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906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906A
CN102484906A CN2011800036987A CN201180003698A CN102484906A CN 102484906 A CN102484906 A CN 102484906A CN 2011800036987 A CN2011800036987 A CN 2011800036987A CN 201180003698 A CN201180003698 A CN 201180003698A CN 102484906 A CN102484906 A CN 102484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ection
over
heating device
electrode
to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6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4906B (zh
Inventor
铃木秀和
胜部浩幸
碓井研造
小栗大平
川田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4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4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0Tops, e.g. hot plates; Rings
    • F24C15/102Tops, e.g. hot plates; Rings electrically he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加热烹调器,其具有:载置容器(3)的顶板(2);顶板(2)下方的加热设备(7、8);设置于顶板(2)的下表面的电极(15、16),其具有配置在顶板(2)的位于加热设备(7、8)上方的部分的外周附近的沸溢检测部(18、23)、用于向沸溢检测部(18、23)提供交流电流的接点部(21、26)、以及将接点部(21、26)与沸溢检测部(18、23)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20、25);检测沸溢检测部(18、23)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以及根据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检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加热设备(7、8)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9)。接点部(21、26)比沸溢检测部(18、23)离加热设备(7、8)远,且设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连接部(20、25)通过沸溢检测部(18、23)的外周侧。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顶板的加热烹调器,该顶板载置放入有液体的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顶板的加热烹调器为了检测从顶板上的锅等容器沸溢出的液体,具有围绕着顶板的载置容器的部分(即、位于对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的圆形状或多边形状的电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2436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为了根据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高精度地检测沸溢出的液体,需要检测因沸溢出的液体产生的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微小变化。但是,对于生产出的多个加热烹调器而言,有时电极的电阻值不同,从而因沸溢出的液体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微小变化不同。因此,在从容器沸溢出相同量的液体时,存在能够检测到沸溢出的液体、从而执行使容器的加热停止或者使加热输出降低的控制的加热烹调器、以及无法检测到沸溢出的液体而不执行该控制的加热烹调器。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结构的加热烹调器:所生产出的多个加热烹调器每个都能高精度地且以大致相同的精度对沸溢出的液体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对容器进行加热,该加热烹调器的特征在于,该加热烹调器具有:载置所述容器的陶瓷制的顶板;加热设备,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的导电体电极,该导电体电极具有:带状的沸溢检测部,其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的外周附近;接点部,其用于向所述沸溢检测部提供交流电流;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接点部与所述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静电电容检测设备,其经由所述接点部向所述沸溢检测部提供交流电压,检测所述沸溢检测部的静电电容的增大或减小;以及控制设备,其在根据所述静电电容检测设备检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到从所述容器沸溢出液体时,使提供给所述加热设备的电力减小或者停止供电,所述电极的接点部比所述沸溢检测部离所述加热设备远,且被设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所述连接部经过所述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而与所述接点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第1方式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比所述沸溢检测部及所述接点部的宽度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第1方式或第2方式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所述沸溢检测部包括:里侧沸溢检测部,其围绕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且配置于加热烹调器的里侧;以及正面侧沸溢检测部,其配置在比所述里侧沸溢检测部更靠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位置,与所述里侧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经过所述正面侧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经由连接部与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的接点部和沸溢检测部的另一端容易地检查电极的电阻值,因此,能够生产出电极的电阻值大致相同的多个加热烹调器。另外,接点部和连接部比沸溢检测部离加热设备远,因此,在从加热设备上方的容器沸溢出液体时,接点部和连接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没有沸溢检测部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沸溢到顶板的位于沸溢检测部上方的部分处的液体。由此,所生产的多个加热烹调器每个都能够高精度地且以大致相同的精度检测液体的沸溢。
附图说明
基于与参照了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相关联的以下描述,使得本发明的这些方式和特征变得清楚。在该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去掉顶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下表面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下表面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热烹调器的去掉顶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对容器进行加热,该加热烹调器的特征在于,该加热烹调器具有:载置所述容器的陶瓷制的顶板;加热设备,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的导电体电极,该导电体电极具有:带状的沸溢检测部,其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的外周附近;接点部,其用于向所述沸溢检测部提供交流电流;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接点部与所述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静电电容检测设备,其经由所述接点部向所述沸溢检测部提供交流电压,检测所述沸溢检测部的静电电容的增大或减小;以及控制设备,其在根据所述静电电容检测设备检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到从所述容器沸溢出液体时,使提供给所述加热设备的电力减小或者停止供电,所述电极的接点部比所述沸溢检测部离所述加热设备远,且被设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所述连接部经过所述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而与所述接点部连接。
根据第1发明,能够使用经由连接部与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的接点部和沸溢检测部的另一端容易地检查电极的电阻值,因此,能够生产出电极的电阻值大致相同的多个加热烹调器。另外,接点部和连接部比沸溢检测部离加热设备远,因此,在从加热设备上方的容器沸溢出液体时,接点部和连接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没有沸溢检测部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沸溢到顶板的位于沸溢检测部上方的部分处的液体。由此,所生产的多个加热烹调器每个都能够高精度地且以大致相同的精度检测液体的沸溢。
第2发明是在第1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比所述沸溢检测部及所述接点部的宽度小。由于连接部的宽度比沸溢检测部的宽度小,因而也就是说,与连接部相比,沸溢检测部的静电电容更容易敏感地变化。因此,能够以更高精度检测沸溢到顶板的位于沸溢检测部上方的部分的液体。
第3发明是在第1或2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沸溢检测部具有:里侧沸溢检测部,其围绕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且配置于加热烹调器的里侧;以及正面侧沸溢检测部,其配置在比所述里侧沸溢检测部更靠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位置,与所述里侧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经过所述正面侧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由于与里侧沸溢检测部连接的连接部经过正面侧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因此,沸溢出的液体在到达连接部的上方之前,会通过正面侧沸溢检测部的上方。并且,根据正面侧沸溢检测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使加热设备降低或停止其加热输出。因此,沸溢出的液体到达连接部上方的可能性低,由此,连接部的静电电容不会大幅变化。其结果,能够根据正面侧或里侧沸溢检测部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沸溢出的液体。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去掉顶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下表面的图。而且,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从加热烹调器上的容器沸溢出液体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加热烹调器具有:上部具有开口部的主体1;覆盖主体1的开口部的陶瓷制的顶板2。在顶板2的上表面设有加热位置显示部4,该加热位置显示部4显示载置锅等容器3的位置。在顶板2的上表面,且比加热位置显示部4更靠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设置有用于执行加热的开始及加热的停止等的操作显示部5、以及显示加热状态等的加热状态显示部6。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主体1内,在顶板2的加热位置显示部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线圈等加热设备7、8,在加热设备7、8的下方配置有控制该加热设备7、8的加热输出的控制设备9。
另外,构成主体1的外廓的壳体经由电源线与地连接。
在主体1内,比加热设备7、8更靠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配置有用于表示加热输出或加热状态的显示基板10。显示基板10与控制设备9连接。
显示基板10具有根据加热状态而发光的LED、LCD等。通过该LED、LCD的发光,顶板2的加热状态显示部6能够显示加热状态。
显示基板10还具有操作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1,该操作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1与操作用连接端子12连接。操作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1构成为:向操作用连接端子12提供交流电压,检测与操作用连接端子12连接的操作用电极27的静电电容的增大或减小。
此外,显示基板10还具有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该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与电极用连接端子14连接。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还构成为:经由电极用连接端子14向后述的电极15、16提供交流电流,检测电极15、16的静电电容的增大或减小。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进一步构成为:将基于静电电容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到控制设备9。
如图4所示,在顶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电极15、16。电极15、16是通过印碳而形成于顶板2的下表面。作为代替,也可以将预先形成的薄铜板的电极15、16贴到顶板2的下表面。
电极15以与加热设备7相对的方式位于加热设备7的上方,该电极15具有:带状的沸溢检测部18,其配置在顶板2的下表面中的、由与加热设备7的上表面大致相同形状的范围17表示的部分的外周附近,且形成为沿着范围17外周的大致圆弧形状;检查点部19,其设置于沸溢检测部18的一端,宽度比沸溢检测部18宽;连接部20,其具有与沸溢检测部18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以及接点部21,其设置于连接部20的另一端。
电极15的接点部21比沸溢检测部18离加热设备7(范围17)远,且被设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
另外,电极15的连接部20经过沸溢检测部18的外周侧(比沸溢检测部18离范围17远的部分),将沸溢检测部18的另一端与接点部21电连接。连接部20的宽度比沸溢检测部18、检查点部19及接点部21的宽度小。
由于这样的电极15的存在,如图5所示,在因加热设备7的加热而使容器3内的液体(烹调对象)29沸溢到顶板2上时,液体29沸溢到顶板2的位于沸溢检测部18上方的部分或其附近。
同样,电极16具有:带状的沸溢检测部23,其配置在位于加热设备8上方的范围22的外周附近,且形成为沿着范围22外周的大致圆弧形状;检查点部24,其设置于沸溢检测部23的一端,宽度比沸溢检测部23宽;连接部25,其与沸溢检测部23的另一端连接;以及接点部26,其设置于连接部25的另一端。
电极16的接点部26比沸溢检测部23离加热设备8(范围22)远,且被设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
另外,电极16的连接部25经过沸溢检测部23的外周侧(比沸溢检测部23离范围22远的部分),将沸溢检测部23的另一端与接点部26电连接。连接部25的宽度比沸溢检测部23、检查点部24以及接点部26的宽度小。
由于这样的电极16的存在,从加热设备8所加热的容器3沸溢出的液体沸溢到顶板2的位于沸溢检测部23上方的部分或其附近。
另外,也可以在沸溢检测部18、23和连接部20、25的表面上,印刷具有耐磨性、耐热性和/或绝缘性的材料。由此,能够抑制因电极15、16的电阻及静电电容随时间的变化或组装作业时的摩擦引起的损坏。
另外,在顶板2的下表面中的位于操作显示部5下方的部分中,设置有操作用电极27。辅助电极28是操作用电极27的一部分。
在主体1上配置了顶板2时,电极15的接点部21与电极16的接点部26分别与2个电极用连接端子14接触。
另外,在主体1上配置了顶板2时,辅助电极28与操作用连接端子12接触。
对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当用户例如在顶板2的、由与范围17相对地设于范围17上的加热位置显示部4表示的部分上载置了容器3,进而选择并按下了加热设备7侧的操作显示部5的用于开始加热的按钮时,操作用电极27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并且,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电压的变化传递到与操作用电极27的辅助电极28接触的操作用连接端子12。操作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1根据操作用连接端子12的电压变化识别到用户按下了按钮,向控制设备9发送用于开始加热的信号。另外,容器3是放入有水等液体29的锅等。
控制设备9根据该信号控制对加热设备7的供电,由此,加热设备7开始容器3的加热。通过加热,容器3内的液体29的温度上升。在加热设备7的加热输出强的情况下,液体29沸腾,进而沸溢到容器3外。
沸溢出的液体29在容器3的外表面上流动,流到顶板2的处于容器3周围的部分中。当液体29流到顶板2的位于电极15的沸溢检测部18上方的部分时,沸溢检测部18的静电电容受到液体29的影响而变化。
在容器3的加热中,电极15的沸溢检测部18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增大量或减小量)超过了规定量时,经由电极用连接端子14与电极15连接的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判定为从容器3沸溢出液体29。在该判定之后,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向控制设备9发送用于使加热设备7的加热输出减小的信号或者使加热设备7停止的信号。接到信号的控制设备9使加热设备7的加热输出减小或者使加热设备7停止。
另外,严格地讲,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经由电极用连接端子14分别检测沸溢检测部18和连接部20双方的静电电容的变化。
在从范围17上的容器3沸溢出液体时,比沸溢检测部18离范围17远的连接部20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没有沸溢检测部18大。另外,由于沸溢检测部18的宽度比连接部20的宽度宽,因此与连接部20相比,沸溢检测部18的静电电容更容易敏感地变化。因此,可以视为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检测到沸溢检测部18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沸溢到顶板2的位于沸溢检测部18上方的部分的液体29。
补充一下,由于电极15的检查点部19为电极15的末端,因此其静电电容比沸溢检测部18小。另外,由于接点部21被配置在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远离于加热设备7(位于其上方的范围17)的位置,因此,即使容器3偏离于范围17的中心而载置,其静电电容的变化也比沸溢检测部18小。
另外,截止于此,举了通过加热设备7来加热容器3的例子,而通过加热设备8加热容器3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另外,当电极15、16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增大量或减小量)超过了规定量时,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判定为从容器3沸溢出液体29,因此,需要高精度地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为此,需要使电极15、16各自的电阻值成为预定的电阻值以下。
当考虑生产上的偏差时,为了得到电极15、16具有预定范围内的电阻值的顶板2,优选的是对生产出的多个顶板2所有的电极15、16的电阻值进行检查。为了使该检查变得容易,电极15、16在2个末端具有检查点部19、24和接点部21、26。通过使测量电阻值的检查机(例如测试仪的测试棒)接触检查点部19、24和接点部21、26,能够容易地测量电极15、16的电阻值。由此,能够实现电极15、16各自的电阻值是预定的电阻值的加热烹调器。其结果,能够生产出对于沸溢的液体29的检测精度高且检测精度大致相同的多个加热烹调器。
另外,电极15的检查点部19、电极16的检查点部24只要是能够与检查机的末端(测试仪的测试棒)接触的大小(例如,宽度5毫米)即可。另外,也可以将沸溢检测部18、23的末端用作检查点部。
另外,可以在电极15、16的电阻值的检查之后,通过绝缘涂膜对电极15的接点部21以外的部分和电极16的接点部26以外的部分进行涂覆。由此,能够抑制电极15、16的电阻值因结露发生变化的状况。
(实施方式2)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2的下表面的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去掉顶板2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省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由于加热设备7与加热设备8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仅对加热设备7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由顶板2的范围17所示的顶板2的下表面部分的外周附近设置有多个沸溢检测部,其中,所述顶板2的范围17以与加热设备7相对的方式位于加热设备7的上方,具有与加热设备7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
沸溢检测部30被配置成比范围17更靠加热烹调器的里侧,沸溢检测部31被配置成比范围17更靠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沸溢检测部32被配置成比范围17更靠加热烹调器的中央侧。
沸溢检测部30为带状,配置在范围17的外周附近,且为沿着范围17外周的大致圆弧形状。在沸溢检测部30的一端设置有宽度比沸溢检测部30宽的检查点部33。另外,沸溢检测部30的另一端经由连接部34与接点部35电连接,该接点部35位于比范围17更靠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位置。
沸溢检测部31为带状,配置在范围17的外周附近,且为沿着范围17外周的大致圆弧形状。在沸溢检测部31的一端设置有宽度比沸溢检测部31宽的检查点部36。另外,沸溢检测部3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部37与接点部38电连接,该接点部38位于比范围17更靠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位置。
沸溢检测部32为带状,配置在范围17的外周附近,且为沿着范围17外周的大致圆弧形状。在沸溢检测部32的一端设置有宽度比沸溢检测部32宽的检查点部39。另外,沸溢检测部32的另一端经由连接部40与接点部41电连接,该接点部41位于比范围17更靠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位置。
图7所示的多个电极用连接端子42与电极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3连接。并且,在主体1上配置了顶板2时,接点部35、38、41分别与电极用连接端子42接触。
如上所述,由于针对1个加热设备设置有多个沸溢检测部30、31、32,因此能够分别缩短沸溢检测部30、31、32。另外,如沸溢检测部30、31、32那样,沸溢检测部越短,电阻值越小,因沸溢出的液体29产生的其静电电容的变化量越大。因此,能够检测到少量沸溢出的液体29,能够识别沸溢量的多少。由此,能够在液体29从容器3沸溢到顶板2之后,立即停止加热设备7或者使加热设备7的加热输出减小。或者,即使检测到静电电容的变化,也要观测其大小和静电电容的时间变化,由此,能够识别出不是沸溢的情况,能够避免不必要地抑制加热输出或停止加热动作的情况。
另外,与配置于加热烹调器里侧的沸溢检测部30连接的连接部34比与其他的沸溢检测部31、32连接的连接部37、40长,因此,沸溢出的液体29附着到顶板2的位于连接部34上方的部分的概率更高。因此,连接部34对沸溢检测部31、32的静电电容变化产生不能忽视的影响的可能性高。
作为其对策,将连接部34配置于沸溢检测部32的外周侧(离范围17远的一侧)。沸溢出的液体29在到达连接部34的上方之前,要通过沸溢检测部32的上方。由此,加热设备7根据沸溢检测部32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减小或停止其加热输出。其结果,能够降低因连接部34的存在而对沸溢检测动作产生的影响。由此,能够根据沸溢检测部30、31、32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以与沸溢方向无关的稳定的灵敏度,高精度地检测沸溢出液体29的情况。
以上参照附图与优选实施方式相关联地对本发明进行了充分说明,但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而言,显然清楚本发明的各种变形和修正。应该理解,这样的变形和修正只要不超过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
将2010年1月29日同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0-018168号、日本特许申请第2010-018170号、日本特许申请第2010-018171号、日本特许申请第2010-018172号、以及日本特许申请第2010-018173号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内容,以整体引证的方式结合于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生产出能够高精度地且以大致相同的精度检测从容器沸溢出液体的情况的多个加热烹调器。另外,在本发明中,即使如图6所示地设置有多个电极,也能够容易地在短时间内检查电极的电阻值,因此不限于家庭或者营业的用途,能够在各种设计的加热烹调器中实施。而且,电极除了用于检测液体的沸溢以外,还能够用于检测不是沸溢而是使用者偏移地放置了容器的情况。
符号说明
1:主体;2:顶板;3:容器;4:加热位置显示部;5:操作显示部;6:加热状态显示部;7:加热设备;8:加热设备;9:控制设备;10:显示基板;11:操作用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2:操作用连接端子;13:静电电容检测设备;14:电极用连接端子;15:电极;16:电极;17:范围;18:沸溢检测部;19:检查点部;20:连接部;21:接点部;22:范围;23:沸溢检测部;24:检查点部;25:连接部;26:接点部;27:操作用电极;28:辅助电极;29:液体;30、31、32:沸溢检测部;33:检查点部;34:连接部;35:接点部;36:检查点部;37:连接部;38:接点部;39:检查点部;40:连接部;41:接点部;42:电极用连接端子。

Claims (3)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对容器进行加热,该加热烹调器的特征在于,
该加热烹调器具有:
载置所述容器的陶瓷制的顶板;
加热设备,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对所述容器进行加热;
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的导电体电极,该导电体电极具有:带状的沸溢检测部,其配置在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的外周附近;接点部,其用于向所述沸溢检测部提供交流电流;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接点部与所述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
静电电容检测设备,其经由所述接点部向所述沸溢检测部提供交流电压,检测所述沸溢检测部的静电电容的增大或减小;以及
控制设备,其在根据所述静电电容检测设备检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到从所述容器沸溢出液体时,使提供给所述加热设备的电力减小或者停止供电,
所述电极的接点部比所述沸溢检测部离所述加热设备远,且被设置于加热烹调器的正面侧,
所述连接部经过所述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而与所述接点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比所述沸溢检测部及所述接点部的宽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沸溢检测部包括:里侧沸溢检测部,其围绕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加热设备上方的部分,且配置于加热烹调器的里侧;以及正面侧沸溢检测部,其配置在比所述里侧沸溢检测部更靠加热烹调器正面侧的位置,
与所述里侧沸溢检测部的一端电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经过所述正面侧沸溢检测部的外周侧。
CN201180003698.7A 2010-01-29 2011-01-28 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2484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8168 2010-01-29
JP2010018168 2010-01-29
JP2010-018173 2010-01-29
JP2010018170 2010-01-29
JP2010018171 2010-01-29
JP2010018173 2010-01-29
JP2010-018170 2010-01-29
JP2010-018171 2010-01-29
JP2010018172 2010-01-29
JP2010-018172 2010-01-29
PCT/JP2011/000493 WO2011093101A1 (ja) 2010-01-29 2011-01-28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906A true CN102484906A (zh) 2012-05-30
CN102484906B CN102484906B (zh) 2014-08-27

Family

ID=4431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698.7A Active CN102484906B (zh) 2010-01-29 2011-01-28 加热烹调器
CN201180003697.2A Active CN102511197B (zh) 2010-01-29 2011-01-28 加热烹调器
CN201180003696.8A Active CN102484905B (zh) 2010-01-29 2011-01-28 感应加热烹调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697.2A Active CN102511197B (zh) 2010-01-29 2011-01-28 加热烹调器
CN201180003696.8A Active CN102484905B (zh) 2010-01-29 2011-01-28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993930B2 (zh)
EP (3) EP2531002B1 (zh)
JP (5) JP5750585B2 (zh)
CN (3) CN102484906B (zh)
CA (3) CA2782604A1 (zh)
ES (1) ES2551607T3 (zh)
WO (4) WO2011093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3316B (zh) * 2009-01-09 2013-06-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
JP5127968B1 (ja) * 2011-09-14 2013-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13062253A (ja) * 2012-10-30 2013-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加熱調理器
JP5909014B1 (ja) * 2015-06-08 2016-04-26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接合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接合部材製造装置
KR102156220B1 (ko) * 2015-10-16 2020-09-1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열 조리 시스템, 유도가열 조리기, 및 전기기기
JP6676974B2 (ja) * 2016-01-14 2020-04-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対象物検出装置
WO2018058734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102642315B1 (ko) * 2017-02-20 202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736500B1 (en) * 2019-05-07 2022-07-06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Panel for a cooking hob
KR102213164B1 (ko) * 2019-10-22 2021-02-05 (주)쿠첸 화구 주변의 물체를 감지하는 가열 장치
KR102213165B1 (ko) * 2019-10-22 2021-02-05 (주)쿠첸 화구 주변의 물체를 감지하는 가열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CN111010757B (zh) * 2019-12-20 2022-03-18 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N113116162B (zh) * 2019-12-31 2023-10-0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WO2022030936A1 (ko) * 2020-08-05 2022-02-10 애터미주식회사 스마트 전기 가열 기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3690A (ja) * 1985-04-20 1986-10-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装置
JP2005257202A (ja) * 2004-03-12 2005-09-22 Osaka Gas Co Ltd コンロ
JP2008159494A (ja) * 2006-12-26 2008-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627659A (zh) * 2007-01-16 2010-0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093A (en) * 1980-06-17 1982-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JPS58128691A (ja) 1982-01-28 1983-08-01 株式会社東芝 誘導加熱装置
JPH03119683A (ja) 1989-10-02 1991-05-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組み込み式加熱調理器
IT1243760B (it) * 1989-11-17 1994-06-23 Eurodomestici Ind Riunite Dispositivo atto a rilevare la presenza in un contenitore di cottura per alimento posto su un piano di cottura, ad esempio in vetro ceramica.
JP3405318B2 (ja) * 2000-04-13 2003-05-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807315B2 (ja) 2002-01-29 2006-08-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
JP3941674B2 (ja) 2002-11-19 2007-07-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211587B2 (ja) 2003-12-02 2009-0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キーを備えた電磁調理器
JP4893014B2 (ja) 2006-02-15 2012-03-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7554060B2 (en) * 2006-09-29 2009-06-30 England Raymond O Displaying cooking-related information
WO2008084829A1 (ja) * 2007-01-10 2008-07-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45112B2 (ja) * 2007-01-18 2012-10-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ES2526818T3 (es) * 2007-01-22 2015-01-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para cocinar
CN101682946B (zh) * 2007-06-22 2012-04-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09099365A (ja) * 2007-10-16 2009-05-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磁調理装置
JP5022277B2 (ja) * 2008-03-11 2012-09-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167994B2 (ja) 2008-07-10 2013-03-21 株式会社Ihi 潜水装置
JP2010018170A (ja) 2008-07-10 2010-01-28 Denso Corp 車両用オートライト装置
JP5223512B2 (ja) 2008-07-10 2013-06-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異常解析システム、車両用異常解析方法、及び車両用故障解析装置
JP2010018173A (ja) 2008-07-11 2010-01-28 Atsushi Kajikawa X型フレームの三輪折りたたみ自転車
JP2010018172A (ja) 2008-07-11 2010-01-28 Bridgestone Corp ホイールアライメント調節装置
CN102273316B (zh) * 2009-01-09 2013-06-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3690A (ja) * 1985-04-20 1986-10-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装置
JP2005257202A (ja) * 2004-03-12 2005-09-22 Osaka Gas Co Ltd コンロ
JP2008159494A (ja) * 2006-12-26 2008-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627659A (zh) * 2007-01-16 2010-0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3220B2 (ja) 2016-02-09
EP2531002B1 (en) 2019-04-10
JP2015028945A (ja) 2015-02-12
WO2011093102A1 (ja) 2011-08-04
CN102511197A (zh) 2012-06-20
EP2531001A4 (en) 2014-01-22
EP2531000A1 (en) 2012-12-05
JPWO2011093099A1 (ja) 2013-05-30
US8723083B2 (en) 2014-05-13
JP5750584B2 (ja) 2015-07-22
US8993930B2 (en) 2015-03-31
JP5750587B2 (ja) 2015-07-22
JPWO2011093101A1 (ja) 2013-05-30
US20120160831A1 (en) 2012-06-28
WO2011093101A1 (ja) 2011-08-04
JPWO2011093102A1 (ja) 2013-05-30
ES2551607T3 (es) 2015-11-20
US20120160820A1 (en) 2012-06-28
EP2531002A4 (en) 2014-01-22
WO2011093099A1 (ja) 2011-08-04
US20120167776A1 (en) 2012-07-05
EP2531000A4 (en) 2014-01-22
EP2531002A1 (en) 2012-12-05
EP2531000B1 (en) 2019-03-06
CA2782605A1 (en) 2011-08-04
CN102484905A (zh) 2012-05-30
CN102484906B (zh) 2014-08-27
JPWO2011093100A1 (ja) 2013-05-30
EP2531001B1 (en) 2015-09-23
WO2011093100A1 (ja) 2011-08-04
EP2531001A1 (en) 2012-12-05
JP5750586B2 (ja) 2015-07-22
CA2782604A1 (en) 2011-08-04
CA2782606A1 (en) 2011-08-04
US9144115B2 (en) 2015-09-22
CN102484905B (zh) 2014-10-29
CN102511197B (zh) 2015-01-14
JP5750585B2 (ja)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906A (zh) 加热烹调器
RU2018144294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 управляемая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ирующая аэрозоль, со средством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трубчатого изделия, генерирующего аэрозоль
JP4646091B2 (ja) プローブの可撓性先端に装着された箔センサを持つ渦電流プローブ
CN101243727A (zh) 带智能化层的加热器表面
CN105277872B (zh) 开关设备主电路电气连接异常的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5722256A (zh) 厚膜加热组件、加热器具和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04280573A (zh) 电连接装置
CN102607076A (zh) 一种电磁炉精确测温装置和方法
CN107126088A (zh) 加热容器
JP200732902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3703350A (zh) 电功率变压器的绕组温度的表示和显示
CN210129966U (zh) 厚膜加热器
KR101870517B1 (ko) 온도 제어 기능이 향상된 유도 가열 기기
CN105628296B (zh) 通用型热偶真空计
CN219064716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WO2021038454A3 (en) Textile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liquids and tempera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2608407A (zh) 检测稳压二极管稳压值装置
CN106439947A (zh) 一种用于电磁灶的测温装置
CN21878133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09445421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08808132U (zh) 加热装置的光电保护与检测结构
CN105043595A (zh) 变压器温度计校验仪
CN210862836U (zh) 一种校验电接点水位计的装置
CN105135493B (zh) 微波炉
JP3188582U (ja) 高圧電気を測定できる高圧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1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