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1092A -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1092A
CN102741092A CN2008801307128A CN200880130712A CN102741092A CN 102741092 A CN102741092 A CN 102741092A CN 2008801307128 A CN2008801307128 A CN 2008801307128A CN 200880130712 A CN200880130712 A CN 200880130712A CN 102741092 A CN102741092 A CN 102741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ee airbag
expansion
knee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07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1092B (zh
Inventor
深渡瀬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41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1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1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10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021/1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deployment traject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 B60R2021/23388External tether means having ends which are movable or detachable during deploy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即使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乘员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其中,当膝部安全气囊(14)受到气体的供给而朝向副驾驶座的乘员一侧膨胀展开时,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被挡罩(16)(展开控制布)所抑制,从而端部区域(14B)先于中央区域(14A)而膨胀展开。由于该端部区域(14B)分别从乘员膝部与手套箱门(24)之间朝向该膝部的外侧膨胀展开,因而能够减弱膝部安全气囊(14)对该膝部的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公开有一种将安全气囊组件搭载在手套箱门上的、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6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61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落座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部位置,根据该乘员的体格和该车辆用座椅的前后位置而变化,既有可能位于与仪表板和手套箱门等的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充分分离的位置,也有可能位于接近该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的位置。
但是,在上述的各现有示例中,对这种的乘员膝部的位置没有进行任何考虑。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乘员的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1种形式为,具有:膝部安全气囊,其被构成为,在通常状况下以折叠状态被收纳在收纳部中,并具有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以及端部区域,该端部区域位于,该中央区域的车宽方向两侧且落座于副驾驶座上的乘员的膝部的车辆前方,当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受到气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所述膝部一侧膨胀展开;展开控制布,其具有一般部,该一般部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窄于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且该一般部被配置成,从车辆后侧沿车辆上下方向跨越该膝部安全气囊的所述中央区域,所述展开控制布在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对所述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进行抑制,以使所述端部区域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膨胀展开先于所述中央区域进行。
在本发明的第1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以折叠状态被收纳在收纳部中的膝部安全气囊,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受到气体的供给,从而朝向落座在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一侧膨胀展开。此时,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展开控制布所抑制,从而位于该中央区域的车宽方向两侧且乘员膝部的车辆前方的端部区域,在中央区域之前先膨胀展开。
这里,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乘员的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膝部安全气囊两侧的端部区域,将从乘员膝部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之间分别朝向该膝部的外侧膨胀展开,因而将减弱膝部安全气囊对于该部的反作用力。因此,即使在当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乘员的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本发明的第2种形式为,在第1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折叠之后,从车宽方向两侧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一侧被折叠,并且其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被配置在所述端部区域,并且,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被配置成,从车辆后部一侧与所述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部分地重合。
在本发明的第2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膝部安全气囊沿车辆上下方向被折叠之后,从车宽方向两侧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一侧被折叠,且在车宽方向上的该折叠部被配置在端部区域,并且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被配置成,从车辆后侧与被配置在膝部安全气囊的端部区域上的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部分重合,因此,在通常状况下,能够通过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而稳定地保持该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而在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能够从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上脱离,并作为端部区域而朝向乘员膝部的车辆前方迅速地膨胀展开。由此,能够稳定通常状况下的膝部安全气囊的折叠状态,并能够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乘员的膝部。
本发明的第3种形式为,在第1种形式或者第2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卡止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之间,而所述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至少被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纵壁部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之间,并在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通过其膨胀压力而被挟持在所述纵壁部与该膝部安全气囊之间。
本发明的第3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卡止在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与该膝部安全气囊之间,而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至少被配置在收纳部的纵壁部与膝部安全气囊之间,并且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展开控制布的另一端部,通过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从而被挟持在收纳部中的、至少纵壁部与该膝部安全气囊之间。由此,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该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所抑制,从而使膝部安全气囊的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先于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而进行。由此,即使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当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进一步进行,从而在展开控制布上产生的张力增大时,被挟持在收纳部的纵壁部与膝部安全气囊之间的展开控制布的另一端部,将从该车辆上侧的纵壁部与膝部安全气囊之间脱离。由此,对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抑制被解除,从而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将继续进行,最终,膝部安全气囊能够膨胀展开至本来的大小。因此,在车辆的前表面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充分离开而不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确保膝部安全气囊对该膝部的反作用力,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本发明的第4种形式为,在第1种形式或者第2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卡止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之间,并且,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上设置有,在该一般部上产生预定值以上的张力时发生破裂的破裂预定部。
在本发明的第4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展开控制布的两端部,分别被卡止在收纳部与膝部安全气囊之间,因而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该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展开控制布抑制得较为稳定,从而该膝部安全气囊的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先于中央区域而进行。由此,即使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当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进一步进行,从而在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上产生的张力达到预定值以上时,被设置在该一般部上的破裂预定部将破裂。由此,对膝部安全气囊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抑制被解除,从而该膝部安全气囊能够膨胀展开至本来的大小。因此,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充分离开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而不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确保膝部安全气囊对该膝部的反作用力,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本发明的第5种形式为,在第1~4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上设置有余量部,该余量部具有,与所述中央区域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初期朝向所述乘员一侧的胀出容许量相对应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5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在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上设置有余量部,因而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该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能够迅速地朝向乘员一侧胀出至该余量部完全伸展的程度。当余量部完全伸展时,展开控制布上将产生张力,从而使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得到抑制。因此,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在使该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朝向乘员一侧迅速地胀出之后,再对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进行抑制,从而能够使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先于中央区域进行。
本发明的第6种形式为,在第5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余量部在通常状况下被折叠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所述中央区域上,且在控制缝制部处被缝制,所述控制缝制部能够通过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产生于所述展开控制布的张力而破裂。
在本发明的第6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展开控制布上的一般部的余量部,在通常状况下被折叠在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并在控制缝制部处被缝制。该控制缝制部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在展开控制布上所产生的张力而破裂。通过控制缝制部的破裂,从而处于折叠状态的余量部能够展开并伸展。由此,能够稳定通常状况下的余量部的状态,并且在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在该余量部的范围内使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朝向乘员一侧迅速地胀出,且在该余量部完全伸展之后,对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进行抑制,使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先于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而进行。
本发明的第7种形式为,在第1~6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在车宽方向上,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在折叠状态下的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宽度尺寸的1/3以下。
本发明的第7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展开控制布的一般部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在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的宽度尺寸的1/3以下,因而在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能够使其端部区域在更大的范围内膨胀展开。因此,即使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且膝部安全气囊的中间位置与乘员的两个膝部之间的中心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乘员膝部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之间,分别使该膝部安全气囊的端部区域膨胀展开,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本发明的第8种形式为,在第1~7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收纳部被设置在,构成车辆手套箱的乘员一侧外壁的手套箱门内。
在本发明的第8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被设置在,构成车辆手套箱的乘员一侧外壁的手套箱门内,因而当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能够使膝部安全气囊在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与手套箱门之间迅速展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的约束性。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即使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乘员的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2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稳定通常状况下的膝部安全气囊的折叠状态,并能够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乘员膝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3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无论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是否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均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4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无论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的膝部是否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均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5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使该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朝向成员一侧迅速胀出之后,再抑制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从而使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先于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而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6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稳定通常状况下的余量部的状态,并能够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在该余量部的范围内使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迅速地朝向乘员一侧胀出,并在该余量部完全伸展之后,抑制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以使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先于该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而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7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即使在车辆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乘员膝部相对于膝部安全气囊的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且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心位置与乘员的两个膝部之间的中心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8种形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副驾驶座上的乘员的膝部的约束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11涉及第1实施方式,图1为从车厢一侧观察具备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仪表板时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被设置在手套箱门内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沿图1中的2-2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表示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表示被组装在组件外壳中的膝部安全气囊以及挡罩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膝部安全气囊、挡罩、充气装置以及组件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如下状态的立体图,即,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中,通过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而使手套箱门上的外面板的一部分作为安全气囊门而展开,从而膝部安全气囊开始胀出,并且该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挡罩所抑制,从而端部区域先于该中央区域而膨胀展开。
图7为表示如下状态的立体图,即,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中,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继续被挡罩所抑制,并且端部区域的膨胀展开比图6所示的状态更进一步地进行了的状态。
图8为表示如下状态的立体图,即,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中,挡罩对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抑制被解除,从而该膝部安全气囊完全展开的状态。
图9为表示如下状态的剖视图,即,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挡罩所抑制,从而通过先于该中央区域而膨胀展开的端部区域,使接近手套箱门的乘员膝部被约束的状态。
图10为表示如下状态的剖视图,即,挡罩对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的抑制被解除,从而通过完全展开后的膝部安全气囊而使乘员膝部被约束的状态。
图11为表示在车宽方向上挡罩的一般部的宽度尺寸与折叠状态的膝部安全气囊的宽度尺寸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心位置与乘员的两个膝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偏置的情况下,通过该膝部安全气囊的端部区域而使该膝部被约束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至图18涉及第2实施方式,图12为表示被设置在手套箱门内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被组装在组件外壳内的膝部安全气囊以及挡罩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膝部安全气囊、挡罩、组件外壳以及充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如下状态的立体图,即,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中,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挡罩所抑制,且端部区域先于该中央区域而膨胀展开的状态。
图16为表示如下状态的立体图,即,在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中,挡罩对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抑制被解除,从而该膝部安全气囊完全展开的状态。
图17为表示如下状态的剖视图,即,膝部安全气囊的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被挡罩所抑制,从而通过先于该中央区域而膨胀展开的端部区域,使接近于手套箱门的乘员膝部被约束的状态。
图18为表示如下状态的剖视图,即,挡罩对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的抑制被解除,从而通过完全展开的膝部安全气囊,使乘员的膝部被约束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12副驾驶座;
14膝部安全气囊;
14A中央区域;
14B端部区域;
14C折叠部;
16挡罩(展开控制布);
16A一般部;
16B车辆下侧的端部(一端部);
16D车辆上侧的端部;
16U车辆上侧的端部(另一端部);
18车辆;
19组件外壳(收纳部);
19U车辆上侧的纵壁部;
20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22手套箱;
24手套箱门;
28乘员;
28K膝部;
16F破裂预定部;
16G余量部;
16H控制缝制部;
F挡罩的宽度尺寸;
W膝部安全气囊的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为,对应于副驾驶座12而设置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膝部安全气囊14、以及作为展开控制布的一个示例的挡罩16。
如图2所示,膝部安全气囊14为,在通常状况下以折叠状态被收纳在作为收纳部一个示例的组件外壳19内的袋体。该组件外壳19被设置在,构成车辆18的手套箱22的乘员一侧外壁的手套箱门24内。膝部安全气囊14被构成为,当车辆18发生碰撞时,其受到例如来自充气装置26的气体供给,从而能够朝向落座在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图9至图11)一侧膨胀展开。
此外,如图11所示,膝部安全气囊14具有: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区域14A;以及位于该中央区域14A的车宽方向两侧、且落座在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膝部28K的车辆前方的端部区域14B。而且,膝部安全气囊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折叠之后,再从车宽方向两侧向车宽方向中央一侧被折叠,其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14C被配置在端部区域14B处。补充说明的话,该折叠部14C首先从车宽方向两侧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一侧被折叠,之后,在端部区域14B的范围内,再次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回。并且,折叠部14C的折回次数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示例。
这里,对手套箱22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在图1、图2中,手套箱22被组装并固定在,副驾驶座12一侧的仪表板30中的、该副驾驶座12的车辆前方一侧的位置处。该手套箱22例如被构成为,具有:本体34,其构成收纳空间32;手套箱门24,其构成乘员一侧外壁。本体34例如被构成为,朝向车辆后方一侧开口的箱体。
手套箱门24为,将在关闭状态下位于乘员一侧(车辆后方一侧)的外面板36、和位于与乘员(车辆前方一侧)相反一侧的内面板38进行组合,并在内部确保了膝部安全气囊14的收纳空间的盖体。在手套箱门24的下端部的车宽方向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螺柱(未图示),手套箱门24通过该螺柱而被安装在仪表板30一侧。而且,手套箱门24被构成为,能够以该螺柱为旋转中心而进行开闭。
如图1所示,在外面板36上设置有,以通过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压力而破裂的方式构成的横向破裂预定部36A以及纵向破裂预定部36B。其中,横向破裂预定部36A为,例如在与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处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在与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结束。纵向破裂预定部36B为,例如在与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在与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两端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处结束。换言之,在外面板36的主视图上,纵向破裂预定部36B沿着组件外壳19的车辆右侧的纵壁部19R以及车辆左侧的纵壁部19L,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
而且,如图1所示,在外面板36上设置有铰链部36C、36D,且所述铰链部36C、36D以分别连接两侧的纵向破裂预定部36B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之间的方式而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换言之,在外面板36的主视图上,铰链部36C、36D分别沿着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车辆下侧的纵壁部19D而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另外,如图2、图3所示,虽然外面板36的外表面(后表面)被表皮37所包覆,但是也可以采用不使用该表皮37的结构。
在图2、图3中,在手套箱门24内设置有以折叠状态而收纳膝部安全气囊14的组件外壳19(收纳部)。如图4、图5所示,组件外壳19为金属制的箱体,其具有:位于车辆前侧的长方形的底部19F;从该底部19F的四边起分别朝向车辆后侧直立设置的、位于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位于车辆下侧的纵壁部19D;位于车辆右侧的纵壁部19R;位于车辆左侧的纵壁部19L,并且,组件外壳19被配置成,在手套箱门24处于关闭状态时(参照图2、图3),车辆后方一侧成为开口侧。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的上表面、以及车辆下侧的纵壁部19D的下表面上,分别固定有例如金属板40。在该金属板40上,分别沿着车宽方向以直列方式而设置有多个挂钩42。
而且,如图2、图3、图5所示,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上,设置有充气装置26用的安装部19A。在充气装置26上,直立设置有例如两根双头螺栓44,通过将该双头螺栓44从车辆后方一侧插入组件外壳19的安装部19A中,并从车辆前方一侧在该双头螺栓44上拧合螺母46,从而将充气装置26与膝部安全气囊14一同固定在组件外壳19上。如图2、图3所示,为了确保螺母46的安装空间,组件外壳19的安装部19A被构成为,从手套箱门24的内面板38上分离的倾斜面。而且,如图5所示,在组件外壳19的安装部19A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双头螺栓44的两处贯通孔19B。
如图2、图3所示,在手套箱门24内的外面板36一侧上,安装有保持器48。该保持器48例如在其上下左右的基部48A处被固定在外面板36的内表面(车辆前方一侧的表面)上。在基部48A上,纵壁部48B以包围组件外壳19的安装区域的方式而朝向内面板38呈框状地直立设置。
在保持器48的上下纵壁部48B上,分别沿着车宽方向而直列形成有多个卡止孔48E,且组件外壳19的挂钩42分别与该卡止孔48E卡止。
并且,也可以在保持器48的上下纵壁部48B之间,设置沿着外面板36的背面的上下一对门基材(未图示)。此时,在上下一对门基材之间,形成有受到预定值以上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压力时能够破裂的破裂预定部(未图示),且在上下纵壁部48B的根部分别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铰链部(未图示)。
接着,在图1至图5中,作为展开控制布的一个示例的挡罩16,具有一般部16A,且该一般部16A以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方式而构成,并且该一般部16A以从车辆后侧沿车辆上下方向跨越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方式而被设置。该挡罩16被构成为,在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对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进行抑制,从而使端部区域14B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膨胀展开先于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而进行。
具体而言,挡罩16为例如无伸缩性的布,且例如车辆下侧的端部16B(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如图5所示,在车辆下侧的端部16B上,设置有与组件外壳19的贯通孔19B相对应的贯通孔16C。并且,车辆下侧的端部16B是指,在以一般部16A为基准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展开挡罩16的状态下,位于车辆下侧的端部。
如图3所示,挡罩16的一般部16A,从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的端部16B的下边缘起,穿过该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下侧的纵壁部19D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并从车辆下方一侧向车辆上方一侧跨越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图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挡罩16的一般部16A被配置成,从车辆后侧与膝部安全气囊14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14C部分重合。换言之,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不仅与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重合,也与端部区域14B部分重合。在车宽方向上的一般部16A与折叠部14C的重合量A,是综合考虑了通常状况下的挡罩16对折叠部14C的保持性、以及膝部安全气囊14膨胀展开时该折叠部14C的展开性而设定的。并且,也可以将挡罩16的一般部16A设定为,不与膝部安全气囊14的折叠部14C(端部区域14B)部分重合的结构。
此外,如图11所示,在车宽方向上,挡罩16的一般部16A的宽度尺寸F被设定为,在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宽度尺寸W的1/3以下,即小于等于W/3。这样设定是为了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使其端部区域14B在更大的范围内膨胀展开。
在图11中,图示了设定为F=W/3时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由于挡罩16的一般部16A被设置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因而该膝部安全气囊14中、未被挡罩16的一般部16A跨越的区域的宽度也分别为W/3。当该一般部16A以仅跨越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方式而配置时,在车宽方向上的一般部16A的宽度尺寸F、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宽度尺寸、以及端部区域14B的宽度尺寸,均等于W/3。
接着,如图3所示,与一般部16A相连的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至少被配置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并在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通过其膨胀压力而被挟持在该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该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这里,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相对于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的、挡罩16的车辆下侧的端部16D,位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相反一侧。并且,车辆上侧的端部16U是指,在以一般部16A为基准而将挡罩1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展开后的状态下,位于车辆上侧的端部。
并且,被配置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的大小和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示例。当希望提高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对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抑制效果,或者希望延缓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从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脱离以使该膝部安全气囊14完全展开的时刻时,只需扩大车辆上侧的端部16U的面积即可。这是因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的、组件外壳19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对车辆上侧的端部16U的挟持力的缘故。具体而言,也可以将车辆上侧的端部16U,从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延长至该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
相反,当希望降低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对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抑制效果,或者,希望使车辆上侧的端部16U从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脱离以使该膝部安全气囊14完全展开的时刻提前时,只需缩小车辆上侧的端部16U的面积即可。这是因为,能够进一步减弱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的、组件外壳19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对车辆上侧的端部16U的挟持力的缘故。
在图示的示例中,虽然从一般部16A至车辆上侧的端部16U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固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一般部16A的车宽方向上的边缘制成弯曲形状或者屈曲形状,而且,也可以在车宽方向上扩大或者缩小车辆上侧的端部16U。
(作用)
本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而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中,当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并且安全气囊ECU根据来自未图示的碰撞传感器的信号而判断出该碰撞的发生时,工作电流将从该安全气囊ECU流向充气装置26(参照图2)。充气装置26受到该工作电流而进行工作,并喷出大量的气体。该气体被共给至以折叠状态被收纳在手套箱门24内的组件外壳19中的膝部安全气囊14,从而使该膝部安全气囊14开始膨胀展开。
此时,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压力,作用于手套箱门24的外面板36的内表面(车辆前方一侧的表面)上。当该膨胀压力达到预定值以上时,被设置在外面板36上的横向破裂预定部36A以及纵向破裂预定部36B将破裂。由此,如图6、图9所示,外面板36的一部分成为安全气囊门50,并以铰链部36C、36D(参照图3)为中心而朝向车辆上方一侧以及车辆下方一侧的双方展开,从而在外面板36上形成开口部52。膝部安全气囊14通过该开口部52,从手套箱门24内朝向乘员28的膝部28K一侧胀出(参照图9、图11)。
此时,如图6、图7、图9所示,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被挡罩16的一般部16A所抑制,从而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端部区域14B先于中央区域14A而膨胀展开。具体而言,由于挡罩16的车辆下侧的端部16B,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且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被配置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因此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将通过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压力,而被挟持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该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
由此,在该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车辆上侧的端部16U、以及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将产生摩擦力,因此通过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压力将在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产生张力。由此,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被挡罩16的一般部16A所抑制,从而位于该中央区域14A的车宽方向两侧、且乘员28的膝部28K的车辆前方的端部区域14B,将先于该中央区域14A膨胀展开。
在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时乘员28的膝部28K相对于手套箱门24(膝部安全气囊14的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由于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两侧的端部区域14B将分别从乘员28的膝部28K与手套箱门24的外面板36之间,朝向该膝部28K的外侧膨胀展开,因而膝部安全气囊14对该膝部28K的反作用力将会减弱。因此,即使在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时乘员28的膝部28K相对于手套箱门24(膝部安全气囊14的收纳部)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膝部安全气囊14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28K。
并且,“接近状态”是指,内设有作为膝部安全气囊14收纳部的组件外壳19的手套箱门24、与乘员28的膝部28K之间的间隙,小于膨胀展开完成时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厚度。换言之,“接近状态”是指,乘员28的膝部28K位于,在膝部安全气囊14完全膨胀展开至本来的大小之前,与该膝部安全气囊14抵接的位置上。
如图8、图10所示,当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进一步进行,从而在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产生的张力进一步增大,且该张力超过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以及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的摩擦力时,该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将从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脱离。由此,由于对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抑制被解除,因而能够使该中央区域14A从车辆上侧朝向车辆下车膨胀展开出来,从而使膝部安全气囊14膨胀展开(完全展开)至本来的大小。因此,在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充分远离手套箱门24而不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确保膝部安全气囊14对该膝部28K的反作用力,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28K。
并且,如图4所示,由于膝部安全气囊14在通常状况下,向车辆上下方向被折叠之后,再从车宽方向两侧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一侧被折叠,且其在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14C被配置在端部区域14B处,并且挡罩16的一般部16A被配置成,从车辆后侧与被配置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端部区域14B上的、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14C部分重合,因此在通常状况下,能够通过挡罩16的一般部16A而稳定地保持该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14C。
在膝部安全气囊14膨胀展开时,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14C能够从挡罩16的一般部16A脱离,并作为端部区域14B而朝向乘员28的膝部28K的车辆前方迅速地膨胀展开。由此,能够稳定通常状况下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折叠状态,并能够在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时,通过膝部安全气囊14而适当地约束乘员28的膝部28K。
而且,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中,由于挡罩16的一般部16A的宽度尺寸F被设定为,在折叠状态的膝部安全气囊14的宽度尺寸W的1/3以下,即小于等于W/3,因而在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使其端部区域14B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膨胀展开。因此,即使在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相对于手套箱门24处于接近状态、且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心位置Cb与乘员28的两个膝部28K之间的中心位置Cp在车宽方向上偏离(偏移量为e)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端部区域14B分别在该膝部28K与手套箱门24之间膨胀展开,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28。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中,由于作为膝部安全气囊14的收纳部的组件外壳19,被设置在构成车辆18的手套箱22乘员一侧外壁的手套箱门24内,因而在车辆18发生前方碰撞时,能够使膝部安全气囊14在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与手套箱门24之间迅速地展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的约束性。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挡罩16的车辆下侧的端部16B卡止于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且车辆上侧的端部16U至少被配置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上侧的纵壁部19U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使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与车辆下侧的端部16B的安装构造上下相反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U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而使车辆下车的端部16B至少配置在组件外壳19的车辆下侧的纵壁部19D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
(第2实施方式)
图12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20中,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D以及车辆下侧的端部16B,分别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例如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如图14所示,车辆上侧的端部16D以及车辆下侧的端部16B上,分别设置有与组件外壳19的安装部19A上的贯通孔19B相对应的贯通孔16C。车辆上侧的端部16D以及车辆下侧的端部16B,以例如使车辆上侧的端部16D在车辆下侧的端部16B的车辆后侧处重合,并使各个贯通孔16C的位置对准的状态,而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
具体而言,在将膝部安全气囊14收纳至组件外壳19内时,充气装置26的双头螺栓44穿过贯通孔16C。且该双头螺栓44进一步被插入到组件外壳19上的安装部19A的贯通孔19B中。在该种状态下,双头螺栓44处于向该安全部19A的车辆前侧突出的状态。通过在该双头螺栓44上拧合螺母46,从而使充气装置26、膝部安全气囊14以及挡罩16被结合固定在组件外壳19的安装部19A上。
如图12至图14所示,挡罩16中沿车俩上下方向纵跨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一般部16A的、例如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处,设置有破裂预定部16F,该破裂预定部16F在该一般部16A上产生预定值以上的张力时破裂。该破裂预定部16F为,例如穿孔、裂缝等。破裂预定部16F的强度,是考虑了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时挡罩16对膝部安全气囊14之中央区域14A的展开抑制的解除时刻而设定的。
而且,在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设置有余量部16G,且该余量部16G具有,与膝部安全气囊14膨胀展开初期的、中央区域14A朝向乘员28(参照图17)一侧的胀出容许量相对应的长度。该余量部16G在通常状况下被重叠折叠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车辆后侧处,并在控制缝制部16H处被缝制,该控制缝制部16H在膝部安全气囊14膨胀展开时能够通过挡罩16上产生的张力而破裂。在本实施方式中,余量部16G分别等同地设置在一般部16A的车辆上侧以及车辆下侧处。
控制缝制部16H例如在各个余量部16G上各设置一处。相对于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产生的张力的、控制缝制部16H的强度被设定为,小于破裂预定部16F的强度。由此,在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初期,在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产生较小张力的阶段,控制缝制部16H首先破裂,余量部16G随着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朝向乘员28的膝部28K一侧的胀出而伸展,并在一般部16A上产生预定值以上的张力时,破裂预定部16F破裂。
并且,余量部16G的折叠方式和折叠位置、控制缝制部16H的位置和接缝的长度,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示例。
由于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关于相同部分在附图上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作用)
本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而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图12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20中,当车辆18(参照图1)发生前方碰撞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压力而在手套箱门24的外面板36上形成开口部52,该膝部安全气囊14通过该开口部52从该手套箱门24内朝向乘员28的膝部28K一侧胀出(参照图17、图18)。
此时,如图15所示,通过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产生的张力,将余量部16G缝制在折叠状态下的控制缝制部16H将会破裂。由此,被折叠的该余量部16G,随着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而迅速地伸展。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能够迅速地朝向乘员28的膝部28K(参照图17)一侧胀出直至该余量部16G完全伸展。当余量部16G完全伸展时,挡罩16上将产生张力,从而使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被抑制。因此,能够稳定通常状况下的余量部16G的状态,并能够在膝部安全气囊14膨胀展开初期,使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朝向乘员28的膝部28K一侧迅速地胀出之后,再对该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进行抑制。
而且,此时,由于挡罩16的车辆上侧的端部16D以及车辆下侧的端部16B,分别被卡止在组件外壳19的底部19F与膝部安全气囊14之间,因此该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更为稳定地被挡罩16抑制。通过使膝部安全气囊14的端部区域14B的膨胀展开先于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而进行,从而即使在车辆18的前方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相对于手套箱门24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膝部安全气囊14对该乘员28的膝部28K的反作用力,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28K。
如图16、图18所示,当膝部安全气囊14的膨胀展开进一步进行,从而挡罩16的一般部16A上产生的张力达到预定值以上时,被设置在该一般部16A上的破裂预定部16F将会破裂。由此,对膝部安全气囊14的中央区域14A的膨胀展开的抑制被解除,因而该膝部安全气囊14能够膨胀展开(完全展开)至本来的大小。因此,即使在发生车辆18前方碰撞时副驾驶座12上的乘员28的膝部28K充分离开手套箱门24而不处于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膝部安全气囊14对该乘员28的膝部28K的反作用力,从而适当地约束该膝部28K。
并且,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展开控制布的一个示例而例举了无伸缩性布的挡罩16,但是展开控制布并不限定于此。在如第1实施方式这种不设定余量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展开控制布具备一定程度的伸缩性。

Claims (8)

1.一种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
膝部安全气囊,其被构成为,在通常状况下以折叠状态被收纳在收纳部中,并具有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以及端部区域,该端部区域位于,该中央区域的车宽方向两侧且落座于副驾驶座上的乘员的膝部的车辆前方,当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受到气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所述膝部一侧膨胀展开;
展开控制布,其具有一般部,该一般部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窄于折叠状态下的膝部安全气囊,且该一般部被配置成,从车辆后侧沿车辆上下方向跨越该膝部安全气囊的所述中央区域,所述展开控制布在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对所述中央区域的膨胀展开进行抑制,以使所述端部区域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膨胀展开先于所述中央区域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膝部安全气囊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折叠之后,从车宽方向两侧朝向车宽方向中央一侧被折叠,其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被配置在所述端部区域,
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被配置成,从车辆后侧与所述车宽方向上的折叠部部分地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一端部,被卡止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之间,
所述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至少被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纵壁部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之间,并在该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通过其膨胀压力而被挟持在所述纵壁部与该膝部安全气囊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展开控制布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卡止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之间,
在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上,设置有在该一般部上产生预定值以上的张力时发生破裂的破裂预定部。
5.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上设置有余量部,所述余量部具有,与所述中央区域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朝向所述乘员一侧的胀出容许量相对应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余量部在通常状况下被折叠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所述中央区域,并在控制缝制部处被缝制,所述控制缝制部能够通过在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产生于所述展开控制布的张力而破裂。
7.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车宽方向上,所述展开控制布的所述一般部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宽度尺寸的1/3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部被设置在,构成车辆的手套箱的乘员一侧外壁的手套箱门内。
CN200880130712.8A 2008-10-29 2008-10-29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1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9627 WO2010050009A1 (ja) 2008-10-29 2008-10-29 助手席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1092A true CN102741092A (zh) 2012-10-17
CN102741092B CN102741092B (zh) 2015-07-29

Family

ID=42128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071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1092B (zh) 2008-10-29 2008-10-29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7427B2 (zh)
EP (1) EP2340969B1 (zh)
JP (1) JP5267563B2 (zh)
CN (1) CN102741092B (zh)
WO (1) WO201005000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226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气囊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92042A (zh) * 2014-05-28 2016-02-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反作用表面限制器的主动手套箱门
CN106560352A (zh) * 2015-09-30 2017-04-1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8688607A (zh) * 2017-04-07 2018-10-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74465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91693B1 (ko) * 2009-08-25 2011-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US8596681B1 (en) 2012-05-30 2013-12-03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Internal deployable vehicle panel assembly
US9302414B2 (en) * 2014-06-24 2016-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Molded active plastics components for a vehicle airbag assembly
JP6537196B2 (ja) * 2017-03-27 2019-07-03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装置
US10252689B2 (en) * 2017-08-01 2019-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nee airbag with receiving pockets
JP6911629B2 (ja) * 2017-08-21 2021-07-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ニー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7017370B2 (ja) * 2017-10-31 2022-02-08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55909B2 (ja) * 2018-11-13 2022-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200094361A (ko) * 2019-01-30 2020-08-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무릎 에어백 장치
US10953833B2 (en) * 2019-04-09 2021-03-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with breakable band
JP7385455B2 (ja) * 2019-12-13 2023-11-22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210155255A (ko) * 2020-06-15 2021-12-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어백 장치
DE102020128335A1 (de) * 2020-10-28 2022-04-28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assackmodul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KR20230137977A (ko) * 2021-02-03 2023-10-05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무릎 에어백 장치
US11472365B1 (en) * 2021-06-08 2022-10-18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with deployment-assisting wrapper
US11897410B2 (en) * 2021-09-29 2024-02-13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Deployment flap for airba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807424U1 (de) 1998-04-23 1998-08-27 Trw Repa Gmbh Knieschutz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insassen
JP2000016213A (ja) * 1998-06-29 2000-01-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56121B2 (ja) 1999-02-25 2008-09-2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030862A (ja) * 1999-07-15 2001-02-06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435554B1 (en) * 2000-11-21 2002-08-2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Knee bolster apparatus with center tether
JP2002356137A (ja) 2001-05-30 2002-12-10 Takata Corp 車両乗員保護装置
JP2003205816A (ja) * 2002-01-11 2003-07-22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055858B2 (en) * 2002-04-01 2006-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US6955377B2 (en) * 2002-04-06 2005-10-18 Key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restraint module with external tether
US6883831B2 (en) * 2003-02-06 2005-04-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flatable cushion
JP4269826B2 (ja) * 2003-03-12 2009-05-27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4063712B2 (ja) * 2003-05-22 2008-03-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49452B2 (ja) * 2003-05-30 2010-04-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US7350801B2 (en) * 2003-07-11 2008-04-01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protecting airbag
US7261318B2 (en) 2003-12-01 2007-08-28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nd glove box assembly
US7396044B2 (en) 2005-07-11 2008-07-08 Tk Holdings Inc. Deployment control device for air bag
JP2007045241A (ja) * 2005-08-08 2007-02-22 Toyoda Gosei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51844B2 (ja) * 2005-08-29 2010-09-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05000B2 (ja) 2005-12-14 2011-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6008756A1 (de) * 2006-02-24 2007-09-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arborn Knieairbag
US7452002B2 (en) * 2006-03-27 2008-11-18 Key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knee bolster airbag with internal tether
US7648161B2 (en) * 2006-04-19 2010-01-19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device
KR20080043553A (ko) 2006-11-14 2008-05-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니 에어백 모듈
JP4231520B2 (ja) * 2006-11-24 2009-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096578B2 (en) * 2007-11-02 2012-01-17 Tk Holdings Inc. Knee airba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226A (zh) * 2012-09-19 2014-03-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气囊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92042A (zh) * 2014-05-28 2016-02-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反作用表面限制器的主动手套箱门
CN106560352A (zh) * 2015-09-30 2017-04-1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6560352B (zh) * 2015-09-30 2019-04-1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8688607A (zh) * 2017-04-07 2018-10-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88607B (zh) * 2017-04-07 2021-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74465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0969B1 (en) 2013-06-26
US8267427B2 (en) 2012-09-18
WO2010050009A1 (ja) 2010-05-06
EP2340969A1 (en) 2011-07-06
CN102741092B (zh) 2015-07-29
EP2340969A4 (en) 2012-04-18
JPWO2010050009A1 (ja) 2012-03-29
JP5267563B2 (ja) 2013-08-21
US20110193328A1 (en)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1092A (zh) 副驾驶座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JP656194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411965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1184654B (zh) 带有t形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
JP6399004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5295820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50196B2 (en) Occupant leg restraining device and retainer
JP6278025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07216733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034697A (ja)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ニー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US10829080B2 (en) Air bag device
CN103228491A (zh) 搭载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用座椅
JP3759501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6350462B2 (ja)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19261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1766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1260819B2 (en) Airbag apparatus
JP5881375B2 (ja) エアバッグ
JP6872373B2 (ja) エアバッグ
JP5885329B2 (ja) エアバッグ
JP6374272B2 (ja) 乗り物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605915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73882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7532791U (zh) 安全气囊和车辆中的布置结构
KR20230137176A (ko) 시트용 에어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