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5035A -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5035A
CN102675035A CN2012101914330A CN201210191433A CN102675035A CN 102675035 A CN102675035 A CN 102675035A CN 2012101914330 A CN2012101914330 A CN 2012101914330A CN 201210191433 A CN201210191433 A CN 201210191433A CN 102675035 A CN102675035 A CN 102675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etylene
ethylene dichloride
cold shock
vinylchlorid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1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5035B (zh
Inventor
姜标
钟劲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Engineering (Shangha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Zhongke Yigong (Xiamen) Chemical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Zhongke Yigong (Xiamen) Chemical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1914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5035B/zh
Priority to US14/406,931 priority patent/US9371259B2/en
Priority to JP2015515365A priority patent/JP597416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2/078540 priority patent/WO2013185400A1/zh
Priority to IN10674DEN2014 priority patent/IN2014DN10674A/en
Publication of CN102675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5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5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5035B/zh
Priority to ZA2014/09015A priority patent/ZA201409015B/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35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not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or of halogen atoms in the reaction
    • C07C17/354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not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or of halogen atoms in the reaction by 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7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ydrogen halides
    • C07C17/08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ydrogen halides to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25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splitting-off hydrogen halides from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7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ydrogen hal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本发明为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将摩尔比为1∶(0.3~1.0)∶(0~0.20)的乙炔、二氯乙烷蒸汽、氯化氢气体混合;将原料混合气预热;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0~50℃后,并加压到0.4~1.0MPa,然后冷却至常温,再进一步冷冻到-25~1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再利用;将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获得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本发明彻底消除了汞污染,反应器结构大为简化,回收氯化氢和乙炔,减少了水洗工艺,避免产生大量废酸,提高了氯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乙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PE),位居世界塑料产量的第二位,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
聚氯乙烯最早的合成方法是乙炔法,即在氯化汞催化作用下,乙炔与氯化氢加成合成氯乙烯,氯乙烯聚合得聚氯乙烯。此法由于使用氯化汞作催化剂,存在严重的汞污染问题。石油裂解制乙烯工艺成熟后,国外改用乙烯法制氯乙烯,并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淘汰了乙炔法制氯乙烯的工艺。我国由于乙烯资源紧张而电石资源丰富,PVC生产仍以乙炔法为主。但随着乙炔法产能的不断扩大,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压力。国内同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无汞触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申请号为201010149180.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供一种新的氯乙烯制备方法,该法以氯化钡为催化剂,将乙炔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制备氯乙烯,为无汞催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申请号为201110330158.1的中国专利申请(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11/081317)中,提供一种乙炔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大为改善,已基本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在乙炔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制备氯乙烯的过程中,由于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二氯乙烷脱氯化氢是一个吸热反应,2个反应耦合在一起,形成微放热反应,反应的热效应不大,因此反应器可采用绝热式反应器,通过中间冷激的方式,使反应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反应器结构大为简化。
同时,在乙炔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制氯乙烯的过程中,会副产一部分氯化氢。由于氯化氢能降低乙炔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反应的起点温度,加快反应速度,又能抑制反应体系中氯化氢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将副产的氯化氢分离回收后与乙炔二氯乙烷一起进料,可大幅度降低进料温度,并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另外,由于受化学平衡的制约,乙炔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制氯乙烯反应不能一次性彻底完成,一般转化率只有80%左右,因此必须对反应物进行分离和回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用乙炔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并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的摩尔比为1∶(0.3~1.0)∶(0~0.20),获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进行反应;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0~50℃后,加压到0.4~1.0MPa,然后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25~1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的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进行精馏,获得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即获得本发明所述的氯乙烯。
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的摩尔比为1∶(0.3~0.6)∶(0.05~0.20)。
较佳的,步骤2)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150~230℃。
较佳的,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采用活性碳载钡盐催化剂;优选的,所述活性碳载钡盐催化剂通常使用活性碳载氯化钡;本发明的活性碳载氯化钡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参考申请号为201110330158.1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用于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较佳的,步骤3)中,所述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优选的,所述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2~5段反应床进行反应,中间交替采用1~4次冷激,且两段反应之间采用1次冷激;最优的,所述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3~4段反应床进行反应,中间交替采用2~3次冷激,且两段反应之间采用1次冷激。
较佳的,所述冷激采用冷的原料气作冷激介质,或者直接喷入液体二氯乙烷进行冷激;最好采用直接喷入液体二氯乙烷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的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
上述冷激介质采用冷的原料气,该冷的原料气为冷的乙炔、二氯乙烷和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气。
较佳的,所述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反应床进口温度均为150~230℃,所述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反应床出口温度均为220~280℃,可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70%以上,甚至高达80%以上。上述各级反应床进口温度可为150~230℃中的任一值,各级反应床出口温度也可为220~280℃中的任一值,各级反应床的进口温度可不同,出口温度也可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较佳的,所述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可控制在每立方米催化剂每小时处理10~100立方米原料混合气;所述反应的压力可为0~0.12MPa(表压),该压力为表压显示的数字,且0MPa代表没有加压,是常压。上述各级反应器中的反应压力可为0~0.12MPa中的任一值,各级反应器中的反应压力可以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与现有的乙炔法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采用活性碳载钡盐催化剂,彻底消除了汞污染。
2)采用多级冷激式反应器,取代固定床列管式反应器,一方面使反应热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使反应器的结构大为简化,为装备大型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3)采用压缩冷冻方法分离VCM(氯乙烯),回收氯化氢和乙炔,减少了水洗工艺,避免产生大量的废酸,并提高了氯的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冷激三段反应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中,各标记为:1一级反应器;
2一级冷激器;
3二级反应器;
4二级冷激器;
5三级反应器;
6催化剂;
7原料气进口;
8冷激介质进口;
9冷激介质进口;
10催化剂;
11催化剂;
12产品气出口。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段反应整合在一起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中,各标记为:13原料气进口;
14催化剂;
15冷激介质进口;
16冷激介质进口;
17产品气出口;
18第一反应段;
19第一冷激器;
20第二反应段;
21第二冷激器;
22第三反应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实施例1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并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之摩尔比为1∶0.3∶0.2,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15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2段反应,中间1次冷激。用喷液体二氯乙烷的方式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28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80%。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10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12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50℃,加压到1.0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1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实施例2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两者之摩尔比为1∶1,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23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5段反应,中间4次冷激。冷激介质采用冷的原料气,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230℃,出口温度27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85%。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5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10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0℃,加压到0.4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2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实施例3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之摩尔比为1∶0.5∶0.1,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16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3段反应,中间2次冷激(参见图1所示的二次冷激三段反应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也可将多段反应整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的多段反应整合在一起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喷液体二氯乙烷的方式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160℃,出口温度25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70%。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7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08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40℃,加压到0.6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0℃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上述二次冷激三段反应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器1、一级冷激器2、二级反应器3、二级冷激器4和三级反应器5,所述一级反应器1的顶部设有原料气进口7,一级冷激器2的顶部设有冷激介质进口8,二级冷激器4的顶部设有冷激介质进口9,一级反应器1的底部和一级冷激器2的底部经管道连接,一级冷激器2的顶部还和二级反应器3的顶部经管道连接,二级反应器3的底部和二级冷激器4的底部经管道连接,二级冷激器4的顶部还和三级反应器5的顶部经管道连接,三级反应器5的底部设有产品气出口12,一级反应器1内装填催化剂6、二级反应器3内装填催化剂11、三级反应器5内装填催化剂10。
上述多段反应整合在一起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如图2所示),该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的顶部设有原料气进口13,底部设有产品气出口17,所述多段反应整合在一起的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反应段18(或称为第一段反应器18),与第一反应段18相通的第一冷激器19、与第一冷激器19相通的第二反应段20(或称为第二段反应器20)、与第二反应段20相通的第二冷激器21和与第二冷激器21相通的第三反应段22(或称为第三段反应器22),所述第一反应段18、第二反应段20和第三反应段22内均装填催化剂14,第一冷激器19的一侧设有冷激介质进口15,第二冷激器21的一侧设有冷激介质进口16。
实施例4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之摩尔比为1∶0.6∶0.05,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17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一般采用3段反应,中间2次冷激。采用喷液体二氯乙烷的方式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24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75%。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4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05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5℃,加压到0.7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实施例5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之摩尔比为1∶0.4∶0.12,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18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4段反应,中间3次冷激。采用喷液体二氯乙烷的方式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180℃,出口温度23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70%。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4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02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50℃,加压到0.6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10℃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实施例6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之摩尔比为1∶0.3∶0.15,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165℃;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3段反应,中间2次冷激。采用喷液体二氯乙烷的方式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165℃,出口温度22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75%。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1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为常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0℃,加压到0.6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实施例7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两者之摩尔比为1∶0.3,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23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5段反应,中间4次冷激。采用喷液体二氯乙烷的方式进行冷激,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230℃,出口温度27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85%。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5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10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0℃,加压到0.4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2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实施例8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之摩尔比为1∶1.0∶0.12,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到180℃;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所用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4段反应,中间3次冷激。冷激介质采用冷的原料气,使反应气体温度下降到符合进口温度要求。控制反应床进口温度180℃,出口温度230℃,使原料转化率(以乙炔计)达到80%。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催化剂每小时处理40立方原料混合气,反应压力控制在0.02MPa(表压)。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50℃,加压到0.6MPa,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10℃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气体回收循环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精馏,可得到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乙炔、二氯乙烷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相混合,并调节乙炔、二氯乙烷、氯化氢三者的摩尔比为1∶(0.3~1.0)∶(0~0.20),获得原料混合气;
2)将原料混合气预热;
3)将预热后的原料混合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进行反应;
4)将步骤3)反应产生的混合气冷却至30~50℃后,加压到0.4~1.0MPa,然后冷却至常温后,再进一步冷冻到-25~15℃进行液化分离,未液化的气体回收循环再利用;
5)将步骤4)中液化得到的液体送去精馏塔进行精馏,获得符合聚合要求的氯乙烯单体,即获得所述氯乙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150~2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采用活性碳载钡盐催化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载钡盐催化剂为活性碳载氯化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器采用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采用2~5段反应床进行反应,且两段反应之间采用1次冷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激采用冷激介质,或者直接喷入液体二氯乙烷进行冷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激介质采用冷的原料气。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反应床进口温度为150~230℃,反应床出口温度为220~28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气的进气速度控制在每立方米催化剂每小时处理10~100立方米原料混合气,所述各段反应的压力为0~0.12MPa。
CN201210191433.0A 2012-06-11 2012-06-11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Active CN102675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1433.0A CN102675035B (zh) 2012-06-11 2012-06-11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US14/406,931 US9371259B2 (en) 2012-06-11 2012-07-12 Method for preparing vinyl chloride from acetylene and dichlorethane
JP2015515365A JP5974169B2 (ja) 2012-06-11 2012-07-12 アセチレン及びジクロロエタンを用いて塩化ビニルを生成する方法
PCT/CN2012/078540 WO2013185400A1 (zh) 2012-06-11 2012-07-12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IN10674DEN2014 IN2014DN10674A (zh) 2012-06-11 2012-07-12
ZA2014/09015A ZA201409015B (en) 2012-06-11 2014-12-09 Method for preparing vinyl chloride with acetylene and dichloretha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1433.0A CN102675035B (zh) 2012-06-11 2012-06-11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5035A true CN102675035A (zh) 2012-09-19
CN102675035B CN102675035B (zh) 2014-04-09

Family

ID=4680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1433.0A Active CN102675035B (zh) 2012-06-11 2012-06-11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71259B2 (zh)
JP (1) JP5974169B2 (zh)
CN (1) CN102675035B (zh)
IN (1) IN2014DN10674A (zh)
WO (1) WO2013185400A1 (zh)
ZA (1) ZA201409015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1007A (zh) * 2012-11-09 2013-02-06 中科易工(厦门)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氯乙烯的无汞合成方法
CN103408392A (zh) * 2013-07-17 2013-11-27 北京化工大学 聚氯乙烯环形路线生产方法
CN104326867A (zh) * 2014-10-16 2015-02-04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无汞催化合成氯乙烯工艺尾气中氯乙烯的分离回收方法
CN104326866A (zh) * 2014-10-16 2015-02-04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氯乙烯工艺
CN104326865A (zh) * 2014-10-11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催化乙炔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4437565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扬州大学 一种氯仿和乙炔反应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及其所用催化剂
CN104437564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扬州大学 一种绿色催化生产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生产氯乙烯的方法
CN105419731A (zh) * 2015-12-24 2016-03-23 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器循环换热剂
CN106391078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氯乙烷和乙炔一步法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7129423A (zh) * 2017-04-26 2017-09-05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化氯乙烯气体的方法
CN110052222A (zh) * 2019-05-20 2019-07-26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冷激式无汞催化氯乙烯合成的工艺方法
CN112844460A (zh) * 2019-11-27 2021-05-2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乙炔与二氯乙烷耦合反应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6305B2 (en) * 2011-10-26 2015-06-16 Shanghai Cas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atalyst for preparing vinyl chloride,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2675035B (zh) 2012-06-11 2014-04-09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9293469B (zh) * 2018-10-10 2021-06-0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甲苯二异氰酸酯副产氯化氢气体与乙炔气体混合冷冻脱水的方法
CN113426490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宁夏新龙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二氯乙烷制作无汞触媒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7087A (en) * 1956-08-30 1960-12-29 Hoechst Ag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vinyl chloride
CN1900036A (zh) * 2006-07-07 2007-01-24 清华大学 氯化氢与乙炔反应制备氯乙烯的流化床反应器及方法
CN101817723A (zh) * 2010-04-12 2010-09-01 中科易工(厦门)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重整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1372A (en) 1951-01-16 1954-06-15 Ethyl Corp Manufacture of ethyl chloride and vinyl chloride
US2750410A (en) 1952-11-22 1956-06-12 Union Carbide & Carbon Corp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vinyl esters
BE524000A (zh) 1953-11-03
US2830102A (en) 1954-01-18 1958-04-08 Kenneth A Kobe Production of vinyl chloride from cracked hydrocarbon gases containing acetylene
CN102151578B (zh) 2011-01-21 2012-12-19 李伟 一种用于乙炔氢氯化法生产氯乙烯的磷化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1581B (zh) 2011-02-18 2013-01-23 李伟 一种用于生产氯乙烯的磷化钼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05998A2 (ko) 2011-07-05 2013-01-10 Bae Su Won 컵라면 뚜껑의 고정장치
CN102441407B (zh) 2011-10-26 2013-09-25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一种用于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US9056305B2 (en) 2011-10-26 2015-06-16 Shanghai Cas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atalyst for preparing vinyl chloride,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2675035B (zh) 2012-06-11 2014-04-09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2911007B (zh) 2012-11-09 2015-04-01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氯乙烯的无汞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7087A (en) * 1956-08-30 1960-12-29 Hoechst Ag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vinyl chloride
CN1900036A (zh) * 2006-07-07 2007-01-24 清华大学 氯化氢与乙炔反应制备氯乙烯的流化床反应器及方法
CN101817723A (zh) * 2010-04-12 2010-09-01 中科易工(厦门)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重整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1007B (zh) * 2012-11-09 2015-04-01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氯乙烯的无汞合成方法
CN102911007A (zh) * 2012-11-09 2013-02-06 中科易工(厦门)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氯乙烯的无汞合成方法
CN103408392A (zh) * 2013-07-17 2013-11-27 北京化工大学 聚氯乙烯环形路线生产方法
CN104326865B (zh) * 2014-10-11 2016-03-23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催化乙炔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4326865A (zh) * 2014-10-11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催化乙炔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4326866B (zh) * 2014-10-16 2016-03-16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氯乙烯工艺
CN104326866A (zh) * 2014-10-16 2015-02-04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氯乙烯工艺
CN104326867B (zh) * 2014-10-16 2016-03-16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无汞催化合成氯乙烯工艺尾气中氯乙烯的分离回收方法
CN104326867A (zh) * 2014-10-16 2015-02-04 中科易工(上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无汞催化合成氯乙烯工艺尾气中氯乙烯的分离回收方法
CN104437564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扬州大学 一种绿色催化生产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生产氯乙烯的方法
CN104437565A (zh) * 2014-11-03 2015-03-25 扬州大学 一种氯仿和乙炔反应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及其所用催化剂
CN106391078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氯乙烷和乙炔一步法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391078B (zh) * 2015-07-31 2019-06-28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氯乙烷和乙炔一步法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419731A (zh) * 2015-12-24 2016-03-23 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器循环换热剂
CN107129423A (zh) * 2017-04-26 2017-09-05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化氯乙烯气体的方法
CN110052222A (zh) * 2019-05-20 2019-07-26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冷激式无汞催化氯乙烯合成的工艺方法
CN112844460A (zh) * 2019-11-27 2021-05-2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乙炔与二氯乙烷耦合反应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2844460B (zh) * 2019-11-27 2022-06-0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乙炔与二氯乙烷耦合反应制备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4169B2 (ja) 2016-08-23
IN2014DN10674A (zh) 2015-08-28
JP2015522555A (ja) 2015-08-06
US9371259B2 (en) 2016-06-21
US20150141713A1 (en) 2015-05-21
CN102675035B (zh) 2014-04-09
WO2013185400A1 (zh) 2013-12-19
ZA201409015B (en) 201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5035B (zh) 一种用乙炔和二氯乙烷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CN102775274B (zh) 一种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的系统及方法
CN102911007B (zh) 一种氯乙烯的无汞合成方法
CN110981846A (zh) 采用带静态混合器的管式反应器制备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CN107774201A (zh) 一种优化温度的反应器及其反应工艺和应用
CN102815722B (zh) 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氨合成工艺
CN103804142A (zh) 一种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的系统及方法
CN102274707A (zh) 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的浆态床反应器
CN101913983B (zh) 1,1,1,3,3-五氟丙烷的制备方法
CN103319303B (zh) 一种同时制备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方法
CN210065595U (zh) 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的装置
CN103421561A (zh)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的方法
CN103524291B (zh) 一种氯代烷烃的连续合成方法
CN102815723B (zh) 一种铁催化剂串钌催化剂的合成氨工艺
CN107285978A (zh) 正丁烷的制备方法
CN217568762U (zh) 一种塔式气液相氯乙烯生产装置
CN103420767B (zh) 异丁烯的制备方法
CN206168385U (zh) 一种优化温度的反应器
CN108586213A (zh) 一种乙烯氢甲酰化反应过程中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CN109456431B (zh) 一种聚烯烃清洁闭环生产方法和系统
CN203269817U (zh) 一种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的改进生产装置
CN108640889B (zh) 一种低碳烯烃氧化制备低碳环氧烃类化合物的装置及方法
CN207243825U (zh) 一种生物质合成气经二甲醚生产汽油的系统
CN110790631B (zh) 一种液相法管道化连续分离生产氟化烷烃的装置
CN218530864U (zh) 一种制备碳酸乙烯酯和/或碳酸丙烯酯的等温合成系统以及适用于放热反应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ZHONGK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Effective date: 201310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30

Address after: 20121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Hartcourt Road No. 99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Zhongke Yigong (Xiamen)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1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Hartcourt Road No. 99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Zhongk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Applicant before: Zhongke Yigong (Xiamen)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1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Hartcourt Road No. 9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Zhongke Engineering (Shanghai)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1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Hartcourt Road No. 99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atentee before: Zhongke Yigong (Xiamen)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