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1803A -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1803A
CN104941803A CN201510142609.7A CN201510142609A CN104941803A CN 104941803 A CN104941803 A CN 104941803A CN 201510142609 A CN201510142609 A CN 201510142609A CN 104941803 A CN104941803 A CN 104941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sheet
electric
filter
ai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2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1803B (zh
Inventor
岩野俊
奥野大树
林祐介
广川泰昭
青木博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66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35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683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8883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41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1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1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1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24F13/085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including an air fil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9Collecting-electrodes tub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其包括: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通过被电集尘装置的壳体支撑而用于沿着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将所述通路包围;以及网片,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且,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该过滤器的电集尘装置和空调机。

Description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在特许第四270234号公报、特许第四636990号以及特开2008-190819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一般在空调机中组装有前置过滤器。前置过滤器从气流中除去尘埃。防止热交换器中堆积尘埃。
现有技术中,比前置过滤器的网眼大的尘埃被前置过滤器的网片粘附住。另一方面,比网眼小的尘埃等微粒穿过网片。如果使网片的网眼微小化,则通过网片的气流的净化度提高。但是,气流的通风阻力增大。因此,空调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降低。
因此,日本特开2008-190819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用于捕捉比网眼小的尘埃的静电过滤器发挥功能的前置过滤器。该前置过滤器中,在树脂制纤维网的表面形成有不锈钢的导电膜。而且,从离子电极释放离子。离子射入到前置过滤器的导电膜。在前置过滤器的表面,离子的电位被保持。但是,在这样的前置过滤器中,无法捕获不以反电位带电的尘埃。从而导致这样的尘埃通过前置过滤器。因此,不能如所期待的那样,捕捉比网眼小的尘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包括: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通过被电集尘装置的壳体支撑而用于沿着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将所述通路包围;以及网片,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且,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形态,能够提供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的电集尘装置及空调机。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该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包括: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通过被电集尘装置的壳体支撑而用于沿着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将所述通路包围;以及网片(以下,适当地也称为“过滤器网片”),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且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
可相对于电集尘装置的壳体将过滤器安装和拆卸。以比网片高的强度形成过滤器框架。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器框架将过滤器网片与地电位电连接。由此,能够防止过滤器网片损坏。
在此,所述过滤器网片可以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具有导电膜,作为所述导电件。这时,所述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即可。比过滤器网片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比网眼小的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将过滤器框架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固定。因此,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确保了平坦性。因此,如果用短毛的刷清扫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就可以可靠地将尘埃从第一面扫掉。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电荷向地逃脱,从而微粒的附着力减弱。因此,即使由于过滤器框架形成有凹凸,也能够比较简单地清扫第二面。
所述过滤器网片具有横切所述通路的多个纤维。也可以按各个所述纤维的每个,将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这样,按每个纤维,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确保了电流的路径。过滤器网片在较宽的区域与过滤器框架电连接。电荷能够高效地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流动。在过滤器网片降落到地电位时,过滤器网片多少具有电阻。但是,电荷能够从过滤器网片流动到过滤器框架。能够可靠地避免过滤器网片带电。
也可以利用绝缘体形成所述过滤器网片的所述第一面。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能够防止微粒附着。只通过从第一面除去比网眼大的尘埃,就可以简单地清扫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
所述过滤器网片也可以具有以横切所述通路的方式而配置且作为所述导电件发挥功能的导电性纤维。这时,将各个所述导电性纤维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即可。这样,按每个纤维,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确保了电流的路径。过滤器网片在较宽的区域与过滤器框架电连接。电荷能够高效地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流动。即使在将过滤器网片降落到地电位时,也能够可靠地避免过滤器网片带电。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中,可以利用导电性树脂件来形成所述过滤器框架。这样,能够使过滤器框架保持特定的强度的同时具有挠性。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电集尘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且具有导电体;带电电极,其配置在所述通路内,且通过向所述气流放电来使所述气流中的尘埃等物质带电;以及将所述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体连接的所述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
若从带电电极进行放电,则气流中的尘埃等物质以特定的极性带电。比网片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构成过滤器的网片。比网眼小的尘埃等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这样,不只是比网眼大的尘埃,比网眼小的微粒也被过滤器网片捕获。
网片包含组合为格状的树脂纤维。由此,显著地抑制了过滤器网片的压力损耗。过滤器能够在避免压力损耗的同时有效地捕获微粒。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
这时,若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则在微粒和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之间交换电荷。消除了微粒已带电的状态。这样,能够防止过滤器网片具有与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位的情况。即使微粒的附着量增加,也能够可靠地使新的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假如未设置用于与过滤器网片交换电荷的路径,则伴随电荷附着量的增加,而在过滤器网片上生成与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位。因此,与在相同极性间产生的排斥力相应,妨碍了微粒的附着。
也可以在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上串联地配置多个所述网片。气流相继通过相对于气流的流通方向配置多张的网片。
与一个网片相比,已带电的微粒附着于导电件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网片的通风阻力较小。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
在此,过滤器框架和过滤器网片形成过滤器。通过注塑成型将过滤器框架和过滤器网片一体成型。可将过滤器相对于壳体进行安装和拆卸。过滤器框架形成为,具有比过滤器网片高的强度。因此,通过经由过滤器框架将过滤器网片与地电位电连接,从而能够防止过滤器网片损坏。
过滤器网片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具有导电膜,作为所述导电件。这时,所述过滤器框架也可以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比过滤器网片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比网眼小的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将过滤器框架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固定。因此,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确保了平坦性。因此,通过使用短毛的刷清扫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能够可靠地将尘埃从第一面扫掉。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电荷向地逃脱,从而微粒的附着力减弱。因此,即使由于过滤器框架形成了凹凸,也能够比较简单地清扫第二面。
电集尘装置可以还具有排斥电极。在沿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的、所述过滤器网片的下游,沿所述横截面配置该排斥电极。另外,该排斥电极由网片形成,且,至少在其与所述过滤器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面上,具有形成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的导电件。气流通过过滤器网片和排斥电极的网片(以下称为“排斥网片”)。已带电的微粒乘着气流通过过滤器网片的网眼。已带电的微粒与电屏障碰撞。已带电的微粒和电屏障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已带电的微粒由电屏障弹回。由此,微粒的行进方向向反方向反转。已带电的微粒容易地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这样,细微的尘埃等微粒被过滤器网片捕获。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集尘装置,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在该电集尘装置中,能够容易地将构成过滤器的网片的导电件和壳体的导电带电连接。
能够将以上那样的电集尘装置组装到空调机中进行利用。通过这样使用空调机,能够实现空气净化功能。此外,也可以将电集尘装置组装到空气净化机或换气装置中进行利用。也可以将这样的电集尘装置利用于构建净化室。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空调机,该空调机包括: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带电电极,其配置于所述通路内,并通过向所述气流放电来使所述气流中的物质带电;过滤器,其由网片形成,该网片沿着横切所述通路的横截面而配置,且至少部分地在表面具有导电件;以及接地端子,其形成于所述过滤器,并将地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空调机中,前后一对的所述网片中的上游侧的所述网片中,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形成有所述导电件。另外,也可以在下游侧的所述网片中,通过对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所述导电件施加电压,来形成具有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若从带电电极进行了放电,则气流中的尘埃等微粒以特定的极性带电。气流相继通过前后一对的网片。即使已带电的微粒乘着气流通过上游侧的网片的网眼,也与电屏障碰撞。已带电的微粒和电屏障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已带电的微粒由电屏障弹回。由此,微粒的行进速度减小,并且微粒的行进方向向反方向反转。已带电的微粒容易地附着于网片的导电件。这样,空调机能够在避免压力损耗的同时有效地捕获微粒。
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以等间隔与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即可。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电屏障的电位分布的偏颇。其结果,能够在集尘电极上普遍地附着微粒。由于微粒不在过滤器上偏颇存在,所以能够在上游侧的网片的与下游侧的网片相对的部位的整体,高效地捕获微粒。
也可以利用绝缘件形成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和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这时,在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第一面配置所述绝缘件,且在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中,在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配置所述绝缘件即可。若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按顺序配置了网片,则下游侧的网片上的导电件与上游侧的网片上的导电件相对。这样,网片的导电件彼此配置在绝缘件彼此之间。能够防止用户从外侧直接接触被供给高电压的导电件的情况。
空调机中,也可以将所述网片隔着所述绝缘件连续地连结成环状。网片可以在一个转圈轨道上连续地移动。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表示的概念框图。
图2是概略地对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对室内机的主体的结构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概略地对室内机的构造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概略地对空气过滤器的构造进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室内机的主体的放大垂直剖面图。
图8是与图7对应概略地对气流通路的情况进行表示的室内机的主体的放大垂直剖面图。
图9是与图8对应对空气过滤器的上限位置进行表示的主体的放大垂直剖面图。
图10是与图8对应对空气过滤器的下限位置进行表示的主体的放大垂直剖面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电集尘作用的原理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概略地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结构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概略地对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结构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概略地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的结构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概略地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净化室的结构进行表示的概念框图。
图16是概略地对室内机的构造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概略地对空气过滤器的构造进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室内机的主体的放大垂直剖面图。
图19是概略地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具有的电集尘作用的原理进行表示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比前置过滤器的网眼大的尘埃被前置过滤器的网片粘附住。另一方面,比网眼小的尘埃等微粒穿过网片。如果使网片的网眼微小化,则通过网片的气流的净化度提高。但是,气流的通风阻力增大。因此,空调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降低。
因此,日本特开2008-190819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用于捕捉比网眼小的尘埃的静电过滤器发挥功能的前置过滤器。该前置过滤器中,在树脂制纤维网的表面形成有不锈钢的导电膜。而且,从离子电极释放离子。离子射入到前置过滤器的导电膜。在前置过滤器的表面,离子的电位被保持。但是,在这样的前置过滤器中,无法捕获不以反电位带电的尘埃。从而导致这样的尘埃通过前置过滤器。因此,不能如所期待的那样,捕捉比网眼小的尘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形态,能够提供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的电集尘装置及空调机。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该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包括: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通过被电集尘装置的壳体支撑而用于沿着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将所述通路包围;以及网片(以下,适当地也称为“过滤器网片”),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且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
可相对于电集尘装置的壳体将过滤器安装和拆卸。以比网片高的强度形成过滤器框架。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器框架将过滤器网片与地电位电连接。由此,能够防止过滤器网片损坏。
在此,所述过滤器网片可以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具有导电膜,作为所述导电件。这时,所述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即可。比过滤器网片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比网眼小的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将过滤器框架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固定。因此,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确保了平坦性。因此,如果用短毛的刷清扫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就可以可靠地将尘埃从第一面扫掉。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电荷向地逃脱,从而微粒的附着力减弱。因此,即使由于过滤器框架形成有凹凸,也能够比较简单地清扫第二面。
所述过滤器网片具有横切所述通路的多个纤维。也可以按各个所述纤维的每个,将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这样,按每个纤维,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确保了电流的路径。过滤器网片在较宽的区域与过滤器框架电连接。电荷能够高效地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流动。在过滤器网片降落到地电位时,过滤器网片多少具有电阻。但是,电荷能够从过滤器网片流动到过滤器框架。能够可靠地避免过滤器网片带电。
也可以利用绝缘体形成所述过滤器网片的所述第一面。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能够防止微粒附着。只通过从第一面除去比网眼大的尘埃,就可以简单地清扫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
所述过滤器网片也可以具有以横切所述通路的方式而配置且作为所述导电件发挥功能的导电性纤维。这时,将各个所述导电性纤维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即可。这样,按每个纤维,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确保了电流的路径。过滤器网片在较宽的区域与过滤器框架电连接。电荷能够高效地在过滤器网片和过滤器框架之间流动。即使在将过滤器网片降落到地电位时,也能够可靠地避免过滤器网片带电。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中,可以利用导电性树脂件来形成所述过滤器框架。这样,能够使过滤器框架保持特定的强度的同时具有挠性。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电集尘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且具有导电体;带电电极,其配置在所述通路内,且通过向所述气流放电来使所述气流中的尘埃等物质带电;以及将所述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体连接的所述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
若从带电电极进行放电,则气流中的尘埃等物质以特定的极性带电。比网片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构成过滤器的网片。比网眼小的尘埃等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这样,不只是比网眼大的尘埃,比网眼小的微粒也被过滤器网片捕获。
网片包含组合为格状的树脂纤维。由此,显著地抑制了过滤器网片的压力损耗。过滤器能够在避免压力损耗的同时有效地捕获微粒。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
这时,若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则在微粒和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之间交换电荷。消除了微粒已带电的状态。这样,能够防止过滤器网片具有与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位的情况。即使微粒的附着量增加,也能够可靠地使新的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假如未设置用于与过滤器网片交换电荷的路径,则伴随电荷附着量的增加,而在过滤器网片上生成与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位。因此,与在相同极性间产生的排斥力相应,妨碍了微粒的附着。
也可以在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上串联地配置多个所述网片。气流相继通过相对于气流的流通方向配置多张的网片。
与一个网片相比,已带电的微粒附着于导电件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网片的通风阻力较小。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
在此,过滤器框架和过滤器网片形成过滤器。通过注塑成型将过滤器框架和过滤器网片一体成型。可将过滤器相对于壳体进行安装和拆卸。过滤器框架形成为,具有比过滤器网片高的强度。因此,通过经由过滤器框架将过滤器网片与地电位电连接,从而能够防止过滤器网片损坏。
过滤器网片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具有导电膜,作为所述导电件。这时,所述过滤器框架也可以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比过滤器网片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比网眼小的微粒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将过滤器框架与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固定。因此,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确保了平坦性。因此,通过使用短毛的刷清扫过滤器网片的第一面,能够可靠地将尘埃从第一面扫掉。在过滤器网片的第二面,电荷向地逃脱,从而微粒的附着力减弱。因此,即使由于过滤器框架形成了凹凸,也能够比较简单地清扫第二面。
电集尘装置可以还具有排斥电极。在沿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的、所述过滤器网片的下游,沿所述横截面配置该排斥电极。另外,该排斥电极由网片形成,且,至少在其与所述过滤器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面上,具有形成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的导电件。气流通过过滤器网片和排斥电极的网片(以下称为“排斥网片”)。已带电的微粒乘着气流通过过滤器网片的网眼。已带电的微粒与电屏障碰撞。已带电的微粒和电屏障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已带电的微粒由电屏障弹回。由此,微粒的行进方向向反方向反转。已带电的微粒容易地附着于过滤器网片的导电件。这样,细微的尘埃等微粒被过滤器网片捕获。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集尘装置,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在该电集尘装置中,能够容易地将构成过滤器的网片的导电件和壳体的导电带电连接。
能够将以上那样的电集尘装置组装到空调机中进行利用。通过这样使用空调机,能够实现空气净化功能。此外,也可以将电集尘装置组装到空气净化机或换气装置中进行利用。也可以将这样的电集尘装置利用于构建净化室。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空调机,该空调机包括: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带电电极,其配置于所述通路内,并通过向所述气流放电来使所述气流中的物质带电;过滤器,其由网片形成,该网片沿着横切所述通路的横截面而配置,且至少部分地在表面具有导电件;以及接地端子,其形成于所述过滤器,并将地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空调机中,前后一对的所述网片中的上游侧的所述网片中,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形成有所述导电件。另外,也可以在下游侧的所述网片中,通过对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所述导电件施加电压,来形成具有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若从带电电极进行了放电,则气流中的尘埃等微粒以特定的极性带电。气流相继通过前后一对的网片。即使已带电的微粒乘着气流通过上游侧的网片的网眼,也与电屏障碰撞。已带电的微粒和电屏障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已带电的微粒由电屏障弹回。由此,微粒的行进速度减小,并且微粒的行进方向向反方向反转。已带电的微粒容易地附着于网片的导电件。这样,空调机能够在避免压力损耗的同时有效地捕获微粒。
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以等间隔与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即可。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电屏障的电位分布的偏颇。其结果,能够在集尘电极上普遍地附着微粒。由于微粒不在过滤器上偏颇存在,所以能够在上游侧的网片的与下游侧的网片相对的部位的整体,高效地捕获微粒。
也可以利用绝缘件形成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和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这时,在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第一面配置所述绝缘件,且在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中,在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配置所述绝缘件即可。若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按顺序配置了网片,则下游侧的网片上的导电件与上游侧的网片上的导电件相对。这样,网片的导电件彼此配置在绝缘件彼此之间。能够防止用户从外侧直接接触被供给高电压的导电件的情况。
空调机中,也可以将所述网片隔着所述绝缘件连续地连结成环状。网片可以在一个转圈轨道上连续地移动。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空调机的结构
图1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1的结构。空调机11包括室内机12和室外机13。室内机12例如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室内空间。除此以外,将室内机12设置于与室内空间相当的空间即可。在室内机12中组装有室内热交换器14。在室外机13中,组装有压缩机15、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四通阀18。由室内热交换器14、压缩机15、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四通阀18形成制冷回路19。
制冷回路19具备第一循环路径21。第一循环路径21将四通阀18的第一口18a和第二口18b相互连结。在第一循环路径21中设置有压缩机15。压缩机15的吸入管15a通过制冷剂配管与四通阀18的第一口18a连接。从第一口18a向压缩机15的吸入管15a供给气体制冷剂。压缩机15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至规定的压力。压缩机15的排出管15b通过制冷剂配管与四通阀18的第二口18b连接。从压缩机15的排出管15b向四通阀18的第二口18b供给气体制冷剂。制冷剂配管例如是铜管即可。
制冷回路19还具备第二循环路径22。第二循环路径22将四通阀18的第三口18c和第四口18d相互连结。在第二循环路径22中,从第三口18c侧按顺序组装有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4。室外热交换器16在通过的制冷剂和周围的空气之间交换热能。室内热交换器14在通过的制冷剂和周围的空气之间交换热能。例如利用铜管等制冷剂配管形成第二循环路径22即可。
在室外机13中组装有送风风扇23。送风风扇23向室外热交换器16通风。送风风扇23例如与叶轮的旋转相应地生成气流。气流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与叶轮的转速相应地调整通过气流的流量。
在室内机12中组装有送风风扇24。送风风扇24向室内热交换器14通风。送风风扇24与叶轮的旋转相应地生成气流。由于送风风扇24的作用,在室内机12中吸入室内空气。室内空气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或暖气的气流从室内机12吹出。与叶轮的转速相应地调整通过气流的流量。
当在制冷回路19中实施制冷运行的情况下,四通阀18中,将第二口18b和第三口18c相互连接。这时,四通阀18中,还将第一口18a和第四口18d相互连接。从而,从压缩机15的排出管15b向室外热交换器16供给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按顺序在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通。室外热交换器16中,从制冷剂向外气放热。在膨胀阀17中,将制冷剂减压至低压。被减压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从周围的空气吸热。生成冷气。冷气在送风风扇24的作用下向室内空间吹出。
当在制冷回路19中实施制热运行的情况下,四通阀18中,将第二口18b和第四口18d相互连接。这时,四通阀18中,还将第一口18a和第三口18c相互连接。从压缩机15向室内热交换器14供给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按顺序在室内热交换器14、膨胀阀17、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6中流通。室内热交换器14中,从制冷剂向周围的空气放热。生成暖气。暖气在送风风扇24的作用下向室内空间吹出。在膨胀阀17中,将制冷剂减压至低压。被减压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从周围的空气吸热。之后,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5。
(2)室内机的结构
图2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2的外观。在室内机12的主体(壳体)26上覆盖有外部面板27。在主体26的下表面形成有吹出口28。吹出口28朝向室内开口。例如可以将主体26固定于室内的壁面。吹出口28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生成的冷气或暖气的气流。
在吹出口28配置有前后一对的上下风向板31a及31b。上下风向板31a及31b能够分别绕水平轴线32a、32b旋转。与旋转相应,上下风向板31a及31b能够将吹出口28开闭。能够与上下风向板31a及31b的角度相应地改变被吹出的气流的方向。
如图3所示,在主体26形成有吸入口33。吸入口33在主体26的正面及上面开口。外部面板27能够在主体26的正面覆盖吸入口33。从吸入口33取入向室内热交换器14流入的空气。
在吸入口33,在整个吸入口33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相同形状的空气过滤器组件34。空气过滤器组件34包括空气过滤器35和保持部36。空气过滤器35被保持部36保持。保持部36具有框体37。利用框体37将保持部36固定于主体26。若将保持部36安装在主体26,则在吸入口33的整面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5。
在保持部36的框体37上设置有对后述的空气过滤器35的框部进行保持的前侧的过滤器导轨38。与前侧的过滤器导轨38对应,在主体26上设置有后侧的过滤器导轨39。过滤器导轨38及39形成一连续的路径。以将空气过滤器35的左右两端可滑动地保持的方式,沿与水平轴线32a及32b正交的垂直面设置过滤器导轨38及39。空气过滤器35沿过滤器导轨38及39移动。
如图4所示,在主体26中,将送风风扇24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作为送风风扇24,例如使用横流风扇。送风风扇24可以绕与水平轴线32a及32b平行的旋转轴41旋转。送风风扇24的旋转轴41在主体26设置时的水平方向上延伸。这样,将送风风扇24配置成与吹出口28平行。从驱动源(未图示)向送风风扇24传递绕旋转轴41的驱动力。驱动源被主体26支撑。与送风风扇24的旋转相应地,气流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通过。其结果,生成冷气或暖气的气流。从吹出口28吹出冷气或暖气的气流。
室内热交换器14具备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前侧体14a从送风风扇24的前侧覆盖送风风扇24。后侧体14b从送风风扇24的后侧覆盖送风风扇24。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在上端相互连结。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具有制冷剂管42a。制冷剂管42a在水平方向上往复。即,制冷剂管42a与水平轴线32a及32b平行地延伸,在主体26的正面视左右端折返,再次与水平轴线32a及32b平行地延伸,然后,再次在主体26的正面视左右端折返。这以后,制冷剂管42a重复进行延伸及折返。制冷剂管42a构成第二循环路径22的一部分。制冷剂管42a上结合有多个散热片42b。散热片42b与水平轴线32a及32b正交且相互平行地扩展。例如可以由铜和铝之类的金属材料成型制冷剂管42a及散热片42b。通过制冷剂管42a及散热片42b,在制冷剂和空气之间实现热交换。
如图4所示,空气过滤器组件34包括过滤器清扫单元43及电集尘单元(电集尘装置)44。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具有保持部36的框体37。将上集尘箱45配置在空气过滤器35的前面侧。上集尘箱45具有罩47。以可开闭地覆盖箱主体48的尘埃储留部49的方式设置罩47。将下集尘箱46配置在空气过滤器35的后面侧。将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相对于空气过滤器35配置在水平方向上。在清扫空气过滤器35时,大体上将空气过滤器35前面的尘埃回收到上集尘箱45的箱主体48。将空气过滤器35后面的尘埃回收到下集尘箱46。
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第一从动齿轮51及第二从动齿轮52。将第一从动齿轮51安装于上集尘箱45。第一从动齿轮51绕水平轴53旋转。第一从动齿轮51使上集尘箱45内的后述的清扫刷旋转。第一从动齿轮51的齿至少部分地从上集尘箱45的外表面露出。同样地,将第二从动齿轮52安装于下集尘箱46。第二从动齿轮52绕水平轴54旋转。第二从动齿轮52被设置在下集尘箱46的两端侧,如后述那样驱动空气过滤器35。第二从动齿轮52的齿至少部分地从下集尘箱46的外表面露出。若将空气过滤器组件34安装在主体26,则第一从动齿轮51与搭载于主体26的第一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同样地,第二从动齿轮52与搭载于主体26的第二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对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二驱动齿轮独立地连结了电动机之类的驱动源(未图示)。与从各个驱动源供给的驱动力相应地,第一从动齿轮51及第二从动齿轮52独立地进行旋转。
电集尘单元44具备离子发生器55、后述的带电电极、和后述的集尘电极。将离子发生器55固定在上集尘箱45的外表面。将离子发生器55的壳体56一体地设置于上集尘箱45的罩47即可。在离子发生器55的壳体56上下形成有开口57。从开口57释放离子及臭氧。释放出的离子及臭氧在外部面板27和空气过滤器35之间的空间分散。利用配线(未图示)将离子发生器55与主体26内的未图示的控制部电连接。离子发生器55的配线具有可装卸的电接点,在进行空气过滤器组件34的安装和拆卸时,进行配线的结合及断开。通过配线向离子发生器55供给工作电力。
如图5所示,空气过滤器35具备框架(过滤器框架)58及作为过滤器网片的网片59。例如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纤维(树脂纤维)形成网片59。将多个纵纤维和多个横纤维组合为格状来构成网片59。以与在通风路径中流动的气流交叉的方式配置网片59的网眼,由此,将通风路径区划。纵纤维及横纤维也可以是利用捻成的纤维形成的线。
由框架58支撑网片59。框架58沿着网片59的轮廓连续。框架58具有保持网片59的形状的功能。各个纵纤维和各个横纤维在两端与框架58连结。由导电性树脂件形成框架58。在空气过滤器35的后面侧,在框架58形成有齿条62。齿条62沿着与水平轴线32a及32b正交的垂直面以直线状延伸。
如图6所示,沿着气流行进的方向,在位于网片59下游侧的第二面35b(后表面)形成有导电件的被膜(导电膜)63。作为导电件,例如可以使用铝之类的金属材料。为了形成被膜63,例如可以使用溅射法。在各个纵纤维及各个横纤维上层叠被膜63。按各个纵纤维及各个横纤维的每个,将被膜63与框架58连接。按原样确保了由网片59的网眼区划的通风路径。在空气过滤器35的室内侧的第一面35a(前表面)单面地保持网片59的绝缘体。将框架58与膜63固定。在成型框架58时,在模具内设置带被膜63的网片59。向模具内流入溶融树脂,使框架58与网片59一体化。这样,将被膜63与框架58连接。
如图7所示,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小齿轮64。小齿轮64例如自由旋转地被下集尘箱46支撑。小齿轮64的外周例如以规定的间隔与形成于框体37的压板65的弯曲面相对。利用与小齿轮64的旋转轴平行的母线形成弯曲面。若将空气过滤器35安装于保持部36,则由小齿轮64的外周和压板65的弯曲面夹着框架58及齿条62。这样,齿条62与小齿轮64啮合。压板65防止齿条62从小齿轮64脱离。由小齿轮64及压板65对空气过滤器35的移动进行引导。
将小齿轮64与第二从动齿轮52连结。将第二从动齿轮52的旋转传递到小齿轮64。小齿轮64的旋转在小齿轮64的切线方向上引起齿条62的移动。这样,与第二从动齿轮52的旋转相应地,在沿着与水平轴线32a及32b正交的垂直面的方向上,相对于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实现空气过滤器35的相对移动。在此,利用金属之类的导电件形成小齿轮(导电体)64及第二从动齿轮52。在此,将第二从动齿轮52与设置于安装有过滤器清扫单元43的框体37的地(导电体)连接。从小齿轮64及第二从动齿轮52,框架58的电位降到地电位。也可以在主体26形成与第二驱动齿轮的轴接触的电气的接点(未图示)。通过该电气的接点,可以将第二从动齿轮52通过与该齿轮52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与地连接。小齿轮64作为地电位的导电体发挥功能。
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与空气过滤器35建立相关而配置的清扫刷66。将清扫刷66容纳在上集尘箱45内。清扫刷66具备刷底座67。刷底座67可利用来自第一从动齿轮51的驱动力绕水平轴68旋转。在刷底座67的筒面上,在整个规定的圆心角范围配置刷毛69。在刷底座67的轴向,刷毛69的植毛范围具有横切空气过滤器35的宽度。在规定的旋转位置,使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接触。清扫刷66如果在该旋转位置以外,则使刷毛69从空气过滤器35脱离。若在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接触的状态下,在沿着与水平轴线32a及32b正交的垂直面的方向上移动空气过滤器35,则可以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的尘埃粘附在刷毛69。
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刷承受架71。将刷承受架71容纳在下集尘箱46内。刷承受架71具有承受面72。承受面72与清扫刷66相对。在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接触时,在承受面72与刷毛69之间夹持空气过滤器35。另外,也可以在承受面72植入刷毛。
电集尘单元44的离子发生器55具有带电电极73。带电电极73从主体26的带电电极用高电压电源79接受高电压的供给,并向空气中放电。由于放电而生成离子及臭氧。这样生成的离子及臭氧从离子发生器55的开口57释放。
电集尘单元44还具有排斥过滤器(排斥电极)74。排斥过滤器74具有与空气过滤器35相同的构造即可。即,排斥过滤器74具备框架75及作为排斥网片的网片76。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纤维(树脂纤维)形成网片76。将多个纵纤维和多个横纤维组合成格状来构成网片76。以与在通风路径中流动的气流交叉的方式配置网片76的网眼。网片76的网眼将通风路径区划。
网片76由框架75支撑。框架75例如沿网片76的轮廓连续。框架75具有对网片76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功能。各个纵纤维和各个横纤维在两端与框架75连结。网片76的集尘电极侧(在此是空气过滤器35侧)的面由导电件的被膜78覆盖。作为导电件,例如可以使用铝之类的金属材料。为了形成被膜78,例如可以使用溅射法。按原样确保了由网片76区划成格状的通风路径。在排斥过滤器74的室内热交换器14侧的面单面地保持网片76的绝缘体。
将排斥过滤器74固定于一体设置在下集尘箱46的过滤器导轨38的室内热交换器14侧即可。在前表面的被膜78和空气过滤器35的被膜63之间形成有空间。即,在被膜78和被膜63之间确保了距离。在此,使被膜78以等间隔与被膜63相对。这样,电集尘单元44利用空气过滤器35作为集尘电极。
被膜78与主体26的排斥电极用高电压电源85连接。将排斥过滤器74和排斥电极用高电压电源85连接的配线具有可装卸的电接点。在进行空气过滤器组件34的安装和拆卸时,进行配线的结合及断开。通过配线向被膜78供给高电压。在此,向排斥过滤器74的被膜78供给与带电电极73相同极性的电压。因此,接受高电压的供给后,排斥过滤器74沿前表面的被膜78形成与带电电极73相同极性的电屏障。
如图8所示,在主体26内,从吸入口33向吹出口28形成气流的通路81。在通路81内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4。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上游,沿着将通路81横切的横截面82(从后述的SR的后端侧到后述的FR的下端侧)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5。框架58沿着横截面82被主体26支撑,将通路81包围。网片59与框架58连结并沿着横截面82而配置。在空气过滤器35的上游侧配置有离子发生器55。
空气过滤器35的网片59具有第一区域FR及第二区域SR。若空气过滤器35位于基准位置,则空气过滤器35的上端与横截面82的上端接触。这时,空气过滤器35的网片59沿着横截面82将通路81遮蔽。网片59的第一区域FR在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的下侧沿着横截面82将通路81遮蔽。网片59的第二区域SR在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的上侧沿着横截面82将通路81遮蔽。这样,在空气过滤器35的基准位置,在第一区域FR和第二区域SR之间配置有清扫刷66。
在空气过滤器35的下游配置有排斥过滤器74。排斥过滤器74的网片76在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的下侧将气流的通路81遮蔽。在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的上侧不配置排斥过滤器74。这样,排斥过滤器74的网片76只与基准位置的空气过滤器35的第一区域FR相对。
如上所述,通过第二从动齿轮52以外的驱动机构将电动机83之类的驱动源与小齿轮64连结。将控制部84与电动机83连接。控制部84对电动机83的动作进行控制。与电动机83的动作相应,空气过滤器35可以沿着横截面82移动。例如利用MPU(微处理机单元)之类的运算处理装置形成控制部84即可。
如图9所示,若空气过滤器35位于上限位置,则空气过滤器35的下端上升到小齿轮64的位置。空气过滤器35的上端沿着通路81的内壁面被引导并到达第一规定位置UP。这时,空气过滤器35的网片59沿着横截面82从第一区域FR避让。在这样空气过滤器35在基准位置和上限位置之间移动的期间,清扫刷66与空气过滤器35的第一区域FR接触。利用清扫刷66清扫网片59的第一区域FR。
如图10所示,若空气过滤器35位于下限位置,则空气过滤器35的上端下降到清扫刷66的位置。空气过滤器35的下端沿横截面82延长并下降到第二规定位置LP。空气过滤器35的一部分35c在第一区域FR较大程度地向外侧弯曲。这时,空气过滤器35的网片59沿着横截面82从第二区域SR避让。在这样空气过滤器35在基准位置和下限位置之间移动的期间,清扫刷66与空气过滤器35的第二区域SR接触。将网片59的第二区域SR清扫。
另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将过滤器清扫单元243及电集尘单元244与空气过滤器组件234建立关联。过滤器清扫单元243具备集尘箱245。集尘箱245例如被主体226支撑。当在主体226设置了集尘箱245及空气过滤器组件234时,在空气过滤器组件234的下端,空气过滤器235与集尘箱245相对。集尘箱245相对于空气过滤器235配置在水平方向上。在清扫空气过滤器235时,将空气过滤器235的尘埃回收到集尘箱245。
过滤器清扫单元243也可以具备第一从动齿轮246及第二从动齿轮247。将第一从动齿轮246安装在空气过滤器组件234的保持部236。第一从动齿轮246绕水平轴248旋转。将第一从动齿轮246配置在保持部236的外侧。若在主体226设置了空气过滤器组件234,则第一从动齿轮246与搭载于主体226的第一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对第一驱动齿轮连结了电动机之类的驱动源(未图示)。与从驱动源供给的驱动力相应地,第一从动齿轮246进行旋转。
将第二从动齿轮247安装在集尘箱245。第二从动齿轮247绕水平轴249旋转。第二从动齿轮247的齿至少部分地从集尘箱245的外表面露出。第二从动齿轮247与搭载于主体226的第二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对第二驱动齿轮连结了电动机之类的驱动源(未图示)。与从驱动源供给的驱动力相应地,第二从动齿轮247进行旋转。
如图17所示,空气过滤器235也可以具备带体255及网片256。例如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纤维(树脂纤维)组合为格状来构成网片256。网片256被带体255支撑。带体255对网片256的左右两侧进行保持。带体255及网片256构成绝缘体257。网片256的网眼以与气流交叉的方式而设置,由此,将通风路径区划。
带体255及网片256具有挠性。带体255及网片256形成为环状。带体255及网片256缠绕在辊轴258和多个细轴259a及259b上。辊轴258和细轴259a及259b被保持部236的框体237支撑。在辊轴258和细轴259a及259b的作用下,网片256的形状被保持。在辊轴258和最上端的细轴259a之间将网片256重叠两层。这样,确定了前后一对的网片261a及261b。带体255例如以较大的摩擦力与辊轴258的圆筒面连结。其结果,若辊轴258进行旋转,则网片256能够在一个转圈轨道上连续地移动。这样,相对于集尘箱245实现了网片256的相对移动。由辊轴258和细轴259a及259b规定了网片256的轨道。在辊轴258固定有第一从动齿轮246。
在网片256的表面形成导电件的被膜。作为导电件,例如可以使用铝之类的金属材料。在绝缘体257的表面层叠被膜。为了形成被膜,例如可以使用溅射法。按原样确保了在气流的流通方向贯通的通风路径。
在带体255上形成有接地端子262。接地端子262从被膜连续。若在主体226设置了空气过滤器组件234,则接地端子262与主体226的地连接。对于这样的连接,在主体226形成与接地端子262接触的电气的接点(未图示)即可。被膜的电位从接点降到地即可。也可以在保持部236的框体37形成与接地端子262接触的电气的接点。在这种情况下,将从框体37的接点延伸的配线与主体226上的接点连接即可。
(3)室内机的动作
在通常的制冷运行时及制热运行时,空气过滤器35位于基准位置。若送风风扇24进行动作,则在主体26内,从吸入口33向吹出口28,沿着通路81生成气流。从吸入口33吸入的空气,在空气过滤器35中通过,并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在气流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行时,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被冷却并从吹出口28吹出。在制热运行时,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被烘热并从吹出口28吹出。这样,生成冷气或暖气。
当气流在空气过滤器35中通过时,比网片59的网眼的大小大的尘埃无法在网眼通过。较大的尘埃在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被捕获。比网眼的大小小的尘埃等微粒根据后述的电集尘的原理而附着于空气过滤器35的后表面。这样,从向室内热交换器14流动的气流中除去尘埃等。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流入清洁的气流。从吹出口28吹出清洁空气的冷气或暖气。
对进行空气过滤器35清扫时的过滤器清扫单元43的动作进行说明。与刷底座67的旋转动作相应,清扫刷66的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接触。这时,空气过滤器35的后表面被刷承受架71的承受面72挡住。空气过滤器35被夹在刷毛69和承受面72之间。若将第二从动齿轮52驱动,则空气过滤器35沿着过滤器导轨38及39前后移动。与空气过滤器35的移动相应,刷毛69对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进行抚扫。这样,刷毛69从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将较大的尘埃粘附住。将被粘附住的尘埃回收到上集尘箱45。在空气过滤器35的后表面,由于地使带电消除。因此,通过承受面72和空气过滤器35进行接触,微粒从空气过滤器35的后表面落下。将落下的微粒回收到下集尘箱46。
在进行空气过滤器35的清扫时,控制部84在第一清扫模式和第二清扫模式之间,对清扫刷6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第一清扫模式中,清扫刷66对空气过滤器35的第一区域FR及第二区域SR进行清扫。这时,控制部84在基准位置和上限位置之间,使空气过滤器35往复运动,并且,在基准位置和下限位置之间,使空气过滤器35往复运动。这样,将空气过滤器35整体清扫。在此,特别地,与第一区域FR的往复次数相比,较少地设定第二区域SR的清扫次数。这样,与第二区域SR相比,较细致地清扫第一区域FR。第一区域FR的集尘效果较高。因此,与第二区域SR相比,较细致地清扫第一区域FR,由此,能够有效地清扫空气过滤器35。第二清扫模式中,除第二区域SR清扫以外,清扫刷66对第一区域FR进行清扫。第二清扫模式中,避免清扫第二区域SR。这时,控制部84在基准位置和上限位置之间,使空气过滤器35往复运动。空气过滤器35不向下限位置移动。这样,只清扫空气过滤器35的第一区域FR。控制部84使第一清扫模式和第二清扫模式混合存在。
可将空气过滤器35相对于主体26进行安装和拆卸。空气过滤器35的框架58形成为,具有与网片59高的强度。因此,可以通过框架58将网片59与地电位电连接。因此,可以防止网片59损坏。
比网片59的网眼大的尘埃粘附在网片59的前表面(第一面35a)。比网眼小的微粒附着在网片59的后表面(第二面35b)。将框架58与网片59的后表面固定。因此,在网片59的前表面确保了平坦性。因此,通过利用短毛刷对网片59的前表面进行清扫,从而能够可靠地从前表面扫掉尘埃。网片59与地电连接。因此,微粒的电位减少。从而,能够比较简单地清扫附着在网片59的微粒。
另外,也可以通过从图18所示的带电电极268进行放电,而使气流中的尘埃等微粒以特定的极性带电。已带电的微粒由于库伦力而附着在网片256上的导电件。这样,不仅是比网眼大的尘埃,也可以将比网眼小的微粒利用空气过滤器235捕获。对于所谓的网片256的网眼,与气流的流通路径的长度相比,可以较大地设定开口的宽度。其结果,显著地抑制了空气过滤器235的网片256的压力损耗。空气过滤器235能够在避免压力损耗的同时有效地捕获微粒。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在此,气流相继通过前网片261a及后网片261b。因此,与一张网片相比,增加了已带电的微粒附着于导电件的被膜的概率。另一方面,网片256的通风阻力较小。不增加气流的通风阻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净化度。也可以代替前后一对的网片261a及261b,使用在流通方向上串联配置的三个以上的网片256。
在进行空气过滤器235清扫时,过滤器清扫单元243进行动作。与刷底座265的旋转动作相应地,清扫刷264的刷毛267与空气过滤器235的前表面接触。这时,网片256被辊轴258挡住。将网片256夹在刷毛267和辊轴258之间。若对第一从动齿轮246进行了驱动,则在轨道上引起网片256的移动。在平行于与水平轴线232a及232b正交的垂直面的方向上,实现网片256相对于刷毛267及辊轴258的相对移动。与相对移动相应地,刷毛267对网片256的前表面进行抚扫。这样,刷毛267从网片256的前表面粘附住较大的尘埃。将被粘附住的尘埃回收到集尘箱245。
(4)电集尘的原理
如图11所示那样,在由送风风扇24生成的气流中配置了带电电极73、空气过滤器35、及排斥过滤器74。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在带电电极73的下游配置空气过滤器35。在空气过滤器35的下游配置排斥过滤器74。带电电极73向气流放电。在此,通过放电,在气流中生成正的离子86。正的离子86附着于气流中的尘埃等微粒87。这样,微粒87以正极带电(以下将已带电的微粒称为“带电微粒88”)。
若向排斥过滤器74的被膜78供给了高电压,则在排斥过滤器74的网片76的表面带正电。已带正电的网片76形成采用与气流的流通方向交叉的姿势的电屏障89。在此,电屏障89与气流的流通方向正交。电屏障89沿网片76的表面连续。在此,电屏障89具有与带电电极73相同的极性、即正极。
气流在由网片59的网眼区划的通风路径通过。乘着气流的带电微粒88比网片59的网眼小。因此,在空气过滤器35的网片59通过。带电微粒88与电屏障89碰撞。带电微粒88和电屏障89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带电微粒88由电屏障89弹回。由此,带电微粒88的行进方向发生反转。而且,带电微粒88容易地附着于空气过滤器35的被膜63。这样,微粒87被空气过滤器35捕获。
将空气过滤器35的被膜63与地GND连接。若带电微粒88附着于空气过滤器35的被膜63,则在带电微粒88和地GND之间交换电荷。消除了带电微粒88已带电的状态。这样,能够防止空气过滤器35成为与带电电极73相同极性的电位的情况。即使带电微粒88的附着量增加,也能够可靠地,使新的带电微粒88附着于空气过滤器35。此外,在此,将作为集尘电极的空气过滤器35的极性设为地。但是,空气过滤器35只要具有使带电微粒88附着的极性即可。即,空气过滤器35也可以具有与带电微粒88相反的极性、即负的极性。
空气过滤器35中,网片59在前表面(第一面35a)接受气流,在后表面(该第一面35a相反侧的第二面35b)支撑被膜63。同样地,排斥过滤器74中,网片76在与空气过滤器35的被膜63相对的面上支撑被膜78。这样,排斥过滤器74上的被膜78与空气过滤器35上的被膜63相对。将空气过滤器35的被膜63和排斥过滤器74的被膜78配置在两个网片59和76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用户从外侧直接接触被供给了高电压的被膜78的情况。另外,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绝缘体的表面相比,由金属材料覆盖的面(被膜63)凹凸较少。因此,通过将带电微粒88附着的面设为排斥过滤器74侧,空气过滤器35的清扫变得容易。
利用多个纵纤维和多个横纤维组合为格状,来构成空气过滤器35的网片59。若在主体26设置了空气过滤器35,则框架58沿着横截面82将通路81包围。网片59的纵纤维及横纤维将通路81横切。按各个纵纤维及横纤维的每个,将被膜63与框架58连接。这样,按各个纵纤维及横纤维的每个,确保了网片59和框架58之间的电流的路径。网片59在较宽区域与框架58电连接。能够使电荷高效地在网片59和框架58之间流动。即使网片59多少具有电阻,电荷也能够从网片59向框架58流动。由此,电荷不会滞留在网片59上。能够可靠地避免网片59带电。
这样,在网片59的前表面,保持了绝缘体。在网片59的前表面,能够防止带电微粒88附着。在清扫空气过滤器35时,不只是从前表面除去比网眼大的尘埃,还能够简单地对网片59的前表面进行清扫。由导电性树脂件形成框架58。因此,框架58能够保持特定的强度且具有挠性。
也可以由导电性纤维形成网片59的纵纤维及横纤维。在形成导电性纤维时,也可以在树脂纤维的外表面,例如形成碳纳米管(CNT)层。这样,可以按网片59的纵纤维及横纤维的每个在网片59和框架58之间确保电流的路径。网片59在较宽的区域与框架58电连接。电荷能够高效地在网片59和框架58之间流动。在使网片59降到地GND时,能够可靠地避免网片59带电。
此外,图11中示出了从离子发生器55释放正离子的例。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释放负离子。这种情况下,使排斥过滤器74的极性为负,且使集尘电极(空气过滤器35)的极性为正或地即可。
(5)空气净化机的结构
图12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91的结构。空气净化机91具备主体92和前罩93。将前罩93与主体92的前表面结合。主体92中,区划了容纳空间94。利用前罩93将容纳空间94堵塞。在前罩93形成了与容纳空间94相连的前通风口95。
在容纳空间94中,在与前罩93相对的壁面形成了后通风口96。在后通风口96内配置有送风风扇97。若送风风扇97作动,则将空气从前通风口95取入容纳空间94。空气从容纳空间94流入到后通风口96。将空气从后通风口96向外部排出。这样,在容纳空间94内,从前通风口95向后通风口96生成气流。
在容纳空间94中容纳电集尘单元(电集尘装置)98。电集尘单元98具备一对的带电电极99。以纵长方式沿容纳空间94的左右壁面形成带电电极99。气流在带电电极99之间的空间进行流通。由于带电电极99的作用,气流中的尘埃等微粒以特定的极性带电。
电集尘单元98具备第一空气过滤器101、第一排斥过滤器102、第二空气过滤器103、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04。将第一空气过滤器101及第二空气过滤器103与上述的空气过滤器35同样地构成即可。即,框架沿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包围气流的通路。利用框架将网片支撑。网片沿着通路的横截面遮蔽通路。在网片的后表面形成导电件的被膜。被膜与地连接。网片的网眼对在气流的流通方向贯通的通风路径进行区划。同样地,将第一排斥过滤器102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04与上述的排斥过滤器74同样地构成即可。即,在网片的前表面形成导电件的被膜。对被膜连接高电压的电源。网片的网眼对在气流的流通方向贯通的通风路径进行区划。在容纳空间94内,气流按顺序在带电电极99、第一空气过滤器101、第一排斥过滤器102、第二空气过滤器103、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04中通过。将第一排斥过滤器102的被膜以等间隔与第一空气过滤器101的被膜相对。同样地,将第二排斥过滤器104的被膜以等间隔与第二空气过滤器103的被膜相对。在此,第一排斥过滤器102可以相对于第二空气过滤器103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04作为带电电极而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排斥过滤器102和第二空气过滤器103之间还配置带电电极。根据上述的原理,电集尘单元98中,在第一空气过滤器101及第二空气过滤器103中捕获尘埃等微粒。空气净化机91中,也可以相对于第一空气过滤器101与上述同样地组合过滤器清扫单元43。
如图13所示,在空气净化机91a中,也可以利用HEPA过滤器105来代替第二空气过滤器103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04。HEPA过滤器105不带电而可以将通过第一空气过滤器101的微粒捕获。可以将电集尘单元98作为HEPA过滤器105的前置过滤器发挥功能。这样情况下,利用前置过滤器捕获微粒。因此,与HEPA过滤器105单独地捕获微粒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HEPA过滤器105的交换频率。与上述同样地,空气净化机91a中,也可以相对于第一空气过滤器101与上述同样地组合过滤器清扫单元。
(6)换气装置的结构
图14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换气装置107的结构。换气装置107具备壳体108。壳体108中容纳有电集尘单元(电集尘装置)109及送风风扇111。电集尘单元109包括带电电极112、第一空气过滤器113、第一排斥过滤器114、第二空气过滤器115、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16。带电电极112、第一空气过滤器113、第一排斥过滤器114、第二空气过滤器115、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16与上述同样地发挥功能。若送风风扇111进行动作,则气流按顺序在带电电极112、第一空气过滤器113、第一排斥过滤器114、第二空气过滤器115、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16中通过。利用第一空气过滤器113及第二空气过滤器115捕获气流中的微粒。可以将这样的换气装置107设置在将室内和室外相互连结的通风管内。在外气导入时,高效地捕获空气中的尘埃等微粒。与上述同样地,换气装置107中,也可以相对于第一空气过滤器113与上述同样地组合过滤器清扫单元。另外,也可以利用HEPA过滤器代替第二空气过滤器115及第二排斥过滤器116。
(7)净化室的结构
图15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净化室118的结构。室内119由密闭的空间构成。对室内119连接有通风管121。通风管121在室内119的第一位置具有开口。通风管121又在离开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具有另外的开口。可以在通风管121内组装上述的换气装置107。空气通过通风管121进行循环。在每次循环时,在换气装置107中净化空气。这样将净化室118内的空间保持清洁。
(8)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结构
图19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的电集尘的原理。
以下,主要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结构中的与到此为止说明过的室内机的结构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空气过滤器235具有前后一对的网片261a及261b。将网片261a及261b隔着绝缘件连续地连结成环状。在上游侧的前网片261a中,至少在接受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形成导电件的被膜275。在下游侧的后网片261b中,在与上游侧的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相对的面形成导电件的被膜276。作为导电件例如可以使用铝之类的金属材料。将被膜275及276在网片261a及261b的表面层叠。为了形成被膜275及276,例如可以使用溅射法。按原样确保了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贯通的通风路径。
将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和后网片261b的被膜276相互电分离。与上述同样地,将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利用接地端子262与地277连接。将后网片261b的被膜276利用配线(未图示)与主体26的高电压电源278连接。后网片261b的被膜276形成与带电电极268相同极性的电屏障279。在此,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作为集尘电极发挥功能,后网片261b的被膜276作为排斥电极发挥功能。
将网片261a及261b隔着绝缘件连结成环状。因此,即使向被膜276供给高电压,也与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电分离。
优选后网片261b的被膜276以等间隔与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相对。如果这样做,则在电屏障279中,抑制了电位分布的偏颇。其结果,可以在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上普遍地附着带电微粒283。带电微粒288不在空气过滤器235上偏颇存在。因此,可以在空气过滤器235的与电屏障289相对的部位的整体高效地捕获带电微粒288。在此,在被膜276和被膜275之间的距离不是恒定的情况下,附着在空气过滤器235上的带电微粒288的量产生偏颇。其结果,空气过滤器235无法高效地捕获带电微粒288。进而,有可能在邻近的地方产生电火花。但是,通过上述那样设为等间隔,防止了在后网片261b的被膜276和前网片261a的被膜275之间产生电火花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也可以是以下的第一~第四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
上述第一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沿着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被电集尘装置的壳体支撑而将所述通路包围,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地电位的导电体连接;以及网片,其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至少部分地在表面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
上述第二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在上述第一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具有作为所述导电件的导电膜,所述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
上述第三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具有横切所述通路的多个纤维,按各个所述纤维的每个,将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
上述第四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具有横切所述通路并作为所述导电件发挥功能的导电性纤维,各个所述导电性纤维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集尘装置也可以是以下的第一~第三电集尘装置。
上述第一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且具有导电体;带电电极,其配置在所述通路内并向所述气流放电而使气流中的物质带电;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沿着横切所述通路的横截面被所述壳体支撑而将所述通路包围,并与所述导电体连接;以及过滤器网片,其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至少部分地在表面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
上述第二电集尘装置在上述第一电集尘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网片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具有作为所述导电件的导电膜,所述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
上述第三电集尘装置在上述第二电集尘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斥电极,所述排斥电极在沿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的、所述过滤器网片下游,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由网片形成,至少沿着与所述过滤器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面具有形成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的导电件。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也可以是以下的第一~第六空调机。
上述第一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第一~第三任意一个电集尘装置。
上述第二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带电电极,其配置于所述通路内并向所述气流放电而使所述气流中的物质带电;过滤器,其由网片形成,该网片沿横切所述通路的横截面而配置,且至少部分地在表面具有导电件;以及接地端子,其形成于所述过滤器,并将地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上述第三空调机在上述第二空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在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上串联地配置多个所述网片。
上述第四空调机在上述第三空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前后一对的所述网片中的上游侧的所述网片中,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形成有所述导电件,下游侧的所述网片利用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所述导电件形成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
上述第五空调机在上述第四空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以等间隔与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
上述第六空调机在上述第二~第五任意一个空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网片隔着所述绝缘件连结成环状。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2014年03月27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66210号和2014年03月28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68319号,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

Claims (13)

1.一种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其包括:
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其通过被电集尘装置的壳体支撑而用于沿着横切气流通路的横截面将所述通路包围;以及
网片,其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结,并且,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的导电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其中,
所述网片至少在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具有作为所述导电件的导电膜,所述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膜的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其中,
该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具有用于与设于所述壳体的地电位导电体连接的接地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其中,
所述网片具有横切所述通路的多个纤维,按各个所述纤维的每个,将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其中,
所述网片具有横切所述通路的作为所述导电件发挥功能的导电性纤维,各个所述导电性纤维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
6.一种电集尘装置,包括:
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且具有导电体;
带电电极,其配置在所述通路内,且通过向所述气流放电来使所述气流中的物质带电;以及
将所述导电性的过滤器框架与所述导电体连接的、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
所述电集尘装置还具有排斥电极,
所述排斥电极在沿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的、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所具备的网片下游,沿着所述横截面而配置,
所述排斥电极由网片形成,并且至少在与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所具备的网片的所述导电件相对的面上,具有形成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的导电件。
8.一种空调机,其包括:
壳体,其形成气流的通路;
带电电极,其配置于所述通路内,且通过向所述气流放电来使所述气流中的物质带电;以及
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过滤器具有在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上串联配置的多个所述网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前后一对的所述网片中的上游侧的所述网片至少具有形成于接受所述气流的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的所述导电件,下游侧的所述网片具有与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导电件相对、且用于形成具有与所述带电电极相同极性的电屏障的导电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形成于所述第二面上的所述导电件以等间隔与所述下游侧的所述网片具有的所述导电件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将所述网片隔着绝缘件连续地连结为环状。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具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集尘装置。
CN201510142609.7A 2014-03-27 2015-03-27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Active CN104941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6210 2014-03-27
JP2014066210A JP6233590B2 (ja) 2014-03-27 2014-03-27 空気調和機
JP2014-068319 2014-03-28
JP2014068319A JP2015188832A (ja) 2014-03-28 2014-03-28 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タ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1803A true CN104941803A (zh) 2015-09-30
CN104941803B CN104941803B (zh) 2019-01-15

Family

ID=5278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2609.7A Active CN104941803B (zh) 2014-03-27 2015-03-27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76257A1 (zh)
EP (1) EP2942582B1 (zh)
CN (1) CN104941803B (zh)
ES (1) ES2632144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2558A (zh) * 2017-06-20 2018-12-28 阿克韦尔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电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及相关的电过滤器
CN110769938A (zh) * 2017-06-29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集尘设备及空气调节机
CN111389114A (zh) * 2020-04-13 2020-07-10 安徽嘉乐斯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过滤器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4554B (zh) * 2018-03-20 2023-06-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过滤网组件及空调器
CN114623510B (zh) * 2022-03-24 2024-03-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室内机滤网清洁的方法、装置、室内机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0211A1 (en) * 2001-07-06 2003-01-16 Chi-Chin Yu Air purifier
JP2004276004A (ja) * 2003-01-23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電子放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マイナス粒子発生装置
CN101301638A (zh) * 2008-07-03 2008-11-12 孟金来 高效集尘极的电除尘器
CN201510936U (zh) * 2009-03-31 2010-06-23 深圳市南柏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1832605A (zh) * 2010-03-31 2010-09-15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内嵌空气净化系统的空调
CN102896045A (zh) * 2011-07-25 2013-01-30 邱方霖 静电空气净化镀膜导电丝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6418A (ja) * 2003-03-25 2004-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浄化装置
JP4636990B2 (ja) 2005-10-14 2011-02-2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プレ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4270234B2 (ja) 2006-07-18 2009-05-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366406B2 (ja) 2007-02-07 2009-11-1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0017662A (ja) * 2008-07-11 2010-01-2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用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5858598B2 (ja) * 2010-03-30 2016-02-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2047353A (ja) * 2010-08-24 2012-03-0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0211A1 (en) * 2001-07-06 2003-01-16 Chi-Chin Yu Air purifier
JP2004276004A (ja) * 2003-01-23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電子放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マイナス粒子発生装置
CN101301638A (zh) * 2008-07-03 2008-11-12 孟金来 高效集尘极的电除尘器
CN201510936U (zh) * 2009-03-31 2010-06-23 深圳市南柏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1832605A (zh) * 2010-03-31 2010-09-15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内嵌空气净化系统的空调
CN102896045A (zh) * 2011-07-25 2013-01-30 邱方霖 静电空气净化镀膜导电丝网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2558A (zh) * 2017-06-20 2018-12-28 阿克韦尔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电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及相关的电过滤器
CN109092558B (zh) * 2017-06-20 2022-07-26 阿克韦尔公司 用于制造电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及相关的电过滤器
CN110769938A (zh) * 2017-06-29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集尘设备及空气调节机
CN110769938B (zh) * 2017-06-29 2021-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集尘设备及空气调节机
CN111389114A (zh) * 2020-04-13 2020-07-10 安徽嘉乐斯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过滤器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2582A1 (en) 2015-11-11
CN104941803B (zh) 2019-01-15
EP2942582B1 (en) 2017-05-31
US20150276257A1 (en) 2015-10-01
ES2632144T3 (es) 2017-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1803A (zh) 电集尘装置用过滤器、电集尘装置以及空调机
CN105934279B (zh) 静电集尘装置以及利用该静电集尘装置的空调设备
KR101936632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970942B (zh) 空调机
KR20140005623A (ko) 집진장치
JP6012651B2 (ja) 電気集塵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空気調和機
CN102124275B (zh) 空调机
CN105498395A (zh) 过滤网自动清洁装置及空调
CN107407497A (zh) 空调机
CN107250675A (zh) 空调机
CN101070983A (zh) 空调器
JP623358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20368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5188854A (ja) 電気集塵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空気調和機
JP628169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5188832A (ja) 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タ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CN105188320A (zh) 一种屏蔽机柜内部空气调节装置
JP6012652B2 (ja) 電気集塵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空気調和機
CN205093072U (zh) 一种屏蔽机柜内部空气调节装置
JP2015188851A (ja) 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3934105A (zh) 机车复合冷却器空气过滤装置
CN206959160U (zh) 空调机
CN102138044B (zh) 空调机
JP201518878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179416A (ja) 電気集塵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