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783B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783B
CN102803783B CN201080031322.2A CN201080031322A CN102803783B CN 102803783 B CN102803783 B CN 102803783B CN 201080031322 A CN201080031322 A CN 201080031322A CN 102803783 B CN102803783 B CN 102803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mentioned
liquid chamber
main
isolat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13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783A (zh
Inventor
松本义纪
柳田基宏
植木哲
大桥正明
长岛康寿之
樋口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90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32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90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32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3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rtitions between two working chambers
    • F16F13/107Passage design between work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为液体封入型,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3)及第二安装构件(4),该第一安装构件(3)为筒状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一者相连结,该第二安装构件(4)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弹性体(5),其用于弹性连结第一安装构件(3)和第二安装构件(4);以及分隔构件(8),其用于将第一安装构件(3)的内侧的液室(7)划分成上侧的主液室(7A)和下侧的副液室(7B),该主液室(7A)以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并且,该隔振装置形成有用于连通主液室(7A)和副液室(7B)的限制通路(80)。而且,在封入液(L)中,含有第一液体(L1)作为主液,并且含有与第一液体(L1)不相溶的第二液体(L2)作为添加液,第二液体(L2)的蒸气压力在相同的温度下高于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并且,第二液体(L2)的比重小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

Description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适用于汽车、工业机械等而用于吸收及衰减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隔振装置。本申请是以2009年6月10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9-139066号、及2009年6月10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9-139068号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而提出的申请,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隔振装置,以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有一种如下结构,其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一者连结;第二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另一者连结;弹性体,其用于弹性连结第一、第二安装构件并且闭塞第一安装构件的轴向一侧的开口部;隔膜,其用于闭塞第一安装构件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部;以及分隔构件,其用于将形成在第一安装构件的内部的液室划分成以弹性体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和以隔膜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的副液室。在上述分隔构件中形成有用于连通主液室和副液室的限制通路,液室内的封入液能够通过该限制通路在主液室和副液室之间往返。
作为上述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例如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正立式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在分隔构件的上方配设有弹性体,在分隔构件的上方形成有主液室,并且在分隔构件的下方形成有副液室。
另外,作为除上述之外的隔振装置,存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悬挂式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在分隔构件的下方配设有弹性体,在分隔构件的下方形成有主液室,并且在分隔构件的上方形成有副液室。
但是,在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中,例如若在因路面的凹凸等导致被输入较大的振动(载荷)而主液室的内容积急剧减少之后,因弹性体的回弹导致主液室的内容积急剧增大,则会在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的开口部附近局部性地产生急剧的压力降低。结果,存在如下问题:发生在主液室内、限制通路内的液体中生成许多气泡的气蚀。随着主液室的内容积再次减少而主液室内的液压上升,因该气蚀而生成的气泡从液体中消失。但是,在气泡消失时产生冲击波,该冲击波向第一安装构件等金属材料传播而产生异常噪音。
因此,以往,作为抑制发生气蚀的隔振装置,提供了一种例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液压阀式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在分隔构件中设有根据液压变动进行开闭的阀。上述阀是用于对连通主液室和副液室的连通孔进行开闭的阀芯,在主液室的液压降低时打开。采用这种液压阀式的隔振装置,在主液室的液压降低时阀(阀芯)打开,主液室和副液室经由连通孔相连通,因此,能够抑制主液室的液压降低。根据该结果,能够抑制气蚀的发生。
另外,作为以往的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提出了一种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的、在液室中封入有多种液体的2液混合式的隔振装置。详细地说明,该隔振装置是正立式的隔振装置,在分隔构件的上方配设弹性体,并且在分隔构件的下方配设隔膜,在分隔构件的上方形成有主液室,且在分隔构件的下方形成有副液室,其中,在液室中分别封入有以乙二醇作为主体的第一液体、和由硅油构成的第二液体。在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中,弹簧常数根据在限制通路中流通的液体的特性而变化。因此,采用上述封入有多种液体的隔振装置,在被输入怠速振动等小振幅的振动时,第一液体流通到限制通路内而衰减振动。另外,在被输入大振幅的振动时,第二液体流通到限制通路内而以与第一液体流通的情况不同的频带发挥振动衰减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614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69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86070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液压阀式的隔振装置中,有时阀在被输入小振幅的振动时也进行开闭,因此,存在隔振装置原本的隔振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也存在当阀进行开闭时阀抵接于分隔构件而产生异常噪音、由阀导致分隔构件的结构复杂化或者大型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上述以往的正立式的2液混合式的隔振装置具有第二液体的比重小于第一液体的比重、且第二液体储存在主液室侧的结构。但是,只要蒸气压力不高于第一液体的压力,就不会激发第二液体的气蚀,因此,无法得到降低气蚀崩解的效果。而且,在采用蒸气压力较高的液体作为第二液体的情况下,若要得到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那种使共振变化的效果,则需要能够充满主液室(在第二液体的比重大于第一液体的比重的情况下是副液室)和节流孔的这种程度的充分量的第二液体。但是,第二液体容易沸腾,即使在常温下也有少量气化。因此,若过度增加第二液体的量,则在液室内始终残留有气泡,无法得到充分的共振。因而,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中,并未设想将蒸气压力较高的、少量的第二液体添加到第一液体中而成的封入液。
对此,若使第二液体的含有量为少量,形成在第一液体中分散有第二液体的状态,则在蒸气压力较高的第二液体中优先发生气蚀。因此,能够抑制在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的开口部附近产生局部压力降低的情况,从而能够在该开口部附近抑制第一液体中发生气蚀的情况。结果,作为整个隔振装置能够降低异常噪音。但是,在上述悬挂式的隔振装置中,若第二液体的比重小于第一液体的比重,则在例如持续一定时间没有被输入振动的状态、且互不相溶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离时,第二液体上升而汇集在副液室内。在该状态下,即使被输入大振动,也有时第二液体无法到达主液室侧的液压局部性地降低的开口部附近。因此,有可能在开口部附近未在第二液体中优先发生气蚀,而在主液室侧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中发生气蚀。结果,存在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不稳定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隔振装置的隔振性能降低、隔振装置的结构复杂化、大型化的问题、并能够抑制发生气蚀的隔振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第二液体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状态下被输入大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抑制气蚀来降低异常噪音的隔振装置。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其为在液室中封入有封入液的液体封入型,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为筒状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一者相连结,该第二安装构件与上述振动产生部和上述振动接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弹性体,其用于弹性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第二安装构件;以及分隔构件,其将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内侧的上述液室划分成上侧的主液室和下侧的副液室,该主液室以上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并且,上述隔振装置形成有限制通路,该限制通路连通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并且通过上述液室内的液体的流通而产生液柱谐振。而且,在上述封入液中,含有第一液体作为主液,并且含有与上述第一液体不相溶的第二液体作为添加液。而且,上述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在相同的温度下高于上述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并且,上述第二液体的比重小于上述第一液体的比重。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是所谓的正立式的隔振装置。当持续没有向该隔振装置输入振动的状态、且互不相溶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液室内分离时,比重小于第一液体的第二液体上升并汇集在上侧的主液室中。而且,若在该状态下被输入大振动,则例如由第一液体、第二液体经由限制通路、主液室的内容积变动、在主液室内发生气蚀等引起无数粒状的第二液体以相互独立的状态向第一液体中分散。而且,在主液室的内容积急剧增大而主液室的液压降低时,在主液室中流速特别快的限制通路的开口部附近,在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第二液体中优先发生气蚀。结果,能够抑制上述开口部附近的局部性地液压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在该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中发生气蚀。另外,即便在第一液体中发生气蚀,也能够将由此生成的气泡抑制成较小,因此,能够将由第一液体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外,此时,由于如上所述那样,第二液体汇集在发生气蚀的主液室中,因此,即使在以第二液体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的情况下,第二液体也会立即向主液室内的第一液体中分散,能够如上所述那样抑制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的气蚀。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液体分散在第一液体中,因此,能够抑制在该第二液体中产生的气泡变大。因而,能够抑制冷凝时气泡的收缩速度升高,从而能够将由第二液体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而且,由于来自在第一液体中分散的各个粒状的第二液体的无数的冲击波彼此相互干涉而抵消其能量,因此,能够将由第二液体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外,之后若进一步被重复输入振动(载荷),则第二液体在第一液体的整个区域中更细致并均等地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的气蚀。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优选的是,在上述弹性体中形成有液体储存凹部,该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上述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并用于储存上述第二液体。由此,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离时,流入上侧的主液室中的第二液体储存在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
此时,由于液体储存凹部形成在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因此,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主液室内的第二液体易于汇集于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另外,虽然上述气蚀最容易在主液室侧开口的周边发生,但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第二液体汇集在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因此,当以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离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且主液室的内容积急剧缩小而液压上升时,第二液体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限制通路内,且第二液体易于向主液室侧开口的周边部分分散。因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对上述第二液体的气蚀的抑制作用。
另外,本发明中的“附近”的意思是指在俯视时至少在一部分与主液室侧开口重合的位置、或者即使分开一些也以起到同样作用的程度靠近的位置。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封入液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流通方向从上述限制通路经由上述主液室侧开口朝向上述主液室。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主液室中的第二液体以其流动流入到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因此,第二液体易于汇集在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另外,当以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第二液体储存于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而主液室的液压上升时,液体储存凹部内的第二液体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限制通路内。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上述第一液体的表面张力。
利用上述结构,第二液体在第一液体中容易分散成广阔的范围。而且,第二液体在第一液体中成为粒径较小的细小的粒状,并相互独立地向第一液体中分散。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其为在液室中封入有封入液的液体封入型,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为筒状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一者相连结该第二安装构件与上述振动产生部和上述振动接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弹性体,其用于弹性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第二安装构件;以及分隔构件,其将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内侧的上述液室划分成下侧的主液室和上侧的副液室,该主液室以上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并且,上述隔振装置形成有限制通路,该限制通路连通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并且通过上述液室内的液体的流通而产生液柱谐振。而且,在上述封入液中,含有第一液体作为主液,并且含有与上述第一液体不相溶的第二液体作为添加液。而且,上述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在相同的温度下高于上述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并且,上述第二液体的比重大于上述第一液体的比重。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是所谓的悬挂式的隔振装置。当持续没有向该隔振装置输入振动的状态、且互不相溶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液室内分离时,比重大于第一液体的第二液体下降,并汇集在下侧的主液室中。而且,若在该状态下被输入大振动,则例如由第一液体、第二液体经由限制通路、主液室的内容积变动、进而在主液室内发生气蚀等引起无数粒状的第二液体以相互独立的状态向第一液体中分散。而且,在主液室的内容积急剧增大而主液室的液压降低时,在主液室中流速特别快的限制通路的开口部附近,在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第二液体中优先发生气蚀。结果,能够抑制上述开口部附近的局部性地液压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在该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中发生气蚀。另外,即便在第一液体中发生气蚀,也能够将由此生成的气泡抑制成较小,因此,能够将由第一液体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外,此时,由于如上所述那样,第二液体汇集在发生气蚀的主液室中,因此,即使在以第二液体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的情况下,第二液体也会立即向主液室内的第一液体中分散,能够如上所述那样抑制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的气蚀。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液体分散在第一液体中,因此,能够抑制在该第二液体中产生的气泡变大。因而,能够抑制冷凝时气泡的收缩速度升高,从而能够将由第二液体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而且,由于来自在第一液体中分散的各个粒状的第二液体的无数的冲击波彼此相互干涉而抵消其能量,因此,能够将由第二液体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外,之后若进一步被重复输入振动(载荷),则第二液体在第一液体中的整个区域中更细致并均等地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开口部附近的第一液体的气蚀。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优选的是,在上述弹性体中形成有液体储存凹部,该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上述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并用于储存上述第二液体。
利用上述结构,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离时,流入下侧的主液室中的第二液体储存在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此时,由于液体储存凹部形成在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因此,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主液室内的第二液体易于汇集于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另外,虽然上述气蚀最容易在主液室侧开口的周边发生,但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第二液体汇集在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因此,当以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离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且主液室的内容积急剧缩小而液压上升时,第二液体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限制通路内,且第二液体易于向主液室侧开口的周边部分分散。因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对上述第二液体的气蚀的抑制作用。
另外,本发明中的“附近”的意思是指在俯视时至少在一部分与主液室侧开口重合的位置、或者即使分开一些也以起到同样作用的程度靠近的位置。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封入液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流通方向从上述限制通路经由上述主液室侧开口朝向上述主液室。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主液室中的第二液体以其流动流入到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因此,第二液体易于汇集在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另外,当以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第二液体储存于液体储存凹部的内侧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而主液室的液压上升时,液体储存凹部内的第二液体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流入限制通路内。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上述第一液体的表面张力。
利用上述结构,第二液体在第一液体中容易分散成广阔的范围。而且,第二液体在第一液体中成为粒径较小的细小的粒状,并相互独立地向第一液体中分散。
采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能够避免隔振性能降低、结构复杂化、大型化的问题,并能够抑制发生气蚀。另外,采用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即使当在第二液体自第一液体分离的状态下被输入大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抑制气蚀而降低异常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横半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横半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O表示外筒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安装构件)的中心轴线,以下简记作“轴线O”。另外,设沿轴线O的方向为“轴向”,设与轴线O垂直的方向为“径向”,设绕轴线O的方向为“周向”。另外,图1中的轴向下侧是弹跳侧、即设有隔振装置1时被输入静载荷(初始载荷)的方向。另一方面,图1中的轴向上侧是回弹侧、即与上述静载荷的输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弹跳侧为“下侧”,设回弹侧为“上侧”。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是在使振动产生部的一例即发动机安装在振动接受部的一例即车体上时使用的、用于衰减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装置。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外筒3,其借助未图示的车体托架与未图示的车体相连结;内筒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安装构件),其借助未图示的发动机托架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相连结;弹性体5,其用于弹性连结外筒3和内筒4并且闭塞外筒3的上侧开口端;隔膜6,其用于闭塞外筒3的下侧开口端;以及分隔构件8,其用于将形成在外筒3的内侧的液室7划分成上侧的主液室7A和下侧的副液室7B。另外,外筒3、内筒4以及弹性体5形成为一体,由外筒3、内筒4以及弹性体5构成隔振装置主体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是如下一种正立式的隔振装置:主液室7A隔着分隔构件8而形成在副液室7B的上方,隔膜6配置在分隔构件8的下方,且内筒4朝向弹性体5的上方突出,该隔振装置1是利用初始载荷的输入来使压缩力作用于弹性体5的压缩式的隔振装置。
在外筒3的上侧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上筒部30,在外筒3的下侧形成有直径小于上筒部30的大致圆筒状的下筒部31。上筒部30和下筒部31是两端分别打开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构件。在上筒部30与下筒部31之间的整周上形成有向内周侧缩径的缩径部32。
内筒4是沿轴向延伸的柱状构件,内筒4的下部具有随着朝向下方去而逐渐缩径的锥形形状。另外,在内筒4的上部穿设有自内筒4的上端面的中心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40。另外,在内筒4的轴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41。
弹性体5是用于闭塞外筒3的上侧开口部的橡胶体,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随着朝向上方去而逐渐缩径的大致圆锥梯形形状。弹性体5与外筒3的上筒部30和缩径部32的内周面硫化粘接,并且其内周面与内筒4的下部外周面硫化粘接。在该弹性体5的上端部一体形成有包覆内筒4的固定部41的、橡胶制的缓冲体50。而且,利用缓冲体50和固定部41形成有用于限制内筒4相对于外筒3相对上升的回弹的回弹止挡件。另外,在弹性体5的下端部一体形成有包覆外筒3的下筒部30的内周面的、橡胶制的包覆体51。包覆体51覆盖外筒3的内周面的整周。另外,上述弹性体5、缓冲体50以及包覆体51也可以是由除橡胶之外的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弹性体。
另外,在弹性体5中设有能够容纳液体、且连通于主液室7A的液体储存凹部50。该液体储存凹部50是用于储存后述的第二液体L2的凹部,且如图2所示那样配设在后述的主液室侧开口86的附近。
若详细地说明,液体储存凹部50配置在弹性体5的外周部分、即在俯视时偏离轴线O的位置。具体地讲,液体储存凹部50形成在弹性体5的锥状下表面中的最下侧的部分。另外,液体储存凹部50配设在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L自后述的节流孔80经由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中。即,液体储存凹部50在俯视时与主液室侧开口86的周向上的一侧相邻地配置,该主液室侧开口86形成在节流孔80的周向上的一侧端部上。另外,在俯视时,液体储存凹部50和主液室侧开口86可以不是连续地配置,也可以以分开一些的状态或者重合一些的状态配置。另外,液体储存凹部50包括沿相对于轴线O的垂直面形成的顶壁部51、及自顶壁部51的外缘竖立设置而下端与弹性体5的锥状下表面相连结的周壁部52。
隔膜6是用于闭塞外筒3的下侧的开口部、并且能够随着副液室7B的液压变动而变形的膜体。而且,隔膜6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形状,并且成为朝向下侧鼓出的倒碗状。若详细地说明,隔膜6包括圆环状的隔膜环60、及张挂设置在该隔膜环60的内侧的膜状的隔膜橡胶61。隔膜橡胶61的外周缘部在整周上与隔膜环60的内周面硫化粘接。而且,通过将隔膜环60嵌合于外筒3的下侧开口部内而铆接固定,使隔膜6从下侧闭塞外筒3。
外筒3的位于上述隔膜6与弹性体5之间的内部是被这些隔膜6和弹性体5液密地闭塞、而填充有封入液L的液室7。而且,液室7由于分隔构件8而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弹性体5。而且,液室7被划分成内容积因弹性体5的变形而变化的主液室7A、及在分隔壁的一部分具有隔膜6且内容积因隔膜6的变形而变化的副液室7B。
分隔构件8是与外筒3的下筒部31的内侧嵌合、且用于将液室7上下划分的构件。分隔构件8包括圆环状的分隔构件主体81、及张挂设置在圆环状的分隔构件主体81的内侧的膜片(原文:メンブラン)82。
分隔构件主体81是树脂制的构件,在分隔构件主体8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成为节流孔80的周槽81a。另外,在分隔构件主体81的内周面的整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81b。上述周槽81a被包覆膜51从分隔构件8的径向外侧闭塞,该包覆膜51包覆在外筒3的内周面上。利用该结构,形成有连通主液室7A和副液室7B的节流孔80。另外,在分隔构件主体81的上表面(周槽81a的上壁部)形成有连通节流孔80和主液室7A的主液室侧开口86。而且,在分隔构件主体81的下表面(周槽81a的下壁部)形成有连通节流孔80和副液室7B的、未图示的副液室侧开口。
膜片82是圆板状的橡胶制的构件,其外缘部硫化粘接于分隔构件主体81的凸缘部81b。而且,利用隔板82闭塞圆环状的分隔构件主体81b的内侧。
但是,在上述被外筒3、弹性体5以及隔膜6包围而成的液室7中填充有封入液L,该封入液L含有第一液体L 1作为主液,并且含有第二液体L2作为添加液。而且,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是具有不相溶性、即互不相溶的液体。若详细地说明,添加液即第二液体L2的量少于主液即第一液体L1的量,且封入液L中含有的第二液体L2的重量比例小于第一液体L1的重量比例。另外,第二液体L2在相同的温度(至少-30℃以上且100℃以下的温度范围)下,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例如第二液体L2的蒸气压力是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的2倍以上。另外,第二液体L2的比重小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在第一液体L1中,第二液体L2上升(浮起)。另外,第二液体L2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一液体L1的表面张力。
作为上述第一液体L1,例如能够列举出含有乙二醇和丙二醇的液体、或者乙二醇单体或丙二醇单体等。另外,作为第二液体L2,例如能够列举出硅油等。另外,上述封入液L含有60重量%以上且99.9重量%以下的第一液体L1,且含有0.1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的第二液体L2。优选的是,上述封入液L含有80重量%以上且99重量%以下的第一液体L1,且含有0.5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的第二液体L2。例如当封入液L中的第一液体L1为100g时,第二液体L2含有0.5g~20g。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的作用。
例如,若在行驶过程中,由路面的凹凸等导致内筒4和外筒3在轴向上较大地相对位移,向隔振装置1输入大振动,则第一液体L1、第二液体L2经由节流孔80、主液室7A的内容积变动,进而在主液室7A内发生气蚀。结果,无数粒状的第二液体L2以相互独立的状态向第一液体L1中分散。而且,在主液室7A的内容积急剧增大而主液室7A的液压降低时,在主液室7A中流速特别快的节流孔80的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在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第二液体L2中优先发生气蚀。因此,能够抑制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局部性地液压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在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发生气蚀的现象。另外,即便在第一液体L1中发生气蚀,也能够将由此生成的气泡抑制成较小。因此,能够将由第一液体L1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外,第二液体L2成为粒径较小的粒状而分散在第一液体L 1中。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液体L2中产生的气泡变大的现象。因而,能够抑制冷凝时气泡的收缩速度升高的现象,能够将由第二液体L2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而且,各个自第二液体L2产生的无数的冲击波彼此相互干涉而抵消其能量。因此,能够将由第二液体L2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一方面,若在发动机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则由于分散在第一液体L 1中的第二液体L2的比重小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因此,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 1中上升。然后,第二液体L2在节流孔80内流通而从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内。然后,第二液体L2最终汇集而储存在配设于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液体储存凹部50的内侧。在此,液体储存凹部50配设在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L从节流孔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中。因此,从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中的第二液体L2以流入主液室7A的流速向液体储存凹部50的内侧流入,因此,第二液体L2易于汇集在液体储存凹部50的内侧。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分离的状态下,当被输入大振动且主液室7A的内容积急剧增大而液压降低时,由于第一液体L1汇集在主液室7A内,因此,第二液体L2立即分散到主液室7A内的第一液体L1中。特别是,由于第二液体L2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一液体L1的表面张力,因此,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 1中容易分散成广阔的范围,并且在第一液体L 1中成为粒径较小的细小的粒状。另外,无数粒状的第二液体L2相互独立地分散在第一液体L1中。因此,在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在第二液体L2中优先发生气蚀,并能够抑制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局部性地液压降低。而且,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的气蚀。
另外,由于液体储存凹部50配设在从节流孔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中的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因此,液体储存凹部50内的第二液体L2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节流孔80内。而且,第二液体L2向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中分散。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当以在第一液体L1中分散有第二液体L2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时,能够抑制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的气蚀,并且,能够将由在第二液体L2中产生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因此,能够降低在整个隔振装置1中产生的气蚀崩解下的冲击波,从而能够降低异常噪音。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由于仅添加少量的第二液体L2,因此,几乎不会对隔振装置1的隔振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隔振装置1的隔振性能不会降低,并能够降低异常噪音。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由于不必改变分隔构件8等的构造,因此,隔振装置1的结构不会复杂化、大型化,并能够降低异常噪音。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第二液体L2的比重小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因此,若在发动机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而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中分离,则第二液体L2将会储存在上侧的主液室7A中。因此,即使在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分离的状态下,若被输入大振动,则第二液体L2立即分散到主液室7A内的第一液体L 1中,能够发挥上述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因而,并不限定于行驶过程中,在起动时也能够降低由大振动引起的异常噪音,从而能够稳定地发挥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自第一液体L 1分离的第二液体L2储存在配设于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液体储存凹部50中。因此,当在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中分离的状态下被输入大振动时,在主液室7A内汇集于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第二液体L2在主液室7A内向第一液体L1中分散。而且,在主液室7A内,第二液体L2从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节流孔80内,并向容易发生气蚀的主液室侧开口86附近的第一液体L 1中分散。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
另外,液体储存凹部50配设在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L从节流孔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中。因此,第二液体L2易于汇集在液体储存凹部50的内侧。结果,能够更稳定地发挥上述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另外,由于液体储存凹部50配设在从节流孔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主液室7A中的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因此,液体储存凹部50内的第二液体L2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86流入节流孔80内。结果,能够使第二液体L2向最容易发生气蚀的主液室侧开口86周边分散,从而能够高效地抑制气蚀。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是在振动产生部的一例即发动机安装在振动接受部的一例即车体上时使用的、用于衰减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装置。如图3所示,隔振装置101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外筒103,其借助未图示的车体托架与未图示的车体相连结;内筒10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安装构件),其借助未图示的发动机托架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相连结;弹性体105,其用于弹性连结外筒103和内筒104并且闭塞外筒103的下侧开口端;隔膜106,其用于闭塞外筒103的上侧开口端;以及分隔构件108,其用于将形成在外筒103的内侧的液室107划分成以将弹性体105作为壁面的一部分的下侧的主液室107A和将隔膜106作为壁面的一部分的上侧的副液室107B。另外,外筒103、内筒104以及弹性体105形成为一体,由外筒103、内筒104以及弹性体105构成隔振装置主体10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是如下一种悬挂式的隔振装置:主液室107A隔着分隔构件108而形成在副液室107B的下方,隔膜106配置在分隔构件108的上方,且内筒104朝向弹性体105的下方突出,该隔振装置101是利用初始载荷的输入来使拉伸力作用于弹性体105的拉伸式的隔振装置。
外筒103是两端分别打开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构件,包括构成外筒103的下侧部分的下筒部130、构成外筒103的上侧部分而被设定为直径大于上述下筒部130的上筒部131、及存在于小径的下筒部130与大径的上筒部131之间的整周上的环状的台阶部132。另外,在外筒103(上筒部131)的上端部的整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弯曲而铆接固定于隔膜106(后述的隔膜环160)的铆接部133。另外,在外筒103的内周面硫化粘接有包覆外筒103的整周内周面的包覆体134。该包覆体134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覆膜,与弹性体105形成为一体。
内筒104包括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安装部140、及利用焊接等固定于安装部140的上端部而埋设在弹性体105内的嵌入部141。安装部140是配设在外筒103的下端部的内侧并且配设在轴线O上的金属制构件。而且,安装部140的下端相比于外筒10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另外,在安装部140中形成有用于与未图示的发动机侧托架螺纹接合的内螺纹孔140a。该内螺纹孔140a配设在轴线O上,并且在从安装部140的上端面至下端面延伸设置。该安装部140的上部埋设在弹性体105的内侧。而且,内螺纹孔140a的上端被嵌入部141闭塞。另外,安装部140的下部从弹性体105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嵌入部141是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去而逐渐扩径的锥形形状且具有底部的筒配件。而且,在嵌入部141的底部形成有嵌入到上述内螺纹孔140a的内侧的凸部141a。
弹性体105是用于闭塞外筒103的下侧开口部的橡胶体,并呈上表面(外周面)随着朝向上方去而逐渐缩径的大致圆锥梯形状。另外,弹性体105的下端部的外周部与外筒103(下筒部130)的下端部的内周面硫化粘接。另外,弹性体105分别与埋设在其内侧的嵌入部141的内外周面及内侧底面硫化粘接,并且与安装部140的上部外周面硫化粘接。另外,在弹性体105和上述包覆体134中也可以使用由除橡胶之外的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弹性体。
另外,在弹性体105中设有能够容纳液体且连通于主液室107A的液体储存凹部150。该液体储存凹部150是用于储存后述的第二液体L2的凹部,且如图4所示那样配设在后述的主液室侧开口186的附近。
若详细地说明,液体储存凹部150配置在弹性体105的外周部分、即在俯视时偏离轴线O的位置。具体地讲,形成在弹性体105的锥状上表面中的最下侧的部分。另外,液体储存凹部150配设在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L自后述的节流孔180经由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中。即,液体储存凹部150在俯视时与主液室侧开口186的周向上的一侧相邻地配置,该主液室侧开口186形成在节流孔180的周向上的一侧端部上。另外,在俯视时,液体储存凹部150和主液室侧开口186可以不是连续地配置,也可以以分开一些的状态或者重合一些的状态配置。另外,液体储存凹部150包括沿相对于轴线O的垂直面形成的底壁部151、及自底壁部151的外缘竖立设置而上端与弹性体105的锥状上表面相连结的周壁部152。
分隔构件108包括具有顶部的筒状的分隔构件主体181、配设在分隔构件主体181的上方的可动板182、及载置于分隔构件主体181的上表面且在内侧容纳可动板182的容纳构件183。
分隔构件主体181与外筒103的上筒部131的内侧嵌合,并且卡定于外筒103的台阶部132。分隔构件主体181包括圆环状的周壁部184、及配设在周壁部184的上端部内侧的顶壁部185。周壁部184在外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延伸设置的周槽184a,其纵截面呈成U字形。周槽184a连通主液室107A和副液室107B。另外,周槽184a是形成节流孔18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通路)的槽部,该节流孔180通过液室107内的液体的流通而产生液柱谐振。即,通过利用外筒103的内周面(覆膜体134)从径向外侧闭塞周槽184a来形成节流孔180。另外,在周壁部184的下表面(周槽184a的下壁部)形成有连通节流孔180和主液室107A的主液室侧开口186。而且,在周壁部184的上表面(周槽184a的上壁部)形成有连通节流孔180和副液室107B的、未图示的副液室侧开口。主液室侧开口186形成在节流孔180的周向上的一侧端部。另外,未图示的副液室侧开口形成在节流孔180的周向上的另一侧端部。顶壁部185是相对于轴线O垂直形成的壁部。而且,在顶壁部185中形成有向容纳构件183的内侧开口的多个贯穿孔185a。
容纳构件183包括相对配置在分隔构件主体181的顶壁部185的上方的顶壁部187、自顶壁部187的外缘垂下的周壁部188、及从周壁部188的下端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89。顶壁部187是相对于轴线O垂直形成的壁部。而且,在顶壁部187中形成有向容纳构件183的内侧开口的多个贯穿孔187a。凸缘部189载置在分隔构件主体181(周壁部184)的上表面,被夹持固定在分隔构件主体181和后述的隔膜环160之间。
可动板182是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构件,其容纳在容纳构件183的周壁部188的内侧。可动板182在容纳构件183的顶壁部187与分隔构件主体181的顶壁部185之间能够沿轴向位移。而且,利用可动板182适当地闭塞形成在容纳构件183的顶壁部187、分隔构件主体181的顶壁部187中的贯穿孔187a、185a。
隔膜环160是能够随着副液室107B的液压变动而变形的膜体,其形成为朝向上方鼓出的圆顶状。若详细地说明,隔膜106包括圆环状的隔膜环160、及张挂设置在隔膜环160的内侧的膜状的隔膜橡胶161。隔膜橡胶161的外缘部在整周上与隔膜环160的内周面硫化粘接。隔膜106通过隔膜环160与外筒103的上端部一同在整周上向径向内侧弯曲来铆接固定。
在被外筒103、弹性体105以及隔膜106包围而成的液室107中填充有封入液L,该封入液L含有第一液体L1作为主液、并且含有第二液体L2作为添加液。而且,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是具有不相溶性、即互不相溶的液体。若详细地说明,添加液即第二液体L2的量少于主液即第一液体L1的量,且封入液L中含有的第二液体L2的重量比例小于第一液体L1的重量比例。另外,第二液体L2在相同的温度(至少-30℃以上且100℃以下的温度范围)下,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例如第二液体L2的蒸气压力是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的2倍以上。另外,第二液体L2的比重大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在第一液体L1中,第二液体L2下降(下沉)。另外,第二液体L2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一液体L1的表面张力。
作为上述第一液体L1,例如能够列举出含有乙二醇和丙二醇的液体、或者乙二醇单体或丙二醇单体等。另外,作为第二液体L2,例如能够列举出氟油等。另外,上述封入液L含有60重量%以上且99.9重量%以下的第一液体L 1,且含有0.1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的第二液体L2。优选的是,上述封入液L含有80重量%以上且99重量%以下的第一液体L1,且含有0.5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的第二液体L2。例如当封入液L中的第一液体L1为100g时,第二液体L2含有0.5g~20g。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的作用。
例如,若在行驶过程中,由路面的凹凸等导致内筒104和外筒103在轴向上较大地相对位移,向隔振装置101输入大振动,则第一液体L1、第二液体L2经由节流孔180、主液室107A的内容积变动,进而在主液室107A内发生气蚀。结果,无数粒状的第二液体L2以相互独立的状态向第一液体L1中分散。而且,在主液室107A的内容积急剧增大而主液室107A的液压降低时,在主液室107A中流速特别快的节流孔180的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在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L1的主要成分的第二液体L2中优先发生气蚀。因此,能够抑制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局部性地液压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在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中发生气蚀的现象。另外,即便在第一液体L1中发生气蚀,也能够将由此生成的气泡抑制成较小。因此,能够将由第一液体L1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外,第二液体L2成为粒径较小的粒状而分散在第一液体L1中。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液体L2中产生的气泡变大的现象。因而,能够抑制冷凝时气泡的收缩速度升高的现象,能够将由第二液体L2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而且,各个自第二液体L2产生的无数的冲击波彼此相互干涉而抵消其能量。因此,能够将由第二液体L2中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
另一方面,若在发动机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则由于分散在第一液体L 1中的第二液体L2的比重大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因此,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 1中下降。然后,第二液体L2在节流孔180内流通而从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内。然后,第二液体L2最终汇集而储存在配设于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液体储存凹部150的内侧。在此,液体储存凹部150配设在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L从节流孔1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中。因此,从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中的第二液体L2以流入主液室107A的流速向液体储存凹部150的内侧流入,因此,第二液体L2易于汇集在液体储存凹部150的内侧。
而且,在如上所述那样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分离的状态下,当被输入大振动且主液室107A的内容积急剧增大而液压降低时,由于第一液体L 1汇集在主液室107A内,因此,第二液体L2立即分散到主液室107A内的第一液体L1中。特别是,由于第二液体L2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一液体L1的表面张力,因此,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中容易分散成广阔的范围,并且在第一液体L1中成为粒径较小的细小的粒状。另外,无数粒状的第二液体L2相互独立地分散在第一液体L1中。因此,在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在第二液体L2中优先发生气蚀,并能够抑制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局部性地液压降低。而且,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抑制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的气蚀。
另外,由于液体储存凹部150配设在从节流孔1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中的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因此,液体储存凹部150内的第二液体L2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节流孔180内。于是,第二液体L2向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中分散。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当以在第一液体L 1中分散有第二液体L2的状态被输入大振动时,能够抑制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第一液体L 1的气蚀,并且,能够将由在第二液体L2中产生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因此,能够降低在整个隔振装置101中产生的气蚀崩解下的冲击波,从而能够降低异常噪音。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由于仅添加少量的第二液体L2,因此,几乎不会对隔振装置101的隔振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隔振装置101的隔振性能不会降低,并能够降低异常噪音。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由于不必改变分隔构件108等的构造,因此,隔振装置101的结构不会复杂化、大型化,并能够降低异常噪音。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第二液体L2的比重大于第一液体L1的比重。因此,若在发动机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而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中分离,则第二液体L2将会储存在下侧的主液室107A中。因此,即使在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分离的状态下,若被输入大振动,则第二液体L2立即分散到主液室107A内的第一液体L1中,能够发挥上述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因而,并不限定于行驶过程中,在起动时也能够降低由大振动引起的异常噪音,从而能够稳定地发挥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自第一液体L 1分离的第二液体L2储存在配设于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液体储存凹部150中。因此,在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中分离的状态下被输入大振动时,主液室107A内的汇集在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第二液体L2在主液室107A内向第一液体L1中分散。而且,在主液室107A中,第二液体L2从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节流孔180内,并向容易发生气蚀的主液室侧开口186附近的第一液体L1中分散。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
另外,液体储存凹部150配设在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L从节流孔1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中。因此,第二液体L2易于汇集在液体储存凹部150的内侧。结果,能够更稳定地发挥上述异常噪音的降低效果。另外,由于液体储存凹部150配设在从节流孔180内经由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主液室107A中的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因此,液体储存凹部150内的第二液体L2易于从主液室侧开口186流入节流孔180内。结果,能够使第二液体L2向最容易发生气蚀的主液室侧开口186周边分散,从而能够高效地抑制气蚀。
另外,由于第二液体L2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一液体L1的表面张力,因此,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1中容易分散成广阔的范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液体L1的气蚀,从而能够降低异常噪音。而且,表面张力小于第一液体L1的第二液体L2在第一液体L 1中以较小的粒径相互独立地分散。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由第二液体L2的气蚀崩解引发的冲击波抑制成较小,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异常噪音。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
例如,第一液体L1和第二液体L2并不限定于上述液体,只要是具有不相容性的液体,就可以适当地改变。另外,也可以使用表面张力相等或者大于第一液体L1的第二液体L2。
而且,封入液L所含有的液体并不限定于两种液体(第一液体L1、第二液体L2),也可以是含有三种以上液体的封入液L。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液体也可以由具有相溶性的多个成分(液体)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在相同的温度下高于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就也可以是第一液体的蒸气压力高于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例如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第一液体由具有相溶性的乙二醇(常温时的蒸气压力13.4Pa、含量96%、主成分)和水(常温时的蒸气压力3173Pa、含量4%、副成分)的混合溶液构成,在第二液体由硅油1cst构成的情况下,第一液体(混合溶液)的蒸气压力为400Pa,高于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167Pa)。但是,由于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的主成分的蒸气压力(13.4Pa),因此,能够得到抑制气蚀发生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第一液体由具有相溶性的乙二醇(常温时的蒸气压力13.4Pa、含量96%、主成分)和水(常温时的蒸气压力3173Pa、含量4%、副成分)的混合溶液构成,在第二液体由氟油构成的情况下,第一液体(混合溶液)的蒸气压力为400Pa,高于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但由于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高于第一液体的主成分的蒸气压力(13.4Pa),因此,能够得到抑制气蚀发生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与水相比蒸气压力较高且比重较小的液体作为第二液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水单体作为第一液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与水相比蒸气压力较高且比重较大的液体作为第二液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水单体作为第一液体。
另外,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并不限定于车辆的发动机支座,也可以适用于除发动机支座之外的隔振装置。例如,也可以适用于搭载在建设机械上的发电机支座,或者也可以适用于设置在工厂等中的机械支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筒3、103的端部铆接固定有隔膜6、106(隔膜环60、16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隔膜6、106铆接固定于外筒3、103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利用固定工具等将隔膜固定于外筒(第一安装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分隔构件8、108中形成有节流孔80、180,但在本发明中,除分隔构件8、108之外也可以形成有节流孔80、180。例如既可以对外筒(第一安装构件)的一部分进行槽加工而形成节流孔(限制通路),或者也可以对隔膜环等的铆接部分的一部分进行槽加工而形成节流孔(限制通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凹部50、150配设在从节流孔80、180经由主液室侧开口86、186向主液室7A、107A的封入液L的流通方向的前方侧,但在本发明中,液体储存凹部50、150也可以配设在与上述位置不同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在主液室侧开口86、186的铅垂下方配设液体储存凹部50、150。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变形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够避免隔振性能降低、结构复杂化、大型化的问题,并能够抑制发生气蚀。
附图标记说明
1、101隔振装置;3、103外筒(第一安装构件);4、104内筒(第二安装构件);5、105弹性体;7、107液室;7A、107A  主液室;7B、107B  副液室;8、108分隔构件;50、162液体储存凹部;80、180节流孔(限制通路);86、186主液室侧开口;L 封入液;L1第一液体;L2第二液体。

Claims (8)

1.一种隔振装置,其为在液室中封入有封入液的液体封入型,并包括:
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为筒状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一者相连结,该第二安装构件与上述振动产生部和上述振动接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
弹性体,其用于弹性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第二安装构件;以及
分隔构件,其将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内侧的上述液室划分成上侧的主液室和下侧的副液室,该主液室以上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
并且,上述隔振装置形成有限制通路,该限制通路连通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并且通过上述液室内的液体的流通而产生液柱谐振,
在上述封入液中,含有第一液体作为主液,并且含有与上述第一液体不相溶的第二液体作为添加液,
上述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在相同的温度下高于上述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并且,上述第二液体的比重小于上述第一液体的比重,
上述第二液体呈粒状且能够以相互独立的状态向上述第一液体中分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弹性体中形成有液体储存凹部,该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上述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并用于储存上述第二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封入液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流通方向从上述限制通路经由上述主液室侧开口朝向上述主液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上述第一液体的表面张力。
5.一种隔振装置,其为在液室中封入有封入液的液体封入型,并包括:
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为筒状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受部中的任意一者相连结该第二安装构件与上述振动产生部和上述振动接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
弹性体,其用于弹性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第二安装构件;以及
分隔构件,其将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内侧的上述液室划分成下侧的主液室和上侧的副液室,该主液室以上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
并且,上述隔振装置形成有限制通路,该限制通路连通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并且通过上述液室内的液体的流通而产生液柱谐振;
在上述封入液中,含有第一液体作为主液,并且含有与上述第一液体不相溶的第二液体作为添加液,
上述第二液体的蒸气压力在相同的温度下高于上述第一液体的主要成分的蒸气压力,并且,上述第二液体的比重大于上述第一液体的比重,
上述第二液体呈粒状且能够以相互独立的状态向上述第一液体中分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弹性体中形成有液体储存凹部,该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上述限制通路的主液室侧开口的附近,并用于储存上述第二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液体储存凹部配设在封入液流通方向的前方侧,该封入液流通方向从上述限制通路经由上述主液室侧开口朝向上述主液室。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上述第一液体的表面张力。
CN201080031322.2A 2009-06-10 2010-06-10 隔振装置 Active CN102803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9068 2009-06-10
JP2009-139066 2009-06-10
JP2009139066A JP5393272B2 (ja) 2009-06-10 2009-06-10 防振装置
JP2009139068A JP5393273B2 (ja) 2009-06-10 2009-06-10 防振装置
PCT/JP2010/003885 WO2010143444A1 (ja) 2009-06-10 2010-06-10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783A CN102803783A (zh) 2012-11-28
CN102803783B true CN102803783B (zh) 2015-01-28

Family

ID=4330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1322.2A Active CN102803783B (zh) 2009-06-10 2010-06-10 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188191B2 (zh)
EP (1) EP2441976B1 (zh)
CN (1) CN102803783B (zh)
WO (1) WO2010143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215B (zh) * 2008-10-28 2013-11-0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JP5823905B2 (ja) * 2012-03-31 2015-11-25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倒立型液封マウント
CN102878238B (zh) * 2012-10-16 2015-06-10 三一矿机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及矿用自卸车
JP2014196808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072242B2 (ja) 2013-06-03 2017-02-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FR3014158B1 (fr) 2013-12-03 2016-11-04 Anvis Sd France Sas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hydroelastique comprenant du propanediol et son application.
JP6265562B2 (ja) 2014-02-17 2018-0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274927B2 (ja) * 2014-03-17 2018-0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460782B2 (ja) * 2014-12-25 2019-01-30 Toyo Tire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546477B2 (ja) * 2015-08-24 2019-07-17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US10794446B2 (en) * 2018-03-12 2020-10-06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R3079578B1 (fr) * 2018-04-03 2021-02-19 Hutchinso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3358A (en) * 1988-06-06 1992-09-01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moun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075A (en) * 1973-10-03 1976-04-20 Asahi Denka Kogyo K.K. Fluorine-containing compounds
DE3019337C2 (de) 1980-05-21 1986-07-31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Elastisches Gummilager
JPS57163747A (en) 1981-03-31 1982-10-08 Tokai Rubber Ind Ltd Anti-oscillation supporter for automobile engine
JPS5989844A (ja) * 1982-11-13 1984-05-24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体
JPS60205041A (ja) 1984-03-30 1985-10-16 Nissan Motor Co Ltd 防振マウント
JP2860701B2 (ja) 1990-09-27 1999-02-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液封入防振装置
JP2986586B2 (ja) * 1991-07-30 1999-12-06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JP3009797B2 (ja) 1993-01-22 2000-0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装置
JP3537872B2 (ja) 1994-08-25 2004-06-14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エンジンマウ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88836B2 (ja) * 1996-12-27 2005-08-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H10252811A (ja) 1997-01-10 1998-09-22 Tokai Rubber Ind Ltd 液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装置
JP3702683B2 (ja) * 1998-12-22 2005-10-0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3603631B2 (ja) * 1998-12-24 2004-12-2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3728984B2 (ja) 1999-06-30 2005-12-2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3826768B2 (ja) 2001-11-08 2006-09-27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3900071B2 (ja) 2002-11-18 2007-04-0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221237B2 (ja) 2003-03-19 2009-02-12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マウント用封入液の封入装置、及び液体封入マウ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697943A (zh) 2004-04-08 2005-11-16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701189A (zh) 2004-10-12 2005-11-2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
JP2008298150A (ja) * 2007-05-30 2008-12-11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液封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3358A (en) * 1988-06-06 1992-09-01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filled mounting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298150A 2008.12.11 *
JP特开平6-221372A 1994.08.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1976A4 (en) 2016-03-23
EP2441976B1 (en) 2018-04-11
EP2441976A1 (en) 2012-04-18
US20160033000A1 (en) 2016-02-04
US9188191B2 (en) 2015-11-17
CN102803783A (zh) 2012-11-28
US9435396B2 (en) 2016-09-06
WO2010143444A1 (ja) 2010-12-16
US20120139174A1 (en)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783B (zh) 隔振装置
JP5665989B2 (ja) 防振装置
JPWO2019216403A1 (ja) 防振装置
WO2018135312A1 (ja) 防振装置
JP2009058083A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WO2013005681A1 (ja) 防振装置
JP7350628B2 (ja) 防振装置
US20220389986A1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JP7350627B2 (ja) 防振装置
JP7145165B2 (ja) 防振装置
JP2021076172A (ja) 防振装置
CN111094789B (zh) 隔振装置
JP5393273B2 (ja) 防振装置
JP6889645B2 (ja) 防振装置
JP2008051214A (ja) 防振装置
JP6388441B2 (ja) 防振装置
JP5469926B2 (ja) 防振装置
JP5145195B2 (ja) 防振装置
JP5802472B2 (ja) 防振装置
JP5393272B2 (ja) 防振装置
JP5452089B2 (ja)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8115713A (ja) 防振装置
JP2007139158A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09144844A (ja) 防振装置
JP6388442B2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