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001A -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7001A
CN102467001A CN2011101538624A CN201110153862A CN102467001A CN 102467001 A CN102467001 A CN 102467001A CN 2011101538624 A CN2011101538624 A CN 2011101538624A CN 201110153862 A CN201110153862 A CN 201110153862A CN 102467001 A CN102467001 A CN 102467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ectric
guiding
cylindrical shape
conduct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38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7001B (zh
Inventor
久保良太
星野弘久
市川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18Contact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 or slip-ring, e.g. contact brush
    • H01R39/24Laminated contacts; Wire contacts, e.g. metallic brush, carbon fib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8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sensitis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导引部件,其配合在所述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限制部件,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包括电气连接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5-316357公开了一种用于结合处理盒7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将用于向充电装置2供电的电极板56附接至清洁器单元50,然后将显影单元46配合在清洁器单元上。然后,使用结合销49将清洁器单元、电极板和显影单元结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其中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并且电气接触部分可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包括: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导引部件,其配合在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限制部件,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形成于所述支架中的大致圆形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架包括圆筒形部分并且所述电气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圆筒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上的板部,当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板部与所述限制部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板部固定至所述接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被充电部件,其被充电以吸引用于形成图像的色调剂;供电部件,其能够供应电力以便对所述被充电部件充电;导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上;以及电气连接结构。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导引部件,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所述导引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限制部件,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将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形成于所述支架中的大致圆形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一种电气连接方法包括:通过支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通过导引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使限制部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一种可附接至设备的电气连接部件包括: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并具有圆筒形部分,所述电气端子具有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圆筒形部分配合在被包括在所述设备内的导引部件上。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使所述支架沿一方向旋转而弹性变形并移至被包括在所述设备内的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在所述设备内包括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圆筒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中,所述支架包括圆筒形部分并且所述电气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圆筒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上的板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中,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板部固定至所述接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被充电部件,其被充电以吸引用于形成图像的色调剂;供电部件,其能够供应电力以便对所述被充电部件充电;导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上;导引部件;限制部件;以及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所述电气连接部件将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所述圆筒形部分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导引部件上。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与导引部件不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方向引导支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压靠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附接。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当电气接触部分被附接时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可靠地彼此接触。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导引部件不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方向引导支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电气连接方法,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与导引部件不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方向引导支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压靠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附接。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当电气接触部分被附接时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可靠地彼此接触。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导引部件不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方向引导支架。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周围的结构;
图3是示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另一透视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另一透视图;
图7是示出沿图5中的箭头VII所示的方向看去的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侧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沿图6中的箭头VIII所示的方向看去的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
首先,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储纸单元12,记录纸张P被储存在其中;图像形成单元14,其位于储纸单元12上方并在从储纸单元12馈送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原稿读取单元16,其位于图像形成单元14上方并读取原稿G。图像形成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中并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部分的操作的控制器20。在以下说明中,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0的设备本体10A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将被分别称为箭头V的方向和箭头H的方向。
储纸单元12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被储存在其中的第一储存单元22、第二储存单元24和第三储存单元26。第一储存单元22、第二储存单元24和第三储存单元26各自设置有将所储存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馈送至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传送路径28的馈送辊32。一次一张地传送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多对传送辊34和36沿传送路径28设置在各馈送辊32下游的区域中。一对定位辊38在传送辊36沿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设置在传送路径28上。定位辊38暂时停止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并在预定定时朝着下文将说明的二次转印位置馈送片材。
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正视图中,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从储纸单元12的左侧沿箭头V的方向延伸至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下部。传送路径28的下游部分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下部延伸至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侧的出纸单元15。可供用于在双面打印处理中反转和传送记录纸张P的各片材的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与传送路径28连接。
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正视图中,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包括第一切换部件31、反转单元33、传送单元37和第二切换部件35。第一切换部件31在传送路径28与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之间切换。反转单元33沿着储纸单元12的右侧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下部沿箭头V的方向线性延伸。传送单元37接收已被传送至反转单元33的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的尾端并沿箭头H的方向传送片材。第二切换部件35在反转单元33与传送单元37之间切换。反转单元33包括其间存在间隔的多对传送辊42,并且传送单元37包括其间存在间隔的多对传送辊44。
第一切换部件31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一切换部件31的尖端由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传送路径28和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中的一个。因此,改变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的传送方向。类似地,第二切换部件35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二切换部件35的尖端由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反转单元33和传送单元37中的一个。因此,改变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的传送方向。传送单元37的下游端在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在传送辊36前方的位置通过导引部件(未示出)连接至传送路径28。可折叠的手动送纸单元46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侧。记录纸张P的片材可从手动送纸单元46被馈送至传送路径28上的定位辊38。
原稿读取单元16包括:文档传送装置52,其一次一张地传送原稿G的片材;台板玻璃54,其位于文档传送装置52下方且原稿G的片材被一次一张地放置在其上;以及原稿读取装置56,其在片材被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同时扫描原稿G的每张片材。文档传送装置52包括传送路径55,多对传送辊53沿该传送路径55布置。传送路径55的一部分布置成使得原稿G的每张片材沿台板玻璃54的顶面移动。原稿读取装置56在静止于台板玻璃54的左边缘处的同时扫描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的原稿G的每张片材。可替代地,原稿读取装置56在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扫描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原稿G的每张片材。
图像形成单元14包括布置在设备本体10A的大致中央区域的圆筒形感光体62。感光体62由驱动单元(未示出)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并承载通过光照射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另外,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充电的电晕管充电装置64设置在感光体62上方且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
曝光装置66设置成在充电装置64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位置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已由充电装置64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面由曝光装置66基于与色调剂的每种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用光照射(曝光)。因此,形成静电潜像。
旋转切换式显影装置70设置在其中感光体62由曝光装置66使用曝光光线照射的位置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显影装置70通过使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将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使静电潜像可视。下面将详细描述显影装置70。
中间转印带68设置在显影装置70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和感光体62下方。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中间转印带68是环形带,并卷绕在下面将说明的下述辊上并被旋转驱动:通过控制器20旋转的驱动辊61、对中间转印带68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63、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并被旋转驱动的多个传送辊65和在二次转印位置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的辅助辊69。当驱动辊61旋转时中间转印带68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次转印辊67与感光体62相对,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一次转印辊67与感光体62之间。一次转印辊67执行一次转印处理,其中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一次转印辊67在感光体62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的位置沿中间转印带68的移动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一次转印辊67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一次转印辊67与接地的感光体62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执行一次转印处理,其中感光体6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相对,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之间。二次转印辊71执行二次转印处理,其中已在一次转印处理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之间的位置用作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在该位置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二次转印辊71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二次转印辊71与接地的辅助辊69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执行二次转印处理,其中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
作为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实例的清洁装置100与驱动辊61相对,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清洁装置100与驱动辊61之间。清洁装置100回收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8上的残余色调剂。清洁装置100包括清洁刮板106,该清洁刮板106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以从中间转印带68去除色调剂。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刮板106和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的外周面分离,直到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一次转印处理)为止,然后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二次转印处理)。
位置检测传感器83在中间转印带68外侧的位置处与张力施加辊63相对。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检测中间转印带68上的标记(未示出)来检测中间转印带68的表面上的预定基准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83输出用作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基准的位置检测信号。
清洁装置73设置在一次转印辊67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清洁装置73去除在一次转印处理中未被转移到中间转印带68上而残留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清洁装置73通过与感光体62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73A和刷辊73B回收残余色调剂等。所回收的残余色调剂等通过其中具有螺旋推运器的色调剂排出装置73C从清洁装置73排出。除电装置81设置在清洁装置73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和一次转印辊67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除电装置81通过使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来去除电荷。除电装置81通过在残余色调剂等被清洁装置73回收之前使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来去除电荷。相应地,静电附着力降低且残余色调剂等的回收率提高。用于在回收残余色调剂等之后去除电荷的附加除电装置可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下游和充电装置64的上游。
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在该位置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位于上述传送路径28的中间位置处。定影装置80在二次转印辊71沿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传送方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设置在传送路径28上。定影装置80对已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80包括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加热辊82布置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一侧(上侧),并包括当对其供电时产生热量的热源。加压辊84定位在加热辊82下方,并将记录纸张P的片材压靠在加热辊82的外周面上。将记录纸张P的片材传送至出纸单元15或反转单元33的传送辊39在定影装置80沿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设置在传送路径28上。
分别容纳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蓝绿色(青色)(C)色调剂、黑色(K)色调剂、第一特别颜色(E)的色调剂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色调剂的色调剂盒78Y、78M、78C、78K、78E和78F以可更换的方式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处于原稿读取装置56下方和显影装置70上方的区域内。
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可选自不同于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的特别颜色(包括透明色)。可替代地,不选择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当选择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时,显影装置70使用Y、M、C、K、E和F这六种颜色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当未选择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时,显影装置70使用Y、M、C和K这四种颜色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10A开启或闭合的开闭单元10B。开闭单元10B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侧。显影装置的结构
现将说明显影装置70的具体结构。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70包括旋转体86,该旋转体86被支撑成使得旋转体86可以相对于设备本体10A(参见图1)旋转。旋转体86包括沿旋转体86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86A和设置在旋转轴86A沿其轴向的端部的凸缘部件86B。凸缘部件86B沿旋转轴86A的径向从旋转轴86A向外扩张。
分别对应于相应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以该次序沿旋转轴86A的周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布置在两个凸缘部件86B之间的空间中。
参照图2,包括在显影装置70中的旋转体86由用作旋转单元的马达(未示出)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以60°的步幅旋转。因此,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中的要执行显影处理的一个显影单元选择性地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将仅说明显影单元72Y,并且将略去对其它显影单元72M、72C、72K、72E和72F的解释。
显影单元72Y包括用作基体的外壳部件76。外壳部件76被填充有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未示出)。通过色调剂供应通道(未示出)从色调剂盒78Y(参见图1)供应显影剂。外壳部件76具有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的矩形开口76A。显影辊74设置在开口76A中以便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显影辊74由外壳部件7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板形限制部件79——其限制由显影辊74传送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在接近外壳部件76中的开口76A附近的位置处沿开口76A的纵向设置。
显影辊74包括可旋转的圆筒形显影套筒74A和固定在显影套筒74A的内表面上并包括多个磁极的磁性单元74B。在显影辊74中,由显影剂(载体)制成的磁刷随着显影套筒74A的旋转而形成,并且该磁刷的厚度由限制部件79限制。因此,显影剂层形成在显影套筒74A的外周面上。显影套筒74A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层移至显影套筒74A面向感光体62的位置。因此,色调剂粘附至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因此,潜像被显影。
两个螺旋传送辊77以可旋转的方式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外壳部件76中。两个传送辊77旋转以便使被容纳在外壳部件76中的显影剂沿显影辊74的轴向(显影单元72Y的纵向)循环。六个显影辊74被包括在相应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内,并沿周向布置以便就中心角而言彼此分隔60°。当显影单元72被切换时,使得重新选择的显影单元72中的显影辊74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
将说明由图像形成设备10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
参照图1,当启动图像形成设备10时,相应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或外部装置被依次输出至曝光装置66。此时,显影装置70被保持使得例如显影单元72Y与感光体62(参见图2)的外周面相对。
曝光装置66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并且用所发射的光对已由充电装置64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曝光。因此,对应于黄色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72Y显影为黄色色调剂图像。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67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然后,参照图1,显影装置70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60°,使得显影单元72M与感光体62的表面相对。然后,执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使得品红色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品红色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67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上。类似地,蓝绿色(C)和黑色(K)色调剂图像及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色调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记录纸张P的片材从储纸部12被馈送并沿传送路径28被传送。然后,与色调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时间同步地由定位辊38将片材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然后,执行二次转印处理,其中已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已被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
色调剂图像已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图1中向右)朝定影装置80被传送。定影装置80通过使用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向记录纸张P的片材施加热量和压力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被排出至例如出纸单元15。当将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执行以下处理。亦即,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正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80定影之后,将该片材传送至反转单元33并反转。然后,将片材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然后,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背面受到图像形成处理和定影处理。
电气连接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
参照图3,感光体62、充电装置64和清洁装置73被一体化为处理盒110。处理盒110以可分离的方式附接至图像形成单元14。
清洁装置73包括电气端子112,该电气端子是供电部件的实例,用于当处理盒110附接至图像形成单元14时接收来自图像形成单元14的电力。电气端子112所接收的电力被供应至刷辊73B,该刷辊73B是被充电部件的实例。刷辊73B通过所接收的电力而被充电以便吸引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更具体地,刷辊73B设置在感光体62附近并通过感光体62的旋转而旋转。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在感光体62与刷辊73B彼此接触的位置处粘附在刷辊73B上。因此,感光体62得以清洁。通过与刷辊73B接触的掸动部件(未示出)从刷辊73B去除其上的残余色调剂等。
刷辊73B包括由导电部件组成的旋转轴114,该导电部件例如由铁制成。电气端子112设置有被压靠在旋转轴114上使得电气端子112与刷辊73B电气连接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
图4至8示出了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装配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的方式。图4至8示出了感光体62、充电装置64和壳体盖118(参见图3)被拆除的状态。
参照图4,设置有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电气端子112设置在支架120上。支架120包括在一端开口的圆筒形支架本体122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22的外周面上的凸缘部分124。电气端子112被安置在支架本体122的内侧圆筒形部分126中。凸缘部分124具有用于在一端接纳螺钉的插孔128。
电气接触部分112a由薄、窄、伸长的金属板组成,该金属板由诸如铁和铜之类的导电材料制成。电气接触部分112a在其近端附接至支架120的支架本体122,且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远端沿切线方向从支架本体122突伸。因此,当外力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正交于切线方向的方向)施加至电气端子112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时,电气接触部分112a沿曲线弹性变形。因此,电气接触部分112a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被支架120保持,并具有板簧的功能。
沿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纵向延伸的凹槽112b在其远端形成在电气接触部分112a中。
作为导引部件的实例的第一凸起部132形成在处理盒110的壳体130上。第一凸起部132具有圆筒形或大致圆筒形形状,并形成为从壳体130垂直地突伸。作为限制部件的实例的第二凸起部134位于图4中第一凸起部132的左上部。第二凸起部134设置在壳体130的肋部136附近。第二凸起部134从壳体130突出的量小于肋部136从壳体130突出的量。将肋部136的顶部连接至第二凸起部134的顶部的倾斜面138设置在肋部136与第二凸起部134之间。螺孔140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34在图4中的右上部。
第一凸起部132配合在支架120的支架本体122的内侧圆筒形部分126上并引导支架120的运动。在第一凸起部132的外周面与内侧圆筒形部分126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设计公差)。该间隙足够大以允许支架120沿插入方向沿着第一凸起部132滑动并在插入之后沿着第一凸起部132的外周面旋转。
现将说明保持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支架120的附接过程。首先,如图5和图7所示,支架120配合在第一凸起部132上使得支架120的凸缘部分124抵靠肋部136的顶部。然后,沿作为第一方向实例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围绕第一凸起部132旋转支架120。因此,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更确切地,压靠在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旋转轴114上的套筒上)。结果,电气接触部分112a受到来自刷辊73B的旋转轴114的外力并弹性变形。
然后,如图6和图8所示,支架120沿作为第二方向的实例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进一步移动,使得第一凸起部132被进一步插入支架120内。因此,支架120的凸缘部分124与第二凸起部134的侧面接触。
由于电气接触部分112a用作板簧,所以支架120受到弹性反作用力。然而,支架120沿与箭头A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运动被第二凸起部134限制,从而维持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的状态。
因此,当支架120移至支架120被第二凸起部134限制的位置时,电气接触部分112a移至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的预定接触位置。另外,凸缘部分124中的插孔128移至与形成在壳体130中的螺孔140对应的位置。因此,支架120保持在支架120可通过螺钉被紧固在壳体130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装配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使得电气接触部分112a弹性变形并被压靠在旋转轴114上。更具体地,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保持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支架120旋转使得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旋转轴114上并弹性变形。然后,进一步推动支架120使得第一凸起部132被进一步插入支架120内。在该位置,第二凸起部134限制支架120由于弹性反作用力而移动。支架120沿插入方向的旋转和移动由第一凸起部132引导。
因此,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弹性变形并被压靠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112a与旋转轴114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112a可被容易地装配在旋转轴114上。
另外,设置在肋部136与第二凸起部134之间的倾斜表面138在支架120相对于第一凸起部132旋转和移动时引导支架120,以使得第一凸起部132被插入支架120内。因此,支架120可大致同时地旋转和沿插入方向移动。这进一步有利于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装配。
第二凸起部134限制支架120的移动,以便维持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支架120保持在支架120可通过螺钉被紧固在壳体130上的位置。这允许装配工人在无需保持支架120的情况下用单手通过螺钉容易地将支架120紧固在壳体130上。
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应用于刷辊73B的旋转轴114的电气连接结构,但该电气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可应用于用于其的电气连接要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电气接触部分的所有构件。例如,该电气连接结构可应用于包括中间转印带68被卷绕在其周围的传送辊的各种传送辊、显影辊74等。
另外,尽管在上述实例中设置了用于将支架120紧固在壳体130上的插孔128和螺孔140,但可改为设置防止支架120沿与箭头B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保持钩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六种颜色即Y、M、C、K、E和F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然而,可使用四种颜色即Y、M、C和K或五种颜色即Y、M、C、K以及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中的一种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装置70包括以60°的恒定间隔布置的对应于各颜色的六个显影单元。然而,可替代地,该显影装置可包括以90°的恒定间隔布置的对应于各颜色的四个显影单元。
已基于图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前面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所述说明并非旨在进行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众多改型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以便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践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就适合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改型理解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包括:
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
导引部件,其配合在所述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限制部件,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形成于所述支架中的大致圆形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圆筒形部分并且所述电气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圆筒形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上的板部,当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板部与所述限制部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板部固定至所述接触位置。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被充电部件,其被充电以吸引用于形成图像的色调剂;
供电部件,其能够供应电力以便对所述被充电部件充电;
导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上;以及
电气连接结构,其包括:
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
导引部件,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所述导引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支架上并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限制部件,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将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形成于所述支架中的大致圆形孔内。
8.一种电气连接方法,包括:
通过支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
通过导引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使限制部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9.一种可附接至设备的电气连接部件,包括:
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并具有圆筒形部分,所述电气端子具有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
其中,所述圆筒形部分配合在被包括在所述设备内的导引部件上,
其中,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使所述支架沿一方向旋转而弹性变形并移至被包括在所述设备内的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
并且其中,在所述设备内包括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其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圆筒形部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圆筒形部分并且所述电气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圆筒形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其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上的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其中,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板部固定至所述接触位置。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被充电部件,其被充电以吸引用于形成图像的色调剂;
供电部件,其能够供应电力以便对所述被充电部件充电;
导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上;
导引部件;
限制部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所述电气连接部件将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气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所述圆筒形部分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导引部件上。
CN201110153862.4A 2010-11-09 2011-06-09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467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0733 2010-11-09
JP2010250733A JP5644391B2 (ja) 2010-11-09 2010-11-09 電気接続構造、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7001A true CN102467001A (zh) 2012-05-23
CN102467001B CN102467001B (zh) 2017-03-01

Family

ID=46019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3862.4A Active CN102467001B (zh) 2010-11-09 2011-06-09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88640B2 (zh)
JP (1) JP5644391B2 (zh)
CN (1) CN1024670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9953B2 (en) * 2012-06-25 2014-11-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taine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for processing circuitry used with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supply item
US9042764B2 (en) * 2013-09-12 2015-05-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terlocked with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operation of unit
JP7224830B2 (ja) 2018-09-28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US11086247B2 (en) * 2019-12-27 2021-08-1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an imaging componen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4549U (ja) * 1993-11-30 1995-06-23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液密電池ホルダ
JPH09308017A (ja) * 1996-05-10 1997-11-28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無人搬送車の給電装置
CN1316677A (zh) * 2000-04-06 2001-10-10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61484A (zh) * 2004-02-27 2005-08-3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盒以及处理盒
CN1860418A (zh) * 2003-09-30 2006-11-0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1046661A (zh) * 2006-03-31 2007-10-03 冲数据株式会社 色粉盒、显影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15126A (zh) * 2008-02-21 2009-08-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3414B2 (ja) * 1997-01-17 2004-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005257A (ja) * 1999-06-17 2001-01-12 Canon Inc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25470B1 (ja) * 2003-09-30 2005-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050736B2 (en) * 2004-03-24 2006-05-2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photoconductive member to an operating voltage while isolating a conductive shaft
JP4630615B2 (ja) 2004-03-30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
US7840154B2 (en) * 2007-02-20 2010-11-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4549U (ja) * 1993-11-30 1995-06-23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液密電池ホルダ
JPH09308017A (ja) * 1996-05-10 1997-11-28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無人搬送車の給電装置
CN1316677A (zh) * 2000-04-06 2001-10-10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60418A (zh) * 2003-09-30 2006-11-0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661484A (zh) * 2004-02-27 2005-08-3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盒以及处理盒
CN101046661A (zh) * 2006-03-31 2007-10-03 冲数据株式会社 色粉盒、显影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15126A (zh) * 2008-02-21 2009-08-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44391B2 (ja) 2014-12-24
US20120114365A1 (en) 2012-05-10
CN102467001B (zh) 2017-03-01
JP2012103406A (ja) 2012-05-31
US8588640B2 (en) 2013-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16824A1 (en)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98295A (zh) 定影装置和定影方法
US8843019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2467001A (zh)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5349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62873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7853169B2 (en) Roller member urg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00750B (zh)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6A (zh) 充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38A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54739B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EP210399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81413A (zh) 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5327571B2 (ja) スコロトロン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298307B (zh) 维护系统、清洁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886094B2 (en)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21B (zh) 辊支承机构、图像形成装置和组装体
EP2610682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achable unit, and plural detachable units
CN10264586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7616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otary developing device
JP4451205B2 (ja) 両面転写方法、両面転写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298291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15B (zh) 旋转体限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8139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82B (zh) 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