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508B - 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 Google Patents

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5508B
CN102555508B CN201110393517.8A CN201110393517A CN102555508B CN 102555508 B CN102555508 B CN 102555508B CN 201110393517 A CN201110393517 A CN 201110393517A CN 102555508 B CN102555508 B CN 102555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d
printed layers
cushion
opening portion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35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5508A (zh
Inventor
须贝圭吾
百濑成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96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030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96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63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8Means for treating work or cutting member to facilitate cutting
    • B26D7/084Means for treating work or cutting member to facilitate cut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articles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e.g. using cutters of different sh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2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3/00Component parts of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3/02Scales; Di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08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using both translucent and non-translucent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2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 B41J2002/022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continuous 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4Backlit symb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60Structural details of dashboards or instruments
    • B60K2360/68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695Di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形成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漏光和/或印刷层破损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该印刷物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107)以预定图形设置印刷层(109)的步骤;和在开口部形成区域设置贯通基材以及印刷层的开口部(111)的步骤。还具有在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印刷层接触地设置对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108)的步骤。

Description

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背景技术
例如,车载用的仪表板通过以预定的图形在基材上成膜遮光部等印刷层而形成。在这种印刷物中,根据用途而设有贯通孔等开口部。该开口部通过例如冲切等形成,但可能会因印刷层的材质和/或厚度而在冲切时印刷层产生破损。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开口部的形成区域,公开了通过将印刷层形成得较薄以减小在冲孔时对印刷层造成的损伤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2723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
需要使印刷层形成得较薄的区域比模具大,所以在冲孔后的印刷层上会残存较薄的区域,有可能从该部分发生漏光。
另外,即使是形成得比其他的区域薄的印刷层,因印刷层的材质和/或开口部的形成区域的厚度,也难说能够可靠地抑制破损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形成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漏光和/或印刷层破损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面的构成。
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材以预定图形设置印刷层的步骤;在开口部形成区域设置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步骤;和在所述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的步骤。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方法中,缓冲层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的冲击的一部分以缓和对印刷层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印刷层的破损。另外,在本发明中,缓冲层是局部设置的,所以能够降低形成缓冲层时的材料费,并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能够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以比所述印刷层小的硬度设置所述缓冲层的步骤。
由此,在本发明中,缓冲层与印刷层相比大幅变形,能够有效地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的一部分。
在该结构中,例如,优选:以铅笔硬度H以上的硬度设置所述印刷层,以小于铅笔硬度H的硬度设置所述缓冲层。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将所述缓冲层相对于所述印刷层在与形成所述开口部时的加工开始侧相反一侧接触地设置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从加工开始侧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也施加于位于相反一侧的缓冲层,缓冲层负担该冲击,所以能够减轻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
另外,在采用了缓冲层相对于印刷层在加工开始侧接触地设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冲孔工具能够在到达印刷层之前与缓冲层接触而使缓冲层吸收、负担冲击,所以能够缓和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
在上述的构成的制造方法中,适于采用将所述缓冲层的侧面设置成随着朝向上面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状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在覆盖缓冲层而形成印刷层时,缓冲层的侧面与上面的交叉部变为边缘而在印刷层产生应力集中,在印刷层产生龟裂等破损。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使用与所述印刷层的印刷图形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设置所述缓冲层的步骤。
由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另行输入缓冲层的形成位置等信息,能够降低缓冲层的形成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以液滴排出方式对所述印刷层以及所述缓冲层进行成膜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能够以最低限度的材料高效地形成缓冲层,并且能够使用同一液滴排出装置对印刷层以及缓冲层进行成膜,能够有助于制造效率的提高。
而且,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材设置印刷层的成膜装置,制造设置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印刷物,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成膜装置使其在所述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装置中,缓冲层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的冲击的一部分以缓和对印刷层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印刷层破损。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缓冲层以与所述印刷层相比小的硬度来设置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缓冲层与印刷层相比大幅变形,能够有效地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的一部分。
在该情况下,例如,优选:以铅笔硬度H以上的硬度设置所述印刷层,以小于铅笔硬度H的硬度设置所述缓冲层。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缓冲层相对于所述印刷层在与形成所述开口部时的加工开始侧相反一侧接触地设置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从加工开始侧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也施加于位于相反一侧的缓冲层,该缓冲层负担该冲击,所以能够减轻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
另外,在采用了缓冲层相对于印刷层在加工开始侧接触地设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冲孔工具能够在到达印刷层之前与缓冲层接触而使缓冲层吸收、负担冲击,所以能够缓和施加于印刷层的冲击。
在上述的构成的制造装置中,适于采用所述缓冲层的侧面设置成随着朝向上面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状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在覆盖缓冲层而形成印刷层时,缓冲层的侧面与上面的交叉部变为边缘而在印刷层产生应力集中,在印刷层产生龟裂等破损。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上述控制装置使用与所述印刷层的印刷图形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来设置所述缓冲层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另行输入缓冲层的形成位置等信息,能够降低缓冲层的形成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适于采用以液滴排出方式对所述印刷层以及所述缓冲层进行成膜的构成。
由此,在本发明中,能够以最低限度的材料高效地形成缓冲层,并且能够使用同一液滴排出装置对印刷层以及缓冲层进行成膜,能够有助于制造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设有印刷层,设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设置有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物中,缓冲层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的冲击的一部分以缓和对印刷层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印刷层破损。另外,在本发明中,缓冲层是局部设置的,所以能够降低形成缓冲层时的材料费,并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能够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
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材设置印刷层的步骤;设置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步骤;和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整面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的步骤。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方法中,缓冲层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的冲击的一部分以缓和对印刷层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印刷层破损。
而且,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材设置印刷层的成膜装置,制造设置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印刷物,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成膜装置,使得其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整面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物制造装置中,缓冲层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的冲击的一部分以缓和对印刷层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印刷层破损。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设有印刷层,设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整面地设置有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物中,缓冲层负担在设置开口部时施加的冲击的一部分以缓和对印刷层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印刷层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印刷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滑架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滑架的概略构成的仰视图。
图4是液滴排出头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光照射单元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物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的制造步骤的图。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印刷物制造装置)        8:控制装置
9:液滴排出头(成膜装置)         107:树脂基板(基材)
108:缓冲层   109:图像层(印刷层)    111: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下面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容易理解,使各结构的缩小比例尺和/或个数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首先,关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在制造印刷物时使用的印刷物制造装置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印刷装置(印刷物制造装置)1,在对支撑体(基材)P上排出光硬化(固化)型墨液后,对所排出的光硬化型墨液进行光照射而使该光硬化型墨液硬化,在支撑体P上描绘文字、数字和/或各种图案等。
该印刷装置1构成为具备:载置支撑体P的基台2;将基台2上的支撑体P在图1中的X方向上输送的输送装置3;排出光硬化型墨液的液滴排出头(未图示);具备多个该液滴排出头而成的滑架4;和使该滑架4在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移动的送给装置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输送装置3与送给装置5,构成使支撑体P与滑架4分别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移动装置。
输送装置3构成为具备设置于基台2上的工件载置台6以及载置台移动装置7。工件载置台6设置成能够通过载置台移动装置7在基台2上在X方向上移动,通过例如真空吸附机构将在制造步骤中从配置于印刷装置1的上游侧的输送装置(未图示)输送的支撑体P保持在XY平面上。载置台移动装置7构成为,具备滚珠丝杠或者线性导轨等轴承机构,基于从控制装置8输入的、表示工件载置台6的X坐标的载置台位置控制信号,使工件载置台6在X方向上移动。
图2以及图3是滑架4的说明图,图2是侧剖视图,图3是仰视图。如图所示,滑架4是能够移动地安装于送给装置5的矩形板状的构件,在底面4a侧以沿着Y方向排列的状态保持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液滴排出头(成膜装置)9。
这多个液滴排出头9(9Y、9C、9M、9K、9W)如后所述具备很多(多个)喷嘴,基于从控制装置8输入的描绘数据和/或驱动控制信号,排出光硬化型墨液的液滴。另外,这些液滴排出头9(9Y、9C、9M、9K、9W)分别排出与Y(黄色)、C(青绿色)、M(洋红色)、K(黑色)相对应的光硬化型墨液以及透明色或者白色(W)的光硬化型墨液,在各液滴排出头9,如图1所示,经由滑架4连接有管(配管)10。
在与Y(黄色)相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Y,经由管10连接有填充、储藏了Y(黄色)用的光硬化型墨液的第1罐(容器)11Y,由此从该第1罐11Y向液滴排出头9Y供给Y(黄色)用的光硬化型墨液。
同样,在与C(青绿色)相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C连接有填充了C(青绿色)用的光硬化型墨液的第2罐11C,在与M(洋红色)相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M连接有填充了M(洋红色)用的光硬化型墨液的第3罐11M,在与K(黑色)相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K连接有填充了K(黑色)用的光硬化型墨液的第4罐11K,在与W(透明或者白色,在这里设为透明的)相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W连接有填充了W(透明)用的光硬化型墨液的第5罐11W。通过这样的构成向各液滴排出头9供给对应的光硬化型墨液。
在这些液滴排出头9Y、9C、9M、9K、9W、管(配管)10、罐11Y、11C、11M、11K、11W,在各色(Y、C、M、K、W)的系统分别设有加热器等加热单元(未图示)。即,在每种色的系统中,在液滴排出头9、管10、罐11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使光硬化型墨液的粘度降低而提高其流动性的加热单元,由此将光硬化型墨液调整为从液滴排出头9排出的排出性良好。
在这里,光硬化型墨液为例如紫外线硬化型的墨液等接受预定波长的光而硬化的类型,含有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和与各色相对应的颜料,进而根据需要配合有表面活性剂和/或热自由基聚合阻止剂等各种添加剂。另外,这样的光硬化型墨液通常根据其成分(配合)等而使其所吸收的光(紫外线)的波长区域等不同,所以硬化波长的最佳值、即最佳硬化波长也因每种墨液而不同。
图4是液滴排出头9的概略构成图。图4(a)是从工件载置台6侧观察液滴排出头9所见的俯视图,图4(b)是液滴排出头9的局部立体图,图4(c)是液滴排出头9的1个喷嘴的量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a)所示,液滴排出头9将多个(例如180个)喷嘴N在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方向上排列,通过这多个喷嘴N形成了喷嘴列NA。另外,在图中表示了1列的量的喷嘴,但设置于液滴排出头9的喷嘴数以及喷嘴列数能够任意变更,例如也可以在Y方向上设置多列在X方向上排列的喷嘴列NA。
另外,如图4(b)所示,构成为具备:设有与管10连接的材料供给孔20a的振动板20;设置有喷嘴N的喷嘴板21;设置于振动板20与喷嘴板21之间的储存部(储液部)22;多个分隔壁23;和多个腔室(液体室)24。喷嘴板21的表面(底面)成为形成了多个喷嘴N的喷嘴面21a。在振动板20上,与各喷嘴N相对应地配置有压电元件(驱动元件)PZ。压电元件PZ包括例如压电元件。
在储存部22中,填充有经由材料供给孔20a供给的光硬化型墨液。腔室24由振动板20、喷嘴板21和一对分隔壁23包围而形成,相对于各喷嘴N一一对应地设置。另外,向各腔室24,经由设置于一对分隔壁23之间的供给口24a,从储存部22导入光硬化型墨液。
另外,如图4(c)所示,压电元件PZ,通过一对电极26夹持压电材料25,构成为通过向一对电极26施加驱动信号,使得压电材料25收缩。因此,配置有这样的压电元件PZ的振动板20与压电元件PZ一体地同时向外侧(腔室24的相反一侧)挠曲,由此使得腔室24的容积增大。
由此,与增大的容积的量相当的光硬化型墨液从储液部22经由供给口24a流入腔室24内。另外,当从这样的状态停止向压电元件PZ施加驱动信号时,压电元件PZ与振动板20一并返回到原来的形状,腔室24也返回到原来的容积。由此,腔室24内的光硬化型墨液的压力上升,从喷嘴N向支撑体P排出光硬化型墨液的液滴L。
另外,包括这样的构成的液滴排出头9配置成,其喷嘴板21的底面即喷嘴N的形成面(喷嘴面)NS如图2所示以与滑架4的底面4a相比靠下侧的方式从该底面4a突出。
另外,在滑架4,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夹着排列的多个(在图中为5个)液滴排出头9而在两侧相邻地配置有光照射单元12。即,光照射单元12沿着在Y方向上排列的液滴排出头9的排列方向,分别配置在其两侧。
这些光照射单元12是用于使光硬化型墨液硬化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LED(发光二级管)。但是,在本发明中,光照射单元12只要能够出射促进光硬化型墨液的聚合的波长的光、则不限定于LED,其以外也能够将例如激光二极管(LD)、水银灯、金属卤素灯、氙灯、受激准分子灯(excimer lamp)等作为光照射单元12使用。例如,在作为光硬化型墨液而使用紫外线硬化型墨液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出射紫外线的各种光源。
本实施方式的包括LED的光照射单元12所照射的光是具有包括液滴排出头9所排出的光硬化型墨液的最佳硬化波长的频带(波段)的光。即,如前所述,假定各光硬化型墨液的最佳硬化波长因其成分(配合)等而不同,但通过照射上述那样的光,也就照射了具有各光硬化型墨液的最佳硬化波长的光。
图5是光照射单元12的说明图。在光照射单元12中,光源13a使用例如图5(a)所示的市售的LED,但更优选使用如图5(b)所示将元件主干侧面加工为长方形和/或正方形等多边形的光源13b。即,该光源13b如图5(c)所示那样纵横整齐排列,作为矩形状的较大的一个光照射源(光照射单元12)而安装于滑架4加以使用。此时,各光源13b如图5(b)所示形成为俯视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由此在纵横整齐排列时以高密度配置。因此,所形成的光照射源(光照射单元12)的光量变得足够多。
另外,光照射单元12如图5(c)所示,是以与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的喷嘴列NA的长度相对应、变为与该长度大致相同长度的方式排列光源13b而形成的。而且,这些光源13b配置为,相邻的一对光源13b之间15与多个喷嘴N的相邻的一对喷嘴N之间16相对应。
通过这样的构成,光照射单元12能够对从喷嘴N排出的光硬化型墨液可靠地照射来自光源13b的光。即,避免了下述不良情况:在喷嘴N处于与光源13b之间15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未充分地对从该喷嘴N排出的墨液照射来自光源13b的光。
另外,在图5(c)中,记载了喷嘴N与光源13b以1∶1配置,但实际喷嘴N与光源13b相比要小得多,因此1个光源13b与多个喷嘴相对应。在该情况下,也如前所述,构成为相邻的一对光源13b之间15与相邻的一对喷嘴N之间16相对应。
另外,在图5(c)中,形成有2列沿着喷嘴列NA的光源13b的列,但当然也可以是1列,也可以是3列以上。进而,在图5(c)中将光照射单元12作为单一的光源组而表示,但也可以如图3所示,由多个光源组构成一个光照射单元12。
而且,这种包括光源13b的光照射单元12,以图5(b)所示的光源13b的发光面14如图2所示那样与滑架4的底面4a大致为同一平面的方式安装于滑架4。由此,光照射单元12的发光面位于比对应的液滴排出头9的喷嘴面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下述不良情况:在液滴排出头9中,从光照射单元12照射的光照射到喷嘴N,使喷嘴N内的墨液硬化而产生喷嘴堵塞。
另外,在滑架4,在光照射单元12的附近设有冷却单元(未图示)。冷却单元使用使冷却水循环的方式的冷却单元和/或包括珀尔帖元件的冷却单元等众所周知的冷却单元。通过将这样的冷却单元配置于光照射单元12的附近,抑制包括LED的光源13b(13a)因自身和/或周边的热量而劣化、寿命下降的情况,谋求光照射单元12的长寿命化。
返回到图1,使滑架4移动的送给装置5是设为例如跨过基台2的桥梁结构的装置,相对于Y方向以及与XY平面正交的Z方向,具备滚珠丝杠或者线性导轨等轴承机构。基于这样的结构,送给装置5基于从控制装置8输入的、表示滑架4的Y坐标以及Z坐标的滑架位置控制信号,使滑架4在Y方向上移动并且也使其在Z方向上移动。
控制装置8向载置台移动装置7输出载置台位置控制信号,向送给装置5输出滑架位置控制信号,还向液滴排出头9的驱动电路基板(未图示)输出描绘数据以及驱动控制信号。由此,控制装置8为了使支撑体P与滑架4相对移动,进行由工件载置台6的移动所实现的支撑体P的定位工作以及由滑架4的移动所实现的液滴排出头9的定位工作的同步控制,还使液滴排出头9进行液滴排出工作,由此将光硬化型墨液的液滴配置于支撑体P上的预定的位置。另外,该控制装置8,独立于使液滴排出头9进行液滴排出工作地,也另行使光照射单元12进行光照射工作。
印刷装置1为上面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6对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制造出的印刷物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用计量仪表的仪表板(仪表文字盘)作为印刷物而进行例示。
对于该印刷物100构成为,具有透明透光部103、着色透光部104、105、遮光部106和开口部111的设计。
透明透光部103是光透射的透明的部位,构成刻度和/或文字。着色透光部104是例如光透射的蓝色的部位,是显示方向指示器的指示方向的显示部。着色透光部105是例如光透射的黄色的部位,是显示档位的显示部。遮光部106是光不透射的黑色的部位,是刻度和/或文字的背景部。开口部111贯通印刷物100而形成,是供旋转轴(未图示)插通的部位,该旋转轴支撑着仪表指示针地旋转。
仪表板100如图7的放大剖视图所示,具有:透明性的树脂基板(基材)107;设置于该树脂基板107的背面107b、与着色透光部104、105以及遮光部106的颜色相对应的图像层(印刷层)109;和缓冲层108。
树脂基板107由聚碳酸酯和/或PET等透明性的树脂构成。在树脂基板107的表面侧,根据用途,形成有用于消除通过外光而产生的光泽的光泽消除层。
缓冲层108通过在开口部111的形成预定位置(开口部形成区域)以及其周围的树脂基板107的背面107b涂敷透明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形成,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使其硬化,由此以例如小于铅笔硬度H、更详细地说为铅笔硬度B~2B的程度成膜。另外,缓冲层108设置成侧面随着朝向成膜时的上面(在图7中为下面)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状。
图像层109具有:在着色透光部104的位置涂敷蓝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成膜的蓝色部109B;在着色透光部105的位置涂敷黄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成膜的黄色部109Y;和在作为着色透光部104、105以及透明透光部103以外的区域的遮光部106的位置涂敷黑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成膜的黑色部109K。黑色部109K设置成在开口部形成区域与缓冲层108的与树脂基板107相反侧接触。
透明透光部103由通过未成膜黑色部109K而设置的开口来形成。这些蓝色部109B、黄色部109Y、黑色部109K,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使各色的光硬化型墨液硬化,由此以例如铅笔硬度H以上、更详细地说为铅笔硬度2H~H的程度成膜。
开口部111是在上述印刷装置1进行印刷处理之后,通过未图示的冲切装置以贯通树脂基板107、缓冲层108、图像层109(黑色部109K)的方式冲切而形成的。
接下来,参照图8对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以及冲切装置制造印刷物100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控制装置8,在树脂基板107的背面107b上,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的液滴排出头9对开口部111的形成预定位置及其周围排出、涂敷透明色的光硬化型墨液,并且从光照射单元12照射例如紫外线使该墨液硬化,由此成膜为缓冲层108。
此时,控制装置8基于图像层109的印刷图形的位置信息以及开口部111的配置信息,来设定形成缓冲层108的位置,使光硬化型墨液从液滴排出头9排出。
接下来,在成膜了的缓冲层108上,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依次进行黑色、蓝色、黄色的光硬化型墨液的向预定位置的涂敷、光照射,由此如图8(b)所示,成膜为图像层109(在图8中仅图示黑色部109K)。此时,如果以例如黄色、黑色的顺序进行排出、硬化,则深色的墨滴会相对于浅色的墨滴渗入,渗入了的深色很显眼,所以边界轮廓变得不鲜明;但如果相反先从深色的墨液开始进行排出、硬化,则能够通过显眼的颜色预先形成边界轮廓,所以能够鲜明地形成边界轮廓,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在树脂基板107上成膜缓冲层108以及图像层109后,在冲压装置等冲切装置中,在设置冲切模具M使得其处于与开口部111的形成区域相对的位置后(参照图8(b)),如图8(c)所示,使冲切模具M从图像层109侧向树脂基板107侧移动(下降)而依次冲切图像层109(黑色部109K)、缓冲层108、树脂基板107而形成开口部111。
在这里,在冲切时,设置于图像层109的背面侧的缓冲层108变形以负担伴随着与冲切模具M的接触而施加于图像层109(黑色部109K)的冲击的一部分,缓和了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仅为印刷物的结构以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除此以外相同,所以将相同部分的说明省略,参照图9以及图10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下面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容易理解,使各结构的缩小比例尺和/或个数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仪表板100,如图9的放大剖视图所示,具有:透明性的树脂基板(基材)107;设置于该树脂基板107的背面107b的透明色的缓冲层108;和设置于缓冲层108的与树脂基板107相反一侧的、与着色透光部104、105以及遮光部106的颜色相对应的图像层(印刷层)109。
树脂基板107由聚碳酸酯和/或PET等透明性的树脂构成。在树脂基板107的表面侧,根据用途,形成有用于消除通过外光而产生的光泽的光泽消除层。
缓冲层108通过在树脂基板107的背面107b的整面涂敷透明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形成,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使其硬化,由此以例如小于铅笔硬度H、更详细地说为铅笔硬度B~2B的程度成膜。
图像层109具有:在着色透光部104的位置涂敷蓝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成膜的蓝色部109B;在着色透光部105的位置涂敷黄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成膜的黄色部109Y;和在作为着色透光部104、105以及透明透光部103以外的区域的遮光部106的位置涂敷黑色的光硬化型墨液而成膜的黑色部109K。透明透光部103由通过未成膜黑色部109K而设置的开口来形成。这些蓝色部109B、黄色部109Y、黑色部109K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使各色的光硬化型墨液硬化,由此以例如铅笔硬度H以上、更详细地说为铅笔硬度2H~H的程度成膜。
开口部111是在上述印刷装置1进行印刷处理之后,通过未图示的冲切装置以贯通树脂基板107、缓冲层108、图像层109的方式冲切而形成的。
接下来,参照图10对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以及冲切装置制造印刷物100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a)所示,在树脂基板107的背面107b上,通过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整面地排出、涂敷透明色的光硬化型墨液,并且从光照射单元12照射例如紫外线使其硬化,由此成膜为缓冲层108。
接下来,在成膜了的缓冲层108上,使用上述的印刷装置1,依次进行黑色、蓝色、黄色的光硬化型墨液的向预定位置的涂敷、光照射,由此如图10(b)所示,成膜为图像层109。此时,如果以例如黄色、黑色的顺序进行排出、硬化,则深色的墨滴会相对于浅色的墨滴渗入,渗入了的深色很显眼,所以边界轮廓变得不鲜明;但如果相反地先从深色的墨液开始进行排出、硬化,则能够通过显眼的颜色预先形成边界轮廓,所以能够鲜明地形成边界轮廓,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在树脂基板107上成膜缓冲层108以及图像层109后,在冲压装置等冲切装置中,设置冲切模具M使得其位于与开口部111的形成区域相对的位置后(参照图10(b)),如图10(c)所示,使冲切模具M从图像层109侧向树脂基板107侧移动(下降)而依次冲切图像层109、缓冲层108、树脂基板107而形成开口部111。
在这里,在冲切时,设置于图像层109的背面侧的缓冲层108变形以负担伴随着与冲切模具M的接触而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的一部分,缓和了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
实施例
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按下面的条件实施。
在对于以50μm的厚度成膜了图像层109、分别以4μm、8μm、10μm、13μm、18μm的厚度成膜了缓冲层108的印刷物100形成了开口部111后,对于以10μm、13μm、18μm的厚度成膜了缓冲层108的印刷物100在图像层109未产生缺口和/或裂纹,但对于将缓冲层108的厚度设以4μm、8μm的印刷物100的图像层109,在冲切出的开口部111的周边产生缺口和/或裂纹。
因此,缓冲层108的厚度,优选相对于图像层109的厚度设为20%以上。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缓冲层108负担在冲切加工时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以减轻对图像层109的负荷,所以在形成开口部111时,也能够防止漏光和/或图像层109产生龟裂等破损。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比图像层109小的硬度设置了缓冲层108,所以即使在对缓冲层108以及图像层109施加了相同程度的冲击、负荷的情况下,由于缓冲层108与图像层109相比大幅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减轻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负荷。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缓冲层108局部设置于开口部形成预定位置及其周围,所以能够降低形成缓冲层108时的材料费,并且能够缩短缓冲层108的成膜所需的作业时间,能够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基于与图像层109的印刷图形有关的信息以及开口部111的配置信息,控制装置8设定形成缓冲层108的位置,所以不需要另行输入缓冲层108的形成位置等信息,能够降低缓冲层108的形成所需的作业时间。
加之,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液滴排出方式对缓冲层108以及图像层109这两方进行成膜,所以能够以最低限度的材料高效对缓冲层108以及图像层109进行成膜,并且能够使用同一印刷装置1,能够有助于制造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缓冲层108整面地设置于树脂基板107,所以即使在因设计变更等而变更开口部111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变更后的位置有效地减轻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负荷以防止产生破损。
上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在上述的例子中所表示的各构成构件的各种形状和/或组合等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为以使用印刷装置1的液滴排出方式来设置缓冲层108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通过光刻法等来设置缓冲层108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设为以使用印刷装置1的液滴排出方式来设置缓冲层108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通过旋转涂敷法和/或浸渍(dip)法、印刷法等来设置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缓冲层108相对于图像层109在与冲切时的加工开始侧相反一侧接触地设置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缓冲层108相对于图像层109在冲切时的加工开始侧接触地设置的构成。
在该情况下,冲切模具M能够在到达图像层109之前与缓冲层108接触而使缓冲层108吸收、负担冲击,所以能够缓和施加于图像层109的冲击,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Claims (18)

1.一种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材以预定图形设置印刷层的步骤;
在开口部形成区域设置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步骤;
在所述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比所述印刷层小的硬度来设置所述缓冲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铅笔硬度H以上的硬度来设置所述印刷层,以小于铅笔硬度H的硬度来设置所述缓冲层。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印刷层在与形成所述开口部时的加工开始侧相反一侧接触地设置所述缓冲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缓冲层的侧面设置成随着朝向上面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与所述印刷层的印刷图形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来设置所述缓冲层。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液滴排出方式对所述印刷层以及所述缓冲层进行成膜。
8.一种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材以预定图形设置印刷层的成膜装置,制造在开口部形成区域设置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印刷物,
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成膜装置使其在所述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缓冲层以小于所述印刷层的硬度来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印刷层以铅笔硬度H以上的硬度来设置,使所述缓冲层以小于铅笔硬度H的硬度来设置。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缓冲层相对于所述印刷层在与形成所述开口部时的加工开始侧相反一侧接触地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缓冲层的侧面设置成随着朝向上面而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状。
13.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使用与所述印刷层的印刷图形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有关的信息,来设置所述缓冲层。
14.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液滴排出方式对所述印刷层以及所述缓冲层进行成膜。
15.一种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设有印刷层,设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形成区域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设置有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16.一种印刷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材设置印刷层的步骤;
设置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步骤;
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整面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的步骤。
17.一种印刷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材设置印刷层的成膜装置,制造设置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的印刷物,
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成膜装置,使其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整面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18.一种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设有印刷层,设有贯通所述基材以及所述印刷层的开口部,
与所述印刷层接触地整面地设置对在设置所述开口部时施加于所述印刷层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层。
CN201110393517.8A 2010-12-02 2011-12-01 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Active CN102555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9678/2010 2010-12-02
JP2010269679A JP5803094B2 (ja) 2010-12-02 2010-12-02 印刷物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物製造方法
JP2010269678A JP5716368B2 (ja) 2010-12-02 2010-12-02 印刷物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物製造方法
JP269679/2010 2010-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508A CN102555508A (zh) 2012-07-11
CN102555508B true CN102555508B (zh) 2015-07-29

Family

ID=46162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3517.8A Active CN102555508B (zh) 2010-12-02 2011-12-01 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9093B2 (zh)
KR (1) KR101900289B1 (zh)
CN (1) CN102555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0240B2 (ja) 2014-07-25 2018-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DE102016015481A1 (de) * 2016-12-23 2018-06-28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Dekorelement, Modul und Kraftfahrzeug-Zierbau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BS20010002A1 (it) * 2001-01-11 2002-07-11 Silvano Bacciottini Macchina perfezionata per la cordonatura perforazione o taglio circolare di carta e simili
JPS5916779A (ja) * 1982-07-20 1984-01-27 Jeol Ltd カラ−印字又は印刷方式及び装置
JPH03266695A (ja) 1990-03-16 1991-11-27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貴金属カード
JPH04290787A (ja) * 1991-03-19 1992-10-15 Hitachi Maxell Ltd 放電破壊記録体
US5264172A (en) * 1991-11-08 1993-11-23 Kaumagraph Flint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 molded applique product
JPH0822586B2 (ja) * 1992-08-27 1996-03-06 理研ビニル工業株式会社 塗装感を有する化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4924Y (zh) * 1992-09-29 1993-06-02 毛志亮 书写复合印膜
JPH08207194A (ja) * 1995-02-01 1996-08-13 Ykk Kk 蓄光体
EP0816123B1 (en) * 1996-06-27 2009-02-18 Daiwa Seiko Inc. Member for fishing or sport tool
EP0836155A3 (en) * 1996-10-09 1999-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7150906B2 (en) * 2001-06-13 2006-12-19 Denso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086438A (ja) * 2002-08-26 2004-03-18 Brother Ind Ltd 成形部品、操作パネル、電子機器および成形部品の製造方法
WO2004083268A1 (ja) * 2003-03-20 2004-09-30 Tokuyama Corporation 重合硬化性組成物
JP4127239B2 (ja) 2004-05-11 2008-07-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板の製造方法
JP4827450B2 (ja) 2005-07-15 2011-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0464A (ja) 2005-07-29 2007-02-0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8450A (ja) 2005-10-28 2007-05-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GB0523163D0 (en) * 2005-11-14 2005-12-21 Suisse Electronique Microtech Patterning of conductive layers with underlying compressible spacer layer or spacer layer stack
JP5028862B2 (ja) 2006-05-24 2012-09-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03529B2 (ja) 2006-10-25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0588555C (zh) * 2006-11-28 2010-02-10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模内标签注塑片材的套色印刷工艺
US20080184930A1 (en) 2007-02-01 2008-08-07 Koji Furukawa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4934473B2 (ja) 2007-02-01 2012-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213449A (ja) 2007-02-06 2008-09-18 Fujifilm Corp 下塗り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66710B2 (ja) 2007-02-08 2012-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925457B2 (ja) 2007-10-16 2012-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142866B2 (en) 2007-08-29 2012-03-27 Denso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mposition of ink used by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265165B2 (ja) 2007-09-28 2013-08-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76028A (ja) * 2008-09-25 2010-04-08 Fujifilm Corp 積層フィルム
EP2392816B1 (en) * 2010-06-03 2013-10-09 Delphi Technologies Holding S.à.r.l. Stress Relief in Pressurized Fluid Flow System
CN103874668A (zh) * 2011-08-23 2014-06-18 Hoya株式会社 强化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和强化玻璃基板
US8557632B1 (en) * 2012-04-09 2013-10-15 Monolithic 3D Inc.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tructure
KR20140124940A (ko) * 2013-04-16 2014-10-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너기판, 도너기판을 이용한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00289B1 (ko) 2018-09-19
CN102555508A (zh) 2012-07-11
KR20120060748A (ko) 2012-06-12
US9139093B2 (en) 2015-09-22
US20120142509A1 (en)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4803B1 (ko) 박막형성방법 및 박막형성장치
TWI704016B (zh) 油墨塗佈裝置及油墨塗佈方法
CN104330912A (zh) 一种母板、对盒后的母板、对应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KR101848125B1 (ko) 베젤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이에 따라 형성된 베젤 패턴 및 베젤 패턴을 포함하는 기판
CN102555508B (zh) 印刷物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装置以及印刷物
CN1728319A (zh) 成型材料转移方法和衬底结构
KR102563456B1 (ko) 막형성방법 및 막형성장치
KR20160021148A (ko) 박막형성방법 및 박막형성장치
KR20090065038A (ko) 유연성 레이저 조사영역을 이용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실링방법
KR101874158B1 (ko) 베젤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이에 따라 형성된 베젤 패턴 및 베젤 패턴을 포함하는 기판
KR102286476B1 (ko) 유리 기판 절단 방법 및 도광판 제조 방법
KR100956355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JP5716368B2 (ja) 印刷物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物製造方法
JP5240466B2 (ja) Fpd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112123960B (zh) 一种打印导光点的导光板制作方法
KR20140067895A (ko) 기판제조방법 및 기판제조장치
CN101339267B (zh) 多重加工区域的组合方法
JP2008098001A (ja) リブパターン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ブ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803094B2 (ja) 印刷物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物製造方法
KR20150130836A (ko) 잉크젯 마킹방법 및 잉크젯 마킹 시스템
JP2007033589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塗布装置
JP2006133671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薄膜の成膜方法
US20090147538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laser process patterns on an incident pla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484251B1 (ko) 도광판 제조용 코어 금형의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161920A (ja) 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