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734B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1734B CN102781734B CN201180011259.0A CN201180011259A CN102781734B CN 102781734 B CN102781734 B CN 102781734B CN 201180011259 A CN201180011259 A CN 201180011259A CN 102781734 B CN102781734 B CN 1027817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gas
- airbag apparatus
- fiber
- text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23—Heat protection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021/2612—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 B60R2021/2617—Curtain bag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实现气囊装置轻量化的同时有效地防止由于来自气体发生器的高温气体所导致的气囊的破裂、保护性能优异的气囊装置。其具备将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包围以使其向气囊内开口、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或者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在气囊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汽车等车辆上、利用由气体发生器供给的气体将气囊膨胀展开、保护乘客的气囊装置,特别是涉及有效地防止由气体发生器所供给的气体导致的气囊损伤、可更为可靠地保护乘客、且轻量、收纳性优异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汽车等车辆的冲撞时或紧急时保护驾驶员坐席或副驾驶员坐席的乘客等,在例如方向盘或仪表板部装载有具备可膨胀展开的气囊的气囊装置的汽车广泛普及。当汽车的前面与其他的汽车或障碍物发生冲撞(正面冲撞)时,使袋体在乘客与汽车车内构造物之间急速地膨胀、可实现保护乘客的安全。
近年来,为了不仅在上述正面冲撞时、在汽车的侧面与其他汽车或障碍物发生冲撞(侧面冲撞)时也可保护乘客的头部等,开始正式地装载折叠地收纳于汽车侧面窗部上的顶棚部或支柱部中的帘式气囊在冲撞时按照覆盖侧面窗部的方式进行膨胀的帘式气囊装置。
作为上述气囊装置之一例,已知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为在车辆侧部的车顶纵梁部等上安装气囊,利用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以将车内侧的开口堵住而覆盖车壁的方式使气囊膨胀展开,主要保护前后坐席乘客的头部。另外,该气囊装置中,使用筒型的气体发生器,在其圆筒状的主体部外周固定金属制的引导筒(引导筒部)、包围一个端部的多个气体喷出口,将引导筒的前端开口部插入到气囊内,将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气囊的气体导入口。气囊装置通过该引导筒将从气体喷出口喷出成例如放射状的气体引导至气囊内的内管中,介由它们向气囊内供给气体,使气囊膨胀展开。该金属制的引导筒还具有缓和由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所喷出的气体的压力,或者防止气体直接喷射到基布上、用于保护气囊的功能。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可按照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气囊,由多个气体喷出口以放射状喷出气体、供给至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气囊具有安装有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发生膨胀的气室,所述气囊装置具备包围多个气体喷出口、以朝向气囊内开口的方式在气体发生器上缠绕多圈的织物状构件。通过不在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上设置沉重的金属制引导筒、而是设置轻量且柔软的织物状构件,可以引导由气体喷出口供给的气体、且保护气囊免受该气体的伤害。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89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4616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车辆中为了提高燃料效率有必要实现轻量化,对于所有的构件而言,轻量化均成为必须。气囊装置中也采用实现轻量化的搭配,作为其中之一考虑到将气体发生器小型轻量化。为了利用小型轻量的气体发生器产生与以往相同的膨胀展开所需体积的气体,有必要提高气体温度,随着气体发生器的小型轻量化,有对气囊的热负荷增加的倾向。而且还要求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例如80℃下,气囊也发挥功能,由于苛刻的环境,热负荷进一步增加。为了防止由于热负荷所导致的气囊的损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探讨了使用金属制的引导筒,但金属制的引导筒虽然气囊的保护性能很高、但重量很大,因而与气囊装置的轻量化要求相违背。另外,由于有必要将金属制的引导筒铆接在气体发生器的外周进行固定,因而有在气体发生器上的安装工作增加的倾向。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金属制的引导筒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使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织物状构件是有效的,但有气囊的保护性能不充分的情况。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利用固体的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型气体发生器或并用高压气体和固体气体发生剂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时,由于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为极高的温度,因而为了保护气囊,变得有必要使用重叠了数层织物状构件等的大量织物状构件,无法达成充分的轻量化,而且体积高,还会引起收纳性变差的情况。
而且,即便使用金属制的引导筒或织物状构件也有高温气体接触于气囊的情况,构成气囊的原材料受到热损害,有可能无法进行对于保护乘客来说是充分的膨胀展开。特别是假设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使用时,原材料受到热损害的可能性增高。为了减轻热损害,使用了在气囊上包覆有氯丁二烯、氯磺化烯烃、有机硅树脂等合成橡胶的涂覆基布,其原因在于耐热性或空气隔绝性(低透气性)、阻燃性的特性优异;但涂覆有合成橡胶的基布由于基布重量增大、柔软性无法令人满意、制造成本也很高,因而作为气囊用基布使用时多有不充分的方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气囊装置中提高气囊的耐热性、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轻量、小型、喷出高温气体的气体发生器,也可进行对于保护乘客来说是充分的膨胀展开,同时使用轻量的织物状构件达成气囊装置的轻量化,有效地提高保护气囊的性能;另外其目的在于简化气囊装置的构造、抑制体积增高、收纳性发生恶化。
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可膨胀展开的气囊、从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并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将所述气体喷出口包围以使其向所述气囊内开口、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为包括通过气体的导入可膨胀展开的气囊、和从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并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囊上附着有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特别是合成树脂以特定的样式附着,具体地说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在至少50%以上的经纬纱的交叉部表面和构成纱的单纱的表层~第5层。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即便使用轻量、小型、喷出极高温度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不需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另外不需重叠数层织物状构件,就能保护气囊免受高温气体的伤害,因而轻量、收纳性优异。另外,还能够简化气囊装置的构造,可削减制造成本。
进而,由于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不仅附着在经纬纱的交叉部表面、还附着在构成纱的单纱的表层~第5层,因而当高温气体接触于气囊时,发泡剂发泡、产生气体。发泡层和气体的绝热、冷却效果不仅在布表面表现、在纱的内部也表现,因而气囊的耐热性提高,即便高温气体接触于气囊,也可减轻热损害。因此,可进行对于保护乘客来说是充分的膨胀展开。另外,由于合成树脂以特定的样式附着,因而可以同时满足低透气度(例如100kPa差压时的透气度为5cc/cm2/秒以下)和柔软性(例如使用悬臂(cantilever)方式测定的抗弯性为100m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2]表示内侧接合部的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的编织组织之一例的图。
[图3]表示较内侧接合部的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更靠内侧的编织组织之一例的图。
[图4]表示点状内侧接合部的形状例的图。
[图5]构成帘式囊的布的经纱方向的说明图。
[图6]表示图1的Z区域的部分放大图。
[图7]表示内囊之一例的图。
[图8]表示内管之一例的图。
[图9]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内侧接合部的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的编织组织的图。
[图10]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较内侧接合部的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更靠内侧的编织组织的图。
[图11]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囊的折叠状态的图。
[图12]放大地表示经纬纱的交叉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13]表示合成树脂附着在经纬纱的交叉部分凹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发明第1方式的气囊装置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可膨胀展开的气囊;由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并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将气体喷出口包围以使其向气囊内开口、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
另外,本发明第2方式的气囊装置为包括通过气体的导入可膨胀展开的气囊、从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并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的气囊装置,在气囊上附着有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特别是合成树脂以特定的样式附着,具体地说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在至少50%以上的经纬纱的交叉部表面和构成纱的单纱的表层~第5层。
本发明第1方式的气囊装置必须使用包围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使其向气囊内开口的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作为织物状构件,可以使用织物、编织品、无纺布等公知的织物状物,但优选高温气体的隔绝性优异的织物。织物的组织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组织。
非熔融纤维是指在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的热测定中,无法确认伴随熔融的明确吸热峰的纤维。通过使用非熔融纤维,即便接触于高温的气体,也可抑制由于熔融所导致的变形、开口等织物状构件的损害,因此可以维持保护气囊的性能。作为非熔融纤维,例如可举出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类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碳纤维、陶瓷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等,并非限定于这些。织物状构件中优选含有至少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类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碳纤维、陶瓷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中的任一种,考虑到获得的容易性、布的柔软性等良好的处理性、低价格时,特别优选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还优选混合2种以上的非熔融纤维。
纤维素类纤维是指以纤维素为主成分的纤维,可举出作为天然纤维的棉、麻、黄麻等或作为再生纤维的人造丝、Lyocell纤维、铜氨纤维等。丙烯酸类纤维是指含有35%以上丙烯腈的纤维或对该纤维进行了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是指芳香族酰胺纤维,有对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及间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但优选耐热性优异的间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对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作为间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olymetaphenyleneterephthalamide)。作为聚乙烯醇纤维,是对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所获得的纤维的总称。碳纤维是指以丙烯酸纤维或沥青(石油、煤炭、煤焦油等的副产物)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碳化所制作的纤维,还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2,000℃以上的超高温下进行了石墨化的石墨纤维。陶瓷类纤维是指以氧化铝、碳化硅等陶瓷为原料制作的纤维,可举出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动物性天然纤维是指动物来源的天然纤维,可举出兽毛(羊毛、羊驼、山羊绒等)、丝绸等。
本发明中,非熔融纤维可单独使用,但也可以与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混用。为了抑制由于熔融所导致的织物状构件的损害,优选含有30~100重量%的非熔融纤维,特别优选为50~90重量%、尤其优选为60~90重量%。作为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并无特别限定,由于熔融的合成纤维在通过高温气体发生熔融时将热吸收,从而抑制高温气体向气囊的热传导,因而优选。当单独使用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时,虽抑制热传导,但由于熔融、织物状构件受到损害,有时无法表现充分的气囊保护性能,但通过与非熔融纤维混用,可以在发挥抑制热传导的优点的同时,抑制织物状构件的损害。作为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从提高织物状构件的强度方面出发,优选聚酰胺类、聚酯类等的合成纤维。
非熔融纤维与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混用形态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形态。例如,可举出在原棉阶段进行混用的混纺、将纱之间混用的流体混纤、包覆纱、在制造布的阶段中混用的交并、交织、交编、通过层叠由非熔融纤维构成的布和由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构成的布等进行混用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为了提高抑制织物状构件的损害的效果,优选以将布层叠的形态进行混用,尤其优选在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侧配置由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构成的布、在相反侧配置由非熔融纤维构成的布的混用形态。
非熔融纤维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以公知的形态进行使用,但优选使用纱之间的空隙大、抑制热传导的效果高的短纤维。另外,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可根据使用目的以公知的形态适当使用。即,当重视抑制织物状构件的热传导的性能时,优选使用短纤维,当重视提高织物状构件的强度时,优选使用长纤维。非熔融纤维的形态和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形态的组合并无特别限定,从兼顾抑制织物状构件的热传导的效果和提高强度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非熔融纤维为短纤维、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为长纤维的组合。
本发明中,织物状构件相对于火焰的防护时间优选为3.5秒以上、特别优选为5秒以上、尤其优选为7秒以上。相对于火焰的防护时间是通过ISO9151规定的方法测定的时间,具体地说从织物状构件的下侧给予带有一定热量密度(80KW/m2±5%)的火焰,利用安装在织物状构件上侧的热量计测定伴随时间经过的温度上升,较测定开始前温度上升12℃的时间。该时间越长,则表示火焰接触时的织物状构件的损害、热传导越少,相对于火焰的防护性能越高,故优选。
本发明的织物状构件至少实施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会减轻由于高温气体所导致的织物状构件的损害,故优选。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可以对织物状构件的至少一个面实施。优选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侧的织物状构件的面实施过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
阻燃处理是指使织物状构件难以燃烧的处理,防燃处理是指即便有火焰但难以燃烧起来的处理。阻燃处理是通过将溶解或分散有阻燃剂的液体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填塞法、喷雾法、涂布法赋予至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而进行。作为阻燃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阻燃剂,例如可举出五溴二苯基醚、八溴二苯基醚、十溴二苯基醚、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等溴类阻燃剂、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红磷等磷类阻燃剂、氯化石蜡等氯类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金属氢氧化物类阻燃剂、五氧化锑等锑类阻燃剂等。从燃烧时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红磷等磷类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金属氢氧化物类阻燃剂,特别优选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红磷等磷类阻燃剂。
防燃处理是通过将溶解或分散有防燃加工剂的液体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填塞法、喷雾法、涂布法赋予至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而进行。作为防燃加工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防燃加工剂,例如可举出芳香族缩合磷酸酯、磷酸酯酰胺、磷酸胍衍生物、含卤素有机磷化合物、脒基磺酰胺、六溴环十二烷等。优选对多种类的非熔融纤维的防燃性能赋予效果高的芳香族缩合磷酸酯、磷酸酯酰胺、磷酸胍衍生物。
耐热处理是通过对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赋予耐热层、从而提高耐热性的处理。作为耐热层,只要是提高织物状构件的耐热性则无特别限定,可举出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或橡胶、金属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作为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或橡胶,例如可举出有机硅树脂或橡胶、氟树脂或橡胶,作为金属薄膜例如可举出铝薄膜、镍薄膜、铜薄膜、银薄膜、金薄膜等,作为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可举出氧化铝薄膜、氧化钛薄膜等。赋予耐热层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为树脂或橡胶时可举出涂布法、层叠法、填塞法、喷雾法等,为金属薄膜时可举出蒸镀法、溅射法、化学镀法等,为金属氧化物时可举出蒸镀法、溅射法等。
发泡处理是指对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赋予发泡剂、在织物状构件接触于高温气体时通过由发泡剂产生气体,从而将织物状构件的表面保护,由此提高耐热性的处理。作为发泡剂例如可使用化学发泡剂或物理发泡剂。由于可以容易地添加于合成树脂中,因而优选化学发泡剂。作为化学发泡剂,可举出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铵等无机类发泡剂,例如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碳酰胺(carbonamide)化合物等有机类发泡剂,作为物理发泡剂,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碳或氮气等。由于可以容易地添加至合成树脂中,因而优选化学发泡剂。尤其优选与合成树脂的亲和性高、分散性、工程性优异的有机类发泡剂。作为有机类发泡剂,优选至少含有N。作为含N的有机类发泡剂,可举出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碳酰胺化合物等。作为亚硝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等,作为偶氮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N=N-基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偶氮二甲酰胺、偶氮双异丁腈、偶氮二甲酸钡等,作为磺酰肼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SO2-NHNH2基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4,4’-氧基双(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2,4-甲苯二磺酰肼、p,p-双(苯磺酰肼)醚、苯-1,3-二磺酰肼、苯磺酰肼等,作为碳酰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亚肼基二甲酰胺等。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可举出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进而从发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偶氮化合物,尤其优选发泡温度为200℃以上和保管稳定性也优异的偶氮二甲酰胺。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可膨胀展开的气囊和由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并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可用于驾驶员坐席用、副驾驶员坐席用、侧方用等公知的气囊中。特别优选用于使气囊从汽车的驾驶员坐席或副驾驶员坐席开始至车辆后方侧的后座席、在车辆侧方内侧的规定范围内展开,在车辆的侧撞或侧滚时等保护车辆内乘客的侧面用气囊装置(帘式气囊装置)。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从车辆侧部上方的车顶纵梁部等开始使气囊膨胀展开成帘状、主要保护前后坐席乘客的头部的头部保护用帘式气囊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此。
图1为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是表示展开状态的气囊的概略形状的平面展开图。另外,图1中还透视气囊的内部、显示内部构成。
该图1中,后述的气体发生器40侧(图中为横长的气囊10的右侧)是车辆的后方侧(后支柱侧)、其相反侧(图中为气囊10的左侧)是车辆的前方侧(前支柱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中,将气囊10配置及收纳在车辆侧部上方(图中为气囊10的上侧)的车顶纵梁部等中(未图示),从被收纳的状态开始向下方等展开成帘状。由此,气囊10沿着车辆内侧的侧方窗部(图中位于纸面内侧)(未图示)以将其全体覆盖的方式进行膨胀展开,堵住车辆内的开口,在乘客与车壁等之间进行膨胀展开。
具体地说,该气囊装置1如图所示,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流入)可按照覆盖车壁的方式进行膨胀展开的气囊10;连接于其一端侧(这里为车辆后方侧)、向气囊10内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40。另外,气囊装置1具备在非工作时以规定状态收纳上述气囊10或气体发生器40的设于车辆内侧的气囊盖及将气囊10或气体发生器40固定在车辆上的固定装置(各自均无图示)等与以往相同的其他构成。
气囊10呈与欲覆盖的车辆侧方窗部形状等相对应形状的横长的大致袋状,沿着上缘具有安装在车辆的车顶纵梁部的多个(图中为6个)大致矩形形状的上部安装耳片(tab)11。另外,在气囊10上形成朝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前部安装片12,其前端部(突出端部)安装在车辆的前支柱部上。气囊10的各安装片11、12通过包括螺栓等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车辆内的规定位置、安装在车辆上,在膨胀前的状态下,收纳、配置在设于这些车辆各部的气囊盖内等中。此时,气囊10朝向各安装片11、12(上缘侧)依次折叠、或者从下缘侧朝向车辆内卷绕至上缘侧等,以能够膨胀展开至下方等的状态收纳。另一方面,当气体发生器40运转时,气囊10从收纳状态膨胀、推开气囊盖,主要朝向车辆的下方膨胀展开成帘状。
气囊10优选至少2张布通过设于外周缘部的外周接合部22和设于该外周接合部内侧的内侧接合部23相互接合。将布接合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式。例如可举出叠合将布裁剪等所形成的规定形状的布,通过缝纫机将接合部缝合的缝纫机缝制方式;叠合将布裁剪等所形成的规定形状的布,通过粘合剂将接合部粘合的粘合方式;利用装载有提花机的织布机,在织造阶段中使编织纱交错,于规定的位置、以规定形状形成接合部的OPW方式,优选气密性高、形状稳定性优异的OPW方式。
所使用的布只要满足所要求的特性则无特别限定,优选为织物。布中使用的原纱并无特别限定,由于聚酰胺类、聚酯类、丙烯酸类等合成纤维长纤维为高强度,因而气囊10的强度增高,故优选。为了抑制由于由气体发生器喷出的高温气体所导致的熔融,特别优选熔点高、热容量大的尼龙66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在使用利用固体的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型气体发生器或并用高压气体和固体气体发生剂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时,由于有来自气体发生器的高温气体或燃烧残渣导致熔融的顾虑,因而更优选尼龙66纤维。
对于原纱的纤度而言,也无特别限定,优选为78~940dTex、更优选为235~475dTex。为78dTex以上时,可以减轻由气体发生器喷出的气体所导致的力学负荷或者使用点火型气体发生器或混合型气体发生器时由于高温气体或燃烧残渣等所导致的热损害。另外,为940dTex以下时,强度上也可满足,即便高密度地进行织造,经纱纬纱的交错点也很多,运行时不易引起内压所导致的外周接合部或内侧接合部的开孔、没有气体从该部分流出的顾虑。另外,完成的织物薄、轻,气囊10的收纳性提高。
对于原纱的单纱纤度也无特别限定,优选为6dtex以上15dtex以下。单纱纤度为6dtex以上时,使用点火型气体发生器或混合型气体发生器时,由于单纱的比表面积减少,因而可减轻由于高温气体或燃烧残渣等所导致的热损害。另外,后述的在浸渗水后、使水类合成树脂浸渍时,单纱纤度大、单纱间的空隙变宽,因而顺畅地进行水和树脂的替换,易于获得低透气性。另外,为15dtex以下时,基布的硬度也受到抑制。
使用织物时,织造时的经纱在通过缝纫机缝制方式或粘合方式制造气囊10时,由于变成通常的平织物,因此可直接使用原纱,根据情况优选进行涂油、上蜡或上浆后使用。通过OPW方式制造气囊10时,由于一边同时对2张布进行织造一边使2张布的规定部分的经纱、纬纱交错,形成外周接合部或内侧接合部,因而外周接合部或内侧接合部的编织密度变成膨胀部的2倍密度,对织造中的经纱的负荷大、多发生纱易于起毛的编织缺陷,根据情况还会发生原纱的切断,因而优选实施上浆。
编织密度可通过所使用的原纱的纤度适当进行选择,例如为470dTex时、优选经纬合计90~110根/2.54cm,为350dTex时、优选125根/2.54cm左右,为235dTex时、优选145根/2.54cm左右。为该编织密度范围时,织造变得容易,织造性或织物品位提高。另外,能够耐受住由气体发生器喷出的气体所导致的力学负荷,可以减轻热负荷。编织密度并非必须经纬同数,可以考虑织造效率或由喷出的气体所导致的力学负荷的方向,带有密度差。
为缝纫机缝制方式、粘合方式时,所使用的布的编织组织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使用平纹组织。在OPW方式中,外周接合部、内侧接合部及除了这些接合部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之外的膨胀部的编织组织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使用平纹组织。
通过OPW方式形成接合部时,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的接合部的编织组织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组合图2所示的各种(A)方平组织、(B)双面异色花纹组织、(C)平纹组织等,适当地进行重复。另外,对于接合部与膨胀部的边界附近以外部分的编织组织而言也无特别限定,例如图3所示的部分结节编织等在减少交错点方面优选。
通过缝纫机缝制方式形成接合部时,使用通常的缝纫机、或者将形状输入到缝纫机内自动使其缝制的所谓图案缝纫机,将2张织物缝合即可。此时,在特别要求气密度时,通过在2张织物之间夹入密封剂进行缝合,可以防止气体由接缝中流出。该密封剂的种类没有要求,优选防止气体流出的效果高、具有耐热性的有机硅类密封剂。
通过粘合方式形成接合部时,可以在2张织物之间涂布粘合剂,如具有加热装置的压接机或轧制机那样夹入2个轧辊之间,从而对涂布有粘合剂的部分施加压缩力进行接合。此时的粘合剂种类没有关系,在防止气体流出时,使用有机硅类的粘合剂。
本发明的气囊为了提高对乘客的束缚性能,有必要尽早地膨胀展开。为此,为了防止气体由基布本身、外周接合部或内侧接合部流出,优选实施后述的对基布赋予合成树脂、特别是赋予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和/或公知的涂覆加工。涂覆加工中使用的涂覆剂、涂覆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作为涂覆剂一般使用有机硅类涂覆剂,通常用刮刀涂布机进行涂覆。涂覆剂的涂布量并无特别限定,随所使用的有机硅树脂的特性、制法为OPW方式或缝纫机缝制方式或粘合方式而不同,优选为15~50g/m2。
本发明中,上述内侧接合部优选为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当内侧接合部为点状且相互独立、与外周接合部也独立时,则可以将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在短时间内分配至膨胀部中,不会在外周接合部及/或内侧接合部引起过大的应力集中,帘式囊变得能够稳定地、没有损伤地、尽早地膨胀展开,故优选。因此,即使由于在冲撞时乘客处于规定的正规就座姿势以外的就座姿势因而很快地与气囊10相接触、或即使接触到正规的气囊10的保护部分以外,也可发挥充分的保护性能。气囊10即便在膨胀展开时接触于乘客,由于不会阻碍气体的流动,因而气体能够以避开乘客的状态容易地流动、能够减小对乘客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点状内侧接合部包括在通过构成2张布的编织纱的交错或缝制或粘合将2张布一体化所形成的非膨胀部分,在非膨胀部分整个面上的上下的布被一体化的位置;以及包围非膨胀部、上下的布被一体化、内部未被一体化的位置的两种位置。点状内侧接合部除了形成为直线或曲线的线段之外,还可形成为图4所示的形状。例如可以成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菱形、多边形或将它们部分变形后的形状。由于应力难以集中在点状内侧接合部,因而优选圆形、椭圆形。尤其优选圆形,但也优选长宽比(长径/短径)为5以下的椭圆形。本发明中,点状内侧接合部可以是通过编织纱的交错或缝制或者粘合将这些形状的整个面一体化;也可以是成为通过编织纱的交错或缝制或者粘合仅将这些形状的外周缘一体化、而内部未被一体化、不会通过气体膨胀的非膨胀部。
点状内侧接合部的个数优选设为15个以上至160个以下。内侧接合部的数量少于15个时,为了使气囊10的膨胀时的厚度适当,有必要极端地增大各内侧接合部的面积,难以获得适当的膨胀部,导致布张力的降低、弯曲刚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内侧接合部超过160个时,为了使气囊10的膨胀时的厚度适当,有必要极端地减小各内侧接合部的面积,有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破裂的情况。另外,还会发生妨碍适当的气体扩散的顾虑。
点状内侧接合部优选具有0.7cm2/个~13cm2/个的面积、更优选具有2cm2/个~12cm2/个的面积。各点状内侧接合部的面积为0.7cm2/个以上时,膨胀部变得适度、该部分上的负荷减小、难以断裂。另外,当各点状内侧接合部的面积为13cm2/个以下时,膨胀部同样变得适度、获得规定的内压、帘式囊膨胀时的厚度也变得适度。
点状内侧接合部的形状或面积可以是在气囊10内全部相同、也可以混合存在不同的形状或面积。点状内侧接合部的形状或面积优选考虑气囊10的尺寸、形状、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的功率、位置等进行决定。
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优选设置在气囊10的实质上能够膨胀的区域的整个面上。设置在实质上能够膨胀的区域的整个面上是指在从点状内侧接合部开始至气囊10长度方向长度的50%的距离内存在至少1个的其他点状内侧接合部;及作为内侧接合部仅存在点状内侧接合部。优选在从点状内侧接合部开始至帘式囊的长度方向长度的40%的距离内、特别优选30%的距离内存在至少1个其他的点状内侧接合部。为本形状时,可以将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在短时间内分配至膨胀部中,不会引起过大的应力集中于接合部,气囊10变得能够稳定地、没有损伤地、尽早地膨胀展开。另外,通过将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适当地设置在能够膨胀的区域的整个面上,可以抑制膨胀展开时的厚度增加至必要以上,即便是乘客与窗框的空隙狭窄,也可在两者之间进行膨胀展开。
以往的气囊10中,如图5(a)所示,将构成气囊10的织物按照其经纱的方向与气囊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实施织造。图中A为经纱、B为纬纱。
但是,在气囊10从汽车的车顶向下进行膨胀展开的过程中,很大的张力较为集中地施加在气囊10的宽度方向、即织物的纬纱方向上,由于施加由高温气体产生的热负荷,有气囊10的接合部发生开孔的情况。
适用本发明时,也可利用如以往的配置进行织造,但例如如图5(b)所示,优选按照气囊10的长度方向的平行线C与构成气囊10的布的经纱A方向之间的角度θ达到20~70度的方式进行配置,实施织造。例如,使θ为45度、使气囊10向下膨胀时的施加于宽度方向上的力为1时,经纱及纬纱的张力变为宽度方向的张力被分散,缓和在接合部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抑制接合部的开孔。因此,可抑制因高温气体集中地经过发生开孔的接合部导致的局部作用过大的热负荷,气囊10的断裂相关的安全率也提高,由此方面出发也优选。
当使该气囊10的长度方向与织物的经纱方向的角度θ为45度时,张力均匀地分散在经纱、纬纱上,该角度θ可考虑织物的经、纬的切断强度、弹性模量或气囊10的配置所导致的损失进行决定。通常优选角度θ为20~70度,为该范围内时,上述效果得以表现。
另外,对于缝纫机缝制方式或粘合方式的气囊10而言,将布裁剪成规定的形状,此时气囊的长度方向和织物的经纱方向的配置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决定。
在图1所示例的气囊装置1中,在气囊10的一端侧(这里为车辆后方侧)的上部,使布20、21朝向外侧突出,在接合它们的外周接合部22之间设置未将布20、21之间接合的部分,形成大致筒状的气体导入口13。即,气体导入口13是后部气室32的一部分朝向气囊10外开放的、将气室30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作为将来自气体发生器40的气体导入至气囊10内的气体流入口(供给口)发挥功能。
这里,气体发生器40是呈大致圆筒状的筒型气体发生装置。使气体发生的方式可以使用公知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使用化学试剂等固体的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型气体发生器;将氦气或氩气、氮气等惰性气体单独及/或混合、以高压用泵填充进行使用的压缩气体型气体发生器;并用固体的气体发生剂和高压的惰性气体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从小型轻量的方面出发,优选点火型气体发生器、混合型气体发生器,特别优选点火型气体发生器。
在气体发生器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图中为气囊10内的前端部)上形成气体喷出口42。气体喷出口的形状、数量并无限定,沿着周方向形成多个气体喷出口42、以放射状喷出气体可以抵消气体喷出的反作用、安全性高,因而优选。该气囊装置1中,在气囊10的气体导入口13中插入气体发生器40的气体喷出口42侧的一端部,以气体喷出口42位于后部气室32附近的状态,利用环状的夹具(皮带)45夹住气囊10将其夹紧固定在气体发生器40的外周上。
这样,在气体导入口13上安装气体发生器40,从气体导入口13导入由气体发生器40的多个气体喷出口42以放射状喷出的气体、供给至气囊10内,使其流入气室30中,使气囊10膨胀展开。此时,为了向气囊10内进行开口,重要的是设置包围气体喷出口的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60。示例织物状构件60的设置方式如下:制成将布切断成规定形状及尺寸的带状等所形成的织物状的缠绕构件,将其在包括气体喷出口42的气体发生器40的外周上依次重叠缠绕1~5圈、优选1~3圈。为该圈数范围时,可以保护气囊10且不会有损气囊装置1的轻量性或优异的收纳性。此时,织物状构件60突出配置至较气体发生器40的前端部更靠后部气室32侧的位置上,使多个气体喷出口位于内侧(内周侧)地从外周将其整体包围,并以使一端部(开放端部)朝向气囊10内进行开口的方式,缠绕配置在气体发生器40上。
图6为表示包含该织物状构件60的图1的Z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将来自气体发生器40的气体喷出时的各状态依次示于图6A、图6B。气囊装置1以配置有织物状构件60的状态插入到气囊10的气体导入口13中,将它们一起用夹具45夹紧固定在气体发生器40的外周。这样,在气体发生器40的气体喷出口42与气囊10之间设置呈多个重合的筒状的织物状构件60。
气囊装置1通过该织物状构件60,接收由多个气体喷出口42朝向外侧以放射状喷出的气体(参照图6A的箭头),向由于其压力而膨胀的织物状构件60的开口端侧(参照图6B的箭头)引导。由此,对气体发生器40所发生的气体朝向其轴方向外侧的气囊10内进行整流、引导,介由它们将气体供给气囊10的气室30内使其流入。因此,织物状构件60具有作为引导来自气体发生器40的气体的引导构件的功能。同时,织物状构件60还作为接收由气体喷出口42喷出的高温气体、将压力或热缓和,或者防止高温气体直接喷射于气囊10、减轻气囊10的损害等来保护气囊10的保护构件发挥功能。
示例织物状构件60的其他设置方式如下:将切断成规定形状及尺寸的带状等所形成的1~5张、优选1~3张的布重合在包括气体喷出口42的气体发生器40的外周上,使得沿着气体发生器、一部分朝向气囊内开口。为该张数时,可以保护气囊10且不会有损气囊装置1的轻量性或优异的收纳性。织物状构件60优选如下这样配置:突出配置至较气体发生器40的前端部更靠后部气室32侧的位置上,使多个气体喷出口位于内侧(内周侧)地从外周将其整体或者一部分包围,并且以使开放端部及沿着气体发生器的一部分朝向气囊10内进行开口的方式重合配置在气体发生器40上。
示例织物状构件60的其他设置方式时,还可举出通过预先将布进行缝纫机缝制或粘合,作为图7所示的织物状构件、被称作所谓内囊或者袋中袋的织物状构件进行使用的方式。另外,还可举出通过预先进行织造、编造或者对平布进行缝纫机缝制或粘合,作成图8所述的管状织物状构件、被称作所谓内管的织物状构件进行使用的方式。
织物状构件60可单独使用上述设置方式,但优选组合多个设置方式。特别是在气体发生器外周缠绕布的设置方式与内管或者内囊的组合、或在气体发生器40上重合布的设置方式与内管或者内囊的组合由于能够同时达成气囊10的保护和将气体顺利地引导至气囊10的可膨胀展开的区域,因而优选。缠绕的布或者重合的布可以与内管或者内囊为相同原材料,优选使缠绕的布或者重合的布为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布、使内管或者内囊为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组合。缠绕的布、重合的布、内管、内囊还可实施上述的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优选缠绕的布或者重合的布实施阻燃处理、防燃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内管或者内囊的内面实施耐热处理的组合。
本发明第2方式的气囊装置重要的是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在气囊上。特别优选合成树脂以特定的样式附着,具体地说,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在至少50%以上的经纬纱的交叉部表面和构成纱的单纱的表层~第5层。为这种特定的附着样式时,气囊的耐热性不仅通过布表面的发泡显著提高、还通过纱内部的发泡显著提高。进而,100kPa差压时的透气度为5cc/cm2/秒以下、且使用悬臂方式测定的抗弯性为100mm以下。100kPa差压时的透气度为5cc/cm2/秒以下时,在通常使用的帘式气囊中,可以实现用于束缚乘客、表现保护性能所必需的最高内压及内压维持性。另外,使用悬臂方式测定的抗弯性为100mm以下时,由于具有柔软性,因而帘式气囊的收纳性高、动作时划伤人体皮肤的危险小。本发明中,优选兼顾低透气性和高柔软性。为了获得低透气性,一般来说增加赋予的树脂量,但此时有布变硬的倾向。相反,为了降低柔软性,当减少树脂赋予量、在赋予树脂后进行揉搓加工等时,有透气性增高的倾向,难以兼顾两种特性。
本发明的气囊有必要尽快地将囊膨胀展开。为此,为了防止气体从基布本身、外周接合部或内侧接合部流出,重要的是对基布赋予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
合成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从与原纱的粘合性良好、成为低透气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选自C、H、N、O的元素所形成的树脂。特别是从燃烧时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选自C、H、O的元素所形成的树脂。具体地示例合成树脂时,可举出选自由C、H、N、O构成的聚氨酯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酰胺树脂及其共聚树脂、由C、H、O构成的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酯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乙烯基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及其共聚树脂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优选为选自由C、H、O构成的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酯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乙烯基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及其共聚树脂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特别是考虑到拉伸度和与布的粘合性时,优选为选自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及其共聚树脂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作为各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例举如下:作为聚氨酯树脂例如可举出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SUPERFLEX(注册商标)”、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HYDRAN(注册商标)”,作为聚酰胺树脂例如可举出帝国化学产业公司制“toresin”,作为丙烯酸树脂可举出Ganz化成公司制“ultrazoru(注册商标)”、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bonkote(注册商标)”,作为聚酯树脂可举出东洋纺织公司制“Vylonal(注册商标)”,作为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可举出互应化学工业公司制“RD-321”。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物质只不过是显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合成树脂之一例,并非是指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成树脂限定于这些。
本发明中,作为发泡剂例如可使用化学发泡剂或物理发泡剂。作为化学发泡剂,例如可使用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铵等无机类发泡剂,例如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碳酰胺化合物等有机类发泡剂,作为物理发泡剂,例如可使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等。由于能够容易地添加到合成树脂中,因而优选化学发泡剂。尤其优选与合成树脂的亲和性高、分散性、工程性优异的有机类发泡剂。作为有机类发泡剂,优选至少含有N。作为含N的有机类发泡剂,可举出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碳酰胺化合物等。作为亚硝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等,作为偶氮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N=N-基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偶氮二甲酰胺、偶氮双异丁腈、偶氮二甲酸钡等,作为磺酰肼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SO2-NHNH2基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4,4’-氧基双(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2,4-甲苯二磺酰肼、p,p-双(苯磺酰肼)醚、苯-1,3-二磺酰肼、苯磺酰肼等,作为碳酰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亚肼基二甲酰胺等。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可举出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从发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偶氮化合物,尤其优选发泡温度为200℃以上和保管稳定性也优异的偶氮二甲酰胺。
将发泡剂添加于合成树脂中的状态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发泡剂溶解在合成树脂中的状态、发泡剂的粒子分散在合成树脂中的状态、合成树脂与发泡剂相分离成海岛结构等的状态等,由于发泡的均一性增高,因此优选发泡剂溶解在合成树脂中的状态。
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从工程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与溶剂一起使用,特别是由于除去的溶剂对环境的负荷小,因而优选作为溶剂使用水的水类合成树脂。水类合成树脂是指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水溶液或者水分散液(水类乳胶)。在这些水溶液或者水分散液中优选不含多以提高合成树脂的溶解性或分散性为目的进行添加的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溶剂时,在使用的水类合成树脂量为少量时,在除去该有机溶剂为必须的温度下构成基布的纤维的收缩应力增大,因而有纤维-纤维之间的孔增大的倾向,有时基布的透气度会增大。
为了赋予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柔软性,优选进一步添加增塑剂。增塑剂可以是公知增塑剂中的任一种,优选为选自酯类和烷基酰胺类、亚磷酸酯类中的1种以上的化合物。特别是选自酯类的1种以上的化合物与本发明中所用合成树脂和发泡剂的相溶性良好、可以抑制附着后的分散斑,故优选。特别优选磷酸酯类。
作为酯类增塑剂,例如可举出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多元醇酯类、磷酸酯类、偏苯三酸酯类、羟基苯甲酸酯类等。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类,例如可举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十三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乙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乙酯、丁基邻苯二甲酰基乙醇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十一烷基)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等。
作为脂肪酸酯类,例如可举出己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正辛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正混合烷基酯、癸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壬二酸二2-乙基己酯、二2-乙基己基混合酸酯、十二烷二酸双2-乙基己酯等二碱性饱和羧酸酯、富马酸二丁酯、富马酸双2-甲基丙烷、富马酸双2-乙基己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二丁酯、马来酸双2-乙基己酯等二碱性不饱和羧酸酯、油酸丁酯、油酸异丁酯、乙酰基蓖麻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乙酸2-乙基己酯等。
作为多元醇酯类,例如可举出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酯、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烷基酯、山嵛酸单甘油酯、2-乙基己基三甘油酯、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丁酸酯等。
作为磷酸酯类,例如可举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基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叔丁基化苯基)磷酸酯、三(异丙基化苯基)磷酸酯、1,3-亚苯基双(二苯基磷酸酯)、1,3-亚苯基双(双二甲苯基)磷酸酯、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5-乙基-2-甲基-1,3,2-二氧杂膦-5-基)甲基二甲基膦酸酯-对-氧化物、双(5-乙基-2-甲基-1,3,2-二氧杂膦-5-基)甲基甲基膦酸酯-p,p’-二氧化物等。
作为偏苯三酸酯类,可举出偏苯三酸三丁酯、偏苯三酸三2-乙基己酯、偏苯三酸三正辛酯、偏苯三酸三异壬酯、偏苯三酸三异癸酯、偏苯三酸三混合醇酯等。
作为羟基苯甲酸酯类,例如可举出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乙基己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己基癸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乙基癸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己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正辛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癸酯、邻-或者对-羟基苯甲酸十二烷基酯等。
作为烷基酰胺类,例如可举出甲苯磺酸烷基酰胺类、苯磺酸烷基酰胺类。作为甲苯磺酸烷基酰胺类,例如可举出N-乙基-邻-甲苯磺酸丁酰胺、N-乙基-对-甲苯磺酸丁酰胺、N-乙基-邻-甲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N-乙基-对-甲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等。作为苯磺酸烷基酰胺类,例如可举出苯磺酸丙酰胺、苯磺酸丁酰胺、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等。
作为亚磷酸酯类,例如可举出亚磷酸三异癸酯、亚磷酸三月桂基酯等亚磷酸烷基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等亚磷酸芳基酯、亚磷酸二苯基异辛基酯、亚磷酸二苯基异癸基酯、亚磷酸二异癸基苯基酯、亚磷酸二异辛基辛基苯基酯、苯基新戊二醇亚磷酸酯、2,4,6-三-叔丁基苯基-(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亚磷酸酯等亚磷酸烷基-芳基酯等。以上示例过的增塑剂可单独使用,还可适当组合使用2种以上。增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100重量份为1~40重量份、优选为3~30重量份。
另外,水类合成树脂在不影响本发明中作为目的的性能的范围内,还可混合使用劣化防止剂、交联剂、无机填充剂、着色剂、阻燃剂等添加剂。
在布中赋予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方法并无特别指定,可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公开了将水类合成树脂涂布在布上、将布浸渗在水类合成树脂中、将水类合成树脂喷雾在布上的方法。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性优异,因而优选可低成本实施的利用浸渗的方法。特别优选将布浸渗于水中后,浸渗于水类合成树脂中的方法。
使用图12说明预先浸渗水的效果。图12表示通过本发明获得的帘式气囊用基布的放大截面图。表示经纬纱交叉部200、显示经纱与纬纱相交叉的情形。经纱和纬纱分别由多个单纱构成。合成树脂附着在从经纱和纬纱的表层开始直至位于某层的单纱上(图12的201部)。但是,由于水发生浸渗,因而防止了合成树脂在图11的202部所示的更深层的单纱上的附着。这样,通过预先使水浸渗,可以使合成树脂选择性地附着在经纬纱的交叉部200中的一部分,通过很少的合成树脂附着量就可以兼顾并达成目标的低透气性和高柔软性。合成树脂的附着方式优选附着在原纱的表面层211~第5层215的经纱或者纬纱的单纱之间、在经纱之间或者纬纱之间的至少1个位置处将空隙填埋。空隙的填埋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合成树脂附着在单纱截面的直径10%以上、特别是30%以上的长度上将空隙填埋的方式。另外,观察基布截面的20mm长度时,在存在于其中的经纬纱的交叉部200内的201部端部内的50%以上、优选70%以上、尤其优选80%以上的部分,如220或221那样,在存在于经纱和纬纱相接触的部分的经纱或者纬纱任一种的3根以上单纱的经纱与纬纱之间的空隙中,附着合成树脂,将经纱与纬纱之间的空隙填埋。空隙的填埋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合成树脂附着在单纱截面的直径的10%以上、尤其是30%以上的长度上将空隙填埋的方式。进而,如图13的230所示那样,在原纱的表面层201的经纱与纬纱的单纱之间的凹部内,合成树脂附着50%以上、优选70%以上、尤其优选80%以上将凹部覆盖。覆盖凹部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相当于经纱或者纬纱的1根量的直径的厚度以上、相当于5根量的直径的厚度以下。
浸渗水时的水浸渗率优选为3~50重量%、特别优选为5~30重量%。为该范围时,可获得上述记载的效果,另外可赋予尽量充分降低透气性的合成树脂。控制水浸渗率的方法并无特别指定,例如可举出在浸渗水后、利用调整至适当压力的碾压机进行绞挤的方法;在浸渗水后、通过减压将水吸引的方法;在浸渗水后、通过风干、干燥机等干燥至规定量的方法等。
水类合成树脂中的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浓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0.05~60重量%、特别优选为1~50重量%。为该范围浓度时,从控制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附着率的观点出发而优选。另外,赋予水类合成树脂后的重量增加率与干燥的基布相对比优选为1~50重量%、特别优选为5~40重量%。为该范围时,从控制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附着率的观点以及干燥水等溶剂的时间短的工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赋予水类合成树脂后进行实施的溶剂干燥温度只要是不会有损基布的特性、添加的发泡剂不会发泡的范围内则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50~220℃、更优选为100~200℃。
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附着率优选为0.1~20重量%、特别优选为1~12重量%、尤其优选为5~10重量%。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附着率为该范围时,可确保充分的低透气性,且不会有损基布的柔软性,可维持优异的收纳性,在气囊运行时布表面划伤人体皮肤的危险能够降低,通过利用高温气体从而发泡剂进行发泡,由此保护结构的形成、与发泡气体的混合,气体温度降低,从而气囊的耐热性提高,故优选。
一般来说,当增加发泡剂的添加量时,由于发泡气体的量增加,因而耐热性提高,但由于实质的合成树脂附着量减少,因而透气性增高。为了确保充分的低透气性且提高耐热性,附着于基布的合成树脂与发泡剂的重量比率优选为99∶1~60∶40、特别优选为97∶3~80∶20、尤其优选为97∶3~90∶10。
本发明的气囊可如下制造:使用附着有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气囊用布,根据所要求的形状裁剪构成部件,将这些构成部件缝制和/或粘合进行制造。缝制方法和缝制纱、粘合方法和粘合剂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和材料。另外,优选使用公知的填充手段(填料带等)将缝制部分和/或者粘合部分填充。另外,还包含在通过利用装载有提花机的织布机、在织造阶段中使编织纱交错、于规定的位置、形状形成接合部的OPW方式进行了织造的气囊用基布上附着有至少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气囊。
另外,在制造气囊用布时,优选在赋予水类合成树脂之前的任一个工序中实施轧光加工。通过轧光加工,将经纬纱的交叉部分的空隙填平,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气囊用布的低透气性。在实施轧光加工时,加热温度优选为180℃以上250℃以下。另外,作为加压力优选为200N/mm以上500N/mm以下。
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优选使用将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包围、向气囊内开口的织物状构件。作为织物状构件,可以使用织物、编织品、无纺布等公知的织物状物,优选高温气体的隔绝性优异的织物。织物的组织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组织。尤其优选使用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
非熔融纤维是指在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的热测定中,未见伴随熔融的明确吸热峰的纤维。通过使用非熔融纤维,即便与高温气体相接触,也可以抑制由于熔融所导致的变形、开口等织物状构件的损害,因此可以维持保护气囊的性能。作为非熔融纤维,例如可举出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类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碳纤维、陶瓷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等,但并非限定于这些。在织物状构件中优选至少含有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类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碳纤维、陶瓷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中的任一种,考虑到获得容易性、布的柔软性等良好处理性、低价格时,特别优选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还优选混合使用非熔融纤维2种以上。
纤维素类纤维是指以纤维素为主成分的纤维,可举出作为天然纤维的棉、麻、黄麻等或作为再生纤维的人造丝、Lyocell纤维、铜氨纤维等。丙烯酸类纤维是指含有35%以上丙烯腈的纤维或对该纤维进行了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是指芳香族酰胺纤维,有对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及间类芳族聚酰胺纤维,优选耐热性优异的间类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对位类芳族聚酰胺纤维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作为间类芳族聚酰胺纤维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乙烯醇纤维是对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所获得的纤维的总称。碳纤维是指以丙烯酸纤维或者沥青(石油、煤炭、煤焦油等的副产物)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碳化所制作的纤维,还包含在惰性环境下2,000℃以上的超高温进行了石墨化的石墨纤维。陶瓷类纤维是指以氧化铝、碳化硅等陶瓷为原料制作的纤维,可举出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动物性天然纤维是指动物来源的天然纤维,可举出兽毛(羊毛、羊驼、山羊绒等)、丝绸等。
非熔融纤维可单独使用,还可与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混用。为了抑制由于熔融所导致的织物状构件的损害,优选含有30~100重量%、特别优选含有50~90重量%、尤其优选含有60~90重量%的非熔融纤维。作为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并无特别限定,熔融的合成纤维由于在由于高温气体发生熔融时吸收热,从而抑制高温气体向气囊的热传导,因而优选。当单独使用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时,抑制热传导,但也有由于熔融、织物状构件受到损害、无法表现充分的气囊保护性能的情况,但通过与非熔融纤维混用,则可以在发挥抑制热传导的优点的同时,抑制织物状构件的损害。作为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从提高织物状构件的强度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酰胺类、聚酯类等合成纤维。
非熔融纤维和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混用方式并无特别限定,可利用公知的方式。例如可举出在原棉阶段进行混用的混纺、将纱之间混用的流体混纤、包覆纱、在制造布的阶段中混用的交并、交织、交编、通过层叠由非熔融纤维构成的布和由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构成的布等进行混用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为了提高抑制织物状构件的损害的效果,优选以层叠布的形态进行混用,尤其优选在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侧配置由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构成的布、在相反侧配置由非熔融纤维构成的布的混用形态。
非熔融纤维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以公知的形态进行使用,但优选使用纱之间的空隙大、抑制热传导的效果高的短纤维。另外,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形态并无特别限定,可根据使用目的以公知的形态适当使用。即,当重视抑制织物状构件的热传导的性能时,优选使用短纤维,在重视提高织物状构件的强度时,优选使用长纤维。非熔融纤维的形态和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的形态的组合并无特别限定,从兼顾抑制织物状构件的热传导的效果和提高强度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非熔融纤维为短纤维、非熔融纤维以外的纤维为长纤维的组合。
本发明的织物状构件至少实施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会减轻由于高温气体所导致的织物状构件的损害,故优选。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可以对织物状构件的至少一个面实施。优选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侧的织物状构件的面实施过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
阻燃处理是指使织物状构件难以燃烧的处理,防燃处理是指即便有火焰但难以燃烧起来的处理。阻燃处理是通过将溶解或分散有阻燃剂的液体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填塞法、喷雾法、涂布法赋予至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而进行。作为阻燃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阻燃剂,例如可举出五溴二苯基醚、八溴二苯基醚、十溴二苯基醚、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等溴类阻燃剂、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红磷等磷类阻燃剂、氯化石蜡等氯类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金属氢氧化物类阻燃剂、五氧化锑等锑类阻燃剂等。从燃烧时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红磷等磷类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金属氢氧化物类阻燃剂,特别优选三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红磷等磷类阻燃剂。
防燃处理是通过将溶解或分散有防燃加工剂的液体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填塞法、喷雾法、涂布法赋予至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而进行。作为防燃加工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防燃加工剂,例如可举出芳香族缩合磷酸酯、磷酸酯酰胺、磷酸胍衍生物、含卤素有机磷化合物、脒基磺酰胺、六溴环十二烷等。优选对多种类的非熔融纤维的防燃性能赋予效果高的芳香族缩合磷酸酯、磷酸酯酰胺、磷酸胍衍生物。
耐热处理是通过对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赋予耐热层、从而提高耐热性的处理。作为耐热层,只要是提高织物状构件的耐热性则无特别限定,可举出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或橡胶、金属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作为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或橡胶,例如可举出有机硅树脂或橡胶、氟树脂或橡胶,作为金属薄膜例如可举出铝薄膜、镍薄膜、铜薄膜、银薄膜、金薄膜等,作为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可举出氧化铝薄膜、氧化钛薄膜等。赋予耐热层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为树脂或橡胶时可举出涂布法、层叠法、填塞法、喷雾法等,为金属薄膜时可举出蒸镀法、溅射法、化学镀法等,为金属氧化物时可举出蒸镀法、溅射法等。
发泡处理是指对织物状构件的表面赋予发泡剂、在织物状构件接触于高温气体时通过由发泡剂产生气体,从而将织物状构件的表面保护,由此提高耐热性的处理。作为发泡剂例如可使用化学发泡剂或物理发泡剂。由于可以容易地添加于合成树脂中,因而优选化学发泡剂。作为化学发泡剂,可举出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铵等无机类发泡剂,例如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碳酰胺化合物等有机类发泡剂,作为物理发泡剂,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碳或氮气等。由于可以容易地添加至合成树脂中,因而优选化学发泡剂。尤其优选与合成树脂的亲和性高、分散性、工程性优异的有机类发泡剂。作为有机类发泡剂,优选至少含有N。作为含N的有机类发泡剂,可举出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碳酰胺化合物等。作为亚硝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等,作为偶氮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N=N-基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偶氮二甲酰胺、偶氮双异丁腈、偶氮二甲酸钡等,作为磺酰肼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SO2-NHNH2基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4,4’-氧基双(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2,4-甲苯二磺酰肼、p,p-双(苯磺酰肼)醚、苯-1,3-二磺酰肼、苯磺酰肼等,作为碳酰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亚肼基二甲酰胺等。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可举出偶氮化合物、磺酰肼化合物,进而从发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偶氮化合物,尤其优选发泡温度为200℃以上和保管稳定性也优异的偶氮二甲酰胺。
制造气囊10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示例了赋予添加有发泡剂的树脂时的制造方法,但并非限定于该制造方法。为OPW方式时,通常经纱使用经上浆的原纱进行织造,接着为了提高气囊的气密性实施附着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工序。虽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了不阻碍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与织物的粘合性,而在附着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的工序之前将附着于原纱的油剂类、上浆剂除去,为此,利用Jigga精炼机或具有多个精炼槽、水洗槽等的连续精炼机进行精炼。精炼后,在织物上附着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为了控制尺寸或编织密度,优选进行干燥、热定形。
另外,缝纫机缝制方式、粘合方式中在实施本发明时并无特别限定,在不对经纱进行上浆就进行织造时,并非必须精炼,但使用上浆纱等时则必须进行精炼,此时与OPW方式同样,在精炼后将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在织物上,为了控制尺寸或编织密度,优选进行热定形。
OPW方式中,在合成树脂附着后,利用激光裁剪机裁剪至规定的尺寸、形状,缝上用于将气囊装置固定在车辆上的安装耳片等附属品,进行对车体安装部的加固等,成为本发明的气囊装置。
缝纫机缝制方式中,将附着有合成树脂的基布裁剪至规定的形状、尺寸后,重叠2张织物,缝制规定位置。如上所述,在特别要求气密性时,在2张布之间,在接缝附近夹着有机硅片材等密封剂进行缝制。
粘合方式中,将附着有合成树脂的基布裁剪至规定的形状、尺寸后,重叠2张织物,缝制规定位置。如上所述,在特别要求气密性时,在2张布之间,在粘合部附近夹着有机硅片材等密封剂进行粘合。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1)透气度测定装置
使用TEXTEST公司制、气囊专用透气性试验机(FX3350)对试验试样进行测定。测试头设定为400cc、启动压力设定为170kPa。由试验后的结果读取100kPa差压时的透气度,当100kPa差压时的透气度数据有多个时,求其平均值,作为100kPa差压时的透气度。
(2)悬臂方式抗弯性测定试验
根据JISL10968.19.1的A法(45°悬臂法)的规定对试验试样进行测定。
(3)火焰防护时间
将试验试样剪切成150mm见方,作为测定用样品,使用火焰防护评价试验机FPT-30A(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测量在ISO9151所规定的方法、条件下上升12℃的时间,作为火焰防护时间。
(4)展开试验
在试验试样上安装点火型气体发生器(23.81罐压试验中最大压力为220kPa)和气囊内压测定用传感器,进行帘式囊展开试验,进行气囊展开状况的高速摄影和测定气囊内压的变化。另外,使进行展开试验的环境温度为室温25℃和高温80℃进行。根据展开试验后的外观检查及内压维持状况,判断有无气囊的破裂。表1~3所示的展开速度为帘式囊内压达到50kPa的时间。
[实施例1~3]
经纱利用以聚丙烯酸为主成分的上浆剂进行上浆后使用,利用装载有提花机(STAUBLI公司制)的喷气织布机(Dornier公司制)将旭化成纤维公司制的尼龙66原纱的纤度470dTex、单纱数72根的纱按照完成品编织密度达到经57根/2.54cm、纬48根/2.54cm,织造图1所示形状的织物。膨胀部为平纹组织、与膨胀部的边界部附近的各内侧接合部的编织组织为图8所示的组织、较各内侧接合部的与膨胀部的边界部附近更靠内侧的编织组织为图9所示的组织。
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织造后的织物进行精炼,干燥后用针板拉幅机在180℃下进行1分钟的热定形。使水浸渗至该精炼和热定形后的织物中后,利用碾压机进行拧挤后使其自然干燥,获得水的附着率为10重量%的基布。
将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互应化学工业公司制“RD-321”)与发泡剂A∶偶氮二甲酰胺(三协化成公司制“cellmicC-2”)的比率为98∶2(实施例1)、90∶10(实施例2)、80∶20(实施例3)进行混合的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制成固态成分浓度30重量%的水分散液,浸渗至上述基布中,之后进行干燥,获得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率为8重量%的帘式囊用布。利用激光裁剪机(lectra公司制)将该布裁剪为规定的形状。另外,对2张将使用棉100%的7号单棉纱、以葛城组织进行织造的棉布(厚度0.5mm、火焰防护时间3.6秒)裁剪为宽度100mm、长度60mm而成的布,以及1张将涂覆了有机硅树脂、进行了干燥的尼龙布(厚度0.7mm、火焰防护时间9.8秒)裁剪成相同尺寸而成的布,按照涂覆面为气体发生器侧的方式覆盖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出口地进行重叠(气体发生器侧为尼龙布),然后和气囊一起用夹具固定。进行汽车车体上的安装部的加固缝合、进行前带(frontstrap)的缝制,制成气囊制品。进而,以图10所示的方式折叠该制品,用胶带进行临时固定,制作试验用试样。对该试样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5]
在实施例2中,将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制成为固态成分浓度40重量%的水分散液、使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率为12重量%(实施例4);以及将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制成为固态成分浓度10重量%的水分散液、使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附着率为4重量%(实施例5),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中,在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100重量份中作为增塑剂混合(5-乙基-2-甲基-1,3,2-二氧杂膦-5-基)甲基二甲基膦酸酯-p-氧化物20重量份进行使用,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中,使用旭化成纤维公司制的尼龙66原纱的纤度470dTex、单纱数144根的纱,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中,使用发泡剂B∶亚肼基二甲酰胺(三协化成公司制“cellmic142”),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进行至热定形,之后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互应化学工业公司制“RD-321”)制成固态成分浓度30重量%的水分散液实施浸渗处理,之后进行干燥获得气囊用布,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实施例1中,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织造后的织物进行精炼,干燥后利用针板拉幅机在180℃下进行1分钟的热定形。利用刮刀涂覆法按织物的单面为35g/m2地将有机硅树脂(东丽·DowCorning·silicone公司制、型号DC3730)涂布在该精炼和热定形后的织物上,,在加热炉中、180℃下加热3分钟,获得帘式气囊用布,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1~20]
作为织物状构件重叠使用3张用混纺了棉65%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5%的7号单纱、以葛城组织进行了织造的混纺布,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10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需要说明的是,混纺布的厚度为0.7mm、火焰防护时间为6.9秒。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2。
[表2]
[实施例21、22]
实施例1中,织物状构件使用3张棉的叠合品(实施例21)、织物状构件使用2张尼龙布的叠合品(实施例22),除此之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23、24]
作为织物状构件使用3张在棉的单面涂覆了70g/m2的含有50重量%作为阻燃剂的氢氧化铝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互应化学工业公司制“RD-321”)而成的阻燃加工棉(厚度0.5mm、火焰防护时间3.8秒)的叠合品(实施例23);另外,将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互应化学工业公司制“RD-321”)与发泡剂A∶偶氮二甲酰胺(三协化成公司制“cellmicC-2”)的比率为90∶10进行混合的添加有发泡剂的合成树脂制成固态成分浓度30重量%的水分散液,浸渗处理于棉中获得发泡处理棉(厚度0.5mm、火焰防护时间4.5秒),将3张所得发泡处理棉的叠合品作为织物状构件(实施例24),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25]
使用将有机硅树脂涂覆在单面上、进行了干燥的尼龙布(厚度0.4mm、火焰防护时间3.3秒),使涂覆面为内侧,通过缝制制作图8所示形状的内囊,作为织物状构件进行使用,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1、2]
不使用织物状构件,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比较例1)、另外以与实施例10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比较例2),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3、4]
作为织物状构件使用3张尼龙布的叠合品,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比较例3)、另外以与实施例10同样的方法,制作气囊(比较例4),实施规定的试验。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3。
[表3]
如表1~3所示可知,基于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即便在常温及高温下展开,气囊也不会破裂,展开速度充分快,对提高乘客的保护性能有效。特别是即便在对于气囊为严酷条件的高温下的展开中,也不会发生破裂,可发挥充分的乘客保护性能。另外,由于使用轻量、柔软的织物状构件,不需要金属制的引导筒,因而可制成轻量、收纳性优异的气囊装置,可以实现能够对应汽车中所要求的轻量化的气囊装置。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在车辆、特别是汽车发生冲撞时保护车辆的乘客的装置有效。特别是对轻量、小型、收纳性优异,而且确保乘客安全的性能也优异的气囊装置有效。
符号说明
Claims (15)
1.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膨胀展开的气囊、
由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并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所述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
将所述气体喷出口包围以使其向所述气囊内开口、至少含有非熔融纤维的织物状构件,
所述气囊将至少2张布通过设于外周缘部的外周接合部和设于该外周接合部内侧的内侧接合部相互接合,并且,所述内侧接合部为多个的点状,与所述外周接合部独立、且相互间独立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状构件含有30~100重量%的非熔融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熔融纤维至少含有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类纤维、芳族聚酰胺类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碳纤维、陶瓷类纤维、动物性天然纤维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状构件相对于火焰的防护时间为3.5秒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状构件至少实施过阻燃处理、防燃处理、耐热处理、发泡处理中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状构件至少含有短纤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进一步具备配置在气囊内的、用于将来自所述气体喷出口的气体引导至气囊的可膨胀区域的内囊或者内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使用固体的气体发生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从多个气体喷出口以放射状喷出气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的个数为15个以上至160个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具有0.7cm2/个以上至13cm2/个以下的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的形状为线段、圆形、椭圆形、四边形、菱形、多边形或者将它们部分变形后的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的点状内侧接合部设置在实质上可膨胀的区域的整个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2张布为织物,与所述气囊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与所述织物的经纱的交叉角为20~70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中使用的原纱的单纱纤度为6dtex以上15dtex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38275 | 2010-02-24 | ||
JP2010038275 | 2010-02-24 | ||
JP2011-001625 | 2011-01-07 | ||
JP2011001625 | 2011-01-07 | ||
PCT/JP2011/051085 WO2011105142A1 (ja) | 2010-02-24 | 2011-01-21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1734A CN102781734A (zh) | 2012-11-14 |
CN102781734B true CN102781734B (zh) | 2016-02-03 |
Family
ID=4450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12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1734B (zh) | 2010-02-24 | 2011-01-21 | 气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40580B1 (zh) |
JP (1) | JPWO2011105142A1 (zh) |
CN (1) | CN102781734B (zh) |
WO (1) | WO20111051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22227B2 (ja) * | 2011-09-11 | 2015-11-24 | 株式会社片山商店 | 無縫製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DE102012200148A1 (de) * | 2012-01-05 | 2013-07-11 | TAKATA Aktiengesellschaft | Gassackmodul |
CN103866573B (zh) * | 2012-12-14 | 2017-08-04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囊用涂层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
CN103028214B (zh) * | 2012-12-29 | 2016-06-22 | 泉州师范学院 | 一种自动防火包装袋 |
DE202013004273U1 (de) * | 2013-05-07 | 2013-05-27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Airba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EP2930069B1 (en) | 2014-04-07 | 2017-09-13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ir-bags |
DE102015108423A1 (de) | 2015-05-28 | 2015-09-17 | Takata AG | Gassack für ein Airbagmodul |
KR102440403B1 (ko) * | 2015-09-09 | 2022-09-05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무릎 에어백 장치 및 무릎 에어백 장치의 제조방법 |
JP6922698B2 (ja) * | 2017-03-31 | 2021-08-1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用耐熱補強布 |
JP6596742B2 (ja) * | 2017-12-28 | 2019-10-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7272346B2 (ja) * | 2018-03-13 | 2023-05-12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のために用いられる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
CN114407740A (zh) * | 2021-12-15 | 2022-04-29 | 杨旭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的高安全性儿童座椅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5568A1 (en) * | 1990-10-03 | 1992-09-30 | Teijin Limited | Heat-resistant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id fabric |
JPH08104194A (ja) * | 1994-10-06 | 1996-04-23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エアバッグ |
JP2001355144A (ja) * | 2000-06-13 | 2001-12-26 | Asahi Kasei Corp |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及びエアバッグ |
JP2003002151A (ja) * | 2001-06-20 | 2003-01-08 | Nippon Plast Co Ltd | 自動車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 |
JP2007269184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Seiren Co Ltd |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基布を用いてなるエアバッグ |
KR20080030411A (ko) * | 2006-09-30 | 2008-04-04 | (주) 유니플라텍 | 면상발열체용 건식 탄소섬유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방법으로 제조된 건식 탄소섬유 부직포 |
JP2009056830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Ashimori Ind Co Ltd |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WO2009110318A1 (ja) * | 2008-03-07 | 2009-09-11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9292348A (ja) * | 2008-06-06 | 2009-12-17 | Ashimori Ind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33119B2 (ja) * | 2000-04-07 | 2006-10-11 |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 コーティング布帛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JP4106067B2 (ja) * | 2000-04-07 | 2008-06-25 |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 コーティング布帛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JP3689845B2 (ja) | 2001-05-10 | 2005-08-3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
JP5187831B2 (ja) | 2008-03-07 | 2013-04-24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2011
- 2011-01-21 WO PCT/JP2011/051085 patent/WO20111051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1-21 EP EP11747106.0A patent/EP254058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1-21 JP JP2012501704A patent/JPWO2011105142A1/ja active Pending
- 2011-01-21 CN CN201180011259.0A patent/CN1027817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5568A1 (en) * | 1990-10-03 | 1992-09-30 | Teijin Limited | Heat-resistant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id fabric |
JPH08104194A (ja) * | 1994-10-06 | 1996-04-23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エアバッグ |
JP2001355144A (ja) * | 2000-06-13 | 2001-12-26 | Asahi Kasei Corp |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及びエアバッグ |
JP2003002151A (ja) * | 2001-06-20 | 2003-01-08 | Nippon Plast Co Ltd | 自動車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 |
JP2007269184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Seiren Co Ltd |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基布を用いてなるエアバッグ |
KR20080030411A (ko) * | 2006-09-30 | 2008-04-04 | (주) 유니플라텍 | 면상발열체용 건식 탄소섬유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방법으로 제조된 건식 탄소섬유 부직포 |
JP2009056830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Ashimori Ind Co Ltd |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WO2009110318A1 (ja) * | 2008-03-07 | 2009-09-11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09292348A (ja) * | 2008-06-06 | 2009-12-17 | Ashimori Ind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40580A4 (en) | 2013-07-24 |
WO2011105142A1 (ja) | 2011-09-01 |
EP2540580A1 (en) | 2013-01-02 |
CN102781734A (zh) | 2012-11-14 |
JPWO2011105142A1 (ja) | 2013-06-20 |
EP2540580B1 (en)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1734B (zh) | 气囊装置 | |
US6177365B1 (en) | Two-layered coating system for airbag fabrics | |
TW521051B (en) | Silicone coating fabric and air bag | |
JP5711803B2 (ja) |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 |
JP2003526557A (ja) | エアバッグファブリックのための2層コ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 |
JPWO2017057300A1 (ja) |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
KR20100117527A (ko) | 에어백 가스 주입용 튜브형 직물 부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JP5616650B2 (ja) |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それからなる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の製造方法 | |
CN102985296B (zh) | 帘式气囊 | |
KR20180036313A (ko) | 에어백 쿠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2010203023A (ja) |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
GB2495645A (en) | Fabric for airbag, us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with excellent heat resistance | |
JP5335369B2 (ja) |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
JP2009167551A (ja) |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 |
JP2018144788A (ja) | シーム・シール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クッション | |
KR101843663B1 (ko) | 코팅 직물 | |
JP4643071B2 (ja) | 側部用エアバッグ | |
JP7200115B2 (ja) |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
JP3395677B2 (ja) | エアバッグ用布 | |
KR20170075525A (ko) | 공기부품성 에어백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4980858B2 (ja) |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 |
JP2006159990A (ja) |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カーテン | |
JP2010089624A (ja) |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 |
JP3395676B2 (ja) | エアバッグ用布 | |
KR102411654B1 (ko) | 사이드 커튼 에어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