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8097B -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8097B
CN102608097B CN201210023975.7A CN201210023975A CN102608097B CN 102608097 B CN102608097 B CN 102608097B CN 201210023975 A CN201210023975 A CN 201210023975A CN 102608097 B CN102608097 B CN 102608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ane
noble metal
probe
functional group
re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39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8097A (zh
Inventor
杨萍
朱元娜
曹永强
张爱玉
马谦
师瑞霞
王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Jinan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Jinan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to CN2012100239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08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08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8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8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80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以贵金属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链为核,核上包覆有一层二氧化硅外壳,二氧化硅外壳上通过修饰于其表面的官能团连接有拉曼探针分子。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便于操作,所得探针的吸收带可以随探针的长度及直径而发生移动,具有不同拉曼散射效应,可用于Raman散射检测、传感器及其它生物检测领域,也可以用于催化化学、电导材料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技术,尤其是一种由贵金属纳米颗粒组装成链状结构、其表面包覆有溶胶凝胶SiO2层、并在SiO2层表面修饰有不同官能团的增强拉曼散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性质是金属纳米晶所独具的光学性质,是近年来的国际研究热点之一,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则正是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最主要的应用之一。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是指当一些分子被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属(如银、铜、金等) 表面上时,它们的拉曼散射强度会增加104~106倍。由于SERS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单分子层和亚单分子层的分子, 又能给出表面分子的结构信息, 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表面研究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贵金属纳米晶大多具有很强的表面拉曼散射增强效应,且研究发现, 不同种类的贵金属纳米晶有其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带,比如银纳米颗粒典型的吸收带位于370-430 nm,金纳米颗粒典型的吸收带则位于520 nm左右。除此之外,贵金属纳米晶的大小和形貌也对其表面拉曼散射增强效应产生直接影响。而基于这些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则可以产生不同的链状结构,由此引起其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带峰位的变化,当入射光波长与等离子体吸收带峰位匹配时,则可以产生明显的拉曼增强效应,从而使得自组装后的纳米颗粒在拉曼检测方面显示出重要应用。自组装通常发生在溶液条件下,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容易解体),如欲对这些自组装进行实际应用,则必须将这些自组装的结构进行固定。溶胶凝胶SiO2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一方面溶胶凝胶化学使得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和SiO2包覆变得容易操作,另一方面,SiO2是一种很好的壳材料,自身有很好的生物适应性和稳定性,表面很容易功能化(表面修饰官能团分子后,易与待测物种键合,从而增强拉曼散射效应),而且由于SiO2层对拉曼信号没有任何吸收,其对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因此用溶胶凝胶SiO2壳包覆自组装后的贵金属纳米颗粒,并在SiO2壳表面修饰不同官能团分子,这些官能团很容易的和拉曼分子结合,进而得到具有可调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的探针,所得探针将会在探针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该探针含有贵金属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的链状结构,形成的探针的吸收带可以随探针的长度及直径而发生移动,使探针在拉曼检测方面应用范围更广。
本发明还提供了探针制备方法,该方法便于操作,采用自组装技术使纳米颗粒形成链状结构,并在其表面包覆上溶胶凝胶SiO2层,表面改性在溶胶凝胶反应中进行,所得产品更加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该探针以贵金属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链为核,核上包覆有一层二氧化硅外壳,二氧化硅外壳上连接有拉曼探针分子。具体的,二氧化硅外壳通过修饰与其表面的官能团与拉曼探针分子连接,所述官能团为羟基、氨基、巯基、羧基或聚乙(烯)二醇基,所述官能团可以直接与拉曼分子共价及非共价连接。
上述探针中,贵金属纳米颗粒为Au、Ag、Pt、Pd,或者是Au、 Ag、Pt、 Pd形成的合金,或者是Au、 Ag、Pt、 Pd形成的核壳结构,贵金属纳米颗粒粒径在1-25nm;
上述探针中,二氧化硅外壳的厚度为0.5-20nm;贵金属纳米链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比为0.2-40:30-70。 
本发明所得探针的长度为3nm-10um,直径为3-40nm。探针中除含有贵金属纳米颗粒及SiO2,还含有H、S、C、O、Na、B等成份,这些成分是是加入的各种化学试剂引入的,这些化学成分的摩尔比为SiO2:金属纳米颗粒:C:H:O:N:S:Na:B为(30-70):(0.2-40):(0.1-1):(0.05-3):(0.1-3):(0-3):(0-1):(0-1):(0-1)。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的探针显示出贵金属纳米晶增强拉曼散射的性质,由于这些由贵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链状结构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本发明所述的材料在医药、生物领域将会产生很高的应用价值。此外,这些探针还可以被用于催化技术及用作电导材料。
本方法采用下述(1)、(3)、(5)、(6)步骤制备探针或者采用下述(2)、(4)、(5)、(6)步骤制备探针,其中步骤(1)、(3)、(5)、(6)的方法是在包覆SiO2壳前完成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而步骤(2)、(4)、(5)、(6)的方法是在包覆SiO2壳的过程中完成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具体步骤如下:
一、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
(1)、取贵金属纳米颗粒水溶液,加入用于自组装的极性分子试剂,搅拌反应,完成自组装;
(2)、取贵金属纳米颗粒水溶液,加入醇、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完成自组装;
二、SiO2壳层的包覆
(3)、向步骤(1)中自组装后的溶液中加入醇,然后再加入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完成二氧化硅层的包覆,离心分离、洗涤得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4)、向步骤(2)中自组装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完成二氧化硅层的包覆,离心分离、洗涤得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三、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表面官能团修饰
(5)、将制得的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分散于水和醇的溶液中,加入含有官能团的硅烷试剂,搅拌反应进行二氧化硅壳层的表面修饰,离心分离后,得到表面官能团修饰的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四、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的制备
  (6)、将制得的表面修饰有各种官能团的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分散于水或醇中,加入拉曼探针分子,搅拌反应后,离心分离,得到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
上述制备方法中,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通过已经掌握的水溶液法合成一系列的贵金属纳米晶(详见文献Langmuir,2004,20,1909-1904;Langmuir,2008,24,5562-5568;J. Phys. Chem. C,  2007, 111, 17158-17162;Langmuir, 2002, 18, 3318-3318;J. Phys. Chem. C, 2007, 111, 5909-5914。),然后将这些贵金属纳米颗粒用化学手段组装成一维材料,之后在自组装后的一维材料上包覆溶胶凝胶SiO2层,并在SiO2层表面修饰不同官能团分子。
上述步骤(1)中,贵金属纳米颗粒与极性分子的摩尔比为1.64×10-6~3.29×10-5:1,搅拌反应3-48小时。
上述步骤(2)中,贵金属纳米颗粒和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的摩尔比为1: 1×102~2×103,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H2O:醇:氨水的摩尔比为2×10-9~2×10-2:1:0.5~5:0.1~1,搅拌反应1-8h。
上述步骤(3)中,加入的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102~7×105:1 ,不含官能团的硅烷:H2O:醇:氨水的摩尔比为2×10-9~4×10-3:1:0.5~5:0.1~1,搅拌反应1-10h。
上述步骤(4)中,加入的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103~1×108:1,不含官能团的硅烷:H2O:醇:氨水的摩尔比为2×10-9~4×10-3:1:0.5~5:0.1~1,搅拌反应1-10h。
步骤(5)中,加入的含有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1×102~7×105,含有官能团的硅烷:H2O:醇的摩尔比为2×10-9~4×10-3:1:0.5~5,搅拌反应3-48h。
上述步骤(6)中,搅拌反应3-15h。
除氨水外,其他试剂均为纯的化学试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极性分子试剂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乙二胺、硼氢化钠、巯基乙酸、巯基丙酸、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醇为甲醇、乙醇或丙醇;所述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硅酸钠或偏硅酸钠。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含有官能团的烷氧基硅烷试剂为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含巯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含羧基的硅烷试剂或含PEG(聚乙(烯)二醇基)基的硅烷试剂;其中, 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氨甲基三丙氧基硅烷、氨乙基三丙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丙氧基硅烷;含巯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为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巯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巯甲基三丙氧基硅烷、巯乙基三丙氧基硅烷、巯丙基三丙氧基硅烷;含羧基的硅烷试剂为羧乙基硅三醇钠盐或2-(carboxymethylthio)ethyltrimethylsilane;含PEG基硅烷试剂为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heptamethyltrisiloxane或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trichlorosilane。上述羧乙基硅三醇钠盐,英文命名为carboxyethylsilanetriol sodium ;2-(carboxymethylthio)ethyltrimethylsilane,化学式为C7H16O2SSi;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中文命名为2-[甲氧基(聚乙烯氧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heptamethyltrisiloxane,中文命名2-甲基-3-羟丙基甲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trichlorosilane,化学式CH3O(C2H4O)6-9C3H6Cl3Si,这些试剂可在市场上买到,厂商可选美国的Gelest Inc.公司。
本发明探针主体是由不同形貌的贵金属纳米颗粒组装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链状结构表面包覆溶胶凝胶SiO2层,SiO2层表面修饰羟基(-OH),羧基(-COOH),巯基(-SH),氨基(-NH2),聚乙(烯)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中的一种, 链状结构所含有的纳米晶包括各种贵金属纳米晶,如Au、Ag、Pt、Pd纯纳米晶以及它们形成的合金及核壳结构纳米晶。纳米晶的自组装由各种化合物协助在溶液中完成,包括极性的有机分子如醇类(甲醇、乙醇、丙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酸、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其它极性无机分子,如硼氢化钠;各种硅烷试剂,如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探针的主要组成成分除含有金属纳米晶外,还含有Si、H、S、C、O、Na、N、B 等元素。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颗粒的制备、纳米晶在室温下的自组装、组装后溶胶凝胶SiO2包覆以及表面官能团修饰等步骤。探针的直径由纳米颗粒的直径及SiO2层厚度决定,探针的长度由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过程控制,该类探针具有不同拉曼散射效应,可用于Raman散射检测、传感器及其它生物检测领域,也可以用于催化化学、电导材料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 金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 透射电镜照片,TEOS引起的Au纳米颗粒的自组装;
图3 探针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 金纳米颗粒和探针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用到的水相合成的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现有文献中有相关报道,纳米颗粒的合成并不是本发明的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记载的文献得到本发明所用的贵金属纳米颗粒,下述实施例着重解释本发明技术方案部分,应该明白的是,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所制得的贵金属纳米颗粒粒径在1 ~ 25 nm范围内,探针的长度为3 nm ~ 10 μm,探针的直径为3 ~ 40 nm,探针表面的SiO2层厚度为0.5 ~ 20 nm。
实施例1
1.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u纳米颗粒(NPs)(详见文献Langmuir 2004, 20, 1909-1904。)
首先,在单口烧瓶中加入18.5 mL水,再加入0.5 mL 0.01 M柠檬酸钠溶液,搅拌均匀,置于冰浴中。在搅拌下加入0.5 mL 1 mM的氯金酸,冰水浴中冷却溶液。然后,在强烈搅拌下慢慢地加入0.5 mL 0.1 M硼氢化钠,溶液变为橙色,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得到的Au NPs的粒径大约为3-4 nm。
1.2采用正硅酸乙酯对Au NPs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8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的混合液中加入1 mL 0.1 μM的Au 溶液,再加入3 μL正硅酸四乙酯,其注入速度为0.05 μL/min,继续反应3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u NPs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1.3采用正硅酸乙酯对Au纳米颗粒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将Au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分散到1mL水中,加入6 mL 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 再加入20 uL的正硅酸乙酯,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5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u/SiO2复合颗粒。
1.4取1 mL上述步骤1.3制备的Au/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SiO2层包覆的一维Au NPs纳米链拉曼探针。
实施例2
2.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u NPs(详见文献Langmuir 2008, 24, 5562-5568)。取1250 μL 0.01 M 氯金酸用水稀释到总体积为50 mL,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快速加入2 mL 1% 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煮沸10 min,撤去热源,再搅拌15 min,冷却到室温,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反应得到的Au NPs的粒径大约为8 nm。
2.2采用巯基丙酸对Au 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详见文献Langmuir. 2010, 26, 10005-10012)。取1 mL 0.5 μM的Au 纳米颗粒溶液,加入1 mL 乙醇,搅拌均匀,溶液颜色为红色,加入0.5 mL 1 mM的巯基丙酸,搅拌24 h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为珍珠链状。
2.3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Au NPs进行包覆。在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搅拌均匀。在搅拌下加入4 μL正硅酸四甲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3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SiO2包覆后Au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2.4取1 mL上述步骤2.3制备的包覆有SiO2层的Au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5uL,搅拌反应6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3
3.1 用经典的合成方法,在强烈搅拌下,于2 mL水中依次加入25 μL 20 mM 氯金酸、25 μL 0.1 M柠檬酸钠、3 mL乙醇和冷冻过的100 μL 0.1 M NaBH4。当加入硼氢化钠后,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橙色,继续搅拌10 min,离心分离后得到Au纳米颗粒。
3.2采用极性分子乙醇或丙醇对Au 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详见文献J. Phys. Chem. C. 2007, 111, 17158-17162)。把金纳米颗粒分散于乙醇和水的溶液里,改变溶剂中乙醇和水的用量(ethanol/water= 0/5, 2/3, 1/1, 3/2, and 5/0),可以得到组装后不同形貌的Au NPs。其它试剂不变,将乙醇换为丙醇,也可以对Au 纳米颗粒进行组装。
3.3采用正硅酸四丙酯直接对Au 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在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1 mL乙醇和1 mL 25%的氨水,搅拌均匀。在搅拌下加入2 μL正硅酸四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3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SiO2包覆后Au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3.4取1 mL上述步骤3.2制备的包覆有SiO2层的Au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 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之后分散于水中,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4
4.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u 纳米颗粒(详见文献Langmuir 2008, 24, 5562-5568)。取1250 μL 0.01 M 氯金酸用水稀释到总体积为50 mL,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快速加入850 μL 1% 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煮沸10 min,撤去热源,再搅拌15 min,冷却到室温,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反应得到的Au 纳米颗粒的直径大约为25 nm。
4.2采用硼氢化钠对Au 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详见文献Langmuir. 2010, 26, 9214-9223)。取2 mL 0.2 μM的Au 溶液于小瓶中,加入0.1 mL 1 mM冰冻过的硼氢化钠溶液,搅拌24 h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组装后的Au纳米颗粒为珍珠链状的。
4.3采用正硅酸四丁酯对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在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1 mL乙醇和0.2 mL 25%的氨水,搅拌均匀。在搅拌下加入10 μL正硅酸四丁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10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SiO2包覆后Au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4.4取1 mL上述步骤4.3制备的包覆有SiO2层的Au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之后分散于水中,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5
5.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g 纳米颗粒(详见文献Irit Lubitz and Alexander Kotlyar. Bioconjugate Chemistry,2011年1月11日被收录)。将0.45 mL 0.1 M 新制备的AgNO3溶液加入到180 mL预冷到4℃的水中并置于冰浴中。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0.9 mL 50 mM的柠檬酸钠溶液和0.75 mL 0.6 M的NaBH4溶液。溶液颜色变为亮黄色。将溶液4℃下放置24小时,颜色变为深黄色。室温下,在强烈搅拌下加入0.72 mL 2.5 M氯化锂溶液,继续搅拌15 min。在11000 rpm的离心速度下离心1.2 h。丢弃上层清液,沉淀分散在水中,制备的Ag 纳米颗粒的粒径大约为10 nm。
5.2采用巯基乙酸对Ag 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取2 mL 0.5 μM的Ag NPs 溶液于小瓶中,加入1 mL 乙醇,搅拌均匀,加入1mL 1 mM的巯基乙酸,搅拌3 h后,得到组装后的Ag 纳米颗粒。
5.3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对组装后的Ag 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在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g NPs溶液中加入1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搅拌均匀。在搅拌下加入8 μL正硅酸四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5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SiO2包覆后Ag NPs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5.4取1 mL上述步骤5.3制备的包覆有SiO2层的Ag NPs的一维自组装结构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3.5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之后分散于水中,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g/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6
6.1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Pt纳米颗粒(详见文献Langmuir. 2002, 18, 3318-3318)。在冰浴中,强烈搅拌下将20 mL 0.01 M硼氢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 0.65 mM六氯铂酸钾中,反应3 h。溶液颜色由黄褐色变为暗灰色,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制备的Pt 纳米颗粒的粒径大约为7 nm。
6.2采用乙醇胺对Pt NPs进行自组装。取2 mL 0.1 μM的Pt 纳米颗粒溶液于小瓶中,加入1 mL 乙醇,搅拌均匀,加入1 mL 1mM的乙醇胺,搅拌48 h后,得到组装后的Pt 纳米颗粒。
6.3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对组装后的Pt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在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Pt 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2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搅拌均匀。在搅拌下加入3 μL正硅酸四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3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SiO2包覆后Pt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6.4取1 mL上述步骤6.3制备的包覆有SiO2层的Pt 纳米颗粒的一维自组装结构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 uL,搅拌反应6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之后分散于水中,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Pt/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7
7.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g/Au 核壳纳米晶(详见文献J. Phys. Chem. C. 2007, 111, 5909-5914)。磁力搅拌下,在50 mL 0.4 mM 的AgNO3水溶液中加入5 mL 1 % 柠檬酸钠溶液,将溶液加热到95 ℃,保持15 min。然后逐滴加入0.8 mL 25 mM氯金酸,继续加热15 min。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反应后的溶液经过多次离心分离和洗涤,洗去未反应的物质,将制备的Ag/Au 核壳纳米晶重新分散在水中,得到粒径大约为13 nm的Ag/Au 核壳纳米晶。
7.2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Ag/Au 核壳纳米晶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Ag/Au 核壳纳米晶溶液,再加入2 μL正硅酸四甲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g/Au 核壳纳米晶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7.3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Ag/Au 核壳纳米晶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2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g/Au 核壳纳米晶溶液,再加入12 μL正硅酸四甲酯,继续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g/Au/SiO2复合颗粒。
7.4取1 mL上述步骤7.3制备的Ag/Au/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氨基修饰的、Ag/Au/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g/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8
8.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u NPs(详见文献Langmuir 2008, 24, 5562-5568)。取1250 μL 0.01 M氯金酸用水稀释到总体积为50 mL,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快速加入1300 μL 1% 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煮沸10 min,撤去热源,再搅拌15 min,冷却到室温,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反应得到的Au 纳米颗粒的粒径大约为15 nm。
8.2采用二乙醇胺对Au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取1 mL 0.5 μM的Au 溶液于小瓶中,加入1 mL 乙醇,搅拌均匀,加入1 mL 1 mM的二乙醇胺,搅拌24 h后,溶液颜色变为紫红色,组装后的Au纳米颗粒多为二聚体。
8.3采用正硅酸四丙酯对组装后的Au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u NPs 溶液,再加入1 μL正硅酸四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12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中,得到Au/SiO2复合颗粒。
8.4取1 mL上述步骤8.3制备的Au/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10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巯基修饰的、Au/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9
9.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u 纳米颗粒(详见文献Langmuir 2008, 24, 5562-5568。)
取1250 μL 0.01 M 氯金酸用水稀释到总体积为50 mL,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快速加入1000 μL 1% 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煮沸10 min,撤去热源,再搅拌15 min,冷却到室温,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反应得到的Au 纳米颗粒的直径大约为18 nm。
9.2采用三乙醇胺对Au 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取1 mL 0.5 μM的Au 溶液于小瓶中,加入1 mL 乙醇,搅拌均匀,加入1 mL 1 mM的三乙醇胺,搅拌5 h后,溶液颜色变为蓝紫色,组装后的Au NPs多为珍珠链状结构。
9.3采用正硅酸四丁酯对组装后的Au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溶液,再加入1 μL正硅酸四丁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48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中,得到Au/SiO2复合颗粒。
9.4取1 mL上述步骤9.3制备的Au/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2-[methoxy(polyethylene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2 uL,搅拌反应6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PEG基修饰的、Au/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10
10.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u 纳米颗粒。称取90 mg柠檬酸钠置于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 mL水,磁力搅拌,加热至沸。在沸腾下于3 min内均匀加入1 mL 50 mM氯金酸水溶液,之后再煮沸4 min。取下,流水冷却到室温。用3000-MWCO的超滤管在6000 rpm离心速度下对产物进行洗涤,浓缩,将未反应的反应物洗去,反应得到的Au纳米颗粒的粒径大约为11 nm。
10.2采用乙二胺对Au 纳米颗粒进行自组装。取1 mL 0.5 μM的Au 溶液于小瓶中,加入1 mL 乙醇,搅拌均匀,加入0.1 mL 1 mM的乙二胺,搅拌5 h后,溶液颜色变为蓝紫色,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多为珍珠链状结构。
10.3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对组装后的Au 纳米颗粒进行包覆。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Au 溶液,再加入5 μL正硅酸四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继续反应48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中,得到Au/SiO2复合颗粒。
10.4取1 mL上述步骤10.3制备的Au/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10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巯基修饰的、Au/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11
11.1 Au NPs的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0.1。
11.2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Au纳米晶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Au纳米晶溶液,再加入2 μL正硅酸四甲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u纳米晶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11.3采用正硅酸四甲酯对Au纳米晶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2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u纳米颗粒溶液,再加入12 μL正硅酸四甲酯,继续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u/SiO2复合颗粒。
11.4取1 mL上述步骤11.3制备的Au/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2-(carboxymethylthio)ethyltrimethylsilane硅烷1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氨基修饰的、Au/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u/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12
12.1 Ag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5.1。
12.2采用正硅酸四丙酯对Ag纳米晶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Ag纳米晶溶液,再加入2 μL正硅酸四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g纳米晶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12.3采用正硅酸四丁酯直接对Ag纳米晶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  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2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g纳米晶溶液,再加入12 μL正硅酸四丁酯,继续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g /SiO2复合颗粒。
12.4取1 mL上述步骤12.3制备的Ag/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氨基修饰的、Ag/ 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g /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13
13.1 Pt NPs的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6.1。
13.2采用正硅酸四乙酯对Pt纳米晶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Pt纳米晶溶液,再加入2 μL正硅酸四乙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Pt纳米晶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13.3采用正硅酸四丁酯直接对Pt纳米晶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  强烈搅拌下,在4 mL甲醇和0.2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Pt纳米晶溶液,再加入12 μL正硅酸四丁酯,继续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Pt/SiO2复合颗粒。
13.4取1 mL上述步骤13.3制备的Pt/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氨基修饰的、Pt/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Pt/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14
14.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Pd NPs
在三口瓶中加入5 mL 2 mM H2PdCl4溶液,磁力搅拌下加入0.5 mL1 %柠檬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200 μL H2O2,反应完毕后,低速离心下对产物进行提纯,制得Pd NPs。
14.2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Pd纳米晶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Pd纳米晶溶液,再加入3 μL正硅酸四甲酯,其注入速度为0.3 μL/min,反应8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Pd纳米晶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14.3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Pd纳米晶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  强烈搅拌下,在5 mL乙醇和0.2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Pd纳米晶溶液,再加入12 uL正硅酸四甲酯,继续反应5 h。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Pt/SiO2复合颗粒。
14.4取1 mL上述步骤14.3制备的Pt/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氨基修饰的、Pt/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Pt/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实施例15
15.1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Ag/Au 合金纳米晶(详见文献J. Phys. Chem. C. 2007, 111, 5909-5914)。磁力搅拌下,在50 mL 0.4 mM 的AgNO3水溶液中和0.5 mL 25 mM氯金酸加入5 mL 1 % 柠檬酸钠溶液,将溶液加热到95 ℃,保持15 min。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反应后的溶液经过多次离心分离和洗涤,洗去未反应的物质,将制备的Ag/Au 合金纳米晶重新分散在水中,得到粒径大约为13 nm的Ag/Au 合金纳米晶。
15.2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Ag/Au 合金纳米晶进行自组装。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1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Ag/Au 合金纳米晶溶液,再加入2 μL正硅酸四甲酯,其注入速度为0.2 μL/min,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g/Au 合金纳米晶的一维自组装结构。
15.3采用正硅酸四甲酯直接对Ag/Au 合金纳米晶自组装进行SiO2包覆  强烈搅拌下,在4 mL乙醇和0.2 mL 25%的氨水中加入1 mL 0.2 μM的上述组装后的Ag/Au 合金纳米晶溶液,再加入12 μL正硅酸四甲酯,继续反应6 h。 反应后的溶液在15000 rpm的速度下离心10 min,上层清液弃去,用乙醇洗涤沉淀物两次,离心分离,最后将沉淀物重新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溶液中,得到Ag/Au合金/SiO2复合颗粒。
15.4取1 mL上述步骤15.3制备的Ag/Au合金/SiO2复合颗粒的溶液,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uL,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完后,离心分离并用乙醇洗涤,得到氨基修饰的、Ag/Au合金/SiO2复合颗粒,与拉曼分子链接后得到含有Ag/Au合金/SiO2复合颗粒显示拉曼增强效应的探针。

Claims (6)

1.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其特征是:以贵金属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链为核,核上包覆有一层二氧化硅外壳,二氧化硅外壳上连接有拉曼探针分子,二氧化硅外壳的厚度为0.5-20nm,贵金属纳米链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比为0.2-40:3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其特征是:二氧化硅外壳通过修饰于其表面的官能团与拉曼探针分子连接,所述官能团为羟基、氨基、巯基、羧基或聚乙(烯)二醇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其特征是: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为Au、Ag、Pt、Pd,或者是Au、Ag、Pt、Pd形成的合金,或者是Au、Ag、Pt、Pd形成的核壳结构,贵金属纳米颗粒粒径在1-2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其特征是:探针的长度为3nm-10μm,直径为3-40nm。
5.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下述(1)、(3)、(5)、(6)步骤制备探针或者采用下述(2)、(4)、(5)、(6)步骤制备探针:
一、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
(1)、取贵金属纳米颗粒水溶液,加入用于自组装的极性分子试剂,搅拌反应,完成自组装;
(2)、取贵金属纳米颗粒水溶液,加入醇、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完成自组装;
二、SiO2壳层的包覆
(3)、向步骤(1)中自组装后的溶液中加入醇,然后再加入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完成二氧化硅层的包覆,离心分离、洗涤得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4)、向步骤(2)中自组装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完成二氧化硅层的包覆,离心分离、洗涤得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三、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表面官能团修饰
(5)、将制得的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分散于水和醇的溶液中,加入含有官能团的硅烷试剂,搅拌反应进行二氧化硅壳层的表面修饰,离心分离后,得到表面官能团修饰的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
四、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的制备
  (6)、将制得的表面修饰有各种官能团的贵金属/二氧化硅复合颗粒分散于水或醇中,加入拉曼探针分子,搅拌反应后,离心分离,得到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
步骤(1)中,贵金属纳米颗粒与极性分子的摩尔比为1.64×10-6~3.29×10-5:1;步骤(2)中,贵金属纳米颗粒和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的摩尔比为1:1×102~2×103,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H2O:醇:氨水的摩尔比为2×10-9~2×10-2:1:0.5~5:0.1~1;步骤(3)中,加入的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102~7×105:1 ,不含官能团的硅烷:H2O:醇:氨水的摩尔比为2×10-9~4×10-3:1:0.5~5:0.1~1;步骤(4)中,加入的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103~1×108:1,不含官能团的硅烷:H2O:醇:氨水的摩尔比为2×10-9~4×10-3:1:0.5~5:0.1~1;步骤(5)中,加入的含有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1×102~7×105,含有官能团的硅烷:H2O:醇的摩尔比为2×10-9~4×10-3:1:0.5~5;
步骤(1)中,搅拌反应3-48小时;步骤(2)中,搅拌反应1-8h;步骤(3)中,搅拌反应1-10h;步骤(4)中,搅拌反应1-10h;步骤(5)中,搅拌反应3-48h;步骤(6)中,搅拌反应3-15h;
所述极性分子试剂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乙二胺、硼氢化钠、巯基乙酸、巯基丙酸、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所述醇为甲醇、乙醇或丙醇;所述不含官能团的硅烷试剂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硅酸钠或偏硅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含有官能团的烷氧基硅烷试剂为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含巯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含羧基的硅烷试剂或含PEG(聚乙(烯)二醇基)基的硅烷试剂;其中,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氨甲基三丙氧基硅烷、氨乙基三丙氧基硅烷或氨丙基三丙氧基硅烷;含巯基的烷氧基硅烷试剂为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巯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巯甲基三丙氧基硅烷、巯乙基三丙氧基硅烷或巯丙基三丙氧基硅烷;含羧基的硅烷试剂为羧乙基硅三醇钠盐或C7H16O2SSi;含PEG基的硅烷试剂为2-[甲氧基(聚乙烯氧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甲基-3-羟丙基甲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或CH3O(C2H4O)6-9C3H6Cl3Si。
CN201210023975.7A 2012-02-03 2012-02-03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8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3975.7A CN102608097B (zh) 2012-02-03 2012-02-03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3975.7A CN102608097B (zh) 2012-02-03 2012-02-03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8097A CN102608097A (zh) 2012-07-25
CN102608097B true CN102608097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525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39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8097B (zh) 2012-02-03 2012-02-03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08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3747A (zh) * 2013-10-10 2014-01-2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维核壳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制备
CN103521778A (zh) * 2013-10-10 2014-01-2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维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制备
CN103990812B (zh) * 2014-06-06 2016-04-27 厦门大学 一种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方法
CN104122248A (zh) * 2014-07-03 2014-10-29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Fe3+的拉曼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07654B (zh) * 2015-02-10 2016-06-22 济南大学 一种基于银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92765A (zh) * 2015-03-20 2015-07-22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银纳米颗粒、sers活性基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74789B (zh) * 2015-05-12 2017-06-23 济南大学 一种超薄壳层A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
CN104998592B (zh) * 2015-07-09 2017-03-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层核壳结构Au@SiO2@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1446B (zh) * 2019-04-28 2020-10-02 河南大学 利用拉曼成像技术检测光致聚合物中纳米粒子空间分布的方法
CN110146482A (zh) * 2019-05-13 2019-08-20 上海大学 一种新型的近场拉曼散射检测装置
CN111659899A (zh) * 2020-04-21 2020-09-15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花状氧化钯-金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09588A (zh) * 2021-12-16 2022-04-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金纳米棒表面改性方法
CN114486843B (zh) * 2021-12-17 2023-12-19 厦门大学 一种双功能Au@Pd@Pt核壳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0959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包覆薄二氧化硅金纳米棒自组装的方法
CN114381257B (zh) * 2022-01-21 2024-05-07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硫代乳酸保护的近红外发光金纳米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CN116148410A (zh) * 2022-12-23 2023-05-23 苏州大学 一种可用于连续tlc检测的sers基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7250345B (zh) * 2023-11-20 2024-02-13 重庆医科大学绍兴柯桥医学检验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器官芯片中生物分子的原位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4767B1 (en) * 1999-10-06 2003-02-04 Surromed, Inc. Surface enhanced spectroscopy-activ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CN101230208A (zh) * 2008-01-07 2008-07-30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制备表面包裹有二氧化硅层的金纳米棒颗粒的方法
EP2040075A1 (en) * 2007-09-24 2009-03-25 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 Compounds and markers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CN101676711A (zh) * 2008-09-21 2010-03-24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4767B1 (en) * 1999-10-06 2003-02-04 Surromed, Inc. Surface enhanced spectroscopy-activ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EP2040075A1 (en) * 2007-09-24 2009-03-25 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 Compounds and markers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CN101230208A (zh) * 2008-01-07 2008-07-30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制备表面包裹有二氧化硅层的金纳米棒颗粒的方法
CN101676711A (zh) * 2008-09-21 2010-03-24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 Wang etal.Ag@SiO2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Prob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Enhancement via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ACS Nano 2009》.2009,第3卷(第11期),全文.
Wei Wang etal.AgSiO2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Prob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Enhancement via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ACS Nano 2009》.2009,第3卷(第11期),全文. *
祁有丽.Au及其核壳结构Au@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组装.《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10,正文第79页第1-2段、第81页第1段、第83页第2段、第84页第3段、第88页第2段、第92页第1段.
祁有丽.Au及其核壳结构Au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组装.《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10,正文第79页第1-2段、第81页第1段、第83页第2段、第84页第3段、第88页第2段、第92页第1段. *
范晓敏 等.Au@SiO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第29卷(第1期),
范晓敏 等.AuSiO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第29卷(第1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8097A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8097B (zh) 一种具有可调拉曼散射效应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McVey et al. Solution synthesis, optical properties, 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of silicon nanocrystals
CN100558824C (zh) 磁性/金属/荧光复合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Aslan et al. Fast and slow deposition of silver nanorods on planar surfaces: application to metal-enhanced fluorescence
JP5835584B2 (ja) 表面増強ラマン散乱用金属粒子及び分子センシング
Liu et al. 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from Si nano-organosols by functionalization with alkenes and their size evolution
CN110776916B (zh) 一种量子点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JP4711306B2 (ja) ナノ炭素粒子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コア・シェル型ナノ炭素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5400510B (zh) 自荧光二氧化硅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11974B (zh) 一种金银核壳粒子‑金纳米棒自组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988081A (zh) 金属/二氧化硅芯/壳纳米颗粒、制造工艺以及包括该纳米颗粒的免疫层析测试装置
CN102382640A (zh) 高荧光亮度的量子点复合颗粒和免疫学检测探针及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4730056B (zh) 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
CN113218921B (zh) 一种检测重金属的荧光比率传感器
CN107356570B (zh) 一种固态上转换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511479A (zh) 一种超薄壳层隔绝大粒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JP5277431B2 (ja) 蛍光色素含有ナノシリカ粒子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995279A (zh) 表面修饰的包含有碲化镉二氧化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3739B (zh) 一种制备磁光玻璃基单层磁等离激元太赫兹传感薄膜的方法
CN111675495A (zh) 一种玻璃sers平台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JP5664660B2 (ja) 無機有色顔料としてのカプセル化金属コロイドの製造方法
JP5540867B2 (ja) 有機蛍光色素内包シリカナノ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生体物質標識剤
Danko et al. Spectral characterisation of new organic fluorescent dyes with an alkoxysilane moiety and their utilisation for the labelling of layered silicates
JP5782643B2 (ja) ガラスコート金ナノ粒子及び蛍光増強金ナノ粒子と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8971515B (zh) 一种一锅法合成具有sers活性的空心金纳米花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