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4716U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4716U
CN219064716U CN202320043735.7U CN202320043735U CN219064716U CN 219064716 U CN219064716 U CN 219064716U CN 202320043735 U CN202320043735 U CN 202320043735U CN 219064716 U CN219064716 U CN 219064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plate
temperature
bearing plat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37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少华
吴志勇
李小辉
麦广添
周瑜杰
陈锦森
孙建滨
冷芬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37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4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4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4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其中,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承载板的第二侧设有电阻膜;焊盘结构,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焊盘结构包括多个焊位,每个焊位与一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电连接;排线端子,包括多个引脚,每个引脚与焊盘结构的一个焊位焊接;控制板,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且控制板与承载板间隔设置,控制板通过排线与排线端子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焊盘结构和排线端子,实现对控制板上导电膜的导通的效果,便于后续根据电阻膜上每个测温区域内的阻值确定对应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Description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温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对烹饪设备进行测温时,通常将测温部件固定在支架上,再紧贴于需要测温的锅具或台面上,所检测的温度范围有限,在发生局部温度过高时,若发生的部位与测温部件错开,则可能无法及时采集到相应的温度,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承载板的第二侧设有电阻膜,电阻膜包括多个测温区域,每个测温区域内填充有电阻丝,任意两个测温区域在承载板上的投影不重叠;焊盘结构,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焊盘结构包括多个焊位,每个焊位与一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电连接;排线端子,包括多个引脚,每个引脚与焊盘结构的一个焊位焊接;控制板,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且控制板与承载板间隔设置,控制板通过排线与排线端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温组件,主要包括承载板、控制板以及焊盘结构和排线端子,承载板用于承载烹饪器具,通过将测温板设置在承载板的一侧,具体应为远离烹饪器具的一侧,即承载板的外表面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内表面的一侧则会设置有电阻膜,电阻膜直接印刷在承载板的内侧,即第二侧,可对承载板上第一侧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特别是,本申请中电阻膜分为多个独立的测温区域,即任意两个测温区域在承载板上的投影并不重叠,从而通过对每个测温区域内填充的电阻丝进行信息获取,即可确定每个测温区域内的温度值或温度变化值,极大的提高了对承载板上温度检测的位置准确性。
需要强调的,本申请对于控制板的位置,以及控制板和承载板之间的电导通关系进行了限制,首先,控制板设置在承载板的下方,即位于承载板的第二侧,可保证电阻膜对承载板的温度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对于具体的电连接结构而言,主要是设置了焊盘结构和排线端子,实现对控制板上导电膜的导通的效果,便于后续根据电阻膜上每个测温区域内的阻值确定对应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方案利用了焊盘结构和排线端子的组合形式,可加大连接的稳定程度,即焊盘结构包括多个焊位,每个焊位是设置在承载板上的,排线端子通过多个引脚与对应的焊位进行焊接,使得排线端子也固定连接到承载板上,对于控制板的电连接而言,可直接利用排线与排线端子的连接实现。
可以理解,电阻膜上设置的测温区域可准确且迅速的测量承载板上特定区域的温度,以便于后续控制板对不同测温区域内的温度的检测,进而实现温度控制。
需要补充的是,承载板上的电阻膜与控制板之间需要产生电连接的位置关系,需要与控制板上原有的控制电路相连通,并不只是单纯的位置关系,而需要存在导通关系,新增的焊盘结构以及排线端子为控制电路的一部分。
其中,对于承载板而言,其第一侧形成有承载区域,一般为上表面,即烹饪器具仅可放置在指定的承载区域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电阻膜呈膜状,主要是通过电阻丝形成的,通过将电阻丝分布于不同的测温区域内,每个测温区域内的温度可通过该区域内布置的电阻丝的阻值进行获取,采用面状的测温组件,可极大的提高测温效果。
其中,电阻丝为温感材料,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会发生变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向外引出两个引线端,每个焊位与一个引线端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每个测温区域而言,内部均设置有电阻丝,为了方便对各个测温区域内的温度检测,将每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的两端均向外引出,并用一个焊位与之相连,即每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存在两个引线端,每个焊位会直接连接到对应的引线端处,从而实现对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的阻值的分析,即可确定每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焊位的数量为测温区域的数量+1,每个测温区域的电阻丝的一个引线端连接至一个焊位上,另一个引线端分别与一个焊位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焊位和测温区域的数量关系而言,焊位的数量为测温区域的数量+1个,即,若测温区域为八个,则焊位需要九个,其中八个焊位分别与八个测温区域的电阻丝的一个引线端相连,剩余的一个焊位则需要与八个测温区域的电阻丝的另一个引线端相连,从而以便于通过对该焊位以及对应焊位之间的阻值进行分析,以确定出对应测温区域内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测温板,设于承载板的一侧,且测温板与承载区域相对设置,测温板朝向承载板的一侧设有电阻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单独的测温板,并将测温板设于承载板的下侧,由于电阻膜设置在测温板上,若出现电路故障,可直接单独更换测温板,无需对承载板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承载板上设置承载区域,将测温板与承载区域相对设置,可对承载区域的温度进行充分的测量,在烹饪器具的位置位于承载区域时,通过设置测温板和承载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测温区域的作用下会对承载区域的各个位置的温度进行获取。
其中,需要补充的是,对于测温板而言,可以为刚性材质,也可以为柔性材质,电阻丝可以直接铺设在测温板上,或者通过印制设置在测温板上。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测温板和承载板相对设置,同时在测温板上设置电阻膜,可对承载板上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中,测温板与承载区域相对设置,且多个测温区域相对于承载区域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方案中多个测温区域是均匀布置在测温板上的,同时也是与承载区域相对设置的,可极大的提高温度检测的范围以及准确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电阻丝绕测温板的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阻丝圆周阵列排布,多个测温区域沿周向布置,对于每个测温区域而言,均对应于一个周向区域,通过采用上述布置方式,更符合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的温度变化,即符合环状的加热装置。同时在出现周向偏移时,可对特定测温区域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呈蛇形排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电阻丝的排布形式进行限制,每个测温区域内呈蛇形排布,即可充满该测温区域,从而可实现对该测温区域的温度检测。
可以理解,采用蛇形排布的方式,操作较为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测温板朝向承载板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与承载板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测温板和承载板的形状进行适配限制,使得测温板上设置的电阻膜的形状更贴合于测温板上,无论承载板为平面或是曲面,均可起到有效的测温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板为微晶玻璃板;和/或测温板为绝缘板;和/或测温板为隔热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载板可选用微晶玻璃板,吸水率几近为零,所以水不易渗入,强度较大且耐酸性和耐碱性较强。测温板可选为绝缘板,从而保证电阻膜不会发生短路,此外,测温板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测温板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电阻膜的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壳体;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测温组件,设于壳体内;加热线圈,设于测温组件中的测温板远离承载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测温组件以及设置测温组件下方的加热线圈,壳体主要对内部电子元件以及物理结构起到保护的效果,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包括测温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具体包括:底壳;上盖,与底壳可拆卸连接,上盖和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测温组件的测温板和控制板设于容纳腔内;其中,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上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和上盖,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测温板、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测温组件;102:承载板;1022:承载区域;1042:焊盘结构;1044:焊位;1046:排线端子;1048:引脚;106:电阻膜;1062:测温区域;1063:电阻丝;112:控制板;
200:烹饪设备;204:壳体;2042:底壳;2044: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测温组件,主要包括承载板102、控制板112以及焊盘结构1042和排线端子1046,承载板102用于承载烹饪器具,通过将电阻膜106设置在承载板102的一侧,具体应为远离烹饪器具的一侧,即承载板102的外表面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内表面的一侧则会设置有电阻膜,电阻膜直接印刷在承载板102的内侧,即第二侧,可对承载板102上第一侧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特别是,本申请中电阻膜分为多个独立的测温区域,即任意两个测温区域在承载板102上的投影并不重叠,从而通过对每个测温区域内填充的电阻丝进行信息获取,即可确定每个测温区域内的温度值或温度变化值,极大的提高了对承载板102上温度检测的位置准确性。
需要强调的,本申请对于控制板的位置,以及控制板和承载板102之间的电导通关系进行了限制,首先,控制板设置在承载板102的下方,即位于承载板102的第二侧,可保证电阻膜对承载板102的温度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对于具体的电连接结构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主要是设置了焊盘结构1042和排线端子1046,实现对控制板上导电膜的导通的效果,便于后续根据电阻膜上每个测温区域内的阻值确定对应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方案利用了焊盘结构1042和排线端子1046的组合形式,可加大连接的稳定程度,即焊盘结构1042包括多个焊位1044,每个焊位1044是设置在承载板102上的,排线端子1046通过多个引脚1048与对应的焊位1044进行焊接,使得排线端子1046也固定连接到承载板102上,对于控制板的电连接而言,可直接利用排线与排线端子1046的连接实现。
可以理解,电阻膜上设置的测温区域可准确且迅速的测量承载板102上特定区域的温度,以便于后续控制板对不同测温区域内的温度的检测,进而实现温度控制。
需要补充的是,承载板102上的电阻膜与控制板之间需要产生电连接的位置关系,需要与控制板上原有的控制电路相连通,并不只是单纯的位置关系,而需要存在导通关系,新增的焊盘结构1042以及排线端子1046为控制电路的一部分。
其中,对于承载板102而言,其第一侧形成有承载区域1022,一般为上表面,即烹饪器具仅可放置在指定的承载区域1022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电阻膜呈膜状,主要是通过电阻丝形成的,通过将电阻丝分布于不同的测温区域内,每个测温区域内的温度可通过该区域内布置的电阻丝的阻值进行获取,采用面状的测温组件,可极大的提高测温效果。
其中,电阻丝为温感材料,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每个测温区域1062内电阻丝是呈蛇形排布,即可充满该测温区域1062,从而可实现对该测温区域1062的温度检测。可以理解,采用蛇形排布的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同时也便于后续与两个导线的连接,即形成径向错位的两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测温区域1062而言,内部均设置有电阻丝1063,为了方便对各个测温区域1062内的温度检测,将每个测温区域1062内的电阻丝1063的两端均向外引出,并用一个焊位1044与之相连,即每个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存在两个引线端,每个焊位1044会直接连接到对应的引线端处,从而实现对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的阻值的分析,即可确定每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进一步地,对于焊位1044和测温区域的数量关系而言,焊位1044的数量为测温区域的数量+1个,即,若测温区域为八个,则焊位1044需要九个,其中八个焊位1044分别与八个测温区域的电阻丝的一个引线端相连,剩余的一个焊位1044则需要与八个测温区域的电阻丝的另一个引线端相连,从而以便于通过对该焊位1044以及对应焊位1044之间的阻值进行分析,以确定出对应测温区域内的温度。
在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单独的测温板,并将测温板设于承载板102的下侧,由于电阻膜106设置在测温板上,若出现电路故障,可直接单独更换测温板,无需对承载板102进行更换。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测温板和承载板102相对设置,同时在测温板上设置电阻膜106,可对承载板102上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测温板和承载板形状进行适配限制,使得测温板上设置的电阻膜的形状更贴合于测温板上,无论承载板为平面或是曲面,均可起到有效的测温效果。例如,承载板为平板,则测温板为平面板,若承载板为曲板,则测温板为与其弧度相同的曲面板。
进一步地,多个测温区域1062是均匀布置在测温板上的,同时也是与承载区域1022相对设置的,可极大的提高温度检测的范围以及准确性。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电阻丝1063的布置位置而言,电阻丝1063是圆周阵列排布的,多个测温区域1062沿周向布置,对于每个测温区域1062而言,均对应于一个周向区域,通过采用上述布置方式,更符合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的温度变化,即符合环状的加热装置。同时在出现周向偏移时,可对特定测温区域1062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对于每个测温区域1062而言,内部均设置有电阻丝1063,为了方便引线,同时也为了减少线束数量,需要将电阻丝1063的两端设置在径向不同位置处,可设置两种导线,通过设置一个第一导线以及多个第二导线,在第一导线的作用下可直接对电阻丝1063位于径向内侧的一端进行串联,在第二导线的作用下则会对每个电阻丝1063位于径向外侧的一端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电阻丝1063工作时必然需要连接到正负极上,第一导线可认为是电源或控制器的负极,电势为0,第二导线可认为是电源或控制器的正极,通过上述接线方式,可极大的减少线束数量,便于布线。
可以理解,多个电阻丝1063是并联的,每个电阻丝1063的阻值变化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承载板102可选用微晶玻璃板,吸水率几近为零,所以水不易渗入,强度较大且耐酸性和耐碱性较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为绝缘板,从而保证电阻膜106不会发生短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100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电阻膜106的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选为绝缘隔热板,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优点。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200,包括壳体204、测温组件100以及设置测温组件100下方的加热线圈,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102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200包括测温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102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壳体204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2042和上盖2044,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测温板、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利用电路板印制板的工艺,在电路板上印刷分8块铜箔,或更多,均匀分布在加热区域,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产品工作过程中,如果某一个块区域确认温度升高,相应的区域电阻会偏高,此时,8块区域的电阻值传到显示板,根据软件算法,判定这一块区域出现干烧,导致温度升高的现象,然后软件采取保护措施,使产品不暂停工作或调功加热,这样起到保护硼硅板的作用,避免温度过高,面板开裂现象出现。
进一步地,电阻膜与显示板连接方式采用端子连接,端子一侧设计有引脚(数量与电阻膜的通路一致),另外一侧与排线连接。在玻璃板上的电阻膜末端印有焊盘(数量与电阻膜的通路一致),端子的引脚与焊盘通过焊锡连接,焊接完在端子与玻璃板连接处点胶固定,增加端子的拉拔力,避免装配过程中因为拉扯脱落。排线插接在排线端子一侧,排线另外一段与显示板连接,这样,电阻膜与显示板形成回路,电阻膜的电阻值变化通过回路传到显示板,来控制产品的工作状态,起到保护面板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通过设置焊盘结构和排线端子,实现对控制板上导电膜的导通的效果,便于后续根据电阻膜上每个测温区域内的阻值确定对应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设有电阻膜,所述电阻膜包括多个测温区域,每个所述测温区域内填充有电阻丝,任意两个所述测温区域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不重叠;
焊盘结构,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所述焊盘结构包括多个焊位,每个所述焊位与一个所述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电连接;
排线端子,包括多个引脚,每个所述引脚与所述焊盘结构的一个焊位焊接;
控制板,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承载板间隔设置,所述控制板通过排线与所述排线端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向外引出两个引线端,每个所述焊位与一个所述引线端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位的数量为所述测温区域的数量+1,每个所述测温区域的电阻丝的一个引线端连接至一个所述焊位上,另一个引线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焊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温板,设于所述承载板的一侧,且所述测温板与所述承载区域相对设置,所述测温板朝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有电阻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板与所述承载区域相对设置,且多个所述测温区域相对于所述承载区域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阻丝绕所述测温板的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测温区域内的电阻丝呈蛇形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为微晶玻璃板;和/或
所述承载板为绝缘板;和/或
所述承载板为隔热板。
9.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测温组件中的测温板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底壳;
上盖,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所述测温组件的测温板和控制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所述上盖相贴合。
CN202320043735.7U 2023-01-03 2023-01-03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064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3735.7U CN219064716U (zh) 2023-01-03 2023-01-03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3735.7U CN219064716U (zh) 2023-01-03 2023-01-03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4716U true CN21906471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3735.7U Active CN219064716U (zh) 2023-01-03 2023-01-03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4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906B (zh) 加热烹调器
CN101778501B (zh) 一种带干烧保护功能的厚膜加热组件
CN219064716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JP2015036689A (ja) 温度感知装置及びホブ
CN1264276A (zh) 电热元件
US20180242401A1 (en) Heating device for a domestic appliance
JP2011007537A (ja) 温度センサ
CN21878133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223975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05919373U (zh) 电磁炉
CN220018760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72172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82054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0129966U (zh) 厚膜加热器
CN109041312A (zh) 一种感应加热炊具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09445421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07947912U (zh) 加热膜板和电加热厨具
CN21916150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33953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2157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550601U (zh) 发热组件和电加热炉具
CN206365777U (zh) 烹饪器具
CN218096076U (zh) 电磁烹饪装置
CN22091250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