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135A -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135A
CN102529135A CN2011104324824A CN201110432482A CN102529135A CN 102529135 A CN102529135 A CN 102529135A CN 2011104324824 A CN2011104324824 A CN 2011104324824A CN 201110432482 A CN201110432482 A CN 201110432482A CN 102529135 A CN102529135 A CN 102529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synusia
conductive
width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2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谷和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9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38Textile inserts, e.g. cord or canvas layers, for tyres; Treatment of inserts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2030/526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the tread comprising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electrostatic charge, e.g. conductive elements or portions having conductivity higher than the tread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的体积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解决课题的充气轮胎T的制造方法中,在胎面部(3)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10),并且在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形成的导电部(13),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胎体帘布层(7)或带束层(6)。其特征在于,胎体帘布层的成型工序包括:用顶覆橡胶(22)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21)来成形条状帘布层(20)的阶段,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的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比该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22b)形成;将多个条状帘布层在层片宽度CW方向上排列并依次接合的阶段。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在车身或轮胎上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以减少与耗油率性能关系颇深的轮胎滚动阻力为目的,对胎面胶掺入了高比率的二氧化硅。然而,该胎面胶与掺入了高比率的炭黑的充气轮胎相比电阻高,妨碍将在车身或轮胎产生的静电向路面的释放,因此具有容易产生收音机噪声等不良状况的问题。
因此,研发了如下充气轮胎,即:将由掺入了炭黑等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设在由掺入了二氧化硅等的非导电性橡胶构成的胎面胶,从而使其发挥通电性能。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在非导电性胎面胶上设置导电部,从而形成用于释放静电的导电通路,该导电部从接地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将顶部和基部之间的部分向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与胎侧胶连接。
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充气轮胎中,用非导电性橡胶成形胎侧胶时,需要将导电部连接于胎体帘布层或带束层而进行通电,如果将构成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层的顶覆橡胶均由非导电性橡胶成形,则无法发挥通电性能。另外,为了提高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所带来的改善效果,最好能够尽量减小导电部的体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26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06660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体积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如下所述的本发明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成型工序包括: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来成形条状帘布层的阶段,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该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将多个所述条状帘布层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依次进行接合的阶段。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条状帘布层是用包括非导电性橡胶部和导电性橡胶部的顶覆橡胶包覆胎体帘线而成形,因此胎体帘布层能够通电,经过胎体帘布层和埋设于胎面胶中的导电部,能够将在车身、轮胎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另外,由于条状帘布层是用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包覆胎体帘线而成形,因此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的体积。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用所述非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用所述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而成形所述条状帘布层,并将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述条状帘布层的端部之间进行对接接合。
若采用该制造方法,当对排列在层片宽度方向的条状帘布层的端部之间进行对接接合时,通过将条状帘布层的两端部设为导电性橡胶,由此接合性变好、接合强度变高。
另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带束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的成型工序包括: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带束帘线来成形条状带束层片的阶段,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带束帘线的延长方向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该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将多个所述条状带束层片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依次进行接合的阶段。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条状带束层片是用包括非导电性橡胶部和导电性橡胶部的顶覆橡胶包覆带束帘线而成形,因此带束层能够通电,经过带束层和埋设于胎面胶中的导电部,能够将在车身、轮胎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另外,由于条状带束层片是用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包覆带束帘线而成形,因此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的体积。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用所述非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用所述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而成形所述条状带束层片,并将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述条状带束层片的一侧端部与另一条状带束层片的另一侧端部重叠接合。
若采用该制造方法,当将排列在层片宽度方向的条状带束层片的一侧端部与另一条状带束层片的另一端部进行重叠接合时,由于该接合部与层片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相比稍微变厚,因此容易与胎体帘布层接触,并通过将条状带束层片的两端部设为导电性橡胶,从而容易确保通电性能。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其具备:一对胎圈部;胎侧部,其从所述胎圈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其连接于各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胎体帘布层,其配置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胎面部的外周侧。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所述胎体帘布层通过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相互接合多个条状帘布层所形成,所述条状帘布层通过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所形成。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分别延伸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条状帘布层是用包括非导电性橡胶部和导电性橡胶部的顶覆橡胶包覆胎体帘线而成形,因此胎体帘布层能够通电,经过胎体帘布层和埋设于胎面胶中的导电部,能够将在车身、轮胎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另外,由于条状帘布层是用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包覆胎体帘线而成形,因此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的体积。
另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胎侧部,其从所述胎圈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其连接于各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胎体帘布层,其配置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胎面部的外周侧。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带束层。所述带束层通过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相互接合多个条状带束层片所形成,所述条状带束层通过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带束帘线所形成。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带束帘线的延长方向分别延伸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形成。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条状带束层片是用包括非导电性橡胶部和导电性橡胶部的顶覆橡胶包覆带束帘线而成形,因此带束层能够通电,经过带束层和埋设于胎面胶中的导电部,能够将在车身、轮胎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另外,由于条状带束层片是用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包覆带束帘线而成形,因此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
图2是表示胎体帘布层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带束层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制造帘布层的说明图。
图5是带状帘布层的成型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6是表示条状帘布层和接合部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制造带束层的装置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条状带束层片和接合部的剖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胎面胶的成型工序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圈部
2    胎侧部
3    胎面部
6    带束层
7    胎体帘布层
9    胎侧胶
10   胎面胶
13   导电部
16   带束层片
17   帘布层
20   条状帘布层
21   胎体帘线
22   顶覆橡胶
22a  非导电性橡胶部
22b  导电性橡胶部
30   条状带束层片
31   带束帘线
32   顶覆橡胶
32a  非导电性橡胶部
32b  导电性橡胶部
CW   条状帘布层的层片宽度
BW   条状带束层片的层片宽度
T    充气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中所示的充气轮胎T具备:一对胎圈部1;胎侧部2,其从胎圈部1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3,其连接在各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胎体帘布层7,其配置在一对胎圈部1之间;带束层6,其配置在胎体帘布层7的胎面部3外周侧。
在胎圈部1设有用橡胶包覆钢线等收束体而成的环状胎圈1a,和由硬质橡胶构成的三角胶条1b。
在一对胎圈部1之间设有环状(toroid)的胎体帘布层7,其端部以卷起的状态与胎圈1a相卡止。胎体帘布层7至少由一层(本实施方案中是两层)帘布层17构成。该帘布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用顶覆橡胶(topping rubber)包覆相对轮胎赤道C大致以90°角度延伸的帘线(胎体帘线)。在胎体帘布层7的内周设有用于保持气压的内衬橡胶5。
在胎体帘布层7的胎圈部1的外周配置有与未图示的轮辋接触的垫带胶4。另外,在胎体帘布层7的胎侧部2的外周配置有胎侧胶9。
在胎体帘布层7的胎面部3处的外周配置有由多片(本实施方案中是两层)带束层片16构成的带束层6。各带束层片16是用顶覆橡胶来包覆相对轮胎赤道C倾斜延伸的帘线(带束帘线)而形成的,而且这些帘线层积在各层片上彼此反方向且互相交叉。
在胎面部3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10,在该胎面胶10设有由导电性橡胶形成且从接地面延伸到胎体帘布层7的导电部13。本实施方案的胎面胶10具备:顶部12,其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且构成接地面;基部11,其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且与顶部12的轮胎径向内侧相接合。另外,该轮胎T中,采用了将胎侧胶9的端部搭载于胎面胶10的两端部的结构,即所谓的胎侧在胎面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
在此,所谓导电性橡胶是指体积电阻率为不足108Ω·cm的橡胶,例如,通过向原料橡胶以高比率掺入作为加强剂的炭黑来制得。除了可以掺入炭黑之外,也可以掺入公知的导电性材料来制得,这些公知的导电性材料包括碳纤维、石墨等碳类,以及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薄片、金属纤维等金属类。另外,所谓非导电性橡胶是指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以上的橡胶,例如通过向原料橡胶以高比率掺入作为加强剂的二氧化硅来制得。
若采用该轮胎T,由于是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基部11和顶部12,因此,能很好地提高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胎面胶10而得到的改善效果(在高比率地掺入了二氧化硅的情况下,指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或湿路面上的制动性能的改善效果)。
露出导电部13的接地面是指,对标准轮辋进行轮辋组合,并在填充标准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垂直放置在平坦的路面上,施加标准负载时接地于路面的胎面部的表面。标准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不同轮胎而决定的轮辋,例如,当JATMA时为标准轮辋,当TRA时为″Design Rim″,当ETRTO时为″Measuring Rim″。
标准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不同轮胎而确定的气压,当JATMA时为最高气压,当TRA时为在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当ETRTO时为″INFLATIONPRESSURE″,但轮胎用于轿车时定为180KPa。另外,标准负载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不同轮胎而确定的负载,当JATMA时为最大负载能力,当TRA时为上述表中记载的最大值,当ETRTO时为″LOAD CAPACITY″,但轮胎用于轿车时规定为内压180KPa的对应负载的85%。
导电部13具有:第一导电部13a,其从接地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而达到基部11的外周面;第二导电部13b,其在该第一导电部13a上连续设置且向轮胎宽度方向(本实施方案中图1的右向)延伸而达到胎面胶10的底面。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导电部13a在轮胎赤道C的附近倾斜而露出于接地面,并将其顶端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由此确保接地面上的露出频率,从而提高花纹设计的自由度。
图2是胎体帘布层7的俯视图。胎体帘布层7由至少1层的帘布层17构成,帘布层17通过在层片宽度CW方向上排列并相互接合多个条状帘布层20形成。条状帘布层20以胎体帘线21(图2中以虚线表示)相对轮胎赤道C大致呈90°的角度延伸的方式配置。条状帘布层20的层片宽度CW例如为200-450mm。
条状帘布层20通过用顶覆橡胶22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21来形成。顶覆橡胶22包括沿着胎体帘线21的延长方向分别延伸的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22b。
对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导电性橡胶部22b的配置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地,将层片宽度CW方向的中心部作为非导电性橡胶部22a且将层片宽度CW方向的两端部作为导电性橡胶部22b。就条状帘布层20之间的接合而言,通过对接端部之间且配上拉链来进行压紧,由此提高其接合强度。如果非导电性橡胶部22a为低硬度,则将两端部作为非导电性橡胶部22a时接合性较差,但通过将两端部作为导电性橡胶部22b,使接合性变好、接合强度变高。
优选地,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导电性橡胶部22b以导电性橡胶部22b的宽度(Wa+Wb)为层片宽度CW的5-20%的方式配置。如果导电性橡胶部22b的宽度(Wa+Wb)小于层片宽度CW的5%,则难以得到稳定的通电性能,如果大于20%,则会有导电性橡胶的体积减小效果变差的倾向。
图3是带束层6的俯视图。带束层6由多片的带束层片16构成,带束层片16通过在层片宽度BW方向上排列并相互接合多个条状带束层片30而形成。条状带束层片30以带束帘线31(图3中以虚线表示)向相对轮胎赤道C倾斜规定角度(例如15-35°)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条状带束层片30的层片宽度BW例如为25-55mm。
条状带束层片30是用顶覆橡胶32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带束帘线31而构成的。顶覆橡胶32包括沿着带束帘线31的延长方向分别延伸的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32b。
对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和导电性橡胶部32b的配置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地,将层片宽度BW方向的中心部作为非导电性橡胶部32a且将层片宽度BW方向的两端部作为导电性橡胶部32b。条状带束层片30之间的接合以如下方式进行,即:从两端缘处稍微突出橡胶而形成耳橡胶部,将排列在层片宽度BW方向上的条状带束层片30的一个耳橡胶部与另一个耳橡胶部或者层片主体重叠接合。由此,条状带束层片30之间的接合部比层片宽度BW方向的中心部稍微变厚,从而变得容易与胎体帘布层7接触,通过将条状带束层片30两端部的耳橡胶部作为导电性橡胶部32b,从而容易确保通电性能。
优选地,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和导电性橡胶部32b以导电性橡胶部32b的宽度(Wc+Wd)为层片宽度BW的5-20%的方式配置。如果导电性橡胶部32b的宽度(Wc+Wd)小于层片宽度BW的5%,则难以得到稳定的通电性能,如果大于20%,则会有导电性橡胶的体积减小效果变差的倾向。
本实施方案中,除了帘布层17的顶覆橡胶22的一部分和带束层片16的顶覆橡胶32的一部分之外,还有垫带橡胶4分别由导电性橡胶形成。由此,在车身或轮胎所发生的静电通过经由轮辋、垫带橡胶4、胎体帘布层7、以及导电部13的导电通路向路面释放。此外,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导电部13与胎体帘布层7连接,因此也可全部由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形成带束层6的顶覆橡胶32。
胎侧胶9可以由导电性橡胶或非导电性橡胶形成,但从降低滚动阻力的观点来说,优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胎侧胶9。
参照附图对制造充气轮胎T方法的一例进行简单说明。除了下面说明的帘布层17和带束层片16相关的内容之外,该充气轮胎T可以用与现有的轮胎制造工序相同的工序进行制造。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制造帘布层17的装置的说明图。帘布层17通过在成型鼓40上以层片宽度CW方向排列并依次接合多个条状帘布层20而制得。带状帘布层23通过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21(图4中未图示)用橡胶包覆而形成,该胎体帘线21的延长方向一律在长度方向N上一致。通过用刀具41以规定长度L1切断对带状帘布层23而得到条状帘布层20。
带状帘布层23可以使用例如图5中所示的装置而成形。挤压机50具备:内设有螺杆的第一机筒51和第二机筒52;第一漏斗51a,用于向第一机筒51内放入非导电性橡胶部22a的橡胶材料;第二漏斗52a,用于向第二机筒52内放入导电性橡胶部22b的橡胶材料。放入于第一机筒51内的橡胶材料,被转动的螺杆移送至第一机筒51的顶端,并被送入压出板55从开口部55a挤出。放入于第二机筒52内的橡胶材料,被转动的螺杆移送至第二机筒52的顶端,并被送入到压出板55从开口部55a挤出。
压出板55内部设有未图示的隔板,其能够将送入的非导电性橡胶部22a的橡胶材料向开口部55a的中心部引导,以及将送入的导电性橡胶部22b的橡胶材料向开口部55a的两端部引导。
从多个线轴53向挤压机50供应胎体帘线21,被定位构件54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21被从第一机筒51和第二机筒52送入的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导电性橡胶部22b的橡胶材料包覆,经由压出板55挤出成形为具有规定剖面形状的带状帘布层23。
带状帘布层23除了采用如图5的利用挤压机50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成形,即: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送入一对压延机之间并被该压延机所成形的薄板状橡胶材料包覆的方法,或者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夹在上下重叠的橡胶薄板之间的方法等。利用压延机成形帘布层23时,也能够通过在滚筒之间设置间隔来成形带状帘布层23,该带状帘布层23中,层片宽度CW方向的中心部被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包覆、层片宽度CW方向的两端部被导电性橡胶部22b包覆。在图4的装置中,也可以供应成形之后的带状帘布层23,但也可以将成形的带状帘布层23暂且卷绕为滚筒状进行保管,在必要时从滚筒打开而提供。
条状帘布层20的长度L1设定为与轮胎成形时需要的帘布层17的宽度W1相同,可以根据制作的轮胎模样或型号适当改变。如图6所示,条状帘布层20具备:位于层片宽度CW方向的中心部的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位于该非导电性橡胶部22a两侧的导电性橡胶部22b,非导电性橡胶部22a和导电性橡胶部22b分别埋设有胎体帘线21。
制造帘布层17步骤如下。首先,用刀具41以长度L1切断长尺寸的带状帘布层23得到条状帘布层20。接着,将条状帘布层20移送至成型鼓40上,并排列在层片宽度CW方向上而依次接合。排列条状帘布层20以使胎体帘线21的延长方向与轮胎周方向大致直交。该轮胎周方向为与成型鼓40的周方向相同的方向。使成型鼓40绕轴40a转动的同时依次将多个条状帘布层20进行接合,在成型鼓40的外周成形圆筒状的帘布层17。
如图6所示,接合条状帘布层20时,使相互邻接的条状帘布层20两端部的导电性橡胶部22b之间对接,从而通过配上拉链42进行压紧来提高接合强度。如果非导电性橡胶部22a为低硬度,则将两端部作为非导电性橡胶部22a时接合性较差,但是通过将两端部作为导电性橡胶部22b,使接合性变好、接合强度变高。
帘布层17成形之后,依次将其他轮胎构件向成型鼓40上供应。本实施方案中例示了在成型鼓40上接合条状帘布层20并由此将帘布层17成形为圆筒状的例子,但以如下方式构成也可,例如在由滚筒或传送带构成的接合用基台上接合条状帘布层20而成形相当于轮胎周长长度的薄板状帘布层17,将其以圆筒状粘贴在成型鼓上用于轮胎成型。
作为帘布层17的胎体帘线21的材质可以列举聚酯、人造纤维、尼龙、芳族聚酰胺等有机纤维帘线或者钢铁等金属帘线,通常进行拈线加工。
图7是示意性地说明用于制造带束层片16的装置的说明图。条状带束层片30可以通过用刀具61以规定长度L2切断带状带束层33而得到,带束帘线31(图7中未图示)以相对于轮胎周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排列在层片宽度BW方向上。带状带束层片33可以用与上述带状帘布层23相同的方法成形。
对条状带束层片30的长度L2进行设定,以使在层片宽度BW方向上排列条状带束层片30时能得到轮胎成型时所需的带束层片16的宽度W2,并且能够根据制作的轮胎规格或型号进行适当改变。如图8所示,条状带束层片30具备位于层片宽度BW方向的中心部的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和位于该非导电性橡胶部32a的两侧的导电性橡胶部32b,在非导电性橡胶部32a和导电性橡胶部32b分别埋设有带束帘线31。
带束层片16的制造步骤如下。首先,用刀具61以长度L2切断长尺寸的带状带束层片33而得到条状带束层片30。此时,以剖面倾斜于长度方向N的方式进行切断。接着,将条状带束层片30移送至成型鼓60上,并排列于层片宽度BW方向而依次接合。排列条状带束层片30使得带束帘线31的延长方向相对轮胎周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使成型鼓60绕轴60a转动的同时依次将多个条状带束层片30进行接合,由此在成型鼓60的外周以圆筒状成形带束层片16。
如图8所示,接合条状带束层片30时,将相互邻接的条状带束层片30的一侧导电性橡胶部32b与另一侧导电性橡胶部32b重叠接合。由此,条状带束层片30之间的接合部与层片宽度BW方向的中心部相比稍微变厚,因此变得容易与胎体帘布层7接触,并且通过将条状带束层片30的两端部作为导电性橡胶部32b,容易确保通电性能。
带束层片16成形之后,粘贴构成后文中的胎面胶10等的其他轮胎构件制作圆筒状成型体。另外,向设有帘布层17等的其他成型鼓上移送该圆筒状成型体,并进行规定的操作成形生胎。本实施方案中例示了通过在成型鼓60上接合条状带束层片30来将带束层片16成形为圆筒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在另外设置的接合用基台上接合条状带束层片30而成形相当于轮胎周长长度的薄板状带束层片16,将其粘贴在成型鼓上以圆筒状形成。
对胎面胶10的成型工序进行简单说明。首先,如图9(A)所示的那样,在由成型鼓的外周面等构成的成型面70上粘贴非导电性橡胶,由此成形基部11。该基部11的成形,可以通过挤压成形法或卷带法来进行。挤压成型法是指挤压成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状的带状橡胶构件,连接这些端部之间成形为环状的方法,卷带法是指将宽度小的橡胶条在轮胎周方向螺旋状卷绕,从而成形为所期望剖面形状的方法。
接着,如图9(B)所示,由非导电性橡胶成形顶部12的一半12L。此时,形成用于在后续工序中承载导电部13的斜面15。顶部12的成形可以通过挤压成型法或卷带法来进行。
接着,如图9(C)所示,由导电性橡胶成形导电部13。导电部13以从接地面通过斜面15和基部11的上面达到胎面胶10的底面的方式延伸,第一导电部13a承载于斜面15上,与其相连的第二导电部13b承载于基部11上。导电部13的成形通过薄片状橡胶构件的配置或者卷带法来进行,也可以将两者并用。
形成导电部13后,如图9(D)所示,通过用非导电性橡胶成形顶部12的剩下的另一半12R,能够得到胎面胶10。
虽在图9中省略了带束层6的记载,但在胎面胶10的内周设有带束层6,通过将该胎面胶10与胎体帘布层7或胎侧胶9等其他轮胎构件进行组合,能够制造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T。此时,埋设在胎面胶10中的导电部13与胎体帘布层7相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轮胎T在硫化成型工序中被实施硫化处理,并在胎面胶10的表面设有胎面花纹。
(其他实施方案)
上述的实施方案中,导电部13与胎体帘布层7相连接,但也可以导电部13连接于带束层6的方式构成。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带束层6以上述方式构成,能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减小导电性橡胶的体积。
(实施例)
以下,对具体表示本发明结构和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用于评价的轮胎型号为245/55R19,除了以下说明的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层的结构之外,各例中的轮胎结构、橡胶掺入相同。
评价项目如下。
通电性能:对安装在轮辋上的轮胎施加规定负载,从支撑轮辋的轴至轮胎接地的金属板施加电压(1000V),从而测定电阻值。将100MΩ作为阈值,电阻值不足100MΩ时认为具有通电性能,超过100MΩ时认为无通电性能。
滚动阻力:通过滚动阻力试验机测定滚动阻力。将比较例1的结果作为指数100进行评价,数值越小表示滚动阻力越小。
实施例1
成形出图1所示结构的轮胎,所述轮胎具备图2那样的帘布层和图3那样的带束层片。在条状帘布层中,将层片宽度设定为300mm,并且在层片宽度方向中心部以285mm宽度设定非导电性橡胶,在层片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以7.5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即,在条状帘布层中,将导电性橡胶的宽度设为层片宽度整体的5%。另外,在条状带束层片中,设定层片宽度为40mm,并且在层片宽度方向中心部以38mm宽度设定非导电性橡胶,在层片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以1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即,在条状带束层片中,将导电性橡胶的宽度设为层片宽度整体的5%。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成形出图1所示结构的轮胎,所述轮胎具备图2那样的帘布层和图3那样的带束层片。在条状帘布层中,将层片宽度设定为300mm,并且在层片宽度方向中心部以240mm宽度设定非导电性橡胶,在层片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30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即,将导电性橡胶的宽度设为层片宽度整体的20%。另外,在条状带束层片中,设定层片宽度为40mm,并且在层片宽度方向中心部以32mm宽度设定非导电性橡胶,在层片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以4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即,在条状带束层片中,将导电性橡胶的宽度设为层片宽度整体的20%。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成形出图1所示结构,所述轮胎具备图2那样的帘布层和图3那样的带束层片的轮胎。在条状帘布层中,将层片宽度设定为300mm,并且在层片宽度方向中心部以150mm宽度设定非导电性橡胶,在层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以75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即,将导电性橡胶宽度设为层片宽度整体的50%。另外,在条状带束层片中,设定层片宽度为40mm,在层片宽度方向中心部以20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在层片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以10mm宽度设定导电性橡胶。即,在条状带束层片中,将导电性橡胶的宽度设为层片宽度整体的50%。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除了将帘布层和带束层片的顶覆橡胶均用非导电性橡胶成形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宽度比率(胎体)   宽度比率(带束)   通电性能   滚动阻力
 比较例1   0%   0%   无   100
 实施例1   5%   5%   有   100
 实施例2   20%   20%   有   101
 实施例3   50%   50%   有   103
表1中,宽度比率(胎体)和宽度比率(带束体)是指导电性橡胶的宽度分别对条状帘布层和条状带束层片的层片宽度的比率。如表1所示,比较例1中,由于条状帘布层和条状带束层片无导电性,因此无法发挥通电性能。实施例3中,虽然具有通电性能,但由于导电性橡胶的体积大而滚动阻力有所增大。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2中,在保持通电性能的同时能够减小导电部的体积,与此相伴能够几乎与比较例1相同地抑制滚动阻力。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成型工序包括: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来成形条状帘布层的阶段,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该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将多个所述条状帘布层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依次进行接合的阶段。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非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用所述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而成形所述条状帘布层,并将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述条状帘布层的端部之间进行对接接合。
3.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带束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束层的成型工序包括: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带束帘线来成形条状带束层片的阶段,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带束帘线的延长方向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该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将多个所述条状带束层片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依次进行接合的阶段。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非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用所述导电性橡胶部包覆所述层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而成形所述条状带束层片,并将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述条状带束层片的一侧端部与另一条状带束层片的另一侧端部重叠接合。
5.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胎侧部,其从所述胎圈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其连接于各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胎体帘布层,其配置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胎面部的外周侧,
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胎体帘布层或者带束层,
所述胎体帘布层通过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相互接合多个条状帘布层所形成,所述条状帘布层通过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胎体帘线所形成,
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胎体帘线的延长方向分别延伸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
6.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胎侧部,其从所述胎圈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其连接于各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胎体帘布层,其配置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胎面部的外周侧,
在胎面部配置有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胎面胶,并且在所述胎面胶中埋设有由导电性橡胶所形成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从接地面延伸至带束层,
所述带束层通过在层片宽度方向上排列并相互接合多个条状带束层片所形成,所述条状带束层通过用顶覆橡胶包覆平行排列的多条带束帘线所形成,
所述顶覆橡胶包括沿着所述带束帘线的延长方向分别延伸的非导电性橡胶部和比非导电性橡胶部宽度窄的导电性橡胶部形成。
CN2011104324824A 2010-12-21 2011-12-21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Pending CN1025291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4689 2010-12-21
JP2010284689A JP5881945B2 (ja) 2010-12-21 2010-12-21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135A true CN102529135A (zh) 2012-07-04

Family

ID=45318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24824A Pending CN102529135A (zh) 2010-12-21 2011-12-21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52418A1 (zh)
EP (1) EP2468490A1 (zh)
JP (1) JP5881945B2 (zh)
CN (1) CN10252913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455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365244A (zh) * 2014-08-06 2016-03-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帘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9747347A (zh) * 2019-03-01 2019-05-14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作方法
CN112236318A (zh) * 2018-06-22 2021-01-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和组装片
CN112313086A (zh) * 2018-06-20 2021-02-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2976633A (zh) * 2019-12-13 2021-06-1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生胎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US20220055329A1 (en) * 2019-03-19 2022-02-24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Tire Cold Retreading Method
US20220063224A1 (en) * 2019-03-19 2022-03-03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Tire Cold Retread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4831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having static charge dissipation element
JP6942124B2 (ja) * 2016-05-31 2021-09-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30262B2 (ja) * 2017-07-18 2021-09-0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993875B2 (ja) * 2017-12-28 2022-01-14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製造装置
JP6970613B2 (ja) 2017-12-28 2021-11-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製造装置
JP7181158B2 (ja) * 2019-06-21 2022-11-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181159B2 (ja) * 2019-06-21 2022-11-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494482B2 (ja) * 2020-02-18 2024-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ッドゴム形成方法及びトレッドゴム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980A (zh) * 2002-02-26 2005-07-13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706628A (zh) * 2004-06-07 2005-12-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增强材料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轮胎增强材料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06168420A (ja) * 2004-12-13 2006-06-2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用コードプライ
WO2009127323A1 (fr) * 2008-04-16 2009-10-22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Nappes de fils comportant des zones conductrices de l'electrici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1579B2 (ja) * 1977-08-30 1985-11-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の主補強用ゴム引きコード布
IT1264990B1 (it) * 1993-12-14 1996-10-17 Pirelli Pneumatico antistatico con mescole a basso tenore di nero di carbonio
JP4392444B2 (ja) 2007-11-21 2010-01-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92670B1 (ko) 2007-11-21 2015-02-12 스미토모 고무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R2933032B1 (fr) * 2008-06-25 2010-06-18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comportant des melanges non conducteurs de l'electricite et un chemin permettant l'ecoulement des charg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980A (zh) * 2002-02-26 2005-07-13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706628A (zh) * 2004-06-07 2005-12-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增强材料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轮胎增强材料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06168420A (ja) * 2004-12-13 2006-06-2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用コードプライ
WO2009127323A1 (fr) * 2008-04-16 2009-10-22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Nappes de fils comportant des zones conductrices de l'electricit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455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365244A (zh) * 2014-08-06 2016-03-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帘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5365244B (zh) * 2014-08-06 2019-03-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帘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12313086A (zh) * 2018-06-20 2021-02-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2236318A (zh) * 2018-06-22 2021-01-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和组装片
CN109747347A (zh) * 2019-03-01 2019-05-14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作方法
US20220055329A1 (en) * 2019-03-19 2022-02-24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Tire Cold Retreading Method
US20220063224A1 (en) * 2019-03-19 2022-03-03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Tire Cold Retreading Method
US11993046B2 (en) * 2019-03-19 2024-05-28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Tire cold retreading method
US11993047B2 (en) * 2019-03-19 2024-05-28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Tire cold retreading method
CN112976633A (zh) * 2019-12-13 2021-06-1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生胎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52418A1 (en) 2012-06-21
JP5881945B2 (ja) 2016-03-09
JP2012131100A (ja) 2012-07-12
EP2468490A1 (en)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135A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CN101480902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74680B (zh)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772465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02514452B (zh) 充气轮胎及用于生产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CN102555693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09931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75467B (zh) 充气轮胎
CN101100160B (zh) 复合橡胶带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00475571C (zh) 轮胎和轮胎制造方法
JP43821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632774B (zh) 充气轮胎
CN1962291A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此轮胎中的缓冲橡胶
US816701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CN1743190A (zh) 充气轮胎、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和橡胶条缠绕体的成型设备
CN102673323A (zh) 充气轮胎
CN103764381A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03625216A (zh)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1908140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46217B (zh) 充气轮胎
CN112976946A (zh) 充气轮胎
JP510557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818331A3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CN107148338A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
JP200201941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