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7833B -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7833B
CN102717833B CN201210204941.8A CN201210204941A CN102717833B CN 102717833 B CN102717833 B CN 102717833B CN 201210204941 A CN201210204941 A CN 201210204941A CN 102717833 B CN102717833 B CN 102717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tube
front overhang
bearing
angle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49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7833A (zh
Inventor
曾蔚
劳兵
陈宏玺
彭斌
和丽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049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17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1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7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7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7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包括横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第一前悬支座、第二前悬支座、第一前悬支撑合件、第二前悬支撑合件,所述右前纵梁与所述横梁相连,所述左前纵梁与所述横梁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座分别与所述右前纵梁和所述横梁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左前纵梁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悬支座上,所述第二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上。因为第一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第一前悬支座这一个安装面上,第二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上,所以减少配合的安装面,从而提高制造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尤其涉及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具有前悬支撑合件,前悬支撑合件位于车身底盘下部,前悬支撑合件安装于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上,如图1所示,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包括横梁101、左前纵梁102、右前纵梁103、第一前悬支座104、第二前悬支座105,横梁101为直管,左前纵梁102和右前纵梁103分别与横梁101相连,第二前悬支座105分别与左前纵梁102和横梁101相连,第一前悬支座104分别与右前纵梁103和横梁101相连。因为现有技术中的前悬支撑合件分别与横梁101与左前纵梁102相连,或者前悬支撑合件分别与横梁101与右前纵梁103相连,前悬支撑合件安装面为两个,总装螺栓易衰减、稳定性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包括横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第一前悬支座、第二前悬支座、第一前悬支撑合件、第二前悬支撑合件,所述右前纵梁与所述横梁相连,所述左前纵梁与所述横梁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座分别与所述右前纵梁和所述横梁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左前纵梁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悬支座上,所述第二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依次相连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形成第三角度,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五连接管形成第四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相同,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同,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均为钝角;所述左前纵梁与所述第五连接管相连,所述右前纵梁与第一连接管相连,第一前悬支座分别与右前纵梁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分别与左前纵梁和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前悬支座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前悬支座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前悬支座与所述右前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前悬支座与所述左前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为第一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第一前悬支座这一个安装面上,第二前悬支撑合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上,所以减少配合的安装面,从而提高制造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技术中的安装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有前悬支撑合件的安装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包括横梁1、左前纵梁2、右前纵梁3、第一前悬支座4、第二前悬支座5、第一前悬支撑合件9、第二前悬支撑合件10,所述右前纵梁3与所述横梁1相连,所述左前纵梁2与所述横梁1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分别与所述右前纵梁3和所述横梁1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分别与所述横梁1和所述左前纵梁2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撑合件9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上,所述第二前悬支撑合件10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上。
因为第一前悬支撑合件9安装在第一前悬支座4这一个安装面上,第二前悬支撑合件10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上,所以减少配合的安装面,从而提高制造的稳定性。
该横梁1由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3、第四连接管14、第五连接管15依次相连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管1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连接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与所述第三连接管13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三连接管13与所述第四连接管14形成第三角度,所述第四连接管14与所述第五连接管15形成第四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相同,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同,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均为钝角;所述左前纵梁2与所述第五连接管15相连,所述右前纵梁3与第一连接管11相连,第一前悬支座4分别与右前纵梁3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分别与左前纵梁2和所述第四连接管14相连。
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与所述第四连接管14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与所述右前纵梁3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与所述左前纵梁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横梁1呈弯曲形状,横梁1与第一前悬支座4和第二前悬支座5形成非直角三角形(近似等边三角形),提高整车扭转刚度和结构传力面积,消除应力集中;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约5%,提高整车稳定性。
本发明的安装支撑机构解决支撑合件安装螺栓扭力衰减问题;减小支撑合件后安装点应力集中;增大与纵梁的焊接面,分散零件的应力,提高零件的耐久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左前纵梁(2)、右前纵梁(3)、第一前悬支座(4)、第二前悬支座(5)、第一前悬支撑合件(9)、第二前悬支撑合件(10),所述右前纵梁(3)与所述横梁(1)相连,所述左前纵梁(2)与所述横梁(1)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分别与所述右前纵梁(3)和所述横梁(1)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分别与所述横梁(1)和所述左前纵梁(2)相连;所述第一前悬支撑合件(9)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上,所述第二前悬支撑合件(10)安装在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由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3)、第四连接管(14)、第五连接管(15)依次相连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管(1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连接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连接管(12)与所述第三连接管(13)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三连接管(13)与所述第四连接管(14)形成第三角度,所述第四连接管(14)与所述第五连接管(15)形成第四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相同,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同,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均为钝角;所述左前纵梁(2)与所述第五连接管(15)相连,所述右前纵梁(3)与第一连接管(11)相连,第一前悬支座(4)分别与右前纵梁(3)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相连,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分别与左前纵梁(2)和所述第四连接管(1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2)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与所述第四连接管(14)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悬支座(4)与所述右前纵梁(3)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悬支座(5)与所述左前纵梁(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CN201210204941.8A 2012-06-20 2012-06-20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Active CN102717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4941.8A CN102717833B (zh) 2012-06-20 2012-06-20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4941.8A CN102717833B (zh) 2012-06-20 2012-06-20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7833A CN102717833A (zh) 2012-10-10
CN102717833B true CN102717833B (zh) 2016-06-29

Family

ID=46943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4941.8A Active CN102717833B (zh) 2012-06-20 2012-06-20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1783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0957A (en) * 1991-09-05 1994-01-25 Dr. Ing. H.C.F. Porsche Ag Subframe for a motor vehicle
JPH11180335A (ja) * 1997-12-19 1999-07-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EP1591348A2 (de) * 2004-04-29 2005-11-02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Anordnung zur Verbindung von RahmenlängsträgernHilfsrahmen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1264574Y (zh) * 2008-07-24 2009-07-01 郭时兵 一种微型面包车发动机油底壳保护装置
DE102008020694A1 (de) * 2008-04-24 2009-11-0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Kraftfahrzeugrahmen
CN202728340U (zh) * 2012-06-20 2013-02-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5506A1 (de) * 2006-11-24 2008-05-29 Dr.Ing.H.C. F. Porsche Ag Querträger, insbesondere ein Cockpitquerträg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0957A (en) * 1991-09-05 1994-01-25 Dr. Ing. H.C.F. Porsche Ag Subframe for a motor vehicle
JPH11180335A (ja) * 1997-12-19 1999-07-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EP1591348A2 (de) * 2004-04-29 2005-11-02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Anordnung zur Verbindung von RahmenlängsträgernHilfsrahmen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08020694A1 (de) * 2008-04-24 2009-11-0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Kraftfahrzeugrahmen
CN201264574Y (zh) * 2008-07-24 2009-07-01 郭时兵 一种微型面包车发动机油底壳保护装置
CN202728340U (zh) * 2012-06-20 2013-02-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7833A (zh) 2012-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83437U (zh) 纯电动汽车地板结构
CN202783433U (zh) 纯电动汽车前后地板骨架梁结构
CN104787072A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CN201670268U (zh) 抗扭十字交叉梁装置
CN202783436U (zh) 纯电动汽车地板骨架梁结构
CN102717833B (zh)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CN202728340U (zh) 汽车的安装支撑机构
CN204279063U (zh) 变速器支架及车架
CN203186424U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总成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105667562A (zh) 一种客车蓄电池转运安装车
CN102717834B (zh) 汽车的安装支撑装置
CN202186815U (zh) 电梯轿厢架
CN202728341U (zh) 汽车的安装支撑装置
CN206012718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02169966U (zh) 一种新型车架横梁结构
CN202624376U (zh) 重型车车架横梁
CN205149979U (zh) 一种客车用多功能横梁总成
CN205736938U (zh) 一种变速器侧悬置结构
CN205468519U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
CN204750179U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CN204055198U (zh) 重型车辆及双上直推力杆结构平衡悬架
CN203111314U (zh) 抗剪车架
CN103568833B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撑结构
CN203032521U (zh)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车架斜拉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