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286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286B
CN102770286B CN201180011175.7A CN201180011175A CN102770286B CN 102770286 B CN102770286 B CN 102770286B CN 201180011175 A CN201180011175 A CN 201180011175A CN 102770286 B CN102770286 B CN 102770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ircumferential slot
cros
rib tread
trea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1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0286A (zh
Inventor
岩渕聪太郎
小岛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21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897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21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612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21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97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70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0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2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11/132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asymme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60C2011/0369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with varying depth of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6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9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2011/1338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comprising protru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形成有多条横向花纹槽,该多条横向花纹槽配置成自最外侧周向槽朝向轮胎赤道面侧延伸、并且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而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在利用横向花纹槽将接地部沿轮胎周向划分而成的划分接地部中,形成有使沿轮胎周向相邻的横向花纹槽之间相连通的弧状的连通槽。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全季节使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对于全季节轮胎,要求高维地平衡在干燥路面、湿润路面的行驶性能以及在雪上的性能。
作为以往的全季节轮胎的胎面花纹,例如以日本特许3222953号公报所记载的胎面花纹为代表。
发明内容
在现行胎面的结构中,若欲确保雪上性能,则需添加与相对于周向具有较大角度的横向花纹槽,此外,欲以使均等地添加到花纹块内的细槽条数增加的方法来确保雪地性能,但在该方法中,若欲改善雪上性能,则涉及到花纹块刚性的降低,还牵扯到干燥路面、湿润路面驾驶性能的降低。此外,由于横向花纹槽的角度接近轮胎宽度方向,因此对排水性能不利。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干燥路面性能以及湿润路面性能并且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包括:多条周向槽,其设置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构成在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最外侧的最外侧周向槽及与该最外侧周向槽相邻的第2周向槽之间的接地部;以及多条横向花纹槽,其配置成自上述最外侧周向槽朝向轮胎赤道面侧延伸,并且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而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在利用上述横向花纹槽将上述接地部沿轮胎周向划分而成的划分接地部中,形成有使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槽之间相连通的弧状的连通槽。
接着,说明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作用。
首先,由于在胎面上配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向槽,因此可确保基本的排水性、在干燥路面、湿润路面行驶时的直行稳定性。
此外,通过自最外侧周向槽朝向轮胎赤道面配置多条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的横向花纹槽,能够发挥高于无钉轮胎的排水性。而且能够抑制噪音。
此外,由于在利用横向花纹槽划分而成的划分接地部中形成有弧状的连通槽,因此能够在划分接地部中构成具有轮胎周向成分及轮胎宽度成分这两者的边缘部分,从而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此外,由于连通槽成为弧状,因此与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形成较长的连通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
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连通槽的深度比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深度浅。
这样,通过使连通槽的深度比横向花纹槽的深度浅,能够确保划分接地部的刚性,并且形成边缘。
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横向花纹槽以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角度为20°~60°的方式倾斜。
若横向花纹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不足20°,则由于划分接地部沿轮胎周向变长,因此有可能使运动性能恶化。另一方面,若横向花纹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超过60°,则针对排水性能的优点消失。因而,优选的是,横向花纹槽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20°~60°的范围内倾斜。
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利用上述横向花纹槽将上述接地部沿轮胎周向划分而成的划分接地部的上述最外侧周向槽侧的角部成为锐角的一侧,面对上述横向花纹槽,自上述最外侧周向槽朝向轮胎赤道面侧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自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槽底立起,并具有比上述划分接地部的接地面低的台阶面。
通过构成上述结构的台阶部,能够确保在横向花纹槽中的排水性,并且提高划分接地部的刚性而抑制倾倒。
第5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台阶部向上述横向花纹槽的伸出宽度为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槽平均宽度的10%~50%。
若台阶部向横向花纹槽的伸出宽度不足10%,则针对划分接地部的刚性的优点消失。此外,若超过50%,则针对横向花纹槽中的排水性能的优点消失。因而,优选的是,台阶部向横向花纹槽的伸出宽度为横向花纹槽的槽平均宽度的10%~50%。
第6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台阶部的自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槽底起的高度为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最外侧周向槽侧的深度的30%~70%。
若横向花纹槽的自槽底起的高度不足横向花纹槽的最外侧周向槽侧的深度的30%,则不能有效地抑制划分接地部的倾倒。此外,若超过横向花纹槽的最外侧周向槽侧的深度的70%,则针对横向花纹槽中的排水性能的优点消失。因而,优选的是,台阶部的自横向花纹槽的槽底起的高度为横向花纹槽的最外侧周向槽侧的深度的30%~70%。
第7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横向花纹槽构成为与上述第2周向槽相连通,上述第2周向槽侧成为比上述最外侧周向槽侧浅的浅槽。
由于胎面靠近轮胎赤道面的部分的接地压比靠近胎肩侧的部分的接地压高,因此通过使横向花纹槽变浅,能够有效提高划分接地部的强度,能够确保驾驶稳定性。
另外,该浅槽的槽底既可以与台阶部的台阶面共面,也可以低于台阶部的台阶面。
第8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中形成三条上述周向槽,该周向槽中的一条周向槽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一侧而成为上述最外侧周向槽,其他两条周向槽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另一侧。
通过以上方式配置周向槽,由于构成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接地部配置在接地压较高的轮胎赤道面上,因此能够提高雪上性能。
第9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横向花纹槽朝向上述最外侧周向槽而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弯曲。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自横向花纹槽朝向最外侧周向槽的排水性。
第10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横向花纹槽向面对上述最外侧周向槽的锐角侧的角部的角度变大的方向弯曲。
根据上述结构,与横向花纹槽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短自横向花纹槽朝向最外侧周向槽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排水性。
第1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划分接地部中,形成有使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槽之间相连通的、比上述最外侧周向槽侧浅的浅槽。
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设定得比较小的横向花纹槽有利于排水性能,但不利于雪上行驶,通过在接地部中形成上述浅槽,能够弥补雪上行驶时的不利部分,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
第1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充气轮胎具有第2接地部,该第2接地部构成于上述第2周向槽和与上述最外侧周向槽相反一侧的上述周向槽之间,在上述第2接地部中,沿轮胎周向构成有多个吸音部,该吸音部具有共鸣空洞部和与该共鸣空洞部及上述第2周向槽相连通的连通槽。
作为上述吸音部,能够根据亥姆霍兹共鸣理论式来设定共鸣空洞部的容积、连通槽的截面面积及长度,从而减轻预定频率的噪音。
第1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条周向槽的至少一条中设置突出部,该突出部自单侧的上述接地部列的侧壁突出,并具有自该侧壁到达上述周向槽的槽底的倾斜面,上述突出部的高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上述周向槽的槽深的30%~70%,上述突出部向上述周向槽的伸出宽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宽度的10%~50%。
上述结构的突出部的高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深的30%~70%,突出部向周向槽的伸出宽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宽度的10%~50%。在突出部的高度不足周向槽的槽深的30%的情况下,不能获得在雪上的制动性能、牵引性能。此外,在突出部的高度超过周向槽的槽深的70%的情况下,排水性大幅度降低。因此,突出部的高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深的30%~70%。此外,在突出部向周向槽的伸出宽度不足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宽度的10%的情况下,不能获得在雪上的制动性能、牵引性能。此外,在突出部向周向槽的伸出宽度超过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宽度的50%的情况下,排水性大幅度降低。因此,突出部向周向槽的伸出宽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宽度的10%~50%。
第1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从接地面侧观察,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横向花纹槽同向地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
通过使突出部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由于突出部向具有轮胎周向成分及轮胎宽度方向成分且向周向槽伸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
综上所述,由于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提高在雪上的制动性能及牵引性能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确保划分接地部的刚性并且形成轮胎宽度方向的边缘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抑制运动性能的恶化并且确保排水性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确保横向花纹槽中的排水性并且提高划分接地部的刚性而抑制弯曲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5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确保横向花纹槽中的排水性能并且有效地抑制划分接地部的弯曲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6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确保横向花纹槽中的排水性能并且有效地抑制划分接地部的弯曲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7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有效提高划分接地部的强度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8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提高雪上性能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9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提高自横向花纹槽朝向最外侧周向槽的排水性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10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缩短自横向花纹槽朝向最外侧周向槽的距离、能够提高排水性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1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弥补在雪上行驶时的不利部分、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1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减轻行驶时的噪音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1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确保排水性并且提高雪上性能的优异效果。
由于第1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形成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进一步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向花纹槽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第1周向槽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第2周向槽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第3周向槽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图12是评价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排水性等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
在图1中示出有充气轮胎10的胎面12。另外,胎面12的接地端12E是下述情况时的接地端12E:将充气轮胎10安装于JATMAYEARBOOK(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规格、2009年度版)所规定的标准轮辋,填充与JATMAYEARBOOK中的适用尺寸·层级(plyrating)的最大负载能力(内压-负载能力对应表的粗体字负荷)相对应的空气压(最大空气压)的100%的内压,并负载有最大负载能力。当在使用地或制造地中适用TRA规格、ETRTO规格的情况下遵循各自的规格来进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优选的是,隔着轮胎赤道面CL形成左右非对称的花纹形状,并以图面左侧为车辆安装时的内侧(以箭头IN表示)、图面右侧为车辆安装时的外侧(以箭头OUT表示)的方式安装。另外,优选的是,以轮胎旋转方向为箭头R所示的方向的方式(以图的下侧为踏入侧、上侧为蹬出侧的方式)安装。另外,不一定需要按照上述的方向性安装,也可以颠倒实施方式的IN-OUT地进行安装,也可以颠倒前后方向地进行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胎面12中形成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即第1周向槽14、第2周向槽16以及第3周向槽18。
第1周向槽14配置在轮胎赤道面CL的一侧(车辆安装时的外侧),第2周向槽16及第3周向槽18配置在轮胎赤道面CL的另一侧(车辆安装时的内侧)。此外,第2周向槽16配置在比第3周向槽18靠轮胎赤道面CL侧的位置。第1周向槽14是OUT侧的最外侧的周向槽,第3周向槽是IN侧的最外侧的周向槽。
在第1周向槽14与第2周向槽16之间构成有接地部20。在接地部20中以横截第1周向槽14与第2周向槽16的方式,在周向上构成有多条横向花纹槽30。横向花纹槽30自第1周向槽14朝向第2周向槽16以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方式向左下倾斜延伸。
如图3所示,横向花纹槽30形成有在第2周向槽16侧的槽底比在第1周向槽14侧的槽底浅的浅槽30A。在本实施方式中,浅槽30A配置在比轮胎赤道面CL靠第2周向槽16侧的位置。另外,浅槽30A并非必须的结构,横向花纹槽30也可以直至第2周向槽16构成为相同的深度。此外,横向花纹槽30也可以不与第2周向槽16相连通而是具有直至划分接地部2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为止的长度。横向花纹槽30构成为槽宽度从第1周向槽14侧朝向第2周向槽16侧去而逐渐变宽。此外,横向花纹槽30成为向附图的左上侧稍微鼓出的弯曲形状。
另外,横向花纹槽30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的角度处于20°~60°的范围内。若角度不足20度,则后述的划分接地部22沿轮胎周向变长,因此有可能使运动性能恶化。另一方面,若横向花纹槽30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超过60度,则针对排水性能的优点消失。因此,优选的是,横向花纹槽30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的角度处于20°~60°的范围内。
在相邻的横向花纹槽30之间,构成有划分接地部22。与踏入侧(附图的下侧)的角部26相比,划分接地部22的轮胎周向蹬出侧(附图的上侧)的角部24成为锐角。
如图2所示,在划分接地部22的角部24侧,面对着横向花纹槽30而形成有台阶部40。如图5所示,台阶部40自横向花纹槽30的槽底立起,具有低于划分接地部22的轮胎径向最外表面的、具有台阶的台阶面42。台阶部40自划分接地部22的第1周向槽14侧端部形成至浅槽30A。
优选的是,台阶部40向横向花纹槽30的伸出宽度W1是横向花纹槽30的槽平均宽度的10%~50%。若台阶部40向横向花纹槽30的伸出宽度不足10%,则针对划分接地部22的刚性的优点消失。此外,若伸出宽度超过50%,则针对横向花纹槽30处的排水性能的优点消失。因而,优选的是,台阶部40向横向花纹槽30的伸出宽度是横向花纹槽30的槽平均宽度的10%~50%。
此外,优选的是,台阶部40的自横向花纹槽30的槽底起的高度H1为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H0的30%~70%。若自横向花纹槽30的槽底起的高度不足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的30%,则不能有效地抑制划分接地部22的弯曲。此外,若超过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的70%,则针对横向花纹槽30处的排水性能的优点消失。因而,优选的是,台阶部40的自横向花纹槽30的槽底起的高度H1为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H0的30%~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台阶部40的台阶面42与浅槽30A的槽底共面。
在划分接地部22中构成有用于将的横向花纹槽30连结起来的划分浅槽34、36。划分浅槽34、36成为向蹬出方向凸出的弧状,相互大致平行地分开配置。划分浅槽34、36的深度比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浅,该划分浅槽34、36的槽底与台阶面42共面。
利用划分浅槽34、36将划分接地部22从IN侧依次划分为第1花纹块22A、第2花纹块22B以及第3花纹块22C。在第1花纹块22A中构成有两条刀槽花纹38A-1、38A-2,在第2花纹块22B中构成有一条刀槽花纹38B,在第3花纹块22C中构成有一条刀槽花纹38C。刀槽花纹38A-1、38A-2、38B、38C与划分浅槽34、36大致平行,并且,与划分浅槽34、36同样地成为向蹬出方向凸出的弧状。
刀槽花纹38A-1配置为将第2周向槽16与横向花纹槽30连结起来。刀槽花纹38A-2、38B配置为将相邻的横向花纹槽30之间连结起来。刀槽花纹38C配置为将横向花纹槽30与第1周向槽14连结起来。
对构成在划分浅槽34、36与横向花纹槽30之间的锐角部35、37进行了倒角。此外,也对构成在横向花纹槽30与第2周向槽16之间的锐角部39进行了倒角。
在划分接地部22的角部24侧形成有向第1周向槽14突出的第1突部46。如图4所示,第1突部46具有自台阶面42的高度朝向第1周向槽14的槽底倾斜的倾斜面48。倾斜面48以如下方式形成:蹬出侧形成在自台阶面42延长的延长线上,踏入侧自划分接地部22的第1周向槽14侧的壁面突出。如图6所示,从轮胎周向观察,第1突部46成为三角形状。
此外,从接地面侧观察,第1突部46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向与横向花纹槽30相同的方向倾斜。因而,不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伸出部分,在轮胎周向上也具有伸出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在雪地上的制动性能、牵引性能,还能够提高转弯性能。
优选的是,第1突部46的自划分接地部22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2为第1周向槽14的槽深H5的30%~70%。若第1突部46的高度H2不足第1周向槽14的槽深H5的30%,则不能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若超过第1周向槽14的槽深H5的70%,则不能有效地兼具排水性与雪上性能。因而,优选的是,第1突部46的自划分接地部22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2为第1周向槽14的槽深H5的30%~70%。此外,更优选的是,第1突部46的自划分接地部22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2为第1周向槽14的槽深H5的40%~60%。
此外,优选的是,第1突部46向第1周向槽14的伸出宽度W2是第1周向槽14的槽宽度W5的10%~50%。若第1突部46的伸出宽度W2不足第1周向槽14的槽宽度W5的10%,则不能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若超过第1周向槽14的槽宽度W5的50%,则不能有效地兼具排水性与雪上性能。因而,优选的是,第1突部46向第1周向槽14的伸出宽度W2为第1周向槽14的槽宽度W5的10%~50%。此外,更优选的是,第1突部46向第1周向槽14的伸出宽度W2为第1周向槽14的槽宽度W5的40%~50%。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高度H2及伸出宽度W2,第1突部46的与第1周向槽14的槽截面相同方向的截面相对于第1周向槽14的槽截面的占有率为10%~15%。
在第2周向槽16与第3周向槽18之间构成有第2接地部50。第2接地部5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比接地部20的宽度窄。在第2接地部5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处构成有吸音空洞部52。吸音空洞部52成为沿轮胎周向的长条状的槽。吸音空洞部52与吸音浅槽54相连通。吸音浅槽54的一端部与吸音空洞部52的踏入侧的端部相连通,另一端部与第2周向槽16相连通。吸音浅槽54以第2周向槽16侧配置在蹬出侧的方式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倾斜。
在第2接地部50的隔着吸音空洞部52而与吸音浅槽54相反的一侧上,构成有刀槽花纹56。刀槽花纹56构成为一端部与第3周向槽18相连通,另一端部到达吸音空洞部52的蹬出侧的端部附近。刀槽花纹56以其靠第3周向槽18的一侧配置在踏入侧的方式与吸音浅槽54同向地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倾斜。刀槽花纹56与吸音空洞部52不连通。吸音空洞部52的容积、吸音浅槽54的截面面积及长度是根据亥姆霍兹共鸣理论式设定为与行驶时的预定的噪音频率相对应,能够减轻该频率的噪音。
在第2接地部50的吸音浅槽54与第2周向槽16相交叉的部分处形成有角部51。在角部51处形成有向第2周向槽16突出的第2突部58。角部51为锐角且进行了倒角。
如图8及图9所示,第2突部58具有自第2接地部50的第2周向槽16侧的壁面的中间部朝向第2周向槽16的槽底倾斜的倾斜面59。第2突部58与吸音浅槽54同向地延伸,并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倾斜。如图8所示,从轮胎周向观察,第2突部58为三角形状。
此外,从接地面侧观察,第2突部58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与吸音浅槽54同向地倾斜。因而,不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伸出部分,在轮胎周向上也具有伸出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在雪上的制动性能、牵引性能,还能够提高转弯性能。
优选的是,第2突部58的自第2接地部50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3为第2周向槽16的槽深H6的30%~70%。若第2突部58的高度H3不足第2周向槽16的槽深H6的30%,则不能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若超过第2周向槽16的槽深H6的70%,则不能有效地兼具排水性与雪上性能。因而,优选的是,第2突部58的自第2接地部50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3为第2周向槽16的槽深H6的30%~70%。
此外,优选的是,第2突部58向第2周向槽16的伸出宽度W3为第2周向槽16的槽宽度W6的10%~50%。若第2突部58的伸出宽度W3不足第2周向槽16的槽宽度W6的10%,则不能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若超过第2周向槽16的槽宽度W6的50%,则不能有效地兼具排水性与雪上性能。因而,优选的是,第2突部58向第2周向槽16的伸出宽度W3为第2周向槽16的槽宽度W6的10%~50%。另外,更优选的是,第2突部58的自第2接地部50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3为第2周向槽16的槽深H6的40%~60%。
在第3周向槽18的胎肩侧,构成有内侧胎肩接地部60。在内侧胎肩接地部60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构成有沿轮胎周向连续的刀槽花纹62。在刀槽花纹62与第3周向槽18之间构成有刀槽花纹64。刀槽花纹64连通于刀槽花纹62及第3周向槽18,配置在与第2接地部50的刀槽花纹56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此外,刀槽花纹64的靠第3周向槽18侧的端部配置在与刀槽花纹56的靠第3周向槽18侧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
在内侧胎肩接地部60的刀槽花纹64与第3周向槽18相交的部分,构成有角部61。在角部61中形成有向第3周向槽18突出的第3突部66。角部61为锐角且进行了倒角。如图9及图10所示,第3突部66具有自内侧胎肩接地部60的第3周向槽18侧的壁面的中间部朝向第3周向槽18的槽底去而倾斜的倾斜面68。第3突部66与刀槽花纹64同向地延伸,并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倾斜。如图10所示,从轮胎周向观察第3突部66为三角形状。
此外,从接地面侧观察,第3突部66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与刀槽花纹64同向地倾斜。因而,不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伸出部分,在轮胎周向上也具有伸出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在雪地上的制动性能、牵引性能,还能够提高转弯性能。
在比刀槽花纹62靠胎肩侧构成有端部浅槽63。端部浅槽63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在相邻的端部浅槽63之间构成有两条刀槽花纹65、67。刀槽花纹65、67被沿轮胎周向配置的刀槽花纹69连结。
优选的是,第3突部66的自内侧胎肩接地部60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4为第3周向槽18的槽深H7的30%~70%。若第3突部66的高度H4不足第3周向槽18的槽深H7的30%,则不能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若超过第3周向槽18的槽深H7的70%,则不能有效地兼具排水性与雪上性能。因而,优选的是,第3突部66的自内侧胎肩接地部60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4为第3周向槽18的槽深H7的30%~70%。另外,优选的是,第3突部66的自内侧胎肩接地部60的壁面侧的槽底起的高度H4为第3周向槽18的槽深H7的30%~70%,更优选的是40%~60%。
此外,优选的是,第3突部66向第3周向槽18的伸出宽度W4为第3周向槽18的槽宽度W7的10%~50%。若第3突部66的伸出宽度W4不足第3周向槽18的槽宽度W7的10%,则不能有效地提高雪上性能。此外,若超过第3周向槽18的槽宽度W7的50%,则不能有效地兼具排水性与雪上性能。因而,优选的是,第3突部66向第3周向槽18的伸出宽度W4为第3周向槽18的槽宽度W7的10%~50%。此外,更优选的是,第3突部66向第3周向槽18的伸出宽度W4为第3周向槽18的槽宽度W7的40%~50%。
通过以上述方式设定高度H4及伸出宽度W4,使第2突部66的与第3周向槽18的槽截面相同方向的截面相对于第3周向槽18的槽截面的占有率为10%~15%。
在第1周向槽14的胎肩侧构成有外侧胎肩接地部70。在外侧胎肩接地部70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处以彼此分离的方式构成有沿轮胎周向连续的刀槽花纹72、74。
自第1周向槽14侧比刀槽花纹72稍微朝向胎肩侧去而构成有端部浅槽73。端部浅槽73配置为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在相邻的端部浅槽73之间构成有刀槽花纹75。
在刀槽花纹72与第1周向槽14之间构成有刀槽花纹76、77。刀槽花纹76构成为在端部浅槽73的延长线上与端部浅槽73同向。刀槽花纹77的一端部连通于刀槽花纹75的端部及刀槽花纹72,另一端部连通于第1周向槽14,并配置在与横向花纹槽30大致平行的方向上。
在外侧胎肩接地部70的第1周向槽14侧,在与横向花纹槽30相对应的位置处构成有缺口部79。
(作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中,由于在胎面12上配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周向槽14、第2周向槽16以及第3周向槽18的这三条周向槽,因此可确保基本的排水性、在干燥路面、湿润路面行驶时的直行稳定性。
而且,由于在胎面12上配置有以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20°~60°的方式倾斜的横向花纹槽30,因此能够发挥高于以往的全季节轮胎的排水性。还能够抑制噪音。
此外,由于横向花纹槽30构成为槽宽度朝向第1周向槽14去而变宽,因此能够提高朝向第1周向槽14的排水性。
此外,由于横向花纹槽30朝向第1周向槽14侧而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方向(角部24的角度变大的方向)弯曲,因此与将横向花纹槽设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短自横向花纹槽30朝向第1周向槽14的距离而提高排水性。
此外,由于在划分接地部22中,在角部24侧,面对横向花纹槽30而形成有台阶部40,因此能够确保在横向花纹槽30处的排水性,并且提高划分接地部22的刚性而抑制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角部24侧形成有台阶部40,但也可以在划分接地部22的踏入侧的端边也形成与台阶部40相同结构的台阶部。
此外,通过将横向花纹槽30的第2周向槽16侧设为槽底浅于第1周向槽14侧的槽底的浅槽30A,能够提高胎面12靠近轮胎赤道面CL的部分(接地压较高的部分)的强度,有效地提高划分接地部22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划分接地部22中构成有划分浅槽34、36,因此能够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此外,由于划分浅槽34、36呈弧状,因此与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形成较长的连通槽,能够进一步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制动性能以及牵引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划分浅槽34、36采用了深度比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浅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划分浅槽34、36具有与横向花纹槽30的第1周向槽14侧的深度相同的深度。特别是,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形成浅槽,能够确保划分接地部22的刚性并且形成边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周向槽14、第2周向槽16以及第3周向槽18上分别设有第1突部46、第2突部58以及第3突部66,因此与没有这些突起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在雪上的牵引性能、制动性能。同时,也能够确保第1周向槽14、第2周向槽16以及第3周向槽18的槽容积,也能够确保排水性。
此外,由于第1突部46设置在划分接地部22的角部24侧,因此能够增强角部24的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周向槽14、第2周向槽16以及第3周向槽18上分别设有第1突部46、第2突部58以及第3突部66,但也可以在任意一条或两条槽上设置突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2接地部50上构成有吸音槽52,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噪音抑制效果。
另外,替代本实施方式的吸音空洞部52,也可以在第2接地部50上构成图11所示的吸音空洞部80。而且,也可以构成自吸音空洞部80的中间部向蹬出方向延伸而与第2周向槽16相连通的槽82。
实施例
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实施例)与具有日本特许3222953号公报(比较例0)所公开的胎面的充气轮胎进行雪上性能和驾驶稳定性能的评价。雪上性能是在平坦的直行路的测试路线中,利用车载测量仪器测量出雪上加速、雪上制动距离。驾驶稳定性能是在具有起伏的盘旋路(干燥)中,由测试驾驶员进行感觉评价。评价都是将比较例作为100而利用指数进行的。数值越高表示性能越好。
另外,将轮胎尺寸都设为225/45R17。
(表1)
雪上性能 驾驶稳定性能
比较例0 100 100
实施例 120 120
根据表1明确可知,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具有较高的雪上性能、驾驶稳定性能。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第1突部46的周向槽(实施例1~实施例4)与具有其他形状的突部的周向槽(比较例1~比较例10),对于排水性、雪上性能进行了解析。以未设置突部的比较例10的指数为100的方式进行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高。周向槽与突部之间的关系、突部的截面形状如图12所示。
如图12所示,对于比较例1~比较例9,雪上性能较高,但排水性的指数变得低至97.0以下。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能够使排水性能维持在98.0以上,并且对于雪上性能也获得较高的评价。

Claims (13)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该充气轮胎包括:
多条周向槽,其设置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
构成在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最外侧的最外侧周向槽及与该最外侧周向槽相邻的第2周向槽之间的接地部;以及
多条横向花纹槽,其配置成自上述最外侧周向槽朝向轮胎赤道面侧延伸,并且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而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
在利用上述横向花纹槽将上述接地部沿轮胎周向划分而成的划分接地部中,形成有使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槽之间相连通的弧状的连通槽,
上述横向花纹槽构成为与上述第2周向槽相连通,
在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槽之间设置有刀槽花纹,
在利用上述横向花纹槽将上述接地部沿轮胎周向划分而成的划分接地部的上述最外侧周向槽侧的角部成为锐角的一侧,面对上述横向花纹槽,自上述最外侧周向槽朝向轮胎赤道面侧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自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槽底立起,并具有比上述划分接地部的接地面低的台阶面,
上述台阶部的上述台阶面与上述连通槽的槽底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槽的深度比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深度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向花纹槽以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角度为20°~60°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阶部向上述横向花纹槽的伸出宽度为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槽平均宽度的1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阶部的自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槽底起的高度为上述横向花纹槽的最外侧周向槽侧的深度的3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向花纹槽的上述第2周向槽侧成为比上述最外侧周向槽侧浅的浅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胎面中形成三条上述周向槽,该周向槽中的一条周向槽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一侧而成为上述最外侧周向槽,其他两条周向槽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向花纹槽构成为槽宽度朝向上述最外侧周向槽去而变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向花纹槽朝向上述最外侧周向槽而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划分接地部中,形成有使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槽之间相连通的、比上述最外侧周向槽侧浅的浅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气轮胎具有第2接地部,该第2接地部构成于上述第2周向槽和与上述最外侧周向槽相反一侧的上述周向槽之间,
在上述第2接地部中,沿轮胎周向构成有多个吸音部,该吸音部具有共鸣空洞部和与该共鸣空洞部及上述第2周向槽相连通的连通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条周向槽的至少一条中设置突出部,该突出部自单侧的上述接地部列的侧壁突出,并具有自该侧壁到达上述周向槽的槽底的倾斜面,
上述突出部的高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上述周向槽的槽深的30%~70%,上述突出部向上述周向槽的伸出宽度为设有该突出部的周向槽的槽宽度的10%~5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接地面侧观察,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横向花纹槽同向地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
CN201180011175.7A 2010-02-26 2011-02-17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2156 2010-02-26
JP2010-042155 2010-02-26
JP2010042155A JP5489782B2 (ja) 2010-02-26 2010-02-26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42156A JP5461233B2 (ja) 2010-02-26 2010-02-26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42154 2010-02-26
JP2010042154A JP5419752B2 (ja) 2010-02-26 2010-02-26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11/053394 WO2011105281A1 (ja) 2010-02-26 2011-02-1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286A CN102770286A (zh) 2012-11-07
CN102770286B true CN102770286B (zh) 2015-12-16

Family

ID=44506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1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286B (zh) 2010-02-26 2011-02-1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81210B2 (zh)
EP (1) EP2540526B1 (zh)
CN (1) CN102770286B (zh)
WO (1) WO20111052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5968B2 (ja) * 2011-12-28 2014-0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12397B2 (ja) * 2012-10-24 2016-10-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4220977A1 (de) * 2014-10-16 2016-04-2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434857B2 (ja) * 2015-05-12 2018-12-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63684B2 (ja) * 2015-10-30 2020-03-13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70157990A1 (en) * 2015-12-08 2017-06-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JP6902335B2 (ja) * 2016-06-13 2021-07-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09476181B (zh) * 2016-08-02 2021-06-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DE102018220894A1 (de) 2018-12-04 2020-06-0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JP7275834B2 (ja) * 2019-05-14 2023-05-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EP3744537B1 (en) * 2019-05-31 2021-12-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7599A1 (en) * 1996-01-30 1997-08-06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yre
CN101360619A (zh) * 2005-12-21 2009-02-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111A (ja) 1984-06-30 1986-01-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322953A (ja) 1989-06-20 1991-01-31 Kikkoman Corp 味付け豆腐の製造法
JP3222953B2 (ja) 1992-11-05 2001-10-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796716A (ja) 1993-09-29 1995-04-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DE29825135U1 (de) 1997-12-04 2005-05-1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aufflächenprofil eines Winterreifens
DE19753819B4 (de) * 1997-12-04 2004-04-0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aufflächenprofil eines Winterreifens
DE19957915B4 (de) 1999-12-02 2005-08-1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4275283B2 (ja) * 2000-02-16 2009-06-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672026B2 (ja) 2001-11-21 2005-07-1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65718B2 (ja) 2002-05-09 2008-03-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22179B2 (ja) * 2002-06-18 2008-07-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312488A1 (de) 2003-03-20 2004-09-30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reifen, insbesondere Winterreifen mit einem Laufstreifenprofil
JP4776152B2 (ja) 2003-08-05 2011-09-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68034B2 (ja) * 2003-12-26 2009-05-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80387B2 (ja) * 2004-05-27 2010-11-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64085B2 (ja) * 2005-07-22 2011-08-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85490B2 (ja) 2005-10-18 2011-10-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トレッドの傾斜溝構造
JP2008044441A (ja) 2006-08-11 2008-02-2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096990B1 (ko) * 2006-12-20 2011-12-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리지스톤 공기입 타이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7599A1 (en) * 1996-01-30 1997-08-06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yre
CN101360619A (zh) * 2005-12-21 2009-02-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0526A4 (en) 2015-11-18
EP2540526A1 (en) 2013-01-02
EP2540526B1 (en) 2017-04-05
US20120318419A1 (en) 2012-12-20
WO2011105281A1 (ja) 2011-09-01
US9481210B2 (en) 2016-11-01
CN102770286A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286B (zh) 充气轮胎
US9889708B2 (en) Pneumatic tire
JP533720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891392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urved oblique grooves and chamfers
US9278581B2 (en) Pneumatic tire
KR101520650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CN103101402B (zh) 零压轮胎
CN101856954B (zh) 充气轮胎
KR101962976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895453B (zh) 充气轮胎
CN102007006B (zh) 充气轮胎
JP4367965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00116392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564160A (zh) 充气轮胎
CN106183642A (zh) 充气轮胎
JP65710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7377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302551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V-shaped groove
CN106604833A (zh) 充气轮胎
CN102883893B (zh) 充气轮胎
CN106183651B (zh) 充气轮胎
JP54197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446629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1808350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824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