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4047B - 贴片 - Google Patents

贴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4047B
CN102614047B CN201210020884.8A CN201210020884A CN102614047B CN 102614047 B CN102614047 B CN 102614047B CN 201210020884 A CN201210020884 A CN 201210020884A CN 102614047 B CN102614047 B CN 102614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line
paster
sensitive adhesive
release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08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4047A (zh
Inventor
青柳和宏
岩男美宏
松冈贤介
田中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4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4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4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61K9/702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 A61K9/70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structure; Details concerning release liner or backing; Refillable patches; User-activated pa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59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ease liner covering the skin adhering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2013/00361Plasters
    • A61F2013/00544Plasters form or structure
    • A61F2013/00646Medication patches, e.g. transcutaneo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61K9/702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 A61K9/70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structure; Details concerning release liner or backing; Refillable patches; User-activated patches
    • A61K9/7038Transdermal patches of the drug-in-adhesive type, i.e. comprising drug in the skin-adhesive layer
    • A61K9/7046Transdermal patches of the drug-in-adhesive type, i.e. comprising drug in the skin-adhesive layer the adhesive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7053Transdermal patches of the drug-in-adhesive type, i.e. comprising drug in the skin-adhesive layer the adhesive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 to 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vinyl, polyisobutylene, polystyre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贴片,其包含在背衬一个表面上的用于提供在常温下显示胶粘性的压敏胶粘表面的压敏胶粘剂层且进一步包含覆盖所述压敏胶粘表面的剥离衬垫。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贴片,其中将剥离衬垫形成为通过分割线可分割的状态。所述贴片确保了在使用之前能够防止压敏胶粘表面因轻微的应力而大大露出且同时在使用所述贴片时能够容易地将所述剥离衬垫分割。

Description

贴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状贴片,其包含用于提供在常温下显示胶粘性的压敏胶粘表面的在背衬的一个表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且还包含覆盖所述压敏胶粘表面的剥离衬垫。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贴片,其中所述剥离衬垫形成为通过分割线可分割的状态。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经开发了附着至皮肤以保护皮肤表面或经皮给药药物的片状贴片。
在这种贴片中,通常使用在常温下显示胶粘性的压敏胶粘剂在背衬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压敏胶粘剂层,并进一步设置覆盖通过压敏胶粘剂层所提供的压敏胶粘表面的剥离衬垫,从而利用所述剥离衬垫保护所述压敏胶粘表面。
关于这种贴片,如果在将贴片附着至期望部位之前将剥离衬垫完全除去,则手指会粘附至压敏胶粘表面并通常变得难以处理。因此,通常对这种贴片进行设计以使得可以将剥离衬垫分割并部分除去且在将露出的压敏胶粘表面部分附着至期望部位并同时把持剥离衬垫的剩余部分之后,通过除去剩余的剥离衬垫能够将整个压敏胶粘表面附着至期望部位。
例如,国际公开WO00/69422描述了一种在剥离衬垫中形成切割线的技术,所述切割线具有预定形状并从剥离衬垫的一个边缘部分延伸至另一相反的边缘部分,使得能够将剥离衬垫的一部分先于所述剥离衬垫的剩余部分剥离。
然而,当如同国际公开WO00/69422中在使用之前以剥离衬垫完全分割的形式制造贴片时,在施加轻微的应力时切割线可能扩展且压敏胶粘表面可能通过切割线中的间隙而露出。
这带来了如下担忧,在使用之前贴片可能附着至不期望部位或者灰尘等可能附着至突出的压敏胶粘剂而导致不卫生的状态。
此外,在将经皮给药的药物引入到压敏胶粘剂层中的情况中,压敏胶粘表面的露出可能导致药物从露出表面渗出。
此外,JP-A-2008-19209(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JP-A”是指“未审查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贴片,其中在剥离衬垫中设置有具有预定深度的凹槽,且据描述,通过所述凹槽形成了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用于引导切割位置并使剥离衬垫处于期望的分割状态。
即,在JP-A-2008-19209的贴片中,沿凹槽的底部对剥离衬垫进行切割并在使用之前在剥离衬垫中不形成切割线,从而在使用之前通常可以防止将压敏胶粘表面露出。
然而,为了实现剥离衬垫的容易分割,剥离衬垫在底部部分中的厚度的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且根据所形成凹槽的深度,可能变得难以沿所述凹槽切割所述剥离衬垫。
即,常规贴片的问题在于,在使用之前难以防止压敏胶粘表面因轻微的应力而大大露出,同时,在使用所述贴片时难以容易地分割剥离衬垫。
发明内容
鉴于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片,所述贴片确保在使用之前能够防止压敏胶粘表面因轻微的应力而大大露出,同时,在使用所述贴片时能够容易地分割剥离衬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片状贴片,其包含:
背衬;
设置在所述背衬一个表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压敏胶粘剂层提供在常温下显示胶粘性的压敏胶粘表面;以及
覆盖所述压敏胶粘表面的剥离衬垫,
其中所述剥离衬垫具有由交替设置的切割线和连接部构成的分割线,且形成为通过沿所述分割线按顺序切割所述连接部可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此在对所述连接部实施切割的同时能够将所述第一区域先于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压敏胶粘表面剥离,且其中所述切割线各自在分割方向上具有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并且所述切割线被布置成所述下游端部沿所述分割方向对齐且各个上游端部被配置成相对于各个相应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一区域侧,使得在将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分割时,能够对位于在所述分割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一条切割线与跟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之间的一个连接部以其中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在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上游端部与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连接的形式进行切割,且连接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中间部的切割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分割方向朝所述第一区域倾斜。
根据本发明,通过交替设置切割线和连接部而在剥离衬垫中形成分割线,使得能够防止切割线因轻微的应力而大大打开。
顺便提及,单是这种功能可通过形成由短的线性切割线构成的称作“穿孔”的虚的分割线等而实现。然而,当分割剥离衬垫时,使用者通常实施按顺序从分割线的一端切割连接部的操作,因此,如果仅形成虚的分割线,则沿分割线的分割需要小心操作。
即,当分割剥离衬垫并将剥离衬垫的一部分先从压敏胶粘表面剥离时对连接部施加的力,相对于分割线的方向,当使用者为右手操作时采用产生向右侧轻微偏移的角度的形式,并当使用者为左手操作时采用产生向左侧轻微偏移的角度的形式,由此,连接部的切割方向易于相对于分割线方向偏移。因此,当仅形成虚的分割线时,沿分割线分割剥离衬垫不能充分容易。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所述切割线被布置成所述下游端部沿所述分割方向(分开方向)对齐且各个上游端部被配置成相对于各个相应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一区域侧,使得能够对位于在所述分割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一条切割线(第一切割线)与跟所述一条切割线(第一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第二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以其中所述一条切割线(第一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在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第二切割线)的上游端部与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连接的形式进行切割,且连接所述一条切割线(第一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第二切割线)的中间部的切割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分割方向朝先剥离的区域倾斜。因此,能够容易地沿分割线(下文中也称作分割线或分开线)将剥离衬垫分割。
即,即使当连接部的切割方向因由支配手施加自然力的方式而发生偏移时,由于下一条切割线位于所述方向上,所以也能够容易地连接相邻的切割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贴片,不仅能够在使用之前防止压敏胶粘表面因轻微的应力而大大露出,还能够在使用所述贴片时容易地分割剥离衬垫。
在本发明贴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各个切割线包含起点位于所述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所述下游端部处、或终点位于从所述下游端部在与所述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且所述切割线被布置成使得彼此相邻的切割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基本平行地设置。
本文中,各个切割线可包含起点位于所述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从所述下游端部在与所述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且进一步包含从所述第一线段的所述终点延伸至所述下游端部的第二线段。
另外,除了所述第一和第二线段之外,各个切割线进一步包含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线段的终点处,且终点相对于其起点位于上游侧并且位于与所述第一线段相反的第二区域侧的第三线段,其中所述第一线段、所述第二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被布置成Y字状。
在本发明贴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各个切割线具有1~120μm的最大宽度。
在本发明贴片的还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各个切割线具有0.1~60mm的总长度。
在本发明贴片的还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割线使得能将所述剥离衬垫分割成基本相等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贴片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的贴片的平面图,图2B是将由图2A中的虚拟线X包围的圆形区域放大的放大平面图,且图2C是沿图2B中的Y-Y线切割的横截面图。
图3A~3D是显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贴片的平面图。
图4A是显示本发明范围之外的贴片的平面图,且图4B是将由图4A中的虚拟线X′包围的圆形区域放大的放大平面图。
图5A和5B是显示本发明范围之外的贴片的平面图。
图6A~6C是显示实施例中评价方法的概要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
1   贴片
10  背衬
20  压敏胶粘剂层
20a 压敏胶粘表面
30  剥离衬垫
30a 第一区域
30b 第二区域
31  切割线
32  连接部
311 第一线段
312 第二线段
313 第三线段
C   分割线
D1  分割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顺便提及,下列详细说明和特定实例仅旨在用于例示性目的,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此外,下列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是例示性的且绝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途。
此外,在下列详细说明所参考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使用与实际贴片不同的长度、宽度等来显示切割线,且在其他构造中也不总是严格表示实际贴片中的尺寸。
参考图1~2C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片进行说明。如这些图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片状贴片1(片样贴片)包含在背衬10的一个表面上并提供在常温(例如25℃)下显示胶粘性的压敏胶粘表面20a的压敏胶粘剂层20,还包含覆盖所述压敏胶粘表面20a的剥离衬垫30。
在剥离衬垫30中,通过交替设置切割线31和连接部32而形成分割线C,使得通过沿分割方向(图2中的箭头D1)上的分割线C按顺序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能够将剥离衬垫分割成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并在进行剥离衬垫的分割的同时将所述第一区域30a剥离,由此能够将分割的第一区域30a先于所述第二区域30b从压敏胶粘表面20a剥离。
更具体地描述,在图1~2C中所示的本发明的贴片1中,将具有近似正方形平面图的片用于背衬10,使用具有四个弧形拐角(设置R)的正方形片。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参考例如其中平面图中的形状为上述正方形的情况对贴片1进行说明,但所述形状可以为其他四边形形状如矩形和梯形,可以为其他多边形形状如三角形和五边形,或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无定形等形状。
在所述形状为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中,顶点可以为角形或者可以如图中所示对其赋予轻微的R。
贴片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但面积为例如约25~40000mm2,优选100~10000mm2
在贴片的平面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中,一边的长度为例如5~200mm,优选10~100mm。
可以将压敏胶粘剂层20形成为覆盖背衬10的整个表面或仅覆盖其一部分。
例如,通过形成形状与背衬10几乎相同的剥离衬垫30并将压敏胶粘剂层20形成为具有得到稍微小于背衬10和剥离衬垫30的正方形平面图的形状并由此在贴片1的外周部中设置其中剥离衬垫30未粘附至压敏胶粘表面20a的区域,也可以更加促进除去剥离衬垫30的操作。
或者,可以将剥离衬垫30形成为具有稍微大于背衬10和压敏胶粘剂层20(下文中,有时将背衬和压敏胶粘剂层两者统称为“贴片主体”)的形状,由此使得剥离衬垫的外周部突出到所述贴片主体的外部。
在使用这种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即使当将压敏胶粘剂层设置在背衬的整个表面上并使得压敏胶粘剂层的外边缘部在贴片主体的外周中露出时,剥离衬垫的突出部仍能够防止某种构件等与露出部接触。
例如,在将贴片容纳在包装体中的情况中,在压敏胶粘剂层的露出部与包装体的内表面之间确保了与剥离衬垫的突出长度相对应的距离,且即使当压敏胶粘剂成分从压敏胶粘剂层中渗出时,仍能够抑制渗出成分附着至包装体的内表面。
因此,能够防止贴片因渗出成分而粘着至包装体的内表面,由此使贴片能够容易地从包装体取出。
此外,由于剥离衬垫的突出,所以当将剥离衬垫从贴片主体的压敏胶粘表面剥离时,能够容易地把持剥离衬垫,由此可促进剥离操作。
顺便提及,在确定剥离衬垫的形状时,优选对其进行调节以使得外部边缘与切割线交叉并产生通过切割线设置有充当分割起点的切口的状态。例如,在对其中形成有切割线的树脂膜进行冲切以形成剥离衬垫的情况中,优选对树脂膜进行冲切以在切割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进行切割。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中,背衬10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塑料膜、无纺布、纸、机织布、针织布、金属箔及其层压体。
如果需要,可以对上述材料进行金属沉积,然后将其用作背衬10。
所述塑料膜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由如下构成的各种膜:单独的聚氯乙烯;单体如乙烯、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和偏二氯乙烯以及其他单体的共聚物材料;烯烃基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基聚合物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聚酯;或聚酰胺基聚合物如聚醚聚酰胺嵌段聚合物。
背衬10的厚度可以为例如5~500μm,优选10~200μm。
以层的形式由在常温(25℃)下具有胶粘性的压敏胶粘剂形成压敏胶粘剂层20。
压敏胶粘剂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由丙烯酸类聚合物构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包括苯乙烯-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例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异戊二烯、聚异丁烯或聚丁二烯的橡胶类压敏胶粘剂;包括硅橡胶、二甲基硅氧烷类(base)或二苯基硅氧烷类的有机硅基压敏胶粘剂;乙烯基醚类压敏胶粘剂如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乙烯基乙基醚和聚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酯基压敏胶粘剂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以及由羧酸成分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多元醇成分如乙二醇构成的聚酯基压敏胶粘剂。
还可以由在上述压敏胶粘剂中进一步含有各种有机液体成分中的任一种的压敏胶粘剂形成所述压敏胶粘剂层。
从在将贴片附着至皮肤时能够对压敏胶粘剂层赋予软的质地考虑,优选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或橡胶类压敏胶粘剂,且从促进交联并可在压敏胶粘剂层中保持大量液体成分考虑,优选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
橡胶类压敏胶粘剂的特别优选实例包括其主要成分为选自聚异丁烯、聚异戊二烯和苯乙烯-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橡胶类压敏胶粘剂。
此外,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的特别优选实例包括其主要成分为含有(甲基)丙烯酸C2-18烷基酯作为聚合成分的聚合物的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
引入到压敏胶粘剂层中的有机液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且优选具有促进经皮吸收的效果的有机液体成分。
这种有机液体成分的实例包括二醇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油脂如橄榄油、蓖麻油、角鲨烷和羊毛脂;烃如液体石蜡;各种表面活性剂;乙氧基化的硬脂醇;甘油单酯如油酸单甘油酯、辛酸单甘油酯和月桂酸单甘油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及其混合物;脂肪酸烷基酯如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十三烷基酯、棕榈酸辛酯、棕榈酸异丙酯、油酸乙酯和己二酸二异丙酯;高级脂肪酸如油酸和辛酸;N-甲基吡咯烷酮;和1,3-丁二醇。
在压敏胶粘剂层中含有有机液体成分的情况中,有机液体成分等可能在使用之前从在贴片的边缘部或剥离衬垫中形成的切割线中渗出。在这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特别有效,在所述贴片1中连接部32能够防止切割线31因轻微的应力而扩大。
从这种观点考虑,基于压敏胶粘剂层20的总质量,有机液体成分在压敏胶粘剂层20中的含量优选为5~70质量%,更优选10~65质量%,最优选15~60质量%。
此外,从相同的观点考虑,压敏胶粘剂层20的厚度优选为20~300μm,更优选30~250μm,最优选50~200μm。
另外,还可将药物引入到压敏胶粘剂层20中。
特别地,有时将具有含有药物的压敏胶粘剂层的贴片称作“贴片制剂”,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贴片”其含义包括这种贴片制剂。
引入到压敏胶粘剂层20中的药物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可经皮吸收的药物,所述药物能够通过皮肤而对哺乳动物如人给药。
药物的具体实例包括普通的麻醉剂、催眠镇静剂、抗癫痫药、解热消炎镇痛药、镇晕药、精神病患者用药物、中枢神经药物、抗痴呆药物、局部麻醉剂、骨骼肌松弛剂、自主神经系统药物、解痉药、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组胺剂、强心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降血压药、血管收缩药、冠状血管扩张药、末梢血管扩张药、抗动脉硬化药物、心血管制剂、呼吸兴奋剂、镇咳药/祛痰药、激素药物、化脓疾病用外用药物、镇痛-止痒-收敛-消炎药、寄生皮肤疾病用药物、止血剂、痛风药、糖尿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生素、化学治疗药、麻醉药和戒烟助剂。
所述药物能够以在本说明书中称作有效剂量的量包含在压敏胶粘剂层中,所述量为在疾病、病症或失调的治疗中足以呈现期望结果如期望的治疗结果的量。
药物的有效剂量是指例如药物无毒但足够大量而使得在特定时间内呈现选定效果的量,能够适当地确定这种量。
药物在压敏胶粘剂层中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在满足经皮吸收用药物的效果且不会损伤压敏胶粘剂的胶粘性能的范围内即可,但基于压敏胶粘剂层的总质量,所述量可以为例如0.1~60质量%,优选0.5~40质量%。
如果药物的量小于0.1质量%,则治疗效果可能不足,而如果其超过60质量%,则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成分的含量下降,这可能导致不能获得充分的皮肤胶粘或者可能造成经济上的不利。
在使用贴片1之前用于保护压敏胶粘剂层20的压敏胶粘表面20a的剥离衬垫30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塑料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PET膜以外的其他聚酯膜、聚酰亚胺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和聚碳酸酯膜;通过在塑料膜上气相沉积金属而得到的金属沉积的塑料膜;纸如日本纸、纸、牛皮纸、玻璃纸和道林纸;纤维材料如无纺布和织布;以及金属箔。
另外,还可使用塑料膜和纸的层压片或塑料膜和金属箔的层压片。
从作为工业产品的种类多且具有适用于贴片中的厚度的许多产品可商购获得,使得易于选择具有所需品质的材料考虑,优选聚酯膜,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考虑到易于加工适用性或加工精度,剥离衬垫30优选具有均匀的厚度。
剥离衬垫3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贴片1的容易制造、剥离衬垫30的成本以及贴片1的便携性、操作性等考虑,所述厚度优选为25~200μm,更优选50~150μm。
为了使得剥离衬垫30更易于从压敏胶粘剂层20剥离,优选将对与压敏胶粘表面20a接触的侧进行了剥离处理而形成轻微剥离表面的材料用作剥离衬垫30。
此外,剥离衬垫30优选由在拉伸试验中显示小于250%的伸长率的材料形成,且贴片1的伸长百分比也优选小于250%。
如果剥离衬垫30的伸长率为250%以上,则当向剥离衬垫施加力以剥离所述剥离衬垫时,连接部32会大大变形,从而使得难以分割剥离衬垫。
在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中,对于在使用中容易地将剥离衬垫30分割重要的是,通过交替设置切割线31和连接部32而在剥离衬垫30中形成分割线C,如上所述。
特别地,为了促进沿分割线C按顺序切割连接部32并在对剥离衬垫30进行分割的同时将第一区域30a从压敏胶粘表面20a剥离(除去)以由此在除去第二区域30b之前将第一区域30a除去的操作,重要的是,通过将下游端部沿分割方向对齐来布置切割线并将上游端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下游端部位于第一区域侧,使得在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分开时,能够对在分割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一条切割线与跟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以其中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在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连接的形式进行切割,且连接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中间部的切割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分割方向朝所述第一区域(朝所述第一区域侧)倾斜。
参考图2A~2C对上述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线性切割线31形成分割线C,所述分割线C用于在将剥离衬垫30分割以产生期望的分割状态时引导切割位置。
布置各个切割线31,从而使得其延伸方向与剥离衬垫30的分割方向不一致并相对于分割方向倾斜,同时彼此基本平行。
通过使其下游端部处于沿分割方向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对齐的状态中来形成切割线31,而且,以几乎等间距的方式配置所述下游端部。
此外,所有切割线在长度和相对于分割方向的倾斜角方面都基本相同。
因此,切割线31的上游端部在相对于下游端部的第一区域侧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对齐并以几乎等间距的方式配置。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严格仅指连接所有切割线的下游端部或上游端部的线形成一条直线的情况,而是还包括所述端部位于具有特定宽度的线性(带状)区域中的情况。
然而,如果对于带状区域设定过大的宽度,则这种状态不再是“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所述带状区域的宽度通常为10mm以下。
即,只要其在具有10mm宽度的线性区域内,则即使当在所述区域内以轻微弯曲的方式或稍微以锯齿形方式布置所述切割线时,仍可以将其看作“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中,优选以使得能够将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彼此分开而具有基本相等面积的方式设置分割线C,因为使用者通常通过左手和右手分别把持剥离衬垫30的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而将剥离衬垫30分割。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基本相等的面积”是指一个区域的面积对另一个区域的面积之比为80~120%。
在切割线31中,在与切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优选为1~120μm。
如果切割线的最大宽度过大,则形成压敏胶粘剂层20的成分可能从切割线中泄漏。
另一方面,从制造技术考虑,在剥离衬垫中可能难以形成最大宽度过小的切割线。
一条切割线的总长度可以为例如0.1~60mm范围内的任何长度,优选1.0~20mm范围内的任何长度。
如果切割线的总长度过大,则形成压敏胶粘剂层20的成分可能从切割线中泄漏。
另一方面,如果切割线的总长度太小,则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倾向于变得相对大,从而需要用于在连接部中形成开裂线并由此形成分割线的力,并且将剥离衬垫剥离可能需要大的力。
通过参考图2B,对切割线31、连接部32和用于连接部32的切割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首先,在图2B中,当对在分割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对齐的三条切割线(按顺序称作第一切割线31a、第二切割线31b和第三切割线31c)进行关注时,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切割线31a、第二切割线31b和第三切割线31c以彼此基本平行的方式布置。
而且,这些切割线通过将其长度方向相对于分割方向D1倾斜而构成分割线C。
因此,通过连接第一切割线31a的下游端部31a″与第二切割线31b的下游端部31b″的线段与第一切割线31a所形成的角度,与通过上述线段与第二切割线31b所形成的角度几乎相同。
本文中所提及的术语“基本平行”意在除包括严格的平行状态之外,还包括线轻微偏离严格平行状态的情况,例如线之间的距离波动约±10%。
因此,存在其中第一切割线31a与上述线段之间的角度跟第二切割线31b与上述线段之间的角度在上述波动范围内不同的情况。
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第二切割线31b与第三切割线31c之间的关系。
由各个切割线与上述线段形成的角度的锐角通常为5~80°,优选10~70°。
如果这种角度过大,则使用者施加至剥离衬垫的力的方向与切割线方向之间的差别增大,这可能使得难以平稳地将剥离衬垫剥离。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角度太小,则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倾向于变得相对小,从而提供了连接部发生变形的高可能性,且这可能导致如下担忧:在施加应力时切割线的宽度扩大且压敏胶粘剂层的成分从切割线中泄漏。
从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对齐的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到相邻切割线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为例如0.01~100mm,优选0.1~10mm,特别优选0.5~5.0mm。
如果该距离过大,则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倾向于变得相对大,从而需要强力来切割所述连接部,且将剥离衬垫30的第一区域30a剥离可能需要大的力。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距离太小,则切割线31之间的连接部32倾向于变得相对小,从而提供了在向贴片1施加应力时,连接部32发生变形的高可能性,且这可能使得切割线31的宽度扩大且形成压敏胶粘剂层20的成分从切割线31中泄漏。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中,各个连接部32存在于如上所述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对齐的两条切割线31之间并通过使用者在分割方向上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按顺序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
结果,剥离衬垫30对半分割成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
顺便提及,图2A~2C显示了这样一种贴片1,其中对右手操作的使用者而言可容易地实施在将剥离衬垫30的一部分分离的同时沿分割线按顺序切割连接部32的操作。
因此,在图2A的正视图的右侧的区域为首先剥离的第一区域30a,且在左侧的区域为第二区域30b。
此时,使用者通常在通过左手把持第二区域30b的同时,通过右手实施将第一区域30a剥离的操作。
因此,如下对于使用者是更容易的操作:不在图2B的正视图的垂直方向上而在稍微斜右下(箭头D2)方向上即在朝第一区域倾斜的方向上对连接部32施加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切割线31a向第三切割线31c进行布置,使得下游端部沿分割方向对齐且各个上游端部相对于相应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一区域侧。因此,在对例如第一切割线31a与跟所述第一切割线31a的下游侧相邻的第二切割线31b之间的连接部32进行切割时,能够以其中起点位于第一切割线31a的下游端部31a′处且终点在第二切割线31b的上游端部31b′与下游端部31b″之间的中间部的形式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而且连接部32的切割方向能够处于相对于分割方向D1朝第一区域30a倾斜的状态中。
即,能够以由图2B中的标号33表示的切割状态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由此在对于使用者切割容易的方向上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
此外,在随后切割第二切割线31b与第三切割线31c之间的连接部时,由于第二切割线31b通过沿分割方向配置其下游端部31b″来布置,且与第一切割线31a类似,将第三切割线31c的上游端部31c′布置在第一区域侧,因此以起点在第二切割线31b的下游端部31b″处且终点在第三切割线31c的上游端部31c′与下游端部31c″之间的中间部处的形式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由此可以在接近支配手易于用力的方向(D2)的方向上对连接部32进行切割。
以这种方式,在剥离第一区域30a的操作中,可以在支配手易于用力的方向上对所有连接部进行切割。
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将三个以上切割线对齐的剥离衬垫,且在剥离衬垫具有N条切割线的情况中,对第(n-1)切割线、第(n)切割线和第(n+1)切割线(其中N为3以上的自然数,且n为2以上的自然数),重复与关于从第一切割线31a到第三切割线31c的连接部的切割方法所述的操作相同的操作,由此,可以将第一区域30a与第二区域30b分开并从压敏胶粘表面20a剥离。
顺便提及,当通过右手操作的使用者对连接部进行切割并以自然方式施加力时,连接部的切割方向(图2B中的“θ”)通常相对于分割方向D1朝第一区域倾斜约10~50°。
因此,为了形成特别是通过右手操作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分割的剥离衬垫30,优选对例如各个切割线的形状或相邻切割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由此形成分割线,使得在从第(n)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延伸并在相对于分割方向D1朝第一区域倾斜10°的方向上的线段与从第(n)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延伸并在相对于分割方向D1朝第一区域倾斜50°的方向上的线段之间可以存在第(n+1)切割线。
从更可靠地获得这种效果考虑,与另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一个切割线的上游端部优选相对于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位于分割方向上的上游侧。
通过参考显示贴片1x的图4A和4B,对上述效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所述贴片1x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在通过切割线31x和连接部32x形成称作“穿孔”的线性虚分割线Cx的情况中,当从第一切割线31ax的下游端部31ax″朝使用者易于施加力的方向D2x切割连接部时,这种切割易于导致由图中的标号33x所示的状态,且因为第二切割线31bx不在这种切割方向上,所以变得难以沿分割线Cx分割剥离衬垫30x。
因此,在图4A和4B中所示的贴片1x中,必须设计使用者分割剥离衬垫30x时施加力的方式,并需要小心操作。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中,如上所述,能够容易地实践分割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中,通过交替设置切割线31和连接部32而在剥离衬垫30中形成分割线C。因此,与上述国际公开WO00/69422中所述的贴片不同,能够防止切割线因轻微的应力大大打开而使得压敏胶粘表面通过切割线大大露出。
另外,根据上述JP-A-2008-19209中所述的贴片,除非严格控制凹槽的深度,否则几乎不能以期望的状态将剥离衬垫分割。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贴片1易于制造,因为仅通过提供预定的切割线就能够形成能够以期望状态分割的剥离衬垫。
顺便提及,这些效果不限于作为实施方式如上说明的贴片1。
下面参考显示设置分割线C(切割线31)的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3A~3D,对本发明贴片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A中所示的贴片1与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1的相同之处在于,下游端部沿分割方向配置,且同时各个上游端部相对于相应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一区域侧,另外与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的相同之处在于,在将第一区域30a从第二区域30b分开时,能够对在分割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一条切割线与跟上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以其中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在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上游端部与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可连接的形式进行切割,且连接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中间部的切割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分割方向朝所述第一区域倾斜。
另一方面,尽管在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中形成了从上游端部延伸至下游端部的线性切割线,但是在图3A中所示的贴片1中形成了圆形切割线。
更具体地,在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中,当从上游端部向下游端部观察时,形成了朝第二区域倾斜的线性切割线,而在图3A中所示的贴片1中,通过使切割线的起点(上游端部)与终点(下游端部)之间的部分朝第二区域30b突起来形成弧形切割线。
图3A中所示的贴片1也具有与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相同的效果。而且,在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中,在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之前切割线与分割线C之间的角度不变,而在图3A中所示的贴片1中,接近下游端部的切割线部分处于沿分割线C延伸的方向的状态(相对于分割方向的角度接近0°),因此,能够更平稳地实施将剥离衬垫30分割的操作。
这些效果也与下述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相同。
在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切割线31由两个线段(部分)构成,其中,一个线段311具有与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1的切割线31相同的构造。
即,在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中,切割线仅由在起点位于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下游端部处的倾斜方向上的线性部分构成,而在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切割线31由在从上游端部朝下游侧的倾斜方向上行进的部分和剩余部分构成(下文中,有时将在从上游端部朝下游侧的倾斜方向上行进的部分称作“第一线段”)。
更具体地,在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第一线段311的终点位于从切割线31的下游端部在与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上游侧上的地点处,且除了所述第一线段之外,切割线还具有从第一线段的终点延伸至下游端部的线性第二线段。
在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与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1类似,优选以基本彼此平行的方式布置第一线段311。
由第一线段311相对于分割方向形成的角度的锐角为例如5~90°,优选10~90°。
根据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与不具有第二线段的图2A~2C的实施方式相比,即使当第一线段311的角度增大时,仍能够预期与图2A~2C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效果。
这是因为,由于具有沿分割线方向的第二线段312,所以在通过分割线C实施分割的同时剥离第一区域30a的操作变得平稳。
在如图3B中所示,切割线31除了第一线段311之外还具有另外的线段(第二线段)的情况中,第一线段311和第二线段312各自具有例如0.5~30mm,优选0.5~10mm的长度。
在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与在切割线中不具有第二线段的图2A~2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即使当第一线段311的长度变短时,仍能够预期与图2A~2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效果。
认为这是因为,由于存在另外的线段,所以通过所述线段能够分担第一线段311的部分作用。
关于如下这一点,与上述相同:如果一条切割线的总长度过大,则压敏胶粘剂层的成分可能泄露,而如果其总长度太小,则连接部倾向于变得相对大且切割连接部需要的力大。
因此,在图3B中所示的贴片1中,一条切割线的总长度通常也为0.1~60mm,优选1.0~20mm,这与上文中所述的贴片中相同。
在图3B中,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之间的角度为例如90~175°,优选90~170°。
从基本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的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到相邻的一条切割线的最近位置的距离为例如0.01~100mm,优选0.1~10mm,特别优选0.5~5.0mm。
如果这种角度或距离过大,则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倾向于变得相对大,从而需要强的力来切割所述连接部,且将第一区域30a剥离可能需要大的力。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角度或距离太小,则切割线31之间的连接部32倾向于变得相对小,从而导致连接部32发生变形的可能性高,这可能使得切割线31的宽度扩大且形成压敏胶粘剂层20的成分从切割线31中泄露。
下面对图3C中所示的贴片1进行说明。
图3C中所示的贴片1的切割线31与图3B中所示的贴片的切割线的相同之处在于,切割线具有起点位于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从下游端部在与所述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311并还具有从第一线段311的终点延伸至下游端部的第二线段312。
另一方面,图3C中所示的贴片1与上文中所示的贴片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设置起点位于第一线段311的终点处且终点相对于第一线段311的终点位于上游侧并同时位于与第一线段相反的第二区域侧上的第三线段313,且所述第一线段311、第二线段312和第三线段313被布置成Y字状。
顺便提及,图2A~2C中所示的贴片的优异之处在于,即使当从分割线C的两端的任一侧开始切割连接部时,仍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因为切割线的形状具有旋转对称性(双重对称性)。另一方面,图3C中所示的贴片1相对于分割线C具有线对称形状,因此,其优异之处在于,即使当使用者不是用右手而是用左手操作时,仍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即,在图2A~2C以及图3A和3B中,由于设想支配手是右手的使用者,所以将正视图右侧作为剥离衬垫30的首先剥离区域(第一区域30a)。
另一方面,在设想左手操作的使用者首先通过其支配手剥离第一区域的情况中,剥离衬垫的观察者的左侧变为第一区域且需要通过反转左-右配置以形成图2A~2C以及图3A和3B中所示的切割线,但在图3C中,切割线本来就是线对称的,因此,不需要这种转换。
即,在图3C中所示的贴片1中,切割线的第三线段313可以以与图2A~2C以及图3A和3B中的第一线段311相同的方式发挥功能,且贴片1能够为用于右手使用者和左手使用者两者的贴片。
在图3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线段的长度为例如0.5~30mm,优选0.5~10mm。
在图3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段311与第二线段312之间的角度为例如90~175°,优选90~170°。
此外,第三线段313与第二线段312之间的角度为例如90~175°,优选90~170°。
第一线段311与第三线段313之间的角度优选为10~180°,更优选20~180°。
根据与图3B中所示的贴片中相同的原因而优选这些角度。
此外,基于上文中所述的原因,能够选择切割线的宽度和总长度的优选实施方式。
从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到相邻切割线最近位置的距离为例如0.01~100mm,优选0.1~10mm,更优选0.5~5.0mm。
顺便提及,除了图3C的Y形切割线之外,在设置图3D中所示的T形切割线的情况中也获得了对于左手使用者和右手使用者两者的可用性,且在图3D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预期与图3C中所示的贴片相同的效果。
上述贴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通过如下方法实施。
首先准备剥离衬垫,将压敏胶粘剂层堆叠在所述剥离衬垫的一个表面上,并将背衬堆叠在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上。
或者,准备背衬,将压敏胶粘剂层堆叠在所述背衬的一个表面上,并将剥离衬垫堆叠在所述压敏胶粘剂层上。
堆叠压敏胶粘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且包括涂布并粘附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的方法。
此外,可仅单独制造压敏胶粘剂层并将其焊接至背衬或剥离衬垫。
对剥离衬垫赋予具有上述形状的切割线的方法包括已知的技术,例如利用刀具如模具辊(die roll)和剃刀进行加工、以及激光加工。
实施例
下面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制备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
在甲苯的存在下,以15/25/25/30/5的质量比对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异丁烯1(粘均分子量:4000000)、具有低分子量的聚异丁烯2(粘均分子量:55000)、增粘剂(脂环族饱和烃树脂,软化点:100℃(环球法))、有机液体成分(肉豆蔻酸异丙酯)和作为药物的二硝酸异山梨醇酯进行混合,从而得到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
制造压敏胶粘剂片
在进行离型处理而使得一个表面用作轻微剥离表面的PET膜(厚度:75μm)的所述轻微剥离表面上,涂布如上制备的组合物以形成具有200μm干燥厚度的压敏胶粘剂层并通过干燥机进行干燥(100℃,5分钟),由此得到其上形成有压敏胶粘剂层的PET膜。
此外,将加工成背衬的层压片(总厚度:约40μm)堆叠在压敏胶粘剂层上以制造用作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贴片原料的压敏胶粘片。
顺便提及,作为加工成背衬的层压片,使用其中堆叠了具有3.5μm厚度的PET制膜以及具有约35μm厚度和12g/m2基本重量的PET制无纺布的片,并将PET无纺布侧邻接在压敏胶粘层上以形成压敏胶粘片。
制造剥离衬垫上的切割线
作为形成剥离衬垫用的构件,准备PET膜(厚度:75μm),所述PET膜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轻微剥离表面(与用于形成压敏胶粘片的PET膜类似),并且在所述PET膜上形成图2A~2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线。
即,在PET膜上由各自仅由第一线段构成的5mm长的线性切割线形成分割线。
形成各个切割线以与分割方向形成20°的角度。
此外,以使得从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到与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的最短距离为1.5mm的方式配置所述切割线。
贴片的冲切
将已经层压至压敏胶粘片的PET膜剥离,并且作为替代,将其中按上述形成了切割线的用于形成剥离衬垫的PET膜堆叠在压敏胶粘剂层上,并将所得片用作贴片的原料片。
顺便提及,以将PET膜的轻微剥离表面侧层压至压敏胶粘表面的形式形成这种原料片。
随后,通过使用Thompson刀具以60mm×60mm的正方形对原料片进行冲切以得到实施例1的贴片。
此处,通过Thompson刀具实施冲切,使得切割线沿连接正方形中彼此相向的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对齐。
即,制造贴片,使得当通过对切割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切割而将剥离衬垫分割成两等份时,可以将剥离衬垫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而且,对原料片进行冲切以对切割线的中部进行切割,从而使得可在剥离衬垫的外边缘部处形成成为用于分割剥离衬垫的操作的引线的切口。
实施例2
除了将形成的切割线的形状从图2A~2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变为图3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了实施例2的贴片。
即,使用如下PET膜作为剥离衬垫制造了60mm×60mm的正方形贴片,在所述PET膜中通过切割线形成分割线,所述切割线各自具有起点位于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从下游端部在与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以及从第一线段的终点延伸至下游端部的第二线段。
顺便提及,将第一线段的长度设定为2.1mm,并将第一线段相对于分割线的分割方向的角度(锐角)设定为45°。
另外,形成第二线段以沿分割方向从第一线段的终点线性延伸至切割线的下游端部。
即,形成切割线而在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之间形成135°的角度。
此处,将第二线段的长度设定为3.5mm。
此外,在实施例2的贴片中,在剥离衬垫上设置切割线,使得从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到与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的最短距离为1.1mm。
实施例3
除了将形成的切割线的形状从图2A~2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变为图3C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了实施例3的贴片。
即,使用如下PET膜作为剥离衬垫制造了60mm×60mm的正方形贴片,在所述PET膜中通过切割线形成分割线,所述切割线各自具有起点位于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从下游端部与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和从所述第一线段的终点延伸至所述下游端部的第二线段,还具有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线段的终点处且终点相对于起点位于上游侧并同时位于与所述第一线段相反的第二区域侧的第三线段,其中所述第一线段、所述第二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被布置成Y字状。
顺便提及,第一线段的长度和角度、第二线段的长度等与实施例2中相同。
即,除了在切割线中设置第三线段之外,实施例3的贴片与实施例2的贴片相同。
此处,第三线段处于与第一线段呈线对称的关系,且其长度与第一线段的长度相同。
即,将第三线段形成为具有2.1mm的长度并与第二线段形成135°的角度且与第一线段形成90°的角度。
比较例1
除了在剥离衬垫上形成图5A中所示的虚的分割线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了比较例1的贴片。
即,通过交替设置2.0mm长的沿分割方向线性形成的切割线和各自具有1.0mm长度的连接部来形成分割线。
比较例2
如图5B中所示,沿连接正方形贴片中彼此相向的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在剥离衬垫上形成从线段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切割线。
即,在比较例2的贴片中,利用预先分割成两等份的剥离衬垫来覆盖所述压敏胶粘表面。
评价
就如下评价项目,对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和2的贴片进行了评价。
试验例1
测量剥离衬垫的切割线的宽度
通过数字显微镜(VHX-600,由基恩士公司(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放大倍率:1000倍)观察了贴片的剥离衬垫的切割线部分,且在各个贴片的剥离衬垫上的所有切割线中,测量了切割线宽度最宽的部分。
将结果示于表1中。
试验例2
评价储存之后的压敏胶粘剂层成分的渗出和从包装体中的取出性
如图6A中所示,将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和2的各个贴片1(1x)密封在由包装材料形成的包装袋Z(外部尺寸:100mm×100mm,内部尺寸:90mm×90mm)中,其中外层由12μm厚的PET膜构成且内层由30μm厚的聚丙烯腈基树脂膜构成。
将其中密封有贴片1(1x)的包装袋Z水平放置在台子上,并使其处于被施加约300gf负荷的状态,在50℃温度下的恒温容器中储存2周。
在储存之后,如图6B中所示,通过剪刀对包装袋Z的两边进行切割以打开袋。
从打开部分,插入手指并通过抓紧拐角将贴片1(1x)取出。根据如下评价标准使用分数1~5对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成分从剥离衬垫的切割线中的渗出和贴片从包装体中的取出性进行评价。
将结果示于表1中。
评价标准
5:无压敏胶粘剂层成分的渗出,且能够非常容易地将贴片取出。
4:压敏胶粘剂层成分轻微渗出,但能够非常容易地将贴片取出。
3:压敏胶粘剂层成分有一些渗出,但能够容易地将贴片取出。
2:压敏胶粘剂层成分有一些渗出,但能够将贴片取出。
1:压敏胶粘剂层成分明显渗出,且几乎不能将贴片取出。
试验例3
评价剥离衬垫的剥离性
在由四名小组成员沿分割线从贴片分割剥离衬垫的一部分的同时,将分割的区域从压敏胶粘表面剥离以在剥离操作中实施剥离性的感觉评价。根据如下标准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纳。将结果示于表1中。
评价的概要标准
5:所有四个人都感觉易于剥离。
4:四个人中的三个感觉易于剥离。
3:四个人中的两个感觉易于剥离。
2:四个人中的一个感觉易于剥离。
1:所有四个人都感觉不易剥离。
表1
可看出,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一种贴片,所述贴片确保了在使用之前能够防止压敏胶粘表面因轻微的应力而大大露出且在使用所述贴片时能够容易地分割剥离衬垫。
尽管已经参考其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其中完成各种改变和变化。
本申请是以2011年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14425为基础的,特此通过参考将其完整内容引入。

Claims (7)

1.一种片状贴片,其包含:
背衬;
设置在所述背衬一个表面上的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压敏胶粘剂层提供在常温下显示胶粘性的压敏胶粘表面;以及
覆盖所述压敏胶粘表面的剥离衬垫,
其中所述剥离衬垫具有由交替设置的切割线和连接部构成的分割线,且形成为通过沿所述分割线按顺序切割所述连接部可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此在对所述连接部实施切割的同时能够将所述第一区域先于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压敏胶粘表面剥离,且
其中所述切割线各自在分割方向上具有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并且所述切割线被布置成所述下游端部沿所述分割方向对齐且各个上游端部被配置成相对于各个相应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一区域侧,使得在将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分割时,能够对位于在所述分割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一条切割线与跟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侧相邻的另一条切割线之间的一个连接部以其中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在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上游端部与下游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连接的形式进行切割,且连接所述一条切割线的下游端部与所述另一条切割线的中间部的切割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分割方向朝所述第一区域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其中各个切割线包含起点位于所述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所述下游端部处、或终点位于从所述下游端部在与所述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且
所述切割线被布置成使得彼此相邻的切割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基本平行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其中各个切割线包含起点位于所述上游端部处且终点位于从所述下游端部在与所述分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追溯的地点处的第一线段,且进一步包含从所述第一线段的所述终点延伸至所述下游端部的第二线段,且
所述切割线被布置成使得彼此相邻的切割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基本平行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片,其中各个切割线进一步包含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线段的终点处,且终点相对于其起点位于上游侧并且位于与所述第一线段相反的第二区域侧的第三线段,且
所述第一线段、所述第二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被布置成Y字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贴片,其中各个切割线具有1~120μm的最大宽度。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贴片,其中各个切割线具有0.1~60mm的总长度。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贴片,其中所述分割线使得能将所述剥离衬垫分割成基本相等的面积。
CN201210020884.8A 2011-01-26 2012-01-30 贴片 Active CN102614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4425 2011-01-26
JP2011014425A JP5732266B2 (ja) 2011-01-26 2011-01-26 貼付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4047A CN102614047A (zh) 2012-08-01
CN102614047B true CN102614047B (zh) 2014-09-17

Family

ID=45531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0884.8A Active CN102614047B (zh) 2011-01-26 2012-01-30 贴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89796A1 (zh)
EP (1) EP2481443B1 (zh)
JP (1) JP5732266B2 (zh)
KR (1) KR101860158B1 (zh)
CN (1) CN102614047B (zh)
CA (1) CA2764624A1 (zh)
RU (1) RU20121025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8727A1 (de) 2013-05-23 2014-11-27 Amw Gmbh Pflaster mit gekerbter Abziehfolie
DE102013008726A1 (de) 2013-05-23 2014-11-27 Amw Gmbh Plaster mit Abziehhilfe
CA2933111C (en) 2014-01-16 2018-07-10 Weston R. Wilson Carton with opening feature
US11246740B2 (en) 2016-03-11 2022-02-15 Coloplast A/S Adhesive wafer with release liner
TWI601516B (zh) * 2016-04-12 2017-10-11 Three-dimensional flexible breathable physiotherapy film release film
US11654609B2 (en) 2016-12-01 2023-05-23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Engineering reversible elasticity in ductile or brittle thin films and products resulting from said engineering
US20190350873A1 (en) * 2016-12-30 2019-11-21 Euromed, Inc. Adhesive patch containing an improved release liner system
JP6522039B2 (ja) * 2017-04-27 2019-05-29 日本ゴア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膜片、保護フィルム付膜片の保護フィルム除去方法および電気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997533B2 (ja) 2017-04-28 2022-0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用シート
WO2019143683A1 (en) * 2018-01-16 2019-07-25 Yu Andrew S Pressure bandage
JP7270353B2 (ja) * 2018-09-25 2023-05-1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ロール製品
USD929596S1 (en) 2019-01-16 2021-08-31 Andrew S. Yu Bandage
DE202020102408U1 (de) 2020-04-29 2020-05-07 Yuliia Andriivna Novosilska Pflaster für Tiere
CN112048257A (zh) * 2020-08-28 2020-12-08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oca清除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381A (en) * 1990-03-19 1991-10-01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Adhesive wound dressing and perforated shield
US5616387A (en) * 1993-08-31 1997-04-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erforated roll of elastic wr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7010A (en) * 1958-03-21 1961-01-03 Kimberly Clark Co Cellulosic product
JPS5218631Y2 (zh) * 1974-03-20 1977-04-26
JPH0542811Y2 (zh) * 1988-05-09 1993-10-28
WO1995006449A1 (en) * 1993-08-31 1995-03-0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erforated roll of elastic wrap
DE69426453T2 (de) * 1993-08-31 2001-06-07 Minnesota Mining & Mfg Perforierte rolle eines ungewebten chirurgischen bandes
JP3029176U (ja) * 1995-10-13 1996-09-27 大阪シーリング印刷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物用ミシン目構造
US6841716B1 (en) 1999-05-13 2005-01-11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Patch
JP2002306530A (ja) 2001-04-13 2002-10-22 Teikoku Seiyaku Co Ltd 外用貼付剤
US7138169B2 (en) * 2003-03-05 2006-11-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loth-like polymeric film with directional tear
TWI233396B (en) * 2003-12-05 2005-06-01 Four Pillars Entpr Co Ltd Easily tearable film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reof
US7732031B1 (en) * 2005-05-18 2010-06-08 Vermed, Inc Striated carrier
JP4809157B2 (ja) * 2005-08-17 2011-11-09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簡易剥離可能な剥離シートを備えた貼付剤
WO2007020980A1 (ja) * 2005-08-17 2007-02-22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簡易剥離可能な剥離シートを備えた貼付剤
JP4197697B2 (ja) * 2005-08-26 2008-12-17 小林クリエイト株式会社 ラベルシート
JP5005277B2 (ja) 2006-07-13 2012-08-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貼付剤および貼付製剤
JP4975534B2 (ja) 2007-07-04 2012-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貼付剤包装構造
JP2011014425A (ja) 2009-07-03 2011-01-20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照明装置及び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381A (en) * 1990-03-19 1991-10-01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Adhesive wound dressing and perforated shield
US5616387A (en) * 1993-08-31 1997-04-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erforated roll of elastic wr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1443A1 (en) 2012-08-01
KR101860158B1 (ko) 2018-05-21
JP5732266B2 (ja) 2015-06-10
RU2012102534A (ru) 2013-07-27
KR20120086676A (ko) 2012-08-03
US20120189796A1 (en) 2012-07-26
CA2764624A1 (en) 2012-07-26
EP2481443B1 (en) 2014-06-25
CN102614047A (zh) 2012-08-01
JP2012153652A (ja)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4047B (zh) 贴片
JP5330832B2 (ja) 両面非接着剥離フィルム
US9326952B2 (en) Adhesive skin patch
US20100178322A1 (en) Adhesive preparation and patch preparation
CN102008458B (zh) 防水贴剂制品
BRPI0902665B1 (pt) Emplastro adesivo e seu método de produção
US8127926B2 (en) Patch package structure
KR20090004726A (ko) 패치 패키지 구조물
JP2004517011A (ja) 投与形態として複数に分離されたフィルム薄片のための主要な包装単位
US20140158571A1 (en) Packaging structure for patches
JP2010207571A (ja) 貼付剤及び貼付製剤
JP6835345B2 (ja) プラスター製剤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220370376A1 (en) Laminated Type Patch
KR102079270B1 (ko) 경피 흡수형 제제 전구물
JP2004188005A (ja) 貼付剤、そ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3782168B2 (ja) 粘着シート
JP2005192619A (ja) 貼付剤
JP2006223611A (ja) 粘着テープ付き貼付剤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10284402A (ja) 粘着シート
JP2018187353A (ja) 経皮吸収型製剤前駆物
JP2001019637A (ja) 新型パップ剤及びそ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