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511B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511B
CN102472511B CN201080025082.5A CN201080025082A CN102472511B CN 102472511 B CN102472511 B CN 102472511B CN 201080025082 A CN201080025082 A CN 201080025082A CN 102472511 B CN102472511 B CN 102472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on unit
ion generation
recess
guide path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50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511A (zh
Inventor
岸本和之
饭田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5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以不妨碍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式来产生离子,并且使用者自己能够容易地更换离子产生电极。具体地说,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风向变更板(30),设置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中;以及离子产生单元(40),装拆自如地设置在风向变更板(30)上,在风向变更板(30)上形成有凹部(32),凹部(32)在一个方向上比离子产生单元(40)的尺寸大,离子产生单元(40)仅在离开凹部(32)一个方向两端中一端的规定位置上,能够嵌入凹部(32)内,并且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将嵌入凹部(32)内的离子产生单元(40)保持成能够滑动,通过利用导向机构使嵌入凹部(32)内的离子产生单元(40)向一个方向一端滑动,将离子产生单元(40)固定在风向变更板(30)上。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中具有风向变更装置的送风机、空气调节机、空气净化机、加湿器、除湿机、冷风机和暖风机等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安装有离子产生装置的高附加值的空气调节机,该离子产生装置通过放电产生正、负离子。然而,在利用空气流送出正、负离子的过程中,正、负离子会因与障碍物碰撞而消失。
因此,离子产生装置在空气调节机中的安装位置优选比设置在空气吹出口的百叶板更靠向下游,或者是设置在吹出口的稍上游,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的是在百叶板表面上形成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电极。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百叶板位于吹出口的中央,所以可以借助空气流将百叶板表面产生的离子顺畅地送出,从而可以提高正、负离子的供给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347264号
由于向离子产生电极施加电压来产生离子,所以会因使用条件(施加的电压的高低和使用时间等)不同,导致离子产生量变少。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离子产生电极和百叶板形成为一体,所以实际存在难以更换离子产生电极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以不妨碍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式来产生离子,并且使用者自己能够容易地更换离子产生电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风向变更板,设置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中;以及离子产生单元,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以嵌入方式安装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在一个方向上比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尺寸大,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仅在离开所述凹部一个方向两端中一端的规定位置上,能够嵌入到凹部内,并且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将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保持成能够滑动,通过利用所述导向机构使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向一个方向一端滑动,将离子产生单元固定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并且在凹部一个方向另一端的内表面和离子产生单元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插入移动限制构件,来限制离子产生单元的滑动,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被设置成能在插入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转动自如地切换,所述插入姿势限制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所述解除姿势解除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限制。
按照上述结构,由于将离子产生电极与其他部件一起收容在壳体内并使它们单元化,而且以嵌入方式将它们安装在形成于风向变更板上的凹部内,所以容易操作,使用者能够自己更换离子产生电极。
此外,由于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凹部内,所以离子产生单元不会妨碍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使风向变更板的厚度变厚来形成凹部,但是通过使风向变更板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型,不会使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紊乱,可以顺畅地将空气送向远方。
即,如果仅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凹部内,有时会发生离子产生单元从风向变更板上脱落的危险,但是按照上述结构,通过使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向与嵌入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可以防止离子产生单元脱落。
另外,离子产生单元滑动的方向优选的是与风向变更板的转动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由此,可以使离子产生单元难以因风向变更板的转动动作而导致滑动位置偏移等。
此外,通过使嵌入到所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向一个方向一端滑动,并且在凹部一个方向另一端的内表面和离子产生单元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插入移动限制构件,来限制(锁定)离子产生单元的滑动,能可靠地防止离子产生单元从风向变更板上脱落。
将移动限制构件插入到凹部空间内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移动限制构件设置成能够朝向上述空间进退自如地滑动。此外,也可以将移动限制构件设置成能在插入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转动自如地切换,该插入姿势限制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该解除姿势解除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限制。
由此,通过使移动限制构件的动作为与离子产生单元的滑动动作不同的转动动作,作业者可以容易地视觉辨认出移动限制构件处于解除姿势。因此,可以提醒作业者注意到需要将移动限制构件切换成插入姿势,从而能可靠地限制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
当离子产生单元没有移动到规定位置时,移动限制构件与离子产生单元接触而不能成为插入姿势。因此,也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使移动限制构件成为插入姿势,可以保证离子产生单元移动到规定位置。特别是如后所述,通过将离子产生单元移动到规定位置来使连接器电连接时,能够可靠地确保连接器的连接。
导向机构包括:突起部,形成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两侧表面和所述凹部沿一个方向的两侧内表面中的一方上;以及导向部,形成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两侧表面和所述凹部沿一个方向的两侧内表面中的另一方上,并且所述导向部以所述突起部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突起部卡合,所述导向部包括:横导向通路,沿所述一个方向设置;以及纵导向通路,所述纵导向通路的一端在所述横导向通路的中途沿垂直于横导向通路的方向与所述横导向通路连接,并且所述纵导向通路的另一端在所述凹部周向边缘部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突起部能够通过所述纵导向通路被导入到所述横导向通路内。即,纵导向通路是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凹部内时的突起部的导向通路,横导向通路是使离子产生单元滑动时的突起部的导向通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突起部被导入所述横导向通路内的状态下,当将离子产生单元从凹部的一个方向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到尽头时,所述突起部越过所述纵导向通路,从纵导向通路观察,其停止在与移动前相反一侧的横导向通路内。
即,如果仅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并固定在凹部内,则只要将纵导向通路和横导向通路连接成L形即可。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当将离子产生单元从凹部内取出时,在将离子产生单元向凹部另一端滑动到尽头的情况下,突起部会直接在纵导向通路内滑动而导致离子产生单元突然脱落。
而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纵导向通路与横导向通路的中途连接,所以当突起部与横导向通路的端部接触时,突起部位于越过纵导向通路的位置上。因此,突起部被保持在横导向通路内,不会从凹部脱落。由此,不会因离子产生单元突然脱落而导致作业者慌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离子产生单元从凹部内取出,使在横导向通路中向一个方向另一端移动到尽头的离子产生单元稍向一个方向一端后退,从而使突起部与纵导向通路的连接位置一致,并且从此处通过纵导向通路将突起部向外部取出。由此,当将离子产生单元从凹部内取出时,即使在没有注意操作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安全地进行作业。由于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取出作业,从而可以唤起作业者的注意。
为了从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离子,需要向离子产生单元供电。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一端表面和所述凹部的一个方向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对连接器,所述一对连接器使风向变更板和离子产生单元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当所述离子产生单元向凹部的一个方向一端滑动时,所述阳连接器和所述阴连接器卡合。
按照上述结构,在为了将离子产生单元安装在风向变更板上而使离子产生单元在凹部内滑动时,能够同时进行连接器的连接。另外,通过使所述移动限制构件成为插入姿势,能够将连接器在连接后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性。
考虑到连接器的安全性,优选的是,阳连接器设置在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一端表面上,阴连接器设置在凹部的一个方向一端的内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极端子不是形成在阳连接器的表面一侧、而是形成在底面一侧,则当相对于风向变更板装拆离子产生单元时,可以避免手指接触到电极端子而发生触电。
此外,在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凹部内的状态下,在阳连接器的表面一侧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防止手指进入到阳连接器,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避免发生触电。
当利用导向机构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凹部内时,有时难以知道使离子产生单元与凹部的什么位置一致才合适。因此,本发明中,在离子产生单元和凹部上都设置有位置配合标志,当离子产生单元位于能够嵌入到所述凹部内的位置时,所述位置配合标志彼此相对。位置配合标志例如可以是涂有色彩的标记,还可以是凹凸等立体标志。
离子产生单元包括壳体和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离子产生元件,所述壳体包括:下部壳体,在将离子产生单元安装在风向变更板上的状态下,所述下部壳体收容在所述凹部内;以及上部壳体,在将离子产生单元安装在风向变更板上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壳体从风向变更板的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上部壳体的内部具有空间,在所述上部壳体的、与沿风向变更板的表面流动的风的朝向一致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有开口,并且从所述离子产生元件向所述上部壳体内的空间中产生离子。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在上部壳体内的空间中产生离子,并且借助通过两个开口之间的风将产生的离子顺畅地向外部送出。即,上部壳体内的空间兼备以下功能:用作产生离子的空间和作为通风通道。
离子产生单元只要能够产生例如由H+(H2O)m(m为任意自然数)表示的正离子和由O2 -(H2O)n(n为任意自然数)表示的负离子中的任意一种离子即可,虽然可以从同一离子产生部交替产生正、负离子,但优选分别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在离子产生单元的正离子产生部和负离子产生部分别单独设置的情况下,优选各离子产生单元在与沿风向变更板流动的风的朝向垂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配置。由此,可以抑制各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的正、负离子相互接触、反应而消失。另外,离子产生单元也可以是产生负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
上述风向变更板具体可以例举设置在所述吹出口前侧的作为外壳一部分的导风面板。此外,在具有上述导风面板的空气调节机中,也可以把辅助百叶板作为风向变更板,该辅助百叶板根据导风面板的姿势改变上下方向的角度,并一边对从吹出口吹出的风进行整流,一边改变上下方向的风向,并且在该辅助百叶板上设置离子产生单元。
此外,也可以把由设置在以往空气调节机吹出口上的多个百叶板构成的百叶板组中的至少一个百叶板,作为本发明的风向变更板,来设置离子产生单元。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体可以例举送风机、空气调节机、加湿器、除湿机、空气净化机、冷风机和暖风机等。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在风向变更板上形成有凹部,并且将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以嵌入方式安装在所述凹部内,所以能够以不妨碍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流的方式来产生离子,并且使用者自己能够容易地更换离子产生电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导风面板关闭时的室内单元的简要剖视图。
图3是导风面板向下打开时的室内单元的简要剖视图。
图4是导风面板向上打开时的室内单元的简要剖视图。
图5是辅助百叶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辅助百叶板上取出离子产生单元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辅助百叶板上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嵌入在辅助百叶板上的离子产生单元滑动并固定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7的连接器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连接器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使移动限制构件成为限制姿势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离子产生单元向取出方向移动到尽头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离子产生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4是离子产生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取下上部壳体后的离子产生单元的简要俯视图。
图16是表示与图15不同方式的离子产生单元的简要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热交换器                  2  室内风扇
3  外壳                      4  吸入口
5  吹出口                    6  空气通道
7  过滤装置                  8  清扫装置
9  灰尘去除部                10 过滤装置移动通路
20 导风面板                  21 前面板
22 下轴                      23 上轴
24 纵百叶板                  30 辅助百叶板
31 转动轴                    32 凹部
33 位置配合标志              34 突起部
35 导向部                    36 纵导向通路
37 横导向通路                38 移动限制构件
40 离子产生单元              41 离子产生元件
42 壳体                      47 阳连接器
48 阴连接器                  49 保护盖
51 感应电极                  52 放电电极
53 基板                      55 正离子产生部
56 负离子产生部              57 通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以冷暖气功能为主的分离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对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室内单元包括热交换器1和室内风扇2,它们被安装在外壳3内。外壳3从前表面到底面做成弯曲面。在外壳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吸入口4,在弯曲面上形成有吹出口5。
在外壳3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通道6,热交换器1和室内风扇2配置在该空气通道6中。在吸入口4和热交换器1之间配置有过滤装置7,用于去除从吸入口4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灰尘。并且设置有对该过滤装置7进行清扫的清扫装置8。
清扫装置8使过滤装置7在外壳3内移动并通过灰尘去除部9,从而在灰尘去除部9中去除附着在过滤装置7上的灰尘。在外壳3内的前侧,形成从侧面看弯成U形的过滤装置移动通路10,由电动机、齿轮构成的移动部使过滤装置7沿过滤装置移动通路10往复移动。在灰尘去除部9中,利用转动刷从通过的过滤装置7上去掉灰尘,并利用吸气风扇使空气沿与过滤装置7大体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流动,吸引被去掉的灰尘并将其排出。
在外壳3的弯曲面上设置有开关吹出口5的导风面板20。如图3、图4所示,导风面板20能够向上或向下打开,并且相对于外壳3装拆自如。这种结构已为公众所知,例如能够通过采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63258号记载的机构来实现。
导风面板20由弯曲的一块面板制成,导风面板20的宽度做成与外壳3的宽度相等,比吹出口5的宽度宽。并且,在外壳3的前表面形成前面板21,以使从前表面的中间部分到底面变得更低。由此,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形成凹状部分,在凹状部分中嵌入导风面板20。在形成凹状部分的前面板21上形成有开口,该开口是吹出口5。因此,导风面板20比吹出口5位于前方,并覆盖吹出口5和吹出口5周围的前面板21。此时,导风面板20为图2所示的关闭姿势。
导风面板20的外表面构成从外壳3的前表面到底面的光滑的弯曲面。即,导风面板20是构成外壳3前表面一部分的构件。换句话说,把外壳3的一部分面板作为导风面板20使用。由此,导风面板20与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上采用的百叶板相比,为总长较长的长面板。
导风面板20通过以上下的轴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转动,从而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打开。与外壳3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形成上轴23和下轴22。如图3所示,导风面板20在冷气装置运转时绕下轴22向下打开。处于该向下打开的姿势时,导风面板20与吹出口5的下壁相连,利用导风面板20和吹出口5的上壁形成长喷口。导风面板20把冷风导向斜上方向,使冷风沿屋顶吹出。
如图4所示,在暖气装置运转时导风面板20绕上轴23向上打开。处于该向上打开的姿势时,导风面板20遮挡吹出口5的前方,压住向前方吹出的暖风,把暖风向地面方向引导。另外,即使在冷气装置运转的初期,也可以使导风面板20成为向上打开的姿势,使冷风吹向地面方向,进行快速制冷。如图2所示,在运转停止时导风面板20成为关闭姿势,覆盖吹出口5,并与外壳3成为一体。
本实施方式中,在吹出口5内设置有纵百叶板24和辅助百叶板30。纵百叶板24在左右方向上改变角度,从而改变左右方向的风向。辅助百叶板30设置在吹出口5的出口部分,位于纵百叶板24的前方,一边根据导风面板20的姿势改变上下方向的角度,来对吹出的风进行整流,一边改变从吹出口5吹出的风W的上下方向的风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把辅助百叶板30作为本发明的风向变更板,在辅助百叶板30上装拆自如地安装有离子产生单元40。下面对辅助百叶板30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5所示,辅助百叶板30为在左右方向A上长的板状,前后端部的尖端比较细。即,前后方向B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型。在形成于辅助百叶板30的后端部一侧(基端一侧)左右端部的轴连接部上,固定有轴向为左右方向的转动轴31。该转动轴31配置在上下壁5a、5b中的上壁5a一侧,该上下壁5a、5b形成延伸至吹出口5的空气通道6,并且该转动轴31贯通吹出口5的左右侧壁,被轴支承成转动自如。而且,转动轴31的轴端与未图示的百叶板电动机连接,并且转动轴31利用该百叶板电动机转动自如。
在辅助百叶板30的下表面上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形成有三个凹部32,在这些凹部32内分别装拆自如地嵌入有离子产生单元40。并且,嵌入在凹部32内的离子产生单元40利用导向机构,滑动自如地保持在凹部32一个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下面对包含有离子产生单元40的辅助百叶板30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图5~图12中,使辅助百叶板的下表面向上来进行表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辅助百叶板30上形成有多个凹部32,但是也可以只形成一个凹部32。
如图6所示,凹部32的左右方向A的长度比离子产生单元40长,前后方向B的长度与离子产生单元40大体相等。因此,当将离子产生单元嵌入到凹部32内时,虽然在前后方向B上两者之间仅存在微小的间隙,但是在左右方向A上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空间。
在离子产生单元40嵌入凹部32内的状态下,利用在左右方向A上产生的空间,能够将离子产生单元40向左右方向A滑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图5~图12的左右方向A作为离子产生单元40的滑动方向(一个方向),在凹部的左右方向两端中,把左端作为一个方向一端,把右端作为一个方向另一端。
离子产生单元40能够利用导向机构嵌入并固定在凹部32内。导向机构包括:一对突起部34、34,设置在离子产生单元40的沿左右方向(滑动方向)A形成的两侧表面上;以及导向部35,形成在凹部32的沿左右方向A的两侧内表面上,以突起部34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突起部34卡合。
导向部35包括:纵导向通路36,从凹部周向边缘部向凹部深度方向延伸;以及横导向通路37,在纵导向通路36的内侧沿垂直于纵导向通路36的方向(左右方向A)与纵导向通路36连接。纵导向通路36和横导向通路37在凹部32的内表面上形成为凹状。更具体地说,纵导向通路36的上端在凹部32的周向边缘部露出,在该部分上形成凹状的开口。并且,能够将突起部34从该开口导入到纵导向通路36中。
所述横导向通路37包括:第一横导向通路37a,从纵导向通路36向左右方向A的左侧延伸;以及第二横导向通路37b,朝向与第一横导向通路37a相反的方向,从纵导向通路36向左右方向A的右侧延伸。即,纵导向通路36在沿左右方向A形成的横导向通路37的中途与横导向通路37连接。
纵导向通路36形成为:当离子产生单元40位于离开凹部32左侧内表面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接近凹部32右侧内表面的位置)上时,纵导向通路36上端的开口位置与突起部34的位置一致。在该位置上通过将离子产生单元40压入凹部32内,突起部34通过纵导向通路36被导入到横导向通路37中。
另外,纵导向通路36的形成位置只要是使离子产生单元40离开凹部32左侧内表面的位置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例如当离子产生单元40位于凹部32左右方向中央的位置时,可以使突起部34与纵导向通路36开口的位置重合。但是,为了使凹部32的左右方向A的长度尽量短,优选在离子产生单元40接近凹部32右侧内表面的位置上,突起部34与纵导向通路36开口的位置重合。
在离子产生单元40的左端表面和凹部32的左侧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对连接器47、48,上述一对连接器47、48用于向离子产生单元供电。更详细地说,在离子产生单元40的左端表面上设置有用作电源输入连接器的阳连接器47,在凹部32的左侧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作电源供给连接器的阴连接器48。阴连接器48利用导线与内置于外壳3内的电源连接。另外,导线经由转动轴31,从外壳3引入到辅助百叶板30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横导向通路37a向阴连接器48一侧延伸。
上述结构的导向机构中,在将离子产生单元40固定在凹部32内的情况下,首先,如图7所示,使突起部34与导向部35的纵导向通路36的位置重合,并将离子产生单元40插入到凹部32内。另外,在离子产生单元40和凹部32的周向边缘部上设置有三角形的位置配合标志33、33,当突起部34和纵导向通路36处于重合的位置时,上述位置配合标志33、33彼此相对。
位置配合标志33、33以从周围凸起的方式形成为凸状,当成形离子产生单元40和辅助百叶板30的壳体时,能够同时形成位置配合标志33、33。
通过将离子产生单元40嵌入到凹部32内,突起部34经过纵导向通路36被导向横导向通路37。如果从这种状态开始将离子产生单元40朝向左右方向A的左侧滑动,则突起部34在第一横导向通路37a中滑动。因此,由于突起部34在纵向上的移动被第一横导向通路37a限制,所以能够将离子产生单元40固定在辅助百叶板30上,从而能够防止离子产生单元40脱落。如果离子产生单元40到达凹部32的左端,则阳连接器47与阴连接器48卡合。
如图8所示,如果离子产生单元40移动到凹部32的左端,则在凹部32的右端部处,离子产生单元40的右端面和凹部32的右侧内表面之间产生空间。本发明中,在该空间内填充有移动限制构件38,以便限制离子产生单元40的移动。
具体地说,移动限制构件38以面对凹部32的方式设置在凹部32的右端部。移动限制构件38在接近凹部32的后侧内表面的位置上绕转动轴38a转动自如,该转动轴38a的轴向与左右方向A平行。并且,移动限制构件38设置成能在插入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转动自如地切换,该插入姿势限制离子产生单元40的移动,该解除姿势解除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限制。
另外,图8中表示了移动限制构件38处于解除姿势的状态。从图8中可以看出:当移动限制构件38处于解除姿势时,由于移动限制构件38成为从辅助百叶板30伸出的状态,所以容易视觉辨认出移动限制构件38处于解除姿势,从而可以防止忘记将移动限制构件38切换成限制姿势。
图9、图10是分别表示图7、图8的连接器47、48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所示,阳连接器47的电极端子47a不是形成在连接器表面一侧、而是形成在底面一侧,由此,可以避免手指接触到电极端子47a而发生触电。阴连接器48的电极端子48a形成在连接器内的底面上。
此外,在阳连接器47的表面一侧(上方)形成有保护盖49,该保护盖49防止手指进入到阳连接器47,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触电。当使离子产生单元40在凹部32内向左侧方向滑动,接近阳连接器47与阴连接器48卡合的位置时,保护盖49到达收容有阴连接器48的辅助百叶板表面。由此,当阳连接器47成为通电状态时,消除了离子产生单元40和凹部32的左侧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手指进入到阳连接器47。
在将离子产生单元40滑动到凹部32的左端、并使连接器47、48相互卡合之后,如图11所示,转动移动限制构件38使其成为限制姿势,从而可以限制离子产生单元40的滑动。由此,能够可靠地使连接器47、48相互连接。
另外,在移动限制构件38的前端形成有弹性钩部38b,并且在凹部32前侧内表面与移动限制构件38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弹性钩部38b的承接部39。当移动限制构件38成为限制姿势时,弹性钩部38b与承接部39卡合,从而使移动限制构件38保持限制姿势。
当将离子产生单元40从辅助百叶板30上取出时,在使弹性钩部38b脱离承接部39、并使移动限制构件38成为解除姿势之后,使离子产生单元40向左右方向A的右侧滑动到突起部34与纵导向通路36重合的位置(成为与图7相同的状态)。在该位置将离子产生单元40向表面一侧拉出,突起部34脱离纵导向通路36,从而可以将离子产生单元40从辅助百叶板30上取出。
此时,当不熟练的作业者将离子产生单元40移动到突起部34与横导向通路37的右端接触的位置时,如图12所示,突起部34越过纵导向通路36,停止在与第一横导向通路37a相反一侧的第二横导向通路37b内。因此,不会导致离子产生单元40突然从凹部32脱落这样的不测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离子产生单元从凹部取出,只要将离子产生单元40稍向左侧后退,使突起部34与纵导向通路36的连接位置一致,从此处通过纵导向通路将突起部34向外部拉出即可。在将空气调节装置设置在屋内上方、作业者以仰视离子产生单元的姿势进行离子产生单元的取出作业的情况下,上述结构非常有效。
由于使纵导向通路36与横导向通路37的中途连接,所以当突起部34与横导向通路37的端部接触时,突起部34处于越过纵导向通路36的位置上。因此,突起部34被保持在横导向通路37内,不会从凹部32脱落。
接着,对离子产生单元4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离子产生单元40包括:离子产生元件41、电源输入连接器47、驱动电路43、高电压产生电路44、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和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它们都被收容在壳体42内。
如图14所示,离子产生元件41具有上述感应电极51、放电电极52和基板53。放电电极52具有针状的前端。基板53包括:贯通孔53a,用于使放电电极52插入通过;以及贯通孔53b,用于使基板插入部51d的插入部分51d2插入通过。
针状的放电电极52被插入或压入到贯通孔53a内,并且在贯通基板53的状态下被支撑在基板53上。由此,放电电极52的针状一端向基板53的表面一侧突出,此外,向基板53的背面一侧突出的另一端利用焊锡,能够与导线或布线图形电连接。
感应电极51的插入部分51d2被插入到贯通孔53b内,并且在贯通基板53的状态下被支撑在基板53上。此外,向基板53的背面一侧突出的插入部分51d2的前端利用焊锡,能够与导线或布线图形电连接。
在感应电极51支撑在基板53上的状态下,位于支撑部分51d1和插入部分51d2边界的台阶部与基板53的表面抵接。由此,感应电极51的顶板部51a被支撑成相对于基板53保持规定的距离。此外,感应电极51的基板支撑部51e的前端辅助性地与基板53的表面抵接。即,利用基板插入部51d和基板支撑部51e,能够相对于基板53在其厚度方向上对感应电极51进行定位。
此外,在感应电极51支撑在基板53上的状态下,放电电极52的针状的前端配置成位于圆形贯通孔51b的中心,并且位于贯通孔51b的周向边缘部的厚度(即弯曲部51c的弯曲长度)范围内。
为了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种极性的离子,将产生正离子的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位置和产生负离子的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位置,分别配置成相互确保规定的距离,并且通过把它们配置成与感应电极51的贯通孔51b中心一致、且在感应电极51的贯通孔51b的厚度范围内,从而使感应电极51和放电电极52的针状前端隔着空气空间相对。
上述离子产生元件41以上述方式保持规定的距离来配置板状的感应电极51和针状的放电电极52,如果向感应电极51和放电电极52之间施加高电压,则在针状的放电电极52的前端产生电晕放电。利用这种电晕放电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任意一种离子,并且将该离子从设置在感应电极51上的贯通孔51b向离子产生元件41的外部送出。再通过送风,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送出离子。
在此,正离子是多个水分子凝聚在氢离子(H+)周围的簇离子,表示为H+(H2O)m(m为任意自然数)。此外,负离子是多个水分子凝聚在氧离子(O2 -)周围的簇离子,表示为O2 -(H2O)n(n为任意自然数)。
此外,如果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种极性的离子,则通过以大体相同数量在空气中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m(m为任意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O2 -(H2O)n(n为任意自然数),使两种离子包围漂浮在空气中的霉菌和病毒的周围,利用此时生成的作为活性基的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能够除去浮游霉菌等。
上述的离子产生装置中,在一个放电电极52的前端产生正电晕放电,从而产生正离子,在另一个放电电极52的前端产生负电晕放电,从而产生负离子。在此,没有特别限定施加的波形,可以使用直流、正负偏置的交流波形或正负偏置的脉冲波形等高电压。电压值选定在能够充分产生放电、且能够生成规定的离子种类的电压区域。
另外,离子产生装置并不限定于产生本实施方式的离子种类,也可以产生其他离子种类,例如,也可以产生负离子。
电源输入连接器47通过连接器48接受作为输入电源的直流电源或家用交流电源的供电。通过电源输入连接器47向驱动电路43提供输入电压,该驱动电路43通过驱动高电压产生电路44使输入电压上升,从而产生高电压。高电压产生电路44的一端与感应电极51电连接。此外,高电压产生电路44通过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向产生正离子的针状的放电电极52施加相对于感应电极51为正极性的高电压,另外,通过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向产生负离子的针状的放电电极52施加相对于感应电极51为负极性的高电压。
在壳体42内进行如下配置:在其中央部设置驱动电路43、高电压产生电路44、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和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在其左右两侧配置离子产生元件41。即,驱动电路43、高电压产生电路44、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和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为共用,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和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分别与两个针状电极连接。
如图8所示,在将离子产生单元40安装在辅助百叶板30上的状态下,以凹部32的开口位置(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离子产生单元40的壳体42包括:下部壳体42a,收容在凹部32内;以及上部壳体42b,从辅助百叶板30的表面突出,并且在内部具有空间。
并且,在上部壳体42b的、与沿辅助百叶板30的表面流动的风W的朝向一致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有开口42c、42c,上部壳体42b内的空间为使风W通过的通风通道57。离子产生元件41在下部壳体42a内配置成面向通风通道57。
在上述结构中,由离子产生元件41产生的离子,在通风通道57内扩散到空气中,并且当从吹出口5吹出的风W通过通风通道57时,借助风W顺畅地向外部送出。
在开口42c上设置有保护构件(纵条状件)58a、58b,该保护构件58a、58b防止手指进入到通风通道57内。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58使用细长的纵条状件。保护构件58a、58b的前后两端部为尖细形状,并且做成空气阻力小的形状,以便尽量不使通风通道57内流通的风的流动紊乱。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风侧的纵条状件58a的间隙窄,下风侧的纵条状件58b的间隙宽。这是因为离子产生元件41的放电电极52位于与下风侧的纵条状件58b相比更接近上风侧的纵条状件58a的位置上,为了确保安全,使手指不能接触到放电电极52。此外,上风侧的纵条状件58a具有缓和被导入到通风通道57内的风W的风势的功能,由此,能够使离子产生元件41产生的离子在通风通道57内充分地扩散到空气中。
另一方面,下风侧的纵条状件58b以不妨碍送出产生的离子的方式,使纵条状件58b之间的间隔变宽。由此,可以确保安全性,并且得到产生的离子不易与纵条状件58b碰撞而消失的效果。
如图13所示,与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连接的放电电极52是产生正离子的正离子产生部55,与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连接的放电电极52是产生负离子的负离子产生部56。图15是离子产生单元的简要俯视图,表示取下上部壳体42b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正离子产生部55和负离子产生部56沿左右方向A隔开间隔。由此,可以抑制借助空气流输送的离子数在中途变少。
此外,作为配置放电电极52的另一种方式,如图16所示,也可以将两个正离子产生部55和两个负离子产生部56在壳体42的左右分开。即,在本方式中,将与正高电压生成电路45连接的两个放电电极52和与负高电压生成电路46连接的两个放电电极52分别集中配置在左右任意一边。本方式在壳体的左右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特别有效。由此,能够尽量使左右的离子产生部分开,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正、负离子因接触而消失。
在空气调节机中,相对于室内单元,在室外还设置有未图示的室外单元。在室外单元中安装有压缩机、热交换器、四通阀和室外风扇等,利用这些装置和室内侧的热交换器1形成制冷循环系统。并且,在室内单元中设置有控制部,该控制部驱动控制制冷循环系统、导风面板20和辅助百叶板等。
由微处理器构成的控制部根据使用者的指令以及室温或检测外界气温的温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制冷循环系统使冷暖气装置运转。此时,控制部根据冷暖气装置的运转控制开关机构,来开关导风面板20,并且与之配合地驱动辅助百叶板30。此外,控制部定期或根据来自使用者的指令控制清扫装置8,对过滤装置7进行清扫。
对辅助百叶板30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通过使辅助百叶板30的姿势为朝向上方与上壁5a相接,能够将辅助百叶板30收容在吹出口5内的空间中,并且能够关闭导风面板20。
并且,如果在导风面板20处于关闭姿势时取下导风面板20,则离子产生单元40处于上部壳体42b向下的状态。由此,当更换离子产生单元40时,不移动辅助百叶板30就能够进行更换。另外,由于空气调节装置的机种不同,所以有时如果导风面板20处于关闭姿势时取下导风面板20,则离子产生单元处于上部壳体42b向上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当更换离子产生单元时,例如在遥控器等上设置离子产生单元更换时的按钮,如果按下该按钮,则辅助百叶板30动作,使离子产生单元成为上部壳体42b向下的状态即可。
在导风面板20的下端绕上轴23向前侧打开、处于向上打开姿势的状态下,控制部驱动控制百叶板电动机,将辅助百叶板30定向为相对于风W的流动方向带有角度的向下姿势,来改变风向。此外,在导风面板20的上端绕下轴22向下打开、处于向下打开姿势的状态下,控制部驱动控制百叶板电动机,将辅助百叶板30定向为与风W的流动方向平行。
更具体地说,在导风面板20处于向上打开姿势的状态下,控制部控制辅助百叶板30的姿势,以便利用辅助百叶板30来遮挡吹出口5的前方,压住向前方吹出的空气并将其导向下方。
图4是表示在导风面板处于向上打开姿势的状态下,将辅助百叶板30定向为相对于风的流动方向带有角度的例子。如图所示,如果相对于通过空气通道6从吹出口5向前方吹出的风W,使辅助百叶板30处于向下的姿势,则风W直接吹到辅助百叶板30的下表面、即安装有离子产生单元40的表面上。此时,在风W直接吹向离子产生元件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大部分的离子被压向辅助百叶板30的表面而消失。
然而,如图8所示,离子产生元件41的上方被上部壳体42b覆盖。因此,风W不会直接吹到离子产生元件上。另一方面,吹到辅助百叶板30上的风W改变风向被导入通风通道57内,从而将通风通道57内产生的离子沿辅助百叶板30的表面送向下游。由此,能够借助风W有效地将正、负离子送向远方。
图3是表示在导风面板处于向下打开姿势的状态下,将辅助百叶板30定向为与风W的流动方向平行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导风面板20绕下轴22向下转动成为大体水平的姿势。即,处于向下打开姿势时,导风面板20与吹出口5的下壁相连,由导风面板20和吹出口5的上壁5a形成长喷口。因此,可以利用导风面板20把风导向斜上方,从而可以使风沿屋顶吹向远方。此时,由于辅助百叶板30定向为与风W的流动方向平行,所以风W以不会被改变风向的方式被导向通风通道57内,从而起到将离子和从吹出口5吹出的空气一起导向远方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向机构的突起部形成在离子产生单元一侧、将导向部形成在凹部一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突起部形成在凹部一侧、将导向部形成在离子产生单元一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采用分离式空调作为空气调节机,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机的风向变更板,以及利用汽化热来吹出冷风的冷风扇的风向变更板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能够从吹出口与空气一起吹出离子的空气调节装置(送风机、空气调节机、空气净化机、加湿器、除湿机、冷风机和暖风机等)。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向变更板,设置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中;以及
离子产生单元,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
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以嵌入方式安装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在一个方向上比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尺寸大,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仅在离开所述凹部一个方向两端中一端的规定位置上,能够嵌入到凹部内,并且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将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保持成能够滑动,通过利用所述导向机构使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向一个方向一端滑动,将离子产生单元固定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
并且在凹部一个方向另一端的内表面和离子产生单元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插入移动限制构件,来限制离子产生单元的滑动,
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被设置成能在插入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转动自如地切换,所述插入姿势限制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所述解除姿势解除离子产生单元的移动限制。
2.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风向变更板,设置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中;以及
离子产生单元,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
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以嵌入方式安装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在一个方向上比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尺寸大,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仅在离开所述凹部一个方向两端中一端的规定位置上能够嵌入到凹部内,并且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将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保持成能够滑动,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突起部,形成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两侧表面和所述凹部沿一个方向的两侧内表面中的一方上;以及
导向部,形成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两侧表面和所述凹部沿一个方向的两侧内表面中的另一方上,并且所述导向部以所述突起部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突起部卡合,
所述导向部包括:
横导向通路,沿所述一个方向设置;以及
纵导向通路,所述纵导向通路的一端在所述横导向通路的中途沿垂直于横导向通路的方向与所述横导向通路连接,并且所述纵导向通路的另一端在所述凹部周向边缘部开口,
所述突起部能够通过所述纵导向通路被导入到所述横导向通路内,
在所述突起部被导入到所述横导向通路内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离子产生单元滑动到一个方向一端而将离子产生单元固定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当将处于被固定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的状态的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从凹部一个方向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到尽头时,所述突起部越过所述纵导向通路,停止在相反一侧的横导向通路内。
3.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风向变更板,设置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中;以及
离子产生单元,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
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以嵌入方式安装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凹部在一个方向上比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尺寸大,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仅在离开所述凹部一个方向两端中一端的规定位置上能够嵌入到凹部内,并且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将嵌入到凹部内的离子产生单元保持成能够滑动,
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一端表面和所述凹部的一个方向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对连接器,所述一对连接器使风向变更板和离子产生单元之间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将通过所述导向机构嵌入凹部中的离子产生单元滑动移动到一个方向一端,从而将离子产生单元固定在所述风向变更板上,而且所述阳连接器和所述阴连接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一个方向一端表面上,并且在所述阳连接器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电极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阳连接器的表面一侧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防止手指进入到阳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子产生单元和凹部上都设置有位置配合标志,当离子产生单元位于能够嵌入到所述凹部内的位置时,所述位置配合标志彼此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包括壳体和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离子产生元件,
所述壳体包括:
下部壳体,在将离子产生单元安装在风向变更板上的状态下,所述下部壳体收容在所述凹部内;以及
上部壳体,在将离子产生单元安装在风向变更板上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壳体从风向变更板的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上部壳体的内部具有空间,
在所述上部壳体的、与沿风向变更板的表面流动的风的朝向一致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有开口,并且从所述离子产生元件向所述上部壳体内的空间中产生离子。
CN201080025082.5A 2009-07-31 2010-05-31 空气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9016 2009-07-31
JP2009179016A JP4603085B1 (ja) 2009-07-31 2009-07-31 空気調節装置
PCT/JP2010/059185 WO2011013441A1 (ja) 2009-07-31 2010-05-31 空気調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511A CN102472511A (zh) 2012-05-23
CN102472511B true CN102472511B (zh) 2014-12-10

Family

ID=4352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508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511B (zh) 2009-07-31 2010-05-31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2389A1 (zh)
EP (1) EP2461112A4 (zh)
JP (1) JP4603085B1 (zh)
CN (1) CN102472511B (zh)
MY (1) MY157160A (zh)
WO (1) WO20110134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6660B1 (ko) 2012-06-21 2020-0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678952B2 (ja) * 2012-12-28 2015-03-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5039392A (ja) * 2013-08-20 2015-03-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JP6225721B2 (ja) * 2014-01-24 2017-11-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3939995B (zh) * 2014-04-23 2016-09-21 方墨希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AU359388S (en) * 2014-05-22 2014-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USD768272S1 (en) * 2014-05-22 2016-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U359168S (en) * 2014-05-22 2014-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U359111S (en) * 2014-05-22 2014-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6411139B2 (ja) * 2014-09-04 2018-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1528355S (zh) * 2014-09-08 2015-07-13
JP1528907S (zh) * 2014-09-08 2015-07-13
JP1528353S (zh) * 2014-09-08 2015-07-13
JP2016153717A (ja) * 2015-02-18 2016-08-2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天井埋込型室内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WO2016133261A1 (ko) * 2015-02-18 2016-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1549111S (zh) * 2015-03-27 2016-05-16
JP1550082S (zh) * 2015-04-09 2016-05-23
TWD178473S (zh) * 2015-04-09 2016-09-21 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空調裝置
JP1550081S (zh) * 2015-04-09 2016-05-23
USD773022S1 (en) * 2015-07-21 2016-11-29 Electrolux Appliances AB Air conditioner
JP6481577B2 (ja) * 2015-09-24 2019-03-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05352156B (zh) * 2015-11-30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扫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JP6735596B2 (ja) * 2016-04-27 2020-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9075536B (zh) * 2016-04-27 2021-04-06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产生装置、具备离子产生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EP3791948A3 (en) 2016-06-15 2021-07-2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JP2018048791A (ja) * 2016-09-23 2018-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6979555A (zh) * 2017-03-30 2017-07-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JP6897904B2 (ja) * 2018-03-16 2021-07-07 株式会社フォレストウェル コロナ放電式空気清浄装置
EP3795919B1 (en) * 2018-05-16 2023-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7319767B2 (ja) * 2018-09-14 2023-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風向き変更部材
CN114174087A (zh) * 2019-06-25 2022-03-11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KR102295502B1 (ko) * 2020-07-31 2021-08-31 합자회사 화인에스앤컴퍼니 Uvc-led 공기살균기
DE112021007410T5 (de) * 2021-03-29 2024-0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Vorrichtung, Inneneinheit und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JP2022161348A (ja) * 2021-04-08 2022-10-21 午郎 佐伯 空調吹出口の風向調整装置及びその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13413700B (zh) * 2021-05-31 2022-10-21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组件在线清灰集尘治具
CN115218276B (zh) * 2022-07-18 2024-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5039U (zh) * 1985-11-30 1986-08-13 铁道部建厂工程局机械公司 电子空气净化器
JP2001074263A (ja) * 1999-08-31 2001-03-23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527899Y (zh) * 2001-12-26 2002-12-25 林智文 中央空调的负离子空气清新器
JP2003090571A (ja) * 2001-09-20 2003-03-28 Sharp Corp 空気改質機器
JP2003194362A (ja) * 2001-12-25 2003-07-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003719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akahashi Toso Kogyosho:Kk エアコン用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クリップ、エアコン用風向調節板、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テープ
JP2004347264A (ja) * 2003-05-23 2004-12-09 Sharp Corp 送風装置、ルー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JP2005076904A (ja) * 2003-08-28 2005-03-24 Sharp Corp 空気調節装置
JP2005315527A (ja) * 2004-04-30 2005-11-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170476A (ja) * 2004-12-13 2006-06-29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CN201237306Y (zh) * 2008-05-19 2009-05-13 北京恩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式空调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1872A (en) * 1983-09-21 1986-09-16 Tokai Electric Wire Company Limited Water-proof connector
KR950000159B1 (ko) * 1992-03-31 1995-01-10 금성정보통신 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장비의 바테리커버 잠금장치
JPH06137660A (ja) * 1992-10-26 1994-05-20 Unitika Ltd 空気吹き出し口用ルーバー
US5341565A (en) * 1993-06-15 1994-08-30 William Kuryliw Method of securing a filter element to a blade of a fan
WO2001087364A1 (en) * 2000-05-18 2001-1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erilization method, ion generating element, ion generat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EG23455A (en) * 2001-08-01 2005-09-28 Sharp Kk Ion generato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and their uses in an air condition.
US6616525B1 (en) * 2002-04-29 2003-09-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fan system
KR20050061914A (ko) * 2003-12-19 2005-06-23 이창민 음이온발생 기능을 갖는 에어컨디셔너용 블레이드
US7892501B2 (en) * 2004-07-23 2011-02-22 Sharper Image Acquisition Llc Air sanitizer
JP4849207B2 (ja) * 2005-09-13 2012-01-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AU2006213929B2 (en) * 2005-09-13 2011-04-14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TWM318226U (en) * 2007-02-09 2007-09-01 Guo-An Guo Structure for fast connection of waterproof cable connector
JP4237238B1 (ja) 2007-09-07 2009-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382860B1 (ja) * 2008-07-02 2009-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5039U (zh) * 1985-11-30 1986-08-13 铁道部建厂工程局机械公司 电子空气净化器
JP2001074263A (ja) * 1999-08-31 2001-03-23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3090571A (ja) * 2001-09-20 2003-03-28 Sharp Corp 空気改質機器
JP2003194362A (ja) * 2001-12-25 2003-07-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CN2527899Y (zh) * 2001-12-26 2002-12-25 林智文 中央空调的负离子空气清新器
JP2004003719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akahashi Toso Kogyosho:Kk エアコン用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クリップ、エアコン用風向調節板、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テープ
JP2004347264A (ja) * 2003-05-23 2004-12-09 Sharp Corp 送風装置、ルー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JP2005076904A (ja) * 2003-08-28 2005-03-24 Sharp Corp 空気調節装置
JP2005315527A (ja) * 2004-04-30 2005-11-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170476A (ja) * 2004-12-13 2006-06-29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CN201237306Y (zh) * 2008-05-19 2009-05-13 北京恩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式空调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22389A1 (en) 2012-05-17
JP2011033254A (ja) 2011-02-17
EP2461112A4 (en) 2017-12-13
JP4603085B1 (ja) 2010-12-22
CN102472511A (zh) 2012-05-23
MY157160A (en) 2016-05-13
WO2011013441A1 (ja) 2011-02-03
EP2461112A1 (en)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511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089590A (zh) 空气调节机
CN202470353U (zh) 空气调节机
EP3040627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476968B1 (en) An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038961B (zh) 离子发生器
CN202908079U (zh) 护发装置
US20170097163A1 (en)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220760B (zh) 送风装置、离子送出装置、电气设备以及遥控器保持结构
CN103712281A (zh) 具有离子发生器的空调
CN101970942B (zh) 空调机
CN101828077B (zh) 空调机
CN102124275B (zh) 空调机
CN105934279A (zh) 静电集尘装置以及利用该静电集尘装置的空调设备
CN104941803A (zh)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JP200813396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609205B (zh) 冷却装置
CN101179161B (zh) 空调器的接线板
CN104159387A (zh) 除屏幕静电的离子风机
CN202977975U (zh) 离子产生机
CN211451326U (zh) 一种可左右移动的导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风设备
JP628169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33970A (ja) 電装ボックス
JP2008128572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020578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