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6823B -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6823B
CN102746823B CN201210182757.8A CN201210182757A CN102746823B CN 102746823 B CN102746823 B CN 102746823B CN 201210182757 A CN201210182757 A CN 201210182757A CN 102746823 B CN102746823 B CN 102746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wave absorbing
coated
nickel
nickel p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27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6823A (zh
Inventor
张伟
王思捷
于鹤龙
张纾
赵阳
廖乐平
马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2101827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6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6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6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8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包括一个基层,该基层为网布,其两侧涂覆粘结剂涂层,所述粘结剂涂层为聚氯乙烯粘结剂涂层;在所述粘结剂涂层中包括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玻璃微珠;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以质量比计为:吸波剂粉体:粘结剂=0.17~1.85:1。本发明还提供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通过在聚氯乙烯粘结剂中添加吸波剂,可以兼具阻燃隔热和吸波功能。本发明所述材料可以在具有良好的阻燃隔热性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吸波强度、较宽的吸波频带、较小的面密度。可用于吸波遮障和电磁屏蔽等。

Description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阻燃、隔热和吸波材料应用领域,涉及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轻质,宽频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侦察探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电磁辐射危害的重视,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热点,常用的吸波材料很难将阻燃、隔热和吸波隐身集于一体。 
中国专利1651524A(公开号)公开了一种含碳纳米管复合涂层型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由聚合物和碳纳米管组成,利用碳纳米管的介电损耗,将雷达波转化为热能;中国专利1909115A(公开号)公开了难燃型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由无纺布及难燃材料组成,提高了基体的耐高温性能;中国专利101995187A(公开号)公开了红外雷达新型一体化隐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材料采用多层设计,对红外和雷达波段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总结目前常用的一些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材料功能比较单一,且性能非常有限。 
2、材料质量较大,价格较高,且寿命较短。 
3、材料制备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这种材料兼具阻燃、隔热和吸波功能,材料质量较轻,涂层较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包括一个基层,其为网布,其两侧涂覆粘结剂涂层,所述粘结剂涂层为聚氯乙烯粘结剂涂层;在所述粘结剂涂层中包括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玻璃微珠;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以质量比计为:吸波剂粉体:粘结剂=0.17~1.85:1。 
,还包括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即其与粘结剂的比例优选为: 
吸波剂:粘结剂=0.389~1.85:1;或者, 
吸波剂:粘结剂=0.19~1.222:1或者, 
吸波剂:粘结剂=12:13。 
在聚氯乙烯粘结剂中加入吸波剂,能够提高材料的隔热和吸波作用。另外,在吸波剂 和粘结剂的配比上如果不合理,例如吸波剂较多,相对粘结剂量较少,材料的机械性能例如抗拉性能、疲劳断裂强度等均会降低。一般粘结剂的量为低于35%,则本发明提供的材料机械性能将变差。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与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0~3):(0~4)。 
所说吸波剂是指由镀镍空心玻璃微珠,以及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按照所需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都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球,该成份可以使得材料的降温效果提高,如果单独使用玻璃微球,玻璃微球的加入量可达到30%。然而,如果玻璃微球的含量再增加,降温效果也不会提高更多。而玻璃微球的加入量15%以上就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在镀镍空心玻璃微球的含量达到16%以上时,降温效果就非常突出。镀镍玻璃微球的加入,也可以使得材料的吸波性能提高,为使材料偏向于优异的隔热和热红外隐身性能,在吸波剂中可单独使用或增大镀镍空心玻璃微珠的含量,在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含量为25%时,其在30~150℃之间,降温达2~15℃,在140℃左右时,最大降温达15℃。为使材料偏向于雷达隐身,可在由镀镍空心玻璃微珠中加入铁纤维和/或镀镍碳纤维组成的吸波剂,镀镍玻璃微球与两种至少之一的纤维构成导电吸波网络,在铁纤维与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含量为1:5,且吸波剂在粘结剂中的含量达到50%时,在8~18GHz波段,平均反射率小于-10dB。为降低材料的面密度,而又使材料具有较好吸波性能,可在由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和铁纤维组成的吸波剂中适当提高镀镍碳纤维含量,在镀镍碳纤维与铁纤维质量比为1:4时,综合面密度与吸波效果最佳。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为了适应各种使用的要求,需要有较小的面密度。使用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可以降低材料的面密度,使得材料轻软。 
铁纤维的加入会使得材料的面密度显著增加。为了保证材料的面密度较低,可以在吸波剂中加入镀镍碳纤维,同时减少铁纤维的加入量,这样,就可以得到吸波效果好,同时面密度较低、既具有良好的隔热、阻燃效果,又有良好的吸波特性的材料。 
本材料当其整体厚度为0.5mm~2mm时,面密度为0.5~4.5Kg/m2。本材料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 
如果考虑偏重吸收微波,所述吸波剂可以是包含较多的铁纤维和/或镀镍碳纤维;如果考虑偏重吸收红外线,所述吸波剂可以是包含多一些镀镍空心玻璃微珠。 
如下是一些优选方案: 
所述吸波剂只是包括镀镍玻璃微球,其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76~0.429),即粘结剂的比例在15~30%。优选镀镍玻璃微球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25:1。 
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和羰基多晶铁纤维,其吸波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90~0.923):1,镀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羰基多晶铁纤维=3:1:8,或者为1:1:6。 
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该吸波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25~0.667:1,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为2:3。 
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多晶铁纤维,该吸波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25~0.667:1,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为2:3。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镀镍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0.5~2)。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0.05~1.5)。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0.1~1):(1~6)。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中的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4。 
所述的网布可以是增强网布,该增强网布可以是指聚酯纤维网、玻璃纤维网或不锈钢网。 
所述镀镍空心玻璃微珠,采用钯活化、化学镀工艺获得,使得该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具有导电和软磁性能。 
所得镀镍空心玻璃微珠粒径优选为8~100μm,镀层均匀、致密,镀层含镍量大于95%。 
所述镀镍碳纤维,采用钯活化、化学镀工艺获得,使得该镀镍碳纤维具有导电和软磁性能。 
所得镀镍碳纤维优选直径1~7μm,长度50~200μm。 
所述多晶铁纤维,由五羰基铁Fe(CO)5采用磁引导气相分解法(MOCVD)制得。 
多晶铁纤维优选成圆柱形,直径1~3μm,长度100~200μm。 
上述材料的获得方法均为现有技术。 
所述网布为聚酯纤维网布、或玻璃纤维网布、或不锈钢网布。 
所述网布的厚度一般50~500μm。 
所述粘结剂是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而成,其配比为100:(20-150): (0-3),该比例为重量比。 
其中的增塑剂一般为DOP。 
其中的抗氧化剂一般为Sb2O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制备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珠,还包括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采用钯活化、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镀镍空心玻璃微珠,采用钯活化、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镀镍碳纤维,和/或采用磁引导气相分解法(MOCVD)制备羰基多晶铁纤维; 
步骤2:配制粘结剂:将聚氯乙烯、增塑剂及抗氧化剂按照100:(20-150):(0-3)的比例,配制粘结剂;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吸波剂和步骤2制备的粘结剂按照设定比例混合,并均匀分散,制成糊状物,即涂层材料; 
步骤4:将步骤3制成的涂层材料涂覆到网布的两个侧面上达到设定厚度,刷涂之后,放入模具中,170℃延压成形。 
进一步地,步骤4的涂覆操作可以采用二次涂覆,第一次涂覆粘结剂涂层,将网布两侧均匀刷涂涂层材料为设定厚度的50-80%,并150-180℃条件下固化15-30min,自然冷却,然后进行二次刷涂达到设定厚度。 
在第一次涂覆后,材料上可能出现气泡,在第二次涂覆之前,可以将气泡刺破。具体地,可以借助显微镜将预成型材料涂层中的汽泡用针刺破;去除气泡的目的是保持涂层的均质性,也保证涂层中吸波粉体的密实填充。 
本发明所说粘结剂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组成,具有优异的阻燃隔热性能,其阻燃氧指数最大可达45%。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配制粘结剂中,聚氯乙烯、增塑剂(DOP)和抗氧化剂(Sb2O3)可以按照100:50:2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步骤2中,对于镀镍空心玻璃微珠的镀镍:在采用钯活化、化学镀镍之后,可进行450℃镀层热处理步骤。对于碳纤维镀镍:在采用钯活化、化学镀镍之后可进行750℃镀层热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通过在聚氯乙烯粘结剂中添加吸波剂,可以兼具阻 燃隔热和吸波功能。本发明所述材料可以在具有良好的阻燃隔热性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吸波强度、较宽的吸波频带、较小的面密度。可用于吸波遮障和电磁屏蔽等。将几种轻质吸波材料混配作为吸波剂,并以具有阻燃、隔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为基体,制备轻质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具有现实的意义。 
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和碳纤维是两种轻质非金属材料,采用钯活化化学镀镍的方法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导电和软磁性能的镍镀层,其与具有优异磁损耗的多晶铁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可以制成对不同波段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吸波粉体。这种吸波粉体与具有阻燃性能的聚氯乙烯通过压延成形就可制备出集阻燃、隔热、吸波于一身的轻质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断面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中所添加的吸波剂中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和未镀镍的空心玻璃微珠的SEM图。 
图3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中所添加的吸波剂中镀镍碳纤维和未镀镍的碳纤维的SEM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中所添加的吸波剂中铁纤维和其局部放大的SEM图。铁纤维不需镀镍。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粉体中三种组份的比例为Ni-GB/Ni-CF/MIF=1:0.5:4的吸波剂与不同量的粘结剂混合得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氧指数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降温效果图,其中的H为吸波剂粉体,质量比为(Ni-GB/Ni-CF/Fe=3:1:8)。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效果图,吸波剂中只包含镀镍空心玻璃微球。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效果图,吸波剂中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质量比为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2:3,通过占空比计算,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这个比例上,二者能在机体中形成最好的导电吸波网络。 
图9为为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效果图,吸波剂中的H为吸波剂粉体,质量比为(Ni-GB/Ni-CF/Fe=3: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例对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发明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包括一个基层2,其为网布,是 增强网布。所述网布可以为聚酯纤维网布、或玻璃纤维网布、或不锈钢网布。基层2两侧涂覆粘结剂涂层:材料外涂层1和材料内涂层3。所述粘结剂涂层为聚氯乙烯粘结剂涂层;在所述粘结剂涂层中包括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玻璃微珠,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为吸波剂粉体:粘结剂=0.17~1.85:1。 
所述吸波剂还可以包括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即其与粘结剂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为: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与镀镍碳纤维和/或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0~3):(0~4)。 
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即其与粘结剂的比例优选为0.389~1.85:1。 
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即其与粘结剂的比例优选为0.19~1.222:1。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所述粘结剂的比例为:吸波剂:粘结剂=0.176~0.429:1。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镀镍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0.5~2);或者,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0.05~1.5)。 
下面是一些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聚氯乙烯粘结剂中加入吸波剂,吸波剂与粘结剂的比例是12:13,吸波剂中包括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同时还加入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三种组份的质量比为3:1:8。 
网布为聚酯纤维网布,厚度为100微米。所述聚氯乙烯粘结剂是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而成,其配比为100:50:2,该比例为重量比。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和镀镍碳纤维采用钯活化、化学镀工艺获得。 
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制备吸波剂: 
(1)空心玻璃微珠具体的钯活化、化学镀方法是: 
首先,对于空心玻璃微珠进行预处理: 
表面除油处理,空心将玻璃微珠放入30g/L NaOH或40g/L Na2CO3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400r/s,搅拌1小时取出;再将空心玻璃微珠进行丙酮整面,放入丙酮 与水体积比为1:1的溶液中,在超声波清洗仪中清洗2小时。 
其次对空心璃微珠进行表面偶联处理:按1:1的质量比将硅烷偶联剂(KH-550)与水配成均匀溶液,将溶液滴入经过上述预处理后的玻璃微珠中,充分混合1小时,成糊状。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80℃恒温3小时。 
再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钯活化:将氯化钯溶液(0.5g/L)加入烧杯中,滴加浓盐酸(0.2mol/L),缓慢升温至70℃,加入氯化亚锡溶液(20g/L),保温、同时磁力搅拌30分钟,配制敏化活化液;将偶联后玻璃微珠放入敏化活化液中进行活化。 
按如表1的比例配制化学镀镍溶液。 
表1 玻璃微珠镀镍所用溶液配方 
将活化后的空心玻璃微珠以5g/L的加载量添加到镀液中,在60℃温度保温反应3小时,并磁力搅拌,前15min,500r/h;后15min,100r/min,调整PH=4.5~6.0。 
将镀镍后的玻璃微珠充分干燥,并放入马弗炉中450℃热处理即得具有导电性和软磁性的镀镍空心玻璃微珠。 
所得镀镍空心玻璃微珠粒径为8~100μm,镀层均匀、致密,镀层含镍量大于95%,如图2所示。 
(2)镀镍碳纤维的制备 
镀镍碳纤维具体的钯活化、化学镀方法是: 
首先,对于镀镍碳纤维进行活化预处理: 
将碳纤维置于马弗炉内,400℃灼烧5min,氧化去除碳纤维表面的有机粘结剂;然后将其放入丙酮中2小时,磁力搅拌除油。 
将硝酸与浓硫酸按体积比3:2混合配制粗化液,将碳纤维浸泡其中10min,蒸馏水洗涤。目的是增加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利于贵金属离子的吸附,增强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敏化活化过程同镀镍玻璃微球中所述过程。 
按表2 比例配制成化学镀镍溶液。 
表2 碳纤维镀镍所用溶液配方 
将活化后的碳纤维以5g/L的加载量加入到镀液中,在60℃保温反应30min,并磁力搅拌,前15min,500r/h;后15min,100r/min,调整PH=4.5~6.0。 
将充分干燥的镀镍碳纤维放入马弗炉中750℃热处理,即得具有导电性和软磁性的镀镍碳纤维。 
所得镀镍碳纤维直径1~7μm,长度50~200μm,如图3所示。 
(3)羟基多晶铁纤维的制备 
具体的磁引导气相分解法(MOCVD)是: 
第一步,使分解器及恒温蒸发器预热,Fe(CO)5液体(流量为500mL/h)和承载氮气(流量为150mL/h)被引入恒温蒸发器中蒸发,蒸发后的Fe(CO)5和承载氮气一起被引入预热分解区,发生分解反应,供入的Fe(CO)5变为混合物Fem(CO)n。 
第三步,Fem(CO)n的混合物被安装于分解器顶部中心的供料喷嘴导入主分解器,加热至一定温度的稀释氨气以一定流速同轴引入反应柱中,Fem(CO)n蒸气在反应柱的恒温环境下与高温氨气快速混合,迅速分解,生成大量铁晶核,纤维以晶核为中心生长出小晶粒。 
最后,在主反应区同轴施加3979~11937A/m的磁场,晶粒沿磁场方向不断结合,形成均匀的链状结构的多晶铁纤维。 
多晶铁纤维成圆柱形,直径1~3μm,长度100~200μm,如图4所示。 
步骤2:配制粘结剂:将聚氯乙烯、增塑剂(DOP)及抗氧化剂(Sb2O3)按照100:50:2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吸波剂和步骤2制备的粘结剂按照12:13的比例混合,并均匀分散,制成糊状物,即涂层材料,其中所述吸波剂的配比为3:1:8。 
步骤4:第一次涂覆粘结剂涂层,将网布两侧均匀刷涂涂层材料为设定厚度的70%,并170℃条件下固化20min,自然冷却。 
步骤5:去除预成型材料涂层中的汽泡,即借助显微镜,用针将涂层中的气泡刺破;然后进行二次刷涂达到设定厚度,刷涂之后,放入模具中,170℃延压成形。 
所制备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厚度为1.5mm;面密度为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粉体含量为50%左右(质量比),衰减小于-10dB的频带为12GHz~18GHz,最大衰减达-15.1dB。 
如图6所示为标注为H的粉体中各个组份和比例与实施例相同,但吸波剂粉体与粘结剂的比例不同的几种材料的降温效果。通过该图和下表清楚地看出粘结剂与吸波剂的比例对性能的影响。 
吸波剂的加入量越大,则降温效果也好。 
如图9所示为吸波剂中镀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的比例也是3:1:8,吸波剂与粘结剂的比例也对应相等的几种材料吸波性能情况,通过附图9和下表能够清楚地看出粘结剂与吸波剂的比例对性能的影响。 
  图标   吸波剂:胶   吸波剂   Ni-GB/Ni-CF/Fe   吸波性能  
  矩形点连接图线   0:1   无   -   最差   对比例
  圆形点连接图线   3:17(0.176:1)   Ni-GB   1:0:0   较差   对比例
  正三角点连接图线   9/16(0.563:1)   Ni-GB/Ni-CF/Fe   3:1:8   较好  
  倒三角点连接图线   12/13(0.923:1)   Ni-GB/Ni-CF/Fe   3:1:8   最好  
  菱形点连接图线   3/2(1.5:1)   Ni-GB/Ni-CF/Fe   3:1:8   居中  
  左三角(粉色)   3:2(1.5:1)   Fe   0:0:1   居中   对比例
在如图9所示的各个材料中,胶剂比不变,但吸波剂中的三种组份的比例可以调整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多晶铁纤维=1:1:6。如此得到的材料也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和降温性能。
发明提供的材料最主要的考察性能是吸波性能,因此,在吸波性能最好的情况下,降温性能达到较好就可以了,所以,普遍认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含量在10~15%(倒三角点连接图线,吸波剂:粘结剂=12/13)之间就可以,而图9显示这样比例构成的材料吸波性能最好。其他一些吸波性能好的材料,其中的镀镍空心玻璃微珠的含量满足10~15%的要求。 
随着吸波剂(Ni-GB/Ni-CF/MIF=3:1:8)含量增加,相对粘结剂的含量减少,吸波性能先便好,后变差,当混合粉体与PVC质量比为12/13时,材料的吸波效果最好,基本达到,甚至好于Fe/PV C=3/2材料的反射率。 
实施例2: 
聚氯乙烯粘结剂中加入的吸波剂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聚氯乙烯粘结剂和吸波剂的质量比为3:7,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的质量比为2:3。网布为玻璃纤维网布,厚度为200微米。所述聚氯乙烯粘结剂是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而成,其配比为100:100:1,该比例为重量比。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均采用钯活化、化学镀工艺获得。 
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制备吸波剂: 
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的钯活化和化学镀工艺与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配制粘结剂:将聚氯乙烯、增塑剂(DOP)及抗氧化剂(Sb2O3)按照100:100:3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吸波剂和步骤2制备的粘结剂按照3:7的比例混合,并均匀分散,制成糊状物,即涂层材料,其中所述吸波剂的配比为2:3。 
步骤4:第一次涂覆粘结剂涂层,将网布两侧均匀刷涂涂层材料为设定厚度的70%,并170℃条件下固化20min,自然冷却。 
步骤5:去除预成型材料涂层中的汽泡,即借助显微镜,用针将涂层中的气泡刺破;然后进行二次刷涂达到设定厚度,刷涂之后,放入模具中,170℃延压成形。 
所制备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厚度为0.9mm;面密度为1.0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6℃~15℃(如图8所示);氧指数最大可达45%(可参考图5)。 
如图8所示还给出了吸波剂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的多个实例,其制作过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各个实例制成的材料性能对比见图,并可从如下表中清楚看出。 
  图标  吸波剂:胶   吸波剂   Ni-GB/Ni-CF   隔波性能   备注
  矩形点连接图线  0:1   无   无   最差   对比例
  圆形点连接图线  1:9(0.11:1)   GB/CF   2:3   效果不明显   吸波剂较少
  正三角点连接图线  1:4(0.25:1)   GB/CF   2:3   较好   吸波剂适当
  倒三角点连接图线  3:7(0.429:1)   GB/CF   2:3   最好   吸波剂比例恰当
  菱形点连接图线  2/3(0.667:1)   GB/CF   2:3   较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若干中材料,吸波剂均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粘结剂的比例的几种变化带来隔热效果的改变,如图7所示。图7中的各种胶剂比带来的性能的变化从下表中清楚看出。 
从性能上看,只含有GB性能比较差,在吸波剂比例相同情况下,性能与胶剂比的变化规律应为:随着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材料吸波性能变好,在吸波剂含量≧25%时,最终趋于稳定;但是,如果镀镍玻璃微球含量较大时,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差。因此,综合考虑,玻璃微球并不是越多越好。 
实施例4: 
聚氯乙烯粘结剂中加入的吸波剂为镀镍玻璃微球和多晶铁纤维。聚氯乙烯粘结剂和吸波剂的比例为1:1,吸波剂中铁纤维与镀镍空心玻璃微球的质量比为1:5。网布为不锈钢网布,厚度为500微米。所述聚氯乙烯粘结剂是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而成,其配比为100:20:3,该比例为重量比。多晶铁纤维采用磁引导气相分解法(MOCVD)制得。 
步骤1:制备吸波剂:制备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羰基多晶铁纤维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步骤2:配制粘结剂:将聚氯乙烯、增塑剂(DOP)及抗氧化剂(Sb2O3)按照100:20:3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吸波剂和步骤2制备的粘结剂按照设定比例混合,并均匀分散,制成糊状物,即涂层材料。 
步骤4:第一次涂覆粘结剂涂层,将网布两侧均匀刷涂涂层材料为设定厚度的85%,并170℃条件下固化20min,自然冷却。 
步骤5:去除预成型材料涂层中的汽泡,即借助显微镜,用针将涂层中的气泡刺破;然后进行二次刷涂达到设定厚度,刷涂之后,放入模具中,170℃延压成形。 
所制备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厚度为2mm;面密度为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5℃~10℃;氧指数最大达45%;在8~18GHz波段,平均反射率小于-10dB。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镀镍碳纤维替换一定量的多晶铁纤维,镀镍碳纤维与铁纤维质量比为1:4,即镀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多晶铁纤维=1:1:4,吸波剂与粘结剂的比例不变,本材料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这种材料的面密度和吸波效果的综合性能最佳。 
实施例5: 
吸波剂中三种组分分别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珠、镀镍空心玻璃微珠和羰基多晶铁纤维,比例是1/1/3,或者是1:1:6,构成热红外吸波剂。其中的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羰基多晶铁纤维的处理方法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吸波剂在聚氯乙烯中的含量是20~55%,具体地可以是30%或是24%或是55%。制作方法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当然,在涂覆过程中,可以采用一次涂覆到设定厚度的方法。 
在前述几个实施例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对于吸波剂中三种组分的调整,可以只包含一种组分,也可以包含两种组分,还可以三种组分均包括。各个组分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在聚氯乙烯粘结剂中加入吸波剂的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吸波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节。在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和镀镍碳纤维的镀镍处理中,本发明提供的钯活化的化学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酸性环境,是指镀液的PH值在4.5~6.0之间,加盐酸调节PH值,这样操作所得镀层导电性和软磁性能更好。 
如图5所示,吸波剂镀镍空心玻璃微珠、空心玻璃微珠和羰基多晶铁纤维的比例为3:1:8,这种吸波剂粉体向聚氯乙烯粘结剂中的加入量的多少对于本阻燃、隔热、吸波的材料的氧指数是有影响的。当吸波剂粉体的含量过低时,氧指数过低,而吸波剂加入量过大,产品的成本将要提高,而氧指数也不会再提高了。 
影响氧指数的因素还有粘结剂中的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比例,增塑剂比例增大阻燃性大大降低,同时氧指数也降低。在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比例为100:20:3时,作为粘结剂,在10Mpa压延条件下,粘结性能极差,甚至失去粘结性能,涂层与基材结合力降低,涂层极易与基材脱离。在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比例为100:20:0时,作为粘结剂,在10Mpa压延条件下,粘结性能极差,涂层与基材结合力降低,涂层极易与基材脱离,且170℃条件下,涂层被氧化成淡黄色。 
在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比例为100:150:3时,材料阻燃性大大降低,氧指数仅为23%。在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比例为100:150:0时,材料阻燃性大大降低,氧指数仅为23%,且在170℃成型条件下,涂层有刺鼻烟冒出的情况。 
因此,增塑剂的比例增加到150以上时,在涂层氧化很严重。.增塑剂的含量如果太低,又会影响到粘接性能,当增塑剂的比例降低到20以下,涂层与基材结合力降低,涂层极易与基材脱离。 

Claims (17)

1.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基层,该基层为网布,其两侧涂覆粘结剂涂层,所述粘结剂涂层为聚氯乙烯粘结剂涂层;在所述粘结剂涂层中包括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玻璃微球;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以质量比计为:吸波剂粉体:粘结剂=0.17~1.85:1;所述吸波剂还包括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
所述吸波剂中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其与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的质量比为:1:(0.1~1):(1~6)。
2.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基层,该基层为网布,其两侧涂覆粘结剂涂层,所述粘结剂涂层为聚氯乙烯粘结剂涂层;在所述粘结剂涂层中包括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玻璃微球;所述吸波剂还包括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
吸波剂包括的镀镍玻璃微球为镀镍空心玻璃微球,还包括镀镍碳纤维和羰基多晶铁纤维,该吸波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90~0.923):1,镀镍空心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羰基多晶铁纤维=3:1:8,或者为1:1:6,或者为1: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剂的加入量与粘结剂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为:
吸波剂:粘结剂=0.389~1.8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吸波剂:粘结剂=12:13。
5.如权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为聚酯纤维网布、或玻璃纤维网布、或不锈钢网布。
6.如权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粘结剂是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而成,其质量比为100:(20~150):(0~3)。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粘结剂是由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混配而成,其质量比为100:(20~150):(0~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粘结剂中,增塑剂为DOP,抗氧化剂为Sb2O3,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按照100:50:2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粘结剂中,增塑剂为DOP,抗氧化剂为Sb2O3,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按照100:50:2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10.如权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厚度为0.5mm~2mm,面密度为0.5~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厚度为0.5mm~2mm,面密度为0.5~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厚度为0.5mm~2mm,面密度为0.5~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厚度为0.5mm~2mm,面密度为0.5~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厚度为0.5mm~2mm,面密度为0.5~4.5Kg/m2,在30℃~150℃范围内,降温幅度达2℃~15℃,氧指数最大达45%。
15.一种如权项1至14之一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制备吸波剂,所述吸波剂包括镀镍玻璃微球,还包括镀镍碳纤维和多晶铁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采用钯活化、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镀镍玻璃微球、镀镍碳纤维;采用磁引导气相分解法制备多晶铁纤维;
步骤2:配制粘结剂:将聚氯乙烯、增塑剂及抗氧化剂按照100:(20~150):(0~3)的比例,配制粘结剂;
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吸波剂和步骤2制备的粘结剂按照设定比例混合,并均匀分散,制成糊状物,即涂层材料;
步骤4:将步骤3制成的涂层材料涂覆到网布的两个侧面上达到设定厚度,刷涂之后,放入模具中,170℃延压成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涂覆操作采用二次涂覆,第一次涂覆粘结剂涂层,将网布两侧均匀刷涂涂层材料为设定厚度的50~80%,并150~180℃条件下固化15~30min,自然冷却,然后进行二次刷涂达到设定厚度;或者,
步骤4的涂覆操作采用二次涂覆,第一次涂覆粘结剂涂层,将网布两侧均匀刷涂涂层材料为设定厚度的50~80%,并150-180℃条件下固化15~30min,自然冷却,然后进行二次刷涂达到设定厚度;在第二次涂覆之前去除预成型材料涂层中的汽泡;或者,
配制粘结剂中,聚氯乙烯、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按照100:50:2的质量比均匀分散成糊状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燃隔热、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DOP,所述抗氧化剂为Sb2O3
CN201210182757.8A 2012-06-05 2012-06-05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6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2757.8A CN102746823B (zh) 2012-06-05 2012-06-05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2757.8A CN102746823B (zh) 2012-06-05 2012-06-05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823A CN102746823A (zh) 2012-10-24
CN102746823B true CN102746823B (zh) 2014-10-29

Family

ID=4702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275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6823B (zh) 2012-06-05 2012-06-05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6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4951B (zh) * 2013-11-29 2015-07-08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一种CuO/Ni/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9673B (zh) * 2016-06-08 2018-06-19 山东天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吸波无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8710A (zh) * 2016-12-05 2017-03-15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的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8712A (zh) * 2016-12-05 2017-03-15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磁波吸收网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4593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沈阳山磊航空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功能反射雷达波的软性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8624B (zh) * 2019-05-29 2021-07-13 浙江康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导热吸波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80030B (zh) * 2019-06-14 2023-04-18 上海巍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且使用寿命长的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84154B (zh) * 2020-05-26 2021-07-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多功能板任意层互联用塞孔银浆的制备方法及塞孔银浆
CN112281259B (zh) * 2020-10-30 2023-03-1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空心碳微球负载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4202A (ja) * 1984-09-17 1986-04-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磁波遮蔽用樹脂混和物
JP2003243879A (ja) * 2002-02-19 2003-08-29 Daido Steel Co Ltd ハロゲンフリーな難燃性電磁波吸収体
CN1834172A (zh) * 2006-03-13 2006-09-20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电磁吸波的聚合物乳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2390A (zh) * 2008-09-28 2009-02-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羰基铁粉的屏蔽宽频电磁波聚乙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2389A (zh) * 2008-09-28 2009-02-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镀镍碳纳米管的屏蔽宽频电磁波聚乙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0250A (zh) * 2007-11-21 2009-05-27 崔悦 一种雷达隐身涂料
JP4809992B2 (ja) * 2001-04-19 2011-11-09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被覆材
WO2012023672A1 (ko) * 2010-08-20 2012-02-23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고강성 전자파 차폐 복합재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1373A1 (en) * 2007-06-12 2008-12-18 Jen-Sung Hsu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4202A (ja) * 1984-09-17 1986-04-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磁波遮蔽用樹脂混和物
JP4809992B2 (ja) * 2001-04-19 2011-11-09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被覆材
JP2003243879A (ja) * 2002-02-19 2003-08-29 Daido Steel Co Ltd ハロゲンフリーな難燃性電磁波吸収体
CN1834172A (zh) * 2006-03-13 2006-09-20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电磁吸波的聚合物乳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0250A (zh) * 2007-11-21 2009-05-27 崔悦 一种雷达隐身涂料
CN101362390A (zh) * 2008-09-28 2009-02-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羰基铁粉的屏蔽宽频电磁波聚乙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2389A (zh) * 2008-09-28 2009-02-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镀镍碳纳米管的屏蔽宽频电磁波聚乙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23672A1 (ko) * 2010-08-20 2012-02-23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고강성 전자파 차폐 복합재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葛世成.聚氯乙烯(PVC)的阻燃技术与配方示例.《塑料阻燃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第94-10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823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6823B (zh) 一种阻燃隔热、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09726A1 (zh) 电磁屏蔽填料、包含其的电磁屏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77986B (zh) 一种树脂吸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7745A (zh) 一种新型电磁屏蔽纳米碳导电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341A (zh) 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842A (zh) 新型电磁屏蔽塑料母粒和复合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19346B (zh) 生物基碳纳米纤维负载钴铁氧体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3049A (zh) 可回弹的磁性碳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3637A (zh) 一种高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20690A (zh) 一种防电磁辐射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9423636A (zh) 一种二次镀银高导电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09957144A (zh) 一种表面镀银导电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87033A (zh) 一种用于电磁波吸收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6432777A (zh) 一种电磁屏蔽用复合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3678B (zh) 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材料/铁氧体复合聚氨酯的制备
CN101304650B (zh) 含有碳纳米管的电磁屏蔽材料及其采用化学镀工艺的制备方法
CN102627834A (zh) 一种壳聚糖修饰钡铁氧体填充多壁碳纳米管/聚3-甲基噻吩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95351B (zh) 一种碳纳米管/硫化铜复合型电磁屏蔽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6498710A (zh) 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的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9851A (zh) 一种碳纤维/非晶合金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3603A (zh) 一种具有微波吸收特性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9510A (zh) 高阻燃性与高导电高导磁性兼容为一体的屏蔽功能织物
CN104762614B (zh) 一种高导热石墨纤维表面无钯化学镀铜工艺
CN108299833A (zh) 一种手性聚席夫碱钴盐复合吸波材料
CN205134069U (zh) 一种电磁屏蔽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