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452B - 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452B
CN102529452B CN201110328983.8A CN201110328983A CN102529452B CN 102529452 B CN102529452 B CN 102529452B CN 201110328983 A CN201110328983 A CN 201110328983A CN 102529452 B CN102529452 B CN 102529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image
pap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89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452A (zh
Inventor
镰田义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29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6Means for paper feeding or form fee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94Outputting the image data to the prin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4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nother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e.g. hybrid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89Pre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2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82Initiat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连结而成,具有由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对用纸的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来执行任务的串联结构,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第1图像形成装置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搬运方向上设置得比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靠上游侧,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上述任务的打印数据的接收以及基于该打印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发送进行控制,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供纸控制的控制部,该进行供纸控制的控制部对用于基于从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进行供纸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是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由于用纸搬运路径被连接而被串联连结而成的串联结构。
例如,公开了一种在具备第1打印机、第2打印机和打印机控制器的串联连续纸打印机中,打印机控制器对第1打印机输出第1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数据,对第2打印机输出第2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数据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7-8143号公报)。
另外,公开了一种在具备第1打印机和第2打印机的打印机系统中,第1打印机以及第2打印机中分别搭载有打印机控制器,第1打印机中搭载的打印机控制器在从主机接收到打印数据时,对该打印数据进行保存并将其向第2打印机中搭载的打印机控制器发送,由各个打印机控制器对打印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9-6693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当打印机控制器向各图像形成装置分配了图像数据时,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相互之间取得在1枚用纸上形成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是否完成的同步。
另外,对设置于用纸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在从设置于上游侧的图像形成装置搬运来的用纸到达的阶段,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必须完成。但是,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图像形成装置相互间的图像数据的转发通过Ethernet(注册商标)等通信网络来执行的情况下,转发时间有时会由于该通信网络的阻塞状况而发生变动。
因此,需要将由上游侧图像形成装置在一个面形成了图像后的用纸搬入到下游侧图像形成装置之前使用纸暂时待机的机构;在上游侧图像形成装置与下游侧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确认在用纸的两面形成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是否完成、调整用纸的供纸定时的机构,由于这些机构的动作,存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需要图像形成装置相互间用纸搬运时的定时调整、用纸待机机构,使生产率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1个侧面,图像形成系统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连结,具有由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对用纸的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来执行任务的串联结构,
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第1图像形成装置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搬运方向上设置得比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靠上游侧,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上述任务的打印数据的接收以及基于该打印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发送进行控制,
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供纸控制的控制部,该进行供纸控制的控制部对用于基于从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进行供纸控制。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以下所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被完全理解。但是,这些详细说明及附图并不限定本发明。其中,
图1是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
图1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成为从用纸的搬运路径的上游侧开始,供纸装置10、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翻转装置30、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后处理装置50等被串联连结而成的串联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对1枚用纸分别进行不同的打印面的图像形成来执行任务。因此,当执行在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任务时,通过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运转在用纸的一个面(例如表面)形成图像,通过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运转在用纸的另一个面(例如背面)形成图像。
另外,当执行在用纸的单面形成图像的单面模式的任务时,通过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运转在用纸的单面形成图像,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中不对该用纸执行图像形成处理而将其搬出。
供纸装置10被称为PFU(Paper Feed Unit),具备多个供纸托盘或由供纸辊、分离辊、供纸/分离橡胶、送出辊等构成的供纸部等。各供纸托盘中保存有按用纸的种类(纸种类、单位重量、用纸尺寸等)而被预先识别的用纸,由供纸部从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用纸的最上部开始逐枚地将用纸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用纸搬运部搬运。
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设置在比第1图像形成装置靠用纸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构成为具备打印部23等,将图像形成在用纸上。其中,由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所具备的打印部23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所具备的后述的打印部43是同样的构成,所以省略说明。
翻转装置30被设置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之间,将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搬运来的用纸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搬运。翻转装置30具备:具有翻转辊等的用纸翻转部和收集多枚用纸的集纸部等。
在需要使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搬运的用纸表里翻转的情况下,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搬运来的用纸通过用纸翻转部而转回(switchback),从而被表里翻转地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搬运。
此外,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内的用纸翻转部翻转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搬运的用纸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设置翻转装置30。
在图像形成系统1所具备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在用纸搬运方向设置得比第1图像形成装置40靠上游侧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40被设置在用纸搬运方向的最下游侧。第1图像形成装置40从原稿读取图像,将读取到的图像形成到用纸中,或者从外部装置等接收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格式、Tiff格式等页描述语言格式的打印数据以及针对该打印数据设定了各种输出指示的打印设定数据,根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等将图像形成到用纸上。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构成为具备:图像读取部41、操作显示部42、打印部43等。
图像读取部41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的自动原稿输送部和读取部,根据由操作显示部42接收到的设定信息来读取原稿的图像,生成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自动原稿输送部的原稿托盘上载置的原稿被搬送到作为读取位置的压片玻璃(contact glass),由光学系统读取原稿的单面或者两面的图像,由CCD(Charge CoupledDevice)411读取原稿的图像。这里,图像并不限于图形、照片等图像数据,还包括文字、符号等文本数据等。
操作显示部42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421、被设置成覆盖LCD421的触摸面板、各种开关、按钮、数字键、操作键组等构成。操作显示部42接收来自用户的指示,将其操作信号输出给控制部450,而且,按照从控制部450输入的显示信号,显示用于输入各种操作指示和设定信息的各种设定画面、各种处理结果等。
打印部43用于进行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构成为具备:供纸部431、用纸搬运部432、各色的图像形成部433、定影部434等与打印输出相关的各部分。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部43中,说明了利用电子照片方式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喷墨方式、热升华方式等其他的打印方式。
供纸部431具备由多个供纸托盘和按每个供纸托盘设置的供纸辊、分离辊、供纸/分离橡胶、送出辊等构成的供纸部。各供纸托盘中保存有按用纸的种类(纸种类、单位重量、用纸尺寸等)而被预先识别的用纸,由供纸部从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用纸的最上部逐枚地将用纸向用纸搬运部搬运。
用纸搬运部432将从翻转装置30或者供纸部431搬运来的用纸,搬运到经由多个中间辊、对准辊等而向图像形成部433的用纸搬运路径上,并搬运到图像形成部433的二次转印位置。用纸在对准辊的上游侧暂时待机,根据图像形成部433的写入定时来重新开始向对准辊的下游侧的搬运。
另外,用纸搬运部432具备在用纸搬运方向设置于对准辊上游侧附近的对准传感器432a、翻转搬运部432b。对准传感器432a是对通过对准辊的用纸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当用纸到达了对准辊的位置时向控制部450输出ON(导通)信号,在用纸通过了对准辊之后输出OFF(截止)信号。翻转搬运部432b利用翻转辊等将从定影部434排出的用纸转回而使其表里翻转,然后向后处理装置50或者二次转印位置搬运。
图像形成部433具备感光体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一次转印辊、清洁装置等,生成基于打印图像数据而在用纸上形成了图像的输出物。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是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的情况下,图像形成部433按每一个颜色设置。
在形成黄色(Y)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33y中,从曝光装置向通过带电装置而带电的感光体鼓的表面照射与黄色(Y)的打印图像数据对应的光,写入静电潜像。然后,利用显影装置将带电的黄色(Y)调色剂附着到被写入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的表面,使静电潜像显影。由显影装置附着到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由于感光体鼓以一定速度旋转而在配置有一次转印辊的一次转印位置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3a。在中间转印带433a被转印了调色剂后,通过清洁装置将感光体鼓表面的残留电荷、残留调色剂等除去,除去的调色剂等被回收到调色剂回收箱。
同样,形成品红(M)、青(C)、黑(K)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33m、433c、433k具备配置在感光体鼓周围的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一次转印辊、清洁装置等,分别形成品红(M)、青(C)、黑(K)的调色剂像。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3a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在配置有二次转印辊的二次转印位置被一并转印给用纸。
定影部434由定影加热器、定影辊、定影外部加热部等构成,对被转印到用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
由定影部434进行了定影处理后的用纸被排纸辊等搬运到后处理装置50,或者被用纸搬运部432的翻转搬运部432b翻转,再次搬运到二次转印位置。
后处理装置50具备翻转单元、排序单元、装订单元、打孔单元、折叠单元、成册单元等各种后处理单元、和排纸托盘等,根据来自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指示,对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搬运来的用纸实施各种后处理,并将被实施了后处理的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中。
图2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构成为具备图像读取部41、操作显示部42、打印部43、控制器44、图像控制基板45、HDD(Hard DiskDrive)46、通信部47等。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经由控制器44的LANIF(Local Area Network InterFace)445与网络3上的外部装置2连接成能够相互收发数据。
图像读取部41具备上述的自动原稿输送部以及读取部、和图像读取控制部410。图像读取控制部410根据来自控制部450的指示对自动原稿输送部以及读取部等进行控制,实现读取多个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功能。由图像读取部41读取的模拟图像数据被输出到读取处理部453,在读取处理部453中进行A/D变换并被实施各种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42具备上述的LCD421、触摸面板等、和操作显示控制部420。操作显示控制部420根据被从控制部450输入的显示信号,将用于输入各种设定条件的各种画面、各种处理结果等显示于LCD。而且,操作显示控制部420将从各种开关、按钮、数字键、操作键组或者触摸面板等输入的操作信号向控制部450输出。
打印部43具备:上述的供纸部431、用纸搬运部432、各色的图像形成部433、定影部434等与打印输出相关的各部分、和打印控制部430。打印控制部430根据来自控制部450的指示对各色的图像形成部433等的打印部43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基于从写入处理部458输入的打印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
控制器44对从与网络3连接的外部装置2等向图像形成系统1输入的数据进行管理以及控制,从外部装置2接收打印对象的数据(打印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然后将该打印数据展开,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与打印设定数据向图像控制基板45发送。
控制器44由控制器控制部441、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控制IC442、图像存储器443、LANIF444等构成。
控制器控制部441统一地对控制器44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将经由LANIF444而从外部装置2输入的打印数据展开,生成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
DRAM控制IC442对由LANIF444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向控制器控制部241的转发、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针对图像存储器443的写入/读出进行控制。另外,DRAM控制IC442通过PCI(Peripheral ComponentsInterconnect)总线与图像控制基板45的DRAM控制IC455连接,根据来自控制器控制部441的指示,从图像存储器443读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并将其向DRAM控制IC455输出。
图像存储器443由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构成,暂时存储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及打印设定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
LANIF444是用于将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调制解调器等与LAN等网络3连接的通信接口,从外部装置2接收打印数据、打印设定数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打印设定数据被输出给DRAM控制IC442。
图像控制基板45具备:控制部450、非易失性存储器451、RAM(Random Access Memory)452、读取处理部453、压缩IC454、DRAM控制IC455、图像存储器456、解压IC457、写入处理部458等。
控制部45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构成,从非易失性存储器451中存储的系统程序以及各种应用程序中读出被指定的程序,并将其在RAM452中展开,通过与RAM452中展开的程序的配合,执行各种处理,对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各部分集中控制。
另外,控制部450从非易失性存储器451读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程序和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程序,通过与该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配合,执行图像数据转发处理、图像数据写入处理。
在图像数据转发处理中,由控制器44接收打印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根据经由该控制器44而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或者从图像读取部41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由操作显示部42设定的设定信息,来生成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将该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
图像数据转发处理具有:直接使用基于从控制器44或者图像读取部41输入的数据而生成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处理(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和针对该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有可能进行设定变更时的处理(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
在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中,对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只发送构成任务的多个压缩图像数据中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进行图像形成的压缩图像数据。特别是在执行双面模式的任务时,在生成该用纸的两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压缩存储器使得写入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对在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该用纸的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
在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中,对第2图像形成装置20随时发送构成任务的所有压缩图像数据。
在图像数据写入处理中,基于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在双面模式的情况下解压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而向用纸写入图像,在单面模式的情况下从翻转装置30搬入的用纸不被写入图像而在通过用纸搬运路径后被搬出。
任务是与图像形成相关的一系列动作,例如在生成由规定页的原稿构成的复印物的情况下,与规定页的原稿的图像形成相关的一系列动作是1个任务。用于执行该任务的动作的数据是任务数据。
任务数据包括任务信息与页信息。
任务信息是所有页共用的信息。例如,任务信息包括:任务的设定份数、输出模式(单面/双面)、输出托盘、应用功能、彩色模式、用纸种类等。页信息按每一页与压缩图像数据相关联,是与相关联的压缩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例如,页信息包括页编号、图像尺寸(纵、横)、图像朝向、图像的宽度、图像的旋转角度、图像形成面(表/里)、储存地址等。
除了与图像形成相关的各种处理程序以及各种数据之外,非易失性存储器451还存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程序(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程序、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程序)、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程序、和在各种程序中被处理的数据等。
RAM452形成对由控制部450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与这些程序相关的各种数据等进行暂时存储的工作区域。而且,RAM452暂时存储基于从控制器44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或者从图像读取部41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取得该图像数据时由操作显示部42设定的设定信息,而由控制部450生成的任务数据。
读取处理部453在对从图像读取部41输入的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实施了模拟处理、A/D变换处理、阴影修正处理等各种处理后,生成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被向压缩IC454输出。
压缩IC454对被输入的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实施压缩处理,然后将其向DRAM控制IC455输出。
DRAM控制IC455根据来自控制部450的指示,控制压缩IC454对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以及解压IC457对压缩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并且对图像数据向图像存储器456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例如,如果被从控制部450输入由图像读取部41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的保存指示,则DRAM控制IC455使压缩IC454执行读取处理部453被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并将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456的压缩存储器456a。另外,如果被从控制器44的DRAM控制IC442输入图像数据,则DRAM控制IC455使压缩IC454执行该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并将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456的压缩存储器456a中。
并且,如果被从控制部450输入压缩存储器456a中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则DRAM控制IC455从压缩存储器456a读出压缩图像数据,利用解压IC457实施解压处理,并将其存储到页存储器456b中。进而,如果被输入页存储器456b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则从页存储器456b读出图像数据,将其向写入处理部458输出。
图像存储器456具备由DRAM(Dynamic RAM)构成的压缩存储器456a和页存储器456b。压缩存储器456a是用于存储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器,页存储器456b是用于暂时存储打印输出用的图像数据、或在压缩前暂时存储来自控制器的接收数据的存储器。
解压IC457对压缩图像数据实施解压处理。
写入处理部458基于被从DRAM控制IC455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形成用的打印图像数据,并将其向打印部43输出。
HDD46存储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HDD26中存储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的任务被称为保存任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保存任务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介质,使用了HDD,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可。
通信部47是用于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所连接的网络相连接的通信接口(例如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
图3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3所示,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构成为具备:打印部23、图像控制基板25、HDD26、通信部27等。
由于打印部23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打印部43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像控制基板25具备:控制部250、非易失性存储器251、RAM252、DRAM控制IC255、图像存储器256、解压IC257、写入处理部258等。
控制部250由CPU等构成,从非易失性存储器251中存储的系统程序以及各种应用程序之中读出被指定的程序,将其在RAM252中展开,通过与在RAM252中展开的程序的配合,执行各种处理,对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各部分集中控制。
而且,控制部250从非易失性存储器251读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程序,通过与图像数据写入处理以及各种数据的配合,来执行图像数据接收处理、图像数据写入处理。
图像数据接收处理具有:相对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执行的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的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和相对于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的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另外,图像数据写入处理具有执行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时被执行的第1数据写入处理、和执行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时被执行的第2数据写入处理。
在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中,随时接收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发送的压缩图像数据,每当接收到压缩图像数据时,便向供纸装置10输出用纸的供纸指示,从供纸装置10供给用纸。如果从供纸装置10搬入的用纸到达对准传感器,则通过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执行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在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中,基于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将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解压,对用纸写入图像。
在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中,当是单面模式时,每当接收到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发送的压缩图像数据,便向供纸装置10输出用纸的供纸指示,从供纸装置10供给用纸。在双面模式的情况下,当通过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接收用纸的两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压缩存储器中而使得写入准备完成时,向供纸装置10输出用纸的供纸指示,从供纸装置10供给用纸。如果从供纸装置10搬入的用纸到达对准传感器,则通过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执行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在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中,基于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将用纸的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解压,向用纸写入图像。
除了图像形成的各种处理程序以及各种数据之外,非易失性存储器251还存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程序(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程序、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程序)、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程序(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程序、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程序)和在各种程序中被处理的数据等。
RAM252形成对由控制部250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与这些程序相关的各种数据等进行暂时存储的工作区域。而且,RAM252中暂时存储有经由通信部27而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输入的任务数据。
DRAM控制IC255根据来自控制部250的指示,控制解压IC257对压缩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并且进行图像数据向图像存储器256的输入输出控制。
例如,如被从通信部27输入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则DRAM控制IC255使RAM452存储任务数据,使图像存储器256的压缩存储器256a存储压缩图像数据。
另外,如果被从控制部250输入了压缩存储器256a中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则DRAM控制IC255从压缩存储器256a读出压缩图像数据,利用解压IC257实施解压处理,并将其存储到页存储器256b中。进而,如果被输入页存储器256b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指示,则从页存储器256b读出图像数据,将其向写入处理部258输出。
图像存储器256具备由DRAM(Dynamic RAM)构成的压缩存储器256a和页存储器256b。压缩存储器256a是用于存储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器,页存储器256b是用于暂时存储打印输出用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解压IC257对压缩图像数据实施解压处理。
写入处理部258基于从DRAM控制IC255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形成用的打印图像数据,并将其向打印部23输出。
HDD26对经由通信部27而接收到的保存任务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进行存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保存任务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介质,使用了HDD,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可。
通信部27是用于将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装置与所连接的网络相连接的通信接口,与各装置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4~图7,对直接使用基于从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44或者图像读取部41输入的数据而生成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来执行图像形成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4、图5,对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转发压缩图像数据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4表示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执行的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图5表示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执行的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4,对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转发处理表示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控制部450中被执行的情况,通过控制部450与各部配合来执行。
控制部450判别是否取得了被从控制器44或者操作显示部42输入的1页量的图像数据(步骤S1),在没有取得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否),返回到步骤S1的处理。
在取得了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是),使压缩IC对该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步骤S2),并将压缩完毕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压缩存储器456a(步骤S3)。而且,控制部450生成存储到压缩存储器的压缩图像数据的页信息(步骤S4)。
其中,当取得的图像数据是任务的开头页的图像数据时,在步骤S4中还生成任务信息。
控制部450参照包含在步骤S1中取得的图像数据的任务的任务信息,判别该任务是否是双面模式(步骤S5),在不是双面模式的情况下、即是单面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否),进入到步骤S7的处理。
在是双面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是),控制部450参照在步骤S4中生成的页信息,判别是否在步骤S3中将图像形成面为用纸的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保存到压缩存储器中(步骤S6),在没有将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保存到压缩存储器的情况下(步骤S6:否),返回到步骤S1的处理。
在步骤S5为否之后,或者将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压缩存储器的情况下(步骤S6:是),控制部450借助通信部47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与该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成对的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和该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的页信息(步骤S7),然后返回到步骤S1的处理。
其中,在取得的图像数据是任务的开头页的图像数据时,在步骤S7中还发送任务信息。
参照图5,对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接收处理表示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250中被执行的情况,由控制部250与各部分配合来执行。
控制部250判别是否经由通信部27而接收到了压缩图像数据以及页信息(步骤S11),在没有接收到压缩图像数据以及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1:否),返回到步骤S11的处理。
在接收到压缩图像数据以及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1:是),控制部250将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保存到压缩存储器256a中,并使RAM252暂时存储页信息(步骤S12)。
其中,在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是任务的开头页的压缩图像数据时,在步骤S11中还接收任务信息,将其存储到RAM252中。
控制部250在步骤S12之后,向供纸装置10发送或者向自装置的供纸部通知根据在步骤S11中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的供纸开始指示(步骤S13),然后返回到步骤S11的处理。
供纸装置10在接收到供纸开始指示后,选择与该供纸开始指示对应的供纸托盘,将该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用纸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搬运。另外,自装置的供纸部在被通知供纸开始指示后,选择与该供纸开始指示对应的供纸托盘,将该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用纸向自装置的用纸搬运部搬运。
其中,当执行步骤S13时,在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是任务的开头页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包含该压缩图像数据的任务作为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执行的任务(执行任务)而被设定给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6、图7,对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各自的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进行说明。
图6表示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所执行的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图7表示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所执行的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6,对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表示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250中被执行的情况,由控制部250与各部分配合来执行。
控制部250判别是否因从供纸装置10或者自装置的供纸部搬运来的用纸通过对准传感器而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了ON信号(步骤S21),在未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ON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否),返回到步骤S21的处理。
在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了ON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是),控制部250使解压IC257将在步骤S11中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解压(步骤S22),基于解压完毕的图像数据由写入处理部258生成打印图像数据。
另外,控制部250将在对准辊处待机的用纸的搬运开始指示向打印部23输出(步骤S23),开始基于打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写入(步骤S24),然后返回到步骤S21的处理。
参照图7,对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表示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控制部450中被执行的情况,由控制部450与各部分配合来执行。
控制部450判别是否因从翻转装置30搬入的用纸通过对准传感器而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了ON信号(步骤S31),在没有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ON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否),返回到步骤S31的处理。
在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了ON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是),控制部450将在对准辊处待机的用纸的搬运开始指示向打印部43输出(步骤S32),判别执行任务是否是双面模式(步骤S33),在不是双面模式的情况下、即是单面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3:否),返回到步骤S31的处理。
在是双面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3:是),从压缩存储器456a读出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使解压IC457将该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解压(步骤S34),并基于解压完毕的图像数据由写入处理部458生成打印图像数据,开始基于打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写入(步骤S35),然后返回到步骤S31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8~图10,说明针对基于被从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44或者图像读取部41输入的数据而生成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有可能进行设定变更的情况的处理。
首先,参照图8、图9,对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转发压缩图像数据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8表示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所执行的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图9表示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所执行的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8,对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进行说明。图8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表示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的控制部450中被执行的情况,由控制部450与各部分配合来执行。
由于步骤S41~S44和图4所示的步骤S1~S4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44之后,控制部450经由通信部47将在步骤S43中保存到压缩存储器的压缩图像数据与该压缩图像数据的页信息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步骤S45),然后返回到步骤S41的处理。
其中,当取得的图像数据是任务的开头页的图像数据时,在步骤S45中还发送任务信息。
参照图9,对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接收处理表示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250中被执行的情况,由控制部250与各部分配合来执行。
由于步骤S51、S52与图5所示的步骤S11、S1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控制部250在步骤S52之后,参照任务信息来判别包含在步骤S51中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的任务是否是双面模式(步骤S53),在不是双面模式的情况下、即是单面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3:否),进入到步骤S55的处理。
在是双面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53:是),控制部250参照在步骤S51中与压缩图像数据一同接收到的页信息,判别是否在步骤S52中将图像形成面为用纸的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保存到压缩存储器中(步骤S54),在没有将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保存到压缩存储器的情况下(步骤S54:否),返回到步骤S51的处理。
在步骤S53为否之后,或者在将背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到压缩存储器的情况下(步骤S54:是),控制部250向供纸装置10发送或者向自装置的供纸部通知基于在步骤S51中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的供纸开始指示(步骤S55),然后返回到步骤S51的处理。
供纸装置10在接收到供纸开始指示后,选择与该供纸开始指示对应的供纸托盘,将该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用纸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搬运。另外,自装置的供纸部如果被通知供纸开始指示,则选择与该供纸开始指示对应的供纸托盘,将该供纸托盘中保存的用纸向自装置的用纸搬运部搬运。
其中,当执行步骤S55时,在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是任务的开头页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包含该压缩图像数据的任务作为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执行的任务(执行任务)而被设定给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第2图像形成装置。
接下来,对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执行的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进行说明。
图10表示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由于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在执行了第2图像数据转发处理时,执行上述的图7所示的图像数据写入处理,所以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参照图10,对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进行说明。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写入处理表示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的控制部250中被执行的情况,由控制部250与各部分配合来执行。
控制部250判别是否因从供纸装置10或者自装置的供纸部搬运来的用纸通过对准传感器而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了ON信号(步骤S61),在未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ON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1:否),返回到步骤S61的处理。
在被从对准传感器输入了ON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1:是),控制部250读出压缩存储器256a中保存的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使解压IC257将该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解压(步骤S62),并基于解压完毕的图像数据由写入处理部258生成打印图像数据。
此外,当压缩图像数据的页信息中没有图像形成面的指定时(即,是单面模式的任务的情况下),在步骤S62中解压步骤S51中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
另外,控制部250将在对准辊处待机的用纸的搬运开始指示向打印部23输出(步骤S63),开始基于打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写入(步骤S64),然后返回到步骤S61的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具有在用纸搬运方向设置在比自装置靠上游侧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在用纸搬运方向设置于最下游侧,能够将基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或者图像数据而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向在用纸搬运方向设置于比自装置靠上游侧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因此,当从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向第1图像形成装置40搬运来图像形成完毕的用纸时,由于能够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中完成图像数据的准备,所以不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相互间搬运用纸时的定时调整、用纸待机机构,能够提高生产率。
而且,如图4、图5所示,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只发送构成任务的多个压缩图像数据中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进行图像形成的压缩图像数据,由此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间的数据的转发负担、缩短转发时间。
并且,如图4~图7所示,在执行双面模式的任务时,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可以在用纸的两面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完成的情况下,向第2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因此,在第2图像形成装置20接收到表面的压缩图像数据时,已经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40中完成背面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不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相互间搬运用纸时的定时调整、用于使用纸待机的待机机构。
而且,如图8、图9所示,通过第1图像形成装置40发送构成任务的所有图像数据,能够在压缩图像数据的转发后产生了任务的设定变更时,节省压缩图像数据的再转发。
并且,如图7、图8~图10所示,在执行双面模式的任务时,第2图像形成装置20能够在接收到用纸的两面的图像数据并完成了写入准备的情况下,供给基于该用纸的表面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因此,当被供给用纸时,已经在第1图像形成装置中完成了该用纸的背面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不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相互间搬运用纸时的定时调整、用于使用纸待机的待机机构。
在以上的说明中,公开了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251、451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该例。
作为其他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可以应用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等可搬型记录介质。
另外,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程序的借助通信线路来提供数据的介质,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应用载波(搬运波)。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可适当变更。
根据本发明的1个侧面,图像形成系统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连结而成,具有由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对用纸的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来执行任务的串联结构,
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第1图像形成装置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搬运方向上设置得比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靠上游侧,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上述任务的打印数据的接收以及基于该打印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发送进行控制,
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供纸控制的控制部,该进行供纸控制的控制部对用于基于从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进行供纸控制。
优选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被设置在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用纸搬运方向的最下游侧。
优选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对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构成上述任务的多个图像数据中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不发送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
优选当执行在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任务时,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任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
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在上述用纸的两面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完成的情况下,对在上述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的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该用纸的表面的图像数据。
优选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对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构成上述任务的所有图像数据。
优选当执行在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任务时,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任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
在上述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的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在从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用纸的两面的图像数据并完成了写入准备的情况下,供给用于基于该用纸的表面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
根据本发明的1个侧面,不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相互间搬运用纸时的定时调整、用纸待机机构,能够提高生产率。
本中国专利申请基于2010年10月26日向日本国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0-239161主张巴黎条约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作为本中国专利申请的误译修正用的证据。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由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连结而成,具有由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对用纸的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来执行任务的串联结构,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系统具有第1图像形成装置和第2图像形成装置,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搬运方向被设置在下游侧,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被设置得比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靠上游侧,
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1控制部,该第1控制部对上述任务的打印数据的接收以及基于该打印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向上游侧的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发送进行控制,
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供纸控制的第2控制部,该进行供纸控制的第2控制部对用于基于从下游侧的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的用纸进行供纸控制,
上述第1控制部将基于上述打印数据生成的全部图像数据发送给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
上述第2控制部在通过保存从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全部图像数据从而在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写入准备完成之后,在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开始图像形成所用的用纸的供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被设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用纸搬运方向的最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控制部对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构成上述任务的多个图像数据中该第2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不发送该第1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执行在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任务时,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任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
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控制部在上述用纸的两面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准备完成的情况下,对在上述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的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该用纸的表面的图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控制部对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构成上述任务的所有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执行在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模式的任务时,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任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在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
在上述用纸的表面形成图像的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控制部,在通过保存从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的用纸的两面的图像数据由此在上述第1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上述第2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写入准备完成之后,开始基于该用纸的表面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所用的用纸的供给。
CN201110328983.8A 2010-10-26 2011-10-24 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2529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9161A JP5640643B2 (ja) 2010-10-26 2010-10-26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239161 2010-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452A CN102529452A (zh) 2012-07-04
CN102529452B true CN102529452B (zh) 2015-09-09

Family

ID=4597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8983.8A Active CN102529452B (zh) 2010-10-26 2011-10-24 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01358B2 (zh)
JP (1) JP5640643B2 (zh)
CN (1) CN1025294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3728B2 (ja) * 2011-05-31 2014-0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5516551B2 (ja) * 2011-11-16 2014-06-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5904176B2 (ja) 2013-09-03 2016-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772817B2 (ja) * 2016-12-19 2020-10-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8246A (en) * 1995-09-29 1996-10-22 Xerox Corporation High productivity dual engine simplex and duplex printing system using a reversible duplex path
JP2001287421A (ja) * 2000-04-07 2001-10-16 Hitachi Koki Co Ltd 連続紙両面印刷システム
JP2003039750A (ja) * 2001-08-03 2003-02-13 Fujitsu Ltd 重連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07008143A (ja) 2004-08-18 2007-01-18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タンデム連続紙プリンタ
US7024152B2 (en) * 2004-08-23 2006-04-04 Xerox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with horizontal highway and single pass duplex
US20060044596A1 (en) * 2004-08-26 2006-03-02 Ken Ota Method for printing
JP2007052104A (ja) * 2005-08-16 2007-03-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55960B2 (ja) * 2007-01-30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ンデム印刷システムのウェブ搬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981596B2 (ja) * 2007-09-14 2012-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JP2010012705A (ja) * 2008-07-04 2010-01-21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JP2011183633A (ja) * 2010-03-08 2011-09-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91357A (ja) 2012-05-17
US20120099152A1 (en) 2012-04-26
CN102529452A (zh) 2012-07-04
JP5640643B2 (ja) 2014-12-17
US9001358B2 (en) 201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00886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US87241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method
JP61500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US8705098B2 (en) Preventing print delay due to transfer of data regarding image forming and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in an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 tandem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CN102529452B (zh) 图像形成系统
CN10714504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管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2143964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9116696A (zh) 色块布局确定
JP62880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管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35951B2 (ja)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画像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1196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071284B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JP20090201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25241B2 (ja)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印刷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JP201403417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20093536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1809713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0140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742445B2 (ja) プログラム、コントローラ装置
JP63229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383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0383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80739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656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730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