为止的所需天数(现蕾所需天数),白色部分表示现蕾日到开花日为止的所需天数。横轴是照明条件,“无处理”是没有照明的情况,除此之外,将亮期幅度设定为20ms,将暗期幅度分别设定为0ms(连续点亮)、100ms(占空比17%)、120ms(占空比14%)、160ms(占空比11%)、240ms(占空比7.7%)。生长点61(图1)上的辐射照度(这种情况下的辐射照度为亮期幅度内的值)分别设定为20mW/m2、35mW/m2、50mW/m2
实验2的结果,在辐射照度为20mW/m2以及35mW/m2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亮期幅度为20ms、暗期幅度为100ms~240ms的脉冲条件,从定植日起到开花日为止的所需天数(至开花所需天数)与无处理的情况下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大致相同(小菊以及多头菊的数据也大致相同),能在实用上避免开花延迟。在连续光下,即使在会使开花延迟的辐射照度即50mW/m2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亮期幅度为20ms、暗期幅度为100ms~240ms的脉冲条件,从定植日起的至开花所需天数与无处理的情况下的至开花所需天数大致相同,能在实用上避免开花延迟。
(夜蛾科的对照明的视觉特性的阐明)
接下来,本申请的发明者们进行与脉冲照明对夜蛾科的影响相关的基础实验。
阐明夜蛾科对照明的视觉特性,为了确定发挥持续的防蛾效果的LED的闪烁模式,使用黄色荧光LED,调查夜蛾相对于时间构造不同的脉冲光的视网膜电位(ERG信号)响应特性。在此,视网膜电位是将端子(电极)刺入活着的昆虫的复眼的视网膜而测定的电位。
实验3:将以黄色荧光LED为光源的脉冲光的亮期幅度固定在10ms,使暗期幅度在10ms、40ms、100ms、200ms、500ms、1000ms、5000ms之间变化,来测量ERG信号的响应特性。在图8中示出其结果的一部分。图8的结果表示在辐射照度为1.23mW/m2,亮期幅度为10ms,暗期幅度为图8(a)、(b)、(c)、(d)那样的10ms、40ms、100ms、1000ms的脉冲条件的情况下的棉铃虫成虫(雄)的代表性的ERG信号波形。
参照图8,若确保了至少比10ms大的暗期幅度、优选40ms以上的暗期幅度,则会产生能持续光刺激的ERG信号波形。根据结果可知,上述脉冲光的照射条件是对棉铃虫成虫而言能视觉辨识的时间构造,该时间构造在防止对照明的“适应”上是有效的。另外,虽然未在图8的结果中示出,但在基于棉铃虫的性别差的视觉特性中,并没有见到需要特别关注的差异,可知在相当于10勒克斯(1x)的约20mW/m2的辐射照度下,刺激力较大。
实验4:用以黄色荧光LED为光源的脉冲光来照射棉铃虫以及斜纹夜蛾,由此来测量ERG信号的响应特性。关于斜纹夜蛾,通过将试样个体从到此为止的买入虫变更为野外捕获的虫,由此使ERG信号的测量成功。在图9中示出结果。图9(a)表示在辐射照度为1.2mW/m2,亮期幅度为10ms,暗期幅度为10ms的脉冲条件的情况下的斜纹夜蛾(雌)的代表性的ERG信号波形。另一方面,图9(b)表示在辐射照度为1.2mW/m2,亮期幅度为20ms,暗期幅度为40ms的脉冲条件的情况下的斜纹夜蛾(雌)的代表性的ERG信号波形。
参照图9可知,亮期幅度为20ms是合适的,该2种夜蛾科都具有直到视觉辨识光为止延迟约20ms以上的延迟特性。另外可知,在暗期幅度10ms的脉冲光中,该2种夜蛾科有因光照射而失去追随性的倾斜,不将LED光源的光视觉辨识为闪烁光的可能性较高。进而,若为40ms以上的暗期幅度,则可知该2种夜蛾科能基本视觉辨识脉冲光的闪烁。
(夜蛾科相对于照明的行动特性的阐明)
接下来,本申请的发明者们阐明夜蛾科相对于照明的行动特性。
实验5:使用图10所示的活动变化记录仪来阐明夜蛾科的行动特性。在圆筒形的容器510中放入夜蛾科成虫,以规定的方法从顶部的LED光源540进行夜间照明。在照明而产生的行动抑制效果高的情况下,成虫不太展示出飞行行动,容器内上部的传感器530的感知次数(遮挡次数)被抑制得较低。反之,在照明而产生的行动抑制效果低的情况下,成虫活跃地飞行。将夜蛾科成虫的遮挡次数记录在计算机550中。这是图10所示的活动变化记录仪的原理,运用该活动变化记录仪、和使用了该活动变化记录仪的解析手法,来验证基于照明方法的夜蛾科的行动抑制效果。
将黄色荧光LED作为光源,设定亮期幅度10ms、暗期幅度10ms的脉冲条件,将辐射照度设定为18mW/m2~100mW/m2。在该条件下,使用图10所示的活动变化记录仪来研究棉铃虫成虫的飞行活跃度。在图11中示出其结果。图11是表示各处理区中的棉铃虫成虫的5天期间的传感器遮挡次数的图。图11的纵轴表示成为飞行活跃度的指标的传感器遮挡次数。图11的下部记载了各个结果的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以及辐射照度。另外,无处理是没有照射光的情况。
参照图11,明确了作为个体差较小、能发挥持续性的行动抑制效果(将遮挡次数抑制得较低)的条件,辐射照度100mW/m2、亮期幅度10ms、暗期幅度100ms这样的脉冲条件的有效性。
实验6:将棉铃虫以及斜纹夜蛾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与实验5相同的实验。以黄色荧光LED光源为光源,使用图10所示的活动变化记录仪,通过与无照明下(无处理)进行比较,来解析飞行行动的每日特性。将脉冲光的亮期幅度设定为大约10~20ms,以该亮期幅度的范围为基准,使暗期幅度作为参数来变化,来验证行动抑制效果。收集并比较羽化后的每个日龄的数据,进而使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行动差异得到明确。由此,在室内、半野外以及野外的各个环境中,决定出个体差较小、且能防止“适应”的脉冲光的辐射照度以及脉冲光的闪烁模式(时间构造、脉冲条件)。
接下来,在辐射照度为20mW/m2~100mW/m2的范围内继续研究。此外,基于亮期幅度为20ms是合适的这一判断,将亮期幅度固定在20ms,将暗期幅度作为参数来研究棉铃虫以及斜纹夜蛾的飞行活跃度。在图12中示出其结果。图12是表示棉铃虫成虫(雄)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图。其中,误差条表示标准偏差(SE=Standard Error)。图12的下部记载了各个结果的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以及辐射照度。
参照图12,关于棉铃虫,在辐射照度20mW/m2、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0ms(连续点亮)以及80ms、160ms、400ms这样的脉冲条件下,都与无处理相比,均将雌雄成虫的飞行活跃度抑制得较低。另外,例如在暗期幅度80ms的条件下,在行动中个体差较小,难以产生“适应”。根据以上,能确认脉冲光针对斜纹夜蛾的有效性。
(脉冲照明栽培的防蛾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者们基于上述的基础实验来进行以下的实际验证实验。
在菊中的作为切花菊的车轮菊(品种:梦志光)以及多头菊(品种:缇娜)的栽培中,使用将6个LED光源100按间隔2m来连接的光源,将在田垄面起高度1m的位置的辐射照度设定为约20mW/m2,作为脉冲光的时间构造,将亮期幅度设定为20ms,将暗期幅度设定为160ms,来进行整夜照明。在图13中示出其结果。图13是表示整夜的脉冲点亮对车轮菊以及多头菊受害花蕾数分布带来的影响的图表。
参照图13,虽然在点亮区的一部分能看到受害集中的地方,但在点亮区的夜蛾科幼虫引起的受害花蕾数与无处理区相比还是较少,可知脉冲光具有防蛾效果。另外,在连续照明的情况下成为问题的开花延迟以及切花品质的降低并没有在本次的脉冲条件下见到。其结果,验证了本实施方式的在露天地面的菊种植田地的适用性。
(从以上实验中得到的见解)
本申请的发明者们通过上述的实验,得到如下的见解(确实的假设)。
第1见解,根据与增大暗期幅度来降低平均照度大致成正比来避免开花延迟这一事实,得出“短日照植物的开花延迟与LED的时间平均照度大致成正比”的结论。另外,该倾向与非专利文献1的结果不同。
第2见解,根据即使增大暗期幅度也能确认抑制夜蛾科的行动,得出“作为抑制夜蛾科的受害的照明的要因,与其说是LED的时间平均照度,还不如说是LED的脉冲点亮时的辐射照度(亮期幅度内)起支配性的作用”的结论。
根据第1见解以及第2见解,由于只要是比亮期幅度长的暗期幅度的条件(例如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的条件就能抑制时间平均照度,因此能避免开花延迟。另外,由于脉冲点亮时的辐射照度自身较大,因此能确保防蛾效果。其结果,能谋求避免开花延迟和防蛾效果的兼顾。这样的脉冲照明推定为与时间平均照度相同的连续照明相比,防虫效果高出很多。因此,通过使在当前时间点能得到与荧光灯匹敌的能量效率的LED光源例如以50%以下的占空比来闪烁,与现有技术相比,认为能实现大幅减少能量消耗,且具有高防虫效果的照明栽培方法、照明装置。
进而,通过使用了同步的多个光源的实际验证实验,能得到防蛾的效果,但实际在现场观察,与1个光源脉冲点亮的情况相比,由于照明区域成为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照明的合成来进行闪烁的照明,因此能感知到由光而引起的不舒适感增大。由于该闪烁不仅对于虫,而且对人类来说也不舒适,因此由于多个LED光源同步闪烁进入视野,因此不舒适感增大。虽然在实验中未能充分确认对虫是否具有该效果,但虫具有复眼,视野比人类要宽,推定为能同时视觉辨识多个光源,因此存在通过如此使多个LED光源同步闪烁,而能进一步增大防蛾进而防虫的效果。另外,与后述的“非同步”型照明相比,由于即使从照明栽培区域的外侧观察也能明确地识别闪烁,因此,认为从照明栽培区域外侧防止蛾等的飞来的效果较高。
[第2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通过LED的脉冲点亮,能具有防蛾效果并避免菊的开花延迟。另一方面,在单调的脉冲点亮的情况下,由于夜蛾科适应了脉冲点亮,对其的行动抑制有时也会变弱。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对该点进行说明。
(表示夜蛾的适应的数据)
对16只雄的棉铃虫使用利用了1个黄色荧光LED光源的图10所示的活动变化记录仪,在将辐射照度设定为50mW/m2、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的脉冲条件下,在夜间进行照明,由此来调查伴随着飞行的传感器遮挡次数。在图14中示出其结果。图14是表示按日龄不同的暗期飞行活跃度变化的图,纵轴是传感器遮挡次数,横轴的D1到D5是日龄。
参照图14可知,通过照射上述条件下的脉冲光,虽然飞行活跃度被抑制得较低,但在5天期间(D1~D5)中,可知存在随着天数的经过而飞行活跃度慢慢增大的情况。这被认为是产生了照明带来的防蛾效果随着天数经过而变弱的“适应”。
根据该见解,本申请的发明者们探讨是否可实现不产生开花延迟、具有不使夜蛾科产生适应的复杂的照明模式的脉冲点亮。其结果,着眼于在大规模的田地中使用多个光源,着想于使各个光源成为以近似的周期独立地发光的脉冲光源(脉冲点亮)。该构成是能自动地实现复杂的脉冲照明模式的适当的构成。在该构成中,由于多个脉冲光源每个都独立地发光,因此,在刚开始闪烁后等存在闪烁同步的情况,但由于不使用保持同步的单元,因此基本上会成为非同步的脉冲点亮。下面,对非同步的脉冲点亮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使用了非同步的多个光源的照明栽培的实施方式)
在图15中示出了从上空观察在田地内纵横配置LED光源200的状态的示意图。
参照图15,圆形标记所表示的照明以横向间隔X(X例如为3m)、纵向间隔Y(Y例如为3m)配置于田地的高度H(H例如为距植物的生长点起1.7m)的位置。例如,由于图中P地点为光源A的正下方,因此,来自该光源A的光起支配性的作用,其它的光源的影响较小,进行大致有规则的脉冲照明。但是,由于昆虫与植物不同,能够移动,因此不会总是停留在P地点。在Q地点,主要受到2个脉冲光源A以及B的光的照射,其它的光源的影响较小。进而,在R地点,主要受到4个脉冲光源A、B、C、D的照明。
图16是本实施方式中的LED光源200的主视图。另外,在图16中,在LED光源200的主视图上重叠示出了截面的内部构成。波长等的基本的特性与实施方式1中的LED光源100相同。
参照图16,配置于田地内的多个LED光源200的每一个都与连续点亮型的LED光源不同。即,若提供从2条电源线所提供的AC电源,则多个LED光源的每一个都通过LED光源所内置的脉冲电路而独立地进行脉冲点亮(闪烁)。LED光源200的每一个独立进行脉冲点亮的结果是多个光源整体上大致非同步闪烁,能获得在时间上不固定的照明模式。
LED光源200包括:电路213(脉冲发生电路兼驱动电路)、LED元件215、漫射板220、基板222、散热片224、接头225。在散热片224的下部设有漫射板220,在散热片224的上部设有插座225。在散热片224以及漫射板220的内部设有电路213、LED元件215、以及基板222。基板222与散热片224机械地相连,基板222的热被辐射到外部。在基板222的上表面设有电路213,在基板222的下表面设有LED元件215。
从插座225提供的AC电源通过电路213而变换为具有规定的亮期幅度以及暗期幅度的脉冲状的驱动信号,并提供给LED元件215。从LED元件215产生的光因漫射板220而漫射,向周围照射。即使在漫射板220的内部有LED元件215或构成LED元件215的多个LED芯片,也无法各自地识别每个闪烁,LED光源200整体上作为1个光源闪烁。假使就算没有漫射板220,也会被位于远离光源的照射区域中的虫识别为1个光源。另外,对LED光源200提供的电源也可以不是AC,例如能适当使用从太阳能电池提供的DC电源。在使用DC电源的情况下,电路213中能省略整流电路213A(图17)。另外,LED光源的形状除了上述的“灯泡型”以外,也可以是荧光灯那样的线状的光源。
图17是表示构成照明装置的多个LED光源的电路和电源的连接状态的图。
参照图17,电路213包含整流电路213A、脉冲发生电路213B以及LED驱动电路213C。由于每个LED光源200包含脉冲发生电路213B,因此多个LED光源200分别独立地产生脉冲光。来自AC电源的交流电流被输入到整流电路213A后,在那里被变换为DC电流(例如+15V)。DC电流的一者被输入到脉冲发生电路213B,通过脉冲发生电路213B将预先确定的亮期幅度、暗期幅度的脉冲信号P送往LED驱动电路213C。DC电流的另一者被输入到LED驱动电路213C,产生与脉冲信号P同步的LED驱动信号DRV,从而使LED元件215脉冲电流(闪烁)。脉冲发生电路213B的亮期幅度以及暗期幅度既可以固定,也可以用可变电阻来调整设定值。
(用于实现同步闪烁以及适度的非同步闪烁的周期偏差)
如上所述,由于各LED光源独立地进行脉冲点亮(闪烁),因此,即使最初是同步的,闪烁的定时也会偏离,成为在时间上不固定的照明。在此,基于表1来考察用于实现同步闪烁以及适度的非同步脉冲发光的2个光源周期的离散。
参照表1,LED光源的基准周期T被设定为100ms=0.1秒。将偏差Δ设为参数,光源1的频率以及光源2的频率分别成为1/T(1+Δ)以及1/T(1-Δ),2个光源的差频成为2Δ/(T1-Δ2)或2Δ/T(通常Δ2可以忽视)。因此,随着Δ为0.1、0.01…地变大,差频T/2Δ为0.5秒、5秒地增大。在此,差拍周期是2个光源为同步,成为非同步后再度返回同步为止的期间。
根据表1可知,为了维持与一般的夜间照明时间的12个小时的期间同步的脉冲点亮,作为差拍周期,需要其6倍程度的72小时以上,使偏差为2.31×10-7程度以内。另一方面,根据表1可知,为了在夜间照明时间内维持非同步的脉冲点亮,若使偏差为1×10-5以上,则差拍周期成为5000秒,由于在差拍周期的1/2的42分钟,2个光源的闪烁定时逆转,因此优选。还可知,为了实现更积极的非同步的脉冲点亮(闪烁)状态,若使偏差为1×10-4以上,则在约4分钟,2个光源的闪烁定时就逆转,因此更优选。实际地,考虑到构成脉冲点亮(闪烁)电路的部件的通常的离散,更优选使偏差为1×10-3以上。在此,也可以将“偏差”置换为“光源间的周期离散的标准偏差”。
(2个非同步光源的照射模式)
接下来,本申请的发明者们计算在图15所示的田地的Q地点照射2个LED光源A、B的光的情况下的照度变化。在图18中示出其结果。图18的结果是在基准周期100ms、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周期偏差为+5%以及-5%(偏差5%)这样的条件下计算的。
参照图18可知,在时间上2个光源从同时照射的情况变化为分别照射的情况,成为时间上不固定的闪烁模式。另外,时间上不固定将1个光源的由亮期幅度+暗期幅度构成的1个周期认为是基准。在本例中,由于在差拍周期后返回原来的状态,因此在较长的周期内具有规则的模式,但在防虫效果上,以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为1个周期的闪烁模式成为在时间上不固定的不规则的模式,这一点是重要的。
(4个非同步光源的照射模式)
接下来,本申请的发明者们计算在图15所示点田地的R点主要通过4个脉冲光源A、B、C、D来进行照明的情况下的照度变化。在图19示出其结果。图19的结果是在基准周期100ms、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周期偏差为+5%、-5%、+3%以及+5%(偏差5%)这样的条件下计算的。
参照图19可知,这种情况下成为了复杂的照度变化。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复杂的波动照明,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仅使用多个周期稍有不同的脉冲光源就能得到图19所示那样的由时间不固定的闪烁模式构成的复杂的照度变化。本申请的发明者们通过这样的复杂的光源的照射来抑制蛾的行动,认为还有难以使蛾产生对脉冲点亮适应的可能性。
上述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照度的时间变化对各地点的照度进行了表示,但并没有考虑光源的方向。认为植物不太受到光源的方向的影响。但是,由于昆虫具有能识别宽视野的复眼,因此认为并不是单纯地受到平均化的照度的影响,能独立地捕捉各光源的闪烁。因此,作为照度,即使是连续的状态,对昆虫而言也好像感受为光源急剧地变动那样的非静止。另外,由于该状况时刻变化,因此能实现对昆虫而言不舒适的环境。
另外,在图18以及图19中,以占空比20%(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的条件进行计算,但在用4个光源进行照射的情况下,若占空比为25%以下,则在各光源完全同步时,强度成为单一光源的4倍,在完全个别地点亮时,会产生来自各光源的照射在时间上的重叠完全消失这样的大幅度的变化。因此,这样的构成是适当的。另一方面,在占空比显著较小的情况下,即使平均照度相同也需要在LED光源中流过大电流,若考虑LED的电流最大额定,则使用的LED元件数增大。因此,从实用的观点出发,占空比优选为至少1%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
如以上那样,使用在田地内配置多个独立地进行脉冲点亮的LED光源的照明装置,通过各光源的照明的合成,能得到复杂的照明模式,因此能弱化防蛾效果的“适应”,能实现具有持续性高的防虫效果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另外,不需要用于获取闪烁的同步的信号线等。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中,在“无处理区”、“非同步照明区”以及“同步照明区”中调查了栽培的菊的培育状况以及夜蛾引起的受害的状态。在下面,示出对使用“多个非同步光源”以及“同步光源”时的菊的育成状况进行观察的实验的结果。
(实验1:无处理区和非同步照明区的对比)
在本实验中,在无处理区以及非同步照明区栽培黄色车轮菊“精之旗”,对比各个菊的培育状况以及夜蛾引起的受害的状况。在无处理区以及非同步照明区都按照农家惯例使用杀菌剂并使用对夜蛾科影响较小的杀虫剂,但不使用对夜蛾科有影响的杀螨剂。
然后,在非同步照明区中,在距田垄面的高度为1.8m的位置,确保6m的距离来设置2列×3个合计6个LED光源。该LED光源内置了具有图5所示的光谱的黄色荧光LED、和脉冲电路。对相关的LED光源200提供了AC100V后,通过脉冲电路发生亮期20ms、暗期80ms的脉冲光(周期100ms、频率=1/周期=10Hz)。6个LED光源200的每个的闪烁都是不同步地各自进行独立点亮的非同步闪烁。在LED光源200的点亮时,非同步照明区中的距田垄面的高度为1m的位置的辐射照度最小也为1.27mW·m-2,最大为36.7mW·m-2。使用上述的LED光源,在2010年7月1日~10月8日的期间,每天17点~7点为止整夜对非同步照明区进行照明。另一方面,在无处理区不进行照明。
如此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栽培车轮菊“精之旗”。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车轮菊“精之旗”的花蕾直径、作物高度以及开花时期实质上都几乎相同。如此,对所栽培的车轮菊“精之旗”来调查夜蛾科幼虫引起的受害株率、寄生茎率、虫数(棉铃虫、斜纹夜蛾、其它鳞翅目害虫以及盲蝽科)、外激素陷阱引虫数(棉铃虫以及斜纹夜蛾)、和杀虫剂的散布履历。
上述的受害茎率以及寄生茎率通过每隔7~14天调查36株的受害茎数以及寄生茎数而算出。另外,引虫数采用漏斗陷阱以及性外激素引诱,每隔7~14天进行调查。另外,不除去在这些调查时所确认的幼虫以及卵。在图20中示出受害茎率的天数变化。
图20是表示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所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的变化的图表。如图20所示,到8月19日为止,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所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没有大的差别。另一方面,8月19日以后,在无处理区中受害茎率上升,在9月24日的最终调查日中,非同步照明区为4.6%的受害茎率,与此相对,在无处理区中为18.8%的受害茎率。根据以上的结果,明确了通过在非同步照明区栽培菊,能大幅减少受害茎率。
(实验2:无处理区和同步照明区的对比)
在实验1中,对比无处理区和非同步照明区中的菊的栽培的受害茎率,在本实验中,对比无处理区和同步照明区中的菊的栽培的受害茎率。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田地和使各LED光源同步来进行照明这些不同以外,通过与实验1相同的方法来栽培车轮菊“精之波”。在本实验中,作为各LED光源,对在上述非同步照明区中使用的LED光源与外部同步信号端子连接来进行改造,以使得与外部同步信号同步来进行驱动。通过与实验1相同的方法算出如此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在图21示出其结果。
图21是表示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所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的变化。如图21所示,在9月16日的最终调查日中,同步照明区为9.5%的受害茎率,与此相对,无处理区为40.9%的受害茎率。根据以上的结果可明确,通过在同步照明区栽培菊,受害茎率没有太大的变化,能大幅减少受害茎率。
<总结>
根据实验1以及实验2的结果可明确,通过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同步照明区栽培菊,与在相邻的无处理区栽培菊的情况相比,能将菊的受害茎率降低到约1/4。
(实验3:无处理区和非同步照明区的对比)
在本实验中,除了变更田地、菊的品种这些不同以外,通过与实验1相同的方法在无处理区以及非同步照明区栽培菊,并对比各个菊的培育状况以及夜蛾引起的受害的状况。即,在本实验中,作为菊,使用白色小菊“白马”,来对比在无处理区以及非同步照明区中的菊的培育状况以及夜蛾引起的受害的状况。
在上述非同步照明区中,在距田垄面的高度为1.8m的位置,确保6m到3m的距离来设置3列×3个合计9个LED光源。由于9个LED光源200各自的闪烁都不同步,因此设为各自独立进行闪烁的非同步闪烁。在LED光源200的点亮时,非同步照明区中的距田垄面的高度为1m的位置的辐射照度最小也为1.79mW·m-2,最大为35.4mW·m-2
使用上述的LED光源,在2010年7月21日~12月20日的期间,每天17点~7点为止整夜照明非同步照明区。另一方面,在无处理区不进行照明。如此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栽培小菊“白马”,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小菊“白马”的花蕾直径、作物高度以及开花时期实质上都几乎相同。
如此,对所栽培的小菊“白马”调查夜蛾科幼虫引起的受害茎率、虫数(斜纹夜蛾、棉铃虫)。通过每隔7~14天调查60株的受害茎率时来算出受害茎率。在图22中示出受害茎率的天数变化。
图22是表示在非同步照明区以及无处理区中所栽培的菊的受害茎率(%)的变化的图表。如图22所示,9月22日以后,在无处理区中受害茎率上升,在10月27日的最终调查日中,非同步照明区为1.7%的受害茎率,与此相对,在无处理区为18.3%的受害茎率。根据以上的结果可明确,通过在非同步照明区栽培菊,能大幅减少受害茎率。另外,受害主要是棉铃虫引起的。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研究在田地的光源的闪烁泄漏到田地外时周边住民也不会感到不舒适的方向。具体地,评价以人类无法识别为闪烁的程度的高速来使光源闪烁时的防虫效果。
光源的闪烁为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周期100ms、频率10Hz时,由于这是人类能识别为闪烁的临界区域的频率,因此存在使人感觉到不舒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声电影时代的电影的帧频为18Hz,当前的电影的帧频为24Hz,电视机的帧频为25Hz(PAL、SECAM方式)或30Hz(NTSC方式)。另外,用2个场来构成1帧的隔行扫描中的帧频分别为50Hz、60Hz。如此,越提高光源的频率,人越难以识别光源的闪烁,不舒适感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夜蛾科能否识别1.2~20mW/m2这样的光强度较小的光的闪烁,至今几乎一点都不知道。
由此,在上述(夜蛾科的对照明的视觉特性的阐明)说明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使光源频率为25Hz以及50Hz的情况的追加实验。
图23~图26是表示对斜纹夜蛾(雄)照射特定的强度以及脉冲模式的光时的视网膜信号的波形的图表。图23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1.2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8ms、暗期32ms(频率25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图24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1.2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4ms、暗期16ms(频率50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图25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20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8ms、暗期32ms(频率25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图26是表示使用光强度为20mW/m2、脉冲模式为亮期4ms、暗期16ms(频率50Hz)的光源时的ERG信号波形的图表。
在图23以及图25所示的图表中,能见到对脉冲光的光追随性以及负脉冲时的延迟特性,ERG信号相对于脉冲光的延迟时间为大致20ms。与此相对,在图24以及图26中,在光强度1.2mW/m2以及20mW/m2、亮期4ms、暗期16ms的发光模式下,对于脉冲光的光追随性减少。这被认为因为亮期4ms、暗期16ms的发光模式的1个周期(20ms)大致等于视网膜信号的延迟时间(大约20ms),从而将其视觉辨识为接近于连续光的光。
根据以上的结果,50Hz(亮期4ms、暗期16ms)被认为是接近于能得到光的闪烁带来的防虫效果的上限的频率。另外,60Hz下也能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另一方面,若是大幅超过50Hz的频率,则由于斜纹夜蛾、棉铃虫将光识别为大致连续光,因此预想防虫效果会停留在与通常的连续光相同的程度。
另外,上面是斜纹夜蛾(雄)的结果,实验个体数为5只也是大致相同的结果,另外,对斜纹夜蛾(雌),在实验个体数为5只的情况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另外,并不限于斜纹夜蛾,对棉铃虫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5中,改变实施方式1/实验6的饲养虫的系统,增加样本数进行重现实验。即,作为夜蛾,使用棉铃虫(雄)以及棉铃虫(雌)18只~20只的个体,增加活动变化记录仪进行的飞行活跃度测定的数据数,对5天期间的数据进行累计。图27是表示棉铃虫(雄)的飞行而导致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图表,图28是表示棉铃虫(雌)的分析而导致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图表。图27以及图28的纵轴是飞行而导致的平均遮挡次数,横轴是实验条件(亮期幅度:暗期幅度)。
在实验条件为:辐射照度20mW/m2、脉冲条件为无处理(无点亮)、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分别为0ms(连续点亮)、40ms、80ms、160ms、400ms(各频率分别为16.7Hz、10Hz、5.56Hz、2.38Hz)这样的脉冲条件之下,测定飞行而导致的平均遮挡次数。图27以及图28的下部记载各自的结果的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以及辐射照度。图27以及图28中的误差条表示标准误差(SE=Standard Error)。
可知,在各脉冲条件的任意的暗期幅度的情况下,飞行活跃度也比无照明下以及连续点亮的情况要低。例如能明确,在暗期幅度为400ms的情况下,平均照度虽然只不过为连续点亮的4.7%(=20ms/(20ms+400ms)),但飞行活跃度比连续点亮的情况降低,与连续点亮相比,强化了飞行活跃度抑制。
另外,为了分析该实验的蛾的适应的特性,调查跨5天期间的暗期飞行活跃度的变化。在图29中示出其结果。图29是表示连续5天期间中的棉铃虫(雄)20只的平均遮挡次数的变化的图表。纵轴表示平均遮挡次数,横轴表示天数(D1~D5)。根据图29所示的结果可明确,在连续光的条件下,在第4天~第5天平均遮挡次数增加,与此相对,在各脉冲条件下,各平均遮挡次数被抑制在一定的数值内。
根据该见解可知,在基于光的闪烁的防虫系统中,在例如明确20ms、暗期幅度80ms、频率10Hz的条件下,能得到蛾的适应较小的良好的特性。另外,在相当于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400ms的频率越2.5Hz下,也有基于闪烁的防虫效果。
通过对该倾向进行外插,推定为在暗期幅度为2000ms程度,也能得到与连续照明同等的效果。另外,预想通过按照使占空比恒定的方式,与暗期幅度对应地扩展亮期幅度,例如即使在0.5Hz也能得到防虫效果。
立足于以上的ERG信号以及活动变化记录仪的实验结果,认为具有防虫效果的频率为0.5Hz以上且60Hz以下的频率范围较合适。认为在这样的频率下,以与连续点亮相同的时间平均照度,能得到比连续点亮高的防虫效果。
[实施方式6]
田地接近于市区等存在周边住民看到田地的照明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不仅要考虑防虫效果,还要考虑光的闪烁对周边住民带来的影响。实施方式6涉及降低光源的闪烁带给周边住民的不舒适感、且能发现防虫效果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若光源的闪烁使单纯的亮期(光量1)和暗期(光量0)进行反复的脉冲波形,则由于明亮度的变化较大,特别是在低频下,明暗的变化能被明确地确认,对人的视觉的刺激较大。
因此,为了降低这样的光源的闪烁的刺激,更优选使用图30~图35所示的波形的光强度变化的光源。图30~图35是表示抑制了对人的视觉的刺激的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的图表,纵轴是相对光强度L,横轴是时间t。下面,依次说明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波形)。
(波形的示例1)
图30所示的波形是如下光强度变化模式:在设1个周期(时间Tw)中的亮期(时间TL)的峰值光量为1时,具有作为暗期的作用的期间即相对的暗期(时间TD)的光量为比亮期小、超过0的值(例如0.1)。
图30所示的光强度变化模式虽然也能称作“闪烁”,但为了使在相对的暗期中包含光强度不为零的期间这一点得到明确,将其称作“光强度变化”。在图30所示的光强度变化模式中,相对的暗期能明确地定义为与亮期相比光量降低的期间。
通过如此地将暗期的光量设为超过0的值,缩小了亮期和暗期的光量差,因此能降低对人类的刺激。作为周期TW、亮期幅度TL、暗期幅度TD,例如分别设为1000ms、200ms、800ms,另外分别设为500ms、100ms、400ms来拉长点亮间隔,由此人类变得能追随光强度变化,能降低闪烁对人类的不舒适感。
(波形的示例2)
图31所示的波形按照在设1个周期(时间Tw)中的亮期(时间TL)的峰值光量为1时,相对的暗期(时间TD)的光量慢慢减少的方式来设定光强度变化模式。这样的波形,例如能通过在LED灯泡505内在串联配置的发光二极管列上并联配置电容器来实现。
虽然相对的暗期TD能定义为成为亮期的光强度的0.5以下的期间,但根据波形来改变相对的暗期也没关系。由于这样的波形在暗期中光量慢慢衰减,因此,作为能降低对人类的闪烁的刺激的周期TW、亮期幅度TL、暗期幅度TD,例如分别设为1000ms、300ms(其中光量为1的期间为200ms)、700ms,或者分别设为500ms、150ms、350ms,由此人类变得能追随光强度变化,能降低闪烁对人类的不舒适感。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使暗期的结束的光强度接近于0,增大了从暗期切换到亮期时的光强度的差,认为能得到良好的防蛾效果。另外,并不限于图31所示的波形,例如也可以是上升波形受到电容器的影响而慢慢变化的情形。
(波形的示例3)
图32所示的波形按照在设1个周期(时间Tw)中的亮期(时间TL)的峰值光量为1时,在相对的暗期(意味着图32中的时间TD)中进一步重复周期TDW的副脉冲(暗期中亮期(时间TDL)、暗期中暗期(时间TDD))的方式设定光强度变化模式。
具体地,例如在1个周期(TW=400ms)由TL=88ms、TDW=40ms、TDL=8ms、TDD=32ms构成(TDD为8次,TDL为7次)。如此,通过除了2.5Hz的脉冲以外,还在相对的暗期中重叠25Hz的脉冲,对人类而言,能连续地感知暗期(TD)中的明亮度,视觉辨识为相对的暗期为亮期的约1/5的明亮度的2.5Hz的脉冲,因此能降低闪烁带来的不舒适感。
另一方面,由于夜蛾科分离出相对的暗期(TD)中的脉冲光(时间TDL)而感知为闪烁的脉冲,因此,能通过相对的暗期(TD)来抑制虫的活动。在上述中,例示了1个周期TW为400ms时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1个周期就算是500ms或1000ms也没关系。
图33所示的波形按照在设1个周期(时间Tw)中的亮期(时间TL)的峰值光量为1时,在相对的暗期(意味着图33中的时间TD)中进一步重复周期为TDW、峰值光量为0.5的副脉冲(暗期中亮期(时间TDL)、暗期中暗期(时间TDD))的方式设定光强度变化模式。
具体地,例如在1个周期(TW=400ms)由TL=90ms、TDW=20ms、TDL=10ms、TDD=10ms构成(TDD为16次,TDL为15次)。如此,通过除了2.5Hz的脉冲以外,还在相对的暗期中重叠50Hz的脉冲,对人类而言,能连续地感知暗期(TD)中的明亮度,视觉辨识出相对的暗期为亮期的约1/5的明亮度的2.5Hz的脉冲,因此能降低闪烁带来的不舒适感。
另一方面,由于夜蛾科分离出相对的暗期(TD)中的脉冲光(时间TDL)而感知为闪烁的脉冲,因此,通过这样的波形,即使在相对的暗期(TD)中也能抑制虫的活动。在上述中,例示了1个周期TW为400ms时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1个周期就算是500ms或1000ms也没关系。另外,也可以将暗期中亮期(时间TDL)、暗期中暗期(时间TDD)分别设为60Hz的周期的1/2即8.3ms,也可以设为5ms(100Hz)、4.2ms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提供的AC电源频率来设定暗期中亮期(时间TDL)以及暗期中暗期(时间TDD)。
(波形的示例5)
图34所示的波形是在波形的示例2中的亮期TL中重叠10ms的亮期中亮期以及亮期中暗期、并在暗期TD中重叠10ms的暗期中亮期以及暗期中暗期而得到的波形。如此,通过设为除了2.5Hz的脉冲以外,还重叠了由亮期中亮期以及亮期中暗期或暗期中亮期以及暗期中暗期构成的副脉冲的波形,从而人类难以感知到副脉冲,能连续地感知亮期(TL)中的明亮度以及暗期(TD)中的明亮度,因此能降低闪烁带来的不舒适感。另一方面,由于夜蛾科分离出亮期(TL)以及暗期(TD)中的副脉冲而感知为闪烁,因此能通过这些副脉冲来抑制虫的活动。
(波形的示例6)
图35所示的波形在对人类刺激较小的正弦波形中的亮期TL中重叠10ms的亮期中亮期以及亮期中暗期、并在暗期TD中重叠10ms的暗期中亮期以及暗期中暗期而得到的波形。如此,通过设为重叠了由亮期中亮期以及亮期中暗期或暗期中亮期以及暗期中暗期构成的副脉冲的波形,从而人类难以感知到副脉冲,能连续地感知亮期(TL)中的明亮度以及暗期(TD)中的明亮度,因此能降低闪烁带来的不舒适感。另一方面,由于夜蛾科分离出亮期(TL)以及暗期(TD)中的副脉冲而感知为闪烁,因此能通过这些副脉冲来抑制虫的活动。
在上述的波形的示例3~6中,1个光源具有整体上由主脉冲和副脉冲构成的波形,但也可以在1个光源中内置低频脉冲LED列(例如亮期幅度200、暗期幅度800ms)和高频脉冲LED列(例如亮期幅度8ms、暗期幅度32ms),照射两者的合成光。高频脉冲的频率优选为低频脉冲的4倍以上。
另外,例如将低频脉冲光源(亮期幅度200ms、暗期幅度800ms)和高频脉冲光源(例如亮期幅度8ms、暗期幅度32ms)例如以3m的距离相邻设置,由此将两者所照射的区域重叠。这种情况下,低频脉冲光源和高频脉冲光源优选在纵向、横向彼此错开地排列。高频脉冲的频率优选为低频脉冲的4倍以上。
另外,光源的光强度变化模式(波形)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波形的示例1~6,还可以使用适当组合了如下思想的变异:(1)相对的暗期的光量不为零;(2)相对的暗期中的光强度不恒定;(3)相对的暗期/相对的亮期、或者在两者中插入副脉冲。
特别是在使用副脉冲的情况下,优选副脉冲的频率是主脉冲的频率的4倍以上。这是因为由此能将多个副脉冲的亮期插入到主脉冲的相对的暗期内。另外,副脉冲的频率优选为18Hz以上,更优选为25Hz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Hz以上。频率越提高,人类就越难以感知到闪烁,能抑制闪烁带来的不舒适感。另外,通过使用副脉冲,能使相对的暗期的时间平均明亮度和亮期的明亮度之比较小,能减轻对人类的刺激。
另外,主脉冲频率优选为10Hz以下,更优选为3Hz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Hz以下。由于这样的主脉冲能被人类明确地识别为闪烁,因此能抑制闪烁的识别的边界区域中的不舒适感。
也可以根据时间来改变上述的光源的波形。即,例如从特别要考虑对人类的影响的黄昏期~夜里10点(因地域中的夜间的人的活动不同也可以是晚上8点到12点)为止,使用对人类的刺激缓和的波形(例如波形的示例6)或者连续点亮等。晚上10点以后到黎明期,考虑设为对人类的刺激稍强的波形(例如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的矩形波或改变了其频率的矩形波)。
另外,作为不会影响到短日照植物的开花的照明,也可以调整占空比,增大应考虑对人类造成刺激的时间的占空比,减小不要考虑对人类造成刺激的时间的占空比,来使作为整体的夜间的平均照度为50mW/m2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涉及用于降低由于光源的闪烁泄漏到目的地的照明范围外而给周边住民带来的影响的照明系统。图36是具备防虫效果的照明区域即田地与其周边区域的立体图。如图36所示,住宅513、车行道512以及步行道511按照该顺序相邻。并且,与步行道511相邻设有田地501,在田地501竖立有柱502。按照距田地501的高度H成为1.8m的方式在柱502之间拉3列的电线503。以6m的间隔在电线503上配置5个LED灯泡505。LED灯泡505与图16所示的LED光源200使用相同的构成。LED灯泡505独立地、周期性地闪烁或进行光强度变化,其周期例如为亮期幅度20ms、暗期幅度80ms。另外,上述光强度变化的频率优选0.5Hz以上且60Hz以下。这是由于在这样的范围内的防虫效果较高。
靠近步行道511的柱502的附近的LED光源是连续点亮的连续点亮光源507。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光源的闪烁对行走在步行道511的步行者515的影响,还能降低光源的闪烁对行驶在车行道512的汽车或相邻的住宅513的影响。
将步行者515的眼睛的位置固定在点A以及点B这2点,来测定在该点观察的光强度的时间变化。点A与光源507高度相同,水平距离L=3m,点B与光源507高度相同,水平距离L=6m。在图37示出其结果。图37是表示观察点A以及点B的光强度时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根据图37所示的结果,连续点亮分量的光强度的比例变大,另外,虽然非同步闪烁分量的光强度存在细小的时间变动,但由于是针对比人类的眼睛的追随时间短的变动来进行时间平均后进行观测,因此,作为整体成为大致接近于连续点亮的光强度变化。
接下来,使LED灯泡505同步闪烁,来测定在点A以及点B观测的光强度的时间变化。在图38示出其结果。图38是表示在点A以及B观察光源的光强度时的时间变化的图表。
根据图38所示的结果,点A中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定义为(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为26%,点B的光强度的变化率为40%。如此,虽然点B一方的光强度的变动率较大,但由于距田地的距离较远,因此光强度的变动量降低。在使LED灯泡同步的情况下,优选与连续点亮光源并用。通过并用连续点亮光源,与不使用连续点亮光源的情况的光强度变化相比,能显著降低光强度的变化幅度。
在上述中,连续点亮光源507使与田地中使用的LED灯泡505相同的明亮度的光源进行连续点亮,但也可以使用更明亮的光源。由此能降低光源的闪烁带给周边住民的影响。
另外,连续点亮光源507并不需要与田地中所使用的LED灯泡505为相同的发光颜色,例如能使用白炽灯发光色LED光源或昼白色LED光源等其它的颜色的光源。在使用白炽灯发光色LED或昼白色LED光源时,优选将灯泡配置在作物的培育区域的外侧。这是因为,与具备图5例示的高频的LED灯泡505相比,白炽灯发光色LED光源或昼白色LED光源的蓝色分量较多,有时会有虫的引诱效果。
另外,更优选,如图36所示,靠近连续点亮光源507设置陷阱520,让进入到陷阱520中的虫再也出不来,从而来杀虫。
在没有使用上述的陷阱等的目的的情况下,连续点亮光源507优选具有朝向田地外的横向的光的比例增大这样的辐射光分布,优选为与LED灯泡505的亮期中的横向亮度的相同程度以上。这样的连续点亮光源507并不仅限于设置在柱502,优选设置在靠近人的步行道511的正侧面或靠近住宅513前的位置。
另外,连续点亮光源507也可以以高到人类能识别为连续点亮的程度的频率,例如100Hz以上来闪烁。
LED灯泡505优选峰值波长为500nm~600nm的范围内。另外,LED灯泡优选以0.5Hz以上60Hz以下的频率进行闪烁。
在图37中示出了使用10Hz频率的光源时的光强度的变化,若将该光源的频率改变为20Hz,则能将横轴的时间刻度改读作1/2。如此,若提高光源的频率,则人类更难识别出图37所示的光强度的变动,能大致感知为连续光,因此更为优选。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是用于降低由于光源的闪烁泄漏到田地外而带给周边住民的不舒适感的照明系统。图39是表示具备防虫效果的照明区域的田地及其周边区域。如图39所示,与步行道511相邻来设置田地,在田地竖立柱502。在柱502之间拉起电线503,在电线503上等间隔地配置LED灯泡505(与LED光源200相同)。LED灯泡505独立地、周期性地闪烁或进行光强度变化,其周期例如为亮期20ms、暗期80ms。
在靠近步行道511的柱502设置感人传感器518。若步行者515或自行车516靠近感人传感器518,则探测其动作,熄灭全部的LED灯泡505或熄灭规定的范围的LED灯泡505。感人传感器518不再能探测到动作后,探测传感器再度判断为无人,重新开始LED灯泡505的闪烁。
另外,感人传感器518也可以在探测到步行者515行走在步行道时使LED灯泡505连续点亮。由此,与熄灭的情况相同,能消除光源的闪烁对周边的影响。另外,感人传感器518也可以探测田地501内的人类来使LED灯泡505熄灭或连续点亮。由此,在田地501内的人的作业变得容易。上述感人传感器518并不仅限于设置在柱502,优选设置在靠近步行道511的位置。
感人传感器518能使用红外线式(例如热电型传感器)、超声波式等的市售的传感器。行驶在车行道512的汽车517具有车头灯,车头灯远比田地501内的LED灯泡505的照明更明亮地照明行车道或护栏。因此,虽然不能说一定有必要探测汽车的接近来熄灭LED灯泡505,但为了提高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还是优选由感人传感器518探测汽车517,在汽车517的接近时熄灭LED灯泡505。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是在大规模农场中栽培植物时的防虫用照明系统。图40是表示在大规模农场栽培植物时的防虫用照明系统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40所示的防虫用照明系统中,限定棉花(cotton)的无农药、减农药栽培,但并不仅限于这样的作物。
如图40所示,在高度2~10m(例如6m)的柱301的上部,设置1盏或2盏以上的LED灯泡302。各LED灯泡302不同步,独立地进行例如亮期幅度200ms、暗期幅度800ms的闪烁下的照明。在各LED灯泡302照射的区域303中,存在彼此重叠的照射重叠的区域304。LED灯泡302还考虑照射的重叠,从而考虑均匀地照射田地内的区域303。按照亮期的最低照度为2mW/m2(约1勒克斯),时间平均最低照度为0.4mW/m2(约0.2勒克斯)的方式来进行设计。由此,在照射重叠区域304中进行“非同步”的照明。
照射区域的柱301的配置间隔W优选为50~250m,例如设为120m。另外,图40中的间隔D优选为20~150m,例如设为30m。在1个柱的前后设置2盏的LED灯泡302,由此使照射范围变得稍细长。进而,也可以设置4盏LED灯泡302并扩展间隔D,对1个柱均匀地照射4个方向。如此,通过使用相对较高的柱来进行照明,能减少柱的数量。另外,由于不在田地内拉照明用的电线,因此,在使用大型农机具在田地中作业时,不会妨碍到作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了以使用LED灯泡作为光源的情况,但光源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钠灯等其它的光源。另外,也可以一边使光源连续点亮,一边旋转使来自光源的光反射的发射镜来断续地照明照射区域。这样的旋转光源进行的断续照明在使用由于闪烁而劣化的光源的情况下合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较多的地方,说明了不会使短日照植物开花延迟并具有防虫效果的照明栽培管理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短日照植物的照明栽培管理法,能适用于全部的寻求防虫效果的照明中。
另外,街灯或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连续发光的防蛾灯被报告有时会产生稻的开花延迟等的对栽培区域的周围的环境的无法预想的坏影响。与此相对,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同步以及非同步光源的照明栽培方法中,由于能降低为了防虫而需要的平均照度,因此不仅节能,还能防止对栽培区域周边的生物、生态系统、其它的农作物等的夜间照明带来的不希望的影响。特别是使用了非同步光源的照明,由于从远处看时,脉冲发光的闪耀被平均化,能被观察为连续光,因此能使对外部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小。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点都是例示,不应认为其构成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说明
60  菊
61  生长点
100、200、540  LED光源
110  照明区域
111、222  基板
112  布线图案
113  连线
115、215  LED元件
116  LED芯片
117  密封树脂
118  荧光体
123  驱动电路
124  同步信号发生部
130、520  夜蛾科成虫
213  电路
213A  整流电路
213B  脉冲发生电路
213C  LED驱动电路
220  漫射板
224  散热片
225  接头
301、502  柱
302  LED灯泡
303、304  区域
501  田地
503  电线
505  LED灯泡
507  光源
510  圆筒形容器
511  步行道
512  车行道
513  住宅
515  步行者
516  自行车
517  汽车
518  感人传感器
530  传感器
550  计算机

Claims (25)

1.一种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使用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
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所述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同步地改变发光强度,
在所述模式中,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
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
被所述多个光源所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同步地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2.一种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使用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
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所述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独立地改变发光强度,
在所述模式中,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
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
被所述多个光源所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以时间上不固定的模式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源间的所述1个周期的偏差为1×10-5以上且2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暗期幅度为16ms以上且5000ms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期幅度为4ms以上且1000ms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黄色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占空比为2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照明栽培的所述植物是即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也不会在实用上产生开花延迟的短日照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的生长点的所述亮期幅度内的辐射照度为5mW/m2以上且50mW/m2以下。
10.一种菊的照明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使用出射光在黄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的多个光源来进行,
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所述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同步或独立地改变发光强度,
在所述模式中,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
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
通过使所述菊的生长点的所述亮期幅度内的辐射照度为5mW/m2以上且50mW/m2以下,从而在实用上不产生开花延迟,
被所述多个光源所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同步或独立地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11.一种防虫用照明装置,由多个光源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所述各光源通过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所述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同步地改变发光强度,
在所述模式中,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
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
被所述照明装置所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来同步地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光源与从外部提供的同步信号同步地进行闪烁,
从所述外部提供的同步信号通过有线、无线、光信号或与电源线重叠的任一者的同步信号传送单元来进行传送。
13.一种防虫用照明装置,由多个光源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所述多个光源具备脉冲发生电路以及发光元件,
各光源的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独立地生成将规定的亮期幅度和时间平均明亮度小于所述亮期幅度的暗期幅度作为1个周期的模式,
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脉冲发生电路所生成的模式来改变发光强度,
在所述模式中,以下述式(1)所示的占空比为50%以下,
占空比(%)=亮期幅度/(暗期幅度+亮期幅度)×100(1)
被所述照明装置所照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照明的模式的合成,以时间上不固定的模式进行照明,从而具有防虫效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源的1个周期的偏差为1×10-5以上且20%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暗期幅度为16ms以上且5000ms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期幅度为4ms以上且1000ms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各光源的出射光在黄色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占空比为25%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用于短日照植物的栽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的生长点的所述亮期幅度内的辐射照度为5mW/m2以上且50mW/m2以下。
21.一种防虫用照明系统,使用多个第1光源以及1个或2个以上的第2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通过在具有防虫效果的频率下改变光强度来照射第1区域,
1个或2个以上的所述第2光源以人类能识别为连续点亮的状态进行点亮,来照射与所述第1区域相邻并有人类存在的区域,由此具备所述第1区域中的防虫效果。
22.一种防虫用照明系统,具备多个光源以及传感器,
所述多个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以具有防虫效果的频率进行闪烁来照射第1区域,
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第1区域或与所述第1区域相邻的区域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中的人类,将所述多个光源熄灭,或以人类能识别为连续点亮的状态进行点亮,由此来具有所述第1区域中的防虫效果。
23.一种防虫用照明装置,具备光量进行变化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出射光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所述光源的光量根据主脉冲和副脉冲而周期性地变化,其中,所述主脉冲重复亮期以及时间平均明亮度比亮期相对暗的相对性暗期,所述副脉冲是所述亮期内或所述相对性暗期内的脉冲,
所述副脉冲的频率为所述主脉冲的频率的4倍以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虫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脉冲的频率为10Hz以下,所述副脉冲的频率为60Hz以下。
25.一种防虫用照明系统,具备:以第1频率来周期性地改变光量的第1光源、和以第2频率来周期性地改变光量的第2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光源以及所述第2光源的出射光都在绿色至红色的区域中具有发光峰值波长,
所述第1频率为所述第2频率的4倍以上,
所述防虫用照明系统具有被所述第1光源以及所述第2光源的两者所照射的区域。
CN201180013614.8A 2010-03-16 2011-03-15 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15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9555 2010-03-16
JP2010059555 2010-03-16
JP2011055367A JP5930516B2 (ja) 2010-03-16 2011-03-14 植物の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および防虫用照明システム
JP2011-055367 2011-03-14
PCT/JP2011/056083 WO2011115123A1 (ja) 2010-03-16 2011-03-15 植物の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および防虫用照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594A true CN102821594A (zh) 2012-12-12
CN102821594B CN102821594B (zh) 2014-11-05

Family

ID=4464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61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1594B (zh) 2010-03-16 2011-03-15 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30516B2 (zh)
CN (1) CN102821594B (zh)
MY (1) MY165966A (zh)
WO (1) WO2011115123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876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系统
CN105682450A (zh) * 2013-08-27 2016-06-15 阿尔曼德拉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照射田地的装置和照射植物的方法
CN106131649A (zh) * 2016-08-02 2016-11-16 陈廷 基于动态图像或者视频显示的屏幕视觉效果提高方法
CN106538257A (zh) * 2016-11-18 2017-03-2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植物培养方法及系统
CN106793769A (zh) * 2014-12-08 2017-05-31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藤壶类的附着抑制方法
CN106795702A (zh) * 2015-03-27 2017-05-31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附着生物的附着防止方法
CN108093934A (zh) * 2018-03-01 2018-06-01 广东绿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照明栽培方法、装置以及人工栽培装置
CN108200682A (zh) * 2017-12-25 2018-06-22 中科稀土(长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非恒流电驱动的植物照明用led发光装置
CN108366546A (zh) * 2015-11-17 2018-08-03 现特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刺激禽类的期望反应的光子调制管理系统
CN108591883A (zh) * 2018-04-28 2018-09-28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谱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575392A (zh) * 2018-05-28 2018-09-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fpga智能led调光驱虫的多功能植物盆栽
CN111050847A (zh) * 2017-07-21 2020-04-21 勃兰登堡创新有限公司 蚊虫管理
CN111504617A (zh) * 2020-06-05 2020-08-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植物生长光源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2512301A (zh) * 2018-07-11 2021-03-16 学校法人玉川学园 用于使长春碱增量的长春花的处理方法
CN113163727A (zh) * 2018-10-22 2021-07-23 普罗威特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
CN115460914A (zh) * 2021-03-26 2022-12-09 株式会社光生物科技 捕虫器
US20230021277A1 (en) * 2021-07-16 2023-01-19 Sollum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undesired effects produced by horticultural lighting sources in an electrical gri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1472B2 (ja) * 2009-08-26 2014-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害虫誘引照明方法及び害虫誘引照明システム
JP5945867B2 (ja) * 2012-05-11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9560837B1 (en) 2013-03-05 2017-02-07 Xiant Technologies, Inc. Photon mod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imulation of a desired response in birds
US9526215B2 (en) 2013-03-05 2016-12-27 Xiant Technologies, Inc. Photon mod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11278009B2 (en) 2013-03-05 2022-03-22 Xiant Technologies, Inc. Photon mod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imulation of a desired response in birds
US10182557B2 (en) 2013-03-05 2019-01-22 Xiant Technologies, Inc. Photon mod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imulation of a desired response in birds
DE202013004544U1 (de) 2013-05-15 2013-06-18 Michael Feldhege Multifunktions-Illuminationsvorrichtungen zru natürlichen Anlockung und bzw. oder Vertreibung von Ungeziefer und Nagern aller Art
CA2914575C (en) * 2013-06-06 2020-07-07 Flora Fotonica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llumination to plants
DE202013011298U1 (de) 2013-12-11 2014-03-03 Michael Feldhege Multifunktions-Illuminationsvorrichtungen zur Vertreibung von Ungeziefer bei kombinierbarer Beduftung von Räumen und im Freien
JP6669428B2 (ja) * 2014-08-13 2020-03-1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照明装置と照明方法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06793757B (zh) 2014-08-29 2020-12-29 现特技术有限公司 光子调制管理系统
JP6061153B2 (ja) * 2014-11-11 2017-01-18 株式会社京口屋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駆動装置
JP6555466B2 (ja) * 2015-02-24 2019-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点滅照明による防虫方法および防虫用照明装置
US10111392B2 (en) * 2015-03-09 2018-10-30 LED Living Technology Lighting system for promoting the rapid maturation of commercial plants
JP6470101B2 (ja) * 2015-04-27 2019-02-13 興和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用照明システム及び植物栽培方法
JP6785445B2 (ja) * 2016-04-12 2020-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WO2018105055A1 (ja) * 2016-12-07 2019-10-24 有限会社リビング館ホンダ 生物育成用光発生装置
US11058889B1 (en) 2017-04-03 2021-07-13 Xia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using photon modulation for regulation of hormones in mammals
JP7122596B2 (ja) * 2017-10-13 2022-08-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昼行性家禽類の飼育方法
JP7199840B2 (ja) * 2018-06-11 2023-01-06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点滅式防虫照明装置および防虫方法
US20200100491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Vital Vio, Inc. Inactivation of Insects With Light
PL432494A1 (pl) * 2019-05-15 2020-11-16 Trawiński Andrzej Perfand Sposób i układ oświetlania roślin
KR102501790B1 (ko) * 2020-11-02 2023-02-21 주식회사 농부심보 식물 재배용 현수식 조명 장치
CN113704858B (zh) * 2021-09-02 2022-03-22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太阳能路灯的城市绿道设计方法
JP7157489B1 (ja) 2021-12-06 2022-10-20 Agri Blue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栽培装置
WO2023105939A1 (ja) * 2021-12-06 2023-06-15 Agri Blue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方法、植物栽培装置、及び光合成生物製造方法
JP7236186B1 (ja) 2022-05-25 2023-03-09 Agri Blue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栽培装置
WO2023228491A1 (ja) * 2022-05-25 2023-11-30 Agri Blue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方法、植物栽培装置、及び光合成生物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3846A (ja) * 1993-04-23 1994-11-01 Toshihiro Kumazawa 植物の装飾装置
CN1483316A (zh) * 2002-07-31 2004-03-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05304340A (ja) * 2004-04-19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防蛾灯
CN101189646A (zh) * 2005-06-06 2008-05-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照明系统和方法及其控制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3036A (ja) * 1996-03-26 1997-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菊の栽培における人工照明の制御方法
JP3879557B2 (ja) * 2002-03-26 2007-02-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防蛾照明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3284482A (ja) * 2002-03-29 2003-10-07 Sanko Seiki Kk 黄色led防虫灯システム
JP2004000093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4804335B2 (ja) * 2006-12-25 2011-11-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同装置用ledランプ
JP5077889B2 (ja) * 2008-09-18 2012-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防虫効果を備えた植物の照明栽培方法および植物栽培用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3846A (ja) * 1993-04-23 1994-11-01 Toshihiro Kumazawa 植物の装飾装置
CN1483316A (zh) * 2002-07-31 2004-03-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05304340A (ja) * 2004-04-19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防蛾灯
CN101189646A (zh) * 2005-06-06 2008-05-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照明系统和方法及其控制单元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SARU HIGASHIURA ETAL.: "Kirro Keiko LED no Shuya Pulse Tento ga Kogiku to Spray Giku no Kaika Oyobi Keishitsu ni Oyobosu Eikyo", 《HORTICULTURAL RESEARCH》 *
SATOSHI ISHIKURA ET AL.: "Kiiro Keiko LED o Mochiita Shuya no Pulse Tento ga Aki Giku no Kaika ni Oyobosu Eikyo", 《HORTICULTURAL RESEARCH》 *
SATOSHI ISHIKURA: "Sekishoku LED o Tsukatta Aki Giku no Densho Yokusei Saibai", 《NOGYO DENKA》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2450A (zh) * 2013-08-27 2016-06-15 阿尔曼德拉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照射田地的装置和照射植物的方法
CN114097456A (zh) * 2013-08-27 2022-03-01 阿尔门德拉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照射田地的装置和照射植物的方法
CN104620876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系统
CN106793769B (zh) * 2014-12-08 2020-10-23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藤壶类的附着抑制方法
CN106793769A (zh) * 2014-12-08 2017-05-31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藤壶类的附着抑制方法
CN106795702B (zh) * 2015-03-27 2019-08-30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附着生物的附着防止方法
CN106795702A (zh) * 2015-03-27 2017-05-31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附着生物的附着防止方法
CN108366546A (zh) * 2015-11-17 2018-08-03 现特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刺激禽类的期望反应的光子调制管理系统
CN108366546B (zh) * 2015-11-17 2020-02-18 现特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刺激禽类的期望反应的光子调制管理系统
CN106131649B (zh) * 2016-08-02 2018-06-26 广州正势传媒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图像或者视频显示的屏幕视觉效果提高方法
CN106131649A (zh) * 2016-08-02 2016-11-16 陈廷 基于动态图像或者视频显示的屏幕视觉效果提高方法
CN106538257A (zh) * 2016-11-18 2017-03-2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植物培养方法及系统
CN111050847A (zh) * 2017-07-21 2020-04-21 勃兰登堡创新有限公司 蚊虫管理
CN108200682A (zh) * 2017-12-25 2018-06-22 中科稀土(长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非恒流电驱动的植物照明用led发光装置
CN108093934A (zh) * 2018-03-01 2018-06-01 广东绿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照明栽培方法、装置以及人工栽培装置
CN108093934B (zh) * 2018-03-01 2024-03-26 广东绿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照明栽培方法、装置以及人工栽培装置
CN108591883A (zh) * 2018-04-28 2018-09-28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谱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575392A (zh) * 2018-05-28 2018-09-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fpga智能led调光驱虫的多功能植物盆栽
CN112512301A (zh) * 2018-07-11 2021-03-16 学校法人玉川学园 用于使长春碱增量的长春花的处理方法
CN113163727A (zh) * 2018-10-22 2021-07-23 普罗威特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
CN111504617A (zh) * 2020-06-05 2020-08-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植物生长光源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5460914A (zh) * 2021-03-26 2022-12-09 株式会社光生物科技 捕虫器
US20230021277A1 (en) * 2021-07-16 2023-01-19 Sollum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undesired effects produced by horticultural lighting sources in an electrical gr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65966A (en) 2018-05-18
CN102821594B (zh) 2014-11-05
JP2011212011A (ja) 2011-10-27
JP5930516B2 (ja) 2016-06-08
WO2011115123A1 (ja)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1594B (zh) 植物的照明栽培方法、防虫用照明装置以及防虫用照明系统
US20210000020A1 (en) Horticulture lighting system and horticulture production facility using such horticulture lighting system
TWI424809B (zh) 植物病害防除用照明系統
US8453376B2 (en) Full spectrum sunshine simulation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biological growth
RU2562955C2 (ru) Способ и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продуктивности растений путем улучшения опыляемости насекомыми
CN109714862B (zh) 基于全光谱led的智能照明系统及智能照明方法
CN108366546A (zh) 用于刺激禽类的期望反应的光子调制管理系统
US11382283B2 (en) Pla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KR101027023B1 (ko) 계절 또는 날씨에 따라서 작동하는 해충퇴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시스템
JP5335721B2 (ja) 植物育成用照明装置
ES2954576T3 (es) Iluminación hortícola difusa de fibra óptica
RU2454066C2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фитооблучатель
US11950548B2 (en) Growth enhancement using scalar effects and light frequency manipulation
US11317489B2 (en) Temporally modulated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KR20100132621A (ko) 주변광을 이용한 엘이디 식물 생장 시스템
WO2021023022A1 (zh) 高视觉安全性植物生长光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054682A (ja) 受粉用昆虫の飛翔制御方法
CN204047694U (zh) 一种温室专用太阳能led杀虫灯
JP2012019715A (ja) 植物の照明装置
WO2021023024A1 (zh) 防控病虫害的植物生长光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10763Y (zh) 昆虫习性控制灯的发光源改良结构
KR101289753B1 (ko) 야생동물 퇴치기
TWM624126U (zh) 防止荔枝細蛾蟲害之照明裝置
Gilewski The Ecological Harmfulness of RGB LED Light
KR101277053B1 (ko) 소규모 식물 재배용 발광다이오드형 조명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9

Address after: Hiroshim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Guang Daoxian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Guang Daoxian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