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5067B - 外观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观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5067B
CN102565067B CN201110364802.7A CN201110364802A CN102565067B CN 102565067 B CN102565067 B CN 102565067B CN 201110364802 A CN201110364802 A CN 201110364802A CN 102565067 B CN102565067 B CN 102565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ace
image
detected material
cap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48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5067A (zh
Inventor
垣内省吾
桥口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Jitsugyo Viswi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5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5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5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5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5Medicinal preparations ;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e.g. dissolubil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2Mechanical
    • G01N2201/022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6Illumination; Optics
    • G01N2201/062LE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更简单地在变更受检测物时洗净的外观检测装置。本发明具有:排列供给装置,将被检测物(K)排列成一列加以供给;搬送装置,搬送所供给的被检测物(K);取像装置(50),对抵达设定于该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K)的影像进行取像;影像处理装置,分析被检测物(K)的影像并判别其良莠;及分类装置,根据判别结果,将被检测物分类为良品与不良品。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配设于闭塞空间的搬送空间内,取像装置及影像处理装置,配设于搬送空间的外侧。于与取像区域对峙的隔板(7),设置由透明的构件所构成的窗部(65),而取像装置(50),则通过窗部(65)对被检测物(K)的影像进行取像。

Description

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医药品(片剂、胶囊等)、食品、机械零件或电子零件等(以下称为「被检测物」)外观的装置,尤其有关于一种适于医药品检测的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作为检测上述被检测物表面的外观的装置,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45097所揭示的外观检测装置。
此外观检测装置具备有:排列供给部,其将片剂排列后进行供给;第1搬送部,其自此排列供给部吸引所供给的片剂的上表面并进行搬送;第2搬送部,接受由第1搬送部所搬送的片剂,并吸引片剂的下表面而进行搬送;取像装置,其具有对由第1搬送部所搬送的片剂的下表面进行取像的第1摄影机与对由第2搬送部所搬送的片剂的上表面进行取像的第2摄影机;及分类区分部,其处理由取像装置所取像的影像数据而将片剂区分为良品与不良品。
根据此外观检测装置,由排列供给部排列的片剂,由第1搬送部所搬送的期间,利用第1摄影机对其下表面进行取像,接着,继续利用第2摄影机对其上表面进行取像,并根据所取像的此等上下两表面的影像数据,利用检测处理部判别其良莠。然后,根据检测处理部的判别结果,利用分类区分部将片剂区分为良品与不良品。
再者,虽未揭示于上述日本专利特开2004-45097号公报,但上述外观检测装置的排列供给部、第1搬送部、第2搬送部、取像装置及分类区分部,为了将此等自外部环境隔离,公知的是,收纳于特定的框体内,并配置于该框体内的相同空间。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被检测物为如片剂的粉粒体的冲模品时,在冲模后的片剂表面虽有分量多寡,但几乎均附着有材料的粉粒体。因此,若将此一片剂使用上述的外观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则将使附着在片剂表面的粉粒体转而附着至片剂所经过的排列供给部、第1搬送部、第2搬送部及分类区分部的各搬送面上。
此外,由于粉体比重非常轻,且容易飘浮于空气中,故亦会附着于上述框体的内壁等。尤其,在排列供给部,由于会反复进行片剂彼此间的碰撞、或片剂与装置结构的碰撞,而使粉粒体容易脱离片剂,且脱离的粉粒体将附着于装置结构、或者飘浮于空气中。
从如上的背景,公知的是,于将上述外观检测装置的辈检测物变更为其它物品时(变更品种时),在其的前,有必要将附着于该外观检测装置的框体内所配设的排列供给部、第1搬送部、第2搬送部及分类区分部或框体内壁的粉粒体。
尤其,当片剂为医药品时,若自上次的被检测物所产生的粉粒体(药效成分)残留于装置内,就会附着在后面要检测的被检测物上,由于会使其药效成分产生变动,故必须非常严密地加以管理。因此,将装置的上述各个部分及框体内进行水洗,使来自的前的被检测物的成分完全从装置去除。
然而,于上述公知的外观检测装置中,由于排列供给部、第1搬送部、第2搬送部、取像装置及分类区分部等主要的结构部分配置于框体内的相同空间内,且此等均被的前的被检测物所污染,故必须将此等全部拆卸并洗净后,再次进行组装。
上述主要构成部当中,排列供给部、第1搬送部、第2搬送部及分类区分部等构成部分,虽然由于基本上属于机械结构部,水洗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具有摄影机及光源的取像装置基本上属于电子零件,故无法单纯用水清洗而必须以手工进行擦拭等,属于耗费工时的作业,因此,需要花费长时间用以洗净。
此外,上述公知的外观检测装置亦存在着如以下所述的问题。
即,虽然作为上述被检测物,可列举如上述的医药品等片剂,但是于此医药品中,存在着具有高药理活性,即使只有少量亦具有高药效而被称为所谓高活性医药品的医药品,此高活性医药品,即使只有少量亦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将此一高活性医药品作为被检测物时,必须实施将搬送有被检测物的空间从外部空间进行适当地隔离等,使该粉粒体不会飞散至外部空间的对策,注意不使作业人员暴露于粉粒体中。
然而,于上述公知的外观检测装置中,并未实施针对此一高活性医药品的对策,因此,当如上述的变更被检测物时,必须开启设置于框体的门,将该框体内的装置取出,因此,存在着飘浮于框体内的粉粒体将通过开口部飞散至外部,此外,附着于装置的粉粒体飞散至外部空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考虑在此一环境下的作业人员的身体,虽然亦可考虑穿戴防护衣,然而穿戴不易动作的防护衣作业将使作业性变差,此外,存在着穿戴防护衣本身烦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事实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较于公知的装置,可更简单地进行被检测物变更时的洗净,而且,可防止粉粒体飞散至外部空间的外观检测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关于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其构成包含有:
排列供给装置,其将多个被检测物排列成一列而加以供给;
搬送装置,其具有既定的搬送路径,并将自上述排列供给装置所供给的被检测物沿着该搬送路径进行搬送;
取像装置,其对凭借上述搬送装置搬送,且抵达设定于该上述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的影像进行取像;
影像处理装置,其分析凭借上述取像装置所取像的被检测物的影像并判别其良莠;及
分类装置,其根据判别结果,将凭借上述搬送装置所搬送的被检测物分类为良品与不良品;其中:
上述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配设于由隔板所分隔的闭塞空间即搬送空间内,另一方面,取像装置及影像处理装置,则配设于搬送空间的外侧;
上述隔板,于与设定于上述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对峙的部分,设置由透明的构件所构成的窗部;且
上述取像装置,构成为凭借上述搬送装置将被检测物的影像,通过窗部进行取像。
根据此外观检测装置,利用排列供给装置使多个被检测物排成一列并供给至搬送装置。搬送装置沿着该搬送路径搬送所供给的被检测物,并于被检测物抵达取像区域内时利用取像装置对其影像进行取像。
此时,取像装置通过设置于与取像区域对峙的部分的隔板的透明的窗部,对被检测物的影像进行取像。
然后,利用影像处理装置分析所取像的影像,并判别该被检测物的良莠,根据影像处理装置的判别结果,利用分类装置将被检测物分类为良品与不良品。
然而,如上所述,于将被检测物变更为其它物品时,在其之前,虽然有必要清洗搬送有被检测物的空间内,但本发明的外观检测装置,构成为将与被检测物直接接触的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配设于以隔板所区分的闭塞空间(搬送空间)内,故可将由被检测物所污染的装置结构压抑至最小限度。因此,藉由仅分解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装置结构并加以拆卸,可进行此等装置结构的清洗、与于上述搬送空间内的清洗。
尤其,关于无法水洗的取像装置,由于将此设置于上述搬送空间的外侧,故无拆卸该取像装置的必要,亦无清洗的必要。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外观检测装置,可于与公知技术相比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变更被检测物时的清洗,其结果,可实现检测所需成本的降低。
再者,于本发明的上述外观检测装置中,其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以使其全部或一部分可拆卸地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内为佳。如此一来,于清洗时,可容易地拆卸此等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而且,可容易地再次进行组装。
此外,亦可与取像装置相同地,将照明装置设置于搬送装置外侧,并利用此照明装置通过上述窗部对上述取像领域进行照明。
此外,可将具备利用位于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的表面所反射的光,通过上述窗部引导至取像装置的取像光学路径设置于上述搬送空间,或者,除上述取像光学路径的外,进一步,亦可构成为将具备使自上述照明装置所照射的光,通过上述窗部引导至取像区域的照明光学路径的光学装置设置于上述搬送空间内。
此时,上述光学装置,以使其全部或一部分可装卸地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内为佳。
而且,亦可构成为将上述搬送空间设为密闭空间,且将上述窗部以具气密性的方式配设于上述隔板,同时具备有将液体喷出至上述搬送空间的喷出手段、及供给液体给该喷出手段的供给手段。再者,上述喷出手段以雾状或射丛状将液体喷出。
如此一来,可将飘浮的粉粒体严密地封闭于搬送空间内。而且,从喷出手段以雾状喷出液体时,因为利用雾状的液体湿润搬送空间内,可将飘浮的粉粒体凭借液体进行捕集并堆积至搬送空间的底部、或者使附着于搬送空间内壁或搬送空间内的各装置的粉粒体藉由液体使其湿润而防止飞散。由此,于清洗搬送空间内时,可防止粉粒体飞散至外部空间,消除作业人员吸入飘浮的粉粒体的危险性,则不穿戴防护衣亦可清洗搬送空间内。此外,当以射丛状喷出液体时,可利用液体冲洗掉附着于搬送空间的内壁或各装置的粉粒体。再者,作为上述喷出手段,可列举固定于搬送空间内者或以手握持而进行操作者,而作为自喷出手段所喷出的液体,除了水等一般性的液体外,当被检测物为医药品时,可列举含有用以将其活性去活化的成分的液体等。
而且,亦可构成为于上述隔板,设置用以连通上述搬送空间与该搬送空间外侧的空间而形成的取出口与操作口,且于该取出口,以气密性地连结有具气密性的袋构件,而于上述操作口,以气密性地连结有具气密性的防护构件。
此一情形,隔着连结于操作口的防护构件,将搬送空间内的排列供给装置或光学装置等拆卸,通过取出口自搬送空间内移动至袋部构件内。由此,可将搬送空间内的装置于不暴露于外部空间的情形下自搬送空间内取出,即所谓的「连袋取出(bag-out)」。因此,可不使飘浮于搬送空间内的粉粒体、或附着于排列供给装置及光学装置的粉粒体飞散至外部空间,而将装置取出。此外,由于粉粒体不会飞散,故作业人员即使不穿戴防护衣亦可安全地进行拆卸作业。再者,亦可隔着连结于取出口的袋构件取出搬送空间内的装置,并维持该状态直接移动至袋构件内。
此外,亦可构成为更具备有使光学装置包含具气密性的框体,将上述光学路径收容于框体内,并将气体送至此框体内部的吹气装置。
如此一来,可使框体内部的压力高于搬送空间内的压力,而防止飘浮于搬送空间内的粉粒体侵入框体内部。
发明效果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外观检测装置,相较于公知技术可以极短的时间进行变更被检测物时的清洗,而降低检测所需的成本。此外,适用于高活性剂等的外观检测,通过对密封的检测室内进行固定式湿润(Wet-In-Place)防止药剂的飞散,使更高度的密封规格成为可能。而且,可防止于自检测室内将装置取出时的粉粒体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外观检测装置的前视图;
图2表示于本实施形态的外观检测装置中,为洗净搬送空间内而将内构成物拆卸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3是于图1中箭头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表示将选窗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5表示于图1中箭头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第1搬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于图6中箭头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于图6中箭头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外观检测装置的前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外观检测装置的前视图;
图11(a)~(d)是于图9中将E部取出的附图,说明将装置取出的说明图;
图12表示于图9所示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外观检测装置中,为清洗搬送空间内而将内构成物拆卸的状态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观检测装置;2-下部框架;3-上部框架;4-中间平板;5-搬送空间;6-内收纳室;7-底部平板;7a-贯通孔;7b-柱坑孔;8-侧部平板;9-上部平板;10-排列供给装置;11-盆钵;15-支持架台;20-第1搬送装置;21-负压盒体;22-狭缝孔;23-外部盒体;24-导引;25-搬送带;26、27-沟槽;28-突条部;29-吸引孔;30a-滑轮;30b-滑轮;30c-滑轮;30d-滑轮;31-马达;35-支持机构;36-支持导杆;37-支持板;40-第2搬送装置;50-第1取像组件;51-收纳盒体;52-摄影机收纳部;52a、53a-贯通孔;53-光源收纳部;54-摄影机;55-光源;60、65-窗部;61-玻璃板;62-压盖;62a-突出部;62b-贯通孔;63a、63b-O形环;70-第1光学组件;71-收纳盒体;71a、71b-贯通孔;72-缺口;73-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4-光纤束;75-第2取像组件;80-第2光学组件;82-第3取像组件;84-第3光学组件;86-第4取像组件;88-第4光学组件;90-分类装置;92-影像处理装置;1’-外观检测装置;100-吹风装置;110-液体喷出部;111-液体供给部;120-取出部;121-连结构件;122-回收袋;123-辅助台;130-操作口;131-防护手套;140-盖板;E-装置;K-被检测物;P-粉粒体;A-A-剖面线;B-B-剖面线;C-C-剖面线;D-D-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形态,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观检测装置,构成为包括由下部框架2、中间平板4、上部框架3所构成的框架结构、及配设于此框架结构内的排列供给装置10、第1及第2搬送装置20、40、第1、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50、75、82、86、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分类装置90与影像处理装置92等。
上述下部框架2及上部框架3,分别为划分角柱状空间的框架结构,且于下部框架2得上表面固定有上述中间平板4,于此中间平板4上固定有上部框架3。
此外,于下部框架2的外周围侧面及底面设置有盖板(未图示),同样地,于上部框架3的外周围侧面及上表面亦设置有盖板(未图示),并使上述空间凭借此等盖板而闭塞。
于凭借上述上部框架3与围绕此的盖板(未图示)所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构成为上部平板9、底部平板7及4片侧部平板的内部收纳室6,该上部平板9,固设于构成上述上部框架3的顶部,成为自该上部框架3垂吊的状态。
如此,形成有凭借构成上部框架3与围绕此的盖板(未图示)、中间平板4及内部收纳室6的底部平板7与侧部平板8所区分的搬送空间5,并于此搬送空间5内,配设有上述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第1、第2、第3、第4光学组件70、80、84、88及分类装置90。
上述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及第2搬送装置40,用以搬送被检测物K的构成要素,于上述上部框架3内的中间平板4上,自被检测物K的搬送方向(箭头所示方向)朝向下流侧,并依照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及第2搬送装置40的顺序配设。
排列供给装置10,虽然未图标其具体的构造,但系具有旋转的盆钵11,而将供给于此盆钵11内的多个被检测物K排列成一列并供给于上述第1搬送装置。
上述第1搬送装置20,具备图6至图8所示的构成,此外,虽未特别图示,但第2搬送装置具备完全相同的构成。因此,于此仅针对第1搬送装置说明其构成,而省略关于第2搬送装置的说明。
如上述图6至图8所示,第1搬送装置20,其构成包含有:外部盒体23,其于上表面开口且为方柱状;负压盒体21、搬送带25、2个导引24、24、与4个滑轮30a、30b、30c、30d,其等配设于此外部盒体23内;及马达31,其固设于外部盒体23的外侧面。
负压盒体21,为中空的方柱状的框体,具有于该上表面中央部沿着长边方向所形成的狭缝孔22,且使上述上表面以与上述外部盒体23的上端面成为大致同一面的方式收纳于该外部盒体23,使其两外侧面固设于外部盒体23的内壁面。再者,此负压盒体21内系连接于未图示的负压源,使其内部形成为负压。
上述搬送带25,由循环状的时规皮带所构成,并于其外周围面侧形成有沿着长边方向的环状沟槽26,且同样地于内周围面侧亦形成有沿着长边方向的环状沟槽27。此外,于沟槽26内以特定间隔穿孔有多个贯通的吸引孔29。
上述滑轮30a、30b、30c、30d,以横架于其内壁间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支持于上述外部盒体23内,上侧的滑轮30a、30b,以夹着负压盒体21的方式配设于其长边方向的前后,而滑轮30c与滑轮30d分别配设于滑轮30a与滑轮30b的下侧。然后,于此等滑轮30a、30b、30c、30d,悬挂且于其周围转动有上述搬送带25,并使其中一个(本实施例为滑轮30a)由上述马达31所驱动,而使搬送带25朝箭头所示方向移行。
此外,于负压盒体21的上表面,在夹着上述狭缝孔22的两侧,沿着长边方向分别设置有导引24、24,而滑轮30a、30b间的搬送带25,于使其沟槽27与上述狭缝孔的位置关系为一致,使其两侧面滑动地连接于此等导引24、24的状态下,且于其内周围面滑动地连接于负压盒体2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凭借该导引24、24的引导而移行。
如此,根据此第1搬送装置20,使自负压源对负压盒体21内作用的负压,经由上述狭缝孔22,作用于在上述滑轮30a、30b间移行的搬送带25的沟槽27、吸引孔29及沟槽26。再者,此时,沟槽27以作为蓄压器(accumulator)而发挥功能。
然后,若将被检测物K供给于该搬送带25的沟槽26上,换言之,若以跨越形成于沟槽26的2个突条部28、28的方式供给被检测物K,则该被检测物K,凭借作用于沟槽26的负压,吸引至该搬送带25上,并凭借该搬送带25的移行,朝其移动方向搬送。
具备相关构成的第1搬送装置20,如图1所示,由固设于上述中间平板4上的支持架台15所支撑,将凭借该搬送带25所形成的搬送路径朝上,并以使其搬送上游端连接于上述排列供给装置10的排出部的方式,固设于该支持架台15上。
另一方面,上述第2搬送装置40,将第1搬送装置上下反转的状态,即,将其搬送路径朝下的状态,并由图2所示支持机构35支撑。此支持机构35,如该图2所示,其构成为包含直立地设置于中间平板4上的2根支持导杆36、与固设于此支持导杆36上的支持板37,而上述第2搬送装置40,空出被检测物K可通过的空间,并使其搬送上游端以位于上述第1搬送装置20的搬送下游端上方的方式,凭借适当的固定具(未图示),固设于上述支持板37上。
如此,根据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及第2搬送装置40所构成一连串的搬送部,首先,利用排列供给装置10将被检测物K排列成一列并供给至第1搬送装置20。接着,第1搬送装置,将供给于搬送带25上的被检测物K以吸附于该搬送带25上的状态搬送至搬送下游端。然后,当被检测物K抵达搬送下游端,就会以利用第2搬送装置40吸附被检测物K的上表面的状态,凭借该第2搬送装置40搬送至其搬送下游端。
上述第1及第2取像组件50、75,如图1所示,配设于在上述第1搬送装置20的上方所设置的内部收纳室6内,而上述第3及第4取像组件82、86,固设于位在第2搬送装置40下方的上述中间平板4的下面。
此等4个取像组件50、75、82、86,具备相同的构成。因此,仅针对第1取像组件50,说明其具体的构成,关于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75、82、86的说明则予以省略。
如图3及图5所示,第1取像组件50,其构成为包含有收纳盒体51、摄影机54及2个光源55、55。该收纳盒体51,其构成包含有摄影机收纳部52及光源收纳部53。该摄影机54,使镜头部以朝向下方的方式收纳于摄影机收纳部52内。该2个光源55、55,使照射方向以朝向下方的方式分别收纳于光源收纳部53内。
再者,于与摄影机54为对向的摄影机收纳部52的底部形成有贯通孔52a,同样地,于与光源55、55为对向的光源收纳部53的底部形成有贯通孔53a、53a。
此外,摄影机54,虽然若为可对被检测物K取像,则无特别的限定,但作为其一范例,可例示为彩色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藕荷组件)线传感器摄影机。
此外,光源55,虽然若可照明设定于上述第1搬送装置20的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内则并无特别的限定,但作为其一范例,可例示具备有多个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
如图1所示,上述第1光学组件70配设于上述第1取像组件50与第1搬送装置20之间,而上述第2光学组件80配设于上述第2取像组件75与第1搬送装置20之间,且分别固设于构成上述内部收纳室6的底部平板7的下面。
此外,上述第3光学组件84配设于上述第3取像组件82与第2搬送装置40之间,而上述第4光学组件88配设于上述第4取像组件86与第2搬送装置40之间,且分别固设于上述中间平板4的上表面。
上述第1光学组件70,如图3及图5所示,其构成包含有收纳盒体71、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2个连接器75、75、及2条光纤束74、74。该收纳盒体71,固设于上述底部平板7的下表面。该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固设于此收纳盒体71内的下端部内壁。该2个连接器75、75,固设于收纳盒体71的顶板下表面。该2条光纤束74、74,连接上述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与上述各连接器75、75。
上述收纳盒体71的下部,使其全面开口,同时形成有可使凭借第1搬送装置20所搬送的被检测物K通过的缺口72,而上述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以配设为位于搬送带25的上方。
上述各连接器75、75,分别设置于与上述光源55、55对向的位置,且通过于光源收纳部53所形成的贯通孔53a、53a、设置于上述底部平板7的窗部60、60、及形成于收纳盒体71的顶板部的贯通孔71b、71b,接受自上述光源55、55所照射的光。
上述窗部60,如图4所示,其构成包含有由形成于底部平板7的贯通孔7a与柱坑孔7b、具备贯通孔62b的环状压盖62、设置于在压盖62的端面所形成的环状突出部62a的内周围侧的O形环63a与设置于外周围侧的O形环3b、及嵌插于O形环63a内的圆形玻璃板61。然后,安装于O形环63a、63b及玻璃板81的压盖62,使其突出部62a为上侧,并嵌插于上述柱坑孔7b内,且螺接于上述底部平板7的下表面。
如此,此窗部60,以液密状地隔离夹着上述底部平板7的上下两侧的空间,且通过贯通孔7a、玻璃板61及贯通孔62b提供可使上述两空间相互间的光穿透的环境。由此,自上述光源55、55所照射的光,通过于光源收纳部53所形成的贯通孔53a、53a、窗部60、60的贯通孔7a、玻璃板61及贯通孔62b,分别使光线进入上述连接器75、75后,通过上述光纤束74、74引导至上述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
此外,如图5所示,于上述底部平板7,在与上述摄影机54对向的位置,设置有具有与上述窗部60相同的构成的窗部65,同时于与收纳盒体71的顶板的上述窗部65对向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71a,且通过形成于摄影机收纳部52的贯通孔52a、上述窗部65及贯通孔71a,使摄影机54接收收纳盒体71内的光。
上述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通过上述光纤束74、74将所引导的光引导至设定于上述搬送带25的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且具备有照明位于该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K的照明光学路径、及使利用该被检测物K的表面所反射的光通过上述贯通孔71a、窗部65及贯通孔52a引导至上述摄影机54的取像光学路径。
如此,根据上述第1取像组件50与第1光学组件70,使自上述光源55、55所照射的光通过贯通孔53a、53a、窗部60、60、连接器75、75及光纤束74、74引导至上述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并凭借该照明光照明位于搬送带25上的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K,且通过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贯通孔71a、窗部65及贯通孔52a使摄影机54接收该反射光,而利用该摄影机对该被检测物K的影像进行取像。
上述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80、84、88,除了在光学路径形成机构73的取像光学路径的差异的外,其它构成具备与上述第1光学组件70相同的构成。上述第1光学组件70的取像光学路径,将被检测物K的上表面与搬送方向前部侧面的影像引导至上述第1取像组件50,上述第2光学组件80的取像光学路径,将被检测物K的上表面与后部侧面的影像引导至上述第2取像组件75,上述第3光学组件84的取像光学路径,将被检测物K的下表面与后部侧面的影像引导至上述第3取像组件82,而上述第4光学组件88的取像光学路径,以将被检测物K的前部侧面的影像引导至上述第4取像组件86的方式所构成。
如此,上述第1取像组件50,对被检测物K的上表面与前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上述第2取像组件75,对被检测物K的后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上述第3取像组件82,对被检测物K的下表面与后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上述第4取像组件86,对被检测物K的前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
上述影像处理装置92,凭借上述第1、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50、75、82、86接收所取像的影像,并将接收到的影像进行分析,判别其良莠。
此外,上述分类装置90,根据由上述影像处理装置92所判别的判别结果,将利用上述第2搬送装置40所搬送的上述被检测物K,分类为良品与不良品。
根据具备以上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外观检测机1,首先,使多个被检测物K投入至排列供给装置10的盆钵11内。所投入的被检测物K,凭借此排列供给装置10排成一列且依照顺序而排出,并供给至上述第1搬送装置20的搬送带25上。
供给至搬送带25上的被检测物K,使其下表面,吸附于该搬送带25上,且凭借该搬送带25的移动而朝该移动方向搬送,若抵达第1搬送装置20的搬送末端,则被检测物K,凭借第2搬送装置40吸附其上表面并转交给该第2搬送装置,接着,凭借该第2搬送装置40搬送至其搬送末端。
然后,在凭借第1搬送装置进行搬送之间,利用第1取像组件50对被检测物K的上表面与前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同时利用第2取像组件75对被检测物K的后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接着,在凭借第2搬送装置40进行搬送之间,利用第3取像组件82对被检测物K的下表面与后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同时利用第4取像组件86对被检测物K的前部侧面的影像进行取像,
如此,所取像的各影像传送至影像处理装置92,并凭借此影像处理装置92,判别所取像的被检测物K的良莠。
然后,当经判别的被检测物K抵达上述分类装置90,就会由该分类装置90,根据上述影像处理装置92的判别结果,将该被检测物K分类为良品与不良品。
然而,于本实施例的外观检测装置1中,在将上述被检测物K变更为其它物品时,虽然在此之前,有必要清洗搬送有被检测物K的上述搬送空间5内,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外观检测装置1中,一方面将与被检测物K直接接触的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及分类装置90、与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配置于搬送空间5内,另一方面关于第1、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50、75、82、86与影像处理装置92,因为将此等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5的外侧,故可使遭受被检测物污损的装置结构压抑至最小限度。
因此,如图2所示,凭借仅将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分类装置90、与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等所需要最小限度的装置结构拆卸,可进行此等装置结构、与上述搬送空间5内的清洗。再者,于图2中,表示排列供给装置10的仅拆卸盆钵11的状态。
此外,关于第1、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50、75、82、86,虽然以光源55与摄影机54等无法用水清洗的电子产品为主要结构,但是由于构成为将此等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5的外侧,故可防止此等因被检测物K而污损,可省去该等的清洗。
此外,上述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以及分类装置90,使其分别单元化,由于可将此组件为单位而进行拆装,故在将此等拆卸并于上述搬送空间5内进行清洗后,可以极短的时间实施再次组装各组件的作业。
尤其,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具有取像光学路径或照明光学路径等复杂的光学路径,在此等未单元化时,不仅在将其拆卸时甚至在再次组装时亦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无法迅速地进行作业。
如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外观检测装置1,可将在变更被检测物K时的清洗,与习知相比,以极短的时间进行,可实现降低检测所需的成本。
此外,配设于搬送空间5的外侧的第1、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50、75、82、86,于与配设于搬送空间5内的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之间,由于通过具液密性的窗部60、60、65,进行照明光与取像光的聚光与受光,故此等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之外,于拆卸上述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及分类装置90的状态下,可清洗上述搬送空间5内,即使实施以水灌注的清洗,亦无须担心因清洗水污损上述第1、第2、第3及第4取像组件50、75、82、86。
然而,当上述被检测物K为高活性医药品等的情形,由于会自此产生即使是少量亦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故必须更严密地防止粉粒体的飞散。
因此,在以高活性医药品等为被检测物K的情形时,如图9所示,除了上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检测装置1的构成的外,以构成为设置将空气送至上述第1、第2、第3及第4光学组件70、80、84、88的吹风机构、以及对上述搬送空间5内喷出雾状液体知喷出机构与回收搬送空间5内的装置的回收机构,同时将上述搬送空间5作为凭借上部框架3与围绕此的盖板、中间平板4、上部平板9、底部平板7及侧部平板8所隔成的具气密性的空间,且夹着中间平板4与底部平板7的上下两侧的空间分别气密状地隔离上述窗部60的外观检测装置1’为佳。
上述吹风机构,由设置于上述框架结构的外部的吹风装置100等所构成,例如通过管道等将空气送至上述各光学组件70、80、84、88的内部。由此,各光学组件70、80、84、88的内部,成为比搬送空间5内更高的压力(正压),可防止当被检测物于搬送时所产生的粉粒体侵入各光学组件70、80、84、88的内部。
上述喷出机构,构成为包含有将雾状液体喷出至上述搬送空间5内的液体喷出部110、及供给液体至该液体喷出部110的液体供给部111。而上述液体喷出部110,例如,由使所供给的液体成为物状并加以喷出的喷嘴所构成,于本实施例中配设于在上述上部框架3的上表面所设的盖板的4个角落。
上述回收机构,于上述上部框架3的外周围侧所设的盖板中,由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面的盖板的取出部120、及连结于该取出部120的具气密性的回收袋122所构成。
上述取出部120,具有为了连通上述搬送空间5与外部空间,而分别形成有于上述左右两侧面的盖板各1个取出口、及具有与该取出口大致相同口径的筒状构件,并由使其轴线以与取出口为同轴的方式,固设于左右两侧面的盖板的外部空间侧的连结构件121所构成,而上述回收袋122具气密性地连结于连结构件121。
此外,于上述左右两侧的盖板的搬送空间5侧,自比位于形成有上述取出口更下方的位置朝向上述搬送空间5侧延设有辅助台123。
另一方面,于设在上述上部框架3的盖板中,正面与背面侧的盖板由透明的构件所构成,如图10所示,于该盖板为了使上述搬送空间5与外部空间相连通,而形成有两对以两个为一对的操作口130。而且,于上述正面与背面侧的盖板的搬送空间5侧,分别以气密性地包覆上述各操作口130的方式安装有具气密性的防护手套131。再者,于图1、2、9及12中,虽然基于图示上的理由,将盖板的图示予以省略,但于图10中,特别将设于上部框架3的正面的盖板进行图示,且将该盖板的部分标示为组件符号140。
以下针对自具备以上构成的外观检测装置1’中取出各装置至清洗搬送空间5内为止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附着有粉粒体的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与分类装置90、及第1、第2、第3与第4光学组件70、80、84、88自搬送空间5内移动至上述回收袋122内,凭借密封回收袋122,在与外部空间隔离的状态下取出。作为一实施例,一边参照图11一边说明取出第2搬送装置40的过程。
首先,如图11(a)所示,作业人员通过操作口130且隔着上述防护手套131自支持板37拆卸第2搬送装置40,并放置于上述辅助台123上。接着,如图11(b)所示,将放置于辅助台123上的第2搬送装置40,通过取出口移动至回收袋122内。
接着,对图11(c)的以虚线所示的部分进行热密封,将回收袋122密封。而将回收袋122密封的方法,虽然并不限于热密封,但于利用热密封进行密封时,系选择由可进行热密封的素材所构成的回收袋。
然后,如图11(d)所示,通过将回收袋122的热密封的部分切断,利用回收袋122将第2搬送装置40在与外部空间隔离的状态下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同样地,关于其它装置,亦于与外部空间隔离的状态下,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再者,当拆卸的装置较轻时等,亦可不经由辅助台123移动至回收袋122内。
如此,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分类装置90、以及第1、第2、第3与第4光学组件70、80、84、88,不会暴露于外部空间,而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且凭借回收袋122自外部空间隔离。
接着,如图12所示,将液体自上述液体供给部111供给至上述液体喷出部110,并利用液体喷出部110将雾状的液体散布至搬送空间5内。由此,湿润搬送空间5内,使飘浮的粉粒体P藉由液体捕集而加以聚集,并堆积至上述支持板37或中间平板4上等。
于充分减少飘浮的粉粒体P后,开放搬送空间5并清洗内部。此外,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至外部空间的各装置,利用回收袋122以与外部空间隔离的状态下搬运至清洗室等,于该处进行清洗。
如上,根据此外观检测装置1’,由于搬送空间5内为密闭空间,故可将搬送被检测物K时所产生的粉粒体严密地封闭于搬送空间5内,可于搬送时防止外部空间的污染。
而且,将附着有因被检测物K所产生的粉粒体的排列供给装置10、第1搬送装置20、第2搬送装置40、分类装置90、以及第1、第2、第3与第4光学组件70、80、84、88系可以所谓「连袋取出」的方式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因此,例如,即使被检测物K少量亦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的高活性医药品,亦不会污染外部空间,可安全地取出。此外,由于作业人员未暴露在粉粒体之下,故可不穿着防护衣地进行作业,而提升作业性。
此外,由于对搬送空间5内进行所谓固定式湿润,使粉粒体不会飘浮,故于为了清洗内部而开放搬送空间5时,可防止粉粒体飞散至外部空间。由此,使外部空间不会因被检测物K所产生的粉粒体而污染,可进行清洗作业。此外,由于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不须穿袋防护衣就可确保人身的安全,故可使安全的确保与作业性的提升双方同时成立。
以上,虽然已针对本发明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可采取的具体态样,并不受限于此等。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自液体喷出部110喷出雾状的液体,而湿润搬送空间5内,亦可以射丛状喷出液体,冲洗掉附着于搬送空间5内或搬送空间5内的各装置的粉粒体。
此外,上述喷出机构,例如,亦可为以手持进行操作的手持式喷洗器等。此时,可隔着上述防护手套131进行操作,朝向搬送空间5内的任意位置喷洒液体。
此外,当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各装置时,虽然通过操作口130且隔着防护手套131保持各装置,亦可通过取出口且隔着回收袋122保持各装置。
此外,于自搬送空间5内取出各装置后,虽然让搬送空间5内湿润,亦可于取出各装置前让搬送空间5内湿润。如此,可防止附着于各装置的粉粒体的飞散。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的外观检测装置1’,由于是使搬送空间5内成为灭菌状态等而进行被检测物的搬送与检测,故于将经灭菌处理的零件设置于搬送装置5内时,亦可采用「连袋置入(bag-in)」的方式。
此外,例如,亦可于形成上述搬送空间5的平板设置进气口与排气口,通过进气口将气体自搬送空间5外供给至搬送空间5内,同时通过排气口将搬送空间5内的气体排气至搬送空间5外。此时,利用气体的供给量少于排气量,使搬送空间5内比外部空间压力为低(负压),又,所供给的气体与所排气的气体,系通过高效率粒子空气滤器(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加以清洁。
如此一来,于搬送空间5内所产生空气的流动而飘浮的粉粒体,与空气一起被排气口所吸引,并凭借高效率粒子空气滤器加以去除。因此,可使飘浮于搬送空间5内的粉粒体竭尽可能地变少。

Claims (9)

1.一种外观检测装置,构成具备有:
排列供给装置,其将多个被检测物排列成一列而加以供给;
搬送装置,其具有既定的搬送路径,并将自上述排列供给装置所供给的被检测物沿着该搬送路径进行搬送;
取像装置,其对凭借上述搬送装置搬送,且抵达设定于该上述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的影像进行取像;
影像处理装置,其分析凭借上述取像装置所取像的被检测物的影像并判别其良莠;及
分类装置,其根据判别结果,将凭借上述搬送装置所搬送的被检测物分类为良品与不良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配设于由隔板所分隔的闭塞空间即搬送空间内,取像装置及影像处理装置,则配设于搬送空间的外侧;
上述隔板,于与设定于上述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对峙的部分,设置由透明的构件所构成的窗部;
上述取像装置,构成为凭借上述搬送装置将被检测物的影像,通过窗部进行取像;
将由上述隔板所形成的上述搬送空间设为气密状的密闭空间,且于上述隔板配设为了具气密性的上述窗部;
同时于该搬送空间内设置将液体喷出至上述搬送空间内的手段;
而且,设置对上述喷出手段供给液体的供给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列供给装置、搬送装置及分类装置,使其全部或一部分能够装卸地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更设置有包括:
取出口,其用以使由上述隔板所形成的上述搬送空间与该空间的外侧空间连通而形成于上述隔板;
袋构件,其气密性地连结于该取出口且具气密性;
操作口,其用以使上述搬送空间与该搬送空间外侧的空间连通至上述隔板所形成;及
防护构件,其气密性地连结于该操作口且具气密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上述搬送空间的外侧,设置有通过上述窗部,照明上述搬送路径上的取像区域的照明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上述搬送空间内设置有具备将因位于上述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表面而反射的光,通过上述窗部引导至上述取像装置的取像光学路径的光学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装置,使其全部或一部分能够装卸地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上述搬送空间内设置有光学装置,该光学装置具备:取像光学路径,其将因位于上述取像区域内的被检测物表面而反射的光,通过上述窗部引导至上述取像装置;及照明光学路径,其自上述照明装置所照射的光,通过上述窗部引导至上述取像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装置,使其全部或一部分能够装卸地配设于上述搬送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装置,具有具气密性的框体,并于该框体内形成上述光学路径,
而且,构成为具备自外部将气体送至上述框体的内部空间的吹气手段,用以使框体的内部空间成为正压。
CN201110364802.7A 2010-11-26 2011-11-17 外观检测装置 Active CN102565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3172 2010-11-26
JP2010263172 2010-11-26
JPJP2010-263172 2010-11-26
JP2011-138189 2011-06-22
JPJP2011-138189 2011-06-22
JP2011138189A JP5814007B2 (ja) 2010-11-26 2011-06-22 外観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5067A CN102565067A (zh) 2012-07-11
CN102565067B true CN10256506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41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4802.7A Active CN102565067B (zh) 2010-11-26 2011-11-17 外观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14007B2 (zh)
KR (1) KR101800244B1 (zh)
CN (1) CN1025650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8430B2 (ja) * 2013-07-04 2017-11-29 ライオ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粉粒体検査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JP6381162B2 (ja) * 2017-05-26 2018-08-29 ライオ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粉粒体検査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CN107677686B (zh) * 2017-09-28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透过窗集成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设备
JP6943812B2 (ja) * 2018-06-12 2021-10-06 Ckd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ptp包装機及びptp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9444157A (zh) * 2018-12-25 2019-03-08 苏州凡目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划痕检测装置与方法
JP7332456B2 (ja) * 2019-12-10 2023-08-23 池上通信機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外観検査装置
CN112547512B (zh) * 2020-11-13 2022-04-29 安徽乐然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填充机械中药物计量检测装置
JP7189642B1 (ja) 2022-07-20 2022-12-14 株式会社ティー・エム・ピー 油揚の検査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6741A (ja) * 1998-07-27 2000-02-18 Satake Eng Co Ltd 粒状物の品質判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4045097A (ja) * 2002-07-09 2004-02-12 Ikegami Tsushinki Co Ltd 外観検査装置
CN201344898Y (zh) * 2009-01-16 2009-11-11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护套式样品架
CN101680845A (zh) * 2007-06-19 2010-03-24 快力胶囊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被检查物的搬送装置和外观检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7046A (ja) * 1988-09-26 1990-03-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密閉容器内の観察装置
JPH0763533A (ja) * 1993-08-25 1995-03-10 Kanebo Ltd 外観検査装置
US6757420B2 (en) * 1999-12-22 2004-06-29 Novartis Ag Inspection device for packages
JP3431904B2 (ja) * 2001-03-06 2003-07-28 株式会社メンテック 浮遊粉塵除去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2296191A (ja) * 2001-03-30 2002-10-09 Shionogi Qualicaps Co Ltd 錠剤の外観検査装置
JP2009161260A (ja) * 2007-12-28 2009-07-23 Nisshin Kasei Kk 錠剤の搬送装置、整列供給装置及び側面外観検査装置
JP2009233838A (ja) * 2008-03-28 2009-10-15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用ポートバッグの端末処理方法および端末処理装置
JP5583921B2 (ja) * 2009-04-09 2014-09-03 第一実業ビスウィル株式会社 外観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6741A (ja) * 1998-07-27 2000-02-18 Satake Eng Co Ltd 粒状物の品質判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4045097A (ja) * 2002-07-09 2004-02-12 Ikegami Tsushinki Co Ltd 外観検査装置
CN101680845A (zh) * 2007-06-19 2010-03-24 快力胶囊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被检查物的搬送装置和外观检查装置
CN201344898Y (zh) * 2009-01-16 2009-11-11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护套式样品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4007B2 (ja) 2015-11-17
CN102565067A (zh) 2012-07-11
JP2012127936A (ja) 2012-07-05
KR20120057524A (ko) 2012-06-05
KR101800244B1 (ko) 201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5067B (zh) 外观检测装置
CN103153493B (zh) 用于确定物体的污染的设备和方法
CN105744710A (zh) 除尘除静电设备
US10525458B2 (en) Clean air device and air cleaning unit inspecting method
US11307132B2 (en) Integrated biocontainment cell sorter
US10843183B2 (en) Isolation device with built-in particle counter
US20040028561A1 (en)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mail stream
CN105196313A (zh) 一种双面层流操作的无菌检查工艺隔离器
JP4761497B2 (ja) アイソレーター
JP6374133B1 (ja) フィルター漏れ監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粒子分離機
CN109124487B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lark Safety cabinets, fume cupboards and other containment systems
US10072861B2 (en) Clean work device
KR101723516B1 (ko) 돔형 집진장치
JP5981833B2 (ja) Ptp包装機
KR101057489B1 (ko) 카트리지필터를 구비한 건식 에어샤워장치
JP2014140314A (ja) 微生物検出システム及び微生物検出方法
WO2016085032A1 (ko) 집진 시스템
WO2020105875A1 (ko) 대칭 가스 분사를 이용한 파티클 제거 장치
CN207923663U (zh) 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传感器及包括该传感器的粉尘检测仪
KR20090092188A (ko) 정제약 계수 포장기의 비산분진 포집장치
CN214962807U (zh) 一种口罩生产系统
CN218916986U (zh) 医用防护品检测切片装置
CN113414186A (zh) 一种清洁系统和滤清器清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