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5216A -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5216A
CN103625216A CN201310353677.9A CN201310353677A CN103625216A CN 103625216 A CN103625216 A CN 103625216A CN 201310353677 A CN201310353677 A CN 201310353677A CN 103625216 A CN103625216 A CN 103625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conductive
tape
rubber tape
hyb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36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5216B (zh
Inventor
下村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5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5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9/084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nductive carc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30/58Applying bands of rubber treads, i.e. applying camel backs
    • B29D30/60Applying bands of rubber treads, i.e. applying camel backs by winding narrow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9/082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conductive tread inse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2030/526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the tread comprising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electrostatic charge, e.g. conductive elements or portions having conductivity higher than the tread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2011/009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built-up by narrow strip w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卷带法并能良好地确保通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方法为,由非导电橡胶(21)、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21)的导电橡胶(22)而形成的复合橡胶带(20)具有:厚度(T)小于宽度(w)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两端逐渐变小。导电橡胶(22)具有的截面积为复合橡胶带(20)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以非导电橡胶(21)在复合橡胶带(20)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20)两端中的一侧表面和另一侧表面。在由橡胶带卷绕体构成的橡胶构件,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20)部分重复,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导电橡胶(22)设置导电通路,橡胶带卷绕体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而形成。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车身或轮胎上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的充气轮胎、及其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旨在实现与耗油率性能关系密切的滚动阻力的降低、湿路面上的制动性能的提高为目的,对胎面胶混合了高比率的二氧化硅。然而,该胎面胶与混合了高比率的炭黑的充气轮胎相比电阻高,妨碍将在车身或轮胎产生的静电向路面的释放,因此具有容易产生收音机噪声等不良状况的问题。
于是,研发了如下充气轮胎,即:在由混合了二氧化硅等的非导电橡胶构成的胎面橡胶,部分配置混合了炭黑等的导电橡胶而设置导电通路,据此能够发挥通电性能。不限于胎面橡胶,也可以用非导电橡胶来形成胎侧橡胶等其他的轮胎用橡胶构件,在此种情形下,可以在该橡胶构件上设置导电通路。
另外,已知的所谓的卷带法如下:向成型鼓等被卷绕体连续地供给未硫化的橡胶带,并将该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由此形成橡胶带卷绕体。根据卷带法,通过适当地调整卷绕条件能够容易地形成各种截面形状。而且,由橡胶带卷绕体构成的橡胶构件,其不存在产生较大阶梯的接缝部,与一体挤压而成型的橡胶构件相比具有优异的均匀性。
如专利文献1-3所示,例如卷带法也可以用于形成具有上述导电通路的橡胶构件。但是,为了提高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而使用少量的导电橡胶的情况下,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橡胶带部分重复,并且在它们之间连接导电橡胶的卷绕中,导电橡胶在橡胶带界面的连接变得不充分,从而导电通路容易断线。而且,由于在该橡胶带界面的断线沿轮胎的圆周方向连续,因此有可能影响通电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274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83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30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卷带法的同时能够良好地确保通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及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下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可以达到所述目的。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橡胶构件,该橡胶构件由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来形成的橡胶带卷绕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带包含复合橡胶带,该复合橡胶带由非导电橡胶、和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的导电橡胶而形成;所述复合橡胶带具有厚度小于宽度的扁平的截面形状,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所述导电橡胶具有的截面积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以所述非导电橡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在所述橡胶构件中,在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所述导电橡胶来设置导电通路。
该轮胎具有由橡胶带卷绕体构成的橡胶构件,该橡胶带包括由非导电橡胶和导电橡胶形成的复合橡胶带。在橡胶构件,通过导电橡胶来设置用于释放静电的导电通路,由此采用卷带法的同时能够发挥通电性能。导电橡胶的截面积为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复合橡胶带中的导电橡胶的比例为少量。因此,能够良好地得到由于使用非导电橡胶而产生的有益效果(例如,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
复合橡胶带具有厚度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的扁平的截面形状,由此适合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而卷绕。导电橡胶,其以非导电橡胶在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据此,能够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之间适当地连接导电橡胶,从而能够防止导电通路在橡胶带界面断线,并且能够良好地确保通电性能。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所述导电橡胶具备:薄壁部,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之间向宽度方向延伸;厚壁部,其比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大且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形成全部厚度。据此,使得导电橡胶在复合橡胶带的两端设置成大厚度,从而能够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之间适当地连接导电橡胶。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所述导电橡胶形成表面长度为所述复合橡胶带截面中的外圆周长度的60%以下的表面。据此,包含于复合橡胶带的导电橡胶变得更少量,由此能够良好地得到由于使用非导电橡胶而产生的有益效果(例如,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使用橡胶构件制造充气轮胎,该橡胶构件由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来形成的橡胶带卷绕体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由非导电橡胶、和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的一部分的导电橡胶而形成的复合橡胶带供给被卷绕体的步骤;将所述复合橡胶带卷绕于所述被卷绕体,由此形成作为所述橡胶构件的橡胶带卷绕体的步骤,其中,所述复合橡胶带具有厚度小于宽度的扁平的截面形状,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所述导电橡胶具有的截面积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以所述非导电橡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在形成所述橡胶带卷绕体的步骤中,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所述导电橡胶来设置导电通路。
该方法具有形成作为橡胶构件的橡胶带卷绕体的步骤,橡胶带包括由非导电橡胶和导电橡胶而形成的复合橡胶带。在橡胶构件,通过导电橡胶来设置用于释放静电的导电通路,由此采用卷带法的同时能够发挥通电性能。导电橡胶的截面积为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复合橡胶带中的导电橡胶的比例为少量。因此,能够良好地得到由于使用非导电橡胶而产生的有益效果(例如,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
复合橡胶带具有厚度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的扁平的截面形状,由此适合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而卷绕。导电橡胶,其以非导电橡胶在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据此,能够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之间适当地连接导电橡胶,从而能够防止导电通路在橡胶带界面断线,并且能够良好地确保通电性能。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导电橡胶具备:薄壁部,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之间向宽度方向延伸;厚壁部,其比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大且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形成全部厚度。据此,使得导电橡胶在复合橡胶带的两端设置成大厚度,从而能够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之间适当地连接导电橡胶。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导电橡胶形成表面长度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中的外圆周长度的60%以下的表面。据此,包含于复合橡胶带的导电橡胶变得更少量,从而能够良好地得到由于使用非导电橡胶而产生的有益效果(例如,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充气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硫化成型前的胎面橡胶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橡胶带的卷绕位置的移动路径的概念图。
图4是复合橡胶带的剖面图。
图5是橡胶带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用于卷绕橡胶带的制造设备的图。
图7是胎面橡胶的剖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其他实施方案中的胎面橡胶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案中的橡胶带卷绕位置的移动路径的概念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案中的复合橡胶带的剖面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案中的复合橡胶带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圈部
2   胎侧部
3   胎面部
4   垫带橡胶
7   帘布层
9   胎侧橡胶
10  胎面橡胶
11  基底部
12  胎面层
13  导电部
20  复合橡胶带
21  非导电橡胶
22  导电橡胶
22a 薄壁部
22b 厚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T具备:一对胎圈部1;胎侧部2,其从各个该胎圈部1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3,其连接于各个该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环状帘布层7,其设置在一对胎圈部1之间。在胎圈部1配置有将钢丝等集束体覆胶而构成的环状(toroid)胎圈芯1a、由硬质橡胶构成的胎边芯1b。
帘布层7至少由一层(本实施方案为两层)帘布层构成,其端部经由胎圈芯1a以被卷起的状态卡止。帘布层用顶覆橡胶包覆帘线而形成,该帘线以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成大致90°的角度延伸。帘布层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保持气压的内衬橡胶5。
另外,该轮胎T具备:垫带橡胶4,其在胎圈部1设置于帘布层7的外侧,且可以与未图示的轮辋接触;胎侧橡胶9,其在胎侧部2设置于帘布层7的外侧;胎面橡胶10,其在胎面部3设置于帘布层7的外侧。在本实施方案中,帘布层7的顶覆橡胶(帘布层的顶覆橡胶)和垫带橡胶4分别由导电橡胶形成,胎侧橡胶9由非导电橡胶形成。
胎面橡胶10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带束层6,其由多层(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层)带束层片(belt ply)构成;带束补强层8,其将实质上向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帘线用顶覆橡胶包覆而形成。各带束层片通过将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倾斜而延伸的帘线用顶覆橡胶包覆而形成,该帘线在层片(ply)之间以相反的方向相互交叉的方式层积。带束补强层8根据需要也可以省略。
图2示意性地表示硫化成型前的胎面橡胶10。胎面橡胶10具有:胎面层12,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构成接地面;基底部11,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设置于胎面层12的轮胎径向内侧;导电部13,其由导电橡胶形成。对导电部13而言,从露出于胎面层12的外周面的一端至胎面层12的内周面的另一端为止连续延伸,并形成剖面L字状。为了在图面上易于区分,在图1等图中将导电部13涂成浅黑色。
导电橡胶是指,在室温(20℃)下的体积电阻率小于108Ω·cm的橡胶,例如,通过在生胶中以高比例混合作为补强剂的炭黑而制得。例如,基于100重量份的橡胶成分,混合30-100重量份的该炭黑。除了炭黑之外,也可以混合公知的导电性添加材料制得导电橡胶,该公知的导电性添加材料包括:碳纤维或石墨等的碳族;以及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薄片、和金属纤维等的金属类。
非导电橡胶是指,在室温(20℃)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以上的橡胶,例如,通过在生胶中以高比例混合作为补强剂的二氧化硅而制得。例如,基于100重量份的橡胶成分,混合30-100重量份的该二氧化硅。作为二氧化硅优选使用湿式二氧化硅,但作为补强材料常用材料的均可以无限定地使用。除了沉淀二氧化硅或无水硅酸等的二氧化硅类之外,非导电橡胶也可以混合煅烧陶土或硬质陶土、碳酸钙等来制得。
另外,在非导电橡胶中,作为混合于生胶的补强剂,可以使用以不含二氧化硅或以低比例混合二氧化硅且将高分散炭黑作为主体的材料。该非导电橡胶除了抑制滚动阻力的增大之外,还可以有效地确保刚性。因此,通过将其适用于胎侧橡胶9或帘布层的顶覆橡胶,确保轮胎侧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提高驾驶稳定性。
作为所述的生胶,可以列举:天然橡胶、丁苯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BR)、聚异戊二烯橡胶(IR)、丁基橡胶(IIR)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所述生胶也可以适当地混合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增塑剂、防老剂等。
在胎面橡胶10设置有从接地面至帘布层7的导电通路,该导电通路通过导电部13来设置。导电部13从接地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直至基底部11的外周面,并在胎面层12和基底部11之间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图1的右侧)延伸并与帘布层7连接。车身或轮胎产生的静电从轮辋经由垫带橡胶4、帘布层7以及导电部13释放于路面。因此,带束层6或带束补强层8的顶覆橡胶可以是非导电橡胶。
接下来,对充气轮胎T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充气轮胎T除了与胎面橡胶10相关的点之外,能用与现有的轮胎制造工序相同地制造出来,因此以胎面橡胶的成型工序为重点进行说明。
对胎面橡胶10而言,在形成基底部11之后,通过利用卷带法形成胎面层12来成形。卷带法是指将宽度小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在轮胎圆周方向以螺旋状卷绕,从而成形橡胶构件的方法。因此,胎面层12由橡胶带卷绕体而构成,该橡胶带卷绕体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而形成。图3概念性地示出了橡胶带的卷绕位置的移动路径的一例,在本实施方案中,橡胶带沿着横向8字状的路径卷绕。
用于形成胎面层12的橡胶带包括如图4所示的复合橡胶带20,该复合橡胶带20由非导电橡胶21、和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21的导电橡胶22而形成。图4中的橡胶带20是由非导电橡胶21和导电橡胶22形成的多层橡胶带,但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图5那样的仅由非导电橡胶21形成的单层橡胶带。
橡胶带20的成形和卷绕可以利用图6所示的设备来进行。该设备具备:橡胶带供给装置30,其可以同时挤压两种橡胶而成型为多层橡胶带20;旋转支撑体31,其作为被卷绕体卷绕由橡胶带供给装置30所供给的橡胶带20;控制装置32,其用于进行橡胶带供给装置30和旋转支撑体31的运转控制。旋转支撑体31以如下方式构成:可以向以轴31a为中心的R方向旋转、向轴向移动。
挤出机33具备:漏斗33a、螺杆33b、机筒(barrel)33c、螺杆33b的驱动装置33d、以及内置有齿轮泵的压力头部33e。与此相同,挤出机34也具备漏斗34a、螺杆34b、机筒(barrel)34c、驱动装置34d、以及压力头部34e。一对挤出机33、34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合体部35,该橡胶合体部35附设有口型36。
如果将橡胶材料的非导电橡胶投入至漏斗33a,并且将橡胶材料的导电橡胶投入至漏斗34a,则各橡胶在螺杆33b、34b混炼的同时被送出至前方,并且经由压力头部33e、34e而在橡胶合体部35合体并形成规定形状,由此作为多层橡胶带20从吐出口36a挤压成型。成型的橡胶带20被滚筒37送出至前方,并被滚筒38按压的同时卷绕于旋转支撑体31。
在成形橡胶带20时,如果制止压力头部34e内的齿轮泵的旋转,并且根据需要也制止螺杆34b的旋转,而且停止导电橡胶的挤压,则如图5所示,可以得到作为非导电橡胶21的单层橡胶带。这种压力头部34e内的齿轮泵和螺杆34b的运转通过控制装置32控制,因此能够自如地转换橡胶带的单层和多层。
图4是以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平面切割复合橡胶带20时的剖面。复合橡胶带20具有厚度小于宽度的扁平的截面形状,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WD的两端逐渐变小。对该截面形状而言,适合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而卷绕。优选地,复合橡胶带20的最大宽度w为14-36mm,最大厚度T为1.0-3.6mm。橡胶带20的剖面不限于三角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菱形等其他形状。
导电橡胶22具有的截面积为复合橡胶带20的截面积的3%以下。据此,复合橡胶带20中的导电橡胶22的比例为少量,因此,能够良好地得到由于使用非导电橡胶21而产生的有益效果(例如,滚动阻力的降低效果)。优选地,该截面积比小于3%,更优选地,为2%以下。另外,优选地,在适当地设置导电通路的基础上,该截面积比为1%以上。
导电橡胶22,以非导电橡胶21在复合橡胶带20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20两端的一侧(图4的下侧)的表面和另一侧(图4的上侧)的表面。据此,在以下详述的复合橡胶带20的卷绕中,能够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20之间适当地连接导电橡胶22。其结果,能够防止导电通路在橡胶带界面断线,从而能够良好地确保通电性能。
在本实施方案中,导电橡胶22具备:薄壁部22a,其在复合橡胶带20的两端之间向宽度方向延伸;厚壁部22b,其比薄壁部22a的厚度大且在复合橡胶带20的两端形成全部厚度。例如薄壁部22a的厚度ta为0.04-0.20mm,例如厚壁部22b的最大厚度tb为0.1-0.5mm。厚壁部22b的宽度wb例如为复合橡胶带20的最大宽度w的5-50%,优选5-20%。薄壁部22a以连结一对厚壁部22b的方式在宽度方向呈连续状态,厚壁部22b构成导电橡胶22的宽度方向两端。
复合橡胶带20的表面由非导电橡胶21和导电橡胶22形成。卷绕时,图4的下侧形成为与旋转支撑体31对置的内周侧。形成为复合橡胶带20内周侧的表面全部被导电橡胶22包覆。优选地,在将包含于复合橡胶带20的导电橡胶22变为少量的基础上,导电橡胶22形成表面长度为复合橡胶带20的截面中的外周(外圆周)长度的60%以下的表面。另外,优选地,在适当地设置导电通路的基础上,导电橡胶22形成表面长度为所述外周长度的50%以上的表面。
在形成胎面橡胶10时,首先,用非导电橡胶21在旋转支撑体31的外周面形成基底部11。图3中虽未描绘出,但在旋转支撑体31的外周面事先设置带束层6和带束补强层8,并在它们的上面形成基底部11。不限定采用挤压成型法和卷带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来形成基底部11。挤压成型法是指,挤压成型具有规定截面形状的未硫化的带状橡胶构件,结合其端部之间而以环状成形的方法。
接着,在形成基底部11之后,在其外周以图3的路径卷绕橡胶带而形成胎面层12。此时,在正在卷绕的橡胶带部分设置导电橡胶22,并向作为被卷绕体的旋转支撑体31供给复合橡胶带20。然后,将复合橡胶带20卷绕成被卷绕体,形成作为胎面层12的橡胶带卷绕体。在形成橡胶带卷绕体的步骤中,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20部分重复,由此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导电橡胶22来设置导电通路。
具体如图7所示,对复合橡胶带20而言,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复合橡胶带20部分重复,并且以导电橡胶22在它们之间连接的方式卷绕。在从P1至P2为止的区域中供给复合橡胶带20,并且通过该导电橡胶22来设置导电通路。P1是露出于接地面的位置,P2是通过基底部11的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在其他部位未设置导电橡胶22,形成为图5所示的单层橡胶带。
在确保导电橡胶22连接的基础上,利用导电橡胶22而形成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的复合橡胶带20的结构是非常合适的,有助于防止导电通路在橡胶带界面断线,从而确保通电性能。如图7所示,导电部13除了图2所示的部分之外,还具有从该部分向接地面侧分支并在途中结束的多个枝状部分,图1、2中省略了该部分。但是,导电部13并不限于具备这样的枝状部分。
在胎面橡胶10的成形工序之后,转移至胎坯的成形工序,将胎面橡胶10粘贴于成形为环状的帘布层7的外周面,并且与其他的轮胎构成部件结合来成形胎坯。之后,转移至胎坯的硫化工序,通过对胎坯实施硫化处理来制造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T。由于复合橡胶带20的卷绕而产生的橡胶带界面是可以在硫化处理后的轮胎剖面上指定的,例如,利用锋利的刀具切割轮胎,并根据在该剖面隐约观察到的橡胶界面的特性来判断。
只要在胎面橡胶10设置所需的导电通路,就对导电部13的形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图9所示的卷绕橡胶带的方法来形成图8所示的具有一对导电部13的胎面层12。
由导电部13构成的导电通路,其不限于贯通胎面层12而从外周面至内周面的,例如也可以从胎面层12的外周面直至胎面橡胶10的侧面。在胎面橡胶10的侧面露出的导电部13与埋设于胎侧橡胶9的导电部连接、或者与由导电橡胶形成的胎侧橡胶9连接。静电从轮辋经由垫带橡胶4、胎侧橡胶9(设置于胎侧橡胶9的导电部)、导电部13释放到路面。
在本实施方案中,采用的结构为:将胎侧橡胶9的端部放置于胎面橡胶10的端部而构成的胎侧结构。也可以用如下结构来代替该结构,即,将胎面橡胶10的端部放置于胎侧橡胶9的端部而构成的侧胎结构。该情况下,导电部13可以与埋设于胎侧橡胶9的导电部连接、或者也可以与由导电橡胶形成的胎侧橡胶9连接。
即使是图10、11所示的复合橡胶带20,也与上述一样有助于防止导电通路在橡胶带界面断线,从而确保通电性能。图10是导电橡胶22形成一定厚度的例子,图11是导电橡胶22在复合橡胶带20的中央部中断的例子。在任何一例中导电橡胶22均为少量,复合橡胶带20的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由导电橡胶22形成。也可以在图11的导电橡胶22设置上述薄壁部和厚壁部。
由橡胶带卷绕体构成的橡胶构件不限于构成胎面橡胶10的胎面层12,也可以是其他的橡胶构件。因此,例如,可以通过像上述那样的卷绕复合橡胶带来形成设置有导电通路的胎侧橡胶。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以下,对具体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与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轮胎的各性能评估如下。
(1)滚动阻力
按照国际规格ISO28580(JISD4234)测量了滚动阻力,并用其倒数进行评价。将实施例1的结果作为100进行了指数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滚动阻力越出色。
(2)驾驶稳定性
将轮胎安装在实车上并形成了轮胎的指定气压,实施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并通过司机的感官实验来进行了评估。将比较例1的结果作为100进行了指数评价,数值越大表示驾驶稳定性越出色。
采用图4、5所示的橡胶带通过卷带法来形成胎面层,从而制造了具有图1的结构的充气轮胎。用于评价的轮胎的尺寸为195/65R15,除了截面积比(导电橡胶的截面积相对于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比率)之外,各个例子中的轮胎结构或橡胶比例均相同。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03665957300111
如表1所示,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1-3中的滚动阻力优异,并且实施例2、3中相对更良好。另外,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1-3中的驾驶稳定性出色。这是,由于可以将导电橡胶设置成少量,因此以非导电橡胶作为主体的胎面层中的不同种类的橡胶变少,从而抑制横向剪切刚度的降低,由此降低转弯性能的恶化。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橡胶构件,该橡胶构件由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来形成的橡胶带卷绕体而构成,
所述橡胶带包含复合橡胶带,该复合橡胶带由非导电橡胶、和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的导电橡胶而形成;
所述复合橡胶带具有厚度小于宽度的扁平的截面形状,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
所述导电橡胶具有的截面积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以所述非导电橡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不露出的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
在所述橡胶构件中,在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所述导电橡胶来设置导电通路。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橡胶具备:薄壁部,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之间向宽度方向延伸;厚壁部,其比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大且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形成全部厚度。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橡胶形成表面长度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中的外圆周长度的60%以下的表面。
4.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方法使用橡胶构件制造充气轮胎,该橡胶构件由通过将橡胶带以螺旋状卷绕来形成的橡胶带卷绕体构成,具有:
将由非导电橡胶、和部分包覆该非导电橡胶的导电橡胶而形成的复合橡胶带供给被卷绕体的步骤;
将所述复合橡胶带卷绕于所述被卷绕体,由此形成作为所述橡胶构件的橡胶带卷绕体的步骤,其中,
所述复合橡胶带具有厚度小于宽度的扁平的截面形状,并且厚度向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
所述导电橡胶具有的截面积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积的3%以下,并且,以所述非导电橡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不露出方式形成该复合橡胶带两端中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
在形成所述橡胶带卷绕体的步骤中,使在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复合橡胶带部分重复,通过在它们之间连接的所述导电橡胶来设置导电通路。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橡胶具备:薄壁部,其在所述复合橡胶带的两端之间向宽度方向延伸;厚壁部,其比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大且在所述复合橡胶带两端形成全部厚度。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橡胶形成表面长度为所述复合橡胶带的截面中的外圆周长度的60%以下的表面。
CN201310353677.9A 2012-08-24 2013-08-14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625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5547A JP6046951B2 (ja) 2012-08-24 2012-08-24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2-185547 2012-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216A true CN103625216A (zh) 2014-03-12
CN103625216B CN103625216B (zh) 2018-07-27

Family

ID=5006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3677.9A Active CN103625216B (zh) 2012-08-24 2013-08-14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44814B2 (zh)
JP (1) JP6046951B2 (zh)
CN (1) CN103625216B (zh)
DE (1) DE1020131088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9309B2 (ja) * 2014-08-26 2018-03-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112143B1 (en) * 2015-06-30 2018-12-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ompound switch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tire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tire tread
US20170001399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a tread
US11685095B2 (en) 2015-06-30 2023-06-2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ire components using a coextruded strip
DE102015225154A1 (de) * 2015-12-14 2017-06-1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759703B2 (ja) * 2016-05-19 2020-09-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36391B2 (ja) * 2016-12-27 2021-03-03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784604B2 (ja) * 2017-01-10 2020-11-1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56021B2 (ja) * 2019-01-31 2023-04-1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56649B2 (ja) * 2019-01-31 2023-04-12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9209865A1 (de) * 2019-07-04 2021-01-0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Verwendung von Strip-Winding zum Aufwickeln einer oder mehrerer Kautschukkomponenten,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nd einen Fahrzeugluftreifen herstellbar oder hergestellt gemäß dem Verfahren
KR102553338B1 (ko) * 2021-06-18 2023-07-10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7415A (ja) * 1998-02-12 1999-08-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91446A (zh) * 2005-07-01 2007-01-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汽车轮胎的方法
CN101480902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024017A1 (en) * 2007-08-10 2011-02-03 Shinichi Miyazaki Pneumatic tire
CN102555693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7104A1 (ja) * 2006-02-20 2007-08-3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876737B2 (ja) 2006-06-26 2012-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輪用走行風整流装置
EP1876039B1 (en) 2006-07-04 2012-04-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ybrid rubber t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JP4820223B2 (ja) 2006-07-04 2011-11-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06003942B4 (de) 2006-07-10 2018-12-1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Gummistreifenmaterial
JP4750853B2 (ja) 2006-08-31 2011-08-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783479B1 (ja) 2011-02-10 2011-09-2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07703B2 (ja) * 2011-11-25 2016-04-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7415A (ja) * 1998-02-12 1999-08-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91446A (zh) * 2005-07-01 2007-01-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汽车轮胎的方法
US20110024017A1 (en) * 2007-08-10 2011-02-03 Shinichi Miyazaki Pneumatic tire
CN101480902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55693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108887A1 (de) 2014-02-27
US20140053961A1 (en) 2014-02-27
JP2014043138A (ja) 2014-03-13
CN103625216B (zh) 2018-07-27
US9744814B2 (en) 2017-08-29
JP6046951B2 (ja)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5216A (zh)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01480902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92670B1 (ko) 공기 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45607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29981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ゴムストリップ
RU2441769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JP45759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2022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35064A (zh) 一种充气轮胎
JP201412500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370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1100160A (zh) 复合橡胶带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JP590770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WO201013151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43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26878A (zh) 充气轮胎
CN103796851A (zh) 充气轮胎
JP49560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701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0484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ゴムリボン
JP550824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1890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0490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716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