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2715A -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2715A
CN102602715A CN2011103066149A CN201110306614A CN102602715A CN 102602715 A CN102602715 A CN 102602715A CN 2011103066149 A CN2011103066149 A CN 2011103066149A CN 201110306614 A CN201110306614 A CN 201110306614A CN 102602715 A CN102602715 A CN 10260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contact component
width
component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66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2715B (zh
Inventor
金井优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0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2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4Stretching; Tentering
    • B65H2301/51242Stretching transversely; Tentering
    • B65H2301/512422Stretching transversely; Tentering involving roller pair acting on edge of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2Trip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929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 Y10T83/9372Rotatable typ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去毛刺装置包括:第一接触部件,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接触地旋转;第二接触部件,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接触地旋转;按压部件,其向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按压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以及推压部件,其产生按压力,以将记录介质按压在第一接触部件、第二接触部件与按压部件之间。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设置为在旋转期间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向外拉动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54887中公开的片材矫正装置包括:第一矫正辊和第二矫正辊,其并排地设置在片材的传送路径的上侧;板部件,其设置在第一矫正辊和第二矫正辊下方,传送路径设置在板部件与第一矫正辊、第二矫正辊之间;以及四个弹簧,其将板部件按压在第一矫正辊和第二矫正辊上。
第一矫正辊和第二矫正辊附接在片材的与片材传送方向平行的两个端部所通过的位置。当片材通过片材矫正装置时,第一矫正辊和第二矫正辊向片材的端部施加预定压力,从而将在端部产生的毛刺压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抑制记录介质在传送和去毛刺期间出现褶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第一接触部件,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接触地旋转;第二接触部件,其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接触地旋转;按压部件,其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以及推压部件,其产生按压力,以将记录介质按压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设置为在旋转期间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外拉动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去毛刺装置,基于第一方面,还包括:移位部件,所述移位部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以及所述按压部件在按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去毛刺装置中,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件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向所述第一端倾斜,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向所述第二端倾斜。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去毛刺装置中,基于第一方面,所述按压部件能围绕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去毛刺装置;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传送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去除毛刺的所述去毛刺装置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叠置部分,记录介质叠置在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中;对准部件,其通过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或两侧与记录介质接触而使叠置的记录介质对准,所述对准部件能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沿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去毛刺装置,所述去毛刺装置去除形成在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送出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毛刺;以及联动部件,其使设置在所述去毛刺装置中的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中的至少一者随着所述对准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六方面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传送部件,其将从所述记录介质供应装置供应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第一接触部件,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接触地旋转,所述第一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宽度方向形成锐角;第二接触部件,其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接触地旋转,所述第二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宽度方向形成锐角;按压部件,其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以及推压部件,其产生按压力,以将记录介质按压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延长线设置为与所述宽度方向一起形成三角形,并且所述三角形的顶点指向传送方向。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去毛刺装置,基于第八方面,还包括:移位部件,所述移位部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以及所述按压部件在按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叠置装置,记录介质叠置在所述记录介质叠置装置中;对准部件,其通过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或两侧与记录介质接触而使叠置的记录介质对准,所述对准部件能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沿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去毛刺装置,所述去毛刺装置去除形成在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送出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毛刺;以及联动部件,其使设置在所述去毛刺装置中的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中的至少一者随着所述对准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根据第一方面和第八方面的去毛刺装置,与不设置用于在旋转期间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外拉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传送和去毛刺期间在记录介质中产生的褶皱。
根据第二方面和第九方面的去毛刺装置,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总是与所述按压部件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上的载荷。
根据第三方面的去毛刺装置,能够抑制在传送和去毛刺期间在记录介质中产生的褶皱。
根据第四方面的去毛刺装置,能够在传送期间对记录介质去毛刺。
根据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不设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去毛刺装置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由于记录介质的毛刺对传送部件的损害。
根据第六方面和第十方面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的位置固定的情况相比,即使当记录介质的尺寸改变时也能够抑制在传送和去毛刺期间在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中产生的褶皱。
根据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不设置第三方面的去毛刺装置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由于记录介质的毛刺对传送部件的损害。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平面图;
图6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图;
图9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的平面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9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这些附图中,箭头“UP”表示竖直向上的方向。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全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0A以及与第一壳体10A可拆卸地相连的第二壳体10B。第一壳体10A收容形成水平方向上的一个侧部(图9中的左侧)的第一处理部分。第二壳体10B收容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图9中的右侧)的第二处理部分。
在第二壳体10B的上部设置有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3,该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3用于对从例如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
相对而言,在第一壳体10A的上部,在水平方向上可互换地设置有分别存储第一专色(V)、第二专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色调剂的色调剂盒14V、14W、14Y、14M、14C和14K。
第一专色和第二专色从不同于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的颜色(包括透明色)中适当地进行选择。在下文中,用附加在附图标记之后表示颜色的字母V、W、Y、M、C和K来表示对第一专色(V)、第二专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颜色而言均具有的部件。当不区分第一专色(V)、第二专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时,将省略字母V、W、Y、M、C和K。
在色调剂盒14下方,在水平方向上与容纳各色色调剂的色调剂盒14相对应地设置六个图像形成单元16。
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6中均设置有曝光装置40。曝光装置40接收来自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3的经处理的图像数据,并且向图像载体18(下文描述)(参见图8)施加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束L。
如图8所示,各图像形成单元16均包括朝一个方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图像载体18。以来自相应曝光装置40的光束L照射图像载体18,以便在图像载体18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图像载体18周围设有格栅电晕管充电器20、显影装置22、刮板24和静电消除装置26。格栅电晕管充电器20是电晕放电型(非接触充电型),且用于将图像载体18充电。显影装置22用显影剂将由曝光装置40在图像载体18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刮板24起移除部件的作用,且用于移除转印之后残留在图像载体18上的显影剂。静电消除装置26在转印处理之后用光照射图像载体18,以便消除电荷。
格栅电晕管充电器20、显影装置22、刮板24和静电消除装置26与图像载体18的表面对置地在图像载体18的旋转方向上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顺序布置。
显影装置22包括:显影剂存储部件22A,其存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G;以及显影辊22B,其将显影剂G从显影剂存储部件22A供应到图像载体18上。显影剂存储部件22A通过色调剂供应路径(未示出)与色调剂盒14(参见图9)相连,从而将色调剂从色调剂盒14供应到显影剂存储部件22A中。
如图9所示,转印部分32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6下方。转印部分32包括:环形的中间转印带34,其与所有的图像载体18接触;以及用作一次转印部件的一次转印辊36,其将形成在图像载体18上的多重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
中间转印带34围绕如下部件张紧:驱动辊38,其受电动机(未示出)驱动;张紧辊41,其向中间转印带34施加张力;对置辊42,其与二次转印辊62(下文描述)对置;以及多个卷绕辊44。驱动辊38使中间转印带34朝一个方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循环。
各一次转印辊36与相应图像形成单元16中的图像载体18对置,中间转印带34设置在一次转印辊36与图像载体18之间。电源单元(未示出)向一次转印辊36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以便将形成在图像载体1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
在中间转印带34的与驱动辊38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移除装置46,该移除装置用与中间转印带34接触的刮板来移除中间转印带34上的残余色调剂或纸粉。
在转印部分32下方,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两个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收容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片材。
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均包括叠置有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P的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可从第一壳体10A中抽出。此外,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的一个上端(图9中的右侧)处设置有馈送辊52,该馈送辊52用于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向传送路径60送出片材P。
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还设有底板50,片材P叠置在该底板50上。当从第一壳体10A中抽出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时,底板50根据来自控制器(未示出)的指示而向下移动。底板50的该向下移动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形成允许使用者再次供应片材P的空间。
将抽出的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装载在第一壳体10A中,底板50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示而向上移动。当底板50向上移动时,底板50上的片材P的最上面的片材与馈送辊52接触。
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馈送辊52的下游侧(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下游侧”)设置有去毛刺装置64,该去毛刺装置64用于移除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送出的片材P上所形成的毛刺。下面将描述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的细节。
在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的下游侧设置有分离辊56,分离辊56用于逐张地分离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双重地馈送来的片材P。在分离辊56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多个传送辊54,传送辊54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传送片材P。
传送路径60设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与转印部分32之间且延伸到二次转印辊62与对置辊42之间的转印位置T(图像形成部分的实例),从而从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送出的片材P在第一转向部分60A处转向图9中的左侧并且又在第二转向部分60B处转向图9中的右侧。
电源单元(未示出)向二次转印辊62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以便二次转印辊62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4上的多重彩色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沿着传送路径传送来的片材P上。
辅助路径66从第一壳体10A的侧面延伸至与传送路径60的第二转向部分60B相连。从与第一壳体10A相邻地设置的另一个记录介质存储单元(未示出)送出的片材P经由辅助路径66进入传送路径60。
在转印位置T的下游侧,在第一壳体10A中设置有多条传送带70,以便向第二壳体10B传送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在第二壳体10B中设置有传送带80,传送带80用于向下游侧传送来自传送带70的片材P。
各传送带70和80是环形的,并且缠绕在一对卷绕辊72上。该对卷绕辊72设置在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卷绕辊72中的一个卷绕辊旋转,以便使传送带70(传送带80)朝一个方向(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循环。
在传送带80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单元82,定影单元82用热量和压力将转印在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定影单元82包括定影带84以及从下方与定影带84接触的加压辊88。定影部分N设置在定影带84与加压辊88之间,在定影部分N处通过对片材P加压和加热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
定影带84是环形的,并且缠绕在驱动辊89和从动辊90上。驱动辊89从上方与加压辊88对置,从动辊90位于驱动辊89上方。
驱动辊89和从动辊90均内置有加热定影带84的加热部分,例如卤素加热器。
如图9所示,在定影单元82的下游侧设置有传送带108,传送带108用于进一步向下游侧传送来自定影单元82的片材P。传送带108形成为与传送带70类似。
在传送带108的下游侧设置有冷却单元110,冷却单元110用于冷却被定影单元82加热的片材P。
冷却单元110包括:吸热装置112,其从片材P吸收热量;以及按压装置114,其将片材P按压在吸热装置112上。吸热装置112位于传送路径60的一侧(图9中的上侧),按压装置114位于另一侧(图9中的下侧)。
吸热装置112包括环形的吸热带116,该吸热带116与片材P接触以便从片材P吸收热量。吸热带116缠绕在多个卷绕辊118和用于向吸热带116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辊120上。
在吸热带116的内周侧设置有由铝材形成的散热器122。散热器122在与吸热带116进行平面接触的同时消散掉来自吸热带116的吸收热量。
在第二壳体10B的后侧(图9的平面的后侧)设置有风扇128,风扇128从散热器122带走热量并将热量排出。
用于将片材P按压在吸热装置112上的按压装置114包括环形的按压带130,按压带130在将片材P按压在吸热带116上的同时传送片材P。按压带130缠绕在多个卷绕辊132上。
在冷却单元110的下游侧设置有矫正装置140,矫正装置140用于通过按压并传送片材P来矫正片材P的卷曲。
在矫正装置140的下游侧设置有检测装置180,检测装置180用于检测定影到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浓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
检测装置180通过利用例如电荷耦合装置(CCD)图像传感器等检测元件来检测从光源发射到片材P上并被片材P向上反射的光,来检测色调剂浓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
在检测装置180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辊198,该排出辊198用于将具有一个图像形成表面的片材P排出到附接在第二壳体10B的侧面处的排出部分196中。
为了在双面上形成图像,将来自检测部分180的片材P传送到设置在检测装置180下游的反转路径202。
反转路径202包括:分支路径202A,其从传送路径60分出;片材传送路径202B,沿着分支路径202A传送的片材P经由该片材传送路径202B向第一壳体10A传送;以及反转路径202C,其将沿着片材传送路径202B传送的片材P转回至相反的方向,从而使片材P上下颠倒。
采用这种构造,经反转路径202C转回的片材P向第一壳体10A传送,经过设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上方的传送路径60,然后被再次传送到转印位置T。
下面,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
向曝光装置40发送经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3执行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在各曝光装置40中,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束L并将光束L施加到被格栅电晕管充电器20充电的图像载体18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如图8所示,显影装置22将形成于各个图像载体18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分别在图像形成单元16V、16W、16Y、16M、16C和16K中的图像载体18上形成第一专色(V)、第二专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如图9所示,通过六个一次转印辊36V、36W、36Y、36M、36C和36K将形成于图像载体18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
二次转印辊62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4上的多重彩色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从任一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传送来的片材P上。传送带70将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向设置在第二壳体10B中的定影单元82传送。
在定影单元82中用热量和压力将彩色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此外,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在通过冷却单元110时被冷却,然后被传送到用于矫正片材P卷曲的矫正装置140中。
卷曲已被矫正的片材P在检测装置180中经受图像缺陷等的检测,并且被排出辊198排出到排出部分196。
相对而言,为了在片材P的没有形成图像的背面(非图像表面)上形成图像(双面打印),片材P在通过检测装置180之后经反转路径202反转,并且被传送到设置在记录介质叠置装置48上方的传送路径60中,其中在上述过程中于背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者可以选择性地将用于形成第一专色和第二专色的图像的部件(图像形成单元16V和16W、曝光装置40V和40W、色调剂盒14V和14W以及一次转印辊36V和36W)作为附加部件安装在第一壳体10A中。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具有不设置用于形成第一专色和第二专色的图像的部件的构造,或者具有只设置用于形成第一专色和第二专色中任意一种图像的部件的构造。
下面,将描述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
如图1所示,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均包括如上所述的叠置有片材P的盒状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设置有底板50,以便在底板50上放置片材P。
设置可相对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沿片材P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箭头W的方向,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宽度方向”)移动的侧导件210。侧导件210是对准部件实例,通过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接触而使叠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的片材P在宽度方向上对准。
设置可相对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沿片材P的纵向(图1中的箭头L的方向)移动的端导件212。端导件212通过与片材P的后缘接触而使叠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的片材P在纵向上对准。侧导件210和端导件212可在设置于底板50中的狭缝中移动。
去毛刺装置64在片材P的纵向上设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的前端(用于送出片材P的端部)。去毛刺装置64移除形成在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送出的片材P上的毛刺。形成在片材P上的毛刺指的是:当切割片材P时,在片材P的边缘处沿片材P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凸起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去毛刺装置64包括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第一辊214用作第一接触部件的实例,与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送出的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接触地旋转。第二辊216用作第二接触部件的实例,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接触地旋转。
如图4所示,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设置为将片材P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沿平面图中(当从上方看去时)的宽度方向向外拉动。
更具体地说,第一辊214的旋转轴214A和第二辊216的旋转轴216A相对于片材P的宽度方向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且从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倾斜。此外,第一辊214的上端和第二辊216的上端从设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的上端处的覆盖板218中的孔218A和218B凸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辊214的旋转轴214A和第二辊216的旋转轴216A均在两端处可旋转地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支撑部件220支撑。旋转轴214A和旋转轴216A均在一端处设有齿轮224。齿轮系226可旋转地附接到支撑部件220的一端并且与齿轮224啮合。
齿轮系226中最靠下的齿轮228的旋转轴设有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230。当电动机230被驱动时,旋转力经由齿轮系226从电动机230传递到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中的相应一个辊。
如图2所示,在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上方以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对置的方式设置有对置辊232。对置辊232用作按压部件的实例,将片材P按压在对置辊232与第一辊214、第二辊216之间。对置辊232的旋转轴232A沿片材P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对置辊232的旋转轴232A的相反两端设置有倒L形支撑部件234,并且该倒L形支撑部件234固定到第一壳体10A(参见图9)上。对置辊232的旋转轴232A的相反两端穿过设置在支撑部件234中的竖直槽234A延伸,从而旋转轴232A可在槽234A中移动。
在对置辊232的纵向上的相反两端处设置有用作移位部件实例的凸轮236,凸轮236受驱动力驱动而旋转。凸轮236的外周面从下方支撑旋转轴232A的从槽234A凸出的端部。
在支撑部件234的向外折叠的折叠部分234B与旋转轴232A之间以压缩的方式设置有作为推压部件的实例的压缩弹簧238,压缩弹簧238向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推压对置辊232。
采用这种构造,当用凸轮236的小直径部分的外周面支撑对置辊232的旋转轴232A时,旋转轴232A与凸轮236分离,并且对置辊232被置于按压位置以便按压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参见图2)。相反地,当凸轮236根据来自控制器(未示出)的指示旋转从而凸轮236的大直径部分的外周面支撑对置辊232的旋转轴232A时,对置辊232的位置从按压位置移位到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分离的分离位置(参见图3)。
根据以上描述,去毛刺装置64包括第一辊214、第二辊216、对置辊232、压缩弹簧238和凸轮236作为主要部件。
如图1所示,在底板50的下侧设置有用作联动部件的实例的连接部件240,以便将附接有第一辊214的支撑部件220的下端连接到侧导件210的下端。
因而,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件240使第一辊214随着侧导件210的移动而移动到如下位置: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如图7所示,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的后表面(当将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安装在第一壳体10A中时面向后侧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器242。连接器242与固定在第一壳体10A上的连接器(未示出)相连,以便向各电动机230(参见图1)供应电能。
此外,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的后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凸出的定位销244,从而将连接器242引导到与第一壳体10A的连接器相连的连接位置。当将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安装在第一壳体10A中时,定位销244将配合到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中的凹槽中。也就是说,这种构造限定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在第一壳体10A中的安装位置,并且有效地将连接器242连接到固定在第一壳体10A上的连接器。
根据以上描述,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包括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侧导件210、去毛刺装置64和连接部件240作为主要部件。
下面,将描述去毛刺装置64和包括去毛刺装置64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58的操作。
如图2所示,当用凸轮236的小直径部分的外周面支撑对置辊232的旋转轴232A时,旋转轴232A与凸轮236分离,并且对置辊232被置于按压位置以便按压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旋转的馈送辊52(参见图9)送出叠置在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中的片材P中最上面的片材。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送出的片材P在被按压在旋转的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与旋转的对置辊232之间的同时进一步向下游传送。
压缩弹簧238将推力传递到对置辊232,对置辊232将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按压在第一辊214的外表面和第二辊216的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第一辊214的旋转轴214A和第二辊216的旋转轴216A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倾斜且从片材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倾斜(参见图6)。于是,在第一辊214、第二辊216与对置辊232之间沿宽度方向向外拉动片材P的同时向下游传送该片材P。
如上所述,当将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按压在第一辊214的外表面和第二辊216的外表面上时,会将由切割而形成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毛刺压平并去除(去毛刺)。
由于在沿宽度方向向外拉动片材P的同时向下游传送该片材P,所以抑制了片材P的褶皱。
通过根据来自控制器(未示出)的指示使凸轮236旋转,而使对置辊232的位置从按压位置移位到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分离的分离位置(参见图3)。于是,当不需要对片材P去毛刺时,通过将对置辊232的位置移位到分离位置来减小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上的载荷。
由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上的载荷减小,所以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的使用期延长。
连接部件240使第一辊214随着侧导件210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于是,根据片材P的尺寸来抑制在传送和去毛刺期间被传送的片材P中产生的褶皱。
由于已经对被传送的片材P去毛刺,所以抑制了对设置在去毛刺装置64下游的传送辊54的损害。
下面,将参考图10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0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250包括第一侧导件252和第二侧导件254。第一侧导件252用作对准部件的实例,可相对于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沿叠置在记录介质叠置装置48中的片材P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接触而使片材P在宽度方向上对准。第二侧导件254用作对准部件的实例,可沿叠置在记录介质叠置装置48中的片材P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接触而使片材P在宽度方向上对准。
在第一侧导件252的下端、第二侧导件254的下端与用于支撑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的支撑部件220的下端之间设置有作为联动部件的实例的联动单元256。联动单元256使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随着第一侧导件252和第二侧导件254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与各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更具体地说,联动单元256包括:板状连接部件258,其将第一侧导件252的下端连接到支撑第一辊214的支撑部件220的下端;板状连接部件260,其将第二侧导件254的下端连接到支撑第二辊216的支撑部件220的下端;以及齿条齿轮机构262,其设置在连接部件258与连接部件260之间。
齿条齿轮机构262包括:第一齿条264,其具有固定在连接部件258上的基端和向连接部件260延伸的末端;第二齿条266,其具有固定在连接部件260上的基端和向连接部件258延伸的末端;以及齿轮268,其设置在第一齿条264与第二齿条266之间。齿轮268可旋转地附接至记录介质叠置部分48的底板,并且与第一齿条264和第二齿条266啮合。
在上述构造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联动单元256使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随着第一侧导件252和第二侧导件254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与片材P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下面,将参考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3所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去毛刺装置270不包括将被传送的片材P按压在对置辊与第一辊214、第二辊216之间的对置辊。作为替代,去毛刺装置270包括用作按压部件的实例的对置板272。
更具体地说,通过折叠平板来形成对置板272。对置板272包括:传送部分272A,其将被传送的片材P按压在传送部分272A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之间;以及引导部分272B,其将被传送的片材P的前端引导到传送部分272A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之间。
此外,用于支撑第一辊214的一对支撑部件220具有沿片材P的传送方向凸出的凸片220A。在凸片220A的下表面的一端固定有作为推压部件的实例的压缩弹簧274,该压缩弹簧274借助置于压缩弹簧274与对置板272之间的支撑部件220将第一辊214推压在对置板272上。
用于支撑第二辊216的支撑部件220具有类似的构造。利用压缩弹簧274的推力向对置板272推压第二辊216。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现其它多种实施例。例如,虽然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去毛刺装置设置在记录介质供应装置中,但去毛刺装置并不总是必须设置在记录介质供应装置中。只要满足去毛刺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中的片材P的传送路径中即可。
此外,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及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电动机230来向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施加旋转力,但并不总是必须向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施加旋转力。只需要第一辊和第二辊可旋转即可。
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对置辊232向上移动来使对置辊232与第一辊214和第二辊216分离,但也可以使第一辊和第二辊移动而与对置辊分离。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部件,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接触地旋转;
第二接触部件,其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接触地旋转;
按压部件,其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以及
推压部件,其产生按压力,以将记录介质按压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设置为在旋转期间沿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向外拉动记录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毛刺装置,还包括:
移位部件,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以及所述按压部件在按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毛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部件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向所述第一端倾斜,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向所述第二端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毛刺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能围绕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毛刺装置;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传送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去除毛刺的所述去毛刺装置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分。
6.一种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叠置部分,记录介质叠置在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中;
对准部件,其通过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或两侧与记录介质接触而使叠置的记录介质对准,所述对准部件能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沿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毛刺装置,所述去毛刺装置去除形成在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送出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毛刺;以及
联动部件,其使设置在所述去毛刺装置中的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中的至少一者随着所述对准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介质供应装置;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传送部件,其将从所述记录介质供应装置供应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分。
8.一种去毛刺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部件,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接触地旋转,所述第一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宽度方向形成锐角;
第二接触部件,其与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接触地旋转,所述第二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宽度方向形成锐角;
按压部件,其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以及
推压部件,其产生按压力,以将记录介质按压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延长线设置为与所述宽度方向一起形成三角形,并且所述三角形的顶点指向传送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毛刺装置,还包括:
移位部件,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以及所述按压部件在按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被传送的记录介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分离。
10.一种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叠置装置,记录介质叠置在所述记录介质叠置装置中;
对准部件,其通过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或两侧与记录介质接触而使叠置的记录介质对准,所述对准部件能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沿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毛刺装置,所述去毛刺装置去除形成在从所述记录介质叠置部分送出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毛刺;以及
联动部件,其使设置在所述去毛刺装置中的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中的至少一者随着所述对准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
CN201110306614.9A 2011-01-18 2011-10-08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602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7606 2011-01-18
JP2011007606A JP5891581B2 (ja) 2011-01-18 2011-01-18 記録媒体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715A true CN102602715A (zh) 2012-07-25
CN102602715B CN102602715B (zh) 2017-04-12

Family

ID=4649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6614.9A Active CN102602715B (zh) 2011-01-18 2011-10-08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83338A1 (zh)
JP (1) JP5891581B2 (zh)
CN (1) CN1026027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5690A (zh) * 2016-03-22 2017-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
CN110154095A (zh) * 2019-06-24 2019-08-23 菏泽学院 一种切片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79037A (ja) * 2014-10-10 2016-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2226B2 (ja) * 2015-10-02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248797B1 (en) * 2016-05-27 2018-11-28 HP Scitex Ltd Print media edge repai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4943A (en) * 1987-05-15 1989-03-10 Konishiroku Photo Ind Recording paper conveying device in recording device
US5975517A (en) * 1997-07-09 1999-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of printing device
CN1689946A (zh) * 2004-04-26 2005-11-02 夏普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
CN1830739A (zh) * 2005-03-09 2006-09-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7668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建築板の塗装装置
US20080247797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Fuji Xerox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Debur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34781A (ja) * 2008-03-28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79906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Kazuosa Kum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164166A1 (en) * 2008-12-25 2010-07-01 Fuji Xerox Co., Ltd. Recording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9615B2 (ja) * 1995-02-20 2001-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10218459A (ja) * 1997-01-30 1998-08-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19335A (ja) * 1999-01-27 2000-08-08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9041A (ja) * 2003-12-24 2005-07-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2403A (ja) * 2008-12-04 2010-06-17 Fuji Xerox Co Ltd 不要部除去装置、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941B2 (ja) * 2009-08-07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4943A (en) * 1987-05-15 1989-03-10 Konishiroku Photo Ind Recording paper conveying device in recording device
US5975517A (en) * 1997-07-09 1999-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of printing device
CN1689946A (zh) * 2004-04-26 2005-11-02 夏普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
CN1830739A (zh) * 2005-03-09 2006-09-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7668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建築板の塗装装置
US20080247797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Fuji Xerox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Debur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34781A (ja) * 2008-03-28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79906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Kazuosa Kum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164166A1 (en) * 2008-12-25 2010-07-01 Fuji Xerox Co., Ltd. Recording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5690A (zh) * 2016-03-22 2017-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
CN107215690B (zh) * 2016-03-22 2019-03-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
CN110154095A (zh) * 2019-06-24 2019-08-23 菏泽学院 一种切片装置
CN110154095B (zh) * 2019-06-24 2023-05-23 菏泽学院 一种切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715B (zh) 2017-04-12
JP5891581B2 (ja) 2016-03-23
US20120183338A1 (en) 2012-07-19
JP2012148843A (ja)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2715A (zh) 去毛刺装置、记录介质供应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712302B2 (en) Pressure-apply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2749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56740B (zh) 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68909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9080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328195B2 (en) Exit path assembly for an imaging device
CN102998951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55508B (zh) 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236082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35424A (zh) 清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单元
JP6307951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19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23535B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01A (zh)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3873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76190A (zh) 双面成像设备
US2012008249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9616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084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保持构件
US110679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ller support unit and a contact portion
JP5884379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5393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02392B2 (ja) ガイドコロ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0356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