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1680B - 具有用于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电线引导部分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于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电线引导部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51680B CN102751680B CN201210117641.6A CN201210117641A CN102751680B CN 102751680 B CN102751680 B CN 102751680B CN 201210117641 A CN201210117641 A CN 201210117641A CN 102751680 B CN102751680 B CN 1027516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
- wire guide
- wire
- guide part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7—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08—Joints for connecting non cylindrical conduits, e.g.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具有用于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电线引导部分。电线引导部分包括肋,所述肋从电线引导部分的外表面突出,用于防止带滑移。肋的至少后端面限定了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在电线引导部分的边缘处与外表面相交成锐角。电线引导部分可以被设置成相对于电气接线盒主体的竖直壁向下倾斜。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引入本专利申请所基于的优先权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9396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汽车的交通工具的电气接线盒中的功能部分中的结构,所述功能部分适于引导电线,所述结构适于防止围绕功能部分缠绕以将线束固定到该功能部分的带移位。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了多种类型的电线引导部分,所述部分适于通过围绕可以包括多条电线的线束缠绕带而将线束固定到电气接线盒中的电线引导部分。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07-28806(图1和图2)公开了一种电气接线盒的现有技术构造,所述电气接线盒包括:下壳体,连接块插入到所述下壳体中,所述连接块连接有诸如熔丝和继电器的电气部件。现有技术的电气接线盒还包括附接到下壳体的上壳体。
传统接线盒的电线引导部分由(a)设置在连接块上的倒置水槽状的上部固定件和(b)设置在下壳体上的水槽状的下部固定件构造而成。电线放置成线束的形式并插入到且穿过位于上部固定件和下部固定件之间的空间,其中每根所述电线均连接到连接块的电气部件中的对应的一个。线束通过缠绕带而被固定到上部固定件和下部固定件。
除了以上示例,图5图解了传统用于缠绕带的电线引导部分结构的另一个示例。在这样电气接线盒的背景下描述了这个结构,所述电气接线盒包括:容纳有未示出的连接块的框架31、附接到框架31的下盖32,以及未示出的附接到框架31的上盖。
框架31包括倒置水槽状的电线引导壁33。下盖32包括板状的电线支撑壁34,所述电线支撑壁34与电线引导壁33的下部部分相对。电线引导壁34的至少外表面包括从其突出的防止带滑移的肋35。肋35包括前侧倾斜表面35a和用于钩住带的后侧竖直表面35b。
多条电线以线束的形式放置,所述多条电线中的每一根均延续到未示出的连接块的电气部件,并且所述多条电线被沿着电线引导部分36引导到外部,所述电线引导部分36由电线引导壁33和电线支撑壁34构成。带沿着电线引导部分36的外表面和肋35的外表面围绕线束沿着所述线束的径向缠绕,并且线束被固定到电线引导部分36。而且,使位于电线引导部分36和线束之间的空间防水。
在用于图5示出的传统电线引导部分的现有技术的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情况下,如用虚线表示的那样,用于防止带滑移的肋35的后端面(钩住带的表面)35b与电线引导壁33的外表面相交。而且,电线引导部分36设置成向下倾斜。
因此,在在车辆行驶期间的较大振动作用于车辆上或较大的牵拉力作用在线束上的情况下,带可能会向前发生移位(朝向电线引导部分36的边缘)。带的移位减小了线束的固定力,并且水可能通过由缠绕的带发生移位而产生的空间进入到电线引导部分36的内部。
鉴于上述问题,能够意识到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带移位的结构或特征的电线引导部分,所述结构或特征允许有效地防止由于线束的牵拉或振动而造成的带在电线引导部分中的移位,并且另外,即使当电线引导部分被布置成向下倾斜时也允许有效地防止带移位。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是引导电线的电线引导部分,所述电线引导部分包括用于防止围绕电线引导部分缠绕的带移位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肋,所述肋从电线引导部分的外表面突出,所述至少一个肋至少包括后端面,所述后端面限定了在引导部分的前端处与所述引导部分的外表面相交的倾斜表面,所述肋适于防止带滑移。
给定以上限定的构造,当电线(所述电线可以构成线束)插入到并且穿过电线引导部分并且通过围绕所述电线和电线引导部分缠绕的带将电线固定到电线引导部分时,钩状肋用作适于钩住带的功能部分,并且带被钩在肋的后端面上,以便防止带向前移位。
优选地,相对于电气接线盒的竖直壁部分,电线引导部分被设置成倾斜地向前,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肋的至少后端面被设置成平行于竖直壁部分。
电线引导部分向下倾斜,并且围绕电线引导部分缠绕的带易于向前移位。然而,给定以上限定的构造,通过肋的后端面有效地防止带移位。而且,当电气接线盒主体、电线引导部分、和肋整体地由树脂模制而成时,从模具中取出电气接线盒的方向与从模具中取出肋的方向一致。因此,能够轻易地从模具中取出所述电气接线盒主体和所述肋。
优选地,电线引导部分包括上部壁部分和下部壁部分。至少一个肋可以从上部壁部分和下部壁部分中的一个突出,并且所述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从上部壁部分和下部壁部分中的另一个突出,所述第二肋具有后端面,所述第二肋的后端面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肋的后端面。
根据上述限定的构造,能够顺利地实施缠绕带的操作,而不会被具有平行的后端面(即,钩住带的表面)的上部肋和下部肋(第一肋和第二肋)干扰。
附图说明
在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用于防止带移位的特征的电线引导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在圆圈中图解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是用于电线引导部分的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用于电线引导部分的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4是侧视图,其中电线引导部分被用点划线图解的带缠绕;和
图5是传统的电线引导部分中的示例性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1到图4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到图4描绘了适于引导电线的功能部分(在下文中,这个功能部分将被称作“电线引导部分”),所述功能部分具有构造成用于防止带(将在后面描述带)无意地离开其预期位置的结构(以下将被称为“防止带移位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局部描绘了电气接线盒3。电气接线盒3包括(A)具有竖直侧壁4的框架1和(B)具有底部壁6的下盖2。
框架1是电气接线盒3的主体。框架1和下盖2均由合成树脂制成。
框架1的竖直侧壁4包括电线引导壁5,所述电线引导壁5具有倒置的水槽状,并且从所述竖直侧壁4向下倾斜地突出。
下盖2的底部壁6包括从所述底部壁6向下倾斜地突出的电线支撑壁7。底部壁6被设置在电线引导壁5的下方,并且与电线引导壁5相对。
电线引导部分21由(a)上部的倒置水槽状的电线引导壁5和(b)电线支撑壁7构造而成。
在此能够想到的是,电线引导壁5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的“上部壁部分”。同样,电线支撑壁7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的“下部壁部分”。而且,竖直侧壁4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的“竖直壁部分”。
仍然参照图1,防止带移位的结构通过(i)设置在电线引导壁5的有坡度的上表面5a上的多个肋8和(ii)设置在电线支撑壁7的倾斜的下表面7a(外表面)上的一个肋9构造而成。
应当注意地是,有坡度的上表面5a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的“外表面”。所述一个肋9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的“第二肋”。
肋8从上表面5a竖直地(或垂直地)向上突出。肋8被构造成用于防止带滑移。能够想到地是,在这个图解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肋8,即,前肋8和后肋8。
肋9从下表面7a向下竖直地突出。肋9也被构造成用于防止带滑移。
依然参照图1,电线引导壁5的每个肋8均包括:(a)竖直(垂直)前端面8a;(b)竖直(垂直)后端面8b;(c)上端面8c,所述上端面8c以有坡度的方式(或向下倾斜地)延续到前端面8a和后端面8b;以及(d)右侧的弯曲或锥形的端面8d和左侧的弯曲或锥形的端面8d。
前端面8a和后端面8b与电线引导壁5的上表面5a相交成锐角θ。由于后端面8b用作肋的钩住表面,所以由后端面8b和电线引导壁5的上表面5a所限定的角度θ具体地是锐角。
当假定上表面5a限定了水平面时,后端面8b呈有坡度的表面的形状。肋8的后端面8b与框架1的竖直的一个侧壁4相互平行延伸。
鉴于肋8的刚度和通过树脂成型形成部件的效率(这种效率可以被称作脱模性能),后端面8b和上表面5a之间的相交部分具有较小的弯曲表面8e。
在树脂成型操作中,框架1将被沿着竖直方向向上从模具取出。同样,在肋的树脂成型中,肋将被沿着相同的竖直方向向上从模具中取出,所述肋的树脂成型显而易见地可以被表述为电线引导壁5的树脂成型。能够想到的是,框架1的侧壁4、电线引导壁5、以及肋8被相互整体地树脂模制为一件。
前肋8被设置在电线引导壁5的边缘5b(所述边缘5b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的“前端部”)的附近。后肋8与前肋8间隔开的程度略微大于带(未示出)的宽度。肋8的沿着高度突出的量可以是前肋8和后肋8的节距的一半。
还参照图1,电线支撑壁7比电线引导壁5薄,以便具有沿着所述电线支撑壁7的宽度方向的柔韧性。在自由状态中(在所述自由状态中,带未缠绕),电线支撑壁7的下表面7a(外表面)和上表面7b(内表面)相对于电线引导壁5的上表面5a(外表面)和下表面(内表面)水平布置。
电线支撑壁7的肋9相对于电线引导壁5的肋8水平布置。肋9的厚度大体是电线引导壁5的肋8的厚度的一半。肋9的沿着高度的突出量(长度)与肋8的沿着高度方向的突出量(长度)相同。
肋9的前端面9a和后端面9b(所述后端面9b是钩住带的表面)中的每个均竖直地突出并且布置成相互平行。连接前端面9a和后端面9b的下端面9c水平地延伸。
肋9的后端面9b与电线支撑壁7的下表面7a相交成钝角。肋9的前端面9a与电线支撑壁7的下表面7a相交成锐角。前端面9a和下表面7a之间的相交区域限定了小的弯曲表面9e。
仍然参照图1,参照假想的竖直线(例如,框架1的侧壁4的外表面),与电线引导壁5的边缘5b(前端部)相比,电线支撑壁7的边缘7c(前端部)设置成更向后。电线支撑壁7的肋9设置成比电线引导壁5的后肋8更靠后。电线支撑壁7的肋9的基部端部7f大体设置在电线支撑壁7的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处,所述基部端部7f是上部端部,所述上部端部是肋9与电线支撑壁7相交的区域。
电线支撑壁7延续到下盖2的底部壁6和右侧壁11以及左侧壁11。后肋10被设置成从底部壁6的水平部分(也同样用附图标记6表示)悬空向下。后肋10略高于前肋9,并且布置成水平于(horizontalto)前肋9。水平底部壁6不具有柔韧性。当底部壁6被看作是电线支撑壁7的一部分时,则电线支撑壁7通过前侧部的有坡度的部分(7)和后侧部的水平部分(6)而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成钝角的V状。
侧壁11连同底部壁6向上向后延伸。在后肋10的后部,侧壁11的上端部部分11a沿着电线引导壁5的竖直侧壁12的内表面进入电线引导壁5,其中侧壁11的外表面的止动突出部13抵接在电线引导壁5的侧壁12的下端部12a上。
参照描绘了正视图的图2,电线引导壁5包括:(a)右侧的竖直侧壁12和左侧的竖直侧壁12;(b)向下向前的上部壁5a;和(b)在位于上部壁5a和侧壁12之间的相交区域处的弯曲的壁部分14。
电线引导壁5的彼此平行的前肋8和后肋8具有相等或相似的从上部壁5a朝向右侧的弯曲壁部分14和左侧的弯曲壁部分14的长度。当在描绘了平面视图的图2中观察时,可以看到肋8的竖直前端面8a和水平上端面8c。电线引导壁5的基部端部侧的部分15整体延续到框架1的侧壁4和托架16,用于固定。
还参照图2,下盖2通过锁定元件与框架1相接合(例如,易弯曲的锁定钉18与锁定框架件17的接合)。
在电线引导壁5的上部壁5a的下方,电线支撑壁7的内表面7b布置成向下向前,水平底部壁6的内表面延续到内表面7b的后部部分。右侧壁11和左侧壁11布置在底部壁6的两个侧部处。容纳在框架1中的连接块19的顶部部分相对于框架1暴露于上部空间。
参照描绘了平面视图的图3,前肋8和后肋8被设置在框架1的向下向前的电线引导壁5的上部壁5a处,所述前肋8和所述后肋8从所述上部壁5a竖直(垂直)向上直立并且相互平行。肋8中的每一个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假想延伸平面与电线引导壁5的右侧壁12和左侧壁12的向上的假想延伸平面相交。当在描绘了平面视图的图3中观察时,可以看到肋8的上端面8c呈现向下向前的坡面形状。
连接块19容纳在由框架1的外围壁所限定的空间中,所述框架1被竖直的四个侧壁4所限定(外围壁也用附图标记4表示)。连接块19在其顶部部分上具有连接器部分19a、熔线(熔丝)安装部分、以及继电器安装部分。
延续到连接到连接器、熔线(熔丝)、以及继电器的端子的多条电线20(线束)(也见图4)被引导出电线引导部分21,所述电线引导部分21包括电线引导壁5和电线支撑壁7。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束20被未示出的捆扎带(banding band)固定到电线引导壁5。在图1和图3中,捆扎带插入部分用附图标记22表示。
参照图4,多条电线20(构成线束)穿过电线引导部分21,如先前描述的那样,所述电线引导部分21包括电线引导壁5和电线支撑壁7,并且单面粘合树脂带23围绕线束20和电线引导部分21缠绕。
在这个先前详细描述的说明性的实施例中,电线引导壁5的肋8的后端面8b相对于电线引导壁5的向前向下的上部壁表面5a竖直地(垂直地)定位,并且肋8以钩状方式从上部壁表面5a突出。因此,带23被肋8的后端面8b牢牢地钩住,以便有效地防止由车辆振动和电线20的牵拉所导致的带23的移位(以及脱离)。
而且,由于电线支撑壁7的前肋9和后肋10布置成与电线引导壁5的肋8平行(不均匀的平行),所以能够顺利地实施缠绕带的操作。而且,由于电线引导壁5的肋8沿着与框架1的竖直侧壁4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竖直方向)突出(见图1),所以与电线引导壁5成一体的框架1能够被顺利地从模具中取出,而不会被模具卡住。同样,由于电线支撑壁7的肋9连同后肋10沿着与下盖2的竖直侧壁11的方向一样的方向(竖直方向)突出,所以在树脂成型操作中,与电线支撑壁7成一体的下盖2能够被顺利地从模具中取出,而不会被所述模具卡住。
尽管上述实施例使用了薄且易弯曲的电线支撑壁7,但是电线支撑壁7可以较厚而没有柔韧性。而且,在图1的倒置的视图中能够想到地是,框架1可以包括板状电线支撑壁7,以及下盖2可以包括水槽状电线引导壁5。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想到的是设置有肋8,所述肋8具有与电线支撑壁7的外表面7a成锐角相交的后端面8a,以及电线引导壁5的外表面5a包括肋9,所述肋9具有与电线引导壁5的外表面5a成钝角相交的后端面9b。
而且,电线支撑壁7可以呈现水槽状,所述水槽状对应于电线引导壁5的水槽状,并且这些两个元件可以接合在一起,以便构成矩形横截面的电线引导部分21。
再次参照图1,以与电线引导壁的肋8的后端面8a相似的方式,电线支撑壁7的肋9的后端面9b可以与电线支撑壁7的外表面7a相交成锐角。而且,肋8、9的数量能够按照需要而进行规定。例如,电线引导壁5的肋8在数量上可以是一个到三个,电线支撑壁7的肋9在数量上可以是零到两个。
还能够想到地是,电线引导壁5和电线支撑壁7可以设置成与框架1成一体(同一电气接线盒主体)。而且,可以取消框架1,并且下盖2(电气接线盒主体)、上盖、和下盖2中的电气部件安装部分可以设置在电气接线盒中,在所述电气接线盒中,设置在下盖2中的电线引导部分21可以包括上肋和/或下肋8至10。
尽管在电气接线盒3的背景下已经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电线引导部分21可以被设置在棱柱状的未示出的线束保护装置的端部处(所述线束保护装置可以包括水槽状保护装置主体和板状盖),用于从外部插入多条电线20(线束)以及从外部保护多条电线20,并且电线引导部分21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上部肋和下部肋8至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线引导部分的防止带移位的结构,所述电线引导部分结合在诸如电气接线盒和线束保护装置的盒状主体中。所述结构构造成防止用于将线束固定到电线引导部分的带移位,并使所述线束和电线引导部分防水,其中所述带围绕电线引导部分缠绕。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提到固定线束的强度,并且防止水经由在已经移位的缠绕带中所产生的间隙进入到所述盒状主体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以上图解的实施例的构造,使得能够通过电线引导部分的肋的钩住带的后端面来防止带的向前移位。因此,使得能够防止由于带的移位而导致将电线(或线束)固定到电线引导部分的固定力降低,并且防止水通过在缠绕的带中所产生的空隙进入到电线引导部分的内部空间中。
而且,即使当电线引导部分被设置成向下倾斜,从而导致带易于朝向电线引导部分的边缘移位时,肋也允许有效地防止带的移位,从而增加由第一方面所获得的效果。
另外,在电气接线盒体主体、电线引导部分、和肋的整体树脂成型中,能够顺利地沿着相同的方向从模具中取出电气接线盒主体和肋,从而提高了树脂成型操作的灵活性。
而且,能够顺利地进行用于平行的后端面(即,具有钩住带的表面的上部肋和下部肋)的带缠绕操作而不受干扰,并且因此能够改进带缠绕操作。
在上文中,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中的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这些和其它的变形方案、修改方案、以及替代方案。因此,将认识到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和限制。
Claims (3)
1.一种引导电线的电线引导部分,所述电线引导部分包括用于防止围绕所述电线引导部分缠绕的带移位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肋,所述至少一个肋从所述电线引导部分的外表面突出,所述至少一个肋至少包括限定了倾斜表面的后端面,所述倾斜表面形成于与所述至少一个肋的前端面相反的一侧并与所述电线引导部分的外表面以锐角相交,所述肋适于防止所述带滑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引导部分,其中,所述电线引导部分设置成相对于电线接线盒的竖直壁部分倾斜地向前,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肋的至少所述后端面被设置成平行于所述竖直壁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引导部分,其中,所述电线引导部分包括上部壁部分和下部壁部分,所述至少一个肋从所述上部壁部分和所述下部壁部分中的一个突出,所述结构还包括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从所述上部壁部分和所述下部壁部分中的另一个突出,所述第二肋的后端面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肋的后端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93969 | 2011-04-20 | ||
JP2011093969A JP5798361B2 (ja) | 2011-04-20 | 2011-04-20 | 電線導出部のテープずれ防止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51680A CN102751680A (zh) | 2012-10-24 |
CN102751680B true CN102751680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6087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7641.6A Active CN102751680B (zh) | 2011-04-20 | 2012-04-20 | 具有用于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电线引导部分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29409B2 (zh) |
EP (1) | EP2515402B1 (zh) |
JP (1) | JP5798361B2 (zh) |
CN (1) | CN1027516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35805B2 (ja) * | 2010-07-22 | 2014-07-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5846750B2 (ja) * | 2011-03-25 | 2016-01-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収納箱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
JP5994609B2 (ja) * | 2012-11-30 | 2016-09-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CN103108517A (zh) * | 2013-02-21 | 2013-05-15 | 上海磊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走线式基座 |
JP6095062B2 (ja) * | 2013-05-20 | 2017-03-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6224436B2 (ja) * | 2013-11-22 | 2017-11-0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16032412A (ja) * | 2014-07-30 | 2016-03-0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JP2016120901A (ja) * | 2014-12-24 | 2016-07-0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自動車用電源供給装置 |
JP6660914B2 (ja) * | 2017-04-27 | 2020-03-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12027350B (zh) * | 2020-08-19 | 2022-06-21 | 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拆装式魔术孔线槽扎带引导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22441A (ja) * | 1994-05-23 | 1995-12-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成形プロテクタ |
JPH09161580A (ja) * | 1995-12-01 | 1997-06-2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 |
JP3211707B2 (ja) * | 1997-03-11 | 2001-09-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3156626B2 (ja) * | 1997-03-11 | 2001-04-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3501087B2 (ja) * | 2000-03-29 | 2004-02-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クランプ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クランプ |
JP2007028806A (ja) | 2005-07-15 | 2007-02-0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電気接続箱の組立方法 |
JP2007288975A (ja) * | 2006-04-19 | 2007-11-01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5156258B2 (ja) * | 2007-04-19 | 2013-03-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導出部構造 |
JP5075547B2 (ja) * | 2007-09-20 | 2012-11-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車載用のプロテクタ |
JP5109965B2 (ja) * | 2008-12-24 | 2012-12-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JP5394824B2 (ja) * | 2009-05-29 | 2014-01-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5619495B2 (ja) * | 2010-07-02 | 2014-1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5595811B2 (ja) * | 2010-07-06 | 2014-09-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5798360B2 (ja) * | 2011-04-20 | 2015-10-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挿通部の結束バンド組付構造 |
JP2013150522A (ja) * | 2012-01-23 | 2013-08-0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ガイド部材 |
-
2011
- 2011-04-20 JP JP2011093969A patent/JP57983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17 EP EP12164427.2A patent/EP2515402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4-18 US US13/449,388 patent/US872940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4-20 CN CN201210117641.6A patent/CN10275168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267163A1 (en) | 2012-10-25 |
EP2515402B1 (en) | 2017-03-29 |
EP2515402A3 (en) | 2013-12-18 |
US8729409B2 (en) | 2014-05-20 |
CN102751680A (zh) | 2012-10-24 |
JP2012228080A (ja) | 2012-11-15 |
EP2515402A2 (en) | 2012-10-24 |
JP5798361B2 (ja) | 2015-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51680B (zh) | 具有用于防止带移位的结构的电线引导部分 | |
US7507905B2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CN104737398B (zh) | 布线线束、及布线线束的制造方法 | |
CN105531890B (zh) | 线束以及连接器 | |
CN103779814A (zh) | 电线容纳保护器 | |
US20110302746A1 (en) | Binding device | |
WO2019103030A1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及びハーネスアセンブリ | |
CN104471807B (zh) | 保护器 | |
CN102882168B (zh) | 捆束带的装接结构 | |
CN106253172A (zh) | 电连接箱 | |
JP2009274535A (ja) | 車両用の保護材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 |
JP6990365B2 (ja) | バッテリ端子の被水防止構造 | |
US20180208134A1 (en) | Protector and wire harness | |
US11485300B2 (en) | Wire harness protector and routing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using wire harness protector | |
CN104604062B (zh) | 电接线盒 | |
CN212861325U (zh) | 一种线束保护盒及汽车 | |
CN103534890A (zh) | 用于缠绕带的电线导出部结构 | |
JP5119895B2 (ja) | コネクタカバー | |
CN210246175U (zh) | 线缆槽盒组件 | |
JP4246032B2 (ja) | プロテクタ | |
CN217515109U (zh) | 护线盒及车辆 | |
CN214674009U (zh) | 一种汽车钣金线束固定结构 | |
KR200465856Y1 (ko) | 커넥터의 와이어커버 결합구조 | |
JP2024139982A (ja) | 電線の保持構造 | |
JP2020137212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