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0902B -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0902B
CN101480902B CN2008100857527A CN200810085752A CN101480902B CN 101480902 B CN101480902 B CN 101480902B CN 2008100857527 A CN2008100857527 A CN 2008100857527A CN 200810085752 A CN200810085752 A CN 200810085752A CN 101480902 B CN101480902 B CN 101480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conductive layer
tire
section
elect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57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0902A (zh
Inventor
川上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80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0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30/58Applying bands of rubber treads, i.e. applying camel backs
    • B29D30/60Applying bands of rubber treads, i.e. applying camel backs by winding narrow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2030/526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the tread comprising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electrostatic charge, e.g. conductive elements or portions having conductivity higher than the tread rub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02Static dis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作为绝缘橡胶层的罩盖橡胶12和导电层13,该导电层从胎面表面穿过该罩盖橡胶12延伸至该罩盖橡胶12的底面。导电层13具有主部13a和多个分支部13b,该主部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延伸,该分支部从主部13a分支并且朝向轮胎的外周侧延伸。分支部13b中的至少一个暴露于胎面表面。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至少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由绝缘橡胶层形成,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与二氧化硅高比例混合的胎面橡胶的充气轮胎,以减小对车辆燃料消耗影响很大的滚动阻力和/或提高在湿路面上的制动性能(湿制动性能)。但是,相比于与炭黑高比例混合的胎面橡胶,这种胎面橡胶具有高电阻,因而妨碍了车身或轮胎上所产生的静电荷被释放到路面。因此,易于产生诸如无线电噪声之类的问题。
已经开发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以以下方式解决电阻问题:在与二氧化硅或类似物混合的绝缘胎面橡胶内部形成一个与炭黑或类似物混合的导电层。例如,在JP特开平9-71112号公报、JP特开平10-81110号公报和JP特开平10-17540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充气轮胎,绝缘胎面橡胶被形成为带有在轮胎直径方向上延伸的导电层,以通过该导电层将静电荷释放到路面。该导电层从胎面表面穿过胎面橡胶延伸到底面,并且连接到导电的基底橡胶或者侧壁橡胶,构成释放静电荷的导电通道。
在这种解决了电阻问题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当对轮胎进行硫化处理时,暴露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的端部可能会被绝缘橡胶薄膜以所谓的包覆状态覆盖。当实际使用这种轮胎时,在其磨损的初期阶段,静电荷的释放功能可能会失效,由此而引起诸如无线电噪声之类的问题。
根据研究的结果发现:这一包覆现象易于依次发生在胎面橡胶的中心部分、居间部分和肩部。根据下文的描述可以理解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即,在轮胎的硫化过程中,由于带层的帘线角随着轮胎直径的变大而变化,胎面橡胶在中心部分聚集。由于轮胎的直径依次在中心部分、居间部分和肩部膨胀变大,因此在直径变大的中心部分,橡胶的聚集比例较大而易于处于包覆状态。
通过限制导电层的位置:将导电层暴露于肩部,可以避免上述的包覆状态。在此情况下,无法满足要在中心部分或居间部分露出导电层的这种需求。即使让导电层在一个槽内露出,也不能解决该问题。由于选择导电层的露出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胎面花纹设计,考虑到要确保胎面花纹设计的灵活性,所以将导电层的露出位置限制在特定位置是不期望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无论导电层的露出位置在何处,都能从其磨损的初期阶段就可靠地释放静电荷,以及提供一种制造该种轮胎的方法。
通过下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即,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绝缘橡胶层,该绝缘橡胶层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以及导电层,该导电层从胎面表面穿过该绝缘橡胶层延伸至该绝缘橡胶层的底面或侧面,其中该导电层具有一个主部和多个分支部,该主部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延伸,该分支部从该主部分支并且朝向轮胎的外周侧延伸,该分支部的至少一个暴露于胎面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可以通过从胎面表面延伸到绝缘橡胶层的底面或侧面的导电层,将在车身和/或轮胎上产生的静电荷释放到路面。而且,由于导电层具有如上所述的主部和分支部,所以导电层可以在多个点暴露于胎面表面,由此避免了在轮胎的硫化处理中该导电层的端部被包覆。因此,无论导电层的露出部分在何处,都可以从该轮胎磨损的初期阶段就可靠地获得静电荷的释放功能。
根据本发明,绝缘橡胶层自身可以构成胎面橡胶,或者可以构成所谓的基部斗篷结构的罩盖橡胶,其中在轮胎的内周侧上布置有基底橡胶。根据本发明,基底橡胶可以由绝缘橡胶组成。在此情况下,可以增强通过使用绝缘胎面橡胶所改善的效率(在胎面橡胶与二氧化硅高比例混合的情况下,提高了燃料效率和湿制动性能)。
在充气轮胎中,优选地,一个具有由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组成的带子的橡胶带,被螺旋卷绕为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互相重叠,以使得该第二橡胶部的一个端部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的腹部区域,其中该第一橡胶部由绝缘橡胶组成,该第二橡胶部由覆盖该第一橡胶部的一面的导电橡胶组成,该第二橡胶部形成主部和分支部。通过这一布置,可以容易地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导电层。
在充气轮胎中,优选地,第二橡胶部被形成为在带子宽度方向上从第一橡胶部伸出。通过这一布置,当卷绕橡胶带时,由于可以容易地将第二橡胶部的一个端部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的腹部区域,所以可以容易地形成导电层。
在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方法中,包括一个导电层成形过程,在该导电层成形过程中导电层被形成在绝缘橡胶层的内侧,其中该导电层从胎面表面延伸到该绝缘橡胶层的底面或者侧面,该绝缘橡胶层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的外周侧部分,该导电层成形过程包括的步骤:螺旋卷绕一个具有由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组成的带子的橡胶带,以使其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互相重叠,使得该第二橡胶部的一个端部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的腹部区域,其中该第一橡胶部由绝缘橡胶组成,该第二橡胶部由覆盖该第一橡胶部的一面的导电橡胶组成;以及利用该第二橡胶部形成一个导电层,该导电层具有一个主部和多个分支部,该主部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延伸,该分支部从主部分支并且朝向轮胎的外周侧延伸,该分支部的至少一个暴露于胎面表面。
根据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方法,可以容易地形成如上所述的具有一个主部和多个分支部的导电层。由于导电层在多个点处暴露于胎面表面,所以可以避免在轮胎的硫化处理时端部被包覆。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制造出的充气轮胎中,无论导电层的露出部分在何处,都可以从该轮胎磨损的初期阶段就可靠地获得静电荷的释放功能。
在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中,优选地,第二橡胶部被形成为在带子宽度方向上从第一橡胶部伸出。通过这一布置,当卷绕橡胶带时,由于可以将第二橡胶部的一个端部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的腹部区域上,所以可以容易地形成导电层。
在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中,优选地,第二橡胶部覆盖第一橡胶部的内周侧侧面,并且在导电层成形过程中,相对于轮胎的直径方向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倾斜卷绕橡胶带。通过这一布置,可以容易地形成如上所述的具有一个主部和多个分支部的导电层。第一橡胶部的内周侧侧面的面在此处是指当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卷绕橡胶带时到达内周侧侧面的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沿轮胎子午线的一半轮胎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例;
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是单体胎面橡胶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了形成导电层过程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橡胶带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了用于卷绕橡胶带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了导电层成形过程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充气轮胎的结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沿其轮胎子午线的横截面视图。充气轮胎T包括一对胎圈部1,一对各自从胎圈部1朝向相应的轮胎外周侧延伸的侧壁部2,以及延续到位于侧壁部2的相应的轮胎外周侧的胎面部3。胎圈部1包括环形胎圈1a以及硬橡胶置于其中的三角胶条1b,其中该环形胎圈由一束挂胶钢丝或类似物构成。
胎体层7由至少一层(在此实施方案中是两层)铺设的像桥一样连接在胎圈部1之间的胎体帘布构成。胎体帘布由挂胶帘线构成,这些帘线以相对于轮胎中纬线C成大致90°的角延伸。胎体帘布的每一端部通过卷绕在其上的胎圈1a固定。胎体层7设有用于保持其内周侧上的气压的内衬橡胶5。
胎体层7中的胎面部3设有带束层6,该带束层由在其外周侧上的两层带束帘布构成,用于利用在其上的环箍效应来增强胎面部3的外周侧。每一层带束帘布由相对于轮胎中纬线C成大约25°的角倾斜延伸的钢制帘线构成。每一钢制帘线被构造成使其相对于在各自帘布中的钢制帘线在相反的方向上彼此交叉。此外,带束层6在其外周侧上设有带束增强层8。
胎体层7的胎圈部1在其外周侧上设有轮辋带橡胶4,该轮辋带橡胶抵靠在轮辋上(未示出)。同样,胎体层7的侧壁部2在其外周侧上设有侧壁橡胶9。根据本实施方案,胎体帘布、轮辋带橡胶4和侧壁橡胶9由导电橡胶形成。导电橡胶由生橡胶和作为补强剂的炭黑高比例混合而组成。
束带层6和束带增强层8在轮胎的外周侧侧面设有绝缘胎面橡胶10。绝缘胎面橡胶10被制造为具有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包括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主槽15a和15b,以及在轮胎表面上的侧槽。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胎面橡胶10具有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包括基底橡胶11和罩盖橡胶12(绝缘胎面橡胶)。罩盖橡胶12构成了胎面部3中的外周侧部分,该外周侧部分被构造在基底橡胶11的外周侧上。此外,胎面橡胶10使用了所谓的胎面侧结构,即,侧壁橡胶9的外周侧部分被构造在位于胎面橡胶10的端部的外周侧上。
罩盖橡胶12由绝缘橡胶形成,在该绝缘橡胶中二氧化硅作为补强剂与生橡胶高比例混合。在罩盖橡胶12内,导电橡胶的导电层13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被连续地形成。基底橡胶11可以由导电橡胶形成。但是,根据本实施方案,如下文所述,导电通道被制造为没有穿过基底橡胶11。因此,基底橡胶11可以由绝缘橡胶制成。因此,例如,基底橡胶可以包含高比例的二氧化硅,以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从而可以提高燃料效率。
对于导电橡胶,将以体电阻率小于108Ωcm为特征的导电橡胶作为示例。通过混合下述使材料具有预定值的已知导电物质,可以制备导电橡胶。即,除了炭黑之外,可以使用来自碳族的碳纤维和石墨;或者可以使用来自金属族的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薄片和金属纤维。对于绝缘橡胶,将以体电阻率为108Ωcm或更大值为特征的绝缘橡胶作为示例。
对于用于导电橡胶和绝缘橡胶的生橡胶,以下列生橡胶作为示例,即: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聚丁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丁基橡胶(IIR)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上述生橡胶适当地与硫化剂、硫化催化剂、增塑剂、抗氧化剂等混合。
导电层13从胎面表面穿过罩盖橡胶12延伸到罩盖橡胶12的底面。导电层13借助于在罩盖橡胶12和基底橡胶11之间的边界面与侧壁橡胶9接触。通过这一布置,形成了穿过轮辋、轮辋带橡胶4、侧壁橡胶9和导电层13的导电通道。在车体和/或轮胎产生的静电荷通过导电层13释放到路面,从而可以避免无线电噪声等。
图2是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导电层13的露出部分。根据本发明,导电层13包括一个主部13a和多个分支部13b,该主部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延伸,该分支部从该主部13a分支并朝向轮胎的外周侧延伸。至少一个分支部13b(在此实施方案中,是位于轮胎的最外周侧的分支部13b)暴露于胎面表面。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解说明省略了分支部13b。
通过这一布置,在胎面表面上的多个点处(在本实施方案中是两个)可以露出导电层13。因此,避免了在轮胎的硫化处理过程中导电层13的端部被橡胶包覆。因此,类似于本实施方案,即使当导电层13在胎面橡胶10的中心部分侧面(图1中的左侧)露出时,无论导电层13的露出位置在何处,静电荷都可以可靠地从轮胎磨损的初期阶段就被释放。此外,根据本发明,没有特别规定导电层13的露出位置,而可以在轮胎的居间部分或肩部露出导电层13。因此,可以灵活设计胎面花纹。
本实施方案给出了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主部13a相对于轮胎的直径方向倾斜延伸,每一分支部13b大致沿轮胎的直径方向延伸。虽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描述,但为了便于加工(将在下文描述),优选地,主部13a相对于轮胎的直径方向倾斜延伸。而且,主部13a不限于直线延伸构型,而可以是如从横截面看到曲线的或弯曲的。
在轮胎磨损的初期阶段不暴露于胎面表面的分支部13b将随着胎面橡胶10的磨损而依次露出。通过这一布置,由于适当地确保了导电层13和路面之间的接触,因此导电性能可以一直保持到磨损末期。如下文所述,当导电层13是薄层时,这一布置尤其有效。罩盖橡胶12和基底橡胶11之间的边界面上有或没有分支部13b都是可以的。
除了胎面橡胶10之外,充气轮胎T以与常规工艺相同的方式制造。主部13a和分支部13b由卷绕在轮胎上的多层橡胶带形成。即,如下文所述,橡胶带包括一个具有第一绝缘橡胶部和覆盖该第一橡胶部一侧的第二导电橡胶部的带子。主部13a和分支部13b由第二橡胶部形成。
除了包括上述的绝缘橡胶层和导电层这一点之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与普通充气轮胎相同。如果确保了将静电荷释放到路面的功能,那么任何公知的常规材料、构型、结构等都可用于本发明。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将说明充气轮胎T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制造方法除了下面的一点之外与普通轮胎的制造方法相同。即,当形成绝缘胎面橡胶10时,通过如下所述的导电层成形过程形成导电层13。
图3是一个单体胎面橡胶10的横截面视图。为了便于图解说明,在图3中省略了分支部13b。胎面橡胶10被粘结到诸如胎体层7和侧壁橡胶9之类的其它轮胎构成件上,以形成和成形绿色轮胎。对该绿色轮胎进行硫化处理,从而制造出图1中所示的充气轮胎。
本实施方案说明了形成图3中胎面橡胶10的实例,其中首先形成基底橡胶11,然后在该基底橡胶的外周侧上构造罩盖橡胶12。可以通过挤压模塑法或者带卷绕法来形成和成形基底橡胶11。在此处,挤压模塑法是这样一种加工方法:其中通过挤压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的橡胶带,随后将其端部相互结合到一起以形成环状形状。另一方面,带卷绕法是这样一种加工方法:其中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螺旋卷绕小宽度和薄厚度的橡胶带,从而形成和成形一个具有所需横截面构型的橡胶件。
根据本实施方案,当将罩盖橡胶12构造在基底橡胶11的外周侧上时,如图4所示,在露出导电层13的中心部分中形成倾斜面16。也就是说,首先只是形成和成形了图3中的罩盖橡胶12的左半部,位于中心部分的侧面形成了倾斜面16。可以通过挤压模塑法和带卷绕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来形成和成形罩盖橡胶12的该半部。
随后,在带卷绕过程中使用如图5所示的橡胶带20形成导电层13。橡胶带20是一种多层橡胶带,其包括一个具有第一橡胶部21和第二橡胶部22的带子,该第一橡胶部是绝缘橡胶的,该第二橡胶部是导电橡胶的且覆盖该第一橡胶部21的一面。优选地,构成第一橡胶部21的绝缘橡胶与构成罩盖橡胶12的绝缘橡胶相同。当卷绕橡胶带20时,图5中的下部到达内周侧侧面,第二橡胶部22覆盖一个在第一橡胶部21的内周侧侧面的面。
橡胶带20可以通过使用如图6所示的制造设备来成形和卷绕。该制造设备包括:橡胶带成形单元30,其能够通过同时挤压绝缘橡胶和导电橡胶来形成橡胶带20;转子支撑件31,该转子支撑件卷绕由橡胶带成形单元30提供的橡胶带20;以及控制器32,其控制橡胶带成形单元30和转子支撑件31的运转。
橡胶带成形单元30包括:一对挤压机33和34,通常设置在挤压机33和34前端的橡胶结合部件35,以及设置到橡胶结合部件35前端的模具36。模具36的出料口36a以与橡胶带20的横截面形状相一致的形状开口。布置转子支撑件31,以便围绕轴31a在R方向上旋转同时也在轴向上移动。
挤压机33包括:橡胶原料投入到其中的料斗33a、用于向前供应橡胶原料的螺杆33b、用于容纳螺杆33b的料筒33c、用于驱动螺杆33b的驱动单元33d以及用于容纳齿轮泵的头部33e。挤压机34被布置为与挤压机33相同,包括料斗34a、螺杆34b、料筒34c、驱动单元34d和头部34e。控制器32控制对螺杆33b和34b以及各自的齿轮泵的驱动,并且也控制转子支撑件31在轴向上的转动和移动。
在将导电橡胶的橡胶原料投入料斗34a的同时,将绝缘橡胶的橡胶原料投入料斗33a。每种橡胶原料通过各自的螺杆33b和34b在被揉捏的同时被向前供应输出,穿过各自的头部33e和34e供应到橡胶结合部件35。每种指定量的橡胶原料通过由头部33e和34e容纳的相应的齿轮泵而被供应到橡胶结合部件35。
在橡胶结合部件35中,绝缘橡胶在横截面上被成形为与第一橡胶部21一致的形状,导电橡胶在横截面上被成形为与第二橡胶部22一致的构型。将第一橡胶部21和第二橡胶部22结合到一起,从出料口36a挤出如图5所示的橡胶带20。挤出的橡胶带20的横截面构型通过一对辊子37被进一步成形,同时被向前供应输出而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被卷绕在转子支撑件31上。辊子38被设置为将橡胶带20压到转子支撑件31上。
如图7所示,将橡胶带20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卷绕到倾斜面16上,该倾斜面相对于轮胎的直径方向倾斜。在此处,橡胶带20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螺旋卷绕,同时该橡胶带部分地彼此重叠,以使得第二橡胶部22的一个端部22a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22的腹部区域22b上。通过这一布置,第二橡胶部22具有一个沿着倾斜面16延伸的部分以及多个从倾斜面16朝向轮胎的外周侧延伸的部分。该前一个部分形成主部13a,该后面的多个部分形成分支部13b。
当卷绕橡胶带20时,控制橡胶带20的重叠边缘或者类似部分,以使得至少一个分支部13b露出胎面表面。本实施方案示出了一个实例,卷绕橡胶带20使得在图7所示的横截面内,另一个卷绕后的橡胶带20的第二橡胶部22的端部22c布置在胎面表面上。包括端部22c的该部分就是上文所述的“位于轮胎的最外周侧的分支部13b”。
在形成分支部13b的区域内,优选地,橡胶带20彼此重叠,以使得在自橡胶带20的中心到两侧的带子宽度w的40%的范围内,第二橡胶部22的端部22a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22的腹部区域22b上。通过这一布置,确保了分支部13b的长度具有适当的尺寸,并且可以适当的获得上述的效果。对于带子宽度,例如是10mm至40mm。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第二橡胶部22被形成为在带子宽度方向上从第一橡胶部21伸出。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橡胶部22在带子宽度方向上从两侧伸出。但是,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第二橡胶部22只需要至少从形成主部13a的端部22a的一侧伸出。在此情况下,当卷绕橡胶带20时,可以容易地将第二橡胶部22的端部22a连接到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22的腹部区域22b。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导电层13,具体而言可以容易地形成主部13a。考虑到第二橡胶部22的端部的构型稳定性,优选地,伸出量p是0.3mm至4.0mm。
在橡胶带20已经如上所述地被卷绕到倾斜面16上以后,接着将橡胶带20卷绕到基底橡胶11的外周侧表面上,一直到橡胶带20在基底橡胶11的宽度方向上到达该基底橡胶的端部。在此处,将邻接的第二橡胶部22布置为互相接触,以使得导电层13从中心部分一直延续出基底橡胶11的端部。或者,可以在图7所示的卷绕状态下停止卷绕橡胶带20,然后可以将由一层导电橡胶制成的橡胶件铺设到基底橡胶11的外周侧表面上,从而导电层13从中心部分一直延续出基底橡胶11的端部。
尽管导电层13的厚度没有具体指定,但为了确保第二橡胶部的导电性能,该第二橡胶部22的厚度t优选地是0.2mm或更厚。为了通过使用绝缘胎面橡胶满意地获得改进效果,优选地,导电层13的体积要尽可能的小。根据本发明,第二橡胶部22的厚度t可以是1mm或者更薄,更优选地为0.1mm或者更薄。当导电层13的厚度较薄时,导电层13易于被橡胶包覆。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导电层13在多个点露出,因此即使在薄薄地形成第二橡胶部22时也没有问题。
在形成导电层13之后,利用挤压模塑法或带卷绕法形成和成形罩盖橡胶12的剩余的半部(图3中的右半部),以完成如图3所示的胎面橡胶10。如上所述,通过将胎面橡胶10粘结到其它轮胎组成件上,得到绿色轮胎。对所获得的绿色轮胎进行硫化处理,从而制造出图1和2中示出的包括导电层13的充气轮胎。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制造设备,通过卷绕橡胶带而同时不停地挤出橡胶带来连续地形成罩盖橡胶12,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即,在形成罩盖橡胶12的左半部之后在卷绕橡胶带20时,以及在用橡胶带20形成导电层13之后在形成罩盖橡胶12的剩余部分以完成横截面形状时,可以通过不停地挤出橡胶带而形成和成形罩盖橡胶12。
也就是说,在可以挤出橡胶带的状态下,头部34e内的齿轮泵停止转动以停止挤出导电橡胶,而且如果必要,螺杆34b也停止转动。因此,只得到由第一橡胶部21构成的橡胶带。通过执行与此相反的操作,挤出物从只由第一橡胶部21构成的橡胶带变为双层橡胶带20。通过控制上述操作,可以连续地形成罩盖橡胶12。控制器32控制头部33e和34e内的齿轮泵以及螺杆33b和34b的运转。
其它实施方案
(1)上述实施方案给出了一个实例,其中导电层从胎面表面延伸到绝缘橡胶层的底面。但是,导电层可以延伸到绝缘橡胶层的侧面而不是延伸到其底面,以及可以连接到导电侧壁橡胶等。
(2)上述实施方案给出了一个实例,其中利用具有平面椭圆形形状的横截面的橡胶带来形成导电层。根据本发明,橡胶带的构型不是具体指定的。例如,橡胶带可以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然而,考虑到形成导电层的便利性以及通过减小第二橡胶部的厚度来减小导电层的体积,优选地,导电层具有其中宽度大于厚度的平面形状。此外,根据本发明,不特别限制橡胶带的层数。
(3)根据本发明,基底橡胶可以由导电橡胶组成,并且导电层可以终止于罩盖橡胶的底面。在此情况下,穿过基底橡胶形成导电通道。同样,根据本发明,如果导电层延伸至连接到轮辋,或者从轮辋延伸至导电橡胶(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是侧壁橡胶9或轮辋带橡胶4),从而形成用于将在车体或者轮胎上产生的静电荷释放到路面的导电通道,从胎面表面延伸的导电层可以在任意位置终止。

Claims (3)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绝缘橡胶层,该绝缘橡胶层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以及
导电层,该导电层从胎面表面穿过该绝缘橡胶层延伸至该绝缘橡胶层的底面或侧面,
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具有一个主部和多个分支部,该主部从胎面表面朝向该轮胎的内周侧延伸,该分支部从该主部分支并且朝向该轮胎的外周侧延伸,该分支部的至少一个暴露于胎面表面,且其余分支部终止于该绝缘橡胶层的内部并随着胎面橡胶的磨损而依次露出,并且
其中,一个具有由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组成的带子的橡胶带,被螺旋卷绕为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互相重叠,以使得该第二橡胶部的一个端部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的腹部区域,该第一橡胶部由绝缘橡胶组成,该第二橡胶部由覆盖该第一橡胶部的一面的导电橡胶组成,该第二橡胶部形成主部和分支部,并且
其中,该第二橡胶部被形成为在带子宽度方向上从该第一橡胶部伸出。
2.一种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包括一个导电层成形过程,在该导电层成形过程中导电层被形成在绝缘橡胶层的内侧,其中该导电层从胎面表面延伸到该绝缘橡胶层的底面或者侧面,该绝缘橡胶层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的外周侧部分,
该导电层成形过程包括的步骤:
螺旋卷绕一个具有由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组成的带子的橡胶带,以使其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互相重叠,使得该第二橡胶部的一个端部抵靠在邻接的该第二橡胶部的腹部区域,其中该第一橡胶部由绝缘橡胶组成,该第二橡胶部由覆盖该第一橡胶部的一面的导电橡胶组成;
以及利用该第二橡胶部形成一个导电层,该导电层具有一个主部和多个分支部,该主部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延伸,该分支部从主部分支并且朝向轮胎的外周侧延伸,该分支部的至少一个暴露于胎面表面,且其余分支部终止于该绝缘橡胶层的内部并随着胎面橡胶的磨损而依次露出,
其中,该第二橡胶部被形成为在带子宽度的方向上从该第一橡胶部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橡胶部覆盖该第一橡胶部的内周侧侧面,并且在导电层成形过程中,相对于轮胎的直径方向朝向轮胎的内周侧倾斜卷绕该橡胶带。
CN2008100857527A 2008-01-08 2008-03-20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480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1468A JP4501119B2 (ja) 2008-01-08 2008-01-08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01468 2008-01-08
JP2008001468 2008-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0902A CN101480902A (zh) 2009-07-15
CN101480902B true CN101480902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758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57527A Active CN101480902B (zh) 2008-01-08 2008-03-20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71966B2 (zh)
JP (1) JP4501119B2 (zh)
CN (1) CN101480902B (zh)
DE (1) DE10200802159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605A1 (ja) * 2007-11-21 2009-05-2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1451B1 (ja) 2010-06-09 2011-01-1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63264B2 (ja) * 2010-11-15 2014-04-0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52417B2 (ja) * 2010-12-20 2016-02-0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83479B1 (ja) * 2011-02-10 2011-09-2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56074B2 (ja) * 2011-09-21 2014-03-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852401B2 (ja) 2011-10-20 2016-02-0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39701B2 (ja) 2011-11-02 2016-06-2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07703B2 (ja) * 2011-11-25 2016-04-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970179B2 (ja) * 2011-12-05 2016-08-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51871B2 (ja) * 2012-02-08 2016-02-0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92787B2 (ja) * 2012-02-15 2016-09-1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12725B2 (ja) * 2012-03-21 2014-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60339B2 (ja) * 2012-05-09 2016-0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46951B2 (ja) 2012-08-24 2016-12-2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004847B2 (ja) * 2012-09-05 2016-10-1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ゴムリボン
JP6051072B2 (ja) * 2013-02-22 2016-12-2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112143B1 (en) * 2015-06-30 2018-12-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ompound switch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tire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tire tread
US20170001360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ompound switch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tire components
US11685095B2 (en) 2015-06-30 2023-06-2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ire components using a coextruded strip
US20170001399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a tread
PL3478485T3 (pl) * 2016-06-30 2020-11-30 Artic Investments S.A. Sposób wytwarzania opon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2A (zh) * 1995-07-20 1997-03-26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带碳黑补强的橡胶包络面的二氧化硅补强橡胶胎面轮胎
CN1772465A (zh) * 2004-11-11 2006-05-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5349E (en) * 1963-03-12 Method of forming an endless tire tread and sidewall
US3177918A (en) * 1959-12-24 1965-04-13 Voit Rubber Corp Method of building a tread on pneumatic tires
DE4447823B4 (de) 1994-12-21 2007-07-26 Dunlop Gmbh Fahrzeugreif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3477297B2 (ja) 1994-12-21 2003-12-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763640B2 (ja) 1996-07-18 2006-04-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415833B1 (en) 1996-07-18 2002-07-0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hav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ubber layer in land portion defined between circumferential grooves
JP3964511B2 (ja) 1996-10-17 2007-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847880B1 (en) 1996-10-17 2002-12-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yre
DE19718699C1 (de) * 1997-05-02 1998-05-28 Continental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JPH11227415A (ja) * 1998-02-12 1999-08-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816849C2 (de) * 1998-04-16 2001-06-13 Continental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JP2002096402A (ja) * 2000-07-19 2002-04-02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用トレ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070504B2 (ja) * 2002-05-13 2008-04-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用トレ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イヤ
JP4290475B2 (ja) * 2003-05-16 2009-07-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547136B2 (ja) * 2003-07-16 2010-09-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510557B2 (ja) * 2004-09-01 2010-07-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ストリップ巻付体の形成装置
JP4299811B2 (ja) * 2005-07-01 2009-07-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ゴムストリップ
EP1876039B1 (en) * 2006-07-04 2012-04-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ybrid rubber t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JP4750853B2 (ja) * 2006-08-31 2011-08-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2A (zh) * 1995-07-20 1997-03-26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带碳黑补强的橡胶包络面的二氧化硅补强橡胶胎面轮胎
CN1772465A (zh) * 2004-11-11 2006-05-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38621A 2004.12.02
JP特开平11-227415A 1999.08.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0902A (zh) 2009-07-15
US8171966B2 (en) 2012-05-08
DE102008021593A1 (de) 2009-07-16
JP4501119B2 (ja) 2010-07-14
JP2009161070A (ja) 2009-07-23
DE102008021593B4 (de) 2009-12-24
US20090173419A1 (en) 200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0902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68362B (zh) 充气轮胎及用于生产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CN103009931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EP1175992B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us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ubber material
JP475671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8403013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0480065C (zh) 用于双轮机动车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75571C (zh) 轮胎和轮胎制造方法
EP2465711B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9744814B2 (en)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neumatic tire
CN103764381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US816701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JP5419683B2 (ja) 空気タイヤ用のトレッド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604006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326614A (ja) タイヤ用トレ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イヤ
RU2362679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шины
JP59701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