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2192B - 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2192B
CN102642192B CN201210036734.6A CN201210036734A CN102642192B CN 102642192 B CN102642192 B CN 102642192B CN 201210036734 A CN201210036734 A CN 201210036734A CN 102642192 B CN102642192 B CN 102642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balancer
bullet
exit wound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67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2192A (zh
Inventor
近藤芳彦
洼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42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2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2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2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6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入工具(10),其具备:打入器(31),以能够朝向设置于工具(10)的前端的射出口(16)滑动的方式设置,且以从射出口(16)将紧固件打出的方式构成;平衡器(36),能够相对于工具(10)的外壳(11)滑动地设置;以及平衡器施力部件(37),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对平衡器(36)施力。平衡器(36)构成为,随着打入器(31)朝向射出口(16)滑动,被平衡器施力部件(37)施力而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打入工具的驱动方式,例如公知有通过压缩空气进行驱动的方式以及利用弹簧的弹力进行驱动的方式。
JP-A-09-295283(日本特开平9-29528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弹簧驱动式打钉机,其通过始终被弹簧朝向下方施力的柱塞和固定于该柱塞的打入器将钉仓中的钉依次打出。
在这样的打入工具中,当因打入时的反作用而使打入工具的机头部从被打入部件脱离时,存在不能充分地将钉打入、与钉相脱离的打入器会在被打入部件上产生打痕等问题。
为了抑制这样的反作用,需要将打入工具的机头部牢固地按压在被打入部件上。但是,若将机头部牢固地按压在被打入部件上,则会产生因机头部使被打入部件产生损伤、导致作业者疲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涉及一种打入工具,其具有用于吸收打入时的反作用的机构,并且,对于被打入部件,以较小的按压力即可得到充分的打入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入工具的剖视图。
图2(a)及图2(b)是柱塞单元的外观图。
图3(a)及图3(b)是柱塞的外观图。
图4(a)是沿着图4(b)的4A-4A线的剖视图,图4(b)是柱塞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沿着图4(b)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a)~图6(e)是表示由驱动机构上推柱塞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柱塞单元的剖视图,是表示柱塞位于下止点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柱塞单元的剖视图,是表示柱塞位于上止点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9是柱塞单元的剖视图,是表示在柱塞从上止点位置向下止点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滑轮附近的柱塞单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其表示在柱塞从上止点位置向下止点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的状态,图10(b)是沿着图10(a)的10B-10B线的剖视图(一部分省略)。
图11是柱塞单元的剖视图,是表示柱塞从上止点位置刚到达下止点位置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柱塞位于上止点位置的状态下的力的平衡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在柱塞从上止点位置向下止点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反作用量的说明图。
图14(a)是沿着图14(b)的14A-14A线的剖视图,图14(b)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图,是设置了防振部件的柱塞单元的侧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图,是表示在外壳的外侧设置了平衡器的打入工具的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图,是设置了拉伸弹簧作为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柱塞单元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图,是设置了磁力弹簧作为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柱塞单元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图,是将平衡器配置在筒管的外侧的柱塞单元的剖视图。
图19(a)是涉及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图,是改变了平衡器导向件的形状的柱塞单元的侧视剖视图,图19(b)是沿着图19(a)的19B-19B线的剖视图。
图20(a)~图20(c)是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的图,图20(a)是仅在筒管的一侧设置了柱塞导向件的柱塞单元的主视图,图20(b)是俯视剖视图,图20(c)是侧视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的图,是表示使用了飞轮的打入工具的图。
标号说明
10打入工具
11外壳
12钉仓
13把手
14扳机
15机头部
16射出口
17马达
20驱动机构
21转矩齿轮板
22第一转矩齿轮
22a转矩滚筒
23第二转矩齿轮
23a转矩滚筒
30柱塞单元
31打入器
32柱塞
32a导向滚筒
32b打入器连接部
32c第一扣合部
32d第二扣合部
32e筒管孔
33柱塞施力部件
34柱塞导向件
34a导轨部
35筒管(平衡器导向件)
36平衡器
37平衡器施力部件
38平衡器止动件
39金属丝(绳带状部件)
40滑轮(方向转换部)
41缓冲器
42柱塞提升机构
43柱塞提升金属丝
50防振部件
S空间
P1柱塞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
P2打入反作用力
P3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
P4作业者的按压载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是本发明的示例,并未限定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变形例所记述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并未限定为本发明的本质。
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10是以弹簧的弹力进行驱动的弹簧驱动式的打钉机,以将钉作为紧固件打出的方式形成。如图1所示,该打入工具10构成为,在外壳11的内部具备:与用于将钉打出的打入器31连接的柱塞单元30、用于使柱塞单元30进行动作的驱动机构20、装填有供打入器31打出的连接钉(连接订书钉)的钉仓12。
钉仓12的前端部设有机头部15,装填于钉仓12中的连接钉的最前头的钉通过未图示的供给装置向该机头部15供给。供给至机头部15的最前头的钉被打入器31从设置于机头部15的前端的射出口16打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器31是作为柱塞单元30的一部分而设置的,该打入器31在柱塞单元30动作时向射出口16滑动,由此,从射出口16将供给至机头部15的钉打出。
如图2(a)及图2(b)所示,柱塞单元30通过在作为平衡器导向件而发挥功能的筒状部的筒管35的两侧固定柱塞导向件34来构成细长棒状的单元。在筒管35上可滑动地外嵌安装有柱塞32,而且,还外嵌安装有用于始终朝向射出口16对该柱塞32进行施力的柱塞施力部件33。
另外,柱塞导向件34用于对柱塞32的滑动进行引导,如图4(a)~图5所示,在与筒管35相对的内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导轨部34a。
如图1所示,该柱塞单元30以筒管35的长度方向与钉的打出方向平行、且使打入器31距把手13最远(换言之,筒管35比打入器31更靠近把手13一侧)的方式固定于外壳11的内部。
在柱塞32的侧部形成有用于连接打入器31的打入器连接部32b。打入器31连接于该打入器连接部32b上,并形成为,随着柱塞32的滑动,打入器31也进行滑动。
如图3(a)及图3(b)所示,该柱塞32中,在中央开有被上述筒管35贯通的筒管孔32e,并且,在该筒管孔32e的两侧的壁部设有导向滚筒32a。如图4(b)所示,导向滚筒32a是在柱塞导向件34的导轨部34a内滑动的部件。通过设置该筒管孔32e和导向滚筒32a,柱塞32被以沿着筒管35及柱塞导向件34进行滑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柱塞32的侧部突出地形成有用于与上述驱动机构20扣合的第一扣合部32c及第二扣合部32d。上述第一扣合部32c及第二扣合部32d设置在与设置有打入器连接部32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驱动机构20一侧)。另外,第一扣合部32c及第二扣合部32d以互相不同的高度位置(与射出口16的相对位置)来设置,即,如图3(b)所示,第一扣合部32c设置在比第二扣合部32d更靠近射出口16的位置。因此,第一扣合部32c和第二扣合部32d相对于柱塞32的滑动方向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克服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而上推柱塞32的驱动机构20构成为,具备如图6(a)~图6(e)所示的多个齿轮。上述多个齿轮在马达17的驱动力下进行旋转。马达17形成为,在扳机14被操作时起动,并且在通过未图示的微动开关检测出柱塞32移动到规定的位置之前持续动作。
另外,在打入工具10的内部设有具备CPU及RAM等的控制装置(未图示),通过该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扳机14或微动开关的输入信号对马达17的驱动进行控制。
该驱动机构20在将柱塞32扣合在齿轮上的状态下使齿轮旋转,由此上推柱塞。并且,其形成为,通过将齿轮与柱塞32的扣合解除,以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使柱塞32移动,使连接于柱塞32的打入器31朝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而将钉打出。
详细地说,如图6(a)所示,第一转矩齿轮22和第二转矩齿轮23可旋转地轴支撑于固定在外壳11上的转矩齿轮板21上,通过使第一转矩齿轮22和第二转矩齿轮23旋转来构成驱动机构20。另外,第一转矩齿轮22和第二转矩齿轮23沿着柱塞32的滑动方向排列配置,与第二转矩齿轮23相比,第一转矩齿轮22配置得更靠近射出口16一侧。由此,柱塞32通过第一转矩齿轮22和第二转矩齿轮23的依次扣合而逐渐被抬起。
图6(b)表示柱塞32位于下止点位置的状态(通过打入器31将钉打出结束之后的状态)。当从该状态使第一转矩齿轮22及第二转矩齿轮23进行旋转时,第一转矩齿轮22的转矩滚筒22a扣合到柱塞32的第一扣合部32c上。
接着,如图6(c)所示,柱塞32直接由第一转矩齿轮22向上方抬起。当第一转矩齿轮22旋转至转矩滚筒22a到达最上方的位置时,转矩滚筒22a与第一扣合部32c的扣合脱离。此时,在转矩滚筒22a与第一扣合部32c的扣合脱离之前,第二转矩齿轮23的转矩滚筒23a扣合到柱塞32的第二扣合部32d上。
接着,如图6(d)所示,柱塞32直接由第二转矩齿轮23向上方抬起,柱塞32移动至上止点位置。
其后,如图6(e)所示,当齿轮进一步旋转,第二转矩齿轮23旋转至转矩滚筒23a到达最上方的位置时,转矩滚筒23a与第二扣合部32d的扣合脱离。由此,柱塞32被柱塞施力部件33施力,因此朝图6(b)所示的下止点位置移动。由此,形成为,连接于柱塞32的打入器31朝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而将钉打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情况下的柱塞32形成为,在图6(d)所示的上止点位置待机,驱动机构20在扳机14被操作时起动,依次经由图6(e)→图6(b)→图6(c)所示的状态,再次在图6(d)所示的上止点位置待命。
即,当扳机14被操作时,接收到其操作信号的控制装置开始马达17的驱动。由此,当齿轮旋转至图6(e)所示的位置时,进行钉的打入动作。接着,马达17在钉的打入动作结束后也仍继续驱动。结果,当柱塞32移动至图6(d)所示的上止点位置时,上述的微动开关被柱塞32按下。在接收到该微动开关的信号时,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马达17的驱动停止。
本实施方式的柱塞单元30具备反作用吸收机构,其用于吸收上述的钉打入动作中的反作用。
如图5所示,该反作用吸收机构构成为,具备可滑动地设置于筒管35内的平衡器36、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对该平衡器36施力的平衡器施力部件37。
平衡器36是沿着筒管35的内径而形成的圆筒状的金属部件,并能够在筒管35的内侧滑动。另外,如上所述,筒管35与钉的打出方向平行地配置,因此,在该筒管35内滑动的平衡器36以与打入器31平行地滑动的方式形成。
另外,平衡器施力部件37是配置于筒管35内而进行工作的弹簧机构,采用压缩弹簧。与平衡器36相比,该平衡器施力部件37配置得更靠近射出口16一侧,并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对平衡器36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筒管35形成为外表面封闭的圆筒状,但是,例如,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在表面设置狭缝或开口部,也可以形成为棱柱状等形状。
平衡器36经由作为绳带状部件的金属丝39与柱塞32连接,并在柱塞32移动时连动而移动。具体而言,通过设为方向转换部的滑轮40可以使施加于金属丝39上的力的方向改变约180度,因此,当柱塞32被驱动机构20上推而使打入器31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时,平衡器36被金属丝39牵拉而朝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此时,平衡器施力部件37被压缩而蓄积弹力。
接着,柱塞32被从驱动机构20释放,由此,当打入器31朝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而进行钉的打入动作时,金属丝39的牵拉作用被解除,因此平衡器36被平衡器施力部件37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施力而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上述平衡器施力部件37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来实现反作用吸收的。以下,参照柱塞单元30的动作对反作用吸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柱塞单元30的图,是表示柱塞32位于下止点位置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柱塞32被柱塞施力部件33朝射出口16的方向施力而成为被按压在橡胶制的缓冲器41上的状态。另外,平衡器36被平衡器施力部件37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施力而成为被按压在橡胶制的平衡器止动件38上的状态。此时,金属丝39大致为无松弛的张紧状态。
图8是表示柱塞32被驱动机构20上推而使柱塞32位于上止点位置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柱塞32被克服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而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上推。另外,随着柱塞32被上推,金属丝39被拉伸,连接于金属丝39的另一端的平衡器36被克服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力而朝射出口16的方向牵拉。
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外壳11承受柱塞施力部件33和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力,成为力相平衡的状态。
当柱塞32与驱动机构20的扣合脱离时,如图9所示,在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下柱塞32开始从图8的状态朝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于是,之前牵拉平衡器36的金属丝变松弛,因此,平衡器36成为自由状态,在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力下平衡器36开始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
此时,如图13所示,由柱塞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P1和打入反作用力P2产生打入时的反作用,施加了使打入工具10要从被打入部件离开的力。
但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10中,形成为,通过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P3,来施加要将打入工具10按压在被打入部件上的力。即,平衡器施力部件37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对平衡器36进行施力,因此,在与该平衡器36相反的一侧,在支承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部分产生反作用力。即,相对于打入工具10的外壳11产生要按压到被打入部件上的力。
因此,柱塞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P1及打入反作用力P2和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P3相互抵消,减轻了打入时的反作用。另外,对于无法以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P3来抵消的反作用,可通过作业者的按压载荷P4(有时也会加上机器重量)来消除。
另外,打入时的金属丝39的松弛是由于将柱塞32的移动速度设定成快于平衡器36的移动速度而产生的。即,通过调节柱塞施力部件33及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力的差、柱塞32及平衡器36的重量或滑动阻力等,将柱塞32的移动速度设定成快于平衡器36的移动速度,因此,金属丝39因上述的速度差而变松弛。
接着,如图10(a)所示,金属丝39以可变松弛的方式张挂在滑轮40上,并且利用由外壳11形成的空间S进行引导。因此,即使松弛的金属丝39从滑轮40上脱离,也可以通过空间S进行引导,因而形成为不会挂在其他部分上。
图11是表示柱塞32从图9的状态进一步移动、柱塞32刚到达缓冲器41之后(钉的打入动作刚结束之后)的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在柱塞32刚到达缓冲器41之后,平衡器36还没有到达平衡器止动件38而在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力下继续移动。即,由于柱塞32的移动速度设定成快于平衡器36的移动速度,因此,平衡器36在柱塞32到达缓冲器41之后到达平衡器止动件38。接着,当平衡器36到达平衡器止动件38时,返回到图7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地对柱塞32的停止定时和平衡器36的停止定时设置时滞,平衡器36及平衡器施力部件37所产生的冲击吸收(平衡器施力部件的施力反作用力P3的产生)一直继续至钉的打入动作结束为止地形成。另外,利用平衡器36撞击平衡器止动件38的冲击在反作用方向上施加力,将该反作用产生的定时作为钉的打入动作结束之后。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打入工具10可以具备:打入器31,以能够朝向设置于工具10的前端的射出口16滑动的方式设置,并以从射出口1将紧固件打出的方式构成;平衡器36,以能够相对于工具10的外壳11滑动的方式设置;以及平衡器施力部件37,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对平衡器36施力。平衡器36可以构成为,随着打入器31的朝向射出口16的滑动,被平衡器施力部件37施力而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打入钉时,虽然对打入工具10施加有离开被打入部件的方向上的力,但是同时,通过平衡器施力部件37对平衡器36施力的反作用力,施加有朝被打入部件的方向按压打入工具10的力。即,该“施加于离开被打入部件的方向上的力”与“朝被打入部件的方向按压的力”相互抵消,由此能够吸收打入钉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因此,相对于被打入部件以较小的按压力即可得到充分的打入力,因此,可减轻作业者的疲劳。另外,也不易发生因反作用使打入器31与钉相脱离而对被打入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
另外,若筒管35的长度方向与钉的打出方向实质上等同、平衡器36的滑动方向与打入器31的滑动方向实质上等同(例如,筒管35的长度方向与钉的打出方向所成的角度、或平衡器36的滑动方向于打入器31的滑动方向所成的角度在0~15度的范围内),则“施加于离开被打入部件的方向上的力”与“朝被打入部件的方向按压的力”实质上可以相互抵消,可以吸收在打入钉时受到的反作用。因此,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述的“筒管35(筒状部35)与钉(紧固件)的打出方向平行地配置”、“平衡器36与打入器31平行地滑动”这样的描述中,“平行”的含义是指:筒管35的长度方向与钉的打出方向所成的角度、或平衡器36的滑动方向与打入器31的滑动方向所成的角度在0~15度的范围内。
另外,优选为,平衡器施力部件37为在打入器31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时进行蓄能的弹簧机构。
根据该构造,能够由弹簧机构的弹力产生“朝被打入部件的方向按压的力”。
平衡器36也可以构成为,随着朝离开打入器31的射出口的方向的滑动,经由绳带状部件39被朝射出口16的方向牵拉。
根据该构造,能够使平衡器36与打入器31以物理方式进行连动,能够对应打入时的动作而使平衡器36工作。
另外,平衡器36也可以与打入器31大致平行地进行滑动。
根据该构造,由于“施加于离开被打入部件的方向上的力”与“朝被打入部件的方向按压的力”平行且为彼此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打入钉时的反作用。
打入工具也可以具备:柱塞32,与打入器31相连接;柱塞施力部件33,朝向射出口16对柱塞32施力;驱动机构20,构成为,克服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而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驱动柱塞32,且将位于离开射出口16的位置处的柱塞32释放,以通过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使打入器31朝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而将紧固件打出;绳带状部件39(金属丝39),连接平衡器36与柱塞32;以及方向转换部40(滑轮40),用于改变施加于绳带状部件39上的力的方向。平衡器36也可以构成为,随着柱塞32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被绳带状部件39牵拉而朝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且随着因柱塞32被释放而产生的柱塞32朝向射出口16的移动,通过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而朝离开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
在弹簧驱动式打入工具中,由于用于打入的弹簧的弹力,打入钉时的反作用变大,但是根据上述构造,能够有效地吸收此种反作用。
绳带状部件39(金属丝39)也可以以可变松弛的方式张挂在方向转换部40(滑轮40)上。
根据该构造,平衡器36不会被柱塞32牵拉。因此,通过金属丝39变松弛,平衡器36被从柱塞32(金属丝39)释放而能够单独进行动作,不会受到柱塞32(金属丝39)的妨碍,平衡器36被平衡器施力部件37施力。接着,通过该作用力的反作用力产生了朝被打入部件的方向按压的力,从而可吸收反作用。
另外,平衡器36也可以设置成在与钉的打出方向平行地设置的筒管35(平衡器导向件35、筒状部件35)内能够滑动。也可以在该筒管35的两侧设置对柱塞32的滑动进行引导的柱塞导向件34。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筒管35的内侧配置平衡器36,并且能够在筒管35的外侧配置柱塞32,因此,能够集中且较小地构成具备反作用吸收机构的柱塞单元30,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小产品尺寸。
另外,柱塞单元30也可以固定在外壳11内,使得打入器31距把手13最远。即,也可以将平衡器36设置成比打入器31更靠近把手13一侧。
根据该构造,能够使打入器31尽可能地靠近把手13一侧的相反侧,因此不需要在把手13一侧的相反侧设置多余的突起。由于在把手13一侧的相反侧不设置突起,因而能够采用使机头部15尽可能地贴近壁面的使用方法,例如能够应用为需要将钉打入角部的精加工打入工具。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打入器31将钉打入结束之后,平衡器36也仍继续移动。
根据该构造,能够将利用平衡器36进行的反作用吸收结束的定时设定在打入器31将钉打入结束之后,因此,能够使反作用吸收机构切实地发挥作用直至将钉打入结束。
另外,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在将柱塞单元30固定到外壳11上时,也可以在柱塞单元30与外壳11之间设置防振部件50。防振部件50以橡胶及聚氨酯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即可。
具体而言,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可以在柱塞导向件34与外壳11之间、柱塞单元30与外壳11的射出口16一侧的相反侧的接触部等处设置防振部件50。
若设置这样的防振部件50,则能够抑制柱塞单元30动作时的振动(柱塞施力部件33及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振动、因柱塞32及平衡器36的滑动而产生的振动、因柱塞32与缓冲器41的撞击而产生的振动等),因此能够减小打入钉时产生的噪音。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利用弹簧的弹力进行驱动的弹簧驱动式打钉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利用压缩空气及电力等其他驱动源进行驱动的工具。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平衡器施力部件37使用了压缩弹簧,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拉伸弹簧。另外,只要是可产生反作用力的部件即可,也可以使用弹簧以外的其他施力单元。例如,也可以使用弹簧以外的弹性体、或使用电力/磁力单元、或使用利用流体压力等的施力单元。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平衡器36设成与打入器31平行地滑动,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打入器31的滑动方向之间具有角度地进行滑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柱塞32的移动速度设定成快于平衡器36的移动速度,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定成柱塞32的移动速度与平衡器36的移动速度相等,也可以设定成柱塞32的移动速度慢于平衡器36的移动速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打入动作时设成柱塞32与平衡器36同时开始移动,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柱塞32位于上止点位置的状态时若金属丝39松弛,则能够使平衡器36的移动慢于柱塞32的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平衡器36与柱塞32通过金属丝39连接,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带状体等连接平衡器36与柱塞3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柱塞单元30配置于外壳11的内部,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也可以将平衡器36配置在外壳11的外部。另外,也可以将整个柱塞单元30配置在外壳11的外部。此时,也可以设成整个柱塞单元30由与外壳11不同的其他壳体覆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平衡器施力部件37使用了压缩弹簧,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6所示,作为平衡器施力部件37也可以使用拉伸弹簧。另外,如图17所示,作为平衡器施力部件37也可以使用磁力弹簧(对置地配置有互相排斥的两个磁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绳带状部件使用了金属丝39,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带状体、窄细的布、绳、线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平衡器36在筒管35的内侧滑动的方式形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以平衡器36在筒管35的外侧滑动的方式形成。此时,也可以以柱塞32在筒管35的内侧滑动的方式形成。此时,作为驱动机构20,例如设置图18所示那样的柱塞提升机构42即可。即,通过马达使柱塞提升机构42进行动作,由此将柱塞提升金属丝43卷起,克服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而上推柱塞3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平衡器36的平衡器导向件使用了筒管35,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9(a)及图19(b)所示,也可以使用以在至少两点从侧面夹持平衡器36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的平衡器导向件35。
此外,在图19(a)及图19(b)的示例中,平衡器导向件35设成顺沿着平衡器36的外周而形成的大致圆弧形状,也可以缩小夹持接触点的范围,并设成矩形形状而不是圆弧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方向转换部使用了滑轮40,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通过沿着规定部件的边缘部滑动绳带状部件而使该边缘部作为方向转换部发挥作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筒管35)的两侧设置了对柱塞32的滑动进行引导的柱塞导向件34,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20(a)~20(c)所示,也可以只在筒状部(筒管35)的一侧设置对柱塞32的滑动进行引导的柱塞导向件34。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尽可能地在筒状部(筒管35)的周围设置柱塞导向件而提高导向性。
另外,如图21所示,为了吸收反作用也可以利用飞轮机构。即,在打入工具10的主体的中央部附近如图21所示地设置顺时针旋转的飞轮,当使飞轮44与打入动作几乎同时地在前侧(打入器31一侧)上升的方向上顺时针旋转时,打入工具10的主体由于反作用而在反方向上(使前侧下降的方向)受到旋转力。因此,能够利用该旋转力与打入时的反作用将打入工具10的主体上浮的力抵消而降低反作用。
此外,优选为,使飞轮44与打入器31连动而进行旋转,使打入器31的直进运动与飞轮44的旋转运动分别单独地旋转驱动。另外,飞轮44的旋转中心距打入工具10的主体的重心越近,则越能够围绕重心来进行旋转,从而发挥效果,因此,优选为,尽可能地接近打入工具10的主体的重心地设置飞轮44的旋转中心。

Claims (11)

1.一种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入器(31),以能够朝向设置于工具(10)的前端的射出口(16)滑动的方式设置,并以从所述射出口(16)将紧固件打出的方式构成;
平衡器(36),能够相对于工具(10)的外壳(11)滑动地设置;以及
平衡器施力部件(37),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对所述平衡器(36)施力;
所述平衡器(36)构成为,随着所述打入器(31)朝向所述射出口(16)滑动,被所述平衡器施力部件(37)施力而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
所述打入工具还具备:柱塞(32),与所述打入器(31)相连接;和柱塞施力部件(33),朝向所述射出口(16)对所述柱塞(32)施力,
所述平衡器(36)能够从所述柱塞(32)被释放而单独进行动作,不受所述柱塞(32)妨碍地被平衡器施力部件(37)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平衡器施力部件(37)具有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在所述打入器(31)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时进行蓄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平衡器(36)构成为,随着所述打入器(31)向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经由绳带状部件(39)被朝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拉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平衡器(36)以与所述打入器(31)平行地滑动的方式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平衡器(36)以沿着与紧固件的打出方向平行地设置的平衡器导向件(35)滑动的方式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打入工具还具备:
驱动机构(20),构成为,克服所述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而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驱动柱塞(32),且将位于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位置处的所述柱塞(32)释放,以通过所述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使所述打入器(31)朝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而将紧固件打出;
绳带状部件(39),连接所述平衡器(36)与所述柱塞(32);以及
方向转换部(40),用于改变施加于所述绳带状部件(39)上的力的方向;
所述平衡器(36)构成为,随着所述柱塞(32)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被所述绳带状部件(39)拉伸而朝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且随着因所述柱塞(32)被释放而产生的所述柱塞(32)朝向所述射出口(16)的移动,通过所述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绳带状部件(39)以能够变松弛的方式张挂在所述方向转换部(40)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平衡器(36)以在与紧固件的打出方向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35)内滑动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筒状部(35)上设有柱塞导向件(34),所述柱塞(3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由所述柱塞导向件引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打入工具还具备:
柱塞(32),与所述打入器(31)相连接;
柱塞施力部件(33),朝向所述射出口(16)对所述柱塞(32)施力;
驱动机构(20),构成为,克服所述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而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驱动柱塞(32),且将位于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位置处的所述柱塞(32)释放,以通过所述柱塞施力部件(33)的作用力使所述打入器(31)朝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而将紧固件打出;
绳带状部件(39),连接所述平衡器(36)与所述柱塞(32);以及
方向转换部(40),用于改变施加于所述绳带状部件(39)上的力的方向;
所述平衡器(36)构成为,随着所述柱塞(32)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移动,被所述绳带状部件(39)拉伸而朝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且随着因所述柱塞(32)被释放而产生的所述柱塞(32)朝向所述射出口(16)的移动,通过所述平衡器施力部件(37)的作用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
所述平衡器施力部件(37)具有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在所述打入器(31)朝离开所述射出口(16)的方向滑动时进行蓄能;
所述绳带状部件(39)以能够变松弛的方式张挂在所述方向转换部(40)上;
所述平衡器(36)以在与紧固件的打出方向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35)内滑动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筒状部(35)上设有柱塞导向件(34),所述柱塞(3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由所述柱塞导向件引导。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平衡器(36)设置得比所述打入器(31)靠近把手(13)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中,
所述打入工具构成为,在由所述打入器(31)将紧固件打入结束之后,所述平衡器(36)也仍继续移动。
CN201210036734.6A 2011-02-18 2012-02-17 打入工具 Active CN102642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3582 2011-02-18
JP2011-033582 2011-02-18
JP2012008039A JP5696671B2 (ja) 2011-02-18 2012-01-18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2-008039 2012-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2192A CN102642192A (zh) 2012-08-22
CN102642192B true CN102642192B (zh) 2016-05-04

Family

ID=4565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6734.6A Active CN102642192B (zh) 2011-02-18 2012-02-17 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9302381B2 (zh)
EP (1) EP2489474B1 (zh)
JP (1) JP5696671B2 (zh)
CN (1) CN102642192B (zh)
TW (2) TWI580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4973A1 (de) * 2012-08-23 2014-02-27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intreibvorrichtung mit gesichertem Federspeicher
WO2014156470A1 (ja) 2013-03-29 2014-10-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10195728B2 (en) 2013-07-31 2019-02-05 Koki Holdings Co., Ltd. Fastener driving tool
JP2015139871A (ja) * 2014-01-30 2015-08-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9643306B2 (en) 2014-04-15 2017-05-0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driving device
JP6284032B2 (ja) * 2014-08-28 2018-02-2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TWI659811B (zh) * 2014-08-28 2019-05-21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釘入機
JP6331932B2 (ja) * 2014-09-29 2018-05-3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6497130B2 (ja) * 2015-02-27 2019-04-10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6623662B2 (ja) * 2015-10-09 2019-12-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10363650B2 (en) * 2015-11-05 2019-07-30 Makita Corporation Driving tool
US10974378B2 (en) * 2017-02-03 2021-04-13 Tricord Solutions, Inc.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CN111315537B (zh) * 2017-10-31 2022-11-15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US10953530B2 (en) * 2018-02-05 2021-03-23 Ann-Chain Enterprise Co., Ltd. Repeating nail-feeding structure for pneumatic nailing machine
EP3670091A1 (de) * 2018-12-19 2020-06-2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intreibvorrichtung
EP3670094A1 (de) * 2018-12-20 2020-06-2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intreibvorrichtung
TWI812797B (zh) 2019-10-23 2023-08-2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飛輪式電動釘槍的衝擊裝置
JP7471798B2 (ja) 2019-11-12 2024-04-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TWI711514B (zh) * 2019-11-29 2020-12-01 豐民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鎚擊釘槍
CN112936187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丰民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锤击钉枪
TW202134018A (zh) * 2020-03-04 2021-09-16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緩衝機構之電動釘槍
US20220176584A1 (en) * 2020-12-07 2022-06-09 Dongguan Good-Tech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Double-cam fastener driving machine
WO2022159538A1 (en) 2021-01-20 2022-07-2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JP2022173699A (ja) * 2021-05-10 2022-11-2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工具
JP2022173701A (ja) * 2021-05-10 2022-11-2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工具
JP2022173737A (ja) 2021-05-10 2022-11-2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工具
JP2023015575A (ja) * 2021-07-20 2023-02-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0505A (en) * 1969-05-12 1971-10-05 Textron Inc Spring-operated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CN2649269Y (zh) * 2003-08-25 2004-10-20 圣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打钉枪
CN101274425A (zh) * 2007-03-26 2008-10-01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紧固件驱动工具
EP1980369A2 (de) * 2007-04-13 2008-10-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888Y2 (zh) * 1980-08-14 1987-02-10
JPS5738777A (en) 1980-08-19 1982-03-03 Sogo Yatsukou Kk 2-sufanilamidopyrathyn derivative
CH654513A5 (fr) * 1983-11-04 1986-02-28 Arx Ag Appareil a percussion.
JP2658721B2 (ja) 1992-03-18 1997-09-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駆動式衝撃機構
JP3344454B2 (ja) 1996-04-30 2002-11-1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バネ駆動式釘打機におけるプランジャの押上げ機構
TWI273955B (en) * 2004-02-20 2007-02-21 Black & Decker Inc Dual mode pneumatic fastener actuation mechanism
CN201015860Y (zh) * 2004-04-02 2008-02-06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带有驱动器的动力工具
DE102005000062A1 (de) * 2005-05-18 2006-11-23 Hilti Ag Elektrisch betriebenes Eintreibgerät
DE102005000107B4 (de) * 2005-08-25 2014-03-13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Pneumatisch betriebenes Setzgerät
DE102006035460A1 (de) * 2006-11-27 2008-05-29 Hilti Ag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US7513407B1 (en) * 2007-09-20 2009-04-07 Acuman Power Tools Corp. Counterforce-counteracting device for a nailer
DE102008040131A1 (de) * 2008-07-03 2010-01-07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JP5376398B2 (ja) * 2009-03-30 2013-12-2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バネ式止具打込機
JP2011025362A (ja) 2009-07-24 2011-02-10 Makita Corp 打込み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0505A (en) * 1969-05-12 1971-10-05 Textron Inc Spring-operated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CN2649269Y (zh) * 2003-08-25 2004-10-20 圣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打钉枪
CN101274425A (zh) * 2007-03-26 2008-10-01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紧固件驱动工具
EP1980369A2 (de) * 2007-04-13 2008-10-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2636A (zh) 2017-07-01
US11396094B2 (en) 2022-07-26
EP2489474A3 (en) 2012-09-19
US9505115B2 (en) 2016-11-29
US9302381B2 (en) 2016-04-05
US20120211540A1 (en) 2012-08-23
US10377026B2 (en) 2019-08-13
JP2012183632A (ja) 2012-09-27
US20190299379A1 (en) 2019-10-03
JP5696671B2 (ja) 2015-04-08
TWI605914B (zh) 2017-11-21
EP2489474A2 (en) 2012-08-22
US20170036332A1 (en) 2017-02-09
CN102642192A (zh) 2012-08-22
TW201302395A (zh) 2013-01-16
TWI580534B (zh) 2017-05-01
EP2489474B1 (en) 2014-04-16
US20150258671A1 (en) 2015-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2192B (zh) 打入工具
JP6943312B2 (ja) 打ち込み工具
CN101070130B (zh) 具张力控制的卷材动态存贮设备
JP2020104260A5 (zh)
CN107035832B (zh) 牵引装置张紧器、具有牵引装置张紧器的振动焊接装置以及牵引装置张紧器制造方法
ITMI20131553A1 (it) Testa di reggiatura compatta.
KR101368812B1 (ko) 바닥재 철거장치
CN201815939U (zh) 一种扳手头部抛光设备的传动装置
CN209684110U (zh) 一种开箱装置
CN108946073A (zh) 一种工业机械材料输送装置
CN203844440U (zh) 一种胶装机夹本机构
CN218477686U (zh) 气动打包机本体
CN106184866A (zh) 一种机器人的工作方法
CN104554856B (zh) 钢材打捆机器人的工作方法
CN116399576A (zh) 一种可调速模拟的汽车安全带缓冲性能检测装置
CN104554862A (zh) 在捆扎过程中不会出现虚丝现象的棒型材打捆机器人
CN106809422A (zh) 一种打包机的退送带装置
UA78815C2 (en) High-speed riveting installation
CN107543700A (zh) 一种抗压性能测试台
CN107543704A (zh) 一种轴承负载性能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