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8771A - 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8771A CN102478771A CN2011103653152A CN201110365315A CN102478771A CN 102478771 A CN102478771 A CN 102478771A CN 2011103653152 A CN2011103653152 A CN 2011103653152A CN 201110365315 A CN201110365315 A CN 201110365315A CN 102478771 A CN102478771 A CN 1024787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clutch
- efferent
- thin slice
- resettlement section
- slic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4983 clutch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8/00—Electrically-actuated clutch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65H2403/724—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electromagnetic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传递驱动力,所述驱动力驱动进行规定处理的处理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部,输出所述驱动力;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箱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输出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收容部具有:周壁,从所述第一收容部向外部突出并包围所述电磁离合器;以及支承壁,用于支承所述电磁离合器,所述周壁具有:上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上方;以及下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下方,在所述上部壁上形成有开口部。由此,能使电磁离合器产生的热量适当地扩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递驱动处理装置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以及利用该驱动机构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都包括传递驱动力的驱动机构,该驱动力用于驱动输送机构和/或图像形成机构,该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薄片体,该图像形成机构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驱动机构通常包括: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驱动力的传递;以及盖,用于抑制伴随电磁离合器的动作而产生的磨损粉末的飞散。由于通过盖抑制了磨损粉末的飞散,所以也抑制了电磁离合器周围的齿轮和其他驱动部件的磨损。
包围电磁离合器的盖抑制了由电磁离合器产生的热量的扩散。其结果,电磁离合器周围的温度较高。电磁离合器周围的高温环境导致电磁离合器和电磁离合器周围的驱动部件动作不正常(例如因齿轮间的啮合量变化导致的异常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使电磁离合器产生的热量适当地扩散的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递驱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力驱动进行规定处理的处理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部,输出所述驱动力;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箱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输出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收容部具有:周壁,从所述第一收容部向外部突出并包围所述电磁离合器;以及支承壁,用于支承所述电磁离合器,所述周壁具有:上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上方;以及下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下方,在所述上部壁上形成有开口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输送机构,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所述薄片体;以及驱动机构,向所述输送机构传递驱动力,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部,输出所述驱动力;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箱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输出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部具有:周壁,从所述第一收容部向外部突出并包围所述电磁离合器;以及支承壁,用于支承所述电磁离合器,所述周壁具有:上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上方;以及下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下方,在所述上部壁上形成有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电磁离合器产生的热量适当地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用于支承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部件的框架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安装有用于驱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部件的驱动机构的框架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用于驱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部件的驱动机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第二外壳的简要立体图。
图6是简要表示图5所示的第二外壳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简要表示图4所示的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图4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电磁离合器的简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和“右”这种表示方向的用语,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进行说明,而并不是对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进行任何限定。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薄片体”是指复印用纸、铜版纸、OHP纸、厚纸、明信片、描图纸或者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薄片体材料。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游”、“下游”和与此类似的用语是指薄片体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下游”和与此类似的概念。
图1简要表示基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例示了复印机。代替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者可以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其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复印机100包括:主箱体110,收容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所需要的设备;以及原稿供给装置120,配置在主箱体110的上表面上。主箱体110包括:下部箱体111;上部箱体112,配置在下部箱体111的上方;以及连接箱体113,配置在下部箱体111和上部箱体112之间。印刷处理后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空间R中,该空间R由下部箱体111、上部箱体112和连接箱体113包围而成。
上部箱体112主要收容用于读取作为调色剂图像基础的原稿的设备。下部箱体111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设备。连接箱体113收容用于排出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体S的设备。复印机100还具有操作面板(未图示),该操作面板安装在主箱体110的外表面上。使用者可以对操作面板进行操作,向复印机100发出所希望的指令。
原稿供给装置120能够上下转动地安装在主箱体110上。使用者将所需要的原稿放置在原稿供给装置120上。此后,使用者可以对操作面板进行操作,使原稿供给装置120动作,来将原稿送入到原稿供给装置120的下表面和主箱体110的上表面之间。代替上述方法,使用者可以将原稿供给装置120向上方转动,并将原稿放置在主箱体110的上表面上,此后,通过使原稿供给装置120向下方转动,将原稿配置在主箱体110的上表面和原稿供给装置120的下表面之间。
复印机100还具有扫描装置114,所述扫描装置114扫描并读取配置在主箱体110的上表面和原稿供给装置120的下表面之间的原稿。扫描装置114配置在上部箱体112内。扫描装置114扫描并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上的图像。此后,扫描装置114将读取到的图像作为数字信号输出。
复印机100还具有收容薄片体S的盒210,基于从扫描装置114输出的数字信号的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该薄片体S上。配置在下部箱体111内的盒210包括提升板211和升降机构212,该升降机构212用于使提升板211的下游端(图1中的右端)在盒210内上下转动。使用者将薄片体S的纸摞放置在提升板211上。升降机构212推升提升板211的下游端,其结果,从盒210输送薄片体S。
复印机100还具有手动供纸盘220,该手动供纸盘220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部箱体111的右侧板上。使用者也可以将薄片体S放置在转动到突出于下部箱体111的右侧板的手动供纸盘220上。手动供纸盘220上的薄片体S被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复印机100在被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的薄片体S上进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处理。
盒210和手动供纸盘220作为薄片体S的供给源使用。使用者可以通过对操作面板进行操作,来选择收容有所希望尺寸的薄片体S的盒210或手动供纸盘220。配置在被选择的薄片体供给源(盒210、手动供纸盘220)中的薄片体S在下部箱体111内被输送,并接受图像形成处理。
复印机100还具有配置在提升板211上方的搓纸辊311。如果升降机构212使提升板211的下游端上升,则提升板211上的薄片体S与搓纸辊311接触。搓纸辊311转动以将薄片体S向盒210外送出。
复印机100还具有:供纸辊312,配置在搓纸辊311的下游;以及分配辊313,接近供纸辊312。供纸辊312配置在分配辊313的上侧。由搓纸辊311从盒210送出的薄片体S被送入到供纸辊312和分配辊313之间。供纸辊312以把薄片体S进一步向下游送出的方式转动,反之,分配辊313以使薄片体S返回到盒210内的方式转动。其结果,当搓纸辊311从盒210送出多张重叠的薄片体S时,仅将与供纸辊312接触的薄片体S(位于最上侧的薄片体S)送向下游,而使其他的薄片体S返回到盒210内。由此,薄片体S被一张一张地送向下游。
复印机100还具有:供纸辊316,配置在手动供纸盘220的基端部附近;以及分配辊317,与供纸辊316压力接触。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20上的薄片体S通过供纸辊316被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由供纸辊316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的薄片体S通过供纸辊316和分配辊317之间。当供纸辊316将要把多张薄片体S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时,分配辊313以使薄片体S返回到手动供纸盘220内的方式转动。其结果,仅有与供纸辊316接触的薄片体S(位于最上侧的薄片体S)被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由此,薄片体S从手动供纸盘220被一张一张地引导到下部箱体111内。
复印机100还具有:图像形成部400,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以及对准辊对318,用于将薄片体S向图像形成部400送出。从盒210或手动供纸盘220送出的薄片体S被送向对准辊对318。形成在对准辊对318下游的图像形成部400基于从扫描装置114输出的数字信号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上。对准辊对318在图像形成部400的图像形成工序中配合时机将薄片体S送入到图像形成部400内。由此,在薄片体S的规定位置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部400具有大体圆筒形状的感光鼓410。如后所述,感光鼓410具有转动轴,并在下部箱体111内被支承成能够转动。当在感光鼓410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之后,再形成与静电潜影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此后,感光鼓410承载调色剂图像并转动,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对准辊对318送入到图像形成部400内的薄片体S上。
图像形成部400还具有带电器411和曝光装置412。带电器411使感光鼓410的圆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412基于从扫描装置114输出的数字信号,向感光鼓410的圆周面上照射激光。由于被激光照射到的部分电荷消失,所以在感光鼓410的圆周面上形成与原稿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影。
图像形成部400还具有:调色剂容器413,用于收容调色剂;以及显影装置414,将从调色剂容器413提供来的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410。显影装置414向承载静电潜影并转动的感光鼓410提供调色剂。从显影装置414向感光鼓410提供的调色剂静电附着在感光鼓410的圆周面上。其结果,在感光鼓410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部400还具有与感光鼓410压力接触的转印辊415。对准辊对318将薄片体S送入到感光鼓410和转印辊415之间。转印辊415对薄片体S施加与感光鼓410承载的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其结果,感光鼓410上的调色剂被电剥离到薄片体S的表面上,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上。此后,感光鼓410和转印辊415将薄片体S向下游送出。
图像形成部400还具有清洁装置416和电荷去除器417。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之后,清洁装置416除去残留在感光鼓410圆周面上的调色剂。此后,电荷去除器417对清洁后的感光鼓410的圆周面进行电荷去除。然后,通过带电器411使感光鼓410再次均匀带电,并接受新的图像形成处理。
复印机100还具有定影装置500,该定影装置500对由图像形成部400形成在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00下游的定影装置500具有:加热辊510,内置有加热器511;以及加压辊520,与加热辊510压力接触。感光鼓410和转印辊415把薄片体S送入到加热辊510和加压辊520之间。
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被加热辊510的热能熔化。利用在加热辊510和加压辊520之间产生的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S上。此后,加热辊510和加压辊520把薄片体S向下游送出。
复印机100还具有形成在定影装置500下游的排出部600。排出部600具有排出辊对610。如果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向复印机100发出单面印刷的指令,则排出辊对610将从定影装置500输送来的薄片体S排出到空间R。如果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向复印机100发出双面印刷的指令,则排出辊对610进行转回动作,该转回动作在把薄片体S向空间R排出的方向、以及使薄片体S再次返回到连接箱体113内的方向之间进行转动方向的切换。
复印机100还具有:供给输送通道320,将来自盒210和/或手动供纸盘220的薄片体S向对准辊对318引导;以及回送通道319,沿主箱体110的右侧板形成。在图像形成部400将图像形成在薄片体S上之后,形成在主箱体110上的回送通道319将薄片体S再次向对准辊对318引导。回送通道319的下端(下游端)与供给输送通道320连接。接收到使用者的双面印刷指令、通过转回动作被引导回连接箱体113内的薄片体S再通过回送通道319被送向对准辊对318的上游。此后,薄片体S通过图像形成部400和定影装置500。其结果,在薄片体S的两个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双面印刷处理后的薄片体S由排出辊对610排出到空间R内。
(框架的构造)
图2是支承图1所示的复印机100的部件的框架的简要立体图。利用图1和图2对框架进行说明。
主箱体110包括导电性的框架710。框架710形成主箱体110的内部壁。在框架710上安装有供纸辊312、对准辊对318和输送辊对321等各种部件。框架710具有大体呈矩形的主板711和侧板712,该侧板712从主板711的周向边缘弯成直角而突出。主板711包括:第一面713,安装有供纸辊312、对准辊对318和输送辊对321等各种部件;以及第二面714,位于与第一面713相对的一侧。在被侧板712包围的第二面714上安装有后述的驱动机构。如上所述,供纸辊312、对准辊对318和输送辊对321用于向图像形成部400输送薄片体S。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机构例示了供纸辊312、对准辊对318和输送辊对321。此外,作为调整部件例示了对准辊对318,该对准辊对318在图像形成部400的图像形成工序中配合时机将薄片体S送入到图像形成部400内。作为供纸部件例示了向对准辊对318供纸的供纸辊312。此外,在双面印刷中,作为输送部件例示了输送辊对321,该输送辊对321将通过回送通道319引导的薄片体S向对准辊对318送出。
在主板711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上述多个贯通孔用于连接安装在第一面713上的各种部件和驱动所述各种部件的驱动机构。贯通孔例如包括:贯通孔716,用于使驱动供纸辊316的齿轮在第一面713一侧露出,该供纸辊316用于从手动供纸盘220向下部箱体111内提供薄片体S;贯通孔717,用于使与供纸辊312连接的转动轴在第一面713一侧露出,该供纸辊312用于提供来自盒210的薄片体S;贯通孔718,用于使驱动对准辊对318的齿轮在第一面713一侧露出,该对准辊对318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00的上游;贯通孔719,用于使驱动显影装置414的齿轮在第一面713一侧露出;贯通孔715,用于连接感光鼓410和驱动机构;贯通孔720,用于使驱动输送辊对321的齿轮在第一面713露出,该输送辊对321用于输送回送通道319中的薄片体S;以及贯通孔721,用于使驱动定影装置500的加热辊510的齿轮在第一面713露出。
图3是安装有驱动机构的框架710的简要立体图。利用图1至图3进一步说明框架710。
驱动机构800具有驱动供纸辊316的齿轮831,该供纸辊316用于从手动供纸盘220向下部箱体111内提供薄片体S。齿轮831通过贯通孔716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并与设置在供纸辊316上的齿轮(未图示)啮合。
驱动机构800还具有用于驱动对准辊对318的齿轮833。齿轮833通过贯通孔718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并与设置在对准辊对318上的齿轮(未图示)啮合。如后所述,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齿轮833的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输出部例示了向对准辊对318输出驱动力的齿轮833。
驱动机构800还具有安装有供纸辊312的转动轴832,该供纸辊312用于提供来自盒210的薄片体S。转动轴832通过贯通孔717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如后所述,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转动轴832的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输出部例示了向供纸辊312输出驱动力的转动轴832。
驱动机构800还具有用于驱动显影装置414的齿轮834。齿轮834通过贯通孔719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并与设置在显影装置414上的齿轮(未图示)啮合。
驱动机构800还具有用于驱动输送辊对321的齿轮835,该输送辊对321用于输送回送通道319中的薄片体S。齿轮835通过贯通孔720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如图1所示,复印机100具有沿回送通道319配置的多个输送辊对321。齿轮835与设置在最下方(最下游)的输送辊对321上的齿轮(未图示)啮合。其他的输送辊对321利用驱动带与最下方的输送辊对321连接。如后所述,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齿轮835的转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三输出部例示了向输送辊对321输出驱动力的齿轮835。
驱动机构800具有定位筒823,该定位筒823用于将感光鼓410定位在框架710上。定位筒823通过贯通孔715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感光鼓410的转动轴(未图示)插入到定位筒823内,并传递来自驱动机构800的驱动力。
驱动机构800还具有齿轮836,该齿轮836驱动定影装置500的加热辊510。齿轮836通过贯通孔721向第一面713一侧突出。齿轮836与设置在定影装置500的加热辊510上的齿轮(未图示)啮合。
如上所述,作为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驱动力传递的输出部例示了如下部件:齿轮833,向对准辊对318输出驱动力;转动轴832,向供纸辊312输出驱动力;以及齿轮835,向输送辊对321输出驱动力。代替于此,也可以把由电磁离合器控制驱动力传递的其他部件作为输出部来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机构例示了对准辊对318、供纸辊312和输送辊对321这些输送部件。在电磁离合器的控制下,来自驱动机构800的驱动力被传递给输送机构。代替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在电磁离合器的控制下基于所传递的驱动力来进行其他处理的处理装置。
(驱动机构)
图4是从主板711一侧观察的驱动机构800的立体图。利用图4说明驱动机构800。
驱动机构800除了具有如上所述的齿轮831、833、834、835、836、转动轴832和定位筒823以外,还具有:作为驱动源使用的电动机(后述),该驱动源产生向齿轮831、833、834、835、836和转动轴832传递的驱动力;传递部(后述),将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向齿轮831、833、834、835、836和转动轴832传递;以及收容传递部的箱体820。箱体820具有第一外壳体821和第二外壳体822。第一外壳体821配置在框架710的主板711和第二外壳体822之间。
图5是第二外壳体822的简要立体图。利用图4、图5进一步说明驱动机构800。
第二外壳体822具有与第一外壳体821对接的主体部842。主体部842与第一外壳体821对接,形成第一收容部843。第一收容部843形成收容传递部的第一收容空间。齿轮831、833、834、835、836和转动轴832部分地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中。
第二外壳体822还具有从主体部842向外部突出的第二收容部844。第二收容部844形成收容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该电磁离合器(后述)控制向齿轮833、835和转动轴832传递的驱动力。
第二收容部844具有从主体部842向外部突出的周壁845。周壁845包围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电磁离合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845确定大体L形的第二收容空间。在第二收容空间内配置有三个电磁离合器。
第二收容部844具有支承壁846,该支承壁846用于支承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电磁离合器。支承壁846与周壁845的前端边缘连接来封闭第二收容空间,该周壁845确定L形的第二收容空间。图5中表示了用于将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电磁离合器固定在支承壁846上的固定件847。
周壁845包括:上部壁848,配置在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电磁离合器的上方;以及下部壁849,配置在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电磁离合器的下方。在上部壁848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841。开口部841从主体部842向支承壁846延伸。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电磁离合器上产生的热量通过开口部841适当地向箱体820外排出。
驱动机构800除了具有上述电动机810之外,还具有用于支承电动机810的支承板860。电动机810通过支承板860安装在主体部842的外表面上。电动机810的轴穿过第一外壳体821和第二外壳体822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向传递部传递驱动力。
图6是表示第二外壳体822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构筑在第二外壳体822内表面一侧的传递部的立体图。利用图1、图4至图7说明第二外壳体822和传递部。
驱动机构800具有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一电磁离合器,控制向对准辊对318传递驱动力;第二电磁离合器,控制向使供纸辊312转动的转动轴832传递驱动力;以及第三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沿回送通道319配置的输送辊对321传递驱动力。
如上所述,第二外壳体822的第二收容部844形成用于收容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881。第二收容空间881具有:收容有第一电磁离合器的第一空间826;收容有第二电磁离合器的第二空间825;以及收容有第三电磁离合器的第三空间882。
第一电磁离合器与齿轮838连接。如果第一电磁离合器使齿轮838朝向用于驱动对准辊对318的齿轮833位移,则齿轮833转动。其结果,对准辊对318转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输出部例示了齿轮833之外,作为第一输出部还例示了齿轮838。
第二电磁离合器与齿轮837连接。与第二电磁离合器的导通/断开对应,齿轮837和与齿轮837连接的转动轴832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输出部例示了转动轴832之外,作为第二输出部还例示了齿轮837。
第三电磁离合器与齿轮883连接。第三电磁离合器使齿轮883朝向与齿轮883同轴配置的齿轮884位移。其结果,与齿轮835啮合的齿轮884转动,该齿轮835用于驱动输送辊对321,该输送辊对321用于输送回送通道319中的薄片体S。由此,齿轮835转动,向输送辊对321传递驱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三输出部例示了齿轮835之外,作为第三输出部还例示了齿轮883、884。
第二外壳体822还包括:支承齿轮831的轴824;支承齿轮834的轴827;支承齿轮835的轴828;以及支承齿轮836的轴829。第二外壳体822除了具有上述轴和空间以外,还具有用于支承或收容多个齿轮的空间,所述多个齿轮用于向上述齿轮传递驱动力。传递部830由安装在第二外壳体822上的多个齿轮构成。传递部830具有主齿轮850,该主齿轮850在安装于第二外壳体822上的多个齿轮中直径最大。此外,第二外壳具有隔壁859,该隔壁859形成用于收容主齿轮850的空间。主齿轮850用于使感光鼓410转动。
传递部830还具有与电动机810的轴同轴连接的驱动齿轮812。第一收容空间内的各种齿轮接受来自驱动齿轮812的驱动力而各自转动。
图8是作为上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和/或第三电磁离合器来使用的电磁离合器的简要立体图。利用图5、图8说明电磁离合器。
电磁离合器900包括:金属制的外壳部910;齿轮部920,与外壳部910邻接配置;以及连接端口930,接收来自电源(未图示)的电流。在外壳部910内配置有线圈950以及普通电磁离合器所具有的其他部件,来自连接端口930的电流在所述线圈中流动。
也可以与向电磁离合器900提供的电流对应来对齿轮部920进行制动。代替于此,也可以与向电磁离合器900提供的电流对应,使齿轮部920以从外壳部910被推出的方式位移。其结果,通过齿轮部920适当地控制了驱动力的传递。
如上所述,由于外壳部910为金属制,所以可以有效地将从外壳部910内部的电子元件中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壳部910的外部。第二收容部844的上部壁848接近外壳部910。由于形成在上部壁848上的开口部841位于外壳部910的上方,所以可以有效地将来自外壳部910的热量通过开口部841释放到箱体820的外部。
并且,上部壁848能够防止在电磁离合器900周围漂浮的粉尘(例如调色剂)进入到电磁离合器900内。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被来自电磁离合器900的热量加热后的空气形成从开口部841上升的气流,所以不仅上部壁848而且向箱体820外释放的被加热后的空气也抑制了粉尘进入到电磁离合器900内。其结果,难以产生因粉尘附着引起的电磁离合器900的异常噪声。
由于仅在上部壁848上设置有开口部841,所以伴随电磁离合器900的动作而产生的电磁离合器900的磨损粉末和用于使电磁离合器900的动作顺畅的润滑脂难以飞散到箱体820外。
Claims (6)
1.一种传递驱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力驱动进行规定处理的处理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部,输出所述驱动力;
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
箱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输出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其中,
所述第二收容部具有:周壁,从所述第一收容部向外部突出并包围所述电磁离合器;以及支承壁,用于支承所述电磁离合器,
所述周壁具有:上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上方;以及下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下方,
在所述上部壁上形成有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线圈,用于电气控制所述驱动力传递的电流被提供给所述线圈;以及金属制的外壳部,包围所述线圈,
所述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外壳部的上方。
3.一种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输送机构,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所述薄片体;以及
驱动机构,向所述输送机构传递驱动力,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部,输出所述驱动力;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箱体,具有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输出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
所述第二收容部具有:周壁,从所述第一收容部向外部突出并包围所述电磁离合器;以及支承壁,用于支承所述电磁离合器,
所述周壁具有:上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上方;以及下部壁,配置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下方,
在所述上部壁上形成有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使向所述图像形成部输送所述薄片体的时机与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所述图像的时机配合,
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一输出部,所述第一输出部向所述调整部件输出所述驱动力,
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一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第一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供纸部件,所述供纸部件向所述调整部件提供所述薄片体,
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二输出部,所述第二输出部向所述供纸部件输出所述驱动力,
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二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第二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形成有回送通道的主箱体,所述回送通道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所述图像之后、朝向所述调整部件引导所述薄片体,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输送通过所述回送通道的所述薄片体,
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三输出部,所述第三输出部向所述输送部件输出所述驱动力,
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三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三电磁离合器控制向所述第三输出部传递所述驱动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58871 | 2010-11-19 | ||
JP2010-258871 | 2010-11-19 | ||
JP2011103658A JP5645748B2 (ja) | 2010-11-19 | 2011-05-06 | 駆動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03658 | 2011-05-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8771A true CN102478771A (zh) | 2012-05-30 |
CN102478771B CN102478771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509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65315.2A Active CN102478771B (zh) | 2010-11-19 | 2011-11-17 | 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69354B2 (zh) |
EP (1) | EP2455225B1 (zh) |
JP (1) | JP5645748B2 (zh) |
KR (1) | KR101379781B1 (zh) |
CN (1) | CN10247877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76656A (zh) * | 2013-03-28 | 2014-10-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49217A (en) * | 1989-04-10 | 1992-09-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electively actuatable multiple medium feed mechanism for a micro printer |
US5562280A (en) * | 1993-06-25 | 1996-10-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having a guide member to prevent buckling or curling of a conveyed shee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9567A (ja) | 1992-08-13 | 1994-03-04 | Ricoh Co Ltd | 駆動装置 |
DE19827339C2 (de) * | 1998-06-19 | 2000-04-20 | Sachs Race Eng Gmbh | Gehäuse für eine Lamellenkupplung |
JP2000098859A (ja) * | 1998-09-18 | 2000-04-0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356937A (ja) * | 1999-06-14 | 2000-12-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FI5707U1 (fi) | 2001-11-21 | 2003-03-12 | Suomen Intech Oy | Telan, kuten ulosottotelan, kytkin-/laakeritilan tiivistysrakenne |
DE10239419A1 (de) * | 2002-08-28 | 2004-03-11 | Sachs Race Engineering Gmbh | Gehäuseanordn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
JP4306211B2 (ja) * | 2002-09-12 | 2009-07-2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62601A (ja) * | 2003-02-28 | 2004-09-2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クラッチの保持機構 |
JP2004264593A (ja) * | 2003-02-28 | 2004-09-2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42274B2 (ja) * | 2004-03-23 | 2010-03-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回転伝達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96460B2 (ja) * | 2004-03-23 | 2011-06-0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回転伝達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570503B1 (ko) * | 2004-07-08 | 2006-04-14 | 김상욱 | 사무기기의 용지 이송용 전자 클러치 |
JP2006258229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Ricoh Co Ltd | 電磁クラッチ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62892A (ja) * | 2005-12-16 | 2007-06-28 | Mikasa Sangyo Co Ltd | 振動締固め機の遠心クラッチ |
JP2007276914A (ja) * | 2006-04-04 | 2007-10-2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31469B2 (ja) | 2006-04-21 | 2012-05-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20029A (ja) * | 2006-07-14 | 2008-01-31 | Kyocera Mita Corp | 回転部材の回り止め構造 |
JP2008145521A (ja) * | 2006-12-06 | 2008-06-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10991B2 (ja) * | 2007-06-06 | 2012-08-2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発熱体の冷却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04160B2 (ja) | 2009-04-27 | 2014-01-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方法 |
EP2323447A2 (en) | 2009-11-11 | 2011-05-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network ac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2011
- 2011-05-06 JP JP2011103658A patent/JP56457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1-11-16 KR KR1020110119332A patent/KR10137978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11-16 US US13/297,599 patent/US84693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1-17 EP EP11009109.7A patent/EP2455225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1-17 CN CN201110365315.2A patent/CN1024787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49217A (en) * | 1989-04-10 | 1992-09-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electively actuatable multiple medium feed mechanism for a micro printer |
US5562280A (en) * | 1993-06-25 | 1996-10-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having a guide member to prevent buckling or curling of a conveyed sheet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76656A (zh) * | 2013-03-28 | 2014-10-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4076656B (zh) * | 2013-03-28 | 2017-05-1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23359A (ja) | 2012-06-28 |
KR20120054527A (ko) | 2012-05-30 |
EP2455225A1 (en) | 2012-05-23 |
CN102478771B (zh) | 2014-09-10 |
US20120126474A1 (en) | 2012-05-24 |
US8469354B2 (en) | 2013-06-25 |
KR101379781B1 (ko) | 2014-03-31 |
EP2455225B1 (en) | 2014-10-08 |
JP5645748B2 (ja) | 2014-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06908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ode | |
CN102109792B (zh) | 显影盒 | |
US820012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 |
US20190049873A1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ode | |
CN102736482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 |
JP476036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86202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202013484U (zh) | 调色剂盒、使用其的处理盒及使用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478771A (zh) | 驱动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110158686A1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 |
KR20120079404A (ko) | 화상형성장치 | |
JP521250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2955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1470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2961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621867A (zh) | 处理盒 | |
JP2012113126A (ja) | 駆動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478778A (zh) | 成像设备 | |
JP2011174585A (ja) | 駆動機構及び駆動機構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9659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