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4972B -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4972B
CN102744972B CN201210115304.3A CN201210115304A CN102744972B CN 102744972 B CN102744972 B CN 102744972B CN 201210115304 A CN201210115304 A CN 201210115304A CN 102744972 B CN102744972 B CN 102744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hoto
medium
curable ink
e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53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4972A (zh
Inventor
高桥透
近藤隆光
棚濑和义
和田启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44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4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4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4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4Conversion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to a plurality of signals some of which represent particular mixed colours, e.g. for textil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45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protective coatings or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s cured by mechanical wave energy, e.g. ultrasonics, cured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or cur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e.g. electric discharge, plasm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打印方法以及程序。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和照射部,其向滴落于所述介质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光,其中,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来向所述介质打印图像时,进行: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打印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公知有喷出通过光(例如紫外光(UV)、可见光等)的照射而固化的光固化性墨水(例如UV墨水)的打印装置。对于这样的打印装置,从喷嘴向介质喷出UV墨水后,向形成在介质上的点照射光。由此,点固化而在介质上定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8793号公报 
光固化性墨水难以向介质中渗透,因此当使用光固化性墨水来打印图像时,与使用例如渗透性墨水(例如水性墨水)打印图像的情况相比,构成打印图像的点突起形成。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者发现了在使用光固化性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图像的情况下,打印图像的边缘附近比其他部分尤其突起的现象(厚重现象)。而且,发现了起因于厚重现象,当仅在打印图像的一部分中以光被镜面反射的状态视觉识别出打印图像时,打印图像看上去是立体的,感觉打印图像比实际的厚,成为使打印图像的画质恶化的原因。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使用光固化性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的图像的画质。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的主要的发明为具有下述特征的打印装置,具备: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和照射部,其向滴落于所述介质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所述光,其中,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来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进行如下处理: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 性墨水的处理;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述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使用UV墨水在介质上打印了图像时的打印图像的说明图。图1(B)是用图1(A)的虚线表示的区域(边缘附近)的厚度的测量值的曲线图。 
图2(A)是从上方观察图1(A)的打印图像的图。图2(B)是在图2(A)的打印图像的一部分中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时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3(A)以及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简要的说明图。图3(A)是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来涂敷无色UV墨水时的状况的说明图。图3(B)是在打印图像上沿着边缘形成了透明点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4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5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6是计算机11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7是图6的透明图像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8(A)是图6的半色调处理后的黑色的图像数据的说明图。图8(B)是边缘像素的说明图。 
图9(A)是256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的说明图。图9(B)是2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的说明图。 
图10(A)是打印图像的涂敷范围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发生偏差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0(B)是在打印图像上沿着边缘形成了透明点的状况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会明确以下的事项。 
明确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和照射部,其向滴落于所述介质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所述光,其中,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进行下述处理: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打印装置,能够提高使用光固化性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的图像的画质。 
优选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比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少。由此,能够在表面上形成凹凸来抑制厚重感。 
优选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点直径比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点间隔小。由此,能够以较少的墨水量效率良好地形成凹凸。 
优选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的外侧也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由此,即使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与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偏差也能够抑制厚重感。 
优选在不具有墨水接受层的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在使用光固化性墨水以喷墨方式对没有这样的墨水吸收性的介质打印图像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明确了一种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打印方法使用了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和照射部,其向滴落于所述介质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所述光, 其中,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进行下述处理: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打印方法,能够提高使用光固化性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的图像的画质。 
明确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具备: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和向滴落于所述介质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所述光的照射部的打印装置,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实现下述处理: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程序,能够提高使用光固化性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的图像的画质。 
===概要=== 
<关于厚重现象、厚重感> 
塑料薄膜等之类的介质具有难以吸收墨水的性质,因此当以喷墨方式对这类介质进行打印时,有时使用UV墨水作为光固化性墨水。UV墨水是具有当照射紫外线时会固化的性质的墨水。通过使UV墨水固化来形成点,也可以对不具有墨水接受层、没有墨水吸收性的介质进行打印。 
但是,用UV墨水形成的点在介质的表面上突起,因此当使用UV墨水在介质上形成打印图像时,在介质表面上形成凹凸。而且,当打印 图像是全面涂抹之类的图像时,打印图像会具有厚度。 
图1(A)是使用UV墨水在介质上打印了图像时的打印图像的说明图。 
UV墨水难以向介质渗透,因此当使用UV墨水打印图像时,点突起地形成。当打印整块地覆盖之类的图像(全面涂抹图像)时,用UV墨水形成的点填满规定的区域,因此会在介质上形成具有厚度的打印图像。例如,当在介质上打印文字时,会在介质上形成具有厚度的文字图像(全面涂抹图像的一例)。使用UV墨水打印出的打印图像的厚度为数μm左右。 
图1(B)是用图1(A)的虚线表示的区域(边缘附近)的厚度的测量值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轴表示介质的位置,纵轴表示点的高度(打印图像的厚度)。此外,打印图像是使墨水重量为10ng来形成点,并以720×720dpi的打印分辨率整块地覆盖的图像。打印图像的厚度使用三丰公司制的无停止CNC图像测量仪Quick Vision Stream plus来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该打印图像为5μm左右的厚度。 
曲线图中的位置X表示打印图像的最外侧的位置。换言之,位置X表示打印图像的边缘(轮廓)的位置。另外,曲线图中的位置A表示打印图像的边缘附近的最厚位置(最高的位置)。换言之,位置A表示打印图像的边缘附近的突出部分的位置。 
位置A位于距位置X约200μm左右的内侧。从位置X到位置A之间(曲线图中的区域B),按照越靠打印图像的内侧打印图像越缓缓地变厚的方式倾斜。虽然曲线图的纵轴与横轴的刻度不一致,但实际上,在曲线图中的区域B以小于3°的角度倾斜。另外,在比位置A靠打印图像的内侧的区域(曲线图中的区域C),越靠内侧打印图像越缓缓地变薄,当厚度达到5μm左右时变为几乎一样的厚度。 
在本说明书中,将如曲线图中的位置A那样,边缘附近比其他的部分尤其突起的现象称为“厚重现象”。该厚重现象是使用UV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图像时产生的特有的现象。 
厚重现象产生的机制不十分明确,大体上可如下考虑。UV墨水虽 然与渗透性墨水相比粘度高,但具有能够以喷墨方式从喷嘴喷出的程度的流动性(这样,需要能够从喷嘴喷出的程度的流动性这点是与在制版打印中使用的墨水不同的特有的性质)。UV墨水在滴落于介质上后,到照射紫外线而完全地固化之前的期间也具有流动性。可以认为由于该滴落后的流动性的影响,在打印图像的边缘附近产生厚重现象。 
图2(A)是从上方观察图1(A)的打印图像的图。图2(B)是在图2(A)的打印图像的一部分中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时的状况的说明图。在图2(B)中,用白色表示在打印图像的内侧发亮而被视觉识别的部分。 
在打印图像的中央部分,由于厚度几乎一样,因此可以得到一样的光泽性。但是,在打印图像的边缘附近,由于厚度不一样,因此不能得到一样的光泽性。 
在边缘附近,由于厚重现象,打印图像不是一样的厚度,在打印图像的边缘(轮廓)的内侧,形成沿着边缘的突出部分。其结果,如图2(B)所示,根据光的反射角的情况,打印图像的一部分有可能沿着边缘发亮而被视觉识别。根据观察者的眼睛、光源以及打印图像的位置关系/角度,在图1(B)的倾斜区域中发生了镜面反射的光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如图2(B)所示打印图像被视觉识别。 
如图2(B)所示,当打印图像的沿着边缘的一部分发亮而看得见时,打印图像整体会被感觉成立体的。打个比方,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将3维物体在显示器上作为2维图像以将物体的一部分的亮度提亮显示时那样(例如通过光线追迹法将3维物体显示为2维图像时那样),打印图像会被感觉成立体的。其结果,尽管实际上是5μm左右的厚度,但对打印图像的观察者而言,会觉得比这还厚。 
在本说明书中,将由于厚重现象,觉得打印图像比实际的厚的情况称为“厚重感”。“厚重感”这样的课题是使用UV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图像时产生的特有的课题。 
此外,基于通常的制版印刷(柔性版印刷、胶版印刷等)的打印图像与使用了UV墨水的打印图像相比,几乎没有厚度。因此,在基于通常的制版印刷的打印图像中不产生“厚重现象”,也没有“厚重感”这样的 课题。另外,对于使墨水向介质渗透来打印出的打印图像,也几乎没有打印图像的厚度。因此,在使墨水向介质渗透来打印出的打印图像中,也不产生“厚重现象”,也不存在“厚重感”这样的课题。这样,厚重现象、厚重感是使用UV墨水以喷墨方式打印了图像时产生的特有的现象、课题。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3(A)以及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简要的说明图。图3(A)是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来涂敷无色UV墨水时的状况的说明图。图3(B)是在打印图像上沿着边缘形成了透明点的状况的说明图。 
如已说明的那样,用UV墨水形成的点在介质的表面上隆起。而且,如图3(A)所示那样,通过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来涂敷无色UV墨水而以点间隔比点直径宽的方式形成点(以下,将无色UV墨水的点称为“透明点”)时,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凹凸。由此,射入打印面的光发生漫射,从而打印面变得无光泽,打印面会被视觉识别为不光滑的无光泽色调。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在打印图像(有色UV墨水的涂敷范围)上沿着边缘形成透明点。由此,打印图像的周围变得无光泽,不会发生如图2(B)那样打印图像沿着边缘发亮而看得到的情况,可以抑制厚重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打印图像的所有范围(有色UV墨水的全部涂敷范围)内形成透明点。透明点的形成范围(无色UV墨水的涂敷范围)仅是沿着打印图像上的边缘的部分。由此,与在打印图像的所有范围内形成透明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无色UV墨水的消耗量。另外,能够维持作为全面涂抹图像的打印图像的光泽性。 
在图3(B)中,使透明点的形成范围的宽度为3个像素,但该宽度不限于3个像素。透明点的形成范围的宽度被设定为适于抑制厚重感的宽度。例如,按照包含图1(B)的位置A(打印图像的边缘附近的最厚位置)的方式,设定透明点的形成范围的宽度。 
===基本的构成=== 
首先,对打印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是一边以有色UV墨水打印图像,一边沿着打印图像的边缘形成透明点用的装置。例如,由以下说明的打印机1与安装了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计算机110构成的装置(系统)相当于打印装置。而且,打印机1的控制器10与计算机110构成用于控制打印装置的控制部。 
图4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图5是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但是,打印机1也可以不是行式打印机,而是所谓的并行打印机(在纸宽度方向上可以移动的滑架上安装了喷头的打印机)。 
打印机1具有控制器10、输送单元20、喷头单元30、照射单元40和传感器组50。从作为打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110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10来控制各单元(输送单元20、喷头单元30、照射单元40等)。 
控制器1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器10根据保存在存储器11中的程序来控制各单元。另外,控制器10基于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来控制各单元,在介质S上打印图像。另外,向控制器10输入传感器组50检测到的各种检测信号。 
输送单元20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S(例如纸、薄膜等)。该输送单元20具有输送马达(未图示)、上游侧辊21以及下游侧辊22。当未图示的输送马达旋转时,上游侧辊21以及下游侧辊22旋转,卷状的介质S被向输送方向输送。 
喷头单元30用于向介质S喷出液体(有色UV墨水、无色UV墨水等)。喷头单元30具有打印喷头组31与透明墨水喷头组32。打印喷头组31用于向介质S喷出形成图像用的有色墨水。作为打印喷头组31,设置有喷出青色墨水的青色喷头组31C、喷出品红墨水的品红喷头组31M、喷出黄色墨水的黄色喷头组31Y和喷出黑色墨水的黑色喷头组31K。 
透明墨水喷头组32用于向介质喷出无色的墨水(透明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打印图像的边缘形成透明点,透明墨水喷头组32用于喷出在介质上形成该透明点用的透明墨水。透明墨水喷头组32设置 在打印喷头组3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各喷头组(打印喷头组31以及透明墨水喷头组32)具备在纸宽度方向(在图5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头,各喷头具备在纸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由此,各喷头组可以一次形成纸宽度的量的点。当从打印喷头组31朝输送中的介质S喷出墨水时,在介质S的打印面上形成2维的打印图像。另外,当从透明墨水喷头组32朝输送中的介质S喷出透明墨水时,能够在介质S的打印面形成透明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打印喷头组31的各喷嘴喷出有色UV墨水。UV墨水是具有照射紫外光时会固化的性质的墨水。此外,UV墨水与向介质渗透来进行打印用的渗透性墨水相比,具有粘度也高的性质。因此,假设在普通纸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下,UV墨水与渗透性墨水相比,也难以被介质吸收。对UV墨水来说使点固化来定影于介质上,因此假设是不具有墨水接受层、没有墨水吸收性的介质,也能够进行打印。此外,作为UV墨水,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06-199924号公报中所述的墨水,也可以使用其他的UV墨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透明墨水喷头组32的各喷嘴喷出无色UV墨水。无色UV墨水也是具有当照射紫外光时会固化的性质的墨水。 
照射单元40用于对向介质S喷出的UV墨水照射紫外光。照射单元40具有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和正式固化用照射部42。 
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设置在打印区域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打印喷头组3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照射使涂敷在介质S上的有色UV墨水的表面固化(临时固化)的程度的紫外线。由此,能够使有色UV墨水与之后涂敷的无色UV墨水不相互渗透。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设置在打印喷头组3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也可以在4色的喷头组各自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临时固化用照射部。 
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设置在透明墨水喷头组3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照射使涂敷在介质上的无色UV墨水(透明点)的表面固化(临时固化)的程度的紫外线。通过使透明点 临时固化,能够抑制透明点的直径扩展的速度。 
例如,可以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等作为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以及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 
正式固化用照射部42设置在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正式固化用照射部42照射可以使介质上的UV墨水正式固化(完全固化)的强度的紫外光。例如,采用UV灯等作为正式固化用照射部42。 
在进行打印时,控制器10一边使输送单元20沿着输送方向输送介质S,一边使打印喷头组31喷出有色UV墨水来在介质上涂敷UV墨水,并且使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照射紫外线来使由有色UV墨水形成的点(彩色点)临时固化。然后,控制器10一边使介质S输送,一边使透明墨水喷头组32喷出无色UV墨水(透明墨水)来沿着由彩色点构成的打印图像的边缘形成透明点,并且使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照射紫外线来使透明点临时固化。之后,控制器10使正式固化用照射部42照射紫外线来使点完全地固化,在下游侧辊2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卷取被打印了打印图像的介质S。 
计算机110可通信地与打印机1连接,为使打印机1打印图像,向打印机1输出与要打印的图像相应的打印数据。 
计算机110中安装有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是用于使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打印数据的程序。该打印机驱动程序记录在CD-ROM等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打印机驱动程序也可以经由因特网下载到计算机110中。 
===透明墨水的涂敷=== 
当打印机1的用户指示基于应用程序描画出的图像的打印时,计算机11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启动。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程序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其变换为打印机1可以解释的形式的打印数据,而向打印机1输出打印数据。在将来自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打印数据时,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驱动程序也进行用于还生成喷出透明墨水用的打 印数据的透明图像生成处理。 
图6是计算机11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功能的说明图。 
分辨率变换处理是将由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变换成在介质上打印的分辨率(打印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当打印分辨率被指定为720×720dpi时,将从应用程序接收到的向量形式的图像数据变换成720×720dpi的分辨率的比特映射图形式的图像数据。分辨率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是通过RGB色空间表示的多灰度(例如256灰度)的RGB数据。 
颜色变换处理是将RGB数据变换成通过CMYK色空间表示的CMYK数据的处理。此外,CMYK数据是与打印机的有色墨水的颜色对应的数据。该颜色变换处理基于对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数据的灰度值建立对应的表(色变换查找表LUT)来进行。此外,颜色变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是通过CMYK色空间表示的256灰度的CMYK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数的数据变换为打印机可以形成的灰度数的数据的处理。例如,通过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灰度的数据被变换成表示2灰度的1比特数据。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按每个像素与1比特的像素数据对应。1比特的像素数据成为表示点的有无的数据。此外,也可以将像素数据设为2比特数据,像素数据不仅表示点的有无,还表示点的大小。在任意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都成为表示要在介质上形成的点的数据。 
如图3(B)所示,透明图像生成处理是生成用于沿着打印图像的边缘涂敷透明墨水的打印数据的处理。 
图7是图6的透明图像生成处理的流程图。图8(A)是图6的半色调处理后的黑色的图像数据的说明图。这里为了说明的简略化,仅对黑色的图像数据进行说明。 
在图8(A)所示的图像数据中,按每个像素与1比特的像素数据建立关联。此外,基于图8(A)所示的图像数据喷出黑色的UV墨水,对像素数据为“1”的像素喷出黑色的UV墨水来形成点,对像素数据为 “0”的像素不喷出UV墨水而不形成点。这里,在图像数据中包含10×10像素的全面涂抹图像。 
打印机驱动程序对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参照图8(A))施以边缘提取处理,提取位于图像的轮廓的边缘像素(图7:S001)。这里,图8(B)的用粗框表示的像素被作为边缘像素提取。 
接下来,打印机驱动程序确定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图7:S002)。这里,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宽度为3个像素,涂敷范围被确定。 
接下来,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确定的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生成256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图7:S003)。这里,图9(A)的用粗框表示的像素成为位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像素。如图所示,表示灰色的灰度值的像素数据“127”与用粗框表示的像素建立对应,表示白色的像素数据“0”与此外的像素建立对应。灰色的灰度值是根据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设定的值。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越少,被设定为越小的值。这样,打印机驱动程序在生成用于喷出有色UV墨水的图像数据之外,另生成用于喷出透明墨水的256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 
接下来,打印机驱动程序对256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图9(A))施以半色调处理,生成2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图9(B)表示2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按每个像素与1比特的像素数据对应,1比特的像素数据成为表示透明点的有无的数据。 
计算机110对由2灰度的像素数据构成的图像数据附加控制数据来生成打印数据,并将打印数据发送至打印机1(参照图6)。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打印机1根据包含在打印数据中的控制数据控制各单元,并且根据UV墨水喷出用的图像数据(参照图8(A))从打印喷头组31的各喷嘴喷出UV墨水,根据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参照图9(B))从透明墨水喷头组32的各喷嘴喷出透明墨水,在介质上打印图像。 
打印机1一边输送介质S,一边使打印喷头组31喷出有色UV墨水,在10×10像素的涂敷范围内涂敷有色UV墨水,并且使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A照射紫外线来使由有色UV墨水(彩色点)形成的打印图像临时固化。然后,打印机1如图3(B)所示沿着临时固化的打印图像 的边缘在宽度为3个像素的涂敷范围内涂敷透明墨水,并且使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照射紫外线来使透明点临时固化。之后,打印机1使正式固化用照射部42照射紫外线来使点(彩色点以及透明点)完全地固化。由此,由UV墨水形成的打印图像在介质上定影。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打印图像上沿着边缘涂敷透明墨水来使打印图像的周围无光泽。由此,如图2(B)那样,不会产生打印图像沿着边缘发亮而看得到,可以抑制厚重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比打印图像的范围(有色UV墨水的涂敷范围)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少。这是由于有色UV墨水为了构成全面涂抹图像在涂敷范围内无间隙地涂敷墨水,与此相对,透明墨水为了在表面上形成凹凸,空出间隙来涂敷墨水。此外,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可以通过调整256灰度的透明墨水用的图像数据(参照图9(A))的灰色的灰度值来任意地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点的直径(无色UV墨水的点直径)比该透明点的间隔小(参照图3(A))。由此,能够在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表面上以较少的墨水量效率良好地形成凹凸。但是,即使假设一部分的邻接的透明点彼此相连,只要在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空出间隙,就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凹凸。 
===另一实施方式=== 
由于打印喷头组、透明墨水喷头组的安装误差,打印图像的涂敷范围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发生偏差。另外,输送单元20一边使介质S斜行、弯曲一边对其进行输送,从而打印图像的涂敷范围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发生偏差。 
图10(A)是打印图像的涂敷范围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偏差时的说明图。图中表示欲如图3(B)所示那样涂敷透明墨水,但由于喷头组的安装误差的影响,分别在纵方向以及横方向上偏差了1个像素的状况。 
当这样打印图像的涂敷范围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发 生了偏差时,在图中的打印图像的上侧的边缘附近产生了未形成透明点的区域。其结果,如图2(B)所示,在未形成透明点的区域中,打印图像的一部分会沿着边缘发亮,有可能产生厚重感。 
图10(B)是在打印图像上沿着边缘形成透明点的状况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该实施方式中,在打印图像的外侧(有色UV墨水的涂敷范围的外侧)也形成透明点。这样,不仅沿着打印图像上的边缘涂敷透明墨水,也在打印图像的外侧涂敷透明墨水,从而即使假设打印图像的涂敷范围与透明墨水的涂敷范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偏差,也可以抑制厚重感。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当然,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地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包含该等价物。 
<关于全面涂抹图像> 
上述的全面涂抹图像是对所有的像素形成点那样的图像。但是,不限于此。全面涂抹图像是以用墨水整块地覆盖介质的规定的区域为目的的图像即可,也可以包含一部分不形成点的像素。 
<关于行式打印机> 
上述的打印机1是所谓的行式打印机,相对于固定的喷头输送介质,在介质上形成沿着输送方向的点列。但是,打印机1不限于行式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在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上设置喷头、交替地重复从移动中的喷头喷出UV墨水来形成沿着主扫描方向的点列的点形成动作与输送介质的输送动作的打印机(所谓的并行打印机)。 
当为这样的并行打印机时,可以以比喷嘴间距小的间隔形成点列。即,可以形成比喷嘴间距高的打印分辨率。因此,上述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也可以不是与喷嘴间距相同的分辨率,而是比喷嘴间距高的分辨率。 
<关于计算机110的处理> 
上述的计算机110执行了分辨率变换处理、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透明图像生成处理等。但是,也可以在打印机1侧执行这些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打印机侧取而代之执行计算机110执行的透明图像生成处理时,打印机1能够以单体在介质上形成透明点,因此打印机1单体相当于“打印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打印机(行式打印机);10 控制器;11 存储器;20 输送单元;21 上游侧辊;22 下游侧辊;30 喷头单元;31 打印喷头组;31C 青色喷头组;31M 品红喷头组;31Y 黄色喷头组;31K 黑色喷头组;32透明喷头组;40 照射单元;41A 第1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1B 第2临时固化用照射部;42 正式固化用照射部;50 传感器组;110 计算机。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装置,
具备:
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
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
照射部,其向滴落于所述介质上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所述光;和
控制装置,其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进行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时,进行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比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点直径比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点间隔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的外侧也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的外侧也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具有墨水接受层的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具有墨水接受层的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具有墨水接受层的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具有墨水接受层的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
10.一种打印方法,该打印方法使用了:有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其向介质喷出当照射光时会固化的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和照射部,其向滴落于所述介质的所述光固化性墨水照射所述光,当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图像时,进行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和从所述照射部照射所述光来使所述光固化性墨水固化的处理,
所述打印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通过涂敷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而在所述介质上打印所述图像时,进行按照在所述有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涂敷范围内沿着边缘涂敷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方式,从所述无色墨水喷出用喷嘴向所述介质喷出所述无色的光固化性墨水的处理。
CN201210115304.3A 2011-04-20 2012-04-18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Active CN102744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4328A JP5790117B2 (ja) 2011-04-20 2011-04-20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94328 2011-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4972A CN102744972A (zh) 2012-10-24
CN102744972B true CN102744972B (zh) 2014-11-12

Family

ID=4702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5304.3A Active CN102744972B (zh) 2011-04-20 2012-04-18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8537A1 (zh)
JP (1) JP5790117B2 (zh)
CN (1) CN1027449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51021B1 (en) * 2013-01-31 2022-06-22 HP Scitex Ltd Printer and image processing
JP6196503B2 (ja) * 2013-09-03 2017-09-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装飾構造
CN110248815B (zh) * 2017-01-31 2021-09-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压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及层压印刷物
WO2019124137A1 (ja) 2017-12-19 2019-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66853B2 (ja) * 2017-12-19 2022-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770911B (zh) * 2018-09-27 2022-03-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装饰部件制造装置及装饰部件制造方法
KR102657229B1 (ko) * 2022-03-03 2024-04-15 에이치비솔루션㈜ 멀티헤드 잉크젯 프린팅의 얼룩 감소 led 제어 시스템
KR102657214B1 (ko) * 2022-03-03 2024-04-15 에이치비솔루션㈜ 멀티헤드 잉크젯 프린팅의 얼룩 감소 uv 차단 마스크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2465B2 (ja) * 1993-04-05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322187B1 (en) * 2000-01-19 2001-11-2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moothing appearance of an ink jet print
JP2001246767A (ja) * 2000-03-07 2001-09-11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1041A (ja) * 2003-07-25 2005-02-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のためのエッジ処理
JP4470495B2 (ja) * 2004-01-15 2010-06-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701721B2 (ja) * 2004-01-19 2011-06-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50156964A1 (en) * 2004-01-19 2005-07-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827450B2 (ja) * 2005-07-15 2011-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1891A (ja) * 2005-07-15 2007-02-01 Canon Inc 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144635A (ja) * 2005-11-24 2007-06-1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32670A (ja) * 2006-11-28 2008-06-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213271A (ja) * 2007-03-02 2008-09-1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9208348A (ja) * 2008-03-04 2009-09-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40744B2 (ja) * 2008-03-12 2012-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40832B2 (ja) * 2008-06-30 2012-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81114B2 (ja) * 2009-01-16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5604790B2 (ja) * 2009-02-04 2014-10-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8280292B2 (en) * 2009-02-11 2012-10-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reducing image glosser artifacts
JP5112360B2 (ja) * 2009-02-27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WO2011021403A1 (ja) * 2009-08-21 2011-02-24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4972A (zh) 2012-10-24
JP2012223997A (ja) 2012-11-15
US20120268537A1 (en) 2012-10-25
JP5790117B2 (ja)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4972B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CN102689507B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CN102815094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2774137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6437278B2 (ja) 印刷方法
CN102785476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US9597892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10639853B2 (e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three-dimensional shaping apparatus,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ing method
CN104039555A (zh) 用于减少光泽带的样式化透明层应用的打印系统
JP2014184592A (ja) グロスコントロールテーブル追加方法
JP20180697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KR20210036894A (ko) 사진 이미지가 레이저 인쇄된 유리 제품
CN102689508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12721486B (zh) 一种打印方法及喷墨打印机
CN106103098A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US2012026853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507696B (zh) 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JP6386273B2 (ja) 立体物造形装置及び立体物造形方法
JP5831109B2 (ja) 印刷装置
JP68283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7035562A2 (en) High-quality, high-spee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3123806A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及び、印刷物
JP2012228791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