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1394A - 脚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脚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1394A
CN102551394A CN2011104017703A CN201110401770A CN102551394A CN 102551394 A CN102551394 A CN 102551394A CN 2011104017703 A CN2011104017703 A CN 2011104017703A CN 201110401770 A CN201110401770 A CN 201110401770A CN 102551394 A CN102551394 A CN 102551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stool
main body
connecting rod
pedestal
seat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17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1394B (zh
Inventor
久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715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805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714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096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51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1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1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13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搁腿面的角度的脚凳装置。可经由连杆机构(20)使脚凳主体(10)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转动。脚凳主体(10)具有连杆机构(20)所连接的脚凳框架(13)、配置于搁腿面(S)的背面的脚凳基座(14)、及可改变脚凳基座(14)相对于脚凳框架(13)的相对角度的连接臂(15)。脚凳基座(14)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7),脚凳框架(13)具有可在长孔(17)内滑动的连接销(18)。在使用位置,可一边维持脚凳主体(10)相对于座垫(2)的打开角度一边通过连接臂(15)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并且可通过长孔(17)和连接销(18)使搁腿面(S)沿前后方向滑动。

Description

脚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搁腿面的脚凳主体可在沿座垫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与朝向座垫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的脚凳(腿凳)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脚凳装置,具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脚凳主体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座垫可转动地连接。此外,脚凳主体具备连杆机构所连接的基部、和可相对于该基部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且配置于搁腿面的背面的滑动部。滑动部通过设置于脚凳装置上的操作部可调节至前后方向的任意位置。由此,可在使用位置处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相对于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将脚凳主体在前后方向的任意位置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9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脚凳装置通过经由连杆机构的从收纳位置至使用位置的移动,使脚凳主体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变化。因此,搁腿面的角度基本上由脚凳主体相对于座垫的打开角度决定。例如,当乘员想成为将腿大幅度抬高的舒适姿势时,必然使脚凳主体大幅度打开,搁腿面接近水平。这样,根据乘员的希望,调节最适合的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即,调节搁腿面的角度。但是,根据乘员的体格差异、身体的硬度、基本落座姿势的习惯(是深座还是浅座)等,乘员的最适合的腿载置角度不同。另外,即使是同一乘员,也有时例如想改变膝盖的弯曲角度等,在维持腿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改变落座姿势。这样,即使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定,若能够调节搁腿面的角度,那么脚凳主体也会自然地与乘员的腿适合,所以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在使用位置可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前后方向位置,但不能在使用位置调节搁腿面的角度。这样,不能应对上述那样的乘员的体格差异、身体的硬度、基本落座姿势的习惯等个人差异、基于同一乘员的落座姿势的改变等引起的合适的搁腿面的角度变化,舒适性有限。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搁腿面的角度的脚凳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脚凳装置,具有搁腿面的脚凳主体可在沿座垫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与朝向所述座垫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脚凳主体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座垫可转动地连接。在本发明中,水平方向是指横向方向,不限于笔直地水平延伸的状态,也包括一定程度倾斜的状态。所述脚凳主体具有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的脚凳框架、配置于所述搁腿面的背面的脚凳基座、及连接所述脚凳框架和所述脚凳基座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具有可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的连接臂。而且,在所述使用位置,经由所述连接臂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从而可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所述搁腿面的角度。由此,乘员的腿的高度位置能够通过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进行调节,并且也能够一边维持一定的打开角度一边自由地调节搁腿面的角度。因此,能够根据乘员的体格差异、身体的硬度、落座姿势的习惯等个人差异、同一乘员的落座姿势的改变等,将搁腿面设定为合适的角度,因此,落座时的舒适性提高。
也可以是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向所述脚凳框架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向所述脚凳基座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可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
另外,优选在所述连接机构上,除了所述连接臂以外,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脚凳框架和所述脚凳基座中的任意一方且沿所述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及设置于所述脚凳框架和所述脚凳基座中的任意另一方且可在所述长孔内滑动的连接销。由此,在所述使用位置,在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时,可一边使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沿前后方向滑动一边改变相对角度。在本发明中,所谓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在以收纳位置为基准时相当于上下方向,在以使用位置为基准时相当于前后方向。
即使可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只是在该位置(前后方向基准)改变搁腿面的角度,对乘员的体格差异或落座姿势的改变等的追随性也有限。因此,在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搁腿面的角度时,若可一边使脚凳基座相对于脚凳框架沿前后方向滑动一边进行调节,则能够更准确地应对乘员的体格差异或落座姿势的改变等,因此落座时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脚凳装置,具有搁腿面的脚凳主体可在沿座垫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与朝向所述座垫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脚凳主体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座垫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向所述脚凳主体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经由轴销向所述脚凳主体轴支承连接。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脚凳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任意一方的长孔与设置于所述脚凳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任意另一方且可在所述长孔内滑动的连接销的扣合,向所述脚凳主体连接。而且,在所述使用位置,使所述连接销沿所述长孔相对地滑动,从而可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所述搁腿面的角度。
由此,乘员的腿的高度位置能够通过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进行调节,并且也能够一边维持一定的打开角度一边自由地调节搁腿面的角度。因此,可根据乘员的体格差异、身体的硬度、落座姿势的习惯等个人差异、同一乘员的落座姿势的改变等,将搁腿面设定为合适的角度,因此,落座时的舒适性提高。
另外,在所述脚凳装置中,在所述脚凳主体上形成有沿该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此外还能够设置可滑动地向该滑轨扣合的框架部件。这种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向所述座垫轴支承连接,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经由所述框架部件间接地向所述脚凳主体连接。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连杆经由第三连杆与所述座垫连接,该第三连杆的一端向所述座垫轴支承连接。具体而言,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长孔及连接销的扣合向所述脚凳主体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此外,在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有所述框架部件。由此,在所述使用位置,在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改变所述搁腿面的角度时,通过所述框架部件沿所述滑轨相对于所述脚凳主体相对地滑动移动,可使所述脚凳主体沿所述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即使能够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只是在该位置改变搁腿面的角度,对乘员的体格差异、落座姿势的改变等的追随性也有限。因此,在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搁腿面的角度时,若可使脚凳主体滑动,则能够更准确地应对乘员的体格差异、落座姿势的改变等,因此落座时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可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并维持腿的高度位置,一边进一步将搁腿面的角度调节为任意角度,因此,能够准确地应对乘员的体格差异、落座姿势的改变等,落座时的舒适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脚凳装置的座椅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2是脚凳主体处于收纳位置的实施例1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脚凳主体处于使用位置的实施例1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在使用位置处一边维持脚凳主体的打开角度一边调整搁腿面的角度的状态的实施例1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脚凳主体处于使用位置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脚凳主体处于收纳位置的实施例2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脚凳主体处于转动中途的实施例2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脚凳主体处于使用位置的实施例2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脚凳主体处于使用位置的实施例3的脚凳装置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2座垫
5脚凳装置
10脚凳主体
11脚凳衬垫
13脚凳框架
14脚凳基座
15、35连接臂
17长孔
18连接销
20连杆机构
21托架
22第一转动连杆
23第二转动连杆
24第一连接连杆
25第二连接连杆
5搁腿面
110脚凳主体
111脚凳基座
111a滑轨
114、135连接销
115、124长孔
120、130连杆机构
121、131第一连杆
122、132第二连杆
123、133第三连杆
134第四连杆
125框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脚凳装置5如图1所示,被适用于汽车等车辆用的座椅1。作为适用该脚凳装置5的座椅1,除了乘客座椅(第一排座椅)之外,可以列举出第二排座椅、第三排座椅等后部座席。座椅1只要是以往作为车辆用座椅使用的公知的座椅,则不作特别限定,具有成为乘员的落座部的座垫2、成为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3、及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头枕4。此外,脚凳装置5设置于座椅1的前部,具有搁腿面S的脚凳主体10可在沿座垫2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图1的实线)与朝向座垫2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图1的双点划线)之间转动。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脚凳装置的代表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实施例1的脚凳装置5具有支承乘员的腿的脚凳主体10、及在收纳位置(图2)与使用位置(图3、4)之间转动操作该脚凳主体10的连杆机构20。即,脚凳主体10经由连杆机构20相对于座垫2可转动地连接。脚凳主体10具有作为缓冲件的脚凳衬垫11、及整体地覆盖该脚凳主体10的外表面的外套12。脚凳主体10具有与座垫2(座椅1)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并且,在收纳位置处具有从座垫2的上表面前端至车辆地板F附近的长度尺寸(参照图1),该表面的大致整体成为搁腿面S。脚凳衬垫11与作为座垫2的缓冲件的座垫衬垫2a连续形成。外套12也与覆盖座垫2的外表面的外套2b连续形成。在座垫衬垫2a与脚凳衬垫11的连续部背面设置有凹坑11a。由此,在脚凳主体10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避免了脚凳衬垫11和座垫衬垫2a的干涉,防止了两衬垫11、2a乃至外套12、2b的起皱。
另外,脚凳主体10具有脚凳框架13、脚凳基座14、及连接脚凳框架13和脚凳基座14的连接机构。脚凳基座14是至少具有能够承受乘员的腿重量的程度的强度的盆形的板部件,所述脚凳基座14的平坦面配置于搁腿面S的背面而对脚凳主体10进行保形。脚凳基座14具有与脚凳衬垫11大致相同的面积,被粘接于脚凳衬垫11的背面。外套12的端缘与脚凳基座14的端缘接合。脚凳框架13是在左右两侧缘具备侧壁13a的板部件,配置于脚凳基座14的背面。此外,在脚凳框架13(的侧壁13a)上连接有连杆机构20。脚凳框架13的宽度尺寸与脚凳基座14大致相同,但长度尺寸比脚凳基座14短。
在脚凳框架13与脚凳基座14之间,构成连接机构的连接臂15设置为可向脚凳主体10的长度方向转动。即,连接臂15的一端轴支承连接为可向脚凳框架13(的侧壁13a)转动,另一端轴支承连接为可向脚凳基座14转动。连接臂15设置于脚凳框架13及脚凳基座14的后端部。详细而言,连接臂15的一端被连接于脚凳框架13的后端,连接臂15的另一端在一端的前方(以收纳位置为基准时为下方,以使用位置为基准时为前方)与脚凳基座14连接。由此,连接臂15朝向前方倾斜。连接臂15通过卡定于脚凳框架13与连接臂15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6总是被向前方施力。由此,通常,脚凳框架13和脚凳基座14为平行,且脚凳基座14相对于脚凳框架13向前方突出。
另外,在脚凳框架13和脚凳基座14上设置有与连接臂15一起构成连接机构的长孔17和连接销18。长孔17在连接片14a上沿脚凳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该连接片14a在脚凳基座14的左右两侧缘向里面一体突出地形成。连接片14a面对脚凳框架13的侧壁13a的内面。连接销18在脚凳框架13的侧壁13a的内面上朝向内方一体地突出形成,向长孔17可滑动地扣合。长孔17及连接销18设置于脚凳框架13及脚凳基座14的中间部至靠前端部的位置上。
连杆机构20是设置于脚凳主体10的左右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的结构。虽然未图示,但是左右连杆机构20彼此为通过架设于两连杆机构20之间的连接部件而进行连动的结构,左右连杆机构20中的任何一方均通过图外的电动马达(驱动单元)来驱动操作。如图3、4所示,左右两连杆机构20具有向构成座垫2的骨架的座垫架(未图示)转动自如地轴支承连接的第一转动连杆22及第二转动连杆23、和连接第一、第二转动连杆22、23和脚凳框架13的第一连接连杆24及第二连接连杆25。这些各连杆是金属制的长板状部件,相互可相对转动地轴支承连接。
第一转动连杆22及第二转动连杆23的一端向座垫2(的座垫架)轴支承连接。即,第一转动连杆22、第二转动连杆23和座垫2的连接部(转动中心)P1、P2为不动轴。第二转动连杆23比第一转动连杆22短。第一连接连杆24的一端在脚凳框架1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连杆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第二连接连杆25比第一连接连杆24长,其一端向脚凳框架13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其另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于第二转动连杆23的另一端。另外,第一转动连杆22和第二连接连杆25在其交叉部可相互相对转动地轴支承连接。
接着,对实施例1的脚凳装置5的作用机构进行说明。通常,脚凳主体10如图1的实线及图2所示,处于沿座垫2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设置于车辆的适当部位的操作开关(未图示),能够适当地电动调节脚凳主体10相对于座垫2的打开角度。具体而言,当通过操作开关的操作驱动电动马达时,受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旋转力)而转动操作第一转动连杆22及第二转动连杆23。与之连动,第一、第二连接连杆24、25也进行转动,由此,如图1的虚拟线(双点划线)及图3所示,脚凳主体10向朝向座垫2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转动。由此,乘员能够将腿向脚凳主体10的搁腿面S载置,能够采用舒适的姿势。
脚凳主体10的打开角度,即乘员的腿载置高度可根据操作开关的操作时间而任意地调节。另外,在仅使脚凳主体10转动的基本姿势下,连接臂15通过弹簧16的作用力向前方侧倾斜,脚凳基座14相对于脚凳框架13平行。另外,在该姿势下,脚凳基座14相对于脚凳框架13向前方突出。
而且,在使脚凳主体10转动至任意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当乘员用腿向后方按压脚凳主体10时,也能够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具体而言,在使用位置,当乘员用腿向后方按压脚凳主体10时,如图4所示,连接销18在长孔17内被向后方滑动引导,并且脚凳基座14相对于脚凳框架13向后方滑动。同时,连接臂15抵抗弹簧16的作用力,以从前方倾斜状态立起的方式向后方转动。由此,脚凳基座14一边相对于脚凳框架13向后方滑动,其后端部一边逐渐升高。这样,能够将脚凳主体10在使用位置维持打开角度,并且一边使搁腿面S向后方滑动一边向任意角度调节。搁腿面S的后方滑动极限通过脚凳基座14的前边缘与脚凳框架13的前端抵接来限制。这时,脚凳框架13(的两侧壁13a)的前端面和脚凳基座14的前边缘背面形成有相互可顺畅地抵接的阶梯部13b、14b。当乘员从脚凳主体10将腿收回时,搁腿面S通过弹簧16的作用力,一边与脚凳基座14一起向前方滑动,一边向基本姿势角度恢复。
(变形例)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能够将连接臂15向脚凳主体10的前端部设置,在使用位置以脚凳主体10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另外,也能够将连接臂15的基本姿势设置成后方倾斜状,在使用位置一边将搁腿面S向前方按压滑动一边调节角度。
未必需要设置长孔17及连接销18。即,也可以在使用位置处一边维持脚凳主体10的打开角度,一边不使其向前后方向滑动而在该部位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这种情况下,在脚凳基座14侧的连接有连接臂15的一端的部分设置有沿脚凳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相反,也可以将长孔17形成在脚凳框架13上,并将连接销18形成在脚凳基座14上。
进一步来说,如图5所示,也可以如下构成,即:设置相对于脚凳框架13倾斜延伸的长孔,连接臂35固定于脚凳基座14上,设置可在脚凳框架13的长孔内滑动的销。长孔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延伸。另外,通过螺旋弹簧等,脚凳框架13相对于销总是被向前方施力。根据该结构,也能够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搁腿面的角度。
脚凳框架13除了作为在左右两侧缘具有侧壁13a的板部件外,也可以作为长板状部件,与左右连杆机构20同样地在脚凳主体10的左右两侧缘部分别各设置一个。只要是使脚凳主体10相对于座垫2可转动的机构,连杆机构20就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为各种机构。脚凳主体10也能够通过臂状的按压部件等转动,或通过基于弹簧的作用力等转动。
(实施例2)
图6~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实施例2的脚凳装置5与实施例1同样地具有支承乘员的腿的脚凳主体110、和将该脚凳主体110在收纳位置(图6)与使用位置(图8)之间进行转动操作的连杆机构120。即,脚凳主体110经由连杆机构120相对于座垫2可转动地连接。脚凳主体110与实施例1同样地具有横跨座垫2(座椅1)的左右两侧缘的宽度尺寸,并且,在收纳位置具有从座垫2的上表面前端至车辆地板F附近的长度尺寸(参照图1),该表面的大致整体成为搁腿面S。
实施例2的脚凳主体110具有形成该脚凳主体110的骨架的脚凳基座111、作为配置于该脚凳基座111的表面上的缓冲件的脚凳衬垫112、及整体覆盖脚凳主体110的外表面的外套113。脚凳基座111是至少具有能够承受乘员的腿重量的程度的强度的盆形的板部件,在其左右两侧缘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111a。另外,在脚凳基座111的后端部一体形成有向左右外方突出的连接销114。脚凳衬垫112与作为座垫2的缓冲件的座垫衬垫2a连续形成。外套113也与覆盖座垫2的外表面的外套2b连续形成。外套113的前端边缘与脚凳基座111的前端边缘接合。在座垫衬垫2a与脚凳衬垫112的连续部背面设置有凹坑112a。由此,在脚凳主体110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避免了脚凳衬垫112和座垫衬垫2a的干涉,防止了两衬垫112、2a乃至外套113、2b的起皱。
连杆机构120是设置于脚凳主体110的左右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的结构。详细而言,左右连杆机构120分别与脚凳基座111的左右两侧面连接。虽然未图示,但左右连杆机构120彼此是通过架设于两连杆机构120之间的连接部件进行连动的结构,左右连杆机构12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图外的电动马达(驱动单元)来驱动操作。另外,左右连杆机构120向形成座垫2的骨架的座垫架(未图示)可转动地轴支承固定。左右连杆机构120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下面,为了便于说明,举出一个连杆机构为例进行说明。
连杆机构120具有向脚凳主体110(脚凳基座111)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杆121及第二连杆122、向第二连杆122连接的第三连杆123、向滑轨111a可滑动地扣合的框架部件125。这些各连杆121、122、123由金属制的长板状部件构成。第一连杆121的一端经由轴销P11向座垫2直接连接,其另一端经由轴销P12向框架部件125轴支承连接。即,第一连杆121经由框架部件125向脚凳主体110间接地连接。第三连杆123的一端也经由轴销P13向座垫2轴支承连接。向座垫2连接的轴销P11及P13为不动轴。第二连杆122经由第三连杆123与座垫2连接,其另一端经由轴销P14与第三连杆12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在第二连杆122的一端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24,在该长孔124内可滑动地扣合有脚凳基座111的连接销114,由此与脚凳主体110连接。在框架部件125的后端部一体形成有向斜后方延伸的连杆片125a,该连杆片125a的前端经由轴销P15向第二连杆1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
第一连杆121与第二、第三连杆122、123相比是最长的。第一连杆121总是处于与脚凳基座111平行的状态,脚凳主体110处于收纳位置时,如图6所示,框架部件125位于脚凳主体110的前端部。第三连杆123与第一、第二连杆121、122相比是最短的。第二连杆122比第一连杆121向座垫2连接的位置(P11)与第三连杆123向座垫2连接的位置(P13)之间的距离长。
接着,对实施例2的脚凳装置5的作用机构进行说明。通常,脚凳主体110如图1的实线及图6所示,处于沿座垫2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设置于车辆的适当部位的操作开关(未图示),能够适当地电动调节脚凳主体110相对于座垫2的打开角度。具体而言,当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时,如图7所示,第一连杆121以轴销P11为中心转动,第三连杆123以轴销P13为中心转动。这时,框架部件125一边维持与第一连杆121的相对角度,一边与第一连杆121一起同步转动。因此,脚凳基座111也一边维持与第一连杆121的相对角度,一边与第一连杆121一起同步转动。另一方面,第二连杆122以其与第三连杆123的连接部(轴销P14)为中心进行转动。轴销P14描绘以轴销P13为中心的圆弧。与此相对,框架部件125以如下方式转动,即描绘以第一连杆21的一端(P11)为中心的圆弧。根据这两轨迹的相对关系,第二连杆122向与第一、第三连杆121、123相反的方向转动。由此,脚凳基座111甚至脚凳主体110相对于框架部件125向前方侧相对地滑动移动。而且,进而通过转动,如图1的虚拟线(双点划线)及图8所示,脚凳主体110成为朝向座垫2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由此,乘员能够将腿向脚凳主体110的搁腿面S载置,能够采用舒适姿势。脚凳主体110的打开角度,即乘员的腿放置高度可根据操作开关的操作时间而任意调节。
而且,在使脚凳主体110转动至任意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当乘员用腿向后方且下方按压脚凳主体110的前端部时,也能够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具体而言,当在使用位置向后方且下方按压脚凳主体110的前端部时,脚凳主体110以第一连杆121和框架部件125的连接部(轴销P12)为中心进行转动。同时,框架部件125和第二连杆122的连接部(轴销P15)也以轴销P12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连接销114在长孔124内滑动,并且脚凳基座111相对于框架部件125相对地滑动移动,从而如图8的虚拟线(双点划线)所示,脚凳主体110向后方滑动移动,并且脚凳主体110的后端部向上方倾斜。而且,能够将脚凳主体110在使用位置维持打开角度,并且一边使搁腿面S向后方滑动一边向任意角度调节。当乘员从脚凳主体110将腿收回时,搁腿面S一边通过脚凳主体110的自重向前方滑动,一边向图8的实线所示的基本姿势角度恢复。
(实施例3)
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实施例3中,在使用位置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时,脚凳主体110不在前后进行滑动移动,在这一点上与实施例2大不相同。因此,下面,以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3中,连杆机构130也包括向脚凳主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杆131和第二连杆132,但没有相当于脚凳基座111的滑轨111a及框架部件125的部件。因此,第一连杆131的另一端经由轴销P12向脚凳基座111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可转动地直接轴支承连接。另一方面,第一连杆131也经由第四连杆134向座垫2连接。即,实施例3的连杆机构130除了第一~第三连杆131~133外还具有第四连杆134。第四连杆134的一端经由轴销P16向座垫2(的座垫架)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第四连杆134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杆131的一端经由轴销P11可相互转动地轴支承连接。
第二连杆132的一端与实施例2同样地通过长孔和连接销的扣合向脚凳主体110可转动地连接,但在本实施例3中,沿上下方向(使用位置基准)延伸的长孔115在脚凳基座111上形成,向该长孔115可滑动地扣合的连接销135与第二连杆132一体形成。另外,第三连杆133的一端经由轴销P13向座垫2(的座垫架)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第三连杆13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32的另一端经由轴销P14可相互转动地轴支承连接。本实施例3的连杆机构130也是设置于脚凳主体110的左右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的结构,至少一侧的连杆机构130由驱动单元以电动方式转动操作。
第一~第四连杆131~134中,第四连杆134最长,第三连杆133比第四连杆134短。另外,第二连杆132比第一连杆131长。长孔115形成于脚凳基座111的后端部,由此第二连杆132与脚凳主体110的后端部连接。而且,第二连杆13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和第四连杆13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经由轴销P 15可相互转动地轴支承连接。
在本实施例3中,也通过操作图外的操作开关,如图9的实线所示,经由连杆机构130向使用位置以电动方式转动操作脚凳主体110。这时,由于脚凳主体110的自重,长孔115的上端抵接于连接销135。而且,在使用位置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时,与实施例2同样地由乘员的腿向下方按压脚凳主体110的前端部。这样一来,脚凳主体110以脚凳基座111和第二连杆132的连接部(轴销P11)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连接销135在长孔115内相对地向上下方向滑动,如图9的虚拟线(双点划线)所示,使得脚凳主体110的后端部向上方倾斜。由此,能够在使用位置一边维持脚凳主体110相对于座垫2的打开角度,一边任意地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
使用位置的脚凳主体110的转动极限(搁腿面S的角度调节极限)是长孔115的下端与连接销135抵接的角度。另外,通过长孔115形成为略微弯曲的圆弧状,连接销135可在长孔115内顺畅地相对滑动。当乘员将腿从脚凳主体110收回时,搁腿面S通过脚凳主体110的自重而向图8的实线所示的基本姿势角度恢复。其它与实施例2是一样的,所以对于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变形例)
上面,对实施例2、3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将长孔及连接销向脚凳主体110的前端部设置,以在使用位置脚凳主体110的前端部向上方倾斜的方式调节搁腿面S的角度。
在实施例2中,也可以将长孔形成于脚凳基座111上,并将连接销向第二连杆122形成。另外,在实施例3中,也可以将连接销形成于脚凳基座111上,并将长孔形成于第二连杆132上。
连杆机构只要是使脚凳主体110相对于座垫2可转动的机构,就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设定为各种机构。另外,脚凳主体110也可以通过臂状的按压部件等转动,或通过基于弹簧的作用力等转动。

Claims (5)

1.一种脚凳装置,具有搁腿面的脚凳主体可在沿座垫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与朝向所述座垫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
所述脚凳主体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座垫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脚凳主体具有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的脚凳框架、配置于所述搁腿面的背面的脚凳基座、及连接所述脚凳框架和所述脚凳基座的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具有可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的连接臂,
在所述使用位置,经由所述连接臂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从而可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所述搁腿面的角度。
2.一种脚凳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向所述脚凳框架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向所述脚凳基座可转动地连接,并可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凳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脚凳框架和所述脚凳基座中的任意一方且沿所述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及设置于所述脚凳框架和所述脚凳基座中的任意另一方且可在所述长孔内滑动的连接销,
在所述使用位置处,在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改变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的相对角度时,可一边使所述脚凳基座相对于所述脚凳框架沿前后方向滑动一边改变相对角度。
4.一种脚凳装置,具有搁腿面的脚凳主体可在沿座垫的前部折叠的收纳位置与朝向所述座垫的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
所述脚凳主体经由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座垫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向所述脚凳主体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经由轴销向所述脚凳主体轴支承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脚凳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任意一方的长孔与设置于所述脚凳主体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任意另一方且可在所述长孔内滑动的连接销的扣合,向所述脚凳主体连接,
在所述使用位置,使所述连接销沿所述长孔相对地滑动,从而可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调节所述搁腿面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凳装置,其中,
在所述脚凳主体上形成有沿该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
在该滑轨上可滑动地扣合有框架部件,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向所述座垫轴支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经由所述框架部件向所述脚凳主体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经由第三连杆与所述座垫连接,该第三连杆的一端向所述座垫轴支承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长孔及连接销的扣合向所述脚凳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
在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可转动地轴支承连接有所述框架部件,
在所述使用位置,在一边维持所述脚凳主体相对于所述座垫的打开角度一边改变所述搁腿面的角度时,通过所述框架部件沿所述滑轨相对于所述脚凳主体相对地滑动移动,能够使所述脚凳主体沿所述脚凳主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CN201110401770.3A 2010-12-06 2011-12-06 脚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1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1524A JP5578054B2 (ja) 2010-12-06 2010-12-06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10-271424 2010-12-06
JP2010-271524 2010-12-06
JP2010271424A JP5609601B2 (ja) 2010-12-06 2010-12-06 オットマ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1394A true CN102551394A (zh) 2012-07-11
CN102551394B CN102551394B (zh) 2015-04-08

Family

ID=4639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17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1394B (zh) 2010-12-06 2011-12-06 脚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139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8963A (zh) * 2013-07-19 2013-10-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
CN103802709A (zh) * 2012-11-07 2014-05-21 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脚靠垫装置
CN104602955B (zh) * 2012-08-31 2016-11-09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CN106891789A (zh) * 2015-12-18 2017-06-2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374139A (zh) * 2017-07-25 2017-11-24 苏州君之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上支腿支架的微调机构
CN108882812A (zh) * 2016-03-04 2018-11-23 金真煜 马桶用踏板
CN114132238A (zh) * 2020-08-12 2022-03-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搁腿架设备
CN114451725A (zh) * 2022-03-14 2022-05-10 宁波新露聚氨酯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脚凳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3022A2 (en) * 1983-07-27 1985-02-13 Parma Corporation Footrest assembly for recliner chairs
JP2603080B2 (ja) * 1987-08-12 1997-04-23 小糸工業株式会社 座席用足乗せ装置自動駆動機構
JP2000158995A (ja) * 1998-11-25 2000-06-13 Ikeda Bussan Co Ltd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US6572185B1 (en) * 2002-08-12 2003-06-03 Shin Yeh Enterprise Co., Ltd. Chair with an extendible footrest
CN1806720A (zh) * 2005-01-19 2006-07-2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脚凳装置
CN1875819A (zh) * 2005-05-02 2006-12-1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位
JP2009055973A (ja) * 2007-08-30 2009-03-1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3022A2 (en) * 1983-07-27 1985-02-13 Parma Corporation Footrest assembly for recliner chairs
JP2603080B2 (ja) * 1987-08-12 1997-04-23 小糸工業株式会社 座席用足乗せ装置自動駆動機構
JP2000158995A (ja) * 1998-11-25 2000-06-13 Ikeda Bussan Co Ltd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US6572185B1 (en) * 2002-08-12 2003-06-03 Shin Yeh Enterprise Co., Ltd. Chair with an extendible footrest
CN1806720A (zh) * 2005-01-19 2006-07-2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脚凳装置
CN1875819A (zh) * 2005-05-02 2006-12-1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位
JP2009055973A (ja) * 2007-08-30 2009-03-1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2955B (zh) * 2012-08-31 2016-11-09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CN103802709A (zh) * 2012-11-07 2014-05-21 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脚靠垫装置
CN103358963A (zh) * 2013-07-19 2013-10-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
CN106891789A (zh) * 2015-12-18 2017-06-2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882812A (zh) * 2016-03-04 2018-11-23 金真煜 马桶用踏板
CN107374139A (zh) * 2017-07-25 2017-11-24 苏州君之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上支腿支架的微调机构
CN114132238A (zh) * 2020-08-12 2022-03-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搁腿架设备
CN114451725A (zh) * 2022-03-14 2022-05-10 宁波新露聚氨酯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的脚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1394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1394A (zh) 脚凳装置
CN204895213U (zh) 用于筑路机的驾驶员的座椅以及筑路机
CN110293883B (zh) 车辆用座椅和利用车辆用座椅的坐姿控制方法
CN103108572B (zh) 用于椅子的倾斜机构及椅子
US8366194B2 (en) Vehicle seats
CN106467039A (zh) 车辆用座椅以及车辆
CN101177128B (zh) 车辆的可提升座椅
US8770646B2 (en) Adjustable floating seat
CN102848947A (zh) 具有前后调节的可存放后座椅
JP6479384B2 (ja) 乳母車
JP2008526611A (ja) 車両シート
CN102371918A (zh) 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
KR20140007487A (ko) 차량 시트, 특히 자동차 시트
CN102092316A (zh) 具有可变形靠背的车辆座椅
CN102029927A (zh) 车辆座椅以及调节座椅深度的方法
JP4534831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位置調整装置
JP2007504994A (ja) 載荷位置を特色とする自動車用シート
JP5381092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201508977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高さ調整装置
CN204383256U (zh) 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的可调节肩部支撑器
JP5609601B2 (ja)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951473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578054B2 (ja)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7331400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306732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